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历代志上 第19章


圣经综合解读

1「此后,亚扪人的王拿辖死了,他儿子接续他作王。」

2「大卫说:『我要照哈嫩的父亲拿辖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于是大卫差遣使者为他丧父安慰他。大卫的臣仆到了亚扪人的境内见哈嫩,要安慰他,」

3「但亚扪人的首领对哈嫩说:『大卫差人来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亲吗?他的臣仆来见你不是为详察窥探、倾覆这地吗?』」

「此后」())这个转折词,开始了大卫争战历史的第二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大卫主动出击,第二个段落是仇敌主动挑衅。
约旦河东的「亚扪人」())是罗得的女儿乱伦而生的后代()),也是以色列人的亲戚,在士师时代和扫罗时代曾多次欺压以色列人())。大卫说:「拿辖厚待我」()),可能是大卫在躲避扫罗追杀时与拿辖结交,因为拿辖曾败在扫罗手下());也可能指周围列国都对付以色列的时候,唯独亚扪人没有进攻过以色列。
「厚待」())原文与「施恩」())、「慈爱恩待」())是同一个词,用来描述忠于盟约。因此,大卫对待哈嫩的动机,是为了实现对他父亲的承诺。一个敬畏神的人,对待弟兄和对待外邦人一样信实。但亚扪人的首领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挑起了这场战争。
「倾覆这地」())指攻取亚扪的京城拉巴。
上图:主前8世纪的亚扪王Yerah Azar的雕像。

4「哈嫩便将大卫臣仆的胡须剃去一半,又割断他们下半截的衣服,使他们露出下体,打发他们回去。」

5「有人将臣仆所遇的事告诉大卫,他就差人去迎接他们,因为他们甚觉羞耻;告诉他们说:『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胡须长起再回来。』」

哈嫩严重羞辱使节,等于正式宣战。他挑起战争的理由是毫无根据的()),但背后却是撒但的手在操纵,牠要对付大卫的宝座和国度,要叫神所应许的大卫之约落空。
「耶利哥」())位于亚扪到耶路撒冷的中间。大卫体恤使节,要他们在耶利哥等待羞辱过去。

6「亚扪人知道大卫憎恶他们,哈嫩和亚扪人就打发人拿一千他连得银子,从美索不达米亚、亚兰、玛迦、琐巴雇战车和马兵,」

7「于是雇了三万二千辆战车和玛迦王并他的军兵;他们来安营在米底巴前。亚扪人也从他们的城里出来,聚集交战。」

8「大卫听见了,就差派约押统带勇猛的全军出去。」

9「亚扪人出来在城门前摆阵,所来的诸王另在郊野摆阵。」

哈嫩付了「一千他连得银子」()),折合三百万舍客勒()),可以购买十万个奴隶())。他用这笔巨款「从美索不达米亚、亚兰、玛迦、琐巴雇战车和马兵」()),包括步兵三万三千人())、战车三万二千辆())。这样庞大的雇佣军,是要发动消灭以色列的全面战争。
「勇猛的全军」()),可能指不是一般的民兵,而是职业军人。
亚扪人守城,训练有素的亚兰雇佣军安营在适合战车展开的「米底巴」())旷野,从后面攻击以色列人。
上图:主前九世纪亚述浮雕中的战车。亚兰的战车与此类似,这些战车以双马负轭拖拉,载人的小平台安装在后轴之上,车轮木制有辐。乘车者一人负责驾驶,一人则配有弓箭枪矛。二人站于车上,护栏只高及大腿中部。

10「约押看见敌人在他前后摆阵,就从以色列军中挑选精兵,使他们对着亚兰人摆阵;」

11「其余的兵交与他兄弟亚比筛,对着亚扪人摆阵。」

12「约押对亚比筛说:『亚兰人若强过我,你就来帮助我;亚扪人若强过你,我就去帮助你。」

13「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愿耶和华凭祂的意旨而行。』」

约押看出以色列军队可能被前后包抄()),所以兵分两路,自己带领少数精兵去攻击训练有素的亚兰雇佣兵,其余的兵交给弟弟亚比筛去攻击战斗力比较弱的亚扪人。
「亚兰人若强过我,你就来帮助我;亚扪人若强过你,我就去帮助你」()),意思是约押并不能完全确定哪一边的敌人更强,对自己的作战部署并没有完全的把握。每个事奉神的人都是如此,虽然自己都当尽自己的本分「刚强、作大丈夫」()),但结果并不在我们手中,要靠「耶和华凭祂的意旨而行」())。
撒但操纵亚扪人和亚兰人联合对付以色列,是要消灭神的国度。约押意识到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争战,所以说要「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把自己交托在神的手里,只求神的旨意成就。

14「于是约押和跟随他的人前进攻打亚兰人;亚兰人在约押面前逃跑。」

15「亚扪人见亚兰人逃跑,他们也在约押的兄弟亚比筛面前逃跑进城。约押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16「亚兰人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打发使者将大河那边的亚兰人调来,哈大利谢的将军朔法率领他们。」

17「有人告诉大卫,他就聚集以色列众人过约旦河,来到亚兰人那里,迎着他们摆阵。大卫既摆阵攻击亚兰人,亚兰人就与他打仗。」

18「亚兰人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大卫杀了亚兰七千辆战车的人,四万步兵,又杀了亚兰的将军朔法。」

19「属哈大利谢的诸王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与大卫和好,归服他。于是亚兰人不敢再帮助亚扪人了。」

「哈大利谢」())是琐巴的亚兰王,已经被大卫打败过一次())。「大河那边」())指幼发拉底河那边的美索不达米亚。之前亚兰人只是亚扪人的雇佣军,现在却是他们主动进攻以色列,甚至从遥远的美索不达米亚调兵增援。
亚兰人的总兵力是八万步兵和一万战车()),这是大卫所面临的最强外敌。撒但在背后煽动亚兰「诸王」()),要彻底毁灭以色列。因此,大卫「聚集以色列众人」()),集合了全国的力量,亲自过河迎战;结果大大得胜,亚兰诸王投降,一直到所罗门的时代才重新与以色列为敌())。
无论是大卫主动出击,还是仇敌主动挑衅,结果都是敌人被打败,与大卫「和好」())、「归服」())大卫,使大卫名扬四方,使神的名「永远坚立,被尊为大」())。因为神早已应许:「你无论往哪里去,我常与你同在,剪除你的一切仇敌;我必使你得大名,好像世上大大有名的人一样」())。今天,信徒也面临各样的属灵争战,但无论是我们攻破营垒、夺回人心()),还是抵挡仇敌攻击()),我们都必定得胜,因为主耶稣早已应许我们:「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
上图:大卫王的战功:1、征服非利士(撒下八1);2、征服摩押(撒下八2);3、征服琐巴(撒下八3-8);4、征服大马士革(撒下八5-6);5、哈马和亚玛力归顺,被征服的各国都进贡(撒下八9-12);6、征服以东(撒下八13-14);7、大卫恩待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将他从罗底巴接到耶路撒冷来住(撒下九);8、亚扪人召募亚兰人来到拉巴,要攻击大卫(撒下十1-8);9、约押兵分两路,打败亚扪人和亚兰人(撒下十9-14);10、亚兰人又从大河那边调兵,聚集在希兰(撒下十15-16);11、大卫领兵到希兰,把亚兰人打败,亚兰就归服(撒下十17-19)。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历代志上第十九章

ii. 大卫对亚扪人的胜利

「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愿耶和华凭祂的意旨而行。」

,参:

,参:

,参:

大卫扩张他的征服范围囊括了亚扪人(和亚兰人(,这事件以亚扪人最后的倾覆作为退出。第十九章大多依据撒母耳记下十章,不过历代志作者表明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简化了~16节(参:。它也是历代志惟一从所谓「大卫继承叙事」(撒下九~二十章+王上一~二章)取材而来的叙事,其独特的历史或神学的风格,从暗示神护理的观点可反映出来。甚至在以色列人双重的胜利上,也只有一次提到神(13节,反向于,和历代志作者个人在的神学思辩)。

第十九章似乎与几乎范围相同,只是更详细。然而,所描述的四次战争,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并且可能也不是准确地按照时序排列。举例来说,在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冲突和大马色的介入,并不容易与第十九章地理环境的资料相协调。同样地,如果大卫没有先排除在他后边亚扪人的威胁,他似乎不太可能进军到叙利亚。因此似乎是在之前。至于的冲突,和其明显在的高潮,其地点也与不同(,并且似乎是在之前,因为后者的战役影响出现在最后。因此对亚扪人战争最有可能的次序是,

历代志作者把亚扪人战争的这个材料列入,可能有两个原因。大卫的战争记录在撒母耳记下是一个重要的事件,与历代志上十八章至二十章整体主题密切相关。其高潮是,大卫获加冕为亚扪人的王,这是在以色列之外,归予大卫的最高荣耀。第二,撒母耳记下十章所包括的两个例子,是历代志作者喜欢的辞汇之一,就是「刚强,壮胆的」(希伯来文 ḥzq )在一个经节中=这里的13节)是本章神学意义的钥节:刚强壮胆,并且让我们勇敢的打仗(参REB、NEB;「要有勇气,我们要作男子汉」,RSV)。历代志用这个字根当作术语,不仅指政治与军事上的能力(如:、16),更指对神律法的忠心顺服(如:。当然,所表达的是军事上的,但第13节有其他细微的差别。 (a) 明显是回应「当刚强壮胆」这个命令,这与约书亚征服迦南地有关联、9,;参:,两者都是复数;其他把大卫和约书亚关联成应许之地的征服者的部分,见十八至二十章的引言)。 (b) 是一个命令,就如这里一样经常伴随着神必帮助的应许,(13节;参:。 (c) 这里和在相互支持的观念,可能是历代志作者有意鼓励他同世代的人更多共同的合作。 (d) 胜利是借着合一的力量所获得的,拯救(12节,两次,NIV;「帮忙」,NRSV、RSV),与在「使得胜」是相同的希伯来文字根,第12节肯定地是与此有关联,不过在意思上这两个经节略有不同。这整个事件因此表明出「所有以色列人」在大卫之下一起合作,并且建立起为要建造圣殿所需的「平安」。

合作关系的概念是新约圣经中对教会的重要概念。教会能够成长只是因为「照着各体的功用」,并且其恩赐用在「是叫人得益处」,而不是为了部分的利益。基督徒彼此搭配合作的重要例子,出现在的属灵争战。在那段经文中,复数的命令式,「要刚强(参考在这里的13节)……要穿戴……」,是对基督徒同为肢体而说的,好成功地抵抗魔鬼的势力(其他的应用,见:重担要互相担当,和经济上要互相支持)。

a. 在约押率领之下的第一次胜利

1.亚扪人的侮辱。在大卫和亚扪人国王拿辖之间的友谊,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因为他们有共同敌人扫罗(参:撒上十一,。亚扪人和以色列人之间有个条约存在可能是借着慈爱(2节,希伯来文 ḥeseḏ )暗示出来,但是这个关系是互惠的行动而不是国与国之间正式的关系,似乎显示以色列和推罗有一个比较永久的条约关系)。有人把哈嫩的侮辱放在大卫早期,完全稳定之前,但是有证据显示「亚扪人首领的害怕」(3节,GNB、JB)可能不只是怕被轻视而故作傲慢而已。接下来所发生的战争是在米底巴(7节),是在亚扪人首都拉巴之南,暗示大卫可能已经制伏了以东和摩押,并且或许以色列人的军队已经从那里胜利凯旋归来(~13)。毫无疑问的,大卫差派使者到亚扪人的宿敌基列雅比(撒上十一),因为他们曾以「仁慈」对待扫罗的家庭(厚待,,也被一些亚扪人解释成不友善的举动。或者这行动可能引起怀疑,认为大卫真正的动机是倾覆他们的地(3节)。171有一些人主张,历代志是强调了以色列人的耻辱(5节),因为他们的胡子和他们腰身以下的体毛完全被剃掉(Rudolph、Botterwec祂)。然而,更有可能的,简单地以剃去他们来表达(4节)是历代志作者偏爱缩短事件之写法的许多例子之一,「剃去一半他们的胡须」)。在任何情况之下,剃去一半胡须比起全部剃光更严重!

2.准备打仗。本章剩下来的段落全部以一个像「当某甲看到了……」的词语介绍(6、10、16、19节),清楚地指示这叙述进展的阶段。亚扪人知道他们已经招惹大卫的憎恶,原字义是「使他们自己发出臭味」(6节),这个字词是指动物或植物的腐化(如:,并且用来比喻关系完全破裂(如:。亚扪人因此与亚兰人众城邦组成一个暂时的联盟,他们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是受琐巴的哈大底谢统辖(,并且雇用了亚兰人的军队。这个价码,一千他连得银子(6节),是一笔巨款,虽然不是在MT的,却在一个撒母耳记(4QSama)早期的抄本中可为证。172历代志简化了四个加入战争的亚兰人国家的名字(参:。只有玛迦(6~7节),在以色列东北边界上,和琐巴(6节;,撒母耳记称作「伯利合」,「陀伯」则被较笼统的亚兰拿哈兰所取代(6节,NIV、REB、NEB;「美索不达米亚」,NRSV、RSV)。以色列人(8节)、亚扪人和亚兰人(7、9节)的军队都聚集在米底巴,主前九世纪摩押石碑上提过这城市。由于与位在王道上的亚扪西南方有一些距离,有学者以为是「拉巴的水道」之误(Rothstein、Rudolph、Williamson),但是米底巴可能也是一个控制王道,173或是约押与以东人、摩押人战役~13)的必争之地。亚兰诸王在郊野(9节)摆阵,这是指在战役的最前线,而亚扪人的军队则在后方护卫城市,是米底巴或是亚扪人的首都拉巴。

3.约押带领的胜利。约押发现自己被敌军夹攻,就把他的军队分开,从以色列军中挑选一些精兵直接听他指挥,来面对较强的亚兰人(10节),并委任他的兄弟亚比筛来对付亚扪人(11节)。约押这种兵分两路的指示,是这次战役演变的关键(12 ~ 13节)。先是每一个以色列的分队因此获得激励,要互相支持,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13节)。174后者的语词在旧约圣经中是独特的,或许暗示是源自大卫,但是更熟悉的,是耶路撒冷的号称,「神(我们)的城」;参「耶和华的城」,;也在。这个命令基本的重要性是,我们都当刚强奋勇而战(13节;「作大丈夫」,和合),请见上文的注解。第二,约押以一个应许(愿耶和华凭t的意旨而行,参NRSV、RSV),或是一个从神来的帮助的祷告,(「耶和华的旨意必要成就」,GNB、REB、NEB),来鼓励他的军队。类似的鼓励见。这祷告立刻得到答复。一旦以色列人的军队发动攻击,亚兰人(14节)和亚扪人(15节)明显地都不战而逃了。作者可能有意用这个例证回应曾赐给约沙法的应许,「因为胜败不在乎你们,乃在乎神」;参:他的兄弟亚比筛(15节,NIV、REB、NEB)与其前述词相当的远,原先可能要读作「亚比筛,约押的兄弟」,就像是NRSV、RSV。175

b. 在大卫率领之下的第二次胜利

约押的成功尚未定出胜负。还需要第二次战役才退出这联盟(19节)。甚至在那之后,亚兰人和亚扪人两者最后投降之前,还有更进一步的冲突。亚兰人的增援部队来自「大河那边」(16节,NRSV、RSV)176,这又使哈大底谢骄傲起来,但是旧事重演,亚兰人再次地逃跑(18节、参14~15节)。177这个战役的地点可能曾经被定位于「希兰」,有一个名字可能在语词「来到他们」中被掩盖了(17节,NRSV、RSV;迎着他们摆阵,NIV;希伯来文 ḥlʾmh ʾlhm ),不过两种读法都有困难。178朔法,哈大底谢军队的将军(16、18节;「朔巴」,并没有在其他地方出现。

最后赢过亚兰人要归功于大卫(17~19节,,他在这里领导以色列众人(17节),这是历代志最喜欢的用语(,但是已经出现在撒母耳记的记载了。

18.在这里死亡的数目是个棘手的问题(也在。基尔(Keil)认为最可能的解释是:两个事件的经文有脱漏。步兵的「战车兵」更合适,而第7节正反向(,步兵的数目),但是有些注释者却在主张战车兵(「战车队」,JB)数目是七百人,另有些人以为是七千人(同样的差异出现在

19.和好要先征得大卫同意(「以色列」,,不过明显地没有献贡银(的。不敢再是比撒母耳记语气更强。亚兰人愿意来帮助亚扪人,如今已经因为以色列人的彼此「帮助」(12节,两次,NRSV、RSV、GNB;救助,NIV,所有三次的出现都是从相同的希伯来文字根)而遭破解。不过,同样重要的就是,以色列人的军队愿意为耶和华而战(参:,因为他们有信心,神就要凭t的旨意而行(13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此后,亚扪人的王拿辖死了,他儿子接续他作王。」

此后。该词也出现在,不一定指马上紧随。该词还出现在,指大卫善待米非波设以后。本节则是接在简述大卫与敌人的作战之后。本章似乎讲述反对大卫的同盟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致使大卫从以东打到幼发拉底河,最后取得十八章所提到的胜利和战利品

――《SDA圣经注释》

本节至所记和《撒下》10~12章极为接近,可看《撒下》的注解。不过大卫和拔示巴犯罪的事则被略去。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亚扪人」:居于摩押人的东北方,在公元前十三世纪末左右立国,跟以色列一样。亚扪人跟以色列人有血缘关系创 19:38 申 2:19 。亚扪的首都是拉巴(今日的安曼 )。士师时代亚扪人曾经想要占领以色列的土地,不过败在耶弗他手下 士 11:1-33 ,扫罗刚作王的时候可能因为以色列西边有非利士人的威胁,所以由东方入侵。 撒上 11:1-13

●「拿辖」:字义是「大蛇」。 撒上 11:1-13 记载他曾经在「基列雅比」败给刚刚作王的扫罗。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扪人的来历……】

亚扪与以色列东部边境毗邻。他们的民族有一个龌龊的起源──他们的始祖便亚米是罗得与女儿乱伦所生的。亚扪人与以色列人世代为仇,到士师时代兵力强盛达到巅峰。大卫是第一位压制了亚扪人的军事领袖,使他们以后多年不能再扰害以色列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战胜亚扪王哈嫩: 早已被平定的周边势力向大卫举起了叛乱的旗帜却遭到了惨败。亚扪的前王拿辖似乎与大卫格外友好(19:2),因此,亚扪地区被视为施行柔和政策的对象。但是,拿辖之子哈嫩登基之后,便恶意利用大卫的柔和政策,成为了叛乱之先锋。虽然叛乱的主谋是哈嫩,但当时以色列最强敌人可以说是亚兰琐巴。本文中的争战会以以色列的全面胜利结束。因为:①此次得胜是神对大卫王国之应许的成就(17:8);②参加此战之以色列百姓因信仰而成为一体(19:13)。

本文的争战过程如下: ――《圣经精读本》
】「大卫说:“我要照哈嫩的父亲拿辖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于是大卫差遣使者为他丧父安慰他。大卫的臣仆到了亚扪人的境内见哈嫩,要安慰他。」

“亚扪人”。参看至38节和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拿辖厚待: 对这句话可以有两种推测:①拿辖虽然从极自私的动机入侵了以色列,却为被扫罗所追杀的大卫提供了喘气的契机;②大卫在流浪之时曾直接得到拿辖的帮助。从上文下理来看,第二个看法似乎更符合事实。

――《圣经精读本》

●「哈嫩」:字义是「蒙喜爱的」。

●「厚待」:SH 2617「善良」、「慈爱」。这是大卫很喜欢用的字眼。 撒下 9:1 用来表示他要因为约拿单的缘故「施恩」。不过亚扪王拿辖究竟怎样善待大卫,圣经中并没有说明,很可能是大卫躲避扫罗追杀时与拿辖建立不错的关系。因为拿辖和大卫当时都是扫罗的敌人。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但亚扪人的首领对哈嫩说:“大卫差人来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亲吗?他的臣仆来见你不是为详察窥探、倾覆这地吗?”」

亚扪人的首领把日益壮大的以色列视为更具入侵威胁的野蛮民族,未能明白神对大卫王朝的旨意与以信义和公义为基础的大卫之政策。因此,他们将为丧礼而来的大卫使臣诬陷为探子。

――《圣经精读本》

●「尊敬」:SH 3513,「使之得尊重、尊敬、尊荣」。

●「详察窥探」:「四处探勘」、「刺探」。

●倾覆「这城」:应该是指亚扪的首都「巴拉」。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哈嫩便将大卫臣仆的胡须剃去一半,又割断他们下半截的衣服,使他们露出下体,打发他们回去。」

“将……胡须剃去一半”。被视为极大的侮辱。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注。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胡须」:当时的人认为「胡须是男子性能力的象征」,因此剃掉一半的胡须,就有「去势」的意味。

●胡须「剃去一半」:此处原文仅有「剃去」, 撒下 10:4 才有「一半」。

●「露出下体」:原文是「直到屁股」或「直到臀部」。

●露出「下体」:「身体底部」、「臀部」、「屁股」。本处是SN04667, 撒下 10:4 是SH 8357。意义相近。

◎哈嫩的内阁显然误会大卫的好意,不过就算是他们认为大卫不怀好意(这算是合理的怀疑 ),也不用羞辱使节。这种行为等于是正式宣战,而由后面的经文看起来,亚扪根本没有独力对抗大卫的能力。有时候人为了「面子」会做出很多傻事来。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色列的成年男子通常都留胡须。如果被人强迫剃须,会使他感到异常难堪;况且大卫的使者被割去下半截衣服,半身赤裸。哈嫩羞辱了这些人,并以此来凌辱以色列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有人将臣仆所遇的事告诉大卫,他就差人去迎接他们,因为他们甚觉羞耻;告诉他们说:“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胡须长起再回来。”」

「耶利哥」:以色列人一向以此为不祥之地,故此大卫命令臣仆留居此城直到耻辱过去。

――《串珠圣经注释》

等到胡须长起: 哈嫩剃去大卫臣仆之胡须的行为,不仅使他们个人蒙受了奇耻大辱,而且无异于对以色列宣战。本节隐含了大卫欲惩诫以辱报德的哈嫩的决定,还通过令臣仆等到胡须长起再回来的措施表现出了大卫想要维护臣仆之地位与名誉的关怀。

――《圣经精读本》

●「耶利哥」:字义是「它的月亮」。

◎大卫对哈嫩厚道,对他派出去的使节也厚道,还派人去接,还要他们在耶利哥等待羞辱过去,这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扪人知道大卫憎恶他们,哈嫩和亚扪人就打发人拿一千他连得银子,从美索不达米亚、亚兰玛迦、琐巴雇战车和马兵。」

战车和马兵。在古代的东方,雇佣兵马是常见的事。这次亚兰王马上响应了亚扪人的号召,因为他们急于要抵制以色列国力的增长。

美索不达米亚。希伯来语是'Aram naharayim,直译是“两条河的亚兰”。位于巴旦亚兰地区为伯利合

――《SDA圣经注释》

“一千他连得银子”。约壹百二十万安士(37.5吨或34公吨 )。“米所波大米”。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地带。“亚兰玛迦”。在大马色与加利利中间。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米所波大米」:其实只是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西北流域的叙利亚区域的伯利合

「亚兰玛迦」:参2:23注。

――《串珠圣经注释》

――《圣经精读本》

●「憎恶」:SH 887,「发臭」、「讨厌」的意思。

●「招募」:「雇用」。 代上 19:6-7 记载亚扪人用了一千他连得银子(三万四千公斤 )

●「美索不达米亚」:直译是「两条河的亚兰」。 撒下 10:6 作为「伯利合」。

●「琐巴的亚兰」:字义是「意气高昂:崇高的争战」。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扪的宣战: 正所谓“做贼心虚”,亚扪人预料到自己鲁莽的行为迟早会引发战争,便开始着手准备。他们采用雇用兵等最好的策略,进入了备战阶段。追根究底,引发战争的并非以色列而是亚扪人。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是撒但主动攻击我们。撒但想尽一切方法要毁灭圣徒,利用我们周围的所有环境挑战我们。为了脱离这种诱惑,圣徒要像大卫一样敏锐地注视撒但的动静,不论遇到何等试探。都不可受挫或惊惶,惟要靠着神的能力而沉着地对待。

――《圣经精读本》
】「于是雇了三万二千辆战车和玛迦王并他的军兵。他们来安营在米底巴前,亚扪人也从他们的城里出来,聚集交战。」

三万二千辆战车。与《撒母耳记》的资料相同,那里记载有二万亚兰步兵,陀伯人一万二千,总共三万二千,还有玛迦人一千

米底巴。在希实本以南六英里,死海以东十二英里。

――《SDA圣经注释》

“米底巴”。位于今天的约旦首都安曼西南面约贰一十英里(32公里 )的一个城镇。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米底巴在约但河东摩押地,土地肥沃。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米底巴」:位于亚扪以南的摩押地。

――《串珠圣经注释》

米底巴: 是据有古代商道的重要城邑。此城原属摩押,后分给流便支派

――《圣经精读本》

●「玛迦」:字义是「压制」。

●「米底巴」:字义是「休憩之水」。位于希实本以南9.5公里,死海以东19公里。

◎ 19:7 的人数由于用到那个可以当作军旅单位的「千」,于是学者常常讨论这是单位的「千」还是实际的一千人。不过由于招募的金额以及 代上 19:6-15 的记载,一般学者认为这里的「千」是真实的一千人。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听见了,就差派约押统带勇猛的全军出去。」

●「勇猛的全军」:「强壮的整个军队」。可能表示约押不是带一般的民兵出战,而是带职业军人出战。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扪人出来在城门前摆阵;所来的诸王另在郊野摆阵。」

诸王。即琐巴、利合、陀伯和玛迦

在郊野。即米底巴平原。那里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载战车和骑兵。――《SDA圣经注释》

】「约押看见敌人在他前后摆阵,就从以色列军中挑选精兵,使他们对着亚兰人摆阵。」

】约押、亚比筛 (11:6-)。
――《圣经精读本》

依靠神的约押之勇: 本文突出表现了约押的机智与英勇。他首先选拔精锐部队对抗亚兰人,事先作好了灵活地与亚比筛之师协助作战战术。并且,他强调此战乃神的圣战而激励士兵。早期的约押是用信仰装备的勇士,出色地完成了大卫右臂之责,日后却因奸诈终被所罗门所杀,20:10,。通过约押我们可以再一次认识到,自始至终遵行真理是何等艰巨而伟大的事情

――《圣经精读本》
】「其余的兵交与他兄弟亚比筛,对着亚扪人摆阵。」

◎ 10:9-11 显示约押的行动被敌军掌握,导致腹背受敌。亚扪人守城,佣兵由后面攻击以色列人。约押精确的掌握局势,用少数的精兵对付佣兵,用大量的军队对付守城的亚扪人,并约定互相支持。

●「亚比筛」:字义是「我父是耶西」是耶西的孙子, 大卫王的外甥。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约押对亚比筛说:“亚兰人若强过我,你就来帮助我;亚扪人若强过你,我就去帮助你。」

◎ 10:12 可以看到以色列的军队非常团结,两边的将领愿意互相支持。我们已经看到很多战史,都是将领为了自保不去援救遭遇危险的友军,最后被个个击破。但是以色列军队倒是因为彼此信任,就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奋勇向前。我们作为别人的友军,可以让人家这样信任自己吗。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愿耶和华凭他的意旨而行。”」

我们都当刚强。刚强是力量的泉源和胜利的秘诀。

为本国的民。以色列人打仗不但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同胞和他们的神。这给他们在参战的时候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以色列人打仗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耶和华的荣耀。

作大丈夫。。他们互相表白决心,为取得胜利而尽力。一个人如果以这样的精神面对人生的问题,就比较容易取得成功,不论困难有多大。

愿耶和华凭他的意旨而行。以色列人所参加的战争不仅是属于人的,而且是属于神的。所以要虔诚地希望神彰显祂的能力,实现祂自己的旨意。这个祈祷的精神是“愿你的旨意成全”。神的旨意就是以色列坚立在祂所应许的土地上。

――《SDA圣经注释》

●「神的城邑」:原文型态是「阴性复数」,可能是指以色列的城邑,但更可能是指外约旦南部的城邑,如果约押打输,这些城市立刻会被亚扪联军侵占。

●「刚强....作大丈夫」:原文是两个SH 2388,「奋勇自强」、「奋勇自强」连接在一起,用以加强语气。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于是约押和跟随他的人前进攻打亚兰人。亚兰人在约押面前逃跑。」

――《圣经精读本》

】「亚扪人见亚兰人逃跑,他们也在约押的兄弟亚比筛面前逃跑进城。约押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约押虽然打胜,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理由没有乘胜追击,拿下亚扪人的首都。有人猜测是天气或者约押判断他们没有能力在佣兵的威胁下长久作战。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兰人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打发使者将大河那边的亚兰人调来,哈大利谢的将军朔法率领他们。」

亚兰人见。骄傲的亚兰人意识到自己被以色列的军队打败以后,十分懊恼,决心再打一战为自己雪耻。

大河那边。指幼发拉底河。那里有许多亚兰人的部族,不仅包括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北叙利亚,还包括一些河东来的人。有如此庞大的军力,亚兰人一定觉得稳操胜券。

哈大利谢。就是所提到的琐巴国王(撒下83作哈大底谢 )。该节描写的战争可能与这次幼发拉底河那边的征兵有关。

率领他们。据,亚兰人“到了希兰”。希兰可能就是加利利以东浩兰地区的`Alma (阿尔玛 )。

――《SDA圣经注释》

●「哈大利谢」:字义是「哈大是帮助」。

●「将军」:「军队领袖」。

●「朔法」:字义是「扩张」。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歼灭亚扪、亚兰联军: 在本文的战斗中,在叙利亚地区产生莫大影响力的亚兰琐巴接二连三地遭到失败,至此,约但和叙利亚的统治权名副其实地属于了大卫。藉此,大卫掌握了通过巴勒斯坦的所有国际商道,这为所罗门时代经济上的富饶打下了基础。欲敌挡以色列的亚扪与亚兰的联军最终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的行为本质上是邪恶的,进而他们不过是为了摧毁神的士兵而聚集的撒但势力。尤其是,亚兰的军队不过是用钱雇用的佣兵(6节 ),断不能敌挡神并神之同在的以色列。

――《圣经精读本》
】「有人告诉大卫,他就聚集以色列众人过约旦河,来到亚兰人那里,迎着他们摆阵。大卫既摆阵攻击亚兰人,亚兰人就与他打仗。」

◎ 19:17 显示大卫是率领军兵进入亚兰地区,先发制人,以免亚兰与亚扪又组成联军。 撒上 10:16 说决战地点在「希兰」,此地应该位于亚兰地区。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兰人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大卫杀了亚兰七千辆战车的人、四万步兵,又杀了亚兰的将军朔法。」

七千。为七百。无法确定哪一个数字是对的。七十士译本和希伯来语圣经是一致的。

四万步兵。大卫取得巨大的胜利。在被杀的数量超过上次战争中亚兰人的总兵力。

――《SDA圣经注释》

“七千”是正确的数字,的“七百”是抄写上的错误。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记的战车数目为“七百”,此处数字增大了十倍,若非抄写之误,则为作者或他所依据的材料,希望强调大卫的胜利。有的译本作“七千驾战车的人”。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七千辆战车」:数目可能稍为夸大,或是抄写上出了错,「七百辆」比较合理。

――《串珠圣经注释》

●「七千」辆战车: 撒下 10:18 记载是「七百」。

◎ 撒下 10:18 马索拉经文和七十士译本的一种记载 七百战车、四万马兵叙利亚译本记载一千七百战车、四千马兵和许多步兵七十士译本某类抄本记载 七百马兵、四万步兵代上 19:18 、约瑟夫的犹太古史记载 七千战车、四万步兵

◎ 18:3-11 大卫已经跟亚兰领袖哈大底谢打过一次仗,这次看起来是另外一次。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属哈大利谢的诸王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与大卫和好,归服他。于是亚兰人不敢再帮助亚扪人了。」

亚兰人得知以色列胜利的消息,就断绝了与亚扪人的关系。

――《圣经精读本》

●「归服」:SH 5647,「以臣民的身分来服事」。

◎主子打败了就换主子,这算是很平常的国际政治,小国要求生存,自然就得如此。这时大卫王朝正处于稳定而强盛的高峰期。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19章 )】

1大卫差遣使者慰问哈嫩,以行动表达仁慈的心,你是否也能敏于察觉其他人的需要,并以实际行动表达你的关怀呢?

2大卫对哈嫩的关怀,却导致使者蒙羞,并引起悲惨的战争。这在人际关系上给予你什么教训?

3约押面对敌人的阵势时,一方面挑选精兵(10 )、部署作战之策(11-12 ),鼓励军心(13上 ),一方面交托给神(13下 )。当你面对人生许多争战时,你又如何去取胜?「倚靠神」与「运用机智」是否一定互相冲突?如何能协调。

──《串珠圣经注释》

膺惩亚扪】

注。亚扪王哈嫩恩将仇报,凌辱大卫派来吊唁的使节(4 ), 恐怕大卫报复,便雇用亚兰人结成联军备战,结果为大卫的元帅约押杀败。其后琐巴王哈大底挥军重来以挽回战败国的面子,与以色列人会战约但河东;结果全军覆没,只好俯首称臣。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别人若对我好,我第一个反应会是……】

哈嫩误解大卫的用意,由于他疑忌太甚,结果自取其祸。人由于过往的经验,很容易凡事猜疑别人,查问别人的行动,猜忌对方的动机。我们对人处事虽然要谨慎明智,却不可凡事推断别人不怀好意。

──《灵修版圣经注释》
恩怨的反应】

「不是为详察窥探,倾覆这地吗。」

人的心中充满了恶,常会往最坏处想,失去了解别人善意的能力;以至当人用诚实和爱心待他的时候,他会以为是另有用意,居心叵测,不仅处处设防,还会以恶报善。
亚扪邻接以色列国,当大卫逃难的时候,受过亚扪王拿辖的一点恩惠,微小到没有正式记录;但大卫受人滴水之恩,心中念念不忘。不幸,大卫登上王位不久,拿辖王就崩逝了。既已无从报答拿辖,大卫就想到他的儿子。

大卫说:“我要照哈嫩的父亲拿辖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于是大卫差遣使者为他丧父安慰他…亚扪人的首领对哈嫩说:“大卫差人来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亲…不是为详察窥探,倾覆这地吗?”

人的心里存着恶念,遇到机会,就很方便的应用出来。哈嫩生活长大在政治环境,知道很多的宫廷钩心斗角;新近登上王位,国事未定,自然有猜忌疑虑。臣仆提出的意见,显然合于他的防卫心态。于是他不加查究,就采取进一步敌对行动:转念之间,将好心当作恶意;下令把安置在接待使臣官舍的来使,揪下到市场,为了泄愤并羞辱以色列,把使臣们的须发剃掉,衣服的下半截割去,露出下体,打发他们回去。这样的行动会招来怎样的反应,是可以想得到的。哈嫩倒很聪明,动员亚扪人,展开军备竞赛;不惜用一千他连得银子的巨资,招兵买马,从邻国募集了大批的雇勇,与大卫交战。结果,两次遭受重大的挫败。本来神没有叫以色列人同亚扪人为敌,更禁止他们侵略亚扪人的土地,彼此可以和平相处;是哈嫩以小人之心,测君子之腹,蓄意铸仇,自招灾祸。
神的儿子主基督耶稣到世上来,周游四方行善事,从没有过一件恶行;当时的宗教人却反对祂,控告祂,诬加各样的恶名,称祂是“诱惑人的”;说祂“无非是靠着鬼王别西卜”赶鬼;那正足证明,“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心存恶念的人,连世界上唯一完全良善的人,都信不下去,反对,毁谤,最后钉祂在十字架上。人既然反对主,信徒也难以希望更好的待遇。
虽然受人误会,被人攻击,神的儿女总要尽力为善,不问人反应如何。监察人心的神,照祂的公义,与义人同在。

── 于中旻《历代志上笺记》

哈嫩文过饰非,我如何对待自己所犯的错?】

哈嫩不仅没有认错,寻求大卫的饶恕与和好,反而花大笔金钱想遮掩过失。他这样做付出了极大的代价(20:1-4)。遮掩过错常常比诚实地认错付出的更多。人想借着自辩平息过犯,结果使过失更加严重,倒不如一看出自己犯错就立刻求对方饶恕并与之和好,这样双方就都免去许多痛苦烦恼。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

那些日子,那些像约押的战士们,能毅然见证神的能力。可惜近年来,谈论神似乎在高等的社会中为人所避免,好像不够礼貌。

约押的话确使人因信靠神而不必动武开枪。大卫的将士承认战争的最终结局应该交给神,所以他不必自行策划,军队只要善自防卫,有作战的准备,作大丈夫果敢的精神就够了。

在神的工作上我们要保持平衡。我们必须相信神是最后的审判者,可惜我们的言行,好似我们要负一切的责任。在另一方面,我们相信神会做成一切,自己就一无行动。这样的态度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相信神必赐我们足够的力量,但是我们仍需努力。

神的工人应该与神的灵相交与联合,准备一切作战的事。虽然他该知道最后的结果在与神,他仍尽上一切里。在使徒行传记载的争战,都是圣灵与工人联合行动的结果。这些人知道与神同工,奉差遣传福音的信息。

──迈尔《珍贵的片刻》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