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列王纪上第14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罗波安

违背神、行恶事的人的下场──

这两节所说的灾祸乃是实例,说明神在申命记中对以色列人明确的教训。亚希雅预言,以色列人明目张胆地违背神的命令定要败亡。

神可兴某人,又可亡某人,……

将要“剪除耶罗波安家”的这位君王是谁呢?他的名字叫巴沙,他要杀尽耶罗波安的后裔

“木偶”指敬拜偶像而言。他们造出木偶之像,用来敬拜迦南人当作母系女神的亚舍拉。

列王纪的作者参考过哪些历史文献?

在列王纪上、下提到三卷书:以色列诸王记,犹大列王纪,与所罗门记。犹大与以色列这些史料,是神指示列王纪上下的作者采用的主要数据源,可惜这几卷书早已失传了。

“柱像”是立在异教祭坛旁边的石柱。拜偶像之人把石柱当作神明。

偶像的吸引

埃及攻打犹大时的国力如何?如何能取胜?

罗波安即位的时候,所接手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他心中所盼的全都得到了,但他显然是未领悟自己为甚么这样富足、凭甚么获得这一切的。为了要教训他,神容许埃及王示撒上来侵略犹大与以色列。埃及过去是世界的强国,这时国势已大不如前了。示撒可能嫉妒所罗门的重大成就,所以一心一意想扭转情势。他的军队虽不足以消灭犹大和以色列,却能削弱他们的国势,使他们因此元气大伤。

甚么是永恒的?生命的价值在于甚么?

所罗门死后只有五年,圣殿与王宫就遭受外国军队的洗劫。他和他国家的荣耀、权势和财富,消逝得多么快!

人民的灵命败坏,道德沦丧,一切威荣只存留片刻,就如影飞逝。人们把财富、拜偶像、放纵的生活,看得比神还重要了。在我们生活中若没有神,不管其他事物看起来如何宝贵,到头来皆属无用。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你是敬拜神还是利用神

经文:那时,耶罗波安的儿子亚比雅病。

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的故事,是任何对旧约,或对宗教感兴趣的人,都无法轻易忽略的。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人若不明白耶罗波安的故事之意义,就很难理解列王纪和历代志的教训,因为他的故事在旧约中一再被提起。许多君王的事迹记录,都是以这句经常出现的话作总结,[因他行了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行的,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我们如果不知道耶罗波安所犯的罪,就无法明白这些人的事迹。

要分辨清楚他所犯的罪,就必须回到列王纪上头十二章。由于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的愚昧,以色列百姓分裂成两个国家,后来被称为以色列和犹大,或南国与北国。有十个原先受扫罗、大卫、所罗门统治的支派,在耶罗波安的领导下叛变,自成一国,称为北国。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是他们的领袖,一旦他们分裂出来,他就成了他们的王。因此耶罗波安是以色列这个分裂国度的第一个王。他建设了一个叫示剑的地方,就定居在那里。但他立刻面临了一个难处。他发现百姓已经习惯上耶路撒冷的圣殿敬拜神,如今他们似乎仍打算这样作。耶罗波安看得很清楚,这种情形若继续下去,早晚他会失去民心,甚至失去他的王国。他决心未雨绸缪,就铸了两个金牛犊,一个放在伯特利,一个放在但。然后他诏告百姓,从今以后他们没有必要再长途跋涉到耶路撒冷去敬拜神,因为这样[实在是难],指道路迢迢,舟车劳顿。他又建了一个殿,并设立祭司,定下节期,鼓励百姓向金牛犊献祭,就像他们从前在耶路撒冷献祭一样。那就是[耶罗波安所犯的罪,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旧约经常提到这一点。

我发现列王纪上第十四章记录的这件事,在了解人类性格上,尤其饶富意义,发人深省。单单根据他儿子亚比雅得病这件事,我们就能明白另一件多次被重复提及的事件。我们在此处真正看见了人类对宗教的态度。若要对耶罗波安有完整的认识,我们必须先将两次事件合并起来看。

第二个事件(即耶罗波安儿子得病的事)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值得我们留意。从纯粹戏剧和人的角度出发,这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第一节很简短,[那时,耶罗波安的儿子亚比雅病了。]它本身蕴涵了很丰富的戏剧性。从人的观点看,它何等有趣又可悲。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可以同时揉和两种完全相对的个性。每一个人里面都藏着一颗柔软的灵,即使最心硬、最残酷的人也不例外。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是一个乖僻暴戾的人,你绝对不会指望在这种充满暴力的人身上找到一丝柔情。但此处却泄了他柔软的一面。他是一个好父亲,深爱他的小儿子亚比雅。孩子的病痛,促使他作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我们或许可以在此稍微停留,对这一类人作进一步的分析----这些铁石心肠、穷凶极恶的人,有时候也会对孩童或妻子,甚至马、狗等动物,显露惊人的感情。这岂不是证明了有关堕落的教义?但我不打算对此多作讨论,因为后头还有更重要的议题待探究。

我要指出的是,这个孩子生病的事实有其重要性,我们若想明白耶罗波安对宗教的态度,就必须将这事和别的事放在一块讨论。简而言之,耶罗波安的立场是,宗教不过是权宜之计。他造了两个金牛犊,不是因他不相信神,而且因他发现宗教可能会让他丢掉冠冕和王国。耶罗波安的罪不在于他成了无神论者,放弃了对神的信仰,乃是在他虽然相信神,却一再故意修改、更动神的命令,以安抚自己的良知。他并未告诉百姓不要相信神,不可敬拜神。他乃是说,他们可以继续透过拜金牛犊来敬拜神,这样他们就不必千里迢迢跑到耶路撒冷去敬拜。后来以色列人开始拜偶像,但这与[耶罗波安所犯的罪]完全不同,他的罪是违背了神有关人当敬拜祂的命令,而擅自作主,用自己的方式取而代之。他觉得神的方式不适合他。然而一旦他的儿子患病,他就开始转向神求救。他在忧心如焚的情况下,终于作了一件正确的事----打发人去见先知。平常他并不需要神,至少他这样认为。但在危急时刻,他终于需要神了。宗教对他而言,纯粹是为了个人的方便。这种态度固然奇怪而特别,却也相当普遍。

耶罗波安是圣经中一个绝佳的例证,足以代表今天成千上万的人,不仅是教会外头的人;很不幸的,许多教会里面的人也身列其中。罪人犯罪的方式不足而一,此处是一个特殊而明确的例子。这些人相信神,也渴望得到救恩。他们总是在遭遇难处时转向神。他们经常读圣经,也熟悉圣经的内容。他们相信圣经所说有关爱、怜悯、仁慈的话。他们乐意接受赦免和饶恕的教训。他们渴望进天堂,想要接近神。福音最吸引他们的部分就是神那奇妙的爱。他们对此百听不厌,而且每次听到,都不禁心驰神往。是的,对于圣经这一类教训,他们总是照单全收,但另一方面他们却极力避免和忽略圣经关于真理、公义、圣洁的教训。他们乐于接纳福音的赐与,却不欢迎福音所要求的条件。他们向往宗教,也相信宗教,但这必须照他们自己喜好的方式,所以他们读圣经的时候,就吸收合他们心意的部分,而拒绝剩余的部分。若有人提醒他们登山宝训和福音对伦理的要求,告诉他们基督徒必须像神一样圣洁,基督徒被呼召从世界分别出来,以逃避罪恶----对此他们不但不喜欢听,而且心生厌恶。他们毫不犹豫地指称,这种教训不过是某些人管窥蠡测的结果。他们就像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神指定的方式去敬拜神,还堂堂打着[神的爱]之旗帜。他们到神那里去,只是为了得神的施与----神的爱、怜悯、恩慈、患难中的帮助。一旦神对他们发号施令,他们就立刻掉头而去。他们总是在横逆来临时跪下祈祷,但雨过天睛之后,就记得一干二净,甚至极力压抑神在他们良知中所动的工。耶罗波安的故事不但描绘了这一类型的人,而且揭露了他们的真面目。让我们来观察以下几点。

1、这种立场对神是一种侮辱。

我首先提出这一点,是因为它是整个问题中最严重的部分。如果人类知道这种态度都被神看在眼中,而且必遭报应,他们绝对不敢继续片刻。我们固然无权在各种不同的罪中作分别,判断何者轻何者重,但我们知道那些公然反抗神的无神论者,他们的罪还远不如我们正讨论的这一类人可恶,因为后者口口声声说他相信神,其实却在利用神,以满足自己一些卑微而自私的欲望。这不仅是悖逆神,而且是直接侮辱神。我们可以沿着两条路线来看这种侮辱。

A、这种态度尤其侮辱了神的良善,因为这显示他感兴趣的不是神,而且神的作为和赐与。他渴望的不是神,而是神的帮助。他寻求的是恩惠,而非赐恩的主。这一点毋须多加解释,因它经常出现在人类的经验里。我们自己对此岂不是很熟悉吗?那一种人对你的伤害更大?是那个公开反对你,表达对你不满的人,还是那个表面上很喜欢你,声称永远站在你一旁,而最后却显示他根本对你没兴趣,不过是要利用你以谋已利的人?这种事最伤害人。不妨参阅历史、传记和年鉴。那些利用党派、理论或学说,以遂其私利的人,经常被视为无赖,最为人所不齿。这是最可怕的一种假冒为善。他其实对某种学说或教训并无兴趣,只视其为谋求私人利益的手段;一旦目的达成,就立刻弃之如敝屣。历史对这种人的谴责不遗余力。若是针对个人,伤害尤其可观。真理固然神圣,人格更为可贵。真理不具人性,所以不会受伤,但人性是敏感脆弱、不堪一击的。这种无赖踩在别人头上以遂个人利益,其无耻卑鄙,实非言语可表达。他所利用的对象越位高权重,其罪就越大。例如背叛君王,往往是死罪。那么如此对待神的人,又该当何罪呢?答案是无庸置疑的。你若只在有需要时转向神,利用祂来满足你个人的目的,这对祂是莫大的侮辱。

B、这对神的圣洁也是一种侮辱。这一点在现今尤其值得强调,因为人们喜欢以神的爱作借口,来为自己辩护。他们说,神的爱可以遮掩一切。他们拒绝道德和伦理教训,认为神话语中的命令和法则未免太狭窄了。他们只接受福音中有关救恩的教训,而将其余部分搁置一旁。如果他们接受整个教训,只是未能付诸实行,并对此深感内疚,这并不涉及到侮辱。他们认识到神的圣洁;由于他们为自己的失败懊恼、悔改,这本身证明他们承认神的圣洁。

但今天许多人的立场并非如此。他们未认识这教训,并且拒绝承认。他们的问题不是在未能实践,而是根本拒绝承认。他们寻求的是依照自己意愿打造的救恩。这对神的圣洁无啻是一种侮辱,因为他们真正相信的是,不论人是否圣洁,神都能拯救。他们把神描绘成祂一心要赦免我们的罪,至于是否救我们脱离罪,是否使我们成为圣洁,祂就无所谓了。换句话说,他们以为神和他们一样,对罪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在神眼中,罪并不是一件令人深恶痛绝的事。他们甚至认为,神在律法和各种诫命中所说的并不能当真。他们的观念里,整个救恩计划就是神的爱,这爱容许他们继续活在罪中,而不必担心因罪受罚。他们利用神的爱来玩弄神的圣洁。这不仅侮辱神的圣洁,而且实际上是在暗示神的性格中也含有不道德的成分。

你是否想过,这种玩弄宗教、利用神的爱谋利的态度,是完全忽略了神的义和圣洁?你不妨自问:你凭什么说,神的话语有一部分重要,另一部分不重要?难道神指定你来论断吗?难道你是主人,神是木偶,任由你操纵利用?我还情愿你声称你不相信神,这总比你口里说相信神,却侮辱祂,只接受祂的启示中合你心意的部分,而拒绝那些要你像祂一样圣洁的命令好得多。

2、我们也要考虑这种立场所含的自我欺骗之成分。

这可能是耶罗波安所代表的一类人最明显的特色。我们很难想象人会落到这种自欺欺人的地步,但事实是如此。一个平日精打细算、机敏狡黠的人,竟然会幼稚到无法运用逻辑作清晰的思考。让我们从两方面来看这种自欺。

A、很明显的,耶罗波安从头到尾都心知肚明他所作所为是错误的。我前面说过,他设立另一套敬拜方式时,并未停止相信神。他不过声称,新制度和旧制度对百姓来说都一样有效。他企图说服百姓相信这一点,但他却无法说服自己。他心中明明知道,这是一件可耻而卑鄙的事。但他继续作下去,因为这能达到他个人的目的。然而一旦他的儿子亚比雅病了,他的立场就清楚显露出来了。他没有向大衮或巴力假神求救,也没有去拜金牛犊,向其献祭烧香。为什么?因为他知道那些假神无力援助。他反而打发他的妻子去见神的先知,就是那位曾预言他要作王的先知,那位先知和另一位曾使他的手枯干,并使其复原的神人,都是神的先知。

耶罗波安知道他所设立的宗教系统全然无用,真正的敬拜是另一种方式。有人问,[既然如此,他怎能说服别人呢?]问得好!答案只有一个。虽然他内心明白对错,但他明知故犯,而且试着说服自己相信这样作万无一失。然而危机暴露了他真正的态度,他有意抑止自己的良心,并与神在他里面的声音争辩。这是这一类人典型的做法。没有什么可争辩的,我们只需倾听里面良知的声音,告诉我们何是何非,该如何作。良知向我们保证,圣经所说都是正确的,神是圣洁的,我们必须遵守祂的命令。我们若诚实地聆听内里的声音,就能分辨是非对错。可惜我们和耶罗波安一样知法犯法。我们所熟知的这些事不一定能讨我们欢喜,或配合我们的计划。我们另有完全相反的打算。于是我们自作主张,为自己发明一个新的信仰,并且进一步试着去证明、显示这个新信仰才是正确的。我们争吵、辩论、坚持已见。我们违反自己的良知和里头的亮光,说服自己相信这个新方式才正确,企图用理智或哲学的辩证来为我们的生活和行动辩护;明知这种想法与正确的想法背道而驰,却仍然一意孤行。

我们在年轻、强壮、健康时,这套系统似乎完美无缺。虽然我们偶而会与良知挣扎较力,但总能找出方法安抚它。然后我们病了,或者我们开始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铁达尼号撞上冰山以后,乐队就开始奏起[与神更亲近]的诗歌。一旦我们面对人生重大危机,无法再依靠自己的聪明,我们才开始看清神的真理。不妨聆听你里头的声音,它比你的理智更大更深,留意你内心的指示,它能教导你;虽然它不如人类的理论那样悦耳动听,但这是神自己的真理。别再像耶罗波安那样欺骗自己。看看你用来取代神的那个金牛犊,把圣经的教训与你所推崇的道理作比较,把你的生活与众圣徒的生活相比。要诚实!圣经对不敬虔的生活怎么说?对灵魂怎么说?在永恒的亮光下好好省察你的灵魂。与其心胸狭窄地抨击敬虔的生活,不如好好分辨圣经对另一种生活说了什么。我们自己的辩护说辞只会欺骗我们,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那些金牛犊终将证明仍旧是金牛犊。

B、还有一种自我蒙骗更可悲,从客观角度更难以解释,那就是自作聪明。再回到这个故事,亚比雅病了,耶罗波安知道拜金牛犊无济于事,而他又迫切地需要帮助,所以他就打发妻子去见先知。稍后我们会讨论到他没有亲自出马,反而派妻子前去的原因。他要妻子改装,带着礼物去见先知。他不知道万一先知认出他的妻子,会对她说什么。他要妻子改装,以蒙骗先知,而同时又企图从先知那里得到他所需的帮助。他的妻子企图在不让先知知道她真正身分的情形下,获取她所需的帮助。多么聪明,多么狡猾!这个计划简直天衣无缝。这正是罪人的绝佳写照。耶罗波安一定为自己的聪明洋洋得意。其实他的聪明是建立在无知和愚昧上。故事的结尾让我们看见,真正受骗的是他自己。这是因为他未深思熟虑。这一切装假和诡计,实际上都是建立在骄傲和自信的基础上,而这两者只会使人丧失思考的能力。毫无疑问的,耶罗波安自认聪明绝顶;或许他的妻子尚未跨出家门,他就已经为自己的诡计沾沾自喜。如果他多思想一下,就会明白这整个计划其实是多么荒谬可笑。

耶罗波安的妻子所寻访的先知亚希雅,正是当初所罗门还活着时,预言耶罗波安将作以色列王的那位先知。这是一个能预见未来,有凡人所没有的隐秘知识之人。他所依靠的,不仅是人类平常的视野、触觉或一般获得常识的方法。他乃是依靠神的能力,得以预见并预告未来事物。这是一种神奇的能力。耶罗波安竟然以为,只要靠一点化妆品和破旧衣饰,就能瞒天过海,骗过先知。真是愚不可及!这多么可怕啊!他的妻子进了先知的家,而先知那时已因年迈,眼睛昏花了。从某方面说,她的易容伪装根本没有必要!她走近先知的家,就发生了以下的事,[她刚进门,亚希雅听见她脚步的响声,就说,『耶罗波安的妻,进来吧!你为何装作别的妇人呢?我奉差遣将凶事告诉你』]。虽然她改了装,而先知眼睛已盲,却一眼识破骗局,揭穿了她的伪装。他怎么知道呢?前一节记载,[耶和华晓谕亚希雅。]

我还需多作解释吗?我们是多么愚昧,却又自以为聪明!我们企图说服自己相信,我们可以游走在神律法的边缘,随自己的喜好生活。一旦危机来临,我们不禁忧心忡忡,眼泪汪汪,于是我们戴上庄严神圣的面具,携带一点小礼物,去向神求助。我们以为平日可以任意而为,一旦走投无路时,再转向神求救也不迟。我们竟然以为可以愚弄神,却忘了[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祂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如果我们从未声称自己相信神,从未回转向祂,那是另一回事。但我们既然说自己相信祂,承认祂是全能的神,是独一的主,却还以为能蒙骗得了祂!亲爱的朋友,这是何等愚昧啊!不妨仔细思量!不要再欺骗你自己了。神是全能的,祂对你知道得一清二楚。

3、由于后果严重,所以我要呼吁你三思而行。

除了自我蒙骗,这里面也有羞耻的因素。亚比雅的病日益严重,耶罗波安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作为。他看见自己的愚行,必然感到羞愧。一方面出于羞愧,一方面因他畏惧面对神人,害怕听到先知所说的话,所以他未敢亲自出马,而打发妻子代替他去见先知。多么可怜的人!我们都知道结果,他的妻子后来带着灾难和咒诅的信息回来。亚比雅命在旦夕,一切都完了!

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你曾在患难和艰苦中转向神。你是否觉得自己像个无赖?里面有声音说,[你这个可恶的懦夫,你不是一向趾高气扬,一意孤行,拒绝听从良知和神的话语吗?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向神求助呢?]或许你经历的责备更严厉?然后是惧怕。你感觉自己无权到神那里,因为你只是利用神,来遂你个人的喜好和愿望。但如今你已山穷水尽,知道自己是在神的手中。如今你体会到祂的全能,知道自己有罪。你不得不承认,这些劣迹败行只配得到惩罚。如果你从未有过这种感觉,你就根本未相信神,因为任何人要体会神的同在,都必须先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你在疾病或患难中到神面前时,是否有过这种感觉?再想想当世界末了,你与祂面对面的光景!不,我们无法欺骗神。我们不能对祂的救恩东挑西选,讨价还价。我们不是接受,就是拒绝。你若以为可以愚弄神而混进天堂,有一天你会发现唯一受骗的是你自己。

耶罗波安从未悔改。如果他悔改,亲自到先知那里,承认自己的罪和愚昧,整个故事就要改写。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你若明白自己企图欺骗神的行为是如何愚昧,而带着羞愧和悲伤到祂面前认罪,祈求祂的怜悯和赦免,决心离弃罪恶的道路,从今以后过讨神喜悦的生活,那么神不仅会接纳你,祂更要赦免你,以丰富的祝福浇灌你。我怎么知道呢?我如何证明呢?答案是神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祂来到世上,为拯救我们而死,并且复活。祂死,好叫我们得蒙赦免,有未来的盼望。不只如此,祂也[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

我一直在试着向你陈述我的论证,其实这一切都在十字架上显明了。华滋(IsaacWatts)的诗歌《当我思量奇妙十架》启示,他真正看见了十字架的意义。我们不愿意过圣洁的生活,并排拒神的命令,因为我们更热衷其它事物。不妨在十字架的亮光下来看这些事物。看看你自己的骄傲,观察你所拥有的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在神圣洁的旨意面前,这一切显得多么虚空,多么低下啊!

祂舍命,舍下一切,包括祂自己。请再一次注视那十字架,就是[忧情、慈爱和血而流]的地方,[祂死好叫我们成圣],使我们得与神和好。除了最后一节所描述的,我们怎能有其它的回应?

假若宇宙都归我手,尽以奉主仍觉可羞;

爱既如此奇妙深厚,当得我心我命所有。

让我们把这一切都献给祂!

--1-钟马田 2018-10-06

02、利用神

“那时,耶罗波安的儿子亚比雅病了。”

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的故事,是任何对旧约,或对宗教感兴趣的人,都无法轻易忽略的。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人若不明白耶罗波安的故事之意义,就很难理解列王纪和历代志的教训,因为他的故事在旧约中一再被提起。许多君王的事迹记录,都是以这句经常出现的话作总结,“因他行了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行的,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我们如果不知道耶罗波安所犯的罪,就无法明白这些人的事迹。

要分辨清楚他所犯的罪,就必须回到列王纪上头十二章。由于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的愚昧,以色列百姓分裂成两个国家,后来被称为以色列和犹大,或南国与北国。有十个原先受扫罗、大卫、所罗门统治的支派,在耶罗波安的领导下叛变,自成一国,称为北国。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是他们的领袖,一旦他们分裂出来,他就成了他们的王。因此耶罗波安是以色列这个分裂国度的第一个王。他建设了一个叫示剑的地方,就定居在那里。但他立刻面临了一个难处。他发现百姓已经习惯上耶路撒冷的圣殿敬拜神,如今他们似乎仍打算这样作。耶罗波安看得很清楚,这种情形若继续下去,早晚他会失去民心,甚至失去他的王国。他决心未雨绸缪,就铸了两个金牛犊,一个放在伯特利,一个放在但。然后他诏告百姓,从今以后他们没有必要再长途跋涉到耶路撒冷去敬拜神,因为这样“实在是难”,指道路迢迢,舟车劳顿。他又建了一个殿,并设立祭司,定下节期,鼓励百姓向金牛犊献祭,就像他们从前在耶路撒冷献祭一样。那就是“耶罗波安所犯的罪,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旧约经常提到这一点。

我发现列王纪上第十四章记录的这件事,在了解人类性格上,尤其饶富意义,发人深省。单单根据他儿子亚比雅得病这件事,我们就能明白另一件多次被重复提及的事件。我们在此处真正看见了人类对宗教的态度。若要对耶罗波安有完整的认识,我们必须先将两次事件合并起来看。

第二个事件(即耶罗波安儿子得病的事)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值得我们留意。从纯粹戏剧和人的角度出发,这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第一节很简短,“那时,耶罗波安的儿子亚比雅病了。”它本身蕴涵了很丰富的戏剧性。从人的观点看,它何等有趣又可悲。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可以同时揉和两种完全相对的个性。每一个人里面都藏着一颗柔软的灵,即使最心硬、最残酷的人也不例外。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是一个乖僻暴戾的人,你绝对不会指望在这种充满暴力的人身上找到一丝柔情。但此处却泄了他柔软的一面。他是一个好父亲,深爱他的小儿子亚比雅。孩子的病痛,促使他作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我们或许可以在此稍微停留,对这一类人作进一步的分析……这些铁石心肠、穷凶极恶的人,有时候也会对孩童或妻子,甚至马、狗等动物,显露惊人的感情。这岂不是证明了有关堕落的教义?但我不打算对此多作讨论,因为后头还有更重要的议题待探究。

我要指出的是,这个孩子生病的事实有其重要性,我们若想明白耶罗波安对宗教的态度,就必须将这事和别的事放在一块讨论。简而言之,耶罗波安的立场是,宗教不过是权宜之计。他造了两个金牛犊,不是因他不相信神,而且因他发现宗教可能会让他丢掉冠冕和王国。耶罗波安的罪不在于他成了无神论者,放弃了对神的信仰,乃是在他虽然相信神,却一再故意修改、更动神的命令,以安抚自己的良知。他并未告诉百姓不要相信神,不可敬拜神。他乃是说,他们可以继续透过拜金牛犊来敬拜神,这样他们就不必千里迢迢跑到耶路撒冷去敬拜。后来以色列人开始拜偶像,但这与[耶罗波安所犯的罪]完全不同,他的罪是违背了神有关人当敬拜祂的命令,而擅自作主,用自己的方式取而代之。他觉得神的方式不适合他。然而一旦他的儿子患病,他就开始转向神求救。他在忧心如焚的情况下,终于作了一件正确的事……打发人去见先知。平常他并不需要神,至少他这样认为。但在危急时刻,他终于需要神了。宗教对他而言,纯粹是为了个人的方便。这种态度固然奇怪而特别,却也相当普遍。

耶罗波安是圣经中一个绝佳的例证,足以代表今天成千上万的人,不仅是教会外头的人;很不幸的,许多教会里面的人也身列其中。罪人犯罪的方式不足而一,此处是一个特殊而明确的例子。这些人相信神,也渴望得到救恩。他们总是在遭遇难处时转向神。他们经常读圣经,也熟悉圣经的内容。他们相信圣经所说有关爱、怜悯、仁慈的话。他们乐意接受赦免和饶恕的教训。他们渴望进天堂,想要接近神。福音最吸引他们的部分就是神那奇妙的爱。他们对此百听不厌,而且每次听到,都不禁心驰神往。是的,对于圣经这一类教训,他们总是照单全收,但另一方面他们却极力避免和忽略圣经关于真理、公义、圣洁的教训。他们乐于接纳福音的赐与,却不欢迎福音所要求的条件。他们向往宗教,也相信宗教,但这必须照他们自己喜好的方式,所以他们读圣经的时候,就吸收合他们心意的部分,而拒绝剩余的部分。若有人提醒他们登山宝训和福音对伦理的要求,告诉他们基督徒必须像神一样圣洁,基督徒被呼召从世界分别出来,以逃避罪恶……对此他们不但不喜欢听,而且心生厌恶。他们毫不犹豫地指称,这种教训不过是某些人管窥蠡测的结果。他们就像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神指定的方式去敬拜神,还堂堂打着“神的爱”之旗帜。他们到神那里去,只是为了得神的施与----神的爱、怜悯、恩慈、患难中的帮助。一旦神对他们发号施令,他们就立刻掉头而去。他们总是在横逆来临时跪下祈祷,但雨过天睛之后,就记得一干二净,甚至极力压抑神在他们良知中所动的工。耶罗波安的故事不但描绘了这一类型的人,而且揭露了他们的真面目。让我们来观察以下几点。

1、这种立场对神是一种侮辱。我首先提出这一点,是因为它是整个问题中最严重的部分。如果人类知道这种态度都被神看在眼中,而且必遭报应,他们绝对不敢继续片刻。我们固然无权在各种不同的罪中作分别,判断何者轻何者重,但我们知道那些公然反抗神的无神论者,他们的罪还远不如我们正讨论的这一类人可恶,因为后者口口声声说他相信神,其实却在利用神,以满足自己一些卑微而自私的欲望。这不仅是悖逆神,而且是直接侮辱神。我们可以沿着两条路线来看这种侮辱。

这种态度尤其侮辱了神的良善,因为这显示他感兴趣的不是神,而且神的作为和赐与。他渴望的不是神,而是神的帮助。他寻求的是恩惠,而非赐恩的主。这一点毋须多加解释,因它经常出现在人类的经验里。我们自己对此岂不是很熟悉吗?那一种人对你的伤害更大?是那个公开反对你,表达对你不满的人,还是那个表面上很喜欢你,声称永远站在你一旁,而最后却显示他根本对你没兴趣,不过是要利用你以谋已利的人?这种事最伤害人。不妨参阅历史、传记和年鉴。那些利用党派、理论或学说,以遂其私利的人,经常被视为无赖,最为人所不齿。这是最可怕的一种假冒为善。他其实对某种学说或教训并无兴趣,只视其为谋求私人利益的手段;一旦目的达成,就立刻弃之如敝屣。历史对这种人的谴责不遗余力。若是针对个人,伤害尤其可观。真理固然神圣,人格更为可贵。真理不具人性,所以不会受伤,但人性是敏感脆弱、不堪一击的。这种无赖踩在别人头上以遂个人利益,其无耻卑鄙,实非言语可表达。他所利用的对象越位高权重,其罪就越大。例如背叛君王,往往是死罪。那么如此对待神的人,又该当何罪呢?答案是无庸置疑的。你若只在有需要时转向神,利用祂来满足你个人的目的,这对祂是莫大的侮辱。

这对神的圣洁也是一种侮辱。这一点在现今尤其值得强调,因为人们喜欢以神的爱作借口,来为自己辩护。他们说,神的爱可以遮掩一切。他们拒绝道德和伦理教训,认为神话语中的命令和法则未免太狭窄了。他们只接受福音中有关救恩的教训,而将其余部分搁置一旁。如果他们接受整个教训,只是未能付诸实行,并对此深感内疚,这并不涉及到侮辱。他们认识到神的圣洁;由于他们为自己的失败懊恼、悔改,这本身证明他们承认神的圣洁。

但今天许多人的立场并非如此。他们未认识这教训,并且拒绝承认。他们的问题不是在未能实践,而是根本拒绝承认。他们寻求的是依照自己意愿打造的救恩。这对神的圣洁无啻是一种侮辱,因为他们真正相信的是,不论人是否圣洁,神都能拯救。他们把神描绘成祂一心要赦免我们的罪,至于是否救我们脱离罪,是否使我们成为圣洁,祂就无所谓了。换句话说,他们以为神和他们一样,对罪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在神眼中,罪并不是一件令人深恶痛绝的事。他们甚至认为,神在律法和各种诫命中所说的并不能当真。他们的观念里,整个救恩计划就是神的爱,这爱容许他们继续活在罪中,而不必担心因罪受罚。他们利用神的爱来玩弄神的圣洁。这不仅侮辱神的圣洁,而且实际上是在暗示神的性格中也含有不道德的成分。

你是否想过,这种玩弄宗教、利用神的爱谋利的态度,是完全忽略了神的义和圣洁?你不妨自问:你凭什么说,神的话语有一部分重要,另一部分不重要?难道神指定你来论断吗?难道你是主人,神是木偶,任由你操纵利用?我还情愿你声称你不相信神,这总比你口里说相信神,却侮辱祂,只接受祂的启示中合你心意的部分,而拒绝那些要你像祂一样圣洁的命令好得多。

2、我们也要考虑这种立场所含的自我欺骗之成分。这可能是耶罗波安所代表的一类人最明显的特色。我们很难想象人会落到这种自欺欺人的地步,但事实是如此。一个平日精打细算、机敏狡黠的人,竟然会幼稚到无法运用逻辑作清晰的思考。让我们从两方面来看这种自欺。

很明显的,耶罗波安从头到尾都心知肚明他所作所为是错误的。我前面说过,他设立另一套敬拜方式时,并未停止相信神。他不过声称,新制度和旧制度对百姓来说都一样有效。他企图说服百姓相信这一点,但他却无法说服自己。他心中明明知道,这是一件可耻而卑鄙的事。但他继续作下去,因为这能达到他个人的目的。然而一旦他的儿子亚比雅病了,他的立场就清楚显露出来了。他没有向大衮或巴力假神求救,也没有去拜金牛犊,向其献祭烧香。为什么?因为他知道那些假神无力援助。他反而打发他的妻子去见神的先知,就是那位曾预言他要作王的先知,那位先知和另一位曾使他的手枯干,并使其复原的神人。都是神的先知。

耶罗波安知道他所设立的宗教系统全然无用,真正的敬拜是另一种方式。有人问,“既然如此,他怎能说服别人呢?”问得好!答案只有一个。虽然他内心明白对错,但他明知故犯,而且试着说服自己相信这样作万无一失。然而危机暴露了他真正的态度,他有意抑止自己的良心,并与神在他里面的声音争辩。这是这一类人典型的做法。没有什么可争辩的,我们只需倾听里面良知的声音,告诉我们何是何非,该如何作。良知向我们保证,圣经所说都是正确的,神是圣洁的,我们必须遵守祂的命令。我们若诚实地聆听内里的声音,就能分辨是非对错。可惜我们和耶罗波安一样知法犯法。我们所熟知的这些事不一定能讨我们欢喜,或配合我们的计划。我们另有完全相反的打算。于是我们自作主张,为自己发明一个新的信仰,并且进一步试着去证明、显示这个新信仰才是正确的。我们争吵、辩论、坚持已见。我们违反自己的良知和里头的亮光,说服自己相信这个新方式才正确,企图用理智或哲学的辩证来为我们的生活和行动辩护;明知这种想法与正确的想法背道而驰,却仍然一意孤行。

我们在年轻、强壮、健康时,这套系统似乎完美无缺。虽然我们偶而会与良知挣扎较力,但总能找出方法安抚它。然后我们病了,或者我们开始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铁达尼号撞上冰山以后,乐队就开始奏起[与神更亲近]的诗歌。一旦我们面对人生重大危机,无法再依靠自己的聪明,我们才开始看清神的真理。不妨聆听你里头的声音,它比你的理智更大更深,留意你内心的指示,它能教导你;虽然它不如人类的理论那样悦耳动听,但这是神自己的真理。别再像耶罗波安那样欺骗自己。看看你用来取代神的那个金牛犊,把圣经的教训与你所推崇的道理作比较,把你的生活与众圣徒的生活相比。要诚实!圣经对不敬虔的生活怎么说?对灵魂怎么说?在永恒的亮光下好好省察你的灵魂。与其心胸狭窄地抨击敬虔的生活,不如好好分辨圣经对另一种生活说了什么。我们自己的辩护说辞只会欺骗我们,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那些金牛犊终将证明仍旧是金牛犊。

还有一种自我蒙骗更可悲,从客观角度更难以解释,那就是自作聪明。再回到这个故事,亚比雅病了,耶罗波安知道拜金牛犊无济于事,而他又迫切地需要帮助,所以他就打发妻子去见先知。稍后我们会讨论到他没有亲自出马,反而派妻子前去的原因。他要妻子改装,带着礼物去见先知。他不知道万一先知认出他的妻子,会对她说什么。他要妻子改装,以蒙骗先知,而同时又企图从先知那里得到他所需的帮助。他的妻子企图在不让先知知道她真正身分的情形下,获取她所需的帮助。多么聪明,多么狡猾!这个计划简直天衣无缝。这正是罪人的绝佳写照。耶罗波安一定为自己的聪明洋洋得意。其实他的聪明是建立在无知和愚昧上。故事的结尾让我们看见,真正受骗的是他自己。这是因为他未深思熟虑。这一切装假和诡计,实际上都是建立在骄傲和自信的基础上,而这两者只会使人丧失思考的能力。毫无疑问的,耶罗波安自认聪明绝顶;或许他的妻子尚未跨出家门,他就已经为自己的诡计沾沾自喜。如果他多思想一下,就会明白这整个计划其实是多么荒谬可笑。

耶罗波安的妻子所寻访的先知亚希雅,正是当初所罗门还活着时,预言耶罗波安将作以色列王的那位先知。这是一个能预见未来,有凡人所没有的隐秘知识之人。他所依靠的,不仅是人类平常的视野、触觉或一般获得常识的方法。他乃是依靠神的能力,得以预见并预告未来事物。这是一种神奇的能力。耶罗波安竟然以为,只要靠一点化妆品和破旧衣饰,就能瞒天过海,骗过先知。真是愚不可及!这多么可怕啊!他的妻子进了先知的家,而先知那时已因年迈,眼睛昏花了。从某方面说,她的易容伪装根本没有必要!她走近先知的家,就发生了以下的事,“她刚进门,亚希雅听见她脚步的响声,就说,‘耶罗波安的妻,进来吧!你为何装作别的妇人呢?我奉差遣将凶事告诉你。’”虽然她改了装,而先知眼睛已盲,却一眼识破骗局,揭穿了她的伪装。他怎么知道呢?前一节记载,“耶和华晓谕亚希雅。”我还需多作解释吗?我们是多么愚昧,却又自以为聪明!我们企图说服自己相信,我们可以游走在神律法的边缘,随自己的喜好生活。一旦危机来临,我们不禁忧心忡忡,眼泪汪汪,于是我们戴上庄严神圣的面具,携带一点小礼物,去向神求助。我们以为平日可以任意而为,一旦走投无路时,再转向神求救也不迟。我们竟然以为可以愚弄神,却忘了“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祂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如果我们从未声称自己相信神,从未回转向祂,那是另一回事。但我们既然说自己相信祂,承认祂是全能的神,是独一的主,却还以为能蒙骗得了祂!亲爱的朋友,这是何等愚昧啊!不妨仔细思量!不要再欺骗你自己了。神是全能的,祂对你知道得一清二楚。

3、由于后果严重,所以我要呼吁你三思而行。除了自我蒙骗,这里面也有羞耻的因素。亚比雅的病日益严重,耶罗波安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作为。他看见自己的愚行,必然感到羞愧。一方面出于羞愧,一方面因他畏惧面对神人,害怕听到先知说的话,所以他未敢亲自出马,而打发妻子代替他去见先知。多么可怜的人!我们都知道结果,他的妻子后来带着灾难和咒诅的信息回来。亚比雅命在旦夕,一切都完了!

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你曾在患难和艰苦中转向神。你是否觉得自己像个无赖?里面有声音说:“你这个可恶的懦夫,你不是一向趾高气扬,一意孤行,拒绝听从良知和神的话语吗?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向神求助呢?”或许你经历的责备更严厉?然后是惧怕。你感觉自己无权到神那里,因为你只是利用神,来遂你个人的喜好和愿望。但如今你已山穷水尽,知道自己是在神的手中。如今你体会到祂的全能,知道自己有罪。你不得不承认,这些劣迹败行只配得到惩罚。如果你从未有过这种感觉,你就根本未相信神,因为任何人要体会神的同在,都必须先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你在疾病或患难中到神面前时,是否有过这种感觉?再想想当世界末了,你与祂面对面的光景!不,我们无法欺骗神。我们不能对祂的救恩东挑西选,讨价还价。我们不是接受,就是拒绝。你若以为可以愚弄神而混进天堂,有一天你会发现唯一受骗的是你自己。

耶罗波安从未悔改。如果他悔改,亲自到先知那里,承认自己的罪和愚昧,整个故事就要改写。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你若明白自己企图欺骗神的行为是如何愚昧,而带着羞愧和悲伤到祂面前认罪,祈求祂的怜悯和赦免,决心离弃罪恶的道路,从今以后过讨神喜悦的生活,那么神不仅会接纳你,祂更要赦免你,以丰富的祝福浇灌你。我怎么知道呢?我如何证明呢?答案是神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祂来到世上,为拯救我们而死,并且复活。祂死,好叫我们得蒙赦免,有未来的盼望。不只如此,祂也“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我一直在试着向你陈述我的论证,其实这一切都在十字架上显明了。华滋的诗歌《当我思量奇妙十架》启示,他真正看见了十字架的意义。我们不愿意过圣洁的生活,并排拒神的命令,因为我们更热衷其它事物。不妨在十字架的亮光下来看这些事物。看看你自己的骄傲,观察你所拥有的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在神圣洁的旨意面前,这一切显得多么虚空,多么低下啊!

祂舍命,舍下一切,包括祂自己。请再一次注视那十字架,就是“忧情、慈爱和血而流”的地方,“祂死好叫我们成圣”,使我们得与神和好。除了最后一节所描述的,我们怎能有其它的回应?

假若宇宙都归我手,尽以奉主仍觉可羞;爱既如此奇妙深厚,当得我心我命所有。让我们把这一切都献给祂!

【作者简介】钟马田牧师于一八九九年十二月约翰叁书1:日生于英国南威尔斯,他在小学读书时已表现得相当优异,并立志将来要当医生。约翰叁书1:二岁那年,钟氏于圣巴德医学院毕业,得到内科与外科医学的双重荣誉奖。不久之后,旋即考入皇家医师协会为会员,担任皇室的御医之一。一九三九年,他正式接受伦敦西敏寺教会的邀请,担任坎伯摩根(G. Campbell Morgan)的副牧。五年之后摩根退休,他成为该堂的唯一牧师。他一共在该教会牧养了二十多年之久,每主日早晚讲道一次。另外每周五晚上的查经,也吸引了无数渴慕真道的人。

--2-钟马田 2016-10-27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