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我们无光,我们懊悔这一点,
学到这一点,新郎一知道,会发慈悲。
太晚了,太晚了,你现在不能进去。
我们岂不是听见新郎是如此甜蜜?
虽然晚了一点,啊!让我们进来,吻他的脚!
不,不,太晚了!你现在不能进来。’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
那时二字将这个故事与前面的警告联系起来;这几节并不是笼统地描述天国,而是讲当神至高至上的计划于人子降临中达到其至高点之时,情况将会怎样。故事的许多细节无法解释清楚,因为我们对当时娶亲的习俗不甚了解。童女可能是伴娘,也可能是新郎家中的仆人,也可能是邻居朋友。(即使译作“伴娘” 也无须按现代文化的概念来理解! )她们都在等待着护送新郎参与盛会行列,这大概是在新郎迎接新娘回家参加婚宴时所举行的最后一个娶亲仪式。显然这应是一支高举火炬的队伍,灯就是“火炬”(将碎布蘸饱油绑在一根棍子上 ),不是一般的座灯,在里讲到座灯时用的是另一个词,这里用的词通常当“火炬”讲。早期抄本中第一节的末尾还有“和新娘”的字样(见 RSV边注 ),后来的版本中为什么没有呢?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当时加上是为了使故事的画面完整,(婚礼上没有新娘成何体统--不过耶稣讲故事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二是被某教会删去了,因为它认为“基督的新娘”就是教会;后说较可能。
──《丁道尔圣经注释》
【十个童女的比喻要义解法如何?】
答:这是以十个童女迎接新郎的婚礼风俗之比喻,来说明天国君王基督再来时,与教会信徒所发生的关系,藉以勉励信徒,警醒预备等候主来,其要义解法如下:
①比喻中之文物——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那时指基督再来之时,十个童女乃指一切信徒。拿着灯——指信徒为主发光的好行为,出去迎接新郎——指迎接再来的基督,。有五个是聪明的,五个是愚拙的——指属灵与属世,智愚两等不同的信徒,。预备油在器皿里——油预表圣灵,乃表示圣灵的充满。
②童女迎接新郎——犹太人的婚俗,乃在成婚之日,新郎就离开本家与其男友陪伴要到女家接去新娘,同时女家打发新娘的女友至少有十位童女,个人拿着自己的灯,出去离家一、二里路的地方迎接新郎,有时新郎迟延,他们都会打盹睡着了,到了半夜,有人呼喊说,新郎来了,她们便欢呼陪着新郎到女方家里,且与新郎坐席,一同快乐,这些人一进门去,门就关了,不许再有进去。耶稣就用这样的婚礼的比喻,来说明祂再来情形,在这比喻中,主要提到童女,没有提到新妇,新妇是预表教会全体的名称,童女乃指每个信徒,,,故此是以注重所有信徒,勉励各人警醒预备,等候接主来,,,当主来到的时候,这些迎接主的童女中有五个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表示信徒忽略本分,没有用心警醒预备,缺少圣灵的内在,不能为主发光,失去了信心与好行为的见证,乃是又名无实属世的基督徒。至于那五个聪明的拿着灯,又预表油在器皿里,显明信徒早已警醒预备,尽了本分,里面有了圣灵的充满,能为主发光,表现了信心与好行为的见证,,成为诚信真实属灵的基督徒。与主进去一同坐席,吃喝快乐。门就开了,但时间已过,来不及了,主已不许进去,享受这个婚筵的福气,所以主曾说:「凡程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③新郎的迟延——耶稣基督再来的迟延,对于信徒等待的盼望,几乎失去了,尤当世界黑暗邪恶的时代,教会信徒都是打盹睡着的,像当初客西马尼园内信徒的光景一样,到近百年来,信徒才又注意传讲基督再来的信息。祂之所以迟延的缘故,为的是要操练信徒的忍耐,激发信徒的切望,等候罪人的悔改,等到外邦人得救的数目满足,,等到一切不法者的事显露出来,因此主说,「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
愚拙者之所以为愚拙,并非因其不另备油而已;不过,不另备油乃是表现其愚拙。
―― 倪柝声《读经心得》
【】
多一器皿是何等的费事!世人的口气都是:「何必如此认真服事主。
」―― 倪柝声《读经心得》
【】「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着了。 」
耶利米亚(PJ- pp.172~174 )振振有词地论证说,新郎之所以来迟,是因为财政方面的谈判拖延了。来迟的主题已出现在,到还会提到;在马太写书的时候这无疑已经是一个问题了──来临既然十分“紧迫”,怎么又能迟延那么久呢?这个故事与上一个一样,强调无论怎么迟延都不应成为没有准备好的借口。童女都打盹睡着了(若翻成“打盹而熟睡”更能表现希腊文动词时态的意味 ),这并没有什么不是,“聪明的”、“愚拙的”都这样做了,事情往后延迟,不等于生活也停滞不前,人也不能总不睡觉。问题在于他们是否准备好了迎接随时的召唤,还是等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准备,以致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丁道尔圣经注释》
【】「半夜有人喊着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祂!」
就是因着新郎的迟延,才把那十个童女的属灵景况显露出来。我怎样纔能准备主的再来呢?有些信徒在五年前,是准备好了迎接主的,但万一主今天来,他反而没有准备。要是祂现在就来,我们最好今天就准备妥当,但如果祂迟延,一直准备着是同样要紧的。我们能否在等候中仍然准备不懈呢?有些信徒能够等候三天,却不能等候三年。有的能够在困难的日子中坚持三年,但主可能要他们等候三十年,那又如何呢?让我们思想一下这件事:如果新郎在半夜之前来了,那么所有的童女岂不都是聪明的么?然而就是因着祂的迟延,才将她们的愚昧显露出来。愿神保守我们,不因着年日的过去或延长而变成愚昧的。只有一件事能够保证我们,可以应付时间的考验,那就是圣灵的充满。让我只知道,时时刻刻被祂的圣灵所充满。这样,当那半夜的大呼声发出时,我们的灯便不至于缺油了。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
收拾灯原意就是“把火炬准备好”。为了列队前行,他们必须点着火炬。一个灯油充足的火炬可以燃点十五分钟左右,没有油的火炬自然着一会儿就灭了。聪明的断然拒绝分点油给愚拙的(实际语气恐怕比 RSV的翻译更强硬一些“不行 我们自己还不够用……” ),并不能说她们自私,不关心别人,这段情节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最终谁也不能靠着别人来为自己准备。故事以门就关了结束,在现实中也不符合村民娶亲的气氛,不过有力地指出在神的时间表上也有“太迟了”的时刻(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门就关了「那预备好了的同祂进去坐席,门就关了,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
世界上如果有什么好的地方,别人进去,自己不能,会感到多么失望、苦恼,但世上的一切关系不大。如果将来有一天天国的门向你关闭,别人进去,你却不能,那时的羞愧、失望、痛苦就太大,太重了,再没有机会挽回,没有法子进去,看同伴们进去享受快乐,福分,而自己被关在门外,那种滋味实在是不能忍受的。呼求、哀哭、懊悔、自恨都没有用了。
这是一个极严重的问题,主已预先警告我们了,祂的话是极其真实的。将来定会有那种情况发生,我们也必定在二者之中拣其一。不是像聪明童女进去和主一同坐席,就是像愚拙童女被关在门外。这日子可能忽然来到,真是太迫切了,必须立刻儆醒,赶快预备迎接主来。
童女们的分别不在有没有灯,因为他们都拿着灯,那表明愚拙的童女的灵里还是有些亮光(箴2027 ),都有基督徒的外表,都懂得主的话(诗119105 ),也都是出去迎接新郎,表明也是相信主要来的,分别只是器皿里有没有预备油,如果我们的心没有圣灵的同在和充满,灯也必定要昏暗,甚至要灭了。那就是心灵黑暗(太621-23 ),行为不能发光(太516 ),这种情况不能见主。
所以必须让圣灵居住充满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眼明亮,行为有见证,良心没有亏欠,信心爱心、盼望都充足,才是预备好见主的人。
──《每日天粮》
【】
我们很容易把事情拖延得很晚,使我们来不及准备迎见上帝。俄冉遮的玛利(Mary of Orange )临终的时候,她的牧师要来告诉她接受救恩的方法,她的回答乃是:『我没有把这件事留到现在』太迟永远是可悲的。
──《每日研经丛书》
【】
童女们的哀求更加强了故事的色彩。这一呼一答使我们不能不想起的话;这两处的我不认识你们是斩钉截铁的回绝,不一定与事实相符(伴娘只剩一半怎么能行呢! )。的说法“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是故事的概括,也是这个故事的贴切概括;总之,作一个忠于职守的门徒,单“有行动”还不够,还必须准备好迎接最后时刻的到来。至于我们应当如何准备,这个故事并没有说,该是下个故事的重点。
──《丁道尔圣经注释》
【】「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 」
本节为从开始的一整段讲话作了总结。虽然表面上与刚刚讲完的故事不完全一致(聪明的和愚拙的谁也没有“儆醒”--即注意的意思 ),但却是用另一种比喻词语来重复号召大家随时随地作好准备。
──《丁道尔圣经注释》
【】
这里用又字(英文为for )表示本段与那段(特别与第13节的劝告 )在内容上有密切的联系。奴仆(servant 是英文惯用的婉词 )常常被提拔到势大责重的位置上(,,。就算他们真有这样的权位,交托给他们的金额也是够大的了:一他连得在不同的地方价值不同,取决于含金成分的多少,但一般来讲相当于六千得拿利,照现代购买力来推算,大约价值数千英镑。将如此巨额的钱款按着各人的才干分给他们,不只具有经商的意思,还表明神按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向自己的子民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三个仆人未理解主人的意图,没有拿银子去做事,反而把钱安全地保管了起来。照他这目的(自然是错的 )来看,他的行动不能算不对,后来一位拉比讲论说:“钱只有埋在地里才能守住”(Baba Metzia42a )。不过,请参看所说的可能性吧。
──《丁道尔圣经注释》
【按才受任的比喻要义解法如何?】
答:这个比喻和交银的比喻,在真理教训方面皆有相同之处。讲到信徒当忠于主的托付,殷勤作工,等主来的时候交账,藉以蒙主喜悦,得着称赞和奖赏,享受主所赐的福乐,其要义解法如下:
①比喻中的人物——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乃指主耶稣将要升天远去诸天之国,参十一题 )。九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就是交了门徒来,把救恩的福音和生灵的能力,各样的恩赐与好处赐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就是按照各人的本能,善用所领受的恩赐大小,,将家业分给他们。
②良善忠心的仆人,——主十按照门徒各人的本能和恩赐大小,将家业银子分给他们,一个十五千,一个是二千,九升天去了,他们领了银子随即拿去经商买卖。各人赚一倍,意思十都能尽心竭力,终于主所托付的事,去把握机会,为主多作善事,得人归主,多结属灵的果子,,,,。当主再来的时候,他们把所领受的到主面前交账,主称赞他们十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还要将更大的事派他们管理,且要与主同在,享受福乐。
③又恶又懒的仆人,——主也是按照他的本能和恩赐,将家业银子一千分给他,他领了银子,把它埋在地里。意思是没有把握机会,善用他的恩赐去为主忠心作工,领人归主,将主给他的恩赐埋没了,白占土地,荒废时光。当主再来的时候,要他交账,他因无利可交就害怕起来,因此主称他是又恶又懒的仆人,就「夺去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意思就是说,他不肯将这一千银子为主使用,长久在他手中便会失去价值,成为废物。对那所领受才干和恩赐尽力善用的人,还要将更多特别的恩赐,才能赐给他,对那懒惰的人,非但不能增加他们的恩赐和才能,连他原先所有的也要失去了。主将这样无用的仆人,施之刑法,被仍在外面黑暗里,哀苦切齿,汗颜蒙羞,悔之晚矣。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因言称义】
问:已得分银之仆,似已受恩典矣。何以后因不能赚利而被夺去至于哀哭切齿呢?则行为似乎有关于永生矣。我甚愿接受因信而称义之道,但愿更得明白,乞示。
答:马太福音二十五章的银子是指着圣灵的恩赐而言,并非指救恩。因为救恩断不能有五千、二千、一千之别,虽然路加福音十九章的众仆所得的都是一锭,然而,头一锭银若是救恩,则后来所赚的诸锭也必定是救恩方可。若然,则后来所赚的十锭、五锭当如何解说方可呢?所以,银子不能指着救恩说的。这是指着恩赐说的。因为圣灵的恩赐能因忠心工作而加增,是当主耶稣离世时给祂的门徒的。这仆人所失者,圣灵的恩赐而已。并不失去永生。
并且,我们知道和是一个审判。圣经中记载四个审判:(一 )十字架已经过;(二 )半空信徒行为的审判;(三 )地上列国的审判;(四 )白色宝座死人复活的审判。这里的审判必定是第二个──半空信徒行为的审判。对于这个审判,哥林多前书第三章记得很详细;第十五节说:工作虽然焚烧了,然而,「自己却要得救」!所以,这仆人虽然失去奖赏,然而他自己却是得救的。至于他所以哀哭切齿的缘故,大概有二:(一 )因见别人得着主心;(二 )因自己错想了主。这等仆人的结局就是,一千年在半空荣耀云彩的外面黑暗里。―― 倪柝声
【】请看中许久的注释。算账二字更说明当初给他们钱的时候,便有让他们作买卖的意思──赚钱不是意外,而在意中(参 。对尽忠的“报偿”,“不是发给奖金,而是委以更大的重任”(Schweizer- p.471 )。两个仆人尽管当初责任有大有小,但所得的称赞没有不同,因为他们所赚的比例是一样的,这点很重要。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根本不像商业用语;(就连GNB 较为通俗的说法“进来和我一同享乐”也没有商业的味道! )这里(第30节也一样 )的实践意义同样潜藏于故事之中。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领一千的也来。」】
那领一千的藏起来,实在令人诧异。如果那领五千的收藏,也许不足为奇。但是把仅有的一千藏起来,恐怕就是人生真实的写照。
有些才干与机会少的人,他们参与无所事事。我只能做那么少,作不作也没有什么大的分别;人家也不会珍惜我什么;我轻微的推动,也增加不了什么分量;这是他们说话的口气。其实他们忘记一两重的也能影响百倍的重量;他们看不见最后那一片雪花,能使积雪堆积起来,盖满了山谷。
你是否那些自认恩赐少的人吗?你有没有尽你所能的去作呢?你作了什么?虽然你单独不能作什么,不如与人一起来作,必有所成就。在教会的银行中作一点点投资,在天国的企业公司内也可做成一些贸易。你要珍惜那一百两银子。你要知道你有。问主怎样投资?让祂支配。如果你只能为收割的工人送点心,就这样去作。在小事上就要忠心。
我们不必等待伟大的将来,只求恩赐的增加或收回。恩赐在我们手中已经化去了,恩赐不用或误用都会失去的。在人生过程中,快快使用,不然就会剩下很少了。
── 迈尔《珍贵的片刻》
【】
第三个仆人根本没有理解他任务的性质。他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由于“一种东方人特有的、类似宗教的宿命论”(Bonnard )。他把主人看成是个“贪得无厌的资本家”(Beare )(主人在第26节给予严厉的反驳 )。一切不尽完美的人物刻划,无论是这里还是在其它比喻中,,当然都不是用来影射神。尽管故事指出了主人的不是,但仆人的行为仍属不负责任;它代表着一种不敢勇往直前地作门徒的态度,是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宗教”(Schweizer- p.473 ),故而不能有所收获。“作好准备”并非只求保持清白,而是要积极尽责,忠心耿耿地去做工,并取得成效。
──《丁道尔圣经注释》
【
放银】
问::「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这里的譬喻是怎样解呢?
答:这一个比喻里的银子,就是圣灵的恩赐。把「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意思就是将从圣灵处所得的恩赐,传给一、二人,让他们去作工,好叫你自己间接得着一点利息;主来时,可以「连本带利收回」。―― 倪柝声
【】第29节是的重复。第30节又一样;故事至此突然转向实际的应用,传统所述的恶者的命运,已清楚地表明,这个比喻故事应从人最终得救还是遭弃这个根本点上来理解(第21、23节已经暗示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丢在外面「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许多信徒不明白将来所要受的审判和报应以及所有的分别是何等大,后果是何等严重。总以为已经相信就得救了,不会和世人一同灭亡了,再没有什么问题了,却不知将来还要受到审判(彼前417 雅59-12 太1627 林后510 )。圣经对此也讲的很清楚,不容轻忽。
主耶稣讲到祂再来时,就特别提到这件事,祂先讲到善仆与恶仆的报应(太2445 ~51 )。善仆主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而恶仆却要重重的处治,被定为和假冒为善的人同罪。在那里必哀哭切齿了。然而又讲到十个童女的比喻,她们都去迎接新郎,但有智、愚之分,预备不预备油之别。结果,预备好的同祂进去坐席,而愚拙的却被关于门外(太251 ~13 )。以后,又讲到与众人算账,良善忠心的仆人,可以进去享受主人的快乐,有权管许多事,而那又恶又懒的仆人则被丢在外面黑暗里,哀哭切齿(太2514 ~30 )。
可见将来的分别很大,报应很重, 并不是所有信徒都进天国,享快乐,得荣耀。有的是要被丢在外面哀哭切齿。虽然懊悔,但已太晚了。因为凡称呼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1 )。
──《每日天粮》
【外面的黑暗】
问::「把这无用的仆人,去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这无用的仆人是否信徒;信徒是否因不工作下地狱?
答:我们知道这三班的仆人是站在基督审判台前受审。基督的审判台是在信徒提接空中之后,所以,是在空中,「外面的黑暗」是在空中的外面;所以不是地狱。读了之后,我们知道,基督降临半空时,在祂的荣耀外面,有厚云、有黑暗包着。所以,这个不忠心的仆人,并不下地狱,不过丢在半空外面的黑暗而已。这仆人是信徒;信徒不作工,不能同主作王,要到外面的黑暗里。―― 倪柝声
【】「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
人子在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说法,已经在里出现过,而祂荣耀的宝座的提法又是的重复。在评释那些章节时我曾说,但以理书第七章中的异象要由耶稣来应验,是借着从祂受难到祂复临,这整整一段时间逐步的实现。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这种日趋实现的高潮,因为从下所言,我们似乎很明显已到了人子借着复临和最后审判,以最终显示其权柄的阶段了。其实,耶稣也超越了但以理书第七章的异象,因为那时神是坐在王位上的审判者,现在是人子自己坐在宝座上为王(34节 );此外,众天使与祂同来是反映的话,在那里他们是在“耶和华你们的神”来施行审判时与祂同来。第32节的话则反映耶和华聚集万民并施行审判的内容。不过,这位神仍然是“我父”,那曾经宣布审判的;这段的思想与很相近,那里说父赐给子“行审判的权柄,因为祂是人子”。
──《丁道尔圣经注释》
【绵羊国的义人】
问:末,是论论外邦人在地上受审。不知第三十七节所说的义人,是怎样的义人?
答:这义人自然与我们现今信主称义的人不同。按此时主耶稣已经来到地上(31~32节 ),所以,是在七年之后,千年国之始了;所以,恩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神又回到旧约以色列的境地里,而对待世人。所以,这里的义,并非像我们现今从恩得的。主称他为义人,就是因为他们看待犹太人(小弟兄 )好;称为义人,以便与那些被咒诅的人分别。这次审判的原理,就是按着章二十九节;、十四节。又请读、二十一至二十二节,比较。―― 倪柝声
【分别群羊】
问::「当人子在祂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祂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主临审万民(指外邦人 ),分别山羊绵羊(指得救与不得救 );但那时外邦人得救,是凭信心呢(信耶稣为救主 )?是凭行为呢(作在一个最小弟兄身上 )?若凭行为,这时不信的人,待信徒好,能否得救?请示其详。
答:在大灾难起首的时候,儆醒的信徒早已被接了。未接去的基督人和小数敬虔的犹太人,要向全世界人传扬天国的福音(与恩典福音少别 )。自然,他们要受逼迫。此时,照看善待这些主的使者,后来就要得救。他们是凭着行为得救;然而,我们却不敢说,他们没有信心。主耶稣此时是照着,接受祂所差遣的人,就是接受祂自己的原则,对待他们。但是,现今世人除了相信主耶稣外,并无别的救法。欲倚靠善待信徒而得救者,都要沉沦。
现今是恩典的时代,神只以恩典待人。因为是恩典,所以,只用相信就得救。但是,大灾难的时候,乃是律法的时代,神仍以律法待人;因是律法,所以,是用行为。现今,欲由行为得救者,是绝不可能的事。现今人如何不藉献祭(旧约的救法 )而得救,也照样不能藉善待信徒(将来的救法 )而得救。―― 倪柝声
【表现爱心】
一个人对别人表现爱的方式很多。清教徒的时代,美国人可以带一面镜子到女友家,他把镜面朝天摆在桌上,如果女友没有去动那面镜子,表示情况良好;如果女人把镜子翻过来,那么年轻人就知道爱情告吹了。在现代社会,糖果、珠宝、书刊、鲜花……都是送给情人表现爱慕的最佳礼物。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既然上帝拥有「千山上的牲畜」他既不饿亦不渴,可说一无所缺,基督徒要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对上帝的爱呢?主耶稣了解这个难题,所以告诉我们一个秘密,我们可以从对待同胞的态度来表现上帝的爱。我们可以供饥饿的人吃,供赤身露体的人穿,对人表示关心,对「最微小的一个」也以爱相待。上帝都会一一的计算我们所付出的爱心的。如果我们白白让机会溜走,在该协助同胞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我们的爱心,这对上帝便构成一项侮辱了。
我们并不是靠行善得救,不过,我们若不行善,那么我们是不是朝着天上的道路走,便成问题了。因为行善是我们与神之间关系良好形之于外的象征。
——H.G.B.——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分别绵山羊的比喻要义解法如何?】
答:这十耶稣直接预言祂将来降临的时候,万民受审判的情形,其中所有的一种比喻,讲到绵羊和山羊代表两等人,依其所行的善与恶而施行报应,定其最后不同的结局,其要义解释如下:
①比喻中之人物——当人子在套荣耀里——就是指人子耶稣在父神的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乃指千万跟随,服役,崇拜,赞美主的天使,参十六题 )。要在祂荣耀宝座上——乃指耶稣为王的宝座,,,大约是在耶路撒冷,,。万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乃指主耶稣降临后,聚集那还活在世上的外邦人受审。祂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就是把他们分成两类,得救的可进入千禧年国,未曾得救的要下阴间进入永刑里。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和山羊一般——牧羊的乃指耶稣为牧人,绵羊是代表在大灾难时善待主的弟兄,,,山羊是代表未曾信主,没有善待主的弟兄之外邦人,。我这弟兄——乃指主降临时所余剩的犹太人,也是指着主的真门徒说的。,,,,
②万民的审判——耶稣再来时,在建立千年国之前,聚集一切从大灾难中出来的万民,到荣耀宝座前在地上受审判,祂将绵羊和山羊——代表义人与恶人分别出来,义人因爱人而爱神,他们在生活行为上有美好的见证,,,,蒙主赐福,得以承受千年国度,进入永生,恶人因无爱人爱神,未曾信主,在他们的生活行为上,没有美好的见证,受到主的咒诅,进入永火的地狱里,受到永远的刑罚。这样向两种义与不义的人施行审判,定下永生永死,都是永远两种不同的结局,来让世人要警醒明白,这永火的地狱原不是为人预备的,乃是为魔鬼和牠的使者所预备的。神是为人预备了承受那永生的国度,,因祂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得救,得享永生的福气,,。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
牧者的比喻是为了再次强调最后要把在那之前混在一起的彻底分开(巴勒斯坦人放牧的羊群中通常既有山羊 也有绵羊 从外表看 很难一眼从绵羊里把山羊挑出来 它们不像欧洲变种的白山羊那样! );参看第十三章的比喻,那里也强调了区分的思想,也是自以来的一个主要内容。在得救的和被弃的之间没有中间位置。绵羊(商业价值较高 )在旧约中一贯代表神的子民,在这里更是象征那“蒙福的”。右边和左边在犹太文化以及其它许多文化里都象征受宠和失宠,好运和厄运。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
关于人子是王这点,请参看,。这称号反映了所说的人子的最终命运。但是,祂若是王的话,义人将承受什么样的国呢?说祂的门徒将与祂一同享有王的权柄,又确切地说将“奖给”他们更大的权柄。所以,本节所表达的思想不仅是他们“进入祂的王国”,而是代表祂,或与祂同享祂的权柄,也就是说他们要在祂之下为王。为理解所预备的,请参看,意思仍是在“祂的国里”与祂分享权柄;至于他们是谁,现在尚不得而知。要知道这个国创世以来便已存在,确实可靠且不可更改;对于在一个充满仇恨的世界遭受迫害的门徒来说,这该是多么坚实牢靠的保障啊。
──《丁道尔圣经注释》
【】
这里所提到的一系列困境使人联想到第十章耶稣对门徒的警告,即他们传道时会遇到什么苦况,也与保罗在所描述的他作为一个基督徒传道人的经历明显一致。里讲到那些遭遇困苦的会得到善待,同样的话在这段里重复了四次,身为门徒的应谨记以作实践真理的指引。一个人正是靠这样的行动来准备迎接审判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有一天我读主的话到这里,我真是满了安慰,也满了眼泪!主没有叫属乎祂的人绝对不受到饥渴,不遭遇艰难,不困于疾病。但是主说属乎祂的人饿了,就是祂饿;渴了,就是祂渴;作客旅,就是祂作客旅;赤身露体,就是祂赤身露体;病,就是祂病;在监里,就是祂在监里。哦,这是何等的联合,这是何等的安慰!主称我们弟兄也不以为耻,主竟然把我们的一切际遇,看作祂的一切际遇,这是何等的联合,这是何等的安慰!这要使我们忘记了一切的痛苦,而敬拜这一位看我们如同祂自己一样的主!── 如
【】义人一词通常表现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表现,不过还可具有法律意义,即“宣判无罪”,故在这里指那些被判为义的。他们甚至看不出帮助的是谁,这就充分地证明王是多么屈尊俯就,隐蔽在自己最卑微的追随者中间。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作主身上「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那些作事在主身上的人,要承受主的国度,永远的福气。但怎样才是作在主身上呢?在主的身上能作什么呢?这里特别提到,饿了给吃,渴了给喝,作客旅留住,赤身露体给穿,病了及在患难中去看顾。但这些事,今天已经不能直接作在主身上,祂已经在天上,不需要人作这些事了。但祂却有弟兄们在地上(罗829 来211 ),就是神的儿女们,按肉身说以色列人是祂的弟兄,按属灵的关系说,凡遵行天父旨意的人就是祂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太1250 )。
这也是主所赐的命令,叫我们彼此相爱(约1334 ),而相爱不能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318 )。帮助、同情、供应、看顾、伺候弟兄姊妹就是作在主身上的具体表现。当然也包括其他形式的帮助,这些机会不是没有,乃是看自己有没有心,有心作在主身上,机会不难找到。无心时在眼前也看不见,没有主内的弟兄姊妹,也可以作在其他在患难,痛苦,以及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不过这性质和情况有所不同,需要按主的意思去作,才是为主作的,才获主的悦纳。
──《每日天粮》
【】「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
正像一样,最后的判决就是离开我,即失去与耶稣的关系。拿火当作地狱的写照,请参看,。这里的火是永火,,一样,永这个字可以表示两个意思,一个是“永不终止”,一个是“属于以后的世代”。如果是前者,则又可作两种理解:或是指这火永不熄灭,每次的燃料虽不能永烧不尽,但总不断有新的燃料添加进去;或是指那受咒诅的要永无止息地忍受燃烧的痛苦。有人相信地狱就是有知觉的无穷无尽的受煎熬,而有人就认为是彻底的消灭。显然本节和第46节所用的术语本身无法解决两者的分歧。尽管第34节说“国”是为蒙福的人预备的,但火并不是为被咒诅的人,而是为魔鬼和牠的使者预备的;被咒诅者要遭毁灭的命运,与魔鬼和牠使者的下场不同。
──《丁道尔圣经注释》
【山羊国】
问:山羊国是否直到地狱?
答:应是直接到地狱的。「永刑」二字不能作别解。并且与此相同的经言,就是,那里明说火炉。―― 倪柝声
【】这几节与第37~39节一样,主要表现了惊讶与误解,耶稣对服事人的评估方法与人不同,祂的教训往往把世俗的标准颠倒过来。被咒诅者的“错”还不在于他们做了错事,而是他们没能做对的事。、14~30都说明不做应该做的事便会导致被定罪。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 」
整段话里说只有两类人:蒙福的和被咒诅的,“相合的”和“敌对的”。所以现在也只有两个归宿(参 。对永的理解请看第41节的注释。不过,既然“火”和刑罚可能包括消灭的意思,生按其本质来说自然是没有结束的可能性的。如果用“永不终结”来形容恶者的命运是个“不幸误译”的话,永生的意思可一定是“永不终结”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在巴勒斯坦的乡村,婚姻喜庆是一件大事。全村的人都会来陪伴这对新人进入新屋;他们走的是一条最长的路,为的是得到更多人的祝贺。犹太人说:『每一个从十六岁到六十岁的人,都会跟随婚姻的鼓声。』拉比同意人可以暂时放下研究律法,参加喜乐的婚宴。
这故事的要点藏在我们不熟悉的犹太人风俗之中。在巴勒斯坦一对新人结婚后,并不是到别处去渡蜜月;他们是留在家里,而且把屋子开放一周,他们被当作王子与公主对待,其至如此称呼他们。这是他们一生中最愉快的一周。在一周庆祝期间,他们所拣选的朋友才允许到房子里去。愚拙的童女因为没有准备好,不但不能参加婚姻的盛典,也夫去这一周的欢乐。
范英雷博士(Dr.J.AlexanderFindlay )告诉我们在巴勒斯坦所见到的情形:『当我们接近加利利镇的城门时,』他写道,『我见到十位装束华美并弹奏着某种乐器的少女,她们在我车子前面的路上跳舞;我问她们在做甚么,译员告诉我,她们在陪伴新娘等候着新郎的来到。我问他们是否可以看到婚礼,他摇摇头地说:「它可能是今晚,或明晚,或两个礼拜以后,没有人知道确实的时间。」于是他继续解释,在巴勒斯坦中产阶级的婚娶,新郎若能抓住陪伴新妇之人打盹的机会,那真是妙极了。而新郎会在突然间来到,有时在半夜,众人虽要求他差人在街上呼喊:「看哪!新郎来啦!」但这件事情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陪伴新娘的人必须随时准备好,当他来的时候可以到街上去迎接他……。还有一些要点:天黑以后没有提着点着灯笼的人不准上街,而且当新郎一到,门就关上,迟来的人不准进到里面去观礼。』耶稣比喻中的要点,在二十世纪可以再重演一次;这并不是一个勉强捏造起来的故事,而是巴勒斯坦乡村生活的片段。
──《每日研经丛书》
【无光的灯】
这一段圣经有许多不同的诠释,我们且不去管他,因为我们愿将此段圣经教训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圣经教训不但要能正确解说,也必须付诸实践;否则的话,我们的神学即使清澈如镜,也是冷冰冰的。五个聪明的童女可喻作真正在基督里重生得救的人。他们有灯(信仰 )也有油(实质的生活 )。油在圣经里常象征圣灵。聪明的童女是被圣灵充满的,而愚拙的童女则没有。今天教会中许多人只是拿着一盏没有油的灯。
我想起一则鐡路看管员的故事。一辆汽车在平交通被一列火车撞毁了,车祸现场原是设置一名鐡路看管员的,他的职责就是警告车辆勿靠近从那里驶过的列车。后来经过项目调查的结果,确认鐡路管理员在火车驶近时曾经举灯摇来摇去警告来往的汽车和行人。但因为灯油将残,很快地他的灯就熄灭了,故来往车辆看不见灯所发出的亮光。
圣经教训是供人去实行的,而不是光在口里讲讲而已。耶稣说:那些叫主啊、主啊的人,不一定能进天国(如果他们缺乏实质的信仰生活的话 )。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
【受托与受赏──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半夜有人喊着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祂!」
就是因着新郎的迟延,才把那十个童女的属灵景况显露出来。我怎样才能准备主的再来呢?有些信徒在五年前,是准备好了迎接主的,但万一主今天来,他反而没有准备。要是祂现在就来,我们最好今天就准备妥当,但如果祂迟延,一直准备着是同样要紧的。我们能否在等候中仍然准备不懈呢?有些信徒能够等候三天,却不能等候三年。有的能够在困难的日子中坚持三年,但主可能要他们等候三十年,那又如何呢?让我们思想一下这件事:如果新郎在半夜之前来了,那么所有的童女岂不都是聪明的么?然而就是因着祂的迟延,才将她们的愚昧显露出来。愿神保守我们,不因着年日的过去或延长而变成愚昧的。只有一件事能够保证我们,可以应付时间的考验,那就是圣灵的充满。让我只知道,时时刻刻被祂的圣灵所充满。这样,当那半夜的大呼声发出时,我们的灯便不至于缺油了。
【应当善用自己的时间】有一天,一个旅客在森林中走路时,忽然觉得背后有奇怪的声音,转身刊,大吃一惊,见一只豺狼正要扑向他。他就拚命地奔跑,跳过石头,穿过树林,一直跑。
可是豺狼仍然追逐他。他跑到一个悬崖,眼见已进退两难时,他发现一条树根垂向断崖,就毫不踌躇地,抓它吊在断崖。下面是可怕的深谷,在头上有那只豺狼抱怨地露着利牙向他狂吼。阿,多么危险阿!不仅如此,不久两只黑白色的野鼠沿着断崖下来,到那条救命的树根,刊始啃啮了。
各位,这故事,就是教训我们要善用我们的时间。当我们结束一生的时候,会被全知、公义的神严密地诘问如何使用这宝贵的时间。让我们从现在起,认识时间的宝贵。勤奋又正确地尽学生每天的义务吧!
『所以你们要儆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
―― 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信主的人,很难说他们自己没有恩赐;也没有谁可以说,他独得一切所有的恩赐。任何信主的人,都有“神所分〔量〕给各人”的信心。恩赐既有一定的数量和功能,就要“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相应的,人须要使用恩赐事奉,也必然有一定的“界限”)。神如何安排的奇妙,超过我们所能理解的。我们不能说恩赐是自己的。但我们的责任,是要对神忠心,善用主交托的,预备到祂再来的时候,向主交账。
主耶稣说到天国的情形:“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主耶稣从死里复活升天,正是往远方去,在祂再来之前,祂要我们好好运用所交托的恩赐。“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所以经上说:‘祂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恩赐不是自己有的。
忠心是心思表现于运作。那领了五千和二千银子的仆人,并不迟延,“随即拿去做买卖”,赚了加倍的银子。神要祂的子民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的爱祂,事奉祂,就是善用神所赐的一切智慧,理性,为要使主的工作有益处。其中自然也包括相当的投资风险,但不是不作一事的借口。那又恶又懒的仆人,托辞忠心,怕亏蚀主的银子掘地埋藏,是避免工作负责。
忠心是工作表现的累积。经营主交托的银子,不是一日之工,须经过相当时间,才能有成效,是持久的存盼望而工作。
忠心须不跟别的人比较。主人知道仆人的才干各自不同,不曾托给每人同样数量的银子,也不期望每人表现相同。“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所以不要看别人。
忠心要到主再临时得赏。“过了许久”,但主必然再来,要照各人所作的施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同样是“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虽恩赐有差别,所得的赏赐却是相同的。英雄不妨无名,因主公义的奖赏不仅是给伟大的使徒,也赐给那些爱慕祂显现的人。── 于中旻《圣经研究》
【】
「你领一千的也来。」
那领一千的藏起来,实在令人诧异。如果那领五千的收藏,也许不足为奇。但是把仅有的一千藏起来,恐怕就是人生真实的写照。
有些才干与机会少的人,他们参与无所事事。我只能做那么少,作不作也没有什么大的分别;人家也不会珍惜我什么;我轻微的推动,也增加不了什么分量;这是他们说话的口气。其实他们忘记一两重的也能影响百倍的重量;他们看不见最后那一片雪花,能使积雪堆积起来,盖满了山谷。
你是否那些自认恩赐少的人吗?你有没有尽你所能的去作呢?你作了什么?虽然你单独不能作什么,不如与人一起来作,必有所成就。在教会的银行中作一点点投资,在天国的企业公司内也可做成一些贸易。你要珍惜那一百两银子。你要知道你有。问主怎样投资?让祂支配。如果你只能为收割的工人送点心,就这样去作。在小事上就要忠心。
我们不必等待伟大的将来,只求恩赐的增加或收回。恩赐在我们手中已经化去了,恩赐不用或误用都会失去的。在人生过程中,快快使用,不然就会剩下很少了。
——迈尔《珍贵的片刻》
【无论什么时候】
基督徒一切的行动都是为主做的!但更有一种是直接做在主的身上的,一切的慈善也都是发于基督的爱心的!
哈士丁见证说:「有三个德国小孩——六岁、八岁、十岁,他们要到美国去找他们的父母。一个朋友送他们一个本子,记载他们的目的地,并在第一页用法文、德文、和英文各写了一段话。他说:『孩子,你们如果遇到困难,就站着不动,把本子翻开,第一位好心人读完后,就会帮你们解决。』小孩子从英国利物浦坐船到纽约,然后继续向西海岸旅行,他们每到一处都受到很好的礼遇。偶尔他们也遇到难处,他们打开本子,总有人伸出援手。那上面写些什么呢?正是马太二十五章耶稣所说的一句话:『我郑重地告诉你们,无论什么时候,你们在我弟兄中一个最卑微不足道的人身上做些事,就是为我做的!』」这句话把这三个孩子平安地从德国带到英国,又带到美国。主耶稣的话极有能力,世上仍有很多主的子民信守主的话。凡遵守主命的人,在末后的日子也总会有酬赏的。——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有两个人发现这比喻中的福份是实在的。第一位是亚西西的佛兰西斯(FrancisfoAsissi ),他富有财产,出身于高贵名门,却闷闷不乐,他认为人生是不完全的。有一天他骑马到外面去,遇见一个患痲疯病的人,在病痛的折磨之下,使他的样子十分讨厌、丑陋、令人作呕。佛兰西斯有些感动,从马上下来,用双臂围抱着这个可怕的受苦者。看哪!在他膀臂中痲疯病者的脸,竟变成了基督的面貌。
另一位是都尔的马丁(MartinofTours ),他是一位罗马的兵丁,也是一位基督徒,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当他进城的时候,有一个乞丐拉住他向他求施舍。马丁没有钱,但是乞丐却冻得浑身发紫而颤抖,马丁只能把他所有的给他,他脱下他破旧磨损的军服割成两半,把其中的一半给了求乞的人。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他看到天堂,和所有的天使,还有耶稣在他们中间,耶稣就是穿着那半件的罗马军服。有一位天使对祂说:『主啊!你为何要穿上这件破旧的衣服?是谁给你的呢?』耶稣温柔地回答说:『我的仆人马丁给我的。』
我们学到了那不计较的慷慨,并在最简单的事上帮助人的时候,我们也会体会到帮助耶稣基督本身的喜乐。
──《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