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历代志上 第4章


圣经综合解读

1「犹大的儿子是法勒斯、希斯仑、迦米、户珥、朔巴。」

2「朔巴的儿子利亚雅生雅哈;雅哈生亚户买和拉哈。这是琐拉人的诸族。」

3「以坦之祖的儿子是耶斯列、伊施玛、伊得巴;他们的妹子名叫哈悉勒玻尼。」

4「基多之祖是毗努伊勒。户沙之祖是以谢珥。这都是伯利恒之祖以法她的长子户珥所生的。」

5「提哥亚之祖亚施户有两个妻子:一名希拉,一名拿拉。」

6「拿拉给亚施户生亚户撒、希弗、提米尼、哈辖斯他利。这都是拿拉的儿子。」

7「希拉的儿子是洗列、琐辖、伊提南。」

8「哥斯生亚诺、琐比巴,并哈仑儿子亚哈黑的诸族。」

1-23节在记录了大卫的家谱之后()),继续记录犹大的其他后裔。这就使整个犹大支派的家谱())成为一个交错平行(Chiastic Parallelism))结构,刻意突出中间的大卫家谱:

A. 犹大的后裔())
 B. 大卫的后裔())
A1. 犹大的其他后裔())

9「雅比斯比他众弟兄更尊贵,他母亲给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说:我生他甚是痛苦。」

10「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说:『甚愿祢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神就应允他所求的。」

「雅比斯」())可能是「哥斯」())的后裔。犹太传统认为他就是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他勒目》Talmud、)),因为精通律法,所以吸引了「众文士家」())住在他的城里(《米大示》Midrash Tanchuma、 Yitro、))。
犹太传统认为,「雅比斯比他众弟兄更尊贵」()),是因为他精通律法(《米大示》Midrash Tanchuma、Tetzaveh、))。但「尊贵 כָּבַד/kä·vad’  」())原文在《历代志》中也被译为「重」())、「大」()),所以也可以理解为「雅比斯比他众弟兄更重」;他母亲「生他甚是痛苦」())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胎儿超重。按照上下文,「雅比斯 יַעְבֵּץ/yah·bāts’」应该与「痛苦 עֹצֶב/ō’·tsev」有关,意思可能是「使……悲伤」,但现在已经找不到原文的根据。
「甚愿祢赐福与我」()),原文的开头就是雅各在伯特利许愿时所用的「若 אִם」())。雅比斯的祷告在形式上是一个许愿,意思是「若祢大大赐福与我……」,但却没有像雅各那样说出承诺())。
「扩张我的境界」()),可能指从迦南人手中夺取神所应许的地业,成就神的应许())。
「常与我同在」()),原文是「祢的手常与我同在」,意思是祈求神大能的保守。
「保佑我不遭患难」()),原文是「保佑我不遭邪恶」。
「不受艰苦」()),原文「艰苦 עָצַב/ä·tsav’」())与「痛苦 עֹצֶב/ō’·tsev」谐音,是一个双关语,表明雅比斯的祷告不是害怕受苦,而是不想让他母亲所说的「痛苦」变成自己的命运,不想让「雅比斯」这个名字成为咒诅。
「神就应允他所求的」()),表明雅比斯的祷告摸着了神的心意。因为他不是求神来成就人的意思,而是求神成就祂自己的应许。
从被掳之地回归的百姓和雅比斯一样,都经历了「痛苦」())的出生。因此,这段家谱中特地插入了一段雅比斯的祷告()),鼓励百姓像雅比斯一样,凭信心认清自己的选民身分,在悲伤中抓住神的应许,在仇敌环伺中扩张境界。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有些人过度解读雅比斯祷告的细节,甚至把雅比斯的祷告高举为一种流行的祷告模式,但犹太拉比对这段祷告的解读却完全不同(《他勒目》Talmud、))。由于我们并不能确认雅比斯的历史背景,所以不应该将这段祷告天马行空地灵意化。

11「书哈的弟兄基绿生米黑,米黑是伊施屯之祖。」

12「伊施屯生伯拉巴、巴西亚,并珥拿辖之祖提欣拿,这都是利迦人。」

13「基纳斯的儿子是俄陀聂、西莱雅。俄陀聂的儿子是哈塔。」

14「悯挪太生俄弗拉;西莱雅生革·夏纳欣人之祖约押。他们都是匠人。」

15「耶孚尼的儿子是迦勒;迦勒的儿子是以路、以拉、拿安。以拉的儿子是基纳斯。」

16「耶哈利勒的儿子是西弗、西法、提利、亚撒列。」

17「以斯拉的儿子是益帖、米列、以弗、雅伦。米列娶法老女儿比提雅为妻,生米利暗、沙买,和以实提摩之祖益巴。米列又娶犹大女子为妻,生基多之祖雅列,梭哥之祖希伯,和撒挪亚之祖耶古铁。」

19「荷第雅的妻是拿含的妹子,她所生的儿子是迦米人基伊拉和玛迦人以实提摩之祖。」

20「示门的儿子是暗嫩、林拿、便·哈南、提伦。以示的儿子是梭黑与便·梭黑。」

第11节的「书哈 שׁוּחָה/shü·khä’」与第4节的「户沙 חוּשָׁה/khü·shä’」原文是两个子音更换,两个名字在希伯来文中被认为是互通的。因此,「书哈」很可能就是户珥的后代「户沙」。
「俄陀聂」())是探子迦勒的女婿,是神为以色列兴起的第一位士师())。耶孚尼的儿子「迦勒」())是进迦南时专心跟从神的探子())。这两个名字,会使回归的百姓联想起迦勒和俄陀聂凭信心夺取应许之地的历史()),提醒他们也要凭信心重建圣殿和耶路撒冷。
「革·夏纳欣」())原文的意思是「匠人之谷」。在犹大的家谱中,出现了「匠人」())、「织细麻布的」())和「窑匠」())等有特别技能的人。古代的技工通常都是家传的祖业,所以他们的家族很可能在圣殿、耶路撒冷的建造和重建中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比提雅」())原文的意思是「耶和华的女儿」。这位法老女儿生活的年代、背景不详,但她离开埃及、住在神的选民之中,并且得着了一个神百姓的名字,成为神接纳外邦人的见证。
「基伊拉」())这个名字,会让人联想到当年大卫对基伊拉的拯救,以及基伊拉人对大卫的出卖())。当年大卫选择体谅基伊拉人的软弱,主动「起身出了基伊拉,往他们所能往的地方去」()),让神「拯救基伊拉」())的心意能满足。这个选择预表了将来那位受膏者基督:「因为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所以祂也体谅百姓的软弱,求神「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21「犹大的儿子是示拉;示拉的儿子是利迦之祖珥,玛利沙之祖拉大,和属亚实比族织细麻布的各家。」

22「还有约敬、哥西巴人、约阿施、萨拉,就是在摩押地掌权的,又有雅叔比利恒。这都是古时所记载的。」

23「这些人都是窑匠,是尼他应和基低拉的居民;与王同处,为王做工。」

21-23节是犹大的第三个儿子「示拉」())的后裔。
「在摩押地掌权」()),可能指这位犹大族长征服摩押,也可能是与摩押人通婚,因为「掌权」原文的意思可以是「做丈夫、结婚、拥有」。

24「西缅的儿子是尼母利、雅悯、雅立、谢拉、扫罗。」

25「扫罗的儿子是沙龙;沙龙的儿子是米比衫;米比衫的儿子是米施玛;」

26「米施玛的儿子是哈母利;哈母利的儿子是撒刻;撒刻的儿子是示每。」

27「示每有十六个儿子,六个女儿,他弟兄的儿女不多,他们各家不如犹大族的人丁增多。」

24-43节是西缅支派的家谱。在十二支派中,西缅支派的人口最少,在被掳之前几乎没有存在感,回归之后却留下了一段非常醒目的家谱,位置排在犹大支派后面,篇幅排在犹大、利未和便雅悯支派后面。
犹大和西缅都是利亚所生()),两个支派的关系非常密切())。西缅支派在旷野飘流期间就减少了60%的人口()),所分的地业在犹大的境内()),此后「他们各家不如犹大族的人丁增多」())。南北分裂以后,西缅支派的一部分可能与犹大支派融合,一起被掳、一起回归。
西缅有六个儿子()),这里却只提到其中五个,而且只数算「迦南女子所生的扫罗」())的后裔())。这并不表明其他人的家谱已经流失了,而是作者精心拣选的结果,为要记念34-37节记录的那些族长。

28「西缅人住在别是巴、摩拉大、哈萨·书亚、」

29「辟拉、以森、陀腊、」

30「彼土利、何珥玛、洗革拉、」

31「伯·玛嘉博、哈萨·苏撒、伯·比利、沙拉音,这些城邑直到大卫作王的时候都是属西缅人的。」

32「他们的五个城邑是以坦、亚因、临门、陀健、亚珊;」

33「还有属城的乡村,直到巴力。这是他们的住处,他们都有家谱。」

28-31节列出了西缅人居住的主要城市,32-33节列出了这些城市附属的城邑与村庄,都位于犹大南方的半干旱地带。西缅支派可能在南地以畜牧为主业。
西缅支派的家谱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列出了他们的应许之地,并强调「这是他们的住处,他们都有家谱」()),宣告那些被掳回归的西缅人有权追溯神分给他们祖先的产业。
上图:别是巴城遗址(Tel Beer Sheva)全景。城墙里的区域并不大,其中主前11世纪的遗址只有20间房子、10间粮仓。城里的房屋主要是官邸、市场、粮仓、蓄水池等公共设施,只有少量民居。大部分居民平时都住在城外,需要做买卖或躲避战乱时才进城。

34「还有米所巴、雅米勒、亚玛谢的儿子约沙、」

35「约珥、约示比的儿子耶户;约示比是西莱雅的儿子;西莱雅是亚薛的儿子。」

36「还有以利约乃、雅哥巴、约朔海、亚帅雅、亚底业、耶西篾、比拿雅、」

37「示非的儿子细撒。示非是亚龙的儿子;亚龙是耶大雅的儿子;耶大雅是申利的儿子;申利是示玛雅的儿子。」

38「以上所记的人名都是作族长的,他们宗族的人数增多。」

39「他们往平原东边基多口去,寻找牧放羊群的草场,」

40「寻得肥美的草场地,又宽阔又平静。从前住那里的是含族的人。」

41「以上录名的人,在犹大王希西家年间,来攻击含族人的帐棚和那里所有的米乌尼人,将他们灭尽,就住在他们的地方,直到今日,因为那里有草场可以牧放羊群。」

42「这西缅人中,有五百人上西珥山,率领他们的是以示的儿子毗拉提、尼利雅、利法雅,和乌薛,」

43「杀了逃脱剩下的亚玛力人,就住在那里直到今日。」

「示玛雅 שְׁמַעְיָה/shem·ä·yä」())可能是「示每 שִׁמְעִי/shim·ē’」())的另一个写法。
当亚述帝国不可一世的时候,西缅支派却逆势扩张:39-41节是向西方的扩张,42-43节是向东方的扩张。「含族的人」()),可能是住在非利士平原一带的迦南人。「米乌尼人」())是攻击犹大的仇敌之一())。「西珥山」())位于死海东南面的以东地。
「希西家年间」()),指希西家王为了摆脱亚述的辖制,「攻击非利士人,直到迦萨」())的时候。西缅支派虽然弱小,但34-37节记录的这些族长却毫不畏惧强大的亚述帝国,积极参与希西家王的复兴,结果不但扩张了西缅支派的境界、消灭了神的仇敌,更成为神用来激励回归百姓的榜样。
「亚玛力人」())是以扫的后裔()),住在别是巴与埃及之间的旷野,一直到西奈半岛。「亚玛力人原为诸国之首」()),是以色列人进迦南的路上最强悍的民族。他们「并不敬畏神」()),在列国中带头攻击神的百姓、抵挡神的旨意()),成为一切抵挡神和神百姓的势力的代表。因此,神宣告祂「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而交给百姓的责任,就是「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涂抹了,不可忘记」())。当年的扫罗王违背神灭绝亚玛力人的命令()),所以有「逃脱剩下的亚玛力人」()),但神却借着最弱小的西缅支派完成了祂的旨意。
西缅支派的这段家谱,不但提醒被掳归回的百姓要顺服神的命令,不要再像扫罗那样被神厌弃());也鼓励一切软弱、失败的信徒:即使像西缅支派那样微弱,也能凭着信心被神大大使用,何况是基督用重价买来())的人呢?
上图:1849年的一封版画,远处是西珥山。西珥山是约旦高原从死海到亚喀巴湾之间海拔1000多米的一片山区,不在应许之地的范围内。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历代志上第四章

g. 犹大更远的后裔

在此列出几个简短的家谱,在旧约圣经其余的部分没有记载。有些明显地补充了关于法勒斯(1~8节)和示拉(21~23节)的家族资料,其他则可能是形容一些较小的家族。可分成六个段落, (a) 户珥(1~4节,、50b~55)和亚施户(5~8节,,他们都是迦勒和以法他的儿子和法勒斯的后代(1节,; (b) 雅比斯(9~10节); (c) 基绿(11~12节); (d) 基孚尼人俄陀聂和迦勒(13~16节); (e) 其他较不为人知的群体(17~20节);和 (f) 示拉,犹大的儿子(21~23节,。以犹大的众子所生的第一个孩子作结尾,给予名单完整的含义。

主要兴趣集中在一连串简短的附注上。举例来说,这个公式(……的父亲…… + 地名)出现几次(3、4、5、11、12、14、17、18、19、21节),表现对不同地方的兴趣(的注解〕。其他的附注提供了关于被掳之前,巧匠公会这重要和罕有的消息,诸如织细麻布的工人(21节)和窑匠(23节,也参14节,和另一个异国婚姻的详情(17~18节,、34~35)。最引人注目的附注是关于雅比斯和他有效的祷告(9~10节,没有与地方的名字有明显的相连)。他四个要求中的两个是关于物质方面(扩张境界和从疼痛中脱离,他的名字听起来像是希伯来文的「疼痛」),而两个是关于他与神的关系(祝福和神保护的)。重点不只是他祷告了,更在于神应允他所求的。历代志加入其他祷告蒙应允的类似例子(如:增添土地,参:,为了身体上的医治,参:提醒我们:神仍然聆听和应允特殊祷告。

1.这里应该是「迦勒」而不是迦米

3.这个经节一开始似乎就是抄写员的错误(字义:「这些是以坦的祖先」)。既然以坦是一个地名(32节,靠近伯利恒,参4节;提哥亚,参5节),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在「祖先」之前补上「户珥的儿子」(GNB、Curtis 和 Madsen、Michaeli,参4节)或是「哈勒的儿子」(Noth、Myers 等),户珥的惟一儿子的后代没有列在b~55节。一般英文译本的译法(这些是以坦的儿子)不太令人满意。

13-15.俄陀聂迦勒的弟弟,他们原先是属于基孚尼人,是后来逐渐与犹大合并的几个较小的家族之一。在第15节这最后的片语可译为以拉的儿子基纳斯(NIV、NEB,参GNB)或者当成一个摘要,「这些是基纳斯的儿子」(Curtis和Madsen、Williamson;参4、6、11节)。

22.在摩押地掌权的(NIV、RSV)被翻译成「这些去到摩押娶妻子的」(JB,参考Tg.)或是比较好的,「为摩押人工作的」,延续在第21~23节职业的主题。81「利恒」(RSV)大概是一个地方,可能是伯利恒(NEB亦同;参NIV,雅叔比利恒),与第21、23节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相符合。

iii. 西缅支派

,参:

,参:

的段落和第七章的部分,是历代志对古老北方以色列国度诸支派的惟一详述。这些提供了以色列人从占领、16)到被掳的历史背景。历代志作者的影响,从设计这些经节和他最喜欢的主题上看得见。的段落,特别显出历代志作者特殊的贡献,强调信靠祷告的价值,并且争战是属于神的。他也要为这重要的篇幅,解释为什么流便没有成为支派名单的首领。

应许之地在这里比第一章至九章其他任何地方里,受到更多重视。显著的提到个别支派增加地业、39~43,、16、22、23,也,如以色列从传统北方但的界限扩张到离大马色不远的黑门山。历代志三次强调、26)这些支派被掳,是因为他们对神的不信实。他们与神的关系是主要关键,这关系与以色列人在这地的各种经历相关、25~26)。

照例采用了不同的资料来源。西缅人和流便人名单的起首,是用了旧约圣经另外两个支派的家谱(创四十六;民二十六;参:及下)。这个用法十分可能曾经被用在征兵名单,和地方支派的记录,如处理牧羊的草地、边界的冲突等(如、16)。82其他来源(如、11~15)则仍然无法辨认。

西缅支派被摆在这里,是因为紧临在强大的邻居犹大南边。第28~33节的地名(是根据,亦参:从非常早的时代就被认为是犹大地,并且在大卫的时代完成占领(参33节)。83然而,另有一些家族仍维持分开的身分,直到在主前第八世纪后期(希西家的日子,41节)。历代志保存西缅独立的这个记忆,可能是因为地域扩展的例子,可能是因为被掳归回的犹太人仍然住在这个区域(参:

25-27.这支扫罗的支派,是惟一延续几个世代的。它可能曾经是支派中最大的家族,或者因其迦南的祖先而成为特殊的关注点(参:

34-43.家族领袖的名单(34~38节)与往西部(39~41节)和东南部(42~43节)双重的扩张有关。他们向西来到基多(39节,NIV、RSV、NEB),可能就是基得,或是在迦萨和别是巴半途之中著名的城市「基拉珥」(GNB、JB,参LXX)。对这的形容,用了被掳归回后熟悉的语言(参:,但也是对征服的回忆(参如:,这可从他们灭尽的陈述中看出(41节,NIV;参JB,「把他们摆在一个限制之下」)。每一件与拜偶像有关的事物,包括被打败的人口,都必须毁灭,但以色列人不可为自己从中获得什么东西(参:含族(40~41节),84假设是非利士人或迦南人的一支,不过如此一个广泛范围的字词是出乎意料的。米乌尼人(41节),在旧约圣经当中是与非利士人和西珥山、22)相关联的,可能是位于南边的南地。85「西珥山」(43节,RSV)也可能是在相同的区域,不过传统中素与以东相关,即在死海东边或南边。亚玛力人(43节)是在南地和西乃区域的一个游牧民族,曾被扫罗和大卫打败。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犹大的儿子是法勒斯、希斯仑、迦米、户珥、朔巴。」

“犹大的儿子”。只有“法勒斯”确实是他的儿子;其它人是不同宗族的领袖,彼此却不是兄弟。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本节至23节是犹大支派法勒斯家谱的补遗(比较二章 )。法勒斯维犹大的嫡传。其他四人都是犹大以后很多代才出生的子孙。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他们都是犹大的直系子孙,按着顺序列出了五代后裔。自2节开始补充了部分家谱,因2章大略记述了朔巴之前四名子孙,故本章则从介绍朔巴子孙开始。

――《圣经精读本》

◎这一段家谱没有出现在圣经的其他地方,加上有些经文的抄写错误,导致不容易理解。这段经文主要是记录犹大支派中比较小的几个家族的家谱。

●「法勒斯」:字义是「违规」、「破坏」。法勒斯在家族上列为长子,大卫与耶稣基督都是他的后代。

●「希斯仑」:字义是「被墙围住」。

●「迦米」:字义是「我的葡萄园」。此处应该是「迦勒」2:19 。

●「户珥」:字义是「洞」。

●「朔巴」:字义是「流动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法勒斯家谱的补篇:本段所收录的是好些互不关连的资料片段,内中又包括很多地方和民族的名称。

――《串珠圣经注释》

犹大、西缅支派的家谱: 从此处开始记录了与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子孙相关的家谱。(1-23节 )多少有些分散地记录了关于犹大支派的部分家谱,24-43节则介绍了关于西缅支派的家谱。在犹大子孙中重点人物是朔巴的后裔(1-4节 )、希斯仑的遗腹子亚施户的后裔(5-8节 )、雅比斯与其后裔(9-12节 )、俄陀聂、迦勒及示拉的后裔(13-23节 )。关于西缅后裔之家谱的特点是一并介绍了居住地(28-33节 )。犹大支派在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是最为强大的支派,西缅支派的势力却较微弱。但是,西缅的子孙记录在犹大子孙之后,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特殊的关系

――《圣经精读本》

「朔巴的儿子利亚雅生雅哈;雅哈生亚户买和拉哈,这是琐拉人的诸族。」

2节承接2:52。

――《串珠圣经注释》

●「利亚雅」:字义是「耶和华已经看见」。

●「雅哈」:字义是「他要抢夺」。

●「亚户买」:字义是「芦苇: 水的兄弟」。

●「拉哈」:字义是「压抑」。

●「琐拉」人:字义是「大黄蜂」。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坦之祖的儿子是耶斯列、伊施玛、伊得巴,他们的妹子名叫哈悉勒玻尼。」

以坦之祖的儿子: 在这里“以坦”似乎指地名。论到此处是为罗波安所重建而成为要塞的地方。

――《圣经精读本》

●「以坦」:字义是「野兽的巢穴」。

◎ 4:3 原文是「这些是以坦祖先」,没有「的儿子」。学者一般认为这里应该是文士漏抄一段文字,原来应作「这些是伯迦得之祖哈勒的儿子们,以坦(地名 )的祖先」。

●「耶斯列」:字义是「神栽种」。

●「伊施玛」:字义是「荒芜」。

●「伊得巴 」:字义是「强壮」。

●「哈悉勒玻尼」:字义是「面对阴暗」。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本章所记有人名也有地名。“祖”字希伯来原文作“父”,有时指的是军政领袖或一城、一门工艺的创立人。此处和5、12、14、17~18等节及其他一些地方均有此种用法。这两节因此可译为“户珥是以法他的长子,他的后代为伯利恒城的建立人,他有三个儿子:以坦、毗努伊勒、以谢珥。以坦的儿子是耶斯列、伊施玛、伊得巴,并有一女儿哈悉勒波尼。毗努伊勒建立基多城,以谢珥建立了户沙。

”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户珥的后裔:学者对3节开头部分的修订有两种意见:

1采用七十士译本「以坦的儿子是耶斯列 ...... 」;

2推测本节人名乃哈勒(2:51)的后代:「哈勒的儿子是 ...... (漏去名字 ) ......,他(哈勒 )是以坦、耶斯列 ...... 的父亲」。

――《串珠圣经注释》

「基多之祖是毗努伊勒;户沙之祖是以谢珥。这都是伯利恒之祖以法他的长子户珥所生的。」 ●「基多」:字义是「墙壁」。

●「毘努伊勒」:SH 6439,字义是「面对神」。此字与创 32:30-31 雅各与神摔跤的地方近似,一定能够提醒读者那段故事与雅各把当地取名背后的意义:「我面对面见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

●「户沙」:字义是「急忙」。

●「以谢珥」:字义是「宝物」、「财富」。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提哥亚之祖亚施户有两个妻子:一名希拉;一名拿拉。」

“提哥亚之祖”可译为“提哥亚城的建立人”。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提哥亚」:字义是「栅栏」(1:1)。

●「亚施户」:字义是「黑」。

●「希拉」:字义是「锈」。

●「拿拉」:字义是「少女」。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拿拉给亚施户生亚户撒、希弗、提米尼、哈辖斯他利,这都是拿拉的儿子。」 ●「亚户撒」:字义是「拥有人」。

●「希弗」:字义是「一口井」。

●「提米尼」:字义是「南方的」。

●「哈辖斯他利」:字义是「我要勤于观看寻觅」。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希拉的儿子是洗列、琐辖、伊提南。」

本节末应加上「和哥斯」数字。

――《串珠圣经注释》

●「洗列」:字义是「光灿」。

●「琐辖」:字义是「黄褐色的」。

●「伊提南」:字义是「使用不纯洁」。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哥斯生亚诺、琐比巴,并哈仑儿子亚哈黑的诸族。」 ●「哥斯」:字义是「荆棘」。

●「亚诺」:字义是「同盟者」。

●「琐比巴」:字义是「慢的」。

●「哈仑」:字义是「被尊崇的」。

●「亚哈黑」:字义是「尾随的军队」。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雅比斯比他众弟兄更尊贵,他母亲给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说:我生他甚是痛苦。」

比他众弟兄更尊贵。的类似说法。

――《SDA圣经注释》

●「雅比斯」:字义是「忧伤」。

●「尊贵」:SH 3513,「受尊荣」、「德高望重」。

●「甚愿你赐福」:连续两个SH 1288,「赐福」、「祝福」。用以加强语气。

●「常与我同在」:原文是「你的手(能力 )常与我同在」。

◎「我生他甚是痛苦」:原文可以指「生产之痛特别痛苦」,也可能指着「生产时大环境令人痛苦」。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雅比斯”。他透过充满信心的祷告,胜过其名字所蕴含的痛苦。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在本书前九章的谱系人名中,此处特别提到雅比斯和他的蒙神垂听的短祷,是个凭信心、仰望神度过艰难得平安的祷告模范。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古代近东地区常常在家谱中间暂叙重要的历史事实。我们无从知晓本节的“雅比斯”属于哪个家族,只是他似乎因以下三个事实而被瞩目为“比他众兄弟更尊贵”:①“雅比斯”这一名字原意是“痛苦”,他的 尊贵就暗示“痛苦的代价”。在被掳期间,以色列百姓饱受了寄居的痛苦与悲哀。对他们而言,最为急需建立的德行就是对苦难的克己态度,也应当在这种脉络中理解将雅比斯的故事插叙在此处的原因;②雅比斯是出色的信心之人,10节的祷告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他告白立约之神就是祝福的根源,相信真正的成功之道取决于神,并恳求神伸出援助之手;③据居住在雅比斯的地区的文士来看(2:55),他应博学多识。据犹太的传承,雅比斯是非常著名的律法学者。

――《圣经精读本》
】「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说:“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神就应允他所求的。」

◎ 4:10 中历代志作者特别把雅比斯的祷告放在家谱中,显示其真是具有独特性。

◎这个祷告似乎非常「物质」,与现代的「成功神学」教导一致。但不管怎样,神应允这个祷告。我们也不必认为神一定不应允物质性的祷告,虽然我们知道不管神应不应允我们的那一种祷告,祂还是造物者。

◎此处的「雅比斯」与 2:55 「住雅比斯的文士家族」不确定是否为同一个「雅比斯」。不过依照历代志作者的手法,的确是有可能 4:10 与 2:55 的雅比斯是同一人。如果是同一人,那表示透过神应允祷告,雅比斯的命运由痛苦转为有福,而且他的「有福」不是自己独享,反倒是与经济需要支持的「文士」们分享。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书哈的弟兄基绿生米黑,米黑是伊施屯之祖。」 ●「书哈」:字义是「富裕」。

●「基绿」:字义是「被囚禁的」。

●「米黑」:字义是「价值」、「雇价」。

●「伊施屯」:字义是「柔弱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伊施屯生伯拉巴、巴西亚,并珥拿辖之祖提欣拿,这都是利迦人。」

“珥拿辖之祖提欣拿”可译为“提欣拿是珥拿辖城的建立人”。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利迦: 此名在圣经中只见于本节。有些手抄本将此记录成“利甲”,若说利迦与利甲是同一人物,本节则可与(2:55)相联系。利甲人是摩西的岳父何巴所属的民族,亦被称为基尼人或米甸人,很快就被以色列民族所同化,忠心耿耿地事奉耶和华神,4:11,。如此,未曾属于以色列纯正血统的人也记录在家谱上的事实(17-18节 ),使我们看到了神对外邦世界的永恒计划,42:1-6)。在旧经圣经中,进入圣约百姓之列的外邦人之代表人物有他玛(创38章 、喇合,路得等。

――《圣经精读本》

●「伯拉巴」:字义是「医治之家」。

●「巴西亚」:字义是「跛子」。

●「珥拿辖」:字义是「蛇之城」。

●「提欣拿」:字义是「恳求」。

●「利迦」:字义是「极限的部分」。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基纳斯的儿子是俄陀聂、西莱雅。俄陀聂的儿子是哈塔。」

俄陀聂为以色列民的第一位士师,和迦勒(15节 )是近亲。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俄陀聂: 在驱除犹大支派所分得为业之地的残余外邦势力时曾立下赫赫战功,也是以色列的第一个士师。作者似乎是为了使以色列百姓借着回顾征服迦南时的气魄与信心,而致力于民族的重建,介绍了犹大支派的猛将俄陀聂。

――《圣经精读本》

●「基纳斯」:字义是「猎人」。

●「俄陀聂」:字义是「神的狮子」。 书 15:17 士 3:9 记载此人的事迹,他是第一个被兴起的士师。

●「西莱雅」:字义是「耶和华是统治者」。

●「哈塔」:字义是「敬畏」。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俄陀聂的事迹你记得多少?】

俄陀聂是以色列头一位士师。他大施改革,使国中得享太平,他的事迹记在 15与3章5至14节中。

――《灵修版圣经注释》

基纳斯的后代:基尼洗族由此而生,他们并非以色列人,只不过住在犹大支派当中。

――《串珠圣经注释》

「悯挪太生俄弗拉;西莱雅生革夏纳欣人之祖约押,他们都是匠人。」

“西莱雅生革夏纳欣人之祖约押,他们都是匠人”亦可译为“西莱雅生约押,约押是匠人谷的建立人,住在这里的都是匠人”。“革夏纳欣”义为“匠人谷”。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匠人: 在本章所记录的犹大支派家谱中,出现纺织工(21节 )、窑匠与园丁(23节 )从事等各种职业的人,在当时,他们属特别的技能人员。圣经所介绍的职业种类约如下文。今日的社会到处都有不可胜数的职业,其中有一些起着维持生计或实现价值的作用,有些则是制造社会罪恶的无益之业。故,圣徒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怀有清楚地蒙召意识。

――《圣经精读本》

●「悯挪太」:字义是「我的住所」。

●「俄弗拉」:字义是「幼鹿」。

●「革夏纳欣」:字义是「匠人之谷」。

●「约押」:字义是「耶和华是父」。

●「匠人」:SH 2796,「工匠」、「雕刻匠」。

◎ 4:14 约押是「匠人之谷」的祖先,这一族的特色是「工匠」。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耶孚尼的儿子是迦勒;迦勒的儿子是以路、以拉、拿安;以拉的儿子是基纳斯;」

「耶孚尼的儿子是迦勒」:在是俄陀聂的兄弟。最后一句又可作:「以上是基纳斯的后代」。

――《串珠圣经注释》

●「耶孚尼」:字义是「他将被面对」。

●「以路」:字义是「观看」。

●「以拉」:字义是「橡树」。

●「拿安」:字义是「喜乐」。

●「基纳斯」:字义是「猎人」。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耶哈利勒的儿子是西弗、西法、提利、亚撒列;」 ●「耶哈利勒」:字义是「神是被颂赞的」。

●「西弗」:字义是「城垛」。

●「西法」:字义是「城垛」。

●「提利」:字义是「害怕」。

●「亚撒列」:字义是「神持守」。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斯拉的儿子是益帖、米列、以弗、雅伦。米列娶法老女儿比提雅为妻,生米利暗、沙买和以实提摩之祖益巴。米列又娶犹大女子为妻,生基多之祖雅列,梭哥之祖希伯和撒挪亚之祖耶古铁。」

以实提摩。可能指犹大山城以实提莫的创建者。现为es-Semû`(谢穆 ),在希伯仑以南12.6公里。

梭哥。可能指犹大山城梭哥,靠近以实提摩,在希伯仑以南14。4公里。梭哥今名Khirbet Shuweikeh(希尔拜舒威克 )。

撒挪亚。又一座犹大山城,可能是Zânuta(扎努塔 ),在伯示麦东南约3.2公里。

――《SDA圣经注释》

“以实提摩之祖益巴…和撒挪亚之祖耶古铁”一段可译为“益巴是以实提摩城的建立人。米列娶了一个犹大女子为妻,生有三子,就是建立基多城的雅列、梭哥城的希伯,和撒挪亚城的耶古铁”。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米列娶法老女儿比提雅为妻: 米列与大国埃及的公主结婚的事实是非常令人惊异的。本书作者也留意到这一点,优先介绍了比提雅的众子。若说比提雅放弃埃及宫庭的豪华生活而与一个犹大男子结婚的行为是信仰上的决志,她的信心令我们想起摩西的决志。并且,比提亚的此番信心:①必使以色列百姓建立作为圣约百姓的强烈的责任感;②也教导他们何为信仰的高贵。

――《圣经精读本》

●「以斯拉」:SH 5834,字义是「帮助」。与 拉 7:1 的以斯拉SH 5830,原文意义一样,文字略有不同。

●「益帖」:字义是「丰足」。

●「米列」:字义是「叛逆」。

●「以弗」:字义是「小牛」。

●「雅伦」:字义是「耶和华居住」。

●「比提雅」:字义是「耶和华的敬拜者」。

◎ 4:17 很难想象一个以色列人可以娶法老的女儿为妻,而且这法老女儿的名字应该是改过了,字义是「耶和华的敬拜者」,显示这个法老女儿是敬拜耶和华的。圣经没有记载更详细的细节,只是单单在家谱中指出「米列」娶了法老的女儿这件事情,作为一件值得纪念的特别事迹。

●「米利暗」:字义是「反抗」。

●「沙买」:字义是「荒凉的」。

●「以实提摩」:字义是「我会使自己被听见」。 书 15:50 记载此城,翻译为「以实提莫」。 撒上 30:28 此城也是大卫常常会去,打败亚玛力人后送礼的城市。

●「益巴」:字义是「他会颂赞」。

●「基多」:字义是「墙壁」。

●「雅列」:字义是「下降」。

●「梭哥」:字义是「茂密的」。

●「希伯」:字义是「忠实的同伴」。

●「撒挪亚」:字义是「丢开」。

●「耶古铁」:字义是「神的净化」。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荷第雅的妻是拿含的妹子,她所生的儿子是迦米人基伊拉和玛迦人以实提摩之祖。」

基伊拉。示非拉的一座城。大卫从非利士人解救该城(撒上23 )。现名Khirbet Qîlā(希尔拜吉拉 ),在希伯仑西北12.6公里。

以实提摩。17节说益巴是以实提摩之祖。玛迦人以实提摩可能与他不是一个人。

玛迦人。玛迦人是巴勒斯坦东北面的一个小国,13:11)。

――《SDA圣经注释》

●「荷第雅」:字义是「耶和华的威荣」。

●「拿含」:字义是「舒适」。

●「迦米」:字义是「骨瘦」。

●「基伊拉」:字义是「要塞」。 撒上 23:1-14 记录大卫曾经帮助这个城邑,但是这个城邑还是会把大卫交给扫罗。此处写出这个名字,那段事迹应该会被想起。

●「玛迦」:字义是「压」。

◎ 4:19 的「玛迦人」,可能是 2:48 迦勒的妾玛迦之后代组成。

●「以实提摩」:字义是「我会使自己被听见」。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示门的儿子是暗嫩、林拿、便哈南、提伦。」

示拉的儿子。21-23节简述示拉的家族。

玛利沙。犹大的一座重要城市,现名Tell Sandahannah(泰勒尚达哈拿 ),在希伯仑西北13英里。

织细麻布。这种行业在古代通常是世袭的。

――《SDA圣经注释》

「便梭黑」:应作「梭黑的儿子是 ...... (漏去名字 )」。

――《串珠圣经注释》

●「示门」:字义是「沙漠」。

●「暗嫩」:字义是「有信心的」。

●「林拿」:字义是「喊叫」。

●「便哈南」:字义是「恩惠之子」。

●「提伦」:字义是「礼物」。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犹大的儿子是示拉;示拉的儿子是利迦之祖珥、玛利沙之祖拉大和属亚实比族织细麻布的各家。」

“示拉”。犹大的第三子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古代近东和土著部落多有以所擅长的行业闻名的。此处提到织细麻布的亚实比族,还有23节的窑匠,专为王作工的,以及专作文士的,是当日社会实况的反映。

示拉是犹大早年所生唯一生存的儿子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以示」:字义是「他救了我」。

●「梭黑」:字义是「散放」。

●「便梭黑」:字义是「梭黑的儿子」。

●「示拉」:字义是「恳求」。这是犹大最小的儿子 2:3 。

●「利迦」:字义是「旅途」。

●「珥」:字义是「清醒」。

●「玛利沙」:字义是「山顶」。

●「拉大」:字义是「秩序」、「命令」。

●「亚实比」:字义是「我将起誓」。

●「织细麻布」:SH 5656+SH 9488,「细麻布工作」、「细麻布劳动」。应该不只是「织布」,而是从事整个「亚麻布产业」的工作。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实比族织细麻布的各家】

本节上文提到玛利沙,令人怀疑亚实比族可能也是位于耶路撒冷山地和沿海平原之间的萨非拉地区,但就现有资料无法提供更加明确的位置。同行的工匠通常聚居在选择从事该个专业的城镇,组织他们的行会。工艺的技巧可以一代接一代地传授下去。早至主前十五世纪,阿拉拉赫文献已经列出了超过六十个这种家庭工业,纺织是最普及的工业,大部分家庭都小规模地从事,但它亦能支持大规模的工业中心。亚麻加工、纺纱、染布、编织都是细麻科技的一部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示拉的后裔:有些名字本是地名,大概是某些行业的中心。

――《串珠圣经注释》

「还有约敬、哥西巴人、约阿施、萨拉,就是在摩押地掌权的,又有雅叔比利恒,这都是古时所记载的。」

哥西巴人。有人认为是指基悉人。该名仍保留在希伯仑西北面的Khirbet Kuweizibeh(希尔拜库威锡比 );更有可能在Khirbet ed-Dilb(希尔拜迪尔贝 )附近。

在摩押地掌权的。可能指两个犹大族长征服摩押。有人认为是指与摩押人通婚,因为动词“掌权”(ba`al )还有“娶”的意思,等 )。关于该动词表示“掌权”,见

――《SDA圣经注释》

「在摩押地掌权的」

:有学者修订作「他(萨拉 )与摩押人通婚」,或「他迁居摩押地」,或「他替摩押人作工。」

「又有雅叔比利恒」:应承接上句作「后来回到伯利恒」,或作「他们都是伯利恒的居民」。

――《串珠圣经注释》

●「约敬」:字义是「耶和华站立」。

●「哥西巴」:字义是「虚伪欺瞒」。

●「约阿施」:字义是「神的赏赐」。

●「萨拉」:字义是「烧」。

●在摩押地「掌权」:SH 1166,「统治」。

●「雅叔比利恒」:字义是「面包的归还者」。

◎ 4:22 记录有一些犹大人统治摩押地,但没有记载详情,只说这是「古老的记载」、「古代的事情」。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哥西巴人】

这名字难以考证,如果一定要,哥西巴最有可能是萨非拉地区亚革悉的异名。学者初步鉴定它是距离玛利沙约五哩,现代称为贝达遗址(Tel el-Beida )的地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这些人都是窑匠,是尼他应和基低拉的居民,与王同处,为王作工。」

尼他应和基低拉。(KJV版为“植物和树篱 )。提到基低拉。

与王。似乎指尼他应和基低拉的窑匠受国王的控制。

――《SDA圣经注释》

“尼他应和基低拉”。原文作:植物和篱笆。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窑匠」:SH 3335,「陶匠」。

●「尼他应」:字义是「花草之中」。

●「基低拉」:字义是「墙壁」。

●「与王同处」:「与王一起住在那里」。

◎ 4:23 提到一些陶匠,他们为王室工作。历代志作者花时间于家谱中记载这些专业人士的事迹,突显这些专业对当时的人之重要性。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王在尼他应和基低拉的窑匠】

不难想象王宫和圣殿都希望能够吸引最佳的巧匠,来供应他们的需要。他们对工匠的支持包括提供物资、场地、工具,可能还有奴隶帮忙做粗重工作。此外,工匠还可以得到粮食、衣服,和其他的供应。本节所提的也都是萨非拉的城镇,至于其确实位置,学者却没有一致的意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西缅的儿子是尼母利、雅悯、雅立、谢拉、扫罗;」

“西缅”。参看至9节和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本节至43节记有西缅的谱系,也见于。西缅支派所得业地在犹大业地的中间,因此在政制上已归属犹大,历来很少单独提到西缅,都把它当作犹大的一部分看待。西缅因人口增多,业地容纳不了,在犹大王希西家中兴时期朝东、西两个方向寻找牧地(38~43节 )。东南边是以东人的居地(41节所记米乌尼人为以东的一族 ),西边的含族(40节 )当指住在沿海一带的非利士人和迦南人。希西家曾攻击非利士人直到迦萨。西缅人趁机扩张是很自然的事。“基多”很可能就是基拉耳,位于迦萨东南 )。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西缅的儿子是……扫罗: 本节与并行句。所记录的西缅之子共有六名,本文与记录了除了“阿辖”之外的五子之名。据推测阿辖是因为没有后裔才被除外。本文中的“尼母利”、“谢拉”、“雅立”创世记各译成“耶母利”、“琐陀”、“雅斤”。

――《圣经精读本》

●「西缅」:字义是「听见」。

●「尼母利」:字义是「神的日子」。

●「雅悯」:字义是「右手」。

●「雅立」:字义是「抗争者」。

●「谢拉」:字义是「升起」。

●「扫罗」:字义是「所想望的」。

◎对照 创 46:10 民 26:12 除了人名的拼写略有不同外,主要是民数记与历代志的记录没有「阿辖」这个人。可能是因为阿辖早死,或者创世记中的「阿辖」是误抄导致。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西缅支派:犹大和西缅两支派的祖先都是利亚所生, 而且他们的领地相连,都位于以色列地的南方。后来以色列国分裂为二,南北对峙,支派间的分界已失去重要性,且渐渐消失,西缅支派终于被归并入犹大支派之内了。

本段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族谱(24-27 );

2领地(28-33 );

3族长名录及族史片段(34-43 )。

――《串珠圣经注释》

西缅的领土: 这里继犹大的家谱之后介绍了西缅子孙的家谱,尤其是特意刻画了西缅子孙在希西家在位时所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这可以说是作者欲在百姓心中挑旺对作为祭司之盼望。在分配迦南地时,西缅支派并没有得到独立的产业,只是在犹大支派的产业中分得了一些。因此,西缅的后裔很难维持支派的存续性与主体性。他们之所以处在那种境地皆因他们的愚蠢行径与雅各的咒诅,49:5-7)。下文是按照时代的顺序所列出的圣经中关于西缅子孙的记录。

――《圣经精读本》

「扫罗的儿子是沙龙;沙龙的儿子是米比衫;米比衫的儿子是米施玛;」 ●「沙龙」:字义是「报应」。

●「米比衫」:字义是「香甜的气味」。

●「米施玛」:字义是「一个倾听」。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施玛的儿子是哈母利;哈母利的儿子是撒刻;撒刻的儿子是示每。」 ●「哈母利」:字义是「神的热气」。

●「撒刻」:字义是「留意的,注意的」。

●「示每」:字义是「著名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示每有十六个儿子、六个女儿,他弟兄的儿女不多,他们各家不如犹大族的人丁增多。」

儿女不多。指其他 西缅家族。在四十年旷野飘流期间,这个支派减少了60%的人口,26:14),结果人数只有其他支派平均数的一半。

――《SDA圣经注释》

◎ 4:27 说明示每有22个儿女,但是其他兄弟却儿女不多,重点是远不及犹大族的人数。

◎西缅支派的土地在犹大以南,土地比较荒凉,适合游牧。西缅与犹大两支派关系一向不错,后期西缅支派渐渐并入犹大支派之中。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西缅人住在别是巴、摩拉大、哈萨书亚、」

西缅人住在。28-33节记录西缅人的住地,与相应。这里所提到的许多西缅人城镇,在,42里是归属犹大的。

别是巴。约书亚把示巴排在别是巴后面。它显然是别是巴的另一个名称

――《SDA圣经注释》

●「别是巴」:字义是「七倍誓约的井」。

●「摩拉大」:字义是「出生」或「赛跑」。

●「哈萨书亚」:字义是「豺狼村」、「狐狸村」。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西缅支派所居住的地名: 本文与是并行句,除了措辞上的细微区别之外,列出了几乎同样的地名。只是添加了一个新的地名即“陀健”。在分配迦南地时“陀健”可能尚未具备城邑的规模,但在记录本书的时候,似乎已开始展露头角。

――《圣经精读本》

◎ 4:28-31 是西缅人居住的主要城市,而 4:32-33 则是这些城市附属的城邑与村庄。 4:31 特别强调在大卫王时期这些地区都还是西缅人的。 4:33 更是强调这些固有居住的地点,甚至都还列在家谱之中。这些信息,应该都是要帮助那些被掳归回的西缅人克服困难,坚守祖先留下来的产业。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辟拉、以森、陀腊、」 ●「辟拉」:字义是「麻烦的」。

●「以森」:字义是「骨头」。

●「陀腊」:字义是「世代」。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彼土利、何珥玛、洗革拉、」 ●「彼土利」:字义是「神毁坏」或「属神的人」。

●「何珥玛」:字义是「庇护所」。

●「洗革拉」:字义是「回绕」。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伯玛嘉博、哈萨苏撒、伯比利、色拉音,这些城邑直到大卫作王的时候都是属西缅人的。」

色拉音。或沙鲁险,实忻。图特摩斯三世把它列为他所征服之地。――《SDA圣经注释》

「这些城邑直到大卫作王的时候」:可见后来它们都归并入犹大支派的「南地」区分了,30:26-30)。

――《串珠圣经注释》

28节「哈萨书亚」及「哈萨苏撒」:「哈萨」是饲养牲畜的牛栏或羊圈,反映这二城是两个大型的畜牧中心,而生活在南地的西缅支派,仍然是过着半游牧的生活。

――《串珠圣经注释》

●「伯玛嘉博」:字义是「战车之家」。

●「哈萨苏撒」:字义是「马村」。

●「伯比利」:字义是「创意者之家」。

●「色拉音」:字义是「双闸」。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他们的五个城邑是以坦、亚因、临门、陀健、亚珊。」 ● 4:32 应该是「他们的村庄是以坦、和亚因、临门、和陀健、和亚珊,五个城邑」。

●「以坦」:字义是「野兽的巢穴」。

●「亚因」:字义是「泉水」。

●「临门」:字义是「石榴树」。

●「陀健」:字义是「测量」。

●「亚珊」:字义是「烟」。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还有属城的乡村,直到巴力。这是他们的住处,他们都有家谱。」

巴力。或者巴拉比珥。有人认为它是南方的拉玛,或拉末

――《SDA圣经注释》

●「巴力」:字义是「主」。可能就是 书 19:8 的「巴拉‧比珥」SH 1192。

●他们「都有家谱」:SH 3187,「被列入家谱」。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还有米所巴、雅米勒、亚玛谢的儿子约沙、」 ●「米所巴」:字义是「回复」或「退步」。

●「雅米勒」:字义是「他将统治」。

●「亚玛谢」:字义是「耶和华是强大的」。

●「约沙」:字义是「耶和华使其相等」。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西缅支派的扩张:由于人口增加,草场不足,西缅支派被逼往东西方伸展,西面直到基拉耳,东面直到亚卡巴湾附近。

――《串珠圣经注释》

暗示了希西家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亚述建立了从地中海到波斯的大帝国,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因此,巴勒斯坦地区处于不知何时会被亚述所践踏的危机当中。随着亚述王撒珥根(B.C.711-705 )的去世,巴勒斯坦全城开始弥漫抵抗与谋反的气息,犹大王希西家是此抵抗运动的先锋。他使耶路撒冷等犹大的中心城邑成为要塞,攻打拒绝参加此抵抗运动的国家并使之屈服。本文中的两个征服事件就是关于此番征伐事业的代表性事例

――《圣经精读本》

「约珥、约示比的儿子耶户。约示比是西莱雅的儿子;西莱雅是亚薛的儿子。」 ●「约珥」:字义是「耶和华是神」。

●「约示比」:字义是「耶和华使我安居」。

●「耶户」:字义是「耶和华是他」。

●「西莱雅」:字义是「耶和华是统治者」。

●「亚薛」:字义是「神所造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还有以利约乃、雅哥巴、约朔海、亚帅雅、亚底业、耶西篾、比拿雅。」 ●「以利约乃」:字义是「我的眼向着耶和华」。

●「雅哥巴」:字义是「向着雅各」。

●「约朔海」:字义是「耶和华使人谦卑」。

●「亚帅雅」:字义是「耶和华所造」。

●「亚底业」:字义是「神的装饰」。

●「耶西篾」:字义是「神建立」。

●「比拿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建造」或「耶和华已建立」。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示非的儿子细撒,示非是亚龙的儿子;亚龙是耶大雅的儿子;耶大雅是申利的儿子;申利是示玛雅的儿子。」 ●「示非」:字义是「丰富的」、「充裕的」。

●「细撒」:字义是「光亮的」。

●「亚龙」:字义是「大树」或「橡树」。

●「耶大雅」:字义是「耶和华的赞美」。

●「申利」:字义是「提高警觉的」。

●「示玛雅」:字义是「被耶和华听见」。有学者认为这就是 4:26-27 的「示每」(原文非常近似 )。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上所记的人名,都是作族长的,他们宗族的人数增多。」

都是作族长的: “族长”并非是一个民族的族长,而是指“从民族派生出来的家族领袖”。(34-37节 )所列出的名单是犹大王希西家在位时攻打基多地而征伐米乌尼人的主角们(41节 )。他们的征服事业不仅扩张了西缅支派的地界,还向周边国家显示了犹大王朝的主体性抵抗力量。

――《圣经精读本》

◎ 4:34-38 记载西缅的族长名单。

●「人数增多」:SH 6555+SH 7230,「冲破的多」、「爆炸的多」。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他们往平原东边基多口去,寻找牧放羊群的草场,」

基多。一定位于西缅南端,准确地点不明。七十士译本译为基拉耳,系以撒所住的地方。它可能是的基德。――《SDA圣经注释》

「基多口」:应作「基拉耳」。

――《串珠圣经注释》

基多: 确切位置不为人所知,但据以下两个事实可以推测此地是位于加低斯与书珥之间的“基拉耳”:①是美好肥沃的牧场,26:1-22);②离西缅支派很近。

――《圣经精读本》

●「基多」口:字义是「墙壁」。可能是「基德」书 12:13 或「基拉珥」。

●「基多口」:字义是「基多的入口」。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寻得肥美的草场地,又宽阔、又平静。从前住那里的是含族的人。」

肥美的草场地。以撒搬到基拉耳,发现了一个可以供养他牛羊的地方

含族的人。显然指迦南的先人。――《SDA圣经注释》 ●「含」族:字义是「热」。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上录名的人,在犹大王希西家年间,来攻击含族人的帐棚和那里所有的米乌尼人,将他们灭尽,就住在他们的地方,直到今日,因为那里有草场可以牧放羊群。」

希西家年间。:“希西家攻击非利士人,直到迦萨”。一般认为基拉耳约在迦萨南面12.6公里。――《SDA圣经注释》

“米乌尼人”。一个以东人的支派。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米乌尼」:字义是「居所」。

●「灭尽」:SH 2763,「完全地毁坏」、「被奉献以毁坏」、「灭绝」。

◎ 4:39-41 记录了西缅人往西边的扩张,也说明到了犹大王希西家年间,西缅支派还具有相当的实力。虽然一般认为西缅支派有一大部分融入犹大支派。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乌尼人】

这族人的身分学者有好几个大相径庭的意见。第一个看法认为他们是阿拉伯南部的玛因人(Minaeans 其国名叫玛因〔Ma'in〕 )。这个民族对烧香用之香料的垄断,到了主前四世纪已经延伸到巴勒斯坦。此外,又有学者认为这些人是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碑文中提到的穆乌纳亚(Mu'unaya )人。第三个可能则是他们与犹大山地希伯仑以南的城镇玛云有关。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这西缅人中,有五百人上西珥山,率领他们的是以示的儿子毗拉提、尼利雅、利法雅和乌薛,」

「西珥山」:可能是位于南地以南的区域。

――《串珠圣经注释》

●「以示」:字义是「他救了我」。

●「毘拉提」:字义是「耶和华拯救」。

●「尼利雅」:字义是「耶和华的仆人」。

●「利法雅」:字义是「耶和华的先锋」。

●「乌薛」:字义是「神是我的力量」。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杀了逃脱剩下的亚玛力人,就住在那里直到今日。」

杀了……亚玛力人: 居住在西珥山的亚玛力人是扫罗征伐时的余剩者。扫罗王曾为战利品所惑,违背了神灭绝所有亚玛力居民与他们的一切所有的命令,30:1-20),且借着本文中的西缅支派五百勇士得以成就。今日的圣徒当借着此番征伐记事而更新觉悟,为了在这地上扩张神的国度,当立定心志,刚强壮胆与撒但的势力进行属灵争战。

――《圣经精读本》

●「亚玛力人」:此民族住在犹大南方与埃及之间的沙漠上,习惯游击战。这个民族祖先是以扫创 36:12,16 。

◎ 4:42-43 记载西缅支派往东边扩张的事迹,「西珥山」是以东人的传统领域。当时应该被亚玛力人盘据,结果西缅支派就派人去夺取土地。

◎ 4:43 「杀了逃脱剩下的亚玛力人」,就让人想起扫罗就作王 撒上 15 ,这段记载,应该也是要提醒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要学习先辈持守神的命令,不要再被神厌弃。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2-4章 )】

12章中特别提到珥和亚干的罪(2:3-),有什么用意吗?这二人分别犯了什么罪?参串。同样,「应做不做,不应做却去做」是否你的写照?在你一生中,有什么事情会使你名留千古或获神纪念?是恶事还是善事呢?

2圣经别处没有记载雅比斯的生平事迹,此处却记载他祷告蒙神应允(4:10),这有什么属灵意义?在你生平中,有什么祷告是蒙神应允的呢?

3你对西缅的认识有多少?他是雅各那一个妻子所生?排行第几?有什么生平事略?

42-4章的家谱中曾提到不同的行业,试将它们找出来。见2:55; 4:14, 21-23, 39。圣经记载这些资料,你觉得奇怪吗?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我生他甚是痛苦。」】

痛苦的产物对人是稀有的恩惠。书籍、诗歌、功绩等,许多都是由痛苦催促出来的。那些人难以忍受的苦痛,却又不能以死来摆脱,结果称为灵感与安慰的根源。这里记载的真是那种情形,雅比斯的含义正可成为我们每早的祷告与祈求。

更深的祝福——不只是下泉,连上泉也赐给我们;不只是生命,更丰盛的生命。福分不仅是属世的,更是天上属灵的,是人从神领受最好的恩惠。

更多的代价——神要我们在敬虔中付更多的代价,给予人更深的影响,不失为自己,而是为主,你以为已经尽你所能,发挥极大的可能性。其实你还有未用尽的能力与力量。你当告诉神,扩张更大的疆域,得着祂的栽培。

更大的能力——父亲将手放在孩子手里,为加强他的臂力来拉弓,雅各的神岂不更有大能帮助你吗?

更强的立场——当外来的力量来侵袭的时候,你很难闭起心灵的门抗拒;但是神的平安与恩惠,像天使般护卫着你,你必不使神的圣灵担忧。

──迈尔《珍贵的片刻》

患难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生了一个孩子,本来很欢喜,在福建的风情习惯,大门口放炮仗,以示庆祝;在广东,孩子满月,大摆羌酌,欢宴亲友,庆贺一番。但雅比斯的母亲很伤心,这位母亲之所以给孩子起名叫雅比斯(忧伤之子 ),是因生他时甚是痛苦。这种伤心痛苦把欢喜快乐冲淡了;在痛苦患难中什么事都无甚意思,好听好看的,都看淡了。他可以代表人生忧伤中的感触,也表露人在患难中的深刻印象。伤痛刻在孩子身上而取这名,实在又以表出母亲的心痛到什么程度。世上的患难给我们的印象太深刻呵,这种患难所带给我们心中的伤痛能冲淡许多好处。这是人在患难中所经验,苦难对人生太深刻了。假如我们前数十年很快乐,现在变为患难;那么,这患难感受的痛苦把数十年的快乐冲淡了──这是雅比斯母亲的经验。

有些人在患难中要留下深刻的痕迹,这是天然的。有一个姊妹,受大痛苦,终日流泪,直至今日,眼中还带?泪痕,因哭得太多了,名也改为「若梦」──是「浮生若梦」之意,这伤心人心中深刻的痛苦,永远不忘的。

经中也有一个妇人,从伯利恒到摩押去,后来丈夫去世,泪未干,大儿子又去世,不久,三个儿子都去世了;只剩下孤寒婆媳三人,这是路得记的拿俄米。后来,听闻伯利恒丰收,便偕媳妇回来,人见了说:「这是拿俄米么?」她?说:「不要叫我拿俄米,(甜的意思 )要叫我玛拉,(苦的意思 )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她实在太痛苦呵!患难留给她的痕迹太深了!

人生在世,不会永远天晴无雨,世上那有无波无浪的海。这人这名,代表人生的痛苦经验,也可能代表你我之人生经验。

── 曾霖芳《历代志上家谱精义》

比众弟兄更尊贵】

──雅比斯出生时,诚然是在家庭困难,母亲伤痛之中,如似百上加斤;岂料这孩子出生以后,并没有增加困难和伤痛,却比众子更尊贵。有时神赐福我们,是像黑纸包着的礼物,我们看不出,以为「好惨」,其实乃是神赐恩典来报偿所遭遇到的痛苦。

某人多子,六子未生时,时时怨叹,怨叹为么没有子的又不多生,而自己多子又偏再有;这样怨叹八个月,孩子才出世,后来这个第六子是最好的,他爱神,能读书,有本事。母亲过了几年,脸才欢容,用广东话对我说:「好彩生埋这个」,从前的「好惨」,现在变成「好彩」了。神借着这个孩子赐福她,请各位注意,神的赐福才是最要紧的。

── 曾霖芳《历代志上家谱精义》

赐福之神,安慰之神】

雅比斯出生时母亲伤痛,结果却与初生时光景大大不同,他尊贵了;母亲也因此得着安慰,这个讯息,说神是赐福之神,安慰之神。

我们的经历有如蚌在海边,一天,沙粒跑进蚌内,在磨难中,甚为痛苦;在刺激之下,分泌炭酸钙化合物,渐渐把这物包裹起来。五年,打开一看,变为平均圆润的珍珠,如果过了十年,更珍贵,价值更大,我们的痛苦是这样。

这母亲为雅比斯所受的痛苦,一年十年,以至于二十年三十年,孩子尊贵了,母亲就得大大的安慰。长时间的磨炼,是一件痛苦的事,但结果大有喜乐。

有一本圣经──是一位母亲常常读的圣经,她死了,有人打开,在耶利米「你撇下孤儿,我必保全他的命,你的寡妇可以倚靠我。」旁边有几行是这母亲手写的字:「主阿,孩子是你赐给我的,我必定尽我的责任,相信?必看顾他。」原来这母亲有九个孩子,无倚无靠,常伤心流泪,有人劝她把孩子送给人;一天晚上,她大哭,极度伤痛,为这个孩子揪心,她把丈夫送给她的圣经打开一看,看到神给予耶利米的应许,她安心照顾这九个孩子。各位,你知道吗?其中第六子,便是全世界都晓得是神重用的仆人,一生带领过百多万人归主的慕迪先生。也许这母亲已看不见这孩子的成功,神是信实的,到底这孩子成为母亲的安慰。我们祷告、忍耐,即使看不见,神的话语还是真的,愿我们在任何环境中,都不放下对神的信心,爱神、相信神的应许,祂能安慰每个忧伤的心。

── 曾霖芳《历代志上家谱精义》

我也愿意像雅比斯一样每日求神……】

雅比斯令后人纪念的是他所祈求的事,而不是英勇的作为。他求神(1 )赐福与他,(2 )帮助他的工作("扩张我的境界" ),(3 )在他所行的一切事上与他同在,(4 )保佑他不遭患难、不遇艰苦。他承认神才是他生命的重心。我们求神赐福时,也应当求祂在我们的事业、家庭、娱乐中掌管一切。凡事顺服神,才能过又美好又得胜的生活。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也想象雅比斯那样祈求神……只是这样祈求完全吗?】

雅比斯切切地求神保护他免遭患难、不遇艰苦。我们处身罪恶滔滔的世界,也要求神保守我们平安,不受外面来势汹汹的恶者侵害。但是我们亦当谨慎自守,避免产生邪恶的动机、欲望和行为。所以,不但要求神保护不遇凶恶,也应当求祂引导我们的思想与行为。我们可以从让神使我们的内心充满良善的意念开始,来运用神的保护。

――《灵修版圣经注释》

「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

基督徒一生的道路,应该是满了祝福的。他所该殷勤警惕的,就是严防这祝福的泉源被堵塞。如果祝福停顿了,那必定是有原因的,但我们必不能从外在的环境找到答案。有一次,我看见一位事奉主的工人,与另一位同工意见不和,我听见这位事奉主的工人据理力争,声言他是对的,并且他所做和所说的也实在是没有错。那时我在暗想:弟兄,你也许完全是对的,但如果我们的对而缺少了主的祝福,那有什么益处呢?

在神的工作里,当我们失去了神的祝福,就一切都完了。如果我们真认识「神的眷顾」这事的严肃,对于我们的言行以及全人的一切,都要强烈地加以约束。因为「对」,不是我们的目标,「对」或「错」不是我们受衡量的准则,唯有神的祝福才是准则,且是唯一而永恒的准则。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雅比斯的祷告】

「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说:甚愿你赐福与我。」

在我们今天看来,雅比斯的祷告有些特别,如果教会要选模范祷文,大概你不会选到它;但在旧约时代,这样的祷告,并非不常见的。但这个祷告,是跟这个人有关的。
我们看圣经记载

雅比斯比他众弟兄更尊贵,他母亲给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说:“我生他甚是痛苦。”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说:“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神就应允他所求的。

这里说雅比斯的高贵,是因他有高贵的心志。
他自然会向他母亲问起,为甚么给他这个名字。记得他母亲生他的时候,受了很多苦,因此给名字的意思:“他使人痛苦”,这已是不能改的事实;但他凭信心求神,既然生下时使母亲痛苦,就一生不愿再给人受苦了。他祷告的末后两句,可以译为,使他能:“不作邪恶,不使别人痛苦”。
自己扩张,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面,那是卑贱的作法,更不能算是神的赐福。
神应允他的祈求,不是显明神偏爱他;圣经也不是教导我们,把神当作增福财神。但神的儿女应该有这样高贵的心志,过这样的人生。特别是作领袖的人,更应该存心如此。
不过,我们知道:凭天然人自己的败坏,不能达到这样高贵的生活;因此他求告神:“常与我同在”,才可活得更有意义,有价值,荣耀主的名。这是多么高贵的心志!
看他同世代的人:“米列娶法老女儿比提雅为妻…”,攀龙附凤,成了贵族,真是光耀门楣,可以扬眉吐气!有的人口增多,在地上占了宽阔平静的肥美牧野,能够拓展,发财兴盛,有物质上的成功。又有人我武维扬,侵略征服,开疆拓土,有军事上的胜利。可是这些人的成就,现在到哪里去了?存在了多久?
雅比斯没有甚么显著的成就,可以记载在历史上,他不需要谁给他虚假宣扬,立纪功碑。但他所作的一切,是有主的同在,可以荣耀主。他的心志,表现另一种的价值观念,与众不同,发光照耀黑暗的世代,至今仍然勉励我们,效法他高贵的心志,过美好的一生。

── 于中旻《历代志上笺记》

在苦难的环境中学会祷告】

雅比斯是祷告之子,可能雅比斯经常在苦难中,可能从小就在这苦难的环境中,可能他从小就会祷告。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舒服的环境,对孩子未必有好处,反而患难的环境,?会有好处,会使你晓得祷告,求神看顾。

有一个人,他几个孩子都很会祷告,为什么?原来他们的父母在战时带领他们流离颠沛,痛苦饱尝前途茫茫的战乱中;他们祷告,祷告,从小就这样,从患难痛苦的环境中产生出来。雅比斯在苦难中祷告,情词恳切,最合神的心意,神就应允了。这祷告,对我们灵性上是大有好处的。

雅比斯一生,有神赐福,有神同在,有神保守,他是以色列人,向「以色列的神」祷告。我们属主的人,向自己的主祷告,不要忧伤像无盼望之人一样。人生途程上有一条祷告的路,也是今日每个遭遇患难的人可走的路。我们要抓住神的应许,这是患难中的出路,患难生忍耐,患难生祷告,对人生灵性是大有造就的。

── 曾霖芳《历代志上家谱精义》


荣耀的名“甚愿你赐福与我……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


读经时,我们常跳过历代志上的前九章,因为里面只是些人名。但从里面,我们可以不时发现一些有趣而富有价值的讯息。那两节关于雅比斯的经节,就是个好例子(49~10 )。
《历代志》的作者告诉我们这人“比他众弟兄更尊贵”(9节 )。他为何会如此尊贵呢?我们无法确定,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名字以及他的短祷告中找到一些线索。
雅比斯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他引起痛苦”。有谁愿意取这样的名字呢?可能他母亲为他取此名是因为她在生他时受了很多痛苦。
雅比斯不怨恨,也没有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爱”或“平安”,而是求助于神。他祈求神赐福给他(10节 )。圣经学者们将第10节的最后一部分翻译成雅比斯的祷告,是为自己免除痛苦或不至于给他人带来痛苦的祷告。我相信雅比斯是尊贵的,因为他向神寻求帮助,使他能活得正直而不将痛苦带给他人。
无论名字是什么,你都可以成为尊贵的人。今天就请求神赐福于你,也使你成为对别人的祝福。
藉我赐恩福!藉我赐恩福!
藉我生命荣耀主名;
藉我赐恩福,救主听我求,
藉我赐恩福,使他人得救。
神赐福于我们,所以我们也要祝福他人。


──《生命隽语》

神给我的应许是……我也这样相信?】

迦勒被摩西差去窥探迦南地,是十二探子之一。只有他与约书亚二人回来作了正面的报告。他们相信神的应许必能帮助以色列人攻占迦南地。迦勒的事迹见民数记13至14章、约书亚记14至15章,其生平介绍请参看民数记13章的人物介绍。

――《灵修版圣经注释》
】「这些人都是窑匠,是尼他应和基低拉的居民,与王同处,为王作工。」

「与王同处,为王做工。」大卫王有许多勇士,其中有些是将军,有些是看门的,这些人都是按着王所指定的岗位,各守其职。我们必须甘心乐意,接受神所赐给我们的那一份。或作将军或作看门,是照着神的意思,不是凭着自己的选择。如果你是一个基督徒,就该知道,神早已为你标明一条该走的道路。使徒保罗在称之为「路程」。神不单为保罗标出一条道路,也为祂每一个儿女个别标出一条道路。因此最要紧的,就是每一个神的儿女,都应明了并行走在神为他所指定的路程上。「主阿,我只有这愿望,就是将自己献给你,让你带领我,在你所命定的道路上往前。」这就是真正的奉献。如果到了一生的尽头,我们能够和保罗一同说:「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提后4∶7 )那我们就真是有福了。我们在地上的生命只活一次,而最悲惨的,乃是当我们到生之终时,才知道自己以往所走的,是一条错误的道路。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直译】

「这些人都是窑匠,是住在田园和篱笆中间的,在那里他们与王同处,为王作工。」
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有“与王同处,为王作工”的可能。也许是在一个非常不顺遂的地方;也许是在一个粗俗的乡村,一个看不见有王与我们同处的地方;也许是在各种篱笆中间,障碍下面,也许我们的手还须拿着各种陶器,天天过着窑匠的生活。
不论在什么地方,那安放我们“在那里”的王,必来与我们同处,如果他以为篱笆是不需要的话,他必定会立刻把它们拆去的。或许那似乎妨碍我们的,倒成了我们的保护呢!至于那放在我们手中的陶器,正是王看为最适于我们“为王作工”的。——海弗格尔
彩色的落日,嵌星的天空,美丽的高山,明净的海洋,芬香的树木,鲜艳的花草——它们虽然绝顶美丽,还及不到一个在普通生活上用爱心,眼泪事奉主的信徒一半美丽。——费勒
最圣经的灵魂,往往存在于那些声名不显赫的人物身上,他们圣洁的内在生活,象清澈的池塘隐僻之处,藏着一枝看不见的娇嫩莲花。——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

奇妙的团契交通——是因祂的慈爱】高高在上的人,能与最卑微的同在一起,看看窑匠──我到犹太国,特找一个上午,看看窑匠如何用坭土作工;到了烧窑地,看见坭工陶工浑身污坭,肮脏得很,地低房狭,局促不堪。这里所说的如许卑微下贱肮脏的人,他们却与王在一起,这王可象征神,如先知撒母耳对以色列人说:「……其实耶和华你们的神是你们的王。」每个神的百姓都当知道祂是王,要敬重祂,荣耀归祂。世上的人本是低微卑贱,污秽肮脏,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这是世人的光景,也是以色列人的光景。像窑匠一样污秽肮脏的。这样的人,又怎能与坐在宝座上的神团契交通呢?这奇妙的团契交通,是因祂的慈爱。有一本书说有一个出名的孤儿院,一天,来了一个周身污秽的小孩要见院长。看门人拦住说院长没有空,小孩吵起来;院长听见走出来,看见这个孩子觉得很可怜,就问他要见院长作什么?他说:「有人告诉我这个院的院长可以帮助我,所以我来。」院长问:「你有无介绍信?」他:「没有,只是这样。」院长:「这就是你的最好介绍信了。」一个身世可怜,无父无母,周身污秽的孩子,是最好入见院长的介绍信呵!从此这孩子住在院中,常与院长在一起。院长顾念他,爱他──这可以说明今日的真理。

一个荷兰人对我说,他们有很好的君王,百姓爱她,因她有爱心,是不以人民为卑贱的王。有些王高高在上,看一看也不容易,我们的王,他是老婆婆一样的心肠,随便梳头发像平民,随便穿衣服像穷人。他到处跑跑,人告诉他的苦情,王就用各样方法帮助人,常常顾念民,与人民交往。

我们的神就是像这王一样的,如果我们有信心,将重?交在神前;接受主,藉?耶稣基督进到祂面前,祂从来不轻看,也乐意帮助人。

── 曾霖芳《历代志上家谱精义》

奇妙的团契交通——是因着彼此认识】

这些窑匠与王同处,是因为他们认识王,王也认识他们,最大的原因,是彼此同一支派,这奇妙的团契,因彼此间有认识,这也是很自然的。

记得一件事,战后我回福建看母亲,自然是穿得整齐,一切准备好;因怕母亲见了以为儿子的景况很凄凉──其实作妈妈的不会这样的,我穿得整齐与否是无关重要的。我带着行李,坐着车子,向着老家前去,急急想见到久别的母亲。在马路上有一个人,拿着扁钩子,扁钩上捆钩一条绳,穿布衣短裤,定睛望着我,将扁钩指指我,叫我的小名,「你回来呀!」我细认他,原来是小学同学,彼此认识,有好的交情,他用扁?指指我也不相干;我便下车,大家很亲热的交谈起来,他谈起遭遇家散人亡的惨状,我感同身受,真是一言难尽!谈了许久,约期再会……我们能一见就交谈得如此投契,那车夫觉得惊奇。其实这完全系基于彼此认识,因我们是小时的好朋友。今日我们与神的关系,也是如此,窑匠虽卑微,是与王同一支派的人,彼此认识,便可以建立团契。「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祂。」「认识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祂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彼此认识,是建立我们与神美满团契的基础。

── 曾霖芳《历代志上家谱精义》

奇妙的团契交通——是因着生命相通】

这些窑匠是属于犹大支派的,王也是犹大支派的人,同血统,同来源,可能内有叔伯兄弟的关系。正如我们与神的关系一样,我们虽然污秽肮脏,但我们信徒与神有生命相通,我们有神的性情,因我们已被拯救得看祂的生命,从重生之日起,神是我的父,我是神的儿子;这是生命的关系,故能在这奇妙的团契中。

我想起一件事:有一次,我与朋友在他家花园中谈天,他的孩子满身坭土,污秽不堪的跑过来,要爸爸抱;爸爸便毫不介意的把孩子抱在怀中,完全没有厌恶孩子的污秽会弄污自己衣服的表情。我明白了,他们是父子呵,他们的生命相通呵!今日我们带?生命到祂的宝座前,得帮助怜悯,是因我们是祂的孩子,虽然不好,仍是祂的孩子──这是基督徒一生的福气。我们又可以随时,照我们的光景,坦然无惧,到神前来求祂帮助。有重?吗?到祂面前放下,便得喜乐。疲倦吗?到祂面前,祂加力量,只要你晓得享用你从祂得来的福气,这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这些人与王有团契,彼此之间也有团契,因为同是为王作工的。我们在教会中的人也都有团契,因为同事奉一位王。这是何等宝贵,何等奇妙,人有各式各样,地区也不相同,但在教会中就产生团契。

有一次我坐火车去伦敦,在车上与英国友人为主工作──派单张,每人拿一?单张,我们两人虽不同族,但在主里有团契。后来,把单张派到一个人手里,那人一面笑,一面拿出一本圣经来,意思是「我与你们一样」,他是德国人,在葛培理布道中信主,谈下去,如同一家人。虽然英国与德国,前曾交战。现在我们一个中国人,一个英国人,一个德国人,三人之间彼此契合。前是不相识,现在已联合在一起了。教会就是这样,是一个最美好的团契。

── 曾霖芳《历代志上家谱精义》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