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iii. 利未人预备圣殿
「以上利未子孙作族长的……都办耶和华殿的事务。」,NIV、NRSV、RSV) 接下来的五章主要是包括利未人的名单,并加上祭司和王室官员(二十七章)的名单。纵使这可能使他们的出现较没有吸引力,但他们的确在全以色列对圣殿的预备工作上,作出特殊和重要的贡献(参一~九章、16~24,名单预备上的类似主题)。206大卫首先把利未人分成四组a)。然后再提出更多组织上的细节。那些在圣殿当中办事的人记载在,余下来的三个团体则在第二十五至二十六章,以反向的次序,根据他们对圣殿递减的亲疏性而排列。这个与圣殿的关联,对这些名单的性质提供了线索,更由他们在第二十一至二十九章整体上的安排来确定的。第二十二章是关心到预备圣殿的建造者,而这个段落则预备那些将在圣殿中服事的人员。
一个通常被忽略却是重要的层面,就是来自王室家族和王室行政体系(二十七章)的支持。这整个的方案是王室和宗教人员委身大卫之约的集体努力。至终说来,这准备工作包括所有的百姓(二十八~二十九章),所以第二十三至二十七章是在整个环节上重要的一环,把以色列的社会在建造神的家之所有的重要团体都串联起来。 各种不同的名单都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过去许多学者以为这个名单是被掳归回后圣殿组织的产物,或是在历代志作者本身的年代,或是在后来的校订者的年日里。207但这材料整体来说,与上下文并不相合。虽然这名单所呈现的确实证据不够周延,但有一些相关仍是可能的,特别与以斯拉-尼希米时代的乐手和守门者的组织有关联。不幸地,后者的细节与历代志上二十三至二十七章并不相符。举例来说,在个家族,亚萨、耶杜顿和希幔,其中最出色的是希幔家,但是他们并没有出现在被掳归回时期的歌唱家族中(参:;。此外,既然在这里的歌唱家和守门者,一致被认为是利未人(二十三~二十七章),在以斯拉和尼希米时代,守门者和歌唱家就经常被当作另外独立的团体来对待(即:;,,。 因此,第二十三至二十七章就不大可能是形容从被掳归回,到以斯拉─尼希米时期之间的情况。它们的起源应该是较之更早或是更晚。有人主张较晚的日期,是根据主前第二世纪开始(请看下面的详细讨论)祭司轮班体系的证据独立(代上二十四)。也可能假设(通常情况是如此),利未人经过扩充,逐渐增加了歌唱家和守门者,并在歌唱家中增加分组。但是证据也可能以反向的方向来解释,就是利未人中各种团体逐渐趋向各自独立。后者的观点从以斯拉-尼希米时期,对利未人普遍缺乏兴趣的状况中可以为证,即便其他时期对利未人的组织也显然是不完整的。(参:士十七~十九)。我们也应该认真地看待历代志所记载的,对利未人和祭司的安排,是始于大卫时期的末了(如,、31,。再者,如果这名单本身不是被掳归回后的,我们就没有理由怀疑历代志作者本身不是全书的编辑。这个结论将会与历代志作者的风格,在两方面一致。一个就是他用到这名单,来带出一个新叙述段落(代上一~九,、16~24),另一个是他陈述过去的事实,以作为目前的理想目标。举例来说,在被掳归回后的时期,即使没有约柜也没有大卫的王朝存在,历代志作者却仍用这两者来激励他的读者。照样,历代志作者回顾利未人的过去,以激励复兴目前圣殿的敬拜,这样的主张在原则上也会没有异议的。 虽在名单上有某种的不一致,但这种取向也不是一无可取的。举个例子,一些经节(如,与a节的架构只有松散的关联,而另有经文(如二十七章)根本与这个计画方案无关。这些名单也似乎是来自各种不同的年代。在哥辖和米拉利家族,与重复,只是另外增加了一个新的世代,208在第二十五章的歌唱家似乎是取自两个不同的名单(1~6、7~31节),并且守门者的名单至少是比大卫的时间要晚两个世代。然而,名单当中没有任何人需要比王国的早期晚得太久,并且各种的来源也仅是表明出,历代志作者没有把这名单,按照时间先后整合成一个单一的名单。 为甚么历代志作者要如此高规格地处理利未人呢?可看出有三个目的。第一,他有意把大卫描绘成第二个摩西。虽然摩西已经开始组织以色列人的敬拜;但现在以色列人已经占领应许之地,约柜也抵达耶路撒冷,大卫因着这根本上的改变,必须调整敬拜的组织。就像摩西早期的指示,大卫对未来的世代作了决定性的改变。大卫的继承者罗波安、约沙法、约阿施、希西家(代下二十九~三十一),和约西亚,后来的改进,都比不上大卫的改变。 第二,历代志作者表明,每一个利未人的团体,对圣殿敬拜的贡献。祭司按着班次,及下),利未人说明祭司。乐师,和守门者全部纳入所罗门圣殿的组织。甚至管府库的人和在第二十七章各种王室的官员都按部就班,各尽其职,。这整个的段落清楚地预期到这建筑和圣殿的运作。 历代志作者的第三个目的,似乎是与尼希米的改革有关联的,那里同样是诉诸大卫的权威(参:。尼希米和历代志作者一样关心到利未人被忽略;参:;,虽然历代志作者,是否比尼希米更加盼望大卫的体系能够在细节上重新被创造,仍值得怀疑。他可能有一个更加整体的目的,就是看见利未人担任一个更核心的角色,致力于更新对神的敬拜。 在新约圣经中很少提到利未人,甚至当他们出现的时候,也只是附带提到与圣殿服事的关联;约壹19;。不过,巴拿巴的别名,「劝慰之子」,倒是历代志作者用来形容他们的角色很好的总括。虽然有一些利未人是盼望弥赛亚的(约壹19),当耶稣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道路,能通往天上神的圣殿(参:,而且希律的圣殿被毁,利未人事奉的角色就不再重要了。不过,就像是祭司的工作,却成为每一个基督徒的特权(参:,特别是在敬拜服事方面(参:。 可能对基督徒来说,这里主要是强调:那些服事神的人,与他们在其间敬拜神的那些建筑物的荣美一样的重要。在旧约和新约圣经中,神绝不以在t的圣殿里同在为满足。神的心意在于真敬拜者(参:;;,为了这个缘故,利未人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他们辅佐的地位,可与早期教会执事的角色相媲美;;,鼓励他人以心灵和诚实来服事敬拜神。 第二十三章介绍大卫组织利未人。强调圣殿的预备是延续第二十二章,但是这里的注意力,却从建筑物本身转到圣殿人员,特别是利未人。利未人事先就被大卫组织起来,以致当建造的工作完成时,他们已经准备好来协助祭司(28、32节),和监督神家中活动(4节)的双重工作。这个可能会包括从建筑物本身的管理(4~5、28b ~32节),到领导敬拜的工作。本章的关键字汇是事奉(希伯来文 ʿaḇo ̄ḏâ ,24、26、28、32节),这个字在历代志中,带有强烈宗教上的味道,总括了祭司和利未人的职责(即:;,利未人;;,祭司;;,两者),并且特别地与他们在会幕,和圣殿;的活动相连。利未人因此找到他们真正的价值是「办耶和华殿的事务」(24、28、32节,NRSA、RSV),就是「办事」(24节)和「敬拜」(26、28、32节,GNB)结合在一起。 a. 所罗门被立为王 这总括的陈述,大卫……就立他的儿子所罗门作王,遮掩了许多的罪(政治上阴谋的详细记载,见:王上一)。这经节并不是有意按照时序来排的,因为所罗门的受膏和加冕礼在第二十二章的事件之前发生(请看附注〕。然而也不只是为了与相合并的(他们再膏大卫的儿子所罗门作王)。其主要的目的似乎是表明,祭司和利未人的组织,乃是神对大卫之约的应许之结果。圣殿和其人事安排不是独立的宗教设置,乃是象征第十七章里这两个「家」而至终代表神的国度。 b. 统计利未人的人数a) 乍看之下,这次统计人口的举动,似乎与第二十一章矛盾,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就是统计人口的目的决定其正当与否。因为这次统计人口,使得大卫能够在圣殿中建立一个敬拜的模式,而且是与在旧约圣经其他由神所激动的统计人口一致的(见更多的注解〕。有人主张(参Rudolph)大卫「招聚」(2节,NRSV、RSV)以色列人的领袖,是重复。这个观点缺乏支持,因为不只「招聚」所使用的是不同的字词,而且所参与的领袖也不相同。诚然,这两次的聚集都是在准备圣殿中四次(或是五次?)公开聚集里较广泛政策的一部分。除了在这里的祭司和利未人之外(2节),也提到招聚外国劳工,和所有以色列人的领袖,在重复),以及「整个的会众」。这次聚集的目的(希伯来文 ʾa ̄sap̱ ),是祭司和利未人能够从国王接受有关建殿的特别指示(参:;。209那些被数的人都满三十岁(3节),虽然他们是在二十岁就已受雇(也见24、27节)。有监于在接下来的篇章利未人的数目(即二百八十八个歌唱家,;九十三个守门者,,三万八千人这个数目字,最好是了解为三十八个团体或宗族。四个段落当中的三个(4~5节),在第二十五至二十六章更详细讨论,不过,是根据他们与祭司和圣殿的相关程度,按反向的次序来处理。但第一个段落,两万四千人或是二十四个宗族(4节),后来没有特别再提到,不过他们的活动可能是涵括在。这整个最大段落的功用,不大可能只用来监督圣殿的活动,虽然这是这个动词通常的意义(如:;;。在这个上下文里,「服事」(GNB)是比较好的翻译。「我所做的」是按照MT(5节,NRSV、RSV;我已经提供了,NIV),但是却加上大卫说(4节)。一个简单得多的改变是LXX(A)、Vulg.的读法,就是「他做了」(NEB、JB;参GNB)。至于分了(NIV等)和分班(6节,NRSV、RSV等),意思也可能是「抽签」或是「拈阄」,指分派利未人的工作,是以约书亚记支派分地为范本的(参如:,。210
c. 利未人的家族b~23)
利未人被分成传统中的三个家族,革顺的子孙(7~11节)、哥辖的子孙(12~20节),和米拉利的子孙(21~23节),类似的名单,见:;;。除了摩西的后裔这特别例子之外(14~17节),每一个家族都以三个世代来代表。首先是利未三个儿子的名字,以及他的八个孙子,就是,各有两个是革顺和米拉利的儿子,而四个是哥辖的。但第三个世代,却与其他名单鲜少类似之处(如:以斯哈的子孙,18节,和乌薛,20节,与非常不同)。这些名字肯定是那些家庭的族长(9、24节;父亲的家庭,RSV),但他们是代表哪个世代则不确定。在这里的二十二个家庭(九个革顺的,九个哥辖的,不包括亚伦家,和四个米拉利的)与二十四个祭司的班次和歌唱家之间并不一致,这暗示他们可能与第二十三至二十六章主要名单的日期不同,并且也可能是较早期的而不是晚期的。这一系列缺少子孙的个人附注(11、17、22节)指出了这个方向,正如重复出现的名字,特别如细步业(16节,和耶利雅(19节,,这两者都是至少比大卫早好几个世代。第9~10节的马索拉抄本在抄传中受损。革顺的子孙通常被分成两个家庭(拉比尼〔这里是拉但〕和示每),而不是这里的三个(,而在第9节的名字是,示每的儿子和拉但族的族长。 关于亚伦的附注(13b节),未必是后来加添的(Williamson等)。在历代志中常常加上注解名单,在这里也有必要解释在利未家族中缺少亚伦家族的原因,并且肯定摩西区别祭司和利未人(参:。第13节包括历代志中最详细的祭司职责,就是分别为圣、来「烧香」(RSV、JB、GNB)、事奉神、宣告祝福(参:;,,。令人好奇的是,并没有直接提到赎罪的功用(参:;,,等等)。大概是因为已包括在四个活动当中的头两个,特别是因为来烧香,能够比来献祭(参REB、NEV)有更全面的意思。祭司有一个居间的服事,一方面向着神(在分别为圣的工作上,烧香和事奉)和另一方面向着人(宣告祝福)。这也像大卫的君王职分,永远被神设立。 d. 利未人的团体 1. 利未人在圣殿。表面上,这个段落是从2~6a节而来,但是要使这两部分的经文一致,却有两个困难。利未人的年纪不同却未见解释(参3、24、27节),而对神赞美唱诗的职责,先是指派给一个团体(5节),然后才给所有的利未人(30节)。然而在这两个例子里,一些解释都有可能。利未人在统计人口时的最小年纪,和实际的工作年龄之间的不同,在摩西时代就有先例(参:,。可能为了实际需要而降低年龄,在这里是从三十岁(3节)降到二十岁(24、27节),并且在旧约圣经没有任何地方,规定利未人开始服事的年纪,除了务实的考虑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圣殿的服事必定已经增加了工作量,即使偶然搬运约柜的职责现在已被废止了。事实上,利未人和他们的职责长期以来就受到忽略,在大卫的时代之前和被掳归回之后的各时期都有(参:及下=;;;~10)。在这些情况下,招募新人是不可或缺的。大卫临终所吩咐的(27节)暗示出,招募年轻的利未人,在大卫统治的最末期已有,是在第1~6a节的招聚之后。 至于在第2~6a节和28~31节之间利未人的音乐活动,这两部分的经文互相矛盾,所以第25~32节必定比历代志作者更早期(Rudolph)或是更晚期(Williamson)。然而,也可能不必争论。因为,历代志似乎在区分领导国人来赞美的利未人(如:,,,,和提供音乐伴奏的利未人(如5节,参二十五)。事实上,此处的利未人是来称谢和赞美耶和华的(30节),可能是代表那些在圣殿服事的人(参4节),而不是指全体的利未人。在第二十五至二十六章中则处理三个较小团体的细节。使这段经文,与一起,成为记载利未这最大团体活动的惟一段落。举例来说,利未人辅助祭司的角色,在,,都有记载。此外,在第28~31节包括管理圣殿不同的职责,但没有包括较小团体的特殊活动,就是守门者、官长和审判官,以及演奏乐器的活动。 大卫为什么要修正摩西对有关利未人的吩咐(25~27节),其实务和神学的理由乃是因为新的环境中,圣殿象征以色列的平安(25节;参:,和神固定居住的所在永远的在耶路撒冷(25节)。与大卫相关的「平安」与,并不冲突,因为「平安」是与圣殿有关而非与大卫有关。无论如何,这些训示都是大卫最后的吩咐(27节),那时他争战的日子退出了。圣殿也将会使利未人搬运的职责告一段落,不过,他们对神会供应的信心,和他们服事神的忠心程度,都会受到新的要求。211如此顺服的信心在历代志作者的时代,不会比在所罗门的时代来得容易,并且外邦君王统治的现实,也应该会引起许多怀疑,到底神是否还住在锡安?但是真实的宗教并不倚靠短暂今世的政治体系,而历代志确认了神百姓最优先的,应是要预备好自己来敬拜神。 利未人在圣殿中的职责(28~32节,,有两个最突出:他们作为辅助亚伦祭司的角色(28、32节),以及他们服事的多样性(参:。在此提到四个不同种类的活动: (a) 建筑物委员会(28节); (b) 神圣器皿(28节)的洁净(「清洁」,NRSV、RSV、REB、NEB); (c) 准备饼和面粉,特别是「陈设饼」(REB、NEB)或是「供饼」(RSV,29节,参:,;;,;; (d) 一天两次(参:;;;和在特殊的日子(30~31节;参:,;及下;民二十八~二十九)赞美的献祭。身为辅助者,他们在旁屋中和院子的活动比在主屋中更多,他们准备食物和祭物而不是真正献上祭物。强调「辅助」是与历代志中「帮助」这重要的观念相吻合,可以指神对以色列人的帮助(参:,,或是支持以色列的王室及下)和祭司,领袖。注释家通常假设利未人在这里是被压制或降级,但这是无稽之谈,实际情况恰好反向的,这是他们的职责(28节),并且他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仅次于君王和祭司。 这一切以第32节作总结,利未人对于会幕、圣所,和祭司有三方面的责任(GNB,参NIV;「负责」,NRSV、RSV;希伯来文 mis ̌mereṯ )。(会幕可能是在基遍,;而不是这个暂时放置约柜的帐幕。「责任」对于历代志作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字词,他把这字几乎完全地应用在祭司和利未人身上(也在民数记,和结四十~四十八)。它有一个双重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从神所接受的职责(参:,,而有时候是对于或为了其他的百姓或地方之职责(参:,;,。在这里的重点,是利未人要确实运行他们的职责(32节),把他们对于神、君王,和祭司的顺服付诸行动。此外别无他求。【】「大卫年纪老迈,日子满足,就立他儿子所罗门作以色列的王。
利未人的职责」
这里没有叙述争夺王位的事件。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大卫建殿的准备工作分三方面:一是建材和经费的准备;二是为所罗门预备辅佐的人才,同时激励民心;三是为圣殿的行政管理与祭祀体制作好规划。《代上》余下的几章(23~26章 )多为第三点的记叙。在神权政治体制中,对神的敬拜侍奉比其他政务重要得多。
本节用一句话直截了当记下大卫立所罗门作王,没有提登位前宫廷内外的那番斗争(王上1~2章 )。作者的重点是用大卫和所罗门王积极建国的努力,来加添复国后的以色列人缅怀先哲、继往开来的勇气。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王上1章非常详细地描写了所罗门继大卫登上统一以色列王位的过程,本书则仅以一节进行扼要。当时,围绕着王室的继承,以色列王室内存在着许多阴谋与谋反的残余势力,尽管如此,大卫所最先关心的还是确立服事圣殿的职份,这源自他以神为中心,以信仰为首位的热心。
――《圣经精读本》
◎此处仅用一句话带过所罗门接续大卫作王,没有提及王上 1:5-2:46 所记载的政治斗争。且这件事情,应该是发生在大卫数点完利未人,分配好未来圣殿的工作之后。亦即大卫为圣殿预备好所有事情,才传位给所罗门作王,建造圣殿。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所罗门作王的历史还记载于──】
关于所罗门登基,以及亚多尼雅想篡夺王位的详情,见列王纪下1-2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引言:首节是23-27章全段的题目。
所罗门作王其实是在大卫整顿利未人之后。换句话说,大卫作好了一切建殿的准备工夫,最后才让所罗门作王去执行建殿。
――《串珠圣经注释》
【】
大卫重组利未人:大卫为建造圣殿而作的准备,并不只是在物质方面,更重要是储备主持圣殿礼拜的人员,不过以下四章的经文主要是记述利未人的组织。
――《串珠圣经注释》
【】
事奉圣殿的分工: 大卫在去世之前,使事奉圣殿的利未人系统性地分担了责任,更加全面的整顿了圣殿献祭制度。神的律法原来委任给利未人,他们要在以色列信仰共同体内部担当圣殿服侍职责,。然而自定居迦南以来,在士师时代利未人的作用 很弱,就退落到极微的状态;到了撒母耳时代开始渐渐地恢复其重要性;直到大卫年间才完全恢复了利未人原来的使命(15:2)。本文所示利未人职务分工的意义如下:①与摩西律例(民3、4章 )相比较更加为系统化。摩西律例只是按着家族大致地区分了利未人的职务。本文中的职务分工则很清楚地反映出了职务日趋规范化 ;②这种系统的分工不仅提高了圣殿工作的效率,而且对有效的管理圣殿人员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24个班次的制度使大部分利未人一年事奉两周,得以在其它时间专心地从事对律法的研究。
――《圣经精读本》
【】「大卫招聚以色列的众首领和祭司利未人。」
【】招聚。可能发生在大卫临死之前不久,与“大卫作王第四十年”,把王位传给所罗门的安排有关。
利未人。23-26章讨论利未人和祭司的组织。本章概述了利未人的数量和职责。――《SDA圣经注释》 ◎依据 民 4:3,22,30 的记载,利未人应该是30岁以上才可以数点来办理会幕相关的事情。 民 8:24-25 则说利未人是25岁到50岁办理会幕相关的工作。此处可能因为人手不足,所以20岁以上的利未人都被数点征召了 23:24,27 。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利未人从三十岁以外的都被数点,他们男丁的数目共有三万八千,」本文概括了(23-26章 )所记录给利未人分派职份的过程。大卫欲以建造圣殿为其毕生的工作,为了选担当基石作用的事奉圣殿之人,他将影响百姓生活的众首领,祭司和利未人召集在一处。在参加这次聚会的利未人中,按照摩西律法的计数法,将要担当职份的利未人共有38000名。他们各按其能,分担守门、司法、行政、赞美等职务。今天,神的教会中有分担各样职务的人。每一个圣徒都只是蒙神呼召而执行自己的任务,并不存在地位的高低和贫富贵贱之别。因为,所有圣徒都是共同经营神之工作的属灵利未人,。
――《圣经精读本》
被数点。利未人在大卫统计军事人口的时候没有清点。但现在为了对工作做全面的安排,需要对利未人进行统计。
三十岁。三十到五十岁的利未人“前来任职,在会幕里作抬物之工”。据,神规定“前来任职,办会幕的事”的人应该从二十五到五十岁。也许后者包括在圣所中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前者单指担任圣职的人。
――《SDA圣经注释》
“三十岁”。参看第24节和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根据《民数记》4章的规定,只可数点三十岁以上的利未人。后来为了增加人手,利未人服役的年龄提早到二十岁,,。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从三十岁以外的都被数点: 按照此律例,摩西时代所召集的人数是8580名,大卫时代则是38000名,增加了四倍以上。事实上,从三十岁起利未人就可以在会幕事奉,50岁停工退任。然而,只要满25岁,他们就可以在会幕辅佐事奉,大卫时代则将这最低年龄限在20岁(24节 )。之所以降低年龄标准,是因为比起艰难的旷野生活,会幕中的事奉日趋轻松,并且,也可以将日益加增的人口吸收到会幕的事奉中(26节 )。尤其是,为了建造圣殿这一大工程,大卫时代须预备大量工人。
――《圣经精读本》
【 又是数点人数?这次……】
【】大卫这一次数点人数蒙神悦纳,而在21章之中所记载的那次却招耶和华惩罚,原因何在?因为这一次只数点利未人,就是被分别出来事奉神之人。这次数点是为了组织他们做圣殿的工作,不像上次,数点战士的数目是出于大卫的骄傲与自负。
――《灵修版圣经注释》
【】「其中有二万四千人管理耶和华殿的事;有六千人作官长和士师;」组织的简介:利未人可分为四组:
1管理圣殿事务的(4 );
2士师和官长(4 );
3守门的(5 )和
4乐团(5 )。
――《串珠圣经注释》
利未人的职务并不只限于在圣殿敬拜神的祭司职份、赞美神的歌唱者职份,守护圣殿的守门者职份。进入大卫时代以来,利未人的地位急剧上升,作为国家统治机构的行政要因,他们散居各处,担当行政与宗教的诸般事务。他们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宗教领域。而是扩张到国民生活的整个领域。 官长: ,,意指公务员或考官。士师: 原意为“裁判”,意指审判官。之所以将利未人分为二十四个班次,是为了井然有序地排列利未人自摩西以来所担当的职务。
――《圣经精读本》
【】「有四千人作守门的;又有四千人用大卫所作的乐器颂赞耶和华。」◎ 23:4-5 说明了利未人的工作:「管理耶和华殿的事」、「作官长和士师」、「守门」、「用大卫所做的乐器颂赞耶和华」。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守门的。他们是轮流值班的。
大卫所作的。大卫不仅能唱诗奏乐,还发明了一些乐器。后来以色列的历史提到那些“为自己制造乐器,如同大卫(所造 )的”。被掳回归以后,大卫发明的乐器仍在使用。
――《SDA圣经注释》
“大卫所作的乐器”。过了许多年,人们还记得大卫所做的这件事。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大卫将利未人革顺、哥辖、米拉利的子孙分了班次。」乐器: (15:17-24)。
――《圣经精读本》
班次。6-23节列出利未人的班次。
革顺。参6:1。
――《SDA圣经注释》
6节在原文圣经分成两半,上半节是:「大卫将利未人分了班次」。
――《串珠圣经注释》
【】
将利未人分为24个班次: 大卫将利未人分为24个班次,下文的图表是以家族为单位排列的(班次数并不意味着顺序 )。
――《圣经精读本》
【】
利未人的家谱:值得注意的有下面三点:
1家谱内大部分名字在代上6章已有记载 , 但也有新加的名字,可能是来自别的资料;
2如果把各代加起来,内中人数并不足以从革顺那一代数算至大卫的时代,故此「儿子」可能只是子孙的意思,「甲的儿子是乙」并不一定表明甲乙有父子的关系;
3家谱所列的都是属第一类(管理圣殿事务 )的利未人。
――《串珠圣经注释》
【】「革顺的子孙有拉但和示每。」
本节以下所载的名单为大卫时代利未支派各族领袖,依革顺、哥辖、米拉利三族的系统记述,与6章及24章的相似。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革顺的子孙有拉但和示每: 革顺血统的两个重要的家族的创始人是立尼和示每,。本文的拉但与立尼并非同一人物,似乎是革顺的后裔。据推测,拉但家族在大卫时代似乎担当了重要的作用(Lange )。
――《圣经精读本》
【】「拉但的长子是耶歇,还有细坦和约珥,共三人。」●「拉但」:字义是「整理就序」。
●「示每」:字义是「著名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拉但」:革顺的儿子是立尼(6:17);拉但可能是立尼子孙中较著名的一位。
――《串珠圣经注释》
●「耶歇」:字义是「神活着」。
●「细坦」:字义是「橄榄」。 ●「约珥」:字义是「耶和华是神」。――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本节的示每与立尼,的弟兄示每同名,是拉但家族的旁系亲属。即拉但家族的族长共有6人。
――《圣经精读本》
【】「示每的儿子是示罗密、哈薛、哈兰三人。这是拉但族的族长。」
「示每」:并非革顺的儿子(参7- 10 )。
――《串珠圣经注释》
【】「示每的儿子是雅哈、细拿、耶乌施、比利亚,共四人。」●「示罗密」:字义是「和平的」。
●「哈薛」:字义是「神的显示」。 ●「哈兰」:字义是「登山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示每的儿子。可能属于第7节的示每,就是拉但的兄弟(见第8节注释 )。
细拿。或“细撒”(第11节 )。――《SDA圣经注释》
本节的示每是立尼的弟兄,革顺家族的放长。示每一系估计共有四个班次。耶乌施与比利亚的子孙并不多,所以在本书作者时代可能将两个班次减为一个班次。因此,在被掳归回之后,所谓24班次的行政组织实际上已被瓦解了。
――《圣经精读本》
●「雅哈」:字义是「他要抢夺」。
●「细拿」:字义是「饱足的」。 23:11 作「细撒」。 ●「耶乌施」:字义是「他急忙去协助」。 ●「比利亚」:字义是「在邪恶里」。――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雅哈是长子,细撒是次子。但耶乌施和比利亚的子孙不多,所以算为一族。」
●「细撒」:字义是「丰富」。 23:10 作「细拿」。【】「哥辖的儿子是暗兰、以斯哈、希伯伦、乌薛,共四人。」――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暗兰」:字义是「高贵的人」。 ●「以斯哈」:字义是「光亮的油」。 ●「希伯伦」:字义是「联合」。与「希伯仑」同字。 ●「乌薛」:字义是「神是我的力量」。【】「暗兰的儿子是亚伦、摩西。亚伦和他的子孙分出来,好分别至圣的物,在耶和华面前烧香、侍奉他,奉他的名祝福,直到永远。」――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至于神人摩西,他的子孙,名字记在利未支派的册上。」亚伦和他的子孙分出来。这份名单没有列出担任以色列祭司的亚伦子孙,而是在另外统计的。
分别至圣的物。亚伦的子孙在圣所中从事最神圣的工作,就是在耶和华面前烧香服侍。――《SDA圣经注释》 ●「分出来」:原文是「永远分别出来」。
●「好分别至圣的物」:「使至圣之物分别为圣」。此处的意义应该是把祭司当成是「至圣之物」,与其他人分别出来。――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神人。这个荣誉称号还出现在;;;。也曾用来指大卫,。
利未支派。摩西的子孙列入普通的利未支派,而不是亚伦的子孙祭司中间。
――《SDA圣经注释》
“神人”。即有神的任务在身的人。比较、、诗第九十篇(标题 )及。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在这对利未人的记录中值得注目的是,摩西虽伟大被称为“神人”(14节 ),但历代志作者论及其后裔时却与其它人毫无二样,他们并不具有什么特殊的权威或特权。倘若摩西祈求神祝福自己的后裔,神或许会应允。然而他没有为自己的后裔祈求什么。这是因为他是信心之人,他最先想到的是神的圣工,而不是世袭的权利。
――《圣经精读本》
【 神人是指甚么呢?神圣?抑或……】
【】「摩西的儿子是革舜和以利以谢。」本节提到摩西并称他为“神人”。属于神的人无论男女,他们身上都反映出神的同在、形像与大能,这是对人多么意味深远的描述。
――《灵修版圣经注释》
●「革舜」:字义是「异族人」。 ●「以利以谢」:字义是「神是帮助」。【】「革舜的长子是细布业;」――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细布业」:字义是「神的俘虏」。 24:20 25:20 用「书巴业」,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拼法。【】「以利以谢的儿子是利哈比雅。以利以谢没有别的儿子,但利哈比雅的子孙甚多。」――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利哈比雅的子孙甚多: 对以色列百姓而言,子孙的众多直接与神的祝福相关。作为对摩西事工的赏赐,神使他的后裔如此之多。与此相同,假若我们为主而抛弃一个,主必以十倍添满,。若有人作事像是给主作的,神必将“充充满满的恩典”加给他。
――《圣经精读本》
【】「以斯哈的长子是示罗密。」●「利哈比雅」:字义是「耶和华已扩增」。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斯哈」:字义是「光亮的油」或「新油」。【】「希伯伦的长子是耶利雅,次子是亚玛利亚,三子是雅哈悉,四子是耶加面。」――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耶利雅」:字义是「耶和华所教导的」。 ●「亚玛利亚」:字义是「耶和华说」或「耶和华已经应许」。 ●「雅哈悉」:字义是「神看见」。 ●「耶加面」:字义是「让这民兴起」。【】「乌薛的长子是米迦,次子是耶西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迦」:字义是「谁像神」。 ●「耶西雅」:字义是「耶和华会借予」。与 7:3 「伊示雅」同字,但不同人。――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拉利的儿子是抹利、母示;抹利的儿子是以利亚撒、基士。」
●「抹利」:字义是「生病的」。 ●「母示」:字义是「柔顺的」。 ●「以利亚撒」:字义是「神已经帮助」。 ●「基士」:字义是「弯曲的」。【】「以利亚撒死了,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他们本族基士的儿子娶了她们为妻。」――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母示的儿子是末力、以得、耶利摩,共三人。」在旧约时代的以色列社会中,即便是有人无子去世,其家族亦能传宗接代。本节中的以利亚撒去世时只有女儿而没有儿子,故其本族基士的儿子便娶了以利亚撒的女儿,为他立嗣。基士家族就是这样被吸收进入24个班次当中。
――《圣经精读本》
●「末力」:字义是「生病的」。原文同「抹利」。 ●「以得」:字义是「羊群」。 ●「耶利摩」:字义是「他是至高者」。【】「以上利未子孙作族长的,照着男丁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都办耶和华殿的事务。」
以上利未子孙作族长的。这是对上述利未人名单的认定。
二十岁。据,23,30,35,43,47,有些利未人在三十岁开始服务。据,25,还有一些利未人在二十五岁开始服务。这里和,以及提到二十岁。征兵的年龄是二十岁。但没有说明利未人这时以何种方式服务。有人认为会有一段见习期。还有人认为是大卫把利未人的服务年龄段从三十岁降到二十岁。
――《SDA圣经注释》
大卫预计圣殿建成后,会需要更多的事奉人手,于是把事奉的年龄降至二十岁。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利未子孙作族长的: 从二十岁以外都办耶和华殿的事务(3节 )。
――《圣经精读本》
【】「大卫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已经使他的百姓平安,他永远住在耶路撒冷。」利未人的主要职分: 如今,以色列人的数量变得极多。并且,礼拜的地点也移到耶路撒冷,比起在示罗和基遍的时候,有更多的人可以参加礼拜。如此一来,就需要更多的利未人来帮助增多的献祭之人。因此,大卫就把利未人的事奉年龄降低为20岁。关于利未人在圣殿里所担当的职份,请参照6:1-81的注释。
――《圣经精读本》
【】「利未人不必再抬帐幕和其中所用的一切器皿了。”」大卫在本节所祈愿的内容原是神欲赐给以色列人的。然而,因着他们的犯罪,耶路撒冷被毁坏,以色列人也沦为巴比伦的俘虏,此祈愿就未能成就。如今,神再一次预言他们将归回到耶路撒冷,以此证明自己的恩典。新约时代的圣徒所要永远居住的处所是新耶路撒冷,主再来时它必建立在新天新地之中(启21章 )。
――《圣经精读本》
【】「照着大卫临终所吩咐的,利未人从二十岁以外的都被数点。」在迦南征服期和旷野时代,要不停地移动会幕,故需要拆装会幕的工人。尤其是,搬运圣物需要许多利未人的事奉。然而,耶路撒冷祭坛建成之后,移动会幕的就结束了(21:28,22:1)。神欲借着固定的礼拜,给以色列赐下极大的平安。
――《圣经精读本》
【】「他们的职任是服侍亚伦的子孙,在耶和华的殿和院子并屋中办事,洁净一切圣物,就是办神殿的事务,」大卫临终所吩咐的。有人认为“大卫临终所吩咐的,”是指大卫统治后期所写的一部历史著作。但这无法证实。
二十岁。参24节和。有人认为大卫改变了年龄的限制以适应新的情况。――《SDA圣经注释》 ●「临终」:SH 3144,「最后」、「末后」。
●「利未人从二十岁以外的都被数点」:「这些是二十岁以上的利未人的数目」。――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这里记的是安排给利未人的新职务,过去在旷野“抬帐幕”(26节 )的工作已经完毕。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服事」:SH 3027,「手」。意思就是帮助祭司做事,成为祭司的「手」。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这部分叙述利未人协助祭司的方法。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并管理陈设饼、素祭的细面或无酵薄饼,或用盘烤,或用油调和的物,又管理各样的升斗尺度。」
【】「每日早晚,站立称谢赞美耶和华,」无酵薄饼: 指没有发酵的饼,以色列百姓在逾越节吃无酵饼是为了纪念他们是靠着神权能而逃出了埃及的束缚。
――《圣经精读本》
【】「又在安息日、月朔并节期,按数照例,将燔祭常常献给耶和华。」
【】「又看守会幕和圣所,并守耶和华吩咐他们弟兄亚伦子孙的,办耶和华殿的事。」
◎ 23:32 的「会幕」应该是在基遍的会幕 16:39 。「圣所」应该是指约柜所在之处。 ◎这一段中大卫重新安排了利未人的工作,让利未人真正可以成为「祭司的手」。我们是否也愿意、能够成为「教会领导者的手」。顺服领导,做一大堆看起来繁杂低贱却重要的服事。――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23- 24章 )】
1试把祭司的特别职务和非亚伦子孙之利未人的职务作一比较。利未人从前那部分的职务现在不用他们再担任呢?见23:26。原因何在?
2为什么这一切苦心经营的组织在新约时代会废除呢?见。是什么取代了这一切?; ,9; 。
3大卫在建造圣殿的事上,除了预备建筑材料,还做了什么?这对神的事工有何提示?
4主持圣殿事工者的职任可分为那些方面?这些职务相当于今日教会那些事奉岗位?试检讨你教会中这些事奉工作,思想如何作出调整。
──《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章 23章之后的5章作者要交待甚么?】
大卫虽然不能建造圣殿,却为圣殿多方准备,态度极其认真。他不但为圣殿预备了经费和材料,并且为行政工作以及敬拜聚会作了多方面的安排和设计。最初读历代志的人,是从被掳之地归回,重建被巴比伦军队毁灭的圣殿的人,这一段建造圣殿过程的史料对他们极其宝贵。以下的五章,说明行政组织对平稳有效的事奉是不可少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大卫招聚…首领和祭司利未人。」
大卫年老了,立他儿子所罗门继位作王,从处理政事方面退下来;但他把所余的精力,用在属灵的事工上。
他因为爱耶和华,关心事奉,重新规画分派利未人的事工编制。大卫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已经使祂的百姓平安,祂永远住在耶路撒冷,利未人不必再抬帐幕和其中所用的一切器皿了。”神是不改变的神,但时代在改变。以色列人已经从旷野帐棚的生活,转型为农牧社会,在城乡定居了;如果墨守成规,利未人依然照五百年前的老规矩,拆卸搭建会幕,抬运圣物,会不合实际,终日无所事事。从士师时代,到扫罗王朝,都没人注意这事;现在是大卫临终的时候了,他必须照神的原则,调整事奉的职任。
利未人的职任,其中有一项似乎与属灵的事工不协调,就是“管理各样的升斗尺度”。这种琐屑事务,怎么会列入利未人的工作范围?
神是公义的神,也是注重标准的神。在起初创造的时候,神就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我们可能以为天上的光体,只有照明煦育的功能就够了,但神要他们有一定的运转时序,可以作为标准。神的时间总是对的。
升斗尺度,是衡量的标准。献祭有规定的数量,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数量就成了没有意义的字,各随各的标准,必然争端无穷。因此,利未人要负责制定各样升斗尺度。他们除了在圣殿事奉之外,还要负责行公义,这影响社会上的价值观念,和人民的经济生活。
同样的,基督徒的信仰,不止是四堵墙里面的敬虔,必须带到市场上。宗教不是虚空的口号,而须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圣经说明真宗教的要求:“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少了看得见的道德生活,实际的“升斗尺度”标准,就无所宗从,无可教导,只剩一堆空泛的名词。
圣殿中的活动是事奉,市场上的升斗尺度也是事奉。今天教会的错误认识,是把圣工和俗务极端的二元化,重视圣工而放弃了文化使命,不仅不合经训,并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 于中旻《历代志上笺记》
【「亚伦和他的子孙分出来,好分别至圣的物。」】
亚伦的职分有三方面,说明我们的事奉。我们跟从主耶稣,由于祂身体破碎,将圣殿内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使我们完全分别为圣,除去肉体与心灵的污秽,被选为祭司,可在圣所供职。
代求——香炉上升的香气,是代祷的美丽的表像。我们要多祷告,不是只为自己,而是为别人。当我们的祷告充满着为朋友甚至仇敌的代求,我们已在恩典中长进了。这香气必在金香炉的炭火中,夹杂着许多名字,是我们代求时提及的。这是最好的恩赐,多多坚持下去。
服事——有许多事值得我们注意,这些归纳起来,都要成为连贯的过程,作成王的工。我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祂而作。祭司该在圣殿上下,唱诗献祭,无论作什么,都是本于祂,依靠祂,也归于祂,直到永远。
祝福——亚伦从至圣所出来,就要对等候的会众祝福。我们也要向别人祝福。在幔子内的祈祷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出来,向众人祝福。凡接近神的,必接近人,让我们的微笑、动作、言行,成为我们友朋们极大的祝福。
愿圣灵祝福我们这三项的事奉先分别我们为圣,好教我们切实从事。
──迈尔《珍贵的片刻》
【 祭司和利未人各尽其责;我在教会尽上了当尽的本分没有?】
祭司和利未人在圣殿和它的周围有不同的工作。祭司有权献祭,利未人则被指派分别出来协助祭司。利未人作长老、执事、保管助理、乐师、搬运、修理及守门等工作。祭司与利未人同出于利未支派,不过祭司必须是第一任大祭司亚伦的后裔。祭司与利未人都领受以色列人的十一奉献,并从分给他们的城邑之中得到经费。如果没有祭司与利未人同心主领宗教礼仪,以色列人就不能在圣殿敬拜神。他们的责任尽管不同,在神的计划之中却是同样重要的。不论你在教会中居于甚么地位,你的事奉都能让会众受益。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