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vi. 成年利未人的统计
第二次统计利未人的目的,是要确定三十至五十岁之间男丁的数目。他们被认为是在行进之时搬运会幕,并在百姓安营时把它装配的合宜人选。以下会幕和幕院的图解,当能澄清本章的指示:71搬运会幕陈设如约柜、灯台、金香坛等的,是哥辖族。但他们却不能参与包装和解开的工作。这些工作一定要亚伦和他儿子,换言之是祭司,才可以做。因为哥辖族人若是观看或触摸未经包裹的圣物,便必然死亡(5~20节;参:;。
4~15.会幕各样的陈设用不同颜色的布料包裹,藉以显示不同程度的圣洁。至圣的约柜是神的宝座,它首先用幔子包裹,然后盖以海狗皮72(RSV:「山羊皮」,AV:「獾皮」,NEB:「海豚皮」),最后是蓝色的毯子。会幕中圣洁程度仅次于约柜的那个部分,其中的陈设则用蓝色毯子包裹,再蒙上海狗皮(7~12节)。立于幕院的燔祭坛首先用紫色毯子包裹,然后盖上海狗皮。如此在全营行进之时,约柜便因为包着蓝色的毯子,与其他陈设有鲜明的分别。 会幕也是使用同一组的颜色。至圣所的幔子是深蓝色,圣所的是紫色,外面包着的也是海狗皮。这些颜色无疑是有意义的,但所代表的是什么却不容易看出来。73蓝色显然用作辨识至圣,即与神临在最具关联的物件。理由大概因为蓝是天的颜色,而天是神真正的居所(参:;,会幕也是按照神天上房屋的模式建造的;。在别处地方,紫色和蓝色的帐子是王营的装饰(帖,君王贵胄也是穿着紫色和蓝色的衣服(如:;。使用同样的颜色提醒以色列人,会幕是他们神圣君王的宫殿,约柜是祂的宝座。 哥辖族人用扛或抬架搬运物件(6、8、11、12、14节),实际上却不参与包装的工作。革顺和米拉利两族,则要在祭司监督下(28、33节),包装和解开会幕中他们照管的部分,但却不亲手扛抬,而是用牛车运输。革顺族所负责的幔子,要用两辆牛车搬运;米拉利族的柱子橛子,则需要四辆。由于照管的物件繁琐,每个米拉利人都要各自负责一样,免得有所遗失(32节)。 这些统计之间,有两个共通的圣经原则。第一,每一个神的子民都有自己的角色。祭司献祭,米拉利人携带橛子,其他支派则在军中作战。整体要顺利运作,缺一不可。百姓若不彼此合作,就无法到达应许之地。基督的身体也是一样,肢体都各得恩赐,恩赐亦各有贡献,使整个教会得益。但和以色列一样,「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保罗以本章余下的篇幅,集中讨论以上原则的细节。 这几章清楚表明的第二个重大原则是,以色列是个阶级统治的体制,准确一点来说,是神治的体制。神说话的对象是摩西、亚伦,他们把神的话传给百姓。祭司是亚伦的儿子,他们顺从父亲。利未人地位在祭司之下,他们以宗教员警的身分,防止一般以色列人落在致死的罪中。新约对教会的描绘,亦同样把教会中有职任的人,以阶级性的方法组织起来。这组织可以追溯到主自己任命十二使徒,这做法显然是仿照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组织。使徒在基督之下,在教会有至高的权柄。在他们以下有先知、教师、长老(参:及下;等其他职任。平信徒必须「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参:;及下;。而领袖则当「吩咐人」,「用各等权柄责备人」,因为持守圣经的教训「又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你的人」;。 增注:祭司和利未人的历史 民数记对祭司和利未人之间的关系,解释得比旧约任何地方都来得明了。祭司和利未人都同是利未(即雅各十二子之一)的子孙。利未支派分为三族:哥辖、革顺、米拉利。祭司是利未支派中的一家,亚伦是其父亲。按照,亚伦属于哥辖族。哥辖族在民数记三至四章中地位比其他两族为高,似乎与此协调。民数记规定只有祭司才能献祭,利未人的责任是守卫、搬运、支搭会幕。民数记假设两者间的这个关系在旷野时期已经存在,证实了这一点。 然而自从威尔浩生在《以色列史》(1878)中把他的理论普及化之后,一般的看法都把祭司和利未人之间的关系,视为源于后期,甚至被掳归回的时代。他们辩称祭司和利未人之间的历史一致如下:在最早时期,任何人都能够成为祭司,后来却成了利未支派的专利,在全国各地的圣地供职。势力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的祭司,他们是撒督的后代。约西亚王在主前六三○至六二二年之间推行的大改革时将丘坛废除,又把作为丘坛祭司的利未人带到耶路撒冷,容许他们辅助撒督族的祭司。耶路撒冷的撒督族又宣称他们自己也是利未的后裔,来安抚失去了权利作为丘坛祭司的利未人。如此,利未人虽然不能继续在丘坛事奉,却可以说京城的祭司是利未支派的一分子。这不过是法律上的拟制,因为根据威尔浩生,撒督族祭司其实并不属于利未支派。这理论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现代大部分的以色列宗教史,以及对旧约祭司较详细的研究中。74 情况虽不容许我们对这理论仔细地作出反驳,但要指出它的某些缺陷,仍是可以的。75首先,P(摩西五经中的祭司来源)对利未人角色的描述,并不符合以西结书、历代志等旧约晚期书卷的形容。在民数记中,利未人的职责是守卫和迁移会幕。专用词 ʿaḇo ̄ḏa ̄h 在此是形容辛劳搬运会幕,与在历代志中形容辅助圣殿崇拜的意思不同。利未人在历代志和以西结书中,永不会搬运圣殿,因为它是固定的。他们的工作是唱诗、清洁圣殿、宰杀祭牲。利未记其实是要平民宰杀自己的祭物,但到了后期惟有利未人才有这权利,更后期只限于祭司。按照 P,利未人的主要工作在搬运会幕以外,就是守卫它(见:等)。其他早期经文把利未描绘为骁勇善战,热心挥刀维护主之利益的支派,;;,这一点与之很是符合。至于祭司和利未人之间,民数记中清楚说明,却被认为是后世所添加的分别,主前一至二千年间赫人讨论庙宇守卫的文献中,已经提到过类似的区分。大部分批判家都监定在P以前的申命记,亦显然有此预设。76 45经文本身亦暗示编排不按时序。是在会幕启示的,换言之是在第二年正月初一之后。而则是在西乃山的启示,显然发生在第一年。 46见下面第77页的图画。 47如:J. Bright, A History of Israel 2 (SCM, 1972), pp. 121, 122, 有关较早年代的理论,可参看 J. J. Bimson, Redating the Exodus and Conquest . 48有关之讨论可参看 G. J. Wenham, 'The Religion of the Patriarchs',刊于 A. R. Millard & D. J. Wiseman 编, Essays on the Patriarchal Narratives (IVP, 1980), pp. 157~188. 49见 F. M. Cross, Canaanite Myth and Hebrew Epic (Harvard UP, 1973), p. 54. 50有关社会用语的讨论,可参看 J. Milgrom, 'Priestly Terminology and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Premonarchic Israel', JQR , 69, 1978, pp. 65~81. 51Keil, pp. 5 ff. 52Keil, pp. 5 ff. 53Gispen, I, pp. 29~34. 54Dillmann, p. 7. 55W. F. Albright, From the Stone Age to Christianity 2 (DoubleDay Anchor, Garden City, 1957), p. 253. 56参 R. de Vaux, Ancient Israel (Darton, Longman and Todd, 1961), pp. 65~67. 57W. M. Flinders Petrie, Researches in Sinai (John Murray, 1906), pp. 207 ff. 58G. E. Mendenhall, 'The Census of Numbers 1 and 26', JBL , 77, 1958, pp. 52~66. 59R. E. D. Clark, 'The Large Numbers of the Old Testament', Journal of the Transactions of the Victoria Institute , 87, 1955, pp. 82~92. 60J. W. Wenham, 'Large Numbers in the Old Testament', TB , 18, 1967, pp. 19~53. 61M. Barnouin, 'Les recensements du Livre des Nombres et l'astronomie babylonienne', VT , 27, 1977, pp. 280~303. 62行星与太阳和地球成一直线时,是无法看见的。从一次绕行到太阳后面(或前面)至下一次之间的时距,称为会合周期。(译注:太阴年是月球环绕地球十二周的时间,太阳年是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63M. Rutten, La Science des Chaldéens , (Pres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Paris 1960)。 H. W. F. Saggs, The Greatness that was Babylon (Sidgwick and Jackson, London, 1962), pp. 453 ff. 64感谢同事希伯特(Alan Hibbert)博士,就统计资料所作的评论。 65见 Y. Yadin, The Art of Warfare in Biblical Lands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63), pp. 236, 237。亚述人成圆形的阵势,则可见于 pp. 292, 293。然而撒缦以色三世 (Shalmaneser III) 的城门,却绘有圆方两种阵营的图画 (Yadin, pp. 396, 397) 。 66见 Yadin, pp. 123, 139. 67Gray, p. 20. 68见 J. Milgrom, Studies in Levitical Terminology 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70). 69支持这读法的,包括了几个七十士译本的抄本以及亚美尼亚版本 (Armenian version) 。 70见 G. J. Wenham, 'Leviticus 27:2~8 and the Price of Slaves', ZAW , 90, 1978, pp. 264~265. 71出埃及记二十五章及下记录了会幕设计的详情,有关这几章详细的讨论和诠释,则可见 IBD , 'Tabernacle', pp. 1506~1511。 72各种不同的译法经已证明,制造外层的是甚么并无定论。早期译本把希伯来语的 taḥas ̌ 视为种颜色。但早期的犹太学者则认为 taḥas ̌ 是某种动物的名字。 tuḥas 在阿拉伯语中是「海豚」的意思,这就是 NEB 译作「海豚皮」,和 NIV 译作「儒艮皮」背后的理由。 73有关颜色的象征意义可参看 V. W. Turner, The Forest of Symbol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7), pp. 59及下。而有关会幕象征意义的讨论, 则可见 L. Hart, Typology as a Hermeneutical Principle (Belfast MTh Thesis, 1977) 。 74如:A. H. J. Gunneweg, Leviten und Priester (Vandenhoeck and Ruprecht, Göttingen, 1965). A. Cody, A History of Old Testament Priesthood (Pontifical Biblical Intitute, Rome, 1969). 75更详细的讨论可参看 J. Milgrom, Studies in Levitical Terminology 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70) 。又请看 M. Haran, Temples and Temple Service in Ancient Israel (Clarendon Press, 1978), pp. 58~111。以及如下各篇论文:R. Abba, IDB , 3, pp. 886~889; VT , 27, 1977, pp. 257~267; VT , 28, 1978, pp. 1~9; D. A. Hubbard, IBD , pp. 1266~1273。 76见 J. G. McConville, Cultic Laws in Deuteronomy (Belfast PhD thesis, 1980), pp. 205~248.【】
「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
本章记载第二次统计利未人的数目,目的在计算30至50岁的壮年男丁,好分配搬运和装拆会幕的工作。统计结果共有8580名(47~48节 )。
工作的分配如下:哥辖族负责的物件有约柜(5~6节 )、幔子(5节 )、金香坛(11节 )、金灯台(9节 )、金陈设桌(7节 ),和会幕外的祭坛(13~14-26节 )。圣所和至圣所内贵重的东西都由他们负责。祭司亚伦属哥辖族,此族地位因此高于其他二族,派以搬运圣器之责。
革顺族负责的物件有圣所的帘子和幕幔(25节 )、外院的帷子和门帘(26节 )。这些都是较为轻软的物件。米拉利族负责的是会幕外院的柱子和柱座(31~32节 ),都属较粗重的物件。
哥辖族的状丁只负搬运圣物之责。法柜等等的包扎和拆卸,全由亚伦与二子负责。哥辖人要是见到未包裹的圣物或触摸到它们,必致死亡(5~20节 参撒上6章及撒下6章 )。
──《启导本圣经民数记注释》
【】
哥辖及革顺子孙的职任:哥辖在利未众子中排:17), 但在会幕事务中排首,因为他们负责搬运的约柜及器皿,是最神圣的物件。他们不可接触或观看这些对象,否则便会死亡 (15- 20 )。 因此亚伦和他的儿子须事先进入圣所包裹这些对象,然后哥辖的子孙才进去抬。不同的对象用不同颜色的毯子包裹,代表其神圣的程度。例如约柜──神的宝座,先用幔子蒙上,再加上海狗皮,最后表面的一层是纯蓝色的毯子。蓝色代表最神圣的对象,因为蓝是天的颜色,中国天坛的殿顶便是蓝色的。其他对象的表层皆以海狗皮蒙上,因此约柜明显地与其他对象分别出来。帐幕内各对象及器皿的作用,见出26-30章注。
约柜的杠通常是不可拿出来的 , 但在这里为方便包裹,才把杠暂时拿出来然后再穿上 (6 )。 亚伦的儿子是不可入至圣所的,大祭司亚伦也只可每年一次进至圣所为全民赎罪;但每当起行搬运会幕时他们可以进入至圣所(15 ),因为那时象征神同在的云彩已上升(9:17)。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
利未子孙的职任:本章统计三十至五十岁利未人的数目。选择这个年纪的利未人负责会幕的事务,主要是因他们体力胜任的缘故。下文(8:24) 把任职会幕的岁数提早到二十五岁,可能二十五至三十岁为学徒时期。三十岁才正式任职;会幕职务是神圣的,不容轻率草莽。到大卫的时候,利未人任职圣殿的年纪更提早到二十岁 , 那时已不再有会幕的起卸工作了。哥辖的子孙负责抬圣所和至圣所中的圣物(1-20 ), 革顺的子孙负责帐幕的幔子、帷子和门帘 (21-28 ) , 米拉利的子孙负责板、柱和座 (29-33 ) 。 总共参与的人数竟有八千五百八十人之多(34-49 )。
以下图表可以说明我们把利未三个家族负责搬运的对象分类:
┌────────────────────────────┐
│ ●●●●●●●●●●●●●● │
││
│ ●a● │
│ ┌───┬───────┐c c│
│ ●││●3 □ │●││● │
│ │1│ ┌┐4 │●││ │
│ ●│├┤│● ││ │●│┌─┐│● │
│ ││││ ││ │●││6││ │
│ ●│├┤│● ││ │●│└─┘│● │
│ ││ └┘5 │●││ │
│ ●│2│●Ψ│●││● │
│ └───┴───────┘Ⅱ │
│ ●● │
│Ⅱ│
│ ●●●●●●●●●●●●●● │
└────────────────────────────┘
Ⅰ,b
由利拉米子孙负责:
Ⅰ板及
Ⅱ柱和座(32- 32节 )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利未子孙的任务安排: 这段经文是有关利未子孙分担任务的条例,是对3:25,26,31,36,37更具体的提示。利未子孙因分担了神的工作,所以能更有效、更有秩序地办理所担当的任务。这件事情提示了今天在教会里得到各样属灵恩赐的人应怎样彼此搭配,共同完成神的工作,。把在会幕里事奉的年龄定为三十到五十岁,是因为:①为了防止在事奉圣洁之神时掺杂血气的行为,而定下了三十岁的限制(8:24);②为了防止因年老不能干重活,而定下了五十岁以下的规定。如此神对事奉神之人要求完全。耶稣从三十岁开始做工,也是遵守了这个条例。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你从利未人中,将哥辖子孙的总数,照他们的家室、宗族,」
“哥辖子孙”——哥辖的子孙虽是属利未族的第二门。还是列在先,不但是因为他们与摩西、亚伦同族,也是因为他们搬运圣器。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全都计算。」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摩西已经数点了一月以外的利未人,为要使他们代替以色列人。当时就计算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利未人,三十岁以外。二十五岁以外,(在迦南居住之时 。二十岁以外(在大卫做王之时 ,。“全都计算”——(34-49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办事: 希伯来语中有“军队”,“兵役”的意思(1:3)。应在利未人作为神的军队从事会幕事奉的层面上理解利未人在会幕里所办理的事。事实上事奉神就是一种属灵的争战。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
{命题5 }在此提到利未人30岁可任职,但是在说是25岁,而说20岁就可任职?
〔难题〕根据「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 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全都计算」;然而在提到「利未人是这样。从二十五岁以外,他们要前来任职,办会幕的亊」和「又派利未人,从二十岁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华殿的工作」。这些经文之间是否有矛盾?
【解答】
首先要注意的是,在经文所提到的各种事奉是有区别的。所提到利未人进入会幕办事 (melakah 任职 办事 )的事奉。 提到利未人进入会幕从事的工作(baabodath 表示工作或劳力的工作 )。在所提到的工作可能是年青人从事的学徒训练工作。以后到了三十岁之后才进入会幕办事。
其次,特别提到利未人要督理建造耶和华殿的工作。这不是会幕的工作,而是监督建殿的工作。而且,由于被掳归回的利未人,根据和所记载,只有七十四人,所以必须顾用足够的年轻人来从事监督的工作。而且,大卫将利未人服事的年限降到二十岁, 因为他说「利未人不必再抬帐幕,和其中所用的一切器皿了」。很明显的,在旷野漂泊时帐幕的搬运工作须要成熟力壮的人。显然的,二十岁以后利未人就可以服事是开始于大卫王的时代一直沿续到以斯拉。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究竟利未人是在三十岁、二十五岁抑或二十岁时,开始在会幕或圣殿中任职?】
清楚地指出:「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全都计算。」利未人必须到达三十岁,才可参与会幕的事奉,包括协助祭司搬运及保养会幕里的设备及器物。
然而,到了,却有如下关于会幕里事奉的记载:「利末人是这样,从二十五岁以外,他们要前来任职,办会幕的事。」詹麦臣认为:「利未人于二十五岁时,于会幕里充当学生,或作试用期的职员,接受年长的利未人的监督或教导。到了三十岁时才正式任职于会幕,负责自己那部份的工作」(参Jamieson-Fausett-Brown Commentary )。将两段经文细心地比较,才得出这个解释;这解释看来也十分合理。利未人这情况类同于圣经学院的学生接受训练;在学生被赋予完全的圣职,有权替信徒施洗及主持婚礼之先,也要受训。
在受训的五年内,年轻的利未人有机会观察正式任职的利未人工作,得知移动灯台、陈设饼桌及祭坛的正确方法,亦可学习会幕中各种器具应置于何处。此外,尚有其他杂务,诸如清楚会幕的地面,还有协助在祭坛上献祭的崇拜者。年青时代的撒母耳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当他未足二十岁,而且还是个小孩子时,就参与上述工作;他特别负责服待以利。由此看来,就算利未人不够二十五岁,进入会幕学习,却还有其他许多种类的工作可供未够年龄的利未人参与。
至于所提及利未人开始参与工作的年龄是二十岁;要研究这个问题,必须要详细考虑两个因素。第一点:及均记载,从巴比伦归回的利未人只有七十四名。然而,返回耶路撒冷的殿役及守门人却为数众多,有四千二百八十九人。利未人的数目不能应付当时工作上的需求,所以,指派较年轻的利未人参与工作(即是说二十至二十五岁的利未人也被包括在内 )是适合的,因为这样才有足够数目的利末人,监督重建圣殿的工作。
第二点:所提及的利未人,其实没有参与崇拜及献祭的工作,他们只是充当建殿工程的指导者及工头。当时圣殿尚未建成,利未人不可能在殿内正式任职;因此,根本没有所谓「小于二十五岁」的问题。由上述解释看来,三段经文所提及的三种年龄上的限制,并非互相冲突,因为三段经文中的利末人拥有不同程度的权力。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哥辖子孙在会幕搬运至圣之物,所办的事乃是这样:」
会幕的圣器用不同颜色的毯子包裹或遮盖。至圣的用纯蓝色或朱红色,例如法柜、陈设饼桌、灯台、金坛等。院子里的祭坛则用紫色。会幕中隔开圣所和至圣所的幔子也是用蓝色、朱红色和紫色的线织成。蓝色在这三种颜色中尤其突出,因为至圣的法柜,也就是神的宝座,外面所披的为纯蓝色的毯子(6节 )。红、紫虽也是中国人所看重的颜色;但蓝则不是,属普通人衣着的颜色。希伯来人可能因为以天为神的居所,而天色蓝,故看重蓝色,亦未可知。
──《启导本圣经注释》
【】「起营的时候,亚伦和他儿子要进去摘下遮掩柜的幔子,用以蒙盖法柜,」
“起营的时候”——。“要进去摘下遮掩柜子的幔子,用以蒙盖法柜”——祭司必先进圣所,遮掩圣器,然后哥辖人才可以去抬。寻常唯有大祭司一年一次,当大赎罪日可以进入至圣所。但云彩从帐幕收上去的时候,以色列人才起营,神或者在云彩中离开帐幕,所以祭司能进去,虽是这样,他们还是常有内幔在自己和约柜当中隔开。以利亚撒管理哥辖人(16 ),以他玛管理革顺和米拉利人(28、33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遮掩……幔子: 指隔开圣所和至圣所的幔子,36:35)。象征神与罪人之间的间隔。耶稣通过自己代赎的死除去了这个间隔。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遮盖至圣物的理由: 亚伦和他的儿子盖住会幕内的至圣物是为以下理由:①为了不让利未人以外的其他人摸至圣物。至圣物是被神膏过的,所以是圣洁的。利未人虽被任命为协助祭司的人(8:9-26),但因没有被膏立所以也不能摸。这说明事工的范围。新约的信徒们在作神的工时也应该按自己所得的恩赐和职分按规矩事奉神,,。②为了保护会幕的器具免受自然灾害。③通过遮盖圣物的布的各种颜色唤起百姓们的宗教热情和对神的敬虔。④最重要的理由之一是为了隐蔽器具。不洁的人见圣洁的神时必会死亡。器具象征神的属性和品格,从这意义上应遮盖器具。但是在新约时代,因耶稣基督的缘故隐藏的一切都被显露了。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又用海狗皮盖在上头,再蒙上纯蓝色的毯子,把杠穿上。」
“海狗皮”——这不是会幕上的海狗皮,乃是特为约柜预备的。
约柜被搬运的时候,就有三层盖子:1内幔,2海狗皮,3纯蓝色的毯子。“穿上”这两个字或作整理的意思,因为按神的吩咐,不可将约柜的杠抽出来。约柜上的毯子是纯蓝色(6 ),桌子上的毯子是朱红色(8 ),灯台上的毯子是蓝色(9 ),香坛上的毯子也是蓝色(12 ),祭坛上的毯子却是紫色的(13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海狗皮”的希伯来原文为( ),早期的犹太学者认为是一种哺乳海生动物的名字。阿拉伯文中的tahas指“海豚”,《和合本》译为“海狗”,有的英文译本译为“海牛”、“海豚”或“山羊皮”。这种盖在法柜上的动物的皮必极名贵,则可断言。
会幕内各样圣器都盖上“海狗皮”,只有约柜要在海狗皮之外再加一层“纯蓝色的毯子”,成为旷野行程中最注目的圣物。
──《启导本圣经民数记注释》
海狗皮: 生活在红海中的海牛的皮,为的是保护圣物避免旷野的暴风、热沙、冰雹等。这预表着废除撒旦的权势,保护自己的百姓和神荣耀的耶稣基督。 纯蓝色的毯子: 指天蓝色的毯子,说明至圣物是属于天上的物,象征着耶稣基督的神性。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把杠穿上……」】
{命题6}抬约柜的杠(staves )要留在环内或可以挪去?
〔难题〕根据「这杠要常在柜的环内,不可抽出来」,但是,利未人抬约柜时必须「把杠穿上」。这两句经文的指示似乎有矛盾?
【解答】
希伯来文“穿上”(insert sun-sim )有许多的 解释,譬如:放置、装置、留置、转动(leave-put-place-set-turn )之多种意思。因此可以解释为当要搬抬约柜时,提示祭司要调整并系紧(adjust and fasten )杠子以免滑脱。所有提示要将杠常留在柜的环内,这是很合理的。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海狗皮】
和合本译作「海狗」的动物,可能是儒艮(一种素食的哺乳类动物 )或海豚。两者红海都有出产,皮革硝制后可用作饰物。几千年来,阿拉伯海湾地带一直有人为其皮革捕猎这些动物。另一个解释,则认为这字与 * 亚喀得语中一个形容某种黄色或橙色准宝石的字眼有关;若然,这字则是指所用染料的颜色,而非某种动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纯蓝色的毯子】
按照最近的诠释,认为这是紫蓝色或紫色。这种颜色的染料,从地中海沿岸水浅之处出产的骨螺(murex snail 学名 Murex trunculus )提炼而得,是腓尼基的主要输出品之一。以色列北岸的多珥(Dor ),发现了一个古提炼厂。按照一位化学家的计算,需要二十五万只骨螺,才能提炼出一盎司的纯染料。这染料用来制造至圣之物,如至圣所的幔子,和大祭司的衣袍等。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又用蓝色毯子铺在陈设饼的桌子上,将盘子、调羹、奠酒的爵,和杯摆在上头。桌子上也必有常设的饼。」
“常设的饼”——。这些饼每安息日更换一次,常陈设在耶和华面前,就是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路的时候,也是这样。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陈设饼的桌子: 陈设象征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十二个饼的桌子,祭司在安息日吃这饼。这象征着生命的饼——耶稣基督。如果得不到耶稣基督所赐的生命,任何人都不能生存。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在其上又要蒙朱红色的毯子,再蒙上海狗皮,把杠穿上。」
朱红色的毯子: 指血红色的毯子,意味着死亡。说明圣物与赎罪的牺牲有很深的关系。朱红色的毯子象征耶稣基督赎罪的能力或耶稣基督宝血的功效。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要拿蓝色毯子,把灯台和灯台上所用的灯盏、剪子、蜡花盘,并一切盛油的器皿,全都遮盖。」
灯台: 为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圣所里办事的祭司提供光的器具,象征着把生命和真理的光提供给黑暗世界的耶稣基督,。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又要把灯台和灯台的一切器具包在海狗皮里,放在抬架上。」
“放在抬架上”——注意。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抬架上: 指搬运圣物用的架子(13:23)。所有的圣物都不能在与人的手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搬运。从这里可以看到神要求绝对圣洁的意图。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在金坛上要铺蓝色毯子,蒙上海狗皮,把杠穿上。」
金坛: 也被称为香坛,祭司在圣所里办事的时候向神焚香的地方,象征着为我们献上代祷的主。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又要把圣所用的一切器具包在蓝色毯子里,用海狗皮蒙上,放在抬架上。」
“圣所用的一切器具”——就是本章上没有记的一切器具。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器具: 器具、工具、器皿的意思。指不属于陈设饼桌、灯台、坛等的圣所的其它器具。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要收去坛上的灰,把紫色毯子铺在坛上;」
“要收去坛上的灰”——这灰被收去,是放在所提的盆内,祭坛上的火,祭司要收在器皿里,因为这火不可熄灭。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坛: 是把牺牲祭物焚烧献给神的地方,象征着为人类受审判的耶稣基督代赎的工作。 紫色毯子: 象君王衣服颜色的毯子,象征着王权。这暗示着至圣物彰显着神的王权。从预表的意义上来讲,这象征着耶稣基督的王权。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又要把所用的一切器具,就是火鼎、肉锸子、铲子、盘子,一切属坛的器具都摆在坛上,又蒙上海狗皮,把杠穿上。」
【】「将要起营的时候,亚伦和他儿子把圣所和圣所的一切器具遮盖完了,哥辖的子孙就要来抬,只是不可摸圣物,免得他们死亡。会幕里这些物件是哥辖子孙所当抬的。」
“圣所的一切器具”——本章上没有提到洗濯盆。“边盖完了,哥辖的子孙,就要来抬”——这一节显明祭司和利未人的责任十分不同。“只是不可摸圣物”——。【比方】乌撒,撒玛利亚人的摩西五经,并七十士所译的希腊文旧约,在本节末后有下列四句,“他们又用紫色的毯子,盖洗濯的盆和盆座,又蒙上海狗皮;放在抬架上。”但神或者故意不叫他们遮盖洗濯盆和盆座。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要来抬: 指搬运会幕和圣所器具如约柜、陈设饼桌、灯台、香炉、坛等的方法。 革顺子孙和米拉利子孙担当(25-26-31-32节 ),能用车搬运(7:7-8)。但是哥辖子孙所担当的是不能用车搬运,只能由人亲自抬着搬运。这是神向以色列百姓要求对至圣物的敬畏和尊敬。毫无疑问至圣物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权威。不过在象征神的属性和临在的意义上,拥有属灵的权威。随着时间的流逝,以色列百姓越来越不关心神的这种意图,犯下了只注重形式的无知。违背神的旨意去崇尚圣物的行为是变相的拜偶像。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祭司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所要看守的是点灯的油与香料,并当献的素祭和膏油,也要看守全帐幕与其中所有的,并圣所和圣所的器具。”」
“以利亚撒所要看守的”——除圣所至圣所的器具以外,以利亚撒还须看守点灯的油、香料、素祭的面和膏油。“点灯的油”——。“香料”——。“常献的素祭”——“膏油”——。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提到担负亚伦长子作用的以利亚撒的职务。以利亚撒管理灯油、焚烧的香、常献燔祭的素祭(28:3-6,、膏油等 ;同时也管理整个会幕,就是革顺和米拉利子孙所办理的(3:32),特别是监督管理圣所内器具的哥辖子孙(3:32)。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祭司子孙的职任:亚伦的儿子中,身为兄长的以利亚撒负责更重要的工作,就是看守点灯的油、香料、素祭和膏油,并监督哥辖子孙搬运圣所的器具 (16 );他的弟弟以他玛,负责监督革顺子孙(28 )及米拉利子孙(33 )的工作。工作责任的分配都是层次分明的,以致拆卸、搬运和设立帐幕的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和迅速和谐地进行。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
【】「“你们不可将哥辖人的支派从利未人中剪除。」
“你们不可将哥辖人的支派从利未人中剪除”——我们若不尽力劝人不要犯罪,就是害他。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这节经文是神向哥辖子孙提出的警告,为的是避免因对圣物的管理不当而遭到灭亡。这件事情很好地说明了神慈爱的属性。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他们挨近至圣物的时候,亚伦和他儿子要进去派他们各人所当办的,所当抬的。这样待他们,好使他们活着,不至死亡。」
“各人所当办的”——这样就各尽其职,毫无扰乱。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
「只是他们连片时不可进去观看圣所,免得他们死亡。”」
“片时不可进去”——凡违背主命的事,不论时间长短,都是不可行的。“观看”——既不可观看,更不可摸着(15。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圣所,免得他们死亡: 指大祭司为了赎罪,一年一次进入至圣所。对于犹太人来讲,这个地方是圣洁之神临在的地方,看见耶和华神的荣耀意味着死亡。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你要将革顺子孙的总数,照着宗族、家室,」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全都数点。」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摩西已经数点了一月以外的利未人,为要使他们代替以色列人。当时就计算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利未人,三十岁以外。二十五岁以外,(在迦南居住之时 。二十岁以外(在大卫做王之时 ,。“全都计算”——(34-49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
「革顺人各族所办的事、所抬的物乃是这样:」
抬: 是“搬运”的意思。这与哥辖子孙所抬的不一样。革顺和米拉利子孙在搬运会幕的器具时,用的是两头牛拉的车(15节 7:7-8)。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他们要抬帐幕的幔子和会幕,并会幕的盖与其上的海狗皮,和会幕的门帘,」
【】抬: 是“抬上”,“扛抬”的意思。这是指革顺子孙把会幕的器具搬到车上时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院子的帷子和门帘(院子是围帐幕和坛的 )、绳子,并所用的器具,不论是做什么用的,他们都要经理。」
【】「革顺的子孙在一切抬物办事之上都要凭亚伦和他儿子的吩咐;他们所当抬的,要派他们看守。」
他们所当抬的……看守: 可能是指他们用车搬运的事情。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这是革顺子孙的各族在会幕里所办的事;他们所看守的,必在祭司亚伦儿子以他玛的手下。”」
“在……以他玛的手下”——以他玛先前曾数点会幕的物件。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以他玛: 虽然是亚伦的第四个儿子(最小的 ),但因拿答和亚比户的死亡,与以利亚撒一起履行祭司的职分(3:4,,。在建造会幕的时候,以他玛曾经计算过所需要的费用。所以,他可能详细地知道会幕内部的结构。神绝对不会忽视人的智慧和经验,反而借着这一切成就自己的工作(Sacred History )。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至于米拉利的子孙,你要照着家室、宗族把他们数点。」
【】米拉利子孙的任务: 米拉利子孙的主要任务是搬运建筑材料,与革顺子孙一样使用牛拉的车(7:6-8)。比起办理会幕内器具的事,他们的任务似乎是不太重要,但是神对他们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暗示着神的工作与种类无关,都是高贵的。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米拉利子孙的职任:米拉利子孙所抬的板闩、柱子和带卯的座,须按名指定(32 ),因为这些对象数量多、体积小,容易遗失;这项指示显明神细致入微的匠心安排。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你都要数点。」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摩西已经数点了一月以外的利未人,为要使他们代替以色列人。当时就计算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利未人,三十岁以外。二十五岁以外,(在迦南居住之时 。二十岁以外(在大卫做王之时 ,。“全都计算”——(34-49 )。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他们办理会幕的事,就是抬帐幕的板、闩、柱子,和带卯的座,」
【】「院子四围的柱子和其上带卯的座、橛子、绳子,并一切使用的器具。他们所抬的器具,你们要按名指定。」
“按名指定”——各人不能随意选择所愿意搬运的,必须遵着以他玛所分配的命令,免得有轻重不均的弊病。会幕和其中的器具,至少有十四吨多重的金、银、铜。此外还有幔子、盖子、绳子、橛子、竖板、柱子等。分量也不下几吨,这样看来,以色列人行路的时候,利未人的责任是很重的。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按名: 指名字或称呼。亚伦和他的儿子制定各器具的明细,是为了提高事奉的效率。暗示着今天的信徒按各自的恩赐有秩序的作工时,能提高其效率。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这是米拉利子孙各族在会幕里所办的事,都在祭司亚伦儿子以他玛的手下。” 」
【】「摩西、亚伦与会众的诸首领将哥辖的子孙,照着家室、宗族,」
【】数点了: 表示以色列十二支派族长们的立即的顺服。他们按神的旨意,区分了以色列百姓和利未人,数点了利未人中除了小孩和老人以及患病之人以外三十到五十岁能做工的人数。对于办理神圣工的人来说,顺服是最重要的。“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给我们作出顺服之榜样的耶稣基督为了成就神的旨意来到这个世界上,顺服神以至于死,5:30,6:38-39,7:28-29,17:4,。新约时代的信徒应效法这样的顺服,时常放弃肉体的欲望,凡事顺服神的旨意,。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数点利未子孙: 在数点利未子孙时,所使用的是两种方法。一种是数点利未子孙中一个月以上的所有人(3:15-39),另一种是这段经文所说的,数点三十到五十岁能在会幕事奉的人。前者是以代赎以色列长子为目的的生命的数点,后者是为实际的会幕事奉所进行的数点。这件事情说明神特别分别出来的人之身份和能事奉的资格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新约的信徒作为属神的人,应更加成熟、坚固,成为直接参与神工作中的人;不应该因自己属灵经历丰富,多知道神的话语而骄傲。神把圣洁的事托付给利未人,并不是因为利未人优秀,而是神主权意志的拣选。所以,利未人只能在神面前谦卑地事奉。今天在教会里担当神圣工的人,他们所需要的不是特权意识,而是谦卑和牺牲的事奉。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都数点了。」
从三十岁: 大于编入军队的最小年龄二十岁,这说明利未人的任务是比军队的争战更要求精巧和熟练。他们二十五岁蒙召,经过五年的时间,到三十岁时才能正式参与会幕的事奉(3节 )。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
「被数的共有二千七百五十名。」
“共有二十七百五十名”——在第三章上摩西计算利未人的数目,在本章上摩西计算在会幕里做工之利未人的数目。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这是哥辖各族中被数的,是在会幕里办事的,就是摩西、亚伦照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数点的。」
【】「革顺子孙被数的,照着家室、宗族,」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共有二千六百三十名。」
【】「这是革顺子孙各族中被数的,是在会幕里办事的,就是摩西、亚伦照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数点的。」
【】「米拉利子孙中各族被数的,照着家室、宗族,」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共有三千二百名。」
“共有三千二百名”——米拉利人的总数虽少,能做工的人却多,这样他们自然就能够搬运会幕的重物。
利未三族人数一览表
哥辖
革顺
米拉利
总数
做工的
二千
二千
三千
八千
其他的
五千八百五十
四千八百七十
三千
一万三千七百二十
共八千六百
工七千五百
共六千二百
共二万二千三百
──丁良才《民数记注释》
【】
「这是米拉利子孙各族中被数的,就是摩西、亚伦照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数点的。」
【】「凡被数的利未人,就是摩西、亚伦并以色列众首领,照着家室、宗族所数点的,」
【利未人的数目】按本段三十到五十岁之利未男子的数目是八千五百八十。则指出一个月以上的男性共有二万二千人。换言之不足三十岁,或五十岁以上的男丁,应该是一万三千四百二十名。这样的年龄分配很合理,显出上述数字的比率是对的。然而的注释讨论过「千」字的混淆,这情形依然有存在的可能。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数点在会幕工作的利未人:从以上4章的记载中 , 可见神的每一个子民有其功能:祭司代表民众献祭,利未人代替头生子事奉神并管理会幕,十二支派准备为神争战,上下均有清楚的司令层次。这些模式和原则,也贯彻于新约的教会中:主耶稣选立十二使徒,又赐给教会先知、教师、牧师、长老和执事,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每一位信徒均为身体中的肢体、圣殿中的活石、基督的精兵。神管理的子民,有周详的计划,清楚的工作分配,详细的指示,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是每一个属神的人均可以发现的。
――《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做抬物之工的,共有八千五百八十名。」
【】利未人任职的制度可能是:二十五岁开始参加侍奉,受训五年;三十岁时才正式在会幕利供职;五十岁时退休。圣殿建成后,利未人开始任职的年龄是二十岁。
──《启导本圣经注释》
【】「摩西按他们所办的事、所抬的物,凭耶和华的吩咐数点他们;他们这样被摩西数点,正如耶和华所吩咐他的。」
从人口统计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两个圣经的原则:一是属神的人,个个都有他应负的一分责任;人人尽责,整个团体才能灵活运作。每个基督徒都赋有一种属灵的恩赐,各尽本分,教会才能兴旺(参林前12章 )。一是层层负责。神向摩西与亚伦说话,二人把神的话传给百姓。祭司听命与亚伦、利未人又听命于祭司。普通人则在利未人的监督下度敬虔圣洁的宗教生活。在今天教会中,基督为元首,圣职人员要以宣讲、劝勉、教导为念,吩咐人也教导人;而信徒则应“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
──《启导本圣经注释》
所办的事,所抬的物: 指革顺和米拉利子孙拆卸和立起会幕,以及搬运会幕内器具的事情和哥辖子孙抬会幕内器具的事情(15-24-32节 1:50-51,7:7-9)。为看守会幕和在圣所内事奉被召的利未人很多(二万二千名 ),但是能直接参与圣所内事奉的人不过是相当于1/3的八千五百八十名(48节 )。这件事情足以与今天教会相比,今天的教会蒙召的人很多,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工人。
--《圣经精读本──民数记注解》
【思想问题(第3- 4章 )】
1你认为利未人和祭司在职责上有轻重之分吗?你对教会中的传道人和干事是否一视同仁呢?你的看法合乎圣经原则吗?
23-4章有「分工」的观念吗?有人认为「分工」使人际关系疏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分工」有什么优胜之处?
3耶和华仔细指导利未人怎样搬运会幕(4:32),其用意何在?; 。
──《串珠圣经注释》
【 事奉中虽分工不同,却都要严格遵从神的吩咐,从这里我学到甚么?】
哥辖、革顺与米拉利(4:21,29 )属利未支派宗族,神指派他们在敬拜的事上担负特别的任务。利未族中只有三十到五十岁的男子,才可以担任这一章所规定的工作。神要他们严格按规矩去做,否则必被治死(4:20)。可见事奉圣洁的神,是不能随随便便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约柜豫表主耶稣。把约柜抬出去的时候,就是宣传基督的时候。嫚子,是指着基督的身体。现在嫚子已经裂开了,我们所传扬的基督是一位可以亲近的主。这约柜又有海狗皮盖着。海狗皮外表是不美观的,这是表明主的卑微,主的被人弃绝。柜上又有纯蓝色的毯子盖着。蓝色是代表属天的,因为天的颜色是蓝的。总括的说,我们所传的基督,所跟随的基督,一面是一位可亲近的主,一面是被人弃绝的主,另一面又是像纯蓝色的毯子,是属天的,是蒙神悦纳的基督。── 倪柝声
【「他们各人所当办的,所当抬的。」】
这在新约里使徒保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解释呢?有的重担是我们自己抬不起来,也无法请别人分担或代替。我们需要特殊的恩惠,继续寻求圣灵的帮助。
生命的重担——我们各人要在神面前算账。神创造我们有特别的目的,我们的失败,是不能在别人身上补救的。神对每个人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你有本分当尽,拯救灵魂,荣耀神。
事业的重担——你在这世上有什么贡献?生命的主等候你进入祂的工厂内作学徒,与祂同工。如果你闲懒常常缺席,结果必蒙羞愧。神为你指定的地方不可空缺,工具不可虚设,不然你必在严重的危险中。
拯救的重担——我们是兄弟的看守者,随时都要交账,说明我们有无尽责照顾他们。我们不可逃避责任,应经常为宣教及慈惠的事工奉献。
代求的重担——主耶稣在天上为众人代求,我们应该扶起祂的手,分负祂的重担。我们每日都要为祂的教会代求,为受苦者,为世人代求。我们的主既是这样代求,我们为祂的肢体更应分担。
──迈尔《珍贵的片刻》
【 我的工作我自己作就成了,还要听命于人?这……】
【任职的利未人】革顺的子孙在所有的事上都要听亚伦和他儿子的吩咐,只是他们直接归以他玛管理。神将权柄与责任的层次都向他们清楚说明。当你与别人同工时,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彼此间的责权问题,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灵修版圣经注释》
「按他们所办的事所抬的物,凭耶和华的吩咐。」
神要人把最好的献给祂。利未人在会幕事奉的,不要没有成熟的童稚,需要成人的照顾;也不用风烛残年的人,必须人在旁服侍,哪能够服事神!神所要的,是正当盛年,三十岁到五十岁,是人生最有用的岁月,既成熟,又壮强。
凡被数的利未人,就是摩西,亚伦,并以色列众首领,照着家室,宗族,所数点的,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作抬物之工的…摩西按他们所办的事,所抬的物,凭耶和华的吩咐数点他们。
生命与恩赐神是圣洁的。从圣经的原则,我们看到,事奉神的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来源清楚,不在于才能。因此,神拣选利未人在会幕事奉,要照他们的宗族,家室,必须要查清楚。世俗的看法,要有本事,要有才能,才可成就事功。但本事才能是从天然来的,是训练来的,不是恩赐;恩赐是从神来的,必须有生命才有恩赐,有生命也必然有恩赐,是神所量给祂儿女的,为要建立祂的教会,成就祂的旨意。(林前一二章 )
年岁与力量利未人正式在会幕办事,是三十岁到五十岁。生命成熟,才可以负担神的圣工。神忍耐造就工人,不会用躁进的新手,造成对事工的损害。“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祂必叫你们升高。”神不在时候未到以前,匆促作事;也不会任老残的人,勉强应付。
事奉与分工各人的职责不同,不能逾越神的命令,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因为那是讨自己喜悦,不是讨神喜悦;更不可照私意用私人。祭司负责作奥秘的管家,哥辖人却必须按分守帘幕之隔。
在外行人看来,这些人都算不得名人;历史上记载的,只是宫廷和政坛的权谋,营账和战阵的争杀,总难以希望提到那些微不足道的人物。但那只是外行人的看法,因为他们不认识神,只以世界的标准看事,以收入的高低衡量,把价格代替价值;在神的眼中,却完全不同;凡是蒙召被选,忠心事奉祂的人,全都算数,神一个也不忘记。虽然照神的规定,不准他们进去观看圣所;但他们肩头上抬的是圣物,眉梢上流的是神圣的汗珠,每一滴都蒙神记念。── 于中旻《圣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