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撒母耳记下第19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押

直言犯上需要勇气,在原则问题上我能否站出来讲话?

我们有时必须要责备执政掌权之人。约押知道,他直言顶撞大卫一定会令大卫不悦,但是他明白事情必须如此行。他告诉大卫,如果他不安抚军队的心,嘉奖他们奋战的胜利,事情必定大大不妙;约押这种态度是值得效法的,因为有时我们应当直话直说。

逆耳忠言大卫接受了,我会有他那样的胸襟吗?

大卫坐在城门口,因为那是生意交易与施行审判的地方。他亲自往那里去,表明他已经不再哀哭,心情恢复正常。

受众人欢迎莫暗喜,被人孤立莫伤心,因为……

几日以前,大多数以色列人还支持押沙龙的叛变,现在这一班百姓又要大卫回来作他们的王了。群众的心理变幻无常,因此服从更高的道德律,远胜过依从多数人的喜好作决定。依从圣经所定的道德原则,能帮助你不受群众的喜好和意见所影响。

大卫立亚玛撒作元帅是任人唯亲吗?

大卫立亚玛撒作元帅是精明的政治安排。第一,亚玛撒曾经作押沙龙军队的元帅,立他作元帅,可以赢得叛军的效忠。第二,以他代替约押,处罚约押过去所犯的罪。第三,亚玛撒对犹大的许多首领有很大的影响力。凡此一切都有助于国家的统一。

示每背叛大卫,为甚么会获大卫宽容?

示每承认他的过错,求大卫王的饶恕,为要保全性命。他的计划暂时生效,因为这是祝贺大卫复国之日,不是将犯人处死的日子。但是在 9节告诉我们,大卫吩咐所罗门,以后要将他处死。

公义的国度人人向往,哪里去寻?

大卫回到耶路撒冷,宽容大度、怜悯为怀,他不杀示每,再见米非波设时归回他一半产业并赏赐巴西莱的忠心。他的榜样立下公平治国的标准,但这只有到主基督来临,以公义治理国家的时候,才能充分地实现。

一面之词往往难以辨别对错,究竟米非波设与洗巴哪一个说的话属实?

对于米非波设或洗巴究竟谁是谁非,大卫并不确知,圣经对这个问题未予解答(对于米非波设的描述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民众迎大卫回京城

经文:b-43

一.引言

今天要宣讲的这段经文,记载押沙龙死后,以色列民众迎接大卫重返耶路撒冷的情况。从中看到人生百态和大卫治国的手段。这段经文大致可分为:民众请大卫返回耶路撒冷、迎接队伍中的三个人、和支派间的纷争

二.释经

1)民众请大卫返回耶路撒冷

8b以色列人已经逃跑,各回各家去了。9以色列众支派的人纷纷议论说:‘王曾救我们脱离仇敌的手,又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现在他躲避押沙龙逃走了。10我们膏押沙龙治理我们,他已经阵亡。现在为甚么不出一言请王回来呢?’

11大卫王差人去见祭司撒督和亚比亚他,说:‘你们当向犹大长老说:以色列众人已经有话请王回宫,你们为甚么落在他们后头呢?12你们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为甚么在人后头请王回来呢?’13也要对亚玛撒说:‘你不是我的骨肉么?我若不立你替约押常作元帅,愿神重重地降罚与我。’14如此就挽回犹大众人的心,如同一人的心。他们便打发人去见王,说:‘请王和王的一切臣仆回来。’15王就回来,到了约但河。犹大人来到吉甲,要去迎接王,请他过约但河。

押沙龙死亡,时局骤然翻转。

“各回各家去了”:原文是“各回自己的帐篷”;这个片语常常用来指整个作战体系溃。

“我们膏押沙龙治理我们”:圣经中没有记载以色列人膏抹押沙龙的事。但他们认为,是他们支持押沙龙做王的。这里暗示,押沙龙是“人膏立的”而非“神膏立的”。

现在,押沙龙死了,以色列人群龙无首。

但在押沙龙死后,大卫并未立即返耶京。

此时,北方支派开始追想的的好处:“王曾救我们脱离仇敌的手,又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因此,想把大卫请回来。

大卫得知消息后,“大卫王差人去见祭司撒督和亚比亚他,说:‘你们当向犹大长老说:以色列众人已经有话请王回宫,你们为甚么落在他们后头呢?’”大卫出生犹大支派。但押沙龙叛乱时,犹大支派也参与其中。当以色列十个支派动议请大卫回京时,犹大支派可能心有顾忌,没有表态。为了让犹大支派出面请他回京,大卫打出亲情牌:

“12你们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为甚么在人后头请王回来呢?”大卫告诉犹大支派的人说:骨肉之亲不计前非,宜速请王回朝;同时,又任命叛军元帅亚玛撒代替约押为元帅。亚玛撒是大卫的外甥(大卫姊妹亚比该的儿子,:“13也要对亚玛撒说:你不是我的骨肉么?我若不立你替约押常作元帅,愿神重重地降罚与我!”有学者·认为,大卫的另一个外甥约押(大卫的姊妹洗鲁雅的儿子,,是平定叛乱的功臣;撇开约押不顾,去立曾站在叛乱第一线的亚玛撒为军队的统帅,是大卫的不是。但大卫却以此安抚了参与叛乱的犹大支派,换取了他们的效忠。犹大支派终于同意迎接大卫。“14如此就挽回犹大众人的心,如同一人的心。他们便打发人去见王,说:‘请王和王的一切臣仆回来。’15王就回来,到了约但河。犹大人来到吉甲,要去迎接王,请他过约但河。”

大卫政zh i上的这些运作,无疑增进了重新团结;但主要的,是大卫的战绩,和他有效的统治全国的力量,使民众重新接纳他为王。

2)迎接队伍中的三个人

经文特别记载了迎接大卫的队伍中的三个人:示每、米非波设、和巴西莱。

第一个是基拉的儿子示每。

“16巴户琳的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示每急忙与犹大人一同下去迎接大卫王。17跟从示每的有一千便雅悯人,还有扫罗家的仆人洗巴和他十五个儿子,二十个仆人;他们都趟过约但河迎接王。18有摆渡船过去,渡王的家眷,任王使用。王要过约但河的时候,基拉的儿子示每就俯伏在王面前,19对王说:‘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时候,仆人行悖逆的事,现在求我主不要因此加罪与仆人,不要记念,也不要放在心上。20仆人明知自己有罪,所以约瑟全家之中,今日我首先下来迎接我主我王。’”

示每是扫罗族基拉的儿子。当大卫躲避押沙龙、逃离耶路撒冷经过巴户琳·时,示每大肆咒骂大卫,又拿石头砍大卫和大卫的臣仆,用土扬大卫。可当大卫平定押沙龙的叛乱、归回耶路撒冷之际,示每却出现在迎接大卫的第一批人中。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讽刺。经文用“急忙”、“首先”、“趟过”(“冲过去”)等动词,形容示每迎接大卫的急切。他“俯伏”在大卫面前认罪。不管示每的言行是真心还是假意,他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重登王位的大卫的饶恕,以求自保。

“21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说:‘示每既咒骂耶和华的受膏者,不应当治死他么?’22大卫说:‘洗鲁雅的儿子,我与你们有何关涉,使你们今日与我反对呢?今日在以色列中岂可治死人呢?我岂不知今日我作以色列的王么?’23于是王对示每说:‘你必不死。’王就向他起誓。“

上次,当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要杀咒骂大卫的示每时,被大卫阻止;这次,面对忏悔的示每,亚比筛仍想杀之,同样被大卫阻止。但这次,大卫对亚比筛说话,似乎有玄外之音。

虽然大卫表面上是回答亚比筛,但他却两次用“你们”而不是“你”。有学者认为,大卫实际上是针对洗鲁雅的二个儿子亚比筛和约押说的。大卫在回答中,用了三个“今日”,正好对应约押责备大卫为押沙龙哀痛时用的四个“今日”

洗鲁雅是大卫的姊妹;所以,约押和亚比筛都是大卫的外甥。虽然他们的很多意见都是有道理的,但他们对大卫过于直率和强势,使大卫心中不快。大卫回答亚比筛时强调“今日”,可能的涵义是:我“今日”已夺回王位,你们不要再对我指手画脚;“今日”是大喜的日子,不宜杀人。大卫不杀示每,并非相信了示每的忏悔,而是为了安抚便雅悯支派和扫罗家族。

第二个迎接大卫的人是米非波设。

“24扫罗的孙子米非波设也下去迎接王。他自从王去的日子,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来,没有修脚,没有剃胡须,也没有洗衣服。25他来到耶路撒冷迎接王的时候,王问他说:‘米非波设,你为甚么没有与我同去呢?’26他回答说:‘我主我王,仆人是瘸腿的。那日我想要备驴骑上,与王同去,无奈我的仆人欺哄了我,27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谗毁我。然而我主我王如同神的使者一般,你看怎样好,就怎样行罢!28因为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为死人,王却使仆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饭,我现在向王还能辨理诉冤么?’”

米非波设是扫罗的孙子、大卫的密友约拿单的儿子。扫罗、约拿单阵亡后,大卫恩待米非波设,让他常同大卫一起吃饭。大卫逃离耶路撒冷时,米非波设并没有跟随;他的管家洗巴对大卫说,米非波设“仍在耶路撒冷,因他说:‘以色列人今日必将我父的国归还我。’”b)。

这次见面时,米非波设“自从王去的日子,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来,没有修脚,没有剃胡须,也没有洗衣服。”不修脚、不剃胡须、不洗衣服,常是犹太人表示哀痛的记号。米非波设以此告诉大卫,他没有与大卫争夺王位。据此,“他自从王去的日子,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来”,可能不会是太长的时间。

从上下文,米非波设应该是在约旦河迎接大卫,所以,把“他来到耶路撒冷迎接王”解读为“他从耶路撒冷来迎接王”可能更贴切。

当大卫问“你为甚么没有与我同去呢”时,米非波设作了详细解释:他本有残疾,洗巴又欺哄、谗毁他;他的家族在大卫的眼中本是必死的人,却能与王同席吃饭,他还夫复何求呢?

米非波设的恳切言辞,却被大卫打断。大卫似乎有些不耐烦了。他不让米非波设再说下去,并立即断案:“29王对他说:‘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我说,你与洗巴均分地土。’”当初大卫逃离耶路撒冷时,洗巴曾以食物、果饼、酒、和牲口接济大卫,并在大卫面前谗毁米非波设。大卫听一面之词,便将米非波设的家产归划归给洗巴。现在听了米非波设的申辩。在洗巴与米非波设各执一词的情况下,大卫难以断定真、伪。他既未收回他对洗巴的承诺,也没有将家产全部退归米非波设,而是让米非波设“与洗巴均分地土”。这个判决对米非波设也许是不公平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卫快刀斩乱麻,了结这桩案子,可圈可点。

“30米非波设对王说:‘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地回宫,就任凭洗巴都取了也可以。’”显然,米非波设对大卫的断案是不以为然的。他要告诉大卫:他的申辩,不是为了家产,而是表明他对大卫的感恩和忠心。米非波设与大卫,不单是臣仆关系,他是逼 -/迫大卫的前朝王扫罗的孙子,现父辈皆亡,自身又有残疾,过的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生活。但他并不因此唯唯诺诺、逆来顺受,而是不卑不亢、据理申辩,充分显现公正、自尊的人格,不愧是约拿单的后人!当然,大卫也是一直恩待米非波设的。当基遍人要寻索扫罗子孙的命时,他恪守与约拿单的约,保护了米非波设

第三个人是基列人巴西莱。

“31基列人巴西莱从罗基琳下来,要送王过约但河,就与王一同过了约但河。32巴西莱年纪老迈,已经八十岁了。王住在玛哈念的时候,他就拿食物来供给王;他原是大富户。33王对巴西莱说:‘你与我同去,我要在耶路撒冷那里养你的老。’34巴西莱对王说:‘我在世的年日还能有多少,使我与王同上耶路撒冷呢?35仆人现在八十岁了,还能尝出饮食的滋味、辨别美恶么?还能听男女歌唱的声音么?仆人何必累赘我主我王呢?36仆人只要送王过约但河,王何必赐我这样的恩典呢?37求你准我回去,好死在我本城,葬在我父母的墓旁。这里有王的仆人金罕,让他同我主我王过去,可以随意待他。’38王说:‘金罕可以与我同去,我必照你的心愿待他。你向我求甚么,我都必为你成就。’39于是众民过约但河,王也过去。王与巴西莱亲嘴,为他祝福,巴西莱就回本地去了。40王过去,到了吉甲,金罕也跟他过去。犹大众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过去。”

巴西莱送别大卫,是温馨、感人的一幕。巴西莱是富人,却无拿八等人的傲慢-(,曾慰问、帮助过处在困境的大卫-(。但他不期望得到施恩或赏赐,他善行只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巴西莱展示了他为富不淫、乐于助人、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的绅士风度,与土豪迥然有别。

根据大卫嘱咐所罗门“你当恩待基列人巴西莱的众子”的经文,学者推测“仆人金罕”可能是巴西莱的儿子或嗣子;“巴西莱的众子”可能指金罕和他的后人。

解经者注意到,“亲嘴”这个动作在押沙龙叛乱中,很有象征意义。大卫与五年未见的儿子押沙龙亲嘴;押沙龙图谋叛乱,与民众亲嘴;与巴西莱亲嘴。

3)支派间的纷争

“41以色列众人来见王,对他说:‘我们弟兄犹大人为甚么暗暗送王和王的家眷,并跟随王的人过约但河?’42犹大众人回答以色列人说:‘因为王与我们是亲属,你们为何因这事发怒呢?我们吃了王的甚么呢?王赏赐了我们甚么呢?’43以色列人回答犹大人说:‘按支派,我们与王有十分的情分;在大卫身上,我们也比你们更有情分。你们为何藐视我们,请王回来不先与我们商量呢?’但犹大人的话比以色列人的话更硬。”

“请王回来不先与我们商量呢”:原文是“不成为事情首先的”;意思是:以色列支派是首先起意要请大卫回来的,但最后迎接大卫却被犹大支派抢先。照理说,先想到的也应该要先迎接,起码是一起迎接。

当初,押沙龙叛乱时,以色列支派和犹大支派一窝蜂地跟随;现在,押沙龙死了,他们毫无忏悔之心,却大言不惭地为谁应首先迎接大卫而争风吃醋,互不相让!真令人匪夷所思!大卫不分是非、只作复和,必留下后遗症。

犹大支派比以色列众支派抢先一步迎接大卫王回京,以色列众支派颇有微言,误会大卫偏袒犹大支派,与犹大支派产生冲突,是示巴之乱和北方支派在耶罗波安领导下脱离联邦的先兆。这表明,这时中央z /-府仍未成为以色列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以色列在联合王国时代自有合一性,而视分裂王国为反常现象,可能不是正确观念。事实上,直到被掳归回时代为止,支派性地方主义对国策的影响,远比国家一统的观念为深。

三.反思

人生百态,世态炎凉。在时局大变动中,更是如此。

“文g e”十年,是人性的大暴露、大表演。

求主赐我们属天的智慧,识别示每这样的两面人,理解米非波设这样的中间人,结交巴西莱这样的忠良人。

大卫临终的遗言,要所罗门杀死曾用狠毒的言语咒骂他的示每:“现在你不要以他无罪,你是聪明人,必知道怎样待他,使他白头见杀,流血下到阴间”。读到这两节经文,令人觉得有点矛盾。因大卫曾说过,不杀示每,为何又吩咐所罗门杀示每呢?对于大卫为甚么要所罗门杀死示每,学者们有不同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大卫有非常成熟的属灵生命,他将个人的恩怨,和国家的利益,公义和恩慈,分得非常清楚。他知道示每没有真正的悔改。大卫誓言不杀他;但示每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会危害国家的利益,因此要小心处理这人。他这样吩咐所罗门是应该的。

另一种看法,认为大卫并不完全是一个宽宏大量,不记旧恶的人。

起诉不杀示每多年之后,大卫王临终时,他交待所罗门王的最后一句话,竟是要所罗门王设法杀死示每,让人看到,饶恕是容易的事。

现在,简略地梳理一下这个问题。

记载大卫与示每的,共有三处经文。

第一处经文是大卫逃离耶路撒冷时,示每对大卫咒骂、砍石头,但大卫默默忍受了。大卫·忍受示每的凌辱,基于三方面的考虑。

首先,大卫认为:示每“咒骂是因耶和华吩咐他说:‘你要咒骂大卫。’如此,谁敢说:‘你为甚么这样行呢?’”b)。“示每咒骂说:‘你这流人血的坏人哪,去吧!去吧!你流扫罗全家的血,接续他作王;耶和华把这罪归在你身上,将这国交给你儿子押沙龙。’”a)示每这种诬告,一方面是落井下石,一方面是讨好押沙龙。他并不知道大卫遭难的原因。所以,大卫说“耶和华吩咐他说”,不是大卫自称知晓耶和华与示每谈话的内容,也不是说示每领受了某种先知的信息。耶和华是透过发生的事件,“吩咐”示每咒骂大卫。大卫深陷在拔士巴、乌利亚事件的罪疚中,他相信是耶和华藉示每的咒骂在惩罚他。

其次,大卫想,“我亲生的儿子尚且寻索我的性命,何况这便雅悯人呢?由他咒骂罢”

第三,逃离耶路撒冷时,“王对撒督说:‘你将神的约柜抬回城去。我若在耶和华眼前蒙恩,他必使我回来,再见约柜和他的居所。倘若他说:‘我不喜悦你’,看哪,我在这里,愿他凭自己的意旨待我”。也就是说,大卫对自己的前景并不知晓,也不知耶和华是否会保留他的王位。所以,他盼望“或者耶和华见我遭难,为我今日被这人咒骂,就施恩与我”

第二处经文是我们今天宣讲的。大卫过约旦河时,示每悔罪;大卫出于三个“今日”的考虑,起誓不杀他。

第三处经文是大卫临终对所罗门的嘱托:“在你这里有巴户琳的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示每;我往玛哈念去的那日,他用狠毒的言语咒骂我;后来却下约但河迎接我,我就指着耶和华向他起誓说:‘我必不用刀杀你。’现在你不要以他为无罪。你是聪明人,必知道怎样待他,使他白头见杀,流血下到阴间。”

所罗门登基后,局势并不乐观。他的哥哥亚多尼雅不服气,企图篡位。而且,押沙龙叛乱时,曾帮助大卫的祭司亚比亚他和元帅约押都顺从了亚多尼雅。基拉的儿子示每,也不是一般人。大卫回京、过约旦河时,迎接队伍中,“跟从示每的有一千便雅悯人”a),也许示每手下还不止一千人。这是说明示每在便雅悯支派有相当的影响力。此人是投机取巧、落井下石的小人,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对所罗门巩固王位不利。大卫要所罗门处理示每,可能有这方面的考虑。

所罗门对示每的处理显示了他的智慧。所罗门提醒示每他犯下的罪,但又给他留条生路:“王差遣人将示每召来,对他说:‘你要在耶路撒冷建造房屋居住,不可出来往别处去。你当确实地知道,你何日出来过汲沦溪,何日必死!你的罪-原文作血(必归到自己的头上。’示每对王说:‘这话甚好!我主我王怎样说,仆人必怎样行。于是示每多日住在耶路撒冷。’”可能所罗门早已看透示每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果然,三年以后,为了找回一个仆人,示每擅自离开耶路撒冷,给了所罗门杀他的把柄。示每的死,是他咎由自取。

示每被杀之前,祭司亚比亚他被解职,约押被杀。现在,示每也被杀:“王又对示每说:‘你向我父亲大卫所行的一切恶事,你自己心里也知道,所以耶和华必使你的罪恶归到自己的头上;惟有所罗门王必得福,并且大卫的国位必在耶和华面前坚定,直到永远。’于是王吩咐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他就去杀死示每。这样,便坚定了所罗门的国位”.。

从《圣经》的作者看,所罗门杀示每,是为了坚固自己的国位。大卫嘱咐所罗门杀示每,可能考虑到所罗门国位的巩固,也可能夹杂着对示每曾骂他、打他的私愤。

人是复杂的。评论人不宜简单化、走极端,不白即黑。不必用高、大、全要求大卫。他虽是合神心意的人(撒,但他毕竟是人。

--1-里程 2019-09-30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