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E大卫为圣殿的准备
i. 大卫的罪和神的恩典 「这就是神的殿。」 ,参: 在约的应许(十七章)并且军事上的胜利(十八~二十章)达到顶点之后,大卫竟犯了大罪(8节)相当令人震惊。不过,中心主题却是神赦免的恩典(15~27节),而非大卫的罪或是所带来的审判(9~14节),这也是圣殿成为永恒见证的原因。 本段的基本来源是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不过历代志作者比平常作了更多的改变。地理上的环境、发生的次序,和行政细节都被省略(参:~8、11、15和、9、14),好有空处作出两个新的强调。首先,历代志的版本用一个比较明显的属灵背景,凸显出撒但(1节)和耶和华的天使(12~30节)。被掳归回后的时代一般对看不见的灵界较前更有兴趣,分别由犹太教和新约圣经中继续。有关罪和代赎的议题,绝非只是道德上的冲突或是当代波斯宗教宿命的二元论,而要由更广的背景来看。虽然罪是人类的问题,但其更深入的属灵根源,只能透过神掌权的目标和直接的介入才能解决。 历代志的第二个强调,是在至所加的材料中,把大卫的赎罪和新圣殿的位置相关联起来。这关联在撒母耳记里不明显,而历代志的兴趣又不只是在地理上的。183圣殿的殿址,就是大卫犯罪曾带给耶路撒冷濒临毁灭边缘之处,那里也是神独自解救t百姓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这是赦罪的地方,罪和其影响在那里都可以被除去。 大卫犯罪的意义事实上是被加强,而不是像许多人所主张的被减少。184重要的材料加添在第6~7节里,以及在第3节和第17节的一些片语。其他改变也让这个事件和撒母耳记下十一至十二章大卫的谋杀及奸淫之间,增加其中的相似点,如下所示。 (a) 只有在这两个事件当中,大卫作出简单的告白,「我有罪了」( ḥa ̄ṭa ̄ʾṯî ,= ,这也是两个叙述中的转捩点。 (b) 大卫的犯罪导致了以色列人的死亡,,= 。 (c) 先知发出诤言,= ,历代志则重复先知传资讯的公式,「耶和华如此说」;参:来强调这个重点。 (d) 神藉刀剑来惩罚;、27)。 (e) 大卫因着神应许的话语而得赦免,= 。 (f) 神透过t约的应许赐下赦免。因着大卫的犯罪,神的家和大卫的家/王朝受到直接的威胁,但是神恢复这两个家,在,借着大卫的继承者所罗门,在则是透过圣殿的建造。185纵使这个模式的几个部分,都已经出现在撒母耳记下十一至十二章和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但因两个额外的事项而更添加其冲击,这两点在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没有提到,就是耶和华的刀(上面的要点 d),和透过圣殿所提供的永久赎罪祭(上面的要点 f)。结果就增强了在神的忿怒和神的怜悯之间的对比。与撒母耳记下十一至十二章相比较,本卷显然更注重大卫的罪,超过乌利亚/拔示巴的危机: (a) 大卫的悔罪是比较勉强的(8、13、17节); (b) 知道有撒但卷入(1节); (c) 耶和华的刀而不是人的刀临到以色列人(15~16、27节); (d) 更多的以色列人死亡(14节);并且 (e) 关键性的,大卫再也不能在神的圣所敬拜(29~30节;对比。
这事件对历代志作者同时代人的暗示,是不难推论的。在作者的心里,不只是大卫需要赦免,整个以色列的历史都说明这个国家不断地对神不忠(参:;。甚至在被掳的耻辱之后,以色列的罪和不讨神喜悦,也没有减少(如:;;;。但历代志作者的目标不是要强调谴责以色列的罪行,尽管问题严重。而是刚好反向,因为历代志作者看见神总有完全救赎的恩典。圣殿就是罪人得赦免,带祭物来敬拜的最佳所在(如:;;参:。 现在,因为所有旧约的献祭都在耶稣身上应验了,借着耶稣基督永远确定神乐意赦免罪人(如:~26)。耶稣的牺牲打开一条大道,通到天上神的圣殿,远胜过所罗门和所罗巴伯的圣殿,、24~28)。历代志的作者和希伯来书的作者一样,也借着在地上和天上的祭坛之间的共同点,找到赎罪祭的意义。圣经邀请人们来到天上的圣所(「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和地上耶稣受难的地方(「……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基督的十架,使得撒但的煽动(如:和天使审判的刀完全失效。 a. 统计人数 历代志里两个最为困难的议题,是由第1节所引起,就是,撒但简短的出现和统计人数的意思。旧约圣经只有三次直接提到撒但(见:伯一~二;,并且只有在这里是专有名词(其他的地方都有定冠词,并且意思是「这对头,反对者,敌人」)。除了可能在有一个暗示外,圣经没有在其他的地方讨论到的起源,直到主后第一世纪末叶,才把撒但与蛇画等号,。旧约圣经主要的兴趣是的作为(总是与神敌对),而不是在于的起源或是的身分。的活动事实上十分受约束,并且总是对于神的干预毫无招架能力。虽然更多出现在新约圣经中,但也同样地受到限制,这在基督死亡带给它最后的失败,表达得最为透彻,;等)。 这个动词「起来」(NRSV、RSV;参:和激动(参:;是把撒但的活动,与其他旧约圣经中说到的部分连起来。但若与作比较,立刻就可注意主词的改变:「耶和华又向以色列人发怒,就激动大卫,使他吩咐人去数点以色列人和犹大人。」曾有一些学者假设,历代志作者认为他的来源有神学上的不足(如Myers、Rudolph),但这样只是处理了对神的激动之观念一个可能的误解,却未解释其中真正的意思。清楚的是神激动大卫,因为t生大卫的气。186不过,这不能解释为宿命论,因为根据,如此激动的任何有害的影响,应该都能够被人的正面反应所抵消。讽刺的是,在那里的上下文中,大卫自己劝告扫罗悔改,如果他认为是神激动他的话。187依此类推,这个统计人数也是神对以色列的审判,如果当初大卫知道他的错误,这整个的结局都可以避免。 因此就进入介绍撒但的基本神学架构。与神的角色截然不同,神一直全面地掌控,但有时候是借着把罪人交给撒但来作审判;。当撒但激动人的时候,仅仅为了自己的利益。既不关心公义的惩罚,也不寻找可能的悔改,因为这些都违反的本性,就像是罪的诱惑与神毫无瓜葛一样。撒但不应被认为只是神审判的工具,因为神在这里用到祂自己的毁灭天使(15~16节;参:。借着改变这个动词激动的主词,因此产生一个十分不同的意义。 虽然神的审判、人的选择,和撒但的试探并没有互相排斥,但也不能够因此就画上等号。撒但事实上在第1节之后,就没有任何的作为,并且很快消失,就像是约伯记一至二章和撒迦利亚书三章。反向的,大卫得好好选择要怎么做。这包括了真诚悔改,这可从约押(3、6节)和他自己对罪的意识(8节),以及在第9~13节,他对神审判的反应看出来(也见:;。188历代志和撒母耳记都没有提供任何明显的理由,起初神为甚么对大卫发怒,也没有提出为甚么大卫数算人口会被认为是罪。在旧约圣经中数算人口本身并不是神所反对的,而且运行过许多次;为了军事上的目的,,或圣所的纳税,;,为了分配地业;,或者组织利未人;及下),或者为了建造圣殿。但这次人口普查,清楚地不讨人(3、6节)和神(7节)的喜悦。申可(Schenker)的分析对这个负面的普查提供了五个可能的原因: (a) 众支派觉得对他们的自主是一个威胁; (b) 神的圣战的崇高理想已经受到世俗化影响; (c) 神的祝福不能够降格为统计数字; (d) 大卫没能认知统计人数是神的特权,而没有付出赎罪的赎金(参:; (e) 是人的骄傲。189
事实上,似乎统计人数目的本身就能说明其意义。虽然大卫的行动从上下文看来是一个军事上的作为,但他似乎忘了百姓并不是他的,乃是神的。他自我中心的动机在以下的错误当中表露无遗: (i) 他没有收集半舍客勒人头税,这税是在摩西律法所提到的,一个会导致灾殃的疏忽; (ii) 他没能认知神的百姓最终是不能够被数算的,因着神应许的本质所致(3节,; (iii) 在所有的其他旧约圣经中,统计人数都有神所给予特别的目的,但这一次似乎其本身已经是目的了。甚至约押都知道神会使他的百姓比现在添加百倍(3节),所罗门也接受以色列人是不能够被数算的,因为他们是神的百姓。讽刺的是,大卫的行动却导致以色列人的数目大量减少(14节)。
因为大卫的命令是「约押厌恶的」(6节,NRSV、RSV),并且是神不喜悦的(7节)。大卫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3节)。这些语词没有一个出现在撒母耳记里,并且历代志对罪孽(希伯来文 ʾas ̌mâ )的用法特别有意思。这个字经常是指:惹神发怒的行为,,;参:同语族的动词)。190统计人口的数目(5节)是一个难题,因为它们与不符。通常的解答是,假设历代志里的一百一十万所有的以色列人,代表了从撒母耳记中总数一百三十万的以色列人和犹大人中,利未人和便雅悯人(参6节)各自减少了十万人,并且历代志对犹大人的声明,是后来增添的注解(如Williamson、Rudolph)。不幸地,这个提议是不合理也不一致。因为没有任何额外的经文有独立的证明,并且历代志也没有任何地方,提到各支派有十万人这个简略的数字。假设一个后来增添的数字,从犹大人总数四十七万,只有扣除省略掉的三万便雅悯人,这也是不一致的。这个数字可能比撒母耳记里大概五十万人的数字,要来得更精确,否则这整个事件在抄写上的疏忽造成的难题仍然没有解决。191利未人和便雅悯人被排除在外(6节),可能是因为约押的匆忙或罪疚或是两者都有(。另外的选择,利未人可能因传统上的原因而没有被数算在内,,而便雅悯人可能因为约柜在耶路撒冷或是帐幕在基遍的原因,也没有被数算在内(6节)。
b. 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大卫的认罪(8节)比在撒母耳记来得强烈,原来简单的承认我……大有罪了(参:也被加上「仆人的罪孽」(RSV)和「我所行的甚是愚昧」(NRSV、RSV)。不过,审判的现实并不因他的认罪而有所减少。大卫所面对处罚的选择,都是与违反神的约有关联的(参:,并且选择的空间也很小(11~12节)。192与审判的乌云相较之下,大卫的诉求使得神的怜悯照耀得更显明亮(13节)。这个怜悯(希伯来文 raḥamîm ),是指神从t深处的同情心,涌流出人所不配得到的爱。大卫在第13节的立场,其实是与第1节平行的,但是,他先前所选择的只是更加重神的审判,现在他却回转,深心盼望摸着神的心。大卫的发现实际上是建立在神的本性是怜悯的神之上,这也是一个永久的盼望。193对历代志作者而言,这是以圣殿作为象征;= ,并且在新约圣经中借着基督的工作得着确认。圣经总是肯定神会垂听这祷告:「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参:。
先知迦得,经常以大卫的先见闻名,历代志说他是大卫的史官;。就像是拿单,他带来救赎(18~19节)和是审判的讯息(9~12节)。 c. 神和人的后悔 这里对天使的形容比在撒母耳记更多(12、15、16、18、20、27、30节;参:。历代志形容他是「毁灭的天使」(15节),肯定三次提到他,但是也似乎有意回应杀长子之灾。难道历代志是在暗示,尽管以色列的命运曾经神迹似地在埃及被解救,但如今大卫之下所有的百姓,都将要被击溃吗?天使被描述成站着,与撒但的姿势相同(1节),象征伺机而动。不过,换另外的角度,这个天使却是绝对与撒但不同的,因为这个天使是运行神旨意的仆人(参:,包括审判和拯救。有意思的是,这天使明显地是站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在禾场(15节)和天地之间(16节)。这其中没有真正的冲突,因为这个字「在」(15节)是模棱两可的,故能够容许广阔的空间,并且天使在任何例子当中,通常被认为比人类有更大的活动自由。 天使的刀最令人印象深刻(12、16、27、30节)。虽然撒母耳记下没有直接提到,但是提到天使伸出的手暗示有此意思。在另一个撒母耳记希伯来文抄本里也出现这个字(4QSama),清楚地未受历代志影响,也确定这并不是历代志作者的创作。194天使的刀从第16~27节笼罩在整个叙述中,也在耶路撒冷。与以色列(5节)或者他们的敌人(12节)的刀相比较,其效果更是超越,代表神的审判威胁着耶路撒冷。这并不是天使的刀第一次在旧约圣经中出现(参:;;,但是之前从来没有回转来对付以色列国。195神的呼唤,够了!(15节)让这审判立即停止。这惟一的原因是神的大怜悯(13节),因为特别说到神本身「后悔这灾」(15节,RSV、REB、NEB;忧伤,NIV;「改变t的心意」,GNB)。这个令人惊讶的念头并不是指神在任何道德上的前后不一,乃是源自t深处的忧伤和同情,以改变计画。特别提到当神撤回审判,通常是回应代求;或是人的悔改;而有的反应。至终说来,这是神的特出本性;,所以表面上神看起来像是改变了,事实上却是t不改变的本性之特质。
大卫本身的反应(17节)是再一次的悔改,终于承认这个统计人口完全是他个人的责任。就如从前(3、6~8节),历代志借着三个语词强调了这要点,吩咐数点百姓的不是我吗?愿耶和华我神,不要攻击你的民、降瘟疫与他们,这些都是撒母耳记没有的。「我,这个牧人,才是做错了事」(17节,NEB;参Williamson、Ackroyd),这写法现在通常认为比「我犯了罪行了恶」更好,(NRSV、RSV,参NIV)这有一般认为较好的撒母耳记下LXX和4QSama支持,然而历代志古抄本并不支援。「阿珥楠」(15节及下,NRSV、RSV)是在被掳归回后,亚劳拿的正规发音(NIV、GNB),这是一个耶布斯人的名字在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前后不同的拼音! d. 新的祭坛 在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赎罪是神的礼物,借着t的话语来表达,透过祭物来实践。在这里特别注意献祭,神吩咐要建造一个祭坛(18节)。这个命令是由天使和先知来传达(18节),因为神与t百姓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恢复。关于如何购买这个地点的记载,历代志比撒母耳记详细,也特意回应了两段早期的经文:亚伯拉罕置买麦比拉洞穴(创二十三)和基甸遇见天使。就像亚伯拉罕,大卫买下整个地方(22、25节)并且付足钱数(22、24节;参:,这个语词除了这些出处外,并没有用在旧约圣经的其他地方)。亚伯拉罕置买的,是神的百姓实际所拥有的第一块应许之地,而大卫的购买完成了亚伯拉罕信心的行动。基甸在打麦子时受命建造祭坛(参20节),接下来他所献的祭物被天上降下来的火烧尽(参26节)。196事实上,大卫的祭坛是惟一在被掳前时期,神清楚命令所建造的(见:,一个后来的例子)。基甸的祭坛是取代异教的祭坛,而大卫的祭坛才是全新的。只有这祭坛才完成申命记的要求:在「耶和华你们的神所选择的地方」、14)。大卫的地点也是与神所选择的另外一个献祭的地点有关联,就是著名的「摩利亚」,在这里神为亚伯拉罕预备了一个独特的祭物。197
神对大卫祭坛的认可,借着在撒母耳记中没有出现的两个片语来肯定。首先,耶和华就应允他,使火从天降在燔祭坛上(26节),这种对祷告的回答,使人回想起摩西的帐幕敬拜的体制(或是会幕,;;参:;。第二,使者……他就收刀入鞘(27节),表明了要挪去审判的威胁就必须要有赎罪,并且祭物对于赎罪也是不可或缺的。各种不同的祭物(26节),包含了和解的功能,并象征敬拜和团契。
禾场(15节及下)是在城市和村庄外面一块平坦的区域,经常是位于高处,所以能够借助风力。在阿珥楠禾场的线索之下(20节),历代志又加添了拿麦子作素祭(23节)。价钱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因为在撒母耳记只有五十舍客勒银子,而在历代志却是六百舍客勒金子(25节)。拉希熹(Rashi)对这数目字的猜测常被提及,就是十二支派中每一个支派代表五十舍客勒,但这对于解释本质上的差别,没有任何用处。有人可能假设这较多的数目,是买下整个地方,而小一点的数目只有祭坛本身,至今还是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e. 神的新家 一个简短神学上的补充(,,说明了为什么以色列主要的圣所,会从基遍转移到耶路撒冷(。因为耶和华天使的刀(30节),在基遍的敬拜只有短暂的中止(参:,但是所造成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大卫因为惧怕,不敢前去求问神,实际上已经中止在基遍的敬拜(。求问神这片语与历代志里「寻求」为同义字,并且一般就是指敬拜。这是作讨神喜悦的君王之基本要求,而大卫却不能够寻求神,扰乱了他整个统治的模式(看的注解〕。大卫因此从这里和从在耶路撒冷的特殊事件,作出他自己的结论(那时,大卫见…… 28节;大卫说…… 31节),特别是因为耶和华应允了他(28节)。看见他的祷告蒙应允和他的献祭被接纳,这个地点已经成为「祷告的殿」和「祭祀的殿」(参:;。合适的反应就是:来建造一个新的殿和一个新的祭坛(31节)。198【】「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激动大卫数点他们。」
撒但起来。第二十一章记录大卫统计以色列的人口,招致神的不悦,结果瘟疫临到了以色列。参撒下24章相应段落的注释。
攻击以色列人。圣经显示神的旨意,揭露仇敌的邪恶。撒但不停地攻击天国,竭力阻挠神的旨意,给神的子民带来困惑和苦恼。神奇妙地赐福予大卫,给以色列人带来了巨大的繁荣。但撒但总想让大卫认为自己的成功是靠着他自己的勇猛和国家的兵力。撒但尽力使大卫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力量,而不是天国的福气。
激动大卫。这里说撒但怂恿大卫统计以色列的人口。的对应句子是这样写的:“耶和华又向以色列人发怒,就激动大卫,使他吩咐人去数点以色列人和犹大人”。神经常被描述为做了祂所没有阻止的事。骄傲自满的大卫被恶者引诱,清点以色列的人数。神没有干涉,而是让大卫的不良动机付诸实现。当神允许罪恶的行为发生的时候,这往往被说成是出于神的干预,其实是邪恶的势力在运作,导致有害的结果。
数点他们。统计以色列人是出于军事目的,进行兵役的登记。统计的不是全部人口,而是国家的军事力量(第5节 )。大卫要通过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扩大以色列的势力和声威。但他这样做,会使列国以为以色列的力量在于其强大的军事,而不是神。
――《SDA圣经注释》
大卫核点民数的事,可参《撒下》24章注解。这是本书所记大卫唯一的过犯。
二书虽同记此事,但《撒下》的重点放在神的怒气和刑罚上,本书的重点则放在大卫购地筑坛上。28~31节的材料为《撒下》所无,而接上便提到大卫准备建殿。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撒但」:名字的意思是「控告者」,蒙神允许对人类作有限度的攻击。
「以色列人」:原文作「以色列」。
――《串珠圣经注释》
撒但起来……激动大卫: 重要的是谁诱使大卫犯了调查人口的罪。记录说是耶和华激动大卫使他计以色列百姓之数,然而,本节则记录说是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而激动了大卫。控诉、欺骗、毁灭来源于撒但,神使用撒但的这些活动成为神审判的工具或磨练百姓的工具。这种思想强烈地暗示了被掳之后犹太教思想的影响。我们可以从约伯记关于撒但的记录中看到这种后期犹太教思想。正如大卫被撒但所诱惑,有时我们亦会被撒但所诱惑,想要夸耀自己的能力与智慧。但是若我们承认神的主权并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管家的使命,便能克服这种诱惑。
――《圣经精读本》
●「撒但」:SH 7854,「超凡的敌人」、专有名词「撒但」。此处到底是一般性的「灵界敌人」,还是专有名词「撒但」,则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
●「激动」大卫:SH 5496,「煽动」、「引诱」、「唆使」。 ◎根据约伯记的观念,很可能是神因为以色列人的罪恶,容许撒但煽动大卫数点百姓。至于神是要惩罚以色列人的哪项罪恶,圣经并没有说明。――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神或撒但激动大?呢?】
问: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和历代志上二十一章同记一件事,而撒母耳记说神激动大?数点百姓,而历代志则说撒但为之;且二书所言,能拿刀之人的数目不同;怎样解释?
答:加伯林博士(Dr.Gaebelein )说:撒母耳记上二十四章首节在原文里,可译作:「耶和华父向以色列人发怒,就允大?受激动……」这样,则历代志是直说撒但激动大?,撒母耳记是说神对这次大?受激动所处的地位──祂不过允准撒但去激动大?而已;故二者并无反对。所以,这故事是:神向以色列人发怒,撒但就乘机起来激动大?犯罪,而神允准牠。至于神为何向以色列人发怒,则不详。
再者,二卷书对于能拿刀的人记载如下:撒母耳记下说:「以色列拿刀的勇士有八十万,犹大有五十万。」历代志上说:「以色列人拿刀的有一百一十万,犹太人拿刀的有四十七万。」撒母耳记下和历代志上所记的不是相同的:撒母耳记下是说拿刀的勇士有多少,而历代志上是说拿刀的人有多少。司各弗博士说:存留至今希伯来圣经的古卷里,诚有数目上不同的记载;这是很天然的,因为希伯来人是以字母代替数目,自「苛」(字母的音 下同 )至「头」,代表数百到四百。有五个希伯来字母用别体来写,代表数百至九百,在「帖」字上,加上二小点就代表几千。这「帖」字上没有二小点就代表九,有了二小点就代表九千。所以,抄写希伯来数目时,很易错误,保守数目上的准确是很难的。
我们应当知道,神并不负抄写上错误的责任。譬如:官话和合本串珠圣经第二○五七页,在将「聚」误作「娶」,在将「米」误作「木」;这样校对的错误,神是不负责任的。我们能否因此就说圣经错了呢?愿神祝福你、引导你离开那个地方,不信那荒谬高等批评学的不信论调。
―― 倪柝声《圣经问答》
【根据历代志上二十一章的记载,大卫是受撒但控制去核民数,结果,神用瘟疫杀死七万以色列人。神为大卫所犯的罪惩罚以色列人,公平吗?(D* )】
从人的角度看来,最合理的方法是将犯罪的苦果规限在犯罪者身上。但家庭成员及构成社会的各项元素,是互相影响的,所以上述规限很难达成。正如在纳粹时代,世上千万人因一个人一一希特拉而受苦。至于大卫核点民数,这事情背后当时没有狂暴或破坏性的动机。其实,大卫是因着国家在自己领导下走向富强,疆土拓展,人民生活富裕,便骄傲起来。这才是他核民数的真正动机。
然而,若我们假设那时候的国民没有和大卫一样地骄傲,就陷于错误了。撒母耳下记载:「耶和华又向以色列人发怒,就激动大卫,使他吩咐人去数点以色列人和犹大人。」由这节经文看来,极可能是大卫身旁的谋士献策,提议大卫数点民数,以了解国家军力及提供准确资料作征税之用。那时候,以色列国内必定涌现着高度自傲的情绪,而神那充满恩典及权能的主权,就渐渐在他们脑海中褪色了。以色列人在战场上的辉煌成果,使疆界扩展,南至埃及边境,东至幼发拉底河,北达亚兰的南界;以色列人没有体会到这一些骄人的战绩都是神赐与的成就。这一切现象,在在都显出,为警诫而惩治这个国家的时候到了,若非如此,圣经也不会指出「耶和华又向以色列人发怒」。
我们从得知,撒但如何利用当时的环境:「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激动大卫数点他们」。撒但的作风古今如一,当他发觉时机成熟了,是它攻击以色列人的时间,便激动大卫,使他进行核民数这项充满自我中心的行动。纵使元帅约押极力阻止,大卫都一意孤行。因此,我们不要奇怪,当十二支派繁衍众多,以色列军力达到高峰的时候,神提醒他们,使以色列强盛而战胜外敌的,并非他们数目众多,而是出自神的无限恩慈。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 同是数点人数,神怎么降罚于大卫呢?原来……】
【】大卫数点人数带来重大灾祸,因为这有别于民数记所记载的那次(参民1-2 ),那次是神吩咐摩西统计人口的;而这次的数点,却起因于大卫想夸耀强大的军力。他既想清楚掌握自己的军事实力,就已经开始倚靠兵力胜于倚靠神了。倚靠神的大能满有信心,跟蒙神使用成就了大事而沾沾自喜,这两者之间实有微妙的区别。
――《灵修版圣经注释》
【】实际上是神容许撒但激动大卫去数点民数,而大卫也不顾约押的忠告,坚持这样做。参看的脚注。虽然这事件在本质上不是错误的,但大卫的行动表明他依赖勇士的人数,过于依靠神。这次人口普查花了十个月才完成。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大卫数点民数:大卫这样做的动机圣经没有说明。旧约内,通常数点民数的目的有:
1统计军队预备作战(例如民1-2 );
2征收捐税;
3挑选苦工。
上述三个理由都不适用于这里,显然大卫是要了解自己治权的大小,因而下令进行这次人口普查。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的人口调查: 神之所以视此调查为邪恶之罪,原因如下:1)这是以色列忘却何为胜利之源的忘恩负义之举。大卫因骄傲而遗忘了神的全能;2)这是杞人忧天之举。虽然以色列的周边民族现已合并在大卫帝国之内,却不知他们何时再谋反,故大卫不能全然放心而急于准备出于人意的对策。
――《圣经精读本》
购买殿址:本章记载大卫因子点民数而招致刑罚的前因后果,内容与撒下24大同小异。主要的分别有上面两点:
1在撒下,这件事发生在大卫的晚年,是列在一连串不幸的事件中,在代上,这事给摆在大卫的宗教贡献之中,标志着他事业的高峰;前者强调的是大卫的失败,后者则着重大卫如何购买基址好作建筑圣殿之用;作者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相信大卫是完美无瑕的人,而是因为当他编写本书时,王国历史──撒母耳记上、下与列王纪上、下早已是犹太人所认识的了。
2有关事情的起源,代上声明是出于撒但的攻击(21:1), 撒下则按照犹太人的习惯,认为这事最终是出于耶和华(24:1),有的准许才可发生;另一方面,历代志作者的用意是要保存大卫完美的形像(见本书简介 )。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就吩咐约押和民中的首领说:“你们去数点以色列人,从别是巴直到但,回来告诉我,我好知道他们的数目。”」因骄傲而犯的罪: 叙述了大卫因陶醉于胜利而陷入撒但的诱惑并犯了罪,在受神惩罚之后,重新与神恢复关系的过程。本书作者对大卫王个人伦理上的罪过(杀害乌利亚而与拔示巴犯奸淫的罪 )没有着重记述、描写,但决不能默认大卫在神面前所犯的罪。通过本文的事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教训:①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直到建立统一王国之前,大卫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越是艰难之时,他越以火热的信心全然依靠了神的帮助(诗7-34-52-54-56-57-59-142篇 )。然而如今,无论他走到哪里胜利都伴随其右,他也建立了帝国,忘记了依靠神,因此施行了以数点兵力为目的的人口调查;②神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公义之神会彻底地惩罚罪恶,然而,其惩诫背后总会伴随着慈爱与宽恕。虽然七万百姓因大卫的罪孽而横遭死亡,然而,大卫却因此事而悔改了自己的骄傲与愚蠢,得以出色地担当全以色列牧人之责;③我们当铭记圣徒的终极仇敌是撒但,为了打好属灵战争而要穿上神的全副军装。
――《圣经精读本》
大卫吩咐约押。大卫要进行的统计在全国造成很大的不安。在扩大兵力的问题上,百姓的意见并不一致。为了控制局面,大卫命令军队负责统计,而不是通过祭司和各支派的首领,26:1-2)。
从别是巴直到但。指以色列全境,从南端的别是巴到北端的但。――《SDA圣经注释》
从别是巴直到但: 这是指以色列全境的惯用语。“但”是以色列北部边界附近,“别是巴”是犹大南部边界附近。
――《圣经精读本》
【】「约押说:“愿耶和华使他的百姓比现在加增百倍。我主我王啊,他们不都是你的仆人吗?我主为何吩咐行这事,为何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呢?”」●「从别是巴直到但」:表示以色列国的南界到北界。意思就是「以色列全国」。
●「百姓」:「国民」。不过由 21:5 看来,约押只有数点能够当兵的人,可能约押自己不太赞同大卫的意见,就用狭义的方式来解释大卫的命令。 ◎「数点百姓」:当地早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卜拉版片的时代,就有可能实施过人口普查,公元前2000年就有明显证据显示当时的政府实施人口普查。普查的结果,通常是赋税、征兵、徭役的增加。当时人的观念认为人口统计是不幸之源,或神明不悦的因由。公元前18世纪的马里文献中就描述有人逃入深山,以逃避人口普查。――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约押说。约押虽然是坚强的战士,但他看不出大卫统计以色列人口有什么好处,就提出了反对。
陷在罪里。《撒母耳记》这样记录约押的意见:“我主我王何必喜悦行这事呢”?在对国王的规劝中,约押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大卫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愚昧,以及所导致的弊端。
――《SDA圣经注释》
约押亦反对此次行动,劝谏大卫不要限制神的祝福。
――《串珠圣经注释》
【】「但王的命令胜过约押。约押就出去,走遍以色列地,回到耶路撒冷,」作为大卫的勇将约押有其冷酷的一面,因此曾与大卫产生过矛盾,。然而,本节中的约押则是合乎神心意的忠心的谏臣。约押: ①从大卫身上看到了与以往在神面前信实的行为相左的形象;②正视了大卫的新政策对神与百姓皆为巨大罪恶;③他深知昔日微弱的以色列成为今日的强国靠的都是神的恩典,因此,作为共同建立新王国的勇士,为了国家的安宁而毅然将实情告知君王。
――《圣经精读本》
王的命令胜过约押。令人遗憾的是,当权者不一定总是对的,但他们的话却占着上风。这次约押是对的,大卫是错的。
走遍以色列地。《历代志》没有记录人口统计的细节。记载统计人员渡过约旦河,北至基列和但,然后绕到西顿,南至贝尔谢巴,再回到耶路撒冷,共花了九个月零二十天。――《SDA圣经注释》
大卫对约押的谏言表现出了过激的反应,并想要贯彻自己的心意。他的强迫性命令抹杀了约押的忠言。置身于撒但诱惑之下的人,失去甘愿受教的心,再有益的忠告也不会接受。在这一点上,撒但为了使神的教会发生混乱的最狡诘方法之一就是使教会的领袖骄傲起来。
――《圣经精读本》
【】「将百姓的总数奏告大卫:以色列人拿刀的有一百一十万;犹大人拿刀的有四十七万。」●「胜过」:SH 2388,「坚固」、「坚定」。意思是大卫坚持己见。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那八十万的以色列人数,可能不包括历代志上第二十七章的三十万,这样总数便有一百一十万(如这里 )。犹大的四十七万可能没有包括的三万,这样总数便是五十万。又或者历代志所提供的是一个约数。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此处所记以色列人拿刀的为110万人,犹大人拿刀的为47万;但则各记为80万和50万。何以有此出入殊难解释,但和当日核点人数的方法必有关系(6节。有的译本将犹大人拿刀的47万包括入总数110万内,在“一百一十万”之后,加上“包括”二字。有的则根据所记,将周年按月轮流服务王的人(每月24000 )加起来共有288000人,加在《撒下》拿刀的80万人中,构成110万的概数。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这里人口的数目与的记载稍有出入。
――《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记录以色列共有110万士兵。犹大则有47万士兵,这与撒母耳书以色列为80万,犹大为50万的数字有很大差距。对此差距有以下两种解释:①历代志作者将外邦人也算在以色列士兵之内,犹大士兵的数量有所减少则是因为没有包括利未支派和便雅悯支派;②的80万没有包括(27章 )的30万,而犹大支派的47万则没有包括的3万。
――《圣经精读本》
●「一百一十万....四十七万」:「一千一百千....四百七十千」,那个「千」也可能只是军队单位,不是精确的1000人。此处的数字与撒下 24:9 的数字不同。由于旧约的数字是用希伯来文字母记录,常常会有精确数字难以保存(容易抄写错误 )的困难。
◎ 撒下 24:8 说约押花了九个月又二十天来数点人数。――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若与撒母耳记及列王纪相比,历代志通常都记载较大的数值;纵使三者所记载的数值不协调,也是如此。为什么?】
【】「惟有利未人和便雅悯人没有数在其中,因为约押厌恶王的这命令。」历代志所记录的事件,有很多与撒母耳记及列王纪重复了,但在这些重复的记述中,历代志所记的数值都大于其余两段经文的数值,这情况出现了十八至二十次。有某些学者认为上述情况是一种证据,证明历代志编者惯于荣耀以色列过去的历史,倾向于夸大其词。但在此要指出,历代志的数字与统计资料,绝大部份都与列王纪及撒母耳记相符。由此看来,学者所指称的——历代志编者倾向于将记录修饰,并夸大以色列人以往的荣耀——纵然编者有这种倾向,也是温和的。
若细察那十八或二十处真正有冲突的经文(因为经过详细考究后 发觉那些表面上有明显冲突的经文 其实分别都是指不同的人物及时间 并非同时发生 或属不同组合类型 )便得出一个令人讶异的结果,在上述有冲突的经文中,有三分一是历代志的数值较低于撒母耳记及列王纪下。例子有:与;下与下;下与下(亦参第42节 );与;与。还有两个更显著的例子:记载所罗门王有套车的马四千棚,而却说有四万棚。此外,记载,大卫的其中一个战士雅朔班,在一次战役中杀死了三百人,但则指出杀了八百人。还有另一个使人感兴趣的例子,记载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值(可惜历代志没有与此段相对应的经文 );伯示麦居民擅观约柜,耶和华因此击杀他们五万零七十人(译按参和合本小字 )——这个数字有可能多过伯示麦全部居民,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有多少人住在伯示麦。
我们相信历代志上所记载的数值与列王纪及撒母耳记有差异,主要是在经文流传过程中起了讹误。在解释这些讹误之前,必须要了解专有名词及数字较易出现手民之误(尤其是并非源于希伯来文的专有名词 )。差不多所有启人疑窦的数字都是整数,以「千」为单位。在经文流传过程的后期(但早于文士用读音记录 ),是应用字母记录数字。「千」的写法是在个位数字之上加横向的点。因此,若经卷被虫蛀了,又或受了涂污,就很难决定在个位数字之上有没有横向的点。纵使是较早时的记法,约主前五世纪埃及伊里芬丁蒲草纸的记数法,也容易因经文的破损涂污而使抄写员抄错。仿照古代埃及一种比象形文字更简单的书写体,犹太人用尾部有钩的横线(像鱼钩状 )来代表十。但这种记法也有缺点,容易因经卷遭涂污而影响数字的准确,正如,原稿应是「二十四」,但文士照一卷被涂污了的经卷抄录后,就变成「十四」。(有关这例子的详细资料 可参尼希米记七章及以斯拉记二章 从巴比伦归回的人数的讨论。 )
现在,我们返回本条题目所讨论的问题。前两段已指出,在十八至二十处数值不符的经文中,其实有七处历代志的数值较撒母耳记及列王纪为低。因此,大约只有十二处经文成为支持历代志编者倾向于夸大其词的证据。然而,若考虑经文包括了大量数字的资料,而只有十二处不和谐,也属难能可贵了。而且,经文所记载的数字乃取自不同的资料,有某些误差实属无可避免;另一方面,历代志所记载的度量衡单位读者可参看下文关于的讨论。( 欲详细研究历代志数字资料的读者,可参考J.B.Payne,“The Validity ofNummbersin Chronicles”Bulletin of the NearEasArcheaological’Society,n.s.ll[1978]:5、58。
]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利未人和便雅悯人」:以色列人口的总数向来不包括利未人,2:33)。这次没有数算便雅悯人,大概是因为会幕停留在这支派范围内的缘故。
――《串珠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并没有记录此内容。作为元帅约押当如实执行大卫的命令,却向他进行虚假的报告。对于利未支派,可以按照神对摩西的吩咐应用“惟独利未支派你不可数点”的话语,对便雅悯支派则找不出任何理由。因此,这可以视为约押对大卫偏向己私之命令表现出了不满。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发现,当为民而立的领袖掉进自私欲望时,共同体的秩序便很难维续。
――《圣经精读本》
【】「不喜悦这数点百姓的事,便降灾给以色列人。」◎ 代上 21:6 提到「约押厌恶王的这命令」。由约押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大卫是想知道自己统治多少百姓,这现出大卫骄傲的动机。事实上单纯的「数点百姓」并不一定犯罪, 民 1:2-3 神就吩咐摩西要数点百姓。
◎ 21:6 的资讯并没有记载于撒母耳记中。利未人一向被分开统计,便雅悯人就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缘故特别没有被计算。――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降灾」:指的是14节的瘟疫。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祷告神说:“我行这事大有罪了!现在求你除掉仆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不喜悦」:原文是「眼中看为恶」。
●「降灾给」:SH 5221,「击打」、「打击」。――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有罪了。大卫值得钦佩的品格之一,就是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愿意认罪。扫罗就不肯这样做。
我所行的甚是愚昧。犯罪肯定是愚蠢的,只能带来不幸和祸患。
――《SDA圣经注释》
大有罪了: 正如大卫在拔示巴事件时所作的忏悔,认识到自己的罪恶之后,大卫便在神面前坦白自己的所有罪孽并痛悔前非。这体现了大卫能够蒙神所爱的真实性情,他一句也未曾替自己辩白,也没有将责任转嫁给其它人,而是心甘情愿地承担了责任。事实上,罪孽所带来最严重的弊病就是断绝与神之间的属灵相交。然而,大卫克服了撒但的试探,承认了自己的过错,随即努力恢复与神之间的关系。
――《圣经精读本》
【】◎ 撒下 24:10-15 记录大卫做完这事,就自己觉得不妥。此处记载神降灾之后,大卫发现不妥。不过实际上这两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可能很近,而且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大有罪了」:「极度犯罪」。――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耶和华吩咐大卫的先见迦得说:」大卫选择刑罚:注。
――《串珠圣经注释》
吩咐大卫的先见迦得。说,“大卫早晨起来”,就有信息传来。显然大卫在夜间深受良心的自责,并在神面前承认了自己的罪。神听了大卫的祈祷,就通过迦得传达祂的答复。
大卫的先见。先知希幔也被称为“王的先见”。神曾通过迦得对大卫说话。迦得是记录大卫统治历史的作者之一。――《SDA圣经注释》
大卫的先知迦得: 记录了先知指出王的罪行并宣告神之审判的内容。先知是从分裂王国时代开始正式,先知迦得的事奉表明,政教一体大卫王国开始渐渐地出现了分裂。
――《圣经精读本》
●「迦得」:字义是「军队」。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大卫的悔改: 大卫彻底地悔改了自己的罪行,并恳求神的赦免。虽然如此,神却借着自己的仆人迦得向大卫宣告审判,强有力地刻画了神的公义,神虽然饶恕悔改的人,却会彻底惩罚罪恶。大卫谦卑地接受了此责备,流着眼泪呼求神免去百姓因自己的罪所受的痛苦(17节 ),最终经历到了神的怜恤(15节 )。
――《圣经精读本》
【】「“你去告诉大卫说,耶和华如此说:我有三样灾,随你选择一样,我好降与你。”」
●「有三样灾」:原文是「摊开三样敌对你」。――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于是迦得来见大卫,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可以随意选择:」
【】你可以随意选择: 神所赐给人的自由是在神里面的自由而并非在神外面的放纵。就本节而言,事实上不论给大卫降下何种刑罚都在乎神的主权。然而,神却指出三种方法让大卫随意选择,这可以说是试验大卫是否真心悔改并依靠神到。
――《圣经精读本》
【】「或三年的饥荒;或败在你敌人面前,被敌人的刀追杀三个月;或在你国中有耶和华的刀,就是三日的瘟疫,耶和华的使者在以色列的四境施行毁灭。’现在你要想一想,我好回复那差我来的。”」关于这些事件,参看、16节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三年的饥荒。见注释。
――《SDA圣经注释》
【】「大卫对迦得说:“我甚为难,我愿落在耶和华的手里,因为●「三年」:七十士译本作「三年」, 撒下 24:13 的马索拉经文作「七年」,该处七十士译本也作「三年」。
◎ 申 28:15-23 记载,当以色列人背约时,神的惩罚也包括「饥荒」、「战败」和「瘟疫」。――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他有丰盛的怜悯;我不愿落在人的手里。”」
大卫坚信神的无限仁爱与慈悲。因此,在三种刑罚中,他选择了可以瘟疫之刑。他之所以作出此番选择是因为:①希望惟有独一的全能之神耶和华来治理他,而不愿由人来责罚自己。他深知神的手慈悲于人的手,并且知道当由神来解决自己的罪孽时,会结出更加令人满意而蒙福的果子;②希望问题能在短时日内得到解决。他希望迅速清除这令人羞愧的事,在与神的崭新关系中推动国事。
――《圣经精读本》
【】「于是耶和华降瘟疫与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死了七万。」
罪的后果往往也影响其它人。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有的圣经学者认为瘟疫所杀死的人可能和大卫的儿子押沙龙(撒下17章 )及匪徒示巴的叛乱(撒下二十章 )有关,在此受到刑罚。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一人犯罪,竟有七万人被杀,为甚么会这样严重?】
【】「神差遣使者去灭耶路撒冷,刚要灭的时候,耶和华看见后悔,就不降这灾了,吩咐灭城的天使说:“够了,住手吧!”那时,耶和华的使者站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那里。」大卫犯罪为甚么叫七万人遭殃?首先,在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对同一件事的记载中提到,耶和华神是要藉这件事审判以色列人。另一方面,圣经强调神的子民是一个整体,领袖犯罪是会祸及所有神的子民的,在提到神因为扫罗杀死基遍人而降三年饥荒一事,所以祭司犯罪等同全会众犯罪,官长犯罪也比一般老百姓犯罪更为严重(参利4章对赎罪祭的处理 )。今日教会的领袖们要小心啊!神的子民作为一个整体,彼此也会互相影响,正如保罗指出的“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神使我们互相凭倚,在一起工作,不管我们觉得那是否公平,我们的行为总是常常影响别人。我们不能完全明白神施行这样严厉的处罚的用意,我们也不知道当时的先知、各支派的首领以及王的谋士身在何处,有否追随大卫的罪恶,赞同他行事。但是我们确实知道,单单信靠军事力量,这种心态就是拜偶像。容许任何事取代神的地位皆是犯罪,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灵修版圣经注释》
差遣使者。见。
后悔。关于神后悔的方式,见;注释。――《SDA圣经注释》
“阿珥楠”即的亚劳拿。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耶布斯人阿珥楠」: 作「亚劳拿」, 有学者认为他是耶布斯的废王(11:4-7)。
――《串珠圣经注释》
阿珥楠: 亦被称为耶布斯人亚劳拿。
――《圣经精读本》
【】◎ 21:15 所提到的「灭城使者」在圣经中出现不少次: 创 18:2 创 19:15-17 出 11:4 12:12-13,23
●「后悔」:SH 5162,「怜悯」、「遗憾」、「极度忧伤」。 ●「阿珥楠」:SH 7711,字义是「不熄之光: 他们的枞树」。撒下 24:18 作「亚劳拿」。――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举目,看见耶和华的使者站在天地间,手里有拔出来的刀,伸在耶路撒冷以上。大卫和长老都身穿麻衣,面伏于地。」瘟疫止息:本段是整章的中心,目的是要表明圣殿是赎罪的地方,是存心悔改的人与施恩的神相会的地方。
――《串珠圣经注释》
看见耶和华的使者。。那里说巴兰的眼目明亮,看见了神的使者站在路上。
拔出来的刀。就像站在路上拦阻巴兰的天使。
――《SDA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使者站在天地间,手里有拔出来的刀」:这是圣经中一幅刻划神审判的典型图画,,,,,。
――《串珠圣经注释》
麻衣: 象征大卫谦卑地接受神之严厉审判的悔改,。
――《圣经精读本》
【】「大卫祷告神说:“吩咐数点百姓的不是我吗?我犯了罪、行了恶,但这群羊作了什么呢?愿耶和华我神的手攻击我和我的父家,不要攻击你的民,降瘟疫与他们。”」●「麻衣」:是用山羊毛编织成的粗糙黑色的布料做成的衣服,通常是悔改、守丧,或祈求时穿的。通常这种粗糙的布料是用来作袋子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我犯了罪」:可作「我这作牧人的犯了罪」。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在以色列人遭遇这重大祸患时,表现得非常有领袖风范,他宁自己与家人为百姓受苦,也不希望百姓承受苦难。我们中间当领袖的,会有大卫的这种想法吗?大卫在接受神的惩罚时不仅悔改了自己的罪,还表现出了将民之痛视为己之痛的真正领袖之风范。这一场面令人联想起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耶和华而被挂在十字架上的基督。恳求神惩罚自己的大卫,预表着“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的耶稣基督。
――《圣经精读本》
【】「耶和华的使者吩咐迦得去告诉大卫,叫他上去,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为耶和华筑一座坛。」
阿珥楠的禾场。在摩利亚山上。亚伯拉罕曾在这里筑坛献要以撒。后来所罗门也在这里造圣殿。阿珥楠在称为亚劳拿。――《SDA圣经注释》
「禾场」:根据古代近东的习俗,除了在收割的季节外,禾场可用作献祭的场所;另外,在原文,这个字可以指「(圣所的 )地址」(15:1)。
――《串珠圣经注释》
【】神选定外邦民族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为将来的圣殿之所的事实,明确地暗示了福音的普世性。
――《圣经精读本》
【】「大卫就照着迦得奉耶和华名所说的话上去了。」在阿珥楠的禾场所献燔祭的意义:本文记录了两件事实:①圣约得以恢复:神与大卫所立的王国之约是出于神主权性旨意的永恒之约,任何人的毁谤都不能废除此约(17:1-27)。因此,无论运用何种方法,神都能使此约得到恢复。当然,历史的大卫王朝随着耶路撒冷的被陷而消踪匿迹,然而永恒的王国却借着大卫的后裔耶稣基督重新建立,。我们可以用谦卑、顺服与委身来扼要大卫的信仰同时也教导我们今日的圣徒何为真正的悔改;②作为将来建造圣殿之所,为耶和华而筑祭坛之阿珥楠的禾场具有重大的意义。自(22章 )之后,大卫开始正式关注圣殿与事奉职分等。
――《圣经精读本》
【】「那时,阿珥楠正打麦子,回头看见天使,就和他四个儿子都藏起来了。」「...... 和他四个儿子」:作者特别提及他们,以强调事情的真确性。
――《串珠圣经注释》
天使: ①为了将神的命令传达给人;②为了预告特殊的事情;③为了保护义人,降刑罚给仇敌,。阿珥楠的家人之所以看到天使就躲避,是因为他们惧怕降瘟疫之刑会临到全以色列。
――《圣经精读本》
【】● 21:20 原文的意思是「阿珥楠看到天使没有藏起来,但是跟他一起的四个儿子跑去藏起来」。
◎ 21:20-25 记载了许多 撒下 24:18-25 没有记载的细节。――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对阿珥楠说:“你将这禾场与相连之地卖给我,我必给你足价,我好在其上为耶和华筑一座坛,使民间的瘟疫止住。”」「大卫到了阿珥楠那里,阿珥楠看见大卫,就从禾场上出去,脸伏于地,向他下拜。
脸伏于地,向他下拜: 旧约颁繁论及的敬拜姿势是跪拜,,。而弓身使额头着地的姿势,则表示对上级的绝对服从,,。由此可知,阿珥楠的伏拜并非迫不得已的屈辱性服从,而是将自己完全交托在大卫手中。
――《圣经精读本》
【】大卫所购建圣殿之“地”(希伯来文作magon )比所记的“禾场”(希伯来文作goren )为大,因为本节说他所购的为“禾场与相连之地”,且所付的代价是六百舍客勒金子,而不只是《撒下》所记的“五十舍客勒银子”。圣殿后来造在这块地上。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阿珥楠对大卫说:“你可以用这禾场,愿我主我王照你所喜悦的去行。我也将牛给你作燔祭,把打粮的器具当柴烧,拿麦子作素祭;这些我都送给你。”」大卫向阿珥楠买地的讨价还价活像亚伯拉罕的经历(参创23章 )。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王对阿珥楠说:“不然,我必要用足价向你买,我不用你的物献给耶和华,也不用白得之物献为燔祭。”」【】「于是,大卫为那块地平了六百舍客勒金子给阿珥楠。」我必用足价向你买: 大卫虽然可以随意拥有被征服民耶布斯人所有的一切,却坚持支付价钱。原因还是由于大卫进到神面前的诚实信仰与敬拜态度。他不愿用他人之物来向神献祭,而是甘愿尽自己的力量来献给神。
――《圣经精读本》
总额约为二百四十安士(15磅或6.8千克 )金子,是即将用来建圣殿之整块土地的地价。只记载禾场与牛的购入。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阿珥楠即亚劳拿。这两个名字在希伯来文只相差一二个字母。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六百舍客勒金子」:是购买整座山的价钱,当然比禾场本身的地价为高。
――《串珠圣经注释》
舍客勒: 是重量单位,11.4克(约3吨 )为一舍客勒。后用来作货币单位,一舍客勒是普通工人的四日工钱。
――《圣经精读本》
【】「大卫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献燔祭和平安祭,求告耶和华,耶和华就应允他,使火从天降在燔祭坛上。」●「六百舍客勒」:重约6.8公斤。
◎「六百舍客勒金子」: 撒下 24:24 说是「五十舍客勒银子」。不过该处的记载是「禾场与牛」,此处记载的是整块地,可能包括禾场外围的土地,因此价格不同。其实可以想象,大卫既然不用「征收」的手法取得土地,他一定会付出合理的价格才是。――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耶和华吩咐使者,他就收刀入鞘。」应允他,使火从天降在燔祭坛上: 本节令人联想起在迦密山对峙时,应允以利亚所献燔祭的耶和华之权能。(撒下24章 )并没有记录此事件。本书作者为了描绘:①将要建造圣殿之阿珥楠禾场的位置;②神对大卫的特别恩典而如此详细地进行了说明。
――《圣经精读本》
●收刀入「鞘」:SH 5084,「刀鞘」,圣经中仅出现于此。――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那时,大卫见耶和华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应允了他,就在那里献祭。」
【】大卫所筑的祭坛: 摩西所筑的会幕还在基遍,在这会幕中献祭的时间长达620年以上。然而,大卫在耶路撒冷另筑一个祭坛,使得可以在两处献祭。之后,未敢在基遍祭坛献祭,因为惧怕耶和华使者的刀。这就再次强调了耶和华祭坛的至高性。神悦纳新祭坛所献的诸祭物,显明了对以色列人眷爱。据推测,在建造独一的中央圣所圣殿之前,允许在多处献祭和敬拜;但自建造圣殿以后却禁止在丘坛献祭。【】――《圣经精读本》
【】「摩西在旷野所造之耶和华的帐幕和燔祭坛,都在基遍的高处。」作者解释大卫为什么把祭祀的中心由基遍迁到耶路撒冷。
――《串珠圣经注释》
在基遍。,40。
――《SDA圣经注释》
「高处」:可译作「邱坛」。
――《串珠圣经注释》
◎ 21:29-30 显示即使神赦免大卫的罪恶,但大卫犯罪的结果还是让他再也不能去会幕求问神。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基遍在以色列人历史中原来地位很重要──】
【】「只是大卫不敢前去求问神,因为惧怕耶和华使者的刀。」基遍是便雅悯支派的一个城市。扫罗是便雅悯支派的人,他毁灭祭司城挪伯以后,就将耶和华的会幕移到基遍。基遍在耶路撒冷西北,约有两小时的路程。
──《灵修版圣经注释》
「大卫不敢...... 因为惧怕耶和华使者的刀」:「不敢」应作「不能」。本节是对16节的补充和解释,可能大卫原想去基遍献祭求问神,因见此异象而领悟到此地乃献祭的地方。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使者: 。
――《圣经精读本》
【】「大卫说:“这就是耶和华神的殿,为以色列人献燔祭的坛。”」
在希伯来文的旧约里,本节为22章的第一节。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这就是耶和华神的殿: 之所以选择阿珥楠的禾场作圣殿是因为:①以色列的首都位于耶路撒冷;②此地是耶和华降火应允的神圣处所(21:26)。此地原被外邦人所拥有预表将来神的教会将建立在外邦当中。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第21章 )】
1若本章注释对大卫数点民数所给的理由属实,你想当日的情况为何使大卫特别容易受到试探呢?为什么神不喜悦这件事?
2以大卫这样一个合神心意的人,这次连约押都不如,做出了神不喜悦事,这给你什么警惕?
3从8-13,17节看来,人的悔改牵涉什么?这时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4本章中,有那些证据表明神对人其实满有怜悯,乐意施恩?参10, 15, 18, 20, 26节。
5试从大卫购地献祭一事(18- 24-26 ),探讨「奉献」的真义。
──《串珠圣经注释》
【 一个简单的行动,背后的动机却是……】
这一节说,撒但激动大卫数点人民。难道撒但能强迫人去做坏事吗?当然不能,牠只是诱惑大卫,将坏主意放在他心里,大卫中计按照试探去行。大卫想数点人民,本来并不违背神的律法,但是他的动机是错的──想以兵力为夸耀,忘却真正的力量出于神。撒但自从在伊甸园诱惑始祖以后,就不断引诱人犯罪。就连没有崇高道德理想的约押,都看出这种数点是犯罪。从大卫的例子可见,一个行动本身可能并不错,但如果是出于贪婪、狂傲,或是自私的动机,就是大罪了。有时错误并不在于行为本身,乃是动机不对,所以在我们行动以前,必须衡量自己的动机。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忠于神的大卫也会被撒但试探;我呢,我何时最易被试探?】
大卫随从撒但的试探,神藉约押劝谏,给他开一条出路,但是大卫的狂傲使他听不进约押的忠言。他信靠自己的力量,忘却神的大能。如果我们觉得自己了不起,信靠自己而不信靠神,便会马上陷入撒但的圈套。自负使我们远离神,在你受到试探的时候,要检讨内心的动机,好明白外在的引诱为甚么会那么厉害。――《灵修版圣经注释》
【「大卫祷告神说:我行这事大有罪了。」
】
大卫的罪是骄傲与自恃。他数点人数,归功于自己的才干与成就,这样自夸的态度是得罪全然圣洁的神,因为一切荣耀不在神之外。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夸耀他建国的功勋,这是他的罪。希律听见百姓的呼声:「这是神的声音,不是人的声音。」他骄傲起来,主的使者立即击杀他,因为他不将荣耀归给神。
我们也有同样的危险,因我们算计信主的人数,财产的数额。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天父的赐予,嘱托我们保管。我们只可谦卑地感恩、完全不可有骄傲的意念。
大卫原来有多么属灵的情怀,当他作那甜美的短歌:「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傲。」求你教导我们怎样在心中柔和谦卑,完全有安息。我们真该努力像小孩子,不要自恃,却谨慎小心,在人生中有真实的属灵的丰富。这就提醒我们使徒的话:「谁使人与你不同呢?你所有的,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既是 的,就没有什么可以自夸。」
施浸约翰并不因耶稣工作的成功而嫉妒,他说:「若不是从天所赐下的,就得不着什么。
」──迈尔《珍贵的片刻》
【 认罪不易,悔改更加……】
【合神心意的悔改】一旦大卫认识到自己的罪,就将罪责全部承担下来,并承认过错求神赦免。许多人想把神和基督教的好处加到他们的生活之中,却不肯认罪;但是我们必须先认罪悔改,然后才能领受神的赦免。我们当像大卫一样,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任,并且向神认错,然后才能得到赦免,让祂继续在我们身上动工。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行这事大有罪了!」
犯罪是违背神,不合神的心意;悔改是转换方向,回到合神心意的道路。大卫犯的是骄傲的罪。
骄傲是自己至上,是无神主义的证据。人都不喜欢别人骄傲,却喜欢自傲,夸口自己,不归荣耀给神。
当以色列经济起飞,国势强盛的时候,全国就患上了“国病”,骄傲自满起来。人就是这样的败坏;在弱小低微时,会埋怨神,当强盛富足时,又自满忘记神,成了“丑恶的以色列人”。这就是器小易盈,不能够容纳神更多的赐福。于是“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激动大卫数点他们。”
在表面看来,这也没有甚么不对;数点可以动员的军队总数,岂不是好?但在深心处,实在是由于自己的光荣,是为了显扬领袖的成功,连口里说:“感谢神的恩典”,都可以用作夸张自己的烟幕。也许是大卫的神情语气,使狡黠现实的约押都厌恶不满。大卫不久也觉悟,向神祷告:“我行这事大有罪了!”这是不常见的祷告,自认罪深孽重;在认罪之后,大卫选了落在神的手里,仰望祂丰盛的怜悯,神还是“降瘟疫与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死了七万”。单从遭公义的神刑罚死亡的人数来看,就显出是圣经中历来最重的纪录,可见其情况的严重,与得罪神之深了。
大卫知道得最清楚,悔改也最彻底。他说:“吩咐数点百姓的不是我吗?我犯了罪,行了恶,但这群羊作了甚么呢?”当然,百姓不是无辜,但作民牧的大卫,不隐瞒,不推诿,承认犯罪行恶的是我。他没有像亚当说:“是你赐给我”的百姓崇拜我,怂恿我。当大卫向阿珥楠表示,要用他的禾场献祭的时候,场主阿珥楠表示,他可以随意用,连祭物也可以完全免费奉送。有些人最喜欢“我爱主,你牺牲”的方式了;但是,大卫王绝不是那样的人,对阿珥楠说得明白:“不然,我必要用足价向你买,我不用你的物献给耶和华,也不用白得之物献为燔祭。”,虽只有主耶稣的宝血可以除去人的罪,认罪还是要肯牺牲,付代价,不是轻易的事。
有恩典的神,“使火从天降在燔祭坛上”,表明悦纳所献的祭,不仅赦免,而且那禾场成为神人相交的地方。── 于中旻《历代志上笺记》
【 我生命中哪些事情是罪带来的恶果?给我甚么启示?】
罪有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只要一犯罪,接着便有一连串的后果。我们恳求神宽恕,祂虽然会原谅我们,但是罪所带来的后果却往往不能免除。大卫求神施怜悯,神应允他并在灭命天使完成任务以前,吩咐他们住手,但是大卫犯罪的结果已经无法弥补。神虽然常常赦免我们的罪,也减轻罪的苦果,但是罪的疤痕仍然存在。我们行事为人,要先想到可能产生的后果,好提醒我们悬崖勒马,以免后患无穷。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一人犯罪,竟有七万人被杀,为甚么会这样严重?】
大卫犯罪为甚么叫七万人遭殃?首先,在撒母耳记下24章对同一件事的记载中提到,耶和华神是要藉这件事审判以色列人。另一方面,圣经强调神的子民是一个整体,领袖犯罪是会祸及所有神的子民的,在提到神因为扫罗杀死基遍人而降三年饥荒一事,所以祭司犯罪等同全会众犯罪,官长犯罪也比一般老百姓犯罪更为严重(参利4章对赎罪祭的处理 )。今日教会的领袖们要小心啊!神的子民作为一个整体,彼此也会互相影响,正如保罗指出的“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神使我们互相凭倚,在一起工作,不管我们觉得那是否公平,我们的行为总是常常影响别人。我们不能完全明白神施行这样严厉的处罚的用意,我们也不知道当时的先知、各支派的首领以及王的谋士身在何处,有否追随大卫的罪恶,赞同他行事。但是我们确实知道,单单信靠军事力量,这种心态就是拜偶像。容许任何事取代神的地位皆是犯罪,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灵修版圣经注释》
【阿珥楠禾场是怜悯和审判相会的地方】
在这里有一个阿珥楠禾场,它是建造圣殿的所在地,预表了撒但使人得荣耀的工作受到摧毁,也代表着人在神的面前降卑下来。你还记得撒但曾激动大卫去数点以色列人——这件事就连属肉体的约押都能看出来是得罪神的,他说:“愿耶和华使他的百姓比现在加增百倍。我主我王啊,他们不都是你的仆人吗?我主为何吩咐行这事,为何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呢?”(代上213 ) “耶和华已经成就了这么多事,祂还要成就更多的事,但是你不要去数点百姓的人数,不要在意你的人力物力有多少,不要以你的国力强盛为荣”。约押是个属肉体的人,有的时候一些属肉体的人似乎比基督徒还更认识某些原则性的问题。但是大卫就是不理睬属天的智慧和人家好的劝言,坚持要去数点以色列百姓,结果你也知道是如何。这一切都是源于撒但激动大卫去做一些事来荣耀人,夸口自己的资源和成就。因此,耶和华出来大大地击打他们,把撒但要荣耀人的工作彻底摧毁,使人在祂的面前深深地降卑下来。当大卫来到阿珥楠禾场时,那真是一副可怜的情形,哦,他这个人现在已经降卑至尘土了。若不是这样,神的殿就不可能有任何建造。撒但高抬人的工作一定要被摧毁,人想为自己寻得任何荣耀的企图都要被废除。因为这殿的建造是为耶和华的名,而不是为其他任何的名,不管是在天的、在地的、或是在地狱里的任何名都不配。耶和华说:“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假神”(赛428 )。神始终是这样。哦,人的肉体多么可怕!它竟想在属人的领域里炫耀自己,在属神的国度中张扬自己的名声,在教会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肉体总是跃跃欲试,要为自己寻得喜好和荣耀。对此,耶和华总是予以痛击,祂用沉重的击打来确保祂的殿建立在正确的根基上,而不是其他任何出于人自己的东西。这一点正击中我们的要害。
―― 史百克《关于圣殿(神的家 )的几个原则》
【神绝不亏欠人】
当阿珥楠要把整个禾场献给大卫时,大卫说:“不然,我必要用足价向你买。决不能让人说,神的殿是受惠于人,以后也绝不能让人说:‘哦,那是我给神的,圣殿的用地是我白送的。’”不,阿珥楠是得了地的全价。神的殿绝对没有欠人一分钱,人在这里没有地位。
―― 史百克《关于圣殿(神的家 )的几个原则》
【扬尽禾谷】
这是一个打谷场,在这里所有的一切都要受到神的筛选。这里不能有谷壳,不能有任何虚假的、不真诚的、不真实的、不实在的东西,不能容留任何无益于建造的东西,只有真正的谷粒纔能存留下来。神自始至终都在做这件事。神的殿(家 )是一个打谷场,我们所有的空壳,所有的浮华,所有的虚空,所有不是货真价实的东西都要被扬尽。神的心意是要建造祂自己的殿,即祂的身体,祂所要的是谷粒,秆和壳必须被除去。作为神子民中的一员,作为组成神家中的一份子,我们看到神一直不断地把我们的虚浮、我们的不实在、我们的空谷壳打掉、扬尽、彻底地除去。在这个过程中,祂得到了真实的东西,就是那实实在在能站得住,能供应人的东西,这纔是祂建造的根基。
―― 史百克《关于圣殿(神的家 )的几个原则》
【 献祭是要献祭者自己付上代价的,但我在主日崇拜中……】
大卫想买阿珥楠的禾场给耶和华筑祭坛,阿珥楠慷慨地将它奉送。但是大卫不肯接受,他说,“我不用你的物献给耶和华,也不用白得之物献为燔祭”。大卫想给神献祭。“献祭”一词的意思是指将献祭者自己、他的时间或他的金钱等献给神。神所要求的不但是献上象征性的礼物,且要我们甘心乐意地奉献,更要我们献得具有意义。如果将你不花钱得来的献给神,又怎能表明你对祂真心真意呢。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