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士师记第20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从但到别是巴”的意思是──

但位于以色列最北边的城市,别是巴在最南端,将这两个城市并提,意指全国而言。

包庇袒护自己人犯的罪,就是参与犯罪……

便雅悯支派的首领对于在境内发生的严重罪行,也许听到的是不符实际的报告,或者是过分骄傲,不肯承认百姓会那样的下流卑鄙。不管怎样,他们总是不肯听从以色列其余支派首领的话,交出犯罪之人由他们处理。他们忠于自己的支派胜于神的律法。

既然包庇隐瞒亲族的罪行,便雅悯全支派就与罪人同罪。从这件事可以窥见以色列全族的道德体系已整个瓦解。士师记以血腥的内战作为结束,这就为以后在撒母耳领导之下,进入属灵更新的新阶段埋下伏笔(参撒上 )。

神的约柜不是在示罗吗?

士师记单单在这段经文之中,提到神约柜所在的城市。这件事可能说明,百姓很少去求问神。

大祭司非尼哈也是约书亚时代的大祭司。这里提到非尼哈作大祭司,以及会幕立在伯特利而不在示罗,可能表明这件事发生在士师时代的初期。

便雅悯人为何不肯交出凶手?是出于甚么心理?

对于可怕的强奸与杀人罪案,案发之地的百姓绝不应看作与己无关。当地人应当将犯罪者交出,绳之于法,改正过去的律法松弛状况,不再容许罪案发生。但相反,首先是基比亚这个城市,接着是整个的便雅悯支派都袒护这宗恶行,甚至为此发生战争也在所不惜。

要想防止解决的问题变成重大的冲突,必须在事态仍可收拾以前,迅速地、智慧地、有力地采取果断的行动。

便雅悯支派出了哪些名人?

便雅悯支派经过这场大屠杀以后,最终得以恢复元气。以色列人第一任君王扫罗是出于这个支派。以后的王后以斯帖,以及使徒保罗都是便雅悯人。不过这支派常常被认为是以色列各支派之中最小的一个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和平何价?

“耶和华使以色列人杀败便雅悯人。” -

这个关于神的子民的故事,会令我们感到晕眩震惊。怎可能会发生这种事的呢?

这件事虽然在士师记结尾时出现,但我们可以推论,它其实是在早期的以色列士师时代发生的:“那时神的约柜在那里。亚伦的孙子… 非尼哈侍立在约柜前。”所以,这个故事应该是在约书亚死后不久发生的(参看。作者把它放在这里,可能是要用它来当作一则显眼的附录来提醒以色列民,如果不是神插手干预,和任何其他民族一样,他们必定会自取灭亡的。

有人犯了骇人的罪,需要采取施行公义的措施,来恢复某程上的和平。然而,要付上什么代价才能做到呢?

百姓纵使一直都在做他们眼中看为正的事,然而,他们也终于记得要“问耶和华”了,他们哭号、禁食、和恳求耶和华指示他们该怎样行。

尽管他们已悔悟,但得罪和背叛神仍然会带来后果的。数以千计的人丧生了,整个支派的人也险些完全被毁灭。假若神没有插手干预,我们可以肯定说,以色列国很快便会自我毁灭的了。

然而,神持守祂的应许,祂保护祂的子民。多年之后的某一天,出自犹大支派的神的独生子耶稣,为我们“首先上去”与仇敌作战和取得胜利,叫好我们能与神和好和彼此和好。赞美祂!

祷告

主啊,惟愿你的平安天天充满我的心灵,好叫我能够与我的邻舍和平共处。奉耶稣祈求,阿们。

--1-每日箴言 7月30日

02、如同一人

经文:

1 于是以色列从但到别是巴,以及住基列地的众人都出来,如同一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

2 以色列民的首领,就是各支派的军长,都站在神百姓的会中。拿刀的步兵共有四十万。

3 以色列人上到米斯巴,便雅悯人都听见了。以色列人说,请你将这件恶事的情由对我们说明。

4 那利未人,就是被害之妇人的丈夫,回答说,我和我的妾到了便雅悯的基比亚住宿。

5 基比亚人夜间起来,围了我住的房子,想要杀我,又将我的妾强奸致死。

6 我就把我妾的尸身切成块子,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得为业的全地,因为基比亚人在以色列中行了凶淫丑恶的事。

7 你们以色列人都当筹划商议。

8 众民都起来如同一人,说,我们连一人都不回自己帐棚,自己房屋去。

9 我们向基比亚人必这样行,照所掣的签去攻击他们。

10 我们要在以色列各支派中,一百人挑取十人,一千人挑取百人,一万人挑取千人,为民运粮,等大众到了便雅悯的基比亚,就照基比亚人在以色列中所行的丑事征伐他们。

11 于是以色列众人彼此连合如同一人,聚集攻击那城。

12 以色列众支派打发人去,问便雅悯支派的各家说,你们中间怎么作了这样的恶事呢?

13 现在你们要将基比亚的那些匪徒交出来,我们好治死他们,从以色列中除掉这恶。便雅悯人却不肯听从他们弟兄以色列人的话。

14 便雅悯人从他们的各城里出来,聚集到了基比亚,要与以色列人打仗。

15 那时便雅悯人从各城里点出拿刀的,共有二万六千。另外还有基比亚人点出七百精兵。

16 在众军之中有拣选的七百精兵,都是左手便利的,能用机弦甩石打人,毫发不差。

17 便雅悯人之外,点出以色列人拿刀的,共有四十万,都是战士。

18 以色列人就起来,到伯特利去求问神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与便雅悯人争战呢?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

19 以色列人早晨起来,对着基比亚安营。

20 以色列人出来,要与便雅悯人打仗,就在基比亚前摆阵。

21 便雅悯人就从基比亚出来,当日杀死以色列人二万二千。

22 以色列人彼此奋勇,仍在头一日摆阵的地方又摆阵。

23 未摆阵之先,以色列人上去,在耶和华面前哭号,直到晚上,求问耶和华说,我们再去与我们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可以不可以。耶和华说,可以上去攻击他们。

24 第二日,以色列人就上前攻击便雅悯人。

25 便雅悯人也在这日从基比亚出来,与以色列人接战,又杀死他们一万八千,都是拿刀的。

26 以色列众人就上到伯特利,坐在耶和华面前哭号,当日禁食直到晚上。又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和平安祭。

27-28 那时,神的约柜在那里。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侍立在约柜前。以色列人问耶和华说,我们当再出去与我们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呢?还是罢兵呢?耶和华说,你们当上去,因为明日我必将他们交在你们手中。

29 以色列人在基比亚的四围设下伏兵。

30 第三日,以色列人又上去攻击便雅悯人,在基比亚前摆阵,与前两次一样。

31 便雅悯人也出来迎敌,就被引诱离城。在田 间两条路上,一通伯特利,一通基比亚,像前两次,动手杀死以色列人约有三十个。

32 便雅悯人说,他们仍旧败在我们面前。但以色列人说,我们不如逃跑,引诱他们离开城到路上来。

33 以色列众人都起来,在巴力他玛摆阵,以色列的伏兵从马利迦巴埋伏的地方冲上前去。

34 有以色列人中的一万精兵,来到基比亚前接战,势派甚是凶猛。便雅悯人却不知道灾祸临近了。

35 耶和华使以色列人杀败便雅悯人。那日,以色列人杀死便雅悯人二万五千一百,都是拿刀的。

36 于是便雅悯人知道自己败了。先是以色列人。因为靠着在基比亚前所设的伏兵,就在便雅悯人面前诈败。

37 伏兵急忙闯进基比亚,用刀杀死全城的人。

38 以色列人预先同伏兵约定在城内放火,以烟气上腾为号。

39 以色列人临退阵的时候,便雅悯人动手杀死以色列人,约有三十个,就说,他们仍像前次被我们杀败了。

40 当烟气如柱从城中上腾的时候,便雅悯人回头观看,见全城的烟气冲天。

41 以色列人又转身回来,便雅悯人就甚惊惶,因为看见灾祸临到自己了。

42 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转身往旷野逃跑。以色列人在后面追杀。那从各城里出来的,也都夹攻杀灭他们。

43 以色列人围绕便雅悯人,追赶他们,在他们歇脚之处,对着日出之地的基比亚践踏他们。

44 便雅悯人死了的有一万八千,都是勇士。

45 其余的人转身向旷野逃跑,往临门磐去。以色列人在道路上杀了他们五千人,如拾取遗穗一样,追到基顿又杀了他们二千人。

46 那日便雅悯死了的共有二万五千人,都是拿刀的勇士。

47 只剩下六百人,转身向旷野逃跑,到了临门磐,就在那里住了四个月。

48 以色列人又转到便雅悯地,将各城的人和牲畜,并一切所遇见的,都用刀杀尽,又放火烧了一切城邑。

士师记讲述的以色列民踏足迦南地早期的生活,是一段混乱的历史,“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有外敌不断地侵扰,有内部的争战。既或神为他们兴起一位士师,每位士师也有个人生命中的问题,他们只带领着自己支派的人或是少数几个支派联合起来作战,作战得胜后给以色列人带来暂时的安宁,但在平安稳妥的日子里,神子民又常常陷在罪中。

按照全年读经计划,我们又读完士师记。最后三章透过一个受害的事件,让我们看到当时的混乱与罪恶,但就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中,我们还是看到以色列家的希望,所读经文中三次提到他们联合起来,“如同一人”,以色列众支派一同联合起来讨伐兄弟便雅悯支派犯罪之事。

一、共同对付罪

进驻迦南的以色列人,受到迦南本地人的影响,他们的信仰、生活都陷在犯罪与混乱的光景中。

他们信仰的混乱表现在拜当地的偶像之神、家中设神堂、制造以弗得,摆着神像,让自己儿子作祭司,也花钱请人作祭司;他们生活的混乱体现在家庭中,利未人娶妻纳妾,妾犯罪行淫;当时社会的混乱,远行的客人无人接待,只能坐在街上,但街上也不安全。基比亚城中一位好心的长老款待路人,却有本城的匪徒围着屋子要行恶。“你把那进你家的人带出来,我们要与他交合”,他们的罪恶如同罗得居住的所多玛城,“把他们带出来,任我们所为”,老年人劝说本城的这些人:“不要这样作恶,不要行这丑事”

但老年人根本无法劝说恶人作恶,那位路人也无法保护自己的妾而把妾交给恶人,最终这个利未人的妾被当时居住在基比亚的便雅悯人,终夜凌辱致死。利未人伤痛之极,把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传送给以色列的四境。

这是一件极其痛心的事,凡看见的人都说:“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直到今日,这样的事没有行过,也没有见过。现在应当思想,大家商议当怎样办理”

此时我们看到众支派对罪的态度,他们嫉恶如仇,以色列全地的人都聚集起来,“以色列从但到别是巴”,他们就利未人的妾受害之事,要共同作出商议和决定。“如同一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众民都起来如同一人”,“于是以色列众人彼此连合如同一人,聚集攻击那城”,如同一人的聚集,表明众人对罪的态度都是一致的,他们要照着基比亚的便雅悯人所行的丑事攻击、征伐他们。

以色列众人尽管也陷在罪与混乱中,但他们有神的律法,有神的标准,他们还是有一致的认识和看见,便雅悯所行的是丑恶的事,最终他们达成共识,要攻击那城。

对于基督徒而言,我们知道,尽管我们都陷在不同的罪中,但对于那些显现的、败坏的、带给他人身心伤害的罪,我们需要有共识,罪就是罪,罪一定要受到审判和刑罚。白岩松的一本书《白说》,他说:“说了也白说,但不说白不说”。对于罪的问题,我们基督徒必须要有自己的态度,嫉恶如仇。

如果人人都只想着保全,得过且过,以色列众支派无需这样兴师动众,无需连合如一,因为这件事没有触及他们个人的利益,但因着人心中的良知、信仰的准则,他们一致认为便雅悯支派所做的是错误的。对于许多的败坏和犯罪,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但基督徒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

二、不断寻求神

以色列众人联合起来要征伐便雅悯支派。以色列连合的众人,“拿刀的步兵共四十万”,便雅悯家从各城里点出拿刀的二万六千,基比亚人点出七百精兵,共二万六千七百人。

这是一次支派间的争战,以色人到伯特利求问神,他们得到上帝的命令:“犹大当先上去”,犹大是神所赐福得着权柄,带以色列争战得胜的支派,“圭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

以色列众人联合起来拥有强大的力量,也站在正义一方,但他们前两次讨伐便雅悯人都是失败的。在这次力量悬殊的作战中,原本拥有实力的以色列却两次败北,相继伤亡四万。

其一,因为便雅悯人不承认自己的过错,执意顽固对抗。其二,在整个攻打便雅悯的作战过程中,全以色列民学会一个宝贵的功课:不断求问神。在他们第一次作战失败,他们在神面前哭,直到晚上,求问神,直等到神的回答:“可以上去攻击他们”;第二次,以色列人又失败,他们坐在耶和华面前哭号,当日禁食直到晚上,又在神面前献祭,求问神:“当打仗还是当罢兵”,人们在问,到底应该不应该打自己犯了错的兄弟,他们在约柜前求问,得到神的回答:“你们当上去,因为明日我必将他们交在你们手中”

在任何自己无法得到确定的答案或无法面对的艰难处境中,基督徒要等候,要学会求问神,神有时许可邪恶暂时先得胜。当犹大用亲吻出卖了耶稣,当祭司长和守殿官并长老捉拿耶稣的时候,耶稣说:“现在却是你们的时候,黑暗掌权了”。有时,神许可人任意而行,但人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这是一次神所许可的征伐,神使以色列众支派暂时失败,其实也是给了便雅悯人悔改归正的机会,但便雅悯人一直顽固抵抗,在第三次争战中,他们先取胜杀了三十个以色列人,依旧不认错:“他们仍旧败在我们面前”,丝毫没有悔意。

这是以色列民几百年来第一次连合如一,以后在以斯拉、尼希米带领以色列被掳归回之日,他们也有过“如同一人”的聚集,开始新的敬拜与生活。这一次以色列众支派在艰难处境中的合一,尽管是藉着人的恶行,但神知道什么事有益祂子民生命的建立和成长,神知道什么时间,成就什么事。我们人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祷告、仰望、寻求。

三、以爱宽恕人

任何时代都是如此,邪不压正,这次征伐的结果,“便雅悯人知道自己失败了”,以色列人杀死便雅悯人二万五千一百人,便雅悯只剩下六百人。便雅悯原本就是以色列家最小的一个支派,如今因着自己的恶行和自己任意而行,几乎全族灭没。

以色列人大获全胜,但他们并没有因着这场胜利有任何的欢喜和快乐,相反他们为兄弟间的这场战役放声痛哭,“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为何以色列中有这样缺了一支派的事呢”,之前他们都已经起誓不将女儿给便雅悯人,现在看到人丁稀少的便雅悯支派,经文两次提到以色列为他们的兄弟便雅悯后悔,15)。这不正是神的心意吗?当人犯罪受到亏损之后,神就是如此为人后悔、为人忧伤。

当任何一个人受到上帝责罚的时候,我们作基督徒真的不是拍手称快,而是以主的心为心,为那人忧伤、痛悔。以色列众人为他们的兄弟便雅悯想办法,让他们剩下的人有妻子有家室,并且向便雅悯人说和睦的话,继续给他们地业,让他们安居生活。

以色列众人同有一个心愿,不愿意失去支派中的任何一个。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心愿,不愿意失去肢体中的任何一个。中国古人云:得饶人处且饶人,耶稣说:“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你总要饶恕他

当读完士师记讲述的这一最后的事件,你是否看到了以色列家的希望!这次“如同一人”的聚集,让我们看到罪是不容忽视的,犯罪之人要为自己的行为付代价;神的子民不仅要寻求神的旨意,同心的作战,还要有爱心的宽恕,接纳犯错的弟兄。士师记最后一节经文:“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外在环境依旧,但因着心中有神,他们在艰难之中有盼望,在争战之中有仰望!

在任何环境中,基督徒都当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当有从神而来的生命样式:面对罪恶,嫉恶如仇;面对环境,只管求问;面对他人,宽容以待。愿主透过我们的生命,彰显主的恩典和慈爱!

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你如何对付罪、如何面对环境、如何宽恕人?

--2-张玲 2018-07-05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