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利未记 第6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若有人犯罪,干犯耶和华,在邻舍交付他的物上,或是在交易上行了诡诈,或是抢夺人的财物,或是欺压邻舍,」

3「或是在捡了遗失的物上行了诡诈,说谎起誓,在这一切的事上犯了什么罪;」

4「他既犯了罪,有了过犯,就要归还他所抢夺的,或是因欺压所得的,或是人交付他的,或是人遗失他所捡的物,」

5「或是他因什么物起了假誓,就要如数归还,另外加上五分之一,在查出他有罪的日子要交还本主。」

6「也要照你所估定的价,把赎愆祭牲——就是羊群中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牵到耶和华面前,给祭司为赎愆祭。」

7「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他无论行了什么事,使他有了罪,都必蒙赦免。』」

人若亏欠了「邻舍」()),就是「干犯耶和华」())。因为在「爱人如己」())上出现了破口,就在爱神的心上出现了破口。
我们若亏欠了人,「在查出他有罪的日子」())就要认罪、归还,并「另外加上五分之一」赔偿,然后才能献上「赎愆祭」())。人若不用实际行动弥补亏欠,就不能「蒙赦免」。
亏欠人的罪,不能只用鸟或细面献祭,必须用「没有残疾的公绵羊」())。

8「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9「『你要吩咐亚伦和他的子孙说,燔祭的条例乃是这样:燔祭要放在坛的柴上,从晚上到天亮,坛上的火要常常烧着。」

10「祭司要穿上细麻布衣服,又要把细麻布裤子穿在身上,把坛上所烧的燔祭灰收起来,倒在坛的旁边;」

11「随后要脱去这衣服,穿上别的衣服,把灰拿到营外洁净之处。」

12「坛上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烧着,不可熄灭。祭司要每日早晨在上面烧柴,并要把燔祭摆在坛上,在其上烧平安祭牲的脂油。」

13「在坛上必有常常烧着的火,不可熄灭。』」

8-13节是祭司献上燔祭时所要遵守的条例。
祭司即使是清扫「燔祭灰」()),穿着也要与献祭时相同,表明这灰是圣洁的,所以应当「拿到营外洁净之处」())。
祭司离开会幕的范围,就要脱去圣衣,「免得因圣衣使民成圣」())。
「平安祭牲的脂油」())必须烧在早晨所献的燔祭上()),象征先借着基督顺服神、蒙神悦纳,然后才有可能与神相交。
因着每日早晚献上燔祭,「在坛上必有常常烧着的火」,象征神的百姓一直在敬拜、顺服神。神亲自点燃了燔祭坛上的火()),象征神与百姓一直同在。犹太传统认为,这火一直点到被掳巴比伦。

14「『素祭的条例乃是这样:亚伦的子孙要在坛前把这祭献在耶和华面前。」

15「祭司要从其中——就是从素祭的细面中——取出自己的一把,又要取些油和素祭上所有的乳香,烧在坛上,奉给耶和华为馨香素祭的纪念。」

16「所剩下的,亚伦和他子孙要吃,必在圣处不带酵而吃,要在会幕的院子里吃。」

17「烤的时候不可搀酵。这是从所献给我的火祭中赐给他们的分,是至圣的,和赎罪祭并赎愆祭一样。」

18「凡献给耶和华的火祭,亚伦子孙中的男丁都要吃这一分,直到万代,作他们永得的分。摸这些祭物的,都要成为圣。』」

「取出自己的一把」())原文是「取出它的一把」。只有一部分「细面」和一部分「油」要与「所有的乳香」一起「烧在坛上」。
「圣处」指「会幕的院子里」())。「不带酵而吃」())原文是「做无酵饼吃」。「烤的时候不可搀酵」原文是「不可烘烤有酵的东西」。素祭预表基督作为人生命的供应,所以「不可搀酵」,改变基督生命的味道。
「素祭、赎罪祭、赎愆祭」的祭物都是「至圣的」())。「至圣 קֹדֶשׁ קֹדֶשׁ」原文是「神圣、神圣」。圣香())、「会幕和法柜,桌子与桌子的一切器具,灯台和灯台的器具,并香坛、燔祭坛,和坛的一切器具,洗濯盆和盆座」())都是「至圣的」器皿,能使「凡挨着的都成为圣」())。而「至圣的」的祭物,连「摸这些祭物的,都要成为圣」。神把「至圣的」素祭赐给祭司作食物,祭司也就「成为圣」,预表神把基督赐给我们作生命的供应,让我们与主联合、「归耶和华为圣」())。

19「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0「『当亚伦受膏的日子,他和他子孙所要献给耶和华的供物,就是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为常献的素祭:早晨一半,晚上一半。」

21「要在铁鏊上用油调和做成,调匀了,你就拿进来;烤好了分成块子,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素祭。」

22「亚伦的子孙中,接续他为受膏的祭司,要把这素祭献上,要全烧给耶和华。这是永远的定例。」

23「祭司的素祭都要烧了,却不可吃。』」

14-23节是祭司献上素祭时所要遵守的条例。
「当亚伦受膏的日子」())意思是「自亚伦受膏的日子起」。「细面伊法十分之一」())大约有2.2升,是一个成年人一天的食量())。
「祭司的素祭」是「常献的素祭」()),由大祭司代表所有的祭司献上,并且「都要烧了,却不可吃」。表明事奉神的人每天应当让基督代替我们活在神面前,我们才有资格事奉。而基督「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须先为自己的罪,后为百姓的罪献祭;因为祂只一次将自己献上,就把这事成全了」())。

24「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5「『你对亚伦和他的子孙说,赎罪祭的条例乃是这样:要在耶和华面前、宰燔祭牲的地方宰赎罪祭牲;这是至圣的。」

26「为赎罪献这祭的祭司要吃,要在圣处,就是在会幕的院子里吃。」

27「凡摸这祭肉的要成为圣;这祭牲的血若弹在什么衣服上,所弹的那一件要在圣处洗净。」

28「惟有煮祭物的瓦器要打碎;若是煮在铜器里,这铜器要擦磨,在水中涮净。」

29「凡祭司中的男丁都可以吃;这是至圣的。」

30「凡赎罪祭,若将血带进会幕在圣所赎罪,那肉都不可吃,必用火焚烧。』」

24-30节是祭司献上赎罪祭时所要遵守的条例。
「赎罪祭牲」是「至圣的」()),「凡摸这祭肉的要成为圣」()),吃肉的祭司、煮肉的器皿都要与祭牲合一,分别为圣归给神。如果只是「圣的」,就不能使接触到的东西「算为圣」())。
当时的瓦器没有釉,肉汁会渗入孔隙之中,所以「煮祭物的瓦器要打碎」())。而铜器只需要「擦磨,在水中涮净」()),就可以被别人碰到。「祭牲的血若弹在什么衣服上」,就会被别人碰到,所以必须「在圣处洗净」())。
神指示祭司吃赎罪祭牲的肉,是成为代替百姓的「中保」,「担当会众的罪孽,在耶和华面前为他们赎罪」()),预表那「慈悲忠信的大祭司」())基督是「义的代替不义的」())。
「若将血带进会幕在圣所赎罪」,表明是大祭司为自己())、全会众())或赎罪日())所献的赎罪祭。祭司在这些情况下都是献祭者,不能代替自己,所以「那肉都不可吃,必用火焚烧」。
上图:主前11世纪以色列人煮食物的瓦器,现藏于以色列博物馆。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利未记第六章

F需要赎罪之情况

这段落也是讨论一些违反信条的情况,然而这里所提到的,是关于在私人财产方面,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而非会幕中的物件。但是,由于神和祂的百姓中间存有极为亲密的关系,因此,人若干犯了神的百姓中任何一个人,就是行了干犯耶和华的罪(1节),因为神是个人财产的保护者。在寄存的财产、抢夺和欺压这三方面,人因着诈欺而对他人造成三方面的伤害,而且这伤害的物件正是他的邻舍。律法特别教导一个人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他的邻舍,也不可欺压他的邻舍,却要爱人如己这教义亦被基督所强调,等等;参:。犯罪的当事人所欺骗的邻舍(希伯来文 ʿ am̱ît ̱ ),明显地是他附近社区中的一员,不是诈欺邻舍寄存在他那里的一些东西,要不然就是为了安全的缘故或作为凭据之用,邻舍遗留在他家的一件物品,而这物品是没有任何证明文件的。这邻舍可能不是抢夺事件中的受害者,就是遭其他社区成员剥削的受害者。还有另一个过犯是关乎一个人发现一些遗失之物,而他却说谎(3节),构成了非法侵占的罪行。

在这几个事例中,贪婪是主要的驱动因素,此外,还结合了一个不正确的期待,期待神不会注意到这过犯。这种行为对于信仰的家庭来说是不适当的,因为圣约群体的本质乃是这样如果一个肢体受苦,所有其他的肢体都会受到此情况之影响(参:。不幸地,有许多敬虔的人似乎完全不知道在社交关系中有这些伦理层面的考虑,因此他们需要留意新约圣经在一些课题上的教导,例如s正直、真实、可敬的行为、盗取、剥削等等,正如保罗所列属灵的果子之例证般;参:,等等)。

一个人若犯了上述指定的任何一项罪行,在他蒙赦免之前,他必须先作出适当的赔偿,并要加上这产物价值的五分之一,作为额外赔偿费用;这多半是以称好一定重量的银子偿还。这种罚款的制度,显然是要使那些可能犯罪的人深切体会正直和真实在社交关系中的重要性,并强调伴随着伦理行为的破坏所需付出的代价。只有当这犯罪者所付出的赔偿已经足够之际,他才能牵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作为一赎愆祭供物(,并且透过认罪和献祭,其罪方能得赎。神给予那些忏悔的罪人之赦罪保证,是利未记中献祭法令的一致主题,在新约圣经中亦然等等)。

G燔祭

有鉴于先前的段落已经讨论了神要求祂的百姓献上之各种祭物,第六章余下的部分和第七章整章在希伯来经文中,就自成一个不同的单元,构成了一本写给祭司们的献祭程式说明书。依照古代近东正规之祭司典范,这份素材从一开始就应当是以成文形式出现于历史中。虽然这些规条涵盖了在中所提到的各种献祭,不过这些规条的确特别强调祭肉之食用,并延伸至在这种餐宴中,敬拜者可以与祭司一同享用。亚伦和他的子孙(9节)身为祭司传统的保管者,乃是神授予律法(希伯来文 tôrâ )的物件,律法这个字眼的意义为「命令」或「指示」(参拉丁文 doctrina ),这个字出现在讨论一些特别的法令或是几组法令的段落起首。祭司被指示要使坛上的火一直烧着(9~13节),因为燔祭牲在坛上必须完全被烧尽。这里所记载的献祭乃是每天不间断的燔祭或中的 ta ̄ mîḏ ,这祭物是祭司在每天早晨和黄昏为全以色列献上的。这仪式使以色列人想起他们需要持续不断地敬拜耶和华,并且使他们确信神为了他们好处的缘故从不怠慢。一个信靠耶稣基督的人,当他与主同行的时候,并不需要遵行上述所言之礼仪程式,并且他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在神的同在与保护下欢欣。管制坛火的这些条规,只是将其注意力集中在运行职务之祭司的责任这个层面,并不打算取代那些已经在所颁下的指示。祭司被告知要使燔祭牲整夜放在炉床上(9节),这个字眼近来被译为「在坛的柴上」,这翻译表达得更清楚。祭物的脂油会滴在坛火上,使之能够继续燃烧直到第二天的早晨,到那时,祭司必须遵照已规定的礼仪除去那些油腻的灰烬。在进行这工作时,他必须穿上细麻布上衣和裤子(参:,细麻布是古代近东的祭司们在衣着上所偏爱使用的布料;而当这些灰烬被收起来倒在坛边的时候,他必须换穿别的衣服(11节),然后把灰拿到营外一个洁净堆积残屑的地方(。与此同时,他仍然有责任要使坛上的火继续烧着,如果需要的话,他可以加添木料。有一些注释者主张这些灰烬会累积在坛旁一段时间,这种说法似乎不大可能成立。关于在安息日不可生火的禁令并不适用在会幕中。因着每日二次例常的献祭,使得坛上的火能够持续不断地烧着(13节)。这「不灭的火」可以带来许多象征性的含义,也可以完全都不代表任何象征性含义。对古代希伯来民族而言,它尤其预表了神与祂的子民同在(参:,并要求与祂立下圣约的国民必须单单敬拜祂。有一些基督徒将这不灭的火视为我们的大祭司耶稣基督的顺服,祂顺服以至于死,为了人类的罪将自己献作那无瑕无疵的祭物。

毫无疑问地,对这炭火礼仪之强调在二件有趣的事实上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即便是将灰烬由坛上除去这表面上看来是一件相当卑贱的工作,它仍旧是由运行职务的祭司亲自去做,而非找其他代理者行之。其次,为了这项工作,同一个人必须换穿与其在圣所时所著不同的衣服去运行之。无论耶和华命令祂的仆人们所做的工作是何等地繁琐,这些任务的运行总是带有其本身之尊贵性和重要性。一个人在神面前之外在表现方式,常常透露出他内心的态度为何(参:。无论这特别的服事是多么地卑贱,神命令我们要为了一切的事奉束腰,因此,莫衷一是和随便的行为是不蒙悦纳的。就本段落中的祭司而言,他的职务范围就由倒空坛灰至宣布赎罪之功已经完成不等。无论是在哪一种场合,他都必须于外在和热心上预备好自己;在广义上,他应用自如以及万事准备就绪的服事精神,正是基督徒事奉上的好典范。

H素祭

14~18.在这个段落中,再次将重点放在祭司们以及在纪念性的部分以火烧尽后,他们如何处置那些剩余的供物。这些条规补足了记载于的素材,在措辞方面这二段经文有相当多彼此对应之处。一旦纪念性的部分(15节)献上后,祭司们可以在圣处食用剩余的祭物,这里所说的圣处是指会幕的院子里(16节)。这祭物必须在会幕的围墙内或「院子里」食用,因为它是至圣的供物。至于赎罪祭(和赎愆祭供物(的规定亦是如此,这剩余的祭物也是归与亚伦家族的祭司们食用。关于素祭禁用酵之命令(,也适用与祭司们取用时之处境,因为这是至圣之物(17节)。以此方式所指明的食物,当它被拿来与「圣物」相对比之际,只能够在会幕的范围内,由祭司们食用;祭司和其家人在普通仪式的洁净情况下可以取用(。凡亚伦子孙中的男丁(18节)都可以食用素祭供物,即使是那些因着在身体上有某些缺陷,而有瑕疵的男丁亦可食用(。在此,对仪式圣洁之强调勾画出这献给神之礼物的状态,如同基督所言,相比之下也暗示了这仪式上的圣洁是可以传送的,正如仪式上的不圣洁亦能够传送一般。到了被掳后期,先知哈该时代的祭司们在回答以下问题那些在仪式上圣洁之物能够将其神圣传送至一件与它有直接接触的物件上吗?的时候,决定了这圣洁之物并不能将任何特质传送至与它直接接触的物件上,后来这观点在他勒目中引起相当多的讨论(参 Pesachim 14a ff.)。

利未记的礼仪使以下之观点更形清楚事奉那位永活真神对人而言,乃是一件需要担负起很大责任的事。他们借着一开始运行的行动,进入一个与神圣洁的关系中,接着他们必须按着神所定规的方式,而非自己猜想可能完成的方式,来完成耶和华的意旨。对基督徒来说,圣洁是圣灵在个人生命中工作的结果,祂除去在基督徒生命中那些不合基督本性的事物,使信徒能够在恩典中长进(参:,等等),如此一来,他便可以开始与基督身量相匹配的属灵成长历程。因为,圣洁乃是属于人格特质的一种,所以它并不能够机械式地透过接触一些「神圣」的要素、护身符以及其他类似的小装饰品,从它们身上移转得到。

19~23.大祭司每天必须为他自己和所有的祭司们将一份素祭献给神,这份供物是细面伊法十分之一(20节)。这少量的供物是一份象征性的供物,均分为二半,一半在早晨献上,一半在晚上献上;并且规定在大祭司承接圣职之日(「受膏的日子」)起开始献上。这供物需用油调和后在煎盘上烘焙(见之注解〕,烤好了分成块子献上,烤好了分成块子之希伯来原文为 tupînîm (读法为 tep ̄ utenna ̂ ),我们并不能断定这个字的准确意思为何。接着这供物被烧尽,因为祭司们并不能吃这为了他们自己献上的至圣之物。这些条规把我们的注意力引至祭司职务需有属灵正直的特质这方面的关注上。这职权的持有者不能够不正当地利用这职权,也不能够想象既然他们自己身为祭司,就能够凌驾于律法之上,如同后来以色列历史中所发生的史实一般(例如:~17、22)。祭司们并不能够因着自己熟悉献祭活动而对其产生侮慢之心(参:。对基督徒来说,能够事奉那位以祂自己的血买赎他的神,并且能够在事奉中因着圣灵而内心火热,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特权

I赎罪祭

这段落讨论了在这礼仪中祭司的责任,其中特别强调这供物的圣洁本质。这供物之圣洁本质乃是管理其他至圣供物规条的主要课题,而且它能够将仪式上的圣洁传送给那些触碰到它的人或物件上。无意间被献祭的血沾染的衣物必须在圣处洗净(27节)。希伯来文圣经提及祭司所得的祭物是拿来煮熟,而非用火烤的;并根据这容器是瓦制的,抑或是铜制的(RSV 译为「青铜」)来定规其清洁礼仪。神赐给祭司们一条命令,提醒他们甚至对他们而言,某些祭物被认为是非常神圣,以至于连他们都不得食用。基督徒不能够因着他们的属灵地位而炫耀自己,乃是要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并且因着基督的缘故,彼此同工配搭服事。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这一句显明本段和前一段不是神同时晓谕的,虽是如此,本段还是论赎愆祭。至18节是论在圣物上的愆尤,就是亏损神和亏损祭司的事,本段是论在俗事上的愆尤,就是亏损人的事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本节至7节讲失信于人或损及他人财物献“赎愆祭”的条例。因为神与祂百姓的亲密关系,触犯人也有同干犯神。本章所记三种罪包括欺骗邻舍交托的财物、抢夺和欺压他。

律法禁止作假见证陷害人,应该爱邻舍如同自己。本章所列各罪都是出于贪恋他人财物,并想做了瞒住神。但在一个与神立了约的社会中,一人犯罪及于全体;今天在神家里的人(信徒 )应特别留意此事。

干犯的人必须先对受害的一方作出适当赔偿,并按财物价值缴付另外的五分之一。这些赔偿也须是用银子支付,要犯罪的人明白,破坏人际关系,失信背约,须付出高代价。赔清了钱之后,干犯的人才可按祭司所估定的值,将一只无残疾的公羊牵到祭司前(祭司为神膏立的代表 ),认罪、献祭、得到赦免。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赎愆祭的条例。①干犯耶和华的圣物(5:15-16);②违背耶和华的禁令(5:17-19);③对邻舍犯罪(1-7节 ),要献上赎愆祭。本段条例针对。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欺骗罪的例子,包括抢夺、勒索、侵吞定金,或拾遗不报。赔偿包括额外的百分之二十(或双倍什一 )的处罚。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罪行的比较】

本段所列的罪行嫌犯是否无辜只能藉宣誓断定,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物证都是不存在或无法认明的。上一段经文针对亵渎圣物,本段所指的渎圣则是起假誓。在此罚款了事,表示这罪行是在民事的层面处理,视为轻罪而非重罪。但在不少古代法典中,重罪也是可以藉金钱赔偿解决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若有人犯罪,干犯耶和华,在邻舍交付他的物上,或是在交易上行了诡诈,或是抢夺人的财物,或是欺压邻舍,」

“若有人犯罪,干犯耶和华”——做害人的事,也是干犯神,【比方】大卫与拔示巴行淫,不但是害了乌利亚,更是藐视耶和华的命令。行祂眼中看为恶的事,参撒下十-2-27,这一类的事,主必报应。“在邻舍交付他的物上”——本节推广至13节的条例,古人出门的时候,有时把自己的财宝埋藏在地里,但因日久,就往往失迷了那埋藏财物的地方,故此就得挖地寻找,圣书上厦次借用这事为比喻,正如等处的话一样,但因物主怕别人寻见,或怕自已忘记埋蘑财物的地方,或者他的财物是不能埋藏的(如牲畜、房屋等 ),所以有时将财物交托邻舍代管,保罗也屡次提到这交托和受托的事(提后-12、14 ,本节也是论这事,至于信徒对于受人所交托的,或是从别人所借来的-切物上,必须小心保存或使用,又要按时归还,不然就是得罪神(前注 )。“或是在交易上行了诡诈”——人做买卖,必须公道,本句包括-切欺骗、投机、作伪、舞弊、搀假、冒牌,及不公道的尺、秤、升、斗,并偷闲、受贿等等不公平的事。“或是抢夺人的财物”——(参创二十-25 。本句不但说到暗偷明抢的事,也是包括强要所不该要的,或强留所该交出的一切事。“或是欺压邻舍”——,本节所论的,有两件是自行交出的,也有用件是强迫交出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干犯: 明确规定对邻舍的犯罪。对邻舍犯罪源于对耶和华犯罪。当人没有真正信靠耶和华时,必然会向邻舍犯罪。无视按神的形象被造的人,向人犯罪等于向造人的神犯罪。欺压: “胁迫”的意思,指人欺压邻舍抢夺钱财的行为(19:13,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或是在捡了遗失的物上行了诡诈,说谎起誓,在这一切的事上犯了什么罪;」

“或是在捡了遗失的物上行了诡诈”——遗不是物主自行交出的,也不是强迫别人得来的,乃是无意拾得的,至于遇见遗失之物所应守的条例记在至3节。“说谎起誓”——本句包括2、3节的五件事(下句 ),就是他起假誓说,我没有受过别人的交托,或说,我没有强夺别人的财物,或说,我没有拾取别人所遗失的东西,却是说谎。

神早有吩咐,人若将牲畜或别的财物交托邻舍看守,那财物或受伤或失去,看守的人就要凭着耶和华起誓,证明他手里未曾拿邻舍所交托的物。人起假誓乃是罪上加罪,故此神加了本节的条例。“在这-切的事上犯了什么罪”——就是在2、3节的事上犯了罪。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说谎起誓: 是妄称耶和华名的罪。旧约时代,人指着耶和华的名起誓,神成为人起誓的证人。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他既犯了罪,有了过犯,就要归还他所抢夺的,或是因欺压所得的,或是人交付他的,或是人遗失他所捡的物,」

“他既犯了罪,有了过犯”——有注释家以为2-3节所论的,就是没有确实的凭据可以证明那人的罪,意思是要叫犯罪的人自己承认;若有确实的凭据,他虽不承认,也要按至13节的条例受罚。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或是他因什么物起了假誓,就要如数归还,另外加上五分之一,在查出他有罪的日子要交还本主。」

“或是他因什么物起了假誓”——就是他在这些事上有了罪,反说谎起誓也不肯承认,后来却承认了。“就要如数归还”——就是如数归还他所隐匿或强取的原物,倘若不能将原物如数交还,就要按祭司或官长所估定的价值赔偿,赎愆祭的教训就是人虽因主耶稣白白地得蒙赎罪,还须尽自已所能的,赔补所致的损伤。“另外加上五分之-”——这五分之-是罚金。“在查出他有罪的日子”——就是在他承认自己的罪,献祭物的日子(参旧译本和文理译本 ),【比方】耶稣所说的话,撒该。“要交还本主”——要先交还本主,然后献祭,物主若去了世,就必交给他的近亲,若再没有近亲为他代收,那所赔还的就要归与祭司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五分之一……交还本主: 是悔改的证明。真正的悔改不仅在于言语,也在于实践,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也要照你所估定的价,把赎愆祭牲,就是羊群中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牵到耶和华面前,给祭司为赎愆祭。」

“也要照你所估定的价”——木句是指着赎愆祭牲的价(下句 ),因为第5节巳经吩咐如数归还的事,赎愆祭牲的价值必须照祭司所估定的才为合格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没有残疾的公绵羊: 基督是我们的赎愆祭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他无论行了什么事,使他有了罪,都必蒙赦免。”」

“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他无论行了什么事,使他有了罪,都必蒙赦免”——这是预表耶稣的血洗净我们-切的罪,本节不包括擅敢行事 故意犯罪的人 因为这等人 也必藐视那能赎他罪的祭 )。神要领罪人离恶归善,人懊悔、认罪、偿还和得赦,是自然的次序,若不懊悔,承认也是徒然,若不承认,就更不愿意偿还,若不偿还,就不得蒙赦免。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无论行了什么事: 暗示耶稣基督为我们赎罪是完全的。耶稣基督作为祭物,10:10),能完全赎罪,没有任何缺陷。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利未记上有这一句,这是第四次,显明又是一段的起头。上几章论以色列人献祭的条例。教训他们当于何时献何祭,并如何献法;本节至是教训祭司当如何尽职为自已和百姓献祭。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从本节开始到7章全章都是为祭司而写,指示献祭的程序,特别着重祭肉的吃法,在什么情形下(例如在平安祭中 ),献祭的人可以和祭司同享。

祭司要把坛上的火“常常烧着”(9~11节 ),因为燔祭的祭牲必须在坛上全部烧尽。燔祭必须一早一晚为全体百姓献上,一方面提醒以色列人不可中断对神的敬拜,同时显示神对人的不断看顾。(今天的信徒因着主耶稣一次的献上 可以与神同行 得到祂的保障 不再需要这些献祭的仪式 但是献祭的精神仍应保持。 )

祭司要让坛上的火常常烧着,是他们应尽的一种职责,并非取代有关点火献燔祭的规例。祭物的脂油不断滴在柴上,使坛上的火可以烧到天明;然后祭司要移去坛灰。他把灰移到坛脚时穿一种衣服,搬到营外又穿另一种衣服;同时为坛添柴,使坛火不熄。会幕烧坛火的工作不因安息日停火的规例而停止,因为每天要献祭两次,安息日也不例外。

在圣所中移去坛灰的卑下工作,也是祭司的职事,而工作性质上小小的不同(把灰移到坛底和搬到营外 ),必须穿不同的衣服;在会幕中穿礼服,出到会幕外,穿常服。可见:1.不问工作贵贱,只要是出乎神的差遣,同样重要,同样尊严。2.人对神的态度如何,也表现在他的外表上。侍奉神,不问工作大小,决不可轻慢随便;内心与外表同等重要。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燔祭:(1:3-17)。既然整个祭牲都要全然烧在坛上,故有两件事情特别要注意:清除坛上的灰和照料坛上的火(不住添柴 )。「坛上的火永不可熄灭」这重点在本段出现五次之多(9- 12-13 ); 这是神自己点着的圣火(9:24, , 不断燃烧代表以色列民永远奉献给神。祭司在会幕及圣殿内穿上祭服(10 );将灰运往营外时,应穿回平常衣服(11 ),因为圣的俗的应该分别出来(10:10)。

──《串珠圣经注释》

燔祭。1:1-17论及献祭原则,本段经文论及献祭次序。每天献上的燔祭,与其他祭物不一样,有其特点。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在第一章的燔祭条例上再附加一些细节。连续不断的燔祭能提醒百姓不断地向耶和华奉献。参看的脚注。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献祭】

祭司与献祭者应得的分:此段经文与前段(6:7)在重点上有分别。前者在于以色列民所应该知道的献祭矩规(例如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献那种祭及供物、献祭者的参与程度又如何 ),而本段经文重点乃是祭司应该知道的献祭规矩,例如那种祭牲应作火祭或食物,祭司与献祭者又当如何分配祭物。

──《串珠圣经注释》

祭祀方法及处理规定。前面的经文(1:1-6)提到“祭物的种类及内容”,本段经文谈论担当献祭的祭司献祭的“次序和方法”,及“处理祭物”的规定。神具体地指示献祭的种类、方法及次序,要让人明确知道献祭从神而来,防止人为因素的渗入。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你要吩咐亚伦和他的子孙说,燔祭的条例乃是这样:燔祭要放在坛的柴上,从晚上到天亮,坛上的火要常常烧着。」

“你要吩咐亚伦和他的子孙说”——这是因为本段的事是与祭司有关系的。“燔祭的条例,乃是这样”——这是论祭司为会众每天早晚所献的燔祭,第一章所论的是各人随意献的燔祭。“燔祭要放在坛的柴上,从晚上到天亮”——因此这祭也称为常献的燔祭。白日既多有人献祭,坛上的火自然是常烧着的,但从晚上到天亮却没有人献祭,所以神吩咐祭司要留心坛上的火,免得夜间熄减。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到天亮: 前一天晚上献上的燔祭要焚烧到第二天早上。燔祭分为特定时间献上的特别燔祭及早晚献上的常燔祭,常燔祭象征忠心和不断的奉献。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燔祭的火彻夜烧着】

由本段开始,是指示祭司如何献各样的祭,这些祭在前几章已述及。燔祭是全日最后献上的祭,本节规定它要彻夜焚烧,并且等到早上才清洁祭坛。如此为以色列的祈求才不致在晚间中断。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祭司要穿上细麻布衣服,又要把细麻布裤子穿在身上,把坛上所烧的燔祭灰收起来,倒在坛的旁边;」

“祭司要穿上细麻布衣服”——就是众祭司在供职时所穿的圣衣,这衣服有四件如下:(一 )细麻裤子,(二 )细麻袍子,(三 )细麻带子,(四 )细麻裹头巾。这是神早先吩咐摩西使以色列人作的。“又要把细麻布裤子穿在身上”——注)。“把坛上所烧的燔祭灰收拾起来”——本节的意思说,就是为收拾坛上的灰,祭司也要穿上细麻衣。“倒在坛的旁边”——就是在坛的东边(-16注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细麻布衣服」:用麻纱造的长袍。

──《串珠圣经注释》

细麻布衣服: 用细麻布做的衣服,39:27),预表基督人性的圣洁。细麻布裤子: 祭司穿在里面的裤子。倒在坛的旁边: 坛的东边倒灰的地方(1:16)。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细麻布衣服】

制造祭司衣服的细麻是自埃及进口的。细麻在埃及也是祭司服装特有的布料。天使所穿的也被形容为细麻布衣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随后要脱去这衣服,穿上别的衣服,把灰拿到营外洁净之处。」

“随后要脱去这衣服,穿上别的衣服”——那供职的细麻衣服,祭司只可在会幕穿,他们田到院外的民那里,当脱下供职的衣服,放在会幕旁的圣屋内,另穿上别的衣服,免得因圣衣使人成圣,本章18第四注 )。(祭司所穿下来之供职的旧衣服 作会幕中的灯捻子用 )。“把灰拿到营外洁净之处”——这是因为祭灰是圣洁的,与平常的灰不同,为祭司和会众所献的赎罪祭牲也是烧在这灰上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别的衣服: 指祭司平时穿的衣服。祭司不能穿着祭司服到外边,因为祭司服是圣洁的,不能与他人接触。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坛上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烧着,不可熄灭。祭司要每日早晨在上面烧柴,并要把燔祭摆在坛上,在其上烧平安祭牲的脂油。」

“坛上的火”——有人以为这火是从神来的,但祭司承接圣职的时候,在圣火未降以先摩西就已经生了献祭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烧着,不可熄灭”——(9 )本句的意思是叫祭司小心,不可在收拾祭灰的时候使火熄灭。“祭司要每日早晨,在上面烧柴”——,前几节屡次说坛上的火要常常烧着,不可熄减;本节是说使火不熄灭的方法,信徒早晨起来和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当除去一切拦阻自己的事,好像祭司除去燔祭的灰一样,也当把心中的火挑旺起来,正与祭司增添新柴相同。“并要把烬祭摆在坛上”——就是每日早晨常献的燔祭。“在其上烧平安祭牲的脂油”——每天献祭所必烧的分子,也都是烧在早晨所献的燔祭上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坛上的火要……常常烧着: 使燔祭常常烧在坛上,把它们的奉献常常彰显在神的面前。信徒向神的奉献之火也应该不熄灭,天天鞭策自己顺服神的话语。每日早晨: 祭司每天早晨和晚上要献上常燔祭,28:3-8)。平安祭牲的脂油: 平安祭不是每日献上,在献平安祭的时候应献上燔祭(3:5)。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在坛上必有常常烧着的火,不可熄灭。”」

“在坛上”——就是在会众安营的时候,坛上的火必常常烧着,以色列人起营的时候,就把坛上的火收在手炉中,免得这火熄灭(-6-7注 )。“必有常常烧着的火,不可熄灭”——有注释家以为也是提到这火,本段三次说坛上的火要常常烧着(9、12 ),或者是因为神要祂的百姓知道,他们与神接交的门路是常常开着的,人或因蒙了神的恩要献燔祭、素祭、或平安祭,或因觉悟自已的罪要献赎罪祭或赎愆祭,就能借着坛上这不熄减的火随时赎罪、感恩,与神接交。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火,不可熄灭: 意味着以色列百姓不停止向神献祭,就是向神献上敬拜。今天基督徒也应该不断在神面前献上敬拜和祷告。保罗劝勉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信徒凭信心所做的一切,就是神所喜悦的祭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素祭的条例乃是这样:亚伦的子孙要在坛前把这祭献在耶和华面前。」

“素祭的条例,乃是这样”——本段推广至10节的条例,使祭司知道素祭是如何献的,并知道所归与自已的当如何吃。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本节至23节讲素祭的条例,可参2章及有关注解。本章着重讲祭司的责任,以及细面的纪念部分献在坛上后,余下的如何处置的规例。这些条例为的补充。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这里谈到祭司在“素祭”里所占之部分的细节。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素祭:(2:1-16)。素祭、赎罪祭及赎愆祭均为至圣的(17 ),只有祭司才可以吃剩下的供物,而且必须要在圣处(即在会幕的院子里 )吃(16- 26 )。

──《串珠圣经注释》

素祭的区分及特点。分为一般人献上的素祭(14-18节 )和祭司献上的素祭(19-23节 )。2:1-16曾经提到一般人献上的素祭。祭司献上的素祭是出埃及记29章委任祭司时献祭的附加部分。这个素祭要完全在这里焚烧,不能归给祭司(23节 )。素祭的特点:①没有血的谷物,自愿献上;②不能单独献上,须与燔祭一同献上,同时献上葡萄酒奠祭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祭司要从其中,就是从素祭的细面中取出自己的一把,又要取些油和素祭上所有的乳香,烧在坛上,奉给耶和华为馨香素祭的纪念。」

“祭司要从其中,就是从素祭的细面中,取出自己的-把”——或无“自已的”三个字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细面……取些油: 在细面上加上油(2:1)。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所剩下的,亚伦和他子孙要吃,必在圣处不带酵而吃,要在会幕的院子里吃。」

“所剩下的,亚伦和他子孙要吃”——神为现在的教会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这道理为中华基督教会的前途大关紧要。“必在圣处”——就是会幕院内有燔祭坛和洗濯盆的地方(26。这院子称圣,是因为会幕是神的住处。【比方】主耶稣变像的山称为圣山,神显现与摩西之地称为圣地,也是因为这院子和其中一切所有的都是区别为圣,专为敬拜神用的。“不带酵而吃”——意思说祭司用这面烤饼的时候不可搀酵(17注 )。“要在会幕的院子里吃”——本句是解释本节第三句的“圣处”两个字(参26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所剩下的……吃: 亚伦和儿子吃神赐给他们的食物。神顾念事奉的人,亲自供给他们所需用之物。不带酵: 酵象征罪的传染性(2:11,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给祭司的供应】

不论崇拜者有没有吃掉部分的祭牲,祭物的数量仍足够供应祭司的食用。* 巴比伦的惯例也是如此,君王、祭司,和庙宇的其他人员都可以收取祭物的一部分。早至 * 苏美时代的文献,已经表示私吃分别为圣之物是滔天的罪行。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会幕的院子】

在亚拉得发现的以色列庙宇,其院子分为两个部分,接近圣所的部分较为隐蔽。以西结形容与圣殿相连,有些小室供祭司吃他们的分。因此无论是屏风围起来的露天房间,还是仍在院中的相连小室,本节中的「院子」始终是个隐蔽的地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烤的时候不可搀酵。这是从所献给我的火祭中赐给他们的分,是至圣的,和赎罪祭并赎愆祭一样。」

“烤的时候不可搀酵”——素祭中既然不可有酵,祭司用素祭的细面烤饼的时候,自然也就不可搀酵。“这是从所献给我的火祭中,赐给他们的分”——(参18注 )。“是至圣的,和赎罪祭并赎愆祭-样”——赎罪祭(25 )、赎愆祭和素祭(-13 ),并会众的平安祭,都是至圣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凡献给耶和华的火祭,亚伦子孙中的男丁都要吃这一分,直到万代,作他们永得的分。摸这些祭物的,都要成为圣。”」

“凡献给耶和华的火祭”——就是赎罪祭,赎愆祭,并素祭所剩下的。“亚伦子孙中的男丁都耍吃这-份”——连那些有残疾不能做祭司的男丁都可以吃(二十-21-22 )。“直到万代作他们永得的份”——神叫伺候坛的祭司分领坛上的物,本章16注 ),因此将迦南地分给十二支派的时候,祭司和其余的利未人就没有份。“摸这些祭物的,都要成为圣”——文理译本作“凡扪斯祭者,必成为圣”。这两句有两种解法:(一 )是命令式的,意思说,唯独圣洁的器具和洁净的人才可以摸着这至圣的祭物;(二 )是语句的,意思说,凡摸着这至圣之祭物的(或人或物 )都必成为圣。有注释家以为人若误犯这条例以致摸圣物成圣,就必按至8节所定的条例将自已赎出来;也有人以为这等人必须遵守祭司所应守的限制,却不得享祭司所享的利益;还有人想,凡摸了圣物的人必要献祭,与沾染了不洁的拿细耳人所献的祭相似;徜若人故意摸圣物,就必被治死;至于挨了圣物的物,大概要在圣处洗净,若不能洗净,就必须毁坏。第一个解法也许是不错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摸这些祭物的,都要成为圣」:因所献的素祭是至圣的,故此凡与这些祭物接触的(无论是人或物 )即成为圣。

──《串珠圣经注释》

凡……吃这一份: 说明吃神所赐的食物也是献祭的一部分。摸这些祭物的,都要成为圣: 不是说所有摸圣物的人都成为圣洁,乃是管理圣物的人都属于圣所,在圣所里参与神圣洁的事,被视为圣洁的人。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摸者成圣】

这些圣物具有传染能力,但只限于直接接触,间接接触是无效的。少数专家宣称只有对象才会因接触圣物而成圣,人类则不受影响,但大部分学者都不相信这种分别是存在的。美索不达米亚的规例亦同样禁止触摸圣物,但对传染力却没有讨论。祭司必须把「患了」圣洁的对象充公,从此限于圣用。

── 《利未记背景注释》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参8注 ),19至23节是论祭司受膏的日子所要献的素祭,也是增补至46节的条例。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作大祭司的人每天要为自己和全体祭司献上素祭,就是细面伊法十分之.3公升 ),分在早晚献上;数量很小,属象征性的献祭。细面要调油,在鐡鏊上煎好成饼,再献在坛上烧尽。祭司一点也不可以吃,因为这是为他们自己而献的祭。

这些条例告诉祭司,虽有圣职,在法律前与百姓平等,不可滥用特权,应力求灵性与人格上的完美无缺。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是关乎祭司常献的素祭(20 : 与常献的燔祭同时奉献,由受膏的祭司(亚伦或继承他职位的人 )献上(22 );此祭最主要的原则是供物必须全然献上(23 )。

──《串珠圣经注释》

为祭司而献上的、不断的(早晨和晚上 象燔祭一样 )“素祭”要全然烧了,却不可吃,因为那是为祭司而献的。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当亚伦受膏的日子,他和他子孙所要献给耶和华的供物,就是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为常献的素祭:早晨一半,晚上一半。」

“当亚伦受膏的日子”——这大约是正月初八日,就是大祭司就职的日子。“他和他子孙”——他子孙就是接续他做大祭司的子孙(22 ),大祭司要天天在早晚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蠢祭以后,献本段所论的素祭,早晨一半,晚上一半,然后才奠酒(本节第四注。也有注释家以为这种素祭是每-个大祭司只在就职的日子献一次的 )。“所要献给耶和华的供物,就是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以色列人干液量器一览表 ),文理译本作“必以粉六升”。“为常献的素祭”——就是大祭司常献的素祭,这是在会众常献的素祭以外,这祭也列在所提大祭司每日必须为自己所献的祭中。“早晨-半,晚上-半”——就是用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作成的饼(21 )-半要在早晨献上,剩下的-半,要在晚间献上。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受膏的日子: 祭司被委任的日子。祭司的委任仪式要进行七日(8:1-36)。伊法: (5:11)。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伊法十分之一】

两个祭的用量约是五杯面粉。每次调制一个直径八至十吋的扁面包。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要在铁鏊上用油调和做成,调匀了,你就拿进来;烤好了分成块子,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素祭。」

“要在铁鏊上用油调和作成”——。“调匀了你就拿进来”——文理译本作“厥油既浸”。“烤好了,分成块子”——。“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素祭”——这素祭就是大祭司为自己天天献的素祭。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在铁鏊上……作成: 在铁鏊上烤加油的细面,与一般素祭的作法一样(2:5)。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亚伦的子孙中,接续他为受膏的祭司,要把这素祭献上,要全烧给耶和华。这是永远的定例。」

“亚伦的子孙中接续他为受膏的祭司,要把这素祭献上”——(20注 )。“要全烧给耶和华”——大祭司若吃自己所献的像吃百姓所献的祭物,那祭就与没有献上-样,因为是收回了自己向神所献的,众祭司自然也不能吃,因为他们与大祭司是一家的。“这是永远的定例”——这是大祭司为自己献的,所以要全烧给耶和华,这是世世代代不可更改的定例。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亚伦的子孙中,接续他为受膏的祭司: 接续亚伦作大祭司的是以利亚撒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祭司的素祭要完全烧了――一个事奉神的人给神的享受该是绝对的。

――《利未记读经纲目》

】「祭司的素祭都要烧了,却不可吃。” 」

“祭司的素祭都要烧了,却不可吃”——神为大杂司的素祭所定的条例(22注 ),也是与众祭司所献的素祭有关系,因为除了平安祭以外,献祭的人不可吃自已所献的祭物。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本节至30节讲祭司献赎罪祭的条例,及注解。

本段条例着重讲献祭成圣的一面,其他与至圣的祭有关的条例都适用于此祭。凡接触到祭肉的人或物,都可成为圣。衣服若偶然为血所污,须在圣处洗净。属祭司的祭肉不是烤,而是煮了来吃,煮的用具有铜制与泥制两种。有些供物极其神圣,连祭司都不可以吃(30节 )。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赎罪祭(4:1-5) 。 煮祭肉的瓦锅或铜锅因与祭肉接触,都成为圣(归给耶和华 ),故此,瓦锅要摔破,铜锅要擦净(28 )。

──《串珠圣经注释》

赎罪祭的区分。赎罪祭分为两种:①祭司和全会众的赎罪祭;②官长和百姓的赎罪祭。本段经文谈到祭司献赎罪祭的方式。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这里谈到祭司吃所献之赎罪祭的细节。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你对亚伦和他的子孙说,赎罪祭的条例乃是这样:要在耶和华面前、宰燔祭牲的地方宰赎罪祭牲;这是至圣的。」

“你对亚伦和他的子孙说,赎罪祭的条例乃是这样”——(24-30 ),本段推广至5节的条例。“要在耶和华面前宰燔祭牲的地方,宰赎罪祭牲”——就是在燔祭坛的北边。“这是至圣的”——,这是预表主耶稣虽然担当了我们的罪孽,自已却仍是至圣的

-切的燔祭、赎罪祭、赎愆祭,和会众所献的平安祭,并-些素祭,都是至圣的。这些祭物不是烧了,便是归与献这祭的祭司在会幕院内吃了,这些祭牲的皮,除所烧的以外,都归于献这祭的祭司,其余如平安祭牲和头生之牲畜的皮是归与奉献的人,平安祭的肉,除了所摇的胸和举的腿以外,也归与献祭的人,但头生之牲畜的肉却是归与祭司。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赎罪祭……至圣的: 赎罪祭的祭牲作为代赎祭物,是分别出来献给神的,所以赎罪祭是至圣的。献在耶和华祭坛上的祭物,都称为至圣。请参考4:2-5:13。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为赎罪献这祭的祭司要吃,要在圣处,就是在会幕的院子里吃。」

“为赎罪献这祭的祭司要吃”——献赎罪祭的人不可吃所献的祭肉,除了在坛上焚烧的么外,祭牲其余的肉都要归与献本祭的祭司,这或者是要叫献这祭的人放心,他的罪已经完全被赎了,不然神必不准祭司吃这祭牲的肉。献这祭的祭司不但可以同自己家中的男丁吃这祭肉,也可以请别的祭司同吃。当何西阿年间,有些祭司因起贪心,错看遗条例,满必愿意人犯罪,好吃赎罪祭的肉。“要在圣处,就是在会幕的院子里吃”——(参16 )祭司在会幕院子里所吃的祭物共有八种:(- )赎罪祭的肉(本节 ),(二 )赎愆祭的肉,(三 )会众之平安祭的肉,(四 )所奉上之初熟庄稼-捆的子粒,(五 )百姓所献之素祭所剩下的,(六 )七七节之两个作摇祭的饼,(七 )陈设的饼,(八 )洁净大麻风者的-罗革油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要吃: 官长和百姓的赎罪祭是可吃的,祭司和全会众的赎罪祭不可吃。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凡摸这祭肉的要成为圣;这祭牲的血若弹在什么衣服上,所弹的那一件要在圣处洗净。

“凡摸这祭肉的,要成为圣”——(参18注 )。“这祭牲的血若弹在什么衣服上”——“弹”字或作“溅”字,这“弹”字的原文和馈“溅”字同,不是有意弹的,乃是无意溅的,譬如宰祭牲的时候,血若溅在人的衣服上,那人就不可出到院外,必须先在圣处把血洗净,免得这血被人污秽了。“所弹的那-件,要在圣处洗净”——这是表示赎罪祭牲的血是何等的圣洁。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祭肉……成为圣: 暗示只有圣洁的祭司才可吃这肉。祭牲的血……洗净: 因为圣洁的血弹在了不洁的衣服上。如果不洗净衣服上的血,成为圣洁的衣服在会幕外被玷污,神的圣洁也因此被玷污。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洗净弹了血的衣服】

这祭的血吸收了 * 不洁,这衣物亦因此成为不洁,所以需要洗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惟有煮祭物的瓦器要打碎;若是煮在铜器里,这铜器要擦磨,在水中涮净。」

“唯有煮祭物的瓦器……”——除了逾越节的羔羊,和在坛上或在营外被烧的祭肉以外,其余的祭肉都是煮的,素祭的面都是烤成饼的,唯独至圣的祭肉,是只许祭司在圣处煮的,本节所论的就是这事。“要打碎”——当时的人大概还没有发明在瓦器上加釉药的方法,这样瓦器上既没有加磁釉。就是能渗透的,必吸收其中所煮之祭肉的汁,这肉汁无法能从瓦器中洗出来,所以必须打碎,免得人再用这瓦器的时候,把渗入其中的肉汁污秽了或吃了,当主耶稣在世的时候,祭司每将这些破瓦片积攒成堆埋在地里,至于百姓所用的器皿若被污秽了,也是必须打碎的。“若是煮在铜器里,这铜器要擦磨,在水中涮净”——祭肉汗既不得渗入铜器里,一经擦磨就容易洗涮干净。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惟有煮祭物的瓦器要打碎: 凡物与圣洁的祭物接触,就变成圣洁。若用与祭物接触过的器皿盛装一般食物,或用于俗务,必把圣物变为不洁。铜器可以通过擦洗除去肉渣或味道,瓦器会渗入油和味,清洗不掉,所以要打碎。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瓦器和金属器皿的处理】

陶器本质多孔,能够吸收所装之物的\cs16 * 不洁。反之,铜或青铜容器则易于清洗洁净,供日后使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凡祭司中的男丁都可以吃;这是至圣的。」

“凡祭司中的男丁都可以吃”——意思说都可以轮流献祭而吃(26注 )。新约指着这事说,我们有-祭坛,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帐幕中供职的人不可同吃的。本节的条例只包括官长和庶民的赎罪祭,当耶稣在世的时候,献母绵羊或母山羊有八个祭司帮助,献公绵羊就有十二个祭司帮助,献公牛就有二十四个祭司帮助。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凡赎罪祭,若将血带进会幕在圣所赎罪,那肉都不可吃,必用火焚烧。”」

“凡赎罪祭,若将血带进会幕在圣所赎罪,那肉都不可吃,必用火焚烧”——本节是指着三种赎罪祭说的:(一 )大祭司的赎罪祭,(二 )会众的牍罪祭,(三 )大赎罪日的赎罪祭,祭司在这-切的祭中都有份,所以不可吃(参22-23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若将血带进会幕: 为祭司或全会众赎罪时,会把血带进会幕里,把血弹在隔开圣所和至圣所的幔子上七次,抹在圣所内香坛的四角上(4:5-7,16:17-18)。肉都不可吃: 祭司和全会众的赎罪祭与官长和百姓的赎罪祭不一样,肉不可吃。可能是因为罪比较严重。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思想问题(第6章 )】

1昔日百姓得罪人时,要向神及人承认,并作出适当赔偿;今日信徒又应如何?;

2为何祭坛上的火要常常烧着?由此看来,神与百姓的关系怎样?如今主耶稣常为我们祈求, 我们则要如何与神保持紧密的关系?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几样得罪人的罪】

一节:「耶和华晓谕摩西说。」可见底下是神给我们的,不是摩西给我们的。我们看神说那几样是得罪人的罪。底下好像神替我们开一清单,就是计开:一甚么罪,二甚么罪……,末了一共有几样罪。

二节:「若有人犯罪,干犯耶和华。」底下的罪,都是得罪人的,怎样又说是干犯耶和华呢?哦,得罪了人,也就得罪了神。神是创造者,所有的人类都是神造的,所以,得罪了人,也就得罪了神。底下我们看有几样罪是得罪人的。

受人的托付不忠心:二节:「在邻舍交付他的物上……行了诡诈。」人托我们五十元,也许我们还会忠心。如果人托我们五千个铜子,也许我们要不够诚实了。因为数目小,我们就要以为不要紧了。但是,这是诡诈,这是一件叫我们和神失去交通的罪。也许有人托我们带一封信,我们纵然不拆看里面,有时也喜欢把外面看一看。偶然无意的看一看,自不要紧,如果存心要刺探人的秘密,就不该。这是能拦阻人与神实在的交通,亲密的交通的。我恐怕顶多的人圣经读不好,就是因为有的罪没有对付好。我们失捡,我们不对付这样的罪,以致我们和神不能有自由的交通。

在交易上行了诡诈:二节:「或是交易上,行了诡诈。」刚才那一件是普通的,这一件不是普通的,是有点特别的。这是在买卖上犯了罪。这不是单对作生意的人说的,乃是对每一弟兄姊妹说的。不只作生意的人会犯这罪,每一弟兄姊妹都会犯这罪。

有的弟兄说,作生意,不说谎,买卖就作不成功。我告诉你们,就该这样诚实作买卖。起头虽然有点吃亏,后来要居在人上的。这是许多弟兄所告诉我的。我们不必说谎,也是不该说谎。在交易上,如果故意说谎,是要失去和神的交通的,这是我们应该对付的。

抢夺人的财物:二节:「或是抢夺人的财物。」抢夺,霸占是同样的罪。用武力得来的,用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就是抢夺人的财物。

信主得生命是事实。每一个靠主血得救的人,他的罪在神的面前都得赦免了,这是事实。但是,你得罪了人,神不能代替人赦免你。你得罪了人,若没有弄好,这罪不会叫你失去生命,但是,会叫你失去交通。

欺压邻舍:二节:「或是欺压邻舍。」「邻舍」,在旧约都是指「别人」,并非说你隔壁的人才是你的邻舍。这种说法是犹太人的一种语气,这里的邻舍就是指别人说的。基督人对人不义是不该的。基督人欺压人是神所不喜欢的。

拾人遗物:三节:「或是在捡了遗失的物上行了诡诈。」这件事,也许我们觉得不顶要紧,但是,这是行诡诈。也许我们想,拾得的东西并非不义。但是,神说,这是行诡诈。没有一个基督人能把别人遗下的东西当为自己的。

说谎起誓:三节:「说谎起誓。」这里的说谎,原文是有两方面的,一是承上而言,一是独立的。承上文而言,就是说,拾了人家的东西,被人家抓住质问时,却说谎起誓说,我并没有拾,如果拾了的话,我就怎样怎样。如果你是拾了人的东西,你却说谎起誓的说没有,这是不该的,这是神所定罪的。我们永远不能用说谎的法子来逃避难处。

―― 倪柝声《主耶稣的见证》

赎愆祭的功用】

比方,有一位父亲对他的儿子说,你要作好小孩,你不可以怎样怎样。若是他打开橱子偷了一粒糖吃了,或者把衣服弄脏了,或者同坏小孩一起玩了,等到听见父亲叫他的时候,他就有点不敢见他父亲。他们还是父子的关系,不过只因他作了一件他父亲所不喜悦的事,他就不敢立刻见他父亲的面。他一听见他父亲喊,他的小心就跳了,因为他知道他和父亲出了事。他想,衣服弄脏了,东西弄坏了,怎好见父亲的面呢?他是不敢见面的。他会不会因此就不是他父亲的儿子了呢?我们知道绝对不会。不是父子的关系会改变,乃是父子的交通会改变。我们和神父子方面的关系,生命方面的关系,绝对不会因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而失去。但是,有一种会失去的,就是我们一天过一天和神的交通。赎愆祭,就是要带领我们回头去和神交通。―― 倪柝声

现代人是否太自我,常伤害了别人而不自知,甚至不当一回事呢?】从这段经文中看到,偷窃不仅是不告而取别人的财物,就连拾遗不报、不肯归还借用之物,或者在生意上以诡诈待人等,都是另类的偷窃方式。这不单单是得罪邻舍、陌生人,更是得罪神。如果你以欺诈的手段获得某些财物,就要向神认罪,向物主道歉,并将所偷的财物加上利息归还。

――《灵修版圣经注释》

「在邻舍交付他的物上……行了诡诈。」这一个罪,会叫我们不能与神交通。弟兄们,有没有人把东西托付过你们呢?有一次,我回福州,有人托我带些芒果给我的二姑母。但是,芒果这东西是很容易烂的。虽然我已想法子要叫它不烂,但是仍然不免有变色的,有近烂的。我想,如果等到家,也许都要坏了,不如在船上请人吃了它吧。我就拣了三个顶青的留下,其余的都请人吃了。等快到家了,心里有点不平安。这是在邻舍所托付的事上不忠心。根本这东西不是我的,好也好,烂也好,我总得带给我的二姑母。我觉得去对二姑母说明,又有点难为情,不说明,又不能,因这是不义。后来到底我去作清楚了。―― 倪柝声

】「或是交易上,行了诡诈。」我听说在公共汽车上,母子四人坐在车上,在数车钱的时候,母亲叫儿子只数七十个铜子给卖票的人。本来四张票,该付七十二个铜子,他却只付七十个,省两个也是好的。这不是卖票的不诚实,乃是买票的不诚实。有时上电车已过了三站了,是该照已过的站付钱?是该照现在的站付钱呢?我们想,让卖票人揩油,不如我来揩油吧,就少给三站的钱。这就是不义。卖票的人可以揩油,但你是一个基督人,怎能揩油呢?我们是基督人,在这些事上,不能胡涂过去。有时我们买东西,人家多找了我们二角钱,如果我们不还人就不够诚实。如果我们喜欢人多找了这二角钱,我们就是喜欢罪恶。这是顶小的事,但是我们不能随便过去。―― 倪柝声

】「或是抢夺人的财物。」抢夺,霸占是同样的罪。用武力得来的,用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就是抢夺人的财物。例如人托你作遗嘱的执行人。人死了,你是执行他所遗嘱的呢?你是从其中留些为你自己呢?人死了,东西一起在你手里,如果你任意更改,这就是抢夺人的财物。我们中间也许有人曾当过兵,也许有人曾在税关作过事,我们若曾用不正当的法子得了财物,这就是抢夺。

信主得生命是事实。每一个靠主血得救的人,他的罪在神的面前都得赦免了,这是事实。但是,你得罪了人,神不能代替人赦免你。比方:我得罪了王弟兄,我在神面前认罪,但是,神不能代替王弟兄赦免我。你得罪了人,若没有弄好,这罪不会叫你失去生命,但是,会叫你失去交通。―― 倪柝声

】「或是欺压邻舍。」「邻舍」,在旧约都是指「别人」,并非说你隔壁的人才是你的邻舍。这种说法是犹太人的一种语气,这里的邻舍就是指别人说的。多少的婆婆,欺负她的媳妇;多少的父母,欺负他的儿女;多少的先生,欺负他的学生;多少地位高的人,欺负他底下的人。这些都是欺压邻舍,是神所不喜悦的事。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胡涂行事,可以胡涂过日子。这些事我们都得对付。许多人作凶恶的丈夫,许多人作凶恶的妻子,许多人作凶恶的母亲。顶多的母亲,用不正当的方法压迫她的儿女。不只这样,平常我们欺负人的地方也顶多。多少时候,我们在路上有欺负人的声音。多少时候,我们对车夫用武。多少时候,我们待佣人太凶。这都是欺压邻舍。佣人、车夫,他们都是受造者,你不能这样待他们。顶多的时候,他们是有错,是无道理,但是,他们有没有你这样的环境,有没有你这样的地位,有没有你这样的教育呢?你的环境,你的地位,你所受的教育,他们都没有,你怎能盼望他像你一样的明理呢?他们就是不对,但是,用不?你欺压他们。―― 倪柝声

】在物质上亏欠人的,要如数归还,并加上五分之一――这也是愿负责任的表示。但是还清楚了,回头还得再献赎愆祭,否则主的救赎会把我们摆在不义的地位上。我们必须在神前、在人前对付清楚,才能作一个公正的人。

――《利未记读经纲目》

「或是在捡了遗失的物上行了诡诈。」这件事,也许我们觉得不顶要紧,但是,这是行诡诈。也许我们想,拾得的东西并非不义。但是,神说,这是行诡诈。没有一个基督人能把别人遗下的东西当为自己的。例如我们坐电车,看见别人行诡诈,那不是我们的事,我们不能管他。我们没有法子改良社会的风气,主来要管理他们。顶多人怕钱落到别人的口袋,就宁可放到自己的口袋。这是不义。有一次,在电车上,我看见人数铜子,落下一个。另一人用脚把那一枚铜子踏住,叫那人怎样找也找不?。等到那人下车,他也下车。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因为要得一枚铜子,反而多出了两站的车钱?

或者是一条手巾,或者是一顶帽子,或者是一支自来水笔,或者是别人的一封信,如果是遗在路上的,我们永远不能拾起来当作自己的东西。因为这是不义。在以往,或者我们曾拾过别人的东西。但是,无论是钱,是东西,是大的,是小的,只要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都不能据为己有。我们在可能的范围内,该归还这一切。在路上遇见人遗下东西,我们应当等那人取去,或者把他所遗下的东西交给地方上负责的人。不然,神说这是罪。―― 倪柝声

】说谎,按普通的说法,就是用一种方法来逃避罪。我曾说,说谎有三个大原因:一是因为骄傲。说谎可以保持他的骄傲。一件事作错了,人去问他,他为保持面子的缘故,不是说不是他作的,就是说些别的话来遮掩。一是因为对方太严。太严的母亲,必定有说谎的儿女;太严的先生,必定有说谎的学生;太严的主人,必定有说谎的佣人。太严,会叫人说谎。人错了,如果你会宽容的话,人还肯告诉你。如果你手里拿?鞭子,对于顶小的事都不能原谅的话,人就不能不说谎,因为说谎可以逃避难处,说谎可以拯救自己。第三个原因,就是今天所讲的,为?得一点利益而说谎。只要我肯骗两句,就可以得一百元,为甚么不说谎呢?说谎能得?利益,说谎可以赚钱。有的人因为骄傲而说谎,有的人因为对方太严而说谎。这还是减等的罪。为?利益而说谎,这真是加等的罪。用说谎的方法去得利益,是神所定罪的。本来说谎是被定罪的,用说谎的法子得利益,是更被定罪的。

―― 倪柝声《主耶稣的见证》

「说谎起誓。」例如:有人作护士,在医院拿些棉花,拿一点药,本来是预备拿到自己的家里去的,但是,当管药品的人问你作甚么,你也许要说是拿给病人用的。东西是被你拿去了,但这是用说谎的法子得利益。我们对于公家的东西,顶容易用说谎的法子去得?。这是不该的。因我是一个基督人,我不能这样作。如果人许你,或者人送你,我并不反对。如果有权柄的人送你甚么,我不反对。

又如有人在机关作事,各人有派定的信纸、信封、笔尖等。如果你省下一点给你自己的孩子用,那没有问题,因为是你的分。如果你特意的对派你的纸笔的人说这不够用,再要一点,这就是罪恶。因为你是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利益,这是神所不喜悦的。―― 倪柝声

】 英国开西聚会,是在五十一年前发起的,有一次请梅尔先生领会。梅尔先生头一次讲甚么道呢?他说:「我们若盼望神祝福我们,复兴我们,就有一件事要先作清楚。就是,如果有甚么账单还压在你家里,你还没有还清,你就不要想得?祝福,不要想得?复兴。」人家有十几元的帐,老压在你家里,去告你呢,犯不?;不告你呢,你就又老把它压?。梅尔先生这样说了以后,顶有效力。第二天,开西邮局的汇票都卖光了。哦,从这一件事看起来,就知道不义的基督人有多少。

许多人说,我没有杀人,我没有放火,但是,我告诉你说,一点的亏欠人,就能叫你和神失去交通。基督的血只洗净我们的罪,洗净我们的良心;基督的血,并不洗我们的心。惟独当我们把和地上有关系的一切弄清楚了。我们的心才洗净了。

有更难的事,就是有好多人的家道是建立在不义的上面,如果不弄清楚,就不能与神有好好的交通。这压住他,叫他不能进步。若有谁的家业是建立在不义的上面的,就今天在可能的范围里,要将这一切都还人,在可能的范围里,要将这一切都弄好。如果是不可能的,神要接受你的心。有一位弟兄欠人好几万,他是用不正当的法子把人的钱弄来,后来差不多都花光了,现在只剩下三四千了。他还有孩子,他问我怎样办。我就对他说,假定今天你有五万存款在那里,你怎样办?如果有五万也不愿还,就无话可说了,因为并非没有,乃是有也不还。但是,神不能让你过去。如果你的良心有控告,你就不能有平安。所以还应该把剩下的钱先还给人。我们宁可穷一点,让良心平安。不然,我们的精液都要耗尽,因为我们没有把罪对付清楚。―― 倪柝声

对付罪的方法】如果我们犯了这些罪,应当怎样作呢?底下就告诉我们实行的方法。知道有罪了,就应当对付。

四节:「他既犯了罪,有了过犯……」犯罪是行为,过犯是在神面前的,是在神那里有了罪案。有了罪案该怎样作呢?我们可看下面所说的。

四至五节:「……就要归还他所抢夺的,或是因欺压所得的,或是人交付他的,式是人遗失他所捡的物,式是因甚么物起了假誓,就要如数归还,另外加上五分之一,在查出他有罪的日子,要交还本主。」顶要紧的命令,第一,就是把东西拿去还人。凡不是你自己的东西,不能再留在你家里。如果基督人不洁净,就不能怪社会不洁净。如果基督人舍不得别人的东西,就不能怪许多官吏舍不得别人的东西。如果基督人舍不得已经得?的东西,就不能怪许多人舍不得他还没有得?的东西。每一基督人都必须洁净。在可能的范围里,我们必须还人,必须向人承认。

赎罪祭与赎愆祭,有一主要的字不同。赎罪祭是「挽」,赎愆祭是「还」。我们不能因得罪了神而还神甚么,我们也不能因得罪了人而挽回甚么。我们有罪,只能靠主的血向神挽回。我们得罪了人,就不是挽,是应当还了。我这个人,如果不忠心于人所托付的,用不正当的方法得了甚么,我就必须归还人。如果我们不肯归还人,我们就不能献赎愆祭。靠主耶稣的血能蒙神赦罪,这是真理。但如果你得罪了人,你不肯对付,你和神就要失去交通。一想起,就要不自由;一想起,良心就要感觉不安,因此就不能与神来往。

―― 倪柝声《主耶稣的见证》

另外加上五分之一】

五节:「……就要如数归还,另外加上五分之一……」比方说,你亏负人的是五元,你就要还他六元。这多给的一元算是利息。所有得罪人的,所有用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钱财对象,赔还时都得加上五分之一。这加上的五分之一,是补偿人家所受的损失。也是说,在我们赔偿人的时候,不妨多出一点。当你归还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归还得刚刚好。总得多一点,免得亏负人。这是一个顶要紧的法则。比方我同王弟兄吵闹,后来我又向王弟兄道歉。如果我对王弟兄说,今天我同你吵是不该的,不像一个基督人。但是,你也不该吵。不错,我认罪是认了,但是,这是如数归还,算得清楚。这种认罪,并没有加上五分之一。我们认罪,不妨多认一点,不只当如数归还,还当另外加上五分之一。这是一个原则。我们要把边际放宽一点。我们认罪的时候,如果还说人的不对,就是还有恨人之心。我们只应当认自己的罪,不应当在认罪的时候,还把别人扫一扫。要按神所定规的,另外加上五分之一。认五分之五是不够的,必须认五分之六。我们要认,就要把边际放宽一点。

―― 倪柝声《主耶稣的见证》

赔还的时候】

五节:「……在查出他有罪的日子,要交还本主。」这告诉我们说,一查出有罪的日子就当还,不必等待。一知道了,不必说还要等圣灵感动的话了,因为圣灵已经感动你,叫你知道罪了。不必等,今天就该赔还。不能迟延。若迟延不还,就有两个顶不好的结局。第一,就是良心越过越没有声音。一次一次良心有声音,还是顶宝贝,若是没有,就糟了。第二,就是良心越过越厉害,叫你在人的面前不能开口,不能讲道,叫你一点平安都没有。我们知道了罪,若再迟延等待,就必有这两个结局。

所以,我们得罪了人,就得同他说清楚。我们亏负了人,用不正当的方法得了甚么东西,就当还人,就当向人作清楚。我们千万不要受欺,听人说,得罪了人的,只要向神认,不必向人认。这是万不可以的。神可以因?主的血赦免你,但是,神不能替人赦免你。要当日还。甚么时候知道,甚么时候就作。等一天,等两天,就越过越没有能力作。这是需要能力作的。今天就是顶有力的时候。

―― 倪柝声《主耶稣的见证》

】「也要照你所估定的价,把赎愆祭牲,就是羊群中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牵到耶和华面前,给祭司为赎愆祭。」

这是第二件当作的事。你虽然赔还人了,但是,还有一件事当作。因为你虽然向人赔还了,但是,这并不会叫你在神面前得赦免。我们还得献上赎愆祭。世界没有一个人能靠认罪得?赦免的。如果得罪了神,就必须靠主的血才能得?赦免。我们得罪了人,一面要同人作清楚,这个要先作。一面要对神说,神阿,我知道我在某件事上得罪了人,我已向人作清楚了,现在求你因主耶稣的血赦免我这个罪。你今天向人作清楚,今天向神承认这罪,神就必定因主耶稣的血赦免你的罪。

―― 倪柝声《主耶稣的见证》

】「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他无论行了什么事,使他有了罪,都必蒙赦免。”」

世界上没有一个太大的罪是神所不能赦免的。所有问题是在乎我们认不认。但是,另一方面,主耶稣的血不能放在一边,我们是靠主的血与神交通。

我今天要大家从圣经中看一看认罪的地位。有人说,不必认罪,就得赦免,这是不及。有人说,是靠认罪得?赦免,这是太过。圣经是说,一得罪了人,你一方面向人作清楚,一方面向神认清楚,神就要因主耶稣的血赦免你。你若不向人先作清楚,不过只向神承认,你的良心就要不安,你就没有力量相信主的血能够叫你得?赦免。我们如果不靠主的血,罪就不能得赦免;但是,我们如果不向人认罪,就不能靠主的血得赦免。

今天我没有别的盼望。我只盼望我们就在神的面前,就在今天,把得罪了人的地方,都对付清楚。不然我们就要神失去交通。

―― 倪柝声《主耶稣的见证》

】「“你要吩咐亚伦和他的子孙说,燔祭的条例乃是这样:燔祭要放在坛的柴上,从晚上到天亮,坛上的火要常常烧着。」

燔祭豫表基督,祭坛豫表十字架。燔祭是从晚上烧到天亮,这就是说,主耶稣救赎的功劳,在这世代中,是继续不断为我们请求!以色列人在帐幕里,或者还会发怨言,但是,祭坛上的燔祭还是不止息的为他们献上。我们应当知道,宝血是时常为我们说话的。我们一次接受十字架的功劳,十字架就永远为我们说话,永远是我们的拯救。── 倪柝声

,12】坛上烧燔祭的火要常常烧着,不可熄灭;祭司要每早晨在上加柴:(1 )在宇宙间神如同火一样,一直要得着人作祂的满足。祭坛上的火象征神显在那里,并非发怒可怕的火,乃是可亲可爱的火。(2 )火常常烧着,说出神要得着人、悦纳人、享受人作祂食物的心愿,从来没有停止过。(3 )烧火的柴是祭司加上去的,预表人与神的心愿合作。教会中事奉神的人要不断的加柴,使火兴旺,好叫多人成为燔祭,被神得着,作神的食物。

燔祭坛上的烧,如同烧香的烧,烧出馨香的气味来――这不是忿怒的烧,乃是悦纳的烧。人一献在神手里作燔祭,神就来烧,结果全人形状改变,甚么都变成灰了。这就是神悦纳的明证。

――《利未记读经纲目》

】「祭司要穿上细麻布衣服,又要把细麻布裤子穿在身上,把坛上所烧的燔祭灰收起来,倒在坛的旁边;」

祭坛上的灰大部分都是脂油烧成的:(1 )灰按原文可翻作脂油,或脂油的灰。此字只用在献祭时,这里含有悦纳的意思。(2 )脂油变成馨香之气,对神是惟一的食物,给神享受、悦纳、满意。脂油变成灰,对人是平安的保证。灰是与永不毁灭、永不改变,且是永存的。香气和灰都是指基督的复活,前者是对神说的,后者是对人说的。

――《利未记读经纲目》

祭坛上的火为何不可熄灭?我心中的圣火还在燃烧吗?】

前一段的经文讲到百姓所当献上的祭物,这一段则讲到祭司献祭的方式。他要为以色列全族每早每晚献上燔祭。坛上的圣火要不住地燃着,不可熄灭,因为这是神亲自点燃的。这代表神在献祭的过程中永远同在,这也告诉百姓,惟有神施恩眷顾,他们的献祭才蒙悦纳。神的圣火也在每个信徒的生命中燃烧,当圣灵进入我们心里时,祂点着这火,我们与祂同行,也就在祂的恩典中长进。认定神住在我们里面,能使你充满信心地到祂面前求赦免,与祂和好,使你的生命发出热忱与能力,为祂工作。

──《灵修版圣经注释》

】「在坛上必有常常烧着的火,不可熄灭。”」

坛上的火原是从耶和华面前出来的。这火要常常烧着,表明它是藉人维持的。火乃神「圣洁」的表号。神一直在洁净我们。但这一个火必需不断的添加燃料,那就需要人不住的儆醒。在事奉与交通中,无价值的事物,都得挪开、烧毁;有价值的事物,也都得置放火上,使其纯净。火要继续不断的烧着,直至成全它所有的目的。

―― 摩根《话中之光》

「坛上的火要常常烧着,不可熄灭。」】

这是神对人永久工作的表征。

父神的仁爱——神的爱无时或已。摩西看见烧着的荆棘,知道神的爱对以色列以及人类是必不止息的。这爱的火历代烧旺,人无论怎么冷淡、忽略与拒绝,好似将水泼在上面。以利亚的晚祭倒了几桶水,火总不能熄灭。这火现在更加有力,要烧尽你我一切的罪,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

基督的代求——时代逝去,这祭品仍旧有效。祂在十字架是祭司,祂在宝座上仍是祭司。耶稣永远是一样的。祂昨日、今日至将来永不改变。在历代中圣徒们带着祭品到坛边,祂就收纳,带到神面前,好似火讲祭物升上去。基督长远活着为我们代求。在会幕中,火在长夜里烧着,见证我们救主永不熄灭永不低落的工作。

圣灵的代求——五旬节的火仍在教会燃烧着,自始一直到今日从不停息。无数的团体以及被害的圣徒保持这火燃烧在世上。我们要维持这火恒常在我们中间,必须多有祈祷及圣洁相爱的生活。如果在我们心中有不熄的火,生命一定历久不变衰,因为祂长远活着,祂的爱永不止息。

──迈尔《珍贵的片刻》

坛上的火】

「坛上必有常常烧着的火,不可熄灭。」

圣徒要每天经常献上燔祭,就是有奉献成圣的生活。这表现于对于人的关系上;得罪人的愆尤过犯,也就是“干犯耶和华”。所以不能视为小事,而忽略不加对付,还要赎愆祭。
人对于邻舍,本来没有照顾的义务,任何法律也没有加给人这项责任;但既然接受了所交托给他的,就必须忠心,否则即是罪。交易是双方同意的契约行为,如果一方面行诡诈,使对方失去正确判断的依据,即造成犯罪行为,与抢夺财物,或欺压人的罪相似,虽是别人给他的,都是非法不当之所得;捡了失物,行诡诈隐匿,虚谎假誓,都是类似偷盗的行为。因此必须小心如数交还,并且加上五分之一以为赔罪。不过,在对神一方面,要献赎愆祭,靠主的宝血而得赦免。
赎愆祭是为了日常生活中的过犯;燔祭是神吩咐每天当献的馨香火祭,在神面前蒙记念。“燔祭要放在坛的柴上,从晚上到天亮,坛上的火要常常烧着…坛上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烧着,不可熄灭。”神一再如此吩咐。
在旷野的路程,晚上宿营。随着夜色转浓,营中喧嚣的声音,渐渐归于平息,各家安歇在自己的帐棚里。在黑暗深深笼罩大地寂静的夜里,只有会幕前的院中,坛上烧着的火,发出金色的火焰,偶尔还有木柴的轻微响声。在神高高的火柱照耀下,穿细麻衣的祭司,日夜不懈,轮流照顾着坛上的圣火。
祭司的事奉,不仅是在祭坛上献祭,还要时常看管,当火焰将现微弱的时候,在火上面添柴;有时焚烧的灰积久渐多,祭司要把灰收起来,把灰拿到营外洁净的地方倒掉。
也许有人问:“这样繁琐的工作,又没有人看见,何必如此认真?难道你不曾觉得孤单,灰心?”他知道是为谁作的,是向谁作的;是照神的吩咐,在神面前,代替以色列人事奉。
圣徒应当有成圣的生活,像坛上烧着不息的火,知道那是事奉神,不是自己热心,不是浪费。“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
可惜,有些人起初很好,把自己献在神的坛上,立心要讨神的喜悦;但过了一段时间,年老志衰,觉得事奉神的报酬不够高,或遇到人的反对,或天路上的艰难,以至灰心失志。
愿圣灵助我,烧着的火不息,时时把自己献在主的坛上。

── 于中旻《圣经研究》

「所剩下的,亚伦和他子孙要吃,必在圣处不带酵而吃,要在会幕的院子里吃。」

素祭归给祭司的部分要在圣处吃――我们享受基督的生活为人,要有一定的立场。第一必须在基督里享受,第二必须在教会里享受。

吃素祭不可带酵――我们必须对付罪,才能享受基督的生活为人作我们生命的粮食。

――《利未记读经纲目》

「凡献给耶和华的火祭,亚伦子孙中的男丁都要吃这一分,直到万代,作他们永得的分。摸这些祭物的,都要成为圣。”」

素祭归给祭司的,只有男丁可吃――一个圣徒要享受基督的生活为人作粮食,总得刚强一点,并且是能作祭司事奉神的。

――《利未记读经纲目》

】「“当亚伦受膏的日子,他和他子孙所要献给耶和华的供物,就是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为常献的素祭:早晨一半,晚上一半。」

祭司每天要献上细面伊法十分之一,早晚各半――这与记载祭司受膏承接圣职七天,每天献细面伊法十分之一稍有不同。这里是每天献,早晚献。说出我们每天早晚,都得把主耶稣的生活为人献在神面前,作神的享受。另一面对自己也是题醒,叫我们能过祂所过的生活。十分作五,早晚各半,就是在神面前负起祭司的责任来。每一个事奉神的人,应常常默想主的生活为人。

――《利未记读经纲目》

「要在铁鏊上用油调和做成,调匀了,你就拿进来;烤好了分成块子,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素祭。」

素祭有的是在铁鏊上用油调和作成――主耶稣在地上的生活,外面有各样的试炼,里面有圣灵调和。我们的生活也必须如此,才能蒙神悦纳。

油要调匀了――调匀原文是浸透。这与的调油不同。调是轻的,浸透是重的。主耶稣的生活不光有圣灵调着,也真是给圣灵浸透了。

用火烤好了――主的生活为人到末了真正是烤好了,熟透了。

分成块子――主的生活为人是完全的,却不是完整的。我们来享受主的生活为人也没法整体享受,必须分段享受。例如四福音书,就是分成四块来描写主的生平。

――《利未记读经纲目》

祭司的素祭要完全烧了――一个事奉神的人给神的享受该是绝对的。

――《利未记读经纲目》

「为赎罪献这祭的祭司要吃,要在圣处,就是在会幕的院子里吃。」

献祭的祭司得以吃祭物的肉――当我们把主耶稣传给别人作赎罪祭的时候,我们也能享受基督。

要在圣处就是在院子里吃――在基督里并在教会里,享受基督的赎罪。

――《利未记读经纲目》

「凡摸这祭肉的要成为圣;这祭牲的血若弹在什么衣服上,所弹的那一件要在圣处洗净。

凡摸这祭肉的要成为圣――赎罪祭是主成为罪、成为人。主在十字架上不仅解决了罪案,并且把犯罪的人定罪了、治死了。凡接触祂的人,在神看都是在十字架上了结了。因此他就是被分别出来、与众不同的、成圣的人。他是一个弃绝罪、解决了天然肉体的人。

祭牲的血若弹在甚么衣服上,所弹的那一件,要在圣处洗净――甚么人蒙了主的救赎,他的生活行为都得经过对付;并且是在基督里、在教会里对付

――《利未记读经纲目》

「惟有煮祭物的瓦器要打碎;若是煮在铜器里,这铜器要擦磨,在水中涮净。」

煮祭物的瓦器要打碎――瓦器指天然的人。所有接受基督作赎罪祭的人,都是瓦器,神不保留,都得破碎。

祭物若煮在铜器里,不要打碎,要擦磨、涮净――人若经过圣灵的光照,受过审判而得着重生,不必打碎,但要经过对付、折磨。

――《利未记读经纲目》

「凡祭司中的男丁都可以吃;这是至圣的。」

凡祭司中的男丁都可吃祭肉――刚强的人才能传福音,传讲主耶稣是赎罪祭。

每年七月十日赎罪日,赎罪祭牲的肉不可吃――主在十字架上那一次的赎罪,是完全献给神享受,满足了神的公义,与我们无分。以后当我们传福音,有人接受主作赎罪祭时,我们可以享受。

――《利未记读经纲目》

【利六章 赎愆祭的紧要】

我不是说这个祭会叫人得救。我们有了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我们就得救得生命了。章所说的赎愆祭,是讲到和神的交通的。得生命是一件事,和神交通又是一件事。你相信基督替你死了,你接受主作你的救主,你就有生命了,这并不是说你从今以后,和神永不会失去交通。你得救了,你就与神有交通,这是不错的。不过你得救后,过了些日子,若是再犯罪,不肯悔改,你就要与神失去交通,觉得神离你很远,觉得祷告很难,读经很苦了。这并非说你不得救了。你一信,你就得救了,这是永不能更改的。但是,你与神的交通,是常常会更改的。如果你有了罪不除去,你就要与神失去交通。许多的人是得救的,但是,祷告不自由,读经不容易,也许是因他一天过一天的罪没有对付好。

我们一得救,必有一种的快乐,就是得救的快乐。我们巴不得告诉每一个人说,我得救了,这是何等的快乐。可惜,这快乐并不甚久。这快乐为甚么丢掉了呢?也许是因为你说了一句不好的话,得罪了甚么人。你不好意思见神的面。你得罪的是人,但是,失去快乐的是你自己。你得罪的是人,但是,你和神也失去了交通。

今天,我们要学一个功课,就是不只得救,还要学习一天过一天好好祷告,好好读经,好好作见证,天天保守与神活泼的交通。人能丢交通,人不能丢得救。「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我父把羊赐给我,祂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这是我们的主说的。永生是永不会丢的,生命是不会失去的。但是,有一样会丢去的,也许一天丢十几次都会的,就是和神的交通。

赎愆祭,就是要带领我们回头去和神交通。赎罪祭是带领罪人信主耶稣;赎愆祭,是带领基督人和神来往。赎罪祭是当我们还没有信的时候,除去我们的罪;赎愆祭是除去一天一天拦阻我们与神来往的。一个是叫我们得生命的,一个是叫我们有交通的。

我已经说了,赎愆祭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得罪了神应当怎样作,这是第五章所讲的。一部分是得罪了人应当怎样作,这是第六章所讲的。今天,我就是要讲到得罪了人该怎样作。这是第六章所说的。所以,今天的有题目,可说是如果因我们得罪了人,叫我们和神失去了交通,我们就该怎样作。我们要记得,第六章不是讲得救得生命,乃是讲怎样和神交通。

―― 倪柝声《主耶稣的见证》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