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B全国性叛道(二十五)
圣经经常把最光明的启示与最黑暗的罪行并列,对读者产生震撼的果效。紧接在西乃山赐律之后的,是制造金牛犊(出二十~三十二),父亲受膏,亚伦的儿子跟着悖逆神(利八~十),神和大卫立约,然后就发生了拔示巴事件(撒下七~十二),棕枝主日之后是受苦节。本段是这模式又一个典型的案例:巴兰奇妙的预言后面,接上了在崇矸⑸的大叛道。圣经透过这个方法,使神的恩典在犯罪成性的人类衬托下,更显奇妙。 在此论及崇碇罪的基本理由,是民数记此时的记述是大致按照时序的。然而从埃及到迦南旅途中没有记录的事情还有很多,诘问一件事为甚么包括在圣经里面,总是正确的做法。笔者曾经讨论过从埃及到西乃的旅程,和从加低斯到摩押平原的有某些平行之处。而在西乃发生的事件,与在摩押平原发生的也有很明显的平行。神两次赐下启示之后,盟约的基本原则都遭受侮慢,接着有人口统计,然后是献祭和节期律法的颁布。金牛犊和巴力崇硎录(出三十二;民二十五)不但各在本书的整体安排上有相当的地位,其内部亦有彼此相对之处。两件事都牵涉到异教神只的敬拜;。神的怒气两次都是因为犯事者就地正法,而得以平息;。第一次的结局是利未支派分别为圣事奉神,第二次则是神应许非尼哈永远的祭司位分;。故事相对之处中,还有一点很值得留意。百姓在西乃时对神和摩西的交往一无所知。同样在摩押平原,以色列人也不可能知道巴兰正在预言他们的将来。他们两次都必然在事后才知道发生了甚么事。这些重复包含了神学真理,不只是修辞手法而已。神的本性不会随着环境改变。目击出埃及和西乃的上一代已成过去。将要侵略迦南的新一代需要重新学习同样的功课。 巴力崇碇罪的故事和很多圣经记叙一样,可以分为三个段落。每个段落的中心都是神的一句话。第1~9节描述犯罪,接下来的瘟疫,和它怎样停息。但遏止瘟疫的,不是借着运行神在第4节的判语,而是非尼哈杀死两个公然犯罪的人。第10~15节解释非尼哈为甚么有这么大的功劳。非尼哈是个祭司;祭司是神在以色列中的代表,必须在生活行为上象征神的本性。非尼哈就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怒气反映神的怒气,因此神就保证他和他的家,必然会永久保有祭司的地位,作为赏赐。最后第16~18节宣告神对米甸人的审判,因为他们诱惑以色列人,使他们对耶和华不再绝对忠诚。 1~2.什亭(即「皂荚树」的意思)在中称为亚伯什亭,,是以色列渡过约但河之前的最后一站。确实地点虽不可考,近代学者通常将之监定为位于克夫雷因河谷(Wadi Kefrein)流入约但河谷之处的汉曼废w(Tell el-Hammam)。行淫乱包括了实质和属灵上的含义。庙妓是迦南宗教中很普遍的特色,它诱使部分以色列人参与异教祭礼,跪拜他们的神。这样一来,他们就违犯了第一、第二诫:「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跪拜那些神,也不可事奉它」。 摩押女子。非尼哈所杀的女子是个米甸人(6、15、17~18节)。米甸人和摩押人在巴兰的故事中关系密切,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抓着这句话,就以为1~5节和6~8节是来自不同的来源。米甸是流浪民族(参:士六),这时显然是和摩押人在同一个神庙中崇拜。 3.这神庙所供奉的是巴力崇恚可能亦是巴兰最后作出预言的地点(。巴力是迦南宗教中主多产的大神,其崇拜对于历代的以色列人都极具吸引力(参:;王上十八;;等)。以色列参与其祭礼,就等于是与巴力崇砹合(直译可作「共负一轭」;3节),也是邪恶地否认了盟约的精髓与核心:全心全意、专一地向耶和华效忠。结果严重的瘟疫突然蔓生,导致二万四千人死亡(9节;参:。 4~5.若不赎罪,瘟疫就不会停止(;,因此这时需要运行儆戒性的惩罚:将百姓中所有的族长,在我面前对着日头悬挂。各支派的领袖要被处决,其中可能还包括了支派中一些团体的首领。按照圣经律法,由人担任的审判官只能惩罚直接参与犯罪的人(参:。但在这个案例中,犯罪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而非个别的国民,因此赎罪的必须是全以色列的代表。另一个惩罚族长的理由,是他们有责任约束下属。 然而在第5节,摩西吩咐审判官只需惩罚积极拜祭巴力的人,似乎是暗中对神处决族长的要求,置诸不顾。凯尔253则辩称,第5节对第4节的诠释其实是正确的,「他们」是指巴力的崇拜者,不是族长。但这说法并不符合希伯来原文的自然解释,故此大部分的解经家,都相信神的要求是要处死全体的族长。 另一方面,死刑的方式也不大清楚。RSV 与和合本的悬挂,来自 Vulgate。他尔根则表示他们要用石头打死,然后才「吊起来」。LXX 作「以儆效尤」。但希伯来动词( hôqaʿ )除本节以外,只在、13出现;这字在该处经文却当译作「在日光之下悬挂」。NEB 的「把他们扔下去」是根据阿拉伯语,没有甚么可取之处;因为圣经是用不同的字眼,来描述这种死刑。不同的译本,尤其是的翻译,显出所指的是特别加重的死刑,其中可能包括了不许埋葬。犯人处死后通常都是立即收殓。然而所犯的若是特别令人发指的罪行,古代近东的习惯是在行刑之后把尸首插在竿子上,或是悬挂起来。这样做有公开儆戒的果效,当时人更相信它会令罪犯的灵魂在阴间不得安息。这种做法会污秽地,因此在圣地是禁止的。由于他们仍在外约但,这规定才没有约束能力;;。死刑不论是如何运行,其用意总是强调恶意违犯盟约基本原则的严重性。254 6.摩西稍微冲淡神的说话,一点也不足为怪。族长的权力大约相等于今日的内阁阁员。即使能够拯救全国,他们亦很难会赞同将自己处死的要求。吉斯彭255提出说,正是因为他们拒绝实施神在第4节的判语,才带来了这场严重的瘟疫(8~9节)。无论怎样,经文则借着百姓在会幕门前哭泣一语,间接指出了全国性的危机总是发生了。某低级首领的儿子心利径自把米甸女子带进营地,使情况更恶化。因为在此以前,百姓与外邦女子的关系,一直都在营外发生。如今心利当着摩西和其他人的面,公然对盟约与神对他父亲和其他领袖所作的宣判,表现出藐视的态度。 7~9.非尼哈血腥残暴的行为,必须从这背景理解。非尼哈手里拿着枪,跟随那以色列人进亭子里去,便将以色列人和那女人由腹中(原文作「她的腹中」)刺透。这样,在以色列人中瘟疫就止息了。亭子一字(希伯来文: qubba ̄h )只在本节出现,意思难以确定。它大概是指「帐幕」或「帐幕中」二人进行性行为「的一部分」。256她的腹直译是「她的胃」(参:。本段一样,其概念也是「刑罚反映罪行」。她用身体把这以色列人导入歧途,因此所刺透的也是令人堕落的器官。如此形容罪行,用意可能表示非尼哈在他们交合之际杀死他们。 10~15.祭司竟有这种行为真是骇人听闻,但更令我们震惊的,却是它被视为极大的功勋。祭司和利未人的职责当然是守卫会幕,不让闲人擅进,他们有责任击杀侵犯之人(三~四章)。只是非尼哈这次是在营中杀死罪人,不是在圣所杀死有意侵入者。但无论如何,这种行为却是符合圣经有关祭司之教义的。祭司在人面前是神的代表。因此他的身体一定要没有瑕疵,以象征神的完美。妻子儿女的行为也当足为典范,免得辱没祭司的名声(利二十一)。祭司的生活行为必须展示神的本性,甚至成为其化身。非尼哈所作的正是如此:他在他们中间,以我的忌邪为心,使我不在忌邪中把他们除灭。换言之,非尼哈处死罪人,使神自己的怒气清楚而可见地藉他行为表达出来,这怒气才得以转离。他为以色列人赎罪。赎罪( kipper )通常用来形容献祭的果效(如:,,。在通常情况下,是祭牲代替有罪者死亡。然而在本段,死的却是犯罪者本人,因此献上祭牲就变得没有必要了。 祭司不但在人面前代表神,更要在神面前代表人。他要做理想的以色列人。全国都蒙神呼召,作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祭司应当在生命中彰显真正的圣洁。祭司代表神百姓的概念,为神与他所立之平安的约提供了解释。以色列崇拜外邦神,就是背了约。非尼哈藉这作为使约毁而复立,得到了永远当祭司职位的约作为赏赐。这赏赐也是所赎之罪的反映。神与非尼哈所立的这约,大概是保证大祭司永远都出自他的家及下)。 16~18.摩西最后勉励百姓继续与米甸人作战。第三十一章和士师记六至八章,记载了进一步的战事。甚至用基甸击败米甸的史实,来比喻弥赛亚的胜利。犹太传统十分重视非尼哈的热心:《德训篇认为他荣誉仅次于摩西和亚伦。《伪约拿单的他尔根》(Pseudo-Jonathan Targum)说,有十二个神迹与他这作为一同发生。部分基督教解经家视非尼哈为基督的预表。就他具体表现了以色列的祭司理想这一点而言,如此比较是合理的:罪也不只一次挑起了主耶稣的怒火,及下)。但问题亦有反向的一面:使以色列得救赎的,是非尼哈刺透罪人的枪,但使全世界得赎的,却是刺透耶稣的钉和枪。对保罗来说,故事的要点是基督徒必须谨防淫乱所带来的危险。与其他旷野时期的审判故事一样,这些事都是我们的监戒。 253Keil, p. 205. 254进一步讨论请参看 G. E. Mendenhall, The Tenth Generation (John Hopkins UP, 1973), pp. 113 ff. R. Polzin, ' HWQY ' and Convenatal Institutions in Early Israel', HTR , 62, 1969, pp. 227~240。波尔金(Polzin)提出 hôqaʾ 的意思,是实行盟约的咒诅:肢解背约者(参:。这理论虽有可能,却未经证实。说要从民中「剪除」崇拜外邦神只的人。这句话惯常的解译,是在神手中暴毙。留意这一次拜偶像之后,致命的瘟疫接踵而来。笔者曾经提出过除暴毙之外,剪除可能还在来生牵涉到不愉快的后果;请看 Wenham, p. 242。这看法和本段所设想的不得埋葬,也很符合。 255Gispen, II, P. 147. 256S. C. Reif, 'What Enraged Phinehas? ', JBL , 90, 1971, pp. 200~206提出所指的是个异教的神庙,但可能性似乎不高。“什亭”——就是亚伯什亭。“行起淫乱”——巴兰将这败坏以色列人的毒方,教导摩押人和来甸人,。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从巴兰的诗歌可以看见以色列无比光明前景。但巴兰刚离开,这个民族却陷入空前黑暗中;就象四十年前刚脱离埃及的管辖,便犯诫命,造金牛犊,陷入大罪中一样(出三十二章 )。
什亭位于死海东北,与约但河西的耶利哥遥遥相对。这是以色列人旷野旅程的最后一站,也是百姓渡河前最后一次受神刑罚的地方(2~5节 )。以色列人参加礼拜毗珥人所拜的假神巴力,不只与摩押女人行淫乱,且拜当地偶像,破坏了神的诫命。
从本,16可以知道,引诱以色列人拜偶像、行邪淫,乃出诸巴兰的计谋;他可能因诅咒不遂,乃出此下策来毁灭以色列民。
──《启导本圣经注释》
「什亭」:又名亚伯什亭 (33:49), 是约但河边、面对耶利哥的一座城。
「摩押女子」:即住摩押地的女子,也包括与他们联盟的米甸人 (15 )。 行淫乱有双重的意思──宗教及情欲方面 , 以色列人拜异教的神(2 ),或娶外邦女子为妻,均为淫乱的事。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什亭: 摩押平原的一个地方,“槐树”之意(22:1)。这个地方是以色列百姓为了进军迦南地最后安营扎寨的地方,也是摩西在申命记向以色列百姓宣布律法和进行告别讲道的地方。而摩西的继承者约书亚就在这个地方差遣了窥探迦南地的探子,为征服迦南制订战略,3:1)。淫乱: 摩押女子一开始并没有强迫以色列的男子拜偶像,而是邀请他们参加淫乱的宴席,使他们自然地跪拜偶像。保罗提到这个状况时说,以色列的堕落是源于淫乱。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什亭】
【】这地的全名是亚伯什亭,这是约书亚探子和以色列人入侵迦南的出发点,,。约瑟夫记载这地位于约但河东面七哩,其实际地点虽不可考,却可能是克夫雷因干河(Wadi Kefrein )旁的汉曼遗址(Tell el-Hammam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选民被诱惑拜巴力:在上文巴兰事件中,神保护以色列人免受咒诅,本章记载以色列人与摩押女子行淫,跪拜巴力,以致神用瘟疫惩罚他们,杀死了二万四千人。巴兰虽然回乡去了 (24:25) , 但仍心有不甘,后来再回来向米甸人献计谋,使以色列人陷入罪中 (31:16) 。 神对此事极为愤怒,因为是忌邪之神(11 ),不但用瘟疫责打以色列人,更要追讨米甸人的罪(17 ),连巴兰也要得到当得的报应(31:8)。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
以色列人在珥拜巴力――《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因为这女子叫百姓来,一同给她们的神献祭,百姓就吃他们的祭物,跪拜他们的神。」以色列在什亭的淫乱: 神在一切危险中保护自己的百姓,神的荣耀和能力是任何人都不能敌挡的,巴兰已经多次确认了这一点(22-24章 )。所以巴兰想不借用外部的力量,而是借以色列内部的纷争和悖逆惹动神的愤怒,使以色列百姓自取灭亡。也就是说,巴兰诱导以色列百姓落在性堕落和拜偶像的罪里,使神与以色列的关系不和。诱导以色列堕落的主导势力是摩押,但米甸的女子们也参与了进来(6节 )。神因这件事情,后来让以色列百姓击杀米甸的五王和米甸的男子以及巴兰(31:1-7),让人们看到了参与罪恶之人悲惨的结局。通过这样的事件可以发现 :①纵使蒙拣选成为神家里的人,如果放松对罪的警觉,就很容易堕落 ;②肉体的堕落和灵里的堕落有很深的连贯性;③堕落的人和使人堕落的人都不能避免神的惩治。神毫无遗露地察看着每一个人的行为,在末后的日子必按善恶审判。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这次子叫百姓来”——以色列人行淫乱(1 ),又拜偶像。当拜巴力的时候,多有淫乱的事,,,,因此众先知屡次称拜偶像为行淫。“一同给他们的神献祭”——以色列人若不是先受女子的引诱,行起淫乱,也未必肯去拜巴力。“百姓就吃他们的祭物”——。这些以色列人,正像他们的父母轻视吗哪,贪欲别的食物,。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与百姓行淫的不只一个女人,而是许多。迦南人的迷信,盛行以女子卖淫献神为祭。以色列人常受不住引诱而拜巴力,,。
──《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与巴力毗珥连合,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跪拜她们的神: 以色列百姓占领迦南以后,神最担心的就是以色列百姓拜偶像。这样的担心借着征服迦南之前的悖逆,已经显露了出来。古代近东的拜偶像行为都伴随着淫乱,同时采取能使人极度兴奋的祭祀方法,这种方法能充分迷惑人软弱的身心。特别是在漫长的旷野生活中身心极度疲惫的以色列百姓,就被这样的诱惑所捆绑。撒但攻击信徒时也是一样,当被圣灵充满时,信徒就不会被迷惑,但是当信徒的心灵软弱时候,撒但就会用平安和享乐的武器攻击信徒。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巴力毗珥”——就是在毗珥山上的巴力。有时这神也称为毗珥(18,,那地方也称为伯毗珥,。巴力毗珥或者也是基抹神。“连合”——(5,,。“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巴兰的法术所不能成就的事,因以色列人的罪恶却成就了。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巴力」:是迦南地居民所信奉的繁殖之神;巴力崇拜日后在以色列历史中影响甚大。
「巴力」意即主人,迦南各地均有自己的神,巴力珥便是珥城的神。以色列人这次拜巴力显然得到族长的包庇,所以神指示摩西,杀死这些首领,把他们的尸首挂起示众(4 ), 以儆效尤。摩西并没有照做,只吩咐把与巴力珥连合的人杀死,个中原因这里没有交代,可能摩西担心损失将领会削弱军力。瘟疫早在百姓犯罪后便已爆发(3 ), 摩西虽命人杀死拜巴力者,但因未遵行神的吩咐,所以未能遏止瘟疫。摩西与全会众都在会幕前哭泣(6 ),更显出事态的严重。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巴力毗珥: 指“毗珥地区的巴力”,这个巴力是当时的摩押人所事奉的偶像。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 与巴力毗珥联合的以色列百姓是少数,但是神向整个以色列百姓发怒了。这怒气代表了神圣洁的心意是面向以色列百姓群体的。也为了提醒以色列百姓罪恶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以色列百姓当时刻警醒。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巴力毗珥是什么?】
答:巴力毗珥Baalpeor系摩押人之假神,祀于毗珥山。以色列人离弃上帝时,他们信奉巴力,而多行伤风败俗之污事,因此受神严加惩罚之。。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巴力毘珥】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将百姓中所有的族长在我面前对着日头悬挂,使我向以色列人所发的怒气可以消了。”」* 巴力以山(如洗分 )或迦南各处的城邑,,为名,并非罕见之事(「巴力毘珥」在原文是「毘珥之巴力」的意思 )。以色列人在这个案例中,受摩押的女子影响,崇拜毘珥城的神。这次事件,显然是他们第一次与迦南 * 丰饶和风雨的神祇巴力有所接触,因为巴力一名并没有在创世记之中出现。这次接触以灾难收场,成了神对拜偶像反应严厉的先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将百姓中所有的族长”——就是那些在巴力毗珥的事上犯了罪的族长,这些族长本当严禁这些事,警诫百姓,给他们做好榜样。“对着日头”——就是明明地使大众观看。“县挂”——指先斩了首级,以后又被悬挂起来(5 ),这是极大的凌辱,显明他们在神面前是咒诅的。到日落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尸体取下来。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要停止神的刑罚,必须付出赎罪的代价;神吩咐把全体族长处死。全民犯罪,首领未能及时制止,应负代赎之责。悬尸示众,可儆全民。
──《启导本圣经注释》
对着日头: 可能是因为巴力是象征日头的偶像。神将拜巴力的以色列族长对着日头悬挂,象征性地、公开地表明所有拜偶像之人悲惨的结局(22:41)。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曝尸】
【】「于是摩西吩咐以色列的审判官说:“凡属你们的人,有与巴力毗珥连合的,你们各人要把他们杀了。”」处死的方法虽然不明,把这些不忠领袖的尸体示众是有其用意的。其用意可能是消弭神的怒火,也可能是表明严禁祭偶像,作为对其他人的警戒。律法传统禁止曝尸或悬尸过夜。将尸体插在柱上示众是 * 亚述的常例(西拿基立和亚述巴尼帕的年表中都有提及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凡属你们的人”——这吩咐和6节的吩咐不同。唯有摩西管辖族长的事,审判官只能管辖属自己的人。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和以色列全会众正在会幕门前哭泣的时候,谁知,有以色列中的一个人,当他们眼前,带着一个米甸女人到他弟兄那里去。」以色列的审判官: 他们主要担当审判的事情,与士师记中出现的士师有些不同。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正在会幕门前哭泣的时候”——。“谁知”——当瘟疫已经发作,全会众的虔诚人正哭泣的时候,谁知仍有人犯罪。“米甸女人”——这女人是米甸的尊贵人(15、18,显明米旬人是故意诱惑以色列人。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全会众为死者及己罪举哀的时候,一个名叫心利的以色列男人公开带了一个名叫哥斯比的米甸女人,不顾一切进到帐棚中宣淫。蔑视诫命,轻看神怒,纵一己之欲;祭司非尼哈用长矛将二人刺杀。“腹”可指女人性器官,似暗示二人是行淫时被刺杀而死(8节 )。
──《启导本圣经注释》
当他们眼前……去: 即使以色列百姓的旷野生活充满艰难,他们也不应该把身体交在宴乐中。但是在百姓们面前公然犯罪的首领心利(14节 )的行为,等于是在试探与摩西同在的神,也是践踏群体条例的行为。不顾他人只顾自己享乐的利己主义、不顾神旨意成就与否,只想走在他人面前的骄傲之人、在神面前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把犯罪合理化的人都当灭亡。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神发怒,人痛悔,首领心利仍行淫,如何处置?】
“到他兄弟那里去”这句话若译为“带到他的内室去”更佳,这是指心利带她到帐棚中行淫。心利轻视诫命,终遭神怒。
――《灵修版圣经注释》
【带到他家人那里去】
【】这名以色列人可能不过是把米甸妻子介绍给家人(和合本作「弟兄」 )认识而已。但很多学者相信构成问题的,是仪式化性交的习俗。此人将米甸女子领到家人那里,是鼓励家中所有男子参与这个严禁的 * 仪式──全体百姓其实已经弃绝昔日祭偶像的行为。他们所进的「亭子」(8节 )似乎是个圣室,表示这是性交仪式。然而这是 * 丰饶崇拜的仪式,以色列人这时并未务农,所以这仪式有什么意义也很难想象。另一个理解则是按照,巴力毘珥和献祭给死人有关(NIV「没有生命的神」 和合本「死神」 )。他们可以辩称第8节的瘟疫,是祖先之灵作祟,可以藉性交仪式平息。若然,则本节带女子所到的「家人」,就可能是祖先之灵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祭司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看见了,就从会中起来,手里拿着枪,」腐败的多数和义的少数:正当以色列百姓因淫乱受神惩治的过程中,竟发生了为了肉体的享乐把外邦女子带进神所居住的以色列营中的罪恶。这说明当人只追求肉体的享乐时,将变得非常可憎。因非尼哈公义的惩治,瘟疫在以色列中停止,这说明人公义的行为能讨神喜悦,也能满足神的心意。神的工作就是借着这些少数的义人得以成就。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祭司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看见了,就从会中起来,手里拿着枪”——(参11 )。圣书上这样两次详细记载非尼哈的履历,暗指他不是平民,乃是一位任公家职务最热心出色的一位少年人,注意管理二字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以色列百姓在神面前(会幕门口 )的哭泣不能满足神的公义,但是一个人公义、有勇气的行为却使神停止了对以色列的愤怒。非尼哈所发的义怒是代行神震怒的决断,是真信心的表现。对罪恶和不义的沉默和旁观,等于是变相地参与罪恶和不义。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跟随那以色列人进亭子里去,便将以色列人和那女人由腹中刺透。这样,在以色列人中瘟疫就止息了。」非尼哈的智举: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杀鸡儆猴的行动,竟然止息瘟疫,证明祭司保守会众圣洁的职事,是带有代赎功能的。在此,神将祭司职任的约赐给非尼哈,这约称为「平安的约」(12 ),因为祭司的职事使神与人和好。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跟随那以色列人进亭子里去,便将以色列人和那文人由腹中刺透,这样,在以色列人中瘟疫就止息了”——有人以为那瘟疫发作,是因为百姓的官长没有听从摩西的吩咐【比方】贪欲者,疑惑者,埋怨者。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瘟疫】
【】「那时遭瘟疫死的,有二万四千人。」圣经没有提到症状,所以以色列人遭受的是何瘟疫也不清楚。美索不达米亚讨论诊断的文献,经常试图在某些症状、疾病与据说致病的罪之间,建立因果关系。以色列并没有这种疾病分类的系统,但他们仍会将大规模或突发的严重疫症,视作神的惩罚。古代地方性和流行性的疾病包括了伤寒、疟疾、霍乱、肺结核、炭疽、腺鼠疫、白喉等等。耶和华对瘟疫的使用,与古代近东瘟神的作为相仿。按照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匿甲(或埃拉〔Erra〕 )是瘟疫的神,冥界的王。迦南对应的神祇是雷谢夫(Resheph ),赫人的则是伊沙帕(Irshappa )。大约在这时代的赫人君王穆希利(Murshilish ),在祈祷中埋怨说有一场瘟疫,已经延续了二十年之久。他认为这是对他父亲所犯之罪的惩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二万四千人”——这大概是总数,官长所杀的或者也在其内(4-5 )。林前十八节的二万三千人,只记一日所死之人的数目,官长所杀的不在其内。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遭瘟疫而死的人数达二万四千人,数目甚众,证明两次人口调查数字虽大,应为实数,。
──《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于什亭敬奉巴力毗珥,遭神降罪施以瘟疫的惩罚;在这次瘟疫中,有多少人死亡?】二万四千人: 说死亡的人数是二万三千人,这可能是因为保罗所参考的是当时文士学派的观点( 二万四千人中包括了因士师(5节 )死亡的一千人)。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根据的记载,以色列人敬拜巴力毗珥而被神惩罚,在一次瘟疫中,死了至少二万四千人。有一些人认为,所指的是同一件事,该处指出有二万三千人死亡。然而,这种反对的意见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所指的,并非巴力毗珥那次事件,却是记述以色列人因拜金牛而起的瘟疫。上 )圣经已清楚说明:「也不要拜偶像,像他们有人拜的。如经上所记,『百姓坐下吃喝,起来玩耍』」经文中的引句,来自,由此看来,所指的,乃拜金牛事件;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
使人感兴趣的是,出埃及记没有记载因金牛犊灾祸而死的有多少人,只是简单地说:「耶和华杀百姓的缘故,是因他们同亚伦作了牛犊」。到了新约,才指出有二万三千人因瘟疫而死。与所记载的数字没有冲突,因为二者所记的是不同事件。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那时遭瘟疫死的有二万四千人」】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命题27}为何这里所说的二万四千人死亡,其数字何以与所记载的不同?
〔难题〕在巴力毘珥神施审判,以色列人遭瘟疫致死的有二万四千人。然而在记载:二万三千人倒毙。那一个数字才是正确?
【解答】
对这个问题有两个解答:(1 )有些学者建议说, 这两个不同的数字是由于所记载的数字是在一天之内死亡的人数(23-000 ),而记载的数字(24-000 )是总共的死亡人数。
(2 )其他有些学者认为这两节经文所提的数字不同乃是他们所指的不是同一件事。他们认为是引用,而且是指百姓拜金牛犊,神对他们施与的审判(出三十二章 )。这章并没有详细记载神施审判的惩罚被杀的人数,直到才列出确实的数字。根据的记载共有 23,000人由于拜金牛犊被杀。而根据,以色列人在巴力毘珥向巴力献祭被杀的有24,000 人。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祭司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使我向以色列人所发的怒消了;因他在他们中间,以我的忌邪为心,使我不在忌邪中把他们除灭。」神亲自为非尼哈的行为作了解释。从表面看,祭司似不应如此凶暴;但祭司乃神在人面前的代表,他有神忌邪的心,把犯罪的人处决,表达了神对罪恶的怒气,因而没有向以色列人发作(11节 );处死犯罪的人,有若献上为以色列人赎罪的祭(13节 )。
神的约是恩典的赐予,不同于普通的双边协定。此约应许非尼哈的后裔永远担任大祭司的职务。非尼哈的父亲以利亚撒乃亚伦第三子,他的两个哥哥拿答与亚比户因为献凡火而被天火烧死。
──《启导本圣经注释》
“使我向以色列人所发的怒消了”——因此13节就说非尼哈为以色列人赎罪。非尼哈所作的,是特别的办法,是我们现在不可效法的。“以我的忌邪为心”——非尼哈以耶和华忌邪的心为心,可作主耶稣的预表,。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因此,你要说:‘我将我平安的约赐给他。」以我的忌邪为心: 希伯来语中“忌邪”是指神自己的忌邪之心,而不是指为神而有的人感情上的嫉妒。当神的百姓拜偶像时,神会嫉妒。这说明神对以色列百姓极大的爱。神以完全的爱爱自己的百姓,同样向他们要求完全的爱。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我平安的约”——,。非尼哈后来果然继续他父亲以利亚撒做了大祭司。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这约要给他和他的后裔,作为永远当祭司职任的约;因他为神有忌邪的心,为以色列人赎罪。’”」平安的约: 虽然非尼哈杀了人,但是神把大祭司职分的祝福永远赐给了他和他的后裔。这个祝福是因着消除神震怒的功劳赐给他的,这说明只有除去罪恶才能成就人与神之间的和睦。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事件淋漓尽致地表明了这个真理,,19:34)。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要给他和他的后裔”——神借着主耶稣的十字架所立之平安约的一切幸福,也是这样坚定。“作为永远当祭司职任的约”——本节的应许,后来应验了。除了以利家做了几十年的大祭司以外,这大祭司的职分,就归了非尼哈的后裔,直到耶稣降生,,,。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祭司的约】
【】「那与米甸女人一同被杀的以色列人,名叫心利,是撒路的儿子,是西缅一个宗族的首领。」这 * 约和与大卫所立的约壹样,,也是「永远」的约。永久性条约协议的用语和概念,并非圣经所独有,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条文之中也很普遍(见* 亚述王以撒哈顿的藩属条约 )。非尼哈这时的虔诚行为,是亚伦家中惟有属他的一族得到在圣殿事奉之专利的根据,他弟兄的则绝口不提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那被杀的米甸女人,名叫哥斯比,是苏珥的女儿;这苏珥是米甸一个宗族的首领。」“西缅一个宗族的首领”——可见非尼哈有勇敢,不问犯罪的是什么人,西缅支派的人多受了引诱。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是米甸一个宗族的首领”——显明引诱心利之米甸女入的尊贵。按,苏弭为米甸五王中的一位。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米甸人引诱以色列人背叛祂,神宣告了刑罚。以色列人攻击米甸人的事见三十一章和《士师记》六~八章。
米甸族由许多部落组成,包括以实玛利人,、摩押人、亚玛力人等,在西奈半岛、南地和外约但的风沙平原上逐水草而居。神要消灭的是属摩押族的米甸人,而非所有的米甸族,因为引诱百姓与巴力连合的是摩押人(1节 )。
──《启导本圣经注释》
【】「“你要扰害米甸人,击杀他们;」米甸灭亡的原因: 米甸人灭亡的原因在于把神圣洁的百姓诱惑到罪恶的道路上。神灭绝他们并不仅仅是为了涂抹他们的罪,也是为了从罪恶中保护神的百姓。神为了保存他百姓的纯洁,能承受任何的牺牲。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你要扰害米甸人”——这大概是因为米甸人在引诱以色列人泛罪的事上作了祸首。摩押人虽然没有被以色列人扰害,却也受了应得的惩罚。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因为他们用诡计扰害你们,在毗珥的事上和他们的姐妹、米甸首领的女儿哥斯比的事上,用这诡计诱惑了你们;这哥斯比,当瘟疫流行的日子,因毗珥的事被杀了。”」神的命令后来给执行了(见31记载 )。
「扰害」:意思是把对方当作敌人。虽然摩押和米甸人并无兴兵进侵,但所作的实在是杀敌的阴谋。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用这诡计诱惑”——米甸人没有明明地攻击以色列人,乃是用巧法谋害使他们自取灭亡。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思想问题(第25章 )】
1以色列民为何会和摩押女子行起淫乱(25章 )呢?你灵性生活中最大的敌人是什么呢?「饱暖思淫欲」是不是你灵性停滞不前的主因?你当怎样使自己继续前行?不被安逸所困呢?
2耶和华用什么方法惩治犯了罪的以色列民领袖(25:4-14)和以色列百姓(9 )呢?那一种惩治较为严厉呢?神对人的惩罚是否有双重标准呢?
3你认为被非尼哈刺死的以色列人是否死不足惜?悔改和审判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中世纪神学家加尔文赞赏非尼哈的做法,认为他比痛哭悔改的以色列民更积极,对清除罪有更彻底的态度。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你犯错后除了悔改之外,有没有更积极的行动表现呢?
5耶和华素常不鼓励以色列民以牙还牙?为何却吩咐(25:16-17)他们击杀米甸人呢。
──《串珠圣经注释》
【明枪易躲,诱惑难防。我易受至命伤的要害在哪?如何提防?】
这一节经文说明以色列人必须面对的极大挑战。摩西与约书亚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耶利哥的强大敌军,乃是眼前外邦人的宗教及文化带来的引诱。
――《灵修版圣经注释》
【 行为受观念支配,观念被灵支配,怎样让神掌管才不致被罪控制?】
圣经没有说以色列人是怎样与摩押女子行淫乱的。在迦南人的宗教生活中通常有庙妓。以色列人起初只为情欲,并未想过拜偶像,但不久就受不住引诱而敬拜巴力。他们很快就习惯了异教的习俗。这种寻乐之心,使他们的属灵光景一败涂地。你是否放松自己,不去持守圣经的标准,随心所欲任意妄为呢。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罪是撒但的圈套,牠引人犯罪的伎俩是……】
将性欲的罪恶和拜偶像二者混而为一,正是巴兰的诡计(31:16,,这位巴兰刚祝福完以色列民,好像与他们是同路人,使百姓误信他所做的都是正当的事,至少好一段时间大家都这样以为(22-24 );直到巴兰带来重大损害,众人才晓得他是贪婪的术士,是与外邦异教勾结的人。今天我们也要谨慎观人,注意前来在灵性上帮助我们的人是否言行一致。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向假神妥协,耶和华必大怒!】
【「以色列人与巴力毘珥联合。」】巴力是迦南地最出名又受欢迎的神,以公牛来代表之,是象征力量、丰收、雨水与庄稼之神。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时候,敌不过拜巴力与庙妓的引诱,惹耶和华大发怒气。
――《灵修版圣经注释》
「联合」有的译为「负轭」。以色列人受摩押女子诱惑,在纵情欢乐中就上了圈套,负了了恶轭。「所有犯罪的,都是罪的奴仆。」
罪恶的奴役——酗酒者想摆脱锁链,不再妥协。但是只有理性的控制,结果必愈陷愈深。游荡者受罪恶所困,他的内心成为牢狱,良心不住鞭策他。逸乐引诱我们,一旦陷在里面,就无法自拔。它除去面具与伪装,暴露恶毒的用心。
祭司的拯救——非尼哈出来干预。他是亚伦的孙子,有圣职的膏油。这正说明:「他的轭必离开你的颈项,那轭也必因膏油的缘故毁坏。」(中译和合本的小注 )这是否指圣灵的膏油呢?惟有借着圣灵我们才得以自由,成为神的儿女,在祂里面才有自由。当靠圣灵行事,不随从肉体的情欲。肉体是与圣灵为敌,圣灵也与肉体为敌。
当向罪死去——这必须做得彻底。非尼哈手中持剑枪。凡是咒诅之物潜入,必须在主面前杀灭。在你心中若隐秘的罪,它会除去力量吗?求信实的大祭司对付它,心灵得以摆脱,就享有神儿女的自由。
──迈尔《珍贵的片刻》
【 义怒,理当发之如非尼哈;可是我们的怒气多数是……】
【平安的约】从非尼哈的这件事中我们清楚看到,有时人的怒气也是恰当且合理的;非尼哈为耶和华发义怒。不过我们怎样才知道自己的怒气是理所当然的,又在甚么情况之下才要抑制呢?在你发怒之前,先想想下面的问题:(1 )我为甚么发怒?(2 )是我,还是别人的权利受到损害?(3 )真理(神的原则 )是否被破坏?如果只是为了个人的得失,就要控制你的怒气,以智慧行事。如果是为真理力争,发怒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以暴力与报复来发泄怒气的话,通常都是错误的(非尼哈这件事是特例 )。我们应当为罪而发义怒,使我们愈加像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非尼哈使我向以色列人所发的怒消了。」
说到祭司,给人的印象总是温文尔雅,道貌岸然。不错,不过那只是假冒为善的人。神的祭司是非分明,绝不是没有原则的好好先生,临事畏怯的软骨虫,只知道妥协以求存。祭司有他刚勇的一面。
要记得:祭司在献祭的时候,能够操刀宰牛,绝不会是无力缚鸡。但更重要的,不是他们身体的刚勇有力,而是心志的刚强坚贞,持守原则,不为风移,不被俗化。当浊世混昏的时候,他不仅要能独清独醒,还要能够及时挺身而出,刚强扬起真理的旌旗。
巴兰为了不义的工价,远道来为巴勒效力,要咒诅以色列人。但全能的神干预,叫他咒诅不成,反而为他们连连祝福;当然那不是巴勒重金礼聘他远道而来的心意,也不是巴兰的心意。因为他受雇的条件,是要来咒诅的。也许,巴兰对以色列并没有深仇大怨,恨意不重;但看在金银的分上,总舍不得到手的钱财再失去。因此,在临去的时候,他向巴勒献计:以色列的可怕,是因为有全能的神与他们同在;但神是圣洁忌邪的神,如果能使他们沾染污秽,神就不与他们同在,而且会发怒责罚他们。这样,不用人咒诅,神自然就咒诅他们,败坏以色列人的目的就达到了。巴勒听从了巴兰的计谋,就在什亭宣告节庆。百姓与摩押女子行起淫乱。因为这女子叫百姓来一同给他们的神献祭,百姓就吃他们的祭物,跪拜他们的神。以色列人与巴力毘珥连合,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
崇拜巴力的仪式,夹杂着狂欢,邪淫;信仰上淫乱,也带来行为上的败坏。神不能容忍他们的邪淫行为,就降瘟疫在以色列人中间。但以色列西缅支派中有个领袖名叫心利,在全会众哭泣的时候,公然带米甸首领的女儿哥斯比,进帐棚里。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看见了,就拿枪随后进去,将二人由腹中刺透。神看见非尼哈以神的忌邪为心,就使瘟疫止住了。
神应许赐平安的约,给非尼哈和他的后裔,永远当祭司的职任。
现在的教会,很多在信仰上妥协,以混合为爱心,不分别为圣。我们多么需要非尼哈这样的人啊。── 于中旻《圣经研究》
【 非尼哈的行动,带来了美好的结果──】
非尼哈的行动,赎了以色列人全族的罪,使神不再惩罚他们。神更立他的子孙作以色列人的大祭司。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