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ii. 神对大卫王国的祝福
「大卫就知道耶和华坚立他作以色列王,又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国兴旺。」 ;参: 第十四章放在这里有些出人意料。部分是因为其原本在撒母耳记下的位置,被移动到大卫受膏和占领耶路撒冷(= 之后。还有部分是因为这次的非利士人之战(8~16节),与大卫其他军事上的战绩分开,包括与非利士人更进一步的冲突,特别是十八~二十章)。对现在的安排最可能的解释,是将第十四章作为是第十三章的延续,理由如下s (a) 第十三章「寻求」的主题,继续在这个与非利士人争战的事件中(10、14节),扮演一个显著的角色。这与一个较广泛的模式相关,就是:军事胜利和国际承认,是寻求神的结果(参十三章的注解〕。 (b) 大卫对全以色列人的王权,从第十二章延续到第十三章,现在被确认(2、8节)。 (c) 第十四章从头到尾一直聚焦在耶路撒冷,不只是因大卫攻占了这城市,也因此处是大卫受到神各种祝福的地方,标志出它是为约柜所预备的城市。136(d) 神在惩罚中的「冲破」(breakout,,和合:「击杀」),现在却带给以色列人和俄别以东全家人如洪水冲破般(breakout)的祝福(11节;巴力毗拉心的意思是「冲破的主」)。约柜最后能够前进到耶路撒冷,是由于:神的慈悲与祝福如今已经除去并掩盖祂的愤怒之故(参:。
还有两个因素进一步阐明第十四章的目的。第17节是历代志作者对他的来源主要的加添,整章给予国际上对大卫王权和神掌权认知的证据。第二,与第十章比较下表明,扫罗被非利士人打败,现在却完全地翻转过来了。这能够用几个要点说明s (a) 大卫的家室多子女,但扫罗家却告退出。 (b) 非利士人侵略的活动和他们剥夺死人的衣物,两者都用到相同的希伯来文动词( pa ̄s ̌aṭ ),只有大卫能制止。 (c) 大卫求问神,扫罗却没有。 (d) 大卫掳获和焚烧非利士人的神像,而在这些神像面前扫罗的首级和军装却被当成战利品。 (e) 扫罗王国被转移,大卫的王国却是稳固的。 从所有这些因素来看,第十四章很清楚地呈现:由于神的祝福,王国得以在以色列中首次建立,耶路撒冷被立为王国的核心。在如此安全的情况下,神大能的约柜现在能够进到其停息之处(参:,与约柜第一次在亚弗为非利士人所掳的悲惨败象正好反向(撒上四)。 所有的这些都提醒历代志作者的世代,就是,尽管被掳,神仍然愿意赐下祂国度的祝福给那些愿意寻求祂引导的人。本章的目标因此比起只有尊荣大卫(Michaeli),或者甚至强调大卫为救主之角色(Williamson)要广大得太多。一个相似的类型也浮现在新约,不过是大大地扩充和转型的。当耶稣复活和升天以后,神的国度得以建立时,神就在祝福中赐下许多的恩赐。但有一个关键上的不同:旧约的典型是限于今世的祝福,它虽然没有被完全地抹煞(参:,却被新约中巨大无限量的应许「在基督里各样属灵的福气」;参:所胜过。 a. 大卫的宫殿 推罗的希兰王一世(历代志里经常用户兰,不过这个名字可能是亚希兰的简称)与所罗门的接触多过大卫(即:,。他经常被认为是属于大卫统治的后半时期(主前1000~960年),并且希兰王的统治通常是根据奥伯莱(Albright)所定的年代,在主前九六九至九三六年;但是其他学者的提议,从主前九八○至九四七年( Peñuela 、Cross),或甚至更早时期(Green)到晚期主前九六二至九二九年(Lipinski)。137他对大卫的认知,无论是商业(GNB)、进贡(Ackroyd),或是其他目的,都证明是耶和华更新赐福大卫的「家室」(1节,NRSV、RSV、REB、NEB;宫殿,GNB、NIV)和王国(2节),预示b节之后,约的祝福。 b. 大卫的众子 这名单有十三个名字,重复了,是包括作为第一节家室这主题的延续,预示第十七章家室/王朝。倘若神是这个多子多孙的来源,也未必就赞同大卫的多妻。这更多的后妃和更多的儿女(3节,和合:「又立后妃,又生儿女」)是假设读者知道早先希伯仑名单。可能这些名字是按照出生的次序,则所罗门是排行第十。比利雅大的第一个音节很独特,其原始形式(7节)可能是巴厘雅大,现今的经文是受到另一形式以利雅大的影响;。138c. 大卫与非利士人的战争
在以色列和犹大分裂的时候,大卫不是非利士人重大的威胁,但一个全以色列人的王国(8节)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所以非利士人聚集在利乏音谷,可能是位于耶路撒冷西南方靠近伯利恒之处的事件是与此相连的)。这首次的攻击必定是发生在约柜进入耶路撒冷之前,不过其准确的时间和军事上的意义仍然不确定。可能此事在大卫受膏的仪式之后很快就发生(8节),因为大卫的总部此时是在亚杜兰〔及下 = 及下;参考「他就下到保障」这样的声明,这不可能是指耶路撒冷所在的山上〕。因此看起来此事是发生在和第十三章之前,不过其他学者则把这个战役,摆在约柜停留俄别以东家中的三个月之间(才发生的,或者甚至在占领耶路撒冷之后。139第二次战役(13~16节)是否发生在相同的地方和时间,不太清楚。因为在第13节里的地名被省略了,并且基遍,「迦巴」)在第16节中被提到,许多的注释家(例如Hertzberg、Michaeli)曾对这第二次的冲突下结论说,是他们要从大卫手中再次夺回这个城市,并且是发生在耶路撒冷西北方的基遍地区(参:,在那里毗拉心山和基遍是相连的,明显的是指这次的战役)。但是另一方面,利乏音谷出现在,或许假设是此处的第13节(就如LXX、P),可能是与第一次战役类似的地点。总而言之,向基色延伸的追逐(16节)是在沿海平原的边缘地带,暗示出这个战争比任何单一的战场,涵盖了更为广泛的区域。
不过,对历代志作者较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战役当中,一再强调大卫寻求神的引导(10~14节),并且神才是胜利的主角(神已经冲破,11节;神已经在你的前头,15节)。历代志作者所用的寻求神这个片语是一个典型的风格,就如他用在扫罗的身上,显示出这是大卫一生的写照(相同的动词 s ̌a ̄’al 在,;,用在大卫身上)。这首次的胜利被视为是神的冲破,比拟为不可抵挡急流的洪水(11节),或许他心目中浮现在山岗地带豪雨狂下的情形(Hertzberg),或者是「一个充满水的瓦缸冲破裂开之状」(Tg.)。第一次战争之后,所掳获的神像被焚烧(12节),暗示出大卫对约的忠诚(参:。140桑树林确实有几种(14~15节)并不确定。其他可能性包括梨子树(LXX)、桑椹树(AV),或是白杨树(REB、NEB)。有趣的是,他尔根选择把「树」这泛指名词,取代了不能确认的专门术语,成为现代翻译用法的前兆。 d. 大卫的声名 虽然在第十四章中,不同的要素是来自大卫统治的不同阶段,并且没有按照时间次序列出,但各国对大卫名声(字义为名字)的确认与对耶和华的敬畏,可看作是大卫得着约的祝福之下的例证。在这里,大卫王朝的威名是约的祝福之前兆(参:,并且后来也被乌西雅所享用。类似地,耶和华令人敬畏的活动借着亚撒和约沙法,,,而被其他的国家所认知。这应许是包含在摩西之约,,已经借着大卫和他的王朝得着应验了。【】
「推罗王希兰将香柏木运到大卫那里,又差遣使者和石匠、木匠给大卫建造宫殿。」
希兰。本章的事件详见注释。
《撒母耳记》记录的顺序是:大卫占领耶布斯,希兰善待大卫,从基列耶琳运走约柜。《历代志》的顺序是:占领耶布斯,大卫勇士的名单,运送约柜,希兰善待大卫。所以圣经叙事不一定是按照时间顺序的。
香柏木。可能与所罗门圣殿的木材一样,伐自黎巴嫩山林,经海上漂到约帕,再运到耶路撒冷。
兴旺。神赐福给了大卫,使国家在他手中强大起来。国王要统治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他的仇敌要屈从,神的事业要取得胜利。神经常使祂的仆人受人的特别善待,,。大卫无疑从强大的推罗国王希兰的友谊上,看出了神赐福的标志。
――《SDA圣经注释》
关于“希兰”,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本章追记大卫运约柜前发生的事,包括建造宫殿、立后妃、生儿女和战胜强敌非利士人。各事可参看及注。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给大卫建造宫殿: 这是大卫王的兴旺与名声为他带来祝福的一例。当大卫靠着神的恩典与祝福而声名远播时,许多周边国家都想与大卫和平相处,其中,推罗之君希兰以发达的建筑技术与最高的技师,为建筑大卫城的宫殿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圣经精读本》
●「泰尔(推罗 )」:是古代腓尼基人的主要海港之一,位于耶路撒冷北方约150公里 ,的一个小岛之上。它除了在当时的航海商业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之外,纺织和染色工业,以及香柏木出口,都是此处著名的产业。推罗非常仰赖以色列的农产品供应 王上 5:11 ,以色列也控制内陆到推罗的商业大道。因此推罗王是最早承认大卫王的君王。
●「希兰」:字义是「尊贵的」。目前历史文献记载过一位希兰王是公元前969-936年当推罗王,此处的希兰王应该是该希兰王的父亲。 ●「香柏木」:香柏树的生长速度缓慢,树龄可以高达三千年,高达36.5公尺。这种树木经久耐用,因此古代大部分庙宇和宫殿都以之为精选的木料。黎巴嫩森林是这些树木生长的少数几处地方之一。公元前4000年以来,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已经进口这些木材。到了公元前1000年时,当地著名森林的树木已经所剩无几,使得该木料越来越珍贵。――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这位希兰王后来又帮助了──】
日后推罗王希兰也将木材与建筑师傅送往以色列,协助所罗门建造圣殿(参代下2章 )。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外交:推罗王希兰十分欣赏大卫的政绩,除了帮助他建筑宫殿外,后来又提供盖造圣殿所需的资源。犹太史家约瑟夫说他甚至把女儿嫁给所罗门为妃 。 这里提到的希兰约在主前九六九至九三六年作王,故此本段历史一定是在大卫在位最后十年内发生的。
――《串珠圣经注释》
【】
大卫的反省与非利士的入侵: 大卫虽然在搬运约柜的过程中经历了神的震怒,但并没有因此丧胆陷入沉沦,反而继续忠实地履行了作为征服者的使命:①亲善外交政策(1节 ):大卫并不想象帝国主义似地扩张领土,也并不是只顾掠夺的侵略者,他心中只有按照神的应许,完全找回神所赐以色列百姓为业之地的火热的使命感。因此,大卫并不想鲁莽地攻击应许之地(据推测-腓尼基除外 )以外的民族。尤其是推罗王希兰,他不仅在大卫年间,还在所罗门年间都与以色列建立了特殊的友好关系;②攻克非利士(8-17节 ):为了完成统一王国的伟业,大卫与非利士之间的争战是不可避免的。当时,非利士以优良的铁制武器与有组织的兵力为基础,在巴勒斯坦全城充满野心地展开入侵战略,对以色列人而言他们是如同肋上之刺般的存在。以色列百姓之所以拥戴大卫为民族英雄,正是因为他击杀了非利士巨人哥利亚;大卫躲避扫罗疯狂的追击而逃亡的地方正是非利士的迦特,这些事实非常具有讽刺性,27:2)。当时,非利士假装支持大卫,暗中盼望以色列出现不攻自乱的现象。然而,当大卫继扫罗王朝之后建立更加强有力而有体系的统治体制时,非利士就急忙引发了本文中的争战。本文突出地刻画了大卫不依靠自己的英勇却自始至终将争战交托给神的信仰与神对大卫的引领。
――《圣经精读本》
【神给大卫的福气】
【】「大卫就知道耶和华坚立他作以色列王,又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国兴旺。」奉迎约柜回京本来是大卫统治的里程碑,可惜因一时的疏忽而中止了。有人认为历代志的作者在此加插三段小插曲,好冲淡读者因那次意外而对大卫产生的不良印象(撒下五至六章把这三件事列在意外之前 )。另外,作者也许要表明:古代帝王的成就,诸如外交、宫廷及军事上的建树,都是他们宗教热诚的结果。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意识到神因眷爱自己的子民,为了使其子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使用自己作工具。基督徒真正的自我意识就是认识自己当如何被使用并清楚自己所蒙之召。
――《圣经精读本》
【】●大卫就「知道」:SH 3045,「察觉」、「识别」。
◎ 14:2 中,大卫把自己的国家兴旺,当成是「神为以色列人的作为」。也就是大卫把自己和自己的国度当成是神的「工具」,而非他自己的成就。我们是否有这样的认知?把自己的事业当成是神赐福给这个世界的工具? ◎历代志作者把 14:2 放在约柜运入耶路撒冷失败后,也是要显示即使发生这种严重的失误,大卫还是由神的赐福中看出神选召大卫的心意并没有改变。――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在耶路撒冷又立后妃,又生儿女。」
关于大卫的多妻问题,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又」立、「又」生:SH 5750,「此外」、「更加」、「more」的意思。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王族:。家庭成员的加增是古时神祝福希伯来民族英雄的标志。
――《串珠圣经注释》
【】。
――《圣经精读本》
【】「在耶路撒冷所生的众子是沙母亚、朔罢、拿单、所罗门、」
众子。。又见。
拿单,所罗门。耶稣的家谱可以追溯到大卫的这两个儿子,,,。――《SDA圣经注释》 ●「沙母亚」:字义是「有盛名的」。
●「朔罢」:字义是「叛逆的」。 ●「拿单」:字义是「赐予者」。 ●「所罗门」:字义是「平安」,后来接替大卫当王。――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益辖、以利书亚、以法列、」 ●「益辖」:字义是「耶和华拣选」。
●「以利书亚」:字义是「我的神是财富」或「神是拯救」。 ●「以法列」:字义是「神是拯救」。这个儿子没有出现在撒母耳记。――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在耶路撒冷所生的儿子中,比所列,多了以法列和挪迦,或已早夭,故《撒下》未列入。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以利沙玛、比利雅大、以利法列。」「挪迦、尼斐、雅非亚、」 ●「挪迦」:字义是「明亮」。这个儿子没有出现在撒母耳记。
●「尼斐」:字义是「幼株」。 ●「雅非亚」:字义是「照耀」。――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利沙玛」:字义是「我的神已经听到」。 ●「以利雅大」:字义是「神知道」。 ●「以利法列」:字义是「神是拯救」。 ◎两个没有出现在撒母耳记的儿子,很可能是因为早夭折,因此在撒母耳记中被省略。 ◎这一段是来描述大卫宫廷中人口的增加(所以王权与继承都没问题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非利士人听见大卫受膏作以色列众人的王,非利士众人就上来寻索大卫。大卫听见,就出去迎敌。」
大卫的登基意味着以色列从非利士的逼迫中得到了释放。非利士人不能容忍这样的事实,就立即攻打以色列。非利士欲趁着北部支派尚未完全信任犹大家族之际,想要隔绝他们。因为这是坚立国家的争战,大卫也颇为紧张。战争初期,非利士人推进到利乏音的袭击是具有一定的威胁性。
――《圣经精读本》
【】◎此处的时间应该在大卫攻下耶路撒冷之前。这应该是非利士人不希望大卫领导北方的以色列,影响他们在北方打败扫罗所获得的领土,因此先发制人攻击大卫。
●「寻索」大卫:「寻求」、「寻找」。显然大卫不在耶路撒冷要塞,所以非利士人必须「寻找」他。――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军事:大卫对不友善邻邦的战争详载于18-21章,这里只引两次击退非利士人的挑衅作为例子,证明大卫对外用兵是
1遵照神的指示(16 );
2为神而战(12 );
3得神的帮助(15 ),
最后得以扬名列国。本段内容,注释。
大卫流亡时曾经投靠非利士人,27:1-4);他们现在冒险挑战,大概是要向他施予压力,令以色列永远臣服。
――《串珠圣经注释》
【】在撒母耳记下5章,有这场战役的地图。
――《灵修版圣经注释》
「非利士人来了,布散在利乏音谷。」
利乏音谷: 字面意义是“巨人之谷”。据推测此名源自曾居住在此谷附近的奇异利乏音人的名字。此地离耶路撒冷很近,对将耶路撒冷定为王国之都的大卫而言,入侵到此地的非利士是莫大的威胁势力。
――《圣经精读本》
【】●「布散」:SH 6584,「剥去」、「猛冲」、「侵袭」。
●「利乏音谷」:字义是「巨人谷」。――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求问神,说:“我可以上去攻打非利士人吗?你将他们交在我手里吗?”耶和华说:“你可以上去,我必将他们交在你手里。”」【】「非利士人来到巴力毗拉心,大卫在那里杀败他们。大卫说:“神藉我的手冲破敌人,如同水冲去一般。”因此称那地方为巴力毗拉心。」
“巴力毗拉心”。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在开始争战之前大卫祈求了神。大卫的此番祷告教导圣徒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祷告。尤其是,当遭遇患难而不知如何面对时,要依靠神的话语寻求解决方法。
――《圣经精读本》
【】「非利士人将神像撇在那里,大卫吩咐人用火焚烧了。」●「巴力‧毗拉心」:「破坏之主」、「冲破之主」。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神像。或“他们的偶像”。非利士人打仗带着神像,希望胜利有保障。
――《SDA圣经注释》
“用火焚烧”,那是根据律法来办理的。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未记大卫烧毁神像,但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的《撒母耳记》中则记有此事。本书可与《撒母耳记》对照来读,更臻完备。
,25规定须烧焚外邦人的偶像,大卫故下令焚毁。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正如以色列在争战时以约柜打头阵而祈愿获胜一样。古人在从战时似乎为了祈愿获胜而将自己所服事之神的像摆在最前端。在本节,我们可借着非利士人撇下自己的偶像仓皇而逃的事实,发现依靠偶像的人只能失败。投靠全能之神以外的一切存在的行为都是愚蠢至极的。
――《圣经精读本》
◎ 代上 14:12 记载,「非利士人将神像撇在那里,大卫吩咐人用火焚烧了」。这是依照 申 7:5 的教导,将偶像烧毁。这也是一雪约柜被掳的耻辱 撒上 4:1-11 。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非利士人又布散在利乏音谷。」 ● 14:13 「利乏音谷」:原文仅是「这谷」,意义自然是「利乏音谷」。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又求问神,神说:“不要一直地上去,要转到他们后头,从桑林对面攻打他们。」
“桑林”。有树液或树脂流出的树。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桑树: 并非指养蚕的桑树,普通的风吹向此树,树叶也不会发出沙沙之声。
――《圣经精读本》
「你听见桑树梢上有脚步的声音,就要出战,因为神已经在你前头去攻打非利士人的军队。”」
脚步的声音。或“进军声”。
――《SDA圣经注释》
桑树梢上有脚步的声音: 树叶的摇动意味着神为了帮助大卫而降临了。
――《圣经精读本》
【】「大卫就遵着神所吩咐的,攻打非利士人的军队,从基遍直到基色。」●「桑树」:指「乳香笃耨树(mastic terebinth )」。
●「脚步的声音」:「行进的声音」、「行军的声音」。 ●「出战」:「出去战争」。――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从基遍。基遍在耶路撒冷西北约六英里,是撤退的必经之路。
基色。是一个俯瞰亚雅仑谷的要塞,在耶路撒冷西北约十八英里,后为埃及法老所占领,作为他女儿嫁给所罗门的嫁妆。
――《SDA圣经注释》
“从基遍直到基色”:《约书亚记》10章记有耶和华在基遍使日月停止,以色列人能追杀非利士人取得全胜的事。基遍因此成了神帮助祂的子民战胜仇敌的象征。这句话等于说:“把非利士人彻底击败”。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从基遍直到基色」:应该是「由迦巴到基色」;作者故意提到基遍,使读者知道大卫的成功是出于神的工作。 大卫成功地把非利士人从他们历来盘踞的山区赶出,驱使他们返回滨海平原的老家去。
──《串珠圣经注释》
在本节,本书作者从史家的视点重释大卫确信神之绝对胜利的态度。大卫之所以能够带领以色列在与非利士的两次交战中获得胜利,是因为:①他将争战的始与终交托给神并寻问了其意义。很多时候,我们都凭着自己的心意来处理所有事。然而,若我们希望过得胜的生活,就当将自己的一切都交托给既是阿拉法,又是俄梅戛的神;②他持有全然顺服神话语的态度。大卫连在细微之处也按照神的话语而行,最终取得了胜利。
――《圣经精读本》
【】「于是大卫的名传扬到列国,耶和华使列国都惧怕他。」●「基遍」:字义是「丘陵城市」,位于耶路撒冷西北方十公里左右,而且连接往基色的道路,因此比 撒下 5:25 的「迦巴」可能。
●「基色」:「部分」的意思,处于以色列与非利士的边界,已经很接近海岸。――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其它历史书关有记录说周边国家惧怕以色列,此内容符合历代志作者一贯的写作目的。
――《圣经精读本》
◎简单的说,大卫第一次打败非利士人,证明他有能力保护以色列人,使得他的王权稳固。第二次打败非利士人,就让非利士人的势力由中央山地退回海岸边,使得大卫的王国稳固。
◎除了实际的战争胜利之外, 14:17 记载神使「对大卫的惧怕」临到列国,让以色列的安全更加获得保障。――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13-16章上 )】
1试比较大卫两次奉迎约柜(13- 15 )的情况与结果,并找出成败的原因。这些原因能否对你的属灵事奉带来一些提醒和指引?
2在两次舁约柜之间,作者选记有关大卫的那三件事(14 )?这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与两次舁约柜有什么关系?
3与非利士人的争战中(14:8-17),什么是大卫获胜的主要因素?这对你的事奉有什么启迪?
4大卫将约柜舁到自己的城里(耶路撒冷 ),有什么作用和目的呢?参13:3。
5当大卫迎接约柜时,因极力跳舞歌唱,被扫罗的女儿米甲轻视。到底米甲为何会轻视大卫呢?大卫又如何面对呢?。今天属灵领袖面对别人的批评时,可从这事得到什么提示或榜样?
6综合这几章给你的印象,大卫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质素使他成为一固属灵领袖,可供后人效法呢。
──《串珠圣经注释》
【 若我有大卫的地位,我会有何感受?】
神赐大卫尊荣和勋业(“使他的国兴旺” ),不过,并非仅为他个人的利益。大卫认识到神使他的国强盛事出有因──一切全为祂的子民!我们常常以为自己的地位与财富,全是自己努力而来的。但是我们必须切记,是神使我们成为这样的人,并赐给我们一切,为要使我们扶助别人、赒济贫穷。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大卫所做的只是当时的惯例,没有甚么不妥?真的没有问题?】
立三宫六院是昔日中东许多国家君王的惯例,但并不符合神一夫一妻制的标准。大卫的多妻,虽增加他的权力和影响力,却也使他的家宅不和,屡生嫉妒纷争,甚至有凶杀之事(参撒下12章附表列出的多妻的恶果 )。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我在每件事情上以甚么心态求问神?】
【主冲破敌人】大卫在出征之前,先求问神,求祂同在并引导。我们常常等到事情一团糟的时候才求问神,却为时晚矣。你是否到计穷力竭之时才求问神?你应当首先求问祂,这样就可以像大卫一样,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避去大灾难。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藉我的手冲破敌人。」
神仆人最安全的保障,是隐藏在所事奉的主里面。
不少的人,把主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要作甚么,就作甚么;要怎样作,就怎样作,并没有给神表示意见的余地。有了点儿成就,常沾沾自喜,以为是自己的成功,值得大大加以宣扬。这不是大卫事奉的态度。他知道:为主工作,是与黑暗的权势争战;争战是主的,绝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得胜了,既不是幸而得胜,也不是自己的功劳,把荣耀归给神。非利士人听见大卫受膏作以色列众人的王,非利士众人就上来寻索大卫。大卫听见,就出去迎敌…非利士人来到巴力毗拉心;大卫在那里杀败他们。大卫说:“神藉我的手冲破敌人,如同水冲去一般。”
明显的,敌对神的人,不愿看见神的工作建立,更不愿见神的工作兴盛。非利士在沿地中海地区久居,历代给以色列人麻烦;以色列人不想把他们赶下海,他们却常把以色列人逼上山。现在,这些恶邻又来寻隙生事:他们比神的子民更聪明,知道大卫是耶和华受膏的王,以色列要在他领导下富强起来,那自然不是他们所愿见到的,就先下手攻击。基督徒在属灵生命长进的时候,教会在蒙恩的时候,也要谨防仇敌的攻击。
英明的大卫王,显然知道有备无患。敌人来攻,他立即应战。但他与扫罗不同:扫罗临战惧怕,不得已而求问鬼;大卫心有把握,却求问神-13。一胜一败,结果不同。
大卫以英勇善战有名,他在战场上的成功,是人人都知道的;他知道如何措置,如何部署战斗。不过,更难得的是他仰望主,好像从来没有战场的经验。得胜敌人之后,他不夸自己,也不归功于部下克敌制胜,而说是“神藉我的手”,一切是出于神,荣耀也归于神。他也有神忌邪的心,掳获敌人丢下的偶像,他不带回去当作战利品记念,免得自己骄傲,或百姓归荣耀给他,甚至当作偶像来崇拜,成为网罗,用火焚烧,最为干净。
有人一战成功,就骄傲了,自满了,而致骄兵必败。非利士人再来争战;大卫仍然求问神。神教导他采迂回战术,跟在神的后面,继续得胜。这是我们的榜样。── 于中旻《历代志上笺记》
【 我也曾立下决心除去心中的偶像……】
大卫迅速果断地除灭偶像,有助全国的统一,使人民专心一意地敬拜独一的真神。他顺服律法的吩咐:“你们却要这样待他们:拆毁他们的祭坛,打碎他们的柱像,砍下他们的木偶,用火焚烧他们雕刻的偶像”。他的继任人之中,鲜有完全除灭偶像的,因此导致以色列民众道德的极度衰败。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我有甚么神不喜悦的行为仍未完全除掉呢?】
兵士常喜欢从战争之中留些战利品作为纪念,跟随大卫之人拿去非利士人所弃的偶像 ),所以大卫吩咐将偶像统统烧毁。对于罪应有的惟一反应,就是与它一刀两断、完全隔绝。你不能一方面信从神,同时又保留部分的旧生活,因为如此你的思想行动必日渐远离神。凡在你生活之中占据神当有地位的,一概要除去,好使你一心一意地跟从祂。
──《灵修版圣经注释》
【「因为神已经在你前头去攻打非利士人的军队。」】
神对大卫说:「你听见桑树梢上有脚步的声音……」这不只是微风吹拂树叶的声音,而是天使在追赶以色列的敌人。圣经中常有这类似的情景,当雅各遇见神的军队,当约书亚受命于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又当以利沙有火马火车四面围绕他,谛听神军队的脚步声,在桑树梢上,正是微风在扰动树叶的时候。
神的军队会出来对付祂的仇敌,也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若少些压制,总是好些,事实上这争战不是我们的,是神的。祂必将非利士人交给我们,所以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惧怕。总要相信圣灵的合作。在远方的宣教士就在听桑树梢上的风声,神为保护你而搅动。祂要你作为同工,来传扬救恩,祂必使你兴盛。
我们应该等候指示。大卫求问神,我们也不可走在祂面前,神未为我们出来,我们不必先上去,安静等候神的救恩,不必失望,不久神出来击败敌人,他们无论在人心内或工作上,都必失败。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