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民数记 第16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利未的曾孙、哥辖的孙子、以斯哈的儿子可拉,和流便子孙中以利押的儿子大坍、亚比兰,与比勒的儿子安,」

2「并以色列会中的二百五十个首领,就是有名望选入会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来,」

3「聚集攻击摩西、亚伦,说:『你们擅自专权!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耶和华也在他们中间,你们为什么自高,超过耶和华的会众呢?』」

「可拉」())是哥辖族的利未人,与摩西、亚伦的辈分相同,但不是神所拣选的族长())。他可能认为哥辖族既然能负责圣物,就都有资格做祭司()),摩西膏立哥哥亚伦做祭司是出于私心。「大坍、亚比兰、安」())属于流便支派,也不是神所拣选的族长())。他们可能认为流便既是雅各的长子,流便支派的地位就应该高于利未支派,所以不服摩西的领导())。哥辖族和流便支派都在会幕的南面安营()),都在「右边」尊贵的位置。但这两伙尊贵的人,却因着同样住在「右边」,帐棚相近,反而合谋背叛,谋求更尊贵的地位。
在「以色列会中的二百五十个首领」())中,很可能许多都是摩西所选拔的千夫长())。人若没有顺服神的心、没有柔和谦卑的样式,那么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有名望选入会中的人」()),越有可能成为神计划里的难处。「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的人,必然会面临神更多的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
神吩咐百姓都要佩戴「繸子」,提醒自己已经蒙召「成为圣洁」()),是「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可拉正好以此为理由来「攻击摩西、亚伦」:「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那么摩西亚伦「为什么自高,超过耶和华的会众呢」());既然「耶和华也在他们中间」,为什么还需要属灵的领袖呢?今天也常常有人用「顺从神,不顺从人」())来掩盖自己追求出头、做主的内心,给自己的不顺服找一个属灵的理由。
可拉高举「成为圣洁」()),却不肯「记念遵行神一切的命令」())、顺服神所设立的权柄。可拉的言论是自古以来异端的典型,异端的欺骗性不在于完全否定真理,而是用真理攻击真理,借着高举真理的某些部分,抹杀真理的其它部分。
「擅自专权」原文是「大量的、许多的、充足的」,意思是「你们要得太多了」、「你们太过分了」。

4「摩西听见这话就俯伏在地,」

5「对可拉和他一党的人说:『到了早晨,耶和华必指示谁是属祂的,谁是圣洁的,就叫谁亲近祂;祂所拣选的是谁,必叫谁亲近祂。」

6「可拉啊,你们要这样行,你和你的一党要拿香炉来。」

7「明日,在耶和华面前,把火盛在炉中,把香放在其上。耶和华拣选谁,谁就为圣洁。你们这利未的子孙擅自专权了!』」

摩西「俯伏在地」,可能是寻问神的指示。神立即应允了摩西的祈祷,用祂的灵引导他。
「一党的人」())原文是「全会众」,暗示可拉要另立一个「以色列全会众」())。
「香炉」())原文是盛载灼热物品的工具的统称,也被译为「蜡花盘」()),「火鼎」()),在这里可能指一种长柄的盘子,用来铲起热炭。等到「明日」才烧香,可能是要预备自洁以见神。
在神面前烧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神只允许大祭司「在耶和华面前烧这香」()),亚伦的两个儿子曾因为错误地烧香而丧生())。「主认识谁是祂的人」()),所以摩西提出这个试验,能证明谁是神所拣选的祭司。
摩西用可拉自己说的「擅自专权」来驳斥他:「你们这利未的子孙太过分了」。

8「摩西又对可拉说:『利未的子孙哪,你们听我说!」

9「以色列的神从以色列会中将你们分别出来,使你们亲近祂,办耶和华帐幕的事,并站在会众面前替他们当差。」

10「耶和华又使你和你一切弟兄——利未的子孙——一同亲近祂,这岂为小事?你们还要求祭司的职任吗?」

11「你和你一党的人聚集是要攻击耶和华。亚伦算什么,你们竟向他发怨言呢?』」

按着罪人的本相,没有一个人是配事奉神的,因此,事奉是神恩典的「赏赐」())。利未人「办耶和华帐幕的事」())是恩典,亚伦承接「祭司的职任」())也是恩典。事奉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人的所有和所是,因为「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可拉既不认识事奉是出于恩典,也不认识事奉是服事人、「站在会众面前替他们当差」()),反而把事奉当作自己出头做主、争名夺利的机会。摩西再一次引导可拉去认识恩典,但他里面的黑暗却使他完全听不进去。
「这大祭司的尊荣,没有人自取。惟要蒙神所召,像亚伦一样」())。因此,虽然亚伦自己算不得什么,但不顺服亚伦的祭司职分,就是不顺服呼召他的神;「向他发怨言」,就是「攻击耶和华」。同样,我们若不顺服神在教会中设立的权柄,就是不顺服设立权柄的神。即使行使权柄的仆人不完美,我们也应当求神怜悯,而不是「向他发怨言」:「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

13「你将我们从流奶与蜜之地领上来,要在旷野杀我们,这岂为小事?你还要自立为王辖管我们吗?」

14「并且你没有将我们领到流奶与蜜之地,也没有把田地和葡萄园给我们为业。难道你要剜这些人的眼睛吗?我们不上去!』」

15「摩西就甚发怒,对耶和华说:『求祢不要享受他们的供物。我并没有夺过他们一匹驴,也没有害过他们一个人。』」

「上去」原文是「上去、升高、生长、献上」,表示去见地位更高的人())。大坍、亚比兰不服摩西的权柄,拒绝接受摩西的召唤,所以说「我们不上去」())。
摩西对可拉说:「这岂为小事」()),大坍和亚比兰也用「这岂为小事」())来反唇相讥,表明当时的争辩非常激烈。
大坍和亚比兰声称埃及才是「流奶与蜜之地」()),讽刺摩西没有把他们领进「流奶与蜜之地」()),并把神在旷野管教百姓的计划说成摩西「要在旷野杀我们」()),把摩西的动机说成要「自立为王」())。这表明他们已经悖逆到一个地步,不只是拒绝神在摩西身上显出的权柄,也是藐视神的救赎计划,不相信出埃及、进迦南是神的旨意,所以连「为人极其谦和」())的摩西都「甚发怒」。
可拉对付的对象是亚伦,流便子孙对付的对象是摩西,实际上他们都是在对付神,要以人来代替神的权柄。这两批人的动机不同,流便子孙所关心的是属世的事,而可拉所关心的似乎是属灵的事,但两者都是出于私欲,「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剜这些人的眼睛」是希伯来成语,意思是「蒙蔽人」。

16「摩西对可拉说:『明天,你和你一党的人,并亚伦,都要站在耶和华面前;」

17「各人要拿一个香炉,共二百五十个,把香放在上面,到耶和华面前。你和亚伦也各拿自己的香炉。』」

18「于是他们各人拿一个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同摩西、亚伦站在会幕门前。」

19「可拉招聚全会众到会幕门前,要攻击摩西、亚伦;耶和华的荣光就向全会众显现。」

真正的事奉不是出于人意,而是根据神的拣选。所以摩西让可拉一党的人和亚伦一起「站在耶和华面前」()),让神自己来显明祂的拣选。
可拉自欺欺人到一个地步,竟然忘了亚伦两个儿子的前车之鉴()),以为自己可以像祭司一样在神面前烧香,结果「自害己命」())。那些相信异端的人也和可拉一样,不但「真诚地」欺骗别人,也「真诚地」欺骗了自己。
「全会众」与「一党的人」())原文相同,可拉只是招聚了跟随他「一党的人」,并不是「以色列全会众」())。

20「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

21「『你们离开这会众,我好在转眼之间把他们灭绝。』」

22「摩西、亚伦就俯伏在地,说:『神,万人之灵的神啊,一人犯罪,祢就要向全会众发怒吗?』」

23「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4「『你吩咐会众说:“你们离开可拉、大坍、亚比兰帐棚的四围。”』 」

25「摩西起来,往大坍、亚比兰那里去;以色列的长老也随着他去。」

「万人之灵」直译是「所有血肉之躯之灵」。
「以色列的长老」可能就是被神任命协助摩西的七十位长老()),是百姓中间的正式领袖。
「全会众」())与「一党的人」())原文相同,神宣告要灭绝的「全会众」()),并不是「以色列全会众」()),而是可拉「一党的人」())。摩西和亚伦的代祷救了他们())。

26「他吩咐会众说:『你们离开这恶人的帐棚吧,他们的对象,什么都不可摸,恐怕你们陷在他们的罪中,与他们一同消灭。』」

27「于是众人离开可拉、大坍、亚比兰帐棚的四围。大坍、亚比兰带着妻子、儿女、小孩子,都出来,站在自己的帐棚门口。」

28「摩西说:『我行的这一切事本不是凭我自己心意行的,乃是耶和华打发我行的,必有证据使你们知道。」

29「这些人死若与世人无异,或是他们所遭的与世人相同,就不是耶和华打发我来的。」

30「倘若耶和华创作一件新事,使地开口,把他们和一切属他们的都吞下去,叫他们活活地坠落阴间,你们就明白这些人是藐视耶和华了。』」

「恶人」())原文意思是「罪犯」。
「创作」())原文就是「起初,神创造天地」的「创造」()),指神全新的创造,并非是自然现象。

31「摩西刚说完了这一切话,他们脚下的地就开了口,」

32「把他们和他们的家眷,并一切属可拉的人丁、财物,都吞下去。」

33「这样,他们和一切属他们的,都活活地坠落阴间;地口在他们上头照旧合闭,他们就从会中灭亡。」

34「在他们四围的以色列众人听他们呼号,就都逃跑,说:『恐怕地也把我们吞下去。』」

35「又有火从耶和华那里出来,烧灭了那献香的二百五十个人。」

「一切属可拉的人丁」不包括「可拉的众子」()),他们没有跟随父亲背叛神,所以并不是「属可拉的」。
「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神并不因为「可拉的背叛」())而不再使用他的后裔,撒母耳先知())、大卫诗班的领袖「歌唱的希幔」都是可拉的后裔()),诗篇中有十多篇出自可拉的后裔。
上图:可拉一党被地吞灭的艺术想象图。
上图:火烧灭献香的二百五十个人的艺术想象图。「香炉」可能是一种长柄的盘子。

36「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37「『你吩咐祭司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从火中捡起那些香炉来,把火撒在别处,因为那些香炉是圣的。」

38「把那些犯罪、自害己命之人的香炉,叫人锤成片子,用以包坛。那些香炉本是他们在耶和华面前献过的,所以是圣的,并且可以给以色列人作记号。』」

39「于是祭司以利亚撒将被烧之人所献的铜香炉拿来,人就锤出来,用以包坛,」

40「给以色列人作纪念,使亚伦后裔之外的人不得近前来在耶和华面前烧香,免得他遭可拉和他一党所遭的。这乃是照耶和华借着摩西所吩咐的。」

神允许「可拉的背叛」())显露百姓肉体深处的愚昧,但神的救赎是要让人得生命,而不是让人因愚昧而死亡。所以神在对付了人的愚昧以后,要给「以色列人作记号」()),让人能学会这些功课。
虽然烧香的人动机不对,但那些香炉既然已经献给神,就已经归神所有,「所以是圣的」())。这些铜片包在铜祭坛的外面,百姓每次来献祭,就被提醒要守住地位,不要越过界线「近前来在耶和华面前烧香」。这是神对祂百姓的保护。
正如神使用衣服的「繸子」提醒百姓「记念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神也把二百五十个香炉「锤成片子,用以包坛」作为「记号」()),提醒百姓不可随私意事奉、敬拜,免得百姓「遭可拉和他一党所遭的」())。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记号」,都是为了让习惯于「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的百姓,能够把眼目转向神。
「记号」())原文也被译为「神迹」())。

42「会众聚集攻击摩西、亚伦的时候,向会幕观看,不料,有云彩遮盖了,耶和华的荣光显现。」

43「摩西、亚伦就来到会幕前。」

44「耶和华吩咐摩西说:」

45「『你们离开这会众,我好在转眼之间把他们灭绝。』他们二人就俯伏于地。」

「以色列全会众」并没有参与可拉的背叛,也未必目睹可拉之死,但他们却出于天然的同情,指责摩西、亚伦用诡计「杀了耶和华的百姓」()),把可拉一党的死亡看作是权力斗争的结果,不承认是「耶和华必指示谁是属祂的」())。人若倚靠天然的感情,拒绝真理的光照,就会失去属灵的分辨能力,把背叛神的人当作最属灵的「耶和华的百姓」,结果自己被撒但利用来抵挡神,这正是「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
神这次要亲自管教祂的百姓,也要让我们明白,正如「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耶和华的百姓」())也不是人的免死金牌。「主认识谁是祂的人」,「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

46「摩西对亚伦说:『拿你的香炉,把坛上的火盛在其中,又加上香,快快带到会众那里,为他们赎罪;因为有忿怒从耶和华那里出来,瘟疫已经发作了。』」

47「亚伦照着摩西所说的拿来,跑到会中,不料,瘟疫在百姓中已经发作了。他就加上香,为百姓赎罪。」

48「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间,瘟疫就止住了。」

49「除了因可拉事情死的以外,遭瘟疫死的,共有一万四千七百人。」

50「亚伦回到会幕门口,到摩西那里,瘟疫已经止住了。」

「赎罪」())原文是「遮盖、平息、化解」,这里指「平息」神的忿怒。摩西和亚伦不是凭自己的虔诚去「平息」神的忿怒,而是用神所印证过的香炉盛上祭坛里的火,再加上香、就是基督的代祷,按着神救赎的法则去挽回愚昧的百姓())。摩西受圣灵感动,指示亚伦用这种特别的方法平息神的怒气。而亚伦则完全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快快」())地「跑到会中」()),尽量减轻百姓的愚昧所带来的亏损。
虽然摩西为百姓求情()),但只有大祭司亚伦的「赎罪」才能使瘟疫止住。可拉烧的香触动了神的怒气,亚伦烧的香却平息了神的怒气()),亚伦被拣选的地位再一次在反对他的百姓面前得到确认。
大祭司「不可挨近死尸」()),但亚伦却冒着被死人沾染的危险,「站在死人和活人中间」())。旧约的大祭司亚伦不计较众人的反对,也不关心个人的生死,只是忠心地去成全他的职分,预表了新约的大祭司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使罪恶和死亡在人间的瘟疫「止住了」。正因着主耶稣站在我们和死亡之间,我们才得以脱离死亡;祂「站在死人和活人中间」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大背叛(Ⅰ )

(一 )

细读这一章,会发觉内容不太连贯,这可能是两种数据源交织在一起的结果。第一种来自祭司的圈子,关于可拉和一些利未人反对亚伦权柄的叛变。这事件单单只在得知。第二种来自其他的圈子,关于流便的子孙大坍和亚比兰反对摩西领导权柄的叛变。这事件仅仅在以下得知。

两次背叛的原因可能纯粹出于嫉妒和满足己欲。曾经有一段时期,流便是一个强大的支派,但此时已削弱了。哥辖人(可拉家庭 )当然是利未支派,很可能在最初开始时是祭司,但后来他们的职务只限于圣所的音乐方面,就像在诗四十二至四十九,八十四,八十五,八十七,八十八篇的开头可以见之。所以也许在这一章后面,我们得悉那种在所有群体中发生的权力斗争,甚至神的百姓也不例外。

然而,在本注释中我们将不会详细地提及这两件事,而是安于从它们当中学习。

(二 )

可拉聚集的人不是所说的‘乌合之众’,而是‘首领……有名望选入会中的人’。他们的行动是有思想有目的的,而第十五节显示他们给耶和华献了祭。他们的确认为应先在神面前表示谦卑,之后才向摩西和亚伦表达有诚意──虽然错误──的谴责。经文之中有一个灵巧的双关语,因为‘首领’这个词和他们用来指控(3节 )的‘自高超过’一词来自同一词根。当然,他们才是自高自大。进一步的讽刺是在称他们为‘有名望’的描写包含进一步的讽刺,字面上意思是‘有名的人’。被逐的人,或者用现代俗语:‘无名氏’,是‘没有名的人’,但是要出名,意味着要在众人之中有名。他们想得到名声,导致从耶和华那里被逐出,因此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被称为神的敌人。

他们控告摩西和亚伦‘擅自专权’。他们说得理直气壮,并且声明:‘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当然是真实的;但是他们看不见神拣选摩西和亚伦在会众中的特别身分。无论牧师、先知或传道人都不比任何其他本地的信徒更为圣洁,但是他们在本地会众和广大的教会之中担任的角色是神赐予的。两方面的真理都要认识它。在教会历史上的多少异端和背叛,都是因为过分强调一个真理却损毁另一真理而衍生出来的。

(三 )

摩西在这一次的反应不是一位代祷人。他反而自己俯伏在耶和华面前,并把事情交托给祂。这是一项聪明的决定。惟有耶和华才能‘指示谁是属祂的’(5节 )。但是在这个情况下,挑战是来自另外的神的受膏者(8节 )。这不是一种平信徒对圣职人员的争论,而是圣职人员对圣职人员的争辩,当摩西把他们的话转过来问他们时(比较7节和3节 ),就清楚可见。它是一场关于祭司权柄的争辩。

而真正得失攸关的,究竟是否所有的人都愿接受神的权柄。正如十一节问道:‘亚伦算甚么?’批判亚伦即是批判神。是一段雷同的经文,他以一种断然的声明作结:‘你们的怨言不是向我们发的,乃是向耶和华发的’。摩西在本章二十八节以下,说了类似的话,而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使徒保罗向基督徒提到这个功课时,这样说:‘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我们也记得当彼拉多迫使耶稣面对十字架的威胁时,问祂为甚么竟毫不畏惧他的强权,耶稣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这儿的道理实在值得深究。

大背叛(Ⅱ )(续 )

(四 )

摩西请大坍和亚比兰来,一起解决这件事,但是他们作了侮辱性的回答,甚至暗示(见15节 )摩西和亚伦中饱私囊。他们咒诅摩西和亚伦企图想作主,统管百姓,并且利用他们的无助以达到一己的目的。他们落到现在的地步,的确是摩西和亚伦造成的。不是他们使百姓离开‘流奶和蜜之地’(13节 )的吗?

这里有例外的一节,‘奶和蜜’一句短语,象征大量的肥美畜牲,和长满鲜甜多汁的水果的广阔田园;这句短语形容以色列的土地用了十八次之多。这是在主日学中提及应许之地时学到的名称。然而此处它被用来称呼埃及这个为奴之地。这仅仅是任意歪曲的真理吗?大概不是。当约瑟第一次下到埃及,在法老善待他的日子里,他邀请他的全家到埃及,说:‘我要把埃及地的美物赐给你们,你们也要吃这地肥美的出产’。他们定居在歌珊的水果之乡,并且在那里负责畜牧。即使在干旱之年,这地也依然多产和富庶。这就是他们所指的乐园。然而他们是多么错误!他们看不见耶和华所预备和定意要给他们的应许之地,他们恋慕着这个世界能够提供的美物。

他们继续控诉摩西和亚伦杀害百姓,把他们与啄食死尸的兀鹰相比。摩西的响应是挑战每一个人带着香炉到圣所请示耶和华。他们准时地集会,并且‘耶和华的荣光就向全会众显现’(19节 )。在圣经中,‘耶和华的荣光’常常在施行审判之前显现。这一点在和本章稍后于四十二节都有提到。‘荣光’("glory" )这个名词的原本意思是‘重量’("weight" ),在现代希伯来文中仍采取这词义。这词可以应用于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例如用于财富,军事力量,王权,声誉,或者灵性方面。它与耶路撒冷和圣殿的联系特别密切。在形容某些地方或环境‘满’有神的同在时,这个词刻画出那种可畏而神秘的气氛。在福音书中,它是用来专写耶稣诞生的重要名词,即祂在第一次降临,祂的改变形像,和祂的第二次降临。对基督徒来说,耶稣是神的同在最强烈地出现于世界的表征,祂更宣告神的审判和拯救。耶稣总是只求天父的荣耀,这正是天父所求之属于祂自己的荣耀。保罗教导说,当教会反映基督的荣耀时,教会就是‘基督的荣耀’

当我们念到这段经文,就可以说,要荣耀神,是以神为神,并且照祂的旨意去拣选。但是即使我们不这样做,祂还是会在祂的荣耀中来到我们这里,那时就不管我们自己愿不愿意都必须照祂的方式会见祂。

(五 )

神决定惩罚除摩西和亚伦以外的所有人,而这一次摩西和亚伦替他们的敌对者代求。他们向耶和华祈祷,称呼祂为‘万人之灵的神’(22节 ),这个称谓只在中再出现。神被视为所有人的神。

代求的结果,神决定只惩罚有罪的祸首,并且吩咐会众离开可拉、大坍和亚比兰‘居住’的地方。百姓及时在最后一刻跟随摩西并获饶恕。摩西其后宣布眼前的事件将要证明耶和华在每一件事情后面掌管,这并非是出于他一己的愿望和定意。他说,死亡会临到我们所有的人;人人都会‘遭’遇到这神注定的普遍的命运。但毁灭背叛者的死亡将绝不寻常。

三十节的希伯来文字面意思是神将‘创造万物’(译注:中文和合本译作‘创作一件新事’ )。这个动词(bara )在旧约中只用于神的神性作为。它是圣经里叙述神从混沌中创造宇宙的经文中出现的第二个词。它同时也用来形容祂创造祂的选民。它也再次用来描绘耶和华神奇地在祂的百姓中缔造清洁的心。它亦成为神创造新世界的词语。它常常用以描写一些不寻常或预期不到的事物。所以摩西说,如果发生一种预想不到的死亡,就可证明耶和华在这件事和整个过程的后面统管。地的表面立刻裂开大口,而背叛者堕进地的内部去,陷到‘下界’或者‘阴间’里,正如旧约里所提的。神以一种报应的方式显明谁是属祂的子民,也说明了谁不是(5节 )。不但这些家庭被毁灭了,而且他们‘活活的’被埋,也就是完全有知觉的进入没有耶和华同在的地方。他们再不能逃避耶和华。

(六 )

从来没有证据证明以色列人相信身体死后的永远毁灭。但是他们对死后‘生命’的信念,只有含糊和豫兆式的暗示。旧约中没有这方面的清楚教义,但是其中的确没有显示这是一个痛苦受折磨的地方。那意念是后来加以发挥的。死后的确有一个空间存在,圣经中也能寻到关于此处所在的性质。其特点可以列出如下:(甲 )湮灭;(乙 )不能体验神的同在;(丙 )不能赞美神;(丁 )地点在地底下;(戊 )困乏;(己 )衰弱;(庚 )干渴;(辛 )可怕的静默;(壬 )黑暗。它被说为是一个‘坑’和‘无底坑’,但是在以色列中,它真实的名称是‘阴间’("sheol" )。这个可怕的地方是那些背叛的家眷所堕进的。

耶稣也到过同一个可怕的地方。正如使徒信条所说的:‘祂降到阴间’。我们比旧约时代知道得更充分。没有甚么能使基督徒与基督的爱隔绝──甚至死亡都不能。那些信靠主的人,有一种荣耀的生命在前面,因为主已经胜过了死亡和坟墓!大背叛的故事虽然没有向我们充分显示旧约的所有精华,但是在新约的指引下,它让我们学习到一些很有价值的教导。

亚伦祭司地位的辩护

这段经文的目的显然是去支持和保证亚伦支派祭司地位的特权。

那些曾属于可拉和他同伴的‘香炉’或者带着炭火在祭坛前后摇摆的浅铁盘,都被去掉。以利亚撒奉召监察它们被锤成薄片来包盖祭坛,大抵是因为大祭司亚伦不能与死者和他们的东西有任何接触。以利亚撒是亚伦的儿子,以后继承他作大祭司。作为大祭司的代理人,他被称为‘给以色列人作记号’,并且警告任何‘不是作祭司的’不要尝试作祭司和像祭司一般行动。对所有的百姓来说,这整段时期,都是紧张的,并且试验了耶和华的忍耐。然而几乎难以置信地,第二天,所有的百姓又再一次有异议。他们激烈地指责摩西和亚伦,特别强调说:‘你们杀了耶和华的百姓’。

然而‘耶和华的荣耀’在审判和辩护中再一次显现(42节 )。摩西和亚伦走近会幕,并且获知当耶和华毁灭百姓的时候他们要躲避一下。他们无助地俯伏下来,受圣灵感动的摩西有所行动。耶和华向百姓发怒,而祂的‘怒气’以发生‘瘟疫’的形式显露出来。‘瘟疫’一共有四个别称,民数记中用了三个,它们可能表示一种疾病的变体或者个别的疾病。但是不管它是甚么,一种可怕而迅速扩散的杀手侵入营中。

摩西委托亚伦为百姓的罪进行‘赎罪’。有趣的是赎罪没有要求流血,只须从祭坛上取下的热炭和香!通常的规定是需要流血的,但并不总是这样,正如在这里所见到的和在,半个舍客勒就足够。不知道亚伦实际上做些甚么,只知他跑进营中瘟疫最猖獗的地方,就在那里‘为百姓赎罪’。这里就是本章为亚伦和他的后裔辩护之处。他冒险接触死者,经文中戏剧性和很明显地说道:‘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间’(48节 )。

耶稣来到我们中间,是至高无上地站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大祭司。响应祂和接受祂为生命的主,即是进入永生之地。在教义上我们确信耶稣会再来审判‘活人和死人’,也就是活着的和死了的;祂将是可畏的‘羔羊的忿怒’。这不是一种发脾气,也不是自私和失望,而是耶和华坚定、刻意及可预期地坚持抵制、攻击和战胜邪恶。这就是当时在旷野及将要在所有审判之后,耶和华所显示的公义之。祂的旨意是不愿意人受这样的谴责,所以耶稣站在我们和死亡之间,我们才可以活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民数记第十六章

C祭司身分的独特性(十六~十八)

i. 可拉、大坍、亚比兰之乱

一个颇长的部分(十六~十九章)从这件事迹开始。这部分透过故事和律法,证明祭司制度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本章对叛乱者的处分,摩西和亚伦权柄的实证。亚伦所上的香有效力使瘟疫遏止,以及他的杖能够发芽,都证明了所交付给利未家族的特殊角色。关于什一奉献、初熟果子和头生人畜的规则,显示出以色列应当怎样对祭司和利未人的事工表示谢意(十八章)。最后红色母牛的律法再次强调了祭司为百姓赎罪的角色(十九章)。「整套的祭司神学,都可以在这几章中寻见:它神圣的来源,圣洁的特性,在祭仪中的角色等;但最重要的,却是它赎罪的功用,因为罪的神学和祭司神学,是息息相关的。」174

这个部分以三个确认亚伦大祭司地位的故事,作为开始是可拉党之乱是亚伦遏止瘟疫,是亚伦的杖。三个故事不但主题相同,连结构也相仿。头两个故事以百姓向摩西亚伦表示抗议开始,以神审判抗议者,为亚伦辩屈作结。第三个故事倒转了次序:神提出要试验亚伦的地位,结果是百姓向摩西呼求。最特别的一点,是每个对于亚伦所蒙之召的考验,都是为期两日。

经文没有表示探子回来之后多久,可拉才发动叛乱。以色列人在加低斯一带的旷野流浪了三十八年,本章所述的事件可能在其中任何时候发生。然而这个故事是直接和上一章的律法有关的。以色列中每个人都要佩戴的Z子提醒他们说,他们蒙召成为圣洁,是「祭司国度、圣洁国民」的一分子。可拉可说是一切异端的范型:他肯定这一真理到一个地步,以致完全抹煞另一个的真理摩西亚伦蒙神任命。他说: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你们为甚么自高超过耶和华的会众呢?接下来发生的可怕事故,充分显示出蒙召为圣洁国度危险的一面,以致幸存不死的人呼吁说,在他们和神中间,必须有祭司担任中保

1~2.叛党的领袖在第1节列出:哥辖族的利未人可拉,以及流便支派的大坍、亚比兰、安(后者再没有出现)。按照及下,流便支派和哥辖族都是在会幕南面驻扎。175他们帐棚相近,所以同流合污,后来又同当厄运。亦明言其他支派也有人加入叛乱,第2节称他们为会中的……首领。哥辖人和流便人扎营之处虽近,又是同谋反对摩西和亚伦,两者的目标却似乎有很大的分别。

本段起码把他们的指控分别提出(3、13~14节),并且运用圣经记叙典型的技巧,把情节分成好几幕,然后把焦点从一组人转移到另一组人身上。但他们怎样在开始时一起敌挡摩西亚伦,最后亦在地开口把他们吞没时,死在)。

3~11.可拉不满之处是亚伦大祭司的身分。他的话听来虽然好像是主张以色列全民皆为祭司(3节),完全废除利未人的特权却似乎不是他的本心。其实他只是运用最广泛的措词,对亚伦一家拥有祭司家族的特殊地位提出抗议,以求博取最多以色列人的支持(3节)。这起码是摩西对可拉之指控的看法:他认为可拉所索要的是祭司的地位,他是直接攻击亚伦(10~11节)。

摩西和可拉之间的对话十分生动。可拉说:你们擅自专权(直译:「你们要得太多了」;RSV:「你们太过分了」),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你们为甚么自高?(3节)摩西提议说,自称有这圣洁身分的人,都当履行烧香这个祭司的职责。亚伦两个儿子都因为献上耶和华所没有吩咐的凡火而丧生,可拉这么爽快地答应受这试验,实在可圈可点。这试验能够一举证明谁是圣洁,谁是神所拣选的(6~7节)。摩西将可拉的开场白,拿来反唇相讥:你们这利未的子孙擅自专权了!(7节)

摩西接着指出利未人本身,其实也有优越的地位:以色列的神从以色列会中将你们分别出来,使你们亲近祂(9节)。利未人不但驻扎在会幕旁边,将会幕和其他支派分隔开来;更负责办理耶和华帐幕的事,即拆卸、搬运、支搭会幕。摩西没有提出的还有一点:可拉所属之哥辖族的职责是搬运约柜等至圣之物。他们的阶级仅次于祭司,但却想夺取祭司的地位。

12~15.下一幕的主角是大坍和亚比兰。他们似乎是在自己的帐棚里大发牢骚,因为当摩西传召他们时,他们回答说:176我们不上去!(12节)他们不愿去的是甚么地方,并没有说明,但大概是摩西对质可拉及其支持者之处。流便人的控诉比较普通:他们不满神要他们穿过旷野前往迦南的计画。他们声称埃及才是流奶与蜜之地,并且摩西无法把他们领进他说是流奶与蜜之地的迦南(13~14节;。当时的争辩何等激烈,从流便人用摩西自己的话当面反驳他,就可见一斑。摩西论到神赐给利未人的一切特权,对可拉说:这岂为小事?(10节)大坍和亚比兰讲到失去埃及的安逸,换来旷野的死亡之时,也是用同一句话作为开场白(13节)。无礼的答复显出他们藐视神的计画,故此摩西勃然大怒。定这国的罪,使他们死在旷野的,就是这种不信的心态(及下)。但事情可能还要复杂一点。可拉妄想夺取祭司的位分,或许使没有忘记亚伦二子厄运的他们觉得不安。他们知道他的要求无理,所以保持距离,但仍希望能够在不危害自己性命的前提下支持他。

16~19.概述了两方面不满之处以后,圣经接着描述他们怎样各自按着埋怨的事物,得到相称的审判。自称有权作祭司的可拉党得到机会烧香,来试验是否真正蒙召。耶和华的火烧灭了他们,证实了他们是不洁的。指控摩西把他们带到旷野死亡的流便人,也和先前不信的探子一般在此死亡。戏剧性的讽刺和报应性的制裁,是本段和探子故事共有的特色。

加上某些细节,复述摩西给可拉的指示(6~7节)的第16~17节不但有转换场景的作用,更表示可拉、大坍、亚比兰的叛乱是同时发生的。第18节记载摩西的命令照样运行了。这通常是宣告神祝福的前奏。可拉自信必会公然得蒙悦纳,就召聚全会众(19节),即全国的代表。耶和华的荣光果然显现了。

20~24.但神所宣告的是审判:祂要灭绝所有人,只有摩西亚伦可以得免(21节;。这次救了百姓的,也是他们二人的代祷(22节;参4节,。第22节的一人指叛乱的首脑可拉,但也有可能是个惯用语,指「几个人」(参:。百姓得令要远离可拉、大坍、亚比兰的帐棚。从可拉后来的遭遇看,他大概就在这时把二百五十个支持者留在幕院,公然违抗摩西的命令,到此站在大坍和亚比兰身旁。和探子的故事一样,当场受刑罚的只限于直接参与其事的人(

25~30.摩西宣布新颖而惊人的审判将会临到叛乱者身上:耶和华创作一件新事。177地会开口把他们吞没,使他们活活的坠落阴间(30节)。本节把死人所住的阴间的位置,描绘成紧贴在地面以下,这是美索不达米亚文献常见的概念〔参:及下;参吉加墨史诗(Epic of Gilgamesh)泥版第12块〕。这是摩西是耶和华打发而来,这些事不是凭他自己心意行的(28节)之确据,足以推翻可拉(3节)和流便人(13节)的指控。

31~34.留意第31~33节一如摩西所预言的,逐点应验了第30节的话:地把他们……都吞下去了(32节)。如此灭亡的人包括了大坍、亚比兰,和他们的家眷(27、32节),以及一切属可拉的人。告诉我们这话所指的,是可拉和他的仆人。圣经提到他的儿子没有被这悲剧牵连,并且他们的后代成了圣殿的歌唱员及下)。在会幕烧香的可拉党人也没有被吞没,他们的死记载在另一处地方(35节)。

使这些人丧生的究竟是甚么灾祸并不清楚,在神学上也无关重要。若是要用自然现象按时间发生来解释(参:,出埃及的大东风;的鹌鹑;约但河水被阻),最有可能是可拉、大坍、亚比兰扎营在一个称为「凯威尔」( kewir )的地质现象上面。178「凯威尔」是个表面坚硬,底下是沼泽的泥层。泥壳若是破裂,上面的东西就会掉下去被泥浆吞没,情况与本章的记述相差无几。「凯威尔」出现在亚拉巴一带,即死海往南延伸到红海的区域。以色列人在旷野流浪时,无疑曾经在这地区扎营。可是,这一类的解释虽然有助于考据出埃及流浪旷野诸传统之历史性,却不能轻率使用。特别是本段,经文强调这次审判是独一无二的。故事的要点是:这刑罚是从神而来,特别要为摩西和亚伦昭雪。我们绝不能容许它被这种解释所抹煞。

35.好像是后来想起才提到的最后一点,是可拉支持者之死。作者觉得没有必要详加解说。亚伦二子身为祭司,尚且因为没有得令烧香而灭亡,可拉的支持者根本不是祭司,又怎能逃脱呢?(参:犹11)

ii. 亚伦遏止瘟疫;希伯来文圣经

虽然奉献得不合规定,但香炉既然奉献给神,就成了圣洁。因此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得到指示,要收集这些香炉,用其青铜来包献燔祭的大坛。179按照,这坛原本已经包了一层铜片。故此,这两层铜片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楚。按照 LXX 的,比撒列第一次包坛已经是用这些香炉。但是说没有包着铜片的皂荚木祭坛,竟然可以献祭,实在太难想象了。所以现代解经家提出说,本节的铜片不是加在原有的铜片上面,180就是原有铜片的代替品。181

36~40.新铜片的特定功用,是给以色列人作记号……作纪念,使亚伦后裔之外的人,不得近前来,在耶和华面前烧香(38、40节)。民数记这个部分的大主题之一,是视觉教具对于防止人犯罪的重要性。衣服上面的Z子和亚伦的杖,都有相同的用意(参:

41~50.百姓迅速忘记了前一天的灾祸,又再埋怨摩西亚伦。耶和华的荣光再次显现,神宣告祂有意毁灭全体会众(41~45节,参1~21节)。亚伦摩西第三次俯伏代求(5节;参4、22节)。审判再次开始,瘟疫在百姓中间发作。但这一次使它中止的,是拿着香炉烧香的亚伦(46节)。然而在中止以前,已经死了很多人了(49节)。182可拉不合法的香触动神的怒气,大祭司照摩西吩咐而烧的香却能平息神的怒火(参:。如此,亚伦大祭司的地位第二次在反对的人面前得到确认,而其实际的功用亦得到彰显。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利未的曾孙、哥辖的孙子、以斯哈的儿子可拉,和流便子孙中以利押的儿子大坍、亚比兰,与比勒的儿子安,」

“可拉和流便子孙”——可拉是以斯哈(就是哥辖的次子 的后裔。以利撒反(哥辖第四子的儿子 )做哥辖诸族的首领,有注释家以为可拉因此不满意,流便支派的人大概也有埋怨的心,因为他们的先祖流便失了长子的名分。“以利押的儿子大坍亚比兰”——以利押就是流便的次子法路的儿子。“曾孙……孙子……儿子”——原文上都是一个字。流便人的营盘与哥辖人相近,所以多有同心合谋的机会,参以色列人四营图 )。可拉在这件事上,存三样不良的心:1骄傲,2嫉妒,3贪婪。“安”——圣书上以后再没有提这人的事。犹太人有遗传说,他因着妻子的劝勉,退出了可拉的党派。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的领袖地位一再受到挑战。先有米利暗和亚伦(见十二章 ),现在有可拉、大坍、亚比兰、安和其他二百五十位首领(2节 )。叛党后来受到严厉的刑罚,证明摩西与亚伦赋有不可动摇的领导权,也同时说明祭司职位在以色列人的组织里头举足轻重的地位(17-18章 )。红母牛灰调成的除污水,更证明祭司负有为人赎罪的特殊责任(十九章 )。

可拉是利未人哥辖族的领袖,也是摩西、亚伦的近亲。可拉和部分流便支派的领袖指控摩西“擅自专权”,其目的在僭夺祭司的领导权(3-12~14节 )。哥辖族利未人和流便支派都是在会幕南面安营的,联系密切,因而一起反叛。注。在神治政体中,可拉党的“背叛”(犹11节 )是对祭司职位的僭夺,等于反叛神。这次背叛牵连颇大,相信其他支派也有人参与(41~50节

──《启导本圣经注释》

哥辖的孙子……可拉: 可拉是摩西的表亲,是对百姓进行宗教教育并在会幕中事奉的利未人。他没有满足于自己的这种位置和身份,因贪“最高”职位而悖逆神。对于不知感谢而骄傲的人来讲,等候他们的是败亡。人类堕落的最根本原因是高举自我。 流便子孙……大坍、亚比兰……安: 流便原是以色列的长子,但因犯罪失去了这个身份。犹大代替他起了长子的作用(2:3-17,,49:3-4)。流便的子孙们可能为了挽回他们失去的位置而结党,图谋通过群体的力量恢复失去的势力。这种结党纷争毁灭群体的团结,也亏损神的荣耀。神希望属神的百姓能同心合意、合而为一地事奉神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叛乱分子:哥辖一族和流便支派均安营于会幕的南边(参2章图表 ) , 所以能够连手作反,并同受活埋的惩罚(27 )。主谋者可拉与摩西、亚伦同辈,同是哥辖的孙, 但他在会幕事奉的职事比亚伦低一级,只负责搬运至圣之物 (4:15) , 这是他嫉妒祭司职事的成因。从2节和17:2看来, 二百五十个首领来自以色列各支派,他们可能是在首领的议会中受流便的子孙──大坍、亚比兰和安──所煽动,以反对摩西、亚伦擅自专权及自高为借口,掩盖他们夺权的动机,为要得会众的支持。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宗族和支派的政治架构】

在以色列社会中,每一个人的身分都是根据他是某家、某族、某支派之一份子而有的。他们不但藉此分为戚族(流便人在此宣称自己的地位比摩西高 ),更以此为任命长老和议会成员的根据──每支派每宗族都可以有若干人士,来协助维持法纪,以及帮助摩西执行审判。戚族之间彼此竞争,是部落联盟的常见现象。在这种松散的政治架构中,效忠狭窄的家族团体的倾向,往往比向整体效忠为强。即使王国时代的君主,也不时遇到效忠不专的问题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可拉党的叛乱:摩西的领袖地位曾遭受厉害的挑战 (参12- 14 ), 现在亚伦的祭司职分也面对考验。本章记载有组织性的叛乱来自两班人,一班是由可拉领导的利未人,另一班是由流便营所领导的二百五十个首领。他们妒忌亚伦子孙的专利,意图夺取祭司的崇高职分 (1-3 ) 。 虽然摩西竭力劝导可拉一党(4-11 )及大坍和亚比兰(12-15 ),但是不得要领,惟有让他们在神面前献香 (16-24 ) , 由神作公平的裁判。由于祭司职任是神所设立的(利8 ) , 所以神要印证亚伦的职分,特意用新的方法惩罚叛乱者 (25-35 ) , 就是使地裂开把他们活埋,成为后世的警戒,知道不可亵渎或夺取祭司的职分。为叫百姓更深领会这真理,神命令把叛乱者用过的香炉锤成片用以包坛 (36-40 ) , 给以色列人作纪念,又容让亚伦用香坛献香为百姓赎罪 (41-50 ) 止住瘟疫,使他们体会祭司事奉的效能;神最超然的印证就是让亚伦的杖开花结果(17 )。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可拉的叛逆: 提及了人对神所立的权威和委任之职份,进行挑战和窃取的欲望,以及神的审判。象摩西和亚伦一样,可拉也是利未人。可拉认为自己也能象他们一样能占据政治、宗教的领袖位置,于是叛逆摩西和亚伦。大坍、亚比兰和安是以色列的长子流便支派的子孙,他们可能是出于自己也有权利掌握政权的想法,参与了叛乱。摩西和亚伦被立为当时的领袖是因为神的权威,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功劳或品德。可拉一党的叛乱是无视神权威的骄傲,新约圣经称之为“可拉的背叛”。神用自己丰富的智慧和能力,委任适合各人的职务。如果人对此有不满或无视被委任的权威时,就是等于正面违背神的旨意,自取灭亡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并以色列会中的二百五十个首领,就是有名望选入会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来,」

“并以色列会中的二百五十个首领”——这二百五十个首领,大概是别族的人。他们既是首领,就必有好些人附和他们(19 )。“有名望选入会中的人”——,无怪乎摩西害怕(4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会中: 指以色列全会众。更具体地说,是指按照神的呼召和神的神政目的聚集在一起的选民,或聚集在一起的全会众所形成的政治、宗教集团。在旧约圣经中有三个词汇用来描述聚集:① 会中:是源于“指定”一词,是指聚集在一起的群体。例如这个词也用于指蜜蜂群或公牛群,也用来指邪恶的集团,86:14)。也用来指以色列的政治集团,特别是用来指摩西时代的整个以色列会众(32:4,;②会众:这个用语源于“说”或“招集”之意的词,是用来指各种聚集。这个用语经常在申命记、历代志、以斯拉、尼希米、诗等书卷中使用。“会中”和“会众”经常被用作同义词。如果一定要区分两者的意思,前者把整个群体看成是政治集团 ;而后者是指以长老组成的代表集团。七十士译本中把“会中”翻译成“ ekklesia ”。新约圣经司提反的讲道中也用“ekklesia”来指以色列群体,但是后来主要是指教会;③圣会:用于神圣的节期或庆祝活动,也就是用在以色列百姓来到耶和华会幕中时使用,12:9)。这个会中是在旷野生活中因神的主权而形成的,可以称为旷野教会。这个旷野教会是新约教会的影儿。神通过这个圣洁的教会成就神对他子民的圣洁计划。今天被神呼召称为圣洁团契中一员的我们,应该脱离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生活,作为与蒙召相称的人,为神的荣耀和教会的利益而努力。二百五十个首领: 在这里的“首领”与族长时代的领袖不同,是指社会身份、地位高的有能之人。在摩西和亚伦还没有被拣选为以色列全会众的领袖之前,这些人可能就已经是在各家族中有相当权力的人。他们本来就因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被掩盖而生气,恰好遇见可拉的叛逆,就毫不犹豫地参与了。他们所注重的是自己的名誉和地位,而不是神所建立的秩序,最终违背了神的旨意。信徒的生活时常以神为首位时,就能得到真正的名誉和职位。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聚集攻击摩西、亚伦,说:“你们擅自专权!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耶和华也在他们中间,你们为什么自高,超过耶和华的会众呢?”」

“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耶和华也在他们中间”——。可拉一党的人,本是为自己图谋祭司的职分(10 ),却假装是为大众辩理。【比方】米利暗,犹大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为什么自高: 可拉一党丝毫不承认摩西和亚伦的属神权威。他们拒绝这两位领袖的统率,想用血气和诡计建立新的统治体系。他们的行为就是对神权威的挑战,4:14-16)。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摩西听见这话就俯伏在地,」

“摩西听见这话就俯伏在地”——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听见这话就俯伏在地: 摩西不顾他人的毁谤,来到神面前向神祷告,刻画出摩西温柔和敬虔的形象。在这里的俯伏表示承认自己什么都不能做,只能仰望神的救恩,完全信靠神。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劝导可拉党和其他首领:摩西俯伏在地寻问神的指示。他清楚洞察可拉谋取祭司职分的意图(10 ),所以向他一语道破并提出警告。神已拣选亚伦一家任祭司,而只有祭司才可献香。不但如此,亚伦的儿子曾因献凡火而被神击杀。 有此先例可援,摩西便以献香作判断的方法,但他早知道结果,所以提醒他们应安于本分,忠于自己的职守,因为攻击亚伦祭司的职事,就等于攻击耶和华。

为了息事宁人,摩西希望召见大坍和亚比兰以便给予劝导。他们拒绝上去,因为他们定意听可拉的命令,而不听从摩西和亚伦,他们的理由与上文百姓一连串的埋怨一样,怀恋埃及,将它形容为流奶与蜜之地,又埋怨摩西不能带他们进入应许之地。他们要另立领袖回埃及的念头(14:4), 又再次死灰复燃。摩西极为愤怒,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罪责推卸到他的身上。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对可拉和他一党的人说:“到了早晨,耶和华必指示谁是属他的,谁是圣洁的,就叫谁亲近他;他所拣选的是谁,必叫谁亲近他。」

“到了早晨”——这是给他们留悔改的机会。“耶和华必指示”——耶和华所要指示的,有四层:1谁是属主,2谁为圣凛,3谁亲近主,4谁被拣选。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他所拣选的是谁: 摩西确信只有神才拥有正确判断能力。摩西相信呼召自己并赋予属神权威,也把特殊使命赋予亚伦并时常与他们同在的神,29:1,。所以他来到神面前(至圣所和香炉前 )判明属神权威的真伪。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可拉啊,你们要这样行,你和你的一党要拿香炉来。」

“要拿香炉来”——这就是尽祭司的职分,可拉和他一党的人,因拿答亚比户所遭遇的事,早已受了警诫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香炉的作用】

这些香炉最有可能是可兼用来铲起煤炭的长柄小锅。由于他们在里面烧香,这也是活动的香坛。埃及人要驱邪防身时,也是用香炉烧香。烧香净化坛的四周,并且象征神的临在。摩西提出一个试验,下令可拉及其叛党在神面前用香炉烧香。烧香是祭司独有的权利,况且若是做得不得其法,不论有无祭司身分,都是十分危险的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选民对责任的态度: 神关心每个人,并把适合各人的职务赐给了他们。所以人不应对赋予自己的责任产生不满或自满,应该尽一切努力成就神圣洁的旨意。如果忽略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抱有不正确的竞争心,这种行为就是亵渎神主权的行为,也是无视神统治秩序的行为。摩西要求在神面前判断,是为了确立神圣洁的统治和主权,而不是为了指出可拉为首的叛逆之人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进而恢复他和亚伦的权威。今天信徒们所关心的应该是神的荣耀,而不应该是自己的体面和自尊心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明日,在耶和华面前,把火盛在炉中,把香放在其上。耶和华拣选谁,谁就为圣洁。你们这利未的子孙擅自专权了!”」

“你们这利未的子孙擅自专权了”——摩西这话,乃是因为可拉曾说他们擅自专权(参3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又对可拉说:“利未的子孙哪,你们听我说!」

“利未的子孙哪”——利未子孙在叛逆的事上出头(3注 ),因此摩西责备他们。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以色列的神从以色列会中将你们分别出来,使你们亲近他,办耶和华帐幕的事,并站在会众面前替他们当差。」

“以色列的神……将你们分别出来”——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耶和华又使你和你一切弟兄利未的子孙一同亲近他,这岂为小事?你们还要求祭司的职任吗?」

还要求祭司的职任吗: 在事奉神的事情上只存在职能上的差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神必然会把赏赐赐给那些忠心尽职,满足神旨意的人。如果参与可拉叛逆事件的利未人相信这个事实,就不至于贪图亚伦子孙的祭司职份。不论在肉体的事情上、还是在属灵的事情上,如果私欲“怀了胎,就生出罪来”。好好尽自己的职责,为群体的利益而努力的人,才是拥有最美丽人格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利未人和祭司的分别】

圣幕以及祭坛周围的圣洁特区都交由利未人照管。他们的责任是监视将祭物带来奉献的以色列人,防止他们违犯任何律例,或擅进祭司专用的圣洁地区。祭司则在祭坛负责实际执行各样的 * 仪式和献祭。虽然两者同属祭司社群,亦同受祭物的一部分,祭司需要负起较大的责任,对 * 仪式的执行亦有更大的权力。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庙宇社群中,分工和分权也很普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和你一党的人聚集是要攻击耶和华。亚伦算什么,你们竟向他发怨言呢?”」

“攻击耶和华”——可拉党并不是单攻击摩西,更是攻击神。【比方】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打发人去召以利押的儿子大坍、亚比兰。他们说:“我们不上去!」

流便支派的大坍和亚比兰攻击摩西,说他未能依诺言领他们入迦南,在他们口中,埃及反成了“流奶与蜜之地”(13节 )。又诬陷摩西蒙骗以色列民来盲目附从他( 这应该是“难道你要剜这些人的眼睛”(14节 )的意思)。

──《启导本圣经注释》

选民属灵的无知: 是表明大坍和亚比兰属灵无知的场面。他们不知道把以色列百姓从埃及地领出来,引进迦南地是神的旨意;也不知道是神保守以色列,而一味地向摩西发怨言。他们内心充满了人的想法,认为这一切事情都是摩西作的,把迦南地赐给他们、引导他们进入迦南地的都是摩西独断的计策。他们的这种无知使我们想起“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的话语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你将我们从流奶与蜜之地领上来,要在旷野杀我们,这岂为小事?你还要自立为王辖管我们吗?」

“流奶与蜜之地”——这话是颠倒是非,因为这名字原是迦南的一个美称,他们竟要加于埃及,忘了他们在埃及所受的苦。“这岂为小事”——摩西既然说这岂为小事(参10节 ),大坍亚比兰也就说这岂为小事。“你还要自立为王辖管我们吗”——(15 )。【比方】撒母耳,保罗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流奶与蜜之地】

「流奶与蜜之地」成了应许之地的同义词。它原是盟 * 约应许的一部分,在此引用则是对比旷野生涯的艰苦。这自然亦包括牧原茂盛,以保证牛羊的奶量丰富。又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并且你没有将我们领到流奶与蜜之地,也没有把田地和葡萄园给我们为业。难道你要剜这些人的眼睛吗?我们不上去!”」

“你没有将我们领到流奶与蜜之地”——神应许摩西的话,亚伦曾述说给以色列的众长老听。大坍亚比兰说,以色列人飘流在旷野,是因摩西的缘故。“难道你要剜这些人的眼睛吗”——意思说,难道你要捣住我们的眼睛,叫我们看不出你的话落了空吗。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要剜这些人的眼睛吗: 是“要让他们瞎眼吗?”的意思。他们认为摩西欺骗百姓,煽动他们跟随自己,这是没有理由的诬陷。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剜人的眼睛】

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蒙骗人。可拉党人拒绝参与摩西提出的试验,指控他是骗子,已经蒙蔽了这么多人跟从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西就甚发怒,对耶和华说:“求你不要享受他们的供物。我并没有夺过他们一匹驴,也没有害过他们一个人。”」

“摩西就甚发怒对耶和华说”——。我们发怒的时候,告诉主比和人说强得多了。【比方】,反面。“也没有害过他们一个人”——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虽发怒,但他过人的谦卑可从他只向神说他没夺过他人一驴、没害过一人看出

──《启导本圣经注释》

「不要享受他们的供物」:即不要理会或悦纳他们的供物。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的良心宣言: 领袖很容易乱用权力满足私利,但是摩西通过在神面前没有亏欠的善政,表明他没有把赋予自己的地位用作满足自己利益的工具。象摩西那样越是身处高位,越能以管家的意识在神与人面前诚实行事的人,才是信徒应该效法的领袖。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摩西对可拉说:“明天,你和你一党的人,并亚伦,都要站在耶和华面前;」

可拉一党在摩西面前指控(2节 ),流便一群在营里遥遥呼应(12节 )。可拉说他与摩西一样圣洁,为什么只做会幕的助手,当不了祭司。流便说摩西失信于民,其实是想在旷野杀他们,自立为王(13节 )。摩西对这指控作了答辩(8~11-15节 )。原告与被告都已陈词,是等候神来审理的时候了。

摩西提出一个方法来考验谁是圣洁为神拣选作祭司(6~7-16~17节 )。250位首领和可拉各人拿一个香炉,盛上火,加上香;亚伦也同样做。大家站在神面前。谁是神所拣选作祭司的,谁便能在神面前站立得稳;谁胆敢擅自担当祭司的工作一定会受到神极重的刑罚

──《启导本圣经注释》

摩西把判断交托给神: 摩西明白用自己的力量无法说服叛逆的人群,把一切的判决交给神。管理香坛的事情是神亲自任命之人的事,所以建议各自拿着香炉来到神面前寻求神的旨意。因着罪被污染的人的理性无法正确判断人与人之间的是非,但是公义的神能判断。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成就一切事情的行为是限制神的能力和权威的骄傲。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献香作判断:祭司每日早晚的职责,是在香坛上燃烧特制的香料献给神。这班百姓领袖拿自己的香炉:放上自制的香料,抵触了神的律法,仍蒙然不知,以为有会众的支持,便可推翻摩西和亚伦。神本欲灭绝全会众,但经摩西和亚伦的代求,神应允不因一人(指可拉 )的罪向全会众发怒。神叫摩西吩咐会众远离可拉、大坍和亚比兰的帐棚,使会众免受惩罚。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各人要拿一个香炉,共二百五十个,把香放在上面,到耶和华面前。你和亚伦也各拿自己的香炉。”」

】「于是他们各人拿一个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同摩西、亚伦站在会幕门前。」

“火”——大概是非圣的火(37-46 )。本章上有三样的火:1非圣的火,2降罚的火,3献祭的火(46 。“站在会幕门前”——就是在会幕院子的门前,众人都能看见。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250位首领和可拉来到会幕门口,要与摩西对抗。神的荣光突然出现,祂的审判也同时来到(19节 )。擅敢用香炉盛火僭任祭司的可拉一党250人全部为天火(也许是闪电 )烧死(35节 )。诬陷摩西称王的属流便支派的大坍与亚比兰,连他们的妻儿子女,还有可拉都为地所吞灭(31节 )。

──《启导本圣经注释》

「可拉招聚全会众到会幕门前,要攻击摩西、亚伦;耶和华的荣光就向全会众显现。

“可拉招聚全会众”——会中有好些人与可拉同心(2注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耶和华的荣光…显现: 这是神直接介入的场面。神的介入具有审判恶人和保护义人的双重性质。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

神决不能容忍人的亵渎与背信,要把会众全消灭。但摩西、亚伦又为众人求情。22节说的“一人犯罪”,此一人指的是可拉。神于是叫众人离开三个主犯的帐棚,免得与他们一同死亡。摩西说,将有一种新的刑罚来消灭背逆的叛党,这就是地开口。

地如何开口把他们吞灭不是关键所在,重要的是这刑罚来自神,不是偶然,也非人手所施。从这立刻到来的刑罚,可以看见神的震怒;摩西、亚伦所受冤屈也得伸。

有人从自然听神吩咐来解释地开口的现象,说可拉、大坍和亚比兰居住的帐棚是支搭在上面是干泥、下面却是沼泽的地表上。要是表层破裂,泥地上面的一切都会沉入沼泽中。这种泥面的沼泽,仍可在死海至红海一带见到,特志此以供参考。

──《启导本圣经注释》

代祷的宝贵: 这段经文显明代祷的宝贵性。神定意刑罚犯罪的人。对自己的民族有强烈的爱和责任意识的摩西和亚伦,对神说审判过重,同时呼求神免去这刑罚。神应允了摩西和亚伦,决定完处罚叛乱的三个主谋。通过这样的事实可以发现下面的真理:①义人的祷告是大有功效的;②神变更审判表明了神爱罪人,而不是神多变的性格;③毁坏神的荣耀和权威的人必然要受到惩治。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你们离开这会众,我好在转眼之间把他们灭绝。”」

“你们离开这会众”——众人既是听从可拉的(19 ),也就在可拉的罪上有份。“我好在转眼之间,把他们减绝”——可见神的烈怒非常之大。神说这话,是特要试验摩西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我好在转眼之间把他们灭绝: 神并不是想与以色列百姓断绝立约关系,而是表现了神公义的审判。神不会因以色列百姓的不顺服和悖逆,废弃自己所立的约,17:7-8,。虽然我们是犯罪的人,但因神的信实能继续享受神的救恩和慈爱。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摩西、亚伦就俯伏在地,说:“神,万人之灵的神啊,一人犯罪,你就要向全会众发怒吗?”」

“万人之灵的神啊”——。“一人犯罪,你就要向全会众发怒吗”——可拉一党的人,诱惑了全会众,摩西这样祷告,显明他的忠心(41注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亚伦就俯伏在地,说: 摩西和亚伦并没有被自己的感情所左右,而是以代祷者的态度为以色列百姓向神祈求赦罪。 万人之灵的神啊: 神是人存在的根源,是生命之主。神不仅创造了生命,也赐人灵魂。只有在神的主权里面生命才有价值。神不仅掌管着人肉体的生命,也掌管着人的灵魂,只有在他里面才能得着永生。 一人……全会众: 摩西和亚伦承认神对可拉一党之罪的公义,同时依靠神的慈爱祈求神的救恩。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你吩咐会众说:‘你们离开可拉、大坍、亚比兰帐棚的四围。’” 」

“你们离开可拉、大坍、亚比兰帐棚的四国”——大坍、亚比兰和一切随从他的人,都被地吞灭了(31-33 )。可拉和那二百五十个烧香的人,也在会幕前,被火吞灭了(35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起来,往大坍、亚比兰那里去;以色列的长老也随着他去。」

“以色列的长老,也随着他去”——众长老也帮助摩西劝百姓离开那些恶人的帐棚(26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呼吁离开罪: 摩西根据神的命令,让以色列百姓离开叛逆的主谋,避免被罪污染。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应从圣洁的团契中彻底除去。作为向以色列百姓要求圣洁的记号,神预告了叛逆之人要被击杀。对于信徒来讲,“圣洁”是神超越时代的不变的命令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活埋叛党:神使地开口活埋叛党,这是一件新事,这神迹在圣经中只出现这一次。这事证明是神使摩西行此神迹,并不如叛党以为是摩西自己所弄的把戏(3- 13 )。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他吩咐会众说:“你们离开这恶人的帐棚吧,他们的对象,什么都不可摸,恐怕你们陷在他们的罪中,与他们一同消灭。”」

“离开这恶人”——不离开就要与他们一同受罚。到如今还是一样,我们也当远避恶人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对象……都不可摸: 为了彻底防止罪的污染所采取的措施。在各种宗教、伦理、社会的堕落更加严重的今天,要求信徒的是“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作”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于是众人离开可拉、大坍、亚比兰帐棚的四围。大坍、亚比兰带着妻子、儿女、小孩子,都出来,站在自己的帐棚门口。」

】可拉本站在会幕门口,与那250人在一起,此时他已来到大坍和亚比兰那里,与他们连手对抗摩西;也一同为地所吞灭。

──《启导本圣经注释》

】「摩西说:“我行的这一切事本不是凭我自己心意行的,乃是耶和华打发我行的,必有证据使你们知道。」

“我行的这一切事”——就是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使利未人代替以色利人的长子,立亚伦和他的儿子为祭司等事。“本不是凭我自己心意行的,乃是耶和华打发我行的”——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咒诅的宣告】

为求证明他的权柄来自神,摩西求神彰显类似埃及十灾的大能。叛党领袖大坍和亚比兰率领全家公然抗命,摩西对他们的咒诅必须彻底到百姓再无疑问,谁是神所拣选之领袖的地步。所以他所求的,是地自动打开,活活将这些人全家送到阴间。在古代近东传统(乌加列和美索不达米亚史诗 )中,阴间经常被描绘为大开的口。如此,没有人可以说:致这些人死命的是地震等自然现象。他们的厄运早有预言,一旦成为事实,就证明了摩西是真先知。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这些人死若与世人无异,或是他们所遭的与世人相同,就不是耶和华打发我来的。」

】「倘若耶和华创作一件新事,使地开口,把他们和一切属他们的都吞下去,叫他们活活地坠落阴间,你们就明白这些人是藐视耶和华了。”」

“和一切属他们的”——可拉的儿子没有和他父亲同心叛逆神,因为他们听从了摩西的话(参26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耶和华创作一件新事: “新事”是指超越人想象力的神特别的工作。对于人来讲,神所作的事情始终是新奇的。在这里“新事”指地开口吞下叛逆之人的事。“阴间”,神只要自己愿意,不仅能造成气象的变化,也能造成地理的变化。神绝对不是只在人画的圈圈内活动的神。神是时常计划并执行“新事”的全能之神。当我们睁开信心的眼睛,就能每时每刻目睹神所行的奇妙事。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摩西刚说完了这一切话,他们脚下的地就开了口,」

「……他们脚下的地就开了口…… 都吞下去」】

{命题20}可拉的人(Korah )是被呑下,或被烧死?

〔难题〕在提到地就开了口将可拉和他们有关的250人全吞了下去。但是在又提到「又有火从耶和华那里出来,烧灭了那献香的250人」。

【解答】

有些学者认为可拉与那些250个同党的人被烧死。然而,其它的经文并没有如此的证实,而且甚至有些经文否认可拉是被烧灭的(见下文 )。似乎比较合理的解释应是可拉、大丹、亚比兰被地所吞下,同时有火从耶和华那里出来烧灭了那献香的250个人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叛逆者的结局: 因着神的审判,可拉一党和焚香的二百五十名首领全部死亡。这件事情明确表明无视神统治的秩序,背叛神,又不知悔改之人的结局是什么。神是全宇宙的统治者,任何被造物都能成为实施神公义的工具。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地震和火的审判】

地震和火是很多人的死因。然而这些反对摩西亚伦的人,却和他们全家一同被地和神的「火」(原文 kabod 即「荣耀」 )所灭。整个社群一同目睹这事,证明神选择摩西作为领袖。美索不达米亚文学《吾珥被毁悼词》(Lament for theDestruction of Ur ),亦同样提到神明的忿怒藉风暴性大火和地震彰显。再者,亚述巴尼帕王的亚述文献,亦提及过神明的干预导致火从天降,杀灭敌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把他们和他们的家眷,并一切属可拉的人丁、财物,都吞下去。」

“可拉的人丁”——,就是与可拉一同背叛主的人,可拉是和那二百五十个人一同被烧灭的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知道死者中没有可拉的众子,显然他的儿子没有参与其事。以后还有可拉族在圣殿里供职,有的且撰写《诗》(参诗84~86篇诗题 )。

──《启导本圣经注释》

「属可拉的人丁」:不包括他的儿子 (26:11); 献香的二百五十人也被火烧灭。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把他们和他们的家眷,并一切属可拉的人丁,财物都吞下去。」】

{命题21}是否可拉所有的家属,或者可拉的一些家人与他一起被吞下去?

〔难题〕提到「然而可拉的众子没有死亡」,这是否与有冲突?

【解答】

那些与可拉同葬于地下的都是他的随从者,而非全是他的家属。而且说得很清楚, 「然而可拉的众子没有死亡」。事实上,先知撒母耳就是可拉的后代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一切属可拉的……都吞下去: 如果看26:11节,就可以知道可拉的儿子们没有死亡,他们的家眷也存活了(26:11)。后来可拉的子孙在大卫时代成了有名的音乐家,9:19)。所以,在这里灭亡的是可拉的一党和他的众仆人。可拉的儿子们没有灭亡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可拉的叛逆,听从了神的话语。各人在神面前都是自己担当自己的罪。但是耶稣基督跨越了这个原则,担当了所有人的罪。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这样,他们和一切属他们的,都活活地坠落阴间;地口在他们上头照旧合闭,他们就从会中灭亡。」

】「在他们四围的以色列众人听他们呼号,就都逃跑,说:“恐怕地也把我们吞下去。”」

以色列众人……都逃跑: 这句话暗示他们有过想要参与可拉一党的罪恶的意识(41节 )。罪的意识导致犯罪,犯罪导致对审判的惧怕。但是,对于那些生活在神慈爱中的人,是没有任何惧怕的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又有火从耶和华那里出来,烧灭了那献香的二百五十个人。」

“火从耶和华那里出来”——。可拉借着火得罪神,神也借着火刑罚可拉。“二百五十个人”——另外还有一万四千七百人遭瘟疫死了(49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世代纪念:献香的人被烧灭,因为他们充满罪恶;但香炉既献在耶和华的面前,便成为圣洁,要保留在圣所中。圣所中已有香坛,不需要那么多香炉,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锤成片状用来包坛。祭坛已用铜包裹,香坛却未有 ,38:2), 这新的外表成为后世以色列人警告的记号。祭司的职事须由拣选的人担任,不可亵渎或用人的方法夺取。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不洁净的香炉: 二百五十名首领的香炉,被祭司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捶出来用以包坛。虽然可拉党使香炉成为不洁,但香炉原本是用在圣洁的事情,所以不能随便扔掉。这样作的目的是把可拉的叛逆事件告知后世,警戒人们不要无视神统治的秩序(在这里表现为祭司的特权 )。等待着抗拒神权威之人的是死亡。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你吩咐祭司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从火中捡起那些香炉来,把火撒在别处,因为那些香炉是圣的。」

“以利亚撒”——摩西只吩咐以利亚撒从烧死人的火中检出香炉,却没有吩咐他父亲亚伦,因为大祭司亚伦不敢污秽自己。“把火撒在别处”——因为神不能收纳可拉党所奉的香。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是神所设立的祭司。他从被焚焦的尸体中捡取香炉,锤成片子包了坛,让后人永记擅称祭司的结局(40节 )。

──《启导本圣经注释》

从火中: 指从神那里出来焚烧二百五十名首领的火。这个火意味着神的审判。 捡起那些香炉: 指从神审判的火中,或从死尸中间捡起香炉的意思。这些香炉是献给神的圣物,所以不能被神审判的火消灭。 把火撒在别处: 这个火是指在香炉中烧着的火。以色列百姓中的二百五十名叛逆者,没有用香炉盛燔祭坛的火,可能是用了其它的火。神命令把火撒在别处是为了分别出圣洁的香炉。圣洁和罪恶绝对不能混合,就象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信徒不能与世界混合一样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把那些犯罪、自害己命之人的香炉,叫人锤成片子,用以包坛。那些香炉本是他们在耶和华面前献过的,所以是圣的,并且可以给以色列人作记号。”」

“犯罪自害己命”——人犯罪正是自害己命。“做记号”——叫以色列人纪念神的威严,不再叛逆他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于是祭司以利亚撒将被烧之人所献的铜香炉拿来,人就锤出来,用以包坛,」

】「给以色列人作纪念,使亚伦后裔之外的人不得近前来在耶和华面前烧香,免得他遭可拉和他一党所遭的。这乃是照耶和华借着摩西所吩咐的。」

“作纪念”——因可拉的背逆,给会幕加上了两样对象:1捶出来的铜片(在会幕外 ),2亚伦的杖(在会幕内。“亚伦后裔之外的人”——如大坍、亚比兰和那二百五十个人,都在亚伦后裔之外(11注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第二天,以色列全会众都向摩西、亚伦发怨言说:“你们杀了耶和华的百姓了。”」

“你们”——百姓还没有十分看出神的威严来,反倒说摩西、亚伦杀了他们。“耶和华的百姓”——会众用这话称呼那些背叛主的人,十分错了,因为他们不配承受这名分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头一天的灾祸刚过,以色列全会众又来发怨言,诬陷摩西为杀死众首领的凶手。神的荣光再出现,要消灭全民。摩西、亚伦再为众民代求(45节 参4-22节 )。神的刑罚已经开始,惩处百姓不断的背逆。死于此瘟疫的有一万四千七百人。此数字甚大,可以看所记以色列民人数应为确实数目。亚伦为百姓赎罪,瘟疫很快止住,死去的只是一小部分(48~49节 )。

假祭司可拉一党因擅上香而死(35节 ),真祭司亚伦因上香而救活大部分的以色列民(47节 )。

──《启导本圣经注释》

祭司代赎的职事:非祭司献香,结局是死亡;神膏立的祭司献香,则引出救赎的大能,这是何等大的差别!会众尚愚昧不明真相,神于是用瘟疫击杀他们,但悦纳亚伦代赎的香(代表祷告 7:14), 便终止刑罚。这是亚伦被膏立为祭司后,第一次有神迹大能的事奉。一直以来百姓可能以为祭司的工作限于献祭的礼仪,是任何人都可作的。经此事件后,百姓及任祭司者都不敢轻视祭司事奉的效能了。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选民属灵的无知: 部分百姓并没有把可拉一党的死亡看成是神的审判,而看成是与摩西政治纷争的结果。因罪恶变成愚昧的人,不会直面真理,表露出违背神旨意的本性的罪恶。撒但通过鼓动这些人的心想要拦阻神的旨意。同样,对属灵的事无知的人,很容易成为撒但的工具,所以信徒需要分辨神旨意的智慧警醒并对抗撒但的诱惑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会众聚集攻击摩西、亚伦的时候,向会幕观看,不料,有云彩遮盖了,耶和华的荣光显现。」

“有云彩遮盖了”——不是照常停在会幕上,乃是表示耶和华特意进入了会幕。“耶和华的荣光显现”——(19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攻击: 字面意思是“发怨言”,“反对”的意思,并非指真的击打。以色列百姓虽然看见了恶人的灭亡,但并不明白自己的错误反而屡次发怨言。事实上怨言和不满是没有信心之人愚昧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摩西、亚伦就来到会幕前。」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

】「“你们离开这会众,我好在转眼之间把他们灭绝。”他们二人就俯伏于地。」

“你们离开这会众”——(参21 )。“俯伏于地”——就是恐惧惊骇和祈祷的举动(22。摩西是以善报恶。摩西四次做了以色列人的中保,挽回主怒:1民拜金犊,2民发怨言,3可拉背叛(22 ),4民怨摩西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对亚伦说:“拿你的香炉,把坛上的火盛在其中,又加上香,快快带到会众那里,为他们赎罪;因为有忿怒从耶和华那里出来,瘟疫已经发作了。”」

“拿你的香炉”——指大祭司的金香炉,就是祷告的标帜。“瘟疫已经发作了”——瘟疫发作叫众人看出,这是由于主的忿怒。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加上香……赎罪: 这是赎罪的特殊情况。当牺牲祭物的血流出来的时候才能赎罪,但是在这里通过亚伦焚烧的香,就是通过象征着亚伦祷告的香赎了罪。真正出于信心的祷告能拯救灵与肉体有病的人。这样的赎罪工作预表着为我们的罪献上代祷,亲自在十字架上承受刑罚的耶稣基督的牺牲。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亚伦照着摩西所说的拿来,跑到会中,不料,瘟疫在百姓中已经发作了。他就加上香,为百姓赎罪。」

用香来赎罪】这时神因百姓悖逆摩西而生的怒火,以瘟疫的形式「发作」出来。摩西亚伦烧香,如同 * 驱邪性的补救办法。经由认可的祭司所烧的香,对百姓的罪有除罪性的功用,又能保护他们免受神的怒气。但比较普遍的除罪方法是血祭。埃及人用香来驱除有敌意的超自然力量,在埃及亦有案可稽。他们在祭仪巡行中也是为此带着香炉。按照文物的描绘,这也是城被围攻时所执行的 * 仪式之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瘟疫的性质】

这个杀死了一万四千七百人的瘟疫,是以曾经杀死埃及长子之「灭命使者」的姿态出现。其能力大得摩西要下令亚伦拿烧着香的香炉,站到死人和快要死的人中间,才能制止进一步的毁灭。这是反常的,因为祭司的惯例是不得接触死人。显然这是惟一遏阻瘟疫的方法。靠着经文要诊断这是何种病症,是不可能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间,瘟疫就止住了。」

“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间”——亚伦这样行,作了耶稣的预表。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己,作馨香的供物献与神,使一切信靠祂的人免受刑罚。“瘟疫就止住了”——亚伦赎罪,瘟疫就止住了。叫百姓看出麾西亚伦是神所拣选的仆人。可拉烧香招了灾,亚伦烧香却消了灾,罪人与义人所作的,往往有这样的分别。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间」:何等美丽的一幅的图画,叫人想起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站在活人死人中间: 这句话可以按字面意思解释,但更确切的解释是明确“区分应该死亡之人和得到饶恕之人”。站在生与死中间的亚伦,预表着区分生与死的审判主、神人之间作中保的耶稣基督。特别是冒着瘟疫行使职权的亚伦勇敢的行为,预示着为人类的救赎毅然背起十字架的耶稣基督的牺牲和大爱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除了因可拉事情死的以外,遭瘟疫死的,共有一万四千七百人。」

“除了因可拉事情死的以外”——因可拉之事而死的分可拉自己,2大坍亚比兰,3烧香的二百五十个人,4可拉党的人(32 );或共有三百人。这样连这遭瘟疫而死的,统共约有一万五干人了。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亚伦回到会幕门口,到摩西那里,瘟疫已经止住了。」

【思想问题(第16章 )】

1你认为摩西对待可拉等人的手法是否恰当呢?参16:6, 15, 22, 28。到底可拉有没有悔改归正的机会呢?你处理事情时是否留有余地呢?

2摩西怎样处理群情汹涌的局面呢?(16:41-46)?你面对外在压力时,又会怎样处理呢?自怨自艾?以牙还牙?退而结网?耐心等候?

3有名望(16:1)或有地位(16:2)的人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必然正确和合理呢?信徒应怎样辨别是非呢。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今天仍要提防可拉党吗?怎样看待权力与事奉的关系?】

可拉和他一党之人,在埃及曾看到祭司地位的优越。埃及人的祭司有很多财富,政治上有权势和影响力,这是可拉奢望得到的。他想把以色列人的祭司职位也变成和埃及那里一样的政治阶梯,从中分得一席之地。他并不明白摩西的心志重在事奉神,而不是想辖管别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19~21,33】

在可拉党背叛的事件中,最大的争论乃是谁是圣洁的?谁能事奉神?他们宣称所有神的选民都是圣洁的,并且足以事奉神。但神在他们中间行审判。从这里我们看见有一班人是被神拣选来事奉祂的,但另有一些人,他们并不是神所召却也来服事神,只因为他们想要或是以为如此作是好的,这样的人所得的下场只有灭亡。── 倪柝声

「耶和华必指示谁是属祂的,谁是圣洁的,就叫谁亲近祂。」】

这些话也在诗人的宣告中:「蒙神拣选,可进前在你面前的人是有福的。」我们需要有这经验。我们常想走向神,多时却失望了。韦尔斯(ThomasWelsh )说有一次他挣扎了几小时,从早晨六时至九时。如果你是属祂的,必虔心等候,祂必使你进到祂面前,信靠祂的应许,我们若亲近神,神必亲近我们。

时刻仰望——在晨更及其他灵修的时间,你心灵要有这样的祷告:「神啊,求你使我亲近你!」你可能已经许久远离祂,以致距离更大,由徐缓的慢性发展至长期的了。所以你要这样祷告:求你使我亲近。在每日忙迫的生活中,好好依靠祂,只有祂能使你亲近,住在祂的院宇里。

完全交托——我们心灵必须完全交托,神才可在我们身上动工。我们若说与祂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我们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我们若不起锚离岸,湖水不能带我们到海中。我们必须伸手来触摸祂的手。我们必须放弃地上的事,才可接近天上的。这就是圣洁的含义。谁是属祂的,谁是圣洁的?离罪而分别归神的人。主啊,求你赐我们圣洁,使我们被你吸引,快跑跟随你。

──迈尔《珍贵的片刻》

可拉一党虽有职分,还想更上一层楼──但人都该向上爬啊──你可告诉我这有甚么不对劲吗?】

摩西看出可拉的真正动机,他们想得到祭司的权力。我们常常像可拉一样,也想得到神赐给他人的特别资格。可拉本来有能力,身负重要的责任,但因为野心勃勃,还想求得更多,结果反而失去一切。你要专心寻求神给你的召命,而不是妄求像别人一样的权力地位。

――《灵修版圣经注释》
向上爬的野心】

「亲近祂这岂为小事?」

以色列人中间有些人,在埃及人手下被奴役没有问题,得了自由之后,就有更多的要求。
在旷野的路上,他们的问题之一,是向摩西,亚伦的权威挑战,要求大家平等:把别人拉下来,自己爬上去。
但在神家的事工上,基本观念却应该不同。因为这根本不是争“地位”的问题,而是人对于神所安排职事与功能的看法如何;归根结柢,是对于神权柄的态度问题。这两方面看来相差不远,却是一看地位,一看天权,那会一样吗?真是有天壤之别。更容易使人看错的原因,是在两方面所用的语言,还有类似的地方:
可拉党攻击摩西,亚伦的时候说:“你们擅自专权!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耶和华也在他们中间,你们为甚么自高超过耶和华的会众呢?”
摩西说:“耶和华拣选谁,谁就为圣洁。你们这利未的子孙擅自专权了!”
可拉党的人,以为全会众都是“圣洁”的;但摩西知道,圣洁的定义,是分别出来归神的,惟有这样的人,才可以亲近神,事奉神。
可拉党的人,纠集了流本支派二百五十个之多领袖们,照人的看法,流本是长子,而那么多的人,应该不会错的;从人的角度来看,不同意多数意见,就是“擅自专权”!
但摩西不是讲“算术就是战术”,不管甚么人多势众,他知道在神的教会中间,应该顺服神的权柄,谁违背神,谁就是“擅自专权”!
不幸,人间争权,常跟夺利相连。可拉党的人,既然出于人意的纠结,也可能跟“有权斯有钱”的观念有关。所以他们一开口,就说到“田地和葡萄园”的产业问题。因此,摩西才对耶和华说:“我并没有夺过他们一匹驴,也没有害过他们一个人。”摩西既不贪埃及王宫的荣华,为以色列全家尽忠,其灵命与品德是相连的。神显明祂忠心的仆人为义,当着会众审判了背叛的人,使地开口吞灭了他们,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烧灭了献香的二百五十个人。
神的仆人要彻底弃绝升官发财的世俗观念,不要想往上爬,尊重神的主权,忠心敬畏服事祂。

── 于中旻《圣经研究》

我是不分是非,遇困难就逃避的人吗?大坍、亚比兰错在……】

只看眼前的困难,将其过分夸大,最容易使人偏离神,大坍与亚比兰正在这种光景之中。他们过去受奴役,遭督工鞭打,急想离开埃及;现在为食物,埃及反而对他们有了极大的吸引力,他们一点也看不见未来的美景。让我们定睛于神,祂会引领我们一生的道路。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是顺服神,远离罪恶,还是跟罪人同流合污?】

摩西吩咐不跟随大坍、可拉党的以色列人,不单要远离他们的帐棚,甚至不可摸他们的对象,如果不这样行就表示同情他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可拉、大坍与亚比兰直接与摩西对抗,也与神对抗。摩西清清楚楚地说明,神要怎样对付这班悖逆之人(16:28-30)。祂这样行,是要叫人在顺从的功课上作出正确的抉择。当神要你选择是跟从祂、还是站在邪恶人一边时,不要犹豫,要将自己完全顺服地献与主。

――《灵修版圣经注释》

发怨言是消极行为,更何况是针对神。但有时候我……】

灾祸刚过去的第二天,全会众又发怨言,这种消极的态度只能使他们更加悖逆神和受到更严厉的惩罚。抱怨使他们对神的信心改变,想放弃神的旨意。人由于不满与怀疑而悖逆神,就对神和环境发怨言,接着就有苦毒与怀恨,最后产生敌意。如果你常常不满、怀疑及发牢骚,心中存有苦毒,你就必须当心!这些态度会使你与神隔绝。

──《灵修版圣经注释》

【民十六章】

本章事就是新约,注意31~32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