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B三个怨言
i. 他备拉 以色列人离开了西乃山一带比较肥沃的地区以后,不久便发现自己到了荒凉的提赫沙漠(Et-Tih Desert),于是便开始埋怨。现代旅人或许会同情他们,圣经的作者则否(参:;及下)。对后者来说,以色列人的怨言是全国性悖逆和不信的证据。民数记形容神发怒,使火「在营的一端」焚烧(1节,NEB),其重点也是一样。火是神作为的象征,有时是为祝福,有时是为审判(参:,。被火焚烧的是帐幕旁边的灌木还是包括一部分的帐幕,经文并没有说明。然而百姓自知处境危殆,于是便请求摩西为他们代祷。正如往昔一样,神这次也应允了他的代求,。他们称此地为他备拉,来纪念这回事;这名是「焚烧」的意思。由于他备拉一名,并没有包括在第三十三章所列的扎营地点以内,它可能是以色列人为基博罗哈他瓦附近某地所起的名字(参4~35节)。 这插曲带出了一系列的事迹。以色列中的各色人种都一一对神的供应和计画,产生了背叛的态度。圣经在每个案例里面,都首先描述所犯的罪,接着形容神的审判。除了约书亚和迦勒以外,所有的成年男丁都因为不信和悖逆死在旷野,不能进到应许之地。甚至连亚伦和摩西,也在抵达迦南之前去世。强调全国态度扭转的,正是有关基博罗哈他瓦的传统。摩西敦促何巴与以色列同往耶和华所应许美地的得胜乐观态度,如今被他们因所经历的恶(RSV 第1节:「不幸」,15节:「苦恼」)而说出的怨言所取代。他们非但不再渴想迦南,反而缅怀埃及,、20)。向何巴保证耶和华将会以好处待以色列的摩西,不久就会诘问神说:「你为何苦待仆人?」,不少伟大圣徒在经历艰难之时,信心也曾面临类似的危机;以利亚、施洗约翰、彼得及下;及下,及下)都是个中的例子。初时摩西和百姓都得神从宽处置,火只烧在营的边缘(1节),摩西的怀疑也没有受责备。他们被摒诸迦南门外的原因,是他们一再不信的行为。 ii. 基博罗哈他瓦 在出埃及记和民数记有关旅程的记叙中,饮食的供应和百姓对神预备的不满,是其显著的主题及下;民二十)。从红海到西乃和从西乃到加低斯的游记多有平行之处,本段又是一例。两处经文都在简短的怨言传统后面//,详细记述吗哪和鹌鹑130(出十六//。出埃及记和民数都记载说,鹌鹑是在希伯来历法中的二月来到的;,这正是鹌鹑往北移栖时越过西奈半岛的季候。 4~6.百姓在汛的旷野发怨言,是因为缺少食物;在基博罗哈他瓦则是因为缺少变化。形容煽动者的字眼闲杂人(4节)只在本节出现,所指的大概是和他们一同出埃及的非以色列人(参:;。他们使百姓又再哭号。在他们抵达西乃之前不久,吗哪首次出现,(参:把它形容为「天上的粮食」、「天使(和合本:「大能者」)的食物」。然而吃了一整年,吗哪已经变得单调乏味。他们渴望的是在埃及时吃过的新鲜蔬菜和鱼、肉(5~6节)。这些怀念往昔的说话,充分显示出百姓反对神要他们定居迦南的旨意(,及下,;,,。 7~9.本段形容吗哪的外表,彷佛芫荽子,又好像香胶131(bdellium,和合本:「珍珠」)。说它是一种彷如白霜的片状物(和合本:「小圆物」),色白,味如蜂蜜。现代人遍索西奈半岛,希望可以从今日找得到的物质,监定圣经所说的吗哪。柽柳(tamaris祂)和一些昆虫都会分泌小滴的甜汁。某些地衣(lichen)也有甜味。132这些现代吗哪没有一个完全符合圣经的形容。但即使假定圣经所说的真是某种自然产生的物质,也必须承认以色列按时得到大量供应是个神迹。圣经的记叙暗示吗哪是神的作为,因为它和神临在的云彩一样,是降(希伯来文: ya ̄raḏ )到营中来的;参:;。 10~15.现代的读者对以色列人的投诉,可能又会有同情的倾向。但神和摩西却没有这样做。耶和华的怒气便大发作,摩西就不喜悦(直译「在摩西眼中为恶」,10节)。摩西满怀激愤、滔滔不绝地祈祷,133向神发泄心中的积怨。以色列就像孩童,整天做他的~姆实非易事。即使死了,也比不上独力照顾他们这么痛苦(11~15节;参:;。 16~23.摩西的投诉包括了泛指照顾百姓责任沉重,以及他们要求食肉的具体问题。神的答复(16~20节)两者兼顾。七十位长老分受了摩西的灵,有能力为他分担担子。由于行政工作已经有人帮助及下),设立长老的用意必然是给他灵性上的支持(参:。立刻就要吃肉过量的显然有六十万人,祝福将变为审判。134摩西觉得难以置信,神的回应是「等着瞧吧!」耶和华的膀臂岂是缩短了吗?(23节;,。 24~33.神的双重应许得以应验。耶和华的灵分赐给七十位长老(25、29节)。有风(灵和风在希伯来语都是 rûaḥ 一字)从耶和华那里(31节),把成群的鹌鹑带来给百姓吃。如此这故事自始至终,都强调了百姓索要肉食,和摩西祈求灵性支持之间的关系。但两个要求却带来了不同的结果。赐灵之处是圣而且洁的幕院;鹌鹑却落在营外,这是令人联想起不洁和死亡的地区。所赐的灵令人亲近神,鹌鹑却使人远离神。结果耶和华的怒气……发作,用最重的灾殃击杀了他们(33节)。 26~30.圣经有不少经文证明说预言是神的灵的记号,;;;。本段所述的预言大概与扫罗的情况一样,是在不由自主的境界中说出不能理解的话,而非伟大的旧约先知和初期教会的无名先知所说的那些受神默示,人能听明的话语;;林前十四)。伊利达和米达为何不和七十长老的其他人一同在幕院集合,圣经没有解释。但他们在营中说预言,却增加了知道这现象的人数,摩西亦公开表示许可(参:。 31~35.鹌鹑是一种小候鸟,属鹧鸪科。春季(三月中开始)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往北迁移,秋季(八月至十月)返回原地;飞过的地方包括埃及、西奈半岛、巴勒斯坦。本世纪初住在西奈半岛北部阿里什(El-Arish)一带的阿拉伯人,在秋季南迁时张网捕猎这些低飞的禽鸟,数量多达一至两百万只。135 NEB 按照 Vulgate 和部分犹太解经家的译法,把离地面约有二肘(约3尺或90公分),解作是指鹌鹑飞行的高度。然而第31节的动词(原文 na ̄ṭas ̌ 「放下」、「留下」,和合本:飞散;参:,却显示雀鸟堆起来有三尺高。每人可以猎取十贺梅珥136(约500加仑,即2,200公升)的小鸟,也是难以想象的事;但雀鸟如果是已经落在地上,要收集到这个数目却不困难。他们把捉到的鹌鹑摆列开来,晒干保存。基博罗哈他瓦(「贪欲之人的坟墓」)和哈洗录(「院子」)的今址,都无法确定(34、35节)。 旧约好几处地方,都提到过吗哪和鹌鹑;;。耶稣似乎把自己看作是重新活出以色列的旷野经历。魔鬼要祂把石头变为饼时,祂引用了:「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祂喂饱五千和四千人及下,及下,和平行的经文),也令人回想到神对以色列的供应。以下更直接提到这个平行之处,耶稣称自己为「天上降下来的粮」:门徒要能享受永生,就要吃祂的肉。保罗警告哥林多圣灵充满的教会,要不忘以色列在旷野所受的审判,免得遭到同样的命运。【】「众百姓发怨言,他们的恶语达到耶和华的耳中。耶和华听见了就怒气发作,使火在他们中间焚烧,直烧到营的边界。」
“众百姓发怨言”——圣书上没有提到百姓此次发怨言的缘故。以色列人住在西奈约有一年的工夫没有行路,巴兰旷野的道路比西奈的更加难走,他们或者因此发怨言。在垂律法以先,民发怨言的时候,神并没有降罚,,,。到垂律法以后,民发怨言,神却降罚,,,,,一九 。凡干犯背逆律法的,既然都受了该受的报应,我们若忽略主耶稣的救恩,怎能逃罪呢,,,怨言的来历有不知足(5-6 ),2不信主,3存恶心。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和西奈山下的环境比较,现在扎营的沙漠更不适于人居住。以色列民经过一段信靠、顺服神的美好信心生活,走入旷野后只不过三天,又故态复萌,发出怨言与恶语。这种背逆和不信的罪为神所不容,代表祂刑罚的火烧到营边。圣经没有说明所烧的是甚么,可能烧了营边的矮树,也可能烧毁了一些帐幕。百姓知道大难临头,求摩西代祷;神又听了他的祷告。为纪念此事,其地便叫做他备拉(3节 )。
此事过后,背逆的事接二连三发生。结果是,除了约书亚和迦勒,所有的男丁,连摩西和亚伦,都死在旷野,未能进入迦南。摩西在以色列人哭号怀念埃及为奴生活之时,也问神说:“你为何苦待仆人,…竟把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不少伟大的圣者,在苦难的时刻,也出现过信心的危机。这见于以利亚、施洗约翰,也见于彼得(王上十九章 太十一章 。神的恩典是大的,对摩西的怀疑并没有过深的责备。只是百姓一再背约,才受到不能进入迦南的严厉处罚。
──《启导本圣经注释》
发怨言……恶语: 恶语指违背或不满意神旨意的话语,神的旨意是把以色列百姓救出埃及地并把他们引进迦南地。 耶和华听见了: 表明了耶和华神监察并注意以色列百姓所有的言语行为和心思。这说明神对自己的百姓的特别关心。 火: 不知道这个火是从火柱中发出来的还是其它火,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这个火是代神行审判的超自然的火,。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他备拉」这地方现已不能考据,因以色列人是取其义「火烧」而起名的,原名无从稽考;这可能是基博罗哈他瓦附近的一个地方,但在33章之路程表并没有提及。这地方离西乃山约叁一日的路程,已深入旷野之地。以色列人发怨言的原因,经文并无说明,但很可能与他们初出埃及时的怨言源出一辙──他们缺乏水和食物 ,16:3) 。 他们若用信心为本身需要祈求神,神必像以往一样供应他们;但怨言是出于不信,所以触发神的怒气。火是神同在和行动的可见记号 , 可以成就神的祝福或审判,10:1)。此处是初步的警告,并不算是严重的惩罚,因为火只烧了一些营幕的对象,似乎没有毁灭生命。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百姓发怨言。如果人记住自己的罪和神的慈爱,就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怨言。不满和怨言是对神恩典的背叛,也是对创造主鲁莽的挑战。神用刑罚响应这些发怨言的人,以此满足自己的义。这段经文记录了神的刑罚和神因摩西的代祷停止震怒的事件。说明:①代祷的重要性;②神在震怒中也不忘施慈悲。最能体现神的公义和神的慈爱的事件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事件。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选民发怨言――《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
选民的埋怨以及选立长老辅助摩西:本章记载以色列人起行后头两次的怨言;
1第一次在他备拉(1-3 ),
2第二次在基博罗哈他瓦(4-35 )。
百姓的怨言触动了神的怒气,摩西于是负起代求的职事,向神求情(10-15 )。
神一方面教导摩西选出七十个长老来分担他的重任(16-17- 24-30 ),另一方面藉供应肉食来显明的大能和审判(18-23- 31-35 )。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硬着颈项的以色列百姓。人的本性是不知感谢神的恩典,反而因自己的不足和痛苦喜欢向神发怨言。因着神不断的引导,以色列百姓不久就能进入盼望已久的迦南地。但是他们的心里开始萌发出了怨言和不平。以色列百姓厌烦神所赐的食物——吗哪,向神要求其它的食物,并留恋在埃及的生活。因这件事情神对他们进行了公义的审判。这些事件告诉我们如下真理:①人的罪(骄傲和不满 )破坏人与神的关系;②意识不到神的恩典就容易被世俗的欲望和肉体的欲望所左右;③罪不能把人变成追求向上的人,而是把人变成贪恋过去的人。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百姓向摩西哀求,摩西祈求耶和华,火就熄了。」
“百姓向摩西哀求”——。“摩西祈求耶和华,火就熄了”——。应注意两件事:1以色列人离开西奈不久,就背逆了神;2以色列人若没有中保,当时就被除灭。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祈求: 在这里“祈求”源于希伯来语“判断”一词,在这里是“仲裁”、“祈求”的意思。也就是说摩西因百姓所犯的罪,向耶和华神祈求。为邻舍的生命和得救祈求是大有功效的。耶稣基督也强调代祷的重要性(约17章 )。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那地方便叫做他备拉,因为耶和华的火烧在他们中间。」
“那地方便叫做他备拉”——就是焚烧的意思,有注释家以为他备拉不是一个站口,因为这名字没有记在民三十三章的站口中,圣书上也没有提百姓从他备拉走到基博罗哈他瓦,况且4至35节的事,也是和1至3节之事连接的。若是这样,本段的事,就是在基博罗哈他瓦遇见的(34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他备拉】
我们有理由相信此地可能也即是基博罗哈他瓦(34节 ),因为两地之间并没有旅程的记载。两个名字都反映在当地发生的事件。其确实所在并没有肯定的考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中间的闲杂人大起贪欲的心;以色列人又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呢?」
“闲杂人”——,这些闲杂人的来意不对,所以他们容易灰心。【比方】一点面酵能发起全团,一枚烂果能带坏全篓,一个不好的学生能败坏全校,没有悔改的人,在教会中往往也是如此。“又哭号”——(1-3 。“谁给我们肉吃呢”1以色列人还有从埃及带出来的牲畜,可以宰吃( 22,肉是可吃的,但圣书上论以色列人贪肉食的事,说他们是贪恋恶事,可见我们若贪神没有应许我们的,虽是好的,也就变成恶的了)。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本节至35节记载神供应以色列人食物和百姓的不满。此事见于一年前过红海到西奈山,当时离开埃及才三天(出十六章 );现在再见于从西奈往加低斯的途中。《出埃及记》与本书所记鹌鹑来的时间,都是犹太历的第二个月,也是鹌鹑每年飞越西奈半岛向北迁徙的时候。
以色列人在汛的旷野所抱怨的是没有肉吃;现在,在基博罗哈他瓦,他们抱怨的是食物太单调(5~6节 )。“闲杂人”指不属以色列血统但和他们一起离开埃及的外族人。在这些不明白神的全能和恩典的人挑唆下,亲炙过神慈爱的以色列人开始哭号。他们面对《诗》称之为“天上的粮食”的吗哪已一年,现在要吃鱼、吃肉和新鲜蔬菜,公开不理神要他们以迦南为家的计划。其实在埃及哪能天天有鱼有肉吃。百姓因眼前的艰困忘了当日为奴的苦难,反把奴隶生活说得好像天堂(5节 )。神怎能不发怒(10节 )。
──《启导本圣经注释》
闲杂人: 指出埃及时与以色列百姓一同出来的外邦人。 以色列人又哭号说: 可以看到闲杂人的怨言在以色列百姓中间蔓延。罪就是这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把整个群体毁灭。所以对罪信徒必须采取坚决的态度。发怨言的人只想得到应许之地的祝福,而从未想到在进入应许之地的过程中所要经受到的苦难和试炼。从这一点上可以知道他们追求安逸和幸福,胜于喜悦把他们引导到迦南地并要建立自己国度的神的旨意。直到今天这样祈福的信仰观还在污染着教会。我们所夸的十字架不只是荣耀的十字架,十字架也包含着死亡、嘲笑和痛苦。耶稣通过这样的十字架成就了拯救人类的伟业。 贪欲: 不是指必需的要求,而是指因自己的贪心所提出的过度的要求。以色列百姓轻视比吃喝更重要的神的旨意,只注重肉身的欲望,这是灵命不成熟的表现。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肉】
他们渴望想吃的,并非牛、羊或鹿的肉。他们虽有牲口,但却不愿宰杀,免得削减牧群的数目。再者这些肉类是庆典食品,不是他们日常的食物。他们在埃及住在河边,吃惯了鱼类。下一节的话解明了所指的是什么肉类。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第二次的怨言程度更严重,使摩西在祷告中也埋怨神,(11 ),结果神用最重的灾殃击杀他们(33 )。这地方叫做「基博罗哈他瓦」(34 ),意思就是「贪欲之人的坟墓」。起贪欲之心的是一班闲杂人 (4 ), 这些人可能是一度寄居埃及的其他民族 , 他们对以色列的神认识不深,先求自己的满足过于盼望神的应许。他们怀恋在埃及时的享受,把他们现今享用的、神赐的吗哪说得一钱不值,神因此怒气大作;拯救以色列人的目的是要他们离开埃及,享用神的恩典,得着应许之地,但以色列人却毫无感激之心。
以色列人在埃及时虽受奴役之苦,但吃的却不错 (5 ), 因为尼罗河两岸有丰富的鱼获和农产品。他们认为埃及的食物种类丰富,神的吗哪却单调乏味,使他们食欲不振。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
“我们记得”——以色列人有五种错误:1单记埃及的食物,2不记埃及的苦楚,3藐视神所预备的(6 ),4论理不公(7-9 ),5舍不得宰杀各人的牛羊(4、6 参22 )。以色列人一连五次违背神:1发出怨言,2贪求肉食(4至末 ),3嫉妒摩西(十二章 ),4毁谤美地,5擅自前往。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埃及的饮食】
按照本节的描述,以色列人在埃及的主食有五样。其中几样在埃及的文献和壁画中都有提及。和合本中之「西瓜」可能是指西瓜,也可能是指香瓜(muskmelon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
「心血枯竭」:指没有胃口。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心血枯竭: 因身体的消瘦和气力的变弱,在所有的生活上都困乏无力的意思。指他们感到后悔和厌倦。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这吗哪彷佛芫荽子 又好象珍珠。 )
关于“吗哪”,可看《出埃及记》十六章有关注解,今天偶见于西奈野地状似吗哪之物,虽也味甜,但不同于圣经中所描写的吗哪。当年那种定期大量供应的,确为天上来的粮食,为神所预备。
──《启导本圣经注释》
有关吗哪的圣经比喻如下:天上的粮食,105:40),属灵的灵粮,得胜之人所要得到的赏赐等。这一切描述都是象征耶稣和神的话。因为耶稣基督确实是从天上降下来,把永远的生命赐给人的“生命的粮”。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这吗哪”——这几节说明吗哪的好处,能生吃,能熟吃,能煮,能烤,同时显明百姓无理。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是作者对吗哪客观的描述,不属于以色列人埋怨之言。吗哪像芫荽子和珍珠,是指形状、颜色或香味方面。中东现仍有某些树木或昆虫分泌出香甜可口的物体,但不能确定是否圣经中的吗哪。吗哪可用多种方法泡制(8 ), 以色列认为食吗哪是单调的,有点言过其实。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吗哪】
称这自天而降的粮食为「吗哪」,并且形容它的样子。它与露水同降(14节 ),表示这个神迹性的供应,是透过自然现象成就的。吗哪最常被学者认为是吸食柽柳树汁之小蚜虫的分泌物。这种分泌物硬化掉下来之后,可以收集为甜味剂。问题是这种物质只于某个季节(公历五至七月 ),在有柽柳之处出产,并且全季节的产量也不过是五百磅左右。相对而言,圣经记载每人每日的收集量是半磅。此外,亦有学者认为这是汉玛达所产的甜汁,汉玛达是西乃半岛南部常见的植物,是使糕饼有甜味的作料。这现象和十灾一样,它的发生也不一定是其反常之处,超乎自然的是它发生的时间和幅度。无论如何,基于自然现象的解释似乎全都远不及圣经的描写。其种籽用来与吗哪外貌相比的植物,大部分译本都作芫荽。但芫荽在沙漠极少出现,这字较有可能是泛指有白色种籽的沙漠植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百姓周围行走,把吗哪收起来,或用磨推,或用臼捣,煮在锅中,又做成饼,滋味好像新油。」
【「滋味好像新油」】
{命题11}吗哪尝起来好像新油或像蜜?
〔难题〕在此经文提到「又作成饼,滋味好像新油」。但是,在提到吗哪:「滋味如同蜜的薄饼」。
【解答】
在所说的吗哪味道是它原初的滋味,而在说的是吗哪经过煮了后的味道。并且注意这一经文中提到「或用臼捣, 煮在锅中」。但是即使这两节经文都是叙述吗哪的滋味,但它们之间所描述的并不互相冲突。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夜间露水降在营中,吗哪也随着降下。)」
夜间……降下: 如果以色列百姓在清晨不收取吗哪,吗哪就会因阳光消失。这暗示着神的百姓要想吃到属灵的粮食,肉体就应该殷勤。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摩西听见百姓各在各家的帐棚门口哭号。耶和华的怒气便大发作,摩西就不喜悦。」
“各在各家的帐棚门口哭号”——本节显明百姓以先同谋,他们以为大家同心合意的号哭,就可把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吗哪是神赐的食物,也是百姓遵不遵守神命的考验。在他们旅途的终点有迦南美地,途中赐吗哪乃神的看顾。百姓若知感恩,又能前瞻,应该欢天喜地走这段路。可是他们不只抱怨,而且家家哭号,以色列人在信心的考验上再次失败。
──《启导本圣经注释》
哭号: 以色列百姓在神面前不过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也就是说他们是按肉体的欲望做事的百姓。人在神面前应该知道抑制自己的感情。感情的过分宣泄会使邻舍和神感到失望。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摩西对耶和华说:“你为何苦待仆人?我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
“苦待”——摩西说神苦待他,其实神是抬举恩待他。【比方】,。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神发怒,摩西内心也伤痛欲绝。11~15节是他一篇祷词,把痛苦向神倾吐。以色列民真象顽劣难驯的孩童,有了吗哪还要吃肉,养育管教何其艰难;负此重责不如死了还好。
──《启导本圣经注释》
【】
“你为何苦待仆人”——摩西几乎失了盼望,他不喜欢民发怨言(10 ),自己却发怨言。本段显明圣书的真实。【比方】以利亚,约拿,。“我……我……我”——共有十二个我字。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的人性: 表现出了摩西人性软弱的一面。摩西在旧约圣经中被称为比任何人更有忠心(12:7,。但是,因着百姓发怨言,他把内心的痛苦吐露给了神,表现出了作为人的软弱。在此可以知道任何了不起的神的工人,都有人性软弱的一面。无论是谁都会有软弱的时候,这是世人无法避免的。耶稣体恤人的软弱,在十字架上成了挽回祭。当信徒信心软弱的时候,不要过分失望,因为只要依靠为我们的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基督,就能得到新的力量。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这百姓岂是我怀的胎,岂是我生下来的呢?你竟对我说:‘把他们抱在怀里,如养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应许给他们祖宗的地去。’」
【】「我从哪里得肉给这百姓吃呢?他们都向我哭号说:‘你给我们肉吃吧。他们祖宗: 指除了摩西以外的以色列百姓的列祖。摩西因以色列百姓的怨言,以自己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的语气说出这话。 起誓应许……地去: 征服迦南是神的应许,也是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但是摩西在本节却表现出了质疑。过分的愤怒会麻痹人的理性和判断力,也不能满足神的义,。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从那里得肉”——,──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管理这百姓的责任太重了,我独自担当不起。」
“我独自”——神曾说,我必亲自和你同去。神也常引导帮助他,这话显明摩西也没有理,无论有多少人帮助摩西,恐怕他们连一天也不能使会众在旷野存活,神并没有托付他这事。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管理这百姓的责任太重了……担当不起: 摩西是从神那里领受把以色列百姓从埃及地引到迦南地的使命,是被神任命的带领者。但是现在却以责任重大(10-12节 )和不能满足百姓的经济欲望(13节 )为借口,想要逃避自己的使命,甚至到了求死的地步(15节 )。对于相信永活之神的人,绝对不能放弃或逃避自己的使命,只要完全地依靠神,。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你这样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时将我杀了,不叫我见自己的苦情。”」
“求你立时将我杀了,不叫我见自己的苦情”——意思说,不叫我看见自己所行的,所盼望的,完全失败。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从以色列的长老中招聚七十个人,就是你所知道作百姓的长老和官长的,到我这里来,领他们到会幕前,使他们和你一同站立。」
“耶和华对摩西说”——耶和华怜恤摩西,并没有责备他。“从以色列的长老中招聚七十个人”——早先有七十个长老同摩西上山。在这里所立的长老和所论的官长不同,那时乃是成全摩西岳父叶忒罗所出的主意,设立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百姓,办理各样的杂务;所选的官长共有七万八千多人。但在本处耶和华只叫摩西立七十长老,神的灵又感动他们说预言,特为帮助摩西引领百姓。这两件事的地点、时候、原因、人数、办夫都是不同。犹太人有遗传说,这七十个长老,就是以色列国公会成立的起点。以后圣书上屡次提到长老,,,,,,却没有提众长老,,,也没有提七十个长老。以上的章节虽显明本处所立的长老,不是暂时的,但圣书上也证明这公会不久便取消了,因为当士师和以色列诸王年间,圣书上全没提到公会。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神对祂的仆人哀求的反应是既慈爱又公正。祂要摩西把责任分给七十位长老。他的行政责任早已有人分担。这些长老当系分担他训导的责任,所以神要把降在摩西身上的灵分赐他们(17节 。对付百姓吃肉的要求,神答应第二天便开始供应,吃到他们不想再吃。口福后来成为刑罚(20节 )。
──《启导本圣经注释》
长老: 神根据摩西的要求,选立了帮助摩西的七十位长老。 官长: 以色列军队的领袖,可能是指行政负责人。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选立七十位长老:摩西面对百姓的哭号显得束手无策,所以埋怨神给予他管理和乳养百姓的重任。神是信实的,必不叫祂的仆人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神为摩西开一条出路。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我要在那里降临,与你说话,也要把降于你身上的灵分赐他们,他们就和你同当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独自担当。」
我要在那里降临: 这应许在25节成就,神在云中降临了(12:5,,。 降于你身上的灵: 指圣灵。圣灵降临在神所拣选的仆人身上,使他们以神的能力作神的事情,6:34,,11:6,16:13)。如果没有圣灵的帮助,就不能完全成就神的圣工。现在圣灵永远居住在信徒的心里,使信徒重生,也把信徒引导到真理里,14:16-17,,。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又要对百姓说:‘你们应当自洁,预备明天吃肉,因为你们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我们在埃及很好。这声音达到了耶和华的耳中,所以他必给你们肉吃。」
“你们应当自洁”——。神要显明自己的威严圣洁,也要百姓看出祂的忿怒,并罪恶的结局。“我们在埃及很好”——耶和华因以色列人所说的妄言发了怒(19-20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必给你们肉吃: 要求吃肉的百姓的欲望也许是非常自然的。以色列百姓的错误在于向成就救恩(在埃及 )的神发怨言。虽然神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但并不是根据神自己美善的旨意。神答应他们要求的理由是什么?是为了让人过后能明白他的祈求和心态是错误的。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你们厌弃住在你们中间的耶和华”——,。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神的应许和摩西的反问。神要给发怨言的百姓吃一个月的肉,而摩西却以为绝对不可能。这并不是说,摩西根本不相信神的话,而是因为神的话语超越了人的常识。在这里通过神的意志和人的局限性,显出神是全能之神。出埃及事件的主导者是神,而不是摩西。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你们不止吃一天、两天、五天、十天、二十天,」
【】「要吃一个整月,甚至肉从你们鼻孔里喷出来,使你们厌恶了,因为你们厌弃住在你们中间的耶和华,在他面前哭号说:我们为何出了埃及呢!’”」
厌弃……耶和华: 指以色列百姓对神的不顺服和不依靠。为何出了埃及: 这是最大限度地藐视和叛逆神拯救的行为。以色列百姓放弃了神与他们同在和过蒙福生活的未来,反而留恋过去的为奴生活,向神发怨言,不承认神的恩典,只顾及自身的欲望。我们要想归荣耀于神,就应该时常感谢成就救恩的神,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应该与得救的身份相称,,。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摩西对耶和华说:“这与我同住的百姓、步行的男人有六十万,你还说:‘我要把肉给他们,使他们可以吃一个整月。’」
“步行的男人有六十万”——这是囫囵数,。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步行的男人有六十万”:及46注。与摩西同行的以色列民总数,若连妇孺估计当达二百万。从摩西所说“把海中所有的鱼都聚了来”也不够他们吃,可证本书所记人数应为确实数目。要让人人有肉吃,在他看来无法办到。
──《启导本圣经注释》
步行的男人有六十万: 这里的“步行的”是指能参与战争的成人,当时以色列成人有六十万。所以,若加上男女老少,以色列百姓可能超过二百万。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难道给他们宰了羊群牛群,或是把海中所有的鱼都聚了来,就够他们吃吗?” 」
“宰了羊群牛群”——这一句显明以色列人还有牛羊,。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
摩西因以色列百姓的怨言,暴露出了人性的软弱。后来摩西也因自己的过失,造成不能进入迦南地的悲剧(20:1-12)。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耶和华对摩西说:“耶和华的膀臂岂是缩短了吗?现在要看我的话向你应验不应验。”」
“耶和华的膀臂岂是缩短了吗”——意思说,岂是缩短,不能达到祂的目的吗,。“现在要看我的话向你应验不应验”——。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在百姓的伟大领袖灵性软弱的时刻,慈爱的神激励他:耶和华是全能的。
──《启导本圣经注释》
「膀臂岂是缩短」:岂是不愿拯救吗?神听了摩西的祈求,也听见百姓的哭号。出于信心的祈求必蒙神垂听,结果神帮助摩西用圣灵膏抹七十长老,分担他的重任。出于埋怨的哀求神也听到了,而神在满足百姓的需要时,仍要显明的愤怒。
将责任分派给其他领袖,这里不是第一次 ,24:1)。 民中的领袖、长老未能处理百姓的埋怨,不能及时制止事件的恶化,是因为缺乏神的灵印证。
旧约时代,圣灵的降临多是暂时性的,所以七十个长老受感时说话,以后却没有再说(25 )。圣灵降临在七十长老身上,在众百姓面前确定他们的权柄和地位。摩西并不怀疑帐幕外两个长老说预言是出于神(26-30 ) , 因为神已告诉他将降在他身上的灵分赐他们(17 ),摩西和众长老是受同一位圣灵所浇灌。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膀臂岂是缩短了吗: 这是强调耶和华能力的无限性。同时也是责备的话,责备以色列百姓这么快忘记神抵挡法老、使红海分开、从天降下吗哪的能力。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摩西出去,将耶和华的话告诉百姓,又招聚百姓的长老中七十个人来,使他们站在会幕的四围。」
“摩西出去”——摩西从耶和华面前出去。“站在会幕的四围”——大概是绕着会幕的前面。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神的预备立即见效。祂的灵降在七十个长老身上,他们站在既洁净又圣洁的会幕的四围;鹌鹑成群飞来给百姓捕捉,飞散在与不洁净和死亡相连的营的四围。神的灵吸引人到神那里;吃肉的贪念把人拉离神,终至肉还在百姓牙齿间未嚼烂,灾殃已临(33节 )。“基博罗哈他瓦”一名由此而得,那地成了“贪欲之人的坟墓”。
──《启导本圣经注释》
【「……摩西出去将耶和华的话告诉百姓……」】
{命题12} 会幕是在以色列人安营之内或之外?
〔难题〕民数记第二章提到会幕是放在营内,但在此经文提到会幕是在营外。
【解答】
两者说的都对。十二支族是对着会幕四围安营 -18-25 )。他们安营之处与位在中央的会幕有一段距离。因此要到会幕时,他们必须由他们的安营处出来。因此事实上会幕是在他们的中间。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耶和华在云中降临,对摩西说话,把降与他身上的灵分赐那七十个长老。灵停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就受感说话,以后却没有再说。」
“分赐”——意思说,七十个长老,也要受圣灵的一分恩赐。“他们就受感说话”——。“以后却没有再说”——神这一次使他们受感说话,无非是要显明他们的职分,是神认可的。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受感说话”可译为“说预言”。神的灵与人同在的一个迹象是说预言,。这些长老所说的当为灵性上的兴奋经历,但以后没有再说。神显然用此向百姓说明,这些人是祂所选立的在灵性上训导他们的领袖。
──《启导本圣经注释》
七十个长老……受感说话: 与出埃及记18章中的千夫长,百夫长制度有所不同。他们受感说话(在圣灵的感动下所说的话 )的行为表明他们从神那里得到权威和威严。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灵和受感说话】
以色列和古代近东,都有超脱(ecstatic )预言──即似乎是人在「着魔」或魂游象外的状态下所说出之预言──的记载。超脱的先知在美索不达米亚的称号是穆胡(muhhu )。在以色列,超脱往往令先知被视为狂人,。只是它在本节的结果并不是说预言,而是作为神能力临到长老身上的表征。就此而言,它可说是和使徒行传二章如火焰之舌头相同。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但有两个人仍在营里,一个名叫伊利达,一个名叫米达。他们本是在那些被录的人中,却没有到会幕那里去。灵停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在营里说预言。」
“仍在营里”——这两个人没有聚集在会幕那里,或者有要紧的缘故,因为圣灵仍是感动他们。“在那些被录的人中”——就是那七十个长老中,这一句显明他们是正式被派定,并被记录的。“他们就在营里说预言”——表明他们也受了圣灵的感动,这既是圣灵的工作,就不为奇。有不明白的人稀奇这事,正如主升天以后,犹太的基督徒诧异外邦人受圣灵的恩赐一样。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圣经未说明何以此二人未去到会幕。他们在营里说预言的事,一方面给了摩西肯定这七十人地位的机会,一方面让我们看见摩西的恢宏领袖气度,一点没有因为别人也有神的灵而害怕,反而愿意人人都能受感说话(29节 )。
──《启导本圣经注释》
「伊利达」:意思是「神所爱的人」。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伊利达: 是“神的朋友”之意。米达: 是“友情”的意思。 灵停在他们身上: 是指圣灵的普遍性。圣灵是神,所以是无所不在的。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有个少年人跑来告诉摩西说:“伊利达、米达在营里说预言。”」
【】「摩西的帮手,嫩的儿子约书亚,就是摩西所拣选的一个人,说:“请我主摩西禁止他们。” 」
“摩西的帮手嫩的儿子约书亚”——。“请我主摩西禁止他们”——,约书亚以为这两个人要分门结党。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约书亚指责在各自的营里说预言的人是向摩西的权威挑战的人。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摩西对他说:“你为我的缘故嫉妒人吗?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愿耶和华把他的灵降在他们身上!”」
“你为我的缘故嫉妒人吗”——【要训】1我们不可因别人所得的恩赐生嫉妒,;2就是不与我们一伙的,也不可随意拦阻。“唯愿耶和华的百姓都感受说话”——【比方】保罗。
凡做先知的,都有主的灵降在他们身上。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 这句话里包含着:①想要减轻摩西过重的担子的心愿;②对神能力的信任。摩西的这种期待通过基督的受死和圣灵的内住得到了完全的成就,因着基督的死象征着律法的幔子裂为两半,所有的信徒都能与神直接交通,,圣灵也住在所有信徒的心里。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于是,摩西和以色列的长老都回到营里去。」
“都回到营里去了”——虽然会幕在营当中,四营都离会幕颇远。在会幕和营中间,还有祭司和利未人的营。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有风从耶和华那里刮起,把鹌鹑由海面刮来,飞散在营边和营的四围;这边约有一天的路程,那边约有一天的路程,离地面约有二肘。」
“风”——就是从亚克巴海湾吹来的东南风。“鹌鹑”——这是神第二次使以色列人吃鹌鹑,头一次是早一年的工夫。“离地面约有二肘”——这些鹌鹑不能高翔,大概是飞乏了,所以以色列人容易捕取。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鹌鹑为斑鸠属鸟类,春天从亚拉伯和非洲北徙,至秋始飞返,途径埃及、西奈半岛和巴勒斯坦。现在偶然仍有阿拉伯人趁秋季在西奈沙漠中张网捕捉成群低飞的鹌鹑,数目恒逾数十万只。
“离地面约有二肘”指鹌鹑低飞离地面约壹公尺。但原文所用( )(离 )一字也可指鹌鹑堆集地面达一公尺高,要是捕取低飞的鹌鹑,一人一整天取到“十贺梅珥”(约等于2200公升 )相当不易,但若鸟都伏在地上则不难。鹌鹑可以晒干储存。
神奇妙供应人需要的事,也见于新约所记耶稣喂饱五千人和四千人,。耶稣且自比为自天上来的生命之粮。并要门徒吃祂的肉可得永远生命。保罗警告信徒紧记以色列人在旷野受的刑罚,免得跌倒(林前十章 )。
──《启导本圣经注释》鹌鹑: 神以超自然的能力使鹌鹑群落在以色列营。以以色列营为中心方圆一天路程,离地面约有二肘(约壹米 )。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鹌鹑】
这种体小而肥的候鸟每年三至四月间,从苏丹北部迁徙到欧洲时,往往途经西乃半岛。牠们一般是顺风飞行,侧风有时会将牠们驱逐到地上(或水中 )去。在筋疲力尽之际,牠们会低飞到很容易被人捕捉的高度。觅地栖息的鹌鹑,曾经有压沉小舟的记录。在西乃半岛着陆时,鸟只的密度可以拥挤到要降落在其他鹌鹑上面的地步。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神以奇迹的方式提供鹌鹑作为以色列人的食物,但以色列人吃它们后,神为何惩罚以色列人呢?】
假如我们仔细地阅读民数记十一章,就会知道以色列人已厌倦了神每天供应给他们的吗哪,却渴望吃肉和菜蔬;于是,我们明白为何神极不喜悦他们了(参4-9 )。摩西极憎厌以色列人诉苦及忘恩负义,他准备放弃领导者的职责。于是,神鼓励摩西,教导摩西将领导权授予七十个敬虔的长老,作为支持摩西的一组人。然后,神又告诉这些长老,他将会如何对付那些背叛而不满的以色列人。神把以色列人所冀求的给予他们,从而使以色列人知道,他们厌弃神所赐予的食物是何等愚蠢,吗哪比他们自己要求的食物为佳且已足够他们食用。诗一O重题这件事时指出:「他将他们所求的赐给他们,却使他们的心灵软弱。(现代中文译本作「但也降疾病在他们当中」 )。换句话说,神要给他们一顿「他们更需要」的教训,便完全依照这班不满的暴民所要求的,赐予他们,暂时不将那些对他们来说更适合的东西降下。
结果,有大量鹌鹑被风刮至以色列人的营地周围,离地面约两肘(即三尺 参31节 「地面」之前的前置词’al应翻译作「超出」 正如NIV的正确翻译 而不是「上」 )。鹌鹑被强风刮来,飞得很低;于是,以色列人便很容易地用木棍打击这些鹌鹑,捕捉它们,有些人甚至捕获十个贺梅珥的数量(即六蒲式耳 )。不过,在炎热的旷野里,数量如此庞大的死鸟,当然会迅速腐败;虽然以色列人已尽量将它们晒成干肉,希望这些肉类可以保持得较久(参32节 )。于是,当他们开始嚼这些他们不习惯吃的肉类时,便染上因吃腐坏食物而起的疾病;我们毋须讶异他们会落于这样的惨况。后来,大量以色列人因这次疫病而死,被埋葬于荒凉无人的旷野里;这地便名为基博罗哈他瓦(Qibrot Hatt'vah ),意即「贪欲之人的坟墓」。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他们发作,用最重的灾殃击杀了他们。」】
{命题13}何以神提供他们鹌鹑为食,而又击杀他们?
〔难题〕耶和华奇迹似的提供鹌鹑作为他们的食物。然而,神发怒气用灾殃击杀他们,神何以发如此的烈怒击杀那些吃了神所提供食物的人?
【解答】
我们必须看到神为何施行这种审判的前后因果事实。在,我们看到神的子民对祂发怨言。事实上,经文提到百姓发怨言有如他们遭遇了一些灾难。说到:「众百姓发怨言,耶和华听见了,就怒气发作」,这是百姓对神的供应所抱持的弃绝态度。很显然的,他们对神将他们从捆绑中解救出来的事全忘记了。他们的心态惹怒了神,神因而施以审判惩罚。
在,百姓开始抱怨除了神所供应的吗哪外,他们还要求有肉吃。百姓显然的没有学到教训,他们再次的惹怒了神,事实上,在说:「摩西就不喜悦」,神就照他们所要求的施与审判的惩罚。针对百姓的不顺从和忘恩的心态,神要摩西向百姓转告:「所以他必给你们肉吃,……你们不止吃一天,两天……甚至肉从你们鼻孔里喷出来,使你们厌恶了,因为你们厌弃住在你们中间的耶和华, 在他面前哭号说,我们为何出了埃及呢?」。即使神如此警告,他们仍然不警醒。当神将鹌鹑由海面刮来,说到:「百姓起来,终日终夜,并次日一整天,捕取鹌鹑」,百姓贪婪,忘恩的态度招致神的惩罚;提到「那地方便叫作基博罗哈他瓦,因为他们在那里葬埋那起贪欲之心的人」。因此神并非因为百姓吃了鹌鹑而惩罚他们;而是因为百姓贪婪和忘恩的心态。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
天降鹌鹑:神满足百姓的方法非常戏剧化,供六十万男丁(21 )吃的肉分量已不少,但神竟对摩西说要赐足够的肉,够他们吃一个月之久,难怪摩西认为这事不可思议(21-22 )。但神确实彰显奇妙的作为(31-32 ),鹌鹑被风刮来铺满遍地,离地而足有二肘(九十毫米 ),以致每人最少取得十贺梅珥(二千二百公升 )的分量。以色列人在收集食物时,贪欲暴露无遗,神就在这时候击杀他们,使他们学到永远难忘的一课。
鹌鹑飞往西乃半岛是季节性的现象,就如燕子在秋季联群往南飞。圣经记载两次的捕取鹌鹑都是在犹太人的二月分,,即公历四、五月间,正是鸟儿在春向北方移栖的时候。鹌鹑飞行的高度接近地面,拉开网便轻易捕捉它们。
此处并无说明灾殃是什么(33 ),很可能是保存肉类不当或匆忙进食,不顾卫生所引起的瘟疫。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百姓起来,终日终夜,并次日一整天,捕取鹌鹑;至少的也取了十贺梅珥,为自己摆列在营的四围。」
“百姓起来,终日终夜,并次日一整天,捕取鹌鹑”——本节显明百姓贪欲的心是何等的大。“贺梅珥”——这是以色列人所用之最大的量器,就是十伊法,。原文和的堆字一样。“摆列在营的四围”——为要把鹌鹑晒干。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十贺梅珥: 约2,200升。百姓因贪心捕取了很多鹌鹑。他们所捕取鹌鹑的量说明了他们贪心的程度。没有对神的感谢,只顾满足自己贪心的人,他的结局就是灭亡。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十贺梅珥】
贺梅珥是一只驴子所驮的分量。它后来虽然成为确实的固体容量单位,其准确性却不是素来都这么高的。十贺梅珥有估计是四十蒲式耳的,也有估计是六十蒲式耳的。但无论怎样估计,以色列人总是被贪婪蒙蔽了心。鹌鹑通常必须先用盐腌过才摆出来晒干。经文没提这一点,可能表示他们忽略了这步骤。是以本段的灾殃可能是食物中毒。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用最重的灾殃系杀了他们”——,,我们贪婪必定有害,【比方】夏娃、基哈西、犹大。有时神因发怒应允人所求的,有时因爱不应允人的祈求。【比方】格拉森人和被鬼附的人。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肉在他们牙齿之间尚未嚼烂,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他们发作,用最重的灾殃击杀了他们。」
“尚未嚼烂”——大概是吃完的意思(19-20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以色列的怨言与神的公义。虽然神应允以色列百姓充满怨言的祷告,但是对他们发怨言的罪施行了公义的审判(18节 )。“基博罗哈他瓦”是“贪欲的坟墓”的意思,,。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那地方便叫做基博罗哈他瓦(就是贪欲之人的坟墓 ),因为他们在那里葬埋那起贪欲之心的人。」
“基博罗哈他瓦”——意思就是贪欲之人的坟墓。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基博罗哈他瓦」:在西乃山的东北,和西乃山只相隔数英里。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基博罗哈他瓦】
此地的确实位置缺少有把握的考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哈洗录】「百姓从基博罗哈他瓦走到哈洗录,就住在哈洗录。」
基博罗哈他瓦与哈洗录二地确址不详。
──《启导本圣经注释》部分学者暂时考证为卡德拉泉('Ain el-Khadra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6~15 消极埋怨?积极建议?向掌权的神倾述,启发我……】
以色列人发怨言,之后摩西也向神诉苦。但是神正面响应摩西,对其余的百姓则作反面回应。这是甚么缘故?因为百姓彼此抱怨,一事无成;摩西则把痛苦向那位能解决诸般难题的神倾吐。我们要学习摩西,把自己的困难向能解决问题的神陈述。
――《灵修版圣经注释》【 在属灵追求和事奉上,我不想作闲杂人,我现在就……】
“闲杂人”指不属以色列民族、但和他们一起出埃及的外族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尼罗河灌溉埃及地,使那地出产丰饶。当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时,他们说:『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所有这些项目,都代表在享乐和欢娱的世界中物质的丰富。── WL
【 何解以色列人怨声载道?神恩浩大,仍不满意──想想,我也有不满意的时候……】当我们不再注意自己所有的,而只注意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就会产生不满。以色列人不去看神赐给他们的自由、众多的子孙、应许之地,却埋怨神没有为他们预备当初在埃及时曾享有的食物,于是向神发怨言。他们忘记脱离为奴的苦难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试想我们现在最关心的是甚么﹖是感激神所赏赐的一切,还是常常想到愿望还没有实现,忘记了神所赐的百般恩惠,譬如生命气息、美食、健康、工作和益友。
――《灵修版圣经注释》【 按私欲强求虽蒙神应允,却不是人应得的;我有此教训吗?】
【】「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以色列人每个早晨都见到神赐下的食物铺满地面──形状彷佛芫荽子、又好像珍珠的吗哪。但是他们并不满足,觉得有权要求更多。他们说:“谁给我们肉吃呢?”他们没有求神来满足心愿,只想起在埃及所有的美食,就埋怨摩西。对百姓吃肉的要求,神答应供应,让他们吃到不想再吃(11:18-20,31-34 ),口福后来成为惩罚。你不要用不满的态度向神祈求任何事物,或许祂会应允你,但是你要付上很大的代价。
――《灵修版圣经注释》【净除埃及】他们虽然出了埃及,但是他们向着埃及的心却还未死;不免屡屡回顾,想念埃及。他们自然不能忘记在埃及所受的痛苦;但是更不能忘了在埃及所享合乎肉欲的快乐,在埃及有满锅的肉,有黄瓜、茄子、韭菜、葱蒜等物,较比淡薄的吗哪对于肉体更是合味的。今日已经得救,还未得胜的信徒,不也是常常想念埃及,贪恋世俗吗。
──贾玉铭《出埃及记要义》「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
以色列人最大的问题,是对埃及难以忘情。四百多年的奴性余毒,深深融存在他们的血液里面。一遇到艰难困苦考验,老毛病立刻又出来了,竟然忘记了拯救他们出埃及的主,向着耶和华发起怨言来。
在旷野的旅程中,神从天降吗哪给以色列人吃,供应他们的需要。那天上来的粮食,“颜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搀蜜的薄饼”,并且可以适合作多种方法的烹调,“或用磨推,或用臼捣,煮在锅中,又作成饼,滋味好像新油”;而且营养丰富,可以维持人的健康,以至“祂支派中没有一个软弱的”。想想看: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有六十多万壮丁,总人口会超过二百万;但在四十年中,没有人生病,连软弱的都没有。可以想见吗哪所含有的维他命有多完全丰富,这又是多么大的神迹!可惜,神维持他们的命那么久,那么丰富,他们并不感念神的恩典。生活在神迹中久了,反以为平常,以为平淡可厌。属乎肉体的人,过不惯常吃吗哪的生活,想要换换口味。也许,别的东西并不就是他们想象的那么好;只眼前没有的,在幻想中,在回忆中,以为是好得无比。
他们中间的闲杂人大起贪欲的心,以色列人又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呢?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
他们越想自己越可怜,竟然像孩子一样,集体放声大哭起来!真是不知羞耻。为甚么哭呢?为了想要吃。他们只想有得吃,忘记了在埃及是作人家的奴隶。顶没出息了!“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专以地上的事为念。”想神的子民,竟然沦落到如此低的地步!
神最不喜悦的,就是人提到埃及。想念埃及,就是忘记了神的恩典,就是埋怨神,背离神。因此,神“将他们所求的赐给他们,却使他们的心灵软弱”。神给了他们鹌鹑吃,成为那些贪欲之人的最后一餐。
这应该作为我们的鉴戒:要以神每天的赐福为满足,时时感念神的恩典,把埃及从我们的心中洗除清洁。── 于中旻《圣经研究》【】
有一件事是定规的,就是当我们厌烦吗哪的时候,埃及的食物就在我们的面前了。这些韮菜、葱、蒜,味道都是很浓的。是的,埃及的东西,味道总是浓的。凡味道是浓的东西,都能使你记得,也都是很能叫你回想的。顶希奇,以色列人所记得的,只有埃及这些好吃的东西,而他们在埃及所受的痛苦,他们都忘记了。有许多跌倒的人,把罪中的苦恼、撒但的捆绑、那时的挣扎,一起都忘记了;只记得未信以前,这也能作,那也能作,就以为现在太受束缚,太苦恼了。── 倪柝声
【吃腻了吗哪?“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
一对年轻夫妇迁居到加拿大落基山脉中心的旅游胜地班斧。群山峻岭环绕着这个城镇,一年里随着季节的轮换,晶莹剔透的白雪、野花,泛金黄色的秋叶装饰着此间美丽的山野。
在第一年里,每当这对年轻夫妇漫步野外时,他们都会停下来赞叹那山岭的美丽景致,他们也坚信他们不会厌倦于那环绕四周的奇异美景。然而他们却真地厌倦了,因为过了不久,当他们逐渐熟悉外界的各样变化后,这些美丽的变化便再也激不起他们的兴致了。
当以色列百姓从埃及进入旷野后不久,他们吃光了食物。神在听到他们的呼喊后,便以超自然的方式赐给他们每日所需的吗哪。一开始,他们必定很惊讶神这种奇特的供应方式,但是不久他们就渐渐厌倦每日吃相同的食物,于是这熟悉的食物便失去了它的吸引力。
你是否曾对神每日赐给你的祝福变得麻木而冷淡?千万别将神的祝福视为理所当然!记得要感谢他每日供应你生命及体力所需,还有那数不尽的美好事物。
那曾充满我心的奇妙,
如今却冷冷地被搁置于一角,
哦!主!将那奇妙重新赐下,
与我永不分离让我永不忘掉。
要加添心中的喜乐,就数算你已得的恩典。
──《生命隽语》【爱慕】
「……又作成饼,滋味好像新油……。」
……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
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都很容易刺激人们的胃口,并脍灸人口,犹如属世的学问、理论、书籍、小说等,给人的不过是一时的刺激,并不能给人以供给生命所需的营养。
可是,主的话却如新油,能滋润人,供人生命需要;不过不像埃及的副食品一样,那么带有刺激性。主的话像油一样,渐渐滋润人的心灵,使生命得着供应,逐渐成长起来。
属灵的真理是愈老愈正确,愈真实,愈对生命有实效。真能造就生命的道理,是愈老愈好,老到原始教会时,才是最好。可是人都喜欢新颖,喜欢赶时髦。其实,凡是赶时髦的道,只不过言词博众,意思新奇,至多不过给人一点刺激而已,对造就生命,建立德行,一点也生不出果效来。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
我们不能单靠学习和智力去明白圣经,我们的第一本分,乃是事先祈祷,求主凭他的大怜爱,使你真明白他的话;除了那启示这道的主以外,没有人能解释这道。正如他自己说:“你的儿女都要受耶和华的教训”,你不要想靠自己的努力和理解而有收获,要单靠他圣灵的感召,直到基督用他万万不能错的话,巩固我的信心。
主阿!我喜悦你的法度,如同喜悦一切的财物。。
—— 李慕圣《晨光》【 摩西竟也怀疑神!他可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领袖!原来,无论自以为灵命多么成熟,也要……】
摩西曾看到神惊天动地的神迹,显出祂的大能,但是这一次,他竟然怀疑神的能力,不知道祂能否供应这么多的肉给飘流的以色列人吃。连摩西都会怀疑神的大能,我们就更容易怀疑神,但不管我们的灵命成熟到甚么地步,还是要完全倚靠神。当我们开始倚赖自己的才智时,就会忽略神的旨意而招来危险。神是永远不变的,记住祂过去的作为,就可以放心相信祂,因祂无所不能。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的大能,我知道,只是时而感到有,时而没有……】
神有多大的能力?当我们看见祂大能作为的时候,就容易信靠祂。过了些时日,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度日,祂的能力看起来似乎减弱,我们又想靠自己了。其实祂并没有改变,只是我们对祂的看法常常改变。每天琐碎的生活,会使我们不知不觉地忘记神的供应和能力乃是无限无量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人家有恩赐就眼红,要不得──我有时也是这样?不会吧……】
这件事和马可福音所记的事相似。那里记载耶稣的门徒也想禁止别人奉主的名赶鬼,因为那人不是与他们一伙的。这种狭窄的心胸,受到摩西与耶稣的谴责。要知道,神是可以使用任何人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
这句话表明摩西性格无比的伟大。小器的心地很单调,他们要有才干,比别人强。他们不喜欢看见别人好像伊利达、米达那样,大家都均等。
约书亚的错误——他听见米利达与米达在营中说预言,就要摩西禁止他们。他实在不够成熟,因为还未长成圣徒的品格,为了他的友伴有嫉妒的心。
约翰门徒怨言——他们看见群众离开他们的师傅而生埋怨的态度。
法利赛人争论——他们说耶稣使宗教太轻易,众人都可得着,甚至税吏与罪人也能享受。
如果一个人真正伟大,他盼望人人都与他一样,甚至要比他强。他因人们有敬虔的心而欢喜,别人有更大的恩赐而高兴。别人能更有效地传扬福音,就更兴奋。他必衰微,让别人兴旺。只要基督得尊大,自己更愿受苦。他盼望神的灵在众人身上,我们不会有这大量,但圣灵要使我们有这种感受,以荣耀神为我们人生的目标。愿圣灵赶紧在我身上成全这事。
──迈尔《珍贵的片刻》
【 哪些贪欲影响我跟从主、得罪神又伤害人呢?怎么办?】
贪欲是指人不适当或贪得无厌的情欲,可以是性欲,也可以是对知识、财物、权势过分地追求。神处罚了贪恋美食的以色列人。他们的愿望并非错误,但罪在容许愿望变成贪心。当你全神贯注追求某种事物,使你不再考虑其他事的时候,你的愿望就变为贪欲了。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