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惟独这种平安使人协调和巩固,给我们安稳并澄清我们的视线,把我们从不安和不满足的欲望中释放出来,给我们有达成目标的意识,就是在我们自己和外界事物的短期存在期中,却有永久的意识(consciousness )。
在约翰的福音书中,耶稣在地上最后一星期中,三次向我们提及平安这个词: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
iv. 拿细耳人
拿细耳人是古以色列的修士和修女。他们是在一段时期之内,偶尔也会是终生,把自己分别为圣,专心事奉神的平民。拿细耳人的律法在此出现,是因为与民数记这个部分的大主题相协调。以色列国是要组织成为神的圣民,被称为「祭司的国度」。拿细耳人自愿承受的规条,也和祭司必须遵守的相仿,而他们独特的头发则提醒其他百姓,他们自己也是蒙召为神所立的君王和祭司(参:。正如婚姻象征神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民五),拿细耳人也是国家蒙受圣召的缩影。平民被尸体玷污尚且要被逐出营外,作为圣洁典范的拿细耳人就更要大受影响了。 这些律法在形式上,也和上文下理相连贯。它和前面的律法都以一样的公式开始;、11~12),又同样从两个方面讨论一个主题:拿细耳人之被污和还俗。提醒人要把祭司当得之分全数交给他们的话,也和前后的经文互相呼应;,。 向神许愿是以色列人生活中常见的一环。按照传统的愿,崇拜者承诺说,若果得到神的帮助,崇拜者就会把某些东西献给神,或为祂做某件事;利二十七;及下;及下;;;及下)。然而本节却把拿细耳人的愿形容为特别的愿(2节;参:;所用的希伯来字( hip ̄liʾ )是指突出而不平常的事物(如:;。其突出之处,是这人把自己献给神一段时间;起码这是律法所预期的一般性安排。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5节;参4、6、8、12节)一语,以及有关这愿完满退出后献祭的规例(13~20节),都显出拿细耳人的愿通常是有时限,并且是当事人自愿许下的。然而参孙,或许还有撒母耳 94,却是在还未出生之前,由父母奉献终生作为拿细耳人的;。 拿细耳人、18~21节)是希伯来语 na ̄zîr 95的音译,其意思是「分别出来」。从负面来说,拿细耳人是要远离( na ̄zar 的动词使役形式,3节)酒、葡萄制成品、死尸。从正面而言,他们是分别出来属于耶和华(2、5、6、12节),是归耶和华为圣的(8节)。译作「离俗」(「的凭据」,7节;或「头」,9节)的同根字 ne ̄zer ,指出拿细耳人的特征就是不修剪的头发。圣经用同样的字眼,来描述大祭司的冠冕、膏油以及王冠,;。拿细耳人的长发被视作神特殊的赏赐,还愿之时必须藉祭坛的火归还给神(18节)。 拿细耳人的长发和大祭司的冠冕、膏油同被称为 ne ̄zer 并非偶然的事,因为这些都是大祭司和拿细耳人圣洁身分的外在表征。拿细耳人所受的限制显出他们的圣洁程度超过了普通的祭司,而达到大祭司的层面。祭司只是在进会幕值班之前不准喝酒,拿细耳人则全时间禁止吃喝葡萄树的任何产品96(3~4节)。普通祭司近亲死亡时可以哀哭,大祭司和拿细耳人却不可以(7节;参:、11)。拿细耳人还愿时要献的祭,与亚伦就职时所献的同等,这是拿细耳人圣洁程度可和大祭司相比的另一个指标(13~20节;参:利八)。 使因死尸不洁的拿细耳人重新圣洁的规例,再次突出拿细耳人独特的圣洁程度。一般来说用水洗涤或等到晚上,就可以解决轻微的不洁(如:,。比较严重的不洁则要等候七日,然后献上低价的赎罪祭(利十二,。民数记一再强调死人构成特别严重的不洁。然而只要用民数记十九章的特殊混合剂洗涤,就能洁净一般的平民。 但对拿细耳人来说,这是不足够的。他不但要献鸟为燔祭和赎罪祭,更要献上羊羔为赎愆祭,97后者所费尤其不菲。只有在神的权益受到严重的侵犯时,才需献上此祭。98此外触摸尸体又会玷污他的头发,因此必须剃掉。头发既已玷污,就不能烧在坛上(参18节)。而拿细耳人分别为圣的日子,必须再从头起算(9~12节)。按照米示拿的记载,赫琳娜王后(Queen Helena)许了一个长达七年的拿细耳人之愿,却在最后关头沾染不洁,结果要从头再守七年。99 拿细耳人在圣洁的程度上虽然与大祭司相等,在其他方面却颇为不同。祭司只有男性才可以做,但女子可以当拿细耳人(2节)。祭司可以进会幕、献祭、祝福百姓,又可以作出权威性的教训。拿细耳人却不可以。祭司穿着独特的服饰,又得剪头发,拿细耳人则否。祭司生活的所需来自平民的供献,身为平民的拿细耳人却要把祭物给祭司。 完满达成所许的愿后,拿细耳人要献上最主要的四样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13~20节;参:利一~四),以及按照传统与燔祭和平安祭同献浇酒的奠祭(民十五)。平民献燔祭和平安祭时,通常可以用鸽子取代昂贵的羊羔,。本段硬性规定三只羊羔,再次提醒人拿细耳人之愿的价值和圣洁程度(14节)。 平安祭在礼仪上的改变,所强调的也是同一点。献牲畜的祭中,只有平安祭容许崇拜者享用部分的祭肉。祭司所得的通常是胸和腿(20节)。胸是摇的,按传统大概是左右的动作;腿是举的,即上下的动作。100但此时所摇的还包括了公羊一条前腿和两个饼(19节),这也是属于祭司的。如此,祭司可以额外多得一份羊羔作为食用(参:。这个和常规有别的作法无疑有其重要性:拿细耳人所献的平安祭比普通人为多,从这方面再次肯定这愿所牵涉的,是更高程度的称圣事主。 拿细耳人献上以上的祭,并且剃去圣洁的头发之后,就重得昔日的身分,作为神百姓的一分子,可以再次喝酒(20节;参3~4节)。 第21节是这律法的总结。其中和他以外所能得的一语,暗示有些拿细耳人的愿,包括了某些本段没有提到的额外承诺。这些承诺也必须完成,才可以还愿。第2~20节所列的,是拿细耳人律法最起码的要求。 在圣经时代,拿细耳人的愿素来备受敬重。圣经的例子包括了参孙、撒母耳,和与阿摩司同时的人。根据约瑟夫101的记载,这愿在主后一世纪也很流行。使徒行传,提到的,可能也是拿细耳人的愿。不时有人提出施洗约翰和耶稣的弟弟雅各都是拿细耳人。102这些例子显示许愿和其他加诸己身的责任,在教会生活中可能仍然有其地位,因为完全奉献事奉神的重点,也是所有基督门徒的目标(如:;;;。拿细耳人和旧约其他圣洁的人物一样,也是预表主耶稣的事工。 v. 亚伦的祝福 这个精炼而美丽的祷文可能太家喻户晓了,以致其中的精义,反而容易被忽略。本段紧接在拿细耳人律法之后,首领献供物(七章)之前,其独特的位置逼使读者思考,把它安排在此究竟有何用意。它的开场白(22节)把和上面有关洁净营地,使百姓作好准备参与最伟大的崇拜,向应许之地挺进的规条及下、5及下、11及下,及下)连接起来。这个祈求神保佑祂子民的祝福,就在这个最合适的地方出现。它同时又表示神永恒的旨意,是赐福给祂一切的子民,并非只是许下拿细耳人之愿的人而已。一般来说,拿细耳人的愿期限并不太长,祭司则经常在圣殿早晨献祭退出时,及后期在会堂里宣告祝福。祭司宣告这祷文,是神必然赐福给他们(27节)的保证。 祷文的体裁是诗歌,可能是全本圣经最古老的诗歌之一。103按照希伯来原文,第一句有三个字,共十二个音节;第二句五个字,十四个音节;第三句七个字,十六个音节。104此外希伯来字音的数量,也依节递增:十五、二十、二十五。减去三次出现的圣名耶和华,余下共十二个字,无疑象征以色列的十二支派。105重复神的名字在文法上是不必要的,一再重复的作用是强调耶和华是以色列一切利益的源头。这也是本段最后一句话的重点:希伯来原文强调我也要赐福给他们(27节)的「我」字。 随着字句的增长,祝福的内容也越加丰富,并在平安)中到达颠峰。每句的主词都是耶和华,都有两个动词,并且第二个动词都延伸第一个的意思:赐福、保护;光照、赐恩;仰脸、赐平安。「每一句的上半都〔祈求〕神就近祂的子民,下半则是祂要为他们施行的作为。」106 祝福的含义虽然广泛,在旧约中却有颇为确实的内容。神赐福给人是给他们儿女、财物、土地、健康,和祂自己的同在,;;。显然是回响的,解释受神佑护是甚么意思。受神保佑的人可以免受「人间一切无常和厄运」之害(参:。 使祂的脸光照你(25节)。这个生动的象喻107把神形容为光,具有圣经对神描绘的特色(参:,,、9)。神以笑脸看待祂的子民,就是要赐恩给他们的保证,祂要将他们从一切困扰中拯救出来。祂要应允他们的祈祷,拯救他们脱离仇敌、疾病、罪孽,,,。 向你仰脸(26节)。「光照」是指神脸上的慈容,仰眼或仰脸所指的则是注意;,。平安(希伯来文 s ̌a ̄lôm )的含义远比「没有战争」丰富。它更有幸福、康健、富足、得拯救等意思:简言之,它是神给祂子民一切赏赐的总和。 很多诗都回应这个亚伦的祝福,108最明显的例子是诗六十七和一百二十一篇。这是十分自然的,因为两首诗和祝福都是圣殿使用的。基督教不少宗派都采用本段的祝语,在退出崇拜时使用。这是理所当然的作法,不但因为祈求的内容历久常新,而且传统的神学家认为三次重复圣名,是暗指三位一体。新约肯定耶稣是主,圣灵也是主;。平安的真义只有在耶稣身上,才全然启示出来:祂赐下平安,成就平安,且是我们的平安;。这个新约的层面,令这个在旧约背景已经极具非凡意义的祷文,变得更有深度。 77见 Wenham, pp. 18 ff. 78见 E. V. Hulse, 'The Nature of Biblical "Leprosy"', PEQ , 107, 1975, pp. 87~105 及 Wenham, pp. 194 及下;参 S. G. Browne, Leprosy in the Bible (Christian Medical Fellowship, London, 1970). 79de Vaulx, p. 91. 80有关这种把三双题目相近之律法组合在一起的模式,可参看民数记十五,;申命记二十一,; G. J. Wenham and J. G. McConville, 'Drafting Techiques in Some Deuternomic Laws', VT , 30, 1980, pp. 248~252. 81禁吃一切葡萄所作之物, 是预期将来会定居务农最明显的例子(及下)。 82有关疑妻行淫的律法也包括了两个案例:有罪和无辜的。但由于所规定的礼仪只有一个,只有序言和结语才正式把两个案例区分a/14b;参29/30)。 83把 weʾa ̄s ̌ema ̄h 译作「自觉有罪」,比「就有了罪」(和合本、RSV)或构成了罪(NEB)来得恰当。看 J. Milgrpm, Cult and Conscience (Brill, Leiden, 1976), pp. 9及下。 84见 M. Weinfeld, 'Ordeal of Jealousy', Encyclopaedia Judaica , XII, pp. 1448-1449; T. S. Frymer, 'Ordeal, Judicial', IDBS , pp. 638~640. 85参 Fishbane, 'Accusations of Adultery: A Study of Law and Scribal Practice in Numbers 5:11~31', HUCA , 45, 1974, pp. 25~45。Fishbane, p. 35 认为双重的题目是 12~13/14 而非 12~14a/14b。 86参 H. C. Brichto, 'The Case of the So ̄ṭa ̄ and a Reconsideration of Biblical "Law" HUCA , 46, 1975, pp. 55~70。TEV 和 Brichto, p. 61认为第 24节预先展望 26b 节仪式的高潮,这看法大抵正确。 87M. Wilso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 56, 1954, p. 241,为 V. W. Turner, The Ritual Process (Routledge, 1969), p. 6 所引用。 88参 V. W. Turner,同上,66页。 89 HUCA , 46, p. 59. 90 Antiquities iii. 11. 6. 91J. M. Sasson, Biblische Zeitschrift , 16, 1972, p. 251,注15。 92Brichto, HUCA , 46, p. 66. 93男人就为无罪(31节)一语,表示要妻子接受考验的丈夫,并无可责之处。 94昆兰古卷有一卷称撒母耳为拿细耳人,MT 虽有暗示,却没有直接说明。看 BASOR , 132, 1953, p. 18,注5。 95 na ̄zîr 有时是「贵胃」的意思,圣经有两处地方,更译作「没有修理的葡萄树」。这些同音异义字对于阐释拿细耳人的象征意义,可能也有帮助。他们是平民中的「贵胃」,不修剪的头发就是他们的冠冕( ne ̄zer )。葡萄树是以色列的象征(如:;,而没有修理之葡萄树的果子是每逢第七年不用收成,作为对耶和华之奉献的。可能没有摘过,没有修理的葡萄树,就是象征以色列分别为圣事奉神。这看法符合我们对拿细耳人之愿的解释。有关象征多义性的讨论,可参看 V. W. Turner, The Forest of Symbols , pp. 19及下。 96第3~4节译作「汁、核、皮」的几个字,只在此处出现,因此含义无法确定。 97详细的讨论请参看利未记一~七章,及有关旧约祭礼的增注。 98参 J. Milgrom, Cult and Conscience (Brill, 1976), pp. 66~70; Wenham, pp. 104 ff. 99 Nazir 3:6. 100J. Milgrom, IEJ , 22, 1972, pp. 33~38认为「摇」是奉给神的仪式,「毕」不包括任何特别的动作。 101 Antiquities xix. 6. 1. 102如:Eusbius, Ecclesiastical Histroy , ii. 23. 4. 103看 D. N. Freedman, 'The Aaronic Benediction',刊于 No Famine in the Land, Studies in honor of J. L. McKenzie, eds. James L. Flanagan and Anita Weisbrod Robinson (Scholars Press, 1975), pp. 35~48. 104同上,36页。 105Gispen I, p. 117。早期希伯来文是不记母音的。 106P. D. Miller, 'The Blessing of God: An Interpretation of Numbers 6:22~27', Interpretation , 29, 1975, pp. 240~251。引文出自243页。 107魏兹曼(D. J. Wiseman)把它和古闪族惯用语「使光照在」(即「使得自由」)相提并论。 108K. Seybold, Der aaronitische Segen (Neukirchen, 1977), pp. 56 ff.【】
「耶和华对摩西说:」
1~8“拿细耳人”——拿细耳三个字,就是离俗归主的意思。凡做拿细耳的人有三样不可行的事:(一 )不可饮酒(1-4 );要表明不贪世上的快乐,乃是以主为乐的意思,,,,也显明讨主喜悦的人,不但必须远离一切明显为恶的事,也必须远离与恶有关系的事。人若注意而远离一切可疑的事,比常常鉴别善恶,分别好歹还容易,,,,,,。(二 )不可剃头(5 );以色列人以为既有茂盛的头发,显明也有完全的体力。【比方】参孙;他们也以秃头为瑕疵,。这样看来,离俗的人让他们的头发留长,是表明他们把一切的精神力量全献于主。也有人以为是表明他们情愿为主受羞辱的意思,不随世界的潮流和看法,,。(三 )不可沾染污秽(6-8 ,参1-3 );就是表明效法神圣洁的意思,宁肯远离所爱的亲属,不愿沾染灵界的污秽,,,,,。
离俗的分两种:(一 )暂时离俗的。保罗也曾许过暂时离俗的愿。(二 )终身离俗的。这等离俗的人,在圣书上只有三位:1参孙,,2撒母耳,3施洗的约翰。信徒也当离俗归主。须留意本章上的次序:1分别为圣(1-12 ),2敬拜真神(13-21 ),3蒙主赐福(22-27 ),4热心事主,。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拿细耳人为许愿离俗侍奉神的人,有的终身归神,有的订明一段时期。拿细耳人有男有女,类似后来的僧侣和修女。他们自愿遵守的条例和管理祭司的条例相似;而所许的愿不同普通,属“特别的愿”(2节 。消极方面,拿细耳人不可喝酒;不可吃葡萄制成的食物;不可用剃刀剃头,任由头发长长;不可挨近死尸。积极方面,要归耶和华神为圣(2-5-6-12节 )。长发为神所赐,表征生命的能力,。许愿结束时,要把头发剪下,烧在坛上献给神。
拿细耳人的头发和大祭司的冕与膏油,在希伯来原文都叫做( )。这些都是外在圣洁的象征。拿细耳人须守的清规,远逾一般祭司,类似大祭司。普通祭司只在进会幕执行职务前不可饮酒,拿细耳人却不可沾任何酒与葡萄所制的食物;普通祭司可以参加近亲葬礼,拿细耳人与大祭司都不可以,拿细耳人结束许愿时献的祭与亚伦就职时献的一样。
不过也有不同的地方。祭司只限男人,但妇女也可做拿细耳人(2节 );祭司可以进入会幕献祭,拿细耳人则不可以。祭司穿圣衣,剪发,但拿细耳人两样都不可以。祭司靠百姓的祭物生活,拿细耳人要把祭物给祭司。
圣经分外看重拿细耳人的愿。参孙、撒母耳等都许有此愿。史家约瑟夫说,主后第一世纪流行此举。《使徒行传》提到的保罗和他人所许的愿,很可能是拿细耳人的愿,。拿细耳人也是主基督侍奉的预表。
──《启导本圣经注释》
【拿细耳人的条例】
拿细耳人的禁例包括:
1不可饮烈性的饮品或吃制酒的原料──葡萄;
2不可剃头发;
3不可接触死尸等。
除此以外,他们并不须离群独处,仍照常人一样生活,可见「离俗」(2 )不是最贴切的译法 。 此处圣洁的观念是内在的、属灵的,较接近新约的圣洁观念(2:21), 若译作「分别为圣」较为准确。拿细耳人有圣洁的外在记号──头发,就如新约信徒有圣灵果子的外在流露一样。
拿细耳人的圣洁程度,超过祭司而接近大祭司,因为拿细耳人任何时间都不可饮酒,祭司只在供职前禁酒; 拿细耳人不可接触亲属尸体,像大祭司一样 , 祭司在近亲去世的情形下则可破例;拿细耳人所献的祭(13:20)也与大祭司亚伦所献的相同(利8章 )。
拿细耳人被玷污后须剃头 (9 ), 因为这头发不再是神圣的,不能在坛上焚烧(18 )献给神。这些人除了献赎罪祭物以洁净自己的罪污外,还须另定日子重新作拿细耳人。
满了许愿的日子,拿细耳人须献四种主要祭物: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参利1-4章 ) 。 此处并无列出较便宜的代替品,指定要用三只羊,表示以圣洁事奉神是需要付代价的。祭司所得的祭物,除了惯常的胸和腿外(20 ),还加上额外的前腿及两个饼(19 ),表明拿细耳人的事奉是超额的。除了本段明文规定外,拿细耳人尚可献上更多祭物(21 )。过圣洁生活的人把更多祭物奉献给神,圣洁与奉献是息息相关的观念。
──《串珠圣经注释》
【】
拿细耳人和祭司制度: 神拣选以色列百姓,是为了成就自己的旨意,也是为了拯救万民,。突出这些选民特点的,就是本章的拿细耳人和祭司制度。有关拿细耳人的制度参考,拿细耳人制度,祭司制度参考。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拿细耳人的愿:上文第5章指示玷污后的洁净方法 , 是消极的一面;本章提供积极过圣洁生活的途径 ── 作拿细耳人。作拿细耳人须遵守指定的条例 (1-8 ),触犯了便须赎罪及重新开始(9-12 ),日子满足要献上四祭物方可还俗(13-21 )。当以色列民履行神的指示及洁身自爱时、神便赐福给他们,所以22-27节祭司的祝福是1-6章神旨意及其目的之高峰。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无论男女许了特别的愿,就是拿细耳人的愿(拿细耳就是归主的意思 下同 ),要离俗归耶和华。」
“无论男女”——但女人除了寡妇和被休的以外,必须得有父亲或丈夫的同意,才能为定。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什么是拿细耳人?】拿细耳人: 源于“区别”一词。这暗示着拿细耳人是把自己分别为圣献给神的人。拿细耳人许愿的制度在耶稣基督里已经废止,如同旧约的其他仪式一样。现在信徒事奉神不再是仪式上的乃是因着在耶稣基督里重生的心灵,。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答:1 拿细耳Nazarite,就是离俗归主的意思,在以色列族中有一类人,男女自为区别,许愿离俗归耶和华为圣,作拿细耳人,他们要禁行三件事情:
A不可喝酒─—表时不贪爱肉体快乐。,,。
B不可剃头─—留长发绺,表明有完全的体力。,,。
C不可挨近死尸——表明不沾污秽,效法神的圣洁。,,。
A暂时离俗─—是有人许愿在三十日或三个月,甚至在一年之内,不饮酒,不剃发,不挨近死尸,不蒙不洁。直到许愿的日子满了,乃要向神献赎罪祭、燔祭和平安祭(参五五题 )。同时剃了离俗的头,把发放在火上与祭物同焚,藉以表明离俗期满,愿已偿还,然后可以喝酒,使徒保罗也曾许过暂时离俗的愿。,,。
B终身离俗─—就是从许愿之日起,终身不饮酒,不剃发,不挨近死尸,不蒙不洁,分别为圣,专一事奉神,以毕其生。如士师参孙,撒母耳,施浸约翰,都是从出生的时候,就许愿终身奉献归于神。,,,今日我们信徒亦当离俗归主,成为圣洁,专心事奉神才是。,。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 他就要远离清酒浓酒,也不可喝什么清酒浓酒做的醋;不可喝什么葡萄汁,也不可吃鲜葡萄和干葡萄。」
清酒、浓酒: 酒能刺激腐败之人的感情,麻痹人的理性,使人不能分辨神的话语,贪恋神之外的其他宴乐;所以要求绝对圣洁和完全事奉的拿细耳人不能饮用,,。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戒酒】
本节用了好几个不同的字,来形容葡萄发酵制成的饮料。虽然有些用语可以形容其他原料(如谷类等 )酿制的酒,本段只用可以形容葡萄制品的字眼。可见 * 拿细耳人只限于禁戒葡萄制成的酒类饮料。这命令所针对的不是醉酒,而是一切的葡萄饮料。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禁戒葡萄制品】
有些解经家觉得禁戒葡萄制品,有尊崇游牧生涯的意思。但若说这是圣经或祭司的用意,却很难说得通。另一个解释,是将葡萄视为迦南地的主要产品──甚至特色──之一,因此和丰饶崇拜有象征性的关联,作为土地丰饶的证据 )。亦提到葡萄干和葡萄饼,在 * 丰饶崇拜的 * 祭仪中使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一切离俗的日子,凡葡萄树上结的,自核至皮所做的物,都不可吃。」
“自核至皮”——以色列人好用没有熟的葡萄核做成可饮的酸水,又用葡萄做成干。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在他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不可用剃头刀剃头,要由发绺长长了。他要圣洁,直到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
“在他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离俗的人,须要专心为主,不可顾己(7末句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不可用剃头刀剃头: 头象征着在这个人之上有主掌管他,拿细耳人留头发表示承认神的主权,并要绝对顺服神的命令。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在他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不可用剃头刀剃头……」】
{命题8}在此拿细耳人(Nazarite )许愿是否与保罗的教训禁诫人留长发有冲突?
〔难题〕保罗认为男人若有长头发是违反本性(againstnature )。但是拿细耳人所许的愿是不可剃头发。
【解答】
一般的规矩是男人不可穿着像妇女一样(参考本书 ),同时也不可像女人一样留长头发(参考本书 )。其它的一些例外就是因为邪行(perversity 如同性恋 );为了健康安全因素或是由于神圣的义务(sanctity ),拿细耳人的许愿就是由于为了神圣的义务,这是个特殊的例外是为了建立适当的规矩。为了社会与道德的正当礼仪,神为此要能区分人的性别。然而以留长发但不穿着女人的衣服为特别向神奉献的许愿,并不会违反神为了要区分性别的旨意。没有一个出于邪恶意念企图混淆性别的人能够作出这种自我牺牲的许愿。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头发的意思】
主前九世纪一个腓尼基的碑文,记载某人向女神 * 亚施他特还愿时,将剃下来的头发奉献。经文在此没有讨论头发剃下来要怎么处理,这一点十分重要。它不是如上述的碑文需要献上,也不是如其他文化需要安置在庙宇或圣殿中。所奉献的头发是未剃的(9节 ),不是已经剃下的。对男性来说,头发象征男子气概和生殖能力。女性装饰头发,梳理整齐,以表美貌。「头的周围」和「胡须边缘」不可修剪的禁令,用语和描述割尽田角的相同。两处经文都和奉献有关──一个是给穷人,一个是给神。* 汉摩拉比法典对于作假见证之人的刑罚,是剃去他一半的头发。中亚述的法典则容许债奴的主人以拔发为惩戒。两条法律都暗示失去头发是耻辱。按照初民的想法,头发(以及血 )是人生命精华的主要表征之一。故此感应法术经常以它为原料。例如被称为先知的人向 * 马里君王传达信息时,习惯附上一束头发。使他们可以用占卜来断定这先知的信息是否可信。。学者的研究又显示剪发在古时有将自己从其他人中分别出来(如在服丧时 ),或表示重新进入社会(拿细耳人似乎是这意思 )的功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他离俗归耶和华的一切日子,不可挨近死尸。」
【禁与尸体接触】被死人污染是礼仪上之不洁最普通、最无法避免的缘由之一。有人进一步臆测说,接触尸体因而在礼仪上不洁,所针对的可能是经常都有人奉行之死人 * 祭仪,有关利未人代替头生子之注释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 他的父母或是弟兄姐妹死了的时候,他不可因他们使自己不洁净,因为那离俗归神的凭据是在他头上。」
“他的父母,……死了的时候”——离俗的人不可因他的亲属使自己陷于不洁,他必须比祭司更加谨慎,免得沾染污秽和大祭司一样。“那离俗归神的凭据”——就是那未曾剃过的头发。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死亡是因罪而来的咒诅的代价。尸体本身是不洁净的,所以拿细耳人不能接近它。这样的事实强调奉献给神的人,不能爱父母、弟兄超过爱神,但不是让人断绝与父母弟兄之间的亲情。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在他一切离俗的日子是归耶和华为圣。」
【拿细耳人的背景】拿细耳人禁戒的三样事物代表丰饶崇拜(葡萄 )、感应法术(头发 )、死人 * 祭仪(被死人污染 ),可能并非意外。因为这是 * 耶和华崇拜设法消灭的三大民间宗教。然而为什么单选择这几件事物,和这愿的背后本来是什么意思,都是难以重构的细节。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若在他旁边忽然有人死了,以致沾染了他离俗的头,他要在第七日得洁净的时候剃头。
“以至沾染了他离俗的头”——若沾染了,那人就要行以下的五件事:1洁净自己(看下注 ),2剃头,3献赎罪祭和燔祭(10-11 ),4另定离俗归主的日子(12 ),5献赎愆祭(12 )。“第七日得洁净的时候”——。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
拿细耳人犯罪之后的洁净条例:神不会对犯罪的人无端地定罪或刑罚,而是先追究犯罪的动机。对拿细耳人也是一样。神彻底报应他们故意犯的罪(3-8节 ),但对那些无意中犯的罪,神也提供了解决的方法。这个方法是:①接触死尸以后的第七天剃头;②第八天把斑鸠或鸽子带给祭司献为赎罪祭和燔祭;③在重新许愿的日子献上一岁的公羊为赎愆祭,在这天重新定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神就是这样宽恕人的软弱和局限,也喜悦赦免他们的过犯。神的这种爱和饶恕,给我们这些不能饶恕邻舍过犯的现代人很大的教训。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违犯时须执行的仪式】
如果在礼仪之上触犯了愿的要求,就必须献祭「洗净」祭坛,但只需用价格最低的祭物(斑鸠或雏鸽 )。此外,又必须另献羊羔作为赎愆祭(NIV「赔偿祭」 ),因为如此违愿算为背信。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第八日,他要把两只斑鸠或两只雏鸽带到会幕门口,交给祭司。」
【】「祭司要献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燔祭,为他赎那因死尸而有的罪,并要当日使他的头成为圣洁。」
【】「他要另选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又要牵一只一岁的公羊羔来作赎愆祭;但先前的日子要归徒然,因为他在离俗之间被玷污了。」
“但先前的日子要归徒然,因为他在离俗之间被玷污了”——义人若犯了罪,也是这样,。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拿细耳人满了离俗的日子乃有这条例:人要领他到会幕门口,」
“拿细耳人满了离俗的日子”——按犹太人的遗传,离俗之愿,至少须有三十日。人虽许离俗归耶和华之愿,并不是避世,不做事,像那天主教的修道士一样;乃是照常在家中尽他一切应尽的本分。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
满了离俗日子的拿细耳人应该献上的祭祀: 拿细耳人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以后,来到会幕的门口,为的是在神面前和百姓面前告知许愿的日子满了。这时要献上燔祭、赎罪祭、平安祭和素祭等祭祀,以此省察自己在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中的不足,赎在不知不觉中有可能犯的罪,也感谢神使自己能完全还愿的恩典。剃去在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里没有剃去的头发,把头发焚烧在平安祭物的火上。拿细耳人通过这样的次序才能成为完全的自由人。以色列百姓就是这样,在任何事情的开始和结束都举行献祭仪式,以此过以神为中心的生活。我们应该继承这样的精神,在任何的事情上都应该承认神的主权,也应该领受神的引导。把自己奉献给神的拿细耳人,所追求的是无罪的生活,但也要献上赎罪祭,是因为所有的人在神面前都是罪人。“燔祭”是献祭的人为自己的奉献所献上的祭祀,说明虽然拿细耳人的义务结束了,但向神的奉献并没有结束。“平安祭”是向神献上的感谢祭,因为自己还了所许的愿。也是为了继续与神交通,才献上的祭。与神的交通应持续一生,因为只有神能给信徒提供生活的意义和动力。“素祭”是向神献上的感谢祭,感谢神保守生命,供应日用饮食的恩典。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结束誓愿】
一连串的祭(有关每个祭的资料 可参看民数记最初几章的注释 )结束誓愿之后,头发就要剃除烧掉。古代近东大部分的愿都是有条件的,与从前或当时的恳求有关(见民二十七章注释 ),因此没有理由假定 * 拿细耳人的愿有何不同。因此这愿以祭礼作结,一点不足为奇。与古代近东誓愿的背景相较,其反常之处只在于它在献祭之前,有一段仪式化的禁戒时期。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要将供物奉给耶和华,就是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母羊羔作赎罪祭,和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作平安祭,」
“作燔祭,……作赎罪祭”——先献赎罪祭,后献燔祭(16 )。离俗的日子满了,拿细耳人就要献赎罪祭,因为人最好最圣的事都被罪恶玷污,除非流血献祭,就不得蒙悦纳。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并一筐子无酵调油的细面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并同献的素祭和奠祭。」
【】「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献那人的赎罪祭和燔祭;」
祭司在献上燔祭之前首先献上了赎罪祭,这是因为对于人来讲最重要的是应首先解决罪的问题。当罪得到解决之后,才能向神奉献。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也要把那只公羊和那筐无酵饼献给耶和华作平安祭,又要将同献的素祭和奠祭献上。」
【】「拿细耳人要在会幕门口剃离俗的头,把离俗头上的发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
“在会幕门口剃离俗的头”——拿细耳人离俗的时候,既然须留头发,离俗的日子满了,自然就要剃去。当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时候,拿细耳人在会幕门口剃离俗的头,献上赎罪祭燔祭以后,就把所剃去的头发,放在煮平安祭的火上,祭司就要取那已注之平安祭的前腿同一个无酵饼和一个无酵薄饼,都放在他手上,作摇祭谢恩,然后拿细耳人就能随便(19-20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剃离俗的头: 因为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结束了,以这样的作法象征性地宣布在神的权威之下得到神的能力、智慧和力量的结束,以及宣布以会幕为中心的奉献结束。 把……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 这样的行为象征在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里分别为圣的生活都是因神的恩典。归荣耀于耶和华是以色列百姓生活的志向,也是我们最高的目的。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他剃了以后,祭司就要取那已煮的公羊一条前腿,又从筐子里取一个无酵饼和一个无酵薄饼,都放在他手上。」
19~20“那已煮的公羊一条前腿,……与所摇的胸,所举的腿,同为圣物归给祭司”——。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祭司要拿这些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与所摇的胸、所举的腿同为圣物,归给祭司。然后拿细耳人可以喝酒。」
可以喝酒: 这是确定神悦纳拿细耳人的祭祀,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的标记。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许愿的拿细耳人为离俗所献的供物,和他以外所能得的献给耶和华,就有这条例。他怎样许愿就当照离俗的条例行。”」
“以外所能得的”——离俗的人,若有力量,就可随意多献。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本节至27节记有一个很短却极佳美的祷词,读经时常易为人忽略。祷词用诗歌体写成,为圣经中最早的一首诗歌。诗中三次用“愿耶和华”为一句的开头,接上用“赐福”、“保护”;“光照”、“赐恩”;“仰脸”和“赐平安”,说明神对祂百姓的恩眷。
“平安”在希伯来人的观念中为神赐给人的各种好处的总称,包括健康、财富、安乐的生活、和平(没有战事 ),以及神的拯救等。
在主基督身上可以看见那丰富的平安。祂给人类平安,使人与神和好,祂就是耶和华的君,,。
──《启导本圣经民数记注释》
所能得的: 是因考虑经济情况所说的话,表明神的慈悲和爱。同时也强调神只悦纳以感恩的心甘心献上的祭物。因为比起人献上的祭物,神更喜悦的是人的心。内心远离的宗教仪式,反而是亵渎神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圣书上没有记耶和华什么时候晓谕摩西,大概是在以前。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本节至27节记有一个很短却极佳美的祷词,读经时常易为人忽略。祷词用诗歌体写成,为圣经中最早的一首诗歌。诗中三次用“愿耶和华”为一句的开头,接上用“赐福”、“保护”;“光照”、“赐恩”;“仰脸”和“赐平安”,说明神对祂百姓的恩眷。
“平安”在希伯来人的观念中为神赐给人的各种好处的总称,包括健康、财富、安乐的生活、和平(没有战事 ),以及神的拯救等。
在主基督身上可以看见那丰富的平安。祂给人类平安,使人与神和好,祂就是耶和华的君,,。
──《启导本圣经注释》
【】
祭司的祝福:神晓谕亚伦和他儿子的祝福文是在圣殿、会堂以至现在的教会崇拜结束时常用的;这是十分恰当的,因为大祭司是代表神给人祝福。本段虽与拿细耳人一段连接,但神不是单单祝福拿细耳人;神的心意是赐福全以色列民,一切匠心的编排和圣洁的要求,都是以此为目的。
在这祝福文中,神的名字出现了三次,每次均带有两个动词,而这六个动词则可分为两组:
第一组动词:赐福给,脸光照,向你仰脸
都是神朝着子民的举动;
第二组动词:保护你,赐恩给你,赐你平安
则是在子民身上的工作。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祭司的祝福权: 是有关祭司能祝福以色列百姓之权限的条例。这个权限是以万福之根源—神的权威为基础,而不是以祭司自己的权威为基础。所以,祭司在宣布祝福的时候应以神的名宣布。可以说这个权柄是神委任给祭司的。在新约时代,旧约的这些权柄已经移到了耶稣基督身上,在耶稣基督里移到了新约信徒身上,,10:16,。新约时代的信徒作为拥有这权柄的人,,14:16),应该把福音传给邻舍,也应该为他们祝福,。当然对于人来说,最大的祝福无疑是相信神。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你告诉亚伦和他儿子说:你们要这样为以色列人祝福,说:」
“你们要这样为以色列人祝福”——,。圣书上没有说祭司在什么时候这样为以色列人祝福,按以色列人的遗传说,他们献完了每日的祭,就要用这话为以色列人祝福。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
24~26“耶和华……耶和华……耶和华……”——这几节的祝福,分为三层,暗指神是三位一体的,,。圣父赐福给我们,保守我们,,,圣子赐恩典给我们(约壹14、17),圣灵赐平安给我们,。“你”这你字是指着以色列的全会众,“赐福给你,保护你”在这三层祝福中,第二句都是解说第一句。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
神赐福的实质: 很好地表达了神的慈爱。仔细看这个祝福:①内容:i.应许绝对保护自己百姓(24节 );ii.施恩(25节 );iii.赐平安(26节 ),67:1)。②特点:i.祝福的根源是神;ii.主要是属灵的祝福 ;iii.包含着圣父、圣子、圣灵的工作(保护-恩典-平安 );③影响:i.所有的信徒都在神的权柄之下受到保护;ii.住在神里面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享受平安。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赐次福的意义是甚么?】
赐福是求神的恩典临到某人。这几节圣经有助我们了解祝福的意义。它带来盼望,是求神(1 )赐福并保护他们(表示喜爱和保护 );(2 )以祂的脸来光照他们(表示喜悦 );(3 )赐恩(表示怜悯与同情 );(4 )俯瞰(转脸向他们表示悦纳与关注 );(5 )赐平安。当你为别人祝福的时候,不仅帮助对方领受神的恩福,也显明你对他人的爱护、鼓励及关怀。
──《灵修版圣经注释》
【古代近东的祝福】
初民相信祝福咒诅本身具有能力,能使之自行实现。本段所记的,大概是祭司在参加某种 * 仪式的人离开圣所时,给他们所祝的福。有两个小型(长约壹吋 )的银制卷轴,在耶路撒冷称为凯特夫欣嫩(Keteph Hinnom )的地区出土。这些来自主前六、七世纪某个墓穴的 * 护身符,里面正好有本段的祝福。这些卷轴是现存最早的圣经经文例证。藉神明的脸光得着怜悯,是早至主前十二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典籍和碑文,以及一封来自 * 乌加列的函件,都曾经提及的概念。召请神明赐下看护照顾和安乐的句子,亦经常出现在 * 乌加列和 * 亚喀得的问安中。最后在西乃半岛北部之孔蒂拉特阿吉鲁发现,源自主前九世纪的大瓮,上面所画的(希伯来文 )字样亦包括了「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这句话。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愿耶和华使祂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
“祂的脸光照你”——就是喜悦的意思,【比方】显明光照的功效。神若向人掩面,人就必死亡,,神若向人变脸,人就必灭绝,,神的睑光若照亮人,人就必得拯救,得生命,。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脸光照你」:恩宠临到你。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
「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
「向你仰脸」:即喜欢你,不向你发怒。
「赐你平安」:包括一切好处;健康、兴隆等。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要如此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赐福给他们。”」
“我也要赐福给他们”——注意祭司祝福,神就要赐福。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奉我的名: 应指“耶和华”这个名。名字代表这个人的人格,所以奉耶和华的名命令等于是用神的全人格命令。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思想问题(第6章 )】
1拿细耳人蓄发、远离死尸、戒吃葡萄的制成品,以此象征向神许的愿(6:1-21)。新约时代的犹太基督徒有否许拿细耳人之愿的事例,21:23-24)?福音书中有否记载耶稣守此条例?; 。今日信徒当怎样活出这规例的精义?见; 等。
2大祭司的祝福文(6:22-27)三次提及神的名字。由这点和祝福的内容看来,大祭司的祝福与我国农历新年的挥春有何异同。
──《串珠圣经注释》
【 我决心把自己终生献给神!我决心……】
【归主为圣】神定下许“作拿细耳人之愿”的条例,“归主”的意思,就是要离俗归耶和华,最少为30天,长可至终生。这是人甘心许的愿,也有一种例外,就是父母可以为儿女许下终生作拿细耳人的愿。这种誓愿有三种清楚的限制:(1 )远离清酒浓酒,不可吃葡萄制成的食物。(2 )不可剃头,任由头发生长。(3 )不可挨近死尸。许作拿细耳人之愿的目的,是要给百姓兴起一班领导人,他们可以将自己一生全献给神。参孙、撒母耳与施洗约翰,都是终生作拿细耳人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在他一切离俗的日子,是归耶和华为圣。」
事奉神的祭司,必须出身利未支派。但神另外兴起许愿离俗奉献的人来,给他们特别事奉的机会,就是拿细耳人。
许愿归神离俗的拿细耳人,可以是生命中的一段年月,也可以终生许愿;不论出自任何支派,也不限男女性别。
拿细耳人须过严肃的生活:在饮食上“远离清酒浓酒,也不可喝甚么清酒浓酒作的醋,不可喝甚么葡萄汁,也不可吃鲜葡萄和干葡萄;在一切离俗的日子,凡葡萄树上结的,自核至皮所作的物,都不可吃。”而且“不可用剃头刀剃头,要由发绺长长了;他要圣洁,直到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这是说,不仅不可喝酒,连一切有可能发酵成为酒的东西也要禁绝。因为古时的以色列人,并没有电冰箱,也不知道灭菌防腐的方法,收取了葡萄以后,放置在那里,不必经过多久,就会起发酵作用,自然变为酒。所以拿细耳人防微杜渐,连葡萄也禁用。如此离俗,而且背俗的生活,只有被视为不近人情的利甲族人,才可以长久信守先祖约拿达的吩咐。也正因为如此,敢于与人不同,不怕人以为怪,才得到神的称赞和应许。拿细耳人因为归神为圣,所以有与世俗不同的价值标准。“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辱”;但拿细耳人为了主,甘心以辱为荣。
可惜,有的拿细耳人,违背了归神为圣的誓愿,玷污了当守的圣洁。参孙“一出胎就归神作拿细耳人”,却是完全无视于规例,与外邦人联姻,饮酒,纵欲,接触死狮及死人,以至剪了头发;至终被剜双眼,与非利士人同死在大衮的庙中。,也有的拿细耳人,被同族的人引诱,而违背归主为圣的誓愿喝酒。
撒母耳生在信仰败坏的世代。但他独立特行,不被邪恶的环境所同化,而归主为圣,被神使用,传扬神的信息,作转移时代的人。他身为士师,又兼先知和祭司,引导以色列人归向神;他品德端正,灵命丰盛,生活圣洁无可指摘,又有对神坚定忠心。,撒母耳是拿细耳人,又被列为信心的英雄。
保罗在他生命当中的一个阶段,也似曾经许过拿细耳人的愿。他生活圣洁公义无可指摘,是圣徒榜样。作主的见证,实在需要诚信圣洁的人,过于有才无德的人。── 于中旻《圣经研究》
【「先前的日子要归徒然。」】
这些话何等严重!拿细耳人如果接触死尸,他的愿就要重新开始,先前的日子全部不算数,要归徒然。
先前的日子——我们人生中有多少日子要归徒然!有的日子我们没有从神学会什么新的功课,没有趋前进到神面前,没有什么善行,没有什么嘉言。甚至在我们休息的日子,不在忙碌之中,更有深切的学习,得着异象,领受神的丰满。
今后的日子——每一日都从神而来,好似溶化的金属,趁着柔软,盖上我们的碑文。这又好似一块软的泥土,塑造一些美的形状,有用的对象。每天早晨我们要在版上写字,在帆布上画图。可惜我们常常坐失良机,所写的也只是些模糊不清、乱糟糟的东西。
每日的恩典——我们为避免错误,就要让神每日为我们计划。我们要随从祂灵的引导,尽力寻求祂的荣耀,除去罪恶,要隔绝它,在凡事上顺服神的安排,将自己交托给祂,祂必信实地保守。每次都有本分当尽,以事奉将杯盛到杯口。要记得「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
」──迈尔《珍贵的片刻》
【 祝福的意义是甚么?我常为他人代祷和祈福吗?】
祝福是求神的恩典临到某人。这几节圣经有助我们了解祝福的意义。它带来盼望,是求神(1 )赐福并保护他们(表示喜爱和保护 );(2 )以祂的脸来光照他们(表示喜悦 );(3 )赐恩(表示怜悯与同情 );(4 )俯瞰(转脸向他们表示悦纳与关注 );(5 )赐平安。当你为别人祝福的时候,不仅帮助对方领受神的恩福,也显明你对他人的爱护、鼓励及关怀。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