|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大卫家庭的患难
人常把身旁之人的话放在真理的标准之上,我今天的生活是受谁的话影响最深?
约拿达鼓励堂兄弟暗嫩犯淫乱之罪。我们很容易因亲戚的建议而受害,因为与他们相近。不过,即使有来自亲友的进言,也必须以神的标准仔细衡量。
时间是分辨爱情与欲念的最佳裁判者,也能判别我今天是在受爱或欲所支配……
爱与欲大不相同。暗嫩奸污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她玛以后,他对她的“爱”立刻转变为恨,他虽然声称爱她,实际上自己被情欲所胜。爱是忍耐,欲则要立时满足;爱是恩慈,欲是残酷;爱并不要求随自己意思办事,欲则要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你可以从哥林多前书十三章,读到真正的爱之特色。欲在起初可能与爱雷同,但是在肉体上表达出来或发泄以后,就会自我厌恶或憎恨对方。若你不能等待的话,你的感觉就不是真正的爱。
暗嫩显然是个卑劣的人,他的罪表现在甚么地方?
神严禁人犯强奸之罪。暗嫩把她玛赶出去,为甚么是更重的罪?暗嫩把她玛赶出去,就使人误会是她玛主动做出无耻的勾当,而且无人为她作证,因为暗嫩已经吩咐仆人把门关上,不许她进来了。他的罪使她再也嫁不出去──因为她已不是处女,无人愿娶被奸污的妇人。
不公开张扬,却暗地里报复,这样就能掩人耳目吗?
押沙龙安慰她玛,劝她不要将这事公开宣扬出去;他在暗地里已准备亲自向暗嫩报复,并在两年以后真的这样做了。押沙龙告诉她玛,这罪行仅仅是一宗家庭的问题;但是我们处理家庭纠纷时,也不可以把神的道德标准搁置一边。
我是否会因为事业的顺遂,而忽略了对家庭的照顾,对儿女的管教?
纵然大卫对暗嫩奸污她玛极为忿怒,但他并未处罚暗嫩。他犹豫不决,可能因为(1 )暗嫩是他的长子又是王位继承人,所以不愿意把他除去;(2 )自己与拔示巴也犯了奸淫,难以定儿子的罪名。他虽然是盖世明君,又是军事强人,却缺少为夫为父的榜样作用,对子女没有多加管教。
押沙龙为甚么选择基述作为藏身之所?
押沙龙逃往基述,因为达买王是他的外祖父,所以乐于收容他。
;;7;;;
圣经上不断提到筵席,我们来看几场筵席。一.押沙龙的筵席--谋杀暗嫩1.押沙龙恨暗嫩:押沙龙并不和他哥哥暗嫩说好说歹,因为暗嫩玷辱他妹妹他玛,所以押沙龙恨恶他。大卫的长子暗嫩放纵情欲,爱上同父异母的妹妹他玛,听从损友约拿达的建议,用诡计强奸了他玛,激起了他玛胞兄押沙龙的仇恨,但押沙龙表面上不动声色。2.押沙龙宴请暗嫩:过了二年,在靠近以法莲的巴力夏琐,有人为押沙龙剪羊毛,押沙龙请王的众子与他同去。24押沙龙来见王说:"现在有人为仆人剪羊毛,请王和王的臣仆与仆人同去。"25王对押沙龙说:"我儿,我们不必都去,恐怕使你耗费太多。"押沙龙再三请王,王仍是不肯去,只为他祝福。26押沙龙说:"王若不去,求王许我哥哥暗嫩同去。"王说:"何必要他去呢?"27押沙龙再三求王,王就许暗嫩和王的众子与他同去。二年后,押沙龙乘剪羊毛之机为暗嫩摆设了鸿门宴,大卫不知是计,在押沙龙的再三请求下,大卫许暗嫩和王的众子与押沙龙同去,却不知暗嫩此去永不再回来。3.押沙龙谋杀暗嫩:押沙龙吩咐仆人说:"你们注意,看暗嫩饮酒畅快的时候,我对你们说杀暗嫩,你们便杀他,不要惧怕。这不是我吩咐你们的吗?你们只管壮胆奋勇。"29押沙龙的仆人就照押沙龙所吩咐的,向暗嫩行了。王的众子都起来,各人骑上骡子,逃跑了。押沙龙吩咐仆人乘他哥哥暗嫩饮酒畅快之机,杀了暗嫩,为妹妹他玛报仇。押沙龙的仆人就照押沙龙所吩咐的,杀了暗嫩。在这场筵席中,暗嫩丧失了性命,押沙龙成为杀人犯。二.亚哈随鲁王的筵席--瓦实提王后被废1.亚哈随鲁王设筵:亚哈随鲁作王,从印度直到古实,统管一百二十七省。2亚哈随鲁王在书珊城的宫登基;3在位第三年,为他一切首领、臣仆设摆筵席,有波斯和玛代的权贵,就是各省的贵胄与首领,在他面前。4他把他荣耀之国的丰富和他美好威严的尊贵给他们看了许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5这日子满了,又为所有住书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园的院子里设摆筵席七日。6有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用细麻绳、紫色绳从银环内系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白、黄、黑玉石铺的石地上。7用金器皿赐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显王的厚意。8喝酒有例,不准勉强人,因王吩咐宫里的一切臣宰,让人各随己意。9王后瓦实提在亚哈随鲁王的宫内,也为妇女设摆筵席。亚哈随鲁作王第三年,为书珊城的百姓摆设筵席七日,王后瓦实提也在王宫内为妇女们摆设筵席。2.王后瓦实提恃宠违令:第七日,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11请王后瓦实提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为她容貌甚美。12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太监所传的王命而来,所以王甚发怒,心如火烧。在亚哈随鲁王筵席的第七日,也就是最后那天,亚哈随鲁王心中快乐的时候,就吩咐七个太监去请王后瓦实提到王面前,使臣民看她的美貌,王后瓦实提却恃宠违背王的命令,大大激动了王的怒气。3.瓦实提王后被废:那时,在王左右常见王面、国中坐高位的,有波斯和玛代的七个大臣,就是甲示拿、示达、押玛他、他施斯、米力、玛西拿、米母干,都是达时务的明哲人。按王的常规,办事必先询问知例明法的人。王问他们说:15"王后瓦实提不遵太监所传的王命,照例应当怎样办理呢?"16米母干在王和众首领面前回答说:"王后瓦实提这事不但得罪王,并且有害于王各省的臣民;17因为王后这事必传到众妇人的耳中,说亚哈随鲁王吩咐王后瓦实提到王面前,她却不来。她们就藐视自己的丈夫。18今日波斯和玛代的众夫人听见王后这事,必向王的大臣照样行,从此必大开藐视和忿怒之端。19王若以为美,就降旨写在波斯和玛代人的例中,永不更改,不准瓦实提再到王面前,将她王后的位分赐给比她还好的人。20所降的旨意传遍通国(国度本来广大),所有的妇人,无论丈夫贵贱都必尊敬他。"21王和众首领都以米母干的话为美,王就照这话去行。22发诏书,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使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说本地的方言。亚哈随鲁王向大臣询问当如何处治王后瓦实提,大臣米母干说王后瓦实提这事得罪王,有害于王各省的臣民,建议王废除瓦实提王后的位分,将王后的位分赐给比她还好的人。亚哈随鲁王听从他的建议,废除了王后瓦实提。这场声势浩大的筵席以亚哈随鲁王在怒气中废除瓦实提王后为结局,不欢而散。三.王后以斯帖的筵席--哈曼被处死1.王后以斯帖为王和哈曼设筵:王带着哈曼来赴王后以斯帖的筵席。以斯帖代替王后瓦实提被立为王后后,亚哈随鲁王抬举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王吩咐在朝门的一切臣仆,都跪拜哈曼,惟独犹大人末底改不跪不拜。心狠手辣的哈曼阴谋除灭末底改的本族犹大人(斯3章)。末底改向王后以斯帖求助,以斯帖这位美丽而智慧的犹大女子不动声色,先动员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她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之后,以斯帖违例进去见王,为民请命。神使以斯帖在王面前蒙恩,应许随她所要的给她。王后以斯帖请求王带着哈曼来赴她的筵席。2.以斯帖指认仇敌哈曼:这第二次在酒席筵前,王又问以斯帖说:"王后以斯帖啊,你要什么?我必赐给你;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为你成就。"3王后以斯帖回答说:"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为美,我所愿的,是愿王将我的性命赐给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将我的本族赐给我。4因我和我的本族被卖了,要剪除杀戮灭绝我们。我们若被卖为奴为婢,我也闭口不言,但王的损失,敌人万不能补足。"5亚哈随鲁王问王后以斯帖说:"擅敢起意如此行的是谁?这人在哪里呢?"6以斯帖说:"仇人敌人就是这恶人哈曼。"哈曼在王和王后面前就甚惊惶。在第二次酒席筵前,王问王后以斯帖要什么,以斯帖乘机指出仇人敌人就是这恶人哈曼,把哈曼的恶行告诉王,让王去处置他。3.哈曼被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王便大怒,起来离开酒席往御园去了。哈曼见王定意要加罪与他,就起来,求王后以斯帖救命。8王从御园回到酒席之处,见哈曼伏在以斯帖所靠的榻上,王说:"他竟敢在宫内,在我面前,凌辱王后吗?"这话一出王口,人就蒙了哈曼的脸。9伺候王的一个太监名叫哈波拿,说:"哈曼为那救王有功的末底改作了五丈高的木架,现今立在哈曼家里!"王说:"把哈曼挂在其上。"10于是人将哈曼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王的忿怒这才止息。当王得知哈曼为救王有功的末底改预备木架的事后,吩咐人将哈曼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就这样,哈曼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犹大人仇敌哈曼被处死,犹大人转危为安。四.希律的生日筵席--施洗约翰殉道1.约翰责备希律:先是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差人去拿住约翰,锁在监里,因为希律已经娶了那妇人。18约翰曾对希律说:"你娶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理的。"希律这个淫荡的男人,乘去罗马之机勾引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而希罗底这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在希律的勾引下,离开了自已的亲夫腓力,转嫁给希律,希律也抛弃了自已的结发妻子。希律与希罗底不合法的结合受到了约翰的责备,希律拿住约翰,把他下在监里。2.希罗底想杀害约翰:于是希罗底怀恨他,想要杀他,只是不能;20因为希律知道约翰是义人,是圣人,所以敬畏他,保护他,听他讲论,就多照着行,并且乐意听他("多照着行"有古卷作"游移不定")。从此,希罗底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想杀害约翰,但希律却保护约翰,使希罗底无从下手。3.希律的生日筵席:有一天,恰巧是希律的生日,希律摆设筵席,请了大臣和千夫长,并加利利作首领的。希律的生日到了,希律大摆筵席,宴请大臣与千夫长。4.约翰殉道:希罗底的女儿进来跳舞,使希律和同席的人都欢喜。王就对女子说:"你随意向我求什么,我必给你;"23又对她起誓说:"随你向我求什么,就是我国的一半,我也必给你。"24她就出去对她母亲说:"我可以求什么呢?"她母亲说:"施洗约翰的头。"25她就急忙进去见王,求他说:"我愿王立时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给我。"26王就甚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不肯推辞,27随即差一个护卫兵,吩咐拿约翰的头来。护卫兵就去在监里斩了约翰,28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女子,女子就给她母亲。29约翰的门徒听见了,就来把他的尸首领去,葬在坟墓里。希罗底知道希律是贪色的,因此处心积虑地叫女儿莎乐美去跳舞,希律看见后就甚就欢喜,答应随女子所要的给她。莎乐美去问母亲希罗底求什么,希罗底要约翰的头。莎乐美就去告诉希律要约翰的头,希律甚是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答应给她。约翰因此殉道,希律的生日成了约翰的祭日,生日筵成了杀人筵。五.迦拿的婚筵--耶稣行了水变酒的神迹1.迦拿的婚筵: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2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迦拿的一家举行婚筵时,请来了耶稣与他的母亲、弟兄和门徒。2.圣母的代祷: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婚筵正在进行中,危机产生了,酒没有了,细心的圣母发现后就把这事告诉了耶稣,她为新郎家代祷。3.水变酒的神迹: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5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6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7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8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9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10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11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耶稣虽然责备了母亲,但还是行使了水变酒的神迹,满足了筵席上对酒的需求,同时显出祂的荣耀来,门徒看见就信了。因着耶稣在场,危机化成了神迹。六.父亲为浪子摆设的筵席--接纳与复合的筵席1.浪子归来:a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12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13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14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15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16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17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18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9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20a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这个小儿子厌烦了父亲家的生活,叫父亲给他们分开家业,他就离开父亲出去了,沦为浪子,只落得给人放猪,也吃不饱的困境。就在浪子走投无路的时候,他醒悟过来,想到了父亲家安逸的生活,他想到回家,因此走上了归家的路。2.慈父的筵席:b-24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21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22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23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24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慈爱的父亲远远地看到浪子后,就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父亲无条件地接纳了这个儿子,恢复了他儿子的地位,并且因着他的归来设宴欢乐,这是接纳的筵席。3.复合的筵席: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26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27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肥牛犊宰了。'28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29他对父亲说:'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30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31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32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大儿子归来后,从仆人口中得知父亲为他兄弟归来设宴欢乐时,就生气,不肯进去,慈爱的父亲出来劝他,说他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这场筵席是为归家的浪子摆设的,这是一场接纳的筵席,也是一场复合的筵席。精华摘录:“面对伤害,上帝的命令不是让我们逃避不要将这事放在心上,而是积极主动地饶恕和寻求被饶恕。”
如何面对别人带给我们的伤害?
文/林健弟兄灵修默想所谓息事宁人,中国人历来讲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如果“化”的不智慧,就很容易把事情越化越大。
举个例子,我耳闻目睹过三四间教会同工的分裂,都起源于一些小事。他们或者因为某个教育理念不同,或者因为某段经文理解不同,最奇葩的是因为上台讲道能不能穿牛仔裤。
因为这些小事,他们对彼此有看法,但又觉得这是小事,没必要专门坐下来谈。换言之,他们都不将这事放在心上。结果,这样的小事越积越多,最终如山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
在撒母耳记下十三章,我们看到类似的伤害累积和爆发。
首先,押沙龙被暗嫩伤害,但他不及时处理,而是将它深埋心底,等待有朝一日伺机报复。
其次,大卫被押沙龙伤害,他也不及时处理,结果导致父子关系不和。最后,押沙龙甚至起来攻击大卫,准备取而代之。
而这一切,都起因于伤害发生以后,他们不将这事放在心上。圣经如此形容押沙龙和大卫面对伤害的反应:
她胞兄押沙龙问她说:“莫非你哥哥暗嫩与你亲近了吗?我妹妹,暂且不要作声,他是你的哥哥,不要将这事放在心上。”……大卫的长兄,示米亚的儿子约拿达说:“现在,我主我王,不要把这事放在心上,以为王的众子都死了,只有暗嫩一个人死了。”(《圣经·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面对伤害,上帝的命令不是让我们逃避不要将这事放在心上,而是积极主动地饶恕和寻求被饶恕。
一、彼此伤害是罪人的常态
自从大卫玷污乌利亚的妻子,并且谋杀乌利亚以后,罪就在大卫的家里滋生蔓延。
大卫玷污乌利亚的妻子,结果大卫的儿子暗嫩玷污他的妹妹他玛;大卫谋杀他的勇士乌利亚,结果大卫的儿子押沙龙谋杀暗嫩。
自从亚当夏娃堕落以后,伤害就没停止过。首先是亚当夏娃之间,他们彼此推卸责任。其次是他们的后代,作为哥哥的该隐杀了亚伯。
换言之,自从人类堕落以后,伤害,对我们来说就成了家常便饭。哪怕亚伯无意伤害该隐,该隐也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并且蓄意打击报复。
二、逃避伤害,只会加深伤害
然而,人堕落以后,最严重的后果还不是彼此伤害,而是连我们回应伤害的方式都彻底堕落了。
面对伤害,城府深的人,如押沙龙,选择暂时回避伤害不将这事放在心上。实际上,他心里看得比谁都重,想得比谁都多。他表面上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但是心底早已经开始策划如何谋杀玷污他妹妹的暗嫩。圣经借着约拿达的口告诉我们,“自从暗嫩玷辱押沙龙妹子她玛的那日,押沙龙就定意杀暗嫩了。”
面对伤害,心里软的人,如大卫,也选择对伤害视而不见不将这事放在心上。首先,大卫对暗嫩的伤害视而不见。其实,大卫对暗嫩的犯罪是有很大意见的,但是,在圣经里,我们并没有看到大卫对暗嫩的指责和审判。大卫仿佛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地里,假装什么都没发生。直到暗嫩死了以后,大卫才得了安慰。
其次,大卫对押沙龙的伤害也视而不见。押沙龙谋杀暗嫩成功后逃跑,大卫就任由他逃跑。押沙龙回来,大卫就任由他回来。当押沙龙回来的时候,大卫王也不让他来见他,甚至长达2年的时间有意把他忽略。大卫对押沙龙的做法有成见,心里有想法,但是并不积极主动地去解决这个问题。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逃避伤害,选择性地对伤害视而不见,并不能解决伤害,反而会使伤害逐步累积,直至引爆,一发不可收拾。换言之,逃避伤害,只会继续增加伤害,而不能真正解决伤害。
试想,如果暗嫩杀他玛以后,大卫能够及时介入和处理,押沙龙能够及时指责和劝勉暗嫩悔改,或许就不会有押沙龙谋杀暗嫩,押沙龙背叛大卫那一幕。
如果押沙龙谋杀暗嫩以后,大卫能够对押沙龙施以积极的影响,带着爱和公义劝诫,也不会有后来押沙龙挥师进京的一幕。
面对伤害,我们常常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面对伤害,我们常常是对伤害视而不见,让伤害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我们都不喜欢伤害,所以我们都自欺欺人地逃避伤害不将这事,也不将那事放在心上。
自人类堕落以后,罪,不仅让我们彼此伤害,更让我们失去处理伤害的能力。也因此,伤害以后,伤害并不曾被治愈,反倒越来越久,越来越深。
三、面对伤害,耶稣的命令是饶恕
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报起仇来,也是件非常累人的事情。当我们将伤害存在心底,任由它滋生蔓延,只会击垮,而不能医治我们。
倒不如在最开始的事情,我们就辛苦辛苦,坐下来好好聊一聊,饶恕对方,也寻求对方的饶恕。
保罗在歌罗西书第三章告诉我们:“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
当嫌隙产生,保罗命令我们要存着爱心。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像押沙龙对暗嫩存着恨恶必杀之心,像大卫对押沙龙存着不理不睬之心。
这不是福音,福音是耶稣已经饶恕了我们,同时他也命令我们,他怎样饶恕我们,我们也要怎样饶恕人。
堕落的人,在彼此伤害以后,没有回应伤害和处理伤害的能力。但是,当我们被基督的宝血重生以后,他就赐给我们化解伤害的能力。
现在,问题不再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去饶恕和寻求饶恕,而是我们愿不愿意去饶恕和寻求饶恕。
对我们来说,我们现在急需思考一个问题,你曾经伤害了谁?你被谁伤害过?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做?
成功国王;失败父亲
经文:
主讲:曾昭瑞牧师
Ⅰ.引言
不少人认为大卫是以色列王当中最伟大的君王,圣经也称他为合神心意的人,所以在这样的认识之下,人们倾向将大卫与正面印象连结,因此,也可能产生这样的假设:「大卫应该是位好父亲」。但若详读圣经,就不得不承认:「大卫真的不算是一个好爸爸」,他在处理与子女的关S上,犯下很多的错误,甚至是不应该犯的错误,而使得这个家族,不断地经历关S上的破裂,进而反目成仇,骨肉相残。
Ⅱ.父子恩仇录
大卫曾经犯下一项众所皆知的大罪,就是他与乌利亚的妻子发生不正当的关S,这个不正常的关S,让他付上一项很大的代价。先知拿单对他说:「『…你既藐视我,娶了赫人乌利亚的妻为妻,所以刀剑必永不离开你的家。』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从你家中兴起祸患攻击你;我必在你眼前把你的妃嫔赐给别人,他在日光之下就与她们同寝。你在暗中行这事,我却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日光之下,报应你。』」这是耶和华藉拿单对大卫所做的一个宣告,这个宣告牵连地非常广。虽然我们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属灵原则来了解此宣告,就是上帝已经如此说了,大卫必然会遇到这些事情,因此,他若遇到这些事情,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上帝已经说明了,但这样的看法就将人本身的角色和责任给推卸掩盖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卫之所以会经历这麽多的不幸,他的个性,做人处世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方法,是否都妥当?他有没有责任?如果说因为上帝都预定好了,而认定大卫没有责任,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每次在读圣经的时候,常常认为这是上帝预定好的,与我无关(那就有人会问,那上帝到底预定了谁?),如果上帝都预定好了,那为什麽我还要负责任?事实上,这是上帝的宣告没错,但当我们留意大卫本身的态度、个性,和他在整件事情上所袢〉姆椒ǎ我们就会发现,大卫不是没有责任。如果我们将大卫看做是有责任的,我们才能避免将圣经对真理的教导看成硬梆梆的宗教教条,而是我们真实地可以在其中反省,可以在其中学到功课。
1.背景-拿单的宣布
我们来看大卫的成功,一个最好的解释是大卫之所以这麽有成就,很可能只是因为上帝选了他,但是当大卫藐视耶和华的命令,行他眼中看为恶的事时,这件事情却是上帝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上帝将他额外的恩典拿走。大卫虽然没有因为犯下大罪而被处以死刑,但是他必须承受犯罪之后所需承担的代价。先知拿单所说的话,是一种很可怕的预言,这个预言逐一地应验。第一个应验是大卫与拔示巴所生的小孩生了重病而死,「耶和华击打乌利亚妻给大卫所生的孩子,使他得重病」,第二个是他的女儿被同父异母的哥哥给强暴,「但暗嫩不肯听她的话,因比她力大,就玷辱她,与她同寝」,再来就是暗嫩被押沙龙给设计杀死,「押沙龙吩咐W人说:『你们注意,看暗嫩饮酒畅快的时候,我对你们说杀暗嫩,你们便杀他,不要惧怕』」,这些都在上帝所宣告的内容中,但是我们要问的是,大卫、押沙龙在其中扮演什麽角色呢?
2.国王的儿子-押沙龙
对押沙龙而言,大卫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父亲,他在处理子女之间的问题时,表现地非常失败。大卫知道谁强暴了她玛,甚至圣经告诉我们,大卫为此大大地生气,「大卫王听见这事,就甚发怒」,但是他却什麽动作都没有做。这是一种隐忍、一种对错误放任不处理的态度,如同华人「息事宁人」、「丑事不外传」的文化,这样的态度,为这个家族带来更大的灾难:押沙龙心里的苦毒,随着父亲的放任不处理而更加恶化,因而一步步走向反派角色。
圣经形容押沙龙是一个聪明、俊美,深有领袖魅力的人,「以色列全地之中,无人像押沙龙那样俊美,得人的称,从脚底到头顶毫无瑕疵。他的头甚重,每到年底剪一次;所剪下来的,按王的平称一称,重二百舍客勒。押沙龙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名叫她玛,是个容貌俊美的女子」,而且非常照顾他的妹妹,他以妹妹的名字来为女儿命名。他很聪明、俊美,且有领袖魅力,做事计画L详,从他计画要杀暗嫩以及如何反叛大卫这些事上,就可以看出他的计画周详、城府很深,并且能够等候适当的时机才出手。虽然押沙龙痛恨暗嫩,却耐心等待两年,仔细地策画一切,直等到时机成熟,他才将暗嫩给杀了。
当押沙龙杀死暗嫩之后,大卫听到暗嫩死了,他第一个反应是放声大哭,非常地伤心,而且持续一段时间,圣经告诉我们说,「大卫天天为他儿子悲哀」,「话才说完,王的众子都到了,放声大哭。王和臣W也都哭得甚恸。押沙龙逃到基述王亚米忽的儿子达买那里去了。大卫天天为他儿子悲哀」。大卫不是第一次失去儿子,这是他的第二次,第一次是他跟拔示巴生的儿子死掉,那个孩子还没死的时候,大卫很认真地哭,希望上帝能看在他可怜的份上,保留小孩的命,结果小孩死后,大卫即停止哭泣。可是这一回不一样,对于暗嫩的死亡,大卫天天哀哭,很明显地这样的伤心不同于第一次失去儿子的那种伤心。
台语有句话说;「死父死母,心头酸;死儿死女,断心肠」,形容失去自己的孩子是种巨大的伤痛。因为我们做父母的人,总对子女有一些希望、期盼与梦想。所以孩子的死亡,意味着父母所有的期待、梦想与希望,不管好的坏的,通通幻灭,与孩子的共同回忆,变为无尽的想念,这样的死亡对父母而言,是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打击。更悲惨的是,大卫失去孩子的原因竟是「骨肉相残」,于是,大卫不但失去了死去的暗嫩,也失去了活着的押沙龙。
圣经告诉我们,当押沙龙杀了哥哥之后,他就逃跑了,「押沙龙逃到基述王亚米忽的儿子达买那里去了」,基述王达买是他的外祖父,他在那里住了三年,「押沙龙逃到基述,在那里住了三年」。同时圣经告诉我们说:「暗嫩死了以后,大卫得了安慰,心里切切想念押沙龙」,这是一个t诡的情境:大卫想念那个杀了他孩子的孩子。这代表,不管这个孩子做错了什麽事,他终究是大卫的孩子。然而,管大卫很想念押沙龙,但押沙龙却是位杀人的凶手,大卫能够赦免他吗?大卫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避了这个问题。
3.儿子的父亲-大卫
此时,圣经描述了一则精心设计的故事。大卫的外甥,也就是大卫的元帅--约押,他知道大卫的心中想念着押沙龙,于是就请一个提哥亚的妇人来与大卫进行了一段对话。妇人告诉大卫她有两个儿子,有一天他们吵架,一个被杀,一个成了杀人凶手。其他的人愤怒地捉住杀人的凶手,要杀他报仇,这个妇人难过地跟大卫说,她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现在又即将失去那位杀了人的儿子。这个故事很巧妙地对应了大卫的经历,于是,大卫就心里动了慈心,说:「我起誓,任何人都不能杀你的小孩」,他赦免了那位杀人凶手。接着妇人便很有技巧地问:「为什麽你可以赦免我的儿子,却不赦免你自己的儿子,让他回来呢?」「妇人说:『王为何也起意要害神的民呢?王不使那逃亡的人回来,王的这话就是自证己错了!我们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泼在地上,不能收回。神并不夺取人的性命,乃设法使逃亡的人不致成为赶出、回不来的…』」,同样的律法,对犯同样过错的人应有同样的对待--如果别人的孩子杀死了人,你可以赦免他,却不赦免犯了同样错误的亲生儿子,那这就是你的错,于是,大卫被说服,同意让押沙龙回来。
经过了三年的流亡,押沙龙获准回来,然而,大卫却拒绝见他的面,他说:「使他回自己家里去,不要见我的面」,这是大卫的矛盾,他听了妇人的那番话,想到自己的确思念孩子,既然赦免了别人的小孩,那也就该赦免自己的小孩,管如此想,他的内心却还是选择不原谅押沙龙--大卫选择了关S隔离。两年过去,押沙龙见不到大卫,那种等待被父亲接纳的态度由期望、失望、转为愤怒。以色列国不大,大卫王国的面积其实跟台湾差不多大,而耶路撒冷在当时,只是个几万人口的小城市,在那麽小的城市内要特意地不见到某个人是不容易的,大卫要特意精心安排才能避免见到面。大卫的态度让押沙龙知道,父亲躲着他,拒绝他,不想再见到他。这一点让押沙龙感到非常的愤怒。所以他设法人去找约押安排,因为是约押想办法让他回来的,结果这一次约押也故意避不见面,押沙龙为了达到目的,而袢〖ち业氖侄危故意放火烧了约押的田地,迫使约押出面。在律法的规定里面,如果你放火烧人家的田,你就要出面赔偿三倍。因此,约押就很生气地派人去找押沙龙,问他为何放火烧田?他对约押说:「我为何从基述回来呢?不如仍在那里。现在要许我见王的面,我若有罪,任凭王杀我就是了」,这句话充满了愤怒-「你为什麽让我回来?我回来又见不到父亲,你为什麽要让我回来?如果我有什麽罪的话,就叫父亲杀我!」在此,押沙龙的态度是错误的,因为他不认为杀兄有错,但是他已经豁出去,定意要见父亲的面,即使被杀也无所谓,由此可见,他的个性偏激,于是大卫迫于无奈,最后还是见了押沙龙。在这过程当中,管押沙龙有错,他仍然渴望被父亲接纳,这种渴望被接纳、认同的感觉,长期地被大卫拒绝,造成了押沙龙内心极度的愤怒,促使他发动政变,反叛他的父亲,追杀大卫,不幸的是,最后仍政变失败,被约押杀死。当约押杀了押沙龙之后,大卫是什麽反应?大卫曾亲口下令说「不准杀押沙龙」,但约押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将押沙龙给杀死了,当大卫听到押沙龙被杀死,他大声呼喊:「我的儿子呀!」并且拒绝进食,约押便跳出来对大卫说:「你以为我们这些人是为什麽跟随你?今日他们把反贼杀死,你却为反贼哭成这样,那将来谁要为你打仗?」圣经真实地描写人物,约押似乎很残忍,杀了押沙龙还不让大卫哭,但其实大卫在此之前,早就已经失去了押沙龙。
III.生活应用
1.罪滋养罪-带来关S破裂
关于这段圣经,我们要说的是什麽?就是「罪滋养罪」,罪滋养罪就会带来关S的破裂。我要在此强调,押沙龙的死亡、失败,是由于自己的罪,自己的野心和自己的选择,他不能将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说:「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暗嫩、因为大卫的错,是他们害我的」。押沙龙的死亡很明显地,是因为自己的罪。
但是在这悲剧当中,大卫就没有责任吗?就可以将所有的错误都推给拿单的预言吗?事实上,大卫与押沙龙的故事充满了矛盾、压抑与父子之间不适当的情感处理,这些造成了最后的悲剧。圣经告诉我们:「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意即:不要将怒气放在心里面。
表面上看来大卫虽然准许押沙龙回来,不再追究押沙龙所犯下的过错,但是他的内心却没有真正赦免他,他让押沙龙回到自己的城,让他有一个安身之处,但是大卫却冷漠刻意地避开他。表面上来看,事情好像过去了,大卫不再生气了。但是,事实上,大卫心中的苦毒没有消失,他深深地记得,押沙龙杀死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大卫只能维持表面的和谐,但是要真情的拥抱则不可能,即便他们是骨肉至亲。对于大卫的冷澹,押沙龙当然感觉得到,他觉得被父亲无情地拒绝。因此,大卫的不原谅与内心的苦毒,让他与押沙龙的关S无法重新建立,父子之情荡然无存。
她玛被暗嫩强暴是不对的,大卫选择不处置暗嫩是不对的,生气的押沙龙杀了暗嫩是不对的,大卫生气不肯接纳押沙龙是不对的。这些过错一件接着一件彼此关连,最后导致押沙龙发动政变,失败死亡。这些大卫的家务事,表面上和我们没有直接关S,却真切地告诉我们一件可怕的事实:罪滋养罪,正如人类的历史,一个过错,引起一个过错,罪与罪之间,过犯与过犯之间是相互连锁反应。当他人伤害了我们,使我们感到愤怒、哀恸、不满,我们本能地反击,想办法也使他人受伤,令其痛苦、难过。这种模式问交往中的男女最清楚,若对方让自己生气,就故意不理他,激他,我们常常是这样的,让彼此陷入相互报复中,造成更多的彼此伤害与关S的破裂。这种彼此间的伤害,小到人与人,团体内的彼此不合,大到国与国,回教徒与基督教徒的战争、甚至恐怖攻击,这就是罪,罪的苦果,造就了世间的苦难,而我们深陷其中。
2.罪的苦果-铸造世界苦难
很多人在看圣经的时候,都会认为大卫与拔示巴的通κ撬一生所犯许多大错中最严重、最不可原谅的错误,但事实上,我认为大卫一生中犯下最严重的过错,是「不肯原谅自己的儿子」,而他也为此付上最多的代价。细数大卫的过犯,他曾经说谎欺骗挪伯的祭司亚希米勒说自己是国王派来要食物的,所以祭司就将祭祀用的饼给了大卫,这个错误害亚希米勒八十几个祭司被杀死,那是他在山穷水尽的状况下所想出的办法,并非存心害死祭司;他为了苟延残喘活下去,也曾经变节投靠非利士人的王亚吉,并且依靠高明的骗术游走于非利士人与犹大支派之间,这也是发生在他山穷水尽之时;大卫与拔示巴的通κ且皇钡募で椋害死乌利亚是遮掩罪行,狗急跳墙的自然反应。这些事都不是经过长久的计画,而是在一时之间,情急之下或为情势所逼而造成的过错,这些事,上帝后来都赦免了他。但是只有一件事情不一样,就是大卫拒绝押沙龙这件事,这是一件处心积虑长久的计画,并非一时的生气,而是长期的决心,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三年加上两年,共五年的时间,大卫下了非常坚定的决心去拒绝他的孩子,他记恨了五年。如果你是押沙龙,你会有什麽样的心情?你会开心吗?你会觉得这个爸爸爱你吗?我想,你不会。我们可以想像,因为这样的不原谅,长期冷漠、不理不睬,对押沙龙的内心造成多麽深远的影响。大卫选择不肯原谅押沙龙,他未将自己从上帝那里得来的丰盛慈爱与自己的儿子分享。久而久之,长期的拒绝使得爱人的心渐渐硬化了。在这当中大卫失去了人性,因为他失去了爱自己儿子的能力,他冷漠对待自己所该爱的人,这是大卫一生最大的罪。
圣经中,耶稣曾经说了一个比喻:有一个人,他欠了国王很多的钱,国王叫他还钱,他说还不出来,但将来一定还,于是国王就发了怜悯的心,放他出去。他出去之后,在路上遇到熟人,这人欠他一点钱,但却因为还不出来而被他抓起来关到监-/ y u中,国王听到了,就很生气:「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悯你的同伴,像我怜悯你吗?』」同样的道理,大卫犯了那麽多的错,上帝都赦免了他,当他的孩子犯了错,他却选择不原谅。虽然这个时候大卫仍然是以色列人的王,他每天起来仍然祷告,去到约柜前敬拜上帝,但是大卫的心其实已经与上帝相隔离了,因为他让自己持续地活在怨恨、苦毒、不肯原谅的愁苦当中。试想,一个不能爱自己儿子的人,怎麽能来敬拜爱我们的上帝呢?一个在自己苦毒的罪恶中的人,他怎能拥有敬拜上帝的样式?耶稣要我们敬拜上帝前,需先同我们的弟兄和好,这样献祭才会蒙悦纳,如果大卫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接纳、原谅,他如何能用心灵与诚实来敬拜上帝呢?他能赦免那妇人的小孩,却无法原谅自己的小孩,这样不是很矛盾吗?
押沙龙是人,在长期的被忽略下他深深地被大卫伤害,渐渐地从绝望中产生恨意。他本来希望得到父亲的接纳,但是后来他放弃了与父亲恢复关S,甚至进一步地计画以恶报恶:如果父亲是那麽地恨我,不重视我的存在,那我也如此行,除掉他吧!于是他处心积虑地设法报仇,经过了四年的计画,押沙龙暗中地收买人心,反对大卫,当他知道民心是归向自己的时候,他发动政变,自称为王,琢炝艘路撒冷与王宫,并且派人去追杀他父亲。
从大卫的故事中,告诉我们:苦难是其来有自的。当我们认识苦难,我们就会发现,生命中所遭遇的苦难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突发的事件;苦难是人在罪恶与恩典交织中,一个杂而又难以学习面对的功课。将苦难判定为那人的处罚与报应,这很简单。但,苦难不是命运的安排,也不是一种死板的道德罚,或简单的因果关S,而是很多人的罪影响了我们,我们的罪影响了别人,我们纠缠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他人与自己的罪,引发我们的苦难与犯罪,我们犯罪又引发了别人的犯罪,因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苦难的世界里。
3.爱的接纳-苦果转为甘甜
我们要学习爱的接纳,让苦果转为甘甜。圣经告诉我们,虽然押沙龙死于政变,但是事实上,在押沙龙被杀之前,大卫早就已经失去了这个儿子。虽然大卫很爱这个孩子,但是大卫似乎不知道如何表达对子女的爱。你是否想过这其中的原因?圣经没有给我们答桉,但我的推论是:大卫有一个很不好的童年经验,小时候,他是被父亲冷落的小孩,当撒母耳来到伯利a举行祭典时,撒母耳指名耶西要带着他们家的小孩一起来参加这个祭典,但是耶西将家中七个孩子叫过来一起参加祭典,独独漏掉这个在照顾羊群的小孩,当七个儿子在撒母耳面前被确认不是上帝所拣选的那位,撒母耳问耶西是否还有别的儿子,耶西这才说,还有一个小的,因此,大卫是不起眼的,是被忽视的。以这角度来说,大卫从小被父亲忽视,认为是不重要的,这对他也是一种伤害。或许大卫没有从他父亲的身上学到怎样做一个好爸爸,所以他面对自己所爱的孩子时,也不懂得如何做一个好父亲。
作父亲的人常常有一个困难,就是如何去接纳那个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儿女。为人父亲总怀抱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他虽然深爱自己的孩子,有时却因为孩子们没有办法达到自己的目标、理想,或是孩子们做错了什麽事,父亲便决定用生气、冷漠、隔离、咒骂的方法,来表达他的爱、在乎,想要藉此改变孩子,但这个方式往往带来更大的伤害。大卫的故事告诉我们,他就是用这种方式,与儿子互动,这使他成为一个非常失败的父亲。
我们要知道,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影响着孩子。我们的家庭影响我们的童年,我们的童年深深影响现在的我们。我是结婚很多年才生小孩的人,当时很多人问我,你怎麽不赶快生小孩,事实上我面对一个担心:如何做一个好的爸爸?我的父亲是一个表现不及格的父亲,在我童年成长的过程中,我面对许多家庭带来的伤害,甚至曾经在上数学课时,想像台上的老师是自己的父亲。我成长的过程当中,没有楷模让我建立角色认同,并学习如何当个男人,因此在婚姻中,我就有一个压力:我会不会变得和我父亲一样,不是一个好爸爸?这当中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管我知道,也相信耶稣改变了我的生命,医治了我童年的许多伤害,但是,当我真的准备要当爸爸的时候,这仍是一个压力,仍是一个我要去面对的问题,我知道上帝的恩典能帮助我面对自己的过去,但即使我们信了耶稣,不代表我们生命中所有的问题在信耶稣的当下,立即全部获得解决;我们相信,信了耶稣生命会改变,伤害会被医治,管这些都发生了,但并非从此就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信耶稣能够帮助你面对生命中很多的困难,解决生命中很多的难题,但这不是一夕之间就全部完成,你仍需要每天领受上帝的恩典与话语,让上帝在你的生命当中,不断地形塑你,来帮助你,来改变你,所以我们说成圣是一个过程,是基督徒在一生当中,必须不断去追求、经历并领受上帝的恩典才能够达成的。我们要怎样经历到上帝的帮助呢?我自己在这过程当中,是直到参加一个训练宣教师的营会,我的害怕才找到出口。一般人的痛苦指数若到达两百就会崩溃,而宣教师要常常承受两百以上的压力--跨文化的适应,只身在外,面对反对,与看不见的工作成果,所以宣教师常常需要有超人的性格,要面对相当大的压力与挑战。带领者在营会里带了一首歌,歌词是:上帝爱我,即使我做错了,上帝对我的爱没有少一丁点;如果我做的很好,上帝对我的爱不会多一点点,上帝就是用一个不变的爱来爱我。当我们学这首歌学得非常开心的时候,带领者问我们:「你们相不相信这首歌?」我从小在教会里长大,这些话都听很多遍了,我当然相信上帝爱我,他却说:「不,你们不相信,你们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已!实际上,你们根本不相信这件事情,你们相信的是,如果你做错了,上帝会少爱一点,做对了,上帝会多爱一点。」为什麽?因为你的父母就是这样对待你,所以很自然地,我们就认为爱就是这样,然而,上帝并非如此,那是人的爱,人的爱是有条件的爱,是有限制的爱,当在发怒当中我们会记恨而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上帝不是,上帝用那无条件的爱来爱你,上帝用不改变的爱来爱你,只有上帝做得到,我们人做不到,即使是对我们的小孩,我们都做不到。他说:「除非你真的知道,上帝用无条件的爱来爱你,你也愿意在上帝面前承认你就是那软弱不堪的人,不配被爱的人,但上帝仍然爱你,如此,当你成为宣教师时,你才能够忍受那个挫折、压力、失败与孤单,不然你很容易崩溃。」我学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的价值,不在于你表现的多好,不在于你是一个什麽样的人,而在于那位说你有价值的上帝,当祂说你是有价值的时候,你的价值就被确认了,因为上帝是最后一切评断的标准,不论别人如何评断你,都不重要,因为他们不是最后评断你的人,而是上帝。我很感谢上帝让我去参加那个营会,在那营会之后,我比较有信心和勇气娶妻生子。
Ⅳ.结论
除非我们很真实地去接纳上帝眼中的我们:「我们在上帝的眼中是不完全的,是败坏的,是一个罪人,可是上帝就是用祂那无条件的爱来爱我们」,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因着领受上帝的恩典,去爱那些在我们身旁的人,包括子女、父母、亲朋好友,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将最内心的伤害,转成甘甜的祝福。求上帝帮助我们,不在罪中彼此伤害,乃是有更多的包容、恩典与怜悯来分享给人,这是我们从大卫身上所学到的功课,一个值得警惕的功课。
祷告
主,我们求祢帮助我们,因为我们知道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是不完全的人,但是祢却用那无条件的爱完全地接纳我们,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好,比别人顺服,比别人有信心,乃是祢是一个爱的上帝,祢接纳我们,所以我们在这里要感谢主祢爱的恩典。主,我求祢帮助我们每一位弟兄姊妹,让我们经历到这样的爱,让我们的生命不是活在有条件的爱里面,而是活在上帝祢丰丰富富的爱里面,好叫我们学会,如何去爱那不完全的人,爱那得罪我们,有过犯的人,让我们每次读圣经读到「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能很深刻地体会到,祢就是用这无条件的爱来爱我们,所以我们才能真实地学到如何去爱别人。谢谢主,祢让我们有这样的经历,祢让我们从大卫的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软弱,求祢来改变我们。这样感谢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