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2. 祭司和利未人助手。接下来注意力移到祭司(1~19节),虽然这是历代志对于祭司体系最为广泛的记述,但所提供的十分有限。祭司的意义或功用都没有提到(参:,;,曾一笔带过)。反而是,整章说明祭司是为了「事奉」而被组织起来(3、19节,NRSV、RSV;职分,NIV)。这个事奉强调两方面,祭司分成二十四个班(1~19节),以及祭司有利未人来辅助(20~31节)。
如此单调的主题,使得基督徒读者只能视本章为历史的注解。这困难被以下的事实调和了:根据新约圣经,祭司在教会内不是一个独立的领袖功能。这并不是说,新约圣经完全废弃了祭司职分。反向的,基督已经带来全然的改变,使得每一个基督徒都受益。举例来说,每个基督徒现在都能直接进到耶稣这至高大祭司面前;,。尤有甚者,每一个信徒都是祭司;,;用嘴唇和身体献祭给神。 除了这些在旧约和新约圣经之间基本的改变外,历代志上二十四章,的确对基督徒的思想和实际上有持续的适切性。它证明出,第一,需要一个有次序和组织的领导,即或基督徒的领导是建立在神的恩赐上,而不是血统上(参:;。第二,它预设了祭司职分仍在持续。在以色列中,神是夜(参:以继日(参:受到敬拜的,这使得百姓可以一直确信,他们的罪不致使神的愤怒降在他们身上(参:。继续敬拜也是教会的使命,特别是在代祷(参:和赞美(参:方面。这个服事甚至延续到天上,在那里神的百姓履行他们祭司的角色,「昼夜在祂殿中事奉祂」;,。 本章引起两个特别的文学批判上的难题,亦即祭司和利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二十四个班次体系在历史上的发展。在这里令人惊讶的是,祭司体系只有在论及利未人的大段落时才提到,并且只重视他们与利未人的关系,而非他们的服事中其他更重要的层面。事实上,这是许多段经文当中的一个,正显明出历代志作者主要的兴趣是利未人,或许在某些方面是因为被掳之后他们的身分认同危机所引起的(参:,。在这里利未人受到双重的鼓励:在祭司体系和敬拜的恰当运作中,接纳自己是一个必要的角色,并且认识在祭司职分中,利未人事奉的模式(参5~6、31节,。 二十四个班次体系的来源不详。因为旧约圣经只有在这里提到这个体系,并且最早期的外证也是属于主前第二世纪,通常受到争论说它实际上是比历代志晚多了。舒瑞和麦尔(Schürer & E. Meyer,1896)的观点曾经广泛地被接纳,就是认为在祭司家族名单的第一位耶何雅立(7节),显示其来源出自马喀比,因为马喀比是他的后裔(马喀比一。近代注释家对如此晚的日期已更为谨慎,但是二十四个班次仍然经常被认为,是以被掳归回时四个祭司的班次作为开始= ,并且在主前第五世纪末叶逐渐的增加到二十一个或二十二个班次,参:、12~21;参 Rudolph)。 虽然祭司班次的数目非常像是在这个时段里面增加的,不过仍不清楚历代志上二十四章应当放在哪里。因为在尼希米记中没有一份名单是有二十四个祭司家族的,可能二十四个班次是一个理想,而不是在历代志作者时代中实际上的数字。如果这个说法被接纳了,则把这个体系的来源摆在被掳之前的时代就没有争议了(Myers)。本章把这种排法归诸自大卫之手(3、31节,参6节),并且提到大卫同时代的人物作为见证(3、6、31节)。从历史上说来,这绝对不是不可能的。旧约圣经早期的部分并没有提到任何不同的体系,并且在第一圣殿中祭司的实际数目,也会需要有排班名册以兹证明,甚至在挪伯的圣所至少有八十五名祭司;参考一个类似的数目在乌西雅王治下,。祭司「分班次」的体系在被掳前的时代已经建立好了,,,并且在第二圣殿中,根据古早的许可权来恢复设立;。 1-6.祭司分属两个家族,并说明如何分成二十四个班次。第1~2节是历史的前言,阐明以利亚撒和以他玛的后裔(因为拿答和亚比户悲剧性的死亡,见:。在MT第1节是以一个附注作为开始,而不是一个正式的句子(字义是「和,对/为,亚伦子孙的,分班」),显明本章是利未人更广泛组织的附录。第3~6节解释如何分班次,以利亚撒后代班次的数目是以他玛家族的二倍(4节)。 实际上的拣选是由抽签而成(5节)。准确的程式因第6节翻译上的困难而晦涩不明。主要的两种替代,一种是从以利亚撒和以他玛轮替取出一个签,而最后八个名字从以利亚撒取出(NIV、NRSV、RSV、REB、NEB);212另一种是以他玛家族每取出一个签,以利亚撒家族就取出两个签。213赞成前者是以二十四个歌唱家的班次为一个类似的模式,其中,最后的十个名字都是从希幔家抽出来的、22~31)。抽签(5节)在某些情况中会采用,使那些属于神的人借着这方式,让神在他们的生命中表达祂的旨意,参考这可能的同义字体容祭司是「神圣的官员」(REB、NEB;比「圣所的官员」要来得好,NRSV、RSV,参NIV),和「神的官员」(如NRSV、RSV)。在这个情况中特别的合适,因为个别祭司的职责并没有不同。祭司体系不是建立在能力上,乃是作为代表,并且甚至是较大的以利亚撒家族也没有占到好处,每个家庭都公平地被拣选(「都相同」,NRSV、RSV)。抽签的用法当然不会与王室指派的体系相冲突。反而,可以让由君王原先已经建立起来的职责,落实分配到各班次。 亚希米勒与撒督一同出现(3节)是在意料之外,因为撒督经常是与亚比亚他为同伴的,;;。亚希米勒可能是这位亚比亚他的儿子(参:;。214提到亚希米勒,可能是在反映大卫和亚比亚他之间逐渐产生的嫌隙,这是亚多尼雅叛变的后果及下)。 7-19.祭司被分成二十四个班次。第7~18节这个名单的性质,在第19节有解释,就是祭司照班次来办理事务。照亚伦所吩咐的条例并没有被保存,但可能收录在祭司的手册中。名字并不是个人乃是家族的;举例来说,,提供了主前大约四六○年祭司家族领袖的名字。类似的祭司族谱也出现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61~65 = 、62~65;,〔参:〕,,,但是没有一个是与历代志上二十四章相同的。事实上,虽然这些名单中的十二个是散见于以斯拉记-尼希米记的名单中,但剩下来的十二个在圣经当中却没有其他的经文提到。耶大雅(7节)出现六次,和耶何雅立(7节),四次,是圣经其他地方用到最多次的。马喀比是耶何雅立的后代(参:马喀比一,而施洗约翰是亚比雅的后人(10节;参:。哈歌斯家族(10节)在被掳时难以建立他们合法的族谱=,但是他们被包括在这里,说明他们可能再获确认,或至少他们的声明是正确的。后来在犹太人实际的运作中,二十四个班次的数目,是根据以月亮作为年历的四十八个星期,每一个班次事奉一周,一年事奉两次。21520-31.这是利未人的一个祭司模式。就如先前的段落,这个结论(30b ~31节)说明了这些名字的目的,也就是说,这是另一份利未人家族的名单。这些人名实际上都是重复的,不过更增加了一个新的世代。而多增的世代未必就是在第二十三章中最接近的接续者,可能是编辑者在他自己的时代列出这些家族的代表。更进一步的困难是只有哥辖(20~25节)和米拉利(26~30a节)的后代被包括,而革顺的却被省略掉了。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两章中哥辖的后代跟随着祭司,所以第20节只是从第二十三章关于祭司的附注之后挑出这名单。也有可能还有进一步的连接。利未其余的子孙(20节)也可能被限制为只是祭司的助手,与那些在提到的人共同担负圣殿行政的工作(。类似这种工作分配,可在守门者没有包括革顺的人,和库房没有米拉利的人这事实上得到证明。
这个名单主要的重点是表明,利未人是追随他们的弟兄亚伦的子孙(31节)之模式,以抽签决定他们的职责,以致较大的家族也没有更有利的机会(31节,参5~6节,。216有些人甚至建议说,利未人整体上共有二十四个班次(如Rudolph),但是在第二十三至二十七章对此观点却没有其他的证据。第23节和26~27节中有些经文监别的困难。后者有更重大的含义在内,因为一个第三行,雅西雅,似乎在抹利(28~29节)和母示(30节上)之外,是附加在米拉利家族中。【】「亚伦子孙的班次记在下面:亚伦的儿子是拿答、亚比户、以利亚撒、以他玛。」
班次。第二十四章记录祭司分为二十四个班次(第1-19节 ),扼要重述(第20-31节 )23章所描述的利未人。
拿答。与和所列亚伦儿子的顺序相同。
――《SDA圣经注释》
【】本章1~19节为亚伦后裔(大卫时代以后 )祭司体系和班次的记载。20~31节继续讲利未支派其余的人掣签分派职务的事。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祭司的班次:这里加插了亚伦后裔的名字,表明圣殿的事奉是以祭司为主(23:28-),而祭司的二十四班次亦与利未人的编制平行。
――《串珠圣经注释》
【】「拿答、亚比户死在他们父亲之先,没有留下儿子;故此,以利亚撒、以他玛供祭司的职分。」祭司的班次: 前章介绍了全体利未子孙的家谱,本章则记录了祭司及说明他们的利未人班次。据推测,在确立中央圣所之前,以色列百姓一直在就近的圣所(主要利用丘坛 )礼拜和献祭,祭司则分布全国,引领以色列百姓敬拜神。如今,所有献祭都集中在耶路撒冷圣殿,各个圣所的祭司为了执行职份就都聚集在耶路撒冷。虽然,此问题不易解决,但在神的旨意中以色列确立了24班次制度,如此一来,就能事先阻止所有纷争和争执,每一个人忠于自己的职分。
――《圣经精读本》
“拿答、亚比户死”。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拿答与亚比户之死,见《利未记》10章。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拿答、亚比户: 本书作者提起拿答与亚比户之死,是为了教导向神献祭的人应当绝对顺服神所启示的话语和方法。指出在耶和华面前犯罪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今天,有许多人对神抱有错误的认识。有些人视神为毫无原则地赦免任何罪恶的优柔寡断之神。事实上爱虽然代表着神的属性,然而严厉而果断的审判必然会临到在无视神律法的人。神是慈爱的神也是公义的神。
――《圣经精读本》
◎拿答、亚比户的死亡请参考 利 10:1-7 民 3:3-4 。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利亚撒的子孙撒督和以他玛的子孙亚希米勒,同着大卫将他们的族弟兄分成班次。」
亚希米勒。虽然与撒督一同提到,但没有被称为“祭司”,只说是“亚比亚他的儿子”(第6节 )。亚比亚他长期担任大卫的祭司和谋士,并在大卫执政期间与撒督一同担任祭司。亚比亚他后来参与亚多尼雅的反叛,,。
分成班次。大卫在以利亚撒和以他玛后裔中两名代表的帮助下,分定了班次。
――《SDA圣经注释》
“亚希米勒”。亚比亚他的儿子(6节 ),也是另一个亚希米勒的孙儿。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以利亚撒和以他玛是亚伦遗下来的两个儿子。以利亚撒和儿子非尼哈这一系应该是正统大祭司;但在士师时代,大祭司的职任落到以他玛后裔的身上,这就是撒母耳时代的以利家。所罗门登基后,因以利之后的亚希米勒曾参与夺位,废了他大祭司的职务,立以利亚撒之后的撒督接替。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撒督”与“亚希米勒”是大卫王时代供奉大祭司职份的人。大卫与此二人一起思考与中央圣所的祭司职分相关的问题,列出了担当祭司一职的名单。之所以如此细致地分类祭司与利未人,是为了有效地完成集中在耶路撒冷中央圣所的繁重事务。事实上,若由一人长期担当祭司等高位,形成一个图权势重利益的派别,如新约的撒都该人。一言以蔽之,之所以对利未人进行这样的分类,并不是为了助长分派。这是神的命令,明确各人担当所领受的职份,在圣殿内正常地作礼拜。今天的教会,也是由许多职份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身体,。当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24班次的分类目的时,就能够正确地履行神所交托给我们的职份。
――《圣经精读本》
●「亚希米勒」:字义是「我兄弟是王」。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这位亚希米勒是何人?】
这位亚希米勒是亚比亚他的儿子,是被扫罗屠杀的祭司亚希米勒的孙子。亚比亚他与撒督在大卫作王时共同作大祭司,一位在耶路撒冷,就是神的约柜安放的地方;另一位在基遍,在神的会幕里事奉。从本节与18章16节看出,亚希米勒在他父亲渐渐年老的时候,已经担当亚比亚他的一些职务。
――《灵修版圣经注释》
【编制的规矩】
亚伦原来有四个儿子,长次二子因得罪神而早死, 故亚伦死后,由三子以利亚撒接任为大祭司。 日后祭司皆出自以利亚撒及亚伦幼子以他玛的谱系。大卫时的撒督乃以利亚撒的嫡传大祭司(3 ); 可是,不知何时何故,大祭司的职任转至以他玛家,此派系的大祭司中已知的有以利,,及其后人亚希米勒,亚比亚他和亚希米勒(本章6 )。大卫承认撒督和亚希米勒同为大祭司,此事似乎不合乎摩西的律法。无论如何,亚比亚他后来因与亚多尼雅合谋篡位而被黜, 只剩下撒督派系的大祭司了。另一种说法认为亚希米勒(3 )并非出自以他玛家,因他的曾祖父亚希突似乎与撒督之父 同属一人 ,如此,亚希米勒亦出自以利亚撒家,但代表以他玛家的祭司。
——《串珠圣经注释》
【】「以利亚撒子孙中为首的比以他玛子孙中为首的更多。分班如下:以利亚撒的子孙中有十六个族长;以他玛的子孙中,有八个族长,」
为首的更多。划分是依据各家的首领,而不是家族个别的成员来定。
――《SDA圣经注释》
把祭司分成二十四班,意味每一班每年供职两个星期。犹太日历的编订方法也意味他们的事奉一年到晚不断地进行。这安排在被掳归回后再次制定,并一直延续到新约时代。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据几位学者推测,撒督子孙中的祭司之所以多被起用,是与所罗门的王位有密切的关系。撒督的子孙协助所罗门统一了王国,故能占据许多职份。然而,本节告诉我们,之所以有很多出身撒督子孙的祭司,是因为随着以利亚撒家族的昌盛,其家族就出现了许多后补祭司,而以他玛家族的数量则较少。这种选拔方式,对两个家族都较公平。
――《圣经精读本》
●作「首领」:SH 8269,「统治者」、「官员」、「领袖」。
◎二十四班次中以利亚撒的子孙占十六班次,以他玛的子孙占八班次。分派的方式是透过「抽签」。 ◎这24个祭司领袖名字中,有10个可以在尼希米的记录中找到尼 12 ,另有4个名单是在圣经其他地方找不到。这其实问题并不大,以色列人会取自己家族以前取过的名字,难免有一些常用的名字出现在名单之间。圣经中的家谱也会跳代,没被记录到也不用意外。――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这里解释了以利亚撒的族长比以他玛的多一倍的原因:】
以利亚撒的后裔有十六个族长,比以他玛的八个多一倍,有三个原因:(1 )他的两个兄长拿答与亚比户,从前在献凡火的时候被烧死(参利10 ),由此他继承了长子的名分,这名分包括承受父亲的双分产业。(2 )他的后裔比以他玛的后裔人数更多。(3 )他的后裔大有领导才能。这二十四班人按着班次,进入圣殿办理事务。
――《灵修版圣经注释》
【】「都挚签分立,彼此一样。在圣所和神面前作首领的有以利亚撒的子孙,也有以他玛的子孙。」
彼此一样。直译是“这些与这些”。其目的是决定祭司服务的班次(第19节 。
首领。这里提到最高级别的宗教官员──大祭司。两个家族都可以提供大祭司人选。通过挚签来决定以示公平。
――《SDA圣经注释》
「在圣所和神面前作首领的」:应作「神圣的官长」和「神的官长」,二者皆是圣殿英明领袖的称呼。
――《串珠圣经注释》
都掣签分立,彼此一样: 掣签是古代以色列百姓为了确认神的旨意而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今天已停用,然而,共同作神工作的所有圣徒,当遵循圣灵的带领与光照,满有智慧地执行所领受的职务,避免彼此之间的纷争。
――《圣经精读本》
◎ 24:5 是要说明此处分配的公平性,亦即不分是「以利亚撒」或「以他玛」的后裔,都一视同仁参加抽签来分配班次。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作书记的利未人拿坦业的儿子示玛雅在王和首领,与祭司撒督、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并祭司利未人的族长面前,记录他们的名字。在以利亚撒的子孙中取一族;在以他玛的子孙中取一族。」
君王,首领与祭司聚在一起,公开、公正而严肃地举行了掣签。内中不可能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或。书记示玛雅站在神人之间,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切。按着神的旨意,众祭司各自领受了职份,就要按照所定的日期执行任务,且要铭记拿答与亚比户的前车之鉴而不致重蹈覆辙。并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神,。迄今为止,以色列宗教从没有规定祭司在圣殿中的24班次制度,因此,这是祭司制度进一步发展。我们纵观以色列祭司制度在历史中的变迁发展:①祭司职份的起源:摩西以前的希伯来人并不拥有祭司制度。牺牲祭祀由古代族长来主持,12:7-8,26:25,35:3-7),即家长行使了祭司的权责。自摩西时代以来,希伯来人才开始采用正规的祭司制度。摩西按照神的指示,分别亚伦和其四子为圣,立他们为祭司。委任祭司的仪式持续了一周,这期间由摩西来暂时代行祭司一职。自亚伦成为祭司以后,祭司的职务委任给了亚伦的子孙;②士师时代(自征服迦南之后到撒母耳 ):摩西律法所规定的祭司制度,因士师时代的政治、经济混乱未被正常遵行。甚至,居住在以法莲山地的米迦儿子作自己神堂的祭司。摩西的孙子约拿单,虽然不是祭司家族亚伦的后裔,却成为了但支派的祭司。然而,即便是在这时代,亦存在合法的祭司家族,那就是以他玛的后裔以利家族,他们在示罗事奉神;③王政时代:以圣殿为中心,有组织地重新编制了祭司制度。亦即,以亚伦的后裔,以利亚撒家族和以他玛家族的族长为中心,设立了24班次的事奉制度。尤其是,在所罗门以后的王国中,以利亚撒的子孙撒都家族,就确保了牢固的祭司地位(6:8-15)。君王也执行了一部分祭司权责,,这是作为代表神政国以色列百姓的领袖,而担当了祭司的功能(Keil-Thenius De Wette )。待到耶路撒冷被攻陷、以色列的政治体制瓦解之后,大祭司就高升为百姓的领袖;④被掳归回之后:归回的百姓开始重新遵守传统仪式。在担任祭司这一点上,撒督家族继续祭司的职责,并形成了撒督该这一党派。在两约之间的时代,祭司开始具有君王的性质,遂拥有更加扩大的权力,却逐渐远离纯正的耶和华信仰,暴露出日益腐败堕落的丑态;⑤新约时代:随着耶路撒冷的被毁(A.D.70 ),大祭司家族撒都该人就永远消失了。而基督却借着十字架完成了祭司的职份,终结了由祭司所预表并代行的祭司职责。基督的救赎事工完全成就了旧约的所有祭司职责,律法仪式上的祭司制度便不复存在。与此相反,所有圣徒皆为君尊的祭司,当以大祭司耶稣基督为中心,对圣徒,对全人类都具有实行祭司之责的责任与权利。
――《圣经精读本》
●「书记」:SH 5608,「文士」、「书记」。
●「拿坦业」:字义是「神的赐予」。 ●「示玛雅」:字义是「被耶和华听见」。――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文士】
古代的文士(和合本「书记」 )是当代的会计师、编史家、记者、私人秘书、私人教师、图书馆管理员。文士所受的主要是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见习时期再给他们其他的专长。虽然文士大部分终生都不过是书记或中级官吏,有些却成为著名的哲人,甚至成为一国首相;乌加列文献就记载了其中的例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挚签的时候,第一掣出来的是耶何雅立;第二是耶大雅;」
「耶何雅立」:两约之间带领犹太人脱离外邦管辖的玛加比家族乃来自此族。
――《串珠圣经注释》
●「耶何雅立」:字义是「耶和华抗争」。
●「耶大雅」:字义是「耶和华所认识」。――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形成24班次的祭司: 按照顺序记录了形成24班次的祭司。第8个班次亚比雅是施洗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所属的班次。著称于世的马加比家族之祖耶何雅立被立为第一个班次。
――《圣经精读本》
【】「第三是哈琳;第四是梭琳;」
●「哈琳」:字义是「献身的」。 ●「梭琳」:字义是「大麦」。――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五是玛基雅;第六是米雅民;」
●「玛基雅」:字义是「我的王是耶和华」。 ●「米雅民」:字义是「右手而来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七是哈歌斯;第八是亚比雅;」
新约中所记施洗约翰的父亲祭司撒迦利亚便属亚比雅班。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哈歌斯」:字义是「荆棘」。
●「亚比雅」:字义是「耶和华是父亲」。 ◎ 路 1:5 记载施洗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就是「亚比雅」班的祭司。――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九是耶书亚;第十是示迦尼;」
●「耶书亚」:字义是「耶和华已拯救」。 ●「示迦尼」:字义是「与耶和华同在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十一是以利亚实;第十二是雅金;」
●「以利亚实」:字义是「神修复」、「神重建」。 ●「雅金」:字义是「他将兴起」。――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十三是胡巴;第十四是耶是比押;」
●「胡巴」:字义是「帷幕」。 ●「耶是比押」:字义是「父亲的居所」。――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十五是璧迦;第十六是音麦;」
●「璧迦」:字义是「快乐」。 ●「音麦」:字义是「他已经说了」。――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十七是希悉;第十八是哈辟悉;」
●「希悉」:字义是「猪」。 ●「哈辟悉」:字义是「打破」。【】「第十九是毗他希雅;第二十是以西结;」――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毘他希雅」:字义是「耶和华所释放的」。 ●「以西结」:字义是「神加添力量」。――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二十一是雅斤;第二十二是迦末;」
●「雅斤」:字义是「他将建立」。 ●「迦末」:字义是「断了奶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第二十三是第来雅;第二十四是玛西亚。」
●「第来雅」:字义是「耶和华已来临」。 ●「玛西亚」:字义是「耶和华的安慰」。――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这就是他们的班次,要照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藉他们祖宗亚伦所吩咐的条例,进入耶和华的殿办理事务。」
【】他们的班次。即他们在耶和华圣殿中服务的班次。
藉他们祖宗亚伦。即依据亚伦所定的条例。二十四个班次轮流值班,在神的圣殿中侍奉。――《SDA圣经注释》
【】「利未其余的子孙如下:暗兰的子孙里有书巴业;书巴业的子孙里有耶希底亚;」
「书巴业」:即「细布业」(23:16)。
――《串珠圣经注释》
利未人的班次:这里的名字大部分已在23:6-23中出现了,新的名字显示写作的时期又晚了一代,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些是后人补上去的。另外,由31节看来,作者有意把利未人分成二十四班,配合祭司的编制,可是真正的分配究竟如何则不得而知了。
――《串珠圣经注释》
【】「利哈比雅的子孙里有长子伊示雅;」24班次的众族长: (23:12-23)论及了本文所记录的多数利未人。他们服事祭司,代表着利未人中的24班次。他们之间并不是支配——服从的关系,乃是兄弟(31节 )。神的仆人当具备在爱里彼此服事的态度,不可形成世俗的阶级。
――《圣经精读本》
●「暗兰」:字义是「高贵的人」。 ●「书巴业」:字义是「神的俘虏」。 代上 23:16 25:4 26:24用「细布业」,是一个人名的不同拼法。 ●「耶希底亚」:字义是「愿耶和华赐下喜乐」。――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斯哈的子孙里有示罗摩;示罗摩的子孙里有雅哈;」
示罗摩。或“示罗密”。
――《SDA圣经注释》
【】「希伯伦的子孙里有长子耶利雅、次子亚玛利亚、三子雅哈悉、四子耶加面;」
●「耶利雅」:字义是「耶和华所教导的」。 ●「亚玛利亚」:字义是「耶和华说」或「耶和华已经应许」。 ●「雅哈悉」:字义是「神看见」。 ●「耶加面」:字义是「让这民兴起」。――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乌薛的子孙里有米迦;米迦的子孙里有沙密。」
米迦。见。
――《SDA圣经注释》
●「米迦」:字义是「谁像神」。
●「沙密」:字义是「护卫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迦的兄弟是伊示雅。伊示雅的子孙里有撒迦利雅。」
伊示雅。或者“耶西雅”。
――《SDA圣经注释》
●「伊示雅」:字义是「耶和华会借予」。
●「撒迦利雅」:字义是「耶和华记念」。――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拉利的儿子是抹利、母示、雅西雅;雅西雅的儿子有比挪。」
比挪。直译是“他的儿子”。有人认为它应与27 节连在一起,理解为:“他的儿子雅西雅的儿子。”即:米拉利的子孙是属于他的儿子雅西雅的。他们是朔含、撒刻、伊比利。也有人认为“比挪”是巴尼的另一种拼法。――《SDA圣经注释》
「比挪」:可作「他的儿子」,全节可改译为:「米拉利 ......母示。他(母示 )的子孙中有他的儿子雅西雅。
」――《串珠圣经注释》
●「抹利」:字义是「生病的」。
●「母示」:字义是「柔顺的」。 ●「雅西雅」:字义是「因神而无惧」。 ●「比挪」:字义是「儿子」、「后裔」。――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拉利的子孙里有雅西雅的儿子比挪、朔含、撒刻、伊比利。」
●「朔含」:字义是「玛瑙」。 ●「撒刻」:字义是「留意的」、「注意的」。 ●「伊比利」:字义是「希伯来」。――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抹利的儿子是以利亚撒;以利亚撒没有儿子。」
以利亚撒。见。
――《SDA圣经注释》
●「以利亚撒」:字义是「神已经帮助」。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基士的子孙里有耶拉篾。」
●「基士」:字义是「弯曲的」。 ●「耶拉篾」:字义是「愿神怜悯」。――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母示的儿子是末力、以得、耶利摩。按着宗族这都是利未的子孙。」
●「末力」:字义是「生病的」。原文同「抹利」。 ●「以得」:字义是「羊群」。 ●「耶利摩」:字义是「他是至高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他们在大卫王和撒督,并亚希米勒与祭司利未人的族长面前掣签,正如他们弟兄亚伦的子孙一般。各族的长者与兄弟没有分别。」
没有分别。希伯来语是le`ummah(“一致地” )。意思是他们与作祭司的弟兄一样挚签。所列的利未人家族与祭司的家族在平等的条件下挚签。祭司的家族没有特权。所有的利未人都是平等对待的。
――《SDA圣经注释》
透过“掣签”,在事奉种类的分配上便不会出现偏私的情况。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亚希米勒为属以他玛谱系的祭司,撒督则为以利亚撒谱系的祭司(2节 )。在大卫时代,撒督与亚比亚他同任祭司;但到大卫晚年,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可能担起他父亲一部分的工作。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 24:31 是要说明此处分配也是公平的,不分身份,都一视同仁参加抽签来分配班次,与祭司的分配方式一致。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23- 24章 )】
1试把祭司的特别职务和非亚伦子孙之利未人的职务作一比较。利未人从前那部分的职务现在不用他们再担任呢?见23:26。原因何在?
2为什么这一切苦心经营的组织在新约时代会废除呢?见。是什么取代了这一切?; ,9; 。
3大卫在建造圣殿的事上,除了预备建筑材料,还做了什么?这对神的事工有何提示?
4主持圣殿事工者的职任可分为那些方面?这些职务相当于今日教会那些事奉岗位?试检讨你教会中这些事奉工作,思想如何作出调整。
──《串珠圣经注释》
【 看以色列人事奉的组织那么复杂,好像不太适合现代需要吧?】
【分班事奉】圣殿中的事奉有精密的组织,但这并不阻碍圣灵的工作,却为有条不紊地进行敬拜提供了条件。我们有时以为策划与组织是不属灵的行为,可能妨碍人自动自发的敬拜,其实程序与组织能令我们向神自由地回应。事先作出智慧的安排且预备有方,到时就能有条不紊地敬拜,使我们体验到毫无拘束的喜乐,也使神大得荣耀。
――《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督和…亚希米勒同着大卫。」
神家的工作,有两种病态,必须避免:一种情形是谁都不肯作,另一种情形是大家都作,却是既没次序,又没人负责。
从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到大卫以前,你看到利未人作了甚么事?几乎完全没有。这就难怪异教猖行,圣工荒凉了。
游手好闲的利未人,不仅是失业的社会问题,而是很危险的;一个利未人,受雇作米迦的偶像祭司,造成但支派的沦落;另一利未人,不事奉神而坐拥妻妾,引起残酷的内战,几乎使便雅悯全支派灭绝,,可见其影响多大!
大卫不是个事必躬亲,把持着权柄不放的人。他的军国大事,以至统兵作战,都可以交托别人办理,但对于安排祭司和利未人分班事奉神,老人家在灯残油尽,临终之前,还要亲自同利未人的领袖们,看着编组掣签!这显明他爱神的心;凡是为神作的,都要作到尽善尽美。
曾有人说,组织是出于人意的,是不属灵的,是神所不喜悦的。不论组织是否算作缺点,大卫是个善于组织,注重组织的人。有生命的物体,都是有组织的;有规模的建筑物,也都是有组织的;而且历来教会影响深远的事工,莫不是有组织的成果。教会的运作,是由于圣灵的恩赐,却不只是个别的,更不是杂乱的,而是“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组织〕在身上了。”真正领袖的责任,是发现这些恩赐,按部就班的运用,才可以避免混乱,而彰显神的荣耀。
大卫把祭司分为二十四班次,“要照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藉他们祖宗亚伦所吩咐的条例,进入耶和华的殿,办理事务。”也把其余的利未人,掣签分了班次。掣签是表示公平允当的意思,表示不是轻此重彼,可免推诿抱怨。而且“各族的长者与兄弟没有分别。”这也是教会事工上的原则。恩赐虽然不同,功能虽然不同,职任虽然不同,却都是同属基督身上的肢体,要彼此相顾,互相配合,在地上成就神的旨意。
身体上的肢体,如果不能彼此相顾,或互相冲突,攻击,是极严重的病征,更不必说有甚么生活目标,作甚么有益的事工了。神的儿女,多么需要一同和谐事奉啊。── 于中旻《历代志上笺记》
【「在圣所和神面前作首领的。」】
在圣所内还不够,我们必须作首领。在事奉的态度上要柔和谦卑,在工作的目的上要给予平安与福分,在作事的力量上要自制,在圣所中作首领,需要两种身份。他必须出身于祭司的系统,也必须是与王家有亲属的关系,同时与身份相称的是圣洁无暇的品格。
那使我们成为圣所领袖的,是羔羊尊崇的手,祂是祭司君王,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级。祂使我们成为祭司君王,事奉父神。
祭司——这是你的地位,不是献上祭牲,而是献上你自己当作活祭。对无知者怜恤,对迷失者关怀。在患难生死的关头为人代求,使灾祸停止。为黑暗忧患的世界代求,担负世上的罪恶与需要,保持你的衣服洁白无瑕。
君王——我们与祂一同作主,罪与撒旦,世界与肉体都在我们脚下,我们的生命有战胜的能力,胜利必能持久,我们与主同享父神的荣耀。恩典增多,我们领受跟丰富。这都是为我们的,但许多人茫然无知,更不知珍贵。我们要以信心领受你丰富的恩典,我们在今世与永世必永远作主。
──迈尔《珍贵的片刻》
【 事奉岗位转换有甚么好处?】
这二十四班祭司按着班次,每一班每年在圣殿里事奉两个礼拜,其余的时间则在家乡事奉,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主耶稣的时代。撒迦利亚便是亚比雅班内的祭司,当他在圣殿供职时,天使向他显现,预言他将要生一个儿子,就是施洗约翰。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