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Ⅳ从加低斯到摩押平原
关于米利暗之死的简短讣告,引进了出埃及─民数记第三个,亦即是最后一个的旅程。第一个旅程记叙从红海到西乃的路程(出十三~十九),第二个从西乃到加低斯(民十一~十二);如今最后一个则概述从加低斯到外约但之旅(民二十~二十一)。导论已经提过,194三个旅程中一再出现了某些主题,如:与敌军作战(出十四,;,,埋怨没有饮食,然后得到神迹的供应(出十六~十七;民十一,,信心不足;,,摩西、亚伦、米利暗的角色;民十二,。 但这些记叙都各有不同的发展。第一个以埃及人被击败,摩西和米利暗在红海旁边高唱凯歌(出十五),百姓相信耶和华和祂仆人摩西作为开始。然后百姓埋怨缺乏饮食,故事的气氛亦随之而改变。第二个旅程开始时也很好:云柱火柱带领他们朝着应许之地迈进及下)。然而百姓和米利暗的怨言,以及探子叫人泄气的报告,令得征服迦南延期进行,最后更在何珥玛被迦南人击败。第三个旅程的发展颇为不同。它以忧愁开始,其结尾虽然低调,欢乐的心情却很实在。第二十章记载米利暗和亚伦的逝世,和摩西因为不信而被摒诸迦南门外。但按照第二十一章,跟着发生的却是在何珥玛大胜,从前以色列就在此地惨败(。接下来打败希实本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的战役,都附有庆贺的诗歌、17~18、27~30)。与这三次胜利和庆祝的诗歌遥相呼应的,正是摩西和米利暗在出埃及记十五章所歌颂的最大胜利:红海旁边首次击败埃及。这个最末的旅程如此就颠倒了上两个的模式。上两个描述凯歌怎样变成悲剧,本段则记叙悲剧变为凯歌的经过,重燃进入应许之地的盼望。 i. 米利暗卒 由于摩西的姊姊米利暗是出埃及故事的女主角,记录她逝世是很合宜的,;民十二)。本段亦同时提醒读者,出埃及的一代无人能够进入迦南,又预表同样的命运,将要临到她的弟弟亚伦和摩西~29;申三十四)。经常有人论到新约的女性中心人物,也是以米利暗为名;马利亚是这名的简称。195 寻的旷野邻近加低斯,尼革沙漠(和合本:「南地」)大部分都包括在内。正月间:虽然没有经文证据,年分佚失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按照,亚伦死于出埃及之后四十年(。故此各支派大概是在流浪时期退出之后,于同年较早时再度在加低斯集合(。 ii. 米利巴 这是另一个典型的怨言故事:百姓投诉说没有饮食,摩西亚伦遵神命令供应给他们(参:;,。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本段很像所载,百姓第一次投诉说完全没有水喝的故事。百姓两次都是聚集攻击摩西,问他为何逼着我们出埃及。摩西两次所得的指示,都是要用杖使水从盘石流出来。两处地方都因该次事件而称为米利巴(13节)。 因此有人提出说,出埃及记和民数记其实是重复记载同一件的事迹。可是有几个理由证明,这似乎不是民数记作者对这故事的理解。 首先,出埃及记十七章只提到摩西,民数记二十章提到摩西和亚伦。其次,民数记的故事反映了第十七章亚伦的杖发芽的记载。很清楚是指。摩西照吩咐从耶和华面前取杖,也是回应。但两者间最明显的分别,却在于摩西击打盘石的行为。在第一个记载中这是神的命令,在第二个记载中却构成了他不顺服的理由。 按照上文下理(1、14节)和,这些事件都在加低斯一带发生。但学者一般把加低斯‧巴尼亚监定为库代拉特泉,这一点却构成了问题,因为这泉水源充足。所以我们在本段所面对的,可能不是中的加低斯(加得斯泉被监定为米利巴‧加低斯,这泉虽然靠近库代拉特泉,流水量却大为逊色),并且可能更涉及水量上的反常波动。196 然而比较令人迷惑的一点,却是摩西的行为为甚么在这事件之中受到谴责,因为他在利非订时所做的没有甚么不同,却没有受到处分。第12节说因为你们不信我,但部分解经家却觉得摩西所做的事,很难解作有不信的成分。问题的关键在于神对摩西的指示,和他怎样付诸实行。五经记述神的命令一丝不苟地运行时,经常给人食古不化或重复累赘的印象(参25~26节和27~28节)。但在本段里面,神的命令和人的行为有很明显的出入。摩西所得的指示,是拿着杖去,召聚会众,然后向盘石说话(8节)。实际上他取了杖,召聚会众之后,却是向他们而不是向盘石说话,然后击打盘石(9~11节)。水虽然还是出来了,却不是按着神的意思产生的,所以算是违背神的命令(24节)以及不信的行为。基督教神学家按照自己推测的保罗想法,往往把信心和行为划分得一清二楚,但这种对立在旧约是不存在的。信心是人对神话语的正确回应,这话语是应许是命令都没有关系;所以可以说:「我信了你的命令。」信心的反向是悖逆和违命(如:;。故此未能运行耶和华指示的摩西,和只肯接受探子悲观报告,不肯相信神应许的百姓一样,都是同等不信的行为。两者所受的惩罚,都是被摒诸应许之地以外。亚伦帮助摩西(8、10节),也被判同样的刑罚(12节)。 摩西从对百姓的说话(10节)「摩西用嘴说了急躁的话」和两次击打盘石宣泄出来的怒气,使他的不信益加严重。戴沃尔197认为击打盘石有亵渎的成分,因为这是神的象征。召集百姓的严肃会(10节),和在约柜或会幕面前的集会一模一样,神又要摩西对这盘石「说话」(8节,和合本:「吩咐」)。其他经文经常把神比喻为盘石,是支持这说法的又一个论证(如:,,等)。这个对于盘石的理解,十分吻合他尔根(Targum)和保罗的教训。后者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盘石;那盘石就是基督」。 摩西违背了神的指示,并且对神同在的表征有失恭敬;这是神说摩西不尊祂为圣的理由。换言之,摩西没有公开确认神是纯洁不可触犯的。不圣洁的人胆敢冒昧来到神的面前,神必然要施行审判,以自显为圣。这审判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延缓运行(13节;参:。亚伦二子献上神所没有吩咐的凡火,就当场死亡。摩西亚伦所受的判决虽然较轻:他们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12节),但亦足以显明神的圣洁(13节)。祂显为圣( wayyiqqa ̄ḏe ̄s ̌ )这句话,显然是加低斯( qa ̄ḏe ̄s ̌ ,意思是「圣人」或「圣地」)一名的双关语,这事就在这个地区发生。 先是米利暗死亡,接着两个弟弟被判死刑,本段因而成为民数记最黑暗的段落之一。但这几节经文亦使读者不忘神的圣洁、人的罪性(参:,和信靠顺服的必要性。我们借着耶稣就能得到「活水的江河」;,叫我们能够进入所应许神子民的安息中(来四)。 iii. 与以东的冲突 进入应许之地的第一步十分安静,以色列请求穿越以东的领土。但要求被拒,只得绕道而行;参:。圣经说得虽然清楚,要断定以色列人从加低斯到摩押所走的是哪条路,依然很困难。无法肯定所提地点的位置是其主因。第16节说加低斯位于以东的边界上。如果这个加低斯就是加低斯‧巴尼亚,本节就表示以东的疆界从亚拉巴以西,一直延伸到尼革北部。但如果把米利巴‧加低斯监定在别的地方(请看前面,第2~13节的注释),这样扩张以东的疆界就没有必要了。以东的心脏地带很明显是在亚拉巴东边的山区,从死海往南延伸到阿卡巴湾的山脉里面。穿过东面这列山脉的「王道」(17节和合本小字;,大概就是大马色前往亚拉伯的通商路线。按照和以下,以色列人似乎是绕过以东的东界前往摩押旷野。基于上述理由,假定摩西不是在加低斯‧巴尼亚,而是在此地东面的另一个加低斯差遣使者去见以东王(14节),应该比坚持以东控制地区西达加低斯‧巴尼亚更为合理。 本段的重点是证明以色列愿与邻邦和平相处。对付迦南本地(即约但河西)的居民手段必须强硬,但河东诸国则须以礼相待(参:。以东是以色列的弟兄(14节;,因此更要小心处理。按照,以东人是雅各(以色列;兄长以扫的后代。 以色列人的请求是用外交公文的措词作成,模式很符合近东文书的习惯,马里、巴比伦、阿拉腊喀(Alalakh)、亚玛拿等古代文献中都可以找到案例。这请求包括了几个标准的成分。其一是受书人:以东王(14节)。其二是一句公式化的这样说。其三是发信人的名字以色列和阶级你的弟兄;外交公文通常会用「你的仆人」,但本段采用了另一个称谓。其四是述及以色列当前的困境和作出要求的动机(15节)。最后一点是请求的本身(17节)。 以色列对以东的请求不过是主要公路的通行权,以东不但一口拒绝,更乘机展示武力。这事可能有令人回想起以扫昔日亦曾有武装迎见雅各的用意及下)。两次冲突都融洽收场,和后来激烈的战争大异其趣;;;俄)。 iv. 亚伦之死 圣经冷静而客观地记录了以色列第一位大祭司的去世,直至第29节为止,都没有流露丝毫的感情。圣经低调处理这回事,反而突出了因米利巴悖逆所受的审判,亚伦总是无法逃脱(24节;参12节)。相较他早期的祭司事工,亚伦的结局就更令人恻然(参:出七及下,二十四,三十二;利八~十)。 22~23.何珥山依照早期如约瑟夫198时代的传统,何珥山就是彼特拉(Petra)附近的内比‧哈伦山(Jebel Nebi Harun,阿拉伯语,即先知亚伦山)。现代学者大都否定这看法,而将何珥山的地点定在加低斯‧巴尼亚东北的地区。理由是彼特拉在以东领土之内,因此圣经说是在以东边界上(23节)的何珥山,就不可能是哈伦山。但当时代的以东疆界既然无法确定,这个反传统论证的说服力就大打折扣。说亚伦在摩西拉死亡安葬,摩西拉大概就是摩西录,即何珥山之前第七站。由于我们亦无法肯定摩西拉和何珥山的地点,要推断这些经文之间的关系,也不过是胡乱臆测而已。 24.归到他列祖那里是描述义人寿考而终的惯用语。圣经用以形容亚伯拉罕、以实玛利、以撒、雅各、摩西,,;。反之,不得葬埋、不被「收殓」,;;「归」原文直译是「被收集」,和合本在这三处经文译作「收殓」),则是被神审判的可怕记号。但这句话不只是委婉语而已,它是描述旧约壹个关乎来生的中心信念,人到了死人所在之处阴间,就能与家人团聚。正如拔示巴的婴儿死后,大卫说:「我必往他那里去,他却不能回我这里来。」换言之,死在应许之地以外,虽是亚伦摩西在米利巴犯罪的结果,他们的刑罚却不超过这个范围。二人死后的地位,与列祖和旧约众圣徒相当。 25~29.亚伦下台不再作大祭司,是以色列生命中极具关键性的一刻,亚伦必须按照礼仪脱下大祭司的圣服,任命儿子以利亚撒,来象征这个转变。大祭司是神和以色列之间的至高中保,华美的圣服表达出职位的高贵。他是否尽忠职守,对于国民生活有直接而真实的影响。故此大祭司去世被视为一个纪元的终结,民数记第三十五章甚至暗示对于某些罪,他的死有赎罪的功用。意外杀人的处分是拘限在逃城之内,大祭司死亡时误杀犯就可获释。大祭司是神在以色列中的代表,其地位使他成为国民生活的化身,无意杀死同胞以色列人的人,可以在他死亡时自由离去,重新享受生命。 在新约的眼中,亚伦是主耶稣祭司事工的预表。旧约祭司的救赎果效并不完全,而基督的死亡、复活,和天上的代求,却成功地使亚伦一系的大祭司永远地彻底作废,特别是。“正月间”——就是出埃及地后第四十年,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三千七年余的事,圣书上没有细记。也有注释家说,这是出埃及地这第三年的正月,,同时。他们所讲的理由如下:以色列人二月二十日(就是阳历五月间 )从西奈起行,过了三天就到了基博罗哈他瓦,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的工夫,后来就到了哈洗录,在那里至少也住了七天,又在巴兰的旷野安营四十天,;以色列人从西奈到加低斯共有二十站路,,。这一切的事必用几个月的工夫,所以并不是指着出埃及地第二年之葡萄初熟的时候说的,乃是指着第三年说的。按这解法,以色列人只一次到了加低斯。“全会众”——以色列人飘流在旷野的时候,未必都能常聚在一处,他们或者分队离开了会幕,牧放自己的牛群羊群(本节的第三注。“寻的旷野”——。这旷野和,,的泛野不同,这旷野在迦南的南界,那旷野在红海的东边,离埃及不远。“就住在加低斯”——。这是以色列全会众末次都聚集到加低斯(本节第二注 ,说以色列人在加低斯住了许多日子。(除了地名以外 在原文上这几个字和本章15节的在埃及久住几个字一样。 )以色列人从西奈山至加低斯的站口列于下。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本章至记载以色列人从加低斯到外约但的一段旅程。如果自红海到西奈为出埃及后旅程的第一段(出十三~十九章 );自西奈到加低斯遥望迦南属第二段(来十一~十二章 );本章和次章所记则是第三段,也是进入迦南地的最后一段旅程。前二次都以欢乐始而以悲哀终。这最后一段却以悲哀始,而以欢乐终。摩西的姐姐女先知米利暗和他的哥哥大祭司亚伦先后死在旅途(1-28节 ),而三十八年前在加低斯背叛中20岁以上的人,此时也可能所剩无几。但在终点,以色列人占领了何珥玛;战胜了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沿途欢呼作歌。
旷野四十年生活中成长的新一代,在体格与精神上应该都和为奴的上一代不同。这一群饱历艰辛,在风沙中锻炼成熟的粗犷善战之民,已能向神发愿:只要神将迦南人交付他们,就能把所有的城邑尽行毁灭;和三十八年前听到探子的报告号啕大哭的上一代比较,显然已脱胎换骨。
本节虽未记明为那一年的正月,但将本章所记诸事与33章的旅程比较,特别是亚伦之死,应为出埃及后的第四十年。旷野三十余年的流浪生活,本书大半未予记录。这期中百姓很可能逐水草而居,靠吗哪而活,在旷野中绕行一周,又回到旧日伤心之地的加低斯。
但他们改变了战略,不从南面仰攻;大军绕经死海与约但河东边外约但之地,进到迦南的中部;先取耶利哥城,以高屋建瓴之势自北向南,其势锐不可当,“如牛舔尽田间的草”。
──《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色列全会众,到了寻的旷野, 就住在加低斯……」】
{命题22}加低斯(kadesh )在寻(Zin )的旷野或是在巴兰(Paran )的旷野?
〔难题〕提到加低斯在寻的旷野。但是在却记载「到了巴兰旷野的加低斯」。
【解答】
对这个问题有几个解答,都是合理的解释;(1 ) 有些学者相信确实有两个地方都称为「加低斯」,而且个别在两个不同的旷野中;(2 )「加低斯」这个名称可以指一个城市,也可指这个城市所位居的地区; (3 )如果这个同一个城市是位在两个旷野之间,如此两地就合宜的被联系起来。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年代小注】
旷野流浪的四十年已面临结束,有分出埃及的人因为不许进入应许之地,此时当已不在。领袖的交接在米利暗于第四十年第一个月去世时开始,并于五个月后亚伦之死达到高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寻的旷野】
寻的旷野位于巴兰旷野北面。其确实地点虽无法肯定,但却有应许地南界之名,。以色列居住有相当时日的绿洲加低斯,也是在寻的旷野里面(见十三~十四章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盘石出水:本段与的记载相似 ,摩西两次都用杖击打盘石取水,水的命名均是米利巴,取其「争闹」的意思。但两段有明显的不同,是记载相距四十年在不同地方发生的事,这一次神原没有叫摩西击打盘石,摩西竟向会众动怒(10 ),违反神的吩咐,以致神不容许他和亚伦进应许之地,这是摩西事奉神的一生中最遗憾的一事。
摩西所取的杖(9 )并非亚伦的杖 (17:8) , 而是他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屡施神迹所用的杖, 他将这杖一直存在圣所中、神的面前(9 ) 。 摩西的不信有以下几方面:按照神的指示,他本应吩咐盘石,但他却向会众动怒 并击打盘石两下; 他这次称神的子民为「背叛的人」,似是自作主张兼妄自责备神的会众,这是有损神的圣洁的。虽然摩西和亚伦是神拣选的仆人,被神重用多年,但神仍要施予公平的惩罚,向他们取回带领会众进应许地的职分,要他们死在旷野之中。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盘石出水】
【】沉积岩在石面底下,有时有可以聚水的囊穴。石上渗水显示出水囊的存在,击打石面就能放出里面积存的水。然而本节所述水量之多,是这种理论无法解释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加低斯发生的事件:上文 (13-19 ) 叙述百姓在加低斯旷野三十八年中所发生的一些事和得到的启示,以下两章(20:1-22)记载他们最后的一段旅程──由加低斯到约但河东的摩押平原。像上两次旅程一样(第一次由埃及到西乃 第二次由西乃到加低斯 ),百姓再次因缺乏水(本章1-13 )和食物(21:4-9)而埋怨摩西,于是神藉盘石出水供应他们的需要 ,又用火蛇管教他们。虽然以东人(14-21 )和亚摩利人( 21:21-35不允以色列人取道经过,神帮助他们击败亚拉得的迦南人(21:1-3), 带领他们绕道经过以东 (4-10-20 ) , 又杀败亚摩利王西宏。起行往应许地是令人兴奋的,但在这重要时刻几位领袖都因犯罪死在旷野,首先是女先知米利暗,然后是大祭司亚伦(本章22-29 )。
亚伦是在出埃及后第四十年五月一日死的 (33:38) , 他的姊姊米利暗比他早五个月(正月间 )在寻的旷野去世。按神的旨意,他们的那一代都要死在旷野 (14:29) , 以色列人才可以起行进应许之地。起行前领袖的死亡,代表着上一代的过去,证实了神的话是永不落空的。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会众没有水喝,就聚集攻击摩西、亚伦。」漂流的终点——加低斯巴尼亚: 本章讲述了以色列百姓即将结束旷野旅程,即在旷野漂流三十八年后,出埃及第四十年在加低斯巴尼亚发生的事件。以色列百姓在巴兰旷野的加低斯违背神(14章 )以后,经过了三十八年旷野的漂流生活,再次来到了加低斯巴尼亚。在漫长的三十八年中,他们虽然生活在充满死亡和痛苦的旷野,但是没有一个人因饥饿、干渴或环境死亡。因为神每日供应他们的需要,引导他们的旅程(14:20-35)。但是他们以怨言和不满为事,对因自己的犯罪没能得到进入迦南的荣耀,没有一丝的反省。被这些顽梗的百姓折磨的摩西和亚伦,在本章因血气显示了不信,最终导致不能进入迦南(10-12节 )。摩西只能在以色列百姓和神之间起中保作用,不能自己主张对以色列百姓的权力,也没有降罚和赏赐的权力,只有神才有这种权力。当摩西和亚伦越过自己的本位,发怒责备以色列百姓,表现出不信的态度时,神通过对他们的惩治表明了以色列真正的统治者是神自己的事实。本章还提到了以色列两位领袖(亚伦和米利暗 )的死亡,不应把这视为偶然的事情。这两个人的死亡提示了:①管辖以色列的是神,而不是人;②在迦南建立国家的主角绝对不能受血气和感情左右(12:1-2)。人罪恶的感情不能成就神的义。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会众没有水喝”——在加低斯原有一个水泉,所以以色列人头一次到那里,不缺水喝,但他们第二次到那里,这泉源不是涸了,就是水少不够用。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第三段旅程开始时,营中布满愁云惨雾。米利暗与亚伦之死,代表了上一代人逐渐消灭;而新一代的百姓又为了没有水喝,象他们的父亲一样,与摩西争闹。神象当年一样,从盘石中给水。那地也因此叫做米利巴。有人以为此处所记与《出埃及记》乃同一事。其实,二事有很多不同处。1.《出埃及记》只提摩西,此处提到摩西与亚伦;2.此处要摩西去拿杖,因这杖已摆在神面前,,此事显然发生在亚伦的杖开花结果之后;3.也是最大的不同处,是神要摩西去吩咐盘石出水,而非像第一次那样叫他击石出水。
──《启导本圣经注释》
【】选民轻率的品性: 人很容易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同化,特别是在困境中,很多时候以怨言和不满为事,而不是思想神的恩典和引导。以色列百姓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已经忘记了在出埃及的整个旅程中一直与他们同行,供应他们需要的神,因没有水喝就向摩西和亚伦发怨言。这怨言是无视永活之神的行为。如果他们真的希望得到水,就应该向供应他们一切需要的神呼求。使徒保罗强调相信神的人所需要的是对神的完全信靠和凡事感恩的生活。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百姓向摩西争闹说:“我们的弟兄曾死在耶和华面前,我们恨不得与他们同死。」“百姓向摩西争闹”——这些百姓的品行,正和他们的父母相似,。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我们的弟兄曾死在耶和华面前”——这大概是指着可拉党所遇之事说的,不然,就是成语。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你们为何把耶和华的会众领到这旷野、使我们和牲畜都死在这里呢?」曾死在……同死: 表明了百姓们着急、轻率的品性。对于属神的人来讲,绝对需要忍耐等候神的时间。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这段经文说明了在旷野四十年的痛苦,仍然没有改变顽梗的百姓。他们没有明白神在他们中间作工的目的。把他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让他们在迦南地建立自己国家的是神,而不是摩西和亚伦。【】「你们为何逼着我们出埃及、领我们到这坏地方呢?这地方不好撒种,也没有无花果树、葡萄树、石榴树,又没有水喝。”」--《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摩西、亚伦离开会众,到会幕门口,俯伏在地;耶和华的荣光向他们显现。」“你们为何逼着我们出埃及”——这些反对摩西的领袖,或老是那从埃及出来余剩的人。“这地方不好撒种”——既是不好种植,也就不能收割。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亚伦俯伏在地”——。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俯伏在地: 人在面对问题时,最快的解决方法是来到神面前祷告。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神荣耀显现】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摩西亚伦在危急关头转向神寻求带领帮助,他们来到会幕门前,以恳求者的身分俯伏于地。神的荣耀(kabod )因他们谦卑哀求而显现,提供解决的办法(类似情况 ,。神的光辉或能力以可见的方式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史诗中十分普遍,他们称之为梅岚穆,可以用来击败敌方(例如在《* 埃努玛埃利什史诗》中 * 玛尔杜克和 * 查马特二神之争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西的血气——没能进入应许之地的理由: 这是摩西一生中犯的最大过失。他把自己的感情高举在神公义的审判和神的话语之上,这就是摩西的过失。也就是说摩西承认神的权能,但是想按自己的意志来左右这个权能。摩西没有以神代言人的身份用话语命令盘石,而是用想击打百姓的血气击打了盘石两下。神要向百姓赐下自己的能力和恩典,但是摩西因向他们发怒破坏了神的圣洁和荣耀。摩西因为失去顺服、谦卑和节制,所以没能进入应许之地。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①神非常严厉地对待领袖的失职;②为神作工的人应该只为神的荣耀使用权威;③对于将要进入神国的人来讲,绝对不允许骄傲和放纵。【】「“你拿着杖去,和你的哥哥亚伦招聚会众,在他们眼前吩咐盘石发出水来,水就从盘石流出,给会众和他们的牲畜喝。”」--《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你拿着杖去”——这杖大约不是亚伦发过芽的杖,乃是摩西在埃及施行神迹的杖,11节原文作他的杖,。摩西在利非订曾用这杖,后来这杖也存在会幕里(9 )。“吩咐盘石”——不是击打盘石(11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于是摩西照耶和华所吩咐的,从耶和华面前取了杖去。」杖: 摩西手里拿着的杖本身不能发挥任何的能力。这个杖象征神的权威,14:16,17:5-6)。吩咐盘石: 这个命令强调了神对没有生命之物的主权。神用“话语”创造了天地,并维系着这一切的运行(创1章 。如果没有神的介入,在被造世界中没有一物能存在。盘石之所以能出水,是因为神话语的能力,而不是摩西拥有任何能行神迹的能力。这样的神迹在新约圣经中也出现了一次。神通过盘石耶稣基督,向高呼属灵干渴的人提供了属灵的活水。本章的事件表明:①如果没有神所供应的水(恩典 ),人的灵与肉体就无法生存;②这个“水”是神恩典的礼物,而不是靠人的智慧和努力所能得到的。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摩西、亚伦就招聚会众到盘石前。摩西说:“你们这些背叛的人听我说:我为你们使水从这盘石中流出来吗?”」“从耶和华面前”——就是在会幕中。“杖”——就是那常用以施行神迹的杖(8注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举手,用杖击打盘石两下,就有许多水流出来,会众和他们的牲畜都喝了。」“摩西说”——摩西、亚伦的错谬有违逆主命,2自大过分(10末句 ),3不信神(12 ),4不尊主为圣(12 ),5擅自发怒(10第三句,,,,。最大的圣徒,也有软弱的时候,。神看罪恶,与人的看法不同。人越与神亲近,神越发恨恶他所犯的罪。“你们这些背叛的人”——当时摩西自己却背叛了神(24,。“我”——原文作我们。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因为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击打盘石两下”——这盘石预表主耶稣。既然被击打了一次,就不可再打。摩西却废了这预表的意思,,。注意两下两个字。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对于亚伦,或者因为他与摩西同心,没页责备摩西,所以就是与他同罪,也与他一同受罚。注意10节原文上有我们两个字,。“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神待遇摩西为什么这样严厉呢?,就可以明白了。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同是击石,何以这一次摩西却受到“不信”的责罚?一般有如下的解释:1.神命令他拿了杖,去招聚会众,然后握杖在手用口吩咐盘石流出水来,可是他不信真能凭一句话便能叫石出水,用杖击打盘石,水岁流出,却违背了神的命令(24节 );2.摩西盛怒之下连击二下,没有在百姓前尊敬神;3.盘石是神的象征,百姓聚合在盘石前,有若集合在会幕或者约柜前,摩西击石构成一种渎犯。
一代领袖在此历史时刻不能持守所信到底,殊堪嗟叹。在圣洁的天父面前,不能容许丝毫不信,益获证明。
──《启导本圣经注释》
【】「这水名叫米利巴水(米利巴就是争闹的意思 ),是因以色列人向耶和华争闹,耶和华就在他们面前显为圣。」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 完全成就神旨意的意思。神愿意在发怨言的百姓中间行神迹,要在自己的能力和荣耀中彰显自己的圣洁。摩西因自己的血气没能成就这件事情。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米利巴”——就是加低斯的米利巴,。还有一个米利巴,。“耶和华就在他们面前显为圣”——神的威严使自己在会众面前显为圣。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耶和华就在他们面前显为圣: 神愿意借着摩西和亚伦彰显自己的圣洁。但是因他们的犯罪,神反而在百姓面前借着对他们的惩治显出了自己的圣洁。神向犯罪的灵魂施行公义的审判,是为了借着惩戒不让任何人挑战神的圣洁。事实上,在神面前人人平等。对于神来讲,每个灵魂都比世界宝贵。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米利巴水】
【】「摩西从加低斯差遣使者去见以东王,说:“你的弟兄以色列人这样说:‘我们所遭遇的一切艰难,」出埃及记十七章的米利巴水位于西乃山一带,利非订一地。如今他们则在利非订东北偏北一百五十航空哩处的加低斯。然而地点虽异,此为争闹(米利巴 )之水则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西从加低斯差遣使者去”——按看来,以色列人到了加低斯不久,就打发使者往以东和摩押去,求这二王容以色列人从他们的国中经过,只因这二王不允,以色列人此住在加低斯。但耶弗他利提的,不过是以色列人之史记的大略。“见以东王”——那些使者也见了摩押王。“你的弟兄”——这称呼使以东人纪念他们和以色列人同是一个祖宗的后裔。以色列人这一次在加低斯住了几个月的工夫(1。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从东方进入迦南的大路为取道以东地。以东人的先祖以东即以扫,是以撒的儿子,因此以东人与以色列人有兄弟关系。以东地位于死海之南,以色列人北上摩押,借道以东最便利。摩西的和平谈判未获接纳,以东人且出言不逊;以色列人只有绕道(20~21节 ),因为难走,又发怨言。
──《启导本圣经注释》
【】
向以东求助:以东人的祖先以扫 与雅各是兄弟之亲,所以摩西向以东王自称为弟兄。正因如此,摩西以和为贵,即使以东人不准借道,他仍没有向他们开战,不像他对付亚拉得人和亚摩利人的做法。以东位于迦南地东南部,没有迦南地南方的崎岖山岭,并有大道(原文作王道 是约但谷东面高原南北直通之路 )贯通,可省时省力。虽然以扫与雅各和解了,但他们的后裔却世代对敌,以东人此际首次不念旧情,日后更变本加厉。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晚铜器时代的以东】
【;在摩西带领下,究竟以色列人是在以东的境界「以外」经过,抑或「穿过」以东的境界呢?】以东是死海以南直到亚喀巴湾的地区。考古学家最近在本区几个定居的遗址中,挖掘到少量 * 晚铜器时代的陶器。但却找不到建筑物或文字记录。埃及人称这地区的游牧民族为肖苏(Shosu )。但这用语可能是社会阶层而非种族的名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书七章 假如以色列人的军队真是那么强大,为何以东人会很容易就驱逐他们离开?还有,当以色列人准备攻占迦南时,为什么艾城的人会使他们遭遇挫折】两段记载显然都是真确的,因为上述两个前置词都可见于同一段经文内。记载:「你们吩咐百姓说,你们弟兄以扫的子孙住在西珥,你们要经过(或『在其中经过』 希伯来文是oberim bigebul )他们的境界,他们必惧怕你们,所以你们要分外谨慎。」接着的两节经文解释,神不容许以色列人攻占以东人的土地,因为那地是神给予以扫,作为他永久的地业。以色列人必须向以东人购买粮食及水,且只能在王道上走(King's Highway 是当时的国际路线 这条路穿过以东人的境界 )。
以东王却拒绝以色列人的要求,他甚至派军阻止以色列人,不许他们走在王道上,穿过以东境界。指出:「这样以东王不肯容以色列人从他的境界过去,于是他们转去离开他。」日后,当摩西重提此事时,便说:「于是我们离了我们弟兄以扫子孙所住的西珥,从亚拉巴的路,经过以拉他,以旬迦别,转向摩押旷野的路去。」于是,我们理解以色列人由本来向北进发的路线,转向绕道以东东面的边界,再沿着摩押人的边界前行(神亦禁止以色列人用武力的方式穿越摩押的境界 因为神已将此地赐与摩押人的祖先罗得 )。
那么,以色列人是否如所言,穿越以东人的境界?当以色列人与以东官员谈判时,他们会进入了以东的境界;此外,在以东王拒绝他们经过王道,向北进发往摩押及什亭平原之前,以色列人也曾进入以东境内,向当地居民购买水和食粮。虽然以色列人的军旅远比以东的为强大,可以轻易地胜过他们,但以色列人没有用武力来解决这件问题。以色列人没有坚持要经过王道,却(多半是 )转向东而行,沿着以东的东面边界,穿过那崎岖不平而没有路径可遁的西珥的旷野。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依照民数记二十六章的记载,以色列中可以打仗的人数共六十万一千三百名;这个数目当然远超过以东的战士。然而,却毫无他们两军交锋的记载;因此,摩西率领以色列人离开以东,显然只是由于以东王拒绝让他们过境,使以色列人不可循着王道向北前往摩押及约但河东岸。第二十一节记载:「这样,以东王不肯容以色列人从他的境界过去,于是他们转去,离开他。」以东人坚持不让以色列人过境,以色列人就只好尊重以东人的权利(以东人及以色列人都源出于亚伯拉罕 )。
至于攻占迦南一事,以色列人只在攻打艾城时遇到挫折。当时,有三千名以色列人作为先头部队,想攻入艾城,却落荒而逃,还有三十六个以色列人被杀——这也算不上惨痛的败落!除此之外,在约书亚带领下,以色列人在攻取迦南的全部战役中都大获全胜。另一方面,根据约书亚记的记载,进入迦南地的以色列人为数极众;要研究此地区能否维持如此庞大人口的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记着:现代迦南地的情况,不尽可显示此地于古时的潜力。现时于北非洲沙漠之下发现罗马时代建筑的庞大又美丽的城市,这些城市之所以被埋,是由于降雨量减少而引起土地荒漠化所致。迦南地的情况也是一样:只要有适量灌溉,以色列境内的各地、山坡和平原都变得很肥沃。百利(Baly Bible Geography.p.67 )曾记载龚亚伦(Alan Crown )于巴勒斯坦考古研究的发现,龚亚伦的研究显示在主前二三OO至年间,巴勒斯坦的气候较为干旱,但「在主前O年以后,此地可能获得较丰富的雨水」(Baly-p.68 )。百利以下列文字总括他对巴勒斯坦地区气候的研究:
不幸地,在主前二千年以后,关于巴勒斯坦气候变异率的证据,受此地区人类活动影响而变得模糊。然而,若我们要作出如下假设,就必须提高警觉,我们的假设是:本书所列出的气候方面的资料,适用于族长时代、王国时代、新约时代及其后的岁月。换句话说,巴勒斯坦的气候已保持了四千年,情况稳定。我们能够有信心地说这是可能的。
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地区,于主前二千年期间似乎获得较丰富的雨量,使这地区能够支持为数众多的人口,占迦南后,此地区成为阵容庞大的军队的驻扎点;及这人口众多的民族的养生处。现时以色列境内的人口远超圣经所记载当时的人口数目;因为,怀疑圣经中人口数目的学者,就不能以现时的人口数为凭据而作出推论。而且,近来发掘叙利亚城市伊浦拉(Ebla )的结果显示,在主前三千年,单是这城市的人口最低限度就有二十六万( 参看K.A.Kitchen,TheBible in ItsWorld [Downers Grove,Ill.:Intervarsity,1977],PP.39-40]。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就是我们的列祖下到埃及,我们在埃及久住;埃及人恶待我们的列祖和我们,」以色列要求与以东人和睦: 以色列从加低斯往东行军,为了尽快到达约旦(Jordan ),想要说服住在近道上的兄弟以东允许他们从其领土经过。虽然以东地非常美丽,但是以色列没有用武力征服,而要求和睦,因为这个地并不是神所应许他们的地,也是因为神命令不要伤害这个地上的居民。今天以属灵的迦南——天国为目的生活的信徒,也应该拥有这样的生活态度。即使这个地球再富饶、美丽,信徒应该知道这并不是自己永远的居所,因此应该为进入永恒的家乡——天国而努力。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我们哀求耶和华的时候,他听了我们的声音,差遣使者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这事你都知道。如今,我们在你边界上的城加低斯。」“差遣使者”——,。“你边界上的城加低斯”——。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求你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我们不走田间和葡萄园,也不喝井里的水,只走大道(原文作王道 ),不偏左右,直到过了你的境界。’”」使者: 指击杀埃及地长子的执行神审判的使者,对以色列来讲,是传达神救恩的使者。表明以色列的出埃及事件是出于神恩典。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不喝井里的水”——意思说,若不得不喝的时候,就必给你们出钱(19 )。“只走大道”——原文做王道。从亚拉巴到以东山地有一条深沟,沿路有好些泉源和草地,在以东西边,以色列人往来,只有这条路可走。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大道”当系指外约但沟通南北的通商大道,从阿卡巴湾口直上大马色(今大马士革 )。“大道”原文作“王道”,有坦途、捷径之意。
──《启导本圣经注释》
大道(原文王道 ): 指从约旦东向北,经过亚摩利和摩押以及以东到达以旬迦别的国际大道及其支路。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以东王说:“你不可从我的地经过,免得我带刀出去攻击你。”」大道(原文作王道 )是古代车队所行走之道路。在以色列人来到之前,早已成为主要的公路。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说:“我们要走大道上去;我们和牲畜若喝你的水,必给你价值。不求别的,只求你容我们步行过去。”」【】「以东王说:“你们不可经过!”就率领许多人出来,要用强硬的手攻击以色列人。」【】“以东王……率领许多人出来”——以色列人的使者尚未回来以先,以色列人或向东起行,过了亚拉巴,他们就知道以东王出来拦阻,于是以色列人就往南转去。按原来的次序,本节或者续22节,摩西将20-21节列在此处无非是要把这一段事记完。“要用强硬的手攻迹以色列人”——以东人虽然这样待以色列人,神却禁止以色列人憎恶他们。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这样,以东王不肯容以色列人从他的境界过去。于是他们转去,离开他。」以色列百姓在以东王的武力面前默默回转,是因为神把何珥山周围的地赐给以东人为产业。虽然不是选民,但是神还信实地守与他们所立的约。神不仅仅是以色列的神,也同样是全人类的王。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以色列全会众从加低斯起行,到了何珥山。」【「以东王不肯容以色列人从他的境界过去。于是他们转去离开他。」】
{命题23}为何这节经文说以色列人绕过以东的境界,然而却说他们经过他们的境界?
〔难题〕神不允许以色列人与以东人争战,因为祂已经将以东地赐给以扫为永久的基业。提到「以色列人转去离开他」。然而,摩西将耶和华的吩咐转告百姓时说:「你们弟兄以扫的子孙……你们要经过他们的境界……」。同样的,在提到「于是我们离了我们弟兄以扫子孙所住的西珥」。以色列人到底是经过以东的境界或是绕道而行?
【解答】
在某一种意义来说,可以说以色列人是经过了以东的境界,为的是继续他们的行程,这个行程是沿着 King’s Highway穿过以东的领土。然而,经文并未明确的说到以色列人经过以东的境界。事实上经文上所用的希伯来文“Abar”可表示「经过」(pass through ) 或「从旁经过」(pass by )。历史的记载确实的记述他们经由以东地的东方边界(eastern border )。神曾警告以色列人经由边界时要分外谨慎,不可与以东人争战。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全会众”——(1注 )。“从加低斯起行,到了何珥山”——这两个地方未必相离只有一站路。显明以色列人安营的地方,有时彼此相离几天的路程。“何珥山”——这山在亚拉巴东靠近以东的边界(23 ),比海面约高五百丈,当时以色列人安营在摩西拉,又名摩西录,在阿珥的山根,还有一座何珥山在迦南的北边。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何珥山的确切位置不详,只知在加低斯巴尼亚东北,近以东边界。
──《启导本圣经注释》
【何珥山】
。亚伦死地,他却死在摩西拉 )的传统地点是彼特拉附近的内比哈伦山(Jebel Nabi Harun ),但此地却不是在「以东边界」上。在加低斯西面,接近以东边界的马德拉山(Jebel Madrah )是另一个可能,但当地缺乏足够的水源。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亚伦逝世――《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人类祭司职分的局限: 提到了一百二十三岁去世的(33:38)亚伦和有关祭司职分的传授内容。这些内容具有以下意义:①祭司职分的不完全性:人因罪恶和死亡不能完全履行职责。但是绝对完全的耶稣基督完全履行了祭司职分。耶稣基督超越时空,以中保的身份为犯罪之人献上圣洁的赎罪祭。②祭司职分的暂时性:以色列的祭司在活着的时候,才能担当职分,所以需要很多祭司。但是我们永远的大祭司耶稣基督是永活的神,所以他大祭司的工作也是永远的、完全的,8:1-4)。【】「“亚伦要归到他列祖(原文作本民 )那里。他必不得入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因为在米利巴水,你们违背了我的命。」--《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亚伦要归到他列祖那里”——。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归到他列祖”,通常指一个受大家尊敬的人善终而死。一个人若死无葬身之地,骸骨无人收殓,则是天罚,。旧约的一个信念,是人死了会与先祖在一起。亚伦虽因米利巴击水一事被罚不能去到应许之地,但死后仍可与诸先祖、圣徒同列。
──《启导本圣经注释》
「归到他列祖」:指百年归老 , 亚伦终年一百二十三岁(33:39) ; 但此处表明他的死因是应验神预言的惩罚。第一位大祭司死亡在即,须有另一位接任,即由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接上。摩西主持这项仪式,将大祭司袍从亚伦身上脱下,穿在以利亚撒的身上。
亚伦的尸体葬在摩西拉,这地大概又名摩西录(33:30),离何珥山不远。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你带亚伦和他的儿子以利亚撒上何珥山,」亚伦的死并不是自然的死亡,是神的惩罚,是违背神计划和旨意的代价。神对一个人的审判,是看他对神话语的顺服与否,而不是看他职位的高低。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你带亚伦……上何珥山”——当时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第四十年五月初一日。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把亚伦的圣衣脱下来,给他的儿子以利亚撒穿上;亚伦必死在那里,归他列祖。”」亚伦祭司职位的转移,为以色列民生活中的大事,因此要举行仪式,为以利亚撒穿上亚伦的圣衣,让会众清楚看见,由亚伦开始的一个时代已告终结,由下一代继起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亚伦死在米利暗后约五个月,时年123岁。
──《启导本圣经注释》
“把亚伦的圣衣脱下来”——摩西既把圣衣给亚伦穿上,也就把这圣衣替他脱下来;后来大祭司的职分,一代一代也是这样传下来的。“给他的儿子以利亚撒穿上”——这就表明以利亚撒接续他父亲亚伦供大祭司的职分。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摩西就照耶和华所吩咐的行。三人当着会众的眼前上了何珥山。」亚伦的圣衣: 是指大祭司的衣服。大祭司实行祭司职务时,必须要穿上这件衣服。所以,给以利亚撒穿上这件衣服,意味着接替大祭司的职分。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摩西把亚伦的圣衣脱下来,给他的儿子以利亚撒穿上,亚伦就死在山顶那里。于是摩西和以利亚撒下了山。」“三人当着会众的眼前上了何珥山”——众人却没有看见三人在何珥山上所行的事。这样看来,神在亚伦活着(参十七章 )和临终的时候,都使他有大尊荣。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全会众,就是以色列全家,见亚伦已经死了,便都为亚伦哀哭了三十天。」“亚伦就死在山顶那里”——这是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第四十年五月初一日;亚伦死的时候,正一百二十三岁。亚伦既死了,就显明他为祭司的职分不完全。训州在神面前死的时候,大概没有人在他眼前,或者也与摩西一样被神埋葬了。摩西和以利亚撒若葬埋亚伦,按律法就必不洁七天,况且以利亚撒既受了大祭司的职任,连自己父母的尸体也不敢挨近,恐怕沾染不洁。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都为亚伦哀哭了三十天”——,。以色列人为平常的人只举哀七天,若是有名望的人,就为他哀哭三十天,。名人活着的时候,往往被人轻看,死后却被人尊重。【比方】孔孟等。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哀哭了三十天: 一般的哀哭时间是七天,,但是为摩西和亚伦哀哭的时间持续了三十天,相当于国葬。这是尊敬领袖的表现。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哀哭三十天】
正常的服丧期是七日,。但为了表示他们的重要性,百姓为摩西、亚伦都哀哭了三十天。这也是领袖交接的场合,以利亚撒继承父亲大祭司之职,穿上他的圣服。后来约书亚亦同样继承摩西。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20-21章上 )】
1有学者认为摩西和亚伦所犯的罪是妄自行事(击打盘石而不是吩咐它及对会众动怒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他们的结局对你有何警惕呢?新约中「多给谁就向谁多取」这句话在摩西和亚伦身上是否贴切呢?
2以色列人是凭着什摩击败住南地的迦南人呢?这种做法有否「贿赂」之嫌。
──《串珠圣经注释》
【 再临加低斯,以色列人入迦南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加低斯是三十八年前初次窥探迦南地的人回来报恶信的地方(13-14章 )。从埃及出来的那一代已所剩无几,新一代的人不久就可以进入迦南地了。摩西、亚伦、约书亚、迦勒,是自出埃及直至此时仅存的少数几个人。他们再次来到加低斯安营,摩西盼望百姓能有新的开始。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好发怨言,怪罪他人,是我与其他人同工时的表现吗?】
【,11「吩咐盘石……用手击打盘石两下。」】事隔37年,新一代已忘记在旷野飘流是因父母和自己犯罪的结果,他们不肯承认问题所在,反而怪责摩西使他们身陷困境。我们的困难,常常是由于不顺服神或缺少信心所致。我们绝不能怪责神使我们犯罪,只有当我们认清自己的罪,才会有平安和灵命上的长进。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因为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这是恩惠的神迹!神的命令那么明确,在这次摩西只要吩咐盘石就够了。我们不能明白其中深奥的道理,可能这是指我们救恩的盘石,不必用人力来击打。基督曾一次而且永远为多人担当罪恶。每次我们等候神,要尽的责任似乎相同,但是方法不一定完全一样。所以摩西这次只可吩咐,不许击打。
信心的考验——他没有顺从,可能因为他认为单有言语是不足以行神迹的。他以为必须有些行动来帮助,其实他在神的眼中看来,人力是极微弱的。没有人可在神的面前夸大。神是一切的一切。我们必须相信一句话就足够,因为其余的事由神完全作成。
信实的恩惠——摩西缺乏信心与顺服,然而水还是涌流出来了。仆人的罪没有因此阻挡神的仁慈与信实。我们虽然不信,神还是信实的。这真是甜蜜的灵训。我们是多么无用的仆人,常在信心与顺服上失败。但是神的恩惠还是如河水涌出在岸边,甚至连旷野都有水流。诗人说江河是涌流的,这是神信实的神迹!摩西在晚年受责罚,神工人若不顺从,祂必责备,会使他们的品德经过管教而有高尚与圣洁。
──迈尔《珍贵的片刻》
『不…尊我为圣』这句话译得更准一点就是『没有把我分别为圣』,意思是你连累了我。把神『分别为圣』意思就是把神分别出来,显出神的特有的性格。摩西那一次发脾气的坏处是在这里︰一方面他在那里发脾气,一方面杖打下去又有水流出来,看见有神的工作在那里,这就叫人分不清到底这是谁作的事。摩西那一次的发脾气影响到神的自己,把神也拖在里面,叫以色列人分不清,以为流出水来给我们喝的是神,发脾气骂我们的也是神。摩西没有把神摆在应有的地位上,反而把神拉在一起没有分别,这个叫作得罪见证。这一个关系太大,所以神不能轻轻放过他,所以结局神不让摩西进入迦南。── 倪柝声
【 神为甚么如此严厉处罚摩西?你从中悟出甚么真谛?身为领袖的应怎样做?】耶和华只叫摩西吩咐盘石出水,但他竟然击打盘石两下。本来神的大能借着摩西的吩咐就能成就,但是摩西竟擅自做主,击打盘石,因此神不准他进入应许之地,百姓亦毁谤他、攻击他。神对摩西的处罚太严厉吗?摩西是领导人,应该以身作则,他对百姓负有重大的责任,所以神不能对他从轻发落。他击打盘石,就是不顺从神的吩咐,并且是在百姓面前做的,表示他自作主张、不信任神、不尊神为圣。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互相信赖可化干戈为玉帛,一方猜疑便埋下危机……】
以扫与雅各两兄弟,成为两个民族的祖先。以东人是以扫的后裔,以色列人是雅各的子孙。本来,以东人是以色列人的兄弟,以色列人向以东王要求从他的境内大道通过,保证不会损坏他们的田地、葡萄园,更不喝他们井里的水;但是以东王不肯,因为不相信他们的话,怕他们会来攻击,或踏坏庄稼。神不许弟兄动武,便吩咐以色列人从另一条路前往应许之地。
――《灵修版圣经注释》
【 遇到阻挠凭血气行事,还是求神引路或赐智慧找出路?】
【最后的登山】摩西想派人与以东王商谈,好从他的境内通过,但是没有成功。他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兴兵动武,一是止住干戈。摩西知道未来的岁月障碍重重,不想再添烦恼。争战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有时不值得因小不忍而乱大谋。公然宣战似乎很英雄,甚至是维护公义,但这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应当效法摩西,即使没法前进时,也要想出另一种解决的方法,尽管这并非易事。
――《灵修版圣经注释》
「把亚伦的圣衣…给他的儿子以利亚撒穿上。」
正月间,摩西和亚伦的姐姐米利暗死了。现在,摩西和亚伦同以利亚撒上何珥山;他们三个人上去,将只有两人下来。这是何等的旅程!不久之后,摩西也将离开他所服事的那一代人,回到他的神那里去。神所使用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三元老,竟然都不得进入应许之地。
出埃及地以后,过了四十年的旷野旅程,亚伦到了一百二十三岁的老年,神应许之地已经在望,却不得进入,是因为在米利巴水,以色列人向耶和华争闹的时候,犯了错误的结果。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因为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
摩西和亚伦是神的仆人,是神特选的仆人,是神重用的仆人。不过,他们到底也是人。是人,就难免有错误。
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但他也有发怒的时候;最大闹脾气的一次,是看见以色列人拜金牛犊,把神用指头所写的法版摔碎了。这是不是太过分了?还有一次,百姓在基博罗哈他瓦,闹着要吃肉。摩西向耶和华诉苦:“你为何苦待仆人…你这样待我…求你立时将我杀了!”对神如此,还象话吗?岂不该加重罚?但这两次,神竟连轻轻责备他都没有。
摩西上何烈山,百姓在山下拜起金牛犊来,亚伦是纵容百姓的始作俑者,即使不罚他立时倒毙,也该因此叫他进不得应许之地。但也不是为了这笔帐。那么是为了甚么呢?
原来在米利巴水那里,百姓因为没有水喝就争闹,发起怨言来。神叫摩西拿着杖,在会众眼前“吩咐盘石发出水来”。摩西,亚伦召聚了会众。摩西说:“你们这些背叛的人,听我说:我为你们使水从这盘石中流出来吗?”摩西举手用杖击打盘石两下,就有许多水从盘石流出来,会众和他们的牲畜都喝了。)神的大能彰显了,问题解决了。但摩西说的话还像神的仆人吗?他简直自己作了神!“我”来给你们解决问题!这就是不尊神为圣。这是最惹神忿怒的。
神所重用的仆人,是改变世代的人,是在神的全家尽忠的人,兼负先知,祭司,君王的重任,在人的面前代表神。但仍然是神的仆人,要自己谦卑,时时尊主为圣。── 于中旻《圣经研究》
【 神给我的使命是甚么?如何面对交接班?如何面对成败?】
亚伦在进美地前辞世,是对他背叛之罪的一种处罚。(参出32 新一代祭司已受任,按利末记规定,亚伦身上的圣衣、祭司袍被脱下,由他儿子以利亚撒穿上,让会众清楚看见,下一代新的任务已经开始。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