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历代志上 第25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大卫和众首领分派亚萨、希幔,并耶杜顿的子孙弹琴、鼓瑟、敲钹、唱歌(原文是说预言;本章同)。他们供职的人数记在下面:」

2「亚萨的儿子撒刻、约瑟、尼探雅、亚萨利拉都归亚萨指教,遵王的旨意唱歌。」

3「耶杜顿的儿子基大利、西利、耶筛亚、哈沙比雅、玛他提雅、示每共六人,都归他们父亲耶杜顿指教,弹琴,唱歌,称谢,颂赞耶和华。」

本章是大卫对圣殿诗班的安排。
「分派」())原文又被译为「分别」())。正如神把以色列人从万民中「分别」())出来,又把利未人从以色列人中「分别」())出来,大卫也按着神的心意,把「亚萨、希幔,并耶杜顿的子孙」())从利未人中「分别」出来,让这三个家族单单负责诗歌敬拜:「亚萨的儿子」负责唱歌()),「耶杜顿的儿子」负责唱歌和弹琴()),「希幔的儿子」负责唱歌和各种乐器())。
「弹琴、鼓瑟、敲钹、唱歌」()),原文是「借着弹琴、鼓瑟、敲钹说预言」(英文ESV译本))。「弹琴,唱歌,称谢,颂赞耶和华」()),原文是「借着弹琴说预言,称谢,颂赞耶和华」(英文ESV译本))。因此,圣殿的诗歌敬拜并不是普通的歌唱,而是「说预言」,也就是带着从神而来的权柄、宣告从神而来的话语;而使用的乐器,也要配合「说预言」的目的。
「遵王的旨意唱歌」()),原文是「遵王的旨意说预言」(英文ESV译本))。大卫不但亲自安排圣殿敬拜的仪式()),还写了许多发表神心意的诗篇、制作了许多乐器())。
诗歌敬拜并不是大卫自己的发明,而是圣灵的感动:「乃照大卫和他先见迦得,并先知拿单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借先知所吩咐的」())。「唱歌」())并不是为了表达人的情绪,奏乐也不是为了带起敬拜的气氛,而是为了「说预言」())、「颂赞耶和华」())。将来我们在天上也要用诗歌和音乐来赞美神())。
「琴、瑟」())都是弦乐器。「钹」())原文与「锣」())相同。大卫第一次迎接约柜的时候,使用了「琴、瑟、锣、鼓、号」());第二次迎接约柜的时候,使用了「角、号、钹、瑟、琴」()),不再使用「鼓」;而在约柜前的敬拜和圣殿的诗歌敬拜中,只使用「琴、瑟、钹」())和「号」()),既不用「鼓」,也不再「跳舞」())。「鼓」原文是「手鼓」()),用于跳舞时表达兴奋和喜悦。百姓平时赞美神的时候,可以「用角声赞美祂,鼓瑟弹琴赞美祂!击鼓跳舞赞美祂!用丝弦的乐器和箫的声音赞美祂!用大响的钹赞美祂!用高声的钹赞美祂」());但在圣殿的敬拜中,却要用使人单单注意神的「琴、瑟、钹、号」,不用使人兴奋过度的「鼓」和「跳舞」,因为神不要祂的百姓用出于肉体的情绪代替「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神。
诗歌敬拜是非常严肃的事奉。圣殿的诗班都是被特别「分别」())出来的利未人,三位诗班领袖都是先知()),所唱的都是从神而来的信息,所用的都是让人单单注意神的乐器。今天,我们敬拜的诗歌若不注意真理和严谨,只注意感人、好听,诗班的成员若不重视生命和呼召,只重视兴趣、技巧,实际上只是满足人,并不能满足神;只是宣泄情感,并不能「说预言」、「颂赞耶和华」。无论敬拜的场面多么热闹、多么壮观,最多只是「草木、禾秸」())的自娱自乐,经不过火的试验())。
上图:树立在耶路撒冷大卫城的大卫琴雕像。这是古代以色列的一种乐器,被称为Kinnor/כִּנּוֹר‎,根据Bar Kochba硬币上的大卫琴图案复制而成。

4「希幔的儿子布基雅、玛探雅、乌薛、细布业、耶利摩、哈拿尼雅、哈拿尼、以利亚他、基大利提、罗幔提·以谢、约施比加沙、玛罗提、何提、玛哈秀;」

5「这都是希幔的儿子,吹角颂赞。希幔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见。神赐给希幔十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6「都归他们父亲指教,在耶和华的殿唱歌、敲钹、弹琴、鼓瑟,办神殿的事务。亚萨、耶杜顿、希幔都是王所命定的。」

「吹角颂赞」()),原文是「高举角」,意思是「希幔被神高举」(英文ESV译本)),所以他「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见」())。
诗班的三大领袖「亚萨、耶杜顿和希幔都是王所命定的」()),再次强调大卫对诗歌敬拜的重视。
诗班三大领袖中,除了希幔「作王的先见」,亚萨())、耶杜顿())也是先见。但这里却单单提到「希幔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见。神赐给希幔十四个儿子」()),提醒读者注意他十四个儿子的名字()),因为这些名字就像一首赞美诗:

「布基雅」的意思是「耶和华已倒空」。
「玛探雅」的意思是「耶和华的礼物」。
「乌薛」的意思是「神是我的力量」。
「细布业」的意思是「神的俘虏」。
「耶利摩」的意思是「祂是至高者」。
「哈拿尼雅」的意思是「神已眷顾」。
「哈拿尼」的意思是「亲切的」。
「以利亚他」的意思是「神已经来了」。
「基大利提」的意思是「我尊 (神) 为大」。
「罗幔提·以谢」的意思是「我已称颂那帮助者」。
「约施比加沙」的意思是「坐在困境里」。
「玛罗提」的意思是「我已说出」。
「何提」的意思是「丰富」。
「玛哈秀」的意思是「异象」。

7「他们和他们的弟兄学习颂赞耶和华;善于歌唱的共有二百八十八人。」

8「这些人无论大小,为师的、为徒的,都一同掣签分了班次。」

「善于歌唱的共有二百八十八人」()),就是「为师的」()),其余的是「为徒的」())。
总共「有四千人用大卫所做的乐器颂赞耶和华」()),他们不分资历、能力或经验,「无论大小,为师的、为徒的」()),在神面前一律平等,一起借着「掣签」())顺服神的安排:「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
「他们和他们的弟兄学习颂赞耶和华」()),表明诗班需要音乐的技巧,事奉的人需要接受「指教」())。但大卫对圣殿诗班的安排,却没有考虑他们是否五音不全,而是单单根据神的拣选;而神拣选三大家族,也不是根据人的音乐天赋,而是单单根据祂自己的主权。
三大家族的后代还没有出生,神就已经分别他们负责「颂赞耶和华」,表明神自己会赐下事奉的恩赐。神向人所要的,必然会先赐给人。事奉的恩赐不是人努力的结果,而是神白白的恩典;努力学到的音乐技巧不是恩赐,不必学习的音乐天赋才是恩赐。但另一方面,接受恩赐的人也有责任操练恩赐、「学习颂赞耶和华」,竭力把恩赐发挥到最好。
今天,我们的诗歌事奉却常常反其道而行之:不问呼召、只重技巧,只要擅长音乐、爱好歌唱,就被延揽入班;这样的诗班只是表演,并非敬拜。属世的工作是有能者的贡献,属灵的事奉却是蒙召者的回应。蒙召事奉的态度不是各尽所能,而是顺服「分派」())、领受恩赐:「无论大小,为师的、为徒的,都一同掣签分了班次」())。

9「掣签的时候,第一掣出来的是亚萨的儿子约瑟。第二是基大利;他和他弟兄并儿子共十二人。」

10「第三是撒刻;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1「第四是伊洗利;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2「第五是尼探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3「第六是布基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4「第七是耶萨利拉;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5「第八是耶筛亚;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6「第九是玛探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7「第十是示每;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8「第十一是亚萨烈;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9「第十二是哈沙比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0「第十三是书巴业;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1「第十四是玛他提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2「第十五是耶利摩;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3「第十六是哈拿尼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4「第十七是约施比加沙;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5「第十八是哈拿尼;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6「第十九是玛罗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7「第二十是以利亚他;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8「第二十一是何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9「第二十二是基大利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30「第二十三是玛哈秀;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31「第二十四是罗幔提·以谢;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诗班三大领袖的二十四个儿子是二十四班的领队,配合二十四班祭司轮流值班事奉。每班可能有十二个「为师的」()),安排得井然有序。
今天,教会的敬拜常常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死气沉沉,缺乏活泼的喜乐;另一种是热闹混乱,充满肉体的兴奋。秩序不是死板,神是有秩序的神(创一)),宇宙的秩序本身就彰显了神的荣耀());秩序也不会妨碍灵里的自由,有条不紊的敬拜,反而能让我们自由地向神回应,体验到「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的喜乐,使神大得荣耀。因此,属灵的敬拜一定不混乱,混乱的敬拜一定不属灵。不能假借圣灵之名而罔顾秩序,「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
上图:利未人的诗班。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历代志上第二十五章

3. 歌唱家。现在轮到歌唱家的安排,这是第一个利未人专业的团体。在以色列人的敬拜里,音乐是最重要的,这可从旧约圣经中许多部分,特别是从诗中清楚得知。利未人歌唱家的角色在领导和带领敬拜上是关键的,因为他们鼓励百姓,以坚信、和谐,及活力向神敬拜。大卫的组织,为利未人在所罗门圣殿中领导敬拜作好准备;在圣殿的献殿崇拜,利未人的盛大乐团和诗班就发出宣告:「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参:代上十五~十六)。

这些歌唱家和祭司一样分成二十四个班次。也与祭司相似,分两个阶段完成(参二十四章)。他们先分为三大家族(1~6节),再借着抽签分属各自的班次(7~31节)。

本章的整体性曾经受质疑,特别是两个段落的不同处,而第7~31节经常被认为是后来加添的。217举例来说,希伯来文 mispa ̄r ,在第1节(名单,NIV、NRSV、RSV、GNB)和第7节(数目)有不同的意义,而第2~4节与第9~31节的名字次序不同。但是,这些论证,仍不足以归纳出有多种来源的结论。另一方面,第7~31节似乎是假设,在第1~6节各自都有十二个「儿子和弟兄」(9节及下)可以参与服事。这可能是对他们的后裔和亲戚一般性的描述,并且暗示出第7~31节是在第1~6节之后的一个或两个世代。大卫直接的投入(1节),并且提到他同时代的人亚萨(2、6节)、耶杜顿(3、6节),和希幔(4、5、6节),还有关于希幔家庭个人性的提及(5节),都表明本章是一个早期的来源。反向的,要把历代志关于这三个歌唱家族,与被掳之后对他们所知的资料相连接,是有困难的。只有亚撒的后裔参与第一次归回;参:,并且一直到在第五世纪末叶,才有耶杜顿的后裔伴随他们;参:以斯拉续篇。希幔家族在被掳归回之后没有出现是奇怪的,正好与本章所刻画的反向希幔地位出众(只有他被称作是王的先见,而且他的儿女最多,5节;也参:及下,及下)。既然这里有大卫、亚萨、耶杜顿的名字,而希幔是第1~6节中最后提到的,最有可能的结论是,历代志作者所用到的,是那些在所罗门时代或后来实际在圣殿当中服事的名单(7~31节),以作为他对大卫分班记录的补充(1~6节)。

因此本章可能是形容一个理想的架构,而不是历代志作者当年的实际情形。若是如此的话,他是在吸引同时代人对崇拜仪式人事安排组织的注意力,就像他写关于崇拜仪式的物品,如约柜(十三~十六章)一样。他的目标可能是用来促使音乐敬拜成为重要的服事,并且是祭司的献祭不可缺少的部分。新约圣经没有提供音乐在初代教会敬拜中的地位,但是在天上的赞美用到「琴」,则是一个肯定的表明:早期的基督徒把旧约圣经的原则用在他们自己的事奉上。他们参与在圣殿的敬拜,则是对此更进一步的肯定(如:

1-6.乐手分为三个家族。大卫监督乐手的分班,可能是由「利未人的领袖」(1节,GNB)而不是军队的众首领来协助。后者在这里比较不合适,况且利未人的领袖已经参与其中了,而祭司的领袖则协助建立祭司的班次218

乐手的职责,出人意料之外被形容是说预言(1节,参2~3节)。219从上下文的内容显明,这个活动包括乐器演奏,并且是在王的监督之下进行的(2、6节)。这两者的特色在以色列的预言中都是不寻常的。利未人说预言,有两个可能的解释。他们或者是提供直接从神来的资讯,像是正典的先知所用的方式,就如利未人雅哈悉说预言(参:GNB,「宣告神的资讯」),或者他们的赞美本身被看作是「预言」,因为在其中带有神的权威宣告神的话语。后者有更多的例子可在几卷先知书中找到。除了从神而来常见的「话语」之外,还包括向神所说的话,就是利未人敬拜中所用到的赞美诗歌和祷告(如:220

利未人在预言中用到音乐,经常被认为是被掳归回后,延续所谓的被掳前崇拜仪式之先知(pre-exilic cultic prophets)的事奉(依据Mowinckel)。另一个可能是从直接的,但非末世性的、古典的先知资讯发展而来。221然而,在旧约圣经其他部分,在以色列中有音乐伴随先知资讯的证据,是来自被掳前各不同时期。因此,历代志对于先知活动中偶然出现的要素(音乐),提供了崇拜的重要背景。

在这三个音乐家族中(2~6节),亚萨有四个儿子(2节),耶杜顿有六个(3节,「示每」应该被加在MT,如同17节),而希幔有十四个(4~6节),一共是二十四个。这些儿子们都受到他们父亲直接的督导(3、6节),222而他们的父亲则是向君王负责的(2节、5~6节)。先见(5节)这个辞汇在旧约圣经中与「先知」是同义字,所以也应该用和说预言(1~3节)同样的方式来了解。亚撒和耶杜顿两人都有这个头衔。希幔奉神之命没有更进一步为人所知的详情(5节,参NRSV、RSV、GNB、REB、NEB),他在历代志之外,只有在一篇诗的标题上,和可能是在出现过。他的「颂赞」(5节,参NRSV、RSV、NIV)可能是指他众多的儿女而言(参:223

希幔儿子们的最后九个名字(从哈拿尼雅开始,4节),通常被认为是一首略为隐含诗意的片段。有一些名字的确不是寻常的,特别是那些根据第一人称动词的形式(如:基大利提玛罗提)。借着重新的发声和把子音稍稍断开,可以读成:

耶和华啊!怜悯我,怜悯我!

祢是我的神。

我尊荣和赞美(祢,我的)说明(者);

当灾祸临到我之时,我说,

「赐给我丰富的异象」。224

这种解释只是一种可能性,虽然古代的作者也会接受这些名字是真实的(23~31节)。但是这首诗真正的意思是甚么?通常有两个解答,这或是一首哀歌的一部分,或是一系列希幔最喜欢的诗之「第一行」(incipits)。但是最后两行似乎提供较为清晰的线索。他们总括成为一个请求,尽管环境困难,求神仍使用先知来说话,大概是透过利未人的歌唱家(「异象」是预言的一个术语)。

音乐(6节,NIV、NRSV、RSV; 7节亦是)理论上应该是翻译成「唱歌」(REB、NEB),但是其内容却透露不同的意思。本章特别是有关于乐手而不是歌者(和在的注解),虽然提到说预言时显示出,乐手跟他们的同伴利未人,对神的唱诗赞美投入同样地多。

7-31.就像他们的监督者祭司,乐手被分成二十四个班次。大概每一个班次伴随一个祭司的班次,按早晨和晚上敬拜的惯例。总共的人数是两百八十八人(7节)。这显然是与的「四千人」相抵触,不过若把后者算为四十个(家族)团体,至少使得这个数目字较为合理。这里再使用抽签的方法(7~8节),而无关年纪和经验(。名字(9~31节)事实上遵循一种非常规则的模式,首先是耶杜顿、亚撒,然后是希幔(9~21节),而最后十个名字都是来自希幔的子孙(22~31节)。这可能不完全像有人所主张的,是人为的。这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暗示一种并非与祭司系统不同「后裔」的体系。在第9节,亚萨可能原先没有被包括在内(如REB、NEB),而这个片语「他和他的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参REB、NEB、NIV;但是却不在NRSV、RSV、JB),可能是后来才被增加到这个关于约瑟的子句上,但是经文上对这些改变所提供的佐证并不一致。225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大卫和众首领分派亚萨、希幔并耶杜顿的子孙弹琴、鼓瑟、敲钹、唱歌(“唱歌”原文作“说预言”。本同 )。他们供职的人数记在下面:」

众首领。即所提到的圣殿崇祀的首领。

分派。他们安排亚萨,希幔和耶杜顿的一些子孙组成的三批乐师参加圣殿的崇祀。

弹琴(说预言 )。。这里说乐师们在公众礼拜中履行神圣的职责,是受到神圣灵的感动。所以说是“说预言”

――《SDA圣经注释》

关于那些被委任作乐师首领的,参看。“唱歌”。原文是“说预言”。留意预言有时会以诗歌配上音乐来传达(比较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本章记大卫时代在会幕里专司歌颂的利未人的名字及班次,15~16章 )。这些利未人分属三个不同的家族:亚萨(2节 )、耶杜顿(3节 )、希幔(4节 )。《诗》50,62,73~83,88诸篇都出自他们之手。“唱歌”的原文作“说预言”,从这些在圣殿中供职音乐的人的活动来看,除了弹奏乐器和歌唱外,并无说预言的。很可能因为早期的先知多谙音乐和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也有过说预言的事,遂有此记载,反映复国时期的人对身兼君王、祭司、先知的弥赛亚的期望。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人数」:可作「名单」。

――《串珠圣经注释》

众首领: 首领并非指字面意义上的,指挥士兵或负责军对的长官。他们是参与统治大卫王国的各支派的领袖,(23:2)称他们为“以色列的众首领”。大卫在宗教问题上也没有独擅专权而是与众首领进行商议,这表明他的确是甘愿在凡事上遵行神旨意的信实明君。

――《圣经精读本》

●「分派」:SH 9144,「分开」、「分别出来」。此字与祭司、利未人的职务相关 民 16:9 申 10:8 。

●「亚萨」:字义是「收集者」。

●「希幔」:字义是「信实的」。

●「耶杜顿」:字义是「赞美」。

●「唱歌」:SH 5012,「预言」。此处可能是「传信息」或「为神发言」的意思。

●「弹琴、鼓瑟、敲钹、唱歌」:直译是「用琴、用瑟、和用钹传信息」。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圣殿的乐团:利未人的另一项任务是负责音乐崇拜,他们的名字在前面的经文已有提及(参串 )。他们来自三个家族,共二百八十八人 (7 ), 分为二十四班,每班十二人(9-31 )。他们的职务有:

1用音乐带领百姓敬拜神(1- 3- 6 )、

2作先知(「唱歌」原意是「说预言」-1 )和

3办理圣殿的事务(6 )。

三家利未人中,似乎以希幔家较为显赫。

――《串珠圣经注释》

歌唱者的组织: 大卫在规定服事圣殿的祭司和帮助祭司的利未人之顺序之后,便开始以24班次划分在圣殿颂赞耶和华的歌唱者。关于唱诗班的结构,作者早在(6:31-48)就曾论及。然而,上文仅是介绍了他们的职份与家谱,本章则更加详细地谈论了为了圣殿的事奉而重新扩大的歌唱者之职务。这些歌唱者的主流是亚萨、希幔并耶杜顿的后裔,除此之外大量善于歌唱和演奏的弟兄们加入其中而得到职份(7节 )。大卫不仅具有杰出的才能,且具有惊人的艺术素养,对组织唱诗班表现出格外的热诚。在公开的礼拜中和日常生活中,圣徒都当以敬虔、纯洁的嘴唇与心灵,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

――《圣经精读本》

】「亚萨的儿子撒刻、约瑟、尼探雅、亚萨利拉都归亚萨指教,遵王的旨意唱歌。」

归亚萨指教。即受亚萨指导。

王的旨意。大卫十分重视音乐,知道它在崇拜中应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他亲自过问唱诗奏乐的工作,就庄严的崇拜仪式做出安排。――《SDA圣经注释》 ●「撒刻」:字义是「留意的」、「注意的」。

●「约瑟」:字义是「耶和华已增添」。

●「尼探雅」:字义是「耶和华所赐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耶杜顿的儿子基大利、西利、耶筛亚、哈沙比雅、玛他提雅、示每,共六人,都归他们父亲耶杜顿指教,弹琴、唱歌、称谢、颂赞耶和华。」

六人。KJV版缺示每。参9-31节的名单,和第9节的注释。在七十士译本里,示每列在第四。

弹琴,唱歌,称谢,颂赞耶和华。见第1节注释。――《SDA圣经注释》 ●「亚萨利拉」:字义是「神持守」。

●「基大利」:字义是「耶和华是伟大的」。

●「西利」:字义是「建造」。

●「耶筛亚」:字义是「耶和华已拯救」,与「以赛亚」同字。

●「哈沙比雅」:字义是「耶和华已思量」。

●「玛他提雅」:字义是「耶和华的礼物」。

●「示每」:原文中无此名字,但是参照 25:17 此处应该加上「示每」。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希幔的儿子布基雅、玛探雅、乌薛、细布业、耶利摩、哈拿尼雅、哈拿尼、以利亚他、基大利提、罗幔提以谢、约施比加沙、玛罗提、何提、玛哈秀,」

有些人认为最后九个字不应理解为人名,而是希幔的祷告,内容大约是:“(求 )施恩,耶和华啊,(求 )向我施恩。是我的神,我赞美,高举,寻求的帮助。虽然孤独呆坐,我却宣告至高的异象。

”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在本节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记录在“哈拿尼雅”之后的希幔众子之名,希幔是用他们的名字来赞美神。这些名字排列在一起就组成一首诗,其内容如下。“噢,我的神,求你赐下恩典给我。你帮助进退维谷的人,而高举他。求你使(先知的 )异象更加丰富”(8-31节-图表 )。

――《圣经精读本》

●「布基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净空」。

●「玛探雅」:字义是「耶和华的礼物」。

●「乌薛」:字义是「神是我的力量」。

●「细布业」:字义是「神的俘虏」。

●「耶利摩」:字义是「他是至高者」。

●「哈拿尼雅」:字义是「神已眷顾」。

●「哈拿尼」:字义是「优雅的」。

●「以利亚他」:字义是「神已经来了」。

●「基大利提」:字义是「我尊 (神 ) 为大」。

●「罗幔提以谢」:字义是「我已尊崇那位帮助者」。

●「约施比加沙」:字义是「身处困境」。

●「玛罗提」:字义是「我已发出」。

●「何提」:字义是「丰富」。

●「玛哈秀」:字义是「异象」。

◎ 25:4 这些希幔儿子的名字似乎可以组成一首诗,这让学者们觉得很特别。当然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文件的重组」,不过以希幔的专长来说,故意把儿子的名字组成一首诗,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这都是希幔的儿子,吹角颂赞。希幔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见。神赐给希幔十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吹角颂赞。这是著名的希伯来语比喻。指提升某人,增加他的权力,92:10)。这里似乎指神以赐给希幔十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的方式抬举他。

希幔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见。王的先见还有迦得,耶杜顿和亚萨

――《SDA圣经注释》

“吹角颂赞”。可能确实指吹角,也可能指希幔的儿子帮助他。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吹角颂赞」:原文作「高举角」。解释有二:

1神高举希幔;这与下半节希幔有众多子女一句互相呼应,因为古人以多子多女为福气(5 )。

2神高举希幔家族。

「奉神之命」:又可作「奉神的应许」。

「王的先见」:这是三家领袖皆有的衔头,35:15)。

――《串珠圣经注释》

吹角: 此词的希伯来语在字面上可译为“高举角”(KJV ),含有赋予权柄或荣誉的意思。因此,在本节中这句话是指因着神的祝福,希幔得众多的子孙

――《圣经精读本》

●王的「先见」:SH 2374,就是「先知」的意思,早期的先知称为「先见」, 撒上 9:9 。

◎此处希幔被称为「先见」,亚萨于 代下 29:30 被称为「先见亚萨」,耶杜顿于 代下 35:15 被称为「王的先见耶杜顿」。这些人被称为「先知」,乃是因为旧约中的「先知」,本来就是「为神发言」的角色,这些音乐家等于是用音乐为神发言。所以实际上说起来,唱歌、讲道,都可以是「先知的职分」,都是「发预言」,而非目前一般人以为的「宣告未来的事情」才是先知,才是「发预言」。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都归他们父亲指教,在耶和华的殿唱歌、敲钹、弹琴、鼓瑟,办神殿的事务。亚萨、耶杜顿、希幔都是王所命定的。」

◎亚萨有四个儿子,耶杜顿有六个儿子,希幔有十四个儿子,总共二十四个,组成24班次。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他们和他们的弟兄学习颂赞耶和华,善于歌唱的,共有二百八十八人。」

二百八十八人。系24 乘以12。2-4节所列出的亚萨,耶杜顿和希幔的二十四个“子孙”一定是乐师的领队,每人领导十一名乐师。这二十四名领队可能带领乐队为合唱队伴奏。

】「这些人无论大小,为师的、为徒的,都一同挚签分了班次。」

“分了班次”。为师的(熟练的人 )是第7节的二百八十八人,而为徒的是的四千人。他们掣签来决定二十四班的划分,藉以配合二十四队的祭司。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师」:SH 9955,本义是「教导」,此处是「师傅」之意。

●「徒」:SH 8527,字义是「学者」、「学习者」。

◎此处记录了24个班次,每个班次12人,总共288人。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在圣殿内执行任务的顺序:为了担当在圣殿中赞美神的职务,亚萨、希幔与耶杜顿的子孙就拟定了顺序。这次掣签亦进行得很公平。他们也分派为24个班次,可以和谐地配合祭司的事工。

他们在圣殿中服事神的顺序参考下面的表格: ――《圣经精读本》

】「挚签的时候,第一掣出来的是亚萨的儿子约瑟;第二是基大利,他和他弟兄并儿子共十二人;」

】「第三是撒刻,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四是伊洗利,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五是尼探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六是布基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七是耶萨利拉,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八是耶筛亚,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九是玛探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十是示每,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示每。据第9节的解法,这个示每就是KJV版第3节遗漏的名字。

】「第十一是亚萨烈,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十二是哈沙比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十三是书巴业,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十四是玛他提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十五是耶利摩,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十六是哈拿尼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十七是约施比加沙,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十八是哈拿尼,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十九是玛罗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二十是以利亚他,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二十一是何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二十二是基大利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二十三是玛哈秀,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第二十四是罗幔提以谢,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思想问题(第25章 )】

1从本章看来,大卫审慎储备日后圣殿中以音乐事奉神的人员。试讨论音乐在崇拜中的重要性(参3- 5- 7 )。我们如何避免轻率处理此事奉,以致失去敬虔的态度?或过分注重形式,以致失去心灵的颂赞?

2在今日讲求平等的社会中,8节所定的结构和人在社会中相互的责任有何提示?你是否懂得在传福音和事奉神上,尽你的责任?

3本章所叙述的音乐事奉有那几方面?相比之下,今天教会崇拜中的音乐,是否不够多元化?重点是否正确?

47节有「学习」和「善于」的字眼。你如何设法认识自己的恩赐,另发掘并栽培其他人的恩赐,一同事奉神。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今天我要向人传甚么信息?】

说预言不但讲述未来的事,也包括唱诗颂赞神与传扬祂的信息(参林前14章 )。作先知的可能是乐师、农夫、主妇或领袖──凡是勇敢、准确地代神传言,想领人民回转敬拜祂的人,都可以作先知。大卫从许多歌唱者与乐师之中,选出这一班才华出众的人来向别人传颂神,并以音乐鼓舞人心。

――《灵修版圣经注释》

在教会敬拜中,我是敬拜者,抑或只是观众?】

在帐幕之中有许多方式可以敬拜神。有些人说预言和唱歌(25:1),有人称谢颂赞神(25:3),也有人吹奏乐器(25:6-7),神要全体的子民都敬拜祂。你可能不是音乐家,不是先知教师,但是凡你所献上的一切,神都会悦纳。你要发展自己的特殊才华来事奉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都归他们父亲指教,在耶和华的殿唱歌。」】

这真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全家都组成一队歌咏团。从早到晚,他们的家庭充满着圣洁的歌颂,或研讨圣殿礼拜的秩序,因为他们潜心于这项事奉。在这样的气氛之下,一定没有什么失调。大家都有同样的事奉与敬拜,兄弟姊妹必有极好的联合。

我们多么喜欢看见希幔与他儿女们来圣殿!儿女一定受父母的影响。我们读诗,必想到 们合家的佳况。当父亲作了一首新的诗,大家必会配合得完美一齐诵咏。

父母们!你们要好好照顾儿女,正如希伯来人教养儿女一样,因为儿女是神的恩典的赐予。神既嘱你们来喂养,必赐丰富的食物,你的生活中常在心里存赞美与祷告。你的品格如何,儿女必受影响的。母亲必须受儿女的顺从。希幔的儿女常在父亲的指教之下。青少年不可悖逆。

你要管理,先学顺从。亚萨、希幔、耶杜顿都在王的命令之下(六节 )。他顺从权威,才可命令别人来顺从。

──迈尔《珍贵的片刻》

圣乐的事奉】

「他们和他们的弟兄学习颂赞耶和华。」

音乐是敬拜事奉的一部分。一般的音乐,是宣泄自己的情感,或用以增加节庆气氛,或藉以表达哀悼情感,有的用于战阵,有的点缀仪式;所以不仅人的语言具有音乐成分,音乐也成了人类共同的语言。很多人相信,音律是神创定的。
圣经记载:乐器是该隐的子孙犹八发明的;配上多妻的创始者拉麦杀气腾腾的“剑歌”,可以想象型铸出甚么样的文化。那是音乐被误用的结果。
神的子民很早就知道,用音乐歌颂神。出埃及,过红海之后,以色列民族组成了首次雄壮的大合唱。大卫不但是诗人,在少年的时候,就以善于弹琴知名,曾被召在扫罗王面前,用弹琴驱走恶魔。我们想到他的琴韵中,该是流露出浩然正气,多么令人向往!
大卫不仅自己欣赏音乐,更重视音乐在敬拜上的地位。在年老将退位的时候,特别召集了四千利未人,歌颂耶和华,也执行对人民的音乐教育。在他组织的圣殿乐团诗班中,专业歌唱家就有二百八十八人。
音乐是表达意思的:音乐不止是发出一组声音,而可以照王的旨意歌唱:诗中有训诲诗,有祷告,有感恩,有赞美,有哀悼,还有专为献殿及节期的诗歌。
音乐是为颂赞神的:敬拜的诗歌,不是为了激动情感,自己满足,更不是杀时间等人无聊而唱歌。
音乐出于灵感预言:音乐中有信息,可以进入人的心,使人得造就,所以唱歌可作“说预言”,诗班领袖也是先见,可见其教导的功能,不容忽视。
音乐需要教导训练:正如别的技艺一样,音乐需要训练,才可音韵和谐;在敬拜上绝不是随便应付。无论是端肃,或激越,或哀婉,或欢乐,总要词与调合,意与时洽,以求配合敬拜,提升灵里的境界,蒙神悦纳。
今天教会的音乐,有的近于世俗的靡靡之音,只能败坏人的品德,有的只是重复几句简单的话,绝不能对信徒灵命有所造就;至于作词,作曲,或歌唱的人,因为不都是得救奉献的人,更不明白音乐敬拜的真义,往往衣饰态度轻浮,弄成粗俗的表演,以为走向商业化的桥梁,都必须矫正。祝主怜悯。

── 于中旻《历代志上笺记》

大卫建立班次管理圣殿,给我们的事奉有何启示?】

大卫将歌者、乐手分为二十四班,与祭司的二十四班相配合(24:7-15)。这种任职的班次,使圣殿的管理有条不紊,训练人员卓有功效,并令敬拜神的方式多采多姿。因为每一班都任职一个短期,就能让更多人有参与的机会。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