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马太福音 第2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

2「『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祂的星,特来拜祂。』」

3「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

4「他就召齐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问他们说:『基督当生在何处?』」

5「他们回答说:『在犹太的伯利恒。因为有先知记着,说:」

6「犹大地的伯利恒啊,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因为将来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牧养我以色列民。』」

7「当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来,细问那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8「就差他们往伯利恒去,说:『你们去仔细寻访那小孩子,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祂。』」

9「他们听见王的话就去了。在东方所看见的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

10「他们看见那星,就大大地欢喜;」

11「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祂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祂。」

12「博士因为在梦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见希律,就从别的路回本地去了。」

13「他们去后,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祂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祂。』」

14「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祂母亲往埃及去;」

15「住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16「希律见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发怒,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男孩,照着他向博士仔细查问的时候,凡两岁以里的,都杀尽了。」

17「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

18「『在拉玛听见号咷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

19「希律死了以后,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约瑟梦中显现,说:」

20「『起来!带着小孩子和祂母亲往以色列地去,因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

21「约瑟就起来,把小孩子和祂母亲带到以色列地去;」

22「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作了犹太王,就怕往那里去,又在梦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

23「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祂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

上图:耶稣诞生和幼年:1、马利亚到撒迦利亚家(传统认为是在隐喀琳)拜访怀了施洗约翰的以利沙伯,以利沙伯称赞马利亚是有福的(路一39-56);2、当希律作犹太王时,约瑟和马利亚从拿撒勒到伯利恆报名上册,耶稣在伯利恆出生(太二1,路二4-7);3、耶稣出生后第八天,约瑟为他行割礼,带他上耶路撒冷献给神(路二21-38);4、有几个博士从东方经耶路撒冷到伯利恆敬拜婴孩耶稣,并献上礼物(太二1-12);5、希律王要杀害耶稣,约瑟被主的使者指示,就带着全家逃往罗马直辖的产粮区埃及,希律王死后,残暴的亚基老在犹太省做王,神指示约瑟前往小希律管辖的加利利拿撒勒居住(太二13-22);6、耶稣十二岁的时候,上耶路撒冷守逾越节,在圣殿教师中一面听一面问(路二41-52)。耶稣一家往返拿撒勒和耶路撒冷的主要路线有两条。一条是经米吉多循中央山脉的诸城镇南下,但因当时犹太人与撒马利亚人不和,所以大多走另一条路,即经西古提波利(伯善)渡约旦河,沿约旦河东南下到耶利哥之东,再渡河经耶利哥上行到耶路撒冷。上图分别绘出以供参考。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君王的诞生地

耶稣降生在伯利恒。伯利恒是在耶路撒冷南方非常小的小镇,与耶路撒冷相距六哩。古时候曾被称为以法(Ephrath )或以法他(Ephatah )。伯利恒这个名称意即‘粮食之家’,而该地原是一片肥沃的地方,使得这个地名真是名副其实。此镇耸立于高达两千五百多呎,灰色石灰石山脊上;两端各有尖顶,中间形成马鞍似的凹入部分。因此按地形来看,伯利恒彷佛是座落在群山之间的一个圆形剧场。

伯利恒有一段悠久的历史。雅各在此地埋葬了拉结,并在坟旁立纪念碑。这是路得与波阿斯结婚之后,所居住的地方。从伯利恒,路得可以看见约旦谷对面她的本国摩押。此外伯利恒是大卫之家和大卫之城,当他在山野间逃亡的时候,他渴想喝伯利恒城门旁井里的水。

从圣经的记载,我们得知后来罗波安设防御工事于伯利恒。但在以色列的历史与百姓们的心目中,伯利恒乃是唯一的大卫之城,神为祂的百姓所差遣的拯救者,是出于大卫的后裔。先知弥迦这样说:‘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犹太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祂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犹太人盼望在大卫的城──伯利恒,比伟大的大卫更伟大的大卫子孙得以诞生,他们盼望有一位神的受膏者来临。这件事果然成就了。

这幅以马棚和马槽为耶稣诞生之处的图画,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但它可能不是一幅完全正确的图画。游斯丁(Justin Martyr )为早期最伟大的教父之一,来自伯利恒邻近的区域,是主后一五○年时代的人。他告诉我们耶稣是诞生在伯利恒附近的一个山洞中(见游斯丁的与惟芬对话录Dialogue with Trypho, 78,304 ),游斯丁的数据很可能是正确的。伯利恒的房屋是建筑在石灰石山脊的斜坡上,当地的居民在房屋下面挖一个像山洞那样的地方作家畜住宿之处,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而且很可能耶稣就是诞生在一个洞状的畜牲舠内。

今天在伯利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山洞据说是耶稣的诞生处,罗马教会在上面盖了一所极大的‘主诞堂’。多年以来那个洞一直被认为是耶稣的诞生地。早在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 )的时候,该洞便陈列在那里了。哈德良为了要亵渎这个神圣的地方,故意在上面为异邦之神亚度尼斯(Adonis )筑了一所庙宇。第四世纪的初期,羉马帝国成为基督教的第一个国家,第一位基督徒君王康士坦丁(Constantine )在该处建造了一座大教堂,迄今依然存在。

摩尔顿(H. V. Morton )叙及他如何往伯利恒造访‘主诞堂’的经过。他走到一垛大墙的地方,墙上有一个很矮小的门,即使一个矮子也得弯着腰才能进去。进了门,在墙的另一边就是教堂。在教堂里,高耸的圣坛下面,便是那个洞。朝圣者下到洞里,就可以看到一个约有十四码长四码宽幽暗的洞穴,点着五十三盏银灯。洞穴的地面有一颗星,周围用拉丁文写着:‘耶稣基督在此为童贞女马利亚所生。’

荣耀的王来到世界,是诞生在人们安置牲畜的洞穴中。现今伯利恒‘主诞堂’的所在地,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耶稣诞生的同一洞穴,这件事我们已无法知道它的确实性。可是在洞上的教堂,门楣那么低,凡想进去的人必须弯着身子才走得进去,确是一个极有意义的象征。它十分符合一个真理:凡到婴孩耶稣跟前来,必须屈膝跪拜。

东方的朝拜者(续 )

耶稣降生在伯利恒的时候,有东方的博士前来朝拜祂。这些人亦称为术士(Magi );术士一辞很不容易翻译。希罗多德(见HerodotusⅠ:101,132 )有一些与称为术士的人有关的资料。他说术士原属于玛代族的一个支派,玛代原为波斯帝国的一部分。玛代人想要推翻波斯王朝以自己的势力代之,终于失败。此后术士不再对权柄或威望有任何野心,变成为一个祭司的支派。他们在波斯国的地位,正如利未人在以色列的地位一样,他们作波斯王的教师。在波斯国里,没有术士在场,决不能够献祭,他们成为神圣与智的人物。

这些术士在哲学、医学与自然科学方面,均有造诣,他们是预言家也是解梦家。术士的地位后来沦为较低级的看相者、法术师、魔术家以及庸医之辈。就像行法术的以吕马,和行邪术的西门,但是最优秀的术士,他们却是性善圣洁的人,是真理的追求者。

古代的人信星象学,他们认为从星象能够预知人的祸福,他们相信人的命运是由他诞生的星宿所决定的。要知道这种信仰的兴起并非难事,星宿追随它们不变的航程运行,代表着宇宙间的次序,如果突然出现了某些光亮的明星,或者说天空中不变的顺序被某些特殊的现象所破坏,在人看来便似乎是神闯入祂自己的次序中,宣布某些特殊事件即将发生。

我们并不知道古代的术士们看到的是那一颗光亮的明星。许多人对此曾提出不同的建议。约在主降生前十一年,在天空可以看到哈雷(Hally )慧星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约在主前七年,土星与木星会合发出奇光。主前五至二年,在星象方面有一个极不寻常的现象,在埃及的弥苏尼(Mesori )月的第一天,狗星与太阳同时升起,因而发出特异的光彩,而‘弥苏尼’这个名称意即王的诞生,在古代的那些星象家看来,这样的一颗星,毫无疑问的是表示某位伟大君王的诞生。我们虽不知道术士们看到的究竟是那一颗星,但注视天象原是他们的职业,天上光耀夺目的明星告诉他们,有一位君王来到了世界。

也许我们感到非常特别:为甚么这些人要从东方出发去寻找一位君王呢?值得希奇的是:当耶稣诞生的那段时期,世界上有一种期待的特别感觉,等候着一位君王的来临。甚至连罗马的历史家也知道这件事情。此后不久,罗马皇帝维斯帕先(Vespasian )的时候,绥屯奈斯(Suetonius )竟如此写道:‘在整个东方,有一个根深柢固的古老信仰,有来自犹太地的人,命中注定要治理世界。’)(见绥屯奈斯着:维斯帕先生平4:5 )。塔西图(Tacitus )也有类似的论调:‘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到时候东方将强盛起来,来自犹太地的统治者将取得普世的王国。’(塔西图着:历史5:13 )。犹太人相信:‘到了时候,从他们的国中将要有一位出来作地上居民的统治者。’(约瑟夫着:犹太人的战争6:5、4 )。稍后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亚米尼亚王(Armenia )替锐达特(Tiridates )带着他的术士,到罗马去拜访尼罗王(绥屯奈斯着:尼罗生平13:1 )。我们发现雅典术士为纪念柏拉图(Plato )而献祭(辛尼加Seneca:书信58:31 )。差不多在耶稣诞生时候,我们看见罗马君王亚古士督(Augustus )受尊敬为世界的救主。罗马诗人威吉流(Virgil )写了他的第四首对话的田园诗,就是众所周知的弥赛亚之诗,论及将要来临的黄金时代。

我们不要认为术士们来到基督摇篮边的故事,只是一则美丽的传说,那正是当时很容易发生的事情。耶稣基督来到世界的时候,世界正热切地盼望着祂的来临。人们正等待着神;他们的心里充满着寻求神的意念,深知要建立黄金的时代,不能没有神。耶稣来到这正在等待中的世界,祂一来到,全世界将聚集在祂的摇篮前。这是世界被基督征服的第一个记号。

狡猾的希律

希律王听见博士们从东方来,寻找生来作犹太人君王的小孩子。任何君王听到一个将要篡夺他王位的小孩降生的消息,都会感到不安。希律王对此事尤其忧虑。

希律是一半犹太人,一半以东人;换而言之,在他血管里有以东人的血液,在以往巴勒斯坦的内外战争中,他很为罗马人卖力,因此获得他们的信任。主前十七年,他被派任为总督:七年之后,他接受了君王的荣衔,掌权治国直到主前四年,号称为大希律。在许多方面看来,他的确配得上接受这个称号,在巴勒斯坦的众领袖中,他是唯一能平静混乱和维持秩序的君王。他又是一位伟大的建迼者,耶路撒冷的圣殿的确是他所造的;他能够表现慷慨,在社会不景的时候,他曾豁免税金灭轻老百姓的负担。主前二十五年大饥荒来到之时,他确曾拿自己的金盘子兑换现款,购买谷子救济贫穷人。

可是他有一种可怕的缺点,就是无理性的猜疑别人;年老时更变本加厉,直到晚年,有人说他是‘一个老凶手’。假使他猜疑某人是篡他权位的敌手,他就立刻把这人消灭。他曾谋杀他的妻子玛娌安妮(Mariamne )与她的母亲亚力山大拉(Alexandra ),也暗杀了他的长子安提帕特(Antipater )和另两个儿子亚力山大(Alexander )与亚利多布(Arstobulus )。罗马皇帝亚古士督曾刻薄地说:‘做希律的猪,还比做他的儿子好得多。’(这句话在希腊文更具有讽刺的意味、因为希腊字‘猪’是hus、‘儿子’hurios )。

他的野蛮,刻毒与怪癖,可以从他死期将临之时,所作的事窥其端倪。他七十岁时,自知死期将近,就回到诸城中最美丽的耶利哥城退休了。他以捏造的罪名下令将耶路撒冷城内最有声望的人,全部抓起来关在监狱里,并且命令在他去世时,将他们全部处死。他冷酷的说,他明知没有人会为他的死悲哀,但他决定要有人在他死时哀哭流泪。

由此可见当一位命中注定为君王的将要降生的消息传到他的耳中,他将会有甚么样的感觉。希律王伤透了脑筋,耶路撒冷城也苦恼万分,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希律将要采取的步骤,他一定要详细追问始未,并消灭这孩子。耶路撒冷城的居民极了解希律的为人,知道他一定采取行动。因而感到战栗。

希律王召见祭司长和文士们,后者是经卷与律法的专家。祭司长包括两种人。一种是前任的大祭司们,和很少数的祭司家庭;后者带有世袭的职分,为祭司中的贵族阶层。这阶层中的分子称为祭司长。希律王召集了宗教的贵族阶层,与当时的神学学者,问他们按圣经记载,神的受膏者应出生在何处?他们就引证作为回答。希律王又召见博士们,差派他们去仔细寻找这个已经降生的小孩,他说他也愿意去朝拜祂,其实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谋杀这生来作君王的小孩。

耶稣刚刚降生,人类与耶稣基督的关系就划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别。让我们来看看这三种不同的反应吧!

(一 )希律王的反应:憎恨与敌对的反应。希律王担心的是这个孩子将要扰乱他的生活、地位、权势与影响力,所以他第一个本能的反应,就是除掉祂。

有的人也喜欢把耶稣除掉,因为祂扰乱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宁愿任意而行,但基督不许他们,所以他们要杀害祂。一个任意而行的人与耶稣基督是无份无关的。基督徒就是不再随已意妄为,却愿献上自己的生命,顺服基督的旨意,作基督要我们作的人。

(二 )祭司长与文士的反应:完全漠不关心的反应。基督的降生与他们毫不相干。他们整天忙着圣殿的仪节,律法的诗论,完全忽视了耶稣的存在。祂对于他们毫无意义。

还有一些人,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事,耶稣基督与他们无关。我们可以再提先知耶利米辛醉的质问:‘你们一切过路的人哪!这事你们不介意么?‘

(三 )博士的反应:虔敬崇拜的反应。他们渴望在耶稣的脚前,放下他们所能带来的最尊贵的礼物。当然,任何人在基督里认识了神的爱的时候,他的心一定充满了警奇,敬爱与赞美。

献给基督的礼物

博士们终于找到了伯利恒城。我们毋须认为这颗星真的在天空中前行,作他们的向导。这是诗,我们不能将美丽的诗变成呆板或粗浅的散文,但在伯利恒的天空上,的确有一颗闪烁着光辉的明星。一则可爱的传说论及这颗星如何完成它的向导工作,掉落在伯利恒井内,至今还在那里,清心的人有时可以见到它。

后来的传说都叙述博士的事。早期在东方的传说中说有十二位,但现在一致认为只有三位,这个观念无疑地是从带来的三件礼物而来的。

稍后的傅说认为他们是君王。有的甚至还给他们起名叫卡斯珀(Caspar ),麦立却尔(Melchior )与伯沙撒(Balthasar )。再后又描述每一位的面貌,且辨别各人送给耶稣的礼物。麦立却尔是一位老人,灰发、长须,送的礼物是金子;卡斯珀年青无须,面色红润,送的是乳香;伯沙撒是黑种人,有新长的胡须,送的礼物是没药。

早期,人们就发现博士们所送的礼物特别恰当,每一件礼物都能配合耶稣的品格与工作。

(一 )金子是献给君王的礼物。辛尼加告诉我们,按照帕提亚的风格,凡朝见君王的人,都必须携带礼物。金子是金属之王,因此最适合作为献给君王的礼物。

耶稣就是‘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了。但祂来不是用武力,而是用爱来治理祂的国度;祂不是在宝座上,而是在十字架上统治我们的内心。

我们一定要记得耶稣基督是君王,我们不能与祂同等,必须经常存着完全顺服的心。伟大的海军大将尼尔逊(Nelson )对待他所征服的敌方时常是十分和善有礼的。在某次战役获胜之后,那位战败的将军被带到尼将军旗篮的船尾的甲板上。他素闻尼将军最讲礼貌,就想利用这个机会。他越过甲板,以同辈的姿态伸出手来要与尼将军握手。尼将军并不伸手,却说:‘先行礼,然后握手吧!’我们必须先顺服基督,才能与基督为友。

(二 )乳香是献给祭司的礼物。在圣殿中崇拜与献祭之时,才用得到乳香的馨香之气。祭司的任务是替人们开一条到神那里去的路。拉丁字‘祭司’是pontifex,就是筑桥者的意思。祭司就是在神与人中间,建筑桥梁的人。那正是耶稣所做的事。祂开启通达神面前的道路,使人可以亲近神。

(三 )没药是献给垂死者的礼物。没药可用来保存死人的尸体。耶稣为死来到世间。

贺尔门(Holman Hunt )画了一幅著名的耶稣像,耶稣站在拿撒勒城的木匠店门口。那时祂还是一个孩童,经过了数日的工作,祂走到门外舒展筋骨。祂站在门口,伸张着双臂,夕阳的余辉将祂的身影照在背后的墙上,成为十字架上的影子。马利亚站在背后,看到这幅景象,对将来的悲剧怀着无限的恐惧。

耶稣来到世界,为人类而活,最后也为人类而死;祂来为人而活也为人而死。

金子献给君王,乳香献给祭司,没药献给死者──这些是博士的礼物,即使在婴孩耶稣的摇蓝前,它们预兆着祂是真实的君王,完全的大祭司,最后是人类的救主。

逃往埃及

古代的人都深信神在梦中把事情告诉他们。约瑟也在梦中得启示,要他和家人逃往埃反,躲避布律王将要杀害他的阴谋。其实逃亡到埃及去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耶稣降生以前的那些多难的世纪中,每当有灾害、暴政或逼迫临到犹太人身上,使他们无法忍受的时候,他们就逃亡到埃及去。因此在埃及的每一个城市,都住有犹太侨民。在亚力山大(Alexandria )城居住的犹太人,竟超过百万之数;该城的某些地区,甚至完全由他们治理。约瑟在这种危险的时候,不过是做了一般犹太人以往所做的事情罢了。他与马利亚到达埃及时,不会成到十分陌生,因为每一座城内都有在那里避难的犹太人。

有趣的是后来基督教的仇敌和耶稣的敌人,竟利用祂留在埃及的事,作为攻击祂的资料。埃及全国充满了邪教、巫术与魔术。他勒目(Talmud )记载着:‘天上降下十份邪术,埃及接受了九份,世界的其它地区只接受了一份。’因此耶稣的仇敌说祂在埃及学到魔术与邪术,使祂后来藉以行神迹迷惑人。

主后二世纪,异教的哲学家瑟力修(Celsus )攻击基督教,说耶稣是一个私生子,在埃及受雇作工,后来得到一种神奇能力的知识,回本国后,利用这些能力自称为神。他的论调为俄利根(Origen )所击败:(见俄利根的Contra Celsum 1:38 )。有一位拉比以利以谢(Eliezer Ben Hyrcanus )说:‘耶稣的身上刺有魔术公式,使祂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无聊的攻击是偏差的头脑联想到逃亡埃及的故事所产生的,显然这一切都是捏造的,因为祂回到本国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孩。

新约中另外两则有关逃亡埃及动人的传说,其中一则与悔改的强盗有关。据说这强盗名叫狄斯玛芹(Dismas ),他并非在十字架上才第一次见到耶稣。故事是这样的:约瑟与马利亚逃往埃及,半路上,他们受到了强盗的攻击,有一头目要立刻杀死他们,抢去他们的财物,但在婴孩耶稣的身上,彷佛有甚么东西使强盗之一的狄斯玛斯受感动,他不让同伴伤害耶稣或祂的父母。他望着耶稣说道‘呵!最有福的孩子,假使以后有机会,请怜悯我,记念我,不要忘记这个时刻。’据传说耶稣与强盗再次于各各他山的十架上见面时,狄斯玛斯的灵魂得到了赦免与怜悯。

另外一个传说是一则童话,但描述美丽动人。故事这样说,约瑟与马利亚在往埃及的路上,黄昏的时候,他们已感到十分困倦,便找到了一个山洞作为藏身之处。当时天气寒冷,地上结了一层白白厚厚的霜。一只小蜘蛛见到婴孩耶稣,很想为祂作一些事,使祂在寒冷的夜晚感到温暖。扦唯一所能作的,就是在洞口织上一面帘幔似的网。一小队希律的兵丁已经启程寻找圣婴耶稣,根据希律王血腥的急令杀害祂。当他们走近洞口,正要进去的时候,队长注意到洞口织满了蜘蛛网,上面还盖了一层白霜,就对他们说‘你们看这里的蜘蛛网一点也没有破,洞里面决不会有人;因为任何人进去,一定会把网弄破。’兵丁们就继续前行,耶稣的全家因为一只小蜘蛛在洞口所织的网,得以安然无恙。据说后来圣诞树上悬挂的银丝,就是纪念埃及途中山洞口那一面盖着白霜的蜘蛛网。这是一个很美丽的故事,而且至少有一点是真实的:耶稣决不会忘记祂所接受的每一件礼物。

这个段落最后的几句话给我们看到有一个习惯是马太所特有的。在他看来埃及的逃亡,是何西阿预言的应验。他引证的话如此写:‘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这是节录了:‘以色列年幼的时候,我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何西阿原来的说法与耶稣无关,与祂的逃亡埃及也无关,不过是论到神如何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奴役的捆绑。

我们在以后的章节中,还要一次又一次的看到马太用同样的方式引用旧约。他尽量引用旧约,当作预言的应验,不管本意是否与当前的问题有关系,只要字句能够符合在耶稣身上就加以采用。马太深信只有这样作才能够说服犹太人,藉着旧约预言的应验,证明耶稣是神应许的受膏者。从毫无预言意义的旧约中,勉强找出预言是出于他的热诚。当我们念到这一类的经文时,虽然会感到离奇难以置信,它却能适应马太的写书对象──犹太人的需要。

屠杀婴孩

我们早已见到希律王是一位暗杀的能手。他一上宝座,就开始除灭犹太最高法庭的公会,后来又杀了三百名难以控制的宫内官长,再杀了他的妻子玛娌安妮和她的母亲亚力山大拉,他的长子安提帕持和另外的两个儿子,亚力山大与亚利多布。在他的死期临到时,已安排了杀害耶路撒冷城有声望人士的恶谋。

因此,我们不要希望希律王会平心静气的接受一位生来作君王的婴孩诞生的消息。经上记载他如何仔细的向博士们查问,那星是何时出现现。他甚至很聪明的计算出孩子的年龄,以便采取屠杀的步骤。现在他就将计划付诸迅速野蛮的行动,下今杀戮在伯利恒与其附近地区每一个两岁以下的孩童。

有两件事值得留意:第一,伯利恒并不是一个大镇,幼童的数目,不会超过二十至三十位。我们不要以为有成千成百的儿童遭殃。当然,这种说法并不能灭轻希律王的罪恶,但我们切不可误解事实。

第二,有些批评家认为根本就没有大屠杀这回事,因为除了新约中的这一段以外,其它的历史著作都没有提到。比方犹太历史家约瑟夫,也没有提到这件事。这里有两点应该说明:首先,刚才已经说过了,伯邾恒是一个比较小的地方,在一个屠杀事件极普遍的国家,杀死二、三十个婴孩是引不起甚么骚乱的;除了伯利恒城的那些伤痛欲绝的母亲以外,其它的人是不会在意的。其次,克尔(Carr )提到马可梨(Macaulay )在他的历史中,曾提到当代工作最勤勉,作品最丰富的记事专家爱弗兰(Evelyn ),而在他的记录中,从未提到克兰哥(Glencoe )的大屠杀。一件事虽在人们盼望应该提到的地方,没有被提及,实际上也不能证明这件事情并没有发生。要知道这是希律王典型行径,我们毋需怀疑,马太传述给我们的乃是一件真确的事实。

这是说明人类如何以行动来除掉耶稣的可怕的例子。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如果发现在基督里可能有人会干涉他的野心,责备他行事为人的方式,他就会有消灭基督的想法,而且终于作出了一件身不由主的可怕事,即使不伤害人的身体,必定会伤害人的心灵。

在这段经文的末了,我们又见到马太引用旧约的特征,他引证:‘耶和华如此说:在拉玛听见号咷痛哭的声音,是拉结哭他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

耶利米书的这段经文,当然不会与希律王屠杀孩童的事有关。耶利米所见到的是一幅这样的图画,耶路撒冷的百姓被掳到异邦,在半途中经过拉结的埋葬地──拉玛,他觉得拉结虽在坟墓中,仍为这些败亡者的命运而悲泣。

马太在这里再次用同样的手法,本着一股热诚,从没有预言的地方找出预言来。但我们必须再一次的提醒自己,这件我们认为希奇的事,在当时马太写书的对象看来,却是一点也不希奇的。

回到拿撒勒

后来希律王死了,他所统治的王国也分裂了。罗马帝国信任希律王,准许他治理一个很大的地区,但希律王很明白他的三个儿子没有一个会取得像他那样的权力。所以他将国土分成三份,并且立下遗嘱,让他的三个儿子各得一份。他把犹太地留给亚基老;加利利留给希安提帕;约旦河东北边的地区留给腓力。

可是希律王的死,并不把问题解决。亚基老是一个邪恶的君王,无法久享王位。他一开始治国,就有胜过他的父希律王的野心,因为他故意杀害了国内三千位有名望的人士。因此,希律虽然死了,回到这既野蛮又不安份的亚基老所统治的犹太地,仍然是不安全的。约瑟于是蒙指引迁往加利利,该他为希律安提帕所治理,他是一位比较贤能的君王。

约瑟定居在拿撒勒城,耶稣就在该地长大成人。我们不要以为拿撒勒是一穷乡僻壤,与世隔绝的地方。拿撒勒位于加利利南部的群山之间。少年人只要爬上山顶,就可以发现半个世界就在他跟前。往西边看,可以看到地中海蔚蓝色的海水,有船只从那里航行到世界各处。往沿岸的平原看,就见到环绕着他所站立的山脚的一条大道。该路贯通大马色与埃及,是由陆路进入非洲的桥梁。它是当日商旅所必经的伟大通道之一。

在几世纪以前,约瑟被卖到埃及去做奴仆,所走的就是这条道路。这是三百年前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与他的军队取道经过的那条道路。又是几世纪之后,拿破仑行军所经之道。它也是二十世纪的英国陆军元帅阿伦拜(Allenby )所经过的道路。这条路有时称为南方之路,有时称为沿海之路,当日耶稣在这路上看到各怀任务从世界各国而来的旅行者。

另外还有一条路,是一条从海岸的亚柯(Acco )或称多利买(Ptolemais )直达东方,即所谓东方之路,它通达罗马帝国版图的东端及边疆。在这条路上又可以看到商人的骑队,时常带着丝绸香料由此经过,罗马军队也是从这条路开往边疆去的。

拿撒勒确实不是闭塞的乡下地方,耶稣生长之地的山脚下,有通往世界各地的大道。因此,从小时候祂所见到的一切,已经把神的世界介绍给祂了。

我们已经知道,马太如何使用在他看来是预言的旧约圣经的经文,来引证耶稣早期生活的每一桩事件。马太在这里所引用的一个预言:‘祂将称为拿撒勒人’,却给予我们一个不能解决的难题,因为旧约中并没有这节经句,实在说来,旧约中从未提及拿撒勒。没有一个人能够很圆满地解答马太所想到的那一段经文。

古时候的作者喜欢在文字上玩花样,有人说马太用的是:‘从耶西的本,必发一条,从他的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枝子’这个字是(Nezer ),马太很可能在拿撒勒与‘枝子’两辞上耍花样,说耶稣是从拿撒勒来的,同时又说祂是枝子,是从耶西的本所发出的应许的枝子,大卫的后裔,神应许受膏的君王。但没有人在这件事上敢于说如此确定的话。马太心目中的预言是其么,始终成为一个无法解答的隐秘。

一切都准备妥当了;马太已将主耶稣带到了拿撒勒,而拿撒勒实际上正是通往世界的门户。

中间的年日

在未谈及马太福音第三章以前,有一件值得我们注意的事是:在第二章的末了,耶稣还是一个幼小的孩童;而在第三章开始,祂已经是一位三十岁的成人了。换言之,在二与三章之间竟有三十年默默无声的岁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些静默的年日中到底曾有些甚么事情发生?耶稣到世上来作世人的救主,三十岁以前除了上耶硌撒冷去过逾越节以外,并没有离开这个巴勒斯坦的小镇。祂死的时间是三十三岁,而这三十三年中就有三十年是在拿撒勒渡过,却毫无记录可查。换句话说,耶稣的生活十一份之十是消磨在拿撒勒。其中到底发生了些甚么事情呢?

(一 )耶稣生长在一个从人看来属于良好的家庭中,这是祂开始伟大生命最良好的环境。爱丁堡的名教授勃莱克(J. S. Blackie )有一次在公开的场合曾说:‘我要感谢神,因为在生命的事业上,我从父母那里承受了良好的“存货”(Stoc祂-in-Trade )赫尔巴脱(George Herbert )曾说:‘一个良好的母亲胜过百位教师。’耶稣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渡过了安静并具有可塑性的岁月。

(二 )耶稣在尽祂作长子的责任。可能约瑟在子女还没有长成以前去世。可能他结婚时的年龄,就比马利亚大得多。在加利利迦拿婚筵中没有提到约瑟,只有马利亚,因此约瑟的去世,是一件顺乎自然的想法。于是乎,耶稣成为拿撒勒的木匠,维持祂母亲以及年幼弟妹们的生活。祂负有特别的使命,可是,祂首先克尽对母亲、亲人与家庭的责任。巴里爵士(james Barrie )在他母亲死了以后,这样写道:‘我能够回顾以往,而不发现任何一件小事是留下没有做好的。’这就是快乐的根源。

今天世界的建立,就是依赖那些肯忠心无怨、接受单纯责任的人。发明哥罗仿(chloroform )的伟大医生辛普生爵士(James Y. Simpson )的故事,就是伟大的例证之一。他出身于贫苦的家庭。一天他母亲抱他坐在她膝上,补他的袜子。补好以后,她看看自己精巧的手工,说道:‘杰米,你妈去世以后,要记得她是一个了不起的缝补家。’全家的人都知道杰米有一副绝顶聪明的头脑,故对他寄有殷切的盼望。他的哥哥散第(Sandy )说:‘我觉得有一天,他会成为伟人’。因此他就毫不妒嫉的、甘心情愿在面包厂工作,使弟弟得着在大学受教育和上进的机会。如果没有淳朴的人不问报酬,去做简单的事情,世上便没有辛普生爵士其人。耶稣就是那家庭中接受单纯责任者的好例子。

(三 )耶稣正在学习体会做一个工人应负的责任。祂学习如何赚钱养家,积钱买食物、衣服、或者有时候也享受一些娱乐,学习如何应付不足,苛求的顾客和不肯清还欠款的顾客。如果耶稣要帮助人,祂必须先知道人们过的是怎样的生活,祂并不是进入受保护并讲究享受的生活,而是进入任何人都必须经过的生活。祂若要了解一般人民的生活,就非有这样的经验不可。

有一则关于法国皇后马利,安他特(Marie Antoinette )的著名故事,当时法国革命的乌云笼罩着全国。百姓在捱饿,暴民在骚动,皇后就问这些暴动为的是甚么原因?别人告诉她说:‘他们没有面包。’她就回答说:‘假使他们没有面包,让他们吃蛋糕好了。’在她脑中丝毫也没有贫穷生活的观念,因此她无法了解贫穷人。

耶稣在拿撒勒安静工作的这些年日,使祂充份体会并了解我们的生活,使祂能够来帮助我们。

(四 )耶稣在未接受更伟大的托付以前,忠心的做较小的工作。其实,假使耶稣在小的工作上失败了,救世主的伟大工作,决不会临到祂的身上。祂的小事上忠心,所以能够有把握接受大的工作。我们必须记得,在每日生活的责任中,我们决定着自己的命运──到底是赢得,还是失去一顶冠冕。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马太福音第二章

iii. 博士来拜

马太是唯一记载博士来拜的人,他通过这个故事突出了几个主题,表现耶稣就是弥赛亚。故事在耶稣出生的地点上再一次为旧约的应验提供了清楚而详细的材料(5~6节),同时还暗示了另一段有关弥赛亚的段落。故事通过与微不足道的希律王的对比,衬托出耶稣是真正的“犹太人之王”(2节)。故事从这里开始勾画摩西和耶稣这两条平行线,在本章内继续延伸发展(见注释,原书90~92页)。故事更表明耶稣是万民的弥赛亚,虽遭犹太教首领反对,却被承认是外邦人希望的成就;这点亦见于旧约的期望(看11节的注释)。故事情节令人想起的故事,那里讲的是一位外国女王觐见大卫的儿子犹太人的王所罗门,并向他献礼的事,这个题目到将要讲得更为清楚81

对故事的历史真实性持否定态度的人主要有两条依据: 1. 他们认为,故事是围绕选定的旧约经文人为地编造出来的(像从中其他的部分一样)。其实,与其这样说,倒不如说这段引文是天衣无缝地镶进那行文如流水的故事中去的(5b~6节可以拿掉而无损于故事的钍觯;作者在钍鍪保脑海中浮现的显然不止一段旧约经文,他只不过引用了这一段而已。 2. 他们说,这段钍龀渎了神话传奇的各种特点和色彩。其实,除了第9节那向前行的星之外,故事中没有任何当时历史情况不允许实现的事情(详见下)。公元六十六年有东方博士朝见尼禄这种类似的事实(见 Dio Cassius 63.7; Suetonius, Nero 13),恰可证实马太故事的可能性,而非相反。尤其,一个不久就与星象学发生了严重对立的教会,不太可能会编造美化星象学的故事。

1.耶稣降生于大希律在世之时,大约是公元前四年,准确日期不详82。这一章有多处表示博士的拜访是在耶稣出生一段时间之后:他已是一个“小孩子”(9、11节),而不再是“婴孩”;不过,路亦称出生后仅四十天的耶稣为“孩子”);第7节正好说明星的出现以及耶稣的诞生都是一段时间以前的事了;如果是耶稣刚刚降生不久,希律也就没有必要下令屠杀所有两岁以内的男孩了(16节)。博士更确切的称呼应为术士('Magi'),原指波斯僧侣,后泛指术士及占星家(参,,这类人士在当时西亚的许多国家里都是人数众多的阶层(继续参看 Brown, pp.167~168)。特别在巴比伦,占星学逐渐发展成为相当先进的一门科学,它对巴勒斯坦的影响也有据可查(见 AB , p.14)。至于这几位博士来自东方什么地方,便只可猜测了。他们携带的礼物(11节)很像是阿拉伯地区的产品,但是博士们从巴比伦也完全可以弄到,看来巴比伦最可能是他们的家乡。他们询问“犹太人之王”,又打听弥赛亚诞生的地方,都证明他们是外邦人,但又有一些犹太宗教、文化知识(犹太的文化、风俗、宗教等在巴比伦已很有根基)。有关“西地”(指巴勒斯坦和腓尼基)人对占星术的兴趣,请阅读《国际学术研究注释:马太福音》( ICC , p.11)。

2.古代,在异教徒和犹太人中,有过多次星星传报伟人诞生消息的报导(见 Brown, pp.170~171)。不过,马太的思想中,特有所指,他想的恐怕是巴兰的有星要出自雅各的预言,因巴兰的预言应理解为是指这位降生的救主83。博士们瞧见了那颗星“在出现之处”〔这可说是 en te{ anatole{ 的准确译文,RSV 在本节和第9节都译成在东方(见 BAGD, p.62a); anatole{ 这名词影射的话〕。

有人试图用常规的天文现象来解释这颗“星”,他们认为有下列三种可能性: 1. 公元前七世纪出现的一次(土星与木星)的行星会合84; 2. 公元前十二至十一年出现的一颗哈雷彗星(可惜时间过早); 3. 一颗新星(由于爆炸的缘故,出现时间很短,却格外明亮85。无论如何,第9节中所描述的星星向前移动的事却非任何天文学现象所能解释86,这表明,即使博士们起初的兴趣是由一颗新星(或一次行星会合,或两者都是!)所引起,但不可否认,马太所描绘的是一个神迹式的引导事件。请继续参阅范刚(J. Finegan),第238~248页。

动词 proskyneo{ )的意思只是对圣人、伟人表示尊敬,但是,即使在耶稣不仅止于人的身分被认识的情况下,马太仍多次使用它(如,此次用它也有此意在内。关于犹太人之王的称号,请看导论ⅣB“基督论”第 (iii) 点,原书第42页及后面的注释。

3~4. 希律的不安是可以理解的:身为一个以东人(参,,又是罗马的分封王,面对出自大卫王族的一位真正的王,他是多么胆战心惊啊!他的晚年充满了惧怕,唯恐竞争者起来将他杀害87。“祭司长和文士”一语说明希律召集的是一次专门性会议,不是公会的例会,因为公会的例会还应有非神职的长老参加,何况希律和公会的关系甚不协调。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之所以不安,是因为他们知道,希律的惧怕会给他们带来怎样不幸的遭遇。这句话或也为后来耶路撒冷反对真正的“犹太人之王”这一事实埋下了伏笔(如,同时请看下面的注释)。

5~6.对希律所提问题的回答是众所周知的;参看。这里,马太提出了他的第二个公式化引文(见导论ⅣA“应验论”第 (i) 段;这里没有使用“是要应验”字样,是因为这段引文是夹在那些犹太领袖的回答里面,而不是在作客观的钍觯。引文与的希伯来版本和其他已知版本相比,均稍有出入。伯利恒的古名以法他已被一个普遍接受了的名称犹大地所代替(以示与加利利的伯利恒有别,,且更能强调耶稣出身王族的事实)。弥迦说伯利恒在犹大诸城中为小,被改为“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犹大“成千上万的人们”(或各族)都改成了诸掌权者(rulers)。往下对将要出来的那位的描写也正是对后半句的释义,还暗含有第4节的牧养主题( poimaino{ ,即“牧养”,RSV 里译作 govern ,“统治”)。实际上这话来自,那里谈到大卫作为以色列民牧者的角色。所有这些改动,在希伯来语里差别并不大(将 lhywt 改为 l~hyyt ,意思便由为小变成并不是最小的,而希伯来文字母 ~lpy ,则可译为“成千上万”、“族”或“统治者”),但放在一起,清楚的表现出马太明显是相当自由地引用旧约经文,目的是要清楚表达经文的应用。在“犹大诸城”的后面,马太加了“因为”,说明他认为耶稣生在伯利恒,便赋予该城以重要意义,与弥迦时期该城的默默无闻形成对比,所以他才改成并不是最小的。(当然是因为弥迦说伯利恒为小,是要说它的地位有了改变,马太只不过将它点明罢了。)引用的话,使得耶稣是大卫的子孙这一身分更为清晰,他生在大卫的城,他将和大卫一样作神子民的君。

7~8.人们曾指出,历史上的希律奸险狡诈,他不可能轻易相信这几个外来人能照他的吩咐去做,所以恐怕会派自己的军队跟随他们前往。不过,他也没有理由怀疑他们会一去不返,也不带回他所需的情报,况且,一队士兵随行只能坏事。他索取情报的奸计虽然欺骗不了自己的臣民百姓,但对外来人,他倒很希望能收到效果。

9~10.在前头行 proe{gen )可以理解为本身并不移动而“在前面引路”,可是停住了几个字只能理解为星本身原来确是移动着来引领博士们的,行着行着便停住了。房子的准确所在没有说,只笼统地提了小孩子的地方。为什么是这样,只可靠个人自己想像,反正企图从天文学的现象里找出神与人交往的证明,恐怕是徒劳的(见注释)。星的行止,非但未使博士困惑窘迫,反而大大的欢喜

11.有关小孩子,请看第1节的注释;有关敬拜,请看第2节的注释。马太钍稣饧肝煌獍畈┦康木窗荩是为了表明,如以下,以下所说的话应验了(这些段落可能便是后来基督教传统认为那几位博士是君王的原因)。他们的礼物中有两样分别在(黄金)和(黄金和乳香)里专门提到,这些都是献给君王的礼物,没药也是一样。这些礼物使读者联想起示巴女王拜见大卫之子所罗门王时所献的也是香料、黄金等礼物。耶稣被钉十字架和安葬时都使用没药,因而形成一种传统看法,即没药象征耶稣的苦难;其实在旧约里,它象征的是欢庆和喜乐(见以上所引章节,另见

12.有关,请看对的注释。在梦中得启示是博士们的文化中习以为常的一种现象。神利用他们的星象学知识和文化背景来与他们交通,只说明神对每个人都根据其具体情况来关怀他们,并不说明神对星象学的肯定。

81 请继续看 J. E. Bruns, CBQ 23(1961), pp.51~54.
82 建议参阅 E. L. Martin, The Birth of Christ Recalculated! (1978),作者试图说明希律死于公元前一年,而耶稣降生于公元前二年晚夏。
83 Brown, pp.193~196认为马太的故事并非只想摹仿巴兰有关星的预言,更主要是想摹仿他的故事。要想更好的理解对弥赛亚的解释,请看 Gundry 的 UOT , pp.128~129,并请参考“弥赛亚”游击队领袖 Simon Ben-Kosiba 自封为巴可巴(即“星之子”)一事。Testament of Levi 18:3里也预言有弥赛亚之星在天空中出现。
84 看 E. Stauffer, Jesus and his Story (1960),pp.36~38; R. A. Rosenberg, Biblica 53(1972), pp.105~109; Brown, pp.172~173. 马丁(E. L. Martin,见其论着)则认为此事发生在公元前三~二年。
85 在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8(1977), pp.443~449,有三名天文学家认为这就是公元前五~四年中国天文学家观察了七十天之久的一颗新星〔同一现象已在那以后为慕尼特(F. Mu/nter)及其他人所注意,见他一八二七年发表的《指路的星》 Der Stern der Weisen ), p.29;其他人的著作见 Finegan, pp.246~248〕.
86 尽管马丁(Martin)的理论包括试图用木星的运动和“伫立”来解释。
87 请看我在 NovT 21(1979), pp.114~116的论点。
iv. 逃往埃及及返回

这一部分包含三个简短的故事,各以一个“公式化引文”结束(看导论ⅣA“应验论”第 (i) 段,原书35~36页)。故事言简意赅,贴切中肯地解释引文的含义,通篇的焦点集中在旧约的应验上,特别是耶稣童年时所生活的地方88

与此并行的还有另一个主题,在第1~12节里隐约可见,至此才清晰的展示出来,那就是耶稣的童年与摩西经历的对比。这个题目是附属的,故暗含在故事的情节里而未出现在引文中(引文着重说耶稣是真正的以色列,又是出自大卫家族中的弥赛亚)。摩西之预表在马太全书中只是一个次要的题目,可是在耶稣童年的故事里却表现得很清楚,尤其那些对有关摩西的犹太经外传说熟悉的读者们,一眼便能看出。约瑟夫就曾记载了一段传说〔《犹太古史》ii,第205节以下;还请看《出埃及记拉巴》( Exodus Rabbah )1:18〕,说有一名文士(即星象学家?)曾向法老预言将有一位以色列的救主降生89,法老惊吓之余命令杀害所有男孩,而摩西的父亲恰在梦中得到启示,说他的儿子注定要作以色列的救主,于是他便设法拯救了他的儿子,免遭杀戮。凡知道这段附加在出埃及记上的传说的犹太读者,一下子就能从第二章的故事中悟出耶稣便是第二个摩西。其实,马太也影射了出埃及记本文,如第13~14节影射的便是,第20~21节影射的便是,所涉及的虽不是摩西的诞生,但却是他后来的逃离法老以及以后的返回。这些影射,加上埃及其地和对孩童的杀戮,就足以使读者们警觉了。俩人的对比,并不是逐条逐点相符相合,但是通篇一系列的相仿之处,便将耶稣塑造成一副新摩西的形象90

13~14.关于,请看的注释。其作用仍是强调耶稣身世来历细节中的神意。选择埃及为避难地是很自然的,在旧约时期(如:及以后(请看 Bruce, p.5)埃及便一直是有政治问题的各种以色列人逃居之地。此地不在希律管辖范围之内,很是安全,不过,对马太来说,它还有另外的意义:它是神的子民以色列人的历史发源地。

15.这样,神在埃及保全祂的儿子,正像很久以前祂在那里保全了以色列人一样91。神又把以色列人从埃及解救出来,去完成他们作为祂子民的使命,正像所说,那是祂的儿子;很快祂又要从埃及召出祂的儿子来,作祂救赎的工作。何西阿的话并非预言,只是道出了以色列的来历。所以说,马太引文的确凿基于一个认识,即耶稣是真正的以色列。这种预表题材在新约其他地方也有,不过最明显的还是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在旷野引用以色列经文的时候(看的注释),在那里,耶稣再次被认作和以色列一样是神的儿子。以色列人出埃及已被旧约的先知看作是弥赛亚末日救世的预示,马太把耶稣的童年当作是弥赛亚时代的黎明阶段来描述,这时放进这段引文是十分有力的。

16.希律晚年性情残暴,特别在周围可能有敌手的时候,他的手段尤为毒辣,这是有据可查的。几大批真正的或被疑要推翻他的人( Ant . xvi,393~394, xvii, 42~44, 167),包括有一批连同家人( Ant . xv, 289~290),以及他的三个亲生儿子( Ant , 392~394, xvii, 182~187)全惨遭他杀害。可见,因惧怕可能存在的敌手而决定杀掉伯利恒的一些婴孩,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假定伯利恒当时人口一千根据 AB , p.19,则只有三百两岁以下男孩的数目也不过二十)。在暴力横行的年代,这只是小事一桩,俗世的历史书未把此举单独提出来作专门的描述,也不为怪92

17~18.马太在这里又看到了经文的应验,不是神或旧约的话该对希律的行为负责,所以马太的公式与别处用的稍有不同,他用了中立的辞句就应了也是一样,也是一件错事被看作是预言的应验),而不是像在其他各处用一个目的连接词( hina hopo{s ,即“是要”)。引文虽稍有节略,但却是的准确翻译(并非抄自七十士译本)。耶利米书往下的几节是神告诉拉结,她失去(指被掳流放)的儿女必要回来,所以“你末后必有指望”。马太的意图,恐怕也是要我们认识到伯利恒的痛苦是暂时的,神会通过一位从外地回来的伯利恒的弥赛亚带来喜乐和解救。两件事虽不完全一致,但系之于一个相同的观念:神作工使灾难变为蒙福,使死亡变为生命。后来一种传说云拉结葬在伯利恒附近93,似对马太的写法有些影响;不过,既然经文中清楚的指明,拉结是在拉玛(在便雅悯境内,据较早的传说,那是拉结坟墓之所在,又是公元前五百八十六年包括耶利米在内的流放者集合前去巴比伦的地方,见哭泣,这也就实在不重要了。关系并不在于是拉玛,或是拉结(伯利恒并不在任何“拉结”支派的境内),而在于丧失亲人的不幸是蒙福的前兆94

19~21.希律死于公元前四年,约瑟及其全家在埃及住了多久只能用猜想的。这几节以及第22节里他们的迁移,又都是受梦中启示的引领(看的注释)。第20节的话是照模拟下来的(见前引言部分),甚至连复数都保留了:那些……的人死了,并非严格的指希律一个人(和合:要害……的人已经死了,未强调单复数译注)。

22.亚基老只继承其父王国的南部,且不久便显示出与其父一样的残暴性情,到公元六年即因暴政而失了王位。加利利是他同父异母兄弟希律安提帕所辖之地,比较像是栽培弥赛亚的一块安全地区(不久便赢得“弥赛亚”救世运动的沃土之称了)。

23.马太的特点是不爱赘述无需的细节,故未提及在耶稣降生之前拿撒勒就是祂的家乡一事。他所注意的是,根据旧约选择了拿撒勒的意义。弥赛亚本应来自伯利恒,而耶稣若是来自拿撒勒那个住有不少外邦居民且外邦风貌十足的卑微小镇,岂不麻烦(参,约壹16,、52)!这点必须得到圣经的维护才行。但是,旧约圣经(或任何当时的犹太文献)中,既没有提到拿撒勒,又没有祂将称为拿撒勒人95之类的话。如何才能说明耶稣在拿撒勒被抚育成人是应验先知所说呢?马太本人未作解释,发表不同看法的人可不少(Gundry, UOT , pp.97~104)。旧约经文中有两段最有助于解释这点,其一是,将弥赛亚比作从耶西的根所生的“枝”( ne{s]er )(在其他提到弥赛亚的章节里,也曾用过类似的意象,只是没有用 ne{s]er 一字,诸如等);另一是,称参孙为拿细耳人(希伯来文 n#zi^r ,七十士译本译作 naziraios )。不利之处是,前者所用的双关词在希伯来语中并不明显,译到希腊语后便全然失去意义;至于后者,马太用的是 Nazo{raios ,而不是 naziraios ,况且耶稣也从未曾是拿细耳人。两段经文实际上无一能证明马太的用词里的就作,用到这里本是很恰当的,但马太用的却是将称为,说明并非取自。不过,值得注意的倒是,此处用于引文前的公式与其他地方的有所不同(见导论ⅣA“应验论”第 (i) 段),差别有二:这里先知一字,马太用的是复数,表示指的不是一个先知(中译本里看不出差别译注);马太不是用直接引语引出下面的引文:……的话,说,……( legontos ),而是用连接词( hoti )引出下面的话。这就说明,他并没有引用某个专门的章节,只是对预言的期望进行了概括。故此,人们相信,马太从拿撒勒的默默无闻之中看到了旧约所说的一位低微贫贱、受人厌弃的弥赛亚的应验,给耶稣加上拿撒勒人这样的贬抑称呼(参,约壹14),与所期望的弥赛亚的荣耀尊贵实在是天壤之别。而这也就应验了如诗第二十二篇、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的话(Gundry, UOT , pp.103~104,甘德里指出,使用双关字 ne{s]er 也为传达同样的信息,因为从根生枝正是象征出身卑微,当时的犹太文化对这种象征深为理解96;还可参看那被人藐视的枝芽)。

88 看前面,从第72~74页,便可知第二章全章对这点的强调,并请继续看刊登在 NTS 27(1980/81)上的拙作,pp.233~251。
89 根据伪约拿单他尔根对的注释,这是两名“术士”詹斯和简伯斯给法老王圆梦的内容。
90 请看笔者在 NovT 21(1979), pp.105~111对此预表论所述的看法。更多的比较可以很容易的在卜朗的书中第112~116页找到。陶庇(D. Daube)提出另一个雅各─拉班类型对比的建议,笔者对此的浅见请看 NovT 21, pp.106~107.
91 甘德里( UOT , pp.93~94)认为,马太引文的关键不在于召出,而在于保全。
92 对此事件的历史可靠性,请看发表在 NovT 21(1979)上之拙见,pp.114~119.
93 说拉结葬在去以法他(伯利恒)的路上,但却说拉结的坟墓实际上在便雅悯境内。
94 笔者在 NTS 27(1980/1), pp.244~246谈及另外几种可能的细微差别。
95 希腊字是 Naz{oraios ,即新约圣经里对耶稣的一致称呼,拿撒勒人;马可用的是 Nazare{nos ,就是英文的 Nazarene ;看 NBD , pp.818~819.
96 这一观点我在 NTS 27(1980/1), pp.246~249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

“伯利恒”。在耶路撒冷以南五英里(8公里 )的小城。“希律王”。这是大希律,他的家族虽然名义上是犹太人,但实际上是以东人。他在罗马的帮助下,从主前37至4年在犹大作王。基督时代的耶路撒冷圣殿是他兴建的。“博士”。这些从东方来的博士是观星的专家。传说他们有三人,而且是王,但这说法不能确定。

──《马太福音雷氏研读本》

马太不象路加,对耶稣的降生只简简单单提了一个地点(伯利恒 )和时间(希律王的时候 ),然后用记事来说明祂的出生对人的意义,以及如何应验了先知的见证(6-15-18节 )。博士朝拜婴孩耶稣,证明出生地是伯利恒(5节 ),也说明祂一到世上,自己的百姓中的领袖就敌对祂(13节 ),非犹太人世界的代表反而尊敬祂(8-10节 ),预示日后全世界都有人归向基督。

耶稣降生的年分:基督纪元前46年(罗马建国第708年 ),犹流西泽(《和合本》译为该撒 )设立“西泽历法”,规定一年自现在的一月一日开始。主后六世纪,罗马僧侣小狄约尼西(Dionysius Exiguns )创立以耶稣降生来定年代的历法,获普遍采用。后来历史资料渐多,计算年代也较准确,才发现耶稣降生年分的推算有几年的出入。现在大家都同意,耶稣是在主前6至4年降生的。

“希律王”:此处和《路提到的希律,在历史上叫做大希律,又称“希律大王”。主前37年,受封为王;任政时期,致力增加耶路撒冷的华美,建造圣殿。但此人凶悍残忍,曾下令尽杀伯利恒城的婴孩。希律家族其他成员可参看《路加福音》简介中的及附录。

“博士”:希腊原文magoi为古波斯字,指懂得星象的人。“博士”确实人数无法知道,是否东方的王也难稽考,只知道可能来自波斯或玛代。基督降生时的那颗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来到犹太地寻找新婴;在耶稣降生后数月才到达。希律派他们去伯利恒时,那星再现,成为引路的星。

“伯利恒”:在耶路撒冷以南不远,为一小镇,是大卫王的故乡,也是耶稣养父约瑟的祖居地

──《启导本圣经马太福音注释》

博士更确切的称呼应为术士('Magi' ),原指波斯僧侣,后泛指术士及占星家(参 ,这类人士在当时西亚的许多国家里都是人数众多的阶层。

──《丁道尔圣经注释》

希律王: 希律王并非犹太人,而是以土买人(Idumean )。B.C.40,希律(Herod-the great )以钱财贿赂了由尤里乌斯.西泽(Julius Caesar )领导的罗马帝国元老会议,因而被封为犹太王,统治了犹大37年。他先后残酷地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三个儿子、岳母、姐夫、叔父及其他许多人,还不问是非曲折屠杀了伯利恒城的男婴(16节 )。虽然如此,他在位期间也留下了许多伟绩,如建造各种剧场、圆型竞技场、各种纪念碑、异教祭坛、城堡等建筑物。更是从B.C.20年开始重建耶路撒冷圣殿的工程,此工程在他死后的A.D.68年才竣工。 ──《圣经精读本》

希律一名何意?新约圣经中曾提及多少个“希律”?】

“希律”HEROD,是以东族国王的尊称,等于罗马帝国的"该撒”( AEsAR,埃及国的“法老”pHARAoH,中国的“皇帝一般。

“希律”在新约圣经中,共有五位:

一、大希律,企图杀害圣婴那稣的希律王,历史家称之为“大希律”,从纪元前四十年至四年为犹太省的统治者。①他有十妻,其中四妻生五子与圣经历史有关。为人残忍,曾杀伯利恒两岁以下男婴后,被神刑罚,患颠狂症而死。

二、分封王希律安提帕ANTIPAS )。是大希律第三妻所生,先娶亚里达王之女为妻( ),后夺弟妇希罗底为妻(该弟妇实为侄女

三、希律腓力一世PHILIP,被分封王希律夺去妻子(见上文 ),是大希律第二妻所生。

四、亚基老ARCHELAUS,即接续大希律统治犹太省者 ),纪元后六年被控免职。

五、希律腓力二世,生一女名土西拉(被称为犹太女子 ),嫁罗马官长腓力斯为妻 )。

那稣降生的年代是在纪元前第四年(一说谓第五或第六年 ),所谓纪元的开始,乃是后代基督教会算错的日子,例如,1965年应该是主降生后1969或1970年才对。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东方博士是何等人?东方明星是甚么?】

① 答①考博士一词的希腊原文μαγοS,在英文字的magi术士,magic法术,和magician术士等名词,皆由原文演变而来,查英文圣经常译为wise men(博学的人或哲士 ,所谓博士原指巴比伦,玛代波斯的一些博学之士,彼等精通天文、语言,为观兆,行法术这一类的人,至新约时代,犹有博士在各处行邪术,冒名欺骗,妄自尊大,如西门,巴耶稣,以吕马等人,使百姓惊奇,称彼等为神的大能者

② 至于东方博士来朝拜圣婴耶稣,想必是从巴比伦而来的。巴比伦原是犹太人被掳之地,博士们博学多闻,对于犹太人的圣经耳熟能详,并且知道弥赛亚基督降临的事,同时也晓得先知巴兰的语言「有星要出于雅各」,便明白有一新王要生在犹太地方,因此他们在东方看见了祂的星,就特来犹太拜祂。他们带了黄金、乳香,没药三样宝物为礼献给耶稣,却是供给约瑟全家逃亡埃及的需用,可想而知他对主是多么的敬虔而有智慧。有人认为这三样宝物,就以为只有三个博士,但圣经没有说明,可能人数不止三位,或许更多几位,由远道结队骑着骆驼来到圣城耶路撒冷,因而使合城的人都惊动不安起来

③ 博士们在东方看见祂的星,解经家曾从天文学上寻求解释,认为这是木星与土星曾有一度的会合,以至发光特别明亮,但这并不能符合「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的说明,而且那星字在原文是单数字αστηρ,只是一颗明星,可知被博士们看见是一个明显的天象,是一种超自然的光体,乃是出于神的启示和预备,在他们前头行,引导他们去朝见圣婴耶稣躺卧的地方,然后就在上头停住了。我们从圣经多处记载可以看出,主就是光(约壹5、9,,且是大光,祂也就是明亮的晨星。这星的出现,乃是个神迹,是显明主的来到,为掌权者的表号。在当时的东方各国,盼望有一位荣耀的君王从犹太人中出现,这种指望或者就是本着,及的预言而得应验,所以这颗东方明星,是特别象征主,而为主预备的一个光体。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东方博士是什么人,共有几位,东方是指何国何地,为何他们会知道有新王生在犹太?】

这一连串的问题只不过是指着一件事。

本来按圣经次序,这个问题应在前一个问题之先,但在研究圣经难题的程序上,却被排在第二,因为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有助于这问题的解决。

一、博士一词,原义是MAGOS(IIa*引 ),音译为“麻歌思”。英文MAGI(术士 )、MAGIC(法术 )和MAGICIAN(术士 )等名词均源出这希腊文字。

所谓博士(麻歌思 ),原指巴比伦或玛代波斯王朝的一种博学之士,中文译为博士,实最适宜,若译为占星家或术土均受了限制。这些博士包括天文学家、言语学者、观兆者、行法术的人,其中也有人样样通晓的。那些来寻找那稣的东方博士是因为在东方看见颗特殊的星,因为他们是善观天文的人,不过可能他们也懂其之的学问。

所说的“行法术的”和“行邪术”,原文就是与这MAGOS同字源。

二、这些博士是从东方来的,东方到底是指什么地方呢?上文已经题及,他们本是巴比伦、玛代波斯的特殊人物,所以东方一词不会是印度或中国。

三、博士共有几人呢?根据遗传的错误,主日学生在降生节时扮演东方博士只有三人,因为圣经告诉我们他们奉献三种礼物。又有些人说有第四博士,半路失队未与三博士同来。

当时的东方人出远门总是骑骆驼的(短程则用毛驴 ),骆驼队出门,总是数十只甚至一百只骆驼一队的。因为他们要带帐棚和食物,也要有人管理骆驼,那些重要人物出远门,还要请保镖、甚至民兵来保护。所以这一队骆驼队能够震动耶路撒冷,视为该日重要事件之一说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 )。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不过,到底有几位博士来寻找圣婴那稣呢?圣经既然没有明文,则下应该指定是三位,可能一位八位也不一定,我们不能因为博士们所奉献的礼物只有三种,便认为博士只有三位也。

四、至于这些东方博士何以在东方看见一颗特殊的星,便知道有新王生在犹太地方呢?

对于这一点,有下列不同的观点:

①有人认为这些东方博士是犹太人,是被掳时代的犹太人的后裔,他们并没有跟着他们的祖宗回国,却遗落在巴比伦。这些人后来学习占星等学问,从他们祖宗的教训及口头的豫言中,获得有关基督来世的知识(比方说有星要出于雅各 有杖要兴于以色列 )。因此他们在东方看见明星,便认为祖宗的教训已到了应验的时候了,所以到犹太地来寻找新王。

②另外有人认为这些东方博士是巴比伦或波斯人,但他们从遗落在该地的犹太人口中获得上述的豫言与知识,所以到犹太地来朝见新王了。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二章记录了耶稣诞生之后的事件。根据此部分的记录,最先敬拜耶稣的是东方博士,而以外邦为物件的路加福音则说是牧羊人最先敬拜耶稣。综合两卷福音书来看,似乎是牧羊人先到,而东方博士后到。这一事实尖锐地暗示了耶稣一开始就受到了自己百姓的排斥,受到外邦人的尊敬。 ──《圣经精读本》

】「“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

动词拜(proskyneo{ )的意思只是对圣人、伟人表示尊敬,但是,即使在耶稣不仅止于人的身分被认识的情况下,马太仍多次使用它,此次用它也有此意在内。

──《丁道尔圣经注释》

犹太人之王: 很久以来犹太人一直翘首企盼弥赛亚的到来,相信终有一日犹太人中必出现一人拯救自己的民族,并统治天下。此预言,随着散居在列邦的犹太人扩散到外邦人之中,博士们可能据此确信那星星的主人就是犹太人的王。总之,马太的用意在于通过本文表明甚至外邦人也认为耶稣就是“犹太人的王”,并且来敬拜他。 ──《圣经精读本》

圣经指出,占星学是被神咒诅的,属拜偶像的其中一种方式。但马却记载,几个博士看见耶稣的星,就知道基督诞生了。怎能如此?】

首先,我们要界定占星术的定义。占星术是一种迷信,以为从星或星座的行动或位置,可预测神的心意(或称为命运 );根据这方面的理解,占星术的迷信者采取行动,趋吉避凶。目前盛行以占星术算命,观察黄道的变化,来预测属￿某个星座的人近来的时运。古代,在基督教以前的时代,占星的过程会连同崇拜天体的仪式一起进行。在古代的以色列,敬拜天体的人,所受的惩罚是被石头打死

至于显示基督出生的那颗星,圣经并无提及敬拜天体的仪式。博士在东方看见那颗星,只是作为一项宣告,指出基督已诞生了。根据圣经的记载,当时的王希律采取赶尽杀绝的措施:「希律见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发怒,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男孩,照着他向博士仔细查问的时候,凡两岁以里的,都杀尽了。」由此看来,那颗星是在耶稣诞生后才出现;博士由东方前往巴勒斯坦,要经过一年的旅程,然后才见到希律。因此,那颗星并非作为一项预告,却是宣告一桩早已成就的事实。

其次,在博士由东方至巴勒斯坦这段朝圣旅途中,绝无涉及拜假神,亦没有观星以预测命运。博士看见这颗星,知道是神藉此星作出宣告,要他们寻找新生的王;他们知道,这个新生的王是全世界的统治者,包括他们的祖居地(可能是波斯 因为古代波斯的占星术非常盛行 )。于是,几个博士组成一队朝圣队伍(我们不大清楚 有三个抑或多个博士 只知他们献上三样礼物——黄金、乳香及没药 )。他们前往犹大,希望向那新生的婴孩表示敬意,因为神命定这位婴孩为犹太人的王,更是全地的统治者。

第三点要明白,就是圣经多次记载神以天象彰显他的心意,诸如太阳、月亮及众星等。譬如说,耶稣自己也讲及「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有能力、有大荣耀……」。这些兆头,或许是闪光,但亦可能是日、月及星辰;这样假设,是合理的。五旬节时,使徒彼得引述,来讲解基督再来时的记号。彼得说:「在天上我(指神 )要显出奇事……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是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未到以前。」经文所提及的天象,与异教崇拜天象及迷信占星术,是截然不同的。

要理解马这颗星伯利恒之星的问题,还需要考虑一个因素。有很多学者钻研天文学,作出计算及推测,以了解博士怎能看见这颗明亮而独特的星星。有人解释是几颗星星排列在一起,所发出的亮光便特别夺目。这个解释颇为可信,因为单一颗星不能将光亮集中投射往伯利恒,使博士知道基督的出生地。指出:「在东方所看见的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那小孩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毫无疑问,是神用这颗异乎寻常的星来引导那几个博士。

──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东方明星是什么星?】

对于东方博士们在东方所看见的星,解经家曾寻求科学的解释法,配合天文学的理论,下列三种是各种注释常见的说明:

一、这东方明星是“行星会合”,即金星、木星与土星三颗太阳系的行星在那稣降生的那一年会在轨道上会合,以致特别明亮,引起天文学者的注意,认为与新王来世有关。

但是,即使九大行星部会合在一起,但也是高高在天上,并未能解释“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小孩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一语。请问高高在天上的明星如何能照在小孩子住的房子上面,而不照在隔壁二叔的府上呢?还有,原文“星”是单数字ASTER汕*…;并非多数字,证明是一星而非数星。

二、这东方明星是彗星,在该年数次出现,横扫天空,引起天文学家注意,首次出现是靠近东方博士居住的地区上空(2节 ),以后又出现在耶路撒冷和伯利恒(9节 )。

但是这个解释也不能解释前面所说“照在小孩房子上面”的经文。

三、这是一种暗星突明的现象,天文学家称之为“新星”并命名为“伯利恒星”。天空星群分为数等不同的亮度,但有时有些不大明亮的星可能因为在它本身运行的方面上渐向地球,所以从地上看过去,发现该星突然变得非常光明,可是经过一些时间之后,又因轨道运行方向有了改变,又变为暗淡。这颗东方明星可能是这样,首先灯光在东方突明,引起东方博士们注意,后来又在耶路撒冷伯利恒再明起来,作博士们的向导。

可是,这种说法不能解释的问题和上述的一样,因此,我在这里举出第四个解释法。

四、这是上主特别预备的“一个光体”,首先如明星一样在东方博士们的地区高空出现,后来暂时消失,等到博士们往伯利恒去寻找圣婴那稣之时,这特殊光体又出现在上空作博士们的向导(9节有忽然二字 表示再度出现 )。然后这特殊光体渐渐在空中降低,降到圣婴所住的房顶上,就在该处停住了( 9节末了。光线下照,射得小孩住的房子通明,使博士们很清楚地知道进到那一间房子,而不会进错了隔壁的 )。等到东方博士们完成任务后,该特殊光体即消失,所以博士们以后不再、也不需要看见它。

一切星宿都是上主所创造的,为着他的独生子降生,临时再创造一个光体,在他毫无困难。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9东方明星】

东方博士所看见的明星,许多解经家曾想尽各种不同的解经方法来解释。下面是解释法的几种:

1.认为这是『三星会合』,即金星土星与木星,在主降生之年在某一星座三次会合,因此特别明亮,引起博士们注意。

2.认为这是『新星』出现。天文学家谓有些星渐渐接近地球,亮度也渐大,但后来又逐渐远去,亮度渐暗,这就是『新星』,耶稣降生时的新星,被称为『伯利恒星』。

3.认为这是当年的『慧星』,是拖着一条长尾巴的客星,不按轨道,横过地球之上者。星光特别明亮引起他们的注意。

可是三个说法都不能使人满意,理由是引导博士的那一颗明星,原文是单数aster(英文星字star源出于此字 ),并非是多星会合。

第二,新星或慧星或即使三星会合,也是离开地球很远和很高的,任由它们的亮度多大,都无法『只照耀在小孩耶稣所住的地方而且停在那里』(9节 )。一颗星怎么只停在一间楼房上呢?显然的这是『神所预备的特殊光体』,远望如星,但也可降低如灯,只照在圣婴所住之处。

这东方明星是预表耶稣为晨星,祂将要再显现为万王之王

―― 苏佐扬《原文解经》

】「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

】希律的不安是可以理解的:身为一个以东人(参 ,又是罗马的分封王,面对出自大卫王族的一位真正的王,他是多么胆战心惊啊!他的晚年充满了惧怕,唯恐竞争者起来将他杀害。「祭司长和文士」一语说明希律召集的是一次专门性会议,不是公会的例会,因为公会的例会还应有非神职的长老参加,何况希律和公会的关系甚不协调。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之所以不安,是因为他们知道,希律的惧怕会给他们带来怎样不幸的遭遇。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就召齐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问他们说:『基督当生在何处?』」

“文士”,主要是法利赛派的人,他们从事极受尊重的职业。他们是专责研究和维护(圣经与传统 )律法的人,他们会收取门生并教以律法。文士也被称为律法师,因为他们负责管理律法,在公会里担任审判者

──《马太福音雷氏研读本》

“文士”是抄写圣经的人,也是把犹太人口授律法加以注释和讲解的“律法师”。在一个注重律法传统的宗教里,文士的工作十分重要,是旧约中的一种职司。文士除了抄缮圣经,还要记录犹太人的教师(拉比 )对各种问题的裁决,和对圣经经文的寓意讲解。耶稣时代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奉寓意讲解为解经正统,也就是不依字义而依借意或喻意来解经,把人的意思强加在经文上。耶稣曾严责此事

──《启导本圣经马太福音注释》

祭司,祭司长和文士是甚么人?其职责如何?】

答①祭司,祭司长——考圣经所记古时之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神的事,为人的罪献上礼物和供祭物的圣职,祭司献祭于坛上,使罪得赎,与神复和,他在人与神之间为中保,其职责的本义原是为献祭而设,在旧约中大祭司,如麦基洗德,亚伦等,乃基督为大祭司之预表,且基督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为永远的大祭司,因基督祂曾一次将自己为我们的罪献上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成全到永远作了新约的中保,祂不像旧约的大祭司,每年必须为自己和民众的罪,献赎罪祭。祂只一次献为祭。就成为永远的赎罪祭,即不须再献,今日信祂的人,皆是靠祂宝血功效使罪得洁净赦免,可以与祂直接亲近来往,自由敬拜,所以每个信徒都是被神所拣选的祭司,毋须为罪献祭,乃要传福音领人归主,尽事奉主的 本分为是。至于祭司长,乃系古犹太人祭司中之首领,如任公会主席是也

②文士——在古时的犹太人未被掳到巴比伦的时候,(主前六O六年以前 ),武官中有缮写核记等员,文官中有缮写史官等员,按犹太人的语言,这些无论是文武官员,都称为文士,及至被掳到巴比伦去了,他们不能存在,从此文士的称谓,即归于诵读及誉写生圣经的人,考文士所行的事,以注解,教授,誉写旧约圣经为职业,常偏随私心自用,把私意记入注解之内,铸成大错,先知耶利米说:「你们怎么说,我们有智慧,耶和华的律法在我们这里,看哪!文士的假笔舞弄虚假」。惟以斯拉乃为文士中之最著名者,他既为文士,又掌祭司之职,定志考究遵行神的律法典章,而训诲其民,俨然为后世文士中之模范,到了主耶稣时代,文士又以他们的遗传胜过了圣经,又受到主的责备,那时文士与法利赛人(参十题 )联合起来,屡次同主辩论,想寻主把柄,成为主和门徒的敌对者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他们回答说:『在犹太的伯利恒。因为有先知记着,说」

】伯利恒的古名以法他已被一个普遍接受了的名称犹大地所代替(以示与加利利的伯利恒有别,且更能强调耶稣出身王族的事实 )。弥迦说伯利恒在犹大诸城中为小,被改为「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犹大「成千上万的人们」(或各族 )都改成了诸掌权者(rulers )。往下对将要出来的那位的描写也正是对后半句的释义,还暗含有第4节的牧养主题(poimaino{ 即「牧养」 RSV 里译作 govern 「统治」 )。实际上这话来自,那里谈到大卫作为以色列民牧者的角色。所有这些改动,在希伯来语里差别并不大(将 lhywt 改为 l~hyyt 意思便由为小变成并不是最小的 而希伯来文字母 ~lpy 则可译为「成千上万」、「族」或「统治者」 ),但放在一起,清楚的表现出马太明显是相当自由地引用旧约经文,目的是要清楚表达经文的应用。在「犹大诸城」的后面,马太加了「因为」,说明他认为耶稣生在伯利恒,便赋予该城以重要意义,与弥迦时期该城的默默无闻形成对比,所以他才改成并不是最小的。(当然是因为弥迦说伯利恒为小 是要说它的地位有了改变 马太只不过将它点明罢了。 )引用的话,使得耶稣是大卫的子孙这一身分更为清晰,他生在大卫的城,他将和大卫一样作神子民的君。

──《丁道尔圣经注释》

】「‘犹大地的伯利恒啊,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因为将来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牧羊我以色列民。’”」

“君王”。参看。一位地上的君王,但这里所指的却是一位超越凡人的君王。

──《马太福音雷氏研读本》

是否曲解的含意?】

的原文是希伯来文,新约加以引述,写成希腊文。两段经文有几处细微的差异,但有一处却异乎寻常,意思截然不同,就是将本来属反面的意思,代以正面的含意。马太福音若引用旧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采用七十士译本,却采用其他希腊文译本,如狄奥多田所翻译的那一份。事实上,七十士译本中的,极相近于马所拉抄本,而只有些微在希腊文惯用语上的区别。然而,所引用的,是近似于释义性的版本,又或者是参考希伯来原文而加插一小节解释,为要带出经文的含意,而非直引原文。

的第一个子句中,有「犹太地」

一语,在弥迦书处作「以法他」。至于七十士译本,则作「犹大家」,似乎是将字母lehem之前的bet,在lehem后面重写一次。中的「犹大地」,乃视「以法他」为「犹大」的诗体性名字,而其中「犹大」解作「丰饶之地」(源自字根p-r-y 意即「果子」或「丰饶」 )。

第二个子句,七十士译本及马所拉抄本均作「你在犹大诸城中」,但马太福音接着的字眼,实使人讶异。七十士译本及马所拉抄本处,均作正面的意思:「你在犹大诸城中(be'alepeyehudah 七十士译本是en chiliasin Iouda )是小的(sa'ir 七十士译本是oligostos意即[最小] );但马太福音此处却是反面的意思,就是加入一节插句,以带出弥迦书正面语句里的反面含意。换句话说,弥迦书指出,在犹大众城镇中,伯利恒的面积纵使是最小的,但将来的弥赛亚统治者却由此小城而出;因此,伯利恒有其重要的地位。基于上述理由,马太福音的作者认为,在处应加入反面含义的子句;即是说,假如弥赛亚将从伯利恒而出,那么,纵使这镇上人口是如此稀少,但伯利恒绝非犹大省内最小的城镇。故此,指出,「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

马太福音与弥迦书的歧异,第二处是出于第二节子句中的'alapim,这字的意思是「千」,七十士译本翻作chiliasin(chilins的与格众数式 ),意即「一个千」。马太福音则作hegemosin,意即「统治者」。这处歧异,又怎样解释呢?从上文下理可以确定,这节子句指的是一座城,而非照字面解作军旅。这节子句有可能解作城镇,可容纳一千户居民;又或者此城镇可提供一千个能打仗的壮丁,为国家上阵打仗。表示支派以下的细分,最基本的字眼有misphah(家庭、部族、次支派[sub-tribe )或'eleP。这两个字眼的含义,可包括此部族的统治者或上阵打仗时的指挥官;就正如拉丁文中的centurio(百夫长 ),其实是源于 centuria(由一百个兵士组成的行伍 )。

马太福音(或者是马太作者所援引的希腊文译本 在七十士译本的系统以外 )写作'allupim(其实是写作众数式 原本是'al-lupe ),取代马所拉抄本的'alepe(数千个 )。上述更换字眼,还含有另一个可能性:两个字眼的辅音字母是相同的,但希伯来圣经本来只有辅音字母是相同的经文,到公元七百年时才加上元音字母。‘allup的意思是「指挥官」、「指挥由一千兵士组成的军旅」,其众数式乃'Allu-pim。这个希伯来字,被正确地翻译成hegemon(统治者 ),而亦因此证实了马太福音对这字的解释。照我们的理解,主前八世纪末叶写成的弥迦书,所要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那时候,希伯来文的字母waw尚未被加入这个字中,因为这种写法迟至被掳之后才出现。从弥迦书的上文下理看来,经文清楚指出,神已命定了弥赛亚拯救者来统治这个世界,故此,文意支持马太福音对于希伯来文'-l-p-y的引伸,与马所拉文士加上元音字母后的解释同样合理。于是,剩下来的唯一问题,就是将「统治者」这个概念与小城伯利恒连在一起。一般人都以为,伟大的弥赛亚统治者(mosel )应该出自犹大境界内的大城,诸如希伯仑、拉吉或伯示麦,而不会来自弥迦时代像伯利恒如此细小的乡镇。

的最末一段并非源自,虽然两者在表面上颇相似。这一点非常重要。下指出:「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马下则作「因为将来有一位君主,要从你那里出来」,但接着说「牧养我以色列民」。请留意,「牧养我以色列民」不可见于弥迦书,却取自,该处经文是以色列十支派首领往希伯仑见大卫时所5;述的话:「耶和华也曾应许你说,你必牧养我的民以色列。」因此,马太福音的「牧养我以色列民」乃源于撒母耳记下五章,却不是弥迦书。由此看来,分别援引了两处经文,就是

是将两段经文混合在一起,却非直接引旧约某一节经文。是援引了旧约的两节记载应许的经文,将预言弥赛亚出生以及他皇裔血统的两段经文搀合在一起。引自的那一小段,暗指生于伯利恒的这个统治者,完全符合君王以神权统治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在一千年前已由先祖大卫作为范例来表明了。(新约引述数节旧约圣经 组合为一节经文

从圣经作者的意图来看,马太福音并未曲解弥赛的意思,马太作者只不过将旧约经文的含意加以引伸及解释。另一方面,也许是当时希律王所垂询的圣经专家(文士和祭司等 )回答希律时,援引两段旧约圣经,马太福音只是记载希律与文士祭司等人的对话罢了;故此,所用的字眼,并非马太作者的本意。

──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当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来,细问那星是甚么时候出现的。」

】人们曾指出,历史上的希律奸险狡诈,他不可能轻易相信这几个外来人能照他的吩咐去做,所以恐怕会派自己的军队跟随他们前往。不过,他也没有理由怀疑他们会一去不返,也不带回他所需的情报,况且,一队士兵随行只能坏事。他索取情报的奸计虽然欺骗不了自己的臣民百姓,但对外来人,他倒很希望能收到效果。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也好去拜他: 希律的这句话表露了试图以残酷的手段维护自我利益的丑态。对希律而言,自己的地位优先于公义与良心。 ──《圣经精读本》

】「就差他们往伯利恒去,说:『你们去仔细寻访那小孩子,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他。』」

】「他们听见王的话,就去了。在东方所看见的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

那“星”再次出现,带领他们来到伯利恒、耶稣居住的房子那里。

──《马太福音雷氏研读本》

星……在上头停住了: 从属灵的角度,星星的带领意味着圣经话语的作用,那星星所指的耶稣就是圣经的核心内容,即通过耶稣成就的救赎。 ──《圣经精读本》

】「他们看见那星,就大大地欢喜;」

】「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祂。」

“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这说法不一定指博士在基督出生后好一段日子才来到。耶稣出生后,他们一家按理会尽快搬进房子里,而“小孩子”可指新生的婴孩。我们不晓得那里有多少位博士。“黄金、乳香、没药”。这是君王配得的礼物。早期教父认为黄金象征基督的神性,乳香象征祂的纯洁,而没药却象征祂的死(因为没药用来膏抹尸身作防腐之用 )。

──《马太福音雷氏研读本》

博士是在一间“房子”里(不是畜棚 见到耶稣和马利亚,说明耶稣已出生一段时间。说,希律照博士提供的资料,屠杀两岁以下的孩童以绝后患,而非只杀刚出生的婴儿,更证明博士不是在耶稣降生的当晚见祂。

古代东方世界,献礼物象征效忠。据传统解释,黄金、乳香与没药分别代表王者的高贵、神的崇高,和牺牲与埋葬。但更可能的是这三件礼物都是阿拉伯世界的出产,普遍作献礼用,所以博士携到伯利恒献给耶稣。

──《启导本圣经马太福音注释》

黄金、乳香、没药: 圣经未记录来了几位博士,但从这三件礼物来看,似乎就是三位东方博士来访。从古至今,拜见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时,献上礼物是一个常识,但博士们所献给耶稣的礼物带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不论古今中外都把黄金视为最贵重的礼物,也是不变质的,同时也象征耶稣的王权。乳香: 是阿拉伯地带的树木所产的馨香,预表耶稣的神性;没药: 用于涂抹尸体或麻醉,象征着耶稣的受难与受死。 ──《圣经精读本》

】「博士因为在梦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见希律,就从别的路回本地去了。」

】「他们去后,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祂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祂。』」

】虽然耶稣以犹太人的王和拯救者的身份降世,但在犹太地却未受欢迎,只好逃难到外邦,这无疑是一种悲剧。 ──《圣经精读本》

】「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

】「住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这句话,是论到神把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地拯救出来。马太在圣灵的带领下,把这句话应用在基督身上。

──《马太福音雷氏研读本》

这是引自旧约的经文。从前神领祂的百姓脱离埃及的奴役;现在,神要从埃及召回祂的儿子耶稣去担负救赎的任务。据教会传统,约瑟全家在埃及住了一年甚至七年。

新约引用旧约经文证明耶稣是旧约所预告的弥赛亚的,计有:1,童年在埃及。2,赎罪受苦。3,骑驴进耶路撒冷。4,在十架上人给祂止痛药。5,钉十字架,身上没有一根折断。6,兵丁抽签分祂的衣裳。7,父神离开祂时发出呼喊。8,从死里复活

四本福音书以《马太》引用旧约经文最多,可能因为《马太》主要写给有犹太背景的人读。《马太》引用旧约93次;《马可》引用49次;《路加》80次;《约翰》33次。

──《启导本圣经马太福音注释》

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引自,表明神从埃及救出以色列民。马太因着圣灵的启示将此事应用在耶稣的身上。暗示耶稣的事工超越了摩西只拯救本民族的事工,耶稣基督成就了全人类的永恒救赎。关于耶稣和其父母在埃及生活了多久不得而知。 ──《圣经精读本》

】「希律见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发怒,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男孩,照着他向博士仔细查问的时候,凡两岁以里的,都杀尽了。」

所有的男孩……都杀尽了: 成就了的预言。希律之所以要杀尽出生6个月至20个月之间的男孩,是为了:①除尽将来有可能当犹太王的人;②预先防止耶稣的避难。希律的这种举动只能说是出于属灵的无知。耶稣道成肉身是为了将整个人类从罪恶中释放出来,并赐下永恒的自由,并非只是为了从罗马人的手中解放犹太人的政治性目的(20:28,。总之神从希律的手中救了耶稣,恶人的诡诈必在神面前被粉碎。当时,伯利恒可能只有一,二千人,所以惨遭杀戮的男婴大约有十名至二三十名。 ──《圣经精读本》

希律王是谁?有那几个人?】

答:希律(Herod )——意英勇的,原是以东,原名以扫(Esau 一族后裔的王系尊称,如同罗马皇帝该撒(Caesar ),埃及国王法老(Pharoh )一样。在新约圣经中较显明的分裂如左:

①大希腊——于主前三十七至四年,在罗马征服管辖之下,被封为犹太人的王。他的生性凶残暴虐,娶过多妻,曾经杀害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后来为要寻找企图除灭生婴耶稣,竟将伯利恒城里与四境所有两岁以内的男孩屠杀殆尽,该是多么的癫狂

②希律亚基老——意百姓的首领,是大希律第三妻子撒玛利亚玛他客(Mblthake )的儿子,接续他父亲作了犹太人的王。为人强暴,曾经屠杀三千犹太人,被犹太人上控于该撒,乃被流放,没收他的财产

③希律按提帕——意像父亲,是大希律第三妻子玛他客的儿子,即亚基老之弟,当他的父亲死后,被罗马皇分封为加利利的王。曾娶过亚拉伯王亚哩达(Arepas )的女儿为后,后为色欲所迷,夺取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为妻,因受施洗约翰之责备,而斩杀了约翰的头,此王亦即以后想要见耶稣,而谋杀戏弄耶稣者

④希律亚基帕——意由艰难而生,其同名的有二人,一是大希律的孙子亚基帕一世,曾经极力迫害圣徒,杀了使徒雅各受罚被虫咬死,时在主后四十二年。一是大希律的曾孙,即此亚基帕一世的第一儿子,乃亚基帕二世,曾与其妻百尼基(即其胞妹 )大张威势而来,要听保罗分诉陈述一生的事,二十六全 参一七四题 )。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

这段引自旧约的经文,原是描写以色列人被掳时的哀痛。以色列人当年被掳和现在希律王残杀婴孩,都是民族史上的悲剧。

──《启导本圣经马太福音注释》

这里引述,描述以色列人被掳时的哀哭。当时的灾难与希律的暴行,被视为同一幅大图画里的不同部分。由于马太的写作对象有犹太人的背景,所以他比其它福音书作者更多引用旧约经文。马太福音有九十三处这样的引句,马可福音有四十九处,路加福音有八十处,而约翰福音也有三十三处。

──《马太福音雷氏研读本》

马太在这里又看到了经文的应验,不是神或旧约的话该对希律的行为负责,所以马太的公式与别处用的稍有不同,他用了中立的辞句就应了,也是一件错事被看作是预言的应验 ),而不是像在其他各处用一个目的连接词(hina 或 hopo{s 即「是要」 )。引文虽稍有节略,但却是的准确翻译(并非抄自七十士译本 )。耶利米书往下的几节是神告诉拉结,她失去(指被掳流放 )的儿女必要回来,所以「你末后必有指望」。马太的意图,恐怕也是要我们认识到伯利恒的痛苦是暂时的,神会通过一位从外地回来的伯利恒的弥赛亚带来喜乐和解救。两件事虽不完全一致,但系之于一个相同的观念:神作工使灾难变为蒙福,使死亡变为生命。后来一种传说云拉结葬在伯利恒附近,似对马太的写法有些影响;不过,既然经文中清楚的指明,拉结是在拉玛(在便雅悯境内 据较早的传说 那是拉结坟墓之所在 又是公元前五百八十六年包括耶利米在内的流放者集合前去巴比伦的地方 哭泣,这也就实在不重要了。关系并不在于是拉玛,或是拉结(伯利恒并不在任何「拉结」支派的境内 ),而在于丧失亲人的不幸是蒙福的前兆。

──《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拉玛听见号咷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

拉结哭她的儿女,他们都不在了,是何原因?】

答:拉结原是旧约时代雅各的妻子,她生子便雅悯时,因难产而死,葬于伯利恒。在耶利米书中记载:「耶和华如此说,在拉玛听见号啕痛苦的声音,是拉结哭她的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试想拉结早已作古,何以会哭她的儿女?而她的儿女因何又不在了呢?这一节的圣经隐意未明,我们的推论,认为这是先知耶利米的一种引喻比方的说法,因拉结是以法莲,玛拿西人的族祖母,以法莲是北国以色列十支派中最强盛的支派,代表以色列国,当以色列人遭难被掳到巴比伦的时候,有像难产的妇人悲哀哭泣一样,先知可能是以拉结生子难产时哭泣苦难,来喻此时她的后世子孙中之妇女,为以色列人被掳去外邦不在了的哀哭情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护卫长尼布撒拉但,将以色列百姓聚集在拉玛,大概是把不能带往巴比伦去的一些老弱和残疾的人,就在那里杀了。这拉玛是在耶路撒冷以北约十八英里,拉结的坟墓又近伯利恒,所以新约马太就以先知耶利米预言,来指伯利恒之婴孩因主降生而被希律王残杀的事上为应验了。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希律死了以后,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约瑟梦中显现,说:」

希律死于主前四年三月间,死后由子亚基老继犹太王位注。

──《启导本圣经马太福音注释》

】「『起来!带着小孩子和祂母亲往以色列地去,因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

】「约瑟就起来,把小孩子和祂母亲带到以色列地去;」

】「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作了犹太王,就怕往那里去,又在梦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

“亚基老”。大希律死后,罗马人把他的国划分给他的儿子:亚基老(犹大和撒玛利亚 ),安提帕(加利利和比利亚 )和腓力(巴勒斯坦东北部 )。亚基老是一个嗜杀的王,而更坏的是,罗马方面认为他是一个无能的人。主后6年,该撒亚古士督罢免了他,把他驱逐至高卢去。

──《马太福音雷氏研读本》

亚基老是希律诸子中最残暴无道的一个。约瑟与马利亚是在他统治期间,逃回加利利居住的。加利利由希律另一子希律安提帕治理,此人性情比较温和。罗马皇帝在主后六年把亚基老废掉。

──《启导本圣经马太福音注释》

亚基老: 是希律(Herod-the great )死后统治犹大、撒玛利亚、以东地区的分封王。他生性残暴专制,被罗马领袖朝笑为无能者,所以A.D.6被罢黜,驱逐到乡间。从此犹大由从罗马直接派来的彼拉多统治。 ──《圣经精读本》

】「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祂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

“他将称为拿撒勒人”。根据几段旧约预言的意思(留意“先知”是复数 )。“拿撒勒人”大概是“可鄙”或“被藐视”的同义词,因为拿撒勒最不可能是弥赛亚居住的地方

──《马太福音雷氏研读本》

拿撒勒为加利利南部风景优美的乡村,是约瑟和马利亚的家乡。旧约中没有“他将称为拿撒勒人”一语。这句话也许源于所说的弥赛亚(基督 )为耶西的本发出的嫩条。“条”字在希伯来文为( )。这句中的“拿撒勒人”( 希腊文( ))或许就是由此衍生。另一解释是:当时的人瞧不起拿撒勒(约壹46),耶稣正好是拿撒勒人,应验了《以赛亚书》五十三章说祂会备受藐视的预言。也有一说是,“拿撒勒”暗指旧约中读音相同的“拿细耳”,意为“分别”归主。

──《启导本圣经马太福音注释》

耶稣被称为拿撒勒人,应验那一位先知的话?】

答①拿撒勒(Nazareth )是分枝的意思,为加利利省南边的一座城,本事约瑟与玛利亚的住处。耶稣居于此地三十年,在此长大成人,因此拿撒勒被称为自己的家乡。祂也常被人称为拿撒勒人耶稣(约壹45,,这是圣经所记的。惟马太福音记载:「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祂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这一句考旧约圣经,并没有甚么先知说过如此预言,莫非是出于先知口头之言,未曾记下来就是了。

②查先知以赛亚书中曾有预言,「从耶西的本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这里耶西就是大卫的父,预言基督是从耶西的根,是属于大卫的苗裔,出自大卫的家中。而这「枝子」在希伯来原文又是与「拿撒勒」一词同音用意,且恰好耶稣又是居于拿撒勒长成者,因此马太有领悟而引用之,认为这是应验先知的话了。

③在那里有一句话:「这孩子出胎,就归上帝作拿细耳人(Nararite ),这拿细耳就是离俗归主的意思,(注 )。」其字音与拿撒勒Nazareth相近,因此马太引用此处经意,认为耶稣是拿撒勒人,就是拿细耳人。拿细耳人亦即基督为圣洁无暇,远离罪人,高过诸天的大祭司之预表也。

以上三点解释,只是根据一般的揣想,和从经文中比拟而会意出来的答案,尚不足以为确切的论证,愿供读者作更进一步的思想和探讨而已。

注:参拙著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一六十五题一六十四页。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耶稣被“称为拿撒勒人”一语,到底应验旧约那一位先知的话呢?】

这是新约头一个先要解决的圣经难题。

马太在记录主耶稣童年历史时,因为主那稣住在加利利省的拿撒勒城,他就加上这样的两句话:“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要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可是,马太并没有清楚说明,到底旧约那位先知曾说过这句豫言。难题就在这里,你把全部旧约看一遍,也找不到这一句豫言,到底这难题怎样解答呢?以下是三种解释法:

一、这是先知“口头的豫言”,不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豫言。旧约有不少“口头传下来的教训和故事或豫言”,是以色列家家传诵、人人皆知,但并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的。

这是解经的一个原则。可解答不少圣经难题。例如:

①主那稣也说过一句话“施比受更为有福”,但这句话并没有记载在四福音里面,却是保罗对以弗所教会宣布出来,这也是“口头的教训”,但已成了家知户晓的话,后来传到保罗耳中,保罗才把它覆述出来。

②亚当的七世孙以诺,曾豫言“主要带着千万圣者降临”,但这豫言并未记载在旧约,因为是“口传的豫言”,被主的兄弟犹大记下来(犹14节 )。

③还有许多旧约所未记载而由口头传下来的故事,在新约圣经中披露。所以这第一个解经的原则很有用。

二、第二种解释法应为:这是应验先知的豫言。该节说:“从耶西的本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

这节圣经当然是豫言主那稣说的,因他是耶西之子,大卫的后裔,在这里被称为“枝子”。“枝子”一词希伯来话乃是NET一SER(1*工 ),音译为“拿切尔”。主那稣所住的城为“拿撒勒”,希腊文则为NAzARETHNa中P6。旧约“枝”字的音与新约“拿撒勒”的音相近,同时两者意义又相同。

因此,作者马太觉得发现了秘密,以为这是运用“双关语”的好机会,意即,主耶稣被先知豫言称为“枝子”,而他现在刚巧住在“枝子城”(拿撒勒 ),这还不是应验先知的豫言么?所以马太很得意地这样写“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

这种解释法曾被多数解经者所采用。事实上也是一种值得采用的解释法。

三、第三种解释法是认为“拿撒勒人”与“拿细耳人”有相关之处。“拿细耳”原文是“分别”的意义,与前义“枝子”一词同一字源。“拿细耳”的原文是NAzIR1’)*,这前缀见于,在天使曾豫言参孙为拿细耳人。主那稣也是拿细耳人,又住在拿撒勒,所以这是应验旧约的豫言了。

这种解释法有漏洞,因为上述有关拿细耳的事不是出于先知的口,同时那稣是否拿细耳人,圣经并无明文。所以还是以种解释法为佳。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例证

得光秘诀】

「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

今天受星光启示的人不少,但肯跋涉千里来拜主的人有几个呢?博士们不辞辛苦千里来到犹太,不是为了好奇,不是为了得名得利,而是要专为拜那在星光启示中的新王。

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怕自己的王位受亏损。

合城的人也都不安──怕盼望受挫折。

:希律的寻找是别有用心,当他知道线索后,不光明正大的召博士来,却是鬼鬼祟祟、暗暗的召博士来,这就是不怀善意、不存正心的具体表现。

:他们一进城向人探问讯息时,就失去了星光的指引;当他们一离开人群时,星光即重复现。

:一个真正寻求的人,就怕失去星光(亮光 ),里面的黑暗是最可怕、最痛苦的。因此,当光出现的时候,他们就大大欢喜。

失去星光的痛苦,大大转变了他们对希律王寻求的成见、传统习惯、看法;所以当光复现指引他们时,再也不凭外貌认基督了。不管房子的矮小、贫穷、卑微,就很谦卑的进去朝拜主了。

他们献的礼物有三样:

黄金──最有价值、最为贵重,人以为荣耀的。

乳香──纯洁、无疵、馨香。

没药──死的祭、最宝贵的祭。

三样加起来才成为完全的礼物,这些礼物都是用宝盒盛装的,像香膏是用玉瓶盛装一样。

:他们去后,主才向约瑟启示逃往埃及躲避的事。当时博士们已经领受了神的指示,他们不能不想到小孩子的安全,可是他们并没有为约瑟、马利亚出个主意,也没有教导他们应该如何防备逃避,更不想把小孩子带走;他们只作主要他们(也是他们当作的 )所作的,就走了。孩子的安全问题是属于主的,他们只需走主要他们所走的路,其余的问题主会负责的。

对约瑟来说,他顺从主旨,迎娶了马利亚;但希律的迫害,不是他当担心的,到时候主自会为他们开奇妙的出路,我们万不可以用人的聪明来帮神的忙,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逃往埃及”。神的儿子来到世间就是如此的卑微、贫穷无着,神为什么不行奇事、差天使天军保护他?却使他显出无着、无依、又无力去逃呢?这正是神要救人的途径,他要受尽人间苦,要尝尝人生中各样的难,所以才甘愿走这逃难的路。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许多事,在临到难处时,也是得照主的指示去逃;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一切的人生都是可在奇迹中度过的。有多少试探、许多逼迫,也得借着逃才能避免的

“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这就是约瑟的责任,也就是他当有的事奉。一个是“住下来”,一个是“等”着新的吩咐。

“住”──是要安心,要安心下来顺服神的旨意。

“等”──是耐心的,要忍耐着等神的时候。

:“约瑟就起来,夜间……。”这是约瑟在神面前蒙恩的主要原因,他一清楚神的旨意时,立即起来去顺服,不犹豫、不迟钝。

“夜间”一词说出二个问题:

1、 是他不看环境、不讲条件或理由;

2、 是逃的事大多在夜间,没有光明、没有人群、冷清、孤单、心情紧张,但为遵行神的旨意,就顾不得这些了。

当他这样谦卑顺从时,完成了一件重要任务:带神的儿子,应验先知的预言。

:约瑟的选择,先是犹豫、顾虑,后即被主指示,转而去拿撒勒了。这是必要的顾虑,是为了保全小孩子的性命,要求得小孩子的安全,所以主即指示他另一条路,结果也正应验了主的预言。

约瑟遵行主旨的方法是,遇到问题先思想,然后寻求主的指示;指示一来,实时就顺服而行。

“马利亚……反复思想这样问安是什么意思”

“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留在意中……”

以上就是得主亮光,蒙神赐福,成全神旨的秘诀。

—— 李慕圣《晨光》
伯利恒──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牧养我以色列民。】

主耶稣照神的旨意,降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正如先知所预言的。不过,祂虽然生在伯利恒,却不能在那里长成。
伯利恒离耶路撒冷京畿之地不远。在耶路撒冷,有一位罗马人设立的王希律。他的原则是自己至上,为自己,可以不管国家和人民。已经年近七十了,且病痛缠身,衰弱到将灯残油尽的地步;但他的深沉,诡诈,机智,凶残,依然丝毫未减。
有一天,从东方来了几位哲人,像一般朝圣的旅人,风尘仆仆的来到了耶路撒冷。他们向人询问,寻访的却是一位初生的婴孩:“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祂的星,特来拜祂。”消息很快传开了。王宫里的希律,心中觉得老大不平安:“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如果有另一位王,我头上的王冠和头颅都保不住了!”
耶路撒冷合城的人民也觉得不安:“如果又再在出现一位弥赛亚,我们是否要有战争?我们既得的利益,岂不受威胁?”他们心中这样嘀咕,但没有人会公开讲甚么。这是敏感问题。
希律王把嫉忌放在心里,表面上却维持敬虔的神情,差人召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来,问他们基督当生在哪里。那些宗教人毫无困难的回答他:“在犹太的伯利恒。”不过,他们没有兴趣自己去寻访,虽然就近在咫尺。
希律王绝没有意思让他们跟东方的哲士们会面。遣走了这一批人,暗暗的找来远方的朝圣者。先细问那星出现的时日,然后告诉他们该往伯利恒去。现在,他想到了政客最为方便有效的武器,他使用谎诈了:“你们去仔细寻访那小孩子;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祂。”这位王实在的心意呢?是去除灭祂。哲士们去得很快,但迟迟不来报信。他们根本就没想来,因为得了天使的指示,走别条路回去了。
英明睿智的王,竟也会失算!为了泄忿,为了维持自己的宝座,必须采取行动。于是他羞怒之余,撕破面皮,下令屠杀伯利恒所有两岁以内的婴孩。但神已指示约瑟带着马利亚和婴孩耶稣,逃难去埃及了。
主耶稣不能住在伯利恒,因为有希律在掌权;希律嫉忌,谎诈,恼怒,凶杀。
你心的光景如何?你能接纳主住在那里吗。

── 于中旻《圣经研究》

「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祂。」

马太福音是一本王的福音。那几位博士说:「我们特来拜祂。」自此,他们一开始就确定了主耶稣的权柄。因为敬拜就是包括了一切的权柄。我们越是敬拜主,神就越多的将敬拜祂的理由显示给我们。在我们尚未祷告以前,让我们先敬拜,在讲道的时候也要敬拜,在凡事上让我们向主举起尊崇而敬拜的心,这是教会今日在地上所当尽的职事——建立对神的敬拜。除非我们(教会 )将敬拜归给神,神在这世界上就得不着任何敬拜了。当然,我们切不可忽略其它的事奉,但我们该时常将敬拜放在首要的地位上。那几位博士既向主揭开了他们的宝盒,那我们怎能保留任何东西而不呈献给主呢?我们所献的应该是香料(乳香 ),而不是香水。我们的香料必须先在香坛上全然的焚献,然后才能将香气释放出来。这就是真实的敬拜,并且父神今日就在寻找这种真实的敬拜者。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那黄金……为礼物献给祂。」

黄金是为君王的,马太记述这事,因为这卷福音书是君王的史记,早在主降生之前,这些东方的君王已经起程了。他们究竟到哪里去,敬拜哪一位,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古代的预言已经提说,要献上示巴的黄金,所以历国的君王要将列邦的财富带来归祂。

这黄金在以后对约瑟多么需要,因为他逃到埃及来回的旅程上需要这些钱。天父知道需要,所以预先为他们预备,如果你关念天国的事,照神所启示的去遵行;如果你敢实际顺从祂,那么神必负责供给你一切的费用,在神看来黄金真是算不得什么,以祂的话,可将尘土变为黄金。

在以后的世代中,有许多黄金献给耶稣,富人的财产、人们的金饰、穷人谨慎节俭来的少许金子,都可与东方博士所献的,汇为一般涌流的河水,点滴而成。你有否献上黄金,你认识祂,不只是婴孩,而是十字架的人子;不只是人,更是至高者的圣子,你也许献了不少铜的,也有少许银的,以后应献最好的,金的。或许,你为贫穷所困,爱也可将最次的金属变为黄金。

——迈尔《珍贵的片刻》

】「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祂。」

马太福音是一本王的福音。那几位博士说:「我们……特来拜祂。」(太2∶2 )自此,他们一开始就确定了主耶稣的权柄。因为敬拜就是包括了一切的权柄。我们越是敬拜主,神就越多的将敬拜祂的理由显示给我们。在我们尚未祷告以前,让我们先敬拜,在讲道的时候也要敬拜,在凡事上让我们向主举起尊崇而敬拜的心,这是教会今日在地上所当尽的职事——建立对神的敬拜。除非我们(教会 )将敬拜归给神,神在这世界上就得不着任何敬拜了。当然,我们切不可忽略其它的事奉,但我们该时常将敬拜放在首要的地位上。那几位博士既向主揭开了他们的宝盒,那我们怎能保留任何东西而不呈献给主呢?我们所献的应该是香料(乳香 ),而不是香水。我们的香料必须先在香坛上全然的焚献,然后纔能将香气释放出来。这就是真实的敬拜,并且父神今日就在寻找这种真实的敬拜者。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没药是献给垂死者的礼物】

没药可用来保存死人的尸体。耶稣为死来到世间。

贺尔门(HolmanHunt )画了一幅著名的耶稣像,耶稣站在拿撒勒城的木匠店门口。那时祂还是一个孩童,经过了数日的工作,祂走到门外舒展筋骨。祂站在门口,伸张着双臂,夕阳的余辉将祂的身影照在背后的墙上,成为十字架上的影子。马利亚站在背后,看到这幅景象,对将来的悲剧怀着无限的恐惧。

──《每日研经丛书》

金子是献给君王的礼物】

辛尼加告诉我们,按照帕提亚的风格,凡朝见君王的人,都必须携带礼物。金子是金属之王,因此最适合作为献给君王的礼物。

耶稣就是『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了。但祂来不是用武力,而是用爱来治理祂的国度;祂不是在宝座上,而是在十字架上统治我们的内心。

我们一定要记得耶稣基督是君王,我们不能与祂同等,必须经常存着完全顺服的心。伟大的海军大将尼尔逊(Nelson )对待他所征服的敌方时常是十分和善有礼的。在某次战役获胜之后,那位战败的将军被带到尼将军旗篮的船尾的甲板上。他素闻尼将军最讲礼貌,就想利用这个机会。他越过甲板,以同辈的姿态伸出手来要与尼将军握手。尼将军并不伸手,却说:『先行礼,然后握手吧!』我们必须先顺服基督,才能与基督为友。

──《每日研经丛书》


「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
哦,不安定的心哪,你跳得多么厉害,撞在环境的铁栏上,想冲出去到外面更宽大的场地去工作。静下来罢,让神替你安排你的日子罢。今天的忍耐和信靠,就是将来神差你出去作大事业的预备。——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选

】新约中另外两则有关逃亡埃及动人的传说,其中一则与悔改的强盗有关。据说这强盗名叫狄斯玛芹(Dismas ),他并非在十字架上才第一次见到耶稣。故事是这样的:约瑟与马利亚逃往埃及,半路上,他们受到了强盗的攻击,有一头目要立刻杀死他们,抢去他们的财物,但在婴孩耶稣的身上,彷佛有甚么东西使强盗之一的狄斯玛斯受感动,他不让同伴伤害耶稣或祂的父母。他望着耶稣说道『呵!最有福的孩子,假使以后有机会,请怜悯我,纪念我,不要忘记这个时刻。』据传说耶稣与强盗再次于各各他山的十架上见面时,狄斯玛斯的灵魂得到了赦免与怜悯。

另外一个传说是一则童话,但描述美丽动人。故事这样说,约瑟与马利亚在往埃及的路上,黄昏的时候,他们已感到十分困倦,便找到了一个山洞作为藏身之处。当时天气寒冷,地上结了一层白白厚厚的霜。一只小蜘蛛见到婴孩耶稣,很想为祂作一些事,使祂在寒冷的夜晚感到温暖。扦唯一所能作的,就是在洞口织上一面帘幔似的网。一小队希律的兵丁已经启程寻找圣婴耶稣,根据希律王血腥的急令杀害祂。当他们走近洞口,正要进去的时候,队长注意到洞口织满了蜘蛛网,上面还盖了一层白霜,就对他们说『你们看这里的蜘蛛网一点也没有破,洞里面决不会有人;因为任何人进去,一定会把网弄破。』兵丁们就继续前行,耶稣的全家因为一只小蜘蛛在洞口所织的网,得以安然无恙。

──《每日研经丛书》

发明哥罗仿(chloroform )的伟大医生辛普生爵士(JamesY.Simpson )的故事,就是伟大的例证之一。他出身于贫苦的家庭。一天他母亲抱他坐在她膝上,补他的袜子。补好以后,她看看自己精巧的手工,说道:『杰米,你妈去世以后,要记得她是一个了不起的缝补家。』全家的人都知道杰米有一副绝顶聪明的头脑,故对他寄有殷切的盼望。他的哥哥散第(Sandy )说:『我觉得有一天,他会成为伟人』。因此他就毫不妒嫉的、甘心情愿在面包厂工作,使弟弟得着在大学受教育和上进的机会。如果没有淳朴的人不问报酬,去做简单的事情,世上便没有辛普生爵士其人。耶稣就是那家庭中接受单纯责任者的好例子。

──《每日研经丛书》

有一则关于法国皇后马里,安他?特(MarieAntoinette )的著名故事,当时法国革命的乌云笼罩着全国。百姓在捱饿,暴民在骚动,皇后就问这些暴动为的是甚么原因?别人告诉她说:『他们没有面包。』她就回答说:『假使他们没有面包,让他们吃蛋糕好了。』在她脑中丝毫也没有贫穷生活的观念,因此她无法了解贫穷人。

耶稣在拿撒勒安静工作的这些年日,使祂充份体会并了解我们的生活,使祂能够来帮助我们。

──《每日研经丛书》

拿撒勒意即枝子】

旧约圣经并无『拿撒勒』之名,这是新约的地名。『拿撒勒』一名是从旧约『枝子』一词而来,原文为nazareth,『枝子』在希伯来文即为nezer。拿撒勒一名解释作『枝子』,是最恰当的了。

主耶稣生在伯利恒,但长大在拿撒勒,祂生在粮食之家,却长大在枝子之城,祂为我们带来天上生命之粮,也使我们的枝子被整理干净而多结果子。

旧约并无『祂将称为拿撒勒人』的预言,如果有,就是引用的话:『从耶西的本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耶西的本即大卫,他根生的枝子即『拿撒勒』人。马太在这里用『字技』法来表示他的双关语。主耶稣被称为拿撒勒人,祂自己也就是那大卫的枝子。

主耶稣是葡萄树,我们也是枝子。祂愿意为我们修理干净,剪去杂枝及腐叶,除去害虫及污秽,使我们多结果子荣神益人。

祂是枝子,祂的信徒也是枝子,枝子是不断向外再分枝的,祂的国也不断向外发展,祂的福音要传遍天下。但是,我们这些有枝子地位的,每日为祂作了甚么事,开香花,结甜果来完成十所托付的任务呢。

―― 苏佐扬《原文解经》

【太二章中约瑟的负担】

约瑟本来只身一人,而今是左右负担,又是孩子,又是孩子的母亲,他哪里去也不自由了,不是「起来带」,就是「夜间带」;不是「带着」,就是「带到」。约瑟有重担吗?要知道这是神加给他的,还是神看他为配哩!如把他的负担还给神逃跑了,自己虽轻省,他的人生又有什么价值呢?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该羡慕一个逃避人生负担的人;凡是神加给的,都当带到神的面前来。

── 谢模善《新约全书释义补编》

【约瑟的长处】

约瑟有四样长处:(一 )他是个义人;(二 )有信心,相信天使的话;(三 )顺服听命,遵守主的吩咐;(四 )知道顾全他人,隐恶扬善

── 桑安柱《这时候》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