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vii. 扫罗搜寻大卫
当扫罗专注寻索大卫的性命,非利士人就能够继续进行侵略而不受干涉。大卫发觉他们的入侵,最近一次是攻击基伊拉,此地属于犹大,但这次的攻击却是陷在敌军的防线中。其遗址在古代亚杜兰南方的基拉废堆(Tell Qila)。 1~5.这次大卫倚靠亚比亚他借着以弗得而得知耶和华的心意。要冒的险连大卫的部队心中都深感惧怕:他们会轻易被围剿,而断绝退路,所以大卫才会再次查验所得着的指引。跟随大卫的人重新获得保证后,成功地杀败了非利士人,又夺获他们的牲畜;非利士人的军队要这些牲畜作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它们可能是稍早小规模战斗的战利品,或是「运送」行李用的。基伊拉城因大卫得了释放,大卫可能会期望这座城市支持他作王以回报他。 6~13.然而扫罗王仍在当权,也知道大卫的下落,就像大卫知道扫罗要到哪里捉拿他一样。扫罗召集民众,准备要采取军事行动,围困那座城。大卫既然已经引起祭司丧命,如今也感到焦虑,不愿招致更多杀戮。他的祷告显出他的想法:扫罗要……为我的缘故灭城。以弗得肯定大卫的两个问题:扫罗正要来,基伊拉人也必交出大卫。他们要避免城市遭灭,显然就必须交出大卫。 大卫有了所需的预示。既然事情的进展已经昭然若揭,大卫和跟随的六百人就离开基伊拉城,扫罗也取消了远征。这件事说明了由神谕所得之消息的性质是「或许会」也「或许不会」发生的:它必然受限于所问的问题,但却容许请求帮助之人采取行动,改变事情的结局。另一方面,扫罗既然使自己无法借着祭司获得超然的引导,计画也就失败了。大卫可能曾经希望以基伊拉当作总部,但任何这样的希望都破灭了。 14.大卫和跟随他的人持续受到来自扫罗的压力,被迫藏身在犹大山地,是个无处可避风雨、人迹罕至的地区,在希伯仑的南方与东南方。西弗在希伯仑东南方大约五哩的山顶上。他们的逃亡显然受到扫罗影响,但神却不将大卫交在他手里,神保护大卫。 15~18.「大卫惧怕」(吕译、思高、RSV)。恐惧驱使他运用更大的信心信靠神,只有神能够保护他;但信心并没有阻止恐惧再次笼罩心头,而约拿单的来访使他深得鼓舞,使「他的手」(吕译、RSV)倚靠神得以坚固。使大卫坚固的,并不只是人间友谊的温馨,更是因为约拿单肯定神对未来的旨意。约拿单已经知道:他父亲想要除去大卫、恢复自己王朝的希望是微乎其微的。扫罗的手一定不会成功,因为神有另一个计画,祂的手将会实现它,这事……扫罗「也」(思高、RSV)知道了,但扫罗却继续顽强抗拒。约拿单在最后这次与大卫短暂的会晤中,坚决将继承王位的权利让给大卫,但仍然盼望在大卫以下位居第二。除了这个理想,约拿单如今其实也知道整个局面:他父亲忌恨的程度,以及他准备要采取的极端行动。但他非但没有垂头丧气,反而对于结局充满乐观,因为他确信耶和华正要开创一个新纪元,大卫将会执掌政权。 西弗就跟基伊拉一样,都是属于犹大,但它的居民仍是效忠扫罗的,枉顾大卫是属他们支派这事实。他们泄露大卫的行踪,无疑是想藉此得着好处。大卫对他们的评价是:他们是傲慢无礼且无情的,「不将上帝摆在他们面前」,吕译;参:该诗的标题);至于他自己,他能够说「神是帮助我的」,在这确信中祈求神为他伸冤。 19~24.对于那些荒凉山区的居民而言,详细的地理位置是意味深长的,但对扫罗而言却不然,这使西弗人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王的探路者。虽然这些地方如今已不能确认,大卫却是逐渐往希伯仑南方与东方险峻荒废的山区撤退。扫罗可不愿在这样的山区如海底捞针一样地搜捕,所以他坚持要先彻底查出大卫的行踪,以致所有的不轨之心得以显明。 25~29.扫罗终究还是在一座特别的山上追到大卫(该地是以一些盘石为地标),并且差一点就擒获大卫了。正在危急的关头,大卫发觉信靠神并非枉然,非利士人入境抢掠引起扫罗的注意;他个人的宿怨在国家遭受安全威胁时,必须暂时放下,所以大卫才有喘息的机会。 那地方名叫「隔离岩」(思高、现中;今圣、RSV:逃离的盘石;和合、吕译则是将希伯来文音译作西拉哈玛希罗结):这名字源自动词(希伯来: ḥa ̄laq ),它的意思通常是「分开」,所以是「分开的岩石」(吕译注、NIV 旁注)。这些盘石变成永久的纪念,纪念那拯救大卫,并且如此为他伸冤的神。大卫向死海地区前进,在隐基底绿洲上炎热、与世隔绝之山区悬崖上暂住,在那里至少可以取得水源。“基伊拉”,在亚杜兰以南约叁一英里(5公里 )外的一个犹大城市,与非利士人的边境接壤。非利士人在以色列人完成收割和打榖的艰苦工作后,便来偷袭他们的禾场。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基伊拉为犹大城邑,在非利士地边界上,距亚杜兰南不远。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基伊拉」:位于西伯仑北方约13公里的基拉废墟,邻近非利士边界,海拔450公尺。比犹大山地低,高于非利士平原。此处位于亚杜兰南面约5公里。
●「禾场」:通常位于城外空旷处,没有防御设备。如果遇到谷物收成期间,收成堆在该处,的确是相当好的抢掠目标。
――《蔡哲民查经资料》
非利士人控制犹大的山区,一到收割季节便上来掠夺犹大的谷物。
「基伊拉」:距亚杜兰的南面约五公里(三英里 ),接近非利士边界。
――《串珠圣经注释》
【 粮食,维持生命之来源,大卫要去夺回禾场──】
禾场是人轮流打谷的地方,农夫会将谷扬起,让风将糠秕吹去,留下麦粒。这种方式称为簸谷子。非利士人抢夺基伊拉人的禾场,就是抢走他们所有维生的来源。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基伊拉救赎事件: 基伊拉救赎事件是大卫与跟随他的人(22:10),首次行的救赎工作。以这件事情为契机,大卫终于显明自己作为以色列救赎者的形象。但随着这件救赎工作,扫罗的追赶更严重地临到大卫(6-29节 )。神要使被使用的人经历苦难和试炼,。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
基伊拉人欲出卖大卫:基伊拉人虽得大卫的救助,免受非利士人的掠夺,但却在扫罗围攻的危急关头打算出卖大卫,幸而大卫得神谕示及时逃离此城。
――《串珠圣经注释》
【】「所以大卫求问耶和华说:“我去攻打那些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耶和华对大卫说:“你可以去攻打非利士人,拯救基伊拉。”」
大卫一方面关心自己同胞的利益,另一方面不放过与神为敌的非利士人。大卫身边的祭司亚比亚他备有以弗得(6 ), 可求问神谕(14:3)。
――《串珠圣经注释》
【】
大卫求问耶和华说: 大卫接到自己的同胞城邑基伊拉被非利士人掠夺的消息,在援助他们之前,首先祷告神寻求神的旨意(2节 )。并得到神肯定答复的大卫,当部下们的反对后(3节 ),再一次祷告神得到战胜的明确答复(4节 )。在这里我们应学习大卫:①神不会掩面不顾寻求他的人,28:6-9)。神因自己的荣耀,喜悦自己百姓向神呼求,并应允他们;②神会慈祥而亲切地应允我们。我们有时得到神的答复之后,也会被周围的反对动摇。遇到这种情形,如果再一次真挚地向神呼求,神必然不责怪我们反而会赐给我们更加明确肯定的答复,。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跟随大卫的人对他说:“我们在犹大地这里尚且惧怕,何况往基伊拉去攻打非利士人的军旅呢?”」
●「军旅」:原文是「战斗数组」,意思应该是受过训的正规军。七十士译本作「抢掠者」。
◎犹大地比基伊拉更远离非利士人,大卫的部下意思是他们身在犹大地都还会怕非利士人,怎么可能主动去攻击非利士人。大卫透过求问神,克服了他们的恐惧,打胜了战争。
――《蔡哲民查经资料》
跟随大卫的人认为他在犹大本土已须面对扫罗的追捕,何必再招惹非利士人,加增敌人呢。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又求问耶和华。耶和华回答说:“你起身下基伊拉去,我必将非利士人交在你手里。”」
【】「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往基伊拉去,与非利士人打仗,大大杀败他们,又夺获他们的牲畜。这样,大卫救了基伊拉的居民。」
遵照神的应允,大卫出战基伊拉战役,尽管部下们优豫不决(3节 ),却取得了大胜利。遵行神旨意的人,不管周围有多少恶劣的条件,必然会体验神所赐的能力与成功。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亚希米勒的儿子亚比亚他逃到基伊拉见大卫的时候,手里拿着以弗得。」
关于“以弗得”,参看的脚注。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以弗得”注。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手里拿着以弗得」:原文是「手拿着以弗得下来」。因为挪伯在犹大山地,所以亚比亚他是由高处下来。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比亚他逃到大卫那里以后,一直跟随他到处逃亡。
――《串珠圣经注释》
从本节到26:25为止,是大卫旅途的第二个时期,观察以下地图。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 以弗得是──】
大祭司穿的以弗得颜色鲜艳,上面的胸牌镶嵌着十二块宝石,代表以色列人的十二个支派。乌陵和土明放在大祭司以弗得的袋子里。(2:18)――《灵修版圣经注释》
【】
围绕基伊拉事件的三个人物: 本文讲述基伊拉人的背叛和扫罗追踪大卫的事迹。在这里有三种类型的人:①扫罗把自己当作受委任专门寻求自己的政敌大卫之命的耶和华使者,有严重的精神上的缺陷。但神不仅不会助长人的犯罪,也不与罪人同在;②基伊拉人们:他们向扫罗告密(13节 ),这是厌弃救他们的大卫的忘恩负义的行为。如果有人为眼前肉身的安乐而不顾正义和真实,践踏恩惠,那人就是现代版的基伊拉人;③大卫面对新危机,大卫向神呼求,得到了神的引领(9-12节 )。他没有信靠基伊拉人,唯独信靠神。大卫通过此事件深深体会到,只有神才是唯一可以信赖的。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有人告诉扫罗说:“大卫到了基伊拉。”扫罗说:“他进了有门有闩的城,困闭在里头,这是神将他交在我手里了。”」
●「困闭在里头」:原文只是「被禁闭」。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于是扫罗招聚众民,要下去攻打基伊拉城,围困大卫和跟随他的人。」
【】「大卫知道扫罗设谋害他,就对祭司亚比亚他说:“将以弗得拿过来。”」
【】将以弗得拿过来: 这是得知基伊拉把自己密告给扫罗的事情之后,大卫唯独依靠神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祷告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你仆人听真了扫罗要往基伊拉来,为我的缘故灭城。」
●「听真了」:连续两个「听见、听见」,强调用。
◎ 23:2,5 大卫的目的是拯救基伊拉,但是扫罗的目的是毁灭基伊拉,如果大卫继续留在基伊拉,就与他的初衷不合了。此处也可以看出两个领导者的动机差异。
――《蔡哲民查经资料》
【】「基伊拉人将我交在扫罗手里不交?扫罗照着你仆人所听的话下来不下来?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求你指示仆人。”耶和华说:“扫罗必下来。”」
●七十士译本 23:11 没有「基伊拉人将我交在扫罗手里不交?」。
――《蔡哲民查经资料》
【】「大卫又说:“基伊拉人将我和跟随我的人交在扫罗手里不交?”耶和华说:“必交出来。”」
◎基伊拉人的决定乃是人之常情,与自己的性命相比,自己恩人的性命自然比较次要,大卫一行人只好离开这座城。扫罗既然无法掌握大卫的行踪,就无法有进一步的行动了。
――《蔡哲民查经资料》
基伊拉人不敢冒犯扫罗,宁愿出卖大卫,免得像挪伯城那样惨遭屠杀。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和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就起身出了基伊拉,往他们所能往的地方去。有人告诉扫罗,大卫离开基伊拉逃走,于是扫罗不出来了。」
“扫罗不出来了”。他放弃追捕。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他们所能往的地方去: 文字上是“凡能去的地方,不管是哪里就去了”之意,这表明被扫罗追赶的大卫每逢遇到危机,都遵行神的指示,过着在各处流浪的生活。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住在旷野的山寨里,常在西弗旷野的山地。扫罗天天寻索大卫,神却不将大卫交在他手里。」
犹大的“旷野”是荒凉不毛之地,位于山地和死海之间。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利用这地的许多峡谷和洞穴来躲避扫罗的追捕。“西弗旷野”。距离希伯仑四英里(6.4公里 )的贫瘠高地。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旷野”指“犹大的旷野”,位于犹大山地与死海之间,荒凉渺无人迹。“西弗旷野”指希伯仑以南西弗附近的一片荒旷高原,为犹大旷野的一部分。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山寨」:原文是复数型态,显示大卫一行人有不少「堡垒」。
●「西弗」:位于西伯仑东南8公里的山上,属于犹大的领域。此处位于基伊拉东南大约21公里。此处已经是中央山地的东边,不同于以往大卫活动的地点主要在中央山地西边。
――《蔡哲民查经资料》
「西弗旷野的山地」:在犹大的东南部,靠近死海。这一带地方为畜牧之地,另有树林(参15 )。
――《串珠圣经注释》
扫罗天天寻求: 概括地说明了扫罗为逮捕大卫不择手段行各种事的事实(15-25-26节 24:2,26:2),“扫罗一生作大卫的仇敌”扫罗不能原谅大卫,到他的临终时刻,一天也不能享受平安和休息,神却不将……交与他手里: 神总是成为敬虔信徒们的保护者,46:1,145:20)。如果没有创造天地万物并掌握一切的神的许可,人连一只麻雀的性命也奈何不得。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
非利士人犯境使大卫得以脱险:扫罗的追捕并没有松懈,加上大卫匿居之处的居民西弗人向扫罗告密,大卫的生命危在旦夕。在紧急的关头,神藉非利士人的入侵使扫罗忙于应付外敌,无暇追捕大卫,以致大卫终能脱险。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知道扫罗出来寻索他的命。那时他住在西弗旷野的树林里。」
“树林”。更可作:何利。在西弗地之内。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树林”亦作“何利沙”,为一地方名。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树林」:比较可能是作为一个专有地名「何烈斯」。
――《蔡哲民查经资料》
【】
大卫通过与约拿单的会面:①可以摆脱绝望的心情。当时大卫正处于生命受威胁的处境(15节 ),爱自己如同爱自己生命的挚友约拿单的访问,使他有了新的盼望。同样当我们处于绝望的时刻,主耶稣亲自赐给我们恢复、爱和交通,;②更加信靠神(依靠神得以坚固-16节 )。约拿单特别通过信仰上的勉励,加给大卫力量(17节 )。出自信仰的勉励,一定来自圣灵;③得到了忍耐的心。约拿单的会面,使大卫在遇到极大的苦难和危机时,都不冲动,而能够忍耐,并等候神的旨意直到最后(24:7,26:9)。此次的会面以后,大卫和约拿单没能再见面。但通过这最后的会面,两人的友情升华到极其美好的爱的境地,成为一段美好的佳话(17节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扫罗的儿子约拿单起身,往那树林里去见大卫,使他倚靠神得以坚固,」
虽然扫罗找不到大卫,约拿单却按照他们最后一次会面的地点找到他。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
约拿单来见大卫,声明支持他,并重申所立之约(18:3,20:8)带给他安慰和鼓励。
――《串珠圣经注释》
【】
这是大卫和约拿单有生之日的最后一次晤面。袂别后,二人信守盟誓,恩及后人(撒下9章 )。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对他说:“不要惧怕,我父扫罗的手必不加害于你。你必作以色列的王,我也作你的宰相。这事我父扫罗知道了。”」
约拿单再一次确认大卫的王权(参看的脚注 ),愿意退居第二位,并且再次确认他们两人之间的誓约。约拿单凭他在军事上的英勇,可说是大卫一个不可轻视的对手。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加害」:「发现」、「找到」。
――《蔡哲民查经资料》
约拿单的劝勉:①关于惧怕:约拿单以“不要惧怕”勉励大卫,给他的心里带来平安。同样,当今的信徒面临世俗的威胁和不义的势力的挑战,主耶稣也通过圣经,传达平安的信息,,14:27,17:7,,27:24);②关于安全(我父…… 必不加害于你 )。有神同在的人,恶人必不能伤他,,;③关于盼望(“你必作…… 知道了” ):神所赐下的预言必定成就,,24:35)。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于是二人在耶和华面前立约。大卫仍住在树林里,约拿单回家去了。」
【】「西弗人上到基比亚见扫罗,说:“大卫不是在我们那里的树林里山寨中,旷野南边的哈基拉山藏着吗?」
“旷野”(Jeshimon )指希伯仑东南面的旷野,。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哈基拉”的意思是“沙漠”或“荒地”,指希伯仑南边的旷野。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树林里山寨」:「何烈斯的堡垒」。
●「旷野」南边:应作「约斯门」,指犹大旷野东边与死海接壤的带状地区,气候干旱、地势崎岖,相当容易躲藏。
●「哈基拉山」:字义是「黑暗」,位于约斯门区域中。
◎这些西弗人应该是为了效忠正统王室而密报大卫行踪。有时候我们也会盲目效忠「正统」,不管那个「正统」是不适合乎神的心意。我们如果处于「正统」的地位,也要常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如扫罗一般,失去了该地位应该有的素质。我们如果效忠某个正统,有时也要反省一下自己这样无保留的效忠,是不是反而敌对了神。
――《蔡哲民查经资料》
【】
西弗人把大卫密告给扫罗,是一种背叛行为:①他们与大卫都是犹大支派的人(7:12),大卫以为至少能得到本支派人的保护,反而受到彻底的背叛(20节 );②大卫是把以色列人从非利士人手中拯救出来的恩人(17:40-51,18:30,19:8)。西弗人的密告事件,在属灵的意义上预示,为救罪人降世的耶稣被自己的百姓所排斥,并被其门徒之一加略人犹大背叛。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
玛云旷野追赶事件: 大卫因西弗人的密告,又一次受扫罗的追杀。称之为“玛云旷野追赶事件”在这事件中,大卫虽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状况(25-26节 ),但由于扫罗因非利士人犯境抢掠,放弃追击而退兵,大卫从而得以幸免于难。这是神介入保守自己百姓的安全。大卫经历了持续不断的逆境,但却通过这些成就了信仰上的成熟(诗18篇 )。由此我们信徒也应通过人生所遇到的苦难,领悟神的旨意,使自己的生命渐渐长大、成熟、满有基督的身量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王啊,请你随你的心愿下来,我们必亲自将他交在王的手里。”」
●「下来」:原文也是「下来、下来」,希望扫罗一定要「下来」。
【】「扫罗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们,因你们顾恤我。」
●「顾恤」:「顾惜」、「怜悯」。
――《蔡哲民查经资料》
愿耶和华赐福与你们, 扫罗虽在行动上否认神,但嘴上却宣布神的祝福。圣经指这些人说“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请你们回去,再确实查明他的住处和行踪,是谁看见他在那里,因为我听见人说他甚狡猾。」
●「狡猾」:原文也是「狡猾、狡猾」,强调用。
◎比起大卫在 23:6,9-13 的状况中,有祭司帮忙求问神,扫罗只能询问人 23:22-23 其间的差异非常明显。一个可以逃离危险,一个却无功而返。
――《蔡哲民查经资料》
【】「所以要看准他藏匿的地方,回来据实地告诉我,我就与你们同去。他若在犹大的境内,我必从千门万户中搜出他来。”」
●回来「据实地」告诉:很可能是一个专有地名「拿孔」, 26:4 似乎也是指同一个地名。亦即扫罗到该地等消息。
●「千门万户」:原文是「千」,也是部队的单位。
――《蔡哲民查经资料》
【】「西弗人就起身,在扫罗以先往西弗去。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却在玛云旷野南边的亚拉巴。」
“玛云旷野”。邻近玛云城的旷野,在西弗以南五英里(8公里 )。“亚拉巴”指一片荒地,是死海南北向的裂谷,但这里解释为犹大旷野的一个地方。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西弗在希伯仑东南约6公里。玛云在西弗以南约8公里。亚拉巴的意思为“荒野”,一般指死海附近的荒野,此处指犹大旷野。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玛云」:字义是「部落」。应该就是现今的马因废墟。位于西弗南方7公里。
●「亚拉巴」:字义是「荒野」。指犹大旷野和死海连接的地带。
――《蔡哲民查经资料》
「玛云旷野南边的亚拉巴」:玛云在西弗之南,而亚拉巴则位于约但裂谷的南端,连接红海与死海。
――《串珠圣经注释》
【】
神的戏剧性救赎:本文描述了困在绝境中的大卫,因神的保护得到戏剧性救赎的场面,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训:①神通过人所不能预测的方法施行拯救,事实上非利士人入侵决不是为了帮助大卫。神掌管所有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场所,拯救了在那事件中几乎被生擒的大卫;②神决不离弃信赖神的人,大卫在极其危急的状况中继续向神祷告,并信靠神经历了神的救赎(诗63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扫罗和跟随他的人去寻找大卫。有人告诉大卫,他就下到盘石,住在玛云的旷野。扫罗听见,便在玛云的旷野追赶大卫。」
【】「扫罗在山这边走,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在山那边走。大卫急忙躲避扫罗,因为扫罗和跟随他的人,四面围住大卫和跟随他的人,要拿获他们。」
山那边走: 这里的山是指“玛云旷野”的山。扫罗的军队在这里分为两队,展开夹攻的阵式。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忽有使者来报告扫罗说:“非利士人犯境抢掠,请王快快回去。”」
【】「于是扫罗不追赶大卫,回去攻打非利士人。因此那地方名叫西拉哈玛希罗结。」
“西拉哈玛希罗结”。即避难的盘石。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西拉哈玛希罗结”是“隔离的盘石”之意,纪念扫罗在此虽与大卫近在咫尺,始终未能追上。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攻打」:「遭遇」、「面对」、「迎战」。
●「西拉‧哈玛希罗结」:字义是「逃亡之崖」或「区隔之崖」。
――《蔡哲民查经资料》
「西拉哈玛希罗结」:意思是「分开(将扫罗与大卫分开 )的岩石」。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从那里上去,住在隐基底的山寨里。」
“隐基底”。即小山羊的泉源,希伯仑以东一个绿洲,在死海的海岸之上;这地以其青葱繁茂的葡萄园而知名。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隐基底”的意思是“山羊泉”,在死海西边,为犹大旷野中最大的一块沃土。沙漠绿洲,旧约诗歌常有提及。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隐基底”的意思是“山羊泉”,在死海西边,为犹大旷野中最大的一块沃土。沙漠绿洲,旧约诗歌常有提及。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隐基底」:字义是「小羊的泉源」,是死海边的一个绿洲。
――《蔡哲民查经资料》
「隐基底」:死海西岸干旱地带中的绿洲,以盛产葡萄闻名。
――《串珠圣经注释》
【隐基底】
隐基底绿洲位于死海中部,耶路撒冷东南约叁一十五哩之处。源源不绝的泉水,使它在这荒芜地区,洒上了一抹生命和色彩。在其悠久历史中,这地曾经用作祭仪场所、军事岗哨、商业中心。大卫选择这个地区的理由,大概是基于这一带洞穴的数量和水源的供应。考古学家在这附近发现了好几个分裂王国时代(主前八至七世纪 )的堡垒。一个建于水泉,另一个则建于峭壁顶部,可以俯瞰方圆数哩内的游人。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23章 )】
1本章记载了大卫与耶和华之间「有问有答」的关系,表明了大卫对神的尊敬,也看见神指示大卫当行的道路。你是否羡慕大卫与神的关系?你是否学大卫一样,凡事尊神为大、求问祂旨意?
2大卫在决定应否出击非利士人时,要考虑那些正面和负面的因素?整个过程可否供我们借镜?
3面对扫罗兵临基伊拉城的危险,大卫的祷告如何重复地称呼神和他自己?这显示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4约拿单冒险到树林去见大卫,「使他倚靠神得以坚固」。大卫得此良友,「夫复何求」!但约拿单这样做对他父亲与他本人有何影响?你愿否付上代价,使你的好友「倚靠神得以坚固」?
5西弗人和基伊拉人面对扫罗寻索大卫的命一事,反应有何异同?你认为他们的做法可取吗?
6在玛云旷野,扫罗差点捕获大卫(26 ),到最后才藉非利士人的犯境转移扫罗的注意力(27-28 )。你认为大卫从这次经历学到什么功课?。
7扫罗一点也不罢休地寻索大卫的命,但神却保护他,约拿单也安慰鼓励他,使他在黑暗中仍见曙光。你曾否有过大卫这样的经历?这经历对你的信仰生活有何帮助。
──《串珠圣经注释》
【】
大卫在隐基底放过扫罗:扫罗在追杀大卫时,独自撞进大卫躲藏的洞穴,给大卫下手杀他的好机会,但大卫怜惜神的受膏者,未加以伤害。扫罗得悉此事,暂时良心发现,承认过错,并恳求大卫将来登基后放过他的子孙。
――《串珠圣经注释》
【 在行动前,我是否也像大卫那样,先寻求神的旨意?】
大卫在采取行动以前,先借着祭司亚比亚他带去的乌陵和土明(23:6)以寻求神的指示,他听到神的指示就照着行。我们也应当在行事之前,花时间寻求神的旨意,这胜过匆忙决定,在事后又要求神免去苦果!我们能借着别人的意见、圣经上的话语、圣灵在我们内心的引领,以及借着有关事件来听到神说话。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把合自己心意的,归为从神而来的;把违反自己心意的,归为撒但作怪。我是这样吗?】
扫罗听到大卫进入有门有闩的城里,就以为神让他随意对待大卫。他一心一意想杀大卫,把一切的现象都当作是神悦纳他的计划,叫他采取行动的预示。假使他清楚认识神的话,就会明白神的意思,不会误解情势,以为神同意他进行谋杀。
机会并不一定全是神所赐的。我们可能渴望一件事,因此把达到这个目的所有机会都当作是出于神的。扫罗的事更明显:凡是做违背神的事,任何机会都不会出于祂,因为祂并不试探我们。当机会临近你的时候,你要反复检讨自己的动机。要清楚知道你是依循神的心愿,而不是随自己的意思去行。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他对祭司亚比亚他说:将以弗得拿过来。」】
【可靠的盘石】大卫正经历他人生中十分艰困的处境,人们不仅没有同情地,反而要用石头打他。他在这种情形,就求告神。本章内屡次提及他向神求问,他求神指引路向,恐怕照自己的想法,没有神帮助的心智,会走错路。在他无定的生活里,要专心寻求神,实在十分艰难。许多时候,环境迫使他有立即的行动,似乎连祷告等候的时机都不够,跟随他的人也缺乏耐性,不能等候祭司的指示。但是大卫却不受影响,仍旧以乌陵与土明置于以弗得,求问神。可能那是一颗砖石,亮晶晶地表明神的许可;有时阴沉的色泽是神不许的记号。
我们也要求问神。我们若等候神,答案必会来到。如果我们没有把握,还要等候。祂的回音不会太早也决不会太迟。神的引导在我们工作方面的负担,环境方面的发展,朋友方面的忠告,以及属灵方面的感受。等候神的必不羞愧,我们总能体验得到的,就有适当的行止或进退,对柔和敬虔的人,祂必指示。祂并赐我们白石,写上名字,知道怎样领取。
──迈尔《珍贵的片刻》
「使他倚靠神得以坚固。」
不论多么坚强的人,在长久的压力之下,也难免有沮丧的时候。
大卫虽然蒙神膏立,代替扫罗作王,但所面临的现实,却是无故被妒害,遭追杀,有人告发他的行踪,解救了别人的困厄,却受到背叛出卖为回报;以至父母离散外邦,自己跟一小撮人飘流山林旷野,真是情何以堪!,
不久前,收成的季节,非利士人围攻犹大低地的基伊拉,意图抢粮。大卫不顾自己的安危,求问耶和华,得神的指示,奋勇攻击,结果大胜非利士人,掳获牲畜。谁都会想得到,目前大卫需要的是可靠的根据地,基伊拉需要可靠的有力保卫,何况又同属犹大族人,应该可以接纳他,支持他才对。但神知道,扫罗要来围城,就算当地人民协力抵抗,那将要形成攻防战,自然不是好事;何况人心难测,有人会将他交给扫罗。所以最好的道路,是撤离,避免人民受苦难。
大卫不为自己的荣利权位着想,遵行了神的旨意,并没有困难。但如果感到深深的失意,怅惘,也是人情之常。
如果有需要安慰的时候,现在就是那时候。安慰从想不到的方向来到。扫罗的儿子约拿单起身,往那树林里去见大卫,使他倚靠神得以坚固。对他说:“不要惧怕!我父扫罗的手,必不加害于你;你必作以色列的王,我也作你的宰相。这事我父扫罗知道了。”
见到约拿单的面,已经是意料之外的好事;再听到这可喜的声音,更是难得了。约拿单敬畏神,告诉大卫,神的旨意一定成就;虽然在困难之间,总不会有危险。更重要的,是约拿单向大卫保证,他自己不跟大卫争王位,站在大卫一边,并且甘愿居大卫之下,作第二人。扫罗知道他的心意,神的旨意定必成就。扫罗追赶大卫的行动,约拿单都拒绝参与。
约拿单的话虽然安慰了大卫,使他坚心倚靠神,但扫罗的威胁仍然存在。扫罗寻索大卫,而且就要合围。神的帮助从想不到的方向来到:忽然有信使来告急:“非利士人犯境抢掠,请王快快回去!”纵然扫罗想先除去大卫而后攘外,人民也不一定肯接受,大卫就转危为安。── 于中旻《撒母耳记上笺记》
【 大卫与约拿单肝胆相照,如此坚固的友情怎样建立呢?】
这可能是大卫与约拿单最后一次的相聚。他们既是真正的朋友,就不只限于形影不离,互诉心曲;他们在信靠神这方面互励共勉,并且以最深切的关怀,最坦诚的信任,来体现彼此的真诚友谊。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