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地极的人
都当仰望我,
就必得救。
v. 何珥玛大捷
这个简短的报告,是以色列首次战胜迦南人的记录,又是新纪元开始的宣告。拖延了这么久的应许,终于快要实现了。当年探子回报后,以色列就是在何珥玛尝试强入迦南,结果惨败收场。他们差不多四十年后首度得胜,也是在这地方。征服迦南之役即将开始,这场胜仗可说是神给他们的凭据(参:。 1.亚拉得是南地北部的大镇,位于希伯仑以南十七哩(27公里)。若能肯定以色列人是在离开何珥山后与亚拉得王作战,本节就是圣经中有关何珥山位置最清楚的线索。但很多见解不同的学者,都相信本段在此出现,是基于主题上而非时序上的安排。199然而亦可提出,所反映的是同一条路线,作为这看法的反证。故此这场战争很可能发生在南地北部或亚拉巴一带,只是的形容,实在简略得不足以作为行程表的基础。亚拉得的军队从亚他林路来截击以色列人,究竟走了多远,我们无法得知。LXX 以外大部分的古译本,都把「亚他林」解作是 ta ̄rîm 「探子」的另一个写法,因此 AV 把这句话译作「从探子的路来」。但 RSV、NEB 与和合本,则依从 LXX 的看法,假定亚他林是个其他记载没有提及过的地名。 亚拉得废w(Tell Arad)的发掘,200已经证明在初铜器时代和以色列王国时代,亚拉得是个重要城市。但中铜器和晚铜器时代,却没有文物出土。故此很可能征服迦南时期的亚拉得是位于附近其他的遗址,它名字到后来才转嫁到今日的亚拉得废w。一个说法认为亚拉得是这个区域的名字,亚拉得王的首都在何珥玛,即亚拉得废w西南七哩半(12公里)的米列废w(Tell el-Milh)。然而按照,亚拉得和何珥玛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另一个可能把迦南人的亚拉得监定为米列废w,何珥玛则监定在米列废w以西三哩半(6公里)的梅沙什废墟(Khirbet el-Meshash)。两个遗址都有中铜器时代的防御工事,符合出埃及和进侵迦南发生在主前十五世纪的理论,但与较常见之十三世纪理论不符。201 和,都提到过发生在这个地区的其他战争。起初之时,迦南人似乎首先被摩西,接着被约书亚击败,但又卷土重来,最后到士师记所载之定居时期末年才终于被逐。夏琐是很明显的例证。它首先被约书亚攻取,然后又被迦南王耶宾占据,直到底波拉和巴拉所领导的战役,才把他们驱逐(士四)。 2~3.我就把他们的城邑尽行毁灭。和民数记所提过好几个地名如:他备拉、基博罗‧哈他瓦、米利巴一样,何珥玛「毁灭」一名也是纪念当地发生过最重要的事迹。以色列立誓要灭绝迦南人。申命记(如:七,九章)认可这个政策,约书亚记则记录它有限度的实行。 申命记为如此对待迦南人所提出的理由,是预防他们离道叛教。我们虽或会觉得残暴,这做法和旧约的刑事律法却是一致的。律法规定一系列的宗教罪行,都得判处死刑。向耶和华效忠和信仰上的纯洁,在以色列的伦理和宗教系统上,都有至高的地位。202 vi. 铜蛇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主耶稣将这故事视为十字架的预表,本段因而成为民数记中最是耳熟能详的经文之一。虽然如此,部分学者却质疑这事件的历史性,指出它可能是杜撰出来的故事,目的是解释圣殿中被希西家所毁之铜蛇的来源。另一个比较根本的问题,则是神为甚么指定这个方法来医治蛇咬?神为甚么不直接施行神迹,而要使用一个有误导可能的表征? 以拉他北面十五哩(25公里)外的亭纳发掘到一些文物,为圣经的故事特别是它源于旷野时代提供了可圈可点的印证。203罗坦堡(B. Rothenberg)在亭纳一支所罗门柱(Pillars of Solomon,译按:这些「柱子」是一个峭壁上五个巨大的天然凸岩)的下面,发现了一个主前十三世纪已经使用,埃及神只哈妥尔(Hathor)的庙宇。主前一一五○年左右,米甸人在埃及人弃守后占据了此地,把它用幔子围起来,彷佛会幕一样。在这个庙幕的圣所里面,发掘到了一条五寸(12公分)长的铜蛇。204 4.这个考古证据如何诠释,当然得视乎其人的观点,但它和圣经故事必有关联,却是无庸置疑的事。因为第4节说:他们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无论何珥山是在彼特拉附近还是加低斯‧巴尼亚附近,以色列人似乎很清楚是沿着亚拉巴,朝亭纳南行。再者,摩西所娶的是米甸女子,又极重视岳父的意见及下,十八;。所以铜蛇和会幕的概念,可能是摩西从他米甸姻亲那里学来的。但另一个可能,则是米甸是仿效摩西造成庙幕和铜蛇的。米甸人在要到主前一一五○年才树立庙幕,然而摩西的版本,最低限度一百年前已经在此出现过了。无论所采取的是哪个假说,铜蛇的故事依然很有可能是基于史实,而不是后世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解释。 5~6.以色列因食物发怨言,缅怀埃及的美味,这是圣经所记的最后一次(及下;出十六)。他们把吗哪形容为「没有价值的食物」(RSV;和合本:淡薄的食物)。「没有价值」( qelo ̄qe ̄l )一词只是在此出现一次,这字可能衍自 qille ̄l 「鄙视」,亦可能衍自 qal 「轻」;AV 与和合本的翻译,是根据后者。但不论怎样翻译,这样形容天上的粮食,;参:,总是极大的不敬。和以往一样,这种说话挑起了神的怒火(。这次怒气彰显的形式,是一咬足以致命的火蛇。蛇咬可能导致发炎,因而以火称之。205 7~9.摩西得到指示要造一条蛇,来消解蛇咬的毒性;206他决定用铜制造。虽然 neḥo ̄s ̌eṯ 一字在英译本中,习惯上都是译作「黄铜」或「青铜」(即铜的合金),它也肯定可以指纯铜。有监于亭纳的发现,「纯铜」似乎是最佳的译法。可是,为甚么要造这蛇呢?这蛇又为甚么要用铜造呢? 圣经虽无明言,解释却有不少。蛇在以色列邻邦人的眼中似乎是生命和多产的象征,埃及人以为佩戴蛇像能保护免被蛇咬。207但这两个解释似乎都不合本段经文。对以色列人而言,蛇是不洁之物,又是罪恶的化身;创三)。并且蛇在本段的作用是医治蛇咬,不是辟蛇。笔者认为解释这象征的线索,必须从旧约献祭和洁净礼仪的基本原则中寻找。祭牲被杀,好使配得死亡的罪人能够存活。被流的血能玷污人,但也能圣洁净化人和物。死母牛的灰能够洁净因触摸死人而成为不洁的人。这些礼仪每个都有颠倒之处:平常会玷污人的对象和行为,在礼仪中会有反向的作用而使人洁净。铜蛇也是依照类似的原则运行。被活蛇所咬发炎将死的人,因红色的死蛇得以活命。用铜造蛇的原因,可能不单因为它颜色近似被咬发炎之处,208并且更因为红色象征赎罪和净化。209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祭(如:利一~四)崇拜者都要按手在祭牲头上。在洁净的礼仪中,除污秽的水要洒在崇拜者的身上(利十四;民十九等)。献祭或洁净的礼仪没有实体上的接触,就不能生效。铜蛇也相仿,坚持当事人必须眼望挂在杆上的蛇,才能支取神医治之能。眼望铜蛇何等重要,从挂在杆子上的命令,和两次提到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8~9节),便可见一斑。换言之,当事人仍然必须接触拯救的象征,但在本段所述的特殊情况下,目光上的接触已经足够。 以上对铜蛇的解释若是正确,主耶稣为何用它描绘自己的拯救事工,就很容易理解了。在罪中将亡的人,靠着挂在十字架上的死者而得救。遭蛇咬的人如何不可能接触铜蛇,罪人亦同样无法摸着基督赐生命的身体。然而在两个情况之下,受苦之人都必须借着仰望铜蛇或相信人子,主动支取神医治之能。 vii. 走过摩押 以色列日益接近应许之地,前进的拍子亦随着加快。古诗的片断加插在行程记录的撮要中,把流浪目的地终于在望的振奋心情表露无遗。他们路经摩押领土的东部,即死海东岸的肥沃高地,以及摩押和沙漠之间较干燥的地区,死海谷地的干旱地带。 行程表最后一段(14~20节)提到穿越亚摩利人的领土,似乎是展望第21~35节所述与西宏和噩打仗的战果。申命记第二至三章较详细的记载,也肯定了这一点。和上面一样,这里的地方也有很多是不可能完全确定位置的。但本段提到的撒烈和亚嫩,都是从东面流入死海的河流。这两条河为其他地名的位置提供了线索(参阅增注:以色列人的行程d.〕。 14~15.这是圣经惟一提到耶和华的战记的地方。本书和雅煞珥书;,一般都假定是古代通俗诗歌的歌集。井之歌(17~18节)的出处可能也是一样。第14~15节的英译多有分歧,反映出希伯来原文的困难。RSV 直译原文,把苏法和哇哈伯解作地名(和合本同)。解经家大都认为引文的开首省略了一个动词,原来应该是「我们经过哇哈伯……」或「我们攻取了哇哈伯……」。 比较近代,则有人提出对纯子音的原文作小规模的修正。克利登森210(D. L. Christensen)把这诗译成: 耶和华在旋风中临到,211 祂临到212亚嫩众支的河谷。213 祂行军214经过河谷; 祂行军,215祂转往亚珥的座位。 祂倚向摩押的边界。 这些难明的句子若是这样重新解释,就会变成格律清晰,似乎是古代真迹的诗句(参:申三十三;士五;诗六十八)。神被描绘为神圣的战士,横扫摩押全地,准备在征服迦南以前,在外约但大战。〈耶和华战记〉若是一首诗歌,用这样的诗句开头最是恰当不过。这样重解希伯来经文虽然很具吸引力,但却和所有根据臆测修改的新读法一样,其可靠性始终无从证实。 17~18.与以上的诗歌片段反向,井之歌并没有甚么经文上的问题。216RSV 与和合本,都是直译第18b节:以色列人从旷野往玛他拿去;而 NEB 的翻译,则反映了一些不必要的修正。217这首诗歌大概是唱来鼓励掘井的人,表达了他们一再经历神供应食水,从而赐与生命的喜乐(;及下,及下;,;。 viii. 战胜西宏和噩 圣经如今详细记叙以色列到达亚摩利王国边界之后,所发生的事故(参13节)。 21~23.正如对以东一样,以色列人也差派使节,请求准许通行(21~22节;。但也和以往一样,他们再次遭到拒绝,又再次受到武力的拦截。从前以色列绕道而行,这一次却必须迎战,因为西宏的国挡住了他们前往约但河的惟一通道。他的领土包括了死海以东,亚嫩河以北,雅博河以南的地带(24节;增注:以色列人的行程 d.〕。首都希实本的传统地点,是今日的黑斯班(Hesban)。218而战场雅杂(23节),则可能是马达巴(Madaba)和迪班(Diban)之间的利布废墟(Hirbet Libb)。219 24~26.亚摩利人大败,以色列得了他的地(24节)。第三十二章说得很清楚,下面一节提到他们在此定居的事,并没有立刻发生。第24b节论到以色列没有侵入亚扪人领土的原因,是他们的境界多有坚垒。RSV 彷照 LXX 和武加大译本,把 ʿaz 「坚垒」读作 yaʿze ̄r 「雅谢」。这样做似乎没有必要。列出了另一个以色列人不攻击亚扪人的原因:他们和摩押人一样是罗得的子孙,故此亦是以色列的远亲,再加上和以色列一样,他们的地也是神所赐予的(参:;。 27~30.本段的所谓希实本之歌历史十分悠久,大概是亚摩利诗人为庆祝西宏击败摩押而作的诗。220这歌加插在这里,大概是要证明以色列有权占领此地。摩押显然曾经一度据有亚嫩河和雅博河之间的地带,后来却如这歌所述,败在西宏手下。如今以色列既然击败西宏,就证明了是比摩押和亚摩利优胜,故此摩押没有权利向以色列索回此地。详细阐发这个论证,作为对亚扪人索要这片土地的回应。 27.这歌的开首呼吁重建希实本,因为西宏已经推翻了统治他们的摩押人。221 28.烧毁摩押诸城222和吞灭223亚嫩丘坛的火,源自西宏的根据地希实本。 29.本节哀悼摩押人的命运,基抹是他们的神只。不少青年都被西宏所掳。谴责摩押的预言,亦引述了这两节经文。 30.各译本不同的译法,显出解释本节之难。AV 与和合本都是直译希伯来原文:我们射了他们,希实本直到底本尽皆毁灭。我们使地变为荒场,直到挪法;这挪法直延到米底巴。这诗显然是以列举亚摩利人被夺之城作结。除了挪法以外,所列的都是有名的城邑。但只有少数解经家224接受本节的希伯来经文,因为对于一首结构优美的诗歌来说,这结语了无诗意。现有的经文很明显是大有问题,然而各学者所提出的解决方法,225真正具有说服力的连一个也没有。 31~35.故事在退出之前,简略地提到他们在以得来(今日的戴拉〔Dera〕)一役中,战胜了巴珊(外约但北部)王噩。雅谢可能是贾齐尔废墟(Hirbet Jazzir;参阅增注:以色列人的行程d.〕。226比较详细地描述征服巴珊的经过。后世的作者把这些冲突,视为极之重大的胜利(如:;;,。我们对于双方的军力一无所知,但无论是在象征还是历史上,这些胜仗都意义重大。以色列支派首先定居之处,就是外约但的这一幅土地(参三十二章)。他们能够在此定居,就是应许之地迦南至终亦会被以色列征服,并在其上定居的保证。 194参导论第 II 条「结构」。 195R. le Déaut, 'Miryam, soeur de Moïse et Marie, mèredu Messie', Biblica , 45, 1964, pp. 198~219. 196M. Harel, Masei Sinai , p. 217把加低斯‧巴尼亚监定为库代拉特泉,米利巴‧加低斯为加得斯泉;又提出连续几个旱季,能够使水源干涸(p. 217)。Y. Aharoni, Encyclopedia Miqrait , 7, pp. 39~42提出加低斯‧巴尼亚是这一组水泉的总称,其中只有加得斯泉保存了旧名加低斯。 197de Vaulx, p. 233. 198 Antiquities iv. 4. 7. 199Keil, p. 127. 200M. Avi-Yonah, Encyclopedia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in the Holy Land I (OUP, 1975) 中,'Arad' 一条,74~79页。 201J. J. Bimson, Redating the Exodus and Conquest , pp. 203~205. 202参 J. W. Wenham, The Goodness of God (IVP, 1974), 119页及下。 203参看 B. Rothenberg, Timma (Thames and Hudson, 1972), 129页及下。 204近东好几个不同遗址都曾经有铜蛇出土。然而没有一个的位置比这个接近圣经传统的地点。参 K. R. Joines, 'The Bronze Serpent in the Israelite Cult', JBL , 87, 1968, 245~256页,特别是245~246页。 205和合本译作火的希伯来字 śa ̄ra ̄p ̄ ,可能和 śa ̄rap ̄ 「燃烧」有关。译的作「撒拉弗」的字虽然与此同音,所指的却是有翅膀的活物,不是指蛇。魏兹曼(参 TB , 23, 1972, pp. 108~110)提出 śa ̄ra ̄p ̄ 是「有毒」的意思。 206第8节希伯来原文 śa ̄ra ̄p ̄ 单独出现,显然表明那蛇的品种(参:。NEB 依从部分古译本把它意译为「铜蛇」。 207参看 K. R. Joines, JBL , 87, 251~252页。 208这是马丁路德的看法,Keil, 140~141页引述。 209参较第十九章,除污之水所用的红母牛、香柏木、红线,都是红色的。这里可能还牵涉到一个双关语:铜( nḥs ̌ṯ )医治蛇( nḥs ̌ )咬( ns ̌ḵ )的伤。 210D. L. Christensen, 'Num. 21:14~15 and the Book of the Wars of Yahweh', CBQ , 36, 1974, pp. 359~360. 211依照柯劳斯(F. M. Cross)的理论,早期诗歌间中省略定冠词和连接词 waw 。除此以外大规模修改的只有一句:把 ʾeṯ wa ̄he ̄ḇ 「哇哈伯」读作 ʾa ̄ṯa ̄ yahweh 「耶和华临到」。 212把 ʾeṯ (定宾语标记)读作 ʾa ̄ṯa ̄ 「临到」。 213把字尾的 m 视为附属音(enclitic)。 214依照撒玛利亚五经,把 ʾes ̌eḏ 「的下坡」读作 ʾa ̄s ̌ar 「祂行军」(参:。 215修改关系代词 ʾas ̌er 的母音符号,读作 ʾa ̄s ̌ar 「祂行军」。 216对本诗韵律的分析,可参看 D. N. Freedman, ZAW , 72, 1960, 105~106页。 217它省略了「旷野」之前的 w 「与、然后」,又把玛他拿重新诠释为「礼物」。接着把第19节的「从玛他拿」改作「从比珥」。LXX 第18b 节作「从比珥往玛他拿去」,这读法使得行程表比较连贯(参16b节)。但 MT 的「从旷野往玛他拿去」比较难解,因此是原文的可能性较高。 218然而最近在黑斯班废w(Tell Hesban),却发掘不到铁器时代 I 期即以色列王国时期之前的文物。因此黑斯班废w不可能是西宏的首都。这废w附近大约十五个遗w(Tell Jalul)和尤梅里废w(Tell el-Umeiri),才具有城镇的规摸。黑斯班废w可能也是和亚拉得一样(请看上面的注释〕,后来在这个新地点定居的人,袭用了希实本的旧名。发堀报告可参看 R. S. Boraas and L. T. Geraty, et, al., 'The Fifth Campaign at Tell Hesban', Andrews University Seminary Studies , 16, 1978, 1~303,页特别是201~213页,R. Ibach, 'Expanded 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the Heshban Region'。篇幅较短的早期报告,亦可见于 AUSS 。 219根据 J. Simons, The Geographical and Topograhical Texts of the OT (Brill, 1959), p. 262的看法。 220这是犹太人传统的看法,最近重新得到学者的垂青。Gispen, II, pp. 43 ff; de Vaulx, p. 246; P. D. Hanson, 'The Song of Heshbon and David's Nir ', HTR , 61, 1968, pp. 297~320,都是例证。除此以外,尚有认为这诗歌是以色列人讽刺亚摩利人被击败,或庆祝以色列人在主前九世纪打败摩押人的两个假说。但这两个假说都有问题。第一个理论的主要缺点包括了:不断转换主词,而经文却完全没有转换的迹象;反语过于微妙;以及它所反映的似乎是自北而南的攻势,但以色列是来自反向方向的。与第二个理论发生抵触的证据,包括了经文一直坚称西宏是亚摩利人;并且本段据称是源自伊罗兴作者(E),但伊罗兴作者也是来自主前九世纪,这理论假定他转眼就忘记了这歌真正的来源。 221D. N. Freedman, ZAW , 72, 1960, p. 106 把 tikkône ̄n 的母音符号修改为 tikko ̄nanna 〔附有「活力 nun 」的 Niphal 字干〕,这说法后来被 Hanson, HTR , 61, 1968, p. 301 和 D. K. Stuart, Studies in Early Hebrew Meter (Scholars Press, 1976), p. 93所采纳。但其字义并无改变。 222将 MT 的 ʿa ̄r 「亚珥」读作 ʿa ̄re ̄ 「城(复数)」,参看 Hanson, p. 301, Stuart, p. 93。两个字在早期希伯来文中,都是写作 ʿr 。亚珥位于亚嫩河南面一段距离之处,但其他西宏所夺之地全都在亚嫩以北。 223TEV 的翻译,NEB 的焉可能亦对。这是根据 LXX ba ̄leʿâ 的读法,而 MT 的 baʿalê 作的主( lords of ),和合本:的祭司〕。 224如:Greenstone, p. 232; Gispen, II, pp. 51~52. 225RSV 和 TEV 依照 LXX,把 wannîra ̄m 「我们射了他们」读作 wenîna ̄m 「和他们的后裔」。NEB 则重新诠释希伯文原文, nîr 是「灯」的意思,是以 NEB 作「余烬」。最佳的解释大概是他尔根、Vulgate,和拉希(Rashi, p. 105)的做法,把 nîr 解作「疆土」。汉森(P. D. Hanson)从语文学的角度,为这诠释提供了有力的辩证。他更进一步(p. 304)提出因为 ʾa ̄ḇaḏ 字母重复的缘故,经文在抄录过程漏掉了一个 ʾḇ ,这句话原本是 nîr môʾa ̄ḇ ʾaḇaḏ 「摩押的疆土尽皆毁灭」。按照斯图加特(Stuart, p. 95),语格字尾是省略了的。 TEV 把本节下半的 wannas ̌s ̌îm 「我们使之变为荒场」视为地名,但没有修改最后几字。RSV 和 NEB 则保留「我们使之变为荒场」,而修正以下的字。 No ̄p ̄aḥ 「挪法」被视为动词 na ̄p ̄aḥ 「吹」。司徒加版希伯来文圣经(BHS)提到过 na ̄p ̄eḥu ̄ 「他们吹」或 hinna ̄p ̄e ̄ḥ 「已被吹」等形式。接着关系代词 ʾas ̌er 则按照 MT 在 r 上面加点的提示,省略该字母而修正为 ʾe ̄s ̌ 「火」。LXX 和撒玛利亚五经皆作 ʾe ̄s ̌ 。汉森(p.306)推测这句话本来可能是 nas ̌ammu ̄ bamo ̄ṯ kamus ̌ no ̄p ̄ḥa ʿaḏê mêḏaḇa ̄ 「基抹的丘坛被丢弃,从挪法直延到米底巴」。 226按照 J. Simons, Geographical and Topographical Texts , 119页。【】「住南地的迦南人亚拉得王,听说以色列人从亚他林路来,就和以色列人争战,掳了他们几个人。」
“南地”——。“亚拉得”——这是迦南南边的一座城,,这城在希伯伦以南六十里的一座小山上。“从亚他林路来”——或作从窥探的路来,就是早三十八年探子所走的路。“争战”——此次的战事,大概在以先,因为何珥山还在加低斯以东二百一十里路,离亚拉得的境界更远亚拉得王听说以色列人要从南边上来,所以预先攻击他们。“据了他们几个人”——亚拉得王或者忽然攻击以色列人,使他们防备不及,神让几个人被据;或者要教训以色列人,使他们全然靠主。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以色列人在何珥玛首次击败迦南人,为新时代写下新的一页。亚拉得在南地的北部,位于希伯仑以南约27公里。亚他林的位置不详。
──《启导本圣经注释》
「亚他林路」:无从考究,可能是以前探子所行之路,有些译本以「亚他林」的原文为「探子」的同义字。后来此处陆续有几次激烈的战争(12:14,。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亚他林】
这字含义不明,可能是个地名,也可能是指某种职业(KJV 和 LXX 译本作「探子」 )。而可能性最高的,则是指死海南岸的地区,或许是塔玛尔(Tamar )的遗址。以色列人在此被亚拉得王的军队攻打。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何珥玛之役:以色列人的大军压境,亚拉得王立即领兵阻挡。其实以色列人无意从南地入迦南,因为此路山岭崎岖,但神仍帮助以色列人杀败何珥玛一带的迦南人,一雪三十八年前的耻辱(14:45)。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亚拉得】
【】现在名为亚拉得的遗址,是个 * 初铜器时代(主前第三千年纪上半 )有墙的城邑;那是亚伯拉罕之前很久的年代。当时亚拉得是西乃半岛蓬勃之炼铜工业的重镇。按照考古学家的挖掘,此地有定居迹象的下一个时代,是 * 铁器时代的初期(士师时代 )。这时代的亚拉得建有一系列的护城楼,约在所罗门时期还有一个庙宇。由于此地在出埃及和征服时代并没有定居的痕迹,部分考古学家提出迦南人时代的亚拉得,是在今日名叫亚拉得之遗址西南七至八哩外的马珥哈塔遗址(Tell Malhata )。主前十世纪的埃及碑文提到亚拉得共有两个。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节节得胜:本章记载以色列人启程后首两宗胜利之役:
1在何珥玛击败迦南人(1-3 ),
2把亚摩利人从亚嫩河击退至雅博河(21-35 ),并占领了巴珊之地。
途中百姓因道路难行又生埋怨,神于是用毒蛇去惩罚他们(4-9 ),然后带领他们向东北行绕过以东(10-20 )。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向耶和华发愿说:“你若将这民交付我手,我就把他们的城邑尽行毁灭。”」面对应许之地的选民: 以色列百姓现在脱离了死亡之地——旷野,终于站在了能望见应许之地的地方。但是他们面前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障碍。也就是说,他们应该与他们内心的不信争战,也应该与拦阻他们进入迦南的原住民争战。在这两种争战中能得胜的唯一道路是完全信靠神,因为神是能力的根源。这与人的救恩是借着神的手得以成就的真理相通。当人的眼看自己时,只会失望、失败;但是信靠神时,就能享受无限的成就和喜乐,。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我就把他们的城邑尽行毁灭”——。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耶和华应允了以色列人,把迦南人交付他们,他们就把迦南人和迦南人的城邑尽行毁灭。那地方的名便叫何珥玛(就是毁灭的意思 )。」发愿说: 因迦南地原住民,12:6)的袭击,有的以色列人被俘,为了找回作为选民的自尊和自豪感,向耶和华要求保障他们得胜。他们的这种要求并不是出于对耶和华的信仰,只是因单纯的民族优越感。但是,神还是应允了他们的祈求,毁灭了以亚拉得为中心的迦南势力。当以色列百姓的民族自尊心被毁,被赶到困境中时,他们就彻底毁灭偶像,,当他们的自尊心没有受损时,这个民族却悠然自得地对外邦人实行宽容政策,11:19)。以色列百姓顾的只是自己的自尊心和利益,而不是神的荣耀。真正有信心的人,其生活和思想的中心是神,。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那地方的名便叫何珥玛”——何珥玛就是毁灭的意思(小字。以色列人走后,迦南入就重新建造这城,又用这城的原名(就是洗法 )。以色列人进迦南以后,又得了这城,仍改名为何珥玛,。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何珥玛一名的意思是毁灭。纪念此次将迦南人尽行毁灭的战役。《申命记》将灭绝迦南人列为必行之事章 ),以防百姓去侍奉他神,陷入拜偶像的罪中。今天看来似极残酷,但在以色列的刑法中,凡对神不敬,信神不忠的人,都处极刑。在以色列人的道德与宗教制度中,忠心敬神与完全相信神乃至高无上的行为标准。
──《启导本圣经注释》
【何珥玛】
【】「他们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躁,」希伯来语中「何珥玛」一字的意思是「毁灭」。在此用作地名,是纪念以色列人的胜利。他们起誓要将这个地区的迦南人城邑尽行毁灭,并且将一掳物奉献给赐他们胜利的神。这和向耶利哥城所宣告的 * 赫伦(herem 和合本「当灭的」 )相似。作为地名,这字所指的是别是巴东面七哩半,暂时考证为马索斯遗址(即梅沙什废墟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从何珥山起行”——看来,以色列人起行,大概是第四十年六月初几日,还是天气炎热的时候。“要绕过以东地”——以色列人既不能经过以东地,就必须沿着亚拉巴下到亚克巴海湾。亚拉伯地是有沙土碎石的平原,而且水草很缺乏,故此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燥,况且他们越走,离迦南越远。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一个打了胜仗又急于想征服迦南的民族,听到摩西和以东人谈判失败,并决定绕道之后,非常不耐烦,忘记了是神答允他们的要求才有何珥玛的初胜。他们心高气傲,又发怨言。
红海当为今之阿卡巴湾(参王上9~26 )。
──《启导本圣经注释》
红海那条路: 指从迦南地往红海的亚克巴湾的旷野路。心中甚是烦躁: 因以东王的拒绝,不得已把行军的方向转为与迦南相反的方向,经过漫长的三十八年旷野生活的以色列百姓因心里疲惫无法再忍耐,从而向神发怨言。此时以色列百姓因内心的焦急,想要立刻就进入迦南。从属灵的方面来看,这是要逃避应该经历的苦难想要过安逸生活的非常利己的行为。在信仰生活中,需要忍耐和盼望。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行程】
【】以色列人从以东边界上的何珥山向南行进,前往亚喀巴湾北端的以拉他。考古学家对当地的鉴定,显示以东人要到所罗门年间(主前十世纪 ),才扩张到这么远的地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铜蛇救民:以色列人原来向南往红海那条路走,想从以东的南面边界绕过,及避开强敌亚摩利人 (4 ); 但经铜蛇事件后,神却领他们从以东北面边界绕过(10 ),神的管教增加了他面对强敌的信心。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就是厌恶那从天上降下来的吗哪,到如今也有许多人照样以神的道理为淡薄的食物。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百姓的不耐烦转为埋怨食物,把神赐吗哪亵渎地称为“淡薄”(原文qeloqel有“不屑”、“讨厌”之意 )的食物。神的怒气发作,使火蛇进入民中。所以称为“火蛇”,大约因经此种毒蛇咬过的人,皮肤肿胀发炎如火,或痛楚如被火烧。
──《启导本圣经注释》
【】「于是耶和华使火蛇进入百姓中间,蛇就咬他们。以色列人中死了许多。」火蛇和铜蛇: 以色列百姓在向迦南行进的旅程中不思感恩,只知发怨言,因此招来神的震怒。他们的这种怨言和不满始于旷野生活的初期,也就是从出埃及开始一直持续到进入迦南地,15:24)。本章还记录了象征人类罪恶的火蛇和象征神恩典的铜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即使人的罪恶达到极点,神所设定的计划仍然得以成就。本章的火蛇事件预表着耶稣的救赎工作。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耶和华使火蛇进入百姓中间”——这些蛇咬了人,受伤的地方就红肿,所以称为火蛇。也有注释家说,是因为这些蛇的皮色像铜似的。以色列人所过的旷野,本来有蛇不少;但神常保护他们,直到祂发恶的时候。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火蛇」:或作「毒蛇」。铜蛇用铜制成,因为铜的颜色像血,带有救赎的象征,所以祭坛也是用铜包裹的。举铜蛇一事在新约圣经里比喻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代赎功效。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火蛇: 是栖息在亚拉伯地域和西乃半岛旷野的蛇,身上布满了红色的斑点,毒性非常强,对被咬伤的人是致命性的。神从栖息在旷野的火蛇口中保护了自己的百姓,但是当以色列百姓因天上的粮食吗哪发怨言时(5节 ),神收起了保护的手,让火蛇夺走了他们的生命。对于那些拒绝万有的主宰——神的旨意,得到恩典而不 知感恩的人,神已经为他们预备了审判。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蛇】
【火蛇与铜蛇是什么东西?】本段没有清楚说明蛇的种类,可能是沙漠蝮蛇的一种。「火」或「有翼」的形容,可能因为牠是眼镜蛇,或指其攻击之迅速。较广泛的讨论,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百姓到摩西那里,说:“我们怨渎耶和华和你,有罪了。求你祷告耶和华,叫这些蛇离开我们。”于是摩西为百姓祷告。」答:1 火蛇Fiery Serpents─—系一种最毒之蛇Adder,如蝮蛇Viper,在巴基斯坦一带皆产之。此蛇种类甚多,其名则一,有大小之分。较大者与印度之呵呸啦Cobra眼镜蛇相似,匿于草木中,或曝晒于旷野之沙土上。当初以色列人曾因怨读神和摩西而犯罪,神使火蛇进入他们中间,许多人都被咬死。人受咬伤的地方发生红肿,所以称为火蛇。,,。
2 铜蛇Serpent Of Brass,此蛇有注释家认为其皮色像铜似的,据吕振中译本注称,希伯来文[铜]字与[蛇]字很相似。。当以色列人认罪时,求摩西祷告神,叫火蛇离开他们。神就命摩西用铜制造一条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人,一望这铜蛇就活了,所以主耶稣以摩西在旷野举蛇,指自己必要在十字架上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古时有以色列人以摩西所造的铜蛇为偶像,向它烧香。到了犹大王希西家即位奋兴犹太教的时候,便打碎铜蛇称为铜块了。。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我们怨讟耶和华和你,有罪了,求你祷告耶和华叫这些蛇离开我们”——按圣书所记,这是以色列人头一次直接请求摩西为他们祷告。法老也曾屡次请摩西为他祷告。“于是摩西为百姓祷告”——摩西往往以善胜恶,参下列各章节可知,参11-12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你制造一条火蛇”——就是制造一条像火蛇的铜蛇。“挂在杆子上”——铜蛇是以色列人受罚的记号。他们遵着神的命令,仰望铜蛇,就表明三层意思:1他们承认己罪,2他们盼望得救,3他们信服神的救法。这蛇预表主耶稣的救法,有五层要义:1真神所设的救法(8 ,,,,,;2人人能用的救法(8 ,,,,,,;3十分可靠的救法(9 ,,;4立刻成功的救法;5独一无二的救法,。后来以色列人将这铜蛇带入迦南,因为他们妄拜为神,所以被希西家王打碎了。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神因百姓认罪(7节 ),听了摩西的祈求,教他作一铜蛇挂起,凡被蛇咬的人,望铜蛇便得活。这件事因主耶稣用来预表祂的上十架救赎全人类,成为本书最为人熟悉的一件事。
在以色列人的观念中,蛇为不洁之物,且为罪的象征,创三章 ),何以望铜蛇反能叫人得活?从旧约祭祀及洁净的仪式中可找到解释。犯罪应死的人,因杀祭牲代罪可以得活;祭物的血可以洁净人与器具。红母牛灰可作除污之水,本为玷污之物,用在仪式中,可有除污的作用。人被蛇咬,红肿待毙,可睹铜蛇得救。铜蛇的红色与火蛇相似,而红为血色,也是救赎与洁净的表征。
献赎罪祭要献的人按手在祭牲头上,血须洒在献者身上(利十四章 ),赎罪仪式才有效。铜蛇举起后,被咬者必须“望”它,也就是说必须与救赎者视觉上的接触,才能救活。
主基督用铜蛇喻己。人在罪中死去,只有仰望那挂在十架上为救赎全人类而死的基督,才可得活。罪人虽无法接触到主基督挂在十架上的身体,但只要信祂便能得生。信是一种心灵上的接触,口里承认,心里相信,便可得救。
──《启导本圣经注释》
【】
火蛇……挂在杆子上: “医治的耶和华”能用自己超自然的能力医治以色列百姓,但是神要通过罪恶的象征——火蛇,让以色列百姓认识到自己的过犯和顺服神话语的宝贵。以救赎的观点看,这个事件象征着为除灭死亡(撒但 )的权势被挂在十字架上,最后胜过死亡的耶稣基督的工作,。耶稣基督是唯一能拯救因罪恶走向死亡,,之人的生命之路,徒4 12 )。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挂在杆子上的铜蛇】
【】「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按希伯来语这蛇是用铜(copper ),而非英译本的「青铜」(bronze )制造。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在发生此事的亭纳地区冶炼,所以这翻译也是有其实际背景的。考古学家在本区挖掘到埃及女神哈妥尔的庙宇。在士师时代占用了这庙宇的米甸人,把它改装成挂了幔子的神殿。就在这个神殿的内室中,有一条长约五吋的铜制蛇像出土。古代近东普遍相信某物的像能够保佑人不受此物之害。是以埃及活人死人有时都佩戴蛇形的 * 护身符,以求自保不受蛇害。最后值得一提的,还有 * 尼尼微出土的一个青铜碗;这碗颇为有名,上有希伯来语的人名,以及一条有翼之蛇挂在某种杆子之上的图画。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色列人起行,安营在阿伯。」【「摩西便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
{命题24}制造铜蛇是否就是等于崇拜偶像(idolatry )?
〔难题〕耶和华神命令摩西「不可作甚么形像」, 不可将它当成偶像。但是神要摩西「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后来以色列人向铜蛇敬拜烧香。神是否要摩西作出违反祂起初禁诫拜偶像的诫命?
【解答】
耶和华神晓论摩西不可「雕刻偶像」,不可崇拜偶像。神并不是要摩西铸造偶像让百姓崇拜,而是要以铜蛇为象征,让人望了铜蛇因而有信心得治愈。嗣后,百姓将这象征供奉为偶像。制造这个象征并没有错,毕竟,人人尊敬圣经。这并不意味神要我们将圣经当作偶像来崇拜。
此外,并非所有形像(images )都是偶像。宗教艺术品,包括一些形像(雕像 ),它们并非偶像。神同时要摩西为约柜铸造基路伯,它们并非偶像。神所命定的象征代表物(如主圣餐的饼杯 )与人所塑造的偶像是有区别的(参见本书 )。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阿伯”——以色列人到了靠近亚克巴海湾的以拉他和以旬迦别,就转向东北,安营在萨摩拿和普嫩,又到了阿伯。阿伯大概在以东的东北界;以东的束界,不如西界坚固。以东人或者也看出,以色列的人数虽多,却没有攻打以东人的心,故此以东人卖给他们粮吃水喝,也不为奇。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本章所记旅程表与三十三章的不同,可能以色列人分队而行,从数途进攻。
──《启导本圣经注释》
【】「阿伯」:离开死海南端二十四公里(十五英里 )。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进摩押地:以东的北面就是摩押地,这地以「撒烈谷」为南界(12 ),伸展至北部的亚嫩河,过了河便进入亚摩利人的境界(13 )。这一带位于死海东面的高原高达三千公尺,有几条河流从陕谷注入死海;著名的「王道」 (20:17) 在这高原上通过,所以以色列人选择从这条路进约但谷再入迦南地。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行程】进入迦南前的迂回: 到达迦南前面的以色列百姓从何烈山(20:22)出发没有能直接进入迦南,而是绕过旷野路(4节 )行军到毗斯迦山(20节 )。这个行军是舍近求远,走的是狭窄陡峭的小路,但并没有经历象前次的失败(1节 )。虽然现实非常艰难,但因遵行神的命令,所以能进行充满胜利的行军。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又从阿伯起行,安营在以耶亚巴琳,与摩押相对的旷野,向日出之地。」详列了这个旅程途经的各站。城邑数目不明,因此亦难以提供考古证据。但无论如何,当代的埃及地图和行程表,都记载了好几个的站口。撒烈谷是今日的黑萨干河(Wadi el-Hesa ),亚嫩河则流经莫吉布干河(Wadi el-Mojib )。两河的流向都是从东至西,前者注入死海南端,后者河口则在死海东岸的中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从那里起行,安营在撒烈谷。」“以耶亚巴琳”——亚巴琳就是约旦河和死海东边的山地,,,。以耶亚巴琳五个字的意思,是说在亚巴琳的以耶因为在迦南西南还有一座城名以耶。“与摩西相对的旷野”——。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从那里起行,安营在亚嫩河那边。这亚嫩河是在旷野,从亚摩利的境界流出来的;原来亚嫩河是摩押的边界,在摩押和亚摩利人搭界的地方。」“撒烈谷”——。当时的话全然应验了。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安营在亚嫩河那边”——就是从东边流入死海最大的河,从撒烈谷到亚嫩河是摩押人的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是亚摩利人的地(早先是属摩押人 。从雅博河到黑门山属巴珊王,亚扪人在亚摩利人之东。以色列人在此处等候他们所差遣之去见希实本王西宏的使者回来(21 。“原来亚嫩河是摩押的边界”——就是摩押当时的边界(参26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所以耶和华的战记上说:“苏法的哇哈伯与亚嫩河的谷,」亚嫩河在死海东边,为流入死海中部的一条河。
──《启导本圣经注释》
“所以”——因为亚摩利王,夺取了亚嫩河以北的摩押地。“耶和华的战记”——这大概是一本诗歌书,记以色列人得胜的凯歌(参17-18、27。“苏法的哇哈伯”——原文不清楚,意思或说祂(神 )胜了苏法哇哈伯云云。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耶和华的战记》为以色列人的历史战歌集,与和所记的《雅煞珥书》同类。14~15两节的诗歌似为以色列人占领摩押地而作。
──《启导本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战记」:大概像雅煞珥书, 一样,是古旧的诗歌集,14, 15, 17节所记的便是这书中的两首诗歌。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战记: 是匿名作者写的一本古代历史书,是与“亚撒的书”一同消失的书。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耶和华的战记”这卷书已失传,它极可能是一部胜利的诗歌集。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战记】
【】「并向亚珥城众谷的下坡,是靠近摩押的境界。”」圣经作者在编纂征服迦南的历史和传统之时,引用过好几种史料,书面的和口头的都有。书面的史料包括了雅煞珥书,,与耶和华的战记。圣经所记的三个片断显示,这两本书主要是记述国家肇建时代的凯歌,及有关耶和华大能和以色列领袖的史迹。可惜这两本书都已佚失,但圣经提到它们,显出经文的记载至少有一部分,是基于文化传统之记忆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色列人从那里起行,到了比珥(就是井的意思 )。从前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招聚百姓,我好给他们水喝”,说的就是这井。」“亚珥”——亚珥在亚嫩河旁,这城早先是摩押的京城,,大概也是所论之谷中的城。亚珥在摩押的边界上,因此摩押王巴勒到那里迎接巴兰,这城虽在亚嫩河的北岸,以色列人却没有攻取,这城早先曾被亚摩人烧灭了。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比珥”——这井后来大概名为比珥以琳,就是豪杰井的意思。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比珥”的意思就是“井”。17~18节为另一首诗歌,描写以色列民在旷野掘井得水的欢乐。此歌可能也摘自《耶和华的战记》。
──《启导本圣经注释》
【】比珥: 是“井”,“坑“的意思。神使这个地方出水是为了消除以色列的干渴,鼓起他们的生气 ;象征着信徒在这个地上过寄居生活时,神把属灵的生命活水供应给我们。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招聚百姓,我好给他们水喝”——神命摩西吩咐众人挖井,他们就显出三样善德:1欢喜快乐的,2殷勤努力的,3同心合意的,挖了这井。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当时,以色列人唱歌说:井啊,涌上水来!你们要向这井歌唱。」以色列人现在可以挖井取水,因为他们已离开旷野,进到肥沃的土地了。本段所提及的地名中,很多地点都不能考究,但这对本段的中心意思并无影响。最后以色列人到达毗斯迦山顶,就是后来巴勒叫巴兰咒诅以色列民的地方(23:14) , 也是摩西离世前登山遥望应许地的地点。这一段旅程节奏加快,以色列人仿似直敲迦南地的门。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这井是首领和民中的尊贵人用圭用杖所挖所掘的。以色列人从旷野往玛他拿去,」“用圭,用杖”——意思说用圭或杖的,是有权势。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本节末句及19~20节所记地名,大概都在摩押境内。
──《启导本圣经注释》
【】「从玛他拿到拿哈列,从拿哈列到巴末,」用圭、用杖: “圭”是很小的棍子或指挥棒,象征着“权威”,“杖”象征着“引导”,“指导”,可视为与圭的意思是相同的。如果没有神的引导,在以色列行军的地域里挖到有水的井是不可能的。以色列百姓看着从领袖们所挖的井中流出活水,因感激而作此歌。本章的三篇简短的诗中,散发着结束三十八年旷野生活后喜悦的气氛。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从巴末到摩押地的谷,又到那下望旷野之毗斯迦的山顶。」“巴末”——这地有巴力的邱坛,因此也称为巴末巴力,。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以色列人差遣使者去见亚摩利人的王西宏,说:」“下望旷野”——这旷野大概是死海东北的旷野,和约旦河谷的南边。“毗斯迦的山顶”——就是在尼波城对面的亚巴琳山,毗斯迦是亚巴琳山中的一部分,这山在希实本以西。尼波就是毗斯迦西坡上的一座城,,,,,靠近尼波山峰,因此这山也名为尼波,。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以色列人差遣使者去见亚摩利人的王西宏”——本句续13节。以东人、摩押人、亚扪人,都是他拉的后裔,和以色列人一样。亚摩利人却是迦南的后裔,亚摩利三个字有时是指着一族,有时是代表迦南全地的众人,亚摩利人原来或从迦南的北边迁到约旦河外,占了摩押地,直到亚嫩河。约旦河东原不在神应许以色列人的地内,,,但亚摩利人既然占了这地,以色列人就从他们手中取回来,和得亚摩利人其余的地一样。10至21节论以色列人所经过的地方,22至24节论以色列人如何胜过仇敌。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亚摩利人”指住在亚嫩河北部、与摩押人为邻的民族。有时“亚摩利人“泛指巴勒斯坦地诸民族。摩西率众北上,受阻于亚摩利,其王西宏且大动干戈阻拦,为以色列人所灭。
──《启导本圣经注释》
【亚摩利人】
【】主前二千年之后,* 阿穆鲁或亚摩利人是美索不达米亚人数颇众的民族,来自主前十八世纪 * 马里文献和 * 巴比伦王 * 汉摩拉比的行政档案,都曾经提到他们。埃及的记录把他们列为主前十四世纪时,奥朗底河以南,一直延伸到外约但的几个王国之一。他们实际上控制了外约但,可能是与埃及和赫人帝国的争斗有关。这两个强国之间的加低斯之役(主前约1290年 )并没有决定性的结果,产生了短暂的政治真空,亚摩利人得以操纵本区。主前一二○○年左右海上民族的来临,使形势更为复杂。在圣经之中,亚摩利人可以用作民族的名称,指西宏和噩的王国,也可以是指迦南的居民,。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战争中的主权: 虽然亚摩利人是征服对象,但是以色列百姓以和平的态度接近他们。这是因为以色列百姓认为进入迦南比灭绝亚摩利人更急。神否定了以色列百姓的判断,提前使亚摩利人灭亡如此。神不放弃对恶人的公义审判,神对恶人的审判是以对义人的拯救显明的,因此信徒应该向神献上感谢。神在剿灭罪恶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国家,召聚自己的百姓。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胜亚摩利王:亚摩利人是迦南民族之一, 散居在约但河东部和西部的山岭中。他们的人数和势力很大,所以圣经有时以亚摩利人代表迦南地的全体居民,。亚摩利人在公元前二千年甚至侵占了巴比伦。在摩西时代,他们管辖了约但河东部大部分的地土,吞占了摩押人在亚嫩河以北的地土(26 )。详细分界线,见。 本段所记的战事,是进应许地的首要阶段,后世看为以色列史中最重要的一件事,136:19,。
以色列人本欲向亚摩利王西宏借道,但他自恃强大,与以色列人开战,结果被杀败,国土、京城全落在以色列人手中。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求你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我们不偏入田间和葡萄园,也不喝井里的水,只走大道(原文作王道 ),直到过了你的境界。”」歼灭亚摩利族: 以色列百姓绕过了自己的兄弟国家,就是得到神所赐产业的以东,这段经文描述了以色列百姓与外邦人亚摩利人激烈争战的场面。亚摩利人是神要灭绝的一族,33:2,34:11),他们因神的旨意将要灭亡,这个事件成了以色列百姓在神的帮助下剿灭外邦人的最著名的事件,,136:19)。以色列百姓在征服迦南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战争,都是与代神行公义的审判结合在一起。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西宏不容以色列人从他的境界经过,就招聚他的众民出到旷野,要攻击以色列人,到了雅杂与以色列人争战。」“求你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神没有禁止以色列人扰害亚摩利人,像禁止他们骚扰以东和摩押人一样,乃是命以色列人与他们争战,虽然如此,以色列人还用好话向他们通融,西宏王若肯让以色列人假道从他的地经过,他就必能脱免当时的外患。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雅杂在亚嫩河北面。
──《启导本圣经注释》
【雅杂】
【】「以色列人用刀杀了他,得了他的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直到亚扪人的境界,因为亚扪人的境界多有坚垒。」雅杂是以色列人与 * 亚摩利王西宏大军打仗的战场。根据教会史家优西比乌(Eusebius 主后四世纪 )和米沙碑文(主前九世纪 )的记载,雅杂可能是在马达巴(Madaba )和底本两个区域之间,摩押地东缘之塞梅特干河(Wadi al-Themed )旁的梅代尼叶废墟(Khirbet Medeiniyeh )。和都曾经提及这场战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从亚嫩河到雅博河”——雅博河发源在约旦河东,先往东流过亚扪人的京城拉巴,从此转向东北,然后又向西,流入约旦河。这河作亚扪人的西界,河西边的地,或者早先也属亚扪人,,当时却属亚摩利人。“因为亚扪人的境界多有坚垒”——亚扪人的境界多有坚垒,所以西宏王不能得胜。至于以色列人不取他们的地,却另有别的缘故。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雅博河是流入约但河的一条支流,在死海以北约40公里。雅各从巴旦亚兰回迦南地时,曾在雅博渡口的毗努伊勒与神摔跤。
──《启导本圣经注释》
亚摩利人的东面就是亚扪人的领土。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占领之地】
【】「以色列人夺取这一切的城邑,也住亚摩利人的城邑,就是希实本与希实本的一切乡村。」本段形容为西宏和噩的国土的外约但中部地带,南方达亚嫩河谷,北方以雅博河为界。摩押是这地区的一部分,亚扪则不是。这些「王国」在这时代似乎不是有组织的国家,以色列人击败它们也只是得以安全通过其领土,各支派并非直接控制这些地区,也不能在此定居。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住亚摩利人的城邑”——以色列人当时所占的地,南北长约壹百五十里,东西宽约九十里。“希实本”——这城在约旦河口的东边,相离约六十里,在迦得支派的南边。流便人重新建造这城,不久这城归于米拉利族的利未人。后来希实本又属了摩押,,,。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希实本」:西宏的首都。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希实本】
【】现代的黑什班遗址(Tell Heshban )位于耶路撒冷正东面约五十哩左右。然而考古学家却找不到任何迹象,证明主前一二○○年之前有人在此定居。部分学者怀疑 * 晚铜器时代的希实本可能在别的位置,贾卢珥遗址(Tell Jalul )是其中一个可能。最近在本区的勘测和挖掘,发现了越来越多的 * 晚铜器时代陶片。但要进一步肯定这时代定居的性质,依然十分艰难。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所以那些作诗歌的说:你们来到希实本;愿西宏的城被修造,被建立。」「这希实本是亚摩利王西宏的京城;西宏曾与摩押的先王争战,从他手中夺取了全地,直到亚嫩河。」
“夺取了全地”——就是亚嫩河以北的全地(29-30 )。后来亚扪人说以色列人夺去了他们的地,这话却是不真,因为以色列人所占的是亚摩利人(不是亚扪人 )的地。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所以那些作诗歌的说”——作这诗歌之人的意思说,你们这些亚摩利人若敢来,就可以到希实本,把西宏的城再修造起来(27 )。你们早先夸张说,有火焰从希实本发出,烧尽摩押的京城西珥(28 ),使摩押的男子逃奔,把他们的女子掳掠(29 ),现在我们却来了,把希实本和属希实本的一切,尽都毁灭,使他变为荒场了(30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
为本章所记第三首古歌。先叙述昔日亚摩利人与摩押人争战;后歌咏以色列人战胜亚摩利人。
──《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作歌纪念是因胜利带来欢欣和喜悦;得胜的生命是充满欢欣歌颂的。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因为有火从希实本发出,有火焰出于西宏的城,烧尽摩押的亚珥和亚嫩河邱坛的祭司(祭司原文作主 )。」赞美使战争得胜的神: 歌颂了以色列百姓剿灭征服摩押人的亚摩利人的事件。这首歌:①赞美了以色列的君王——神的能力,而不是赞美以色列之伟业。神实在是在战场上有能的耶和华神,;②通过对征服者的征服,表明了历史的主角是神和属神的人;③暗示着虽然罪恶猖獗,但是神的义最终得胜。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摩押啊,你有祸了!基抹的民哪,你们灭亡了!基抹的男子逃奔,女子被掳,交付亚摩利的王西宏。」“基抹”——就是摩押人的神,因此摩押人称为基抹之民,摩押王米沙将他的长子献与基抹为燔祭,所罗门曾引诱以色列人敬拜这神,,亚扪人也敬拜这神。“交付亚摩利的王西宏”——意思说,基抹不能拯救敬拜自己的人。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基抹为摩押人所拜的神。
──《启导本圣经注释》
「基抹」:是摩押人的国神。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基抹: 是摩押百姓所事奉的神的名称。在拜偶像时,盛行献长子为祭。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基抹】
【】「我们射了他们;希实本直到底本尽皆毁灭。我们使地变成荒场,直到挪法;这挪法直延到米底巴。」以色列庆祝战胜西宏和噩之外约但两国时所唱的这首「讥讽诗歌」,提及摩押神祇 * 基抹。主前九世纪时摩押王米沙的碑文中,也曾提及这神祇,。正如摩押是以色列的仇敌,作为摩押的国神,基抹亦与 * 耶和华对敌。基抹的 * 祭仪与耶和华崇拜相似,其属性(赐给百姓土地和胜利 )也相仿。这可能不过表示古代近东的人对他们神明的期望,国与国间并没有什么分别。基抹一名最早出现于叙利亚北部埃卜拉的一个神祇名单上(主前约2600~2250年 )。美索不达米亚和 * 乌加列,都可能有人崇拜这个代表黏土或泥砖的自然力量神祇。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底本”——这城后来属迦得支派,约书亚又将这城划归流便支派。当公历一千八百六十八年,有一位德国牧师,在底本城的旧基石中,寻出一统碑来,宽二尺,长三尺八寸,这碑是摩押王米沙建竖的,碑上是米沙王自叙脱离以色列人辖制之事的武功。“米底巴”——这城在希实本以南十几里路,当大卫年间米底巴是坚固的城。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毁灭的范围】
【】「这样,以色列人就住在亚摩利人之地。」希实本和底本依次是摩押北部(亚嫩河以北 )北端和南端的重镇。有关希实本可参看上面本章的讨论。底本就是今日的迪班(Dhiban ),在亚嫩河(莫吉布干河 )以北一二哩处。它在主前九世纪,是米沙王的王城之一,其名字在当地出土的碑文中地位显著。然而当地缺乏 * 晚铜器时代的文物,因此有人怀疑古代的底本究竟是在迪班,还是在附近的另一处地方。事实上,底本列在兰塞二世的行程表中,证明晚铜器时代确然有一个以此为名的城市。挪法的地点未有考证,甚至连读法也不能肯定。米底巴是摩押北部中央地带的首要城邑,学者认为它就是现代同名的城市。由于它是现代化都市,当地的挖掘工作十分有限。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西打发人去窥探雅谢,以色列人就占了雅谢的镇市,赶出那里的亚摩利人。」“雅谢”——这城后来在迦得境内,,作了利未人的城邑。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雅谢位于约但河东南部,在死海的东北。
──《启导本圣经注释》
【雅谢】
【】「以色列人转回,向巴珊去。巴珊王噩和他的众民都出来,在以得来与他们交战。」这地名可以是指一个城邑,又可指这城附近地带,包括圣经称为「女儿」(和合本「女子」 )的小村。其位置虽未有定论,最有可能的遗址是在贾齐尔废墟(Khirbet Jazzir ),即雅博河以南十二哩左右。它的功用是作为亚扪边界的哨站。它反映了以色列兵团朝东的攻势。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噩”——这王的身量甚大,他是利乏音余剩的人,,。他的百姓多是亚摩利人。“和他的众民都出来”——巴珊的城邑甚是坚固,巴珊王和他的百姓若不出来,以色列人必不敢靠自己的力量去攻击他们。但巴珊王或因有胆量和兵力,或另有别故,就迎着以色列人出来了,不料竟败在以色列人面前,完全被杀,没有留下一个。“以得来”——这城在加利利海东约八十七里,是巴珊王的一座大城,后为归与玛拿西人。在这城底下,另有一座很稀奇的城,是在石头中凿成的,无非是一所避难的保障。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巴珊在加利利海东北,为黑门山南面的一大片土地。后来摩西把亚摩利和巴珊二地分给流便、迦得和半个玛拿西支派,他们便定居在约但河东。
──《启导本圣经注释》
「巴珊」:加利利海东北一带地方,北部黑门山是神应许之地的北界 。 由以上两章所记述的旅程看来,以色列人的脚踪由南部边境,跨越约但河东高原,由南至北到达北部的边界,绕行迦南地一周。无论是南部何珥玛战役、东部亚摩利人之役及北部巴珊之役均节节获胜,神大能的引导逐步实现祂的应许。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巴珊】
击败西宏之后,以色列人向北行进,到达北界为黑门山,东界为得如瑟山(Jebel Druze ),西临加利利海的巴珊地区(今日名叫戈兰高地〔Golan Heights〕 ),在以得来(今日之戴尔阿〔Der'a〕 位于加利利海东面三十哩 )击败噩王。巴珊是个广大、富庶的高原,以牧草著称,。更详细讨论可参看:申命记三章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得来】
以色列在巴珊东南部边界的以得来,击败 * 亚摩利王噩。这城是今日叙利亚的戴尔阿,位于大马士革以北大约六十哩,加利利海东面三十哩,雅穆克河附近。此地虽然从未有考古学者进行挖掘,却曾在埃及和 * 乌加列的古籍当中提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噩】
【】「耶和华对摩西说:“不要怕他!因我已将他和他的众民,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中;你要待他象从前待住希实本的亚摩利王西宏一般。”」巴珊的 * 亚摩利王噩被形容为利乏音人(巨人 )的最后一位,他的床「是铁的,长九肘,宽四肘」(13呎×6呎 。有关这人的资料历史付诸厥如。以色列传统多次庆祝这次的胜利,并且记载于,,,,;;。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不要怕他”——(参33注 ),以色列人怕噩王,不但是因为他的身量高大,,,也是因为他的城邑坚固(参33注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巴珊在加利利海东北方,说明以色列的军队已到达外约但的北部。
──《启导本圣经注释》
【】「于是他们杀了他和他的众子,并他的众民,没有留下一个,就得了他的地。」不要怕他: 是神与他们同在的应许。害怕是因着人的犯罪而有的。神说“不要怕”,是要与他们同在,要引导他们的生活的应许。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没有留下一个就得了他的地”——,,,。以色列人这样得胜,有两种效果:1使迦南人恐惧,,,2为以色列人也有教训。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本章以巴珊王噩的被杀结束。战事发生在以得来(今得拉 ),《申命记》有攻占巴 的详细记载。当时双方有多少人参加虽无法知道,但这三次战役极具历史重要性。所攻占的外约但成为以色列人最早定居的地方(参三十二章 ),且为以后进攻迦南的基地。战胜西宏与噩二王的事写入了《诗》,,足见此战役的重要。
──《启导本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20-21章上 )】
1有学者认为摩西和亚伦所犯的罪是妄自行事(击打盘石而不是吩咐它及对会众动怒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他们的结局对你有何警惕呢?新约中「多给谁就向谁多取」这句话在摩西和亚伦身上是否贴切呢?
2以色列人是凭着什摩击败住南地的迦南人呢?这种做法有否「贿赂」之嫌。
──《串珠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21章下至23章上 )】
1耶和华为什么用一条高举的铜蛇(21:8)来医治被火蛇咬伤的以色列民呢?这件事预表什么呢?。
2你认为以色列民在旷野的表现是否一无可取呢?参21:7, 17。
3你认为以色列人吞占亚摩利人及巴珊的城邑和乡村合理吗?参21:22-23。先前以东王与亚摩利王西宏一样禁止以色列人过境(20:14-21),为何以色列民不灭绝以东民?。
4你认为耶和华会透过异族的先知传递祂的信息吗?;; ; 。
5试找出巴兰性格上的弱点(22:12-)。由此看来,他首次不肯跟摩押的使臣同去,除因神禁止外,可能还有什么原因?这对今日信徒的行事为人有何警惕呢?
6有人认为耶和华既然容许巴兰和摩押的使者同行,就不应再戏弄他了(22:20-35)。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7中世纪神学家认为:耶和华之惩罚巴兰是因为他早已存心不守神原先吩咐他的诫命,而让他和使者同去则表明神给人自由意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另, 19-24, 24章。以色列民在旷野吃鹌鹑肉(11:31-34)、行一夫多妻制或随意离婚是否支持这个看法的事例呢。
──《串珠圣经注释》
【 遇到困难埋怨神和人,不是信徒应有的态度,可是却常常出现……】
我们从诗第七十八篇中看到,人埋怨神是出于:(1 )向着神心不诚实(78:8);(2 )不肯照祂的律法行(78:10);(3 )忘记祂所行的奇妙作为(78:11)。我们的牢骚也常常出于这些轻率的态度与行为。如果我们能彻底根治诉苦的因由,它就不会在生命之中繁衍滋长。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神为何叫火蛇咬以色列人?你也经历过神的管教吗?】
神使用火蛇惩罚以色列人的不信与埋怨。在西奈山旷野有多种不同的蛇,有些藏在沙土中,在人不防备的时候出来咬人。以色列人与埃及人都非常怕蛇。被毒蛇咬了之后,人往往会被剧痛慢慢折磨而死。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我们仰望甚么可以得救?铜蛇与十字架上的基督有何关联?】
【仰望而得生】摩西将铜蛇挂在杆子上的时候,百姓并不明白这所预表的意义;它预表了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救赎人类。被蛇咬的以色列人,一望这铜蛇就得到医治;现在,所有被罪苦害的人,仰望十字架就能得拯救。并不是铜蛇能医治百姓,乃是他们对神医治的信心发生功效。他们的信仰,藉顺从神的吩咐表明出来。同样,我们也当仰望让我们得救赎的耶稣。
――《灵修版圣经注释》
【「井啊,涌上水来!」】「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
旷野的路,很是艰难;旅人如果没有信心,没有忍耐和喜乐,就格外难行,心中烦躁。
以色列人在旷野,照神的吩咐,绕道经过以东地,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他们一遇到困难,不知道仰望神,只会发怨言,而且怨讟耶和华和摩西,领他们出埃及;好像千不好,万不好,所有一切的问题,都是由出埃及而起的。
又是重弹神所最不喜欢的老调。神引领保守,供应他们一切的需要,这四十年来,他们几曾有过感恩的时候?他们这样的表现,好像是没有神。“耶和华使火蛇进入百姓中间,蛇就咬他们,以色列人中死了许多。”
在痛苦危难中,人最容易想起神来,也想起自己的罪来。他们到摩西那里认罪求救。神指示救法: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
火蛇的毒绝烈,被咬的人,必死无救。
这是神指示的唯一救法:仰望挂在杆子上的铜蛇。看来好像是不合理的事。但只要信神的话。被蛇咬了,不论如何的痛苦,虽然旁边的人死了,只要仰望铜蛇,就必得活。
人犯罪的情形也是这样。罪的结局就是死。神为人设立唯一的救法,就是相信在十字架上钉死的耶稣基督。
铜蛇只有蛇的形象,却没有毒。正如耶稣基督只有罪人的样式,却没有罪,所以能代替人的罪。
挂在木杆子上,表示受咒诅。“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
耶稣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神借着祂的先知以赛亚说:“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不论你的罪如何深重,要相信神的话,神的救法,是唯一的救法。“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于中旻《圣经研究》
这是一首很美的歌。当以色列人群众一起歌唱,吩咐水从地下涌出,音乐的节奏好似流水的声音。
井啊,从我们心中涌上水来——地上干疾已经太久了,干旱吞吃一切的青绿。花果也都已枯萎掉落。但是耶稣却应许在信者的心灵开井,使活水涌出,直涌到永生,泉源而不是死水,不是逐渐枯竭的基立溪,而是涌流不息的西罗亚池。但是我们不能容让垃圾或杂草堆聚,要靠主的恩惠清楚,使水道清洁,活水才可通行无阻,润泽一切接触的生命。
井啊,从教会里面涌上水来——我们进入敬拜的地方,与神的子民们相互,应有这样的祷告。今日就要涌上水来。我们也为远处的教会,为全教会这样祈求。主以十字架挖掘了水井,我们应求活水的泉源——圣灵永久供给,大量供应,有极丰盛的恩典。
井啊,涌上水来供应这世界——世界为罪与苦所困,旷野的沙石已经长期阻挡水流了。但是千禧年即将来临,水泉必将涌流,在旷野必有盛开的花卉,处处玫瑰。
──迈尔《珍贵的片刻》
【】
「井啊!涌上水来。你们要向这井歌唱。」
一口希奇的井!一首希奇的歌!当以色列人在旷也流荡,没有水喝,几乎渴死的时候,耶何华对摩西说︰
“招聚百姓,我好给他们水喝。”(十六节 )于是他们集合在一处,用杖挖掘粗松的沙地;他们一面掘,一面唱︰
“井啊,涌上水来,你们要向这井歌唱。”看哪,顷刻间,酒藏地下的泉源,一起涌上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这个故事也教训我们一件事︰今天在这属灵的旷野行走的枯干的我们,也可以凭信心和赞美来得到祝福的泉源。
他们怎样得到井水呢?借着赞美。他们在沙地上唱信心的歌,同时用应许的杖掘井。
赞美使我们得到泉源,怨言使我们招审判。甚至祷告亦不能使井涌上水来,因为没有一件东西比赞美更能叫神喜悦。赞美是信心最准确的凭据。信徒啊,你有没有赞美神呢?神给你数不过来的恩典,你有否赞美他呢?你有没有胆量为着他所给你的患难——化装的祝福——来赞美他呢?你有否学会为着尚未来到的祝福预先赞美他呢?——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选【 争战使人认清真神;生命中的冲击怎样帮我认识真神的呢?】摩押人敬拜的基抹是争战之神,但它是假神,在摩押人与以色列人争战的时候,它对摩押人毫无帮助。以色列人的神,远胜过迦南所有的战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当神说不要怕,祂为我们作主时,我还担心吗?完全信靠了吗?】
以色列人出战以前,耶和华对摩西说:不要怕,你必胜过一切的仇敌,因我已将一切都交在你的手中。我们第一要先相信祂能帮助我们,第二是倚靠祂,第三是照祂所指示的步骤一步一步去行。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