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iv. 其他领袖为圣殿作预备
「因耶和华曾应许说,必添加以色列人如天上的星那样多。」,REB) 对于现代的读者,本章似乎是所有历代志作者的名单和家谱中最没有盼望的。内容是世俗的而不是宗教的,没有提到圣殿(与二十三~二十六章反向),甚至神也只是一次出现地带过(23节)。文中描绘的次序和段落通常被认为过于整齐,可能是从一个较晚的编辑者而来,以至于对大卫的观点,以同情的景仰多于批评性的客观。 但这类的悲观却不是合理的。篇章的安排和在第23~24节编辑的注解,强烈地暗示这是符合历代志作者的目的。纵使没有直接提到圣殿,事实上本章对圣殿的预备工作,也和第二十三至样关心,只不过焦点现在从利未人圣殿的人事安排,扩大到「所有的以色列人」,这是历代志喜爱的主题。所有在本章中提到的团体代表,就像是军事官员(1~15节)、支派领袖(16~22节),和负责王室财产的官员(25~31节),都再次出现在,。所有以色列的领袖,事实上,都与「所有的百姓」在一起,,来参与建殿的方案,并且如果没有第二十七章团体的委身,是不可能有所描述的献礼物。 除了这些名单所代表的成功之外,在第23~24节解释性的附注,也显明大卫绝对不可能尽揽所有的功劳(见如,相似的附注)。以色列兴盛的真正原因是耶和华本身(23节)。缺乏以色列总人口数之事实(在的数目字是不完全的,和这里的24节),正清楚暗示了大卫早期的犯罪和罪孽(二十一章)。因此在最后,圣殿的预备工作更活泼的见证出,神的国度比大卫的国度来得更可靠和有效(,。 本章是绕着四组名单架构而成,可分成两部分,其中两组名单与国家有关(1~24节),而另两组与君王相关(25~34节)。编辑者提到其中有一份名单(16~22节)可能的来源(24节),但是所有名单起初都是彼此独立的。反向的,每一组名单也不无可能是出自大卫。甚至第一个名单(1~15节),虽然与的名单各自独立,仍然是源自大卫的。很难想象这些有王室特色的名单,是源自被掳归回后的以色列。 那么,历代志作者把它们包括进来的目的为何?似乎以色列政治架构的各个层面,包括军事的分班(1~15节)、十二支派的结构(16~22节),和一个横跨地理区域的王国的权威(25~31节),都在确认整个国家已经准备好要来建造圣殿。王室官员的参与特别有意思,因为第二十三至二十七章的开始和结尾都看得出来在强调王室的全力投入。整个描绘有的时候被认为是得自以西结在第四十七至四十八章的灵感,因为那里的圣殿是被众支派在他们重新组织的土地所围绕(Ackroyd)。但是以西结的目的不同,因为他的新圣殿先于土地的重新分配,与所罗门圣殿的历史次序正好反向。一个比较好的平行出现在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中,在那里以色列人的实际生活(如:及下;尼三)和圣殿的敬拜是合在一起的(如:,;尼八~十)。不过,要达到如此多方面全国性的联合是不容易的,但历代志作者的观点,认为把国家委身在神约的应许上,是最为有效的激发。 新约圣经的教会,就像是大卫的国度,提供所有的信徒和宗教领袖来参与建造教会的机会,就如同旧约圣经,并没有神圣和世俗之别。主在我们整个的生活中运作和掌权管理,并且t赐予每一个信徒都有恩赐,能用在他们所合适的地方;。 a. 军队的分班 族长(1节)应用在第一个名单比在整章更容易,因为军队的班次只有由他们的族长来作介绍(参二十三~二十六章)。这些军队的领袖直接参与在圣殿的预备工作,并且,就像利未人,他们是服事王(1节;。他们可能是服一个月的点召兵役而不是常备军队。常备军队的核心是由三勇士和三十勇士所组成=,再加上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和迦特人一起(即。虽然第2~15节的领袖也属于这三勇士和三十个勇士(参:,但有一个可能是例外(参8节),而所提到的每一个月分一个不同的班次,暗示出这些单位可能只有在战争的时候列名。当军队远离家园时,这样的安排毫无疑问会用得上。 虽然没有关于大卫军队的其他细节,但一般假设这个安排乃是一个文学上的创作,是根据所罗门每个月对王室的供给,但我们也不应该自动地就接纳这假设。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卫的王室有自己的供给系统(25~31节),其次,所罗门的行政和大卫的军队都有不同的基础。所罗门接受他的供给来自新的地理区域,而大卫似乎是为了个别的原因选择他军队的首领,而不是因为地理上或支派上的因素。十二个班长其中有六个是来自犹大(3、7、9、11、13、15节),两个来自以法莲(10、14节),一个是利未人(5~6节),一个是便雅悯人(12节),而两个不知来历(4、8节)。 与比较之下,有几个人名有改变,可能是在拼音上(参如15节或者是父亲的名字(如:雅朔班家族的名字在被他父亲的名字所取代,2节)。有两次,父亲的名字被儿子所取代,暗米萨拔接续比拿雅(6节,参LXX、Vulg.),和西巴第雅接续亚撒黑(7节,,他是在大卫成为以色列众人的王之前被杀的。密基罗可能也是朵代的孙子(4节,NIV、GNB;,朵代的儿子是以利亚撒)。233这个名单的形式似乎是依据大卫较早期的统治,但也按照大卫晚期作了修订。一个祭司负责其中一个月分(5节)这不足为奇,因为祭司和利未人并没有豁免军队的活动(,。耶何耶大是否实际上是「首要祭司」(REB、NEB、JB)并不确定,因为他与大卫的祭司亚比亚他(,的关系并不为人所知;其他学者认为耶何耶大就是他军队班次的班长(NIV),或者甚至是「三十个勇士」的领袖(GNB,。珊合(8节)是惟一在第十一章没有提到的班长,但是他可能是与两个「沙玛」的其中之一混淆;见:的注解,;参:。两万四千名的数字对每一个月分的团体,明显的只是一个理想上或大约的数目。最好是了解成二十四个单位,可与利未人在的数目字作比较。 b. 支派的首长 这些支派的领袖被称作是首长(22节),但是他们实际上的身分却不知道。因为支派的领袖通常不是以这个方式来称呼的(参:;,他们可能是大卫所指派的,或是约押统计人口的助手,参23~24节)。不过,笔者反对后者的说法,是因为利未(17节)和便雅悯(21节)支派都在内,但他们其实是从人口普查当中被排除的。赞成前者,因为本章所有剩下的名单都是王室的官员。若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话,第1~22节就是从传统支派体系转向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开始于大卫晚年而不是在所罗门治下,这也是过去一般的说法。 有些学者以为这段经文是以摩西的人口普查为模式的,这使大卫的户口普查显得有更好的依据(Curtis和 Madsen、Williamson)。关联的线索是从支派的次序和两者都排除了那些二十岁以下的人(23节;参:。但是支派名字的次序仍有很大的差异(如:亚设和迦得被省略,亚伦与利未不寻常的被包括在内,纵使二者都没有出现在民数记一章,而玛拿西被分成两个)。或许甚至更有意义的是,摩西任用被支派所拣选的领袖,而大卫只用他自己的军队指挥官(。 一个简短但是重要的篇幅(23~24节),解释出为什么没有提及支派的统计数字而只有军队的,和为什么数目也没有写在大卫王记上(24节)。234没有数算那些在二十岁以下的,这似乎是正常的(23节,;,人口普查只有包括打仗的人,,约押没有完成统计人数的事,十分出乎预料(24节)。这要点并不是把指责从大卫推到约押身上,乃是表明在官方记录背后的鸿沟,有神在掌权。受到威胁的乃是神的应许,首先是给予亚伯拉罕,要使他的后裔无法可数(23节,参:,,。任何没有授权许可的人口普查,都会限制以色列人的信心和妨碍神的自主。可能在统计人数完成之前,大卫就意识到这个因素,虽然没有支持的证据,或者是神介入来取消这个方案。对后者注解的支持是来自第24节,结果是「神的烈怒临到以色列人」(NRSV、RSV、NEB的「这带来对以色列人的伤害」是一个不被接受的改编)。 c. 王的官员 这些官员是关于王室财产的管理(31b节),而不是为国家整体的。无迹象显示有像所罗门那样复杂的安排,因此这个名单显示源自大卫。大卫的财富来自广大的范围,从「示非拉」(28节,NRSV、RSV、REB、NEB;西部山邱,NIV、GNB)到沙仑平原(29节),或甚至到耶斯列河谷(这河谷)。官员分成四组: (a) 两个掌管府库的(25节,相同的字词被用在、20等;库房,NIV): (b) 掌管农业的(26节); (c) 负责酒和油的(27~28节);和 (d) 管理牲畜者(29~31节)。在第28节,意思是「桑树-无花果树」(REB、NEB,参:GNB),而不是欧洲的桑树。 32-34.王家的谋士是大卫私人的顾问,不过也有可能在他们和国家的官员当中没有绝对的区分。有三个在他处是不知名的,包括约拿单,较有可能的是大卫的叔叔(NIV、NRSV、RSV)而不是他「宠爱的侄子」(REB、NEB)。亚希多弗和户筛在撒母耳记下非常有名。户筛的头衔,王的朋友(参:,是源自埃及,并且似乎成为在大卫和所罗门时期的标准用词。祭司亚比亚他和大卫的元帅约押,从早年大卫逃亡时,就与大卫密切相连,,甚至当押沙龙反叛时仍对大卫忠心,,直到支持亚多尼雅,才引起大卫的不悦。【】「以色列人的族长、千夫长、百夫长和官长,都分定班次,每班是二万四千人,周年按月轮流,替换出入服侍王。」
族长。族长是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的首领。
千夫长。。
服事王。国王自然是全军的统帅。只有凭借这个权力,他才能真正担任国家的首脑。
按月轮流。每个月都有一支24,000人的部队,担任国家卫队待命。这种轮流的制度能保证足够训练有素的军人,在任何危机情况下召之即来。服役期只有一个月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SDA圣经注释》
本章不是关于祭司和利未人的记录,而是大卫治理以色列人的方式,可分四部分:1,按月轮流服务王室的官长和人员(1~15节 );2,管理以色列各支派的人(16~24节 );3,管理大卫财产的人(25~31节 );4,大卫的近臣(32~34节 )。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按月轮流,替换出入: 这是一种常备军制度,指按着顺序,月初入营,月底出营而履行任务。
――《圣经精读本》
◎此处记载的十二名将领中,有八位是属于犹大支派。一般认为此处记载的不是常备兵,而是定期来服役的军队。
◎此处记载的军事领袖,都在 11:10-47 的勇士名单中出现。同样的勇士名单也出现在 撒下 23:8-39 。 ●「千」:SH 5055,「一千」,也可能是「部队的单位」。――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名单的意义】
以色列人对君对国的义务,包括有需要时参军,并且定期服苦。后者以徭役作为税收方式的一种。然而本段的名单却是针对前者而言。后备军队的组织并不完全按照支派分队。在过渡为正规军队之时,各班后备军队都要每年服现役一个月。在职业的常备部队和雇佣兵以外,组成轮换的正规军团。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大卫的军队有二十八万八千人,分成十二队,每队二万四千人,每队每年轮流服役一个月。在十二名将领中,有八名来自犹大支派。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军队:大卫时的以色列国有二十八万八千训谏有素的兵士(民兵 ),每人每年只需服役一个月,换句话说,常备军部队只有二万四千人。以色列到底是蕞尔小国,要经常维持庞大的军队不是国家能力所能负担的。这十二班的班长都是大卫的勇士(11:11-47)。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旗下的军队: 在大卫亡命洗革拉之前,就有许多勇士追随他。虽然历尽了千难万险。大卫终于成就了统一王朝的伟业。且构筑了大帝国的版图,其重要理由之一就是这些直属部队的支持。本文所记录的是全体百姓当中的精锐部队,其核心力量可能是上文所述大卫的勇士。根据作者记录了亚撒黑的名字来看(7节 ),本制度的基本框架可能是在大卫统治初期就已形成。本制度如实地反映出了大卫的信仰及智慧。他仅仅令两万四千的兵力负责警备自哈马至以禄的若大地域,显示出了他相信“保护以色列的是神”的信心。并且,根据12替换制度,令他们按月轮流,替换出入服事,从而不影响其生计,这一点突出表现出了大卫的智慧。
――《圣经精读本》
【】
大卫的政府组织:这章是在大卫事迹的末后,综述大卫的政府组织。全章共分四段。
――《串珠圣经注释》
军队的编制: 本书作者以长达章 )的篇幅说明了服事圣殿之职的组织体系,如今捉到圣殿外部职务即国防、地方行政及治安领域等。这种记录顺序所依据的是大卫的具体经营顺序。反映出了大卫比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视敬拜神与圣殿的事奉。
――《圣经精读本》
【】「正月第一班的班长是撒巴第业的儿子雅朔班,他班内有二万四千人。」
大卫的勇士名单已见11~12章,本节至15节提供更多资料。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撒巴第业的儿子雅朔班」:在11:11他的父亲是哈革摩尼。
――《串珠圣经注释》
●「撒巴第业」:字义是「神是我的基业」。
●「雅朔班」:字义是「百姓将回来」。――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他是法勒斯的子孙,统管正月班的一切军长。」
法勒斯的子孙。法勒斯属犹大支派。是大卫的家系。
统管。是雅朔班(第2节 )。但他不是大卫的最高将领。那个位置属于大卫姐姐洗鲁雅的儿子约押,11:6,20:1)。――《SDA圣经注释》 ●「统管」:SH 7218,「头」、「领袖」。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二月的班长是亚哈希人朵代,还有副官密基罗,他班内有二万四千人。」
●「亚哈希」:字义是「安息的兄弟」。 ●「朵代」:字义是「情爱的」、「恋慕的」。 ●「密基罗」:字义是「棍棒」。――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三月第三班的班长(原文作“军长”。下同 )是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他班内有二万四千人。」
比拿雅。。
耶何耶大。。――《SDA圣经注释》
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 只有本节记录说比拿雅是祭司之子。本书对耶何耶大有两项记录:①亚伦家的首领——祭司耶何耶大(12:27);②甲薛勇士之子,比拿雅之父耶何耶大(11:22)。“祭司”也含有“首领”、“官长”之意。因此,从文脉上来看,“首领耶何耶大”要比“祭司耶何耶大”更适合。
――《圣经精读本》
●「耶何耶大」:字义是「耶和华知晓」。
●「比拿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建造」或「耶和华已建立」。――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这比拿雅是那三十人中的勇士,管理那三十人;他班内又有他儿子暗米萨拔。」
●「暗米萨拔」:字义是「我的族人已经授与」。――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四月第四班的班长是约押的兄弟亚撒黑,接续他的是他儿子西巴第雅,他班内有二万四千人。」
「亚撒黑」:事实上他在大卫统一全国前已经去世,可能是由于他的儿子当了班长,所以连他也记录在一起。
――《串珠圣经注释》
四月的班长“亚撒黑”在战争初期就战死疆场,旗下的官兵有可能经历了一次大混乱。但是,其子“西巴第雅”接续了首领之位,大卫军队的战斗力没有要紧影响。在这种背景中,就可以比较容易理解亚撒黑之子西巴第雅被特意记录在此的事实。他子承父业,虽然父亲未能亲眼目睹大卫的统一王国,但他却为了以色列王国的统一尽了一份力量。圣徒亦当继承前辈未能完成的主工,继续拓展神的国度。
――《圣经精读本》
●「亚撒黑」:字义是「神所造的」。
◎ 撒下 2:18-23 记载亚撒黑在大卫统一全国前就已经过世。此处记载他是班长可能是为了纪念他,也可能这一班就是他带领的军队为骨干组成的。 ●「西巴第雅」:字义是「耶和华所赐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五月第五班的班长是伊斯拉人珊合,他班内有二万四千人。」
●「伊斯拉」:字义是「谢拉的后裔」。 ●「珊合」:字义是「荒凉」。――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六月第六班的班长是提哥亚人益吉的儿子以拉,他班内有二万四千人。」
●「提哥亚」:字义是「栅栏」。 ●「益吉」:字义是「纠结的」。 ●「以拉」:字义是「城市的监察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七月第七班的班长是以法莲族比伦人希利斯,他班内有二万四千人。」
●「比伦」:字义是「特定的一位」。 ●「希利斯」:字义是「他已拯救」。――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八月第八班的班长是谢拉族户沙人西比该,他班内有二万四千人。」
西比该: 在勇士的名单中他被称为米本乃。
――《圣经精读本》
●「谢拉」:字义是「升起」。犹大和他玛的儿子,法勒斯的双生兄弟 创 38:30 。
●「户沙」:字义是「急忙」。 ●「西比该」:字义是「编织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九月第九班的班长是便雅悯族亚拿突人亚比以谢,他班内有二万四千人。」
●「亚拿突」:字义是「祷告蒙应允」。 ●「亚比以谢」:字义是「我父是帮助」。――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十月第十班的班长是谢拉族尼陀法人玛哈莱,他班内有二万四千人。」
●「尼陀法」:字义是「落下」、「掉落」。 ●「玛哈莱」:字义是「猛烈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十一月第十一班的班长是以法莲族比拉顿人比拿雅,他班内有二万四千人。」
●「比拉顿」:字义是「尊贵的」。 ●「比拿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建造」或「耶和华已建立」。――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十二月第十二班的班长是俄陀聂族尼陀法人黑玳,他班内有二万四千人。」
黑玳。或“希立”。
――《SDA圣经注释》
俄陀聂: (4:13)。
――《圣经精读本》
●「俄陀聂」:字义是「神的狮子」。
●「尼陀法」:字义是「落下」、「掉落」。 ●「黑玳」:字义是「世间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管理以色列众支派的记在下面:管流便人的是细基利的儿子以利以谢;管西缅人的是玛迦的儿子示法提雅;」
管理以色列众支派。16-24节列出十二个支派的首领。这个名单可能与人口统计有关(第23-24节 )。在旷野数点人口时,耶和华曾指示每一个支派各派一名代表协助亚伦统计。他们是“本支派的族长”。大卫也聘用了各支派的首领。但这里有十三人。虽然迦得和亚设没有人来,但两个半支派的玛拿西人有两名,利未支派一名,以及亚伦家族的撒督(第17节 )。
――《SDA圣经注释》
●「细基利」:字义是「值得纪念的」。
●「以利以谢」:字义是「神是帮助」。 ●「玛迦」:字义是「压制」。 ●「示法提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审判」。――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这里所列的众支派是经过安排的。首先顺序列出利亚的儿子:流便人、西缅人、利未人、犹大人、以萨迦人、西布伦人。接着是拉结的儿子:约瑟(由他儿子以法莲人和玛拿西人代表 )和便雅悯人。辟拉的儿子也有记名(但不是顺序 ):拿弗他利人和但人。悉帕的儿子(迦得人和亚设人 )没有记在这里。
——马唐纳《历代志上》
【】
各支派的总督:大卫时行政区域的划分仍是沿用传统支派的疆界,但在各支派族长之外另设总督。圣经没有交代这些总督的职责,不过他们和本段的名单显然是与大卫数点民数一事有关(参23 )。名单内找不到亚设和迦得支派,可能性有二:
1当时尚未有足够时间去完成该项统计(24 );
2作者有意保留十二这数字,但由于列举了利未支派(17 ),玛拿西支派又已分成了两个「半支派」(20-21 ) , 不得不把亚设和迦得支派删去了。
――《串珠圣经注释》
地方行政长官: 在编制地方组织时,大卫并没有刻意建立新的体制,充分地利用了以往的支派联盟,这体现了大卫卓越的统治能力。自定居迦南以来,无论是在士师时代还是在扫罗在位期间,以色列所启用的都是支派联盟体制。因着对神信仰为中心结为一体,尤其是,大卫迫切地想要实现神政王国的理想,切实地感到有必要实行强有力的神政中央集权。然而大卫并没有鲁莽地否定各支派的特点,而是有效地加以改善,使以色列成为牢不可破的一体。一言以蔽之,大卫以神政王国的理念,满有智慧地吸收、消化了扎根于历史中的传统背景和百姓的心意,是出色的政治家。进入所罗门时代之后,本文的十二官长制度发展为更加有系统的中央集权体制。
――《圣经精读本》
【各支派的总督】
大卫时行政区域的划分仍是沿用传统支派的疆界,但在各支派族长之外另设总督。圣经没有交代这些总督的职责,不过他们和本段的名单显然是与大卫数点民数一事有关(参23 )。
名单内找不到亚设和迦得支派,可能性有,当时尚未有足够时间去完成该项统计(24 );二,作者有意保留十二这数字,但由于列举了利未支派(17 ),玛拿西支派又已分成了两个「半支派」(20-21 ) , 不得不把亚设和迦得支派删去了。
——《串珠圣经注释》
【】「管利未人的是基母利的儿子哈沙比雅;管亚伦子孙的是撒督;」
在介绍以色列各支派时,本书作者将利未支派放在了首位。这表明了作者对利未人的关注:①体现了此支派在大卫时代之后所行使的强大影响力;②同时,也包含着警戒利未支派的意图。因为,被掳归回时,不论是数量还是影响力,利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
――《圣经精读本》
●「基母利」:字义是「被神举起」。
●「哈沙比雅」:字义是「耶和华已思量」。 ●「撒督」:字义是「公义」。――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管犹大人的是大卫的一个哥哥以利户;管以萨迦人的是米迦勒的儿子暗利;」
「以利户」:应作「以利押」(2:13)。不过,倘若「哥哥」解作「兄弟」,那么,他可能是未见经传的,耶西的第八个儿子,17:12)。原文这个字也可解作「亲戚」。
――《串珠圣经注释》
●「以利户」:字义是「他是我的神」。
◎「以利户」可能应该是「以利押」 2:13 ,或者是大卫的弟弟,其他地方没有记载的耶西第八个儿子。七十士译本认为「以利户」就是「以利押」。 ●「米迦勒」:字义是「有谁像神」。 ●「暗利」:字义是「耶和华的门徒」。――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管西布伦人的是俄巴第雅的儿子伊施玛雅;管拿弗他利人的是亚斯列的儿子耶利摩;」
●「俄巴第雅」:字义是「耶和华的仆人」。 ●「伊施玛雅」:字义是「耶和华会聆听」。 ●「亚斯列」:字义是「神帮助我」。 ●「耶利摩」:字义是「他是至高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管以法莲人的是阿撒细雅的儿子何细亚;管玛拿西半支派的是毗大雅的儿子约珥;」
●「阿撒细雅」:字义是「耶和华是大能的」。 ●「何细亚」:字义是「拯救」。 ●「毘大雅」:字义是「耶和华已赎回」。 ●「约珥」:字义是「耶和华是神」。――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管基列地玛拿西那半支派的是撒迦利亚的儿子易多;管便雅悯人的是押尼珥的儿子雅西业;」
雅西业。可能是扫罗的一员便雅悯名将的儿子。
――《SDA圣经注释》
管便雅悯人的是押尼珥的儿子: 扫罗王族属于便雅悯支派其首领竟是妨碍大卫登上王位的押尼珥之子雅西业。通过本节,我们可以看到大卫启用仇敌之子雅西业的宽大胸襟。大卫将个人的感情放置一旁而优先考虑到了国家的利益,这种大功无私的人才启用,必赢得了百姓的信赖与厚望。
――《圣经精读本》
●「撒迦利亚」:字义是「耶和华记念」。
●「易多」:字义是「适时的」或「可爱的」。 ●「押尼珥」:字义是「我父是灯」。扫罗的堂兄弟和元帅。 ●「雅西业」:字义是「神是创造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管但人的是耶罗罕的儿子亚萨列。以上是以色列众支派的首领。」
【】「以色列人二十岁以内的,大卫没有记其数目,因耶和华曾应许说:必加增以色列人如天上的星那样多。」管但人的。代上4-7章的人口统计中没有但和西布伦支派,可是这里有。
●「耶罗罕」:字义是「表示怜悯」。 ●「亚萨列」:字义是「神已相助」。――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只是数点能打仗之人的数目,但即使这样做,已显出他不相信神有能力保护他的国土。他若数点所有的百姓,就更显出他怀疑神的应许。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关于大卫数点人口的罪行,请见21章的注释。历代志作者提到,虽然数点人口的确是错误的,但大卫并没有数点二十岁以内的人,这表明大卫努力遵守摩西的律法,作者想尽力刻画大卫信实的一面。
――《圣经精读本》
【】「洗鲁雅的儿子约押动手数点,当时耶和华的烈怒临到以色列人,因此没有点完,数目也没有写在大卫王记上。」
没有点完。见。
烈怒临。见。
数目也没有写。没有记录在大卫的官方档案里。但并不意味着别处没有保存。它们记在中。
――《SDA圣经注释》
参看至4节的脚注。约押没有数算利未人和便雅悯人。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大卫王记: 。
――《圣经精读本》
●「洗鲁雅」:字义是「香膏」。
●「约押」:字义是「耶和华是父」。 ◎此处缺乏迦得与亚设两支派的记录, 27:23-24 说明为何会缺乏完整的记录。――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大卫王记”是──】
《大卫王记》是一卷历史文献,它和其他的官方文牍皆存放在王室档案中,可惜今已失传。
――《灵修版圣经注释》
【】「掌管王府库的是亚迭的儿子押斯马威;掌管田野城邑村庄保障之仓库的是乌西雅的儿子约拿单;」
王府库。耶路撒冷的王府库中可能保存着金,铜和宝石。第25-35节是重要的一段,说明王家的岁收和收入的途径。大卫的财宝储藏在城乡的府库里。其来源是田地,葡萄园,橄榄园,桑树园,牛,羊,骆驼和驴群。大卫的财富甚多,需要有专门人员来打理他的财务。
保障。或“望楼”。
――《SDA圣经注释》
田野城邑村庄保障之仓库: 本节表明王的领地分散在以色列各处。因此,各地丰富多样的特产就可以运送到王室。因着大卫的征服战争,他的私有领地必扩张到以色列的边境。这些领地建有保管粮食的仓库,而这些仓库似乎也用在保管军粮或武器等的战略目的上。
――《圣经精读本》
●「亚迭」:字义是「神的装饰」。
●「押斯马威」:字义是「刚毅至死」。 ●「乌西雅」:字义是「耶和华是我的力量」。 ●「约拿单」:字义是「耶和华已给与」。――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这些人充当大卫的动产和不动产的监督。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大卫的管家:大卫除了把国家转弱为强外,自己也蒙神祝福,获得不少田产物业。他推行各样建设,却未有征收重税,一方面是得外国进贡的帮补,另一方面他的田产丰富,王家能自供自给,也就不必增加人民的负担了。
――《串珠圣经注释》
王室的财政管理: 本文罗列了管理大卫王所得私有财产的人之名单。在古代社会,一般用国民所缴纳的税金来支持王室的财政,即便是生灵涂炭,国王却大都能过骄奢的生活。但是,大卫并没有单靠税金来解决王室财政,也使用了自己的产业来支持王室财政,而百姓的税金则主要用在王国的统治上。在本文,我们要以看到神为大卫所施的丰盛恩典。
――《圣经精读本》
【大卫的管家】
大卫除了把国家转弱为强外,自己也蒙神祝福,获得不少田产物业。他推行各样建设,却未有征收重税,一方面是得外国进贡的帮补,另一方面他的田产丰富,王家能自供自给,也就不必增加人民的负担了。
——《串珠圣经注释》
【王的财产】
这些人的责任是管理王的地业和财富。全国到处都有属于御用资产的原因,是死而无后者的地业全归王室所有。同样,基于各种原因欠王债务的人,亦需耕作王的田地。除了地产以外,王也拥有羊群牛群在全国各地放牧。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掌管耕田种地的是基绿的儿子以斯利;」
耕田种地的: 意指“扶犁的人”。“耕田种地”之人的社会功能与身份不甚明确,汉目拉比石碑提供古代近东的主要资料,内中暗示“耕田种地”之人是雇工(佃农 )。随着大卫王权的巩固、安定农业人口也有所增加,这意味着以色列从以游牧为中心的不安定生活进入了以农业为主体的安定社会。
――《圣经精读本》
●「基绿」:字义是「被囚禁的」。
●「以斯利」:字义是「耶和华的帮助」。――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掌管葡萄园的是拉玛人示每;掌管葡萄园酒窖的是实弗米人撒巴底;」
●「拉玛」:字义是「高度」。 ●「示每」:字义是「著名的」。 ●「实弗米」:字义是「光秃的」。 ●「撒巴底」:字义是「赋予」。【】――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掌管高原橄榄树和桑树的是基第利人巴勒哈南;掌管油库的是约阿施;」葡萄树、桑树、橄榄树所结的果子可生产以色列的生活必需品葡萄酒或油,这些树是评价财产之多寡的标准。
――《圣经精读本》
橄榄树。巴勒斯坦的橄榄树种在橄榄园里。橄榄果价值很高,不仅可以食用,而且可以榨油。橄榄油可用于烹饪,调味,照明和作为油膏。
桑树。即西克莫无花果树。盛产于犹大低地。在约旦河谷也有。――《SDA圣经注释》 ●「基第利」:字义是「墙壁」。
●「巴勒哈南」:字义是「巴力是恩慈的」。 ●「约阿施」:字义是「耶和华催促」。――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掌管沙仑牧放牛群的是沙仑人施提赉;掌管山谷牧养牛群的是亚第赉的儿子沙法;」
沙仑。是地中海沿岸的一块肥沃的平原,在迦密山以南。
●「沙仑」:字义是「平原」。 ●「施提赉」:字义是「我的官员」。 ●「沙法」:字义是「审判的」或「他已判定」。――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掌管驼群的是以实玛利人阿比勒;掌管驴群的是米仑人耶希底亚;掌管羊群的是夏甲人雅悉。」
以实玛利人阿比勒。来自阿拉伯沙漠的以实玛利人熟知骆驼。他们中的一员是掌管大卫骆驼的合适人选。骆驼可能饲养在约旦河东的高地上。
羊群。希伯来语是so'n,指山羊群和绵羊群。特别适合在巴勒斯坦乡村放牧。
――《SDA圣经注释》
「以实玛利人」、「夏甲人」:他们擅长于放牧的工作。
――《串珠圣经注释》
【】「这都是给大卫王掌管产业的。」●「以实玛利」:字义是「神会听见」。
●「阿比勒」:字义是「驾骆驼者」。 ●「米仑」:字义是「欢呼大喊」。 ●「耶希底亚」:字义是「愿耶和华赐下喜乐」。 ●「夏甲」:字义是「逃跑」。 ●「雅悉」:字义是「他使为显著」。――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负责管理王财产的共有12人。本书作者爱用12这一数字和12的倍数,在(23-28章 )中出现了以下实例。歌唱者总数288=24×12(25:7);利未人24000=2000×12(23:4);官长和士师6000=500×12(23:4);24班次=2×12(24:18);勇士2700=225×12(26:32);士兵24000=200×12(27:1);12官长(27:15)。
――《圣经精读本》
【】「大卫的叔叔约拿单作谋士,这人有智慧,又作书记。哈摩尼的儿子耶歇作王众子的师傅,」
谋士。32-34节列出的官员可能是大卫的智囊团。关于大卫的其他主要官员,见;又见;20:23-26。
王众子的师傅。哈摩尼可能是王子们的老师。
――《SDA圣经注释》
大卫的叔叔谋士约拿单及哈摩尼的儿子耶歇均不见圣经他处。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约拿单」:字义是「耶和华已给与」。
●「哈摩尼」:字义是「智慧」。 ●「耶歇」:字义是「神活着」。――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这些是大卫王最信任的谋士。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王的众谋士: 本文所介绍的是形成国家最高咨询会议或国王顾问团的人。内中虽不乏大卫的亲属,但大都是为实现统一王朝与他同甘共苦的志同道合者。并且,在学识、军事、宗教等各领域,他们皆为当代以色列的泰斗,在决定重大事件或打开非常局面时起极大作用。大卫请他们作自己的谋士,表明了他是胸襟宽阔的统治者,没有落入自我狭隘偏执的误区。
――《圣经精读本》
【】「亚希多弗也作王的谋士,亚基人户筛作王的陪伴。」
亚希多弗。他原是大卫的谋士,后来参与押沙龙的反叛。但当他发现押沙龙不接受他的意见时,就自杀了,17:23)。
亚基人户筛。他是大卫忠实的谋士,曾阻挠亚希多弗的计谋。
――《SDA圣经注释》
亚希多弗为一足智多谋的人,后来背叛大卫,事败自杀身亡,。户筛则一直忠于大卫。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亚希多弗」:有关他的事迹,参串。
「王的陪伴」:其他经文作「王的朋友」,16:16,。从埃及的资料看来,此乃古代内廷高官的职衔,相当于总统或皇帝的顾问、特别助理。
――《串珠圣经注释》
●「亚希多弗」:字义是「我兄弟是笨蛋」。
●「亚基」:字义是「长的」。 ●「户筛」:字义是「匆忙」。――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亚希多弗作王的谋士”,后来他……】
押沙龙背叛大卫,亚希多弗也加入叛党。户筛假意对押沙龙效忠,所献计谋却令押沙龙败亡。
──《灵修版圣经注释》
【】「亚希多弗之后,有比拿雅的儿子耶何耶大和亚比亚他,接续他作谋士。约押作王的元帅。」
亚希多弗之后。亚希多弗背叛以后,耶何耶大和亚比亚他接替他。
耶何耶大。可能是“祭司”耶何耶大(第5节 )。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与他祖父同名。
亚比亚他。大祭司之一,。
――《SDA圣经注释》
“耶何耶大”:在提到过他,但出身不详。亚比亚他是祭司。约押一直是大卫的元帅,后也因叛逆而被杀。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比拿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建造」或「耶和华已建立」。
●「耶何耶大」:字义是「耶和华知晓」。 ●「亚比亚他」:字义是「我父真伟大」。 ●「约押」:字义是「耶和华是父」。――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27章 )】
1本章中记载了大卫许多聪明的做法,显出他的智慧和成功。但是大卫的一生也有许多的失败,为什么大卫能成为神所喜悦的人?
2你自己如何面对自己的短处,善用你的长处?如何操练自己,成为神所喜悦的人?你对别人又是否苛求,轻易指责,低估和忽视了他人的许多长处?
323节重提耶和华的应许,耶和华是在什么时候给以色列这样的应许?见。当时领受应许的人态度如何?大卫作王时,这应许是否已经成全呢?
4神将丰富的农产资源赐给大卫,本章25-31节记载大卫如何把不同职务分派给诸臣掌管。大卫满有智慧的安排,对今日信徒作神管家一事有何启迪?按你看,人如果积极赚钱是否蒙神喜悦。
──《串珠圣经注释》
「周年按月轮流,替换出入,服事王。」
事奉是一项责任,要分班担负,不能由少数的人独当。事奉是一项特权,要各人均享,不能让所有的人齐来。
在加利利海边,主耶稣变化五饼二鱼,给成千上万的人吃饱而有余;但祂先吩咐门徒说:“叫他们一排一排的坐下,每排大约五十个人。”这样,可以均平,不至于有人贪婪多取,过饱或浪费,其余的人则饥饿枵腹;更可以避免拥挤争先恐后,造成灾难,不但仍然空着肚子,还要头破血流。
就是到了新耶路撒冷,在那里永昼不夜,“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的果子,每月都结果子,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如果每棵树都在同一时间结果,将会过剩腐烂,而在另一部分时间,则全然没有果子可供应。因此,即使在时间不存在的永恒里,仍然需要有适当的次序和安排。这显明神不变的属性,是喜爱规律。我们在今世观察研究,只些微认识神设立的自然规律,称之为科学知识;到永世里,才可以有真正的科学,得认识神,就像祂认识我们一样。
一个国家不能支持巨大的常备军,因为那是极高的耗费,而且会减弱国民生产力。所以“以色列的族长,千夫长,百夫长和官长,都分定班次,每班是二万四千人,周年按月轮流,替换出入,服事王。”这样,可以不必供应二十八万八千人的军队,而以分班轮替的制度,分成十二班,每班服役一个月,既可以减少国民的疲劳,又可以培育多数的领袖,而使人民有普遍接受训练的机会。只有当遇有非常需要的时期,才全体总动员。
“四月第四班的班长,是约押的兄弟亚撒黑;接续他的是他儿子西巴第雅。”亚撒黑死于大卫作全以色列的王之前,大卫如此安排,是为了记念他的勋劳,也是消除两代之间的距离,自然使继起的人便利传承。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三千年前的组织,也是今天教会所可以学习的功课。事奉不是只有少数人参与的事,而是当人人有分,每一肢体都勤使运作,才不会让机能衰退。撒但对教会最大的伤害,就是把事奉当作专业,其余的人成为局外的旁观者;宗教改革恢复了圣徒皆为祭司,但失于散漫。圣经记录这古老的智能,是为了教训我们事奉的榜样。── 于中旻《历代志上笺记》
【「这都是给大卫王掌管产业的。」
】
我们在职分与恩赐方面都不相同。照料田地的未必会照管羊群。葡萄园与橄榄园内的工人不会料理骆驼与驴子。有的会畜牧,有的照管酒醡,但大家都同心合力为王服务。这正如使徒所说的,一个健全的教会在不同中必须保持合一。「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
各人必有他特别的恩赐,这就是他的责任,我们不必嫉妒别人,也无需效法他们,各人只要忠于他本身的职守。我们若能在神家看清自己应尽的责任,而且好好持守,以事奉我们的主为满足,到时必有果效。这样我们的心一定更加快乐。
我们若先在算计田地与牛羊,就犯了极大的错误。我们一切既都是领受的,就要让神来管理我们一切,我们很少人认清我们的事业是由神投资为神使用的。我们取了所有的全部,只给祂几分。我们应该为祂使用一切,为自己保留些微就够了,结果我们夺取了神,大大错误了。我们总要承认我们及所有的,都属祂。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