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iv. 安营和行进时支派的编排
本章形容各支派怎样成方阵围绕会幕安营,以及按什么次序行进。圣经一再提到他们作为某位首领的「兵团」(4、6、8节等),要按着「军旅」安营(9~10、16、18、24~25、32节)。英文分别译作 host「兵团」和 company「军旅」字眼,原文同是 ṣa ̄ḇa ̄ʾ (和合本:军队)。这里所描绘的,也是神子民组成军队,向应许之地挺进。 兰塞二世(主前十三世纪)领导之下的埃及大军,亦采用这种阵式安营。他们的营盘成正方形排列,王营位于中央。65同样,以色列的王也是住在祂军队中央的会幕里。此外,各支派随着安营的旗号(2节),也是古代雕刻里的军事器械之一。66至于以色列各支派的纛是什么模样,可惜我们一无所知。这纛( deg ̄el ,2~3、10、18、25、31、34节)是指围绕着该纛安营的群体。在此译作「军旅」更佳。67 以色列的营阵可用下图表示:2.各支派安营之处和会幕之间有一段空间。钦定本把 minneg ̄ed 译作「远处」(参照 NIV 之「一段距离」),似乎比 NEB 与和合本的「对着」来得妥当(参:;。规定约柜和平民支派之间,必须隔离二千肘(1000码)。此处的用意可能也是如此。,和第三章告诉我们,利未人在平民支派和会幕之间安营。
3~31.支派扎营和行进的安排,显示其地位有高下之分。地位最高的是犹大营,他们的岗位和祭司一样,是在会幕东面。接着是南面的流便,然后是以法莲和但。行进也是依着这个次序(9、16、24、31节)。第17节似乎表示搬移会幕的利未人,是在流便和以法莲两营之间前行。但实际上正如清楚表示,利未人一部分是走在流便之前,一部分是在他们之后的。的重点,是正如神殿在以色列安营之时必须居于中央,行进之时也当在他们中间。 第14节原文说迦得支派的首领以利雅萨是「流珥(Reuel)的儿子」。但 MT 在其他地方,,,却称之为「丢珥(Deuel)的儿子」。希伯来文的 R 和 D 两个字母十分相似(ר 和 ד),各版本读法混淆,以致难以监定哪个才是较佳的读法。但由于丢珥比较普遍,因此属于较早读法的可能性较高(和合本:「丢珥」)。 神住在祂子民之间,在前往应许地旅程中带领他们的描绘,恰好是教会现今处境的写照。道成了肉身,住(原文:「安设帐幕」)在我们中间(约壹14)。神怎样引导祂的子民经过旷野,今日祂也同样与教会同在。在个人的层面上,「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 启示录以会幕居其中央的方形营阵为基础,把天上描绘为一座正立方形的城市,其十二道门以十二支派为名,而「主神全能者」就是「神的殿」及下)。以下则从另一个角度承袭了民数记的象喻,谈到在末日的大战中,天军与地上的众王打仗。「信徒如同精兵」等圣诗,将这概念进一步发挥。【】「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
【】编列营地:人口统计的目的,是要为各支派编列安营的阵形及行军的次序;本章再次记载各支派的首领及数目,但次序是按扎营的方位──东面以犹大支派为首(3-9 ), 南面以流便支派为首(10-16 ),西面以以法莲支派为首(18-24 ), 北面以但支派为首(25-31 )。起营行军也是按以上次序。无论是安营或行军,会幕及祭司利未人皆在十二支派的中间(17 )。
至于每面三个支派的准确位置,本章未有清楚说明,但从上下文看来,最自然的次序是顺时钟方向,如下图所示:┌─┐
│4│
└─┘
┌─────────────────────┐
│拿│
│弗│
│亚他│
│但设利│┌─┐
│便雅悯┌─────────────┐犹大││1│
││米拉利││└─┘
││┌───┐摩西││
│玛拿西│革顺│会幕│亚伦和│以萨迦│
││└───┘儿子││
┌─┐││哥辖││
│3││以法莲└─────────────┘西布伦│
└─┘││
│迦西流│
│得缅便│
││
└─────────────────────┘
┌─┐
│2│
└─┘
1 ...... 2...... 3 ...... 4 起行次序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进军迦南的模型图: 在这里显出以色列百姓以会幕为中心按支派安营,并行军的模型图。神以会幕为中心安置以色列各支派的营,这象征神作为以色列真正的统治者,临在于他们的生活中。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把神迎接在自己的生活中心里。与此相反,把神排除在外的生活找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喜乐。因为只有神才是万福的泉源。犹大支派站在行军队列的前面,这件事情预表着耶稣作为全人类的救主和君王,站在全人类的前面,把人引到永远的国度里。耶稣是借着犹大支派的血统道成了肉身。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以色列人要各归自己的纛下,在本族的旗号那里,对着会幕的四围安营。」
以色列民在旷野扎营排列的方式是个正方形。会幕在正中央,祭司在会幕的东面,利未的三个支派米拉利、革顺和歌辖各在北、西和南三面。十二支派分成四组,每组三支派,在利未人与祭司的四围安营。“对着会幕”也可译为“与会幕间有相当距离”。规定约柜与支派安营间的距离为二千肘(约壹千公尺 )。
这四组支派的排列和他们的母系有很大关系。第一组安营在会幕东面,是犹大(利亚所生 )、以萨迦(利亚所生 )、西布伦(利亚所生 )三个支派;犹大是首领。第二组安营在会幕南面,是流便(利亚所生 )、西缅(利亚所生 )、迦得(利亚婢女所生 )三个支派;流便是首领。第三组安营在会幕西面,是以法莲(拉结之孙 )、玛拿西(拉结之孙 )、便雅悯(拉结所生 )三个支派;以法莲是首领。第四组安营在会幕北面,是但(拉结婢女所生 )、亚设(利亚婢女所生 ),拿弗他利(拉结婢女所生 )三个支派;但是首领。
四组起行的次序为:犹大领头的一组先行,流便为首的其次,利未人和会幕第三,以法莲为首的一组第四;但为首的一组走在最末。
以色列民人数虽众,经此组织,秩序井然,难怪巴兰要说:“以色列啊,你的账幕何其华丽!如连接的山谷,…如水边的香柏木”(民 5~6 )。
──《启导本圣经民数记注释》
「纛」、「旗号」:领导支派的纛及各族的旗号是什么模样的,圣经未有记载。根据犹太人的传统,犹大支派的旗号是狮子,流便的是人首,以法莲的是牛,但的是鹰。纛的功用是指挥方向反维持秩序。
「对着会幕的四围安营」:营阵是四方形,会幕在中心,祭司利未人环绕着会幕安营,十二支派也朝向会幕。这阵形象征神住在子民中间,神子民的生活也以为核心。这也是圣城的模式,是神永恒的计划,因此先知以西结(结40章 )与使徒约翰(启21章 )所见到的圣城都有类似的结构。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纛: 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各支派的阵旗。这四个纛是犹大纛(3节 ),流便纛(10节 ),以法莲纛(18节 ),但纛(25节 )。这四个支派代表以色列,也暗示着将来要得救的所有被造物(四是被造物的数字 )。“纛”包含着以下的意思:①一般意思:纛有标准、象征的字义,也可作为标记,某些国家或宗教团体用来象征自己,或者用它来表示自己的标记,,。通常在旧约圣经中表示旗帜或标竿的词有三个,有时这些词被当作同意词使用。i.旌旗:表示集体或特定的团体,或指打仗时的军号;ii.大旗:这个词有标竿的意思,也被用来指人们聚集的地方或人们所关心的地方(赛13 2 18:3);iii.旗:这个词的意思与“旌旗”类似,不同的是旌旗为很多的会众或军队使用,但这个词是为少的会众或家族使用。②以色列军团的纛:根据犹太拉比的传承,以色列四个军团的纛是这样的。i.东边犹大支派的纛是画着狮子的绿旗。这是根据雅各的“犹大是个小狮子”的遗言;ii.南边流便支派的纛是画着人的红旗。这可能是因为流便作为长子是家族的头;iii.西边以法莲支派的纛是画着牛犊的黄旗。这可能是因为约瑟解开牛梦,从饥荒拯救出了埃及人和以色列人;iv.北边但支派的纛是画着鹰的红白旗。据说这是因为但不喜欢被描述成蛇,选择了蛇的天敌鹰。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在东边,向日出之地,照着军队安营的是犹大营的纛。有亚米拿达的儿子拿顺作犹大人的首领。」
在东边,向日出之地: 指会幕前面的方向(3:38)。这个地方是在开始安置会幕周围的营寨时首先提到的地方,在神面前是荣耀的位置。位于这个地方的是犹大支派,享受着在行军的时候首先起行的荣耀,我们可以说这是成就了雅各对犹大的预言。这个预言在大卫时期得以展开,5:1-3),并通过耶稣基督得以成就。是犹大营的纛: 指属于犹大营纛的意思。指顺服神赐给犹大支派的权威和能力的顺服,而不是从属的意思。以色列拥有一位行使主权的神就足够了。所有的支派和百姓都应该彼此事奉,彼此承认对方。从这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把出埃及旅程中的以色列百姓,称为“旷野教会”。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统计的人数】
的注释已经讨论过,人口的数目是个问题。此时可行性最高的解决方法,是将本段所记的视为混合的数字。由于希伯来语的「千」字('lp )的写法和译作「军事部队」的字眼相同,「七万四千六百名」(4节 )也可译作「七十四个部队,(共 )六百人」。第32节的总数,本来则是五百九十八个部队('lp ),五千('lp )五百人。经文在抄写传递之时,这两个字可能发生混淆,加在一起成为「六百零三千」(即六十万三千 )。这解释若对,则以色列出埃及的人数大约有二万。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七万四千六百名。」
【】「挨着他安营的是以萨迦支派。有苏押的儿子拿坦业作以萨迦人的首领。」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五万四千四百名。」
【】「又有西布伦支派。希伦的儿子以利押作西布伦人的首领。」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五万七千四百名。」
【】「凡属犹大营、按着军队被数的,共有十八万六千四百名,要作第一队往前行。」
要作第一队往前行: 指站在行军行列中的先锋位置。这说明犹大支派和隶属于他的其他支派担负着保护以色列百姓,以及开路的作用。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在南边,按着军队是流便营的纛。有示丢珥的儿子以利蓿作流便人的首领。」
在南边: 按行军的方向来看,指右边。对希伯来人来讲,右边意味着“力量”和“祝福”。
所以,可以理解为这是对以色列的长子流便的特殊照顾,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南边”——有流便西缅支派(就是利亚之长子和次子的后裔 这样就使他们少生嫉妒犹大支派的心 )并迦得支派(就是利亚之婢女悉帕之长子的后裔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四万六千五百名。」
【】「挨着他安营的是西缅支派。苏利沙代的儿子示路蔑作西缅人的首领。」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五万九千三百名。」
【】「又有迦得支派。丢珥的儿子以利雅萨作迦得人的首领。」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四万五千六百五十名,」
【】「凡属流便营、按着军队被数的,共有十五万一千四百五十名,要作第二队往前行。」
要作第二队往前行: 属于流便支派的阵营行进之前,革顺的子孙和米拉利的子孙抬着帐幕往前行(10:17-20)。也就是说属于犹大纛的人在前面行,跟在他们后边的是抬着帐幕的利未人,跟在利未人后边的才是属于流便纛的人。所以,属于流便纛的人在整个行军的队伍中位于第三行列。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随后,会幕要往前行,有利未营在诸营中间。他们怎样安营就怎样往前行,各按本位,各归本纛。」
“有利未营在诸营中间”——就是哥辖族,“他们怎样安营,就怎样往前行”——这样神的住处常在选民中间。
第十八至二十四节:“西边”——以法莲、玛拿西、便雅悯都是同一个祖母(拉结 )的子孙,他们在法柜后行走。此处可解明的话,这些支派所得的地都相连接。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随后,会幕要往前行,有利未营在诸营中间: 指哥辖子孙抬着圣物往前行(10:21)。帐幕中的圣物与帐幕分开,占据了以色列所有支派中最中心的位置。神就是这样让以色列百姓即使在行军中也维持以神为中心的信仰生活。神向以色列百姓所要求的是随时随地时刻都以神为中心。他们怎样安营: 指走在前面的属于犹大纛的人和属于流便纛的人。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在西边,按着军队是以法莲营的纛。亚米忽的儿子以利沙玛作以法莲人的首领。」
在西边: 是帐幕的后边,玛拿西、便雅悯支派以以法莲支派为中心安营的地方。他们是拉结的子孙。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四万零五百名。」
【】「挨着他的是玛拿西支派。比大蓿的儿子迦玛列作玛拿西人的首领。」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三万二千二百名。」
【】「又有便雅悯支派。基多尼的儿子亚比但作便雅悯人的首领。」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三万五千四百名。」
【】「凡属以法莲营、按着军队被数的,共有十万零八千一百名,要作第三队往前行。」
要作第三队往前行: 暗示着属于以法莲营的各支派按着纛的顺序,作为第三队跟在犹大和流便的后面。但是,在实际行军的时候是跟在抬圣物的利未人哥辖子孙的后面。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在北边,按着军队是但营的纛。亚米沙代的儿子亚希以谢作但人的首领。」
在北边: 这是在帐幕的周围安置以色列各支派的阵营时最后提到的地方,在这里安营的是以但为中心的亚设和拿弗他利支派。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北边”——个支派就是从拉结的婢女辟拉所生之长子的后裔,亚设支派,是悉帕的后裔,拿弗他利是辟拉的后裔。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六万二千七百名。」
【】「挨着他安营的是亚设支派。俄兰的儿子帕结作亚设人的首领。」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四万一千五百名。」
【】「又有拿弗他利支派。以南的儿子亚希拉作拿弗他利人的首领。」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五万三千四百名。」
【】「凡但营被数的,共有十五万七千六百名,要归本纛作末队往前行。” 」
除了犹大以外被数点的人数最多的但支派是勇敢的人群,担负着守卫以色列阵营后方的重要任务。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这些以色列人,照他们的宗族,按他们的军队,在诸营中被数的,共有六十万零三千五百五十名。」
【】「惟独利未人没有数在以色列人中,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以色列人就这样行,各人照他们的家室、宗族归于本纛,安营起行,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以色列人就这样行”——会幕在以色列人当中,有三样教训:(一 )神与人同在,(二 )都当倚靠神,(三 )都可亲近神。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以色人就这样行」:数以百万计的以色列民,能够有条不紊地安营和起行,在旷野中生活了四十年而蒙保守,都是因为神起初匠心的组织和编排。当神的子民以神为中心,按次序而行时 , 便能够克服很多环境和人事的问题,成就历史上的壮举。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就这样行: 表示以色列百姓对神绝对顺服。人在神面前所要采取的最美丽的样式是谦卑和顺服。 安营起行: 指以色列百姓三十八年的旷野旅程。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思想问题(第2章 )】
。十二支派有条不紊地对着会幕安营,这包含什么属灵教训?安营的模式对今日分区家庭聚会,信徒领袖的牧养工作等有何提示呢。
──《串珠圣经注释》
──《SDA圣经注释》
本章论以色列人分立四营,看下列的表式便知。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以色列人要归自己的纛。」】
我们的神是秩序的神,祂要以色列安营有规模,行进有次序,各人都知道他的位置,要保持这个地位。虽然有不同的纛与地位,但是只有一个中心,就是约柜,所以得赎的人都在一支整体的队伍。
军中的地位——在神极大的军队中,每个信徒有一定的地位。这是根据神的命令,也有环境的安排,必须热心地保持。使徒保罗屡次嘱咐信徒们要保持蒙召时的身份。我们的处境无论是苦难或容易,在家或在外,都要坚守岗位。我们救恩的元帅若有清楚的指示,你才更动。保罗就是这样依赖圣灵的引导,明白神的目的。他在极困苦的环境中,却从琐碎的事情中,收集日间的云柱与夜间的火柱。他一定要明白神的目的,才收拾帐篷,听候神的引导 )。
行君的指引——我们最主要的方向,是对着约柜。所有帐篷的出口都要对着,以致立即看见云柱的动向。但是我们无论搭拆帐篷或出去争战,必须在自己的纛下。我们同在一个旗帜之下,就有紧密的契合,有兄弟相互的照应。我们也不只顾到自己,也应注意别一队的需要,究竟我们都在一个共同的信仰之中。
──迈尔《珍贵的片刻》
【 我教会的组织和纪律完善吗?有甚么需要改进的?】
【以主为中心】摩西为着以下几个原因,将各宗族按支派组织起来:(1 )有效地管理众多的群众;(2 )使各支派易于得到应许之地;(3 )从所属的支派,知道自己源出何处;(4 )族谱是证明神的选民的惟一方法;(5 )聚在自己支派的旗号之下,旅途中人不至失散。
――《灵修版圣经注释》
「要各归自己的纛下…对着会幕的四围安营。」
出了埃及以后,以色列的各支派,各有了自己的旌旗,上面有支派的徽记:犹大的旗纛上是狮子;流本的旗纛是人;以法莲的旗纛是牛;但的旗纛是鹰;以萨迦是驴;本雅悯是狼;拿弗他利是鹿…阵容必然非常壮盛。如果不幸各人争先展现自己,没有次序,将成为何等混乱,丑恶的形象!
但是,神是有规律的神。看夜空的星群,好像漫无规律,其实是各循轨迹运行,从来不会乱序,不会相撞。神也要祂的儿女们“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
利未支派的人数最少,但他们不跟以色列其余的支派一同计算人数,“利未营在诸营中间”,因为他们“办理帐幕的事,在帐幕的四围安营”。这样,利未营在各支派的中间,会幕又在利未营的中间;在会幕的至圣所里,是神的约柜;柜中有两块石版,上面有十条诫命,那是神亲自用指头写的。以色列人住营的时候,白昼有云柱停在会幕的前面,夜间云柱变为火柱,代表神的同在和引导。“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在旷野的以色列人,在旷野宿营的时候,成为一个广大的帐幕小区;在中心是会幕:摩西素常将帐棚支搭在营外,离营却远,他称这帐棚为会幕。凡求问耶和华的,就到营外的会幕那里去。…摩西进会幕的时候,云柱降下来,立在会幕的门前。耶和华便与摩西说话。众百姓看见云柱立在会幕门前就都起来,各人在自己帐棚的门口下拜。
摩西虽然是真正伟大的领袖,他全不为自己;但不论他如何完全,如何伟大,百姓都知道,他们不是拜摩西,而是敬拜神。他们知道,会幕是神同在可见的实际,那是他们敬拜的中心,也是行政引导的中心。会幕的中心是至圣所,其中有两个金基路伯遮掩的约柜。约柜代表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教会应当凡事以耶稣基督为中心,团结在祂的四周,顺从祂的引导。虽然神赐给教会忠心的领袖,有才能有品德的领袖,又有健全的组织,这些也都是好的;只是不要迷失最重要的,没有甚么可以代替基督,祂才是教会的主,又是教会的元首。愿一切荣耀归给祂。
── 于中旻《圣经研究》
【 神设置的营账最完善,我们事奉有没有照神的旨意安排?】
这样的场面必定非常壮观,可算是世上最大的一次露营!其中仅是六十万战士便连营十九多公里,且不计妇女孩子。摩西要管理这庞大群体,并非易事。初期百姓对神与摩西一心顺服,但是离开西奈山,经过举步维艰的旷野,就开始大发牢骚、怨天尤人,不肯顺服,摩西不再能有效地管理他们。顺服神是惟一蒙福之路,不顺服会带来失败。出埃及记、利末记、民数记等书正是说明顺服神与不顺服神,二者的结局有何等强烈的对比。
旷野中各支派在会幕四围安营的位置──《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