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撒母耳记上 第26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西弗人到基比亚见扫罗,说:『大卫不是在旷野前的哈基拉山藏着吗?』」

2「扫罗就起身,带领以色列人中挑选的三千精兵下到西弗的旷野,要在那里寻索大卫。」

「旷野前的哈基拉山」())原文是「约斯门东面的哈基拉山」,约斯门(Jeshimon))是从犹大旷野东边迅速下降到死海的陡峭地带,包括隐·基底。这里气候干旱、地势崎岖,容易躲藏。
经过隐·基底的事()),扫罗暂时降伏在神的手下,安静了一段时间。现在西弗人再次告密,扫罗的肉体又被引动,所以再次出来追赶大卫了。人的肉体总是这样,若没有钉死在十字架,只要一有机会,它随时可以发动。
「西弗人」())原文前面有冠词,特指上次告密的那位「西弗人」())。大卫没有报复他,他却不断地出卖大卫。这位「西弗人」,实际上是神安排的。
上图:约斯门(Jeshimon)是犹大旷野东边与死海接壤的带状地区,包括隐·基底。这个区域海拔迅速下降1000多米,气候干旱、地势崎岖,容易躲藏。

3「扫罗在旷野前的哈基拉山,在道路上安营。大卫住在旷野,听说扫罗到旷野来追寻他,」

4「就打发人去探听,便知道扫罗果然来到。」

5「大卫起来,到扫罗安营的地方,看见扫罗和他的元帅尼珥的儿子押尼珥睡卧之处;扫罗睡在辎重营里,百姓安营在他周围。」

6「大卫对赫人亚希米勒和洗鲁雅的儿子约押的兄弟亚比筛说:『谁同我下到扫罗营里去?』亚比筛说:『我同你下去。』」

上图:约斯门(Jeshimon)是犹大旷野东边与死海接壤的带状地区,包括隐·基底。扫罗在哈基拉山安营。

7「于是大卫和亚比筛夜间到了百姓那里,见扫罗睡在辎重营里;他的枪在头旁,插在地上。押尼珥和百姓睡在他周围。」

8「亚比筛对大卫说:『现在神将你的仇敌交在你手里,求你容我拿枪将他刺透在地,一刺就成,不用再刺。』」

9「大卫对亚比筛说:『不可害死他。有谁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而无罪呢?』」

10「大卫又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他或被耶和华击打,或是死期到了,或是出战阵亡;」

11「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现在你可以将他头旁的枪和水瓶拿来,我们就走。』」

12「大卫从扫罗的头旁拿了枪和水瓶,二人就走了,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醒起,都睡着了,因为耶和华使他们沉沉地睡了。」

神再一次把扫罗的性命交在大卫的手里,并不是重复上一次的功课,而是对上一次功课的试验:

13「大卫过到那边去,远远地站在山顶上,与他们相离甚远。」

14「大卫呼叫百姓和尼珥的儿子押尼珥说:『押尼珥啊,你为何不答应呢?』押尼珥说:『你是谁?竟敢呼叫王呢?』」

15「大卫对押尼珥说:『你不是个勇士吗?以色列中谁能比你呢?民中有人进来要害死王——你的主,你为何没有保护王——你的主呢?」

16「你这样是不好的!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你们都是该死的;因为没有保护你们的主,就是耶和华的受膏者。现在你看看王头旁的枪和水瓶在哪里?』」

上图:从约斯门(Jeshimon)地区俯瞰死海。大卫与扫罗可能就在这样的山顶两边相望。

17「扫罗听出是大卫的声音,就说:『我儿大卫,这是你的声音吗?』大卫说:『主——我的王啊,是我的声音』;」

18「又说:『我做了什么?我手里有什么恶事?我主竟追赶仆人呢?」

19「求我主我王听仆人的话:若是耶和华激发你攻击我,愿耶和华收纳祭物;若是人激发你,愿他在耶和华面前受咒诅;因为他现今赶逐我,不容我在耶和华的产业上有分,说:“你去事奉别神吧!”」

20「现在求王不要使我的血流在离耶和华远的地方。以色列王出来是寻找一个虼蚤,如同人在山上猎取一个鹧鸪一般。』」

「你去事奉别神吧」()),意思是把大卫逐出以色列,等于强迫他放弃敬拜神,因为在以色列之外并没有神的圣所。
「虼蚤」比喻微不足道的存在()),表明大卫的谦卑。当时的猎人「猎取一个鹧鸪」,方法是击打树丛追赶鹧鸪,直到它们筋疲力尽坠落地面,就像扫罗不住地追赶大卫。

21「扫罗说:『我有罪了!我儿大卫,你可以回来,因你今日看我的性命为宝贵;我必不再加害于你。我是糊涂人,大大错了。』」

22「大卫说:『王的枪在这里,可以吩咐一个仆人过来拿去。」

23「今日耶和华将王交在我手里,我却不肯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耶和华必照各人的公义诚实报应他。」

24「我今日重看你的性命,愿耶和华也重看我的性命,并且拯救我脱离一切患难。』」

25「扫罗对大卫说:『我儿大卫,愿你得福!你必做大事,也必得胜。』于是大卫起行,扫罗回他的本处去了。」

「我必不再加害于你」()),这句话被扫罗说中了,因为他再也没有机会加害大卫了。这是扫罗与大卫的最后一次见面,神已经不再使用他来追赶大卫、造就大卫,扫罗的年日差不多到尽头了。
扫罗说「我必不再加害于你」()),但大卫的回答却是「愿耶和华也重看我的性命」())。他不再把自己的安全放在扫罗的承诺上,而是放在神的手里。因为他已经认识到,诡诈的人根本不可靠,只有神是不改变的。大卫里面已经明亮到一个地步,不再看撒母耳,也不再看扫罗的承诺,而是单单倚靠神「拯救我脱离一切患难」())。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扫罗的第二次死里逃生

虽然内容有些不同,这一章告诉我们的故事,很明显与二十四章很相似。大卫再一次被扫罗追赶,但反过来,他再有一次黄金机会,可以杀死这位王;而再一次他的跟随者催促他把握机会,但他却拒绝这样作;又一次他让扫罗知道发生甚么事,而扫罗也再次为他的错误道歉。这个结果指出二十四章及二十六章只是同一件事的不同的翻译。但有些学者觉得内容太多不同,不能支持这种结论。无论如何,很清楚圣经作者相信大卫两次保存扫罗的生命;他详细叙述两个故事,目的强调这两件事的教训。

(一 )第一个教训是,无疑神保护大卫;无论扫罗的军队怎样庞大,他追捕大卫之行动终必失败。另一方面,扫罗会发现神撤回对他的保护。如果他不敌大卫细小的军队,他又怎样敌得过非利士的军队──此事不久将证明(三十一章 )。叙述者甚至告诉我们,扫罗全军不能保持清醒(12节 )!甚至押尼珥作为大能勇士的声誉也不能保护王。

(二 )第二个重要主题,乃是大卫完全没有伤害扫罗,甚至不盼望他受伤害。在整卷撒母耳记重复地强调这件事,一定是当时有大卫的仇敌,在以色列境内企图歪曲他的品格,指出他向扫罗王犯了背叛和不忠的罪。一个更具普遍的教训,是好领袖不攻击他们所要继承的前任;向着先人有一颗清洁的良心,与向着普罗大众有一颗清洁的良心,同样重要。同理,今天的领袖不应被明天的领袖所嫉妒。

(三 )这里再一次指出,没有人有权攻击神所拣选及膏立的领袖,无论他的行动多么的错误和欠考虑。新约同样也支持律法与权柄;

与二十四章比较,这章的故事最不同部分为十八节以下,大卫对扫罗说的话。现在大卫明白,他与扫罗之间的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不能无止境地继续下去 ──正如我们在二十七章所见──他准备离开以色列领土。十八节以后很清楚看见,这一次迁移是非常严重和不快乐,以色列人对他们家乡的态度,远超过普通的忠心和爱国的精神;这里有强烈的宗教倾向,因为以色列地乃‘应许之地’,这地乃是长久以来,神应许他们的祖宗,以后要赐给他们的。故此离开,乃是放弃神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同时,正如大卫所说的,这也是失去公开敬拜他们的神,因为以色列境外没有圣殿或祭坛。透过这些话,大卫和说故事者清楚指出大卫将离开以色列,往非利士境内,乃是被迫的,绝非他的意愿。

十九节有一个问题,即是否大卫或他的跟随者有过错,使他被放逐呢?(可能有其他人挑拨扫罗去对付大卫、但较可能大卫指的扫罗他自己。 )如果扫罗坚持错在大卫,这样大卫会准备聆听这些控诉;如果他有罪,他会愿意献上祭牲来寻找神的赦免;但当然再一次扫罗承认他是那个作错事的人(21节 ),故此大卫在前往非利士之前他的名声是清白的。

今天我们可以用‘宣传’这个词,来形容这些数据,目的是要使大卫的名誉清白。然而,不需要愤世嫉俗,一位神子民的领袖的名声,应该与他的良心同样无可指责是很重要的。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撒母耳记上第二十六章

x. 大卫第二次饶恕扫罗

西弗人曾经向扫罗泄露大卫的行踪,若不是由于非利士人入侵,扫罗必须向西抵御而受到打岔,大卫恐怕已经被害了;现在他们又试着要再度帮助扫罗,大卫的一举一动全都受到严密的监视。

1~5.扫罗仍然带着挑选的三「千」精兵追赶大卫(参:,而大卫的兵力却只有六百人。然而大卫仍不惧怕,依然亲自出去侦察,所以他直接得知敌营的情形。扫罗来到之前,大卫的基地是在旷野,但他并不坐等扫罗来找他;他反倒率先出去侦察敌情,从远方有利的位置观察扫罗是如何受保护的:他堂弟押尼珥担任贴身护卫,军队则安营在他四围。

6.大卫非但没有因扫罗坚固的防营而打退堂鼓,反倒提出一个计画,并且征召一名勇猛无畏的同伴。赫人亚希米勒不应与大卫生平中出现的另一位亚希米勒相混。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是大卫的外甥。大卫的姐妹洗鲁雅有三个儿子(她丈夫的名字从未指明),全都是大卫侍从中的勇士。亚比筛积极而热心地陪伴大卫去运行危险的任务。

7~9.这两个人非常大胆,挑了一条路穿过沉睡中的部队,进到扫罗睡卧的中心点。王放在头旁的枪是为了保护他的,但它差一点就在亚比筛手中变成取王性命的攻击武器。亚比筛以自己作战的专精技巧而自豪:一刺就成,不用再刺。大卫就像素常在扫罗面前的表现一样,反应毫不迟疑:有谁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而无罪呢?王的身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10~12.大卫回想起拿八之死,深受激励,确信扫罗一定不需自己手就会未到期即死;没有人能够指控大卫谋害扫罗,自立为王。亚比筛必须满足于取走扫罗的枪和水瓶为战利品;耶和华使扫罗和跟从他的人全都沉沉的睡了,更使他和大卫能够从容逃逸而不被发现。大卫依靠耶和华的掌权,没有失望。

13~16.大卫到了相离甚远,但却可以听见他的声音的适当位置对面的山上,去呼叫押尼珥的名字,嘲弄他没有儆醒保护他的主耶和华的受膏者(希伯来: mes ̌îaḥ ;参9、11节),所以是该死的。可以想见的是,押尼珥一定哑口无言。

17~20.扫罗的反应使大卫有机会问他,大卫犯了什么罪,以致他不断寻索大卫,说扫罗这么作是不合理的。纵使扫罗曾经深富感情地称他为我儿大卫,而且以后还会继续这么称他(21、25节),大卫这次却毫不让步;他称扫罗为主我的王,而他在却称之为「我父」。大卫对于未来的角色愈来愈有把握,也愈来愈渴望逃脱追赶他的扫罗。

若是耶和华……若是人:大卫对于扫罗的动机是发自内心的,并非真的有所怀疑,但他却机智地提议另一个可能。扫罗将大卫赶出以色列领土范围之外,事实上是强迫他去事奉别神,犯第一条诫命(他在这里暗示将会到扫罗势力可及的范围之外,像他过去曾经在非利士人当中避难一样;参:。这样,扫罗将会迫使大卫离开敬拜的范围,因为那时只能在耶和华的地上,在耶和华面前敬拜。大卫诉诸于扫罗的同情心:求王不要使我的血流在离耶和华远的地方,意味扫罗将会成功地取他的「性命」(吕译;思高、RSV)。吕译、思高、RSV 根据七十士译本读作「我的性命」(见吕译注),但希伯来文的「一个虼蚤」却是比较生动逼真(参:和合、现中、AV、RV、NIV),像在一样。那较不明显的表达比较像是原来所有的。

山上的一个鹧鸪:大卫采用了押尼珥的问题〔14节,「你是谁?竟敢呼叫(希伯来: qa ̄ra ̄ʾta ̄ )呢?」〕,指他自己是只鹧鸪(希伯来: haqqore ̄ʾ ,「鸣叫的鸟」),被猎人残酷地猎取。大卫暗示扫罗无论是寻找一个虼蚤或是猎取鹧鸪,都有损尊严。

21~25.扫罗在这次之前就已学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从未像这样说过:我是糊涂人,大大错了。扫罗在这种悔悟的心态中,要大卫回去,但大卫无视于这请求。对于扫罗在复和上的态度,大卫已经放弃了所有信任的希望,所以他提出要扫罗派一个士兵来取回他的枪(这是羞辱的事),却将自己交托给耶和华保护并拯救,而不是交托给扫罗。扫罗跟拿八不一样,并没有因为听见自己可能在大卫手中丧命而衰弱消沉;但是当他为大卫祝福,预先看见大卫的许多成就(这些成就是以扫罗的死为前提的),他实在是个可怜的家伙。扫罗最后对大卫所说的这段话是配合他身分的,大卫来日回忆起「耶和华的受膏者」,必会怀念这段话。除此之外,一切都没有改变。大卫继续流浪,扫罗则回到王宫。作者没有告诉我们,扫罗究竟有没有取回他的枪他的王权象征。

125有人认为,这件事原先并不是直接跟在拉玛事件之后。举例来说,贺兹伯就它放在之后,因为「这样将会有余裕可以查究出王的意图」(172页),这样也可以说明约拿单不知道所发生之事的原因。麦卡特也将这事放在大卫从窗户逃走之后(McCarter 1980, 343页)。但是就如顾恩所指出的(Gunn 1980, 151页,n. 15),它符合同时涉及他们两人之上一幕情景

126W. L. Moran, 'The Ancient Near Eastern Background of the Love of God in Deuteronomy', CBQ 25 (1963), p. 80.

127Gunn 1980, 84页。他指出:约拿单在这里的言论满了极可怕的反讽。

128D. J. Wiseman, EOPN , 152页;他指出:在古代近东地区,家世普遍与统治者的合法性息息相关。

129Wenham, Leviticus , 310页n. 6。指出:每一块饼包含了「大约3公升或3 1/2磅的面粉」。这些并不是圣经中有时用「饼」这字所指之小块薄烤饼。

130译作「疯麻」的希伯来字( s ̌gʾ )极罕见(。D. J. Wiseman, ' "Is it peace? "Covenant and Diplomacy', VT 32 (1982), 320-321页,质疑 s ̌gʾ 究竟是不是「可以描写某种『疯癫』以外的不良心智状态……亚喀得文 s ̌egû 用来指一种态度…最适宜的可能是描写为『极具攻击的』与『祥和的』反向」。这细微的差别暗示大卫对社会有危险。

131N. Tate and N. Brady, 'Through all the changing scenes of life'.

132类似之露天宫廷场面在也有叙述(参:,并且是早期近东地区文学作品的一个常见特色。

133这里说以东人多益「侍立在扫罗的臣仆们左右(希伯来: niṣṣa ̄ḇʿal )」(吕译、RSV)。这跟用来说到撒母耳的是同一个动词,那里译作「站在其中监管他们」。似乎多益已经受到王的宠幸,甚至远超过便雅悯人。

134D. M. Gunn 提醒我们注意扫罗在这里的行为,显露出撒母耳对他的审判的迹象:「这样的事件(与第十四章很相像)模仿扫罗被弃绝的景象,尤其是第十五章……问题是:哪个人才是逐渐拥有真正的『权势』(Gunn 1980, 87~88页)。

135 Ka ̄na ̄p ̄ 这字字面的意义是「翅膀」、「末端」;大卫割下的可能只是扫罗外袍边缘的一角。这在主前两千年期间,是象征不忠与背叛,而「抓住外袍的边缘」却是象征信任、效忠与立约(参:,D. J. Wiseman, 'Abban and Alalah', JCS 12 (1958), 128-129页。

136J. M. Munn-Rankin, 'Diplomacy in Western Asia in the Early Second Millennium BC', Iraq 18 (1956), pp. 68-110.

137Gunn 1980, p. 154, n. 6.

138Gunn 1980, p. 154, n. 7.

139R. P. Gordon, 'David's Rise and Saul's Demise', TynB 31 (1980), pp. 42-43.

140Wiseman, 'Is it peace? ', p. 138.

141J. D. Levenson, '1 Samuel 25 as Literature and as History', CBQ 40 (1978), p. 19.

142Gunn 1980, 97页,认为拿八苛刻驳回大卫,使人深深回想起扫罗在尖酸地向大卫发脾气。R. P. Gordon, 'Darid's Rise and Saul's Demise', 45页,将拿八比疑成「扫罗的缩影」,这就是其中的一点。

143Gunn 1980, p. 98.

144Hertzberg 认为,亚比该在这里扮演了先知的角色:「在这段落中,亚比该就代表先知的呼声」(203页)。但对于大卫的前途,拿八家中多数人都和亚比该看法相同。

145「包」、「锦囊」这词(希伯来: erôr )在这里可能应该译作「证明档」,若是如此,其意义就是「活人之书」,像在一样。N. H. Tur-Sinai, The Book of Job: A New Commentary (Jerusalem: Kiryath Sepher, 21967), 240-241页。

146Levenson, '1 Samuel 25 as Literature', 27页即是这么说的。

147同上,23页。

148参M. Tsevat, 'Marriage and Monarchical Legitimacy in Ugarit and Israel', JSS 3 (1958), 241页;R. de Vaux, Ancient Israel: Its life and institutions (London: Darton, Longman & Todd, 21965), 116页(中译本为:罗兰德富着,《古经之风俗及典章制度》,杨世雄译,光启,1981年,150页)。

149Levenson, '1 Samuel 25 as Literature', 27页,提议说:大卫在扫罗有生之年娶了扫罗的妻子,以获得继承王位的权利,这种说法是不可思议的。对于这么荒谬的行为,支持的证据拿单在所说的话太过薄弱。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西弗人到基比亚见扫罗,说:“大卫不是在旷野前的哈基拉山藏着吗?”」

第二十四章和第二十六章所记载的事迹很相似,但两者的分别可以证明那是不同的事件。“旷野”(Jeshimon )。参看的脚注。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哈基拉”:看。基比亚为扫罗的家乡,他住在那里。本章所记虽和24章有许多相似之处,似为同一事的两个不同记叙,但时间、地点和细节,二者间多有出入,应为大卫再次可杀扫罗却未下手的另一故事。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西弗人」: 23:19,24 中记载西弗人主动去见扫罗要协助找出大卫行踪。此处的「西弗人」有冠词,表示是 23:19 所说的西弗人。 23:19 的「西弗人」就没有冠词。

●「旷野」前:应作「约斯门」,指犹大旷野东边与死海接壤的带状地区,气候干旱、地势崎岖,相当容易躲藏。

●「哈基拉山」:字义是「黑暗」,位于约斯门区域中。

――《蔡哲民查经资料》

大卫再在西弗的旷野藏匿,或许本章的事在前一章事迹之先发生,因该处没有提到扫罗的追捕,大卫的生活显然较安定。

――《串珠圣经注释》

西弗人: 身为与大卫相同的犹大支派,在扫罗的第二次追击中又一次密告大卫(23:19)。为义受逼迫的人,很多时候被自己的家人,家族所排斥。估计大卫可能以西弗人的恶行,写了诗54篇。大卫通过那首诗展现了在急迫为难的状况中,也没有失去对神的盼望。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第二次放过扫罗:扫罗得西弗人的帮助,知道大卫的行踪,再次带兵追捕他。大卫得悉扫罗在他匿居之处附近安营,便与姨甥亚比筛深夜闯进扫罗的营地。营中各人熟睡,以致大卫再有下手杀扫罗的机会,但他坚持不下手,只将扫罗身旁的枪和水瓶拿走作证物。大卫在离营不远的地方向营中呼叫,将进营及不杀扫罗的事道出,并将证物示众,劝谏扫罗不要再追杀他。扫罗再次承认自己的过错,暂停追捕大卫。

――《串珠圣经注释》

扫罗最后的追赶: 大卫在本章中受到第四次追击。但在这里大卫也因神的帮助(12节 ),又遇到能杀死扫罗的机会,但如同第三次追击时一样,大卫还是宽容处理(24:1-22)。这些行为最后给大卫带来了完全的胜利 。因为:①使狂人扫罗自认己罪(21节 );②不再受扫罗的追赶(27:4);③没有侵害最重要的神的主权,并完全树立了(10-11节 24:6)美好的榜样,我们可以学到何为“以善胜恶”的得胜的生活。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扫罗就起身,带领以色列人中挑选的三千精兵,下到西弗的旷野,要在那里寻索大卫。」

“西弗的旷野”。参看的脚注。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西弗的旷野”:见注。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三千精兵」:参考 24:2 ,这是扫罗亲自挑选的精兵。

――《蔡哲民查经资料》

挑选的三千精兵: 相当于扫罗的常备军全名的数字(13:2)。为以色列所预备的军队,这种国力的损失,导致了在基利波战役的惨败和扫罗自己的死亡(28:4-5,31:1-6)。得不到神认可的政府,即没有正统信仰的政权,不仅剥削百姓,最后把当权者引向灭亡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扫罗在旷野前的哈基拉山,在道路上安营。大卫住在旷野,听说扫罗到旷野来追寻他,」

哈基拉山,在道路上: 位于比大卫的隐身处低的位置。6节的“下到扫罗的营里”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一点。同时从21:1开始到结束的大卫流浪生活的旅程和年代,请参照21:1-27:12的图表。大卫……听说: 如上所述,大卫位于比扫罗所处的地方高的地方,因此能很好地观察扫罗的动态。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就打发人去探听,便知道扫罗果然来到。」

】大卫仔细地探听扫罗阵营的场面。大卫相信,掌管人生死的是耶和华,并单单依靠神,26:1),却没有放松为保全性命作努力。象这样依靠神的同时也不忽视自己该做的事情,是真正的信心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起来,到扫罗安营的地方,看见扫罗和他的元帅尼珥的儿子押尼珥睡卧之处。扫罗睡在辎重营里,百姓安营在他周围。」

●「辎重营」:指周围有防卫性壕沟的军营。

◎大卫其实相当有勇气,明知道敌人来,还是亲自去侦查敌情,并不把这种工作推给其他人。我们当领袖或主管以后,还能身先士卒吗?

◎ 26:5 虽然轻描淡写,却是很恐怖的景象。因为整个军队防卫森严,所以军营旁还挖有壕沟。但照说应该有夜间的卫兵,但是神介入,让三千人连卫兵也睡着,以致扫罗差点性命不保。对照复杂的防卫措施与全部睡着的卫兵,真是诡异的景象。

――《蔡哲民查经资料》

】「大卫对赫人亚希米勒和洗鲁雅的儿子约押的兄弟亚比筛说:“谁同我下到扫罗营里去?”亚比筛说:“我同你下去。”」

“赫人”。参看的脚注。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赫人亚希米勒”只见此处。迦南地很早已有赫人居住。大卫之妻拔示巴的前夫乌利亚也是赫人,可见赫人在大卫营中当兵的很多。洗鲁雅是大卫的姐妹,这里只提母亲,或因洗鲁雅与大卫的关系较亲。约押还有一个兄弟叫亚撒黑只提到他们父亲的坟墓。约押后来做了大卫的元帅,因助亚多尼雅之乱为所罗门王所杀。亚比筛和亚撒黑都属大卫三十勇士之列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赫人亚希米勒」:这个名字仅见于此,字义是「我兄弟是王」。大卫的军中有不少赫人, 撒下 11:3 的乌利亚就是一例。

●「洗鲁雅」:字义是「香膏」,是大卫的姊姊,他的三个儿子亚比筛, 约押, 和亚撒黑是大卫手下的英勇战士。他的丈夫名字圣经没有记载。 代上 2:16 。

●「约押」:字义是「耶和华是父」,是大卫的军队统帅。

●「亚比筛」:字义是「我父是耶西」或「我父是礼物」。个性冲动,所以立刻就答应要跟大卫下去。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希米勒: 亚希突的儿子大祭司长(21:1,22:9-16)。外邦民族出身的人帮助大卫的事实,预表了新约中出现的神是超越一切的全宇宙的神。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的宽容: 大卫象隐基底洞时一样(24:1-7),再一次把扫罗从必死的环境中救出。再次彰显了(24:1-22)大卫尊重神的主权的大卫的信仰(10节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于是大卫和亚比筛夜间到了百姓那里,见扫罗睡在辎重营里,他的枪在头旁,插在地上。押尼珥和百姓睡在他周围。」

】「亚比筛对大卫说:“现在神将你的仇敌交在你手里,求你容我拿枪将他刺透在地,一刺就成,不用再刺。”」

●「现在」神将你的仇敌:原文是「今日」。

●「刺透」:「击打」、「击杀」。

――《蔡哲民查经资料》

与前次一样(24:4),大卫的部下怂恿他趁机杀扫罗。

――《串珠圣经注释》

亚比筛和大卫的异议通过亚比筛。 想一刀刺死无防备状态的扫罗(8节 ),而大卫因他是神所膏抹的人而饶扫罗的性命(9-11节 ),我们能感觉到信仰的不同。如果大卫当时听从亚比筛的话,就不能经历“以善胜恶的真正的胜利”(21-25节 。神赐智慧与属灵分辨力给那些仰望神的引领和圣善的审判的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对亚比筛说:“不可害死他。有谁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而无罪呢?”」

●「害死」:原文是「损坏」、「毁坏」。远比「害死」含意广泛。

◎如果是我们看到这种诡异的景象,我们也会觉得这是神给的良机。而且现在打算要杀扫罗的是亚比筛(大卫怕咒诅 亚比筛不怕可以吧 ),没想到大卫的标准这么高,自己不杀,也不准手下杀扫罗,这真表示他是真心不想杀扫罗。难怪他最后只能选择逃到非利士地去。

――《蔡哲民查经资料》

大卫坚持不神的受膏者,认为扫罗的生死操在神手中,不在人手中。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又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他或被耶和华击打,或是死期到了,或是出战阵亡。」

●「出战阵亡」:原文是「战争降临被夺走」。

――《蔡哲民查经资料》

按照大卫的预言扫罗战死在基利波战役中(31:6)。这是神按照自己的主权施行的审判。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知道神对扫罗有生杀之权,并相信神会在当适的时间撤去扫罗的职务。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现在你可以将他头旁的枪和水瓶拿来,我们就走。”」

●「水瓶」:应该是一种圆盘状器皿,瓶口两旁有提手可供系上皮带。在这区域夺取人的水和武器,是使他有性命危险的意思。

●「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有点发誓的味道。意思是「面对神绝不能做」。

――《蔡哲民查经资料》

耶和华的受膏者: 事实上大卫可以通过杀死扫罗,保存自己的性命,登上以色列王宝座,但大卫要成就神的法度上,大卫放弃了杀害扫罗的意志。真正的信仰要除去理性、感情的因素而完全顺服神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枪和水瓶】

枪通常是步兵在前线所用的武器,这不是君王所站的地方。扫罗似乎时常枪不离手,表示这枪大概是他王位的标志。故此,它可能是礼枪。可能也重要的一点,是扫罗从前想要击杀大卫时,用的也是这枪。本节中的水瓶或壶子,大有可能是这时代的圆盘状器皿,瓶口两旁有提手可供系上皮带。在这地区夺取人的食水和武器,是使他有性命危险。因此大卫此举是要证明扫罗生死在他手上。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大卫从扫罗的头旁拿了枪和水瓶,二人就走了,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醒起,都睡着了,因为耶和华使他们沉沉地睡了。」

●「耶和华使他们沉沉地睡了」:「耶和华的沉睡降在他们身上」。

――《蔡哲民查经资料》

耶和华使他们……睡了: 说明神将扫罗交在大卫手中(8-23节 )。神安排扫罗的三千多名士兵全部睡着,使大卫顺利地成就所有事情。这种超自然的工作证明了神是万物之主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过到那边去,远远地站在山顶上,与他们相离甚远。」

山顶: 指对扫罗的阵营一览无余的哈基拉山顶(1-3节 )。相离甚远: 指大卫虽能与押尼珥,扫罗等对话,但却位于他们抓不到的地方的意思。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责备负责扫罗安全的押尼珥,并表明自己丝毫没有杀害扫罗之意。结果使扫罗记起了(24章 )大卫救活己命的事件,感到良心的责备,公开道歉并承认自己的错误(17-21-25节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呼叫百姓和尼珥的儿子押尼珥说:“押尼珥啊,你为何不答应呢?”押尼珥说:“你是谁?竟敢呼叫王呢?”」

●「呼叫」:原文和 26:20 的「鹧鸪」字根相同。所以大卫一语双关,借用押尼珥对他的称呼来自谦自己微不足道。

――《蔡哲民查经资料》

大卫责备押尼珥身为元帅却对扫罗王保护不周。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对押尼珥说:“你不是个勇士吗?以色列中谁能比你呢?民中有人进来要害死王你的主,你为何没有保护王你的主呢?」

●「勇士」:原文是「男人」。跟现在「男人」的用法很像。撒下 3:38 大卫称赞押尼珥是「作元帅的大丈夫」,显示大卫相当欣赏押尼珥。

――《蔡哲民查经资料》

尽管由以色列首屈一指的武官押尼珥护卫,但扫罗还是处于死亡的危机。证明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的真理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你这样是不好的。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你们都是该死的,因为没有保护你们的主,就是耶和华的受膏者。现在你看看王头旁的枪和水瓶在哪里?”」

】「扫罗听出是大卫的声音,就说:“我儿大卫,这是你的声音吗?”大卫说:“主我的王啊,是我的声音。”」

】大卫的抗辩: 大卫通过责备押尼珥,得到与扫罗说话的机会(14-16节 )之后,抗辩扫罗行为的不正当性。在这里大卫提出扫罗明知自己无罪(18节 )而要杀自己的行为描述大卫直到最后以忍耐的心温柔而谦虚的督促扫罗反省和悔改的情形,大卫不愿以杀死扫罗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使扫罗自己承认错误(21节 )来谋求更完美的胜利。同样我们主耶稣基督也是通过十字架上的爱忍耐和宽容,取得了完美的胜利成全了对罪人的救赎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又说:“我作了什么?我手里有什么恶事?我主竟追赶仆人呢?」

】「求我主我王听仆人的话:若是耶和华激发你攻击我,愿耶和华收纳祭物;若是人激发你,愿他在耶和华面前受咒诅,因为他现今赶逐我,不容我在耶和华的产业上有份,说:‘你去侍奉别神吧!’」

“愿耶和华收纳祭物”。倘若大卫有任何冒犯之处,他愿意向神献上赎罪祭。但扫罗对他的敌意若是由于“人”(原文作人的儿子 即恶人 ),他们就应受到审判。“你去事奉别神吧”。大卫认为把他逐出国土(神的地业 )就等于强迫他放弃敬拜耶和华,因为在以色列地以外并没有耶和华的圣所。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神的圣所在以色列地,若驱逐他离开国境,等于要他侍奉别神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激发」:「煽动」、「引诱」、「唆使」。

●「你去事奉别神吧」:因为大卫无法到圣所敬拜,等同于无法敬拜神。

◎ 26:19 大卫可能已经有离开犹大投奔非利士的想法,所以他会说出这样的话。

――《蔡哲民查经资料》

扫罗把大卫赶到非利士人的国境,是因为他想起大卫离开以色列的圣殿──他以为那是大卫唯一可以敬拜神的地方。因此,假如他在外邦地敬拜神,便会被认为是事奉「别的神」。以色列人认为「耶和华的地方」(20 )就是指神所应许之地。

——《新旧约辅读》

「愿耶和华收纳祭物」:意思是愿大卫的死能平息神的忿怒,犹如献赎罪祭一般。

「因为他现今 ...... 事奉别神吧」:以色列人认为迦南地是神赐福之地,是敬拜神的地方,所以,大卫被追逐离开本土,无异于不能承受神的产业、要事奉别神。这句话似乎暗示扫罗没有尽上王的本分,竟令他的子民不能安居于神赐的地土上。

――《串珠圣经注释》

祭物: 指大卫自己。大卫指出,自己如果真犯了被扫罗杀死的罪孽,那么他乐意在神面前当作“祭物”牺牲。侍奉别神吧: 到以色列之外,象外邦人一样生活的意思。这对自称为神的圣民的以色列人来说是最具有侮辱性的话。因为驱逐到以色列领土之外,意味着与神关系的断绝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现在求王不要使我的血流在离耶和华远的地方。以色列王出来是寻找一个虼蚤,如同人在山上猎取一个鹧鸪一般。”」

大卫象“虼蚤”一样难于捕捉,而且也无用

――《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大卫说明他不加害扫罗的理由,因他为神的受膏者;也希望扫罗看重他的性命。他把自己比作“虼蚤”、“鹧鸪”,无辜也无恶意,不值得扫罗以王者之尊来寻索他的性命。鹧鸪虽小却善跑,为猎人喜捕捉的鸟类。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猎取一个鹧鸪」:当时捕抓鹧鸪的方法,是击打树丛追赶鹧鸪,直到牠们筋疲力尽坠落地面为止。用此形容扫罗追赶大卫相当传神。

――《蔡哲民查经资料》

在山上猎取一个鹧鸪: 指非常愚蠢的人。“鹧鸪”是能在旷野抓到的鸟,以色列王出来 : 比喻扫罗要杀害大卫的行为是多么错误而无意义。这里的“虼蚤”象征实在微不足道的存在(24:14),表现出大卫极度的谦虚。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扫罗说:“我有罪了!我儿大卫,你可以回来,因你今日看我的性命为宝贵,我必不再加害于你。我是胡涂人,大大错了。”」

●「胡涂人」:「行为愚昧」。

●「大大错了」:「严重的偏离正道」。

◎ 26:21 扫罗答应因为大卫看重他的生命,他就不再追杀大卫,但是大卫在 26:24 中却期望回报他的是神,而非扫罗。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你可以回来」:大卫对扫罗的邀请并没有任何表示,因他知道扫罗的承诺不可信赖(27:1)。

――《串珠圣经注释》

扫罗认同大卫的话语: 扫罗承认自己的行为是:①犯罪;②胡涂;③大大错了。再恶毒的人,如果认识到自己逼迫的人是救自己生命的恩人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屈膝承认。基督教要爱仇敌的爱的力量就在于此。同时,扫罗的这种誓言照过去的经验来说,不能认为是真实的(19:6-24,24:16-22),只能认为是一时的感情冲动。真正的悔改应由衷地畏惧神,并真诚地告白自己的过犯请求神的恩典的赦免,下定决心不再犯过去的错误。以新的生命过跟从神的生活。。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说:“王的枪在这里,可以吩咐一个仆人过来拿去。」

】「今日耶和华将王交在我手里,我却不肯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耶和华必照各人的公义诚实报应他。」?

耶和华……必报应: 蕴涵着对大卫有奖赏,对自取不义的扫罗的惩治。神必然照着个人所行的报应个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我今日重看你的性命,愿耶和华也重看我的性命,并且拯救我脱离一切患难。”」

】「扫罗对大卫说:“我儿大卫,愿你得福!你必作大事,也必得胜。”于是大卫起行,扫罗回他的本处去了。」

◎这是扫罗与大卫最后一次见面。

――《蔡哲民查经资料》

大卫……回: 大卫没有与扫罗一同回基比亚宫殿,证明大卫对扫罗的不信任和扫罗对大卫的饶恕尚未完全。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思想问题(第26章 )】

1扫罗既然失信,继续追杀大卫,神又再次将扫罗的性命交在大卫手中,这次更有手下自动请缨要杀扫罗,为何大卫仍坚持不杀他?究竟大卫所持着的信念是什么?别人若对你失信,你会持守基督徒的原则,抑或伺机报复?

2大卫劝告扫罗不要赶绝他,使他非离开耶和华的百姓不可。今天,我们对教会内信徒的态度和做法,会否绊倒他们,使他们远离神的教会?

3神是公义的,必会照着各人的公义诚实回报他。这对你有何安慰或警惕?

4大卫是个胜利者,他必作大事,你可否从本章中找出一个作大事的人应有的品质。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亚比筛的忠心勇敢与大卫的仁慈坦荡都使我敬佩,假如是我……】

亚比筛志愿随大卫一同下到扫罗的营中,显出极大的勇气。他恼怒的时候想杀扫罗,但被大卫拦住。虽然亚比筛想保护他的领袖大卫,大卫却不肯伤害扫罗,他尊重扫罗的权柄和地位,因为扫罗是神的受膏之君。亚比筛的意见虽可能与大卫的有分歧,但是他也尊重大卫对自己的权柄。后来他成为大卫军中最伟大的勇士之一

――《灵修版圣经注释》

大卫已被膏为王,为何他仍要等候神的时间?】

最坚定的道德抉择,是在面临试探冲击以前所立定的。大卫一心一意顺服神,决定不杀神所膏立的君王扫罗,即使在跟随他的人如此想,环境也允许之时,他也不愿意如此行。你若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喜欢像谁?是大卫,还是跟随他的人?要想象大卫顺从神,就必须明白我们不能作恶以成善,即使是最密切的朋友劝我们做一件似乎合理的事,也不能用错误的方法行公义,总要将神的命令放在首位。

――《灵修版圣经注释》

对不义的权贵持何态度?怎样交给神并等待神呢?】

大卫为甚么不肯杀扫罗?因为神使扫罗掌权,还没有将他除去;大卫不想抢在神所定的时间之前除灭他。教会中也许有不忠心或不称职的领导人,我们很容易批评与反对这些人,这显然违背神隐而未现的旨意,也忘记了祂所预定的时间。大卫既立志不行差踏错,就听任神处理扫罗。我们固然不应当轻视罪恶,或对邪恶的领袖的恶行袖手旁观,但是也不可以采取违背神律法之行动。我们应当倚靠神来行公义。

――《灵修版圣经注释》

对仇人,我有大卫的心肠和智慧吗?】

大卫本可轻易杀死扫罗与押尼珥,但这样做会违背神,并且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他只是取走扫罗的棍与水瓶,使他们知道他本能够杀死王,但他没有这样做。他让别人看出他对神以及祂所膏立的君王的尊敬。在你要表明立场的时候,找一种有创意且荣耀神的方式去行,就会令人大受感动。

――《灵修版圣经注释》

「扫罗说:我有罪了。」

使徒保罗比较世俗的忧虑与真实的悔改。扫罗认罪只是属于前者,而后者好似诗五十一篇的呼求,大卫在犯罪之后的痛悔。

这两者的迥异归纳起来,前者只懊悔罪的欲望而有的后果,而后者却认为这是罪至圣的神,而痛悔罪行,使神忧伤。「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

扫罗会承认他的愚妄,他自知行为不和善,反对大卫是毫无结果的,但是他仍固执己见,不肯在神面前重视他的地位,在永恒公义的天枰上称起来,显出亏欠。

在圣经中,常有认罪的例证,如浪子、犹大、法老、大卫及扫罗等,但是他们的语气与动机不同!我们必须在神面前筛我们的话。不要只在口头上认罪,除非真有属天的意识,为罪忧伤。「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当人真正认罪了,救主必保证:「你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平平安安的去吧。」「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祂是信实的、公义的,必能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迈尔《珍贵的片刻》

扫罗放走大卫是出于良心吗?】

扫罗有几次机会杀大卫,但是他都没动手。这是甚么缘故?第一,大卫每次与扫罗面对面的时候,总是对他慷慨仁义,扫罗不想在他的众臣仆面前以怨报德。第二,大卫在以色列有大群人支持,如果杀害他,扫罗就会使自己的江山不稳。第三,神已经预定大卫作以色列的王,所以保护他。

──《灵修版圣经注释》
围猎】

「我儿大卫,愿你得福!」

大卫终于亲自听到,从扫罗口中说出这样的话:“我儿大卫,愿你得福!你必作大事,也必得胜。”大卫该多么高兴。可惜,这是他最后一次听到扫罗的声音。
世上趋炎附热的人,总是嫌太多些。犹大山地的西弗人,知道了大卫藏身的地方,不惜远道跋涉,到基比亚,去向嫉恨大卫的扫罗王报告。这种人不知真理,不辨是非,只知附强凌弱,作当权者的爪牙。结果,挑起了另一场麻烦,扫罗就把国事放下,当作优先处理,亲率特选的三千精兵,去搜索大卫。
大卫得知扫罗来到,并没有与他兵戎相见的企图,所以在入夜之后,才同亚比筛往扫罗营中探察。
他的发现,使他知道押尼珥是空负将才的虚誉,扫罗的军营并没有防卫森严;“见扫罗睡在辎重营里,他的枪在头旁,插在地上;押尼珥和百姓睡在他周围。”
行军需要远斥堠,严防卫,何况是临近林岩掩蔽的山区,为甚么他们会那么大意忽略?通常心怀恶念,营营害人的,总是清夜难以安睡,莫非是行进疲乏,才全都沉睡?不,是因为耶和华使他们沉沉睡去。
同去的亚比筛,看到这意外的情况,认为是神赐良机;他也知道了扫罗被神弃绝,大卫是神所膏立的王,很自然的可以快意恩仇,而轻易除去阻挡,取得王位:“现在神将你的仇敌交在你手里,求你容我拿枪将他刺透在地,一刺就成,不用再刺。”多么简单的解决办法!但属血气之人的道路,常与神的旨意相背;有时环境似乎顺手遂心,却违背真理道德的原则,圣徒宁可走迂远的正路。用流血的手夺取王冠,不是神旨意。
构成仇敌的条件,是两方面同有敌对的心。大卫拒绝与扫罗为敌,坚持以他为神的受膏者,为亲人。大卫拿了枪和水瓶离去,却提醒他们忽略防卫的危险;他的爱心,也提醒了扫罗的良知,承认自己以王者之尊,围猎无辜的“鹧鸪”,是荒谬有罪的事,转为大卫祝福。
虽然扫罗到底难以容得下大卫,和平而不能共存,但到扫罗死后,新登王位的大卫,回想起“我儿大卫”的祝福,扫罗是在和好之后崩逝,心中没有不安。这清白的良心,就值得他约制弒主的建议而有余,更何况他蒙神无限的赐福呢。

── 于中旻《撒母耳记上笺记》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