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彼拉多
犹太人为甚么让外人来管他们的事?
犹太人把耶稣带到罗马巡抚彼拉多那里,是因为在罗马政府统治下,他们没权判人死刑。犹太领袖知道必须由一个罗马官员来宣判耶稣死罪。
耶稣的罪是……
犹太人要带耶稣到彼拉多面前受审,就要捏造新的罪状来控告耶稣。指耶稣犯亵渎神的罪,对罗马巡抚来说毫无意义。他们控告耶稣另外三项罪:(1 )鼓动百姓不向罗马政府缴税;(2 )自称为犹太人的王;(3 )诱惑国民,在全国引起骚乱。这几样都是彼拉多所关注的-5)。
耶稣竟不趁机自辩?
耶稣不回答彼拉多的问题,是因为祂即使回答了也没用,而且舍命拯救世人的时刻已经到了,祂没有理由要延长审讯的时间或求脱险。祂自信和镇静的表现是最高的典范,是一般犯人模仿不到的。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耶稣完成祂在地上的工作。
巴拉巴是个恐怖分子吧……
巴拉巴因参与对抗罗马政府的叛乱而被捕。他虽然杀了人,但在犹太人心中却是个英雄。狂热的犹太人蔑视罗马政府和罗马人的假神,他们恨恶被外邦人统治,更讨厌纳税给他们。罗马官员常要解决犹太人的纷争,因此也讨厌犹太人。这正是造反的成熟时机。
今天我像这些善变的人,还是仍然站在耶稣的一边?
这群人大概是忠于领袖的犹太人,但门徒和前几天高呼“高高在上和散那”的人到哪里去了?同情耶稣的人害怕犹太领袖,都躲藏起来。或许在群众中,有许多当日(今天称为棕榈主日 )拿着棕榈树枝参加游行的人,发觉耶稣并非要反抗罗马政府自立为王,便转过来反对祂。
彼拉多也看穿宗教领袖的心……
犹太领袖憎恨彼拉多,来找他,只为要定耶稣死罪,钉祂十字架。彼拉多看出他们的阴谋。他知道这群人憎恨自己和罗马政府,他们来与他见面,并无别的原因,只是想处死一个他们所不喜欢的人。5
为何一定要耶稣死在十字架上?
钉十字架是罗马人惩罚造反者的刑法,罗马政府只会钉死奴隶或非罗马公民。把耶稣钉十字架,就表示祂是造反者,是奴隶,而不是祂所自称的王。这正合犹太领袖的心意,因为他们相信被钉十字架是神的诅咒,这样就能说服百姓,神是咒诅耶稣而不是祝福祂。再者,犹太领袖把钉死耶稣的责任推在罗马人身上,群众就不能责怪他们了。
耶稣的死,谁要负责?
其实,每一个人都要对耶稣的死负责:门徒因为惊恐而离弃耶稣,彼得不认祂,犹大出卖祂;曾经跟从祂的群众袖手旁观;彼拉多讨好群众,推卸责任;宗教领袖控告祂,促使祂受死;罗马官兵折磨祂……假如当日你在场,亲眼看见这些事发生,你会有甚么反应呢?
为取悦利己者而牺牲无辜,是政治智慧,是小人所为?
彼拉多管辖的犹太地区,只是罗马帝国的一个哨站,由于远离罗马,这里只有少量军队驻防。彼拉多最基本的工作是保持管辖区和平。他曾因其管辖区发生几次暴动而被上司警告。虽然他找不出耶稣的罪,也没有理由治死祂,但当他听到犹太群众的恐吓,要上告西泽时,就犹豫不决了。因为群众若真的向西泽上告有暴动,彼拉多的地位和前途就不保了。
取悦他人以求自保,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是?
虽然根据罗马法律,耶稣是无辜的,彼拉多却屈服于政治压力下,放弃正义,尝试猜度犹太领袖的意图,取悦他们以求自保。神对是非曲直立场鲜明,我们若放弃神的立场,根据群众的意愿做决定,就是妥协,目无法纪。神应许要嘉许行为正直的人,而不是取悦所有人的人。
耶稣到各各他的路程
突然跑出另一个西门来?
在外地居住的犹太人西门,在逾越节期间由北非的古利奈来到耶路撒冷朝圣。这儿提到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和鲁孚,他们可能是初期教会有名的人。
拈阄分衣服?
拈阄类似于掷骰子或抽签。罗马兵丁有权得到被钉十字架的人的衣服。兵丁拈阄分耶稣的衣服,应验了旧约的预言。
十字架上的痛苦,你想象得到吗?
钉十字架是一种可怕和羞耻的死刑,犯人要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走一段很长的路到刑场,以示警告。十字架有不同的形状,行刑也有不同的方式。耶稣是被钉在十字架上,有的罪犯是被绳绑在十字架上。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犯人的体力都会逐渐消失,身体的重量使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窒息而死。
犹太人钉死犹太人的王……
在十字架上,通常会放一个牌,写着犯人的罪状,以收警告之效。彼拉多找不到耶稣的罪,惟有写耶稣的“罪名”是“犹太人的王”。
耶稣救了我,牺牲了自己,我仍无动于衷,我还是人吗?
耶稣本来可以救自己,不承受这些痛苦和侮辱,并把嘲笑祂的人杀掉,但祂爱我们,爱世人甚至仇敌,甘愿忍受这一切苦难与伤痛。当日下午发生的事件中,我们也有分,因为我们的罪也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的死代我们受了犯罪的刑罚,我们惟一可以做的就是认罪,承认耶稣为我们付了本应由我们自己来付的代价。不要无动于衷,再令祂伤痛。
通往天国的道路,就是十字架的道路,你可曾想过?
雅各和约翰曾求耶稣让他们在祂荣耀的国度里坐在祂两旁,当时耶稣说他们不明白自己究竟求甚么。现在耶稣要以死来开创祂的国度,在祂两旁的是被判死刑的罪犯。耶稣曾向那两个权力欲高涨的门徒解释,人要就近祂,就要准备受苦舍命,像祂所做的一样。通往天国的道路就是十字架的道路,我们想得到天国的荣耀,就必须甘愿与钉十字架的基督联合。
耶稣凄厉的叫喊,闻者悲痛心酸,只因为与神隔绝了,我对与神的关系如此敏感吗?
耶稣不是因为惊惧或绝望而发出这个问题,而是引用来表达祂的痛苦。诗22篇预言了弥赛亚为世人的罪受死所忍受的痛苦。耶稣知道承担起全人类的罪的一刻,会暂时与神隔绝。祂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时所惧怕的就是这个。虽然肉体的痛苦很可怕,但在灵里与神隔绝更可怕。
耶稣临死最后一句话……
耶稣这声呼叫,大概就是祂最后所说的话:“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耶稣断气,殿里的幔子从上而下裂开……
圣殿的至圣所是神留给自己的地方,前面挂着一幅厚厚的幔幕,象征满身罪污的人与圣洁的神隔开,只有大祭司在每年的赎罪日可以进入至圣所一次,为百姓的罪献祭求赦免。耶稣死时,幔子裂为两半,表明耶稣为我们的罪受死,替我们打开通往圣洁的神的路。幔子由上而下裂开,表示是神开启这条路(参来9章 )。
即或有可能名誉尽失,约瑟也要安葬耶稣,我有没有这样的勇敢和信心为主做见证?
耶稣死后,亚利马太人约瑟要求收殓耶稣的遗体,安放在新墓中。他是犹太公会的成员,享有盛名,却是耶稣的秘密信徒。其实不是所有宗教领袖都憎恨耶稣,约瑟冒着名誉被毁的危险,把他所跟随的主安葬了。即使是为了公义,牺牲个人名声也总是一件叫人害怕的事。今天,约瑟流芳教会历史,而当日公会中其它成员却无人记念。当你想到为基督作见证会损害声望时,请回想亚利马太人约瑟。
耶稣在安息日前断气也有意义,你知道吗?
犹太人的安息日由星期五日落开始到星期六日落结束,耶稣刚好在星期五日落前几小时断气。根据犹太律法,人们在安息日不可从事体力劳动或走远路,也不可让死尸留在空旷地方过夜,所以约瑟就在安息日开始之前埋葬耶稣的遗体。若耶稣在安息日死去,约瑟不能在当日安葬耶稣,罗马人便会搬走耶稣的遗体。这样,没有犹太人能确定耶稣的死,反对的人也定会质疑祂的复活。
对耶稣的复活你还怀疑吗?
彼拉多奇怪耶稣这么快就死去,所以叫一个士兵再查清楚。今天许多人否认耶稣的复活,便硬说祂没有真的死去。然而,百夫长、彼拉多、亚利马太人约瑟、宗教领袖和亲眼看到耶稣下葬的妇女,都能够证实耶稣的死。耶稣实在已经死在十字架上了。
耶稣基督真的死了并复活了的证据
耶稣被安葬好了……
这个墓穴大概是在山间以人手凿成的洞穴,人可走进去。宗教领袖们也看见安葬耶稣的地方,派人守住墓穴,又在石头上加封条,以防有人偷走耶稣的遗体,说祂从死里复活。
我可以为耶稣做甚么,在今天?
这些妇女能够做的不多,她们不能在公会上替耶稣辩护,也不能向彼拉多上诉;她们不能抵抗群众,也不能制伏罗马守卫;但她们做了所能做的事。当门徒都四散逃走时,她们留在十字架下,跟随耶稣的遗体到墓穴,又为耶稣的遗体预备香膏。她们把握所有的机会为耶稣做事,神因她们的忠心和努力赐福给她们,让她们最先看到耶稣复活。我们作信徒的,也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把握所有机会,为基督做力所能及的事。
-25
15:21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就是亚力山大和鲁孚的父亲、从乡下来、经过那地方、他们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
15:22他们带耶稣到了各各他地方、(各各他翻出来、就是髑髅地)
15:23拿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他却不受。
15:24于是将他钉在十字架上、拈阄分他的衣服、看是谁得甚么。
15:25钉他在十字架上、是巳初的时候。
“各各他”翻出来就是“髑髅地”;“髑髅”──死人的头盖骨,里面空空洞洞、一无所有;“髑髅地”本身除了是当时候罗马人行刑的地方外,它亦是一个冷冰冰的地方。然而,在这朝往“髑髅地”的路程上,福音书记载了,耶稣不再孤单上路。哪怕预言被门徒出卖、即使“客西马尼园”中的孤单,甚至经历了彼得三次不认耶稣,即使当下“在路上”已不再是门徒,但马可告诉我们,有“古利奈人西门”沿路跟随耶稣。
《马可福音》与其他几卷福音书在记载上有点不同,马可补充了西门的一些背景资料,告诉我们,他是“亚力山大和鲁孚的父亲”(21),即使对今天的读者而言,这背景并没有多大重要,然而,这些资料对当时候的读者而言,也许就证明了西门是他们所认识的人物。
圣经又记载,西门是“从乡下来”(21)的,但却没有表明他“从乡下来”干什么;不过,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这位西门可能并不是耶稣“圈内”的人,换言之,一位“圈外”的人为耶稣最后一段路程背上了“十字架”,这是多么特别的一个记述呢!
此外,第21节记载西门“背着耶稣的十字架”,但在马可所敍述的主题内,亦有“背着他的十字架”、跟随耶稣之意。由此看来,西门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小角色”,事实上,他的名字被记下来,也许因为与他所作的有重要的相关连。
记载了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跟从我。”门徒既作为耶稣最亲近的跟从者,马可让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他们一直的不明不白;然而,这位古利奈人西门,却真真实实地“舍己”、“背起”,并“跟从”着耶稣。
福音书没有记载西门有否见证着耶稣被钉的一刻,只是,在路程上,大概他应该感受到这“十字架”的沉重呢!
反省:
“十字架”本是羞辱的,却因着耶稣被钉死,成为了荣耀的记号。作为耶稣的跟从者,我们会否像门徒一样,对耶稣满是误解与不明?《马可福音》的开首,透过旧约的引用,告诉我们这关乎“耶稣基督救赎的故事”乃是从古至今,借着先贤先圣、代代相传,直到如今。这第30天的《马可福音》灵修材料,透过这一位为耶稣“背起十字架的跟从者”西门,值得我们思想的是:我们是否愿意背起十字架、跟随耶稣,将这福音一直传开,直到耶稣基督荣耀再来呢?如何背起这“十字架”呢?
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就归荣耀与上帝说:「这真是个义人。」(路约翰叁书1:参考经文: 太约翰叁书1:提要
在耶稣受难的过程中,圣经特别提到一位罗马的百夫长,目睹主断气时所发出的见证。(太约翰叁书1:;;路约翰叁书1:他是被主的死所彰显奇妙的大能感动,而归信真道的第一位外邦人。根据传说,他的名字是郎基劳斯(Longinus),当时他所站的位置,正好面对十字架,因此他能清楚看见主在十字架上受难的情况,他被眼前的景况所震撼,在那山崩地裂,特异现象中,极其害怕。(太约翰叁书1:
在他经历这一切奇妙的光景时,他发出这样一个见证:「这真是上帝的儿子!」路加还补充说,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就归荣耀与上帝说:「这真是个义人!」何等奇妙!一个钉耶稣十字架的人,竟然为主发出这样的见证。他能说出这句话,必定对主的身份和事蹟有所耳闻。如今,他亲身经历了主的大能,亲眼看见主的奇妙,在那内心的深处,发出这个千古的证词。相信在他往后的一生,他必定成为主的门徒,到处见证这位上帝的儿子。那天在十字架底下,有许多兵丁、祭司、文士,唯独这位百夫长,他有一颗敏锐的心,顺服的灵,他得著了主特别的恩典。他也蒙受主极大的怜悯。
默想1.百夫长的见证提醒所有的世人,那位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祂真是上帝的儿子。世人对主的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你若承认耶稣是主是上帝的儿子,那祂将成为你的救主,你若拒绝耶稣是上帝的儿子,祂将成为你的审判主。2.罗马百夫长虽然将主钉在十字架上,但当他愿意悔改,承认接受上帝的儿子耶稣时,主的赦罪之恩怜悯之爱,仍然临到他身上。任何时候的悔改,主都能接受,任何罪恶的悔改,主都能赦免。祈祷主啊!能够及时「心里相信,口裡承认」接受上帝的儿子,这等人实在有福,感谢主,恩典的门,永远敞开接纳每一个悔改的灵魂。
“耶稣仍不回答,以致彼拉多觉得希奇。”
苏东坡在《留侯论》里面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什大,而其志什远也。”
寻常人受到一点点羞辱,就受不了了,挺身而斗,非要“讨回公道”不可。但是智慧人能够忍气含怒,能够抑制他的怒气。一个人能够做到“无故加之而不怒”,是因为他有气度,有宽广的心胸,和远大的抱负,不会因为小不忍而乱了大谋。
苏格兰有一位很有名的牧师亚历山大‧怀特(Alexander Whyte)曾说:“假如你遭到非难,千万不要还口。不要为自己申辩,任凭他们谴责你,让义人打击你,这对你反而是一种恩慈。让他们斥责你,这是最上等的膏油,不会损坏你的肌肤。不管人怎么怂恿或苛求,不必多做解释。”
另外有一位圣徒曾说:“人若无辜受责而能默然忍受,这是最深湛也是最真诚的谦卑标志。在世人的羞辱和误解下仍保持沉默,这是我们的主最高贵的榜样。”主耶稣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他安静忍耐,好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而我们却常常稍受委屈就急于辩驳。
想一想,当罪入了世界,连生命的主都饱受批评羞辱,我们受一点委屈又算什么呢?只要能坦然无惧的站在主面前,别人的责难就无关紧要了。
为什么主耶稣在受审、被人控告的时候不为自己辩解?首先,这些人根本没有权柄办他,因为他是永生神的儿子。记载:“他被祭司长和长老控告的时候,什么都不回答。彼拉多就对他说:“他们作见证控告你么多的事,你没有听见吗?”耶稣仍不回答,连一句话也不说,以致巡府什觉希奇。”
彼拉多曾经因为耶稣不回答他所问:“你是那里来的?”询问,对耶稣说:“你不对我说话么?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么?”可以参看。
这时候,耶稣开口讲了一句话:“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以后彼得明白,耶稣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他的死不是偶然发生的历史事件,而是创世之前神早已经预备的。父在创世以前就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救,他在永恒中定了这救赎的计划,一切都按着他的定旨和预知在进行。,彼得说:“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神知道的,却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
所以基督是按着神的旨意,为我们的罪舍己,“神的旨意”是主因,不法之人的种种恶劣的作为是“次因”。结果耶稣就在本丢彼拉多的签署之下,被钉在十字架上;所以不是神没有能力保护,而是神许可他的爱子被交给人。
当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彼得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若按照的记载:“耶稣对他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若是这样,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的话,怎么能应验呢?””
耶稣甘心喝下父所给的苦杯,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他能求父而不求,能行神迹而不行。他大可求父从天上把火降下来,把这些人烧灭,又或者让地开口把他们尽都吞了,但他都不做。因为他定意要为我们承受这一切。这些事是神早已命定的,为了要让经上的话得以应验。:“耶稣说:“到了这个地步,由他们罢,”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主耶稣愿意将自己完全降服在父神的旨意之下,让父按着他的主权和智慧行事。
耶稣被列在罪犯之中,但他却是完全无罪的。既然无罪,又何须辩解?他的使命就是要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我们的罪。所以他不做与他使命无关的事。况且说也无济于事。为什么?因为黑暗掌权了。彼拉多因为怕犹太人生乱,就依从了他们。他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那些喊着要钉耶稣十字架的众人都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于是彼拉多就放了凶手巴拉巴,把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
耶稣不是“无言以对”,乃是他用忍耐的心,接受这不义的审判,因为他原是为这时候来的。神为了他的荣耀,许可黑暗“暂时掌权”,许可“无法之人”一时得势。而基督爱他的教会,甘愿为教会舍己。他存心顺服,以致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因为爱他忍受罪人顶撞,不被不义的审判所激动,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神。
我们多么容易因为被人冒犯而激动不已,又多么容易因为人恶意的顶撞而心里受伤。主耶稣完全能体恤,他曾经被人用最苛刻、最无礼、最恶毒的话伤害,羞辱过。他却保持沉默,一句话也不说。他的“从容自若”令巡抚彼拉多都觉得希奇。
当大卫受示每羞辱的时候,他静静地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不去计较恶人对他的不尊重。今天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对待我们,而是我们能否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
“怒气”常常会给魔鬼留地步,,保罗说:“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不要像愚妄人,因为一点误会就大发雷霆,或者因为被人藐视,受了委屈就口出恶言,把怒气尽情发泄。别人可能只是小小的批评,我们却跟人大大争吵,这就失去了见证。
弟兄姐妹,要效法主,主耶稣不是被动的回应环境,而是存心顺服。,耶稣说:“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所以耶稣在该为自己辩护时,选择一言不答,不为自己辩护。他安静忍耐,直到父的旨意成就。
希伯来书的作者说:“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所以被人辱骂的时候,不要心里焦急,而要学习主的温良柔顺,用从上头来的智慧处事。,雅各说:“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
,大卫说:“你当等候耶和华,遵守他的道;他就抬举你,使你承受地土。恶人被剪除的时候,你必看见。”
神会把真智慧赐给清心仰望他的人。,所罗门说:“因为,耶和华赐人智慧;知识和聪明都由他口而出。他给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给行为纯正的人作盾牌,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护庇虔敬人的道。”
对一个基督徒来说,“个人愿意受辱”是彰显主耶稣,表彰神儿子生命性情的机会。宣信博士说:“多少时候,我们拼命去为自己辩护,结果没有让神介入。神给了我们这样能安静的能力,这种得胜的灵。以至于当一切的怒气、吵嚷结束之后,人们会开始怀念我们,像我们怀念朝露、曙光、艳阳、晚风那样,并想到加略山的羔羊,像天上鸽子般的温柔、圣洁。”
所以不要急着为自己辩护,而要等候神,让神介入,以致于能够以善胜恶,最终让爱得胜。有要信心,知道一切都在神的手中。,所罗门说:“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
凡神所许可临到我们的试炼,总是带着荣耀的目的。主耶稣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他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
有一篇灵修文章提到一个见证。一对父母因女儿死于意外而伤心欲绝。这个小女孩因为在公园里溜滑梯时,被身上所穿的夹克的帽子上的拉带勾住,造成窒息而死。由于衣服与滑梯的设计都有缺陷,才导致意外发生。
或许有人会把这悲剧看做是牟利的好机会,这对父母可以对那两家公司提出诉讼而大赚一笔;但他们却拒绝提出诉讼。在一次访问中,母亲说,他们视这类的报酬为“血腥钱”。她与丈夫了解那些公司的领导者,并非故意要制造伤害人的产品,所以他们只请求这两家公司,能修正导致她女儿死亡的问题。两家公司马上采取了行动。
虽然在那种情况下提出诉讼获得赔偿,不一定不妥当,但这对父母选择以清洁、和平、温良、柔顺的方式行事,却令人感动。
作者说,如果我们所有信耶稣的人都能效法他们的典范,那么在我们的社会中,将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力啊!
耶稣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我们也要效法主,把审判留给神,把怜悯留给得罪我们的人。,所罗门说:“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主耶稣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这是一个破碎的世界,总是不断地制造心痛和失望。我们会在意许多事情,会为着很多事情生气。
保罗区普‧牧师讲过一句话,他说:“当你能够哀悼世界的堕落,而不是咒诅它的问题,就可以却定神的恩典临到你了。”他说:“咒诅者只想到自己的安舒、享乐、愉悦,表示还活在自我里面。能够哀悼罪入了世界,开始关心他人,是神在我们心里动了善工,是他的恩典临到了我们。”
弟兄姐妹,“完美”不在地上,而在天上。不要对人太苛刻,主会擦干我们的眼泪,不要急着去为自己伸冤。我们是有永生的人,不要埋怨眼前的困难,因为这些都会过去。主耶稣“不喧嚷,不扬声。”被人羞辱的时候从不口出恶言,或反唇相讥。当罪人顶撞他、冒犯他、羞辱他的时候,他保持沉默,一句话也不说。他亲身担当众人的罪,又在十字架上为罪犯代求。他恨恶罪恶,却深爱罪人。
保罗在写哥林多前书的时候,他提到:“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保罗服事主凡事谦卑,被人辱骂,就以祝福来回应。被人毁谤,就好好地劝导。保罗有这样的从容镇静,因为无论是生,是死,他要让主在他身上“照常显大”。
今天你若是为着信仰的缘故,受到从世界来的逼迫,要知道,你所遭遇的,是神所许可的。是主给你有机会经历他所经历过的患难,叫你在他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与他一同有分。当你需要忍受罪人的顶撞的时候,就深深体会主耶稣曾经为你受过的苦。不要逃避十字架,而要把它视为荣耀。不要把眼光放在辱骂你的人的“人格瑕疵”上,而要放在主完美的风范上。知道“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求主加添我们力量,使我们能够越过情绪,定意效法主。在顺服神旨意的安静中,见证神的恩典和大能。
请我们一起祷告:“主啊,你说你来不但叫我们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我们需要你时刻加给我们力量,使我们凡事长进。主啊,当我们思想你在不义的审判中保持沉默,为的是替我们担罪。你是要按公义审判全地的主,帮助我们思想你,不心急发言,不凭血气处事,而是有信心仰望你,不在恼怒中失去见证。帮助我们因为明白你的真理,用“信心”和“盼望”代替心里的“苦毒”和“埋怨”。谢谢你在我们心里动了善工,使我们有分于你的心志和性情。求主坚固我们的信心,叫我们一天一天更能够讨你的喜悦。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又拿了一根苇子,打他的头,吐唾沫在他的脸上... 带他出去,要钉十字架。” -
当耶稣站在宗教领袖和罗马总督面前时,神自己的权柄和大能正遭受试炼。在这次试炼的最后,在耶稣基督里——神被定罪了,因为按着世界想要的英雄标准,祂是无用的。
世界嘲笑耶稣。罗马人认为耶稣才是需要英雄的人。这个世界认为,耶稣的“武器”——爱、喜乐、和平、忍耐、良善——都是笑话,对今天还在,明天就消失的生命来说没有持久的价值。
但是,有一件事是以彼拉多、议会和罗马士兵为代表的世界所忽略的:耶稣的能力可能并不像这个世界的力量看起来那么伟大和荣耀,但他们却被开了个玩笑。
彼拉多为耶稣感到遗憾,认为祂对罗马帝国没有真正的威胁。但耶稣看他也是这样。耶稣没有威胁到罗马帝国,因为罗马帝国对耶稣也不是真正的威胁。宗教领袖们不是。十字架也不是。癌症不是威胁,你的经济状况也不是。破碎的关系不是威胁,我们在这个世上面对的任何痛苦和麻烦都不是。如果,耶稣不像我们那样对我们的问题很焦虑,那只是因为祂知道,这些问题最终不会胜利。
祷告亲爱的耶稣,你不是世界想要的那一位。但你是我们想要的那一位。感谢你走过了所有那些苦难和嘲笑——来救赎我们。阿们。
“耶稣大声喊叫,气就断了。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 -
在耶路撒冷耶和华的古老圣殿里,有一幅绣着天使的幔子,将圣所和至圣所分开。至圣所成为神在祂百姓中的居所。只有大祭司能走到幔子后面,进入那个地方。在那里,他每年一次为百姓的罪献上赎罪祭。
这使百姓认识到,神是圣洁的,有罪的人不能站立在祂面前。圣殿里的幔子象征着圣洁神和有罪百姓之间的分隔。一旦有人违反了这个惯例,他们就会死。
然而,当耶稣为赎我们的罪而死的时候,祂喊着说:“成了”——并且把分隔百姓和神的幔子裂成两半。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成就了我们得救所需的一切。祂成为我们终极的大祭司,祂作成的工使我们得与神和好。因着耶稣,神的灵来到我们心里居住,使我们成为祂的殿。
所以,我们曾是“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我们拥有新的生命和基督的能力,靠着圣灵每天为神而活。
祷告主啊,感谢祢爱我们;在基督我们的救主里,你使我们得以亲近祢。请帮助我们忠心为祢而活。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阅读: 、33-39节
“这人真是上帝的儿子!”——
在我们教会讲台的后方,有一个巨大的十字架,象征耶稣为我们钉死,以祂的圣洁代替我们的罪恶。上帝让祂完美无瑕的独生子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亲自承担我们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每一件错事。在十架上,耶稣完成了救赎大功,代替我们死,接受罪的惩罚 。
看到十字架,让我想起耶稣为我们所经历的苦难。在耶稣被钉十架之前,罗马兵丁鞭打祂、向祂吐唾沫、用芦苇杆打祂的头,还跪下来假意地敬拜祂。他们试着要耶稣背起十架走到刑场,但祂遭受残酷的鞭刑后,实在无力背负。在各各他山上,他们用钉子刺穿耶稣的身体,将祂牢牢地固定在十架上之后,再将十架竖立起来。当耶稣被悬挂在十架上时,这些伤口承受全身的重量。六个小时之后,耶稣就断了气。一位百夫长目睹耶稣死亡的情景,高声说:“这人真是上帝的儿子!”(39节)
下次当你看到十架的记号时,请仔细思想它对你有什么意义。上帝的儿子甘愿为你我受凌辱、被钉死,并从死里复活,使我们能得着永生。
亲爱的主耶稣,祢为我的罪死在十架上,为此我深深地感谢祢。
我相信祢为我牺牲舍命,并深信祢复活的大能。
我们今天阅读的经文描述了两个场景,让我们可以一睹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的不公和恐怖。第19-20节揭示了耶稣被钉十字架前所承受的极大侮辱。罗马士兵嘲笑祂、打祂的头,还吐唾沫在祂脸上。过后,超自然的黑暗笼罩了大地(33-39节)。许多神学家认为,正是在这个时候,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彼此间永恒的交流断绝了,因为圣子为我们成为有罪的,好叫我们能成为上帝的儿女,与上帝恢复关系。天父离弃了耶稣基督,以致祂在十字架上痛苦地呼喊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但正因为上帝的救赎之爱,祂永远不会离弃我们。知道了这一点,是否使你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呢?
耶稣仍不回答,以致彼拉多觉得希奇。
圣经中很希奇的一幕,就是创造天地的主,一声不响站在诽谤他的人面前,忍受冤枉。他可以运用他的能力,向他们一看或责备他们,就能使他们倒在他的脚前。但是他不动声色,任凭他们作恶妄为。他表现了神镇静的能力——神无声的羔羊!
我们也当有这样的镇静。这样的镇静可以给神机会,替我们工作,给我们平安。这样的镇静就是停止自己的谋划和活动,摒除自己的智慧和成见,让神单独去应付人的攻击。
多少时侯,我们失败都是因为没有镇静。我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自卫,因此失去了爱的力量,以致急躁慌乱。然而神赐下缄默和自制力量,当尘世的扰攘过去后,人们将怀念我们,好像我们想念露珠、曙光和太阳,想念晚风和各各他的羔羊,想念那至善至尊至福的天堂。
——宣信(A. B. Simpson)
明尼苏达州的威波主教,人都称他为印地安人的使徒。我记得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30年来,当我与人龃龉不合,我总是设法从对方脸上见到基督的圣容。”
假如我们也被这种美德感动,我们也能立刻化偏狭为谦和包容,不致因报复的冲动而损伤为主作见证的立场。因为他来到尘世,不是要毁灭生命,而是要拯救生命。
各各他山在这座山上的经历是最宝贵的,这山上所发生的事,改变了七个人的生命。他们分别是:古利奈人西门、十字架上的一个强盗、罗马的百夫长、约瑟和尼哥底母、巴拉巴、约翰。他们在各各他山上,有很宝贵的经历;愿我们也能得到他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