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历代志上 第24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亚伦子孙的班次记在下面:亚伦的儿子是拿答、亚比户、以利亚撒、以他玛。」

2「拿答、亚比户死在他们父亲之先,没有留下儿子;故此,以利亚撒、以他玛供祭司的职分。」

3「以利亚撒的子孙撒督和以他玛的子孙亚希米勒,同着大卫将他们的族弟兄分成班次。」

4「以利亚撒子孙中为首的比以他玛子孙中为首的更多,分班如下:以利亚撒的子孙中有十六个族长,以他玛的子孙中有八个族长;」

5「都掣签分立,彼此一样。在圣所和神面前作首领的有以利亚撒的子孙,也有以他玛的子孙。」

6「作书记的利未人拿坦业的儿子示玛雅在王和首领,与祭司撒督、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并祭司利未人的族长面前记录他们的名字。在以利亚撒的子孙中取一族,在以他玛的子孙中取一族。」

1-19节是大卫对祭司班次的安排,
「拿答、亚比户在西奈的旷野向耶和华献凡火的时候,就死在耶和华面前了」()),这里旧事重提()),再次提醒参与事奉的人:事奉一定要严格遵守神的定规,不可轻忽随意。
大卫安排祭司的班次,并非按照自己的意思,而是交给神来决定:「掣签分立,彼此一样」())。不注意资历、能力或经验,只注意一个标准:是不是神所指定的「亚伦子孙」())。
在撒母耳年幼时,以他玛的后裔以利担任大祭司())。在大卫的时代,「以利亚撒的子孙撒督」())和「以他玛的子孙亚希米勒」())同作祭司长())。所罗门登基以后,由「撒督」担任祭司长。此后大祭司就一直由「撒督」的后裔担任,应验了神对以利家族的咒诅())。
上图:大祭司和普通祭司的服装示意图。他们都不穿鞋。

7「掣签的时候,第一掣出来的是耶何雅立,第二是耶大雅,」

8「第三是哈琳,第四是梭琳,」

9「第五是玛基雅,第六是米雅民,」

10「第七是哈歌斯,第八是亚比雅,」

11「第九是耶书亚,第十是示迦尼,」

12「第十一是以利亚实,第十二是雅金,」

13「第十三是胡巴,第十四是耶是比押,」

14「第十五是璧迦,第十六是音麦,」

15「第十七是希悉,第十八是哈辟悉,」

16「第十九是毗他希雅,第二十是以西结,」

17「第二十一是雅斤,第二十二是迦末,」

18「第二十三是第来雅,第二十四是玛西亚。」

19「这就是他们的班次,要照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借他们祖宗亚伦所吩咐的条例进入耶和华的殿办理事务。」

两约时代马加比家族的祖先「耶何雅立」())是第一个班次())。
施洗约翰的父亲祭司撒迦利亚属于第八班亚比雅班())。这个「掣签」())而得的班次非常合适,因为主耶稣是在第八天复活。当撒迦利亚在第八班供职的时候,天使向他显现,预言他将生下儿子施洗约翰()),成为新约荣耀复活的报信人。
这二十四班祭司轮流值班,每班在圣殿事奉八天,从安息日到安息日()),每班每年轮值两次。
今天,教会的事奉常常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人人退避三舍,既没人组织、也无人推动;另一种是大家一哄而上,既没有秩序、也没人负责。组织并不都是出于人意,神是有组织的神,祂「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组织也不会妨碍圣灵的工作,井然有序的事奉,反而能让众多的祭司有条不紊地「照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借他们祖宗亚伦所吩咐的条例进入耶和华的殿办理事务」())。因此,教会应当建立有效的组织、避免混乱,「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才能使不同的肢体都能自由地运用圣灵的恩赐,「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彰显出神的荣耀。

20「利未其余的子孙如下:暗兰的子孙里有书巴业;书巴业的子孙里有耶希底亚。」

21「利哈比雅的子孙里有长子伊示雅。」

22「以斯哈的子孙里有示罗摩;示罗摩的子孙里有雅哈。」

23「希伯伦的子孙里有长子耶利雅,次子亚玛利亚,三子雅哈悉,四子耶加面。」

24「乌薛的子孙里有米迦;米迦的子孙里有沙密。」

25「米迦的兄弟是伊示雅;伊示雅的子孙里有撒迦利雅。」

26「米拉利的儿子是抹利、母示、雅西雅;雅西雅的儿子有比挪;」

27「米拉利的子孙里有雅西雅的儿子比挪、朔含、撒刻、伊比利。」

28「抹利的儿子是以利亚撒;以利亚撒没有儿子。」

29「基士的子孙里有耶拉篾。」

30「母示的儿子是末力、以得、耶利摩。按着宗族这都是利未的子孙。」

31「他们在大卫王和撒督,并亚希米勒与祭司利未人的族长面前掣签,正如他们弟兄亚伦的子孙一般。各族的长者与兄弟没有分别。」

20-31节是大卫对哥辖族())和米拉利族())班次的安排。他们都是祭司的助手,负责「管理耶和华殿的事」()),同样是按着神的心意「掣签」())。
「正如他们弟兄亚伦的子孙一般」()),可能指这些利未人也分成二十四班,配合祭司事奉,在「安息日进班出班」())。
「各族的长者与兄弟没有分别」()),表明他们在「掣签」时被一视同仁,并不考虑资历、能力或经验的分别,人人谦卑在神面前,既不厚此薄彼、也不推诿抱怨。因为在神面前,每个事奉的人都是不配的罪人,每个事奉的机会都是白白的恩典,没有人比别人更重要,也没有人比别人更有资格。事奉的唯一资格是神的选召,而最好安排就是掣签:「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
今天,我们对事奉者最该关心的是有没有蒙召,而不是资历、能力或经验。因为神所选召的人,神自己会负责造就或管教。蒙选召却不敬畏神的人,必然会被神对付,因为神说:「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蒙召却弃绝真理的人,必然会被神弃绝,因为神说:「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历代志上第二十四章

2. 祭司和利未人助手。接下来注意力移到祭司(1~19节),虽然这是历代志对于祭司体系最为广泛的记述,但所提供的十分有限。祭司的意义或功用都没有提到(参:曾一笔带过)。反而是,整章说明祭司是为了「事奉」而被组织起来(3、19节,NRSV、RSV;职分,NIV)。这个事奉强调两方面,祭司分成二十四个班(1~19节),以及祭司有利未人来辅助(20~31节)。

如此单调的主题,使得基督徒读者只能视本章为历史的注解。这困难被以下的事实调和了:根据新约圣经,祭司在教会内不是一个独立的领袖功能。这并不是说,新约圣经完全废弃了祭司职分。反向的,基督已经带来全然的改变,使得每一个基督徒都受益。举例来说,每个基督徒现在都能直接进到耶稣这至高大祭司面前。尤有甚者,每一个信徒都是祭司;用嘴唇和身体献祭给神。

除了这些在旧约和新约圣经之间基本的改变外,历代志上二十四章,的确对基督徒的思想和实际上有持续的适切性。它证明出,第一,需要一个有次序和组织的领导,即或基督徒的领导是建立在神的恩赐上,而不是血统上(参:。第二,它预设了祭司职分仍在持续。在以色列中,神是夜(参:以继日(参:受到敬拜的,这使得百姓可以一直确信,他们的罪不致使神的愤怒降在他们身上(参:。继续敬拜也是教会的使命,特别是在代祷(参:和赞美(参:方面。这个服事甚至延续到天上,在那里神的百姓履行他们祭司的角色,「昼夜在祂殿中事奉祂」

本章引起两个特别的文学批判上的难题,亦即祭司和利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二十四个班次体系在历史上的发展。在这里令人惊讶的是,祭司体系只有在论及利未人的大段落时才提到,并且只重视他们与利未人的关系,而非他们的服事中其他更重要的层面。事实上,这是许多段经文当中的一个,正显明出历代志作者主要的兴趣是利未人,或许在某些方面是因为被掳之后他们的身分认同危机所引起的(参:。在这里利未人受到双重的鼓励:在祭司体系和敬拜的恰当运作中,接纳自己是一个必要的角色,并且认识在祭司职分中,利未人事奉的模式(参5~6、31节,

二十四个班次体系的来源不详。因为旧约圣经只有在这里提到这个体系,并且最早期的外证也是属于主前第二世纪,通常受到争论说它实际上是比历代志晚多了。舒瑞和麦尔(Schürer & E. Meyer,1896)的观点曾经广泛地被接纳,就是认为在祭司家族名单的第一位耶何雅立(7节),显示其来源出自马喀比,因为马喀比是他的后裔(马喀比一。近代注释家对如此晚的日期已更为谨慎,但是二十四个班次仍然经常被认为,是以被掳归回时四个祭司的班次作为开始= ,并且在主前第五世纪末叶逐渐的增加到二十一个或二十二个班次,参:、12~21;参 Rudolph)。

虽然祭司班次的数目非常像是在这个时段里面增加的,不过仍不清楚历代志上二十四章应当放在哪里。因为在尼希米记中没有一份名单是有二十四个祭司家族的,可能二十四个班次是一个理想,而不是在历代志作者时代中实际上的数字。如果这个说法被接纳了,则把这个体系的来源摆在被掳之前的时代就没有争议了(Myers)。本章把这种排法归诸自大卫之手(3、31节,参6节),并且提到大卫同时代的人物作为见证(3、6、31节)。从历史上说来,这绝对不是不可能的。旧约圣经早期的部分并没有提到任何不同的体系,并且在第一圣殿中祭司的实际数目,也会需要有排班名册以兹证明,甚至在挪伯的圣所至少有八十五名祭司;参考一个类似的数目在乌西雅王治下,。祭司「分班次」的体系在被掳前的时代已经建立好了,并且在第二圣殿中,根据古早的许可权来恢复设立

1-6.祭司分属两个家族,并说明如何分成二十四个班次。第1~2节是历史的前言,阐明以利亚撒以他玛的后裔(因为拿答亚比户悲剧性的死亡,见:。在MT第1节是以一个附注作为开始,而不是一个正式的句子(字义是「和,对/为,亚伦子孙的,分班」),显明本章是利未人更广泛组织的附录。第3~6节解释如何分班次,以利亚撒后代班次的数目是以他玛家族的二倍(4节)。

实际上的拣选是由抽签而成(5节)。准确的程式因第6节翻译上的困难而晦涩不明。主要的两种替代,一种是从以利亚撒和以他玛轮替取出一个签,而最后八个名字从以利亚撒取出(NIV、NRSV、RSV、REB、NEB);212另一种是以他玛家族每取出一个签,以利亚撒家族就取出两个签。213赞成前者是以二十四个歌唱家的班次为一个类似的模式,其中,最后的十个名字都是从希幔家抽出来的、22~31)。抽签(5节)在某些情况中会采用,使那些属于神的人借着这方式,让神在他们的生命中表达祂的旨意,参考这可能的同义字体容祭司是「神圣的官员」(REB、NEB;比「圣所的官员」要来得好,NRSV、RSV,参NIV),和「神的官员」(如NRSV、RSV)。在这个情况中特别的合适,因为个别祭司的职责并没有不同。祭司体系不是建立在能力上,乃是作为代表,并且甚至是较大的以利亚撒家族也没有占到好处,每个家庭都公平地被拣选(「都相同」,NRSV、RSV)。抽签的用法当然不会与王室指派的体系相冲突。反而,可以让由君王原先已经建立起来的职责,落实分配到各班次。

亚希米勒撒督一同出现(3节)是在意料之外,因为撒督经常是与亚比亚他为同伴的。亚希米勒可能是这位亚比亚他的儿子(参:214提到亚希米勒,可能是在反映大卫和亚比亚他之间逐渐产生的嫌隙,这是亚多尼雅叛变的后果及下)。

7-19.祭司被分成二十四个班次。第7~18节这个名单的性质,在第19节有解释,就是祭司照班次来办理事务照亚伦所吩咐的条例并没有被保存,但可能收录在祭司的手册中。名字并不是个人乃是家族的;举例来说,,提供了主前大约四六○年祭司家族领袖的名字。类似的祭司族谱也出现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61~65 = 、62~65;〔参:〕,,但是没有一个是与历代志上二十四章相同的。事实上,虽然这些名单中的十二个是散见于以斯拉记-尼希米记的名单中,但剩下来的十二个在圣经当中却没有其他的经文提到。耶大雅(7节)出现六次,和耶何雅立(7节),四次,是圣经其他地方用到最多次的。马喀比是耶何雅立的后代(参:马喀比一,而施洗约翰是亚比雅的后人(10节;参:哈歌斯家族(10节)在被掳时难以建立他们合法的族谱,但是他们被包括在这里,说明他们可能再获确认,或至少他们的声明是正确的。后来在犹太人实际的运作中,二十四个班次的数目,是根据以月亮作为年历的四十八个星期,每一个班次事奉一周,一年事奉两次。215

20-31.这是利未人的一个祭司模式。就如先前的段落,这个结论(30b ~31节)说明了这些名字的目的,也就是说,这是另一份利未人家族的名单。这些人名实际上都是重复的,不过更增加了一个新的世代。而多增的世代未必就是在第二十三章中最接近的接续者,可能是编辑者在他自己的时代列出这些家族的代表。更进一步的困难是只有哥辖(20~25节)和米拉利(26~30a节)的后代被包括,而革顺的却被省略掉了。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两章中哥辖的后代跟随着祭司,所以第20节只是从第二十三章关于祭司的附注之后挑出这名单。也有可能还有进一步的连接。利未其余的子孙(20节)也可能被限制为只是祭司的助手,与那些在提到的人共同担负圣殿行政的工作(。类似这种工作分配,可在守门者没有包括革顺的人,和库房没有米拉利的人这事实上得到证明。

这个名单主要的重点是表明,利未人是追随他们的弟兄亚伦的子孙(31节)之模式,以抽签决定他们的职责,以致较大的家族也没有更有利的机会(31节,参5~6节216有些人甚至建议说,利未人整体上共有二十四个班次(如Rudolph),但是在第二十三至二十七章对此观点却没有其他的证据。第23节和26~27节中有些经文监别的困难。后者有更重大的含义在内,因为一个第三行,雅西雅,似乎在抹利(28~29节)和母示(30节上)之外,是附加在米拉利家族中。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亚伦子孙的班次记在下面:亚伦的儿子是拿答、亚比户、以利亚撒、以他玛。」

班次。第二十四章记录祭司分为二十四个班次(第1-19节 ),扼要重述(第20-31节 )23章所描述的利未人。

拿答。与所列亚伦儿子的顺序相同。

――《SDA圣经注释》

本章1~19节为亚伦后裔(大卫时代以后 )祭司体系和班次的记载。20~31节继续讲利未支派其余的人掣签分派职务的事。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祭司的班次:这里加插了亚伦后裔的名字,表明圣殿的事奉是以祭司为主(23:28-),而祭司的二十四班次亦与利未人的编制平行。

――《串珠圣经注释》

祭司的班次: 前章介绍了全体利未子孙的家谱,本章则记录了祭司及说明他们的利未人班次。据推测,在确立中央圣所之前,以色列百姓一直在就近的圣所(主要利用丘坛 )礼拜和献祭,祭司则分布全国,引领以色列百姓敬拜神。如今,所有献祭都集中在耶路撒冷圣殿,各个圣所的祭司为了执行职份就都聚集在耶路撒冷。虽然,此问题不易解决,但在神的旨意中以色列确立了24班次制度,如此一来,就能事先阻止所有纷争和争执,每一个人忠于自己的职分。

――《圣经精读本》
】「拿答、亚比户死在他们父亲之先,没有留下儿子;故此,以利亚撒、以他玛供祭司的职分。」

“拿答、亚比户死”。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拿答与亚比户之死,见《利未记》10章。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拿答、亚比户: 本书作者提起拿答与亚比户之死,是为了教导向神献祭的人应当绝对顺服神所启示的话语和方法。指出在耶和华面前犯罪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今天,有许多人对神抱有错误的认识。有些人视神为毫无原则地赦免任何罪恶的优柔寡断之神。事实上爱虽然代表着神的属性,然而严厉而果断的审判必然会临到在无视神律法的人。神是慈爱的神也是公义的神。

――《圣经精读本》

◎拿答、亚比户的死亡请参考 利 10:1-7 民 3:3-4 。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利亚撒的子孙撒督和以他玛的子孙亚希米勒,同着大卫将他们的族弟兄分成班次。」

亚希米勒。虽然与撒督一同提到,但没有被称为“祭司”,只说是“亚比亚他的儿子”(第6节 )。亚比亚他长期担任大卫的祭司和谋士,并在大卫执政期间与撒督一同担任祭司。亚比亚他后来参与亚多尼雅的反叛

分成班次。大卫在以利亚撒和以他玛后裔中两名代表的帮助下,分定了班次。

――《SDA圣经注释》

“亚希米勒”。亚比亚他的儿子(6节 ),也是另一个亚希米勒的孙儿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以利亚撒和以他玛是亚伦遗下来的两个儿子。以利亚撒和儿子非尼哈这一系应该是正统大祭司;但在士师时代,大祭司的职任落到以他玛后裔的身上,这就是撒母耳时代的以利家。所罗门登基后,因以利之后的亚希米勒曾参与夺位,废了他大祭司的职务,立以利亚撒之后的撒督接替。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撒督”与“亚希米勒”是大卫王时代供奉大祭司职份的人。大卫与此二人一起思考与中央圣所的祭司职分相关的问题,列出了担当祭司一职的名单。之所以如此细致地分类祭司与利未人,是为了有效地完成集中在耶路撒冷中央圣所的繁重事务。事实上,若由一人长期担当祭司等高位,形成一个图权势重利益的派别,如新约的撒都该人。一言以蔽之,之所以对利未人进行这样的分类,并不是为了助长分派。这是神的命令,明确各人担当所领受的职份,在圣殿内正常地作礼拜。今天的教会,也是由许多职份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身体。当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24班次的分类目的时,就能够正确地履行神所交托给我们的职份。

――《圣经精读本》

●「亚希米勒」:字义是「我兄弟是王」。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这位亚希米勒是何人?】

这位亚希米勒是亚比亚他的儿子,是被扫罗屠杀的祭司亚希米勒的孙子。亚比亚他与撒督在大卫作王时共同作大祭司,一位在耶路撒冷,就是神的约柜安放的地方;另一位在基遍,在神的会幕里事奉。从本节与18章16节看出,亚希米勒在他父亲渐渐年老的时候,已经担当亚比亚他的一些职务。

――《灵修版圣经注释》

编制的规矩】

亚伦原来有四个儿子,长次二子因得罪神而早死, 故亚伦死后,由三子以利亚撒接任为大祭司。 日后祭司皆出自以利亚撒及亚伦幼子以他玛的谱系。大卫时的撒督乃以利亚撒的嫡传大祭司(3 ); 可是,不知何时何故,大祭司的职任转至以他玛家,此派系的大祭司中已知的有以利,及其后人亚希米勒,亚比亚他和亚希米勒(本章6 )。大卫承认撒督和亚希米勒同为大祭司,此事似乎不合乎摩西的律法。无论如何,亚比亚他后来因与亚多尼雅合谋篡位而被黜, 只剩下撒督派系的大祭司了。另一种说法认为亚希米勒(3 )并非出自以他玛家,因他的曾祖父亚希突似乎与撒督之父 同属一人 ,如此,亚希米勒亦出自以利亚撒家,但代表以他玛家的祭司。

——《串珠圣经注释》

】「以利亚撒子孙中为首的比以他玛子孙中为首的更多。分班如下:以利亚撒的子孙中有十六个族长;以他玛的子孙中,有八个族长,」

为首的更多。划分是依据各家的首领,而不是家族个别的成员来定。

――《SDA圣经注释》

把祭司分成二十四班,意味每一班每年供职两个星期。犹太日历的编订方法也意味他们的事奉一年到晚不断地进行。这安排在被掳归回后再次制定,并一直延续到新约时代。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据几位学者推测,撒督子孙中的祭司之所以多被起用,是与所罗门的王位有密切的关系。撒督的子孙协助所罗门统一了王国,故能占据许多职份。然而,本节告诉我们,之所以有很多出身撒督子孙的祭司,是因为随着以利亚撒家族的昌盛,其家族就出现了许多后补祭司,而以他玛家族的数量则较少。这种选拔方式,对两个家族都较公平。

――《圣经精读本》

●作「首领」:SH 8269,「统治者」、「官员」、「领袖」。

◎二十四班次中以利亚撒的子孙占十六班次,以他玛的子孙占八班次。分派的方式是透过「抽签」。

◎这24个祭司领袖名字中,有10个可以在尼希米的记录中找到尼 12 ,另有4个名单是在圣经其他地方找不到。这其实问题并不大,以色列人会取自己家族以前取过的名字,难免有一些常用的名字出现在名单之间。圣经中的家谱也会跳代,没被记录到也不用意外。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这里解释了以利亚撒的族长比以他玛的多一倍的原因:】

以利亚撒的后裔有十六个族长,比以他玛的八个多一倍,有三个原因:(1 )他的两个兄长拿答与亚比户,从前在献凡火的时候被烧死(参利10 ),由此他继承了长子的名分,这名分包括承受父亲的双分产业。(2 )他的后裔比以他玛的后裔人数更多。(3 )他的后裔大有领导才能。这二十四班人按着班次,进入圣殿办理事务。

――《灵修版圣经注释》

】「都挚签分立,彼此一样。在圣所和神面前作首领的有以利亚撒的子孙,也有以他玛的子孙。」

彼此一样。直译是“这些与这些”。其目的是决定祭司服务的班次(第19节

首领。这里提到最高级别的宗教官员──大祭司。两个家族都可以提供大祭司人选。通过挚签来决定以示公平。

――《SDA圣经注释》

「在圣所和神面前作首领的」:应作「神圣的官长」和「神的官长」,二者皆是圣殿英明领袖的称呼。

――《串珠圣经注释》

都掣签分立,彼此一样: 掣签是古代以色列百姓为了确认神的旨意而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今天已停用,然而,共同作神工作的所有圣徒,当遵循圣灵的带领与光照,满有智慧地执行所领受的职务,避免彼此之间的纷争

――《圣经精读本》

◎ 24:5 是要说明此处分配的公平性,亦即不分是「以利亚撒」或「以他玛」的后裔,都一视同仁参加抽签来分配班次。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作书记的利未人拿坦业的儿子示玛雅在王和首领,与祭司撒督、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并祭司利未人的族长面前,记录他们的名字。在以利亚撒的子孙中取一族;在以他玛的子孙中取一族。」

君王,首领与祭司聚在一起,公开、公正而严肃地举行了掣签。内中不可能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或。书记示玛雅站在神人之间,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切。按着神的旨意,众祭司各自领受了职份,就要按照所定的日期执行任务,且要铭记拿答与亚比户的前车之鉴而不致重蹈覆辙。并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神。迄今为止,以色列宗教从没有规定祭司在圣殿中的24班次制度,因此,这是祭司制度进一步发展。我们纵观以色列祭司制度在历史中的变迁发展:①祭司职份的起源:摩西以前的希伯来人并不拥有祭司制度。牺牲祭祀由古代族长来主持,12:7-8,26:25,35:3-7),即家长行使了祭司的权责。自摩西时代以来,希伯来人才开始采用正规的祭司制度。摩西按照神的指示,分别亚伦和其四子为圣,立他们为祭司。委任祭司的仪式持续了一周,这期间由摩西来暂时代行祭司一职。自亚伦成为祭司以后,祭司的职务委任给了亚伦的子孙;②士师时代(自征服迦南之后到撒母耳 ):摩西律法所规定的祭司制度,因士师时代的政治、经济混乱未被正常遵行。甚至,居住在以法莲山地的米迦儿子作自己神堂的祭司。摩西的孙子约拿单,虽然不是祭司家族亚伦的后裔,却成为了但支派的祭司。然而,即便是在这时代,亦存在合法的祭司家族,那就是以他玛的后裔以利家族,他们在示罗事奉神;③王政时代:以圣殿为中心,有组织地重新编制了祭司制度。亦即,以亚伦的后裔,以利亚撒家族和以他玛家族的族长为中心,设立了24班次的事奉制度。尤其是,在所罗门以后的王国中,以利亚撒的子孙撒都家族,就确保了牢固的祭司地位(6:8-15)。君王也执行了一部分祭司权责,这是作为代表神政国以色列百姓的领袖,而担当了祭司的功能(Keil-Thenius De Wette )。待到耶路撒冷被攻陷、以色列的政治体制瓦解之后,大祭司就高升为百姓的领袖;④被掳归回之后:归回的百姓开始重新遵守传统仪式。在担任祭司这一点上,撒督家族继续祭司的职责,并形成了撒督该这一党派。在两约之间的时代,祭司开始具有君王的性质,遂拥有更加扩大的权力,却逐渐远离纯正的耶和华信仰,暴露出日益腐败堕落的丑态;⑤新约时代:随着耶路撒冷的被毁(A.D.70 ),大祭司家族撒都该人就永远消失了。而基督却借着十字架完成了祭司的职份,终结了由祭司所预表并代行的祭司职责。基督的救赎事工完全成就了旧约的所有祭司职责,律法仪式上的祭司制度便不复存在。与此相反,所有圣徒皆为君尊的祭司,当以大祭司耶稣基督为中心,对圣徒,对全人类都具有实行祭司之责的责任与权利。

――《圣经精读本》

●「书记」:SH 5608,「文士」、「书记」。

●「拿坦业」:字义是「神的赐予」。

●「示玛雅」:字义是「被耶和华听见」。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文士】

古代的文士(和合本「书记」 )是当代的会计师、编史家、记者、私人秘书、私人教师、图书馆管理员。文士所受的主要是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见习时期再给他们其他的专长。虽然文士大部分终生都不过是书记或中级官吏,有些却成为著名的哲人,甚至成为一国首相;乌加列文献就记载了其中的例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挚签的时候,第一掣出来的是耶何雅立;第二是耶大雅;」

「耶何雅立」:两约之间带领犹太人脱离外邦管辖的玛加比家族乃来自此族。

――《串珠圣经注释》

●「耶何雅立」:字义是「耶和华抗争」。

●「耶大雅」:字义是「耶和华所认识」。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形成24班次的祭司: 按照顺序记录了形成24班次的祭司。第8个班次亚比雅是施洗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所属的班次。著称于世的马加比家族之祖耶何雅立被立为第一个班次

――《圣经精读本》

】「第三是哈琳;第四是梭琳;」

●「哈琳」:字义是「献身的」。

●「梭琳」:字义是「大麦」。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五是玛基雅;第六是米雅民;」

●「玛基雅」:字义是「我的王是耶和华」。

●「米雅民」:字义是「右手而来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七是哈歌斯;第八是亚比雅;」

新约中所记施洗约翰的父亲祭司撒迦利亚便属亚比雅班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哈歌斯」:字义是「荆棘」。

●「亚比雅」:字义是「耶和华是父亲」。

◎ 路 1:5 记载施洗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就是「亚比雅」班的祭司。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九是耶书亚;第十是示迦尼;」

●「耶书亚」:字义是「耶和华已拯救」。

●「示迦尼」:字义是「与耶和华同在者」。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十一是以利亚实;第十二是雅金;」

●「以利亚实」:字义是「神修复」、「神重建」。

●「雅金」:字义是「他将兴起」。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十三是胡巴;第十四是耶是比押;」

●「胡巴」:字义是「帷幕」。

●「耶是比押」:字义是「父亲的居所」。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十五是璧迦;第十六是音麦;」

●「璧迦」:字义是「快乐」。

●「音麦」:字义是「他已经说了」。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十七是希悉;第十八是哈辟悉;」

●「希悉」:字义是「猪」。

●「哈辟悉」:字义是「打破」。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十九是毗他希雅;第二十是以西结;」

●「毘他希雅」:字义是「耶和华所释放的」。

●「以西结」:字义是「神加添力量」。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二十一是雅斤;第二十二是迦末;」

●「雅斤」:字义是「他将建立」。

●「迦末」:字义是「断了奶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二十三是第来雅;第二十四是玛西亚。」

●「第来雅」:字义是「耶和华已来临」。

●「玛西亚」:字义是「耶和华的安慰」。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这就是他们的班次,要照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藉他们祖宗亚伦所吩咐的条例,进入耶和华的殿办理事务。」

他们的班次。即他们在耶和华圣殿中服务的班次。

藉他们祖宗亚伦。即依据亚伦所定的条例。二十四个班次轮流值班,在神的圣殿中侍奉。――《SDA圣经注释》

】「利未其余的子孙如下:暗兰的子孙里有书巴业;书巴业的子孙里有耶希底亚;」

「书巴业」:即「细布业」(23:16)。

――《串珠圣经注释》

利未人的班次:这里的名字大部分已在23:6-23中出现了,新的名字显示写作的时期又晚了一代,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些是后人补上去的。另外,由31节看来,作者有意把利未人分成二十四班,配合祭司的编制,可是真正的分配究竟如何则不得而知了。

――《串珠圣经注释》

24班次的众族长: (23:12-23)论及了本文所记录的多数利未人。他们服事祭司,代表着利未人中的24班次。他们之间并不是支配——服从的关系,乃是兄弟(31节 )。神的仆人当具备在爱里彼此服事的态度,不可形成世俗的阶级。

――《圣经精读本》
】「利哈比雅的子孙里有长子伊示雅;」

●「暗兰」:字义是「高贵的人」。

●「书巴业」:字义是「神的俘虏」。 代上 23:16 25:4 26:24用「细布业」,是一个人名的不同拼法。

●「耶希底亚」:字义是「愿耶和华赐下喜乐」。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斯哈的子孙里有示罗摩;示罗摩的子孙里有雅哈;」

示罗摩。或“示罗密”

――《SDA圣经注释》

】「希伯伦的子孙里有长子耶利雅、次子亚玛利亚、三子雅哈悉、四子耶加面;」

●「耶利雅」:字义是「耶和华所教导的」。

●「亚玛利亚」:字义是「耶和华说」或「耶和华已经应许」。

●「雅哈悉」:字义是「神看见」。

●「耶加面」:字义是「让这民兴起」。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乌薛的子孙里有米迦;米迦的子孙里有沙密。」

米迦。见

――《SDA圣经注释》

●「米迦」:字义是「谁像神」。

●「沙密」:字义是「护卫者」。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迦的兄弟是伊示雅。伊示雅的子孙里有撒迦利雅。」

伊示雅。或者“耶西雅”

――《SDA圣经注释》

●「伊示雅」:字义是「耶和华会借予」。

●「撒迦利雅」:字义是「耶和华记念」。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拉利的儿子是抹利、母示、雅西雅;雅西雅的儿子有比挪。」

比挪。直译是“他的儿子”。有人认为它应与27 节连在一起,理解为:“他的儿子雅西雅的儿子。”即:米拉利的子孙是属于他的儿子雅西雅的。他们是朔含、撒刻、伊比利。也有人认为“比挪”是巴尼的另一种拼法。――《SDA圣经注释》

「比挪」:可作「他的儿子」,全节可改译为:「米拉利 ......母示。他(母示 )的子孙中有他的儿子雅西雅。

」――《串珠圣经注释》

●「抹利」:字义是「生病的」。

●「母示」:字义是「柔顺的」。

●「雅西雅」:字义是「因神而无惧」。

●「比挪」:字义是「儿子」、「后裔」。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拉利的子孙里有雅西雅的儿子比挪、朔含、撒刻、伊比利。」

●「朔含」:字义是「玛瑙」。

●「撒刻」:字义是「留意的」、「注意的」。

●「伊比利」:字义是「希伯来」。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抹利的儿子是以利亚撒;以利亚撒没有儿子。」

以利亚撒。见

――《SDA圣经注释》

●「以利亚撒」:字义是「神已经帮助」。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基士的子孙里有耶拉篾。」

●「基士」:字义是「弯曲的」。

●「耶拉篾」:字义是「愿神怜悯」。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母示的儿子是末力、以得、耶利摩。按着宗族这都是利未的子孙。」

●「末力」:字义是「生病的」。原文同「抹利」。

●「以得」:字义是「羊群」。

●「耶利摩」:字义是「他是至高者」。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他们在大卫王和撒督,并亚希米勒与祭司利未人的族长面前掣签,正如他们弟兄亚伦的子孙一般。各族的长者与兄弟没有分别。」

没有分别。希伯来语是le`ummah(“一致地” )。意思是他们与作祭司的弟兄一样挚签。所列的利未人家族与祭司的家族在平等的条件下挚签。祭司的家族没有特权。所有的利未人都是平等对待的。

――《SDA圣经注释》

透过“掣签”,在事奉种类的分配上便不会出现偏私的情况。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亚希米勒为属以他玛谱系的祭司,撒督则为以利亚撒谱系的祭司(2节 )。在大卫时代,撒督与亚比亚他同任祭司;但到大卫晚年,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可能担起他父亲一部分的工作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 24:31 是要说明此处分配也是公平的,不分身份,都一视同仁参加抽签来分配班次,与祭司的分配方式一致。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23- 24章 )】

1试把祭司的特别职务和非亚伦子孙之利未人的职务作一比较。利未人从前那部分的职务现在不用他们再担任呢?见23:26。原因何在?

2为什么这一切苦心经营的组织在新约时代会废除呢?见。是什么取代了这一切?; ,9;

3大卫在建造圣殿的事上,除了预备建筑材料,还做了什么?这对神的事工有何提示?

4主持圣殿事工者的职任可分为那些方面?这些职务相当于今日教会那些事奉岗位?试检讨你教会中这些事奉工作,思想如何作出调整。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看以色列人事奉的组织那么复杂,好像不太适合现代需要吧?】

圣殿中的事奉有精密的组织,但这并不阻碍圣灵的工作,却为有条不紊地进行敬拜提供了条件。我们有时以为策划与组织是不属灵的行为,可能妨碍人自动自发的敬拜,其实程序与组织能令我们向神自由地回应。事先作出智慧的安排且预备有方,到时就能有条不紊地敬拜,使我们体验到毫无拘束的喜乐,也使神大得荣耀。

――《灵修版圣经注释》
分班事奉】

「撒督和…亚希米勒同着大卫。」

神家的工作,有两种病态,必须避免:一种情形是谁都不肯作,另一种情形是大家都作,却是既没次序,又没人负责。
从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到大卫以前,你看到利未人作了甚么事?几乎完全没有。这就难怪异教猖行,圣工荒凉了。
游手好闲的利未人,不仅是失业的社会问题,而是很危险的;一个利未人,受雇作米迦的偶像祭司,造成但支派的沦落;另一利未人,不事奉神而坐拥妻妾,引起残酷的内战,几乎使便雅悯全支派灭绝,可见其影响多大!
大卫不是个事必躬亲,把持着权柄不放的人。他的军国大事,以至统兵作战,都可以交托别人办理,但对于安排祭司和利未人分班事奉神,老人家在灯残油尽,临终之前,还要亲自同利未人的领袖们,看着编组掣签!这显明他爱神的心;凡是为神作的,都要作到尽善尽美。
曾有人说,组织是出于人意的,是不属灵的,是神所不喜悦的。不论组织是否算作缺点,大卫是个善于组织,注重组织的人。有生命的物体,都是有组织的;有规模的建筑物,也都是有组织的;而且历来教会影响深远的事工,莫不是有组织的成果。教会的运作,是由于圣灵的恩赐,却不只是个别的,更不是杂乱的,而是“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组织〕在身上了。”真正领袖的责任,是发现这些恩赐,按部就班的运用,才可以避免混乱,而彰显神的荣耀。
大卫把祭司分为二十四班次,“要照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藉他们祖宗亚伦所吩咐的条例,进入耶和华的殿,办理事务。”也把其余的利未人,掣签分了班次。掣签是表示公平允当的意思,表示不是轻此重彼,可免推诿抱怨。而且“各族的长者与兄弟没有分别。”这也是教会事工上的原则。恩赐虽然不同,功能虽然不同,职任虽然不同,却都是同属基督身上的肢体,要彼此相顾,互相配合,在地上成就神的旨意。
身体上的肢体,如果不能彼此相顾,或互相冲突,攻击,是极严重的病征,更不必说有甚么生活目标,作甚么有益的事工了。神的儿女,多么需要一同和谐事奉啊。

── 于中旻《历代志上笺记》

「在圣所和神面前作首领的。」】

在圣所内还不够,我们必须作首领。在事奉的态度上要柔和谦卑,在工作的目的上要给予平安与福分,在作事的力量上要自制,在圣所中作首领,需要两种身份。他必须出身于祭司的系统,也必须是与王家有亲属的关系,同时与身份相称的是圣洁无暇的品格。

那使我们成为圣所领袖的,是羔羊尊崇的手,祂是祭司君王,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级。祂使我们成为祭司君王,事奉父神。

祭司——这是你的地位,不是献上祭牲,而是献上你自己当作活祭。对无知者怜恤,对迷失者关怀。在患难生死的关头为人代求,使灾祸停止。为黑暗忧患的世界代求,担负世上的罪恶与需要,保持你的衣服洁白无瑕。

君王——我们与祂一同作主,罪与撒旦,世界与肉体都在我们脚下,我们的生命有战胜的能力,胜利必能持久,我们与主同享父神的荣耀。恩典增多,我们领受跟丰富。这都是为我们的,但许多人茫然无知,更不知珍贵。我们要以信心领受你丰富的恩典,我们在今世与永世必永远作主。

──迈尔《珍贵的片刻》

事奉岗位转换有甚么好处?】

这二十四班祭司按着班次,每一班每年在圣殿里事奉两个礼拜,其余的时间则在家乡事奉,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主耶稣的时代。撒迦利亚便是亚比雅班内的祭司,当他在圣殿供职时,天使向他显现,预言他将要生一个儿子,就是施洗约翰。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