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利未记 第9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到了第八天,摩西召了亚伦和他儿子,并以色列的众长老来,」

「第八天」())就是「七天承接圣职」期满之后()),很可能是出埃及后第二年正月初八,是神的百姓作为「祭司的国度」())团体敬拜的正式开始。
亚伯拉罕的后裔「生下来第八日,都要受割礼」()),头生的牛羊在「第八天」要归给神()),产妇、长大麻疯的人、患漏症的人和拿细耳人的洁净礼都需要等到「第八天」())。因此,亚伦到「第八天」才正式执行祭司的职务,表示人和祭坛都完全洁净()),因为「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

2「对亚伦说:『你当取牛群中的一只公牛犊作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作燔祭,都要没有残疾的,献在耶和华面前。」

3「你也要对以色列人说:“你们当取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又取一只牛犊和一只绵羊羔,都要一岁、没有残疾的,作燔祭,」

4「又取一只公牛,一只公绵羊作平安祭,献在耶和华面前,并取调油的素祭,因为今天耶和华要向你们显现。”』」

根据《他勒目 Talmud》()),如果圣经没有特别说明,「牛犊 Calf」())是一岁,「公牛犊 Young Calf」())是两岁,「公牛 Bulllock」())是两至三岁。而「绵羊羔 Lamb」())是一岁以下,「公绵羊 Ram」())是一岁以上。
摩西特别用「牛犊 עֵגֶל」来形容亚伦第一次为自己献上的赎罪祭牲和为百姓献上的燔祭牲()),「牛犊 עֵגֶל」原文在摩西五经里只用来形容百姓在西奈山下所造的金牛犊()),后来又用来形容耶罗波安所造的两个金牛犊())。亚伦在此之前唯一的一次献祭,就是带领百姓向金牛犊献祭()),摩西提醒亚伦和百姓,不可再敬拜偶像。
亚伦献上「公绵羊」())而不是「公牛」())作为燔祭,是提醒他思念代替顺服的以撒被献上的公绵羊()),也预表「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
亚伦为「以色列人」献上的赎罪祭牲「公山羊」()),是「官长」当献的祭牲()),表明这些「以色列人」是百姓的代表,所以亚伦必须吃这赎罪祭的祭肉())。如果是为以色列全会众献上的赎罪祭,必须用公牛犊,而且亚伦不可吃这赎罪祭的祭肉。这里的「公山羊 שָׂעִיר」原文指一种毛长而卷的山羊()),又被译为野山羊())、「鬼魔」())。
上图:大祭司在第八天第一次事奉,按着顺序献上的6个祭,表明了祭司事奉当有的态度,也表明了神的百姓所应活出的生活。

5「于是他们把摩西所吩咐的,带到会幕前;全会众都近前来,站在耶和华面前。」

6「摩西说:『这是耶和华吩咐你们所当行的;耶和华的荣光就要向你们显现。』」

7「摩西对亚伦说:『你就近坛前,献你的赎罪祭和燔祭,为自己与百姓赎罪,又献上百姓的供物,为他们赎罪,都照耶和华所吩咐的。』」

这是摩西正式把主持献祭的职责移交给亚伦。亚伦承接了祭司的职分,但他所做的一切仍然不是根据自己,而是「照耶和华所吩咐的」。不管属灵的领袖怎样变化,教会的元首都是基督,一切事奉只能根据基督。
「为自己与百姓赎罪」,意思是为了以后能替百姓献祭,亚伦要先为自己献上「赎罪祭和燔祭」。我们如果要履行基督的大使命,使万民做基督的门徒,自己首先必须活在「赎罪祭和燔祭」的实际里。

8「于是,亚伦就近坛前,宰了为自己作赎罪祭的牛犊。」

9「亚伦的儿子把血奉给他,他就把指头蘸在血中,抹在坛的四角上,又把血倒在坛脚那里。 」

10「惟有赎罪祭的脂油和腰子,并肝上取的网子,都烧在坛上,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11「又用火将肉和皮烧在营外。」

12「亚伦宰了燔祭牲,他儿子把血递给他,他就洒在坛的周围,」

亚伦第一次执行献祭,首先为自己献上了「赎罪祭」())和「燔祭」()),表明了祭司当有的事奉态度。
人间的大祭司也是罪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故此,他理当为百姓和自己献祭赎罪」()),这衬托出主耶稣基督是「圣洁、无邪恶、无玷污、远离罪人、高过诸天的大祭司」()),「祂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须先为自己的罪,后为百姓的罪献祭;因为祂只一次将自己献上,就把这事成全了」())。
亚伦「为自己作赎罪祭的牛犊」())的血,并没有根据大祭司赎罪祭的条例带进会幕抹在香坛上()),而是抹在燔祭坛上。可能因为此时祭司还没有进入会幕,所以会幕未曾受污染,不必用血洁净香坛。

13「又把燔祭一块一块地、连头递给他,他都烧在坛上;」

14「又洗了脏腑和腿,烧在坛上的燔祭上。」

15「他奉上百姓的供物,把那给百姓作赎罪祭的公山羊宰了,为罪献上,和先献的一样;」

16「也奉上燔祭,照例而献。」

17「他又奉上素祭,从其中取一满把,烧在坛上;这是在早晨的燔祭以外。」

18「亚伦宰了那给百姓作平安祭的公牛和公绵羊。他儿子把血递给他,他就洒在坛的周围; 」

19「又把公牛和公绵羊的脂油、肥尾巴,并盖脏的脂油与腰子,和肝上的网子,都递给他;」

20「把脂油放在胸上,他就把脂油烧在坛上。」

21「胸和右腿,亚伦当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都是照摩西所吩咐的。」

22「亚伦向百姓举手,为他们祝福。他献了赎罪祭、燔祭、平安祭就下来了。」

亚伦第一次执行献祭,为百姓献上了「赎罪祭」())、「燔祭」())、「素祭」())和「平安祭」())。这4个祭的顺序和内容,表明了神的百姓所应活出的生活:

23「摩西、亚伦进入会幕,又出来为百姓祝福,耶和华的荣光就向众民显现。」

这是摩西作为临时祭司最后一次进入会幕,也是亚伦作为正式的大祭司第一次进入会幕。
会幕是神与摩西说话的地方())。摩西此后再进入会幕,是为了与神说话,而不是为了献祭())。
犹太传统认为,第二次祝福的内容就是诗九十17「摩西的祷告」。
「耶和华的荣光向众民显现」,第一次是摩西立起帐幕()),第二次是大祭司开始事奉,第三次是所罗门建成圣殿()),第四次是新天新地())。神的荣光每一次向众民显现,都是因为祂的心意满足。神的心意满足不在于人做了多少,而在于人完全按照祂的吩咐而行。
亚伦献祭之后,才有「耶和华的荣光向众民显现」,「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因此,「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祂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

24「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在坛上烧尽燔祭和脂油;众民一见,就都欢呼,俯伏在地。」

「烧尽燔祭」表示神悦纳祭品())。犹太人传统认为,这次所降的圣火保存到被掳巴比伦。
「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指从至圣所的约柜出来,是蒙神悦纳的记号,因为大祭司亚伦所做的一切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的」())。一旦祭司所做的「是耶和华没有吩咐他们的」()),同样也「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却成了神的审判。
五旬节圣灵象「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落在各人的头上,是对信徒的悦纳。而在审判的日子「有火发现」()),是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进行赎罪

祭司承受圣职所需要的整个星期过去了的时候,便轮到以色列全体百姓。我们要记得,我们在利未记并没有像在旷野流浪之时的详尽描述。我们的祭司作者们相信神已经对摩西启示了以色列作为整个民族稍后及后世所要知道的承受圣职的典型。所以神的‘指示’在这里完全包括在当摩西与亚伦带领那解放了的奴仆群众,那些从埃及出来的──希伯来人、以东人、苏丹人、基尼人与其他‘闲杂人’,去应许之地期间所经历之理想描述。这些在文化上极其不同的集体,全要融合为一个顺服、相信而又同情的民族,在神所说的‘道中合而为一’,一个乐于接受神慈爱的约的民族,因为惟有那时‘耶和华的荣光’才会向他们显现(6节 )。

‘神的百姓’当时还不是一个伦理上被称为‘犹太人’的种族集团。(那名字是几百年后发明的、是外族人、巴比伦人和波斯人给那些在旷野中的人的后裔的。 )这是因为他们现在‘归耶和华为圣’,与所有的种族集团区别开来,然而在伦理上却愿意与任何种族联合,结果他们现在只能藉着他们与神的关系而为人所知。

为准备这样的一个承受圣职,心理上十分重要。在他们期待开始仪节之前,百姓必须‘逐渐造成’一种期待感(expectancy )。第八至十四节坚持主张祭司要同样在心理上准备好去履行他的特殊功能。惟有这样做以后(15-21节 )才能献上百姓的赎罪祭,就是在第一至七章已经叙述过的仪式。

用公牛犊为亚伦赎罪,表示祭司十分负责的地位,故供物贵重:但是为一个凡人,一只山羊便足够。然后接着,如同我们所看到的,献上一只公牛作为百姓接受神的平安。这一系列复杂的祭礼在以斯拉的时代充分实施。并且在耶稣上耶路撒冷进入圣殿时也执行。

这既弨长而又繁复的仪式,以我们所称为祝福,或对百姓的祝福结束。亚伦从高坛上步下,举起他的双手。然而祝福的不是亚伦,而是神自己藉亚伦行之。亚伦高举的手便再一次放在所有百姓的头上;这样,他的膀臂便好像一种雷电传导体,把神的恩典从天上带到地上。祝福词可能就是我们所称为亚伦祝福词,见于

后来我们读到,雷果然打了,因为它把坛上所放的祭牲烧掉,而且它烧尽祭品,然后上升到神那里去。这样百姓便真正看见‘神的荣光’。

那么,我们在此用写实的或比喻的话来表示:

(一 )神实实在在地悦纳祂的百姓专心诚意献上的祭;

(二 )献祭乃是神选择以保持与祂的百姓相交的方法;

(三 )神的荣光使人心灵明白,不只如诗人所说是在‘诸天述说神的荣耀’(诗十九 ),在举行祭礼的特殊地点与时间,神更彰显荣耀。因为神的荣光根本上是藉着献祭才彰显出来的。难怪新约作者了解到,神的荣耀在耶稣甘心乐意、最终而又完全献上为祭,为神要求作为全人类的罪而献时,才最充分地彰显出来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利未记第九章

D献祭的条例

1~2.圣职授任的时期已成过去,以色列新的祭司体系开始其公开的事奉。从过往直到此时刻为止,摩西为一切祭仪的主祭者;然而,现今这工作已经指派给已被拣选并全然委身于献祭事奉的人。摩西身为百姓们的领袖,他了,比较好的翻译是「召集」(,亚伦家族和以色列的众长老,后者虽然并不像祭司们本身在仪式圣洁上有完全一致的光景,但是他们可能于圣职授任期间就已经在会幕的范围里面了。在这特别的时刻,亚伦家族的成员对摩西的每一个命令都有回应;然而好景不常,直到一些不完全顺服于他训令的事件发生之际,就不再是如此了(参:。当摩西指示亚伦要取一只二岁没有残疾的公牛犊作赎罪祭,并取一只公绵羊作燔祭(2节)在耶和华面前献上的时候,亚伦作为祭司居间调停的事奉即随之展开。这二头动物是代表亚伦和全体祭司所献上的,并且都是为了赎罪所献上的祭物这是相当重要的。即便是最委身、圣洁的人,仍旧犯罪、堕落,大大地亏缺了神的荣耀。一个人活着若愈体贴主耶和华旨意的话,他就会觉察人类存在的真实光景所带来这必然的结果。

3~5.亚伦受了指示要向会众取一只公山羊、一只公牛犊和一只绵羊羔,都要一岁,没有残疾的。在此提及的绵羊羔,正是用来说明利未献祭体系要求详述的一贯作法之最好例证,这只绵羊羔最多不得超过一岁,过了一岁就不称为绵羊羔而称作公绵羊了。第二和第三节包含了在整个献祭价目表中惟一规定要献上公牛犊的二处例证。后期的犹太解经学者们主张,此处所包含的公牛犊乃是为出埃及记三十二章所发生事件赎罪之用,虽然有可能如他们所言一般,但是这样的说法充其量还是不肯定的。另外,百姓们需要献上动物作为平安祭,或是为得着安宁所献上的祭以及调和油的素祭。这些要求涵盖了几个献祭主要的型式,并且为百姓们开始参与在献祭体系中的事实立下标志。对在旷野寄居时期的以色列百姓来说,这些是适度的要求,是他们能力范围内可以做得到的。这例子说明了一个属灵生命的重要原则,就是神并不会将任何太重的担子加诸在信徒的身上,这与法利赛人及他们的继承者所行的形成极强烈的对比

6~7.在此明显可见,为何百姓们必须和祭司们一样,需要被洁净。全会众将得见主耶和华的荣耀,并且祂的临在将会为刚退出的圣职授任典礼之认可,带来一个看得见的印证。对那些经历过西乃山震动的百姓而言,这既是一幅令人欢喜的景象,也是一幅令人害怕的景象。

显现一字在希伯来文中是用完成语态,作者如此言,好像是它已经发生了一般,因为无庸置疑地在摩西的心目中,这是曾发生过的事。当所有事物都预备妥当的时候,摩西吩咐亚伦按照主耶和华的指示,为他自己和众百姓献上赎罪祭,藉此亚伦开始了他的祭司职务。直到这项任务完成之后,神的同在才会临到整个进行程式和所有参与者的身上。祂的荣光已经降临在已竣工之会幕中,而现在祂的荣光乃是要认可在那里开始的事奉。

E亚伦献祭

这段落呈现出以色列民对神献祭敬拜的标准型态应为何,在这敬拜里,赎罪祭的礼仪相当自然地先于燔祭,50并指明神希望敬拜者藉由何种方式来亲近祂。首先亦为最主要的是罪蒙洁净的需要,如此一来犯罪者才能够毫无瑕疵地站在神的面前。燔祭象征着这位已经藉由按手将自己与祭牲认同的献祭者,他对神的顺从和降服,这成为一个讨神喜悦的途径;而平安祭或作为得着安宁的献祭乃是在这捐献者持续与他的主保持相交关系之际,能够增进他的福祉。在此的描述与为大祭司所献上赎罪祭条例的详细记载有些微的差异,在这里所有的血都被倒在坛角下,而并没有取部分的血弹在圣所的幔子上,也没有抹在香坛的四角上。如果我们记得亚伦在当时从未进入过会幕(23节),就足以说明二者间有所差异的缘由了。此外,与平安祭有关的程式记载中(也多少有些差异,例如s胸肉一般是归为祭司家族的产业,而右腿则是献祭祭司额外的津贴,但是在此这二个部分都作为摇祭(NEB:「一份特别的礼物」)献给神。

8~11.亚伦先献上他自己的赎罪祭,因为他的洁净与全会众的洁净密切相关,他是全会众的模范。这反映了耶稣所设立顺服、洁净和圣洁之标准,这些标准是基督徒必须追随的榜样。亚伦的儿子们协助他进行将血抹在燔祭坛四角上的礼仪,抹完血之后剩余的血都倒在坛角下,然后脂肪组织就按着惯常的方式焚烧。肉块和皮也按照赎罪祭所要求的程式在营外烧尽

12~14.亚伦宰了燔祭祭牲,将的血洒在坛的四周,在此过程中亚伦的儿子们再次协助他。他们的责任是将献祭祭牲不同的部位递给他。然后这些肉块按着定规的方式连同头、洗了的脏腑和腿一起烧在坛上。将燔祭牲一块一块地递给亚伦的这仪式,无庸置疑地是礼仪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然而这也说明了犹如每一个构成的部分是包含在整体之内一般,整个祭司家族也是由献祭的大祭司为其代表。

15~17.然后将为百姓作赎罪祭的公山羊宰了,献给主耶和华。随后献上燔祭,这燔祭也是按着指示(RSV:「法令」)奉上的。他们小心谨慎地遵守有关素祭的礼仪,这段记载提到他们在整个典礼中适当的时机焚烧作为纪念的那部分。此处所记载的程式摘要,虽然免去了许多令人生厌的重述条例,但明显地这些不同的祭物都是严谨地按着已定规的程式献上的。神对敬拜者所要求的,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革新的作法,乃是绝对的顺从。

18~21.接着,亚伦宰了平安祭或作为得着安宁所献上的祭牲,亚伦的儿子们再一次地将公牛和公绵羊的血递给他,洒在坛的周围。所有被脂油覆盖的器官都取来用火烧尽,但是前四分之一的部位和右腿则以适当的献上姿势献给神。

这礼仪条例中所记载的献祭次序,对基督徒而言,在有关于敬拜神根本的属灵原则方面,成了一项重要的指导方针。这献祭的次序明确地向我们传达了三项概念,首先,最优先考虑的是罪得洁净,这是赎罪祭所表达的意义。当敬拜者献上合宜的赎罪祭之后,他必须将自己的生命和劳力所得的献给神,正如燔祭和素祭所带有的含义。最后,他将在一个共同餐宴的处境之下享受与神相交的关系,这处境是由平安祭所提供的。在此所提到的重要性,并没有与利未记第一至五章的礼仪相抵触,因为那里所列举的五种献祭型式并不下于这三种,多少都关切去除罪和罪愆之课题。献祭的法令也为个人提供了奉献、感恩和相交的机会。一些早期在哥林多的外邦基督徒,他们并不熟悉那些管理犹太人敬拜的属灵条件,故此他们没有遵守这个次序,而导致他们无法分辨主的身体、29)。

22~24.亚伦现在运行他的祭司特权,祈求神的祝福临到众百姓。后期的犹太传统主张他是用里祭司祝福的华丽辞藻来祝福百姓,这宣告乃是祈愿神的能力、同在和平安能够临到这些被祝福的百姓身上。这事以后,摩西和亚伦二人一同进入会见帐幕的圣所。或许在这个时刻,摩西正式将圣所的责任移交给亚伦,并且指示亚伦该如何去做他自己先前所承担的职务。当他们出来,来到会幕的院子时,他们二人都祈求神的祝福能够临到以色列国。为了回应这祷告,主耶和华的荣光向众百姓们显明,或许和所记载的显现方式相同,记载了一朵云彩和「荣光」(后者乃是源于「强大的」这字根)持续地显明神的同在。在出埃及时期特别显著的云和火现象,于此紧要关头再次地降在会幕之中,这看起来几乎是不需怀疑之事。有火从云中发出,烧尽所有属于神的祭物,由是成为神认可整个献祭程式之标记(参:。在自由神学圈子里,广泛地接受这神迹性的现象是后来才附加上去的观点,因此他们认为这些祭物已经烧在坛上了;派特(Porter)对此观点完全不予考虑,他认为这想法「太过自由」了。51当时发生的事似乎是神的火烧尽那些正在烧着的祭物。然而,那值得我们注意、令人吃惊的重点是那在献祭坛上所烧的火乃是由神而来的。

在圣经中,火常被用来作为神临在和活动的记号(参:。在里,把将要来的弥赛亚比拟为银器匠的火,这火要去除渣滓、炼净金属,使其达更高之纯度。施洗约翰将此概念带进另一个更高的层次,他应许当弥赛亚来的时候,祂将会用圣灵和火为人施洗。在五旬节那日,圣灵的降临被描述为如「火焰的舌头」般降在使徒们的身上,而这事件以一个惊人的方式成就了约翰的预言。玛拉基书的意象乃是与保罗思想有关,保罗提到在审判的那日,信徒一切活动都必须面对最后的试验,那时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将依据最严厉的标准来审定。如果主的仆役真是火焰的话,那么基督来丢在地上的火必定烧毁信徒身上所有邪恶和没有价值的事物

神显现这生动有力的本质,促使百姓们欢呼,无庸置疑地这是被一种错综复杂的情绪所挑起的反应。这些情绪包括了敬畏、惊讶、喜乐和感谢。他们面伏于地,在神面前俯伏,这乃是采用近东一种别具特色的方式,用以表达对凌驾于众诸侯之上的大君王之绝对降服。除了新上任的祭司刚刚为百姓们将燔祭和平安祭献予神之外,神授予以色列人一个相当意想不到的机会能够自发地向神献上敬拜和表达谢恩之情。

50F. Lofthouse in A. S. Peake (ed.), Commentary on the Bible (1937), p. 201.

51J. R. Porter, Leviticus , p. 75.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到了第八天,摩西召了亚伦和他儿子,并以色列的众长老来,」

“到了第八天”——“第八天”就是祭司承接圣职的第八天,大约是正月初八日 。第八天既是-个礼拜之末日的次日,又是七日的第一日,所以在圣书中“第八天”三个字含有离旧换新和重新起首的意思。产妇到第八天才洁净,牛犊及羊羔在生下第八天以后,才可献为火祭,长大麻风的人,患漏症的人,因沾染污秽废了愿的拿细耳人,都须等到行洁净礼的第八天,才得洁净;照样会幕和其中的器具并亚伦和他的儿子必须自洁七天,到第八天才能合乎主用。“摩西召了亚伦和他儿子,并以色列的众长老来”——众长老就是以色列会众的代表(3,召他们来是要叫他们作亚伦和他儿子就职初行献祭之礼的见证,也是叫他们在那-天敬拜神的礼上有份,因此他们也须预备3-4节所提之赎罪祭、燔祭和平安祭的祭牲。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本节至7节讲述授职大典过后,以色列新设立的祭司开始服务的事。“第八天”指授职礼七天过后的第一日,亚伦在这一天献上没有残疾的公牛为赎罪祭,又献没有残疾的公绵羊作燔祭(2节 );这是为亚伦和诸子而献。

“赎罪祭”,看注;“燔祭”看注。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第八天: 亚伦和他的儿子的七天承接圣职仪式(8:33-35)之后。亚伦和他的儿子承接圣职后,摩西就命令他们为自己和以色列百姓献祭,使祭司与立约的以色列百姓与神建立和睦的关系。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第八天的典礼】

有关本段细节的资料,可见于前面的注释。七天的启用奉献典礼完成后,制度在第八日开始实施。主的显现是典礼的高潮(4~6节、23~24节 )。所罗门圣殿启用时也有类似的启用典礼,并且以启用 (hanok )一词来形容(犹太教的修殿节〔Hanukkah ,却与本段无关 它是纪念主前二世纪马喀比革命〔Maccabeans〕在安提阿古‧伊比芬尼〔Antiochus Epiphanes〕污秽圣殿后 重新启用圣殿和祭坛的事迹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西的训示:1 「召」:表示那事的严肃性;虽然亚伦现已有资格献祭,他仍是在摩西的管辖之下,按摩西的吩咐履行任务。摩西吩咐亚伦为自己和他的儿子们并百姓献祭(7 ); 亚伦为他自己及儿子们献的是赎罪祭和燔祭(2 ), 为以色列百姓献的乃是赎罪祭、燔祭、素祭和平安祭(3-4 )。 这次序(赎罪祭、燔祭、素祭 和平安祭 )强调了三个基本的观念:首先是罪的救赎,然后是生命的奉献和成圣,最后才是在感恩餐中与神交通。这里没有提到赎愆祭,因该祭是为特别的过犯而献的(参5 ); 故此,亚伦此处为百姓所献的祭,目的非为赎某些特别过犯的罪,乃是为国家一般性的罪而献的,好叫全会众能按着神的规定及指示敬拜神及求神的祝福。本段所提及的各祭是按耶和华的吩咐而献上(6 ),目的是让耶和华向他们显现(4 ),彰显出的荣光来(6 ), 表明对每一件所完成的事予以赞许或批准

──《串珠圣经注释》

亚伦首先为自己献上赎罪祭和燔祭(8~14节 ),跟再为百姓献上赎罪祭、燔祭、素祭和平安祭(15~18节 )。这些祭依次象征赎罪、奉献、生活上的供应和相交共享。“为罪献上”。直译作:他使牠犯罪或成为罪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亚伦的首次献祭:七天的承接圣职过后,亚伦现已不用摩西代他献祭,可以自己献祭了。本章描述亚伦首次献上的祭,与16章的赎罪祭相似,同是有两种献祭,一是为祭司献的,二是为百姓献的。

──《串珠圣经注释》

承接圣职的祭司第一次祭祀。承接圣职后,亚伦和他的儿子作为圣洁的祭司,为自己和以色列百姓献上第一次祭祀。1-7节命令献上就职祭祀;8-21节命令的实施;22-24节耶和华神从天上降下火,焚烧坛上的祭物,表明神悦纳亚伦所献上的祭。此后以色列百姓就能通过祭司与神交通。通过祭司来到神面前的原理也适用于新约时代。祭司不再是按着亚伦的班次为肉身的祭司,乃是从天上降下的永远的大祭司耶稣基督。今天,信徒通过基督就能到神的施恩宝座前。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对亚伦说:“你当取牛群中的一只公牛犊作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作燔祭,都要没有残疾的,献在耶和华面前。」

“对亚伦说,你当取牛群中的一只公牛犊”——就是-岁的公牛犊,神只在此处吩咐献一岁的牛犊为赎罪祭,而且须献这祭的又是亚伦,所以犹太人有传说,这赎罪祭是暗示亚伦为百姓所作那使他们陷在罪里的金牛犊(8 ,出三十二章上的“牛犊”两个字和本章2-3、8节的“公牛犊”三个字按原文是-样的 )。但神既已在、12-16,至10、27-28节声明将这罪赦免了,后来就未必再提起这罪。“作赎罪祭”——亚伦和他的儿子必须先为自己献赎罪祭,然后才能为百姓赎罪。“一只公绵羊作燔祭”——。“都要没有残疾的”——。“献在耶和华面前”——就是在会幕门口的灯祭坛上(-5、11注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祭司在担当祭司职务之前应该为自己献上赎罪祭和燔祭,祭司在承接圣职以后,每日都要献上赎罪祭、燔祭和平安祭。表明旧约时代祭祀的不完全,在律法下用动物献上的赎罪祭不能完全除去罪。新约时代基督在神面前只一次献上,就永远成就了献祭的实意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你也要对以色列人说:‘你们当取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又取一只牛犊和一只绵羊羔,都要一岁、没有残疾的,作燔祭,」

“你”——就是亚伦,因为他成了大祭司,此后凡一切献祭的事都是属他管理。“也要对以色列人说”——就是对代表以色列人的众长老说(1注 )。“你们当取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会众为指定的罪所当献的赎罪祭原是公牛犊,但当这承接圣职时所献的赎罪祭却不是为什么一定的罪,乃是在礼仪上作赎罪的标记,因此所献的祭牲是公山羊,与大赎罪日,每月朔,和各大节期所献的一样。以色列人从巴比伦归回以后,行奉献圣殿礼的时候所献的也是这样的赎罪祭。“又取一只牛犊和一只绵羊羔,都要一岁没有残疾的献作燔祭”——(16 )凡献为燔祭的牛羊必须是公的,在各节期所献的燔祭中也必须有公牛犊和公羊羔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你们当取”——当日除了赎愆祭以外,各样的祭都是一一地献过了。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祭司为以色列百姓献上赎罪祭、燔祭、平安祭和素祭。通过献祭除去神与人之间的阻隔,开启与神的交通之路。耶和华要……显现: 亚伦和他的儿子作为祭司第一次实行职务,神要显现,意味着神喜悦他们承接圣职,悦纳他们第一次献祭。指耶和华荣耀的显现,显明耶和华的属性和本质。在旧约圣经中耶和华的荣耀常常以光、云、声音、火以及其他可视的形态显现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又取一只公牛,一只公绵羊作平安祭,献在耶和华面前,并取调油的素祭,因为今天耶和华要向你们显现。’」

“又取一只公牛”——。“-只公绵羊作平安祭”——个人所献的平安祭牲乃是随本人的心愿,或牛、或羊,无论公母都可以,但因这是全会众的平安祭,所以牛羊两样都要献上,而且必须是公的。“并取调油的素祭”——就是所论的素祭。“因为今天耶和华要向你们显现”——意思说,今天耶和华向你们显现,是特要认可这会幕为祂的居所,也是要认可亚伦和他儿子为给祂供职的祭司,所以你们必须借着这些祭预备自己,本章23-24节记载本节的应许是怎样应验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平安祭”看注;“素祭”看注。百姓现在继亚伦之后正式参加献祭。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于是他们把摩西所吩咐的,带到会幕前;全会众都近前来,站在耶和华面前。」

“他们”——就是亚伦和他儿子,并以色列人的众长老。“把摩西所吩咐的”——就是把摩西借着亚伦所吩咐的(3 )。“带到会幕前”——就是带到燔祭坛那里。“全会众都近前来,站在耶和华面前”——这“全会众”几个字就是指着全会众的代表(1注 ),和一切在会幕院子里的人说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全会众都近前来: 为了看到神的荣耀(6-23节 )。实际上不是所有的以色列百姓聚集在会幕前,是代表全会众的长老及各支派的官长聚集在会幕前。剩下的百姓们可能在各自所在的地方以敬虔的心朝向会幕。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摩西说:“这是耶和华吩咐你们所当行的;耶和华的荣光就要向你们显现。”」

“摩西说,这是耶和华吩咐你们所当行的,耶和华的荣光就要向你假显现”——摩西对众人预报他们在耶和华面前所要看见的礼节,并解释行这礼节的原因。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荣光」:参牧羊人所见主的荣光 , 以及耶稣变像的荣光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显现: 可能是在至圣所之上以云彩的形状降临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摩西对亚伦说:“你就近坛前,献你的赎罪祭和燔祭,为自己与百姓赎罪,又献上百姓的供物,为他们赎罪,都照耶和华所吩咐的。” 」

“摩西对亚伦说,你就近坛前”——从至此处所记载的事多是摩西作的,亚伦和他儿子是作助手的,亚伦虽是大祭司,还是不敢擅自动作,直到摩西吩咐了,他才敢就近祭坛,但从此以后的事(8-24 ),多是亚伦作的,他的儿子作助手的。“献你的赎罪祭”——亚伦被分派为大祭司以后所行的头一件事就是为自已献赎罪祭。这是表示两个意思:(一 )旧约的祭司不完全,须靠赎罪祭牲的血才敢亲近神;(二 )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不过是预表主耶稣要来舍身流血、替人赎罪,所以这些祭必须常常重献。旧约时代献祭的礼都是使人仰望以后要来的救主,现今教会中圣餐的礼是纪念已经来过的救主。“和燔祭”——赎罪祭和燔祭是与献祭的人有关系,但平安祭借着祭餐却是与献祭人的弟兄也有关系。亚伦和他儿子当日没有献平安祭,大概是因为他们在会众的平安祭上有份。“为自己与百姓赎罪”——(参2注 ),注意本节献祭的次序,先为自己,后为别人。“又献上百姓的供物”——(3-4 )。“为他们赎罪”——(参2注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为自己与百姓: 为祭司也为百姓赎罪。祭司是代表百姓的宗教领袖,他们的罪对百姓有影响(4:3)。都照耶和华所吩咐的: 祭祀的根本精神是顺服。没有顺服的祭祀是虚妄的,也是污辱神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于是,亚伦就近坛前,宰了为自己作赎罪祭的牛犊。」

“于是亚伦就近坛前”——(7 )。“宰了为自己作赎罪祭的牛犊”——(2注 ),亚伦宰了这牛犊,因为这是为自己献的睛罪祭牲,是在坛的北边宰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本节至末节讲述以色列民献祭的事,先献赎罪祭,再献燔祭和平安祭,一一照神的吩咐行。亚伦最后行使祭司的权职,走出会幕为百姓祝福。犹太人的传统,说他用的祝福词是的话:“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然后,摩西和亚伦回到账幕内,把圣所的责任正式移交给了亚伦。二人再出来为全民祈神赐福。神可能象所记的一样,祂的“荣光”向百姓显现,云柱与火柱降在会幕上,火从云柱中出来烧尽了已在坛上焚烧的属神的祭物,让百姓知道他们所作的得到了神的悦纳。火是神显现的标记。施洗约翰说弥赛亚来后要用圣灵与火施洗;五旬节圣灵象“舌头如火焰”显现降在各人头上。将来信徒在审判的日子要受到火的考验,试验各人工作的根基

百姓看见这情景,充满惊奇、敬畏与感谢之心,俯伏在地,欢呼一片。

──《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为自己: 暗示作为人的祭司的软弱。但作大祭司的耶稣基督是永远完全的(16:11)。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承接圣职的祭司的赎罪祭和燔祭。亚伦和他的儿子按神的指示为自己献上赎罪祭(8-11节 )和燔祭(12-14节 )。献祭的过程与承接圣职时的献祭过程一样(8:14-21)。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亚伦献祭:有关各祭的仪式,参1-4章注。

──《串珠圣经注释》

】「亚伦的儿子把血奉给他,他就把指头蘸在血中,抹在坛的四角上,又把血倒在坛脚那里。 」

“亚伦的儿子把血奉给他”——亚伦的儿子接了祭牲的血,奉给亚伦。“他就把指头蘸在血中,抹在坛的四角上”——亚伦这一次献赎罪祭,不是按着为大祭司-定之罪献祭的条例,将这血带进圣所内,弹在内幔前,乃是照着每大节期献赎罪祭的条例,将这血抹在燔祭坛的四角上。摩西也是这样用了那承接圣职之牍罪祭牲的血,这大概是因为这赎罪祭不是为什么指定的罪献的,乃是要在礼节上作赎罪的标记。“又把血倒在坛的脚那里”——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抹在坛的四角上」:四章所提到的血是抹在圣所的幔子及香坛的四角上,而此处只抹在坛的四角上,可能是祭司至此仍未入过圣所,故圣所未被污染,不须抹血。

──《串珠圣经注释》

坛的四角: 指坛周围的四角。祭司不象献一般的赎罪祭(4:1-12),把血抹在圣所内香坛的四角,而是把血抹在外面燔祭坛的四角上,因为这时献上的赎罪祭不是为赎特别的罪,乃是在开始祭司职务前,在神面前洁净自己。倒在坛脚那里: 与把血抹在燔祭坛四角意义一样(4:7,8:15)。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惟有赎罪祭的脂油和腰子,并肝上取的网子,都烧在坛上,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唯有赎罪祭的脂油”——。“都烧在坛上”——神曾吩咐-切祭牲的脂油都须烧在燔祭坛上。“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与祭司犯罪所献的赎罪祭次序、形式、意义相同(4:11-12)。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又用火将肉和皮烧在营外。」

“又用火将肉和皮烧在营外”——,寻常之赎罪祭牲的肉和皮归与献这祭的祭司,但这-次他们将肉和皮烧在营外,因为祭司不能吃为自己所献之赠罪祭牲的肉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亚伦宰了燔祭牲,他儿子把血递给他,他就洒在坛的周围,」

“亚伦宰了燔祭牲”——(2 )亚伦遵着摩西所吩咐的次序(2、7 ),献了赎罪祭以后,就献上燔祭。“他儿子把血递给他”——。“他就洒在坛的周围”——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把血……洒在坛的周围: 不仅使坛洁净,也赎献祭之人的罪(1:5,8:15-19)。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又把燔祭一块一块地、连头递给他,他都烧在坛上;」

“又把燔祭一块一块的,连头递给他,他都烧在坛上”——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递给: 亚伦的儿子在他旁边帮助他献祭。后来这样的事由利未人操作,18:3-7)。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又洗了脏腑和腿,烧在坛上的燔祭上。」

“又洗了脏腑和腿”——亚伦和他的儿子按-3至9节的条例献了燔祭。“烧在坛上的燔祭上”——(13 )。本段没有提到亚伦的素祭,或者是因为神还没有晓谕的条例。(这条例原是为以色列人到了迦南的时候定的 ,因为百姓在旷野难以得许多的面 ),所以他们当时能在这事上随便,不然他们的素祭是自自然然地与燔祭同献了,圣书上却没有提这事。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他奉上百姓的供物,把那给百姓作赎罪祭的公山羊宰了,为罪献上,和先献的一样;」

“他奉上百姓的供物”——亚伦既献完了自己的-切祭,表示已经与神相和了,随后就为百姓献赎罪祭。“把那给百姓作赎罪祭的公山羊宰了”——会众为指定的罪所献的赎罪祭是公牛犊,祭牲的血须带进圣所,弹在内幔前,又抹在香坛的四角上,祭牲的肉也须在营外焚烧,但这祭不是为会众什么指定的罪献的,乃是要在护节上作赎罪的标帜,使民洁净,因此祭牲不同,其血的用法也不一样,这祭是按寻常和各节期献赎罪祭的条例献的(参3注-4注 ),所以祭司就应当照定例吃这祭肉。摩西责备他们,是因为他们没有按例而行。“为罪献上”——。“和先献的-样”——就是和亚伦为自己献的赎罪祭一样(8-11 )。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给百姓作赎罪祭的公山羊: 不是为赎特别的罪,是为百姓的洁净献上赎罪祭,祭物是山羊而不是公牛(4:14)。和先献的一样: 与8-11节祭司献赎罪祭的情形相同。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承接圣职的祭司为百姓献祭。为了维持百姓和神的立约关系正常,亚伦为百姓献祭。圣徒作为立约的百姓,要在神面前赎罪(赎罪祭 )、奉献(燔祭 )、事奉(素祭 )、与神和睦(平安祭 )。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也奉上燔祭,照例而献。」

“也奉上燔祭”——就是那一岁的牛犊和绵羊羔(3 )。“照例而献”——就是照第-章上的条例而献。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燔祭,照例: 与赎罪祭不同,献燔祭,从祭司到全会众和百姓同样。不过燔祭种类不同,并不是奉献有差异,而是位置及经济的差异(1:3-17)。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他又奉上素祭,从其中取一满把,烧在坛上;这是在早晨的燔祭以外。」

“他又奉上素祭,从其中取一满把,烧在坛上”——这是按着至3节的条例行的。“这是在早晨的燔祭以外”——意思说,这素祭是在每日早晨与燔祭同献的素祭以外,这样看来,亚伦在未献本章所论的各祭以先,那每日常献的燔祭,就已经照神所吩咐的献完了(7注 ,后献的-切祭都是烧在这燔祭上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素祭: 素祭与平安祭(7:12,8:26)、燔祭等有血的祭物一同献上(2:1-16)。早晨的燔祭: 指每天早晨献上的常燔祭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亚伦宰了那给百姓作平安祭的公牛和公绵羊。他儿子把血递给他,他就洒在坛的周围; 」

】“亚伦宰了那给百姓作平安祭的公牛和公绵羊”——这些平安祭牲是按至11节的条例献的。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又把公牛和公绵羊的脂油、肥尾巴,并盖脏的脂油与腰子,和肝上的网子,都递给他;」

】「把脂油放在胸上,他就把脂油烧在坛上。」

脂油: 指所有盖脏的脂油、肥尾巴、腰子和肝上的网。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胸和右腿,亚伦当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都是照摩西所吩咐的。」

献平安祭,祭司把胸献为摇祭(7:30)、右腿献为举祭(7:32)。献为摇祭的胸归给祭司,献为举祭的右腿归给主管献祭的祭司(7:33)。胸象征爱、右腿象征力量,意味神把爱和能力赐给为神作工的人。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亚伦向百姓举手,为他们祝福。他献了赎罪祭、燔祭、平安祭就下来了。」

“亚伦向百姓举手为他们祝福”——耶和华将祭司从百姓中分别出来,为要叫他们奉神的名为百姓祝福,二十-5 ),神后来把祝福时所当用的格式教给亚伦。“他献了赎罪祭、燔祭、平安祭”——以色列人所蒙的恩典(前句 ),都是本着祭祀,这样,他们借着赎罪祭得蒙赦罪,借着燔祭得蒙悦纳,借着素祭的饼得以生活,借着平安祭得与神和好,与神相交。“就下来了”——就是从坛的围腰板上下来了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祝福: 神悦纳亚伦代表百姓所献的祭,亚伦作为神人之间的中保,举手向百姓祝福。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祝福及圣火降临:亚伦献上各种的祭之后,就为百姓祝福(22 ),他的祝词大概是按照的格式。然后,摩西与亚伦进入会幕(23 ),个中理由没有说明,可能是与神会面 , 祈求神实现向人民显现的应许(4- 6 ) , 也可能是摩西要嘱咐亚伦管理圣所及负起各项责任。然后他们出来,二人一起为百姓祝福。跟着耶和华的荣光就向众民显现(24 ),的圣火降下烧尽祭物。神的显现引起百姓全面的反应;他们不单欢呼(24 ),更敬畏地俯伏于地,在耶和华面前敬拜。

──《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亚伦进入会幕,又出来为百姓祝福,耶和华的荣光就向众民显现。」

“摩西亚伦进入会幕”——这是摩西在作临时祭司时进入会幕的末-次(此后却因他是神特别的仆人 作似色列人的首领 仍是屡次进入会幕。这也是亚伦为正式大祭司进入会幕的头一次,摩西为神的代表,引亚伦进入圣所,使他在香坛上烧香,又将会幕内一切的工作交托他,完竣承接圣职的礼,随后向神复命。犹太人有传说,摩西和亚伦也在那里祈荐,求神显祂所应许的荣耀。“又出来为百姓祝福”——摩西和亚伦从神面前出来,奉神的名为百姓祝福。犹太人有传说,摩西和亚伦用的话祝福,又有传说,他们祝福的话是说,“显你们所献的祭蒙主悦纳,愿主住在你们中间,赦免你们的罪”孽。亚伦献完所当献的祭,就向百姓举手为他们祝福(22 ),我们的大祭司耶稣,在祂献身复活似后,也是这样为门徒祝福,就进入天上的圣所。摩西和亚伦在会幕里用了些时间,百姓就不得看见他们,正如耶稣升了天,进了更全备的帐幕,信徒不得看见祂一样。他们出来的时候,摩西和亚伦就一同再为百姓成福(22 ),像这样,基督将来也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显现,并与罪无关,乃是为拯救他们。“耶和华的荣光就向众民显现”——耶和华的荣光素日是显现在会幕的至圣所里,但此时这荣光是显现在会幕以外,甚至全会众都能看见,这是成全神所应许的(46 ,到耶稣再来的时候耶和华的荣耀也必然显现,凡有血气的必-同看见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进入会幕: 代表全会众向神献祭、祈求(4-6节 ),耶和华显现他的荣耀。摩西作为以色列百姓的领袖、立法者,最后一次入圣所,亚伦承接圣职后第一次进入圣所。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祝福”。犹太传统指出他所说的是至26节的祝福。“荣光”的字根是“重”,这里是指神位格的彰显。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主的荣耀】

古代近东大部分的庙宇奉献典礼,都是环绕神明正式在庙中开光而举行(通常指神像搬入庙中 )。* 耶和华在此没有开光,但其荣光却从刚奉献的圣幕之中显现出来。云柱火柱是最可能的显现方式,在整个旷野历程中,神的临在都是如此彰显。在此火从柱中冒出,烧尽所有的祭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在坛上烧尽燔祭和脂油;众民一见,就都欢呼,俯伏在地。」

“有火……”——这火不是坛上原有的火,大约是从至圣所或所发现的荣耀中出来的,立时将坛上的祭肉烧尽(下句 )。犹太人有传说,这火没有熄灭,一直到所罗门的圣殿落成的时候,那时另有火从天上降下来,烧尽燔祭和一切别的祭。这第二次的圣火是当尼布甲尼撒王攻取耶路撒冷的时候才熄灭的。也有人疑感这传说是谬误的,是不足靠的,因为敬拜神的事在以色列人中屡次是非常衰败的,但所罗门以后,圣书上再没有记有火从神那里临到耶路撒冷的圣殿。“从耶和华面前出来”——本句也记在,在和4节所记的显明这是指着至圣所内的法柜前说的,这样看来,这火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像大卫(代上二十-26 )、所罗门、和以利亚的时候一样,乃是从会幕内至圣所的约柜那里,或从所显的荣耀中出来的。(因为施恩座上的二基路伯中也是神的住处 。“在坛上烧尽燔祭,和脂油”——这是显明神悦纳祭司所献的祭物,如同悦纳了基甸、玛挪亚、大卫和以利亚所献的,并所罗门为圣殿行落成礼时所献的祭物一样。大概神悦纳亚伯的祭,也是这样降火焚烧的之“悦纳你的燔祭”——-句按原文作“使你的燔祭烧成灰”。“众民一见,就都欢呼,俯伏在地”——众民-面是表示快乐,一面是表示敬畏的心

──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烧尽燔祭」:表示神悦纳祭品

──《串珠圣经注释》

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 表明神悦纳亚伦代表百姓和祭司的献祭(8-21节 ,21:26)。这火与焚烧燔祭的火(7:16-20)不一样,是超自然的,从耶和华神面前出来焚烧燔祭。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这里所描述的,可能是那常常烧的“火”开始焚烧的时候。

──《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思想问题(第8-10章 )】

1试从找出8章详细记载亚伦等人受职过程的原因。当中步骤对今人有何教训?

2试从8章; 9章及10章这三章找出经常出现的一句话。昔日百姓须遵守神所设立的献祭制度。今日神又设立了什么圣礼是信徒必须遵守的呢?

3百姓一见耶和华的荣光(9:23),便立刻欢呼和俯伏在地,显出真诚的敬拜。今日信徒当以什么态度来敬拜事奉神呢?

4拿答和亚比户的死给圣职人员什么警惕。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到了第八天,摩西召了亚伦和他儿子,并以色列的众长老来,」

第八天尽职分──(1 )在复活里尽祭司职分。(2 )当主再来的时候,也就是万物复兴的日子,众圣徒更要作神和基督的祭司

──《利未记读经纲目》

你能否克服自我,让神的旨意介入你的生命中?】

摩西、亚伦和众百姓都依照神的吩咐去行,不久就有神的荣耀显现。我们常寻求神的荣耀显现,却不留意顺从祂的指示。你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事奉神,还是等候祂显出大能的作为呢?如果你只幻想依靠神的大能,但忽略了每天事事顺服祂的本分,你就已经偏离正道了。

――《灵修版圣经注释》

】「摩西对亚伦说:“你就近坛前,献你的赎罪祭和燔祭,为自己与百姓赎罪,又献上百姓的供物,为他们赎罪,都照耶和华所吩咐的。” 」

亚伦为自己献赎罪祭,也献燔祭──一个事奉主的人,一面要将罪对付清楚,一面要奉献,完全归给神。

──《利未记读经纲目》

,22】

亚伦为百姓献上赎罪祭,燔祭,加上素祭和平安祭──主耶稣一面作了神子民的赎罪祭,一面将神子民包括在祂里面,一同献给神为神而活。此外又带领神子民在祂里面过生活,一同享受神人相安的快乐。前三祭都是为着平安祭。

亚伦献完了祭就为百姓祝福──主耶稣第一次来在十字架上受死,复活以后,就给门徒祝福

──《利未记读经纲目》

「亚伦向百姓举手,为他们祝福。」】

第八天显然预表千禧年的清晨。现在我们与基督一同隐藏在神里面,世界未曾认识我们,正如他们不认识主。我们的盼望、喜乐与目的也仍是秘密。但是日子快到,祂必要显现,我们要也与祂在荣耀中。这个祭司群,跟随大祭司出入圣所,也是基督再来的写照。那时主必与属祂的人来祝福这世界。

主必快来——当主升天时,与门徒离别,祂是以向他们祝福的姿态离去的。祂必以同样的姿态回来。无疑的,祂在再来以前,也经常以伸开的手臂,用心在我们身上,向我们祝福。

奇妙的主——我们知道在祂里面满有温柔,能承当一切憎恨与耻辱。祂为咒骂祂、轻视祂的人祝福与代求。我们这样对待祂,祂却化敌为友,永远使我们属祂。

效法基督——我们的生活也当这样成为别人无穷的祝福,直到别人在主面前俯伏,为主爱的力量而降服。因此,我们必须与那可称颂的主为伍,定睛仰望祂,。祂的荣形反映在我们身上,祂的荣美进入我们的生命中,而且有爱的光辉照亮。我们就将我们神的荣耀带出来,这是世上可想象的。

──迈尔《珍贵的片刻》

】「摩西、亚伦进入会幕,又出来为百姓祝福,耶和华的荣光就向众民显现。」

「摩西、亚伦进入会幕,又出来为百姓祝福。」神的仆人,不论先知或祭司,都没有权柄赐人祝福,除非他们从与神直接的交通中领受这一权柄。在我们能以出来祝福百姓之先,必须进入与神相会的所在。只有当我们在圣所里,借着敬拜、安静,以及在神的悦纳里事奉,我们纔能在营里,借着工作、话语来供应人,来服事人。

然而,我们常会陷入一种危险中,就是容让服事人的热切,干扰我们与神之间的交通,终致遭遇不幸的失败。

―― 摩根《话中之光》

摩西亚伦同进会幕,再出来为百姓祝福──两人都豫表基督,摩西豫表基督作君王,亚伦豫表基督作祭司。基督复活升天,就进到天上的帐幕作君尊的祭司,等祂第二次再来的时候,再以这身分为神的子民祝福。

──《利未记读经纲目》

今天神还行大能的神迹吗?为甚么?】

神使火从天上降下,烧尽亚伦所献的燔祭,显出祂的大能。以色列百姓看到,就都俯伏敬拜。有人因为未亲睹神迹奇事,就以为世上没有神;事实上,神在现今的世界动工,跟在摩西的时代一样。当众多信徒积极地事奉祂的时候,祂就不用以超自然的大能,来彰显祂的权能,祂可以借着信徒的工作,改变这个世界。当你明白这个道理,就能领会某些人有信心与爱心的工作,同样显示了神超自然的大能。

──《灵修版圣经注释》

】「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在坛上烧尽燔祭和脂油;众民一见,就都欢呼,俯伏在地。」

有活从神面前出来,在坛上烧尽燔祭和脂油──(1 )祭坛上第一次的火是神点的,是从神出来的圣火,又是一道火流。(2 )水流是神生命的供应,火流是神圣洁性情的要求。神的生命与性情是相连的。(3 )凡与神性情相合的,火就来烧──神来悦纳。凡与神性情不合的,火也来烧──神来审判。(4 )从这时候起,自天上有一道火流出来,代表神自己,一直把爱神、体贴神、合神心意的人烧了,吃了,成为馨香之气,而蒙神悦纳。

──《利未记读经纲目》
耶和华的荣光】

「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在坛上…。」

祭司的事奉,需要得神的印证,表明有神的同在,更显明所事奉的是神,是真的,活的神。
领导二百多万的以色列人,不是容易的事。他们得神的救赎,出了埃及,在旷野形成一个国家;是没有国土的国家,但国家所有的问题,他们都有。在埃及长期为奴,四百多年的时间,把人变成了奴性的人,发展成背逆神的文化。摩西和亚伦两位老人家,如何能率领他们?想来那个尊重传统的社会,对老人还相当尊敬;但必须有更高的权威,使全民可以接受,能够信服。不过,我们还不是说到统御上的需要;而是说,神的子民必须信靠神,顺服神。
在旷野中的一天,摩西要祭司,长老和以色列众民,准备赎罪祭和燔祭献上,“因为今天耶和华要向你们显现”。他们必须知道,这全然不是摩西亚伦兄弟公司生意,也不是他二人的主意;工作是神的,照神的旨意进行,这是有证明的。
会众就都近前来,站在耶和华面前,并且照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的献了祭。

摩西,亚伦进入会幕,又出来为百姓祝福,耶和华的荣光就向众民显现。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在坛上烧尽燔祭和脂油,众民一见,就都欢呼俯伏在地。

天上降火,不是寻常的事。表明神的工作,不是出于人,而须要有更高的能力来源。
烧尽坛上的祭物,是神悦纳祂的子民;借着祭物的流血,得以进到神面前。正如教会是因基督的流血,而有神的同在。
这不是谁自称看见了甚么,是公开的显现,众民都得看见了,欢呼喜乐。神的同在,就有喜乐。
以色列人动了敬畏的心,俯伏在地;在神面前人就谦卑。
此后,以色列人起行的时候,就把坛上的火种收存起来,作下次献祭之用,直到约柜被非利士人掳去,神的荣耀离开以色列。所罗门建成圣殿,在坛上献祭,再度“有火从天上降下来”,到圣殿荒凉而停息。以利亚先知起而复兴神的工作,向巴力的假先知挑战,重修祭坛献祭,神从天上降火,烧尽祭物,向以色列人证明祂是神。
今天,我们须要神从天上降下火来,显明祂的荣耀。

── 于中旻《圣经研究》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