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利未记 第7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赎愆祭的条例乃是如此:这祭是至圣的。」

2「人在那里宰燔祭牲,也要在那里宰赎愆祭牲;其血,祭司要洒在坛的周围。」

3「又要将肥尾巴和盖脏的脂油,」

4「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就是靠腰两旁的脂油,并肝上的网子和腰子,一概取下。」

5「祭司要在坛上焚烧,为献给耶和华的火祭,是赎愆祭。」

6「祭司中的男丁都可以吃这祭物;要在圣处吃,是至圣的。」

7「赎罪祭怎样,赎愆祭也是怎样,两个祭是一个条例。献赎愆祭赎罪的祭司要得这祭物。」

8「献燔祭的祭司,无论为谁奉献,要亲自得他所献那燔祭牲的皮。」

9「凡在炉中烤的素祭和煎盘中做的,并铁鏊上做的,都要归那献祭的祭司。」

10「凡素祭,无论是油调和的是干的,都要归亚伦的子孙,大家均分。』」

1-10节是祭司献上赎愆祭时所要遵守的条例。
「赎罪祭怎样,赎愆祭也是怎样,两个祭是一个条例」()),很可能是指两个祭的祭物分配方式相同())。
「祭牲的皮」())代表祭牲的荣美,主耶稣自己是「更美的祭物」()),又是那「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祂「一次将自己献上」()),成全了神救赎的旨意,「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所以「献燔祭的祭司,无论为谁奉献,要亲自得他所献那燔祭牲的皮」())。「赎罪祭」和「赎愆祭」祭牲的皮与「燔祭」一样,归与献祭的祭司。而根据犹太人的传统,「平安祭」也是如此处理。
熟的「素祭」数量比较少,「都要归那献祭的祭司」())。生的「素祭」数量比较多,则「归亚伦的子孙,大家均分」,年纪大小没有区别,服事长短也没有区别,不是根据人的所作,只看他是否是「亚伦的子孙」。

11「『人献与耶和华平安祭的条例乃是这样:」

12「他若为感谢献上,就要用调油的无酵饼和抹油的无酵薄饼,并用油调匀细面做的饼,与感谢祭一同献上。」

13「要用有酵的饼和为感谢献的平安祭,与供物一同献上。」

14「从各样的供物中,他要把一个饼献给耶和华为举祭,是要归给洒平安祭牲血的祭司。」

15「为感谢献平安祭牲的肉,要在献的日子吃,一点不可留到早晨。」

人主动向神献上「平安祭」()),有三个动机:「为感谢」())、「为还愿」())、「甘心献」())。「感恩」是因着神主动赐下的恩典,「还愿」是因着凭信心所求神的恩典,「甘心」是因着神是乐意赐恩典和赦免人的神。
「为感谢献的平安祭」()),还要配合献上素祭())。真正认识恩典的人,不是只在外面摆出感恩的样子,一定也是活在基督生命的供应里。
根据犹太传统,平安祭的三种无酵饼每样都是十个()),按祭司取十分之一的原则()),取一个先「献给耶和华为举祭」()),然后归给献祭的祭司。
在平安祭和素祭之外,还要一同献上一个「有酵的饼」()),代表蒙恩的罪人因着认识恩典和赐恩典的神,甘心献上自己。
「为感谢献平安祭牲的肉」,不能留到第二个早晨,表明神的恩典是常新的,祂的慈爱「每早晨这都是新的」())。通常一家人不可能在当天吃完整个祭牲,所以献祭的人必须邀请别人一起吃「平安祭牲的肉」()),分享白白的恩典,活在「彼此相交」())的团契生活里。

16「若所献的是为还愿,或是甘心献的,必在献祭的日子吃,所剩下的第二天也可以吃。」

17「但所剩下的祭肉,到第三天要用火焚烧;」

18「第三天若吃了平安祭的肉,这祭必不蒙悦纳,人所献的也不算为祭,反为可憎嫌的,吃这祭肉的,就必担当他的罪孽。」

「为还愿」与「甘心献」的平安祭,「所剩下的第二天也可以吃」())。信心的成分越大,人对基督的享用就越多。
「第三天要用火焚烧」()),因为祭肉在第三天开始朽坏。神将在祂的百姓在「第三天」彻底朽坏之前挽回他们:「过两天祂必使我们苏醒,第三天祂必使我们兴起,我们就在祂面前得以存活」())。神更使基督在「第三天复活了」()),不叫祂的「圣者见朽坏」())。

19「『挨了污秽物的肉就不可吃,要用火焚烧。至于平安祭的肉,凡洁净的人都要吃;」

20「只是献与耶和华平安祭的肉,人若不洁净而吃了,这人必从民中剪除。」

21「有人摸了什么不洁净的物,或是人的不洁净,或是不洁净的牲畜,或是不洁可憎之物,吃了献与耶和华平安祭的肉,这人必从民中剪除。』」

素祭、赎罪祭和赎愆祭的祭物是「至圣的」()),只能给祭司吃。但「平安祭的肉,凡洁净的人都要吃」()),神盼望祂的百姓更多地活在与神、与弟兄「彼此相交」())的团契生活里。
「凡洁净的人都要吃」意思是「凡洁净的人都可以吃」,因为凡「与父并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人()),就当「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
「从民中剪除」,意思是被逐出以色列民的行列,或失去在以色列民中的权利,不再被神承认是立约的百姓。

22「耶和华对摩西说:」

23「『你晓谕以色列人说:牛的脂油、绵羊的脂油、山羊的脂油,你们都不可吃。」

24「自死的和被野兽撕裂的,那脂油可以做别的使用,只是你们万不可吃。」

25「无论何人吃了献给耶和华当火祭牲畜的脂油,那人必从民中剪除。」

26「在你们一切的住处,无论是雀鸟的血是野兽的血,你们都不可吃。」

27「无论是谁吃血,那人必从民中剪除。』」

平安祭是以色列人平时主要吃肉的机会,甚至是唯一的吃肉机会。所以神在启示平安祭条例的时候强调不可吃「脂油」())和「血」。
祭牲的「脂油」要献给神,而「「自死的和被野兽撕裂的,那脂油可以做别的使用」())。古代牧人常燃烧动物脂油驱散毒蛇。
上图:犹太Kosher认证的厨房肥皂,用椰子油制作,以避免犹太人的餐具沾上动物脂油。
上图:重庆名菜毛血旺,用猪血或鸭血与牛油做成。虽然新约的外邦信徒不必遵守犹太人的饮食条例,但使徒们也指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惟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徒十五28-29)。

28「耶和华对摩西说:」

29「『你晓谕以色列人说:献平安祭给耶和华的,要从平安祭中取些来奉给耶和华。」

30「他亲手献给耶和华的火祭,就是脂油和胸,要带来,好把胸在耶和华面前作摇祭,摇一摇。」

31「祭司要把脂油在坛上焚烧,但胸要归亚伦和他的子孙。」

32「你们要从平安祭中把右腿作举祭,奉给祭司。」

33「亚伦子孙中,献平安祭牲血和脂油的,要得这右腿为分;」

34「因为我从以色列人的平安祭中,取了这摇的胸和举的腿给祭司亚伦和他子孙,作他们从以色列人中所永得的分。』」

「摇祭」())和「举祭」())象征先把礼物献给神,然后由神交给祭司「经管」())。至于具体怎么「摇」、怎么「举」,并不能确定。实际上,许多「摇祭」并不能摇动,比如全体「利未人」());许多「举祭」也根本举不起来,比如「以色列人中出产的十分之一」())、战利品())。
「举祭」原文意思是「奉献」,又被译为「礼物」())、「供物」())、「供地」())。
「胸」())是祭牲肋骨以上一大块完整的胸,由所有的祭司分享。「右腿」())原文是单数,犹太传统认为是右前腿,被认为是祭牲身上最好的一块肉,归给献祭的祭司。

35「这是从耶和华火祭中,作亚伦受膏的分和他子孙受膏的分,正在摩西(原文是他)叫他们前来给耶和华供祭司职分的日子,」

36「就是在摩西(原文是他)膏他们的日子,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给他们的。这是他们世世代代永得的分。」

12-36节是祭司献上平安祭时所要遵守的条例。
平安祭需要献祭者「亲手」())献上。神得着脂油和肥尾巴()),祭司得着「胸」())和「右腿」()),「凡洁净的人」都可以分享剩余的祭肉()),神、祭司和献祭的人一同享用那祭物所表明的基督,都因着「神的羔羊」())基督而得着满足。

37「这就是燔祭、素祭、赎罪祭、赎愆祭和平安祭的条例,并承接圣职的礼,」

38「都是耶和华在西奈山所吩咐摩西的,就是他在西奈旷野吩咐以色列人献供物给耶和华之日所说的。」

五祭是在祭司「承接圣职的礼」中所要献的祭())。神启示五祭的目的,是为了要叫祭司能「承接圣职」。
每一个重生得救的信徒都是「有君尊的祭司」()),五祭使我们能承受恩典,承受了恩典以后就要「承接圣职」,开始事奉神。
上图:吉尔伽美什史诗(Epic of Gilgamesh)泥板。利七37-38的写作风格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泥版中的「跋」的风格,这些「跋」是泥版内容的总结,包括标题、作者、写作日期、主要内容。例如: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内容被记载在12块泥版上,而「跋」则用「引人注意的警句」将这几块泥版连接在一起,这样人们才能按照次序来阅读这12块泥板。「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徒七22),按照主前一千多年以前的文学格式写下了利未记,成为摩西五经写作年代的有力内证。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给祭司的指示(Ⅱ )(续 )

赎愆祭

发现人悔罪而寻求赎罪,所献上的供物被视为一切供物中之最圣洁的,使我们深受感动。摩西的律法并非一种冷酷无情的法律条文。它顾及人与神的亲切关系,而且以人悔罪并求恢复与主的团契为乐。更进一步,它又记念工得其值。祭司在献上'olah时,分享了神‘全然’美善。因为他可以保有祭牲的皮。

平安祭(参看第三章 )

这里;二十九至三十节所叙述的仪式,区别开三种集体献祭。这三种祭是:

(一 )赞美祭,todah,在某种严肃场合中献的。

(二 )甘心祭,nedabah全然出于乐意,并因为神一切善良与慈爱,感恩而献的。

(三 )还愿祭,neder,是献祭者已经应许过要献,他现在必须践诺。

这三种都是与神灵交的喜乐行动。因为这些祭的用意都是与‘圣洁’的神保持或更新团契,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圣餐’的形式吧?

平安祭的‘菜单’上,应包括献祭者妻女的玉手所制一切美味佳肴,好叫她们能以分享他的──和神的喜乐。而祭司也分享,因为他要把这些美味连同别的家庭在这节期所做的带一些回家去给妻儿。这种喜乐的感觉也在举行还愿祭和甘心祭时表现出来。然而还有若干神所发出的与这些祭有关的指示。百姓不可吃已经腐坏了的,或在礼仪中已经成了不洁的肉,或在他们心灵尚未准备好时吃祭牲。这些神的命令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我们在此可以作一点神学上的说明。祭牲的尸体的分解大抵定在第三天(17节 )。在那天吃任何肉都是神所不许可的,献祭者也不为神或他的同胞所接纳(20节 )。他的祭将不被算为有效,却被视为可憎厌的,而且他要继续‘担当他的罪孽’。在,先知指出,作为一个民族,以色列乃是神公义审判的祭牲,因此何西阿呼召他的百姓,在分解开始之前,回归耶和华。利未记此处的话,因此便成了一个实际的比喻,帮助何西阿的宣道。但是还不只这样──它们也引导我们明白神真实的大能。因为祂在耶稣的身体死后开始腐坏的头一天,便叫祂从死里复活。这正是诗作者向神所求的

祭牲的脂油永不可吃。我们记住所读到的话,‘脂油都是耶和华的’。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家中与家人一齐吃烤肉,那就是说,只是共吃一顿常餐,而不是与神分享一个特别的礼仪,纵然在那时,或者说特别在那时,他绝不要吃脂油,因为他不能像在坛上那样献给神。同样,如果他尝一只牲畜的肉而无意中发现它是刚死的,也是如此。

摇祭

我们如今又碰上另一个术语,‘摇祭’。为甚么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摇一个祭牲的胸并不清楚,或者为甚么只是胸,也不清楚。这里的举动或许属于我们在第三章所遇上的平安祭仪式。如果胸是向坛摇一摇,又向后摇一摇,那末它对一般的崇拜者或许象征着当神向他要他的供物时,他要甘心乐意地献上之意。但是它一经献上,神便乐于还给他,让他自用,给家人吃。请注意第三十四节,神在利未记中初次确实用第一人称说话:‘我从以色列人……中,取了这……胸和……腿,给祭司。’这是作为他们永得的分。因此我们得到的,是一种由百姓给祭司和再由祭司给百姓的燔祭。神用第一人称说的话使之更为强调。

第三十七至三十八节是前面说过的话的总结索引。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利未记第七章

J赎愆祭的条例

赎愆或赔偿的供物是另一项至圣的祭物,只有亚伦的祭司家族可以食用。在第一次针对赎愆祭的描述中,并没有记下任何关于怎样处置献给耶和华为祭那部分的指示,在此略述这处理程式。 ʾa ̄ s ̌ a ̄ m 亦即这祭牲,是在燔祭牲被献上之处被人宰杀,的血要被撒在坛的周围(2节);至于那些脂肪组织与平安祭中所列出要取下献给神的部分一样(,要被取下,在坛上烧尽以作为赔偿之献祭,余下的供物则归祭司们所有。在这里清楚地说明了赎罪祭和赔偿祭之间紧密的关系(7节)。无论是在炉中……浅锅或煎盘里烤的所有素祭供物,都要归给那献祭的祭司(9节);凡拥有祭司身分的人都有资格取得这些供物,这命令又再次被重复提述(10节)。这些指示清楚地宣布了一个原则,这原则就是s凡那些在祭坛旁事奉的人,都应当分得献祭的供物。这些供物维持了他们的生计,使他们能够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投注于对神的事奉而非在那些较次要的工作上(参:。主的百姓必须对那些为了福音的缘故全时间服事的人予以适当的经济资助,这是神子民当有的责任;免得他们单单因着物质上的顾虑而无法专心从事他们首要的工作宣扬那被钉在十架上又从死里复活的主。

K平安祭的条例

11~18.主要是讨论祭礼仪的技术问题,而在此则宣布了哪些部分是归与耶和华、祭司和献祭者的,以补足内容。这平安祭或称作为得着安宁所献上的祭(NEB:「共用的祭),可以是因着向神许愿,在还愿时所作的感恩祭(参:,或是一份甘心献上的供物(16节);并且这是整个献祭表列中唯一允许捐献者一同分享的祭。在后期的犹太主义中,感恩祭被认为是一种最高形式的献祭,然而,在此它只是供物的一种,为要增进敬拜者之福祉。这感恩的(希伯来文 tôdâ )礼物代表了捐献者对神赐予恩慈之感谢,41而许愿的(希伯来文 neḏer )礼物则是因着他所许下的愿得以实现所献上的祭。至于甘心献上的(希伯来文 neḏa ̄ ḇâ )供物是由一个对神效忠、顺服的行动所构成,在这行动的背后并没有向神许下任何的愿,这种供物连同其他类别为得着安宁的祭物,为以色列民族对神之确信增添了实质性的内容,神将之视为以色列对其祝福的一种确实性的回应,远胜于只有在言辞上声明对神感恩的心。因为单单言辞上的表达,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出于内心真诚的表达。同样地,神命令基督徒彼此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真理上。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无酵和有酵饼连同感恩供物一起被献上(13节),其中有一个是献给耶和华为祭的饼,这饼要归给献祭的祭司。敬拜者不得将任何献祭牲的肉留到第二天食用,要在献祭的时候取用。然而,捐献者若是献上甘心或是还愿的祭,他的宴会就得以多延期一天(16节),他可能利用这多出来的一天来宴请他的朋友们(参:。过了时间任何余下的祭肉必须被烧尽,这作法很有可能是一项卫生措施。人若不遵守这项禁令,这为得着安宁而献上的供物便成了毫无价值、没有任何效用的供物。别说这祭物归功于这捐献者,它反而成了可憎嫌之物(18节,希伯来文 piggûl ),这是一个用来描述祭肉因着未在特定时间被取用而成了无效之祭物的专门术语(参:。这不顺服的行为使得敬拜者必须担当他的罪孽(18节),在里提到:这担当他的罪孽之意思就是要死在神的手中。然而,在里提到同样的惩罚却可能只是被流放于以色列民族之外,但这并不是一件已经得到证实的事。

除了不准献上任何鸟类作为祭物,以及所献上的动物必须是雌性的之外,这为得着安宁的献祭,基本上乃是依循燔祭的献祭模式;并且它是惟一能够被捐献者食用的祭物,它也是惟一不是为了赎罪之用而献上的动物性献祭。平安祭供物背后的献祭动机乃是一颗感谢的心,在基督徒的生活中这未必总是一个明显的要素。但神指示信徒要以感谢将他所要的告诉神,要以感谢在祷告中儆醒,并且凡事要常常感谢神

19~21.这几节经文谈到圣洁或是会影响到平安祭结果之不洁净,这二方面仪式所面对的情况。凡触及一些不洁净之物的祭肉,任何人均不得食用,而且任何人若在他自己正经历身体上不洁净之苦的时候分享了祭肉的话,他必须冒着被治死的危险。任何人若是摸了什么不洁净之物以后食用祭肉的话,他也同样要面对死亡的厄运。这不洁可憎之物(21节),希伯来原文为 s ̌ eqeṣ ,尽管马索拉经文将它写为 s ̌ ereṣ ,这个字可以指「群居的动物」之意,这个字可能是指某种有害之生物。

透过这些禁令强而有力的措辞,我们清楚可见,一般人在献祭中的参与是一件非常严肃之事。然而,我们并不能猜想在此主要的重点是放在环境的圣洁上。敬拜者的动机一直以来都是主要的重点,因为如果他在仪式上的圣洁情况与他之间存有重大关系的话,这将成为他对西乃山的神内心态度的最好指标,这位西乃山的神乃是一位拥有极高道德和伦理特质的神。42

41参:W. Eichrodt, Theology of the Old Testament ,Ⅰ (1961), p. 147.

42D. F. Kinlaw, Beacon Bible Commentary (1969), p. 344.

L严禁食用脂油和血

这段落以一个格式化的句子起首,「你晓谕以色列人说」,这句话暗示了以下所要讲述的条规乃是以广泛宣传为目的,而不是局限在祭司制度当中。关于禁戒脂油之基本条文已经藉由一简要的方式颁布下来,而这阶段的记载乃是为全体人民提供一个较完全的解释。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脂油都不可以吃(见之注释〕,纵使这些动物是自死的,是因为自然因素而死的或是被野兽撕裂的,们的脂油可以做为别的用途;或许包括处理那些攻击牧场上羊群的毒蛇。当羊群在吃草的时候,这些爬虫类动物会从们的洞里出来,咬伤羊的鼻子;在一天退出之际,当羊群在牧羊人手下经过归回羊栏的时候,牧人会将这羊的伤处浸于膏油之中。依照古代的风俗习惯,通常牧人们会借着置放动物的脂油来对抗毒蛇的威胁;他们常沿着这些爬虫类动物栖息洞穴的边缘放置猪的脂油,然后放火烧之,藉此驱散那些毒蛇。直到今日,巴勒斯坦的牧人仍然使用猪的油脂来驱散毒蛇。在一般的希伯来思想中,他们认为用来献祭的那些脂油乃是被拣选的部分,因此这些脂油只能够归神自己所有。

虽然一切事物终必归与神,但是祂和信徒的关系,要求信徒必须将神委托其保管的一切物质性的东西,按照特定的比例还献给神。这要求除去了属灵关系中仅仅口头上承诺之层面,而且一个人若真的委身于神,这要求也挑战人必须付上实际参与的代价。这就是为什么在献祭的供物中,神要我们拿出献给祂的那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必须先满足这个要求后,仪式方能继续进行下去,即使这献祭是要将整个祭物烧尽,原则还是不变。我们要将神赐予我们的还献一部分给祂,这原则在十一奉献,也就是奉献我们所得的十分之一的体系中业已定形,而且凡是那些在他们自己信仰经历中应用的人,必定继续不断地蒙神赐福。

在第20节里提及,凡触犯这条款的必从民中剪除,这断然的宣告也同样严厉地应用在那些吃血的人身上,不论这血是何种形式,是动物的血或是鸟类的血,都不可吃。在此提到的这二个种类,是为了要涵盖以色列中所有作为供物献祭的活物。血是生命之所在,而生命又是神所赐奇妙的产业和礼物;故此,它必须只能归还给神自己,而不应被人类所侵占。这明显是含有卫生和神学性暗示的考虑;当然,血不但能够给人健康,亦会传染疾病;如果摄取的话,它将成为许多疾病的传染媒介。传统上,犹太人坚持他们宰杀动物的方法是正确的,因为惟有如此才能够除去组织中所有的血;这传统是他们文化中恒久不变的规范之一,而这规范本应当更恒常地推荐给外邦人。就卫生和饮食的立场看来,这种洁净可食的肉是食用肉类中最安全的一种。

M附加的平安祭条例

正如前述段落一般,这个段落以一个格式化的宣布起首,为要教导以色列全会众一些关于平安祭的一般性指示。它主要的讨论内容可被视为是管理这些祭物条规的附加条款,并且针对先前并未提及有关祭司当得的分,本段落里也有详尽的记载。此刻,以色列民相当清楚这处境,因此他们能够确实地知道这些礼仪包含些什么。至于无酵饼和有酵饼(12~13节)中有一部分是要归给那献祭祭司所有的,这内容在此并未提及,因为这里所关注的是祭肉方面的处理。

30~34.依照正规的程式,脂油是归神所有的,并且当一块带有脂油的胸肉献上的时候,必须于其脂油在坛上焚烧之前,先在耶和华面前来回地摇动,作为摇祭献给神。然后,这块胸肉就归祭司们所有,作为他们的分。祭物献上时,这摇摆之动作最有可能是指祭司将这部分向着祭坛的方向举出,然后收回的动作,以此作为一奉献的姿势。据近代拉比领袖何兹(Hertz)的了解,他认为这举动的含义应当是更复杂且具有特殊意义的,并非如现代作者所想象的,只是一个简单、向着祭坛献上的举动罢了。在针对平安祭祭物中祭司所得部分的讨论里,他就归祭司所有那部分的观点,详细地说明了古代礼仪程式中的「摇动」;首先,这部分先被放在捐献者的双手之中。这时,那位任职的祭司将他自己的双手放在献祭者的手下面,然后先向前、向后移动,再向上、向下摇动。这举动象征着将此供物献给神那天和地的统管者。43如果这位拉比的解释是正确的话,这摇祭则含有一个更深的含义,因为,事实上这些动作正表现出十字架的记号。在此,正是利未献祭体系的核心它成了基督在加略山上牺牲这事件生动有力的预表,借着祂的死,为所有世代的人成就了代赎与复和之功。

祭牲的右腿(希伯来文 s ̌ ôq hayya ̄ mîn )要奉给任职祭司(32节);自古至今,这部分都被认为是动物身上上选肉质的其中一个部位。在里,这部位的肉乃是为贵宾存留的。虽然大腿肉可能是动物身上肉质最柔嫩的部位之一,故特别适合用来招待客人;然而,我们必须记得,就营养的观点看来,祭牲身上任何部位取下的肉,营养价值都是一样的。较古老的圣经译本将供物(32节)这个字眼译为「举祭」,例如:AV、RV、美国犹太译本(the American Jewish Version)等等。而NEB给我们一个较现代的翻译,它将此字译为「贡献」,这是 terûmâ 这个字的普通意义,意指将某物「拨出作其他用途」。神规定平安祭中的胸肉和腿肉这二部分理当属于亚伦的祭司家族所有,并且,只要献祭体系还存在的一日,这些将是他们从国家中所永得(34节)的分。在拉吉(Lachish)考古遗迹中发现了一座完好保存的迦南人庙宇,明显地,这座庙宇是大约在西元前一二二○年时,被希伯来人所毁,被毁的当时仍在使用着。在这废墟里存有大量动物和鸟类的骨头,而这些骨头都是右前腿上半节的骨头。44这指出在以色列人和迦南人献祭仪式之间存有某程度的礼仪一致性,特别是如果我们像RV边注所记的一般,将第32~33节里的「大腿肉」译为「肩膀肉」的话,更为明显。一经察看,极少数的骨头有被火烧过的征兆,也就是说,这些肉是曾经被拿来煮过的(参:。即便是大腿肉亦有可能被一般的预备方法所破坏,但这将肉拿来煮的预备方法似乎较适用于肩膀肉,而较不适用于大腿那些较柔嫩的部分。

35~36.官方制定这法令乃是要确保,从亚伦祭司家族被任命和膏立的那日起,祭司们之食物供应得以持续不断,无所缺乏。因而,我们可预知,在将来的日子里,这奉命供应祭司家族的食物会持续下去。因此,明显地,即使一个人从事一份如管理属神的事物这般超脱名利的职业,他仍是一位工人;所以,他得工价是应当的(参:。对于神的仆人来说,神教导他们不要为明天忧虑s吃什么、喝什么以及穿什么,因为对于那些寻求基督国度和祂的义的人,这些事情都不是首要之务。

37~38.这二节经文对整个关于献祭的条例作出了结论。这一小段落的文学体裁令许多学者深感兴趣,关于这种文学体裁,在创世记中有一些特别明显的范例。这是一种美索不达米亚石版的跋之书写风格;有许多此类写作格式的例子已经在一些考古的挖掘中被发现。当我们将跋这个字眼使用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学和其他文献之际,我们并不能完全用这字眼的现代含义来解释,因为现今它只是被用来描述在一本书标题那一页的底部,所印的出版社名字而已。

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里,跋虽包含了一本印好的书在标题那页该有的一切资料,然而,它并非位于一块石版素材之首,它乃是石版记载之总结。这些未受损坏的石版通常以一个标题起首,这标题是由其素材中一开始的几个字所组成;接着,就是那些被记载下来的本文,然后以跋作退出。这设计通常包含标题或是内容的命名、石版写作的日期以及所有者的姓名,这位所有者也可以是抄写石版的文士。某些种类的素材,例如s吉加墨斯史诗(Gilgamesh Epic),其内容是被记载在几块石版上,这类素材则是以一种所谓「引人注意的警句」之连结设计将这几块石版连接在一起;如此一来,人们才能按着它们应有的次序来阅读。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如果跋是包含在这石版系列里的话,它的编号将会是最后一号;而且,不论跋这块石版是否包含在系列之中,写作的人都会写下跋作为退出。

就创世记的素材而言,在里,我们可以借着「……的后代记在下面」这个片语标示在那段经文中跋的出现,这么一来,我们可在这段经文里分出十一个以美索不达米亚石版形式写作的单元。我们若以跋为起点,回头检视整个篇章至其标题处的话,我们将会发现一个完整的文学单元;并且,这文学单元明显地符合了典型美索不达米亚之写作模式。这些单元中的第一个,指出这段素材的写作日期相当地早(「当他们被造的时候」),它涵盖了前发生的所有事情。第二个被提出具石版格式的段落似乎没有保留其标题,或许这流传下来的段落格式受到损毁;因为,在很多不同的地方,许多美索不达米亚石版都已受损坏。然而,的跋却非常清楚地陈明,在原有的素材里,它包含一切前述之事项。45

让我们回到,我们可以辨认出在这段落里,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献跋的几个要素:标题(「都是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差不多与利未记一开始的那句话一样;这份素材抄写的文士或所有者之姓名(「摩西」),以及这记载的写作日期(「他在西奈旷野吩咐以色列人献供物给耶和华之日」)。这重要项目的一览表(37节)里所列举的,是已经在整个献祭法令中讨论过的;它指出当跋是整个系列的一部分之际,这块石版的编号为何,这种安排正符合美索不达米亚文献的写作习惯。摩西本身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故他一定十分熟悉楔形文字的写作和巴比伦人的抄写习惯;因为仅在早一个世纪前,也就是亚玛拿时期的时候,巴比伦人在近东一带已经采用官话( lingua franca )的统治策略。摩西最有可能是那位将创世记基本的石版素材和约瑟的记事结合起来,成为现今我们所拥有的创世记的人,他必定是第一手熟悉那些古代史料编纂的资料,直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这些资料可能都是以蒲草纸或是皮革保存下来的。

他可能早已决定要将这献祭的法令以一种文学的格式告知以色列人,这种文学的格式乃是类似于保存他们先祖最早期写作传统的格式;以至于他能够用第一流的表达方式来呈现这些法令,这能够表达出条例本身所要求的基本重要性。总之,这些素材乃是按照西元前一千多年时极易被认可的型式来编排的。

的跋,标记了立法素材的一个重要段落之退出,证明它的真实性并果断地订下它写作的时间为西元前一千多年前。这段跋绝对不是一份伪造品,也不是一份晚于摩西时代许多年的编者所编辑的作品。正如与它一样是源自于美索不达米亚的许多例子一般,跋证实了该文献的作者和写作日期,就好像现代书籍的书名页。整个法典对每一个古代之风俗习惯均有所指示,这些指示包括了早期献祭专门术语的一些例子,至于这些风俗习惯的某些要素在摩西的时代已经废除了。祭司素材的风俗和持续性乃是古代近东国家的特征,因此,在古代以色列人的生活圈子里也不例外。不但是这个段落以十足的把握,标定整份文献都是摩西时代的作品,而且,也因着这素材的本质,以及人们对那位编辑者一致的尊敬,我们必须考虑s在它整个流传的历史中,除了极小的经文变异外,是否有其他的问题出现。希伯来经文的纯正证实了这个主张,除了在(「五分之一」)是以复数形式出现以外,没有其他的难点;上述例子在撒玛利亚五经抄本和很多的抄本里都是以单数的形式出现;此外,一个难以了解的字眼 tup ̄ înîm ;MT以及在里,可能用 s ̌ ereṣ 代替 s ̌ eqeṣ ,这只是牵涉到一个子音的改变而已,却是相当受争论的变更。以任何的标准看来,这些所谓的「难点」在本质上都是微乎其微的,纵然它们存在,我们仍可保有希伯来献祭法令原有、纯粹的精髓,暂且不论它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相当老调的文学形式,事实上,这些法令都设法在写作风格上寻求变化,例如在里的写作风格就是相当复杂的形式。

这法律的素材包括了一些方法,借着这些方法,一个违反圣约条例的人可能犯下疏忽、怠慢或是已被原谅的偶发事件等等的罪行,却可以与以色列永活的神恢复关系。对现代的读者来说,这些献祭过程的细节说明可能是相当沉闷、无趣的篇章;但是对古代的希伯来人而言,这些却是他们属灵生命中的一项基本且重要之因素,而且他们持续不断地保留这些礼仪,直到耶路撒冷圣殿于西元七十年被毁之际,这献祭的体系才在实际作用上被终止。然而,这许多条例的意义并不止于此,因为当我们重新研究这些规条的时候,它们促使读者回想起某些神对人自我启示的基本观点。祂的本质是全善全圣的,不单是在伴随着礼仪规矩的仪式层面上,在伦理和道德的层面上亦是如此。如果那些敬拜祂的人已经与祂和好,且认知祂在他们生命中的祝福的话,他们必须用心灵按真理敬拜祂,新译本),而不是以形式化的行为来敬拜祂。神在伦理和道德这二层面的属性,正是为何祂如此严肃地对待罪的原因。这冒犯了祂的本质,也玷污了祂本有的圣洁,这就是为什么神不能以一个平静、满足的态度看待罪恶的缘故(参:。祂恨恶罪恶的同时,却爱罪人;然而,在罪人未与祂和好恢复相交之前,必须先有代赎的行动,藉此行动罪方得除去。

要记得只有那些因着疏忽所犯的罪能够得到赦免。法令中清楚地说明了那些「自大」抵挡神所犯下的罪,例如s那些故意蔑视清楚记明的圣约条例之行为等,是不蒙饶恕的。犯罪者藉由这样的行为表现毁谤了他的神,并且他将会为他的背叛行为受惩罚,这惩罚就是他个人的灭亡。当我们参阅相关经节中的注解时,我们会发现这献祭的法令,借着开始描述赎罪祭的理论基础应为何,来表明将来基督的赎罪工作。甚至是偶犯或是疏忽的罪,若不流血也不得赦免(参:,这使得付代价和遵守承诺这二个原则更形具体化。

只有当罪人以合宜的方式献上供物时,他方能确定代赎之功已完成;这所谓合宜的方式就是如同 recte 般,亦即一个发自内心真诚忏悔的态度,而非 rite (依循惯例而行),亦即无意识地按着一些礼仪的套语,陈述言辞上规定要说的话语。基督的工作在摩西制定的律法所能提供众人的以外,扮演着一重大进展的角色,如果一个犯罪者真心忏悔,向主承认他所犯之罪的话,即便他是故意犯下一些抵挡神的罪行,仍得蒙赦免。根据基督的教导,只有一种罪行永不得赦免,那就是抵挡圣灵的罪。这罪行就是「亵渎圣灵的罪」,亦即将圣灵在人生命中的影响力和工作归因于从魔鬼而来。如此愚钝地曲解圣约之爱,实在是远超过能够赦免的底线,因为这牵涉到将属灵的意义完全颠倒之罪行。从来没有一位真信徒会犯下如此可憎的罪行,因为这罪是深植于黑暗权势之中的。然而,为要防止自己落入试探和罪恶之中,基督徒必须持续不断地站在十架的荫庇下,承认他们所犯的罪,认真地请求饶恕,并凭信心经历,神子耶稣基督的宝血必定能够洁净那些真诚悔改认罪的罪人所犯下一切的罪

43J. H. Hertz (ed.), The Pentateuch and Haftorahs (1940), p. 434.

44G. E. Wright, Biblical Archaeology (1960), p. 15.

45关于将此方法应用在创世记时更详尽之解释,请参见:P. J. Wiseman, Clues to Creation in Genesis (1977), pp. 31 ff. 及下。这本书是由 D. J. Wiseman 教授所编,与 P. J. Wiseman 合着的 New Discoveries in Babylonia about Genesis (1936),以及 Creation Revealed in Six Days (1948)。亦参见: HIOT , pp. 63-64; 545-551.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赎愆祭的条例乃是如此:这祭是至圣的。」

“赎愆祭的条例,乃是如此”——。“这祭是至圣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赎愆祭”属至圣的祭,只有祭司中的男丁可以吃。及注解。本段补充了祭司那一份祭物的处置方法和程序。“赎愆祭”与“赎罪祭”间的相连关系在7节作了说明。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是赎愆祭”——赎愆祭有五样和赎罪祭不同之处:(- )表意不同,赎愆祭是为赔偿罪所致之亏损献的(不论是在圣物上亏损神,或在俗事上亏损了人,人虽因着耶稣白白地得了赦免,也须尽他所能的赔偿他所亏损的。(二 )性质不同,献赎愆祭多有罚金(这罚金之数目的多寡 有三种定例1是按祭司所估的-2.是照所亏损的-3.除赔偿所亏损的以外 须另加五分之一 。(三 )用血不同,赎愆祭牲的血,要洒在坛的周围,像燔祭牲的血一样,不是(像赎罪祭牲的血 )抹在坛的四角上。(四 )祭牲不同,赎愆祭的祭牲只用公绵羊,但赎罪祭的祭牲却有数种,(五 )条例不同,赎愆荣的祭牲都是一律的,献祭的条例也是一致的,不像赎罪祭的祭牲和献祭的条例是按人贫、富、尊、卑之阶级而定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赎愆祭的特点。赎愆祭与赎罪祭一样,将脂油焚烧,祭司吃剩下的肉。暗示赎愆祭与赎罪祭有同样的意义(6:18,7:7)。二者的差别请参考5:16注释。本段说明祭司如何处置赎愆祭。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赎愆祭:(5:14-6,6:14-23)。对于赎愆祭的礼仪,此段经文较5:14-6:7有更详细的描述。本段说明赎愆祭中祭司的分与赎罪祭一样,除了耶和华那分外,其余一切都要归给祭司。此处更加插了一段(8-10 ), 指出祭司应如何处理不同的供物:燔祭所献祭牲的皮是属于祭司的 (8 ), 烹熟的素祭只归主祭的祭司(9 ),而生的素祭要由所有祭司均分(10 )。

──《串珠圣经注释》

「人在哪里宰燔祭牲,也要在那里宰赎愆祭牲;其血,祭司要洒在坛的周围。」

“人”——就是献祭的人(-5注 ),但有时是利未人,或祭司宰牲预备奉献。“在那里宰燔祭牲,也要在那里宰赎愆祭牲”——(参-10 ),这两句也暗示宰赎愆祭的礼节和宰燔祭牲的礼节是-样的。“其血,祭司要洒在坛的周围”——,赎罪祭牲的血和赎愆祭牲之血的用法不同,这大概是因为赎罪祭是注重祭牲替献祭的人受死;赎愆祭却是注重赔偿罪所致的亏损(5注。赎菲祭牲的血有三种用法:(一 )弹在内幔前,抹在香坛的四角上,剩下的倒在燔祭坛的脚那里,这是为大祭司和会众所献之祭牲血的用法 );(二 )抹在燔祭坛的角上,剩下的倒在坛的脚那里,这是为官长和庶民所献之祭牲血的用法 );(三 )弹在坛的旁边,剩下的流在坛的脚那里,这是为贫民所献之鸟血的用法 )。赎愆祭牲的血却只洒在坛的周围(本节 ),像燔祭(-6 )、和平安祭的血-样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在哪里宰杀燔祭牲: 宰杀燔祭牲的地方在燔祭坛北边会幕的院子里(4:7)。赎愆祭牲应该是没有残疾的公羊(5:15,6:6)。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在那里”。即在燔祭坛的北面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血洒在坛周围】

将血洒在坛的四周是象征着,用祭牲的死亡,洗净对于当时的祈求,或会有不良影响之污染。血代表祭牲的生命和死亡,祭坛代表圣所,即神的临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又要将肥尾巴和盖脏的脂油,」

脂肪部分】本节所指的板油是内脏──主要是肠、肝、肾──周围的脂肪层,很容易整片剥下,但不可吃。更详细资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又要将肥尾巴和盖脏的脂油……”——,神在圣书里为各祭重复烧脂油的条例,是因为这些条例最要紧。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赎罪祭、赎愆祭、平安祭的共同点:把所有的脂油和腰子献为火祭(3:9-11,4:8-10)。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就是靠腰两旁的脂油,并肝上的网子和腰子,一概取下。」

】「祭司要在坛上焚烧,为献给耶和华的火祭,是赎愆祭。」

“祭司要在坛上焚烧,为烧给耶和华的火祭”——就是像烧平安祭和赎罪祭的脂油-样。“是赎愆祭”——(文理译本作是为补过之祭 ),本句既列在烧脂油的条例以后,就暗示本祭是表示完全赔补献祭人之亏缺的意思,赎愆祭牲必须是公的,或者是因这祭所表示的在这事上与燔祭所表示的相近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祭司中的男丁都可以吃这祭物;要在圣处吃,是至圣的。」

“祭司中的男丁,都可以吃这祭物”——意思是要他们输流献祭而吃。“要在圣处吃”——这圣处就是指着会幕的院子说的。“是至圣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祭司中的男丁都可以吃: 亚伦的子孙中,不洁的人不能吃这肉(22:1-9)。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在圣处吃】

圣幕院内设有供此用的地方。请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赎罪祭怎样,赎愆祭也是怎样,两个祭是一个条例。献赎愆祭赎罪的祭司要得这祭物。」

“赎罪祭怎样,赎愆祭也是怎样,两个祭是-个条例”——这样看来,的条例关系赎罪祭和赎愆祭,本段虽没有提到在赎愆祭牲头上按手的话,大概也包在其内(2 第二注 )。“献赎愆祭赎罪的祭司,要得这祭物”——这是和献赎罪祭的条例一样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赎罪祭……赎愆祭……一个条例: 两个祭归给祭司的份一样。这里赎罪祭指官长和百姓所献的,祭司和全会众所献的应全部焚烧。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两个祭是一个条例”。即无论圣经指出赎罪祭和赎愆祭跟其它祭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些特点都可以应用在两个祭当中。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献燔祭的祭司,无论为谁奉献,要亲自得他所献那燔祭牲的皮。」

“献燔祭的祭司,无论为谁奉献,要亲自得他所献那燔祭牲的皮”——献为墦祭的祭牲,除皮以外全被烧在坛上,这皮要归与献这祭的祭司。神在伊甸园给亚当夏娌作衣服所用的皮子,大概是被献之祭牲的皮子,献燔祭的祭司要得他所献之祭牲的皮,或者是从此传起的。当主耶稣在世的时候,官长和庶民的赎罪祭和赎愆祭并婶祭等祭牲的皮都是归与献这些祭的祭司,唯独平安祭牲的皮是归与献祭的人。以色列人用牲畜的皮作褥字、鞋、和衣服等。七十士译本将的“外衣”两个字译作“羊皮”(参十--32注-39注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燔祭……无论为谁奉献: 有别于每天为以色列全会众献上的常燔祭,是某人在神面前决心事奉和献身所献上的特别燔祭。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祭司的分】

上文在的注释中,已经讨论过祭司当得之分的概念。按本节祭牲的皮也归祭司所有。从 * 巴比伦至整个地中海地区,都找得着这习惯的例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祭物中祭司的份: 燔祭、素祭中归给祭司的份。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凡在炉中烤的素祭和煎盘中做的,并铁鏊上做的,都要归那献祭的祭司。」

“凡在炉中烤的素祭,和煎盘中作的,并铁鏊上作的”——人献素祭,就可以随意献这三样饼中的任何-样0,但在献平安祭的时候,这三样饼是都须献的(12 )。“都要归那献祭的祭司”——若将饼献为素祭,除了那些被取出作纪念的饼以外,都要归那献祭的祭司,但为献平安祭,只有每样饼的-个(就是作举祭的-个 ),要归给祭司(14 )其余的要归与献祭的人。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凡素祭,无论是油调和的是干的,都要归亚伦的子孙,大家均分。” 」

“凡素祭,无论是油调和的,是干的”——人献细面为素祭的时候,就将油浇在细面上,祭司便要从面中取出一把来作为纪念,烧在坛上,其余的面,或是上面被油渍透的,或是底下没被渍透的干面,都要归与祭司。“都要归亚伦的子孙大家均分”——除了被献在祭坛上的以外,-切的细类、油和献为素祭的初熟之物所剩下的都归与众祭司均分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是干的: 没有加油的细面。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人献与耶和华平安祭的条例乃是这样:」

“人献与耶和华平安祭的条例,乃是这样”——本段推广至15节的条例。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关于“平安祭”,在已有规定。本节到21节为应归给神、祭司和献祭的人的那一部分的补充。平安祭可以为还愿的感恩祭,也可以作甘心献的感谢祭(16节 ),是所有的祭中献的人可以分享祭物的祭。后来犹太教且把平安祭的地位提升为最高的一种祭。献感谢祭时,须同时献有酵与无酵的饼,其中一个给主礼的祭司。平安祭的祭肉只可在献祭的那天吃,不可留到第二天,但为还愿而献的可以多留一天,也许可以邀请亲友同吃;剩下的祭物必须全部烧掉。不遵守此例,所献的不只不算为祭,且成为“可憎嫌的”(18节 );吃这种祭肉的人要担当献祭人的罪,从民中剪除,可以是死亡或者被逐出营

平安祭的祭物与燔祭相同,祭牲可用母的,但不可以用鸟类。此祭虽用动物为供物,却不用作赎罪,完全为感恩而献。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平安祭的目的:献祭人能吃的肉惟有平安祭,目的有两个:第一,享受与神的和睦、交通;第二,寻求邻舍之间的和睦、爱。在献祭后共同分享祭物使献祭达到高潮。但不洁净的人不能吃平安祭的肉。因为不洁净的人吃祭物,玷污了圣洁的平安祭物,使神的名受辱(22:2-9)。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这段谈到平安祭的细节。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平安祭:(3:1-17)。平安祭有三种作用:1表示感谢、2藉此还愿、3甘心奉献。

平安祭是在各祭中唯一准许献祭者分享的(11-21 ) 。 耶和华的分是烧在坛上的脂油(22-25 ), 祭司的分(30-34 )包括摇的胸和举的腿,其余所有的肉则归献祭者;若所献的是为还愿或甘心祭,剩下的肉到第二天也可以吃(16 ),如果是为感谢而献的,就只能在献祭的当天吃(15 )。一切剩下(吃不完 )的祭肉要用火烧(17 ),这些食物如留得太久,便会发臭 , 变成不洁净的食物,而在敬拜神的过程中,不洁净的人或物是不可参与在其中的。此外,17节的要求也可鼓励献祭者与亲友,特别是贫穷的,分享美食。祭牲的脂油永不可吃(23 ),必须要烧在坛上献给神;其他自然死去或被野兽咬死的动物之脂油可作别的用途(24 )。献平安祭时,同时须献上几种不同的饼 (12-13 ) , 这些饼并非素祭,其上没有放香,也未从其中取出一把烧在祭坛上,它们只不过是随同平安祭而献上,给予祭司及百姓共同分享。

──《串珠圣经注释》

「他若为感谢献上,就要用调油的无酵饼和抹油的无酵薄饼,并用油调匀细面做的饼,与感谢祭一同献上。」

“他若为感谢献上”——平安祭是因三个缘故献的:(一 )为感谢,如病人得痊愈 行路人平安来到等事 ),有时也是为求恩献的;(二 )为许愿;(三 )甘心献(不是因什么特别的缘故16 )。“就要用调油的无酵面,和抹油的无酵薄饼,并用油调匀细面作的饼,与感谢祭-同献上”——为许愿并甘心献的平安祭,也要将本节所记的三样饼一同献上。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为感谢: 感谢神所赐的恩典和祝福,献上感谢祭。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感谢祭的预备】

呈交祭司的是四种不同的饼,每样一块。「饼」大概是指烘制时打过孔的辫状环形面包。「薄饼」是圆盘状的饼,厚约半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献平安祭的原因可以是(1 )为得释放、祷告蒙允、得医治等而感恩(12~15节 );(2 )为了过去或将来蒙恩而还愿(16.17节 );或(3 )纯粹是出于自愿的举动(16-17节 )。为感恩而献上的平安祭要在献祭当天吃;为还愿或自愿献上的祭可在当天或第二天吃,但不可留到第三天。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要用有酵的饼和为感谢献的平安祭,与供物一同献上。」

“要用有酵的饼”——这些饼所表示的就是献祭的人虽因耶稣(就是12节的无酵饼所预表的,得与神和好,自己却未会完全,这些有酵的饼是不可烧在祭坛上的,先知阿摩司责备以色列人,乃是因为他们犯了这条例,任你们献或作任你们用火献 )。“和为感谢的平安祭,与供物-同献上”——就是与所献的平安祭,和12节所提的供物-同献上。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有酵饼: 平安祭许可献有酵饼,因平安祭意为寻求交通、和睦、共同分享祭物。有酵饼不能献在耶和华的祭坛上(2:12),只与其他无酵饼一同用作庆祝的食物。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人何以要用有酵的饼献给耶和华?】

答,在这里记载「要用有酵的饼和感谢献的平安祭,与供物一同献上」。献祭者于祭物中,同时还用调油的无酵饼,一同献上(12 )。这无酵饼所预表的是耶稣基督;这有酵饼所表示的,是献祭的人,是表明借着耶稣得以与神和好,而他自己却是未曾完全的意思。所以有酵的饼,不过是和为感谢的平安祭,与供物一同献上,但实际上不可以放在祭坛上烧。神的选民以色列人,曾经受到先知阿摩司的责备,就是因为他们犯了这种条例的缘故。在旧约和新约上,酵是表明不诚实,假冒为善,和异端邪道的标帜,因为酵是由物腐化而生的,是不完全及不洁净的东西,比如我们这属肉体有罪而污秽的人,心须借着无罪的基督耶稣纔能洁净,得新生命,与神和好,蒙神的悦纳。至于这有酵的饼(或蜜 )不可放在祭坛上烧,是因为它已列在初熟的供物中了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从各样的供物中,他要把一个饼献给耶和华为举祭,是要归给洒平安祭牲血的祭司。」

“从各样的供物中,他要把-个饼献给耶和华为举祭”——犹太人有传说,献一切平安祭的时候,每样饼须献十个,祭司就要从这几样饼中各取出一个来献给耶和华为举祭,这些作举祭的饼是归与献这祭的祭司(末句 ),其余的饼仍是归与献祭的人。至于素祭,凡不被烧在坛上的都要归与祭司(9-10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举祭」:描写祭司把祭肉在祭坛前面举起来。

──《串珠圣经注释》

举祭: 献祭方法,在神面前上下摇动祭物。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举祭】

传统译作「举祭」(heave offering )的字,新国际本作「捐献」,指捐赠的礼物。* 亚喀得语/巴比伦语和 * 乌加列语的同源字,都证实了这个用法。

此类对象的拥有权经非正式的步骤,从私人转属神明;捐献的地点通常亦不限于圣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为感谢献平安祭牲的肉,要在献的日子吃,一点不可留到早晨。」

“为感谢献平安祭牲的肉”——人若蒙了神的恩典(如诗一百零七篇所记的 ),愿意感谢祂,就可以献本节所论的祭。曾以这祭为比喻说:“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要在献的日子吃”——除了所摇的胸和所举的腿以外,其余的肉和所剩下的饼都归与献祭的入与儿女、仆婢、朋友同吃。“-点不可留到早晨”——这有三个缘故:(一 )免得把这祭所预表的意思废去了(16-17注 ),(二 )叫他们请朋友同吃或帮助穷人,免得他们生吝啬的心,(三 )免得他们效法外邦人去错用这祭肉(外邦人往往存留祭肉为避邪用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感谢祭与其他平安祭的分别】

感谢祭与其他平安祭不同,经常是在圣所以外的地方献上的。所以有较严格规定的需要,必须在献祭当天吃。理由可能是避免有沾染 * 不洁的情形。这问题在圣所范围较不严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吃平安祭物的条例:种类不同,吃的期限也不一样。感谢祭在献祭当日吃;还愿祭第二天也可以吃,剩下的用火焚烧,尊重献给神的祭物。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若所献的是为还愿,或是甘心献的,必在献祭的日子吃,所剩下的第二天也可以吃。」

“若所献的,是为还愿,或是甘心献的”——这两种祭都是人甘心乐意献的。在重修圣殿以后,犹太人将所许的愿分为两样如下:(一 )人若许-只牛或一只羊献给耶和华,到了时候,他目己的牛或羊若是死了,或是有了残疾,就须另预备别的牛羊献上。(二 )人若许指定的一只牛或羊给耶和华,到了时候,那只牛或羊若有了残疾,或被人偷去,或是死了,就不必另预备别的牛或羊。甘心献的祭乃是人甘心乐意将祭物献与神,却不是为还愿,或什么别的特别缘故(12注 )。“必在献祭的日子吃,所剩下的第二天也可以吃”——为还愿和甘心献的平安祭,若是第一日没有吃完,神准他们到第二天也可以吃,但为感谢献的平安祭,只准在献的日子吃。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为还愿,或是甘心献的: 决心按神的话语生活而献上还愿祭,甘心祭与神的祝福没有关系,是自愿献的祭。这两个祭都是以信心献上的。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但所剩下的祭肉,到第三天要用火焚烧;」

“但所剩下的祭肉,到第三天要用火焚烧”——第二天若还有剩下的祭肉,到第三天清早,献祭的人就必须用火焚烧。本节的话是要叫以色列人注重这条例,免得废去这祭所预表的意思。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第三日: 暗示平安祭有时间限定。以色列百姓应时常感谢神的恩典,以神必成就的信心献上还愿祭,以感恩的心献上甘心祭。象征信徒应该凡事感谢(5:18)、凭着信心生活,11:1)。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第三天若吃了平安祭的肉,这祭必不蒙悦纳,人所献的也不算为祭,反为可憎嫌的,吃这祭肉的,就必担当他的罪孽。」

“第三天若吃了平安祭的肉”——献祭的人若舍不得将余剩的肉焚烧,到第三天再吃了,神就必不喜悦。“这祭必不蒙悦纳,人所献的也不算为祭”——他若忽略这条例,甚至有人在第三天吃了这肉,就不算为祭,须要另献一个。“反为可憎嫌的”——人礼拜神,若不遵守神所定之礼拜的条例,说非但不蒙悦纳,倒要被神憎嫌。“吃这祭肉的,就必担当他的罪孽”——不论这祭是自己献的,是别人献的,凡犯这条例的就必担当他的罪孽。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必不蒙悦纳: 如果违背神的话语,即使献祭也不蒙神的悦纳。事奉神的标准是听从神的话语,离开神的话语等于离开事奉的标准,神也不悦纳这样的事奉。所有献祭的根本精神是对神的顺服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挨了污秽物的肉就不可吃,要用火焚烧。至于平安祭的肉,凡洁净的人都要吃;」

“挨了污秽物的肉,就不可吃,要用火焚烧”——以色列人不但不可吃过了限期的祭肉,就是挨了污秽物的祭肉也是他们所不可吃的,本节的条例是表示灵界上的一条要理,信徒和犯罪的人接交为友,就容易沾染污秽。“至于平安祭的肉,凡洁净的人都要吃”——意思说,凡被献祭之人所请的,只要洁净,就都可以吃平安祭的肉,至于不献与神之牛羊的肉,无论是洁净人或不洁渗的人都可以吃,吃平安祭的人必须洁净,正如平安祭的肉必须洁净一样。犹太人将耶稣从该亚法那里解往彼拉多衙门去的时候,自己不肯进去,恐怕染了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人若染了污秽,必须先洁净自己,然后才可以吃平安祭的肉,信徒也要保守自己,不被世俗沾染,彼前-14至16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吃平安祭肉的人: 吃平安祭肉象征人与圣洁之神的交通。所以,吃祭肉的人及祭肉应保持圣洁。不洁之人不能吃圣洁的肉,祭肉接触到不洁之物也不能吃。违反这条例的人必从以色列百姓中剪除。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第十一至十六章也谈论到关乎“不洁净”的事宜。“剪除”就是排除在以色列条例的做法和保护以外,即被逐出以色列民的群体之外。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剪除吃不洁净之物的人】

本节所提的不是要人执行的刑罚,而是神的作为。这种惩罚的对象通常是限于侵犯圣物的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只是献与耶和华平安祭的肉,人若不洁净而吃了,这人必从民中剪除。」

“只是献与耶和华平安祭的肉,人若不洁净而吃了,这人必从民中剪除”——吃祭肉的人必须洁净,吃主圣餐的人更当如此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不洁净」:指礼仪上不洁净,参利22章。

──《串珠圣经注释》

人若不洁净: 指麻风病患者(13:1-46)、漏症患者(15:1-15)、遗精的人(15:16-18)、行经的人(15:19-25)等。必从民中剪除: 被赶出营外,不能参加献祭仪式或节期,从神与以色列约的团契中逐出。罪是如此不洁,必带来神与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绝。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有人摸了什么不洁净的物,或是人的不洁净,或是不洁净的牲畜,或是不洁可憎之物,吃了献与耶和华平安祭的肉,这人必从民中剪除。” 」

“有人摸了什么不洁净的物,或是人的不洁净,或是不洁净的牲畜,或是不洁可憎之物,吃了献与耶和华平安祭的肉”——有注释家以为20节的不洁,是指着本身的不洁(如瘘症等疾,21节的不洁是指着外来的不洁说的(如摸不洁之物 十-8-44 或不洁之人。“必从民中剪除”——就是从选民中被弃绝,使他们与丰约无份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不洁净的牲畜: 人触摸不洁净的牲畜,被视为不洁净,一直到晚上。必须用水洗衣服和身体得到洁净(11:24-43,15:2-27)。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不洁可憎之物”。一些害虫或聚集的东西。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耶和华对摩西说:」

“耶和华对摩西说:”——(22-27 ),这又是-段的起头,本段推广论血和脂油的条例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本节至27节的规定不限祭司,也为全民应守的条例。已扼要讲述不可食动物的脂油,本段作了更详尽的说明。

在希伯来人的思想中,脂油为祭物最好的部分,应属耶和华神。因此任何动物的脂油偶都不可吃,只有自死和被野兽撕裂的才可作他用,例如烧在毒蛇的洞口,把蛇赶走,不让伤害牛羊。

世上一切都属神,神把物质世界交人保管,人应将所托管的一部分归给神,人与神的关系因此不只是口头的尊敬,而须有实质的表现,所献供物必须有一部分甚至全部分献给神,烧在坛上。后来的十一奉献继续成为人蒙福的原则

本章规定凡违例食脂油与血的必从民中剪除(指死亡或被逐 )。动物与鸟类的血都不可吃,因为血是活物的生命所寄。生命既为神所给,只可以归还给祂,人不可以占有。禁止吃脂油与血还有保健的理由。血虽然为健康所需,也含有病菌,吃了可以染上多种疾病。而脂油可引起心脏病,例如血管硬化或胆固醇过多症等。注。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禁止使用血和脂油。根据律法,血和脂油只属于神,任何时候人都不能吃。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祭牲的脂油是属于耶和华的部分,而在任何情况下,血都不能吃。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禁吃脂肪和血的命令】

板油和血同列为归耶和华所有。血怎样是祭牲生命的表征,板油亦同样是祭肉的表征。非祭牲的板油可吃,但任何动物的血都不可吃。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动物的脂肪不可吃;血不可吃;何故?】

人们认为脂肪是祭牲的上好部分,按理来说,只应献给神,不归于任何人。此外,血是生命的源流,而生命是神所赐的,惟有祂能赐生命,所以血应当归于神而不归人随意使用。

――《灵修版圣经注释》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牛的脂油、绵羊的脂油、山羊的脂油,你们都不可吃。」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这是因为本段关系以色列众人。“牛的脂油,绵羊的脂油,山羊的脂油,你们都不可吃”——本节乃是论凡可献之牲畜的脂油,不是单指被献上的(25 ),但可吃不可献之牲畜的脂油,大概不在其内,参4 )。当耶稣在世的时候,不被献为祭牲的牛羊中有三种不可吃的脂油如下:(一 )盖脏的脂油;(二 )腰子上的脂油,(三 )靠腰两旁的脂油。至于两个腰子和肥尾巴并肝上的网子,只在所献为祭牲的牛羊上才算为被禁止的,别的肥肉也是可吃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自死的和被野兽撕裂的,那脂油可以做别的使用,只是你们万不可吃。」

“自死的和被野兽撕裂的,那脂油可以作别的使用,只是你们万不可吃”——本节还是论牛和羊,凡自死的和被野兽撕裂之牲畜的脂油都是不可吃的,只可以作别的使用。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可以作别的使用: 残疾牲畜的脂油不能献给神,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如灯油。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无论何人吃了献给耶和华当火祭牲畜的脂油,那人必从民中剪除。」

“无论何人吃了献给耶和华当火祭牲畜的脂油”——就是牛羊的脂油(23注 )。“那人必从民中剪除”——他若故意吃脂油,就必从民中被剪除。传说若是无意吃的,就被鞭打三十九下,又要献赎罪祭,本节所含之灵界的要理乃是神的物必须归给神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在你们一切的住处,无论是雀鸟的血是野兽的血,你们都不可吃。」

“在你们-切的住处”——意思说,你们无论住在何处。“无论是雀鸟的血,是野兽的血,你们都不可吃”——,这禁令比禁止吃脂油的条例所句括的更宽,因为神虽禁止人吃牛羊的脂油,却准吃羚羊与鹿等野兽的脂油,但本节的禁令是无论什么血,连雀鸟和野兽的血,都是绝对不可吃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血,你们都不可吃: “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血是直接与基督十字架宝血相关联的耶和华至圣之物(3:17)。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无论是谁吃血,那人必从民中剪除。”」

“剪除”——(参20-21注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耶和华对摩西说:」

“耶和华对摩西说”——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平安祭中祭司的份。祭司的份包括献给耶和华的举祭、摇祭的胸和右腿,耶和华的份是焚烧在祭坛上的所有的脂油和腰子。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献平安祭给耶和华的,要从平安祭中取些来奉给耶和华。」

“献平安祭给耶和华的”——本段关系11至21节的三种平安祭。“要从平安祭中取些来,奉给耶和华”——下节是记载献祭的人所要取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平安祭的祭牲是指根据生活状况献为祭的牛、羊或山羊(3:1-6)。奉给: 在祭物中献给耶和华的脂油、胸和右腿。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他亲手献给耶和华的火祭,就是脂油和胸,要带来,好把胸在耶和华面前作摇祭,摇一摇。」

“他亲手献给耶和华的火祭”——献平安祭的人,亲手奉献脂油、右腿和胸。“要带来,好把胸在耶和华面前作摇祭,摇一摇”——按这译法,唯独平安祭的胸被摇了,但也有注释家以为祭司是将脂油、胸、腰子、肝上的网子和饼都放在献祭人的手上,就用自己的手托着那人的手,在耶和华面前向着祭坛前后的摇一摇(参文理译本 ),第一个译法大约近乎是。在耶和华面前被摇的祭物有七撞:(一 )平安祭的胸(本节 );(二 )承接圣职的祭物;(三 )初熟的庄稼-捆;(四 )疑妻行淫的素祭,(五 )离俗归主之人的祭;(六 )被洁净之长大麻风者的公羊羔和油;(七 )当五旬节时,初熟麦子作的饼和同献的祭牲。(这被洁净之长大麻风者的公羊羔 和五旬节与饼同献的祭牲 都是在被宰以前摇的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归给祭司的胸和右腿,先要在神面前摇一摇,当作摇祭献上。

.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耶和华的火祭: 焚烧献给耶和华的祭(1:9),指焚烧的脂油。胸: 包括胸骨的前胸。摇祭: 源于希伯来语“努帕”,意为“摇”。祭司把祭物拿在手上在耶和华坛前前后摇动。把祭物往后移动,包含耶和华把祭物赐给祭司的意思。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在“摇祭”里,祭司要把祭牲的胸摇一摇,或来回移动,向祭坛,又离开祭坛,象征把祭物献给神,神又把它交回给祭司。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摇祭】

对经文详细的研究,证明这些祭并没有「摇」什么东西;然而把祭在神面前抬起作为奉献,却是有可能的(埃及之「升祭」〔elevation offerings〕是这作法的例证 )。这祭与「举祭」(14节 )的分别,在于它一定是在神面前,即圣所献上的。大部分学者都同意这是一种特殊的奉献典礼。美索不达米亚和 * 赫人仪式中,都有「摇礼」的例证,但与以色列的仪式相较,这种典礼是在迥异的情况下进行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祭司要把脂油在坛上焚烧,但胸要归亚伦和他的子孙。」

“祭司要把脂油在坛上焚烧”——。“但胸要归亚伦和他的子孙”——胸归祭司,和他们的儿女吃(34只说前腿和两腮并脾胃应归众祭司,却不提到胸,犹太人说该节是论在会幕那要为吃肉宰牲畜,本段却是论为献祭宰祭牲,因此两处的条例是不同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胸和腿】

由于没有提到左胸还是右胸,学者相信祭牲不是左右劈为两半,而是在肋骨底下腰斩。这一大块完整的胸,是供祭司分享的上等鲜肉。腿是单人份的上肉,留给主持献祭的祭司享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要从平安祭中把右腿作举祭,奉给祭司。」

“你们要从平安祭中把右腿作举祭,奉给祭司”——祭司要将所举的祭物拿在手中,在耶和华面前举起一次,表示这祭物是归与耶和华的,-切的举祭都是归与祭司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奉给祭司」:右腿给那位主的祭司,而祭牲的胸肉则全部归祭司所有。

──《串珠圣经注释》

举祭: 源于希伯来语“录噢”,意为“高举”,祭司用手抓着祭物在神面前举起放下。高举意味着把祭物献给神,放下意味着神把祭物赐给祭司。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举祭”就是把祭牲的右腿举上举下,象征分别出来,作为给神的奉献,供祭司之用。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亚伦子孙中,献平安祭牲血和脂油的,要得这右腿为分;」

“亚伦子孙中,献平安祭牲血和脂油的,要得这右腿为份”——就是说,洒本祭牲血并烧这祭牲脂油的祭司要得这祭牲的右腿为份(32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要得……为份: 献为摇祭的胸归所有祭司,献为举祭的右腿归献平安祭的祭司。祭物中规定祭司的份,因为祭司在以色列百姓中没有分得基业,在圣所专心事奉神。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因为我从以色列人的平安祭中,取了这摇的胸和举的腿给祭司亚伦和他子孙,作他们从以色列人中所永得的分。” 」

“因为我从以色列人的平安祭中,取了这摇的胸和举的腿,给祭司亚伦和他子孙,作他们从以色列人中所永得的份”——以色列人须从他们所献的祭物中,将所摇的胸和所举的右腿归给祭司,因为这是神给祭司的份。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永得的份: “份”意为“指定”、“份”。指定给祭司的份额,只要祭司制度存在,这规定就会继续。因此这成为祭司永得的份。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这是从耶和华火祭中,作亚伦受膏的分和他子孙受膏的分,正在摩西(原文作他 )叫他们前来给耶和华供祭司职分的日子,」

“这是从耶和华火祭中,作亚伦受膏的份,和他子孙受膏的份”——就是作摇祭的胸和作举祭的右腿(30-34 ),有注释家以为35、36节包括-切祭中应归祭司的份。“正在摩西”——原文作“他”。“叫他们前来给耶和华供祭司职分的日子”——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受膏的分」:指归给祭司的祭肉。

──《串珠圣经注释》

「就是在摩西(原文作他 )膏他们的日子,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给他们的。这是他们世世代代永得的分。」

“就是在摩西膏他们的日子,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给他们的”——意思说,摩西在膏祭司的日子,就将以上所记要归祭司的祭肉头-次给了他们,耶和华也吩咐-切献祭的人往后须将这祭肉归与祭司,因为这是他们所该得的份。“这是他们世世代代永得的份”——(34注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膏他们的日子: 祭司被膏的日子,指七日承接仪式后的第八天。从这一天开始行使祭司职分。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这就是燔祭、素祭、赎罪祭、赎愆祭和平安祭的条例,并承接圣职的礼,」

“这就是燔祭”——(-3-17。“素祭”——。“赎罪祭”——。“赎愆祭”——。“和平安祭的条例”——。“并承接圣职的礼”——神在至46节中已经将祭司承接圣职的礼晓论过摩西,在本至23节中又加了些条例。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承接圣职的礼”。参看的脚注。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这两节为1~7章所讲五种祭的条例的综述,所用形式为中东、米所波大米一带泥版的跋,也就是作者写在文末的“书后序”,包括1.题目(“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2.作者(摩西 );3.写作日期(他在西奈旷野吩咐以色列人献供物给耶和华之日所说的“ );4.内容综述(“这就是燔祭、素祭、赎罪祭、赎愆祭和平安祭的条例” ),相当于泥版的跋中所记泥版的数目。

这种写跋的形式流行于巴比伦时代,早于摩西不过百年,当为在埃及受有良好教育的摩西所熟悉。他采用这个形式来写一个极重要的献祭条例便很自然了。

现代读者读到本书所记的条例,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在当日希伯来民族中,这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一直保持到主后70年耶路撒冷城被毁、圣殿祭祀终止才停止。但是这些条例所包含的原则,今天读来,仍是人认识神和人在世上行为的基本指南。神所以注重人的罪,是因为祂的圣洁,祂要求人在道德上完全,祂的无瑕无疵纯全无比的性情,不能宽容人的罪行。祂虽然爱世人,但憎恶罪,犯了罪的人要恢复与神的和好关系,必须先赎罪,把罪除去。

本书所记条例规定,只有误犯的罪可获赦免,但“擅敢行事”、故意犯罪干犯神的,得不到赦免,必须被剪除。误犯的罪,借着献祭,加上真正认罪与悔悟,可以得到赦免。耶稣基督的救赎比摩西律法更进一步,即令是故意干犯神的罪,只要真诚认罪悔改,也可以得到赦免。唯一不能获赦的罪,是得罪了(亵渎 )生灵,例如把圣灵在人生命中的工作,说成是受摩西的影响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1-7章献祭种类和祭物条例的总结,包括已经提过的委任祭。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都是耶和华在西乃山所吩咐摩西的,就是他在西乃旷野吩咐以色列人献供物给耶和华之日所说的。」

“都是耶和华在西奈山”——。“所吩咐摩西的”——。“就是他在西奈旷野吩咐以色列人献供物给耶和华之日所说的”——这两节完结-至七章献祭的条例。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献供物给耶和华之日: 指出埃及第二年一月一日奉献会幕后的某一天(1:1-2,,不会是二月一日离开西乃山的那天。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思想问题(第7章 )】

人献平安祭时,通常邀请亲朋及贫穷人分享祭肉,大家与神同享快乐的时刻(3:11-)。信徒是否也献上类似的祭?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祭司中的男丁都可以吃这祭物;要在圣处吃,是至圣的。」

只有祭司中的男丁可吃──能带领人对付过犯愆尤的,定规是刚强者,这样的人能享受基督。

──《利未记读经纲目》

】「献燔祭的祭司,无论为谁奉献,要亲自得他所献那燔祭牲的皮。」

献燔祭的祭司可得燔祭牲的皮──皮指主在外形上道德的荣美。只要我们用基督来事奉神,用基督来服事别人,总能享受基督。

──《利未记读经纲目》

「凡在炉中烤的素祭和煎盘中做的,并铁鏊上做的,都要归那献祭的祭司。」

素祭凡在炉中烤的,和煎盘中作的,并铁鏊上作的,都要归那献祭的祭司──指经过火炼中的基督,作了我们苦难中的享受。但必须是刚强的人,才能享受基督。

──《利未记读经纲目》

】「凡素祭,无论是油调和的是干的,都要归亚伦的子孙,大家均分。” 」

素祭无论是油调的,是干的,都要归给亚伦的子孙大家均分──人对基督都能享受,但强弱各有不同。

──《利未记读经纲目》

平安祭的精义是甚么?我有没有常向神“献平安祭”?】

平安祭按照其目的分为三类:感谢祭、许愿祭和甘心祭。人无论何时觉得应当感谢神,都可以如此表示,例如严重疾病蒙神医治痊愈,平安渡过危险灾害等等。还愿祭是照人向神所许的愿而履行的。而甘心祭则不需特别的原因,随时可以献上。

――《灵修版圣经注释》

素祭的饼与平安祭同献──主在十字架上受死流血,成就了和平,我们才能享受主的生活为人。

平安祭也是感谢祭,又有甘心祭(16节 )──感谢祭是因人蒙神恩典而献,甘心祭乃是甘心乐意把一切献上。所以甘心祭较感谢祭为高。

──《利未记读经纲目》

「要用有酵的饼和为感谢献的平安祭,与供物一同献上。」

「要用有酵的饼。」「酵」自身含有腐败力,向来是「腐败」的一个表号。为甚么要在平安祭中加入面酵呢?原来平安祭是预表与神和好根基上的交通,这个交通来往有两方面:一面是出于神,另一面则出于人。在神那一面,只能献上「无酵饼」(12节 ),因为神与一切罪恶无分;但在人这一面,则要用「有酵的饼」,因为在人身上尚存留许多残缺不全的成分。故此,在我们的感谢和赞美里,没有丝毫可夸自己的余地。

―― 摩根《话中之光》

为着感谢献的平安祭要用有酵的饼──献感谢祭的人,来享受无酵的基督时,他若是软弱有酵的,他所献的也是最低的。

──《利未记读经纲目》

】「从各样的供物中,他要把一个饼献给耶和华为举祭,是要归给洒平安祭牲血的祭司。」

从这些饼中拿出一个作举祭,归给祭司──事奉主的人得以享受升天的基督作粮食。

──《利未记读经纲目》

】「为感谢献平安祭牲的肉,要在献的日子吃,一点不可留到早晨。」

感谢祭只可当天吃──这样的祭物维持的能力很小。说出感谢的见证必须今天作,不可等久了。以后还需要新的经历,才能天天享受基督作感谢祭。

──《利未记读经纲目》

还愿的甘心祭──这种祭物的维持力较感谢祭强,可留到第二天吃,但不可留到第三天。这都是对基督的经历说的。

──《利未记读经纲目》

「第三天若吃了平安祭的肉,这祭必不蒙悦纳,人所献的也不算为祭,反为可憎嫌的,吃这祭肉的,就必担当他的罪孽。」

若第三天吃,必不蒙悦纳,反为可憎嫌的,必担当罪孽──我们不能一直作老旧经历的见证,否则神和人都会憎厌。

──《利未记读经纲目》

「“挨了污秽物的肉就不可吃,要用火焚烧。至于平安祭的肉,凡洁净的人都要吃;」

沾染污秽的肉要用火烧了,不可吃──人来享受基督的平安,不可有玷污。

──《利未记读经纲目》

「凡洁净的人都要吃。」】

在十三节,祭物中可以有酵。酵既表征罪恶,又怎可容纳在最圣洁的敬拜中呢?这是自我的成分,好像酵那样弥漫在麦内。我们可能没有察觉,不知道这是圣洁的神多么不悦的事,但是我们仍带着它进入圣所。

不容污秽——敬拜者知道不洁,必须除去。他不可有天良的污点,需要认罪悔改,不然就被剪除。他不能参予圣洁的礼仪,进入会幕里面。

认罪洁净——信徒与神相交,如有未认的罪,究不可任意。自我的酵原不能使我们享受与神相交,但在基督里就不同了。祂宝血永远洁净我们的心,这是神恩慈的安排,使我们得以与神交往。

需要复兴——多少信徒已经与神隔绝,他们的脸上没有喜乐,祷告毫无能力,也没有为神作见证——只有慨叹他们的忧苦。你若有这样的经验,就该省察过去的生活,查究一切原因。除去你的罪,就得仰望神的洁净(参照约翰福音十三章 ),然后才与神相交,与神同享。

──迈尔《珍贵的片刻》

只有洁净的人才能吃祭肉,否则必从民中剪除──这如同人来擘饼,必须脱离污秽,对付不洁,否则会遭受革除。

──《利未记读经纲目》

脂油与血都不可吃──脂油重在主耶稣身位的宝贵,是特别保留为着神的。血指主救赎的工作有非常的价值与地位,人不可随意对待。

──《利未记读经纲目》

“平安祭”要亲手献上;我有甚么责任是必须亲自承担的?】

神吩咐以色列人,必须亲手将平安祭献上。他们要花时间与心思向神表示感恩。你是惟一该向神、向人表明你自己心中的感谢的人,岂可把别人为你成就的大事,叫第三者代你表示感谢呢?你是倚靠领祷告的人为你感谢神吗?你要花时间亲自感谢那扶助你的人,也感谢那赐福给你的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他亲手献给耶和华的火祭,就是脂油和胸,要带来,好把胸在耶和华面前作摇祭,摇一摇。」

胸作摇祭──胸表明主的爱,摇祭表明主的死而复活。

──《利未记读经纲目》

献祭的条例是为了满足神,还是神顾念了人的需要呢?】

当献平安祭时,在祭坛之前摇一摇祭牲的腿与胸,称为摇祭。祭司摇的这部分祭物最后归与他们。祭司这样做是表明将这祭献给神,神又将之归还给祭司。这些祭物直接供给祭司的生活所需,保障他们料理神会幕的事。新约教导说,传福音的工人,应当得到他们所事奉之人的供给。我们应当慷慨地供给教牧人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灵修版圣经注释》

】「你们要从平安祭中把右腿作举祭,奉给祭司。」

腿作举祭──腿是行动的能力,举祭表明主的升天。

──《利未记读经纲目》
祭司的分】

「作他们从以色列人中所永得的分。」

宗教改革运动,带来了圣徒皆为祭司的观念,也等于是取消了祭司阶级。
从圣徒的位分来说,人人皆为祭司;圣徒都可以直接向神祷告,为人代祷,不需要甚么人居间作中保,只有神与人间的中保基督耶稣。但这并不就等于人人的职事相同,功能相同。不,绝不是那样,神的安排也幸而不是那样。圣经告诉我们的是说:“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圣经说:

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因为经上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又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

神的工人当然不可以存着贪心,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但是,人不论怎样属灵,在世上活着,是为了事奉主,却也有肉身的需要。否认这事实的,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极端或异端。因此,圣经说:“岂不知为圣事劳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吗?伺候祭坛的,就分领坛上的物吗?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神知道人的需要,也顾念人的需要,因而不厌其烦的规定如何待遇事奉的人。
神顾念事奉祂的人。燔祭全烧在坛上,皮却归祭司所得。在所献的素祭中,只有祭司的素祭,要全然烧在坛上;其他素祭,只取出一把,加上油和乳香烧在坛上,所余的归受膏的祭司。“凡赎罪祭,若将血带进会幕,在至圣所赎罪,那肉都不可吃,必用火焚烧”,因为那是为祭司和全民的赎罪祭;其他赎罪祭和赎愆祭,只把腰子和脂油烧在坛上,血不可吃,其余祭物要归祭司。感恩平安祭的饼,祭司取一个为献给耶和华的举祭烧在坛上,其余归洒祭牲血的祭司。凡洁净的人都可以吃平安祭牲的肉;但神“从以色列人的平安祭中,取了这摇的胸,和举的腿,给祭司亚伦和他子孙,作他们从以色列人中所永得的分。”神为服事祂的人所预备的,都是完整周至,而且是最美好的。所以我们不可只把残余次等的奉献,应当尊敬服事神的仆人,把上好的献上。

── 于中旻《圣经研究》

礼仪可以使圣洁的事更美满,也可以使污秽的事更丑陋……】

承接圣职的礼,是指祭司就任圣职之时所献的祭(8:22)。

――《灵修版圣经注释》

甚么教训会使人牢记心中呢?】

神要祂的百姓遵守多种礼仪,给他们许多指教。这些礼仪,都是神教导人学习的宝贵功课。但是时代久了,人们对这些礼仪的意义渐渐变得麻木,不再领会神的心意了。你的教会若只注重枯燥的礼仪,毫无实质的敬拜,你就要重新找出每项礼仪的意义,使敬拜充满活力。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