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vii. 便雅悯支派
,参: 便雅悯已经在以上a节处理过了,为什么还要重复呢?事实上,这两个名单的性质和目的不同,极少重迭。举例来说,的背后是征兵的普查,在这里却不明显。有人以为用额外的篇幅介绍便雅悯,是因为这支派产生君王,97但是对支派地理环境的兴趣更可能是本章被涵括的关键。主要所关心的是便雅悯人的定居,特别在耶路撒冷(28、32节),但也是在迦巴(6节)、阿挪和罗德(12节)、比利亚(13节)、基遍(29节),和甚至是摩押(8节)。便雅悯处在支派名单最后的位置,是与首先的支派犹大的事件相平行的,在那里也是强调支派的地理环境(,。事实上,「犹大和便雅悯」在历代志里经常被一起提及,而便雅悯极少是单独出现的,无论是在历代志(参如:及下,,及下,或是在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中(参如:,;。他们在一起首先形成犹大的南国,然后是被掳归回的团体。因此,便雅悯在这里的出现,是作为与犹大在保存以色列身分和传统上,伙伴关系的一个象征。特别是,便雅悯声称其支派领域的悠久历史,对于居住在相同区域的历代志读者,应该也是一种鼓励(及下)。地的重要,在于这是神没有收回的应许。 但是到底这个名单是指哪一个时期呢?在此处描写到的许多便雅悯人之定居,重现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以下 = 以下;= ;,都指出可能是被掳归回后。然而在以下所列出的地方被说成是再次定居,历代志上八章同样可能是指被掳前时期,或是指在联合王国或是在约西亚带领下的往外扩张时期。二者似乎不分轩轾。 本章清楚地分成两部分: (a) 族长(6、10、13、28节)是根据他们定居的地方列出的(1~28节);和 (b) 扫罗家的家谱(29~40节)。 a. 便雅悯家族的定居 有两股脉络可以分辨,以忽(1~7节)和以利巴力(8~27节)家族。所列出的名字是便雅悯(1~2节)和他的长子比拉(3~5节)的后代,似乎是导入以忽的后代(6节),特别是如果亚比忽(NIV、RSV)被改成以忽的父亲基拉(3节,NIV注脚,NEB、JB)。从看来这个似乎是相当可能,并且以忽在这里的突出之处,如果他被证明就是著名的士师以笏,就更加容易了解。如果这个被接纳的话,则在第4~5节接下来的名字,亚比书、乃幔、亚希亚、基拉,或者是以忽的儿子(参7节头三个名字)或者是基拉另外的儿子,也是有可能的。第二个基拉(5节,真有两个兄弟是同名的吗?)可能是一个晚辈,或者可能是对同一个人的第二次描述。这不是随意重建,乃是根据、33~38节,的经节,在那里儿子的意思是作为兄弟,而一个名字也有可能借着重复而重新开始的。示孚汛( = 书反,,和书品,和户兰( = 户反,,和户品,,在第5节中可能被认为也是比拉的后代,或是便雅悯的远亲(参:;。在这里所形成的家庭谱系,集中在以忽,如下图所示。| 便雅悯 | |||||||||||||||||||||||||
| 比拉 | 亚实别 | 亚哈拉 | 挪哈 | 拉法 | 示孚汛(?) | 户兰(?) | |||||||||||||||||||
| 亚大 | 基拉 | ||||||||||||||||||||||||
| 以忽 | |||||||||||||||||||||||||
| 亚比书 | 乃幔 | 亚何亚/亚希亚 | 基拉(?) | ||||||||||||||||||||||
【】
「便雅悯的长子比拉,次子亚实别、三子亚哈拉、」
本章补充至12节,给便雅悯这个重要的支派提供进一步的资料,这支派产生以色列的首任君王(扫罗 ),也向大卫的王朝尽忠。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本章继再记便雅悯支派的谱系,详尽的程度仅次犹大和利未两支派。站在作者立场,南国犹大为以色列人复国后的主力,而犹大人、西缅人和一部分便雅悯人是南国的主要构成分。以色列民的第一个王扫罗也是便雅悯人,扫罗统治之末便是大卫王朝之始。作者突出扫罗(29~38节 ),可将读者注意力逐渐引入就要在10章开始的大卫王国的故事。看注。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比拉」:字义是「破坏」。
●「亚实别」:字义是「属神的人」。 ●「亚哈拉」:字义是「尾随的兄弟」。――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便雅悯的儿子: 7:6记录说便雅悯共有三子,此处却说是五子。对这种差距有很多推测,据推测除比拉之外的四名都是孙辈以上的子孙。
――《圣经精读本》
【】
便雅悯的子孙:作者的用意是要带出住在迦巴的以忽。
――《串珠圣经注释》
【】
以忽的后裔: 在便雅悯的子孙中本文主要详细记录了以忽的后裔,那是因为以忽作为第二个士师,为以色列作出了很大贡献,并且其后裔中有很多勇敢的族长。借着这些事实我们要认识到,当在历史上很好地继承先人的伟大信仰。
――《圣经精读本》
【】
便雅悯支派:本章是便雅悯支派的另一份族谱,与7:6-12的完全不同。
除了名字的差别外,两段的文体也有很大的差异:后者的格式是「乙是甲的儿子」,而前者则为「甲生乙」。
至于为什么有这两份不同的族谱?实在令人费解,可惜圣经没有正面解答这问题,我们只能从旁推测。首先,便雅悯支派的族谱曾经出现在和。这两份家谱皆出自同一作者摩西。创世记所记录的是列祖时期雅各的家族,而民数记的则是数百年后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便雅悯支派内各家族的族长。相似的解释也许可以应用在此处 : 第一, 7:6-12和8章的族谱来自不同时期 。 其次,8章的族谱特别记录住在首者的领袖之家世,以及便雅悯支派所出唯一的王扫罗的家谱。
――《串珠圣经注释》
便雅悯支派的家谱: 补充了7:6-12所论及便雅悯支派的家谱。然而,这也并非是完整的家谱。尤其是此家谱似乎是瞄准某一特定人物而进行了记述,此人物就是在以色列建立第一个王朝的扫罗。本书作者想要借着刻画扫罗来自然而然地连结以大卫为中心的历史叙述。本章中的家谱非常复杂,很难把握正确的家谱之脉。这种混乱似乎是因记述了以族长为中心的家谱。事实上,圣经中的家谱具有非常多样的形态,在这里可以暂时考察一下家谱。圣经中的家谱主要是按着个人、家族、支派、民族等血统顺序进行记录,大都记载了男性的名字。编篡家谱的动机是:①为了明确继承权的合法性;②为了确保祭司之职,君王之位,利未支派的事工诸多世袭职位的永续性与特权;③为了确认并保证宗族的纯正性等。记录的对象有以民族为单位的,22:20-24,25:1-4),也有以个人为单位的,;其年代,有从上到下的,也有从下到上的。在对待圣经所记录的家谱时,我们当注意以下几点:①有时会从广义上使用称呼家人的用词(父……子等 );②有时同一家谱之内,人名、地名、支派名会混在一起。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借着圣经中的家谱来再一次确认所有人类都源自亚当一人的事实与神关于“女人之后裔”的应许终于借着耶稣基督而得以成就的事实。
――《圣经精读本》
【】
【】「四子挪哈,五子拉法。」 ●「挪哈」:字义是「休息」。
●「拉法」:字义是「高」。――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比拉的儿子是亚大、基拉、亚比忽、」
比拉: 是便雅悯的长子,也是比拉家族的祖先(7:6)。
――《圣经精读本》
【】●「亚大」:字义是「非常荣耀」。
●「基拉」:字义是「一粒谷粒」。 ●「亚比忽」:字义是「我父是庄严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8:3,5 ,「比拉」的两个儿子都叫「基拉」。这可能是一个儿子死亡以后,后面生的儿子取一样的名字纪念前一个儿子的结果。【】「基拉」:比拉似乎不可能有两个儿子都叫基拉,学者认为「亚比忽」应作「以忽、亚比书 ...... 的父亲」。
――《串珠圣经注释》
【】「亚比书、乃幔、亚何亚、」 ●「亚比书」:字义是「我的父是拯救」或「我的父是富足的」。
●「乃幔」:字义是「愉快舒适」。 ●「亚何亚」:字义是「安息的兄弟」。――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基拉、示孚汛、户兰。」 ●「示孚汛」:字义是「蛇」。
●「户兰」:字义是「出身高贵」。――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忽的儿子作迦巴居民的族长,被掳到玛拿辖。」
以忽。6-28节列出以忽的子孙。这个以忽可能就是士师以笏,因为他被称为基拉的儿子。而这里的以忽也是基拉家系的人,。
被掳到。直译是:“他们掳走他们”。细节不详。
――《SDA圣经注释》
本节至27节的谱系只见此处。“被掳到玛拿辖”一语意义不明。有的解释说,某一时期有小部分的便雅悯人曾被掳到以东地的玛拿辖。也有解释说,是指便雅悯人把迦巴的原居民逐到犹大地的“玛拿哈”,。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迦巴居民...... 被掳到玛拿辖」:有关此事史载不详。有学者认为这事显出部分便雅悯人曾被掳到以东(1:40);又有学者认为这显示迦巴的原居民曾被便雅悯人驱逐至犹大的玛拿辖(2:52-)。
――《串珠圣经注释》
以忽: 是将以色列百姓从摩押王伊矶伦的欺压下拯救出来的左手便利的士师:①他未曾屈服欺压之恶,反而除去了那恶 ;②而且具有深入虎穴展开行动的胆量与勇气;③发挥了使整个以色列支派团结一致的领导力;④是具有万事都在神主权之下的信心与强烈的耶和华主权思想的士师。主张:此词有时用来意指从亚伯拉罕到约瑟的以色列民族之“祖先”,尤其多用来指十二支派的始祖雅各的众子。然而,此处则单指部族的头领或共同体的领袖(12:27,。
――《圣经精读本》
【】●「以忽」:字义是「联合」。
●「迦巴」:字义是「山」。 ●「玛拿辖」:字义是「休息」。 ◎ 8:6-7 似乎跟前面的经文无法衔接,又提到「被掳」。一般认为这个「被掳」应该是指支派间的冲突导致的迁徙。此处也可能有经文佚失的状况,导致经文难以理解。――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忽的儿子乃幔、亚希亚、基拉也被掳去。基拉生乌撒、亚希忽。」
也被掳去。直译是:“他掳走他们”。与第6节一样,其细节不详。――《SDA圣经注释》
亚希亚在原文的写法与亚何亚(4 ) 差不多完全相同,故此乃缦、亚希亚这二人的名字很可能是抄录时误置于此( 参3-5注 )。
――《串珠圣经注释》
【】●「亚希亚」:字义是「耶和华的兄弟」。
●「乌撒」:字义是「强壮有力」。 ●「亚希忽」:字义是「神秘的兄弟」。――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沙哈连休他二妻户伸和巴拉之后,在摩押地生了儿子。」
休他二妻。指沙哈休了户伸和巴拉。
――《SDA圣经注释》
以色列民寄居摩押的事大概发生在早期历史中,。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在摩押地: 便雅悯支派的居住地离摩押地并不远,但沙哈连为何移居摩押却并不甚清楚。问题是:①神的百姓居住在摩押地的事实;②从外邦人摩押女子生了儿子的事实。据推测,以色列与摩押之间这样的关系设定是考虑到了摩押女子路得被加载大卫祖先之家谱的事实。倘若如此,本节体现了福音的普世性。基督徒并非是从血气、情欲或人意所生,乃是从神而生。
――《圣经精读本》
●「沙哈连」:字义是「两个黎明」。
●「户伸」:字义是「急促的人」。 ●「巴拉」:字义是「粗野」。――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寄居摩押地的以色列人:有关沙哈连家族的历史,资料不详。南部的以色列人遇到天灾人祸时往往迁居摩押(参得1章 。
――《串珠圣经注释》
【】
「他与妻贺得同房,生了约巴、洗比雅、米沙、玛拉干、」
贺得: 据语言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贺得是摩押女子,迦得所生子孙的名字皆有摩押式发音,尤其是米沙与玛拉干是摩押之君与偶像的名字。
――《圣经精读本》
【】●「贺得」:字义是「新月」。
●「约巴」:字义是「沙漠」。 ●「洗比雅」:字义是「獐鹿」。 ●「米沙」:字义是「自由」。 ●「玛拉干」:字义是「伟大的王」。――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耶乌斯、沙迦、米玛;他这些儿子都是族长。」 ●「耶乌斯」:字义是「策士」。
●「沙迦」:字义是「宣告」。 ●「米玛」:字义是「骗子」。――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他的妻户伸给他生的儿子,有亚比突、以利巴力。」
户伸: 虽是被逐的女子(8节 ),却记录到她的后裔极其昌大。本节使我们联想到又一个被放逐的妇人夏甲。此二女子的子孙都繁衍得非常昌盛,这些事实说明了神保护被人所疏远的弱者,,并且祝福他们。
――《圣经精读本》
【】「以利巴力的儿子是希伯、米珊、沙麦。沙麦建立阿挪和罗德二城与其村庄。」●「亚比突」:字义是「我的父亲是良善的」。
●「以利巴力」:字义是「神是创造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建立阿挪和罗德」:这二城曾出现于古埃及的记录上,故此处所指实乃重建二城的事。提到:被掳后归回居于此二城的是原来居民的子孙,至于他们的祖先何时迁居则史载不详。
――《串珠圣经注释》
【】●「希伯」:字义是「区域以外」。
●「米珊」:字义是「净化」。 ●「沙麦」:字义是「被保守的」。 ●「阿挪」:字义是「精力充沛的」。 ●「罗德」:字义是「辛劳」。――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又有比利亚和示玛是亚雅仑居民的族长,是驱逐迦特人的。」
“迦特人”:注。如属非利士地的迦特人,此处当为便雅悯支派早期扩展和定居的记录,以志当年开创的艰辛。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比利亚和示玛……驱逐: 迦特是非利士的五个主要城邑之一,以法莲支派曾攻打此城却遭到惨败(7:21),此城以坚固的要塞闻名于世。那地的居民极其强盛,对以色列百姓常造成威胁本文表明比利亚与示玛为以色列所遭到的羞辱(7:22)雪了耻:①他们视同胞的伤痛为自己的伤痛,断然冒险。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圣徒与哀哭者同哭,与喜乐者同乐的态度;②神决不会袖手旁观遭到不正当逼迫的人,必在合宜之时通过合宜之策施行公义。
――《圣经精读本》
【】●「比利亚」:字义是「在邪恶里」。
●「示玛」:字义是「听闻」。 ●「亚雅仑」:字义是「鹿原」。 ●「迦特」人:字义是「酒醡」。――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便雅悯支派的族长:本段接续7节,记载本支派中一些重要领袖的名字。
――《串珠圣经注释》
「亚希约、沙煞、耶利末、」
「亚希约」:七十士译本作:「他们(比利亚和示玛 )的兄弟」。
――《串珠圣经注释》
【】●「亚希约」:字义是「亲如兄弟的」。
●「沙煞」:字义是「期待」。 ●「耶利末」:字义是「他是至高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迦勒、伊施巴、约哈都是比利亚的儿子。」「西巴第雅、亚拉得、亚得、」 ●「西巴第雅」:字义是「耶和华所赐的」。
●「亚拉得」:字义是「野驴」。 ●「亚得」:字义是「群」。――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迦勒」:字义是「有谁像神」。 ●「伊施巴」:字义是「他是赤裸的」。 ●「约哈」:字义是「耶和华赐予生命」。【】――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西巴第雅、米书兰、希西基、希伯、」 ●「西巴第雅」:字义是「耶和华所赐的」。
●「米书兰」:字义是「朋友」。 ●「希西基」:字义是「强壮」。 ●「希伯」:字义是「忠实的同伴」。――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伊施米莱、伊斯利亚、约巴都是以利巴力的儿子。」
「以利巴力」:与11节的并非同一人。
――《串珠圣经注释》
【】●「伊施米莱」:字义是「他保有我」。
●「伊斯利亚」:字义是「神所保守的人」。 ●「约巴」:字义是「沙漠」。――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雅金、细基利、撒底、」 ●「雅金」:字义是「他将兴起」。
●「细基利」:字义是「值得纪念的」。 ●「撒底」:字义是「赋予」。――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利乃、洗勒太、以列、」 ●「以利乃」:字义是「我的眼向着神」。
●「洗勒太」:字义是「黑暗」。 ●「以列」:字义是「我的神是神」。――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大雅、比拉雅、申拉都是示每的儿子。」
「示每」:应作「示玛」(13 )。
――《串珠圣经注释》
【】●「亚大雅」:字义是「耶和华已荣耀了祂自己」。
●「比拉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创造」。 ●「申拉」:字义是「护卫」。 ●「示每」:字义是「著名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伊施班、希伯、以列、」 ●「伊施班」:字义是「他躲藏」。
●「希伯」:字义是「区域以外」。 ●「以列」:字义是「我的神是神」。――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伯顿、细基利、哈难、」 ●「亚伯顿」:字义是「屈从的」。
●「细基利」:字义是「值得纪念的」。 ●「哈难」:字义是「他是仁慈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哈拿尼雅、以拦、安陀提雅、」 ●「哈拿尼雅」:字义是「神已眷顾」。
●「以拦」:字义是「永生」。 ●「安陀提雅」:字义是「耶和华的回应」。――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伊弗底雅、毗努伊勒都是沙煞的儿子。」 ●「伊弗底雅」:字义是「耶和华将会救赎」。
●「毘努伊勒」:字义是「面对神」。 ●「沙煞」:字义是「期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珊示莱、示哈利、亚他利雅、」 ●「珊示莱」:字义是「似太阳的」。
●「示哈利」:字义是「耶和华的曙光」。 ●「亚他利雅」:字义是「受耶和华的苦」。――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雅利西、以利亚、细基利都是耶罗罕的儿子。」
「耶罗罕」:即14节的「耶利末」。
――《串珠圣经注释》
【】「这些人都是著名的族长,住在耶路撒冷。」●「雅利西」:字义是「耶和华所抚育的」。
●「以利亚」:字义是「我神是耶和华」或 「耶和华是神」。 ●「细基利」:字义是「值得纪念的」。 ●「耶罗罕」:字义是「表示怜悯」。――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著名的族长。即主要家族的领袖。
住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住着便雅悯的子孙和犹大的子孙,。所提到的五个便雅悯家族住在耶路撒冷。而前面那些家族则住在耶路撒冷周围地区。远至耶路撒冷西北24英里的吕大和摩押。
――《SDA圣经注释》
耶路撒冷位于犹大、便雅悯二支派业地之间。在南、北国对峙期间,许多便雅悯人迁居耶城是极自然的事,也说明作者写本书时,耶城已有便雅悯的余民居住。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住在耶路撒冷: 在大卫攻占之前,耶路撒冷一直是迦南人的领土。本节记述了便雅悯后裔与迦南人居住在一起的事实,强调了将要成为统一王朝与南王朝犹大之都的耶路撒冷。
――《圣经精读本》
「在基遍住的有基遍的父亲耶利,他的妻名叫玛迦。」
基遍是便雅悯地的大城,本章以基遍的便雅悯人谱系作结,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扫罗的家谱。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基遍: 据推测与基比亚是同一地,理由是:①基遍是扫罗的故乡,出现在的基比亚亦被称为是扫罗之乡;②此两个词的希伯来文词根相同,其含意亦几乎相近。此地位于便雅悯支派的外廓地区,耶路撒冷西北约9.6公里处。征服迦南时此地的居民因与以色列立约才得以存活。
――《圣经精读本》
【】●「耶利」:这个名字马索拉经文中不存在,但七十士译本中有。原因应该是 9:35 有「耶利」这个名字。应该是此处漏抄了这个名字。
●「玛迦」:字义是「压制」。――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扫罗的家族(实际上跟至44节相同 )。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居住在基遍附近的便雅悯人:本段记载的家族都是住在基遍附近,其中以扫罗的最为详尽。
――《串珠圣经注释》
【】以扫罗为中心的便雅悯家谱: 本文记录了扫罗的家谱与扫罗之子约拿单的子孙。(9:35-44)再一次记载了此家谱。
――《圣经精读本》
「他长子是亚伯顿,他又生苏珥、基士、巴力、拿答、」
基士。这里没有出现尼珥的名字。这个基士不是扫罗的父亲,但据推测是他的叔祖(见33节 ,。
――《SDA圣经注释》
巴力与拿答之间另有一子尼珥(9:36)。
「基士」:基士到底是尼珥的哥哥,还是儿子(33 ), 学者意见不一;但无论如何,大家都同意是同一人──扫罗王的父亲。
――《串珠圣经注释》
【】●「苏珥」:字义是「盘石」。
●「基士」:字义是「弯曲的」。 ●「巴力」:字义是「主」。 ●「拿答」:字义是「丰富的」、「慷慨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基多、亚希约、撒迦、米基罗;」
撒迦。或撒迦利雅。撒迦来自希伯来语zakar,意思是“记住”。撒迦的意思是“纪念”。撒迦利亚的意思是“主已经纪念”,或“主将要纪念”。
――《SDA圣经注释》
【】「米基罗生示米暗。这些人和他们的弟兄,在耶路撒冷对面居住。」●「基多」:字义是「墙壁」。
●「亚希约」:字义是「亲如兄弟的」。 ●「撒迦」:字义是「回忆」。 ●「米基罗」:字义是「棍棒」。――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和他们的弟兄。即和其他住在耶路撒冷的便雅悯家族一起(第14-28节 )。耶路撒冷原来是分给遍雅悯支派的,后来划到犹大支派的区域内。――《SDA圣经注释》
“在耶路撒冷对面居住”也可译“住在耶路撒冷他们的弟兄附近”,似指有一些家族从基遍迁居耶城。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示米暗」:字义是「报告」。
◎ 8:26-32 描述居住于耶路撒冷与基遍的便雅悯族长。――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尼珥生基士;基士生扫罗;扫罗生约拿单、麦基舒亚、亚比拿达、伊施巴力。」
基士。尼珥的儿子基士据推测是耶利或者是亚别的孙子。基士根据广义的“儿子”被称为亚别的儿子,。
扫罗。扫罗的家乡在基比亚,而不在基遍,11:4,15:34,。
伊施巴力。在伊施巴力和约拿单的儿子米力巴力(第34节 )中用了“巴力”,不一定说明扫罗是拜巴力的。希伯来语ba`al 的词义只是“所有者”,“丈夫”和“主人”。但当这个词与假神巴力有了联系之后,忠于耶和华的希伯来人就不再用它给孩子命名了。把伊施巴力(意为“属巴力的人” )改为伊施波设(意为“羞愧的人” ),把米力巴力改为米非波设,,9:6),可能是为了排除偶像崇拜的含义。希伯来人喜欢这样改变名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SDA圣经注释》
伊施巴力就是伊施波设。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伊施巴力」:这是扫罗小儿子的正式名字。意思是:「巴力的人」。称他为「亦施韦」(耶和华的人 ),作「伊施波设」(羞耻的人 ),都是后人因宗教上的原因而故意改称的。
――《串珠圣经注释》
扫罗: 以色列在由士师时代转换为王政时代的过程中,整个社会陷入极大的混乱当中。扫罗正是此时为神所拣选过度期的统治者。将此时期视为过度期是因为:①他下达了士师时代士师召集支派的命令,15:4);②行出先知般的行为,19:24)。扫罗的这种举动是士师与君王的角色相混在一起的状态。扫罗最终丧失了统治权,其原因如下:①未能得到百姓的信赖;②屠杀了神的祭司;③杀害了与约书亚立约的基遍居民,破坏了指着神所起的誓;④凭己意献上祭司所当献的祭,惹怒了撒母耳。究根追底其根本理由是违背神的吩咐而任意行事,并借着那些事玷污了神的名。尤其是,因他是以色列最高领袖,其恶行与恶政给整个以色列带来了破损。虽然扫罗偏行己意破坏了与神所立之约,但神对以色列的永恒计划却不改变,神立大卫取代扫罗,使他牧养以色列这一群羊。
――《圣经精读本》
【】●「尼珥」:字义是「灯」。
●「基士」:字义是「弯曲的」。 ●「扫罗」:字义是「所想望的」。 ●「约拿单」:字义是「耶和华已给与」。 ●「麦基舒亚」:字义是「我的王很富有」。 ●「亚比拿达」:字义是「我父是尊贵的」。 ●「伊施巴力」:字义是「巴力的人」。 ◎「伊施巴力」 撒下 2:8 称为「伊施波设」。――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约拿单的儿子是米力巴力(“米力巴力”在是“米非波设” ),米力巴力生米迦。」
“ 米力巴力” 即米非波设。这男孩起名的时候,也许巴力并非指异教的巴力,而是指神(因为名字基本意思是“主” )。然而,后来“波设”(在希伯来文的意思是“羞耻” )婉转地代替巴力。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米力巴力”:看注。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米力巴力」:意即「巴力抗议」。9:40里 , 第二次提及的米力巴力在原文稍有不同,意思是「巴力的勇士」;则作米非波设。
──《串珠圣经注释》
约拿单: 虽身为王子却并没有嫉妒或排斥大卫,反而表现出了真实的友情。他们之间的情谊是圣经所说美好人际关系的代表事例,教导我们何谓惟靠真理的真正相交。约拿单为以色列而冒死从战的态度也体现出了他对民族的挚爱。 米力巴力: 使我们联想到意指“与巴力争论者”的另一名字“耶路巴力”撒母耳记则记录他的名字是“米非波设”。此二书的名称之所以不同是因为:①“巴力”含有“主人”之意,但他的家族已不再是王统,故这句话与他不相配;②受到了欲排斥偶像崇拜的律法之影响。撒母耳记亦将33节的伊施巴力称为伊施波设。虽然他只不过是没落的王族,却能够形成昌盛家族是因为神成就了其先父约拿单与大卫的誓约。
――《圣经精读本》
【】●「米力巴力」:字义是「巴力是我的辩护者」。
◎「米力巴力」 撒下 4:4 是「米非波设」。 ●「米迦」:字义是「谁像神」。――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迦的儿子是毗敦、米勒、他利亚、亚哈斯。」
本节至40节所记扫罗家自米迦以后家族的发展,圣经中只见此处。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毘敦」:字义是「无害的」。
●「米勒」:字义是「王」。 ●「他利亚」:字义是「邻居的内室」。 ●「亚哈斯」:字义是「他已掌握」。――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哈斯生耶何阿达;耶何阿达生亚拉篾、亚斯玛威、心利;心利生摩撒;」 ●「耶何阿达」:字义是「耶何华已装饰」。
●「亚拉篾」:字义是「遮盖」。 ●「亚斯玛威」:字义是「刚毅至死」。 ●「心利」:字义是「我的音乐」。 ●「摩撒」:字义是「泉水」。――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摩撒生比尼亚。比尼亚的儿子是拉法;拉法的儿子是以利亚萨;以利亚萨的儿子是亚悉。」 ●「比尼亚」:字义是「泉水」。
●「拉法」:字义是「高」。 ●「以利亚萨」:字义是「神已经做成」。 ●「亚悉」:字义是「他保留」。――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悉兄弟以设的长子是乌兰,次子是耶乌施,三子是以利法列。」「亚悉有六个儿子,他们的名字是亚斯利干、波基路、以实玛利、示亚利雅、俄巴底雅、哈难。这都是亚悉的儿子。」 ●「亚斯利干」:字义是「抵挡敌人的援助」。
●「波基路」:字义是「头生的」。可能不是人名,而是「长子」之意。 ●「以实玛利」:字义是「神会听见」。 ●「示亚利雅」:字义是「耶和华所看重的」。 ●「俄巴底雅」:字义是「耶和华的仆人」。 ●「哈难」:字义是「他是仁慈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设」:字义是「压迫者」。 ●「乌兰」:字义是「他们的领袖」。 ●「耶乌施」:字义是「他急忙去协助」。 ●「以利法列」:字义是「神是拯救」。【】「乌兰的儿子都是大能的勇士,是弓箭手,他们有许多的子孙,共一百五十名,都是便雅悯人。」――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乌兰的儿子。根据约拿单家系的代数,乌兰的150个子孙可能生活在被掳回归以后。
――《SDA圣经注释》
有许多的子孙: 指在基比亚之战中几乎被灭绝的便雅悯支派,惊人的人口增长。
――《圣经精读本》
◎ 8:40 似乎也是来自军队名单。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8章 )】
1我们若细心考查这些族谱,另参阅有关注释,就发现不同书卷的经文记载彼此稍有出入,有些甚至可能犯了错误。对此,你如何解释?这会影响你对圣经的信心吗?参六章补充资料。
2按你看,作者为何对便雅悯支派的族谱有特别详细的记载呢?参8:33,40。
3当你读到家谱中人事的变迁时(8:6-8),你有什么感受?有否感觉个人在历史中的渺小?你懂得从永恒的角度来看、来过短暂的人生吗。
──《串珠圣经注释》
【 旧约中时有多妻或休妻的事,神的心意是怎样的?】
【不同的领袖】此处记载沙哈连休了头两位妻子户伸和巴拉之后,与妻贺得所生的儿子。旧约之中有时记载休妻与多妻之事,却并未严加批判,但这并不表示神轻看休妻之事。“……不可以诡诈待幼年所娶的妻。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休妻的事……是我所恨恶的。”主耶稣解释说,因为以色列人心肠刚硬,所以摩西才准许他们休妻。但这并不是神的心意,因为“起初并不是这样”。所以不要以为凡圣经中没有严加谴责的事,就都是神所悦纳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是驱逐迦特人的。」
造成领袖的因素很多,领袖也有不同的类型。但不论其质量如何,总是会影响被领导的人。
失败的领袖:圣经记载:便雅悯支派,“以忽的儿子作迦巴居民的族长,被掳到玛拿辖;以忽的儿子乃幔,亚希亚,基拉,也被掳去。”也许是在迦南地有饥荒,为了饭碗,就低头下气负人的轭,到以东的玛拿辖,被掳离开了应许之地。领袖的失败,不是个人的事;一人被掳是全家被掳。正像家长一人得救了,虽不是保证全家得救的应许,如果他有美好的得胜见证,常会引致一家的蒙恩。教会也是如此,领袖的失败影响全体;教会的失败,是领袖的责任。
得胜的领袖:“比利亚和示玛,是亚雅仑居民的族长,是驱逐迦特人的。”相反的,比利亚和示玛,是得胜的领袖。非利士族的迦特人,比以色列人住在亚雅仑的历史更悠久,是传统的事实。但有为的领袖,不承认神的子民是命定被奴役的种子。如果他们不想作事,尽可推说环境不利,因为亚雅仑跟迦特太近;或说迦特种族优越,因为他们产生了许多的巨人,我们无法和他们相比,还是和平共存,让他们占领算了。但靠神的大能,起而驱逐迦特人,得着所应许的产业。
平庸的领袖:耶路撒冷本来就是一座古老的王城,耶布斯人一直住在那里。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以后,“犹大人不能把他们赶出去,耶布斯人却在耶路撒冷,与犹大人同住。”直到大卫攻克耶路撒冷的上城,才赶出耶布斯人,称为大卫城,就是锡安的保障。在此之先,毗邻的便雅悯支派,不少住在耶路撒冷和附近的地方;他们中有些“著名的族长…和他们的弟兄”。不过,有其名的未必有其实,有位的未必有为。这些人有神的应许,却乐于跟耶布斯人相安无事;耶布斯人住上城,他们就住下城,过着混杂的生活,一直这样过下去,过了几百年。教会中有了这种著名的族长,真是不幸;他们苟且偷安,无志便无事,以平庸为平安,满足于守成而不求进取,必然成为低沉的死水。
背逆的领袖:便雅悯的伟人是扫罗,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可惜他有始无终,被神弃绝,累及儿子。
我们所需要的,是有信心的领袖。是你吗。── 于中旻《历代志上笺记》
【 看见别人比自己更蒙神喜悦、祝福,我会有甚么反应?】
扫罗是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为人心口不一(他的事记载在撒上9-31 生平介绍见撒上4章 )。其儿子约拿单跟他完全相反,他虽然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但他深知大卫是蒙神拣选作以色列下一位君王的。他不仅毫不嫉妒,反而帮助大卫逃脱扫罗的追杀。(他的事迹记在撒上14-31 生平介绍见撒上20 )。
──《灵修版圣经注释》
【「伊施巴力……米力巴力。」】
巴力是西顿的偶像,也是邻邦敬奉的神明。这偶像是代表太阳与其生产力。在敬拜的礼仪上很多淫秽的举动。扫罗的众子有这样的名字,正说明扫罗王朝败落与一切厄运秘密的原因。在他王朝的早期,他对耶和华是忠信的,他儿子的名字是约拿单——耶和华的恩赐。但是以后他渐渐骄傲起来自打自负。他转向巴力,以致耶和华的灵就离开他,恶魔进入他的心,填上神的地方,好似风冲入空间。
约拿单为他儿子命名:米力巴力,意思是与巴力为敌,他要在儿子的名字上表明对巴力的憎恶,以及反对父亲拜偶像败国的举动,可见他内在深切的虔敬与高贵心灵的诚意,他始终效忠于神,决不受他父亲治国阴影的影响,这可能使大卫与他友好的主因。
一个家庭的和美,需要全家一体敬畏神。一敬虔为首要的,必有平安与福祉。父母必须在敬虔上恒久,是多么重要呢!扫罗家庭与国家的败落,起始于他个人的不忠,他危害国家的罪,实在无可估计的。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