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米迦和他母亲的行为说明了──
米迦和他的母亲从表面看来似乎是正人君子,也可能真正想敬拜神,但是他们并不依照神的吩咐,而是随自己的心意去行,所以实际上是不顺服神。在米迦的时代,以色列人一般的态度是:“各人任意而行”。这与现代人的一般态度极其相似,大家都不理会神。但是神赐给我们行为标准,祂并没有听任我们随自己的意思去行。我们可以认真的顺从神的命令,并将之用在生活中,而不去随从社会的低级标准。独立独行、倚靠自己,都是人类明显的特点,但惟有按照神的标准,在祂规定的框架之中才不会越轨。
“各人任意而行”,亦是当今的普遍现象,在享受自由时不该忘记……
现在和米迦的时代一样,各人似乎都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间并没有改变人类的天性,大多数人仍然不肯按神的正道而生活。米迦时代的以色列人,用自己制造的敬拜方式代替对神的真正敬拜,结果,报复与混乱就取代了公义。不理神的指示使他们产生混乱与败坏。凡是不顺服神旨意的人,都在做当时看似对的事。现在这种倾向普遍地存在我们众人心里。要想知道甚么是真正当做的事,以及想得到做这事的力量,我们就必须更追求神和祂的真道。
那少年利未人何以出外谋生?
以色列人显然不再以十一奉献来供给祭司和利未人了,因为许多人不再敬拜神。这段经文说一个少年利未人离开伯利恒的家,到别地去寻求机会。以色列人道德上的衰败,甚至影响到祭司和利未人的生活。这个少年利未人不按照神的律法行事,却接受米迦所给的金钱、偶像与地位。米迦的行为显明个别的以色列人在宗教上的堕落,少年人的行为则说明祭司与利未人在宗教上的败坏。
经文:
钥节
以法莲山地有一个人名叫米迦。 2他对母亲说:“你那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被人拿去,你因此咒诅,并且告诉了我。看哪,这银子在我这里,是我拿去了。”他母亲说:“我儿啊,愿耶和华赐福与你!”3米迦就把这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说:“我分出这银子来为你献给耶和华,好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现在我还是交给你。”4米迦将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将二百舍客勒银子交给银匠,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安置在米迦的屋内。 5这米迦有了神堂,又制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分派他一个儿子作祭司。 6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7犹大的伯利恒有一个少年人,是犹大族的利未人,他在那里寄居。 8这人离开犹大的伯利恒城,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行路的时候,到了以法莲山地,走到米迦的家。 9米迦问他说:“你从哪里来?”他回答说:“从犹大的伯利恒来。我是利未人,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10米迦说:“你可以住在我这里,我以你为父、为祭司。我每年给你十舍客勒银子,一套衣服和度日的食物。”利未人就进了他的家。 11利未人情愿与那人同住;那人看这少年人如自己的儿子一样。 12米迦分派这少年的利未人作祭司,他就住在米迦的家里。 13米迦说:“现在我知道耶和华必赐福与我,因我有一个利未人作祭司。”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但支派的人仍是寻地居住;因为到那日子,他们还没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为业。 2但人从琐拉和以实陶打发本族中的五个勇士,去仔细窥探那地,吩咐他们说:“你们去窥探那地。”他们来到以法莲山地,进了米迦的住宅,就在那里住宿。 3他们临近米迦的住宅,听出那少年利未人的口音来,就进去问他说:“谁领你到这里来?你在这里做什么?你在这里得什么?”4他回答说:“米迦待我如此如此,请我作祭司。”5他们对他说:“请你求问上帝,使我们知道所行的道路通达不通达。”6祭司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去,你们所行的道路是在耶和华面前的。”7五人就走了,来到拉亿,见那里的民安居无虑,如同西顿人安居一样。在那地没有人掌权扰乱他们;他们离西顿人也远,与别人没有来往。 8五人回到琐拉和以实陶,见他们的弟兄;弟兄问他们说:“你们有什么话?”9他们回答说:“起来,我们上去攻击他们吧!我们已经窥探那地,见那地甚好。你们为何静坐不动呢?要急速前往得那地为业,不可迟延。10你们到了那里,必看见安居无虑的民,地也宽阔。上帝已将那地交在你们手中;那地百物俱全,一无所缺。”11于是但族中的六百人,各带兵器,从琐拉和以实陶前往,12上到犹大的基列‧耶琳,在基列‧耶琳后边安营。因此那地方名叫玛哈尼‧但,直到今日。 13他们从那里往以法莲山地去,来到米迦的住宅。 14从前窥探拉亿地的五个人对他们的弟兄说:“这宅子里有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与铸成的像,你们知道吗?现在你们要想一想当怎样行。”15五人就进入米迦的住宅,到了那少年利未人的房内问他好。 16那六百但人各带兵器,站在门口。 17窥探地的五个人走进去,将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并铸成的像,都拿了去。祭司和带兵器的六百人,一同站在门口。 18那五个人进入米迦的住宅,拿出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并铸成的像,祭司就问他们说:“你们做什么呢?”19他们回答说:“不要作声,用手捂口,跟我们去吧!我们必以你为父、为祭司。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还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20祭司心里喜悦,便拿着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进入他们中间。 21他们就转身离开那里,妻子、儿女、牲畜、财物都在前头。 22离米迦的住宅已远,米迦的近邻都聚集来,追赶但人,23呼叫但人。但人回头问米迦说:“你聚集这许多人来做什么呢?”24米迦说:“你们将我所做的神像和祭司都带了去,我还有所剩的吗?怎么还问我说‘做什么’呢?”25但人对米迦说:“你不要使我们听见你的声音,恐怕有性暴的人攻击你,以致你和你的全家尽都丧命。”26但人还是走他们的路。米迦见他们的势力比自己强盛,就转身回家去了。 27但人将米迦所做的神像和他的祭司都带到拉亿,见安居无虑的民,就用刀杀了那民,又放火烧了那城,28并无人搭救;因为离西顿远,他们又与别人没有来往。城在平原,那平原靠近伯‧利合。但人又在那里修城居住,29照着他们始祖以色列之子但的名字,给那城起名叫但;原先那城名叫拉亿。 30但人就为自己设立那雕刻的像。摩西的孙子、革舜的儿子约拿单,和他的子孙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 31上帝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
士师记中的记载多是以家庭为核心,敬虔的家庭如迦勒有虔敬的后继者俄陀聂和押撒;基甸被迦南同化的婚姻产生因亚比米勒而起的家庭悲剧;耶弗他私身子的身份在亲属中怨恨绵延;参孙成长于属灵生命贫瘠的父母而忘记召命--一切从家庭开始。本章让读者看到一桩发生在家庭中的偷窃事件,不单违反了耶和华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而且对以色列宗教沦落有深远影响。
米迦,名字包含“有谁能像耶和华”的意思,但他的生命一点也不像耶和华,因为他是一名小偷。米迦向母亲自首说:“你那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被人拿去,你因此咒诅,并且告诉了我。看哪,这银子在我这里,是我拿去了。”( v2)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与非利士人的首领贿赂大利拉的时候相同,可以知道米迦的母亲很有钱。米迦本来没有打算告诉母亲钱是他偷的,但是因为听到母亲咒诅偷钱的人,他才自首并且归还偷窃的银子。其后,他母亲也担心耶和华真的按照自己的咒诅审判儿子,因而期望奉耶和华的名来祝福以抵消之前的咒诅,另再加上:“我分出这银子来为你献给耶和华,好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v3)米迦的母亲不但没有惩罚犯下“不可偷盗”诫命的儿子,还反过来祝福他。她的行为就也好像迦南人,常常奉献一些许愿的礼物给他们的神明,借以补偿其中的过错。
米迦与他的母亲显然不知道所信的是谁,他们所作的触犯了信仰中的原则。米迦违反了十诫中的第五诫“当孝敬父母”、第八诫“不可偷盗”和第十诫“不可贪恋人的…”;米迦的母亲则犯了第三诫“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和第二诫“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其后更私自设立神堂,及立不属于亚伦子孙的人作祭司,将宗教私有化,公然破坏以色列人的集体敬拜。她虽然满口上帝,却对信仰一塌糊涂!可笑的是一个年轻利未人竟然留在米迦家中,并在不合法的神堂中服事。读者或许会问怎么可能?答案是“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v6)
思想:由起初南方犹大的俄陀聂到北方但的参孙,士师的质素每况愈下,领袖能力的下滑导致以色列属灵生命的衰败,从米迦的家庭更可看到祭司制度与以色列宗教的腐败和堕落。此外,怎样的父母,往往会有怎样的儿女。当人在信仰中没有担负彼此守望的责任,心意转向自己之时,便容易制造一种偏离上帝心意的宗教。
士师记 17
“人必 … 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 -
神的子民继续做他们自己眼中看为正-但在神眼中却看为恶-的事,士师记最后几章(17-21)显示,他们的状况变得越来越坏。百姓把头栽进一个每况愈下的境地,在宗教上带来一片混乱。
神早已设立了领导祂的子民的制度,祂任命祭司在敬拜中负责事奉。那时,祭司只在会幕事奉-会幕是神在示罗的殿,后来他们也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事奉(列王纪上 5-6)。
然而,在今天的经文中,我们看到米迦为他自已的神造了一个神堂,又分派他的一个儿子作祭司。跟着,更坏的事发生了,一个从别处来、曾被按立在会幕事奉的利未人(民数记 3),竟然答应做米迦的祭司。
在这些事上,百姓和他们的宗教领袖们败坏了以色列民的领导制度,他们行自己眼中很来似乎是对的事,又或者像提摩太后书所说的,百姓为自己安排只传讲他们喜欢听的话的师傅。
直到今天,这样的败坏仍然在玷污圣经所教导的信仰。今天,我们有教导自尊和成功神学的传道人-还有很多其他人,在宣扬某些违背神在基督里的教导的政治立场。耶稣怜悯我们,若要检视一下我们的眼睛最热爱看什么、我们的耳朵最渴望听什么,现在就是最适合不过的时候了。
祷告主啊,我的眼睛和耳朵都厌烦受到诱惑。求你因耶稣的缘故,把你的光和救赎的话语赐给我。阿们。
前言:
以色列人的士师时代,是一个大混乱时代。“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基甸是神在这种大混乱时代中,所兴起的一位属灵英雄,是最出名的士师之一。基甸何以会被神兴起为士师时代中成功的士师?从我们所选读的经文中,可以发现有五点重要的因素:
一. 生产粮食
“耶和华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的橡树下。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洒酢那里打麦子,为要防备米甸人。”()当时的以色列人因为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神把他们交在米甸人的手中。米甸人屡次破坏以色列人的房屋田地,又将他们的粮食、牛羊驴都掳去,毁坏他们的土产,使以色列全国都陷在饥荒之中,人民愈来愈穷困。在这种情形下,基甸却躲在洒酢那里打麦子。打麦子是生产粮食,当时这是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又很容易招惹恶人注目的工作。他却不理会这些,只管生产粮食。主耶稣曾说:“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基督徒对于这个世代,应当作一个有属灵粮食的人,按时分粮供给人的需要。神既将福音真理的责任和若干属灵恩赐交托我们,我们理当用这一切属灵才能知识,使那些灵性饥饿的人得着饱足。
魔鬼在今日的教会中所作的,也像米甸人那样,使教会陷于灵性的饥荒中;藉着各种属世的事务、金钱的诱惑、肉欲的试探、物质的享乐……像无形的米甸人一样,侵扰我们,使我们没有时间安静在主跟前,领受灵粮,而灵命日渐饥瘦软弱。这种情形不但发生在一般信徒身上,也发生在好些传道人身上。他们被许多事务缠身,以致陷于灵性“缺粮”情况,缺少亮光和信息,也没有能力打属灵的战争。
在这教会荒凉的日子中,神要使用的人,是能生产属灵粮食的人。约瑟虽然受他的哥哥们欺负,但当迦南地连年饥荒时,约瑟有丰富的粮食,他的哥哥们便不得不跪在约瑟跟前,向他下拜了。今日教会的传道人,常常感到长老、执事难以应付,因他们掌握了经济大权,便要管理传道人,不尊重他们是神的仆人。但传道人不受人敬重的真正原因,可能是自己没有充足的灵粮。如果自己的灵粮充足,长执们必不敢过于轻视我们。传道人是传信息的人,若没有信息,怎样传呢?所以我们必须求主给我们信息,也必须常常等候在主跟前。用灵粮喂养群羊,是牧者的首要任务()。
主耶稣行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前,曾对门徒说:“你们给他们吃吧。”门徒却毫无办法。今日主也愿意我们能使五千人、五万人……吃饱,但我们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主想使用我们,比我们想被主使用更多,但问题是我们有否足够的粮食去供应更多人的需要?香港有许多百货公司,也有许多工厂。工厂跟百货公司不同,百货公司只卖货不制造,工厂则是制造货物的。每一个信徒应当是一间百货商店,同时又是一间工厂,不是只卖别人的制品,也自己出产新的货品。我们一方面需要接受别人的亮光,另一方面自居神前也要有新的领受。这样才能持久地被神使用。
二. 是个大能的勇士
“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为什么天使向基甸显现时,第一句话就称他为大能的勇士?这时基甸不过是在酒酢那里打麦子,并非在战场上攻打敌人,更没有与米甸人交战的任何经验。既未打过仗,怎么天使竟称他为大能的勇士?许多人只注意基甸战胜米甸人的经验,却忽略了他的勇敢并非只表现于战胜米甸人的时候。我们从听选读的经文中,可见基甸在两件事上表现出他的勇敢。1. 打麦子
在别人都害怕米甸人而逃到山中躲藏时,他却在酒酢那里打麦了。圣经说他在酒酢打麦子,为防备米甸人的缘故。但这种防备并非胆小,乃是谨慎。他敢在仇敌侵扰之中照常打麦子,这就是他的勇敢。天使在他未打仗之前,称他为大能的勇士,最贴切的理由,就是指他打麦子这件事。难道基甸真是勇敢到不怕死么?这也不然,按可知基甸也像一般人一样,也会怕死的;但他为什么不去躲藏,仍在打麦子?他打麦子,不是只为自己,也是为同胞的饥饿。逃走不是胜过饥饿的方法,生产粮食才是胜过饥饿的方法。
在今日世人心中,也有一种饥饿,不是金钱、物质、荣誉所能满足的。他们所需要的是生命的粮食。但这世界黑暗的势力常会迫使信徒不敢传讲生命之道,不敢为真理作见证,只顾为自己躲藏。无神及反神主义正在这世上形成巨大的势力,使人不敢传讲真理的道。我们是否像基甸那样,为着许多人灵性的需要,勇敢地传扬生命之道,为反对罪恶的势力和异端,不怕忍受种种损失,甚至不怕自己的生命陷于危险之中?这些事上所表现的勇敢,虽然不是刀枪的搏斗,却也是一种不可见的争战,比较用刀枪的打斗更需要胆量。基甸是一个大能的勇士,因他在未战胜看得见的米甸人之前,已经战胜不可见的“米甸人”了。
2. 拆祭坛
另一件事表现出基甸的勇敢,是他拆毁了他父亲祭巴力的坛(),将木偶砍了,为耶和华另筑一坛,又将牛犊献在新坛上。在当时的环境中,基甸的举动是十分冒险的。他不但会得罪他的父亲,也要冒遭受全城人反对的险。从下文28至32节可知,城里的人知道是基甸拆毁了巴力的坛之后,便要求他父亲把基甸交出来处死。可见那些人对这件事何等重视。基甸不顾亲情,不怕冒犯众怒,这是大勇、真勇。
许多人不敢犯罪,不是怕神,乃是怕受人批评。又有许多人不敢按照真理说话行事,也是由于怕触犯人,或恐怕得罪亲人。基甸在这两方面都打了胜仗。他当然会料想到在他拆毁了巴力的祭坛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可能被父亲逐出家庭,成为无家可归的人,甚至可能被群众打死。这些都是不堪设想的难处,是立即会发生的问题。但基甸却甘愿为神冒这一切可能来临的险。我们不要以为基甸在胜过米甸人的时候才被神使用。其实他早在未轰轰烈烈地大胜米甸人之前,已经安静地被神使用了!
信徒应当自问,在我们的心中,有否“世界的祭坛”和肉体的“地盘”?我们有否勇敢地把它们拆毁?这些世界的坛,使我们的精神、财富、才智、时间……都成为它们的奴仆,不能被神使用。我们必须先毁坏心中“巴力的坛”,才能成为神所要用的器皿。先让福音的道在我们心中起“革命”,然后才能在我们的家庭、教会……中起“革命”。基甸在他的时代中,领导了一次信仰上的大“革命”,因他自己的信仰先起了“革命”。
三. 有神同在
天使称基甸为大能的勇士之后,随即说:“耶和华与你同在。”这句话不是祝词,乃是宣布一项事实。基甸有耶和华同在,这就是别人都躲藏在山洞中,而他却能照常打麦子,又不被米甸人抢掠的原因。以色列人为什么穷困?因为悖叛神、犯罪、信仰堕落、失去神的同在,结果落在米甸人的手中。神允许他们这样遭受欺压,使他们可以从经历中知道事奉神胜过事奉米甸人。米甸人与亚玛力人都是肉体的代表。以色列人走旷野的行程中,这两种人都成了他们的拦阻(;)。信徒信心冷淡、体贴肉体、受情欲辖制,其结果必然是灵性贫穷,失去神的同在。为什么我们常常读经没有亮光?为什么常常感到灵里贫乏枯干?可能因为我们体贴肉体,事奉“米甸人”,以致神的话在我们心中不能作工,结不出生命的果子来。但基甸有耶和华的同在,所以能不断生产粮食,在神的看顾中不受米甸人的侵害。信徒愈亲近神,必愈多接受属灵的供应,愈有能力拒绝试探。反之,愈体贴肉体、贪爱世界,必愈与神疏远而得不着属灵的供应,愈无力抗拒试探了。
今日教会的情形,比较当时的以色列人更可怜,因为当日的以色列人受仇敌的欺压,还知道呼求神,承认自己的遭遇可怜。但今日的教会虽然灵性饥荒、生命贫穷,却不诚心悔改,拒绝肉体和罪恶,反而为自己掩饰,讥笑真道。这样,怎能有神的祝福和同在呢?
四. 渴望看见神的作为
“基甸说:‘主啊,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吗?他那样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他却丢弃我们,将我们交在米甸人手里。’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这些话虽然有一点悲观;但却显示基甸心中渴望看见神再显出他们作为。他希望神为以色列人在埃及施行的奇妙拯救,再在当时施行。虽然天使一见面就对他说:“耶和华与你同在。”他却不以自己有神同在为满足,乃要他的同胞也有神的同在才满足。他心中所焦急的,不是自己今后有没有平安,乃是他的同胞们有没有平安和神的眷顾。他不是只想自己得神厚恩,灵性刚强,有神的作为显在身上;也希望他的同胞同样蒙恩,看见神的作为,被神兴起来。
在今日的教会中,知道为自己灵性贫穷而焦急的,已算是好信徒了!有多少信徒会为教会的灵性情形焦急,为教会的破口、弱点、不冷不热……而日夜挂心?个人的属灵只能高抬个人,引起其他人的崇拜,成为结党的一种目标。当然个人的灵命长进并非不好,但不够显出神丰富的恩典。事奉神的人,必须认识:若真要忠心事主,就不可只求自己个人有伟大的属灵成就,被主重用,乃求主使众弟兄姊妹同样有属灵的成就,同样大有能力,蒙主使用。我们应当有这种渴望,这正是基甸所渴望的。他这种心志是十分美丽的,是神所喜悦的,是我们应该效法的。
注意十四节的话:“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这能力”是什么能力?就是他渴望看见神的作为不仅显在他身上,也显在他的同胞身上;不但神的同在和恩典临到他,也临到他的同胞;不但他自己被神兴起,他的同胞也被神兴起。神要使他这种渴望看见神的作为彰显的心意,成为他的能力;靠着这能力,他可以从米甸人手中拯救以色列人。许多时候,我们希望神赐我们能力,而我们所希望的,常是一些外来的、突然的、感觉上的某种兴奋情绪,以为那是得能力的起点。但神赐我们能力,却未必是从外在勉强加入一种能力,乃是在我们内里那种专诚为主的心志上,使我们得着属灵的能力,成就神的旨意。
五. 自视微小
“基甸说:‘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谁是时代不可少的工人?不是至高大的,乃是至微小的;不是至尊贵的,乃是卑贱的。时代中的风头人物是常见的,但时代中的微小工人却十分难得。注意,所谓“微小”,不一定是工作卑微,乃是内心谦卑,自视为微小。有些人工作大,地位高,人也骄傲;但也有些人工作小,地位低,内心却非常自大,绝不“微小”。但基甸却自视为微小。他在神前能有这样谦卑的隐藏,是他被神使用的原因。为什么他打麦子,而没有被米甸人发现?固然因神的同在,亦因为他的隐藏。他隐藏在酒酢那里,众人和仇敌都不易发觉,只有神的使者发觉。酒酢原是制酒的工具,不是打麦子的工具;他就在这不显露的地方从事生产粮食的工作。“隐藏”是安全的,显露是危险的。那些能经常被神使用的人,是善于隐藏的工人。他们在神面前常得能力,在人面前却显得谦卑。基甸被神使用,绝不是在有三万多人跟从他的时候,或是他打了胜仗之后,也不是以色列人对他说“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的时候,乃是在他自己说“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和那跟从他的三万人都遣散只剩下三百人的时候。许多传道人被神使用时,不是在声名四播之时,乃是在寂寂无闻的时候。不少名声响亮的传道人,是正开始后退的传道人。他们真正合乎神使用,顺从神的旨意,是早在他们未显赫于人前的隐藏时期。
基督徒切勿因为自己现在未被众教会重视,便以为神不使用我们。这可能正是神要用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被神使用,并不在乎是否人人都知道我们的工作,乃在乎自己是否真正谦卑、微小地藏在神手中?是否有神的同在?有灵粮?有为真理站立的勇敢和渴望看见神的作为显在众肢体身上的心志?
让我们都被兴起作今日的基甸吧!让基甸那种谦卑、勇敢、急切盼望神的拯救临到他的同胞的心,也成为我们的谦卑、勇敢和热切吧!“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7犹大伯利恒有一个少年人,是犹大族的利未人,他在那里寄居。8这人离开犹大伯利恒城,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行路的时候,到了以法莲山地,走到米迦的家。9米迦问他说:“你从哪里来?”他回答说:“从犹大伯利恒来。我是利未人,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10米迦说:“你可以住在我这里,我以你为父为祭司。我每年给你十舍客勒银子,一套衣服和度日的食物。”利未人就进了他的家。11利未人情愿与那人同住,那人看这少年人如自己的儿子一样。12米迦分派这少年的利未人作祭司,他就住在米迦的家里。13米迦说:“现在我知道耶和华必赐福与我,因我有一个利未人作祭司。”
引言:
上个礼拜我们看到一个偷窃母亲银子的米迦竟然用偷盗的银子造了个神像,让自己的儿子做祭司,开始敬拜神,以为这样敬拜神就可以免去咒诅,得到神的祝福。一个不认识神的人,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敬拜神,真如其名“谁像耶和华”,接下来我们看到他可能是因为自己侍奉不好不会讲经,或者是因为别人的议论,他就雇一个无处居住的利未人做祭司,两个人互相解决困难,加上他们一家人组成了一间较为正式的神堂“教会”,我们从这一间神堂可以看清在那个“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的时代,可笑而荒谬的侍奉,它的问题实质。
一、无业寄居的“利未人”7-8
7犹大伯利恒有一个少年人,是犹大族的利未人,他在那里寄居。8这人离开犹大伯利恒城,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行路的时候,到了以法莲山地,走到米迦的家。
1、不清楚呼召的暂居者
犹大伯利恒本来应该是利未人居住的丰富“粮仓”之地,侍奉神就是利未人的职业,但,这人却成了无业游民,他是祭司城的暂时居住者。········
委身的是牧人,不委身的是雇工。
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
这利未人不能守住自己的产业(侍奉神),原因有二:a、以色列人不能正常纳十一供应。b、自己信心不足试探性是侍奉(寄居)。
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
2、不能委身的“传道人”
圣经上有两种传福音的方式:
a、耶稣责备的模式物质与精神的勾引
b、耶稣赞赏的模式用生命行为去见证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二、相互矛盾的“工人”9-11
9米迦问他说:“你从哪里来?”他回答说:“从犹大伯利恒来。我是利未人,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10米迦说:“你可以住在我这里,我以你为父为祭司。我每年给你十舍客勒银子,一套衣服和度日的食物。”利未人就进了他的家。11利未人情愿与那人同住,那人看这少年人如自己的儿子一样。
1、没有差遣的“传道”
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没有奉差遣的传道就是在“跑江湖”·······
既然自称是从伯利恒来,为何还要找地居住?原来他只是那里的“寄居者”。
此人是:摩西的孙子、革舜的儿子约拿单。是利未人但却不是亚伦的子孙,没有资格做祭司。米迦可能不懂,他懂,所以不能说的太清楚······
2、互相利用的“做工”
到底是“父”?还是“儿子”?原来是各取所需!
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
神家岂能次序乱套?
弟兄们,那些离间你们、叫你们跌倒、背乎所学之道的人,我劝你们要留意躲避他们。因为这样的人不服事我们的主基督,只服事自己的肚腹,用花言巧语诱惑那些老实人的心。
三、一家人的“祭司”11-13
11利未人情愿与那人同住,那人看这少年人如自己的儿子一样。12米迦分派这少年的利未人作祭司,他就住在米迦的家里。13米迦说:“现在我知道耶和华必赐福与我,因我有一个利未人作祭司。”
1、各取所需的合一
有种合一是团契,但也有种合一叫“团伙”。
试图藉事奉来建立自己的功劳,追求自我成功与卓越,他的事奉非但得不到主的喜悦,自己也会受亏损。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
互相利用,各取所需是属世的观点。而我们却是在侍奉神···
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荣耀神。
若有人传异教,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他是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从此就生出嫉妒、纷争、毁谤、妄疑,并那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之人的争竞。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
2、自欺欺人的侍奉
“自以为”其实就是一种迷信。
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 -/迫。只是作恶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恶,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
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
人不可自欺。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世界自以为有智慧,倒不如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
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那偷进人家,牢笼无知妇女的,正是这等人。这些妇女担负罪恶,被各样的私欲引诱,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
结语: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不但可以看到实体,也有生命的长进,一个因各自的利益而拼凑出来的团伙,绝不是教会,那样的侍奉也不会荣耀神,更不能蒙神的悦纳,教会绝不是“各人任意而行”所建立的,而是山上的样式,完全的归正,才可荣耀神蒙神悦纳,敬拜神也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可以任意而行的,否则,就是异香凡火,不但不能蒙福,却终受咒诅,因为那是迷信,我们下个礼拜再看他这样侍奉的结局。
1 以法莲山地有一个人名叫米迦。2 他对母亲说:“你那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被人拿去,你因此咒诅,并且告诉了我。看哪,这银子在我这里,是我拿去了。”他母亲说:“我儿啊,愿耶和华赐福与你!”3 米迦就把这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说:“我分出这银子来为你献给耶和华,好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现在我还是交给你。”4 米迦将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将二百舍客勒银子交给银匠,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安置在米迦的屋内。5 这米迦有了神堂,又制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分派他一个儿子作祭司。6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米迦是一个年轻的以法莲人,他偷了母亲的银子,后来害怕母亲的咒诅灵验,才将银子归还母亲。而米迦的母亲想减轻咒诅,就将银子奉献给耶和华,可是由于她的无知,竟使这些银子成为铸造偶像之用。米迦不但铸造偶像、神龛、设立神堂,又制造以弗得,并且分派自己的儿子为祭司。他不但违背了上帝的诫命和律法。(出,23)还将祭司视为自己的产业,妄想借此得着上帝的赐福。这是在士师时代所发生的荒谬、畸形的信仰,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提醒。
一、糊涂的信仰1-2
1 以法莲山地有一个人名叫米迦。2 他对母亲说:“你那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被人拿去,你因此咒诅,并且告诉了我。看哪,这银子在我这里,是我拿去了。”他母亲说:“我儿啊,愿耶和华赐福与你!”
1、不清楚信的对象精神寄托的信仰
米迦:谁像耶和华?
我们信仰的对象是独一的上帝,不是哪个组织或人,更不是自己。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不能见光、不能做光的信仰不是基督信仰。
2、不明白信的实质惧怕咒诅的认罪信耶稣不只是口头的承认,乃是行动的接受,接受基督的代赎。认罪也须得接受罪的刑罚。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
3、不知道信的目的只想得福的心态
信仰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荣耀神,并永远以他为乐”。
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
我儿,我劝你将荣耀归给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在他面前认罪,
二、糊涂的母亲3-4
3 米迦就把这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说:“我分出这银子来为你献给耶和华,好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现在我还是交给你。”4 米迦将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将二百舍客勒银子交给银匠,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安置在米迦的屋内。
1、没有责备的溺爱
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
杖打和责备能加增智慧;放纵的儿子使母亲羞愧。
2、想以奉献换赦免是祝福了、奉献了,但是,咒诅还在那。“退赃”不能换“赦免”。
‘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赦免罪孽和过犯,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3、完全迷信的信仰
米迦的认罪、奉献、做偶像、设神堂,其实都是在完全迷信的信仰下去做的,是没有依据的自认为。迷信的和信仰的区别,并不在于信的对象,而在于信的方式。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三、糊涂的侍奉5-6
5 这米迦有了神堂,又制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分派他一个儿子作祭司。6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1、随便的私设神堂
有人说在我们中国建立教会比在街上摆摊都容易,随便有几个人就可以自称为“教会”了。这是士师时代的特点:“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建造殿神殿必须得有山“上的样式”。少一样就不是。
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就是教会)。
2、任意的仿照圣物“仿照”就不是真的,再逼真的仿品也有瑕疵。想鉴定出来假的,就得知道真的。正的教会有三个标志:圣道的传讲、圣礼的实施、教会的惩戒。
没有神圣感的物不是圣物,没有神的教会也不是教会,没有神的事工也不是圣工。
3、按己意设立祭司
祭司必须是利未人中的亚伦的子孙,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做祭司的,意为圣职必须是神所选召的。
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
一个不是神召选的工人,就如:想要作教法师,却不明白自己所讲说的、所论定的。
耶稣回答说:“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任凭他们吧!他们是瞎眼领路的;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
结语:
士师时代是个荒凉、黑暗的时代,人的内心没有平安,没有满足,却不来到神面前寻找正路,反而以自己的方式来获得满足。米迦受咒诅后失去安全感,他的母亲也没有安全感,于是就想了一条自己的路来得平安,为满足自己而随心所欲在家设立神像,但结果却并没有平安,因为这偶像的缘故家中遭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