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在搅拌混合这些材料后,敬拜者将此供物呈给祭司,祭司取出一把b粉,并确保所有的乳香都放了进去。这就是作为纪念的部分( ʾazka ̄ râ ),我们并不太能够断定这个字眼的含义,然而它自始至终都是被用在与素祭中被火烧尽的那部分有关之描述里(,;。有些人认为这个字是古代闪语对「雄性」的一个称呼,用以描述祭物中特选的成分,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观点。一个较有可能的提议是这乳香与祭司所用香料的四种成分里的其中一种有关,这香料是祭司每天在祷告的时段所献上的。于较后期的发展中,诗三十八篇和七十篇在某种程度上与纪念性的供物有关联,并且很有可能在圣殿时期,当敬拜者献上纪念性的祭物时,他会吟诵这二篇诗中的一首或是其他与纪念性有关的诗。根据的记载,用乳香作为纪念性的供物献上这作法,显然是迦南人偶像崇拜的习俗。在里,到访之神的使者形容虔诚的罗马百夫长哥尼流所作的祷告和Q济「如献给神的纪念性祭物般」,已经上达神的面前。我们并不能够断定 ʾazka ̄ râ 这个字原来的意思是要使极穷困的敬拜者回想起神存在的事实,或是要奉献者忆起那位满有威严、恩惠且供应人类一切需要的神,抑或这二方面的意思都包含在这个字的含义中。总之,这供物的用意乃是要让神对这敬拜者产生正面的感受(「讨祂喜悦的香气」)。
3.剩余的b粉遂成为祭司们额外的津贴,然而祭司们会将其中为至圣的一部分拿到圣所里适当的地方烧尽,这部分并不用来扶养祭司的家庭。在此特别强调仪式上的神圣乃是为了能够清楚地记述祭司们的财产和特权,以免发生权利滥用的情况。然而,这种不当的事件的确曾经在以色列祭司制度败坏的时期发生过(参:。因为祭司处于一个和神之间拥有特别属灵关系的地位上,他的品格和行为遂成为最当被看重的事。与其说一位真祭司是穿戴着华丽的礼仪服装,倒不如说他应披上富有道德价值的公义,这将在他的生活方式中显露无遗。一个相信耶稣基督的人在成为「君尊的祭司」一员之位分上更显得独特,因此圣经力劝他要「圣洁」,并且要借着耶稣基督献上蒙神悦纳的灵祭。顺服和圣洁是旧圣约的口号(参:等),同样地,此二者也是这新圣约的口号。
4~7.前面的段落已经讨论了有关将未经烘焙的b粉献为供物之课题,毫无疑问地,那是b类供物中最原始的一种,因此被适当地安排在这一章的讨论里。接下来的b类供物乃是先以手搓揉压平成生面团,然后才置放在一块烧红的岩石,或是一个事先已经加热的炉或灶之内侧加以烘焙之。这由b粉供物烘焙而成的饼,其烘焙方式乃是从铜器时代初期以来就常见于巴勒斯坦地的方法,直到如今,这方法仍被阿拉伯地区的一些乡间居民所使用。23再者,即使是最穷困的百姓,都可以拿他们自家做的细面饼或薄饼片作为祭物献给神,并在擘饼之际,更完全地认识祂(参:。无酵细面饼大概比薄片饼还要厚些,而后者可能较近似于现代犹太人在逾越节所用的无酵饼。
素祭所用的供物可在灶或可移动的炉具中烘焙,亦可在煎盘中煎制。一般煎盘(mahabat)是由陶土制成的器具,然而在铜器时代中期(大约是西元前1950~1550年),那些生活较富裕的希伯来人则使用铜制的薄烤饼煎盘。在君主统治时期,也就是巴勒斯坦地铁器时代开始之初,虽然铁器还是相当地昂贵,一些中产阶级的家庭也能够拥有一个铁制的煎盘(参:。24在素祭中,只有这种形式之供物有分成块子的指示,这可能是为要与所提及祭牲被切成小块的程式相对应才有此要求。在日常生活里,不论是在一个家庭的成员之间,或是与朋友一起用餐的时候,擘饼既可满足身体上的需要,也可以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耶稣在一间大楼为祂的门徒得以纪念祂的死所设立的圣餐中,祂拿起饼来,祝福后,就擘开,这个程式就成了我们仿效祂的一部分;;。这个行动象征了在加略山上祂自己的身体被擘开,将自己献上为祭,藉由此,世人得以与神和好。 一个平底锅(希伯来原文为 marḥes ̌ eṯ ),无论是用陶土或是金属制成的,均是指一个双把的炖锅或是指一个较深的油炸煎锅。与第4和第5节相对照之下,只有在这节里面没有提及要用无酵细面,但是这可能是刻意避免重复的表达结果。许多证据显示在 marḥes ̌ eṯ 中煎制的供物,比较像现今用油炸锅炸成的油炸圈饼。258~10.虽然在此并没有提到香料一物,但是正如第二节所描述般,捐献者将祭物交给祭司,然后祭司将它带到坛前,并将纪念性的那部分取出烧在坛前。香料的作用似乎是作为一种熏香剂或除臭剂,用以遮掩或除去那些在献祭礼仪中所发出的难闻气味,因此它可以在物理性的效用上,使得这供物成为一份馨香的火祭献给主。将纪念性的部分取出烧尽之后,无论剩余些什么,都归祭司们所有。在此强调供物的圣洁本质是含有特别意义的,因为这由捐献者献与神的供物若真要蒙神悦纳,就必须配以一份愿意活出同样圣洁、献与神之生命的心志。「圣洁」一字并非单指着迦南的异教徒所明了的奉献自己服事一位神明之意,迦南人用 quds ̌ u (「娼妓」)一字来表达上述的意思;反向地,圣洁一字指出这位西乃山的神,祂拥有一切最高的道德和属灵特质,祂命令祂的百姓要圣洁( qa ̄ ḏôs ̌ ),因为祂是圣洁的,,等等;。参:。那成为火祭献与神的食品供物被视为是至圣的(NEB;「最神圣的」)。神允许祂所拣选的代表祭司们能够食用一部分献为素祭、赎罪祭和赎愆祭的供物,而且也只有他们才能够取用,藉此途径神供应祭司们的需要。相比之下,敬拜者则能够取用那些还特许之愿、甘心献上以及为感谢而献上的祭物。
11~12.所有素祭的供物都不可以有酵,这较后提出的限制性要点,乃是针对任何要当作火祭献给神的祭物所订下的。在此,对于古代常用作糖剂的蜂蜜也同样被限制。我们并不十分确知为何要在火祭中限制这二项物品。有人猜测可能是因为蜂蜜〔希伯来文为 deḇas ̌ ,阿卡得文(Akkad)为 dis ̌ pu 〕是一些异教神明所喜爱的食物,因此以色列人必须相当留意任何与献给异教神明相关之物品,这是非常重要的,以免任何暧昧不明的事物混入希伯来人的敬拜中,使得他们随从那些异于西乃山圣约所订下道德规范之宗教成分。或许在哥林多这城市里,许多蜂蜜在售卖以先,都已经被拿去祭拜希腊众神只了;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八章所讨论的问题,就显得相当有意义,因为这问题非常有可能与属灵上的妥协有直接的关系。基督徒有逃避任何邪恶之事的义务。酵( ḥa ̄ me ̄ s )基本上是「一些发酸的东西」,在古代的世界里,酵是由上一次作面包所留下的一小块生面团所组成的。他们让这小块生面团发酵,当它与其它的面粉混在一起的时候(参:;,这块生面团的发酵过程就会转移到整个混合面团之上,使得成品的构造膨松而且能够使其更加美味又易消化。酵和蜂蜜二者都是会引至发酵过程的制剂,此外,「蜂蜜」这个字眼,很可能是旧约圣经中用来形容一种或多种发酵饮品的婉转用词。或许这个禁令是为了要预防供物自然的结构受到干扰,如此一来这供物才能够算是敬拜者真诚劳力所得的结果,而足以代表敬拜者在他所要面对神的临在中,存有一颗敞开、朴素的心(参:。
我们不应当将酵和蜂蜜视为不洁净或是罪恶的象征物,因为此二者均属于初熟供物的一部分(参:,;。然而有人认为蜂蜜(「甜的」)和酵(「酸的」)之间的差异,可能表达出美善与邪恶间的平行关系,这个论点相当吸引人,实际上如果单单是因着酵在献祭礼仪中所占有的地位看来,这论点似乎站立不住。事实上,初熟之物就是指那些「最先收成的」农作物,而这以首要的部分为代表献与神之供物,象征了整个农作物之收成都奉献给祂这位一切美好事物的赐予者。在预表弥赛亚的经文里,蜂蜜之食用象征着那位童贞女之子晓得弃恶择善的时候,因此这成为他属灵上已经成熟的记号。在新约圣经里,基督将天国和面酵连结在一起,大概是要援用此例来比喻福音在社会中发挥功用,使之成为基督教化时所产生的渗透作用。在另一方面,基督将酵的渗透性本质与那些不良教训的特质连结在一起~12,,而保罗则将之与邪恶阴险狡猾的播散连结在一起;。这些经文让我们清楚地看见,有关酵所要提出的重点乃是它的渗透作用。实际上,酵本身是中性的,然而其产生之果效却可以用正面或负面的象征意义来解释,至于选择何种观点来解释,则因不同处境而有所差别。有一些作者认为酵乃是一种败坏过程的象征,26这说法并不正确,因为当我们将酵加在b粉中的时候,它能够使所烘焙出来的食物更美味、膨松且易于消化,而并不是使它变坏。当然,可能有人会争论说,如果我们将酵加入面粉之中而又不加以烘焙的话,这酵会使得整个面团发酸;然而,事实是当我们在面粉中加入酵的时候,我们必定存有要将面团拿去烘焙的意图,正如在初熟之物的献祭中一般,一般的家庭都会这么做,而不会无端端地将整个面团闲置一旁使之发酸。13.凡献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盐调和。这矿物质不变的防腐性和收敛性,象征着永久不变和纯正;正如在「盐约」中所提的;,或是在近东文化中,借着吃盐来建立一个友好的契约等习俗一般。虽然信徒本当是「世上的盐」,但是一个人还是有可能会失去其信心和为主作见证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将这特质修正为每一个基督徒在世上都当以一个持久不变和正直的心志为主作见证。保罗要信徒「用盐调和」他所说的言语,也就是说,运用一般性的常识适度地调整我们所说的话。27
14~16.以初熟之物为素祭献上之供物(NEB:最先成熟的b类供物)就是那些烘了的禾穗子,这是穷人们常取用的食物。经过烘焙之后,这b物被研磨成粗粉,抹上油,加上乳香后即成为可献上的供物(。b物和油乃是古代希伯来人日常饮食里三种基本成分中的二种(参:s因此,这供物连同在此并未提及的奠酒,即表达了人将其日常的饮食献给造物主的象征意义。大卫的祷告认同了将这些供物献与神的礼仪,然而在里一般均认为此诗为大卫所作,清楚地说到,神所要的是人能够全心地顺服祂的旨意,远胜于献祭和b类的供物。基督在祂的死之中废除了献祭和礼物,以至于祂能够使得顺服成为一个我们跟随基督的既定原则。在希伯来人饮食中的酒和油有时能够象征着欢欣和喜乐(参:;;。
22H. N. and A. L. Moldenke, Plants of the Bible (1952), pp. 56-59; W. Walker, All the Plants of the Bible (1957), p. 84; R. K. Harrison, Healing Herbs of the Bible (1966), p. 43; F. N. Hepper, Journal of Egyptian Archaeology , 55, 1969, pp. 66-72. 23巴勒斯坦一地,烘焙饼时所用的灶可见 NBD 中的图片,图43, p. 166。 24J. L. Kelso, The Ceramic Vocabul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1948), pp. 13, 23. 25J. L. Kelso, The Ceramic Vocabul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 p. 24. 关于此字眼之解释,亦见于 pp. 12, 13,以及 p. 48的图16。 26E. g. H. F. Beck, IDB , 3, p. 105. 27F. F. Bruce,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s to the Ephesians and Colossians (1968 ed.), pp. 299-300.【】「“若有人献素祭为供物给耶和华,要用细面浇上油,加上乳香,」
“若有人献素祭……”——素祭有三样:(- )生面(1-3 ),(二 )饼(4-10 ),(三 )初熟之物(14-16 )。
素祭和燔祭原是相连的,,因为这两种祭都是献心祭,故此素祭的条例锣续燔祭的条例也是合宜的。
素祭的材料如下:(一 )细面(或饼或禾穗 ),(二 )油,(三 )乳香,(四 )盐(不可有酵和蜜 )。
素祭之材料的预表如下:(一 )细面,预表耶稣完全的品性,无过无不及,并且多受折磨;饼,预表耶稣为生命的饼;初熟的禾穗,预表耶稣复活后作初熟的果子,,启-5 )。(二 )油,预表耶稣所受的圣灵,约壹33,。(三 )乳香,预表耶稣在神面前是馨香的,是神所喜悦的。(四 )盐,预表诚实无伪的意思,盐和酵的性质正是相反的,,,。(酵 预表假冒为善和一切不诚实的过犯-11注 蜜 是和酵同类的-11注 所以不可献为素祭 )。
素祭的材料就是人从地里劳力所得的出产,因此也就表示人的工作,教训我们当把自己的工献与神。
献细面为素祭的手续如下:(一 )献祭的人要将他的供物拿到会幕门口,交给祭司;(二 )祭司就要从细面中取出一把来,并取些油和所有的乳香,把所取的这些烧在坛上,作为纪念;(三 )其余的面,祭司就要大家均分,不可搀酵,要在圣处吃。(祭司为自己献祭的时候 必须全烧 不可吃。
素祭常配有血的祭,,,。“为供物给耶和华”——“供物”两个字的原文上本有体物的意思,,在的“献祭」或“祭物”两个字是指着血祭,“礼物”两个字是指着素祭,在的“供献”两个字也是指着素祭,若论到送礼物与人,就可表明受者的尊贵和威荣,有时也包含送者求恩的意思,若是论到献与神的素祭,也含有同样的意思。“要用细面”——就是麦子的精粹,正如血是肉的精液,这面最精细、最洁白,好像为会幕所用的金子,须纯净无疵;麻,须紧密不粗-样,为素祭至少须用细面-俄梅珥(就是伊法十分之一 约六磅 。“浇上油”——就是预表圣灵在耶稣身上,,,和信徒身上。“加上乳香”——这乳香不是与细面和油搀合的,乃是加在上面的,或者是另外盛在小金杯子里,乳香预表耶稣完美圣洁之品格及行为的香气,是神所喜悦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本节讲述献素祭的条例。素祭(希伯来原文作“谷物祭” )用的供物为田间的生长物,不象燔祭用动物,《和合本》依中国习惯从“素食”、“素餐”,译为“素祭”。
素祭所献的有大麦和小麦磨成的生面粉(1~3节 )、烤或煎的饼(4~10节 ),以及烘的谷物(14~16节 ),这些都是生活的主食品,本自愿乐意的原则献给厚赐百物的神,得到祂的喜悦;出发点与献燔祭一样。
素祭有时与燔祭、赎罪祭、平安祭一同献上,以还特许的愿。在会幕中,每天早晚献燔祭的时候,也献上素祭。
献素祭时,祭司从面粉中取出一把,浇上橄榄油和盐与乳香一同烧在坛上。余下的面粉烤成饼,但不可加酵,供祭司在圣处吃。献在坛上的素祭不可加酵或蜜。献祭的人不可吃素祭的物;祭司自己献的素祭要全烧在坛上,也不可以自己吃。
本节讲的素祭,虽然多与他祭同献,似为可以单独献的祭,是贫苦人家献给神的“礼物”(“祭”字在原文有“礼物”之意 )。所献虽微,但在神眼中仍是献祭者全身奉献的表征,丝毫不减其重要性。新约中记有耶稣称赞寡妇所捐的两个小钱,因她把养生的都献上了,说明天父注重的为动机,为献者整个身心的交托,与所献礼物轻重无关。
橄榄油像面粉,也是劳力的收获,是地里的出产。乳香为圣洁、崇高的表征,博士献给婴儿耶稣的礼物中便有乳香。献素祭同时烧乳香,寓有取悦于神之意,但献赎罪祭时便不可用乳香。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细面: 象征着外表的破碎,以心灵事奉神。浇上油: 应是橄榄油,象征着圣灵的工作。我们的事奉应该时常借着圣灵工作,,。加上乳香: 从橄榄科的乳香树中榨取的高级香料,指祷告的美好香气。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素祭”以细面、烤制之物(4-5-7节 ),或禾穗子(14节 )来献上,让百姓记得把基本食物赐给他们的是神,而他们也必须把自己的生命作为礼物或贡物(那是素祭之希伯来文背后的意思 )献给神。素祭也预示耶稣基督完美无瑕的生命。这是惟一没有血的供物。参看的脚注。那“油”是橄榄油,而香料多半是“乳香”。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细面浇上油加上乳香】
素祭的材料是谷物、油、乳香。谷物是小麦磨成面粉之后留在筛子中的粗面粉(grit 或 semolina )。油是橄榄油。最上等之油是捣开橄榄提取的,但若是用作素祭,则压碎磨成的次等的油也可接受。油很易燃,烹饪时可作酥化剂。
香是从某种树木的胶脂所制成的乳香,这种学名为 Boswellia 属的树木只产于阿拉伯半岛南部和索马里兰(Somaliland ),亚丁湾(Gulf of Aden )两岸之处,雨量、气温、土壤不合,就不会生长。其芳香气味令近东各地对乳香都有很高的需求;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都广为使用;法老图坦卡门的墓中也挖掘到一些。乳香的产量低、需求高,故此十分昂贵,是骆驼商队贸易的主要商品。素祭只用少量的乳香,全数用闷火慢慢烧尽。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素祭】
犹太教拉比认为素祭是为穷人而设,可以取代燔祭。美索不达米亚亦有为穷人作出类似安排的记录。用来形容这祭的字眼有「礼物」和贡品的意思。献这祭的意思是表示尊重和崇敬,同样的字眼在 * 乌加列语和 * 亚喀得语中(即迦南和美索不达米亚 ),亦有相同的用法。这种祭通常是在庆典而非忧伤或哀悼之时献上。一般来说只有一部分烧在坛上,象征式地献给主,其余留给主持典礼的祭司。素祭有时与其他的祭同献。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素祭:此名词在希伯来文含有礼物或贡物的意味,是一种自愿的献祭,崇拜者藉此向所敬拜的神表明忠贞与感恩的心意,也间接供应祭司们生活所需的食物。
供物的种类:供物有三种:1细面、2烹熟的谷类食品、3禾穗子,按献祭者的能力及需要而定。
供物的材料:面、油及乳香是主要的材料。当中的面、油及奠祭用的酒是以色列民的主要食粮 ; 然而,绝不可将酵与蜜烧在坛上作火祭,只可作为初熟的供物献上。
礼仪:若献祭者本身为祭司,所有供物都要全然烧在坛上(6:23);其他的人则要从细面(谷物磨成的面粉 )中取一部分,加上所有的乳香,献上作为「纪念」(2 ),剩下的则作为祭司们的食物。
──《串珠圣经注释》
有关素祭的规定。素祭是唯一没有血的祭,但是不能独自献上,一般与燔祭(9:17,和平安祭(7:11-13)一同献上。因此素祭也等于与血一同献上。素祭的意思是“礼物”、“供物”,源于古语“分配”、“授予”。素祭是把自己亲自种植的谷物作成细面献给神,意味着献祭之人纯粹的奉献和顺服,就像谷物粉碎成细面献在神面前。预表的意义上,素祭预表着耶稣基督的事奉,的确耶稣是单单为神事奉了,17:4)。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带到亚伦子孙作祭司的那里;祭司就要从细面中取出一把来,并取些油和所有的乳香,然后要把所取的这些作为纪念,烧在坛上,是献与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祭司要从细面中取出-把来”——这一把被烧在坛上,为要使这祭与坛上的血祭相连,但所烧的,只是一把,大概是因为这祭所表示的不是注重耶稣为我们舍命,乃是注重耶稣圣洁无玷污的生活,或说是注重耶稣为信徒的灵粮。“所有的乳香”——(15-16 )所有的乳香都被烧在坛上,祭司不可为自己留下一点,除了预表主耶稣以外(1注 ),乳香也是信徒对神之敬爱、祈祷和赞美的标帜,所以祭司不可留下一点。献素祭的时候也奠酒。“然往要把所取的这些作为纪念”——,。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作为纪念”四字与献在坛上的素祭多次同提,可见这一把烧在坛上的细面,是人对神的丰富供应和看顾的纪念。《使徒行传》记有罗马百夫长哥尼流的祷告与周济在神面前蒙纪念的话;故也有献礼求神纪念献者的生活境况之意。虽然圣经没有说明含意,但献者毫无疑问希望得到神的好感和喜悦。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乳香」:作圣香的四种原料之一 , 圣香是每日两次由祭司在祷告时献在金坛上的,目的是要把崇拜的人带到神的面前,蒙祂纪念。
──《串珠圣经注释》
一把细面,并取些油: 素祭有五种:①细面一把、加些油;②炉中烤的物(4节 );③铁鏊上作的物(5-6节 );④煎盘作的物(7节 );⑤烘的初熟物(14节 )。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素祭所剩的要归给亚伦和他的子孙;这是献与耶和华的火祭中为至圣的。」
“素祭所剩的,要归给亚伦和他的子孙”——素祭所剩的面归亚伦子孙的男丁大家均分,但他们用这面烤饼的时候,却不得搀酵,也须在圣处吃。“这是献与耶和华的火祭中为至圣的”——一切献与神的祭物,连众人所可吃之平安祭的肉都是圣的,唯有素祭(10,,赎罪祭,,赎愆祭,,和陈设饼等,却是至圣的,必须全烧在蔡坛上,或从其中取出-分来焚烧,其余的只许亚伦和他的子孙吃(有残疾不能做祭司的男丁也可以吃。至圣的祭物必须在圣处吃,唯有平安祭应归祭司的分子,祭司可以在任何洁净的地方,和他全家男女同吃。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素祭剩下的部分为祭司所有,只可在圣所中吃,不可用以供养家庭。本条例在祭司职位应享的特权与祭司私人的财产之间划清界限,防止人滥用特权。在日后以色列人祭司制度腐败之时,确有祭司利用其特殊身分图利的事。真诚的祭司,是公平、正义等高贵道德精神的保护人,作神“君尊的祭司”的信徒,应该注重行为的圣洁。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素祭所剩的: 归给亚伦和他的儿子们,在会幕圣洁的地方吃。但祭司所献的素祭不能吃(6:23)。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至圣”的部分只有合资格的祭司才能吃,而且要在圣所吃。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归祭司的分】
素祭和很多祭一样,都有部分祭物留给祭司食用。这是供应祭司需要的方法之一。有关这惯例更详细的讨论,请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若用炉中烤的物为素祭,就要用调油的无酵细面饼,或是抹油的无酵薄饼。」
“若用炉中烤的物为素祭”——这炉就是能移动之罐形的瓦炉子,高约叁一尺,直径约尺半,他们把炉子烧热后,就将饼烤在其中,盖上盖子,在刚熟的时候是轻的,后来就变成脆的,在炉子的外面他们也烤薄饼(末句 ),这两种饼曾记在。“调油”——这是预表耶稣原有的圣灵。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本章1~3节为以生面粉作素祭的条例。本节至10节记述用烤与煎的饼作素祭的方法。用的器具有炉、铁鏊(烙盘 )或煎盘。“铁鏊”(5节 )原文为mahabat,原为陶土制的烙盘,到铜器时代中期(主前2100~1550年 ),已有铜制的出现。铁器时代初期,巴勒斯坦中产家庭也有用铁制的,但不普遍。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炉子: 用普通的泥土制作,古代东方用来烤饼的大煎盘。无酵饼: 没有放面酵的烤饼,中间有孔、较厚、非常脆。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炉中烤的”——以色列人常用的饼大约有三样:(- )炉中烤的(4 ),(二 )铁鏊上烙的(5 ),(三 )煎盘里碟的(7 ),这是预表耶稣所受的苦难和所经的试炼,,。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烤的素祭与调油的无酵细面饼】
给祭司食用的素祭可用烤炉、铁鏊,或煎盘调制。用的是同样的油和粗面粉,但不加乳香。本节更指明不可加酵。任何的酵通常都不可作圣用,原因可能是它能使食物变质(发酵作用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若用铁鏊上做的物为素祭,就要用调油的无酵细面,」
「铁鏊」:煎东西的盘或锅。
──《串珠圣经注释》
铁鏊: 烤饼的铁板,用来烤制又大又园的无酵饼。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分成块子,浇上油;这是素祭。」
“分成块子”——不是囫囵献上,乃是用手擘开的,,,。“浇上油”——这是预表耶稣所受的恩膏,。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铁鏊烤的饼献上时要“分成块子”,也就是把它擘开分成片。主耶稣设立圣餐时,拿起饼祝祷之后也擘开,表征祂在十架上破碎己身,成了人与神和好的活祭。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若用煎盘做的物为素祭,就要用油与细面做成。」
“若用煎盘做的”——“煎盘”两个字不是指着一个平板式的器皿,乃是指着能盛油的深锅子说的,旧译本作“若用锅做的”,文理译本作“如奉釜煎”,意思说是用油碟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煎盘”用泥或金属制成,可煎炸食物。有的学者认为这种煎盘作出的饼很象今天的油炸圈或粤人所说的“煎堆”。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用煎盘作的物: 用煎盘与炉子、铁鏊烤的饼都不加乳香,只用细面和油,作为素祭献给神。神为贫穷人着想,没有贵重的乳香也能献素祭。通过献祭的种类、方法,明白万有的神真正悦纳的是献祭者自愿的奉献和忠心。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要把这些东西做的素祭带到耶和华面前,并奉给祭司,带到坛前。」
“要把这些东西做的素祭带到耶和华面前”——为会众所用之素祭的饼是利未人在圣所的院子里烤的,,但百姓为自己所献的饼大概是在家中烤的。“并奉给祭司,带到坛前”——百姓只能将祭物奉上,唯有祭司可以献在坛上。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祭司要从素祭中取出作为纪念的,烧在坛上,是献与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烧在坛上”——在细面(1 )和初熟之物的素祭上(15 )既要加乳香,在这些饼上大概也必要加乳香。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献与耶和华的馨香的火祭: 献祭者心甘情愿的顺服和奉献能使神喜悦。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祭司要……”——这两节是推广第2节的意思。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素祭所剩的要归给亚伦和他的子孙。这是献与耶和华的火祭中为至圣的。」
“素祭所剩的……”——(参3 )。“要归给亚伦和他的子孙”——所剩下的饼都归与献这祭的祭司,但他也可以随意请亚伦子孙中的男丁同吃,素祭所剩下的面都要归亚伦的子孙大家均分。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至圣的」:供物中有「圣的」,如平安祭的供物;有的是「至圣的」,如素祭、赎罪祭、赎愆祭和陈设饼。祭司及其家属可在清洁的地方吃至圣的供物;惟独祭司才可在会幕的院内吃至圣的供物。
──《串珠圣经注释》
至圣的: 分别为圣献给神。亚伦和他的儿子们吃素祭所剩的,意味着蒙神的祝福而生活。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凡献给耶和华的素祭都不可有酵;因为你们不可烧一点酵、一点蜜当作火祭献给耶和华。」
“凡献给耶和华的素祭……”——本节至13节所记的是几条总例,乃关于一切素祭的。“都不可有酵,因为你们不可烧-点酵、一点蜜,当作火祭献给耶和华”——这不是说不可将有酵的物和蜜献给神,只说这些物一点也不可烧在坛上(12,因为酵和蜜列在初熟的供物中,,,在第12节又说要将这些物献给主,为感恩献平安祭的时候也用有酵的饼,在七七节所献之两个做摇祭的饼也是有酵,在旧约和新约上酵是不诚实,假冒为善,和异端邪道的标帜,,,,因为酵是由物腐化而生的,圣迹合参第五十七章 )。蜜原是好的,,,圣书上也常用“流乳与蜜”四个字来形容迦南地的肥沃,,,但古人造醋的时候用蜜做酵,所以神在献祭的条例中把蜜和酵当作同类的(十-20注 ),也有注释家以为蜜是指着-切在感觉上使肉体喜悦的事,这样神禁止人在坛上烧蜜,是特要表示在敬拜神或侍奉祂的事上,凡-切肉体所喜好的都是神所憎恶的,故此神忠心的仆人须要将这-切都弃绝了。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圣经没有说明为什么素祭不可以用蜜与酵。蜜一直是使食物变甜的糖料,所以禁止,可能与异教用蜜敬神有关,不容此种风俗渗入对真神的敬拜中。保罗就警告过信徒不可在吃祭偶像之物上为魔鬼留后路(林前八章 )。
“酵”本来是酸的,多用来发面,一点有酵的面团放在新面粉中,可让全团发起来。
酵与蜜都有发酵作用;禁止用,可能不让它们损害祭物的天然纯质,因为所献谷物为人勤恳劳动所得,代表人在神面前奉献的纯朴与坦然。
有的人以为酵是恶的代表,因为耶稣说过不好的教训能象酵一样腐败人心;但祂也曾把酵比喻天国,说福音的力量开始很小,但扩展异常迅速。这样看来,酵所具有的是渗透的作用,为中立的,本身无所谓好坏,全看人如何用它。即使在本书献祭的条例中,初熟之物的祭也可以加酵。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一点蜜」:古时有用蜜做酵素,故它和酵同样当为不洁。
──《串珠圣经注释》
酵和蜜: 酵因自身的发酵性,象征罪的传染性、腐败性,。蜜象征世界上的宴乐。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酵”(酵母 )和“蜜”(不是蜜蜂的蜜 都要除掉,因为它们都会发酵;但酵和蜜却可在初熟祭中使用(12节。酵会扩散,通常用来象征罪恶静静的扩散,,。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蜜】
蜜是一种自然资源,所指的大概是指蜜枣的糖浆,而非蜂蜜。* 赫人虽然成功地驯养蜜蜂,并且在献祭中使用蜂蜜(迦南人亦然 ),在以色列却没有类似的证据。在圣经之中,蜜与其他农产同列。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这些物要献给耶和华作为初熟的供物,只是不可在坛上献为馨香的祭。」
“这些物……”——就是带酵之物或蜜。“要献给耶和华,作为初熟的供物”——(11注 )。“只是不可在坛上献为馨香的祭”——这些物要归与祭司,。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初熟之物: 酵和蜜可与初熟的谷物一同献给耶和华,但只能用作祭司的饮食,不能象其他祭物在坛上焚烧。象征腐败和罪恶的物在耶和华面前不能成为馨香的火祭。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凡献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盐调和,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约的盐。一切的供物都要配盐而献。」
“凡献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盐调和”——盐的性质是与酵相反的,是保存的,是防止物类腐化的,圣迹合参第四十九章 )。“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约的盐”——,,盐能解毒、调味、并可保存物性,使不腐坏,因此盐是表示交际上一种忠实不变的好情谊。按亚西的风俗,人若-同吃饼与盐,便是好朋友。亚拉伯人立约的时候把盐放在刀上,立约的人各都取一点吃,从此就算是至厚的朋友,所似俗语叫做盐约。中的“我们既食御盐,不忍见王吃亏”就是这个意思。对于敬拜神,盐也是表示人的信实真诚,,。“-切的供物,都要配盐而献”——不但在各种素祭上必须加盐,一切别的祭物也都要配盐而献,在圣香中也须有盐,这是叫我们知道,人敬拜神,若不诚实,神必不喜悦。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一切供物都要配盐”。盐有保存食物耐久和清洁的作用。古时两方立约,吃盐为盟,确立长久友好关系,当系取盐有耐久之意。祭物之盐称为“立约的盐”,表明所立的约不可泯除,。信徒为“世上的盐”,若不能从世人中间分别出来,保持信心的坚定与纯正,有若盐失了味,便无力见证神。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盐」:有防腐作用,所有祭品都要加上盐,表示神与以色列人的盟约是永恒不渝的。
──《串珠圣经注释》
立约的盐: 盐用来防止腐烂。盐象征耶和华和百姓之间的约是永远的、真实的。从这个意义上,素祭上放盐是对神守约的信心和感谢。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盐”代表持久和不腐败的性质,。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盐】
盐广被用作防腐的象征。当时立约或结盟时,有使用盐来象征条款效力久远。来自 * 巴比伦、波斯、阿拉伯、希腊的文献,都一致反映这个象征性的用法。同样,圣经也用「盐约」一语,来形容主和以色列之间所立的 * 约,表示这约是长期有效的。
盟友建立这种协议时,通常会共享菜色包括盐腌肉类的筵宴。故此献祭时加盐作为盟约关系的提示,是很合适的。再者,盐能防止发酵,酵若是悖逆的象征,盐自然就代表抑制悖逆的事物。最后,盐又象征不产,因此亦在条约的咒诅宣言中使用。在一个赫人条约中,见证人宣告如下的咒诅:若是毁约,愿这人和这人的家和他的土地,像盐没有种子一样没有后嗣。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约的盐何意?】
答:「凡献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盐调和」--这盐的性质是与酵的性质相反。盐是具有长期保存不坏和防腐的作用,「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约的盐」--因盐有调味、解毒、保存物性、使不腐坏的好处,所以盐乃表示在交际上一种忠实不变的情谊。按亚西的风俗,人若一同吃饼与盐,便是要好的朋友。亚拉伯人立约的时候,把盐放在刀上,立约的人都取一点盐来吃,从此就要算是至好的朋友,故此俗语叫做盐约,就是不废的意思,, 盐也表示人的信实、真诚、和气,,。「一切的供物,都要配盐而献」—不但在各种素祭上必须加盐,一切别的祭物也都要配盐而献 。在圣香中也需要有盐,作成清净圣洁的香。从盐的这些功用,神所以与人立约 表意看来,乃是叫我们知道,人要敬拜神,为主奉献,须要圣洁,诚实无伪,才蒙悦纳。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 “盐约”是……】
许多阿拉伯国家的人民,都以盐来立约,以示条约的效能长存不变。主耶稣称门徒为“世上的盐”。你每天使用盐的时候都要记住,你现在是与神立约之民,要积极地贡献自己,防止世界腐化,要尽力保守这世界洁净,不至败坏。
――《灵修版圣经注释》
【】「若向耶和华献初熟之物为素祭,要献上烘了的禾穗子,就是轧了的新穗子,当作初熟之物的素祭。」
“若向耶和华献初熟之物为素祭”——本节是接续第10节,因为11至13节是注段(11注 ),本节至16节是论人甘心乐意献初熟之物为素祭。至于按定例所应献的初熟之物,另有条例,初熟的供物,一面表示献者之感恩的心,一面预表基督从死里复活为初熟的果子。“要献上供了的禾穗子”——古人好吃供熟新穗的子粒,,,,,。“供了……轧了”——这是预表耶稣所受的苦难。“就是轧了的新穗子”——。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本节至16节记述献初熟之物为素祭的条例。将幼嫩的大麦、小麦或其他谷物的禾穗子,先加烘烤,然后磨成粗粉,添上油与乳香,当作素祭献上。五谷、油和这里未提到的酒,是希伯来人的三大基本食物,都是生活所需,属劳苦所得。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把“初熟的禾穗子”献给神,象征完全的奉献。烘了……轧了的: 把烘干的穗子用手磋成谷粒。“轧”是“谷粒”、“谷物”的意思。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初熟之物为素祭】
素祭除可取代燔祭,或与其他的祭同献以外,也可以在收成时作为初熟果子的祭。这祭的五谷不经加工,而是穗子尚在青绿的成熟阶段时整个烘了献上。本节所说的谷物可能是大麦而非小麦。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并要抹上油,加上乳香;这是素祭。」
【】「祭司要把其中作为纪念的,就是一些轧了的禾穗子和一些油,并所有的乳香,都焚烧,是向耶和华献的火祭。”」
“祭司要把其中作为纪念的,就是一些轧了的禾穗子,和一些油,并所有的乳香,都焚烧”——祭司须从禾穗子和油中各取出一些,和-切的乳香焚烧在坛上,所剩的都要归与亚伦和他的子孙,代下三十-4-5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火祭: “焚烧祭”,是四大献祭方法之一。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思想问题(第2章 )】
1素祭是向神表示感恩、敬拜及乐意遵命的礼物。你认为信徒在生活上也应有这种「祭」吗?
2作素祭的供物要配上盐,目的何在?新约信徒在救恩上又有何确据?起; 。
──《串珠圣经注释》
【】「“若有人献素祭为供物给耶和华,要用细面浇上油,加上乳香,」
细面――这是素祭首要的成分:(1 )是从麦子磨粉而成的。麦子必须经过撒种、埋死、生长,风霜雨日的摧残,以及收割、扬、筛、磨…等苦难的过程才,能成为细面。照样,主耶稣优美的生活,也是经过这一切的艰辛和苦难,如所形容的,祂是『忧患之子』(原文 )。(2 )细面的性质也说出主耶稣的生活为人,是多么平均、柔细、优美,从来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油浇在细面上――圣灵浇灌在主的身上。
加上乳香――加上基督复活的成分。凡主从苦难中所显出来的,都是复活。主在一切苦难的经历中,都有复活的显明,。
――《利未记读经纲目》
【「细麦浇上油,加上乳香。」】
这也十足预表基督,我们也要学效祂的样式,谦卑地接受这素祭各种成分,在个人的品德与行为上表明出来。
细麦——麦团必须没有粗糙的硬块,十分均匀与润滑。任何压力在我们身上,我们的反应只有恩慈与柔顺。耶稣就是这样,被骂不还口,祂好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非洲宣教士李文斯敦说:基督的应许是十足君子的言行。我们的品德也要这样。
浇油——细麦必须浇上油。油是表征圣灵,进入我们生命的深处,有圣灵膏油,才可为主工作。圣灵若不领先,我们的事奉也无永存的价值可言,更不会荣神益人。
乳香——我们生活中每个动作必须向着神,有馨香之气。在基督凯旋的行列中,我们要持着香——在思想言行上都充满着爱与颂赞。
调盐——你们的言语常带着和气,如同有盐调和。耶稣的话满有恩慈与诚实,完全纯净,永远不朽,阻止世上的罪恶。我们要将口舌奉献给祂。
不可——酵表征骄傲与自我。蜜只是外表的虚荣与意欲,所以这两样不可放在素祭上。
──迈尔《珍贵的片刻》
【】「带到亚伦子孙作祭司的那里;祭司就要从细面中取出一把来,并取些油和所有的乳香,然后要把所取的这些作为纪念,烧在坛上,是献与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浇在坛上――主这些优美、完全并满了圣灵、复活的生活,有相当成分是献给神,当作食物让神享受。
――《利未记读经纲目》
【】「素祭所剩的要归给亚伦和他的子孙;这是献与耶和华的火祭中为至圣的。」
剩下的归给亚伦和他的子孙――我们也能享受基督的生活为人,作我们的粮食。乃是神先享受,我们后享受。
――《利未记读经纲目》
【】「“若用炉中烤的物为素祭,就要用调油的无酵细面饼,或是抹油的无酵薄饼。」
调油――圣灵与人调和。主耶稣成孕时,就有圣灵调在里面。正如说:「我是被新油调和了」(原文 ),。
无酵――无罪。
饼――饼是比细面更便于为人接受的食物。圣经中的思想:难的或摆在前面的,都是大的;容易的或摆在后面的,都是小的。所以有的人经历基督作细面,有的人经历基督作饼。
抹油(膏油 )――在细面上是浇油,在饼上是抹油。是一个举动,两个作法,都是指圣灵浇灌说的。当主被圣灵浇灌时,也就是神用膏膏祂的时候。
薄饼――原文是空心的饼。饼的里面是空心的,较实心饼更容易吃。这是指属灵情形较幼稚的信徒所享受的基督。
――《利未记读经纲目》
【】
所有献上的素祭都得经过火――素祭或烤、或烘、或煎,都是火的故事。经过火就是经过死。任何一个祭物,都得经过死,才能蒙神悦纳。虽然素祭未经过流血,但也是有生之物,仍须经过死。神就是火,当神从人身上经过,就把人带到死的经历里,但这不是神的审判,乃是神的悦纳。如同麦子经过火烤,才能发出香味,而蒙悦纳。
――《利未记读经纲目》
【】「分成块子,浇上油;这是素祭。」
调油的无酵细面分成块子――主在地上的生活是完全的,却从来没有保守过完整。
――《利未记读经纲目》
【 无酵的素祭才蒙神悦纳,为甚么?】
素祭为甚么不可用酵呢?酵是一种真菌,能使面团发起来,亦会使它发霉变坏,所以预表罪。酵在面团里发起来,有如罪在生命中渐长。一点点的酵怎样使全团面发起来,照样,一点点的罪也能败坏人的一生。主耶稣用比喻说要提防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警戒门徒,,要提防这些人的有害教导。
――《灵修版圣经注释》
【】「“凡献给耶和华的素祭都不可有酵;因为你们不可烧一点酵、一点蜜当作火祭献给耶和华。」
「凡献给耶和华的素祭,都不可有酵。」「素祭」乃是出自人手的操作,田园的结实,其间经过耕耘、碾磨与调制,都是预表我们在神面前摆上的事奉。神要求完全的事奉,因此,不容有酵掺入。何以故?因为「酵」本身含有腐败的性质,它所产生的影响,就是腐败。无论何时任其介入,就会引致分解与溃烂。不仅是礼物,即使是行动,也不可掺入腐败的成分。主耶稣曾经警戒祂的门徒,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前者是假冒为善,后者是物质主义。这些都是「恶毒与邪恶的酵」,不容掺入我们的事奉中。
―― 摩根《话中之光》
不可有蜜――蜜指人天然的美德、长处、优点。人的恨是酵,人的爱是蜜;人的批评是酵,人的称赞是蜜。要注意蜜总有一天会变质发酵。
――《利未记读经纲目》
【 盐是标志着……单靠自己,我能去抵御罪恶的侵蚀吗?】
献上素祭要用盐调和,是要他们记住自己与神所立的约。盐是神在人的生命之中运行的美好标志,因为它渗入、保存人的生命,亦有助医治疾病。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积极的参与,你要让祂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充满你的生命,保守你不受邪恶世界所伤害,医治你的罪恶与软弱。
――《灵修版圣经注释》
【】「凡献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盐调和,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约的盐。一切的供物都要配盐而献。」
【素祭】用盐调和――神的约是凭盐而立,称为盐约,乃是永不废坏,永不改变的意思。盐也指十字架的功效,一面叫不能融恰的能够融恰,一面也能防腐杀菌,叫人与神、人与人相恰。注:若用细面、油、乳香、火、酵、蜜、盐这七样来读四福音书,能帮助我们更多的认识主耶稣。
――《利未记读经纲目》
「凡献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盐调和。」
神的儿女重生归主以后,要顺从圣灵的引导,过圣洁荣耀主的生活,天天为主而活。这就是献素祭的生活。
素祭是没有血的祭,是说不必须流血牺牲。素祭是用细面作成。主耶稣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信主的人就是因主的死而得生的麦子,有主的生命,还要经过苦难,受磨受炼,才会成为细面。磨得极为匀细,除去一切的粗糙,杂质,才可以奉献荣耀神。
所献的素祭,不能用生的东西。献祭的过程,是把细面加上油,表明圣灵感动的工作;加上乳香,是荣耀归神,在坛上焚烧,发出馨香之气,蒙神悦纳记念。或作成饼,用炉烤,鏊烘,盘煎,都是要经过火焰的试验,才可以发出香气。不成熟的信徒,不能发出蒙神悦纳的香气。
人在天然的状况,是不能发出香气的。雅各要经过试验,神说:“在苦难的炉中,我拣选你”。
“凡献给耶和华的素祭,都不可有酵;因为你们不可烧一点酵,一点蜜,当作火祭献给耶和华。”蜜是天然的甜,出于人的甜蜜,不能发生属天的香气;酵在面中,会使面膨胀,无论是受苦发怨言,或在另一方面,夸张自己,都是神所不喜悦的。
“凡献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盐调和;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约的盐。一切的供物,都要配盐而献。”盐能防腐,使食物得以持久,所以是“不废坏”的意思。神与利未祭司立“永远的盐约”。因此,献祭的时候必须加上盐,在神的面前蒙记念。
神儿女每天的生活,都是所献的素祭。但不论我们的生活如何纯全洁白,没有瑕疵,那只是个人的义行,不能算是为主见证。我们很少人能像保罗那样说:“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是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但保罗不是夸自己的义,是因信基督而得的义。因此,素祭不是单独献上,是要与流血的祭同献;这是说,我们必须靠赖耶稣基督流血的义,所献上的一切,包括生活工作,才可蒙神的悦纳。
求主使我们天天与主同死,也因信与主同活。── 于中旻《圣经研究》
【 轧了的禾穗如此平凡,但却是最珍贵的礼物……】
轧了的禾穗加上油烘了,是当时一般人的普通食物。这种祭象征献上日用的饮食;百姓以此承认神供应他们粮食。连穷人也能献上这种祭。神悦纳献祭者的动机与奉献的心志。
──《灵修版圣经注释》
【利二章 两个联在一起的祭──燔祭和素祭】
素祭不离燔祭,反过来,燔祭也不离素祭;献燔祭一定要献素祭,这两个祭是联在一起,不可分开的,没有素祭,燔祭也不完全。这两个祭的关系恰恰说明了生命与生活的关系──有了神的生命,就必须活出彰显神的生活;生活印证了生命。神把素祭放在燔祭后面,就是以生活来考验寻求神悦纳的人,也即雅各书上所说信心要有行为才得成全的意思。
——王国显《神的帐幕在人间》
【利二章 素祭并不贵重,但纯净可悦,也是至圣的,你的心灵也一样吗?】
随同燔祭献上的素祭,是为感谢神而献的。它使百姓记住:食物既是由神而来,生命也是祂所赐的。这一章提到三种素祭:(1 )细面加油和乳香;(2 )烘的饼加上油,或用细面涂上油的饼;(3 )烘过的新穗子,加上油和乳香。这里面不可有酵,无酵预表无罪,油预表神的同在。素祭之中的一部分烧在祭坛上献给神,其余的给祭司吃,藉以维持他们的生活。
――《灵修版圣经注释》
【素祭与燔祭的关联】
(1 )素祭重在主的为人、生活,有死的问题,却重在活;燔祭重在主为神活着,而置于死地,有活的问题,却重在死。(2 )素祭重在主的义,和主在神前的义行;燔祭重在主是义,主为义,这一个义就是主自己。
――《利未记读经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