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iii. 归还约柜
每个人都承认:虽然约柜被掳了,以色列人的神并没有被征服。事实上,约柜已经变成一个重担,留下来就太危险了,然而若想不要遭受进一步的损失而归还它,也有问题。 1~4.他们的祭司和占卜的使用专业能力,指明应该采取什么「正确的」方法,才能安抚以色列人的神。作者对于用什么方法决定该怎么作,不感兴趣;显然必须要有极贵重的礼物作为「赎愆祭」(今圣、RSV;希伯来: ʾa ̄s ̌a ̄m ),以弥补所犯的过错,防止进一步受苦,预料医治应该会接着临到。赔偿的观念也出现在以色列人的赎愆祭中(参:利五,尤其是14~16节)。 并知道祂的手为何不离开你们:马索拉经文在这里有点麻烦,其含义难以明白。昆兰经文4Q Sama 在读法上与七十士译本一致,「当你们已经赎罪之后,祂的手怎会还不离开……?」这很可能是原来的含义。83赎价五个金痔疮与五个金老鼠是代表非利士人的五座城,与他们的首领,这些人全都吃足了苦头。 5~6.马索拉经文在这里,第一次提及毁坏他们田地的老鼠;无论老鼠是否与疾病有关,谷物的损失显然是忧上加忧。非利士面临灭绝的威胁。借着献上金老鼠和痔疮( ʿop ̄elîm ,这个字也有「筑有防御设施的城市」的意思,所以有双重意义),这些贵重的礼物将会说明他们的灾情,同时请求将所有灾病全都除掉,因为他们归荣耀(希伯来: ka ̄ḇôḏ )给以色列的神。非利士人借着向祂纳贡而作了这件事,也因而承认祂对他们的主权。 你们为何硬着心?:这个提议显然有人反对。法老抗拒释放以色列人离去,显然在以色列境外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他这么作非但得不到什么,反倒为他的臣民招来额外的灾殃(参:,法老最后不得不让步。所以非利士人应该要聪明一点,别再拖延了。 7~9.他们作了一个实验,想要证实这些灾疫的原因究竟是不是出于耶和华,因为它们也十分有可能是碰巧发生的。人们竭尽全力表达崇敬之意:车子是新的,母牛是未曾负轭的。母牛既然不惯于拉车,牛犊又得倚赖们,们出于本能一定会回过头来。若是与预期的恰好反向,们拖着贵重的货物向前直行,那就证明的确是耶和华造成的了。他们也了解这些母牛一定是献给耶和华的祭物。伯示麦位在梭烈谷中,在以革伦东南方以色列境内,在列在利未人的城中。 10~12.虽然牛犊在后面发出哞哞的叫声,母牛却违反了天性,并没有想要回到们的牛犊那里去,如此就符合了这个征兆:使非利士人受苦的乃是耶和华。 13~16.环境的印证使故事非常生动,彷佛是由当时在场的人所写的;覆盖古代遗址的一座土墩,就立在两个山谷交会的西边分水岭上,因为小麦一定是长在山谷中,非利士人在抵达伯示麦之前,先遇见正在山谷中收割的人是可以理解的。收割麦子的时间是在五/六月间。母牛在约书亚的田间停下来,我们对此人一无所知。大家都停止工作,以便每一个人都能欢喜地敬拜,大盘石大概提供了一个天然祭坛,可以将牛车劈了,把母牛当作祭物献在其上,然而也可以当作一张桌子,将约柜与非利士人之祭物摆在上面,露出地面极广的盘石可以适合这两个用途。非利士人的首领庆幸他们的圣物已经确实被接受,就回家去了。 17~18.现在说明属于非利士人的这五座城邦的名字,每座城邦都是四围乡村的行政中心,所以这五座城邦就代表了整个国家。 19.即使是属于以色列人的伯士麦,临到他们身上的也不是祝福,而是患难,因为耶和华的约柜没有得着当得的敬畏。「祂击杀了他们七十个人」是修正后的读法,吕译、思高、现中、新译、今圣、NEB 与 NIV 全都采用这个读法(参:和合小字与 AV,翻译了希伯来文之意「祂击杀了他们七十人加五万人」)。相较之下,小很多的数目似乎比较像是正确的,因为伯示麦只不过是座小镇而已。这一群人为何会集体被杀,其原因仍然不明,然而约瑟夫提供了一条线索,他说那些触摸的人「不是祭司」,不配触摸约柜。8420~21.伯示麦既然是利未人的一座城市,竟然没有祭司注意到约柜是不容亵渎的,这相当奇怪。谁能在耶和华这圣洁的神面前侍立呢?死亡可能是由与非利士人接触而感染疾病造成的,但都是为了在那些胆敢擅自观看约柜之人的心中激起敬畏之情。
「我们要把它从我们这里送到哪里去呢?」:圣洁之神与约柜的同在充满危险,把祂留在附近是冒险的事,所以就向基列耶琳人交涉。为什么会选上这地方,而不选择古代的一个圣地,其原因不明。此地约在伯示麦东北东方十五哩(24公里),靠近犹大、但与便雅悯交界处、60,;它的另一个名字巴拉,说明它可能曾经是迦南人的一个高地,像示罗一样,所以与敬拜有关,虽然是另一位神明。【】「耶和华的约柜在非利士人之地七个月。」
地: “地”即“野地”,指“耕地”。这暗示约柜被放在偏僻的乡村,而非保存在人们所聚集的都市。 七个月: 约柜停留在外邦人之地非利士的期间,非利士和以色列均遭遇了苦难。许多非利士百姓因痔疮而丧生,以色列则因失去约柜,而经历灵性上的混乱和彷徨。当圣徒未能正确事奉神的时候,平安和谐的生活将被打乱。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
自4章开始记录的关于约柜的事件终于在本文中告一段落。在4:11中被非利士人掳去的约柜,在本文中重新回到以色列。约柜归还事件证明神没有离弃以色列人,仍眷顾他们的事实。须知,约柜的归回完全靠的是神的能力和主权,其中丝毫没有以色列人的努力和功劳。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
非利士人无法忍受痔疮灾难,将约柜归还给以色列,采用的方式和过程如下:①决定附送赎愆祭物(五个金痔疮-五个金老鼠 )(4节 )。他们虽然是外邦人,却认识到必要赎亵渎神荣耀的罪。而律法规定,赎愆祭物必须是有生命牺牲之血,,他们的祭物违背了此规定;②将约柜放在车上,让母牛拉车(7节 )。律法规定,约柜必须由利未支派的哥辖子孙抬着。他们的作法又违背了律法,但神容忍了非利士人的这些过错,没有再次惩罚他们,因为他们是外邦人,不晓得以色列的律法。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
送回约柜:经过七个月痔患的折磨,非利士人决定弄掉这个带来诸般灾祸的「战利品」。
――《串珠圣经注释》
【】「非利士人将祭司和占卜的聚了来,问他们说:“我们向耶和华的约柜应当怎样行?请指示我们用何法将约柜送回原处。”」
祭司和占卜的: 他们虽是非利士的宗教人士,但对于搬运约柜的问题,却得出较接近律法的答案,从而彰显神的旨意(9-16节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具有属灵的洞察力,只是表明他们的思维在神的主权之下。圣经多处记载神使用尚未得救的外邦人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彰显自己的旨意,21:22-23,24:50-51,,。神甚至驾御和治理不信之人的心和嘴唇,证明神是万物的根源和统治者,11:36)。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正确步骤的重要性】
与约柜同来同往的灾病明证他们所面对的是位震怒的神,必须借着礼物和仪式,才能消弭其怒气。通俗的信念认为必须献上合意的礼物,说出正确的话语,执行恰当的举动,怒火才能平息。步骤不正确不但徒劳无功,可能更会平添神明的怒气。这些事完全发生在法术的领域内,法术则是准确程度很高的一门学问。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说:“若要将以色列神的约柜送回去,不可空空地送去,必要给他献赔罪的礼物,然后你们可得痊愈,并知道他的手为何不离开你们。”」
非利士人的祭司与占卜者认为不应将约柜空手送回,必须献上赔罪的礼物。
――《串珠圣经注释》
●「不可空空地」:与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遭遇相似。出 3:21-2211:2 12:35-36
●「献赔罪的礼物」:「犯罪」、「赎愆祭」。
●「并知道他的手为何不离开你们」:马所拉经文语焉不详,七十士译本作「你们就得赎」。一般学者认为这可能比较接近原文。
――《蔡哲民查经资料》
【】「非利士人说:“应当用什么献为赔罪的礼物呢?”他们回答说:“当照非利士首领的数目,用五个金痔疮,五个金老鼠,因为在你们众人和你们首领的身上都是一样的灾。」
某些古代民族,在病愈之后,用金银宝物照疾病的症状作像,献于神明,以示感谢。非利士人照他们五大城首领的数目,模仿病症,做了五个金痔疮,又做了五个金老鼠(说明瘟疫来源当和老鼠有关 ),连同约柜一道送回。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依照非利士人领袖的数目,分别用金子做了五个痔疮和五个老鼠的模型,以金疮抵毒疮,以金鼠抵老鼠,作为赔罪礼,这是古代用以驱走灾祸的习俗。
──《串珠圣经注释》
五个金痔疮和五个金老鼠: 使人联想出埃及时使人免于一死的铜蛇事件。但这些礼物本身并不具有除去灾难的能力,收回灾难只在乎神的主权性旨意(17-18节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金痔疮和金老鼠是什么?有何用处?】
答:以色列人为非利士人所战败,神的约柜被掳去,置于大衮庙中。大衮是非利士人最崇奉的假神。神为表彰他的荣耀,保全约柜,使大衮仆倒以至粉碎,他的手重重加在亚实突城四境的人身上,使他们生痔疮。希伯来文说,这是一种毒疮;亦有人说乃是鼠疫之一,它的症状就是横痃肿大。非利士人的众首领为了免除受害,决定将约柜运到迦特,又运至以革伦;但这些城的人都受到责罚,生了痔疮。最后非利士人的首领与祭司和占卜的人商量,决定将约柜送回以色列去(六l-12 )。他们要献上赔罪的礼物,照着古例,以疮抵疮,以鼠抵鼠,于是就制造了五个金痔疮,五个金老鼠的像。按照今日科学所指示我们的,他们的瘟疫,实在是与老鼠有关,如「毁坏你们田地老鼠……」,由此可知老鼠之数目何等多,以及一定有许多死尸散布在地面上,而使人人传染鼠疫。因此,非利士人制此金物,献给耶和华神作为赔罪票,以消灾害。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
非利士人的祭司和占卜的人认为把老鼠和痔疮的金像奉献给以色列人的神,便能平息祂的怒气,停止那严厉的审判。“痔疮”。参看的脚注。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所以,当制造你们痔疮的像和毁坏你们田地老鼠的像,并要归荣耀给以色列的神。或者他向你们和你们的神,并你们的田地,把手放轻些。」
【】「你们为何硬着心像埃及人和法老一样呢?神在埃及人中间行奇事,埃及人岂不释放以色列人,他们就去了吗?」
●「硬着心」:参考 出 10:1-2 ,以出埃及的前例,要非利士的首领们不要跟神作对。
●「行奇事」:「戏弄」、「恶意无情对待」。
――《蔡哲民查经资料》
神在埃及人中间行奇事: 指耶和华在埃及降下的十灾。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现在你们应当造一辆新车,将两只未曾负轭、有乳的母牛套在车上,使牛犊回家去,离开母牛。」
“有乳的母牛”。仍在哺育牛犊的乳牛。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未曾负轭”是没有拉过车、不熟道路的牛。“有乳的母牛”是正在乳养幼犊的母牛。母牛天性不愿离开小牛;但它若不理小牛,且会拉着车,象拉过车的牛一样直往以色列境界,便证明耶和华真是神。用新车在保持洁净。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造一辆新车」:表示对耶和华的敬意。
「未曾负轭有乳的母牛」:是摩西律法所指定用以赎罪、洁净的燔祭祭牲,,10:14-15)。
――《串珠圣经注释》
●「未曾负轭有乳的母牛」: 民 19:2申 21:3 都是用「未曾负轭的红母牛」来作为除罪的洁净礼仪之用。非利士人选择这样的母牛,就是要证明没有拉车训练过的母牛,又有小牛吸引,居然能拉车直走到以色列,显然是神的因素。
――《蔡哲民查经资料》
【】「把耶和华的约柜放在车上,将所献赔罪的金物装在匣子里放在柜旁,将柜送去。」
把耶和华的约柜放在车上: 完全违背了神的律法,律法规定约柜必须由利未支派的哥辖子孙抬着。但神并没有责备他们。相反,神却严厉地审判了违背律法的以色列的伯示麦人(19节 )或乌撒。由此可知,因无知而犯罪和蓄意犯罪之间有巨大的差距,。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你们要看看:车若直行以色列的境界到伯示麦去,这大灾就是耶和华降在我们身上的;若不然,便可以知道不是他的手击打我们,是我们偶然遇见的。”」
母牛离开非利士人的牛犊,可以清楚显示牠们是被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引领。这现象使非利士人相信,他们所遭遇的灾祸确实是神的审判。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伯示麦是犹大境内的利未人城邑,离非利士地的以革伦约13公里。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母牛按本性来说,必然会折回牛栅去找小牛的,但这次却一反常态,直走到两国边界上的伯示麦,证明这是神的心意。
「伯示麦」:原意「太阳之家」,是利未人的城市,,位于以革伦东十三公里(八公里 )。
――《串珠圣经注释》
●「伯示麦」:字义是「太阳之家」或「太阳神殿」,位于以革伦东南,耶路撒冷西方29公里处。 书 21:16 说此城是属于利未人的城。此城到以革伦的道路长约14.5公里。
◎不知道非利士的神职人员怎么得到这个答案,不过由后面的结果看起来,神的确是放过他们了。非利士人这样的举动,其实也等于是承认他们的神大衮败给了耶和华神。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你们要看看……是我们偶然遇见的: 非利士人还在怀疑自己的痛苦是否来自上帝。因此想要利用本能所驱使的母牛来确认痛苦的来源。不肯完全承认神统治的人,只能继续存有疑心。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伯示麦】
伯示麦的地点是在以色列和非利士的边界地区,占地约七英亩,座落于一个山脊之上,俯瞰横卧于城北的梭烈谷。以革伦通往伯示麦的大道就是沿这梭烈谷行进,长约九哩。这城的遗址是在今日谢姆斯泉(Ain Shems )西面的鲁梅雷遗址。遗址有一个的文化层,鉴定属于铁器时代主前十一世纪中期,即撒母耳的时代。在这文化层中出土的包括了一座住宅,宽敞的院子铺了石版,周围有好几个房间。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非利士人就这样行,将两只有乳的母牛套在车上,将牛犊关在家里,」
【】圣洁之神的约柜被外邦人非利士所掳去七个月之后(1节 ),因着神的直接介入,约柜得以回到以色列。约柜归还的属灵意义是神并没有离弃以色列,神的荣耀即便被以色列丢弃,也必重新得到恢复。在这个过程中:①神降下痔疮灾(5:6-9);②使用了非利士预言者的知识(2节 );③甚至掌管拉车的母牛(14节 ),使约柜送回到以色列。今日神也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做他自己的工作。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把耶和华的约柜和装金老鼠并金痔疮像的匣子都放在车上。」
【】「牛直行大道,往伯示麦去,一面走一面叫,不偏左右。非利士的首领跟在后面,直到伯示麦的境界。」
“伯示麦”是梭烈谷一个以色列利未人的城镇,在以革伦以东八英里(13公里 ),耶路撒冷以西十五英里(24公里 )。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母牛边走边叫,系念幼犊,却为神所驱使,一直往以色列境去。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一面走一面叫」:很可能是因为被强迫与小牛分开,而且乳房肿胀疼痛,非自愿的拉车前往伯示麦所导致的。
――《蔡哲民查经资料》
【】「伯示麦人正在平原收割麦子,举目看见约柜,就欢喜了。」
“收割麦子”。五月底六月初的时候。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迦南地收割大小麦,从四月中旬开始一直到六月中。伯示麦人可以自由在平原收割,未受到非利士人侵扰,或已在其保护下。从所说非利士人不许以色列人中有铁匠,以及一听到以色列人聚集就要用兵阻止,可证其影响力。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平原」:「山谷」、「低地」、「平原」。伯示麦位于梭烈谷中,所以百姓在谷中割麦子。
●「收割麦子」:时间大约是四月中旬到六月中旬。
――《蔡哲民查经资料》
【】「车到了伯示麦人约书亚的田间,就站住了。在那里有一块大盘石,他们把车劈了,将两只母牛献给耶和华为燔祭。」
住在伯示麦的利未人将新车劈成柴,把两只母牛当祭牲,就地献祭。在中央圣所象耶路撒冷尚未建立之时,以色列人可以筑坛献祭,但须记下耶和华的名字。此处以大盘石为坛。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车……就站住了: 母牛拉车直行而停在“伯示麦人约书亚的田间”是颇使人惊奇的事情。神甚至通过母牛彰显了自己的旨意,得着了荣耀。 圣徒当反省自己,是否在言行举止之间彰显了神的荣耀,。 献给耶和华为燔祭: 祭物理当是公的,他们却将母牛献为祭。这就暗示完成圣洁任务的母牛和车,断不能用于俗务。神要求与他相关的一切均是“圣洁”的,且要完全地委身于神。圣徒也应该过与这伯示麦的母牛一样的生活。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利未人将耶和华的约柜和装金物的匣子拿下来,放在大盘石上。当日伯示麦人将燔祭和平安祭献给耶和华。」
【】「非利士人的五个首领看见,当日就回以革伦去了。」
【】「非利士人献给耶和华作赔罪的金痔疮像就是这些:一个是为亚实突,一个是为迦萨,一个是为亚实基伦,一个是为迦特,一个是为以革伦。」
“亚实基伦”位于地中海沿岸,在亚实突以南九英里半(15公里 )。“迦萨”也在沿岸,位于亚实基伦以南十二英里(19公里 )。经文没有指出约柜在亚实基伦还是在迦萨,但同样地遭受到降于所有非利士人的灾祸。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这五个城市非利士人所居,为以色列人始终没有攻取的沿海城邑,要到大卫王时才收入版图。亚实突、迦特、以革伦见,8,10注。亚实基伦在亚实突南16公里;迦萨在最南,距亚实基伦约20公里。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
金痔疮和金老鼠按照非利士城邑的数目各自献上五个,这意味着全体非利士人均服在耶和华的能力和权势面前。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金老鼠的数目是照非利士五个首领的城邑,就是坚固的城邑和乡村,以及大盘石。这盘石是放耶和华约柜的,到今日还在伯示麦人约书亚的田间。」
“ 坚固的” 指有防护的。“ 大盘石”。七十士译本只作“盘石”。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以及大盘石」:这应该是一个抄写错误,大盘石是安放约柜的,位于以色列境内,不是非利士的领土。如果修改元音,则可以解释成「见证」,亦即安放约柜的盘石就是一个「见证」。
――《蔡哲民查经资料》
【】「耶和华因伯示麦人擅观他的约柜,就击杀了他们七十人,那时有五万人在那里(原文作“七十人加五万人” )。百姓因耶和华大大击杀他们,就哀哭了。」
伯示麦的人因擅观约柜而有罪,他们显然违反了的禁令。“五万人”(或作50-070 )的数目受到保守派学者质疑,而且可能是一个抄写上的错误。在七十士译本和约瑟夫著作(犹太古史6.1.4 )里的数目是七十。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约柜是神同在的表征,人不可挨近,不可窥看。这是尊敬神应有的自制。不可能全伯示麦的人都因好奇窥睹柜中之物。有的古卷将被杀的人记为50070人。希腊文《七十士译本》记为“伯示麦人中耶哥尼雅的众子70人被杀”,可能为原稿文字;另外的五万人当为误抄。《和合本》译文作“七十人”。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擅观」:「观看」。
●「擅观他的约柜」:原文有「观看约柜里面的东西」之意。七十士译本作「耶哥尼亚的众子没有和伯示麦人一同欢喜,当他们看见耶和华的约柜时,就击杀他们七十人」。
●「七十人」:原文是「七十人加五十千人」,实际上到底是多少人,由于「千」这个单位无法确定数量,所以我们也无法确知。另有些马所拉经文的抄本仅有「七十人」。
◎其实也不能说伯示麦人不欢迎约柜归来,但是他们似乎就是缺少了敬畏。高兴之余,失了敬畏的心,就任自己好奇的心左右,终究是导致了悲剧。我们是否对神存有敬畏之心呢。
――《蔡哲民查经资料》
神击杀伯示麦人,因为他们背摩西的吩咐,擅自观看神的约柜。这里死亡人数的数目颇有争议。七十士译本及部分希伯来文版本作五万零七十人(参圣经小字 ),但这个数目实在太大了,几乎等于伯示麦全部的人口;有部分希伯来文版本不提五万人,而犹太史家约瑟夫的记载也是七十人,不提五万人。和合本的翻译是正确和较为合理的。
――《串珠圣经注释》
违背律法而擅观约柜的亵渎神之罪,理当处于死刑。伯示麦人使神的约柜沦为观赏物,神就亲自刑罚他们,以维护自己的圣洁。 七十人(七十人加五万人 ): 根据当时的人口和城市规模来看,就是七十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在撒母耳记的时候,伯示麦怎能容纳五万多的居民?为何有如此惨痛的审判临到他们身上?】
根据圣经记载,当时有五万人居住在伯示麦,在主前十一世纪的伯示麦,五万这数目显然远超过这小区所应有的正常人口数。但有充份证据显示,的原文可读出一个低得多的数目。即是说,依照圣经希伯来文的文法,该节经文所记载的数目并非50,070。在正常情况下,表达这数目的字句据为sib'im 'iswahamissim 'elep 'is(直译是「七十人和五万人」 ),或依数目大小次序而写为h"nissim'elep 'is wastb'tim is(直译是「五万人及七十人」 );两者之中,以后者更常用。事实上,现存的希伯来经文中的这节圣经,却不是上述两种常见写法中的任何一项。于是,研经者当然可以怀疑这节经文在流传过程中起了讹误。(着与圣经的其他各卷相比 撒母耳记上几乎可说是最多经文误差的一卷。 )
七十士译本的译者,都发觉他们所根据的希伯来文原稿是五万零七十人。于是,他们将这个数目翻成希腊文hebdomekontaansras kai pentekonta chiliadas andron(七十人和五万人 )。纵然在主后一世纪末叶,约瑟夫于其著作中(Antiquties 6.l.4 )也只提及伯示麦损失了七十人,却没有记载另外的「五万」人这数目,这一点极具意义。此外,有很多希伯来文抄本亦完全删除了「五万人」。由此看来,我们毋须辩称「五万人」这个如此庞大的数目,是撒母耳记上原文的一部分,且是正确的记载。伯示麦人移开施恩座,看看下面的约柜内有什么东西;在这次亵渎神的事件当中,亦似乎没有牵涉了超过七十个伯示麦人。兼且,我们很难想象有五万人被那开启了的约柜吸引,瞪着约柜里面的东西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约柜里面只有两块写着十诫的石版。因此,假如真的丧掉了如此众多人的生命,我们几乎不可能解释。至于这次亵渎事件的七十人,他们对神显示出不敬虔的态度,因为神已庄严地颁下谕令,施恩座是神临在的记号。所以,这七十人突然灾难性地丧掉生命,我们实毋须惊讶。就像大卫时代的乌撒,他只是伸手扶住约柜的外面,想把约柜稳定在牛车上也因此被神击杀。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擅观约柜内部的惩罚】
揣测这些人的死法在现代虽然很流行,经文却没有提供任何资料。按照,连祭司也不得眼望约柜。伯示麦的人虽然很难避免这样做,好奇心却驱使他们的行为超出了无意瞥见的范围,触犯了约柜的圣洁。圣洁空间和圣物受严格限制,在古代世界是很常见的现象,把约柜当作新奇事物是公认的亵渎行径。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20伯示麦人擅观约柜何以要被杀?是七十人么?】
【】不错,基督的同在是有福的,但是,人也必须圣洁才可以。伯示麦人擅观神的约柜,没有虔诚敬畏神的心,所以神击杀他们。他们因被击打就不要约柜。他们不对付他们所以遭击打的原因,他们反而不要主的同在,这是多么可怜的事!我们是像伯示麦人惧怕主的同在呢?我们还是基列耶琳人欢迎主的同在?答:伯示麦--意太阳之家,为巴勒斯坦之一镇,位于梭列谷之东,在犹大所分之地的边界,接近非利土地,为以色列祭司的城。当非利士人将神的约柜运到伯示麦境内的时候,伯示麦人因看见约柜被送回来,就大大欢喜,按照律法紧集献祭。可能是因他们饮酒过度,行为不检,又出于好奇,不敬地偷窥约柜所藏之物(19 ),这是律法所不容许的;如擅自手扶约柜,参上册98题 )、观看圣所,犯者都当治死罪。神指示以色列人,同时亦警告非利士人,神是轻慢不得的;神必要证明他的名是圣洁的,是人人应当尊敬的。神的约柜是圣物,不可亵渎,,,。伯示麦人因耶和华大大击杀他们,便哀哭恐慌,央求基列耶琳(意即森林之城 在伯示麦之东北约九英里 与示罗更近 )的居民,将约柜接到那里去。这经记载说:「耶和华因伯示麦人擅观他的约柜,就击杀了他们七十人,那时有五万人在那里。」下有小字:「原文作七十人,加五万人」,令人费解。但在原文是没有一个「加」字,英文的And 是斜体字,表示原文并无此字。死的数目以七十人较为接近事实,因伯示麦是个小城镇,谅必没有五万人那么多;即以耶路撒冷的居民而言,也不会超过七万人;且在好些古抄本中,是没有「五万」二字的。也有人解释为从五万人中,有七十个长老被击杀了。伯示麦原没有五万民众,乃是包括从各处好奇而来的观众数目。犹太人的拉比们,有一种解经的说法,他们以此七十人之每一位的价值,可等于五万人之数,故在原文上是七十人,五万人,而没有一个连接词「和」字在其中。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在伯示麦的灾难很明显完全出乎居住在那里的以色列人意愿之外;他们曾经假设处理约柜时要小心及虔诚,正如非利士人开始有传染病那样。例如,他们确实知道只有利未人才可以运送,只有圣职人士才可处理圣物。今天我们可以将七十个人的死亡,归咎于同一种传染病蹂躏在非利士人的邻近地区,然而以色列的虔诚人,虽然对病菌和细菌一无所知,但却清楚知道上帝是掌管生命和死亡的奥秘。——《撒母耳记上》圣经研读
【】「伯示麦人说:“谁能在耶和华这圣洁的神面前侍立呢?这约柜可以从我们这里送到谁哪里去呢?”」
【】「于是打发人去见基列耶琳的居民,说:“非利士人将耶和华的约柜送回来了,你们下来将约柜接到你们那里去吧!”」
“基列耶琳”位于耶路撒冷以西十英里(16公里 )。约柜没有运返示罗,因为根据考古资料,示罗约在主前1050年已经被毁灭;也许在亚弗大战之后(撒上四 )。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基列耶琳是基遍人的城邑,原名巴拉,在犹大与便雅悯二支派的边界上,。此时示罗城或已毁,故约柜与会幕分开,一直停放在基列耶琳,直到大卫把它迁到耶路撒冷,,。至于会幕,先迁挪伯,后到基遍,最后或已由所罗门迁到圣殿。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此时示罗应该已经被毁,所以约柜不是运到示罗,而是运到基列耶琳。
●「基列耶琳」:字义是「森林之城」,此城也被称为「基列巴力」书 15:6018:14 、「巴拉」 书 15:9 。位于耶路撒冷西北方十三公里处。
――《蔡哲民查经资料》
「基列耶琳」:原意为「树林之城」,又名「基列巴力」,18:14) , 又称巴拉,为基遍人四大城市之一,位于伯示麦东北约十四公里(九英里 ),接近示罗。伯示麦人没有把约柜送回示罗去,可能那时示罗已被毁,因为根据考古学数据显示,该城于主前一○五○年左右,为非利士人所毁坏,,26:9),这可能是在亚弗战役之后(参4章 )。
――《串珠圣经注释》
【基列耶琳】
基列耶琳名列为犹大境内的城市之一,学者大致公认它就是耶路撒冷西北偏西九哩的阿札尔遗址,但考古学和经外文献都没有支持这看法的证据。按照,它和玛哈尼但有关,证明这城也是在这附近一带。这遗址距离曾与它联盟的基遍只有六哩。基列耶琳位于伯示麦东北约七哩之处。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6章 )】
1留意非利士祭司和占卜者处理「约柜为患」的方法。他们对神的认识是否正确和全面?今天我们有否用同样的态度去处理到我们身上的事情呢?
2神在非利士人及伯示麦人当中显出自己的什么特性呢?你有否留意神的作为,并求神加深你对的认识和信靠呢。
──《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五和六章〕撒上五章和六章的故事告诉我们,约柜会保护自己
【 非利士人为甚么要献这种赎罪祭呢?】
这是迦南宗教对灾祸的正常反应。非利士人以为灾祸源自他们众神的愤怒。他们知道夺取约柜是罪,现在想尽方法讨好以色列人的神。占卜(6:2)乃是想知道献上何种礼物可以使耶和华息怒,但是他们所献上的──金痔疮与金老鼠的像,并不是神律法之中所规定的赎罪祭物,7:1-10)。世人总爱以自己的方法来供奉神,却不依照神的法则来事奉祂。
──《灵修版圣经注释》【 非利士人以这种奇怪的方法试验灾祸来源,却让我看到──】
非利士人的祭司和占卜的,想出一种试验方法,好知道他们近来所遭遇的灾祸是否真的出于神。他们用两只刚刚生下牛犊的母牛套车,车上载着约柜,看牠是否往以色列的边界走。离开牛犊的母牛,会失去本性,不照常规行走。只有以大能管理万物秩序的神,才能使这件事发生;神使母牛走到以色列地,并不是要成就非利士人的试验,而是向他们显示祂的大权能。
──《灵修版圣经注释》【】
非利士人承认以色列的神,但是只把祂看作许多神祇之一,并向祂求好处。这种观念令他们不理会神的规定,不愿专一敬拜祂。许多人也以这种方式“敬拜”神,他们只把祂看作成功的踏脚石,其实神远不止于此──祂是人生命的源头。
──《灵修版圣经注释》【「牛直行大道,一面走,一面叫。」
】
两只乳牛还没有负过轭,在大道上稳步前行,不偏左右,一面走,一面叫。我们知道这是有神奇妙的力量带领。如果神可以使母牛的动作在祂的管理之下,我们岂不明白?所有的人在一切的环境,都可循着神的旨意,甚至在无意中都受引导,抬着约柜向前走。鱼可含着税银,驴驹可以等着救主,供祂趋策。那拿着水壶的人带他们上小楼。罗马兵丁可使保罗达成福音的使命,在罗马的市中心,为主宣讲福音,并没有人禁止。
神的目的——我们在世上生活,要知道一切都要实现神的目的。诗人曾论认的愿望,都完全在基督里应验。祂是末后的亚当,万有都服在祂的脚下,包括所有牛羊及田野的走兽。一切都要服事主,也要为服事主而效力。万有确是我们的,它们都为我们成全,好似基督服事神一样。
人的愿望——我们天性不愿接受神的命令,不敢走在祂的道上。其实我们心中也实在向往。「凡爱父母儿子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迈尔《珍贵的片刻》
【 约柜显示了神的爱和约,爱和守约的关系启发我……】
神为甚么击杀擅观祂约柜的人?因为以色列人把约柜当作偶像。他们想利用神的大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争战中得胜 ),殊不知创造宇宙的主宰不会受人的驾驭。为免以色列人被祂的大能击杀,祂曾警告他们,甚至连至圣所之中的各项圣物,都不可随便观看,只准利未人搬运约柜。由于他们不顺服,祂就照自己的规定来处罚他们。
神不能容许祂的子民妄用祂的大能,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祂不能容忍人轻视祂的警告,随随便便地来到祂的面前,也不愿意人因不敬虔和不顺服而一再被仇敌打败,好像士师时代一样又进入恶性循环中去。祂击杀伯示麦的人并非残忍,因为如果忽略他们放肆的罪而不理的话,就会鼓励全族人效尤,最后完全离开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约柜悲哀】
「谁能在耶和华这圣洁的神面前侍立呢?」
现在不是如何争取回约柜,而是有了约柜该怎么办?
非利士人掳得了约柜,发现没有胜利的欢乐,反而带来了相继的麻烦,疾病,觉得是作错了,就请教他们的祭司和占卜的,要知道把约柜怎么办。
他们相信大衮是掌管丰收的主神,现在自约柜来到,田鼠群为患,毁坏粮食,又发生痔瘤,显示大衮无能为力;把约柜从这城搬到那城,每到一处,都带来灾病,显见不是偶然遇见的事,而是与约柜有关。所以他们知道要“归荣耀给以色列的神”,把约柜送回去。以色列人利用约柜,以致神的荣耀离开以色列,非利士人倒归荣耀给神。他们本来以为掳获约柜而得意,以为是战利品;现在倒要纳贡赔罪。从神的作为,使他们想到当年埃及的事,神如何在法老的身上现出大能,他们对那史实是熟悉的,度德量力,无论如何也绝比不上法老,合理的作法是不能向神刚硬,而要求神的手施怜悯。
然后,他们决定造一辆新车,表明对神的敬畏;又将两只未曾负轭有乳的母牛,套在车上,使牛犊回家去离开母牛;把耶和华的约柜放在车上,将所献赔罪的金物装在匣子里,放在柜旁,将柜送去。你们要看:车若直行以色列的境界,到伯示麦去,这大灾就是耶和华降在我们身上的。…
非利士人不愧科技上先进的民族,他们根据所有的资料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根据宗教上的成例,作出赔罪的行动;又设定违反动物本性的试验,使“未曾负轭有乳的母牛”离开犊,消除或然率,以断定事非偶然,证实是出于神的大能。这种客观求证的科学态度,比现代人更进步。结果显明是神的大能,送回了约柜,也免除了恐怖。
伯示麦的以色列人,欢喜收复约柜,献祭庆祝,竟然好奇去擅观约柜,违犯圣洁神的诫命,以致七十人被击杀,欢乐变成了恐惧,求约柜离开。
人对神的态度,有两个问题:一是出于奴性的惧怕,一是失去敬畏的亲近,都是不正当的。今天的信徒,靠着耶稣的宝血,免去神的忿怒,但不应该只有欢庆,而缺乏敬畏,不注重圣洁,就迹近轻忽亵玩,也不能蒙恩,反而受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