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viii. 大卫饶恕扫罗a)
大卫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只是暂时延缓被扫罗追捕的时机,一旦非利士人的威胁解除后,扫罗又会开始追捕他。 1~7.扫罗与他的三队大军,绝对不只是与逃亡者旗鼓相当而已,其兵力远胜他们,而且王更不知竟然已离捕获大卫不远,但这次却是大卫占了上风,两个人的角色忽然颠倒过来。扫罗竟然挑上了大卫与跟从他的人藏匿的那洞穴,实在是巧合得惊人,同时又滑稽。但是对大卫而言,这却是个出乎意料之外的机会,可以主动出击;就着跟从他之人所关切的,这是他可以杀害王的机会,而大卫静悄悄地接近他的猎物,彷佛是要杀害,但他却只是割下扫罗外袍的衣襟(希伯来: ka ̄na ̄p ̄ )。要完成这举动而不致事迹败露,需要非常有技巧的行动,这么作也令跟随他的人相当吃惊。135大卫的解释灵巧地消灭了跟随他之人的攻击意图;他对于冒险发现王的踪影之懊悔,使他不可能动手取王的性命。 8~15.大卫终于有机会规劝扫罗,后者还浑然不觉地行路。大卫手中拿着扫罗外袍的一小块,使扫罗明白他多么可能丧失性命。如果大卫真的要杀扫罗,当然会在洞中这么作。然而大卫反倒在这里屈身俯伏在扫罗面前,不仅饶了扫罗一命,更称他为我父(11节);这例子足以说明这字的意义的弹性,用来暗示盟约关系(参:。136大卫也机智地暗示:是有人向扫罗进了谗言,使扫罗对于「大卫想要伤害他」的这件事信以为真;虽然他非常清楚知道,谋杀动机是起于扫罗自己的嫉妒。大卫现在既已证实他的无辜,遂向扫罗指出:扫罗想要杀害他乃是错误的。大卫说: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判断是非,因为他自己是不会采取报复行动的。恶事出于恶人这句惯用语的形式,使人想起参孙的谜语,这是大卫的部分动机。他不会为了任何理由而犯错;他不需要这么作,因为他有耶和华为他伸冤。 一条死狗!一个虼蚤!要点是扫罗不可能从他的搜捕与图谋中得到什么。事实上,如果这两句话的标点符号改成问号(这绝对是有可能的),「有威胁的暗示,彷佛是在说:『你所挑战的比你想象的还多!』」137大卫的论据是:扫罗最终是向耶和华挑战,而祂却会证明大卫是对的。 16~22.扫罗深受感动,暂时恢复最初与大卫的关系,称他为我儿(参11节)。他承认大卫所说的是真的,大卫是以德报怨;他甚至公开承认大卫必要作王,建立他的王朝。这样的陈述几乎是告白的性质,因为使扫罗苦毒怀怨并毫无理智地想要杀死大卫的,正是他的王权遭受了弃绝。但是,虽然他与大卫有着共鸣,扫罗仍然趁机要求大卫起誓,不剪除扫罗的后裔(希伯来:「种」);然而,就像扫罗所看见的,大卫已经将约拿单从他身体「剪除」了。扫罗对于他家的前途不再有任何幻想,但要尽一切的力量保护家人免受杀害(因为这在改朝换代时是常有的)。无论是扫罗或是大卫,都不期望能够复和,恢复已经失去的关系;两人各走各的路了。 动词「剪除」在撒母耳记上二十~二十四章形成了一个重复出现的题旨主旋律。约拿单与大卫交换忠诚的誓言时,已经重申了题旨。「耶和华从地上剪除你〔大卫〕仇敌的时候」,约拿单要求不要将他也剪除了。在目前这一章,大卫剪除了扫罗外袍的一角,象征企图得到他君王的资格,因为王的外袍就代表王的职分;撒母耳已经将撕裂的外袍解释为象征扫罗王朝被剪除了。现在大卫割下了扫罗外袍的一部分,已经「攫取了」以色列人的君王职分;他称呼王为他的「父」,正是为了扫罗死后合法继承王位而铺路。【】大势的逆转: 大卫的处境的转折点,大卫现在可以左右扫罗的生命,后来在扫罗的第四次追捕中(26章 ),大卫也得到杀死扫罗的机会。尽管大卫是弱者,但由于神同在,却可以左右强者扫罗的生命,像这样与神同行的人,软弱中也可以刚强。正如使徒保罗可以“似手足不为人知,却是人所共知;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描述。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
隐基底洞事件: 这部分记载了表现出大卫的信实和敬虔,扫罗身为一国之君,不应付非利士人侵略,反而投入全部的心血,只为夺取政敌大卫的性命。隐基底洞事件明确地显明了扫罗的行为是错误的。通过这件事情,扫罗也暂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认大卫的王权。因扫罗是被神的权威所立的君王,大卫没有害其生命。大卫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在任何状况中都认定神的旨意和权威的典范。明确神的旨意的人,超越环境和事由而能成就绝对的善。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扫罗就从以色列人中挑选三千精兵,率领他们往野羊的盘石去,寻索大卫和跟随他的人。」
“野羊的盘石”不是专有地名。从名字可知其地多产野山羊。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三千精兵」:大卫仅有六百个乌合之众,是扫罗军队的五分之一。
●「野羊的盘石」:原文是「野山羊的岩石」,并非是专有地名,表示当地真的是盛产野山羊。
――《蔡哲民查经资料》
扫罗在以色列人中挑选的三千人: 指扫罗建立的以色列常备军(13:2)。扫罗动员比大卫的军队多5倍的(23:13)常备军的兵力,追赶大卫到隐基底旷野表明扫罗下定决心要消灭大卫。但是在全能神的保护下的大卫来说,强大的军队根本不能奈他如何。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到了路旁的羊圈,在那里有洞,扫罗进去大解。大卫和跟随他的人正藏在洞里的深处。」
“大解”。直译作:盖他的脚,是大小便的委婉说法。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羊圈」:当地的羊圈是用石块堆起,用以保护羊群的矮围墙。
●「大解」:原文是「遮盖」, 特别是「以长袍遮盖」, 这也是「排便」的委婉说法。
●「藏在」:「停留」、「坐着」。
●「深处」:「末端」、「尽头」。
――《蔡哲民查经资料》
扫罗进去大解: “大解”指“方便”(这里衣服要遮盖脚 )的委婉的表现。这句话除了上述的意思外,也有:①“休息”;②“睡觉”的意思(3:24)。本节中好象同时具有①和②的意思。即追赶大卫的扫罗在洞的一边方便后,暂时坐着休息的意思。同时,因洞内黑暗,扫罗处于伸手不见五指黑暗中,而隐藏在洞内的大卫一行却能分辨出扫罗,因此在扫罗处于无防备状态下休息时,可以割他的衣襟(4节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 大卫所藏的山洞原来是那么样的大──】
大卫和跟随他的六百人发现隐基底是藏匿的好地方,因为在那里有许多山洞。当地人使用这些山洞作为住宅,也作坟地,对跟随大卫之人来说,这是避难佳所。今日仍可以见到这些山洞,其中有些大到可容数千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跟随的人对大卫说:“耶和华曾应许你说:‘我要将你的仇敌交在你手里,你可以任意待他。’如今时候到了。”大卫就起来,悄悄地割下扫罗外袍的衣襟。」
“外袍”。扫罗显然在进入洞穴之前先把外袍脱下,放在一旁,所以大卫可以割下一块而未被察觉。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扫罗进洞大解,可能将外袍脱下放在一旁,才可让大卫割下衣襟而不为他所知。割衣襟一举表示扫罗性命已在大卫手中,但未加害。
跟随大卫的人所说的“耶和华的应许”或为见到已有杀扫罗的机会,有若天赐,遂作此语。大卫既已受膏为王,应可以摧毁一切反对他的力量。大卫有好几次这样的机会,都放弃未用,因扫罗乃受膏王,应循神旨定夺,决不可只问目的不择手段。要达高尚目的,应循高尚途径,不可用暴力、暗杀等手段来取得王位。照神的方法来实现神的旨意,才能得到神的祝福。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 24:4 中神的应许何时,以及用何种形式发出圣经并没有记载。不过显然大家都看得出来扫罗孤身进入大卫躲藏的洞穴排便,并非偶然,而是神的刻意安排。
●「外袍的衣襟」:「外袍的衣角」、「外袍的边缘」。扫罗排便时可能把王袍脱在旁边,大卫才有机可乘。
――《蔡哲民查经资料》
悄悄地割下扫罗外袍的衣襟: 大卫如此行的目的是:①证明自己无罪(11节 );②消除扫罗的憎恨之心;③证明自己不是为杀死扫罗而埋伏(22:8-13)。这里更加突出表现了大卫的信仰。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 神在何时何地说过这话?】
圣经并没有记载神对大卫,或是对跟随他的人说过这样的话。跟随大卫之人可能对过去的一些事件,例如大卫受膏(16:13)、约拿单预言大卫必要作王(23:17)等,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看见扫罗进入山洞里,就误以为这是神的指示,叫他们采取行动。
――《灵修版圣经注释》
【】「随后大卫心中自责,因为割下扫罗的衣襟;」
大卫良心受责,因为使扫罗的衣服受损,就等于使扫罗受损,而大卫知道向耶和华所膏立的王动手是不对的。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王服代表王,割了衣襟有失对神的受膏者的尊敬。大卫心中不安,因而自责。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心中自责」:原文是「击打心」、「打击心」。
◎「心中自责」:我们可能会不知道大卫为何心中自责,不过很多迹象都显出「王袍」象征「王位」 15:27 18:4 因此大卫这个举动似乎暗示自己将王位割离扫罗,所以他心中自责。
――《蔡哲民查经资料》
大卫虽然只是割下扫罗的衣襟,但仍感到好像伤害了他,为此自责。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心理自责: 使我们感觉到大卫敏感的良心。象这样凡事不急于辩护自己,而敏锐地聆听良心呼声的人,即使犯了严重的罪,也不迟延悔改的机会。神喜悦与这样的人同在,并应允他们悔改的祷告。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对跟随他的人说:“我的主乃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
我的主乃是耶和华的受膏者: 大卫没有把扫罗看成单纯的当权者,而是认定他是由神委任的人,因此没有下手害他。大卫没有把扫罗当作仇敌,反而当作自己需尽心侍奉的主人(8节 26:19)。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用这话拦住跟随他的人,不容他们起来害扫罗。扫罗起来,从洞里出去行路。」
●「拦住」:原文是「劈开」,可能表示「强力制止」。
◎其实我们很容易想象为什么大卫需要「强力制止」才有办法阻止他的部下杀扫罗。先不谈这些人之前跟扫罗王朝有什么过节,现在弄得他们东躲西藏的,不就是扫罗的追杀?现在看起来又是神给的大好机会,怎么能够违背神的心意,放过宿敌?而且如果主子坚持不杀扫罗,那王位如何到手?命运如何改变?
◎我想大卫应该也想过属下的心情,不过他还是坚持尊重神的受膏者。当然,也就是坚持尊重神。这种牺牲自己权益,尊重神的信心,真是令人敬佩。而扫罗跟本不知道他不一定在乎的「受膏者」身份,保护了他的生命。
――《蔡哲民查经资料》
【】「随后大卫也起来,从洞里出去,呼叫扫罗说:“我主,我王!”扫罗回头观看,大卫就屈身脸伏于地下拜。」
虽然扫罗是大卫的仇敌,但大卫仍尊崇他为以色列的王。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脸伏于地下拜: 表现出大卫谦虚的品性。谦虚和礼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证明真正的基督徒的外在证据。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
大卫的申辩: 大卫向扫罗申辩:①自己纯洁的行为和(9-11节 );②自己丝毫没有害扫罗的心(12-15节 )。大卫的申辩在(诗7篇 )中完全地表现出来。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对扫罗说:“你为何听信人的谗言,说大卫想要害你呢?」
●「人的谗言」:「人的话」,大卫应该知道扫罗为何追杀他,不过他这样说是要给扫罗台阶下。
●「得罪你」:「对你犯罪」。
――《蔡哲民查经资料》
大卫将扫罗的恶行归咎于他的谋士。
――《串珠圣经注释》
【】「今日你亲眼看见在洞中耶和华将你交在我手里,有人叫我杀你,我却爱惜你,说:‘我不敢伸手害我的主,因为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
【】「我父啊!看看你外袍的衣襟在我手中。我割下你的衣襟,没有杀你,你由此可以知道我没有恶意叛逆你。你虽然猎取我的命,我却没有得罪你。」
●「猎取」:「埋伏等待要拿」。
――《蔡哲民查经资料》
我父啊: 大卫不是因为扫罗是以色列国家的国父兼自己的岳父而如此称呼,而是作为对年长者的尊敬,称扫罗为父,6:21)。大卫放弃向自己犯极恶罪的人报仇,这是实现最高层次的爱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判断是非,在你身上为我伸冤,我却不亲手加害于你。」
●「判断是非」:「审判」。
●「伸冤」:「报仇」、「报复」。
――《蔡哲民查经资料》
【】「古人有句俗语说:‘恶事出于恶人。’我却不亲手加害于你。」
●「俗语」:「箴」、「格言」。
◎ 24:13 的意思是大卫刚刚既然没有加害扫罗,就表示他没有行恶事,所以不是恶人。
――《蔡哲民查经资料》
【】
恶事出于恶人: 一个人的行为可以证明其为人的意思。
与主耶稣的“凡树木看果子,就可以认出他来”的话语一脉相通,,,――《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以色列王出来要寻找谁呢?追赶谁呢?不过追赶一条死狗,一个虼蚤就是了。」
大卫形容自己为一个对扫罗王完全无害的人。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死狗」:在亚喀得文学中,自比为「死狗」或「流浪狗」相当普遍。亚马拿书函和拉吉书函中,也有以狗比拟自己的用法。
●「虼蚤」:「跳蚤」。
――《蔡哲民查经资料》
本节的意思是:扫罗所追杀的人其实是卑微、不重要的,怎值得他耗费气力呢。
――《串珠圣经注释》
【】「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施行审判,断定是非,并且鉴察,为我伸冤,救我脱离你的手。”」
【】「大卫向扫罗说完这话,扫罗说:“我儿大卫,这是你的声音吗?”就放声大哭,」
【】扫罗的悔改: 听到大卫的申述(9-15节 )后,扫罗就放声大哭(16节 ),说出类似悔改的话语,撤回军队。但参照下列的事实,就可以看出扫罗的悔改并不真实:①没有坦白承认自己的罪(17节 );②侥幸自己从被害的危险中奇迹般得到平安(3-4节 ),只从人的角度向大卫道歉(18-19节 );③承认大卫的王权,但后来还是追逼大卫(26章 )。因此因一瞬间的感情冲动而做的悔改,不是彻底的悔改。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对大卫说:“你比我公义,因为你以善待我,我却以恶待你。」
扫罗显然为自己对待大卫的方法感到真正的愧疚,但他的悔意只是暂时的。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你比我公义」:扫罗并非表示大卫的道德在他之上,而是指在神的审判下(12- 15 ), 大卫以德报怨的做法必被裁定为有理、无罪,而他恶待大卫则属无理、有罪。
――《串珠圣经注释》
【】「你今日显明是以善待我,因为耶和华将我交在你手里,你却没有杀我。」
【】「人若遇见仇敌,岂肯放他平安无事地去呢?愿耶和华因你今日向我所行的,以善报你。」
●「人若遇见仇敌」:前面有「因为」,和合本没有翻译出来。所以「人若遇见仇敌,岂肯放他平安无事地去呢」应该是当时的一句格言。扫罗以格言回应大卫的格言。
――《蔡哲民查经资料》
【】「我也知道你必要作王,以色列的国必坚立在你手里。」
既有撒母耳的预言在先,又有接着发生的事在后,扫罗为眼前以善报恶的公义气慨所感,明白大卫作王势在必行,人不能阻挡;因此要求大卫起誓为他留名。。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现在你要指着耶和华向我起誓,不剪除我的后裔,在我父家不灭没我的名。”」
●「后裔」:「种子」、「子孙」、「后代」。
●「灭没」:「根绝」、「毁灭」。
◎这个场景很奇怪,现任国王要求一个逃犯取得王位后不要杀尽他的后代,又承认逃犯比他公义。这一切似乎都是因为扫罗不接受王位已经被转移给大卫这个神已经命定的事情。「利益」会让我们不顾神的心意吗。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于是大卫向扫罗起誓,扫罗就回家去。大卫和跟随他的人上山寨去了。」
〔撒上二十四章〕大卫是因着敬畏神而服扫罗的权柄,但是扫罗因违背神而被神厌弃,他就只有作王的地位而没有了作王的生命,所以神不印证他的权柄。不是大卫不服,乃是神不印证。所以有一天神还得把扫罗打倒摆在一边。
【思想问题(第24章 )】
1为何大卫不敢杀「耶和华的受膏者」?这表现出他那一方面的美德?
2神的确已废弃扫罗、改立大卫为王,当时的环境又正是杀扫罗的良机,况且大卫的侍从也给以印证,但大卫却不肯下手,甘冒日后继续被扫罗追杀的危险,仍等候神让他公开作王的时间。这对我们寻求神的旨意有何提示?
3大卫认定耶和华是审判的主,祂会为他伸冤 (12- 15 ), 所以他能善待扫罗。你曾否因受欺压、不平的待遇而心中难堪?大卫的榜样,对你来说是否可行?另。
4扫罗向来因为大卫英名远播、众望所归,心中妒恨,誓要剪除这心腹大患。这次为何觉悟前非,承认大卫比他公义,将来要作以色列王?你若被长辈误会,甚至迫害,可从大卫的做法和态度学到什么教训。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心中自责。」】
有敏感的良心,而且随从它的感动,即使人与事加以反对也在所不计,这才是好的。大卫与跟随他的人们只要将剑插过去,就结束他们艰困的流浪生涯。看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大卫不愿乘人之危,现在扫罗正在山洞中休息,大卫只割下他一块衣襟。
行动虽然容易——这事若作在神的受膏者身上,大卫决不能作。我们有时也在割人的衣襟,在言谈中批评,没有尊重人的人格与声誉成就。我们这样不顾到别人,心中不是该自责吗?我们不是应该认罪悔改吗?
环境即使有利——在那附近一定有许多山洞,王却只进入这个,就是大卫与他属下所躲藏之处。一般说来,这是证明王该落在他敌人的权利之中了。但是有利的环境并不维护大不正确的行动,机会并不使错误的事因此正当。
大家公认同意——他们都催促大卫进行。但是一般人的标准究竟不高。大卫却始终维持一个崇高的标准与理想。我们也不可以大家的标准来判断。
──迈尔《珍贵的片刻》
【 大卫的做法是怯懦吗?对待当权者的态度──】
尽管扫罗想杀害大卫,大卫却极其尊重他。虽然扫罗犯罪、悖逆神,大卫仍尊重他是神所膏立的君王。大卫知道自己将来必要作王,更知道不应当杀害神所立在宝座上作王的这一位。如果他杀害扫罗的话,就会给反对他之人立下先例,将来也可以除灭他。
7节告诉我们,神设立执政掌权的人。我们可能不领会他们当权的原因,但是要像大卫一样,服从神所赐给他们的权威。不过,也要记得:神才是最高的权威,我们不应当违背神的律法,以致得罪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大卫再次善待扫罗表现出他高尚的品德,我会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吗?】
【以善报恶】我们知道达到目的之手段和目的本身一样重要。大卫的目标既然是作王,所以跟随他的人劝他有机会时杀死扫罗,以达成目的。但他不肯依从,非因胆怯,乃是英勇的表现──他有勇气力排众议,坚持原则,去做他所当做的事。不要因为顺服群众的压力,就放松自己的道德标准。
――《灵修版圣经注释》
「你以善待我,我却以恶待你。「
扫罗是只会看见别人错的人,所有的人都有错,他永远不承认自己有错。直到有一天,真正面对自己的问题。
扫罗不止一次,兴师动众,务求得大卫而后快。但总无法追得上。有一次,意外的跟大卫非常接近,却绝不是他自己所愿意的。
大卫和跟随的人,逃避到死海西岸隐基底的牧野,藏在路旁一个洞的深处,成了负隅之虎,不是被消灭,就必须反噬;这两条不得已的路,都是大卫所力图避免的。他之所以逃避,不是胆怯不敢相搏,也不是力弱不堪一击,而是力避同胞相残的内战。这是勇者自制的柔和,是由于他敬畏神的节制。现在是被逼得欲退无路了。
意外的,扫罗不曾想到大卫藏匿在那里,而指挥军队入洞搜索,而是个人进去解决自然的需要。跟随大卫的人,知道大卫是耶和华所膏立的王,认为是神将敌人交在他手里,既然民无二主,除去扫罗而登上王位,他们想望的,不就是这样一天吗?良机难得,眼下就是正合宜的时候了,劝他及时动手。
但大卫的看法不是这样。他看见了神。大卫说:“我的主乃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不错,神应许将仇敌交在他手里,但大卫不以为扫罗是仇敌;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大卫是神的仆人,所以扫罗不属于仇敌之类,而且因他受膏为王,大卫不能反对神,所以必须承认他是“我的主”,必须敬畏神和君王,而知道是“在耶和华面前”,就不敢伸手作恶。
那时,扫罗解脱外袍放在一旁;大卫悄悄用歌利亚的刀,割下他衣襟的一角,作为证据。我们有时也会这样,饶恕了别人,却要把证据抓在手中不放。随后,大卫为此而自责,因为不仅多此一举,而是对神所立的王不敬。但扫罗看了,听了大卫的话,受爱感动而放声大哭,承认自己不义;并且屈服了,知道大卫必作王,恳求施恩不剪除他的后裔。爱的能力比刀更强大,可以刺透最刚硬的心。
神的儿女们,愿我们效法大卫的榜样,看见不论在甚么境遇,都是出于神的手,敬畏神,而不敢自己伸手。也要知道,爱是不计算人的恶,连证据也不必抓在手中吧。── 于中旻《撒母耳记上笺记》
【学习谦和和忍耐】
大卫这次的举动,教训我们说:‘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遇到怎么样的冤屈问题和不公平的对待,都不要为自己伸冤辨屈,要一直的面向着神,神就要负我们完全的责任。’
在属灵的工厂上,天天,甚至时时都会有不公平的对待临到我们,叫我们忍受冤屈和种种的遭遇,为要让我们学习谦和和忍耐。
一个真正合乎神心意的人,是不会用肉体的办法为自己建造王宫的。你若要点起‘火把’围绕自己,先把自己包围起来,叫别人不准靠近你,也不能靠近你,到最后你必被火烧着,躺在悲惨之中。这样的实事在属灵的历史上面也真不少。
有一位神的仆人,在二三十年代,曾被神大大使用过,跑遍南洋群岛、东南亚、中国南方各省,建立了很多教会。
后来我从一位元老院长那里得到消息说:“哎呀!某某人的下场很悲惨!”
我就很惊奇的问他说:“为什么会悲惨哪!”
他说:“他虽建立了很多教会,但现在没有一个教会同情他,没有一个听他讲道了。”
我说:“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呢?不可能吧!谁不知道他是东南亚的大布道家,写过不少书呢?”
他说:“因为他后来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我问:“他犯了什么错误呢?”
他说:“这位老仆人把守着每一个教会,像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南亚,包括中国南方一些地方,他一个都不放松,不论哪个教会要办什么事情,都得经过他。若不通过他的允许,他就不承认,甚至连你这一个人就要被开除。因为他说:这是我建立的教会,谁也不能够侵犯我的权威,不通过我,谁也不能私自办事情。”
我听了这位老院长的交通,心中在想:一个人有多大的力量,要这样的霸权呢?教会是属灵的团体,不是个人的组织;教会是圣灵的工作,一个人能把教会治理好吗?是建立不好的。虽然你把权柄霸在手里,谁也不敢侵犯你,但是你所说的话,谁还肯听呢?因此说,人的聪明、人的才干,在属灵的事工上一点也用不上;不顺服圣灵,没有属灵的亮光,只凭肉体不能供给人生命的需要。
所以我又问这位老院长说:“后来他的光景怎么样呢?”
他说:“因为他开除来开除去的,各地的同工都慢慢的离开了他,不愿意和他交通,不愿意见他的面。所以他就气得大发雷庭,并写信骂同工,发电报责备同工,打电话召他们来,但是谁也不愿意靠近他。到最后他没有办法,只好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连门也不出,整天生气、怨恨,后来身患重病悲残而死,落到何等可怜的地步啊。
”——李慕圣《工人大卫》
【 大卫以信守诺言著称;当守诺言与我的利益冲突时,我会……】
大卫信守诺言,从来没有对扫罗家族或他的后裔施行报复。扫罗大多数的儿子是与非利士人作战时阵亡的(31:2),有些是因基遍人报仇而杀死的。他应许要恩待扫罗之子约拿单的后裔(20:14-15),他把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接到王宫里,就是照着承诺去行(参撒下9 )。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