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1~2.在提到关于献祭体系中许多不同供物的资料后,神给予以色列人关于圣职授任仪式的指示;因此这指示意味着属灵和道德层面最高的权柄。这经文乃是回顾的记载,并记述了履行这素材的方法。圣服包括了胸牌、以弗得、外袍、杂色的内袍、冠冕和腰带。在此论及的外袍乃是以色列第一位大祭司亚伦和他的继承者所穿的,而在古代的风俗文化里,任何寺庙或皇室宫廷中都是一样穿着华丽,与这里所提到大祭司华丽的外袍无异。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些圣服被称为圣;换句话说,就是特别为了在会幕和稍后的圣殿里之服事所准备的,除此之外,这几种圣服并不具特殊的崇拜或仪式之意义。由于年代久远,使得我们已经相当难了解一些字眼所描述的为何,因此,一些解释充其量必须视为是一种颇具推测性的说法罢了。因为这原来的文献乃是源自作者当时代的背景,因此作者假设他的读者和那些后来跟从他们的人都相当熟悉所讨论的课题。经过数个世纪不断重复、观看,这课题当会经由经验的累积而在人心中被强化;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并没有占这优势。
就拿以弗得来说,若与其他祭司所穿的细麻布以弗得比较的话(参:,亚伦所穿的是一件用许多镶边装饰的布料做成的袍。它是以二条皮带穿过双肩,适得其所地穿戴在身上,至于这以弗得是否遮盖胸膛、腹部或是二者兼有,则不得而知。这肩带上的红玛瑙石刻有以色列众支派的名字。在以弗得的顶端,有一个小袋或称为「胸牌」(希伯来文 ḥo ̄ s ̌ en ),其内装有乌陵和土明,此二者明显是用以掷签的圣物。以弗得这个字眼偶尔也被用来描述一个「偶像」(参:,,这偶像在家庭崇拜中使用;然而,到底为什么一个偶像竟然会用一个显然是以色列会幕崇拜里的物件名称来命名,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这「胸牌」是一块以精巧手工镶边的方布,其上镶嵌着一些四方形的石头。因为它根本是一个小袋子,所以将 ḥo ̄ s ̌ en 这个字译为「护胸甲」(KJV、RV)或是「胸牌」(RSV、NEB)等译法,完全都是出于猜测罢了。这项物品或许可以拿来与在比布罗斯(Byblos)这地方所挖掘到的一面华丽之金制护胸甲相比,这面护胸甲是在铜器时代中叶一位统治者的坟墓中发现的。47 ~34里的外袍是紫罗兰色的,而且很明显是穿在以弗得的里面。以镶边的石榴精巧地装饰着,袍的底边装有小小的金铃铛。这外袍似乎是用一整块布料编织而成的,相当像基督在祂被钉十字架时所穿的那一件。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所论及的就可以这么解释它暗示基督乃是那位尊荣的大祭司,为了世人的罪,献上祂自己作为无与伦比的供物。通常在近东地区,那些有点社会地位的人会穿着格子花纹样式的外袍,这种外袍是用长条状的布料或是编织成图案样式的布料做的。至于腰带,更正确一点的描述是一条围在腰间的饰带,在埃及常被法老王、政府官员和祭司们穿戴。正如今日的作法一般,冠冕是指用一块布围在头上,而在前额上系有纯金的小牌子,上面刻有「归耶和华为圣」。3~5.一旦准备就绪,摩西就招聚会众到会幕门口。因为,为了神圣的事奉所按立和授任祭司职分的仪式,将会影响到以色列中的每一位成员,所以整个礼仪是公开的。摩西,这位主祭者的责任均会在会幕范围内运行,或许是在众长老面前完成的。余下之以色列百姓为要竭尽所能取得最佳角度观看此仪式之进行,他们可能是站在西乃山山脚下的一些高地观看,在这时期他们正是扎营于此。
在此我们必须留意摩西在神所要他进行的活动里地位为何,这是相当重要的。虽然摩西担任仆人的位分,但是他仍然是照管神全家的人;,因此他能够与基督的顺服和真诚并列,基督也曾成为一位仆人,为要成就那新的约。基督徒在团契生活中亦是如此,为首的必须作众人的仆人,这是可以做得到的(参:,;;这个观念使得在团契中任何形式的等级区分成了一件相当肤浅的事。摩西身为西乃山启示的承受者,且作为神所拣选的领袖,神托付他去完成在旷野时期组织百姓们的宗教和社群生活之任务。身为全以色列最高的运行官员,在接下来给人深刻印象的圣职授任典礼中,他充任神可见的代表。 因着这资格,他所做的一切全然与献祭体系之准则相符,祭司们乃是按此准则被奉献进入这献祭体系当中事奉,他们基本的职务是传递神的怜悯。在经文中陈明,摩西按着神命令他的一切完成其任务,这暗示了其重点乃是:强调所有的程式和所需遵守的条规都是正确的。就在圣职授任典礼之前,摩西以一句庄严慎重的话,「这就是耶和华所吩咐当行的事」,要求百姓们遵守议会规则。因而,这宣告使我们清楚明白整件事情完全是由神主导的。因此,当摩西授任一位与他相当亲密的家庭成员为大祭司的时候,没有人能够借着控诉他所做的是持有特权或是出于徇私之心来抵挡他;因为这是神的选择。一旦那事实清楚地被建立起来后,整个仪式就可以用一个完全民主的方式进行;而且,因着这针对所有与会者的命令本身,是正统并具权威的,所以它能够要求他们忠于且支援如此建立起来的祭司职权。然而,还是很快地有人不顾这些警诫,抗议亚伦家族站在这有特权的地位上(参:。 46参:O. T. Allis, The New Bible Commentary Revised , p. 148. 47关于此手工艺品,参:P. Montet, Byblos et l'Egypte (1928-29), pp. 162-163,以及金属版93、94。 48关于祭司圣袍象征性的意义,参:S. H. Kellogg, The Book of Leviticus (Expositor's Bible), 1891, pp. 192-201; A. E. Crawley, Encyclopaedia of Religion and Ethnics , 5 (1912), pp. 65-66; J. R. Porter, Leviticus , p. 63. 关于古代风俗中各种颜色的象征,参:Philo, De Vita Mosis , 3:6; Josephus, Ant . Ⅲ. 7. 1.B膏抹的仪式
6.当摩西领着亚伦和他的儿子们到会幕的入口时,就为这伟大的圣职授任仪式揭开了序幕,走到铜制洗濯盆的东边,这洗濯盆是用会幕门前伺候的妇人们之镜子做成的,至于这些妇人们的工作则未清楚载明。 在此,摩西用水洗了亚伦家族的人,为要象征性地洁净他们的罪。这可与新约圣经中成人的洗礼作个比较,洗礼是基督命令信徒们遵守的二个圣礼之一。一些犹太解经学者仍然主张亚伦和他的众子之洗是全身浸在水里面的,正如大祭司在赎罪日时必须做的一样,但是这在经文中并未清楚载明。身处在一片极少有良好水源供应的土地上,用水来洗一个人的全身是相当少有的事;然而,除了绿洲以外,在沙漠或是旷野这种缺乏水源的环境里,这样的举动更显为重要。实际上,对于游牧民族或是半游牧民族来说,在一般的情况下,他们认为马马虎虎地洗一下那些暴露在外的部位就已经足够了,然后特别是在女人们在意之处,他们会辅以大量的香水和膏油。当希伯来祭司们在会幕里开始他们的事奉时,他们通常只是清洗他们的双手和双脚;反之,埃及的祭司们却为他们的百姓订下了一个清洁的标准,就是每天必须清洗全身三次。7.一旦完成了亚伦和祭司们象征性的洁净后,使大祭司穿着圣服的典礼随之进行。在此提到这些圣服的次序似乎是按着被穿上的顺序排列的,这可能显示出被保存下来的是一份目击证人的叙述档,这份档描述得相当详细。这过程是整个程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由是,大祭司得以就任他崇高的职分,因为借着这方法,在全国人民面前服事的标记正式地授予他。在赎罪日的那日,他将穿上圣服,一年一次进入至圣所,为以色列众百姓犯下疏忽的罪行代求。因此,他所著的圣服就描述出在神的任命之下,他被赋予特权得以代表圣约之民行使他的职务。虽然他的圣服制作得相当精巧、令人注目,但是却不会成为一个导致个人骄傲的源头,而是提醒他和百姓们他所在的职位乃是全以色列主要的祭司仆人。
这圣服将一可见的独特性加诸亚伦身上,使得他和他的同袍有所区别,他乃是全国的属灵领袖并道德之指导者。虽然这样的地位可能很吸引人,然而,从见证的一致性和活出圣洁生活的立场看来,这地位的确带有其必须尽的责任,而这也对每一世代的信徒发出挑战。亚伦献身于他的职分之看得见的印证,就是在他的冠冕前面适当地系上那面金牌,金牌上刻有「归耶和华为圣」。耶和华的祭司们必须确保他们的生活方式一直都是与神的旨意和谐一致,并且在每天的生活里要试着去证明圣灵所给的恩赐。8.在这节经文里,记载了这些神谕石块之名称。乌陵这字眼是一个复数名词,至于它从何字衍生出来,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它曾与一个希伯来文名词相连接,意义为「光」;它也与 ʾ a ̄ rar 这字根相连接,意义为「咒诅」。同样地,我们也无从得知土明这个字的起源,在圣经经文里,此字总是与乌陵同时出现。在意义上,它与 ta ̄ mam 这个字根有关, ta ̄ mam 意思为「完全的」;因此,一些释经学者认为这二件物品乃是表明「光」(或是「咒诅」)和「完全」之意。然而,充其量这些意义都含有相当高的推测成分在内,而且实际上可能容易使人误解。我们最好将这二个术语视作标明圣签之意,而不带有任何更进一步的详细叙述。一个字以希伯来文字母的第一个字母起首,而另一个字是以最后一个字母起首,因此我们就认为它们表明了某种起始终结的总体概念,这种想法最有可能只是纯属巧合罢了。以色列人一直使用这二件物品作为他们确定神旨意的一个方法,直到君主政体的初期(参:,但是至于以色列人如何用它们来得着讯息,确定神的旨意,其明确的做法在此并未提及。一般认为它们的用法就像掷骰子或有记号的小竹签一般,当它们落地的时候,掉落下来的方式或是所呈现的样子,就以某种方式向人启示神的旨意为何。一个较礼仪化的解释就是,将这二个物件视为大祭司有权在那些需要解决的课题上直接寻求神的忠告之记号。如果我们将乌陵和土明视为一种神谕的工具,为要帮助那些寻求的人能够在他们所期盼的事物上,寻得一个直接同意或否定的答案,这可能是最适切的看法。但是,也有一些时候,神谕的确没有给予回答,。圣经在第一次提及这些礼仪物件的时候,就认定以色列人已经对它们很熟悉了,因为在那段经文里,并没有对它们的本质和功用作任何的解释。它们看来似乎是大祭司世袭的财产,因为亚伦将它们传给了以利亚撒。在旧约圣经中最后一段提及它们的相关经文是。49在基督徒的律法中,神圣灵直接的指引已经取代了「掷签」的做法。
9~12.随着亚伦穿上圣服之后,紧接的是用膏油抹会幕与其陈设物,使之成圣;以此作为亚伦本身膏立的序曲。摩西担任主祭,他用至圣的膏油在坛上弹了七次,膏抹其器具和洗濯盆;如上已述,这膏油仅限于在祭司们的圣职授任典礼上使用。接着就举行膏立亚伦的仪式,摩西把一些膏油倒在大祭司的头上。到底为什么在古代风俗里是膏立头,而非双手,我们不得而知。现代的学者提议,膏立头乃是表示一个人的心智已经奉献给神,不过这种说法对古代的希伯来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头脑的本质或功能为何,而是将心看作是理智、决心和意志之所在。亚伦被膏立这事实暗示着他已经被神拣选,并且神委任他行使一项特别的职务。在冠冕前钉上的金牌(NEB:「金制的蔷薇形花饰」)可能是一片带状的金片,在前额的高度上围绕着头巾,以组成所谓的圣冠(9节);这个字眼有各种不同的翻译,例如s「圣冠」(JB、NIV),和「神圣奉献的象征」(NEB)。诚然,这头巾成为在以色列中,大祭司就任圣职的一个高可见度之标记。这膏立的程式和冠冕乃是王权之象征,因此,二者至今仍是英国君主登基仪式中的一部分。圣职就任仪式给人深刻印象、威严和神圣的感受,适切地配合了这接受者的身分和责任。在此,并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摩西和亚伦之间互换的制度,也没有记载为以色列这新任大祭司所作的任何祝福。
13.随之进行的是圣职授任仪式中较无详尽叙述的一部分,摩西带了亚伦的儿子们来,给他们穿上内袍……腰带……和裹头巾。前面二项服饰可能没有像上述命令为大祭司所做的圣服那么地精巧,然而却相当适用于一般祭司们的活动,其中包括了教导、掷签、在圣所下判决,以及在祭坛上运行献祭之职务等等。那些较次要的祭司们戴的是简单的头巾,这头巾可能是由一块折起来的布,用一些带子固定在头上;而大祭司所戴的则是冠冕。这项小小的佩戴物,就实用性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当祭司在户外献祭的时候,它能够保护他的头部免受太阳之热所伤害,有时一次献祭可要在户外站上几个小时呢!
在这部分的礼仪程式中,膏立的仪式给基督徒读者一些暗示,而这些暗示都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祭司以外,先知(参:和君王(参:等)也是经由按立而就任的。这三项职务最终结合在弥赛亚一人的身上,弥赛亚这称号是源自于「膏立」这字根。「基督」这字眼是希腊文( Christos )与希伯来文的「弥赛亚」意义相同。因此,若说耶稣是「基督」,亦即承认祂是神所拣选的仆人那位长久以来应许的弥赛亚,祂不只是在旧的圣约传统底下用油被膏立的,,祂更是特别被圣灵所膏立的;、21;约壹32~33),祂证实了祂是我们最伟大的大祭司。 49乌陵和土明,参:A. Jeremias in H. V. Hilprecht Anniversary Volume (1909), pp. 223-242; H. G. May, American Journal of Semitic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 56, 1939, pp. 44-69; R. de Vaux, Ancient Israel (1961), p. 352; J. Lindblom, VT , 12, 1962, pp. 164-178; E. Robertson, VT , 14, 1964, pp. 67-74; I. Mendelsohn, IDB , 4, pp. 739-740; G. Fohrer, History of Israelite Religion (1972), pp. 83, 115.C承接圣职之献祭
虽然会幕和其中所有的器具业已用膏油膏抹,成为神圣之地;但是,为了能够完全地洗净他们的罪,亚伦和他的儿子们仍然需要献上三项赎罪祭。这些礼仪对于整个膏立和圣职授任的仪式来说是必须的,而且它们三者都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正如在利未记中所表达的一般,神对以色列的目的乃是要他们成为一个圣洁的国度;如果想要达到这个目标的话,无论是在敬拜或是群体生活中,只要有任何玷污的情况都必须被除去。由是,整个会幕所涵盖的范围必须先使之成圣,然后在那里所献上的敬拜才会蒙神悦纳。因此,亚伦乃是在一个礼仪上洁净的地方承接圣职,并且他的儿子们也是在同样的环境中就任其神圣之职务。祭坛本身已经被洁净了,没有任何祭物会造成污秽,使得圣所和社群的圣洁瓦解。在较后的时期,神因着祭司们在祂的祭坛上献上污秽的祭物而责备他们,这导致整个敬拜的概念失去功效。于此,再次强调了礼仪规矩的重要性,祭司们在宣称自己代表其他以色列人获取赎罪的功效之前,必须按着规矩先为他们自己取得赎罪之功。在任何时代均没有一位祭司能够引领跟随他的人,达到一个他自己先前从未达到的属灵发展地步。 14~17.亚伦和他的儿子们按手在赎罪祭的公牛上(14节),以视自己与那将要代替他们被杀的动物相同;接着,摩西以主祭者的身分按照已经订下的赎罪祭献祭程式献祭。他将血抹在燔祭坛上四角的周围(、34),使坛洁净;然后把余下的血倒在坛的底部,使之成圣,为其赎罪。至于脂肪组织则按照平安祭和赎罪祭标准的型式处理(、14~15,等等),在经文中我们可发现它们的措辞一致。这献祭动物余下的部分被搬到营外一洁净之处,亦即神圣之地,依照赎罪祭的条规焚烧(。18~21.接着献上一只公绵羊为燔祭,其程式乃是按照的指示而行,在这献祭中,这些新上任的祭司们马上可以亲身观察学习。摩西宰了那头动物,把的血撒在坛的周围,并将头和其他肉块连同脂油都烧了。腿和脏腑用水清洗了后,也一同焚烧作为献给耶和华的火祭(21节)。在这献祭中,祭司们表达了他们对神旨意完全顺服,并且宣告他们愿意更新和维持与祂的团契。
22.随着这献祭之后的是仅限于圣职授任典礼所献上的祭(参:。在这仪式中,摩西将第二只公绵羊,也就是承接圣礼之羊取来(22节),当祭司们按手在的头上之后,他宰了那羊,并将一些血抹在亚伦的右耳垂、右手的大拇指和右脚的大拇指上。接着按照相同的步骤将血抹在亚伦的儿子身上,然后余下的血则洒在燔祭坛的周围。「承接圣礼」这个字眼是源自一字根有「装满」的意思,在里,这个字被译为一个法律上的表达方式「盛满双手」。这片语也曾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传统里一些源自马里(Mari)的文献中,这些文献的写作日期大约是在西元前一七五○年,其中所引述的似乎是指那些征服者之间战利品的分享。希伯来文的这个字眼,可能暗示着圣所的祭司们已经被赋予权利能够分享带来会幕献上之祭物,但是如前已经清楚地提及,在献祭体系中供应祭司们的需要这件事是一重要的要素。NEB 的如此翻译「祭司们就任之羊」,这译法传达了认可此职分的权利和特权之意。这种译法看来似乎和原来「盛满双手」的意思有相当大的差距,「盛满双手」似乎是指在祭司们圣职授任的时刻,祭司们的双手盛满祭物,而圣职授任典礼乃是授予他们运行祭司职务之权柄。这二者之间的差别就好比在按牧的时候将一本圣经放在接受按立者的手中,以及后来任命那人从事一些牧养的职分并告诉他伴随着这职分当有的权利和薪金,此二者间的差别一般。
23~25.在亚伦和他的儿子们身上的几个特定部位抹血,是一个具有高度象征意味的行动,这行动直接与祭司和其工作有关。这做法象征着整个身体都已经完全献予耶和华的事奉上,而且祭司借着接受这抹血的仪式,认知其在象征意义中固有的义务为何。此后,他必须留心听神的宣言,以至于他能够正确地宣告。他的双手必须完全专心于从事那些与耶和华事工相关的事上,这么一来他才不致因受试探而行恶。他的双脚总要受神所引导,使得他能够持续地走在神的道路中。这抹血的礼仪乃是要将祭司由世俗的思虑中分别出来,并将他完全地献予神的事奉上。这特别的程式对所有基督徒所组成的祭司国度来说,含有丰富的意义,信徒乃是借着耶稣基督的血得此圣职,为的是要听从神的话、从事恩典与怜悯之工作,并要跟随着主的引导而行。
26~29.摩西将这只公绵羊所有的脂油并的右腿(RV边注:「肩膀」)放在亚伦和他儿子们的手中,只有在圣职授任的供物上才如此做。这是我们所能见到正式的「盛满双手」的仪式,而且祭司们业已被指定就任的这职分之神圣,借着祭物甚至包括了那些仅属于神所有的那至圣的部分在内,都交由他们管理的这事实,公诸众人面前。与这些献祭部分一起献上的是从盛无酵饼的筐子取出来的供物(26节),从那筐子里取出一个无酵饼、一个和了油的饼,以及一个薄饼。将这三个饼放在祭牲的脂油和右腿上,然后再把这些上选的部分交还给摩西之前,祭司们向着祭坛作出摇祭的动作。接着摩西将它们置放在坛上焚烧作为燔祭,古老的措辞将此礼仪表达为献给耶和华……馨香的火祭(28节)。因为此刻摩西的职责乃是大祭司的代理者,所以他必须为自己向神献祭。整只承接圣礼之羊的前四分之一是归摩西所有的部分,而这也必须在被烧之前取来,作为摇祭献给耶和华。承接圣职的供物,就像平安祭供物一般(,那些为自己献上这供物的人可以取来食用,但是这里的规定再次强调,祭司们并不能够食用为他们所献上的祭物。当那前四分之一的肉因着摩西身为暂时主祭者之缘故归予他之际,神指定大腿肉代表了归祭司们所有的部分。一旦这些部分被焚烧之后,亚伦和他的儿子们可以食用余下的祭物。正如礼仪的其他方面一般,摩西小心翼翼地遵守这些程式,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29节)。
30~36.摩西已经领导了整个在亚伦和其他祭司们身上抹血的仪式,象征性地将他们分别为圣,并确认他们将全力投入耶和华的事奉里。尽管如此,身为主祭者,摩西将膏油和血的混合物弹在亚伦与他儿子们所穿的礼袍上,以此作为圣职授任典礼的附加行动。于是祭司们在他们的职分上得着属灵方面的安全保证,因为他们蒙祭牲的血所保护,正如以色列人在埃及欢庆第一个逾越节所经历的一般。因为基督已经献上自己成为我们逾越节的羊羔,当信徒按着祂的旨意而活的时候,祂的血除去他们的罪并赐给他们永远救恩的确据。
圣职授任典礼以摩西对亚伦的一些训令作为退出,摩西提醒亚伦要在会幕入口以外的地方烹煮祭肉,并吃无酵饼,这才是恰当的处理方式(31节)。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方式,藉此神和祭司们之间所要订立的圣约就在全会众的面前签订了。自此,祭司们将单单专心致力于事奉耶和华以服事以色列全国。他们并不从事劳力的工作,也不受其他世俗思虑的支配,这些世俗思虑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使得他们不能够专心于神的事上。他们的生活费用将完全来自会幕的祭坛,并且他们将被分别出来管理属灵的事务。保罗为信徒们留下了一个榜样,他坚信自己是神特派传祂福音的,这是他的工作。在接下来的七天当中,摩西吩咐这些希伯来祭司们不可出会幕的门,这象征着在将来的日子里,他们必须从世俗的事务中分别出来,并且他们所承接的乃是在会幕中事奉的圣职(33节)。只有等到一周过后,大祭司和他的儿子们才能够将自己视作已经真正被按立了的。借着被限制在会幕这一小范围的场地之中,于任何一方面祭司们都不可能被玷污,也不可能在祭司的职分上分心,这职分是按立过程中的一部分。 第35节指出,在接下来七天中的每一天,摩西都要为亚伦和他的儿子们献上同样的祭,以作为这伟大圣职授任典礼的标记(参:。这个程式带有在平安祭或称作为得着安宁所献上的祭中业已订下的程式的一些修正;平安祭的祭肉是可以留至献祭后的第二天食用。在这与按立和圣职授任有关的特殊情况下,任何剩下的肉和无酵饼都必须在献祭当日用火焚烧(32节)。至于祭司们在他们被拣选的这呼召本质上,是否有任何机会去调停纠纷,在此并无记载;然而,献祭礼仪本身的特性为他们提供了悔改、认罪和对神崇敬的机会祂的怜悯不断地临到一切属于祂的工作上。凡是那些对祭司们的规定,都必须小心翼翼地遵守,免得他们因不顺服而招致死亡。祭司的职分其本质是极富责任性的,因为凡拥有这职分的人,将会影响国家得祝福或是遭灾祸,正如其后在希伯来历史中,大家有目共睹的史实一般。为此缘故,祭司们定期地受到警告他们若不理会神的规条的话,将会有严重的后果不断地发生在他们的身上。顺服既是旧的圣约之核心,也是新的圣约之核心;而且神对跟随祂的人最主要的要求不是爱,乃是顺服。圣经中力劝基督徒要将所有的心意夺回,以致顺服基督,并将顺服视作是成圣人格的一个标记。在这阶段里,亚伦和祭司们合而为一,立志恪遵神的指示,并且开始了祭司对全国事奉之历史一段漫长、时常不甚稳定的历史。【】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耶和华晓论摩西说”——本段记亚伦和他儿子承接圣职的事,神从前在西奈山上吩咐摩西制造会幕时,已经提到在膏亚伦和他儿子为祭司的时候所要献的祭。但在祭司就职以前,神必得先将献各祭的条例详细晓论摩西,祭司才能按定例供职,本书-至七章是详记这些条例。正像注段一样,所以本章和第九章就重申出四十章所略记的。注意,神为以色列人所定之礼拜的条例有四个要点如下:(一 )须在一定的地方(就是在会幕那里 );(二 )按一定的时期(就是每日 每安息日 并诸节期 );(三 )用-定的礼节(就是献各祭的条例 );(四 )借-定的中保(就是大祭司和众祭司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本节至与《出埃及记》所记选定亚伦及诸子供职祭司、制作圣衣、胸牌、外袍,以及立祭司当行之礼等紧密相连,似乎应该放在本书开头,承接《出埃及记》所讲的会幕建成和祭司受膏(35~40章 )。但是摩西必须先为这些膏立的祭司献祭,让他们承接圣职;这些祭司也需要整套献祭的条例和执行职务的“手册”,并得到授权之后,才可以工作。所以本书前七章先讲各种献祭的条例和规章是有必要的。
授亚伦及诸子祭司职务的命令来自神,祭司因此掌握精神与道德方面的最高权威。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
会众聚集:大祭司是以色列最神圣的一个职分,只有那被神选召及经过按立之亚伦子孙方可担任。按立的礼仪非常隆重,故要在公众地方(会幕门口 )举行。
──《串珠圣经注释》
【古代的祭司】
祭司是古代近东所有文化共有的发展。没有专人担任祭司职务的只有贝督因部落。作为祭司界的一份子,他们的角色是服事庙宇、献祭、主持宗教仪式、筹办庆典。祭司从幼年开始就在庙中接受教育。在部分情况下,他们在祭司阶层的地位是世袭的。他们可能是社会中少数识字的人,因此众人倚靠他们记录重要事件,和解释这些事件与神明意旨的关系。这就是 * 占卜。占卜和祭礼 * 仪式,是祭司势力和权柄的主要根源。祭司有独特的阶级制度。最高级者是大祭司,他的势力有时堪与君王匹敌。其次是负责日常 * 仪式和祭礼的中等祭司,再其次是乐师,最下等则是庙役。后者负责一般的打扫,以及任何大型社会都必须有的门房工作。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膏抹和膏油】
。作膏抹用的香料是没药、肉桂、香蔗、桂皮。油象征神给百姓的恩赐,以及如今藉这典礼加诸其领袖身上的责任。按照以色列的惯例,膏抹是拣选的象征,经常和圣灵的赏赐有密切关系,然而在关乎祭司的经文中,却从来没有暗示这一点。埃及和 * 赫人相信膏抹能够保护人不受冥界神祇势力之害,君王和祭司都受膏抹。* 亚马拿文献提到努哈瑟(Nuhasse )一位君王受法老所膏,以及一位巴力的女祭司在埃玛尔受膏。美索不达米亚的君王没有膏立的证据,但某些祭司则有受膏。此外在整个古代世界,膏抹都是一个人法律地位得到提升的象征。保护和身分改变两个概念,可能都与祭司受膏有关。膏抹能在他处理圣物保护他,并且使他与神界认同。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摩西为亚伦和他的儿子们按立圣职──《串珠圣经注释》
祭司承接仪式的条例。在出埃及记神向摩西颁布会幕制度时,一同颁布的条例(出29章 )。但这承接仪式条例只有等到祭祀制度建立后(1-7章 )才能实行。承接仪式的祭不是燔祭或素祭。祭司的委任是特别的祭祀,在全会众聚集的场合施行(3节 )。①带来要选立的祭司,用水洗身;②穿上内衣、外衣、系上腰带、戴上胸牌、把乌陵和土明放在胸牌内、戴上冠冕;③把膏油倒在他头上分别为圣,献上赎罪祭和燔祭。承接仪式持续七天,期间祭司不能出会幕的门。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摩西正要执行出埃及记第二十八及二十九章的指示,为祭司举行承接圣职之礼。精心设计的仪式会在全会众面前进行(比较3节 )。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你将亚伦和他儿子一同带来,并将圣衣、膏油,与赎罪祭的一只公牛、两只公绵羊、一筐无酵饼都带来,」
“你将亚伦和他儿子-同带来”——神吩咐摩西要将亚伦和他的儿子领到会幕前,亚伦和他的儿子承接圣职,只要前来,将目己献给神。-切要行的礼节,即如穿圣衣、膏油、献祭等,全是摩西遵照神的命令行的。“并将圣衣”——神早已吩咐摩西预备这圣衣,亚伦的品格和行为,原来不足预表耶稣为大祭司,所以他必须穿戴神所定之最华美、最荣耀、最有价值的圣衣,才可以在会幕事供职,预表圣洁和有荣耀的大祭司耶稣基督。“膏油”——,。“与赎罪祭的一只公牛”——。“两只公绵羊”——-只作燔祭(18-21 ),一只作成圣礼的祭(22-29 )。“-筐无酵饼”——(26-27、31 )。“都带来”——这都是神先前吩咐摩西的,本节显明利未记和出埃及记是相连的书。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圣衣包括胸牌、以弗得、外袍、杂色的内袍、冠冕和腰带,外袍只供以色列的大祭司亚伦和他的继任者穿着。亚伦穿的以弗得是一件绣织的褂子,其他的祭司着的以弗得,则是用普通的细麻做成。以弗得用两条肩带相连披在身上。但是否遮住胸腹则不得而知。
《出埃及记》和《利未记》中所记的事与物,当时为人熟知,虽着笔不多,当时读者可充分了解;但后人已见不到实物,单凭简单文字难窥全豹,故不可妄作测度。
膏油为供抹账幕、圣物并膏大祭司之用(10~12-30节 ),后来也用来膏民中领袖与君王,.
以弗得之上,挂以胸牌,藏有决事用的“乌陵”与“土明”。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膏油: 在橄榄油里加上香料作成,用于膏立祭司、君王或洁净圣所器具。一只公牛,两只公绵羊: 公牛作为赎罪祭(14-17节 ),两只公绵羊一只献为燔祭(18-21节 )、另一只献为平安祭(22-29节 )。祭司分别为圣的承接圣职仪式上,首先要献上赎罪祭使罪得赦免,再献燔祭表示向神完全的奉献和忠心,最后献上平安祭,将感谢和颂赞归给神。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以色列人中为甚么需要祭司?】
神要以色列人成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自从亚当犯罪以后,罪便使人与神隔绝,人就需要借着中保使罪得赦。起初,在列祖时代(如亚伯拉罕与约伯时代 ),是由一家一族之主作他们的祭司,为全家献祭。出埃及以后,神拣选亚伦和他的后裔作全民族的祭司。祭司站在神与人的中间,是全职的属灵领袖,管理献祭的事。只因人的软弱犯罪,神才藉祭司制度使每个人和团体得以与祂和好。这种不完全的制度,在基督里被成全了。耶稣基督亲自作了我们的大祭司;现在,所有基督徒都可以借着祂来到神面前。
──《灵修版圣经注释》
【】「又招聚会众到会幕门口。” 」
“又招聚会众到会幕门口”——神要使会众知道,这职分不是亚伦自取的,也不是摩西因亚伦是自己的哥哥就给他的,乃是神召他作祭司,,,哥拉党所说的反抗话显明这招聚会众的事是很要紧的。
祭司的责任可分七层如下:(一 )替人办理属神的事,即如献上礼物和赎罪祭;(二 )为百姓祝福;(三 )在神和人中间作中保;(四 )将神的典章教训以色列人,,;(五 )判断官长所不能断的讼事,,;(六 )领百姓礼拜神;(七 )管理会幕中-切的事。【题目】信徒为祭司(启-6,应当效法耶稣:(- )远离罪人(是消极的 ,(二 )圣洁归主(是积极的 ,(三 )体谅罪人,(四 )为人祈祷,,,(五 )必须献祭(不是献赎罪的血祭 ,这是耶稣已经献过的 。是要借着耶纸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如下:1自己,,2.祷告,,3.赞美,,玛-11 ,4.捐输,,,(六 )亲近神,,,,,。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会众」:指那些代表百姓的长老。
──《串珠圣经注释》
【】
「摩西就照耶和华所吩咐的行了;于是会众聚集在会幕门口。」
“摩西就照耶和华所吩咐的行了”——摩西叫亚伦和他儿子来的时候,也吩咐他们把圣衣和膏油并所要献的祭物-同带来(2 )。“于是会众聚集在会幕门口”——本处的“会众”两个字是指着会众的官长、长老和百姓的代表说的(因为会幕的院子不大 不能容很多的人 )。这些人聚集在会幕的门口,其余的百姓或者在会幕的院外或靠近的山坡上观看承接圣职的礼。摩西若用七天的工夫,每天为亚伦和他的儿子重行这礼(34注 ),百姓中就多有人能得机会轮流观看。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摩西告诉会众说:“这就是耶和华所吩咐当行的事。” 」
“摩西告诉会众说”——(3注 )当时摩西是将神从前所吩咐的告诉会众。“这就是耶和华所吩咐当行的事”——,,,参本章9、13、17、21、29、34-36 ),上列的章节显明本章的礼仪是神吩咐摩西的,不是后来的人捏造的,现在侍奉主的人当借着查考圣书和祈祷求着明白神的意思,使-切所行的都能合乎祂的旨意。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这就是耶和华所吩咐当行的事」:; 30:22-23。
──《串珠圣经注释》
所吩咐当行的事: 律法让人遵行,福音让人相信(罗10章 16:26)。律法带给肉身的束缚,福音在信心里带给自由和安息。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分别为圣典礼】
授职和膏抹是社交场合的常见活动。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的例证,包括了《* 吉加墨斯史诗》中恩基杜预备成为社交界的一份子,以及《亚达帕神话》中 * 亚达帕被大神亚奴召见时所受到的款待。
在以色列的分别为圣典礼中,为了强调这些正常步骤,预备进入事奉神的圈子时,要穿着最上等的衣服,使用最昂贵的膏油。埃及祭司的就任礼也有特别的装束和膏立仪式。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西带了亚伦和他儿子来,用水洗了他们。」
“摩西带了亚伦和他儿子来,用水洗了他们”——本节的意思就是摩西叫他们用水洗身,圣迹合参第五十章 )。本节的“洗”字有两个解法:(一 )有注释家以为亚伦和他的儿子不过是在洗濯盆里洗了手脚,(二 )多数的注释家以为亚伦和他的儿子是洗了全身,依他们说,本处所用之“洗”字的原文也包括“洗身”或“洗澡”两个意思,上下文若不指出什么肢体,如洗脚,,,洗手洗脚,洗手(申二十-6 ),或洗脸就是洗全身的意思,,,,,,譬如在利未记的原文中,除了本处以外,用这个字的地方共计二十五处,四处是论洗祭牲的脏腑与腿(-9、13,,是与本节所论内没有关系,其余有十一处是译作“洗澡”,,十处又译作“洗身”,,,,,七十士译本也在、20-21,等节中将这字译作“洗”,但在和本节中却是译作“洗澡”,这样看来,本处的“洗”字大概也是洗全身的意思(这或者是在临时设置的围子里面 或在会幕的旁屋内,定然不是在众人面前洗的 亚伦和他儿子洗身已毕就穿上裤子 ,又到众人面前 )。用水洗身表示除去罪污的意思,显明-切的信徒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的-切污秽,得以成圣,但亲近神,为百姓赎罪的大祭司更当这样,所以大祭司每到大赎罪日也必须如此行,,。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摩西用水为亚伦及诸子在帐幕前院的铜洗濯盆那里“洗了他们”,以表明洗去他们的罪,,情形有似新约的水礼。有的犹太学者认为亚伦等在这里的“洗”是全身的浸洗,就象赎罪日那天,大祭司用水洗全身一样。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用水洗了他们: 象征用生命的水洗净心灵,达到属灵圣洁的地步。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洗了”。除了在承接圣职礼中初次的洗身之外,祭司们每天在会幕供职前,还要洗手和洗脚)。关于基督徒类似的洁净礼,参看的脚注。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
亚伦的圣衣:制服代表穿者的职分及重要性。
──《串珠圣经注释》
【】「给亚伦穿上内袍,束上腰带,穿上外袍,又加上以弗得,用其上巧工织的带子把以弗得系在他身上,」
“给亚伦穿上内袍”——。“束上腰带”——这不是以弗得上的带子(末句 ,乃是另外用绣花手工作的带子。“穿上外袍”——这外袍又称为以弗得的外袍,是无缝的,颜色全是蓝的,袍子周围底边上有三色线作的石榴,也有金铃铛。“又加上似弗得”——以弗得是大祭司最要紧的衣服。“用其上巧工织的带子,把以弗得系在他身上”——这带子是织在以弗得页面的两旁上,不是缝上的,可知这带子和本节第二句所提的腰带不同。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以弗得」:此处指加在大祭司外衣上面的背心,用来系紧胸牌。
──《串珠圣经注释》
内袍: 穿在内裤上的衣服,象征基督的人性。腰带: 用青色、紫色、红色细麻作成,象征基督服侍的性质,39:29)。外袍: 用青色线织成,象征基督的神性。以弗得: 祭司最美丽的衣服,象征基督的荣耀,39:2)。带子: 连着以弗得织成,表示基督和其事工不可分割的关系。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以弗得】
亚伦的祭司服装之中最重要的一样是以弗得。以弗得若非只盖上身的细麻布短袍,就是为前身而设,扣肩束腰的衣物。圣经提到它后来与偶像和拜祭假神拉上关系,,显出以弗得可能是从 * 美索不达米亚社会引进的──或者原是祭司服装,又或者是偶像所穿的衣物。胸牌、乌陵土明、以弗得,都有 * 占卜(或求问 的用途。如此,大祭司所穿的衣物,有助于辨识神的旨意。有关祭司其他衣物的讨论,可见于出埃及记二十八章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祭司的衣服由七个部分组成:内衣、外衣、腰带、以弗得、胸牌、冠冕和金牌。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又给他戴上胸牌,把乌陵和土明放在胸牌内,」
“又给他戴上胸牌”——。“把乌陵和土明放在胸牌内”——摩西既把乌陵和土明放在胸牌内,可见胸牌是与乌陵土明有分别的,这胸牌大概是一个布袋的样式。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乌陵”和“土明”注。希伯来文“乌陵”(Urim )和“土明”(Thummim )的第一个字母各为希伯来文字母的首字和尾字,似乎隐含始与终之意,但因无法找出二字的来源,一切的解释都不外乎推测,难作定论。只能说此二物乃替向神求问的人决事之用,从所记,知道当日以色列人用此决事,但圣经中未解释用法。圣经最后提到的地方在。今天,信徒决事直接遵循神的指示,不再用象乌陵与土明之类的东西来卜休咎、定可否。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胸牌」:是大祭司圣衣中最特出的一件衣服,上面系有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宝石。
「乌陵和土明」:希伯来文字义是「光明与完全」。祭司用来探求神的旨意。
──《串珠圣经注释》
胸牌: 长宽一掌的正四边形,象征耶稣的恩典和公义,39:8)。乌陵和土明: 意为“光”和“完全”,象征真理和公义,耶稣的恩典和公义。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乌陵和土明” 。参看的脚注。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乌陵和土明】
圣经没有描述过乌陵土明,但源自希腊统治及以后时代的传统,却暗示它是某种标记,能够藉其外观和表象,以抽签的方式显示神的旨意,,。乌陵和土明并不像其他占卜方法,具有不良的意味;圣经讨论到非以色列人的崇拜和 * 仪式时,也从没提及乌陵土明。然而以是非题的方式求问神明(寻求 * 神谕 ),却是古代近东广为人知的作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巴比伦的塔米图文献。这文献保存了不少神谕性问题的答案。此外,美索不达米亚又有石子占卜,广泛使用肯定和否定的石头(大概是鲜明和乌黑的石块 )。* 亚述一个文献中,更具体提及条纹大理岩和赤血石。他们会求问一个问题,然后抽出一块石头。同一颜色的石块要连续抽出三次,才能肯定答案的真确性。乌陵在希伯来语中是「光」的意思,理所当然与鲜明或白色的石头有关。最近一个研究指出由于法码和印章广泛使用赤血石,* 苏美语称之为「真实石」。希伯来语土明一字含义亦当相同。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把冠冕戴在他头上,在冠冕的前面钉上金牌,就是圣冠,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把冠冕戴在他头上”——。“在冠冕的前面钉上金牌”——。“就是圣冠”——金牌就是大祭司的徽章。“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意思说,摩西造这圣衣给亚伦穿上,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冠冕: 象征降卑在神权威之下。耶稣作为圣子把自己降卑在神的权威之下,。金牌: 上面写着「归耶和华为圣」,象征耶稣的圣洁。圣冠: 冠冕前面钉上赎罪牌成为圣。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圣冠】
这是指戴在额上或冠前象征权柄的饰物。古代最有名的例子大概是法老王冠前方,称为乌拉厄斯的蛇像,学者相信它有护身的作用。按照大祭司的衣饰描述中,学者通常认为这圣冠就是一面「金牌」。由于译作「牌」字的原文字眼又可解作「花」,这徽记可能也是花状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西用膏油抹帐幕和其中所有的,使他成圣;」
“摩西用膏油抹帐幕”——摩西按照神所吩咐的既是把圣衣给亚伦穿完了(7-9 ),随后又用膏油抹会幕和其中所有的,这圣膏的作法记在至25节。注意,至30、至15节之抹膏油的次序和本章10至12节的次序是一样的。“和其中所有的”——就是约柜、香坛、灯台和桌案等等的仪器。“使他成圣”摩西用膏油将值些仪器与俗物分别出来,专为侍奉神,不作别用,免得沾染污秽,。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
参看的脚注。关于亚伦的受膏,参看。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
亚伦受膏:摩西首先用特制的膏油抹帐幕、祭坛和坛的一切用具,然后又将膏油倒在亚伦的头上,表示成圣及奉献给神。
──《串珠圣经注释》
【膏抹圣所】
膏抹的目的是把圣幕各个部分分别出来作为圣用。埃及人定期膏抹神像,但只是正常维修手续,与分别为圣无关。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又用膏油在坛上弹了七次,又抹了坛和坛的一切器皿,并洗濯盆和盆座,使他成圣;」
“又用膏油在坛上弹了七次”——。“又抹了坛”——摩西用膏油抹了会幕和其中所有的,独有燔祭坛,不只是抹了,更在其上用膏油弹了七次,。这是要显明坛虽是安在会幕以外,却仍是至圣的,这不是说坛比其余的器具更圣,因为全会幕和其中所有的,都是至圣的。这燔祭坛既是至圣的,自然就能使一切被献在坛上的供物成圣,主耶稣也曾提到这事。“和坛的一切器皿”——。“并洗濯盆,和盆座”——亚伦和他的儿子若要进圣所或就近坛前供职的时候,就须在这盆里洗手洗脚。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主持大礼的摩西,用指头把膏油弹在坛上七次,又抹了一切器皿,使之成圣。用油膏亚伦,表示神拣选了他担任特别重要的职事。有人认为只膏头而不膏身,有把一个人的心智奉献给神的意思。但当日希伯来人象古代中国人一样,只把心当作思想之处,还不知头脑的思维作用。也许头为身体之首,膏头即等于膏了全身,分别为圣,归神所用。
旧约中有三种职事要受膏:祭司、君王和先知。“弥赛亚”的意思就是“受膏者”,而“基督”一名等于希伯来文的“弥赛亚”,因此也是受膏者。祭司、君王与先知三种职分最后集中在主基督身上,祂是神拣选的仆人,所应许的弥赛亚,不只用膏油膏立祂,且为圣灵所浇灌,使祂有力量成为全人类的大祭司(约壹32~33,。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弹了七次: (14:7)。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又把膏油倒在亚伦的头上膏他,使他成圣。」
“又把膏油倒在亚伦的头上膏他”——,,,凡接续亚伦作大祭司的都在承接圣职的时候这样受膏,摩西给亚伦穿圣衣,是要叫会众知道亚伦有大祭司的职分,又把膏油倒在他的头上,要显明尽大祭司职任的能力是从圣灵来的。大祭司和众祭司受膏,有三层是预表神以圣灵膏耶稣和祂的门徒:(一 )圣油被浇在亚伦的头上,,,,,,(一 )亚伦是在献祭以先被膏的(12 ),他的儿子却在献祭以后才受了膏(24、30 约壹33-34,,,,(三 )亚伦所受的圣油比他儿子所受的更多(注意本节的倒字参30节的弹字30注 ),这是因为他的职分尊贵,也因为大祭司是预表主耶稣为我们的大祭司,众祭司预表我们众信徒所有的祭司职分,。以色列人中有下列三种受膏的人:(- )祭司(本节 ),(二 )先知,(三 )君王,。但从来在以色列人中没有兼有这三个职分的人,所以除了耶稣以外也没有称为弥赛亚或基督的(弥赛亚【是希伯来话的原音】 基督【是希腊话的原音】 都是受膏者的意思 )。“使他成圣”——(参10-11 ),亚伦和他的儿子受膏,乃是完结区别会幕为圣的事,会幕和其中的器具都是照着神在山上指示摩西的样式造的,,,也都是把属灵的意思给人表示出来,抹油在其上是显明把这些器皿分别为圣,不作别用的意思,,。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把膏油倒在亚伦的头上: 旧约选立君王、先知、祭司时,把膏油倒在他们头上。膏立意味着赐其使命成为神仆人。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摩西把膏油倒在亚伦的头上显明什么?】
答:凡是接续亚伦作大祭司的人,在承接圣职的时候,都要这样受膏,表示使他成圣,,。摩西给亚伦穿上圣衣,是要叫会众知道亚伦有大祭司的职分(出二十八l-5 ),又把膏油倒在他的头上,为要显明他尽大祭司职任的能力,是从圣灵而来的。至于大祭司和众祭司的受膏,如1.圣油被浇在亚伦的头上,,,,,。2 亚伦是于献祭以前被膏;其子是在献祭以后才受膏(24-30 约壹33-34,,,。3.亚伦受的圣油比他儿子受的更多(参12 倒字-30 弹字 ),是因他的职分尊贵。有这在层意思,是预表神以圣灵膏耶稣和他的门徒,即大祭司也是预表基督为我们的大祭与司。众祭司预表我们众信徒所有祭司的职分,。在以色列人中有祭司(12 )、先知( 君王,这三种受膏的人,但没有一人能兼有这三种职分。所以除了耶稣以外,也没有称为弥赛亚或基督的(弥赛亚--为希伯来话原音 基督--为希腊话原音 都是受膏的意思 )。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
「摩西带了亚伦的儿子来,给他们穿上内袍,束上腰带,包上裹头巾,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摩西带了亚伦的儿子来”——亚伦的儿子就是拿答、亚比户、以利亚撒、以他玛。“给我们穿上内袍,束上腰带,包上裹头巾”——他们洗身已毕,就穿上裤子(6注 ),这裤子和内袍、腰带、并裹头巾是众祭司供职的四件圣衣,利未人没有特别供职的衣服。“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5注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只提亚伦儿子的圣衣,关于他们受膏却只字不提,因在别处已有记述。
──《串珠圣经注释》
亚伦的儿子: 旧约叁一大职分,除先知外,君王和祭司职分按血统继承。神不仅任命亚伦为祭司,也任命他的家族和子孙为祭司。因此亚伦的子孙同时拥有按亚伦的班次成为祭司的权利和义务。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他牵了赎罪祭的公牛来,亚伦和他儿子按手在赎罪祭公牛的头上,」
“他牵了赎罪祭的公牛来”——亚伦和他的儿子虽被分派作祭司,还须先献赎罪祭,才能在会幕里供这圣职。神既认摩西为立约的中保,,,使他分派祭司,也就使他担任祭司的职分直到行完了承接圣职的礼物为止,,。因此亚伦和他儿子为自己献这些祭的时候,摩西就作了临时的祭司,这是头一个特别的赎罪祭。在摩西遵着神的命令设立祭司以前,敬拜神的人已经献了赎罪祭、燔祭、素祭和平安祭,但那时的燔祭和赎罪祭却没有分别,这是因为献祭的人将赎罪祭牲的肉全然焚烧,和烧燔祭一样,因此赎罪祭也是称为燔祭(伯-5,,这都是向耶和华焚献的。文理译本作“俱献与耶和华为燔祭” )。他们这样行,是因为人不可吃自己所献之赎罪祭的肉,但设立祭司的时候,神就将百姓所献之赎罪祭牲的肉赐给了祭司,,因为他们被区别为圣,作神的仆人,专管献祭替百姓赎罪的事,此后献燔祭和献赎罪祭的条例虽是各不相同,但为大祭司及会众之指定的罪所献的赎罪祭仍是全然荧烧的(17注,燔祭也还是兼着赎罪的意思。注意,本章献祭的次序,先有赎罪祭(本节 表示称义的意思 ),次有燔祭(18 表示成圣的意思 ),后有平安祭(22 表示与主相交的意思 )。参五祭总论五祭之次序。“亚伦和他儿子”——亚伦和他的儿子在承接圣职时和大赎罪日,各都是同献了一个赎罪祭。因为这两个礼节是关系祭司全家的,但大祭司或众祭司若犯了罪,大祭司所献的赎罪祭,就与众祭司所要献的不同。“按手在赎罪祭公牛的头上”——,这赎罪祭表示人纵然蒙神选召,又是完全归主的(2注 ),或仪器虽为敬拜神是最适宜的,都须用血洁净,才能合乎主用。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帐幕和其中的器皿因抹圣油而成圣,但亚伦和他的诸子必须献上三种赎罪祭,罪才可以得到洁净。献祭与膏油成圣同样重要;为整个仪式中不可分的部分。
神要求以色列民成为圣洁的民族,要达到这目的,一切能污秽敬拜与日常生活的事物必须除去。账幕所在和账幕内外都须圣洁,在账幕所献之物和举行的敬拜才为神所悦纳。
这三种祭是赎罪祭(14节 )、燔祭(18节 )、和承接圣职的祭(22节 )。第三种祭中公绵羊的血要抹在亚伦的右耳、右大拇指和右大脚拇趾上。
三祭献过,亚伦开始为百姓献祭,以祭司身分为他们祝福。神用祂奇妙的火接纳了亚伦的侍奉。
亚伦和诸子把手按在赎罪祭公牛的头上,是认同祭牲替己代赎的表示;摩西然后依照献赎罪祭的条例献祭。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赎罪祭的公牛: 亚伦和他儿子按手在公牛头上,自己的罪就转移到祭物身上,赎罪得以成就。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摩西首先为亚伦和他的儿子献上“赎罪祭”。(他们按手在祭牲头上 表示他们与牠同证。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按手】
请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献赎罪祭:此处赎罪祭的血乃用来洁净祭坛,使坛成圣。所采用的礼仪与4章所描述的差不多,唯一的分别乃是在4章祭司用血抹在圣所的幔子及香坛的四角上,而此处只抹在坛的四角上。
──《串珠圣经注释》
【】
「就宰了公牛。摩西用指头蘸血,抹在坛上四角的周围,使坛洁净,把血倒在坛的脚那里,使坛成圣,坛就洁净了;」
“就宰了公牛”——就是亚伦宰了公牛。“摩西用指头蘸血抹在坛上”——就是抹在燔祭坛上。“四角的周围”——摩西没有照着为大祭司和会众献赎罪奈时所作的那样行。因为这祭不是为亚伦有什么一定的罪献的。“使坛洁净”——,,祭坛虽从众物中被分别为圣,不许僭用(11 ),还须像祭司(14注 ),因献祭而得洁净,本节只提到坛,但亚伦既按手在牛的头上(14 ),就表示是自己的赎罪祭,在出二十九章,神先吩咐亚伦为自已献公牛为赎罪祭,后又吩咐摩西用这公牛的血洁净祭坛,这样,祭坛与祭司在被洁净和受膏上都是相连的(10-13 )。“把血倒在坛的脚那里”——,。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使坛洁净: 向神献上圣洁祭物的坛必须圣洁,要用血赎坛。否则坛就不能献上神所悦纳的祭物。倒在坛的脚那里: 不仅使坛成圣,也用亚伦和儿子按手的祭物之血向神献祭。与把血抹在坛的四角意义一样(4:6)。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又取脏上所有的脂油和肝上的网子,并两个腰子与腰子上的脂油,都烧在坛上;」
“又取脏上所有的脂油,……都烧在坛上”——,,。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所有……腰子: 献赎罪祭和平安祭时,焚烧在坛上(3:4,4:8)。与祭牲的血同是祭物中重要的部分,与生命直接连接。希伯来人特别视“腰子”是有生命、灵魂或感情的脏器,与血和脂油一同献给耶和华,意味全部生命的奉献。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惟有公牛,连皮带肉并粪,用火烧在营外,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唯有公牛,连皮带肉,并粪,用火烧在营外”——,,,,,。这赎罪祭牲的血虽没有带进圣所,但全牛仍被烧在营外,像为大祭司和会众所献的赎罪祭一样。这有两个缘故:(- )道祭是为亚伦和他的儿子赎罪,按定例祭司不能吃自己的赎罪祭肉;(二 )亚伦是摩西的哥哥,又是家长,所以摩西不能吃亚伦所献的赎罪祭肉,故此这祭虽是摩西为他们献的,神却没有将这肉给他,像把承接圣职所献公羊的胸给他-样。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烧在营外」:;这只公牛代表祭司的罪恶,故他们不能像替百姓献赎罪祭那样吃祭牲的肉(6:25-30)。
──《串珠圣经注释》
烧在营外: 与祭司的赎罪祭一样(4:11-12)。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他奉上燔祭的公绵羊;亚伦和他儿子按手在羊的头上,」
“他奉上烬祭的公绵羊”——这燔祭是按至9节的条例献的。只是摩西作祭司,亚伦和他的儿子献这祭是表示他们将自己完全献与神,现在的信徒也当将自己献与神,,。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燔祭乃依的条例献上,也是由摩西主持,祭司献此祭表明完全顺服神的旨意,庄严宣告信守与神的盟约。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摩西跟献上“燔祭”。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
献燔祭:该礼仪与1章所记载的一样;亚伦和他儿子藉献祭除去他们与神之间的阻隔,与神和好。
──《串珠圣经注释》
承接圣职仪式的燔祭。通过赎罪祭除去神与人之间的一切拦阻,之后献上燔祭,象征完全的奉献。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就宰了公羊。摩西把血洒在坛的周围,」
把血洒在: 表示完全奉献的燔祭承接圣职仪式上,也要求祭牲的血。象征耶稣在神和人面前将自己作为牺牲的祭物,在十字架上流出宝血。今天跟随基督的人,也当完全奉献,将自己作为活祭献在神的面前,流出属灵的血。正如保罗所说“我天天死”,就是作为活祭献给神。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把羊切成块子,把头和肉块并脂油都烧了。」
【】「用水洗了脏腑和腿,就把全羊烧在坛上为馨香的燔祭,是献给耶和华的火祭,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全羊: 除皮以外全部的肉(7:8),象征献祭之人全然奉献给神(1章 )。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他又奉上第二只公绵羊,就是承接圣职之礼的羊;亚伦和他儿子按手在羊的头上,」
“他又奉上第二只”——(参2 )。“公绵羊”——这祭虽是用公绵羊,却不是赎愆祭,乃是区别祭司为圣之祭。为寻常的平安祭所用的牛羊,无论是公的是母的都可,但神为这承接圣职之礼的祭和为许愿归主之人的平安祭,那吩咐要献公绵羊。会众为祭司承接圣职所献之平安祭乃是公牛-只和公绵羊一只,参18 )。“就是承接圣职之体的羊”——。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摩西奉上第二只公绵羊,是“承接圣职之礼”的羊。此祭有承认亚伦与诸子取得圣职应享的权利之意,可以享有奉献到账幕的祭物中属他们的那一分,因为献祭的条例中特别规定了祭司生活供应的来源。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承接」:希伯来文原意是「充填物」,指授予重职。
──《串珠圣经注释》
承接圣职: 源于“玛尔列”,意为“装满”。祭司的职务是手拿祭物来到耶和华面前。承接圣职仪式是公开委任祭司。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最后而重要的供献是“承接圣职之礼”的祭。圣经别处没有提过这祭;这祭与平安祭类似。其希伯来名字的直译作:“充满”,象征亚伦和他的儿子被授予圣职。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
承接圣职仪式的平安祭。作为承接圣职仪式的最后一项,献上象征交通及和睦的平安祭。称祭物为“委任祭的公羊”,因献祭以后,祭司才能实行职务。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承接圣职的平安祭:这里所献上的平安祭中,摇祭物的胸指定为摩西的分(29 ),因这祭是他代表亚伦和他儿子所献上的,而举祭物的腿则烧在坛上归给神(25- 28 ) ; 这样的分配,暗示亚伦的被按立是神与摩西共同完成的。此祭最特出的地方是那洒血的仪式,平安祭通常是将血洒在坛的周围,但这里则是抹在亚伦及他的儿子的右耳垂上,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 (23-24 ) 。 这样的做法,是让他们借着受膏及抹血,得以成圣及洁净,以致与这职分的要求相称。右边通常是指较重要及较好的位置(48:17-18,。
──《串珠圣经注释》
【授职礼与公绵羊】
本节用以形容承接圣职之礼的词组「充满其手」,在 * 亚喀得文献中可以形容祭司,也可以形容君王。* 亚述王阿达德尼拉里二世(Adad-Nirari II )即位时,用这话描述人把象征王权的令牌放在他的手中。但这词组有更广泛的应用,并且不一定需要信物。于本段而言,所指的是除了在赎罪祭(14~17节 )和燔祭(18~21节 )之外,再献上一只公绵羊为祭,表示赋予他们承接圣职的权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就宰了羊。摩西把些血抹在亚伦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
“摩西把些血”——本节的礼表示神收纳亚伦(18注 ),派他为大祭司,作自己的圣工。“抹在亚伦的右耳垂上”——这是表示亚伦为大祭司,须听从神的吩咐(预表耶稣至死顺服 。“和右手的大拇指上”——这是表示亚伦必须尽祭司的职务,作神所派他作的圣工(预表耶稣作成父的工 ,,,,。“并右脚的大拇指上”——,这是表示亚伦必须行神的圣路(预表耶稣常守父的道 ,,。为长大麻风者行洁净之礼的时候,祭司就要拿赎愆祭牲的血,也照样抹在求洁净之人的右耳,右手和右脚上。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把血抹在右耳、右拇指和右脚拇趾是奉献全身给神的表示。祭司接受抹血,答应全心全意负起这圣职的责任,从今以后,当敬聆神的宣谕,向百姓传达;凡手所作的事,脚所走的路完全遵照神旨不偏离;不沾世务,专心侍奉神。
今天,一切信祂的人藉基督的宝血而成圣,只听神的话语,敬神爱人,走在祂所喜悦的人生道路上。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关于涂血在身体各部分的意思,参看至37节的脚注。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右耳垂、右拇指、右拇趾】
本节所指的是耳部何处未有定论(耳垂〔和合本〕和对耳轮是最普遍的说法 )。血有洁净和保护他不受「圣物传染力」影响的双重功用。古代近东 * 仪式中的抹血和涂血通常是集中在边缘和入口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把些血抹在……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 是为了洁净他们的听、行和一切的活动,使他们单单为神所用。坛的周围: 把血洒在坛的周围,不仅仅是洁净坛(15节 ),也包含为亚伦和他的儿子赎罪。被任命为祭司的亚伦和他的儿子,因这血罪得赦免,进入神的恩典,成为在圣所事奉神的圣洁之人。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又带了亚伦的儿子来,把些血抹在他们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又把血洒在坛的周围。」
“又带了亚伦的儿子来”——摩西把血抹在亚伦儿子的右耳、右手和右脚上,这是表示神既派他们作祭司,他们就须听神的聒,作神的工,行神的道。“又把血洒在坛的周围”——这是像洒燔祭和平安祭牲的血-样。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
「取脂油和肥尾巴,并脏上一切的脂油与肝上的网子,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并右腿,」
「肥尾巴 ...... 网子」:参3:4, 9注。
──《串珠圣经注释》
【】
“取脂油”——这两节包括在坛上当烧的脂油、腰子和寻常献平安祭时应归祭司的右腿及三样饼(每样-个-25-28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
「再从耶和华面前、盛无酵饼的筐子里取出一个无酵饼,一个油饼,一个薄饼,都放在脂油和右腿上,」
“无酵饼”——这承接圣职之礼的祭没有同献之有酵的饼。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与平安祭一同献上素祭,表达与神和睦、服事神。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把这一切放在亚伦的手上和他儿子的手上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把这一切放在亚伦的手上,和他儿子的手上”——就是输流放在亚伦以及他各儿子的手上。“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接-摇”——摩西依次地把手放在亚伦以及他儿子的手下,手托手的对着祭坛前后的摇一摇。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把这一切: 指委任祭公羊的所有脂油、右腿及放在上面的三种素祭(26节 )。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承接圣职仪式的主管是摩西。但摇祭并不是摩西献上,而是亚伦和儿子献上,意味摩西给亚伦和他的儿子备好祭物,他们才成为献祭的人。承接圣职仪式的意思是“补满的祭祀”(fill-offering )。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在这情况里,亚伦和他的儿子不能吃“摇祭”,因为这祭是为他们而献上的。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
「摩西从他们的手上拿下来,烧在坛上的燔祭上,都是为承接圣职献给耶和华馨香的火祭。」
“摩西从他们的手上拿下来,烧在坛上的燔祭上”——连那寻常应归祭司的右腿和饼摩西这-次都烧在坛上,这些祭物不归与祭司,因为他们在献这祭上有份。“都是为承接圣职献给耶和华馨香的火祭”——因此与寻常的平安祭有些不同(31-32注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坛上的燔祭: 委任祭需要三个祭牲:赎罪祭公牛、燔祭公羊、平安祭公羊。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摩西拿羊的胸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是承接圣职之礼,归摩西的分,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摩西拿羊的胸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摇,是承接圣职之礼,归摩西的份”——在素日献平安祭的时候,这胸是归与众祭司,这一次却是归与尘西,因为他充任临时祭司的职分。“都是用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摩西以代祭司的身分主持仪式,也须为自己献祭。他承接圣职之礼的那一份为公绵羊的胸,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当作摇祭,然后放在坛的燔祭上烧。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摇祭: (7:30)。归摩西的份: 祭司实行职务之前,摇祭归给委任祭司的主管摩西。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摇祭】
请参看的注释。有关第25~29节细节的讨论,可见于第一章的\cf5 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西取点膏油和坛上的血,弹在亚伦和他的衣服上,并他儿子和他儿子的衣服上,使他和他们的衣服一同成圣。」
“摩西取点膏油和坛上的血”——这血就是燔祭牲的血(18注 ),和承接圣职之祭牲的血。“弹在亚伦和他的衣服上”——本节的护表明亚伦和他的儿子借着这血在神面前蒙悦纳,又借着圣灵的恩赐要供祭司的职任(末句 )。“并他儿子和他儿子的衣服上”——神先前曾吩咐摩西,叫众祭司也受膏,,,,。本节所记的大概就是这事,血和油是弹在众祭司的身上和他们的衣服上,使他们成圣,赐他们能力,作成所托付他们的圣工。至于大祭司,摩西不但在他身上和他的衣服上弹了血和圣油,也是另外将圣油倒在他的头上(12 ),这是预表耶稣受洗的时候被圣灵充满。因此圣书上论大祭司说:“耶和华膏油的冠冕在亚伦的头上”,,论众祭司却说,“耶和华的膏油在他们身上”。记弹血和膏油的礼在献摇祭以前,但本章将这弹血和膏油的事列在此处,因为这就是完结承接圣职的礼。“使他和他们的衣服,一同成圣”——“使他”或作“使他们”(参旧译本与和合译本初版 )。注意,摩西弹血和膏油在亚伦和他儿子的身上并在他们各人的衣服上。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膏油和坛上的血: 膏油(2节 )和祭牲的血掺在一起。弹: 把掺血的膏油弹在亚伦和他的儿子身上和衣服上,通过血,罪得遮掩并洁净。使他们在神面前分别为圣,担当祭司的职分。同样,为神作工的人应该在神面前完全奉献,今天我们靠基督的宝血和圣灵的能力得以洁净、分别为圣。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弹油弹血】
亚伦此时已经抹过膏油涂过血了,在此弹油弹血别有目的,是为分别为圣之故。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西对亚伦和他儿子说:“把肉煮在会幕门口,在那里吃,又吃承接圣职筐子里的饼,按我所吩咐的说(或作按所吩咐我的说 ):‘这是亚伦和他儿子要吃的。’」
“摩西对亚伦和他儿子说,把肉赏在会幕门口”——这肉就是为承接圣职所献之羊的肉(除了脂油、腰子、右腿和胸以外-25、29 )。“在那里吃”——吃祭肉可表示两个意思(- )祭司借着本章的礼得以亲近神,在祂的殿中作执事,为祂献祭,与祂同席;(二 )神必赐给祭司供职的能力。“又吃承接圣职筐子里的饼”——就是盛无酵饼的筐子里所剩下的饼(26 )。“按我所吩咐的说”——或作“按所吩咐我的说”(小字 )。“这是亚伦和他儿子要吃的”——寻常平妥祭的肉,献祭的人同他的儿女、奴婢和朋友都可以吃,但这特别祭的肉和饼,唯独亚伦和他的儿子才可以吃。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亚伦和他儿子要吃: 意味着与神和睦。吃祭物象征相互关系得以和睦,。把肉煮在会幕门口: 在会幕院子里煮肉。委任的祭司可以吃素祭和这肉(7:11-36)。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又吃承接圣职筐子里的饼”——这祭有三个要点:(一 )这特别祭所摇的饼是全烧的,寻常的平安祭所举的饼,是归与献本祭的祭司;(二 )所剩的饼,唯独亚伦和他的儿子可以吃,但献平安祭时,凡被请的人都可以吃;(三 )他们须在会幕门口吃(31 ),平安祭可以随意在什么洁净之处吃,这就是这祭和寻常平安祭的不同处(参28注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
摩西对亚伦和他诸子所说的话,见。35节规定以后七天,摩西每天要为亚伦及诸子献同样的祭。(“遵守耶和华的吩咐”应译为“做耶和华所吩咐你们做的”。 )
以色列人的历史不断指出,祭司的职事关乎全民祸福,须严格遵守规例,如有违犯必须治死。神在旧约与新约中,同样要求信祂的人顺服在祂的旨意下。顺服是人成圣的重要标记。亚伦经过授职礼后,开始为全民服务,展开了历史的又一页,多姿多采,但也不免时有灾难。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其他指示:在承接圣职的七天中,亚伦和他的儿子们不可走出会幕的门。同时在这七天内,每天都作同样的献祭(33-34 ) ; 故此,关于平安祭牲的肉可以留至第二天吃完的条例 (7:15-18) , 此处不适用,而这些肉和饼要当天吃,剩下的要烧掉(32 )。在这七天之中,摩西每天主理同样的献祭(34 ),而亚伦和他的儿子们则留在会幕的门口。
──《串珠圣经注释》
【赎罪】
「净化」比「赎罪」更能表达这字眼的概念。请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剩下的肉和饼,你们要用火焚烧。」
“剩下的肉和饼,你们要用火焚烧”——,这大概是因为七天之内,天天要献这祭(参34注 ),寻常献感恩平安祭所剩下的肉也是这样焚烧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肉……焚烧: 献在神面前的祭物、肉和饼是圣的,为了防止剩下的圣物被轻慢,必须用火焚烧。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你们七天不可出会幕的门,等到你们承接圣职的日子满了,因为主叫你们七天承接圣职。」
“你们七天不可出会幕的门”——就是会幕院的门,因为他们不能住在圣所里(35 ),乃是住在会幕的旁屋中,到第八天摩西才引亚伦进入圣所为正式的大祭司,祭司不可出会幕的门办理俗事,免得沾染污秽,他们这七天的工夫,有默想、祈祷和观近神的好机会。“等到你们承接圣职的日子满了,因为主叫你们七天承接圣职”——本节有两个解法:(- )有注释家以为摩西在这七天的工夫照着本章所记的礼节,每天所必行的有三件事:1献早晚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奠祭,2洁净会幕和其中的仪器,用膏油抹会幕,使会幕成圣,3.为亚伦和他儿子行承接圣职的礼,这些注释家以为使会幕成圣的礼,和祭司承接圣职的礼是紧紧相连的(15第四注 ,,。若是这样,百姓也多有机会轮流观看这些礼节(3注 )。亚伦和他的儿子是在第八天才正式任职,这样行也不为奇,因为圣书上常有人一连七次行-样的礼,是特要表示完全成功的意思。(二 )有注释家以为摩西只在第-天为亚伦和他的儿子行了众接圣职的礼,,其余的六天,摩西每日不过是献早晚的燔祭、素祭和奠祭,并献为赎罪祭的公牛犊一只,洁净祭坛,及用圣膏抹祭坛,使祭坛成圣,并不重复承接圣职的礼。比较起来。第一个解法或者近乎是。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七天……承接圣职: 承接圣职仪式持续七天,为的是彰显承接圣职仪式的神圣、公正及完全。不可出会幕的门: 为了保证圣洁。会幕是神所在、圣洁的地方;会幕外面是到神面前赎罪的人所在的地方,是不圣洁的。祭司出了会幕的门,分别为圣的身体就被玷污,不能达到完全。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在亚伦及其儿子逗留在会幕院内的七天期间,他们每天都要献上这些祭。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
「像今天所行的都是耶和华吩咐行的,为你们赎罪。」
“像今天”——就是承接圣职之七日的头一日,大约是正月初-日。“所行的,都是耶和华吩咐行的”——(参5注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为你们赎罪: 承接圣职仪式上献上的燔祭、赎罪祭、平安祭都有赎罪的功效(22-24节 1:4-5,3:2,4:3-35)。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
「七天你们要昼夜住在会幕门口,遵守耶和华的吩咐,免得你们死亡,因为所吩咐我的就是这样。”」
“七天你们要昼夜住在会幕门口”——就是要住在会幕的旁屋中(33注 )。“遵守耶和华的吩咐”——就是遵守承接圣职的一切条例。“免得你们死亡”——亚伦和他儿子是以色列人的领袖,当时众人也正是注目他们蒙神这特别的恩选,受这最尊荣的职任,所以神这样严严地警诫他们,使他们谨慎遵守祂的吩咐,免得发生不测的事。“因为所吩咐我的就是这样”——可见摩西是神忠心的仆人,。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遵守耶和华的吩咐: 遵守耶和华的诫命就是祝福,违背就是咒诅。整个圣经都强调这个真理。神的话语是神百姓应该遵守的法则。遵守法则的方法,新约和旧约有所区别。旧约的人努力靠行为遵守神的话语;新约的人靠圣灵的能力遵守和顺服神的话。免得你们死亡: 罪人不能完全遵守神的律法,所以神把基督差遣到地上,满足律法的所有要求,以此开启了“因信称义”的道路,只要相信耶稣基督的代赎,就能得到与遵行律法完全相同之效果。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住宿七日】
大祭司不可因为任何理由离开此地,因为这样做会使他感染不洁。他执行职务时只要不离圣所范围,就能吸收 * 不洁而不受其影响。一旦离开,这些 * 不洁就会对他构成性命危险。* 苏美文献形容恩图女祭司(entu-priestess )亦要面对同样的危机。仍在阴界的 * 杜穆齐(Dumuzi 死而复活之神 与丰饶崇拜之季节循环有关 )在街上游行时,她们一步也不可踏出庙宇。为期七日的奉献典礼颇为常见,古德奉献 * 拉加什庙宇便是例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于是亚伦和他儿子行了耶和华借着摩西所吩咐的一切事。」
“于是亚伦和他儿子行了取和华借着摩西所吩咐的一切事”——意思说,亚伦和他儿子在这七天的工夫遵行了神论承接圣职的一切吩咐。
有人以为会幕的院子是预表世界,会幕的圣所是预表高天,至圣所是预表神的住处。一切祭牲是在会幕的院子众人面前宰的,照样耶稣也是在耶路撒冷城外众人面前舍命的;圣所是祭司烧香、点灯,和陈设圣饼的地方,照样高天也是天使侍立、敬拜和侍奉神的地方;至圣所是神显威荣、施恩惠的地方。(耶和华以尊荣威严为衣服 披上光亮如披外抱。大祭司一年一次带着赎罪祭的血经过了圣所,进到至圣所的幔内,将血奉献在法柜施恩座前,照样基督一次经过了高天,进到神面前,奉献自己的实血,就赎了万世万代人的罪,。照着天上的样式所作之世上的会幕既是必须用牛羊的血去洁净,那天上的本物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就是基督的实血去洁净(西-20 ,这大概是因为高天会被离了本位之天使的罪污秽了(犹6 ),基督既巳献上自已的血,不但赎了人的罪,除掉了一切信仰祂之人的污秽,也是洁净了高天,神是借着祂叫万有,无论是在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思想问题(第8-10章 )】
1试从找出8章详细记载亚伦等人受职过程的原因。当中步骤对今人有何教训?
2试从8章; 9章及10章这三章找出经常出现的一句话。昔日百姓须遵守神所设立的献祭制度。今日神又设立了什么圣礼是信徒必须遵守的呢?
3百姓一见耶和华的荣光(9:23),便立刻欢呼和俯伏在地,显出真诚的敬拜。今日信徒当以什么态度来敬拜事奉神呢?。
4拿答和亚比户的死给圣职人员什么警惕。
──《串珠圣经注释》
【】
亚伦和他的儿子承接圣职:这段经文与出埃及记有密切关系:出埃及记曾三次提及会幕的建造,25-30章主要论及会幕的构造和装潢 ,35-39章论及有关会幕的训示的实行,40章提到会幕的建立及被神接纳。那么,祭司承接圣职(8-10 )应紧随出埃及记40章;但因献祭乃是祭司的主要任务,而他们也须先为自己献祭才能承接圣职,故在未讨论承接圣职之前,先讨论献祭(1-7 )。
──《串珠圣经注释》
【 以色列人中为甚么需要祭司?】
神要以色列人成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自从亚当犯罪以后,罪便使人与神隔绝,人就需要借着中保使罪得赦。起初,在列祖时代(如亚伯拉罕与约伯时代 ),是由一家一族之主作他们的祭司,为全家献祭。出埃及以后,神拣选亚伦和他的后裔作全民族的祭司。祭司站在神与人的中间,是全职的属灵领袖,管理献祭的事。只因人的软弱犯罪,神才藉祭司制度使每个人和团体得以与祂和好。这种不完全的制度,在基督里被成全了。耶稣基督亲自作了我们的大祭司;现在,所有基督徒都可以借着祂来到神面前。
――《灵修版圣经注释》
【,14】
这里给我们指出奉献的路。在神面前,人如果要承接圣职,要奉献给神,第一个问题就是赎罪,这是没有话说的。这一个赎罪的问题是大的,所以要用一只公牛来解决。需要这一个人是得救的,是属于主的,才能奉献给神。这一个工作是相当大,所以需要像一只公牛那样大的来成就这一件事。这一个是奉献的根基。── 倪柝声
【 乌陵、土明是用来求问神旨意的吧?我也好想有这两样东西,可以不可以?】乌陵和土明究竟是甚么?我们对此所知很少,那可能是神用来指引百姓的宝石。大祭司将它装在胸牌之前的口袋里。有学者认为,乌陵可能表示对人的求问做出‘否’的答复,土明则表示‘是’的答复。大祭司以祷告求神指引以后,将宝石从袋中摇出来,神会使恰当的宝石掉出。另一种看法认为,乌陵和土明都是平面的小片,每片上面一边是“是”,另一面是“否”。祭司将两片都从袋中倒出来。如果两片皆为‘是’的话,则表示神的答复是肯定的;若都是‘否’的话,则表明结果是否定的,如果一是一否,则表示无答复。神使用这种方法引导百姓,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就是要教导他们顺从祂的原则。我们现在没有乌陵和土明,因为有启示全备的圣经,所以不必别出心裁,创设类似的方法来求神引导。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承接圣职时,摩西用膏油膏帐幕,和其中所有的。又用膏油在坛上弹了七次,又抹了坛,和坛的一切器皿,并洗濯盆,和盆座,使它成圣──(1 )膏油含有神人二性,抹在帐幕和器具上,说出神喜欢在一切事奉祂的事上,满了神人二性的调和(帐幕也是神人二性的故事 )。尤其在祭坛那里,乃是中心转弯的地方,更需要神人二性的调和。(2 )摩西来抹膏时,是把帐幕和附属的器具分成一组,把祭坛和洗濯盆又分成一组,前者豫表天上的,后者豫表地上的,说出不论天上或地上的一切,都需要满了神人二性的调和。
──《利未记读经纲目》
【 膏亚伦作大祭司有甚么意义呢?神让你有现今的地位又有何用意?】
大祭司的职权是其他祭司所没有的。独有他在一年一度的赎罪日可以进入会幕里的至圣所,为百姓赎罪,因此他是众祭司的主管。大祭司乃是象征着耶稣,是祂的预表,祂乃是我们永远活着的大祭司。。
──《灵修版圣经注释》
【,30】
利未记第八章说到亚伦受膏油,第九章说到他献祭。大卫还没有作王之先,也是先受撒母耳替他抹油,然后他才起首按神所赐给他的职分来事奉神。这很清楚的给我们看见,职事是在膏油之后。一个人在神面前有职事,他必定在神面前先得着膏油。── 倪柝声
人得着膏油不是为着得能力,不是为着说方言、显神迹、行奇事,人得着膏油乃是为着在神面前分别为圣。受膏在旧约中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表明这一个人是属于神的。膏油是为着分别,膏油也是为着成圣。抹油的意思就是分别为圣归于耶和华,或者说归于耶和华为圣。── 倪柝声
【】「他奉上燔祭的公绵羊;亚伦和他儿子按手在羊的头上,」
燔祭的意思,乃是说完全烧掉的祭。赎罪祭只是叫我们的罪得着解决,燔祭是叫我们在神面前蒙悦纳。燔祭乃是说,主耶稣在神面前,那一个馨香的味道,叫神悦纳祂。我今天奉献给神,我因着主耶稣得蒙神的悦纳。── 倪柝声
【】承接圣职的祭所用的羊,不是像燔祭把整只烧掉,整个的羊都为着神。这里是把血涂在献祭之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大拇指上,并右脚大拇指上,意思是根据于基督在神面前的蒙悦纳,我现在站在一个地位上,我作一个听话的仆人,我为神作事,我为着神走路。从今以后我的手是属乎神的,我的脚也是属乎神的。从今以后,我的耳朵要听话。主,我整个人要为着你。── 倪柝声
没有血的记号,就没有权利所在的地位。没有血的记号,就是没有爱所在的地方。这里的血,说出主用重价买了我,也说出主爱我。因着有血,有爱,有权利,我把我全身献上。是那一只羊被杀了,这是活祭。血在我身上是祭;但是我是活着的,所以我献上我整个的人,在主面前作活祭献上给神。── 倪柝声
血只抹在三个地方︰人的手、人的脚、人的头。其余的地方乃是衣服把人完全遮盖了。所以,穿衣服的目的乃是为着遮盖。血的属灵意义是拒绝显露。衣服所遮不到的地方,圣经里是用血来遮盖。所以,以衣服的意义来看,是遮盖得越多越好。凡坦胸露臂的,不是神所喜悦的。── 倪柝声
【完全享用基督的丰满】亚伦和他的儿子们七天不能离开会幕,连出会幕的门都不可以,就是七天完全地生活在会幕里。所以承接圣职不是在一天里作完的,继续还要作,一直作到日子满了。究竟多少天才算是满呢?七天。这个很有讲究的,现在很多人有个错觉,他们以为我要服事神,那怎么进入事奉的实际里去呢?那就上神学院啰。几年工夫下来,神学毕业了,那就可以去服事神了。没有那么简单的事。
从前有一些公会,他们叫神学院里的学生作准牧师,现在叫做候任牧师。没有这样的事。我们看第一天所作的,完全是属灵的经历。但神说一天还不够,要七天,七天不能回家,七天要住在会幕里,七天要在那里经历基督成为他的一切,七天在那里经历脱离自己,完全是属灵的操练。所以这七天你只作了六天还不行,日子还没有满足,必须是七天。那七天中,我们留意七天都要赎罪,七天都要寻求神的喜悦,七天都要学习在交通里接受神的恩典。我们感谢神。
如果在这七天里,他按着神的吩咐作完了,等到第九章的第八天,我们就看到真正的服事,看见第一次的服事。如果这七天没有完满地作成,他们偷偷地回家去看一下,也许太太刚生下孩子,我必须去看看孩子,我还没有看过他。糟糕了,如果这七天没有满足,那个结果是甚么?结果就是死亡。用实际来说,就说你整个服事的前途就完了。也许你六天都过了,你也好象有了一点点的职份了,但是在实际的服事上,神说,「你死了」。所以那七天过了,这承接圣职才算大功告成。
——王国显《在耶和华面前蒙悦纳──利未记读经札记》
【】
『右腿』原文是『肩』。饼和肩是表明主耶稣的两方面。肩是能力的地方。羊的肩,是给我们看见主耶稣的神格方面的事。脂油是肥美的。所以是指神的荣耀方面的事。饼,给你看见是祂人性的问题,祂是一个没有酵的,没有瑕疵的完全人。祂是充满圣灵的人,祂是一个顶细定嫩的人。祂的性情,祂心里的感觉,祂属灵的知觉,都是顶细、顶嫩的。祂不粗鲁的人,祂是细嫩的人,像一块薄饼一样一碰就要破的。这些东西,要摆在亚伦的手里,然后再加在燔祭上烧掉,这个叫作奉献。二十二至二十四节还不算是奉献,还不过说出奉献的根据──又爱,又权利,现在可以奉献了。要到二十八节才是奉献。── 倪柝声
【】「把这一切放在亚伦的手上和他儿子的手上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在希伯来文里,奉献应当翻作to fill the hand,意即充满这手,或作把手充满了。本来手是空的,现在把它装满了。所以你读到亚伦的手里拿着那么多的东西的时候,这就是奉献的时候。亚伦手里空的时候,还没有奉献。亚伦手里满的时候,他手里再也不能拿别的东西的时候,这是奉献。亚伦手里只能有主的饼的时候,这是奉献。主在地上没有酵的生活,主在地上充满圣灵,有细嫩的感觉的生活,当他充满这些的时候,才有奉献。我的手里──手是作事最高的表示──满有基督的时候,这一个时候就是奉献。── 倪柝声
【】「摩西取点膏油和坛上的血,弹在亚伦和他的衣服上,并他儿子和他儿子的衣服上,使他和他们的衣服一同成圣。」
我们的衣服应当显出成圣的样子来。在衣服上应当有圣灵的印记在上面,应当有膏油的印记在上面。能够在那里穿得成圣,像你的那一个人一样。── 倪柝声
【成圣的祭司】「使他和他们的衣服一同成圣。」
祭司的职任非常重要,因此神吩咐要使他们受膏成圣,如君王和先知一样。
单是祭司与君王同等重要,这个思想人就不容易接受;因此,从早年以来,当政者就加以反对,祭司也自己卑贱,奉迎君恶,讨地上政权的喜悦,以至在真理上妥协。但不论人如何轻贱祭司的职分,神表示祂的重视。
祭司承受圣职,是一项非常郑重的事,要献三种的祭:赎罪祭,燔祭,承接圣职的祭。
祭司要经过三重的洁净:水的洁净,血的洁净,膏油的洁净。圣经说:“作见证的原来有三:就是圣灵,水,与血,这三样也都归于一。”
耶罗波安的假宗教,是“照着外邦人的恶俗,为自己立祭司…无论何人牵一只公牛犊,七只公绵羊,将自己分别出来,就可作虚无之神的祭司”。可见他把圣职贬抑到一个甚么程度;人也就不用希望,那种假祭司跟神有甚么关系。当然他不认识神,神更不认识他;人民也就不尊重他。
圣经说:“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祭司是神的仆人,不仅管理使用神的器皿,他们自己就是神的器皿,所以要洁净成圣。
不仅祭司其人要成圣,祭司的衣服也要成圣。衣服所代表的是祭司的职任。所以神的仆人,必须谨慎自己,也要不使所代表的职任受损害。
奉神所召受任的祭司,要先经过水洗,表明是在主道的光中,照真理洁净自己,彻底悔改认罪,赔还对人的亏欠,把罪对付清楚。然后,宰杀承接圣职的羔羊,把羔羊的血抹在祭司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趾上”,在抹血的部位,同样要抹上圣膏油。这是说,祭司经过主宝血和圣灵恩膏的洁净,此后一生耳朵要听主的话,手要作主的工,脚要行主的路。这是以色列中合格的祭司。
人不可以看了祭司的衣着华美,得人尊敬,就想作祭司;也不是找个聪明伶俐的人,来担当那分空缺;必须蒙神所召,郑重受任,作神圣洁的器皿。祝主兴起这样的人来。── 于中旻《圣经研究》
【】
「你们七天不可出会幕的门,等到你们承接圣职的日子满了,因为主叫你们七天承接圣职。」
注︰本章是出二十九章的实行,两者大致相同。
──《利未记读经纲目》
【「不可出会幕的门。」
】
七天内亚伦与他的儿子因受血与油的洁净,受命等候在圣所内。他们不准出会幕的门,只能吃圣物,等到第八天才可担任祭司的职任。我们也该与大祭司一起关在里面,为要承受圣职。
在祂里面——我们在基督里,这是神的计划,甚至在创立世界以前我们已经被祂拣选了。我们在祂里面,好似挪亚在方舟里,幼童在家庭中,肢体在身子上,枝子连在葡萄树;这又好似海洋中的海草,阳光下的珍珠。我们在祂里面,得着最强的保障,任何恶毒与仇敌都不能侵入——堡垒、圣城那么固若金汤。我们在祂里面,好似陈设饼在会幕里,又如小楼上升起的炉火。
主在其中——我们能在高处,要保持我们的生活经验。敌人会不住引诱我们离开,到下面平原与他议和。他居然要我们离开至高的隐秘处,多么可怕的试探。总要小心,饵可能很吸引,但是后果是毁灭。要日夜与大祭司在一起听从主的命令。祂必住在其中。
主自己为我们预备筵席,与祂同享福分,这是多么喜乐的应验。「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迈尔《珍贵的片刻》
【 做妥细节,满足礼仪上的要求,不太难;但论到人的内心是否真的洁净无瑕?这……】
亚伦和他的儿子“行了耶和华借着摩西所吩咐的一切事”。这卷书中,有许多详细的法则,确遵毋违实在不容易。他们明白神的心意,知道祂要他们如何事奉,并要他们存怎样的态度来事奉。各种细则也叫我们小心翼翼,以此为榜样顺服、事奉神。祂绝不苟且,祂要我们成为完全圣洁的子民。
──《灵修版圣经注释》
【利八章 作为领袖的你,对自己有甚么要求?】
亚伦和他的儿子为甚么需要被洁净,且被分别出来呢?虽然利未支派的人都被指派事奉神,但神惟独拣选亚伦的后裔做祭司,他们只有洁净自己,奉献自己,才能享有献祭的尊荣与责任,然后才可以教导百姓照样行。
本书8、9两章所讲的礼仪,是祭司受圣职的礼仪。亚伦和他的儿子要先用水洗身(8:6),穿上专为他们做的衣服(8:7-9),头上浇上膏油(8:12);他们要按手在公牛头上,然后宰了公牛(8:14),又要按手在两只公绵羊头上,然后宰了公羊(8:18-19,22 ),表示圣洁是由神而来,并不是源于祭司。照样,我们得到属灵的洁净,也不是因为有了宗教上的地位,乃是因神而得。不管我们在教会中地位有多高,我们的信仰有多久,今天只能倚靠神,属灵生命才有活力。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