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大卫的争战(Ⅰ ),
十八至二十章最主要的一点,是证实上一章确认的大卫的角色与所罗门有明显的差异;他乃是战士,藉着他获得的胜利,缔造了他的继位者作王的和平特色。大卫并不是因他为战士而受谴责,从十八章出现两次的评语‘大卫无论往那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6、13节 )便清楚可见。大卫彪炳的战绩,对圣殿计划最后的成就的确有所贡献,因为在战争中得到的战利品,都用来美化那座建筑(8节 。
在十八至二十章里面记载的大卫的战争,是从撒母耳记下八至二十一章的不同部分摘录的。这样作成的统一的主题,乃是省略了撒母耳记下大量资料的结果。例如,在与亚扪人的战事(撒下十至十一章 ),主要原是给大卫与拔示巴犯奸淫连同谋杀乌利亚的故事作背景的。那些罪行依次地又引发一系列使大卫家无光彩的事件(主要地是十三章暗嫩强奸他玛、和十五章及以下各章押沙龙的叛乱 )。省略这一大段资料是具教导性的,正如这一大段包含的,因为这是表明历代志决意发展大卫对在以色列建立神的国有积极贡献这个主题,所以若包括他那些缺陷的证据,便对这种目的有害无助。我们在前阶段(即十三、十四章、关于乌撒以及大卫多次打败非利士人 )已经看见大卫虽因疏忽而令乌撒死亡,耶和华仍然预备他,使他作为达成祂的目的的器皿。省略撒母耳记下九至二十章所报导大量恶行、过失、及其一切后果──使国家元气大伤等,乃是神愿意使用甚至是最不专一的人,去做祂的工作的另一戏剧性的明证。基督徒往往因他们的失败以致心神困扰不堪。神恩典的尺度,愿意给最优柔寡断的信心生活加上最佳的解释。
大卫的争战(Ⅱ ),(续 )
读者必定已经注意到:论到神对待旧约时代的人,在祂灵意的国与大卫为其王的国之间,是多么难于加以区分。按它前者的意义而言,当然含有更加深奥得多的涵意;国度,或神的王权,包含了祂的特性以及与人的关系。不过,对于祂实际上并不使自己局限于旧约时代之以色列国这个事实的意义是不能估计过高的,在旧约时代神的子民──这个时代的大部分时期──确实也是一个政治实体,这个含意在审察旧约某些伦理时,通常便被忽视了。
神子民的国家是有生命关系的,这在了解旧约里面叙述的战争是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基督徒,因有新约作参考,惯于(是正确的 )想到神子民是个属灵的实体,这便暗示我们,对与邪恶斗争,以及宣扬神国的事工,二者的观念都是属灵方面的。神子民在旧约的有形体(不过这话并无‘不属灵’的含意 ),暗示这两方面(就是其斗争和宣扬 )在旧约的生活中是有一个物质的层面。非利士人、摩押人、亚扪人等等敌对以色列,便是敌对神。(请比较申七章当以色列最初占领那地时、其他国家的态度。 )哈嫩侮辱大卫的臣仆,便是侮辱神。神命大卫作战,是要从这个背景去看的。这并不是说战争是对的;也不能引用旧约为任何现代战争作辩护。在现今的世界上‘圣战’的概念,由于神子民不再是个政治实体,已在原则上绝对地被排除了。(这同样适用于‘基督教’国家、这些国家用十字军的言辞为战争辩护、那些战争其实是政治兼意识形态的
我在上面已把斗争与宣扬连结在一起。这是因为大卫军队从事的那些特殊的斗争,具有彰显以色列的神至高无上和真实性的目的。大卫的那些战士,甚至大卫本人,若以为他们是置身于对抗邪恶的斗士,祗因为他们是神的选民,并且归于祂的名下。作战的目的,进一步讲,虽然无可否认是很残忍,其用意不在于毁灭,而是要建立,或重新建立世界上公平的秩序,那就是万国都为神真正的子民服务的秩序,藉以认识神自己。
十八至二十章在解释上还有另外几个难题,那些难题只有在更专门的注释当中才能加以充分处理。这些难题是(甲 )撒督的家系;(乙 )大卫众子的职责,和(丙 )那个杀死歌利亚者的身份。关于前两个难题,请参考专门的注释书。最后的难题在此要略加注意。
大卫打败伟人歌利亚的故事,已经作了弱者胜强者之极不平衡竞争的缩影。现代读者大都是从撒母耳记下十七章得知此事。撒母耳记除了这个故事以外,也记载了一个叫伊勒哈难的人,杀了一个非利士伟人‘迦特人歌利亚’。历代志给我们提供的是另一个事实,根据这个事实伊勒哈难杀死的不是歌利亚本人,而是他的弟兄拉哈米。与我们这段经文之间的差异,至少部分地是可以解释的。但问题仍然存在,那就是究竟是伊勒哈难或是大卫杀死歌利亚呢?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法,是假定有第二个歌利亚和第二次战斗。与这个假定相对的是提到歌利亚的枪,说他的枪杆‘粗如织布的机轴’。这词组完全与那个更著名之歌利亚的枪的描述相同,暗示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另一方面,赞成第二个歌利亚的可能性是的暗示:迦特是以出伟人著名的。用歌利亚之名的伟人不祗一个,这不但是迦特居民的特征所暗示的,更是晚近在非利士地发现一个名叫歌利亚家族墓碑的铭志明确地显示的;铭志上说,这个家族成员的身材都是非常高大的。
对这些难题的最后彻底解答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主张那一方面都确实是武断的。人在寻求维护或是攻击圣经的完整与可靠性时,很容易变成令人难以认可的唯理主义者。大家熟知:历史上那些实际发生的事件,决无法靠史实的研究加以发现,因为彼此差异之处太多,而且难于处理──与我们人这方面易于误解它们无关。信心之道,是在遭遇圣经中令人困惑的现象时,采取保留的态度,承认人容易错,并信靠主的话确实是真理。
D大卫的王国
第十八至二十章包括大卫所肇始以色列人王国的大纲。这成就主要是借着军事胜利,领土扩张的结果,虽然从一段简短的经文可看出:内部的重组也有一部分影响。材料都经过挑选,对个别冲突的原因和发展几乎没有着墨,更无分析。的总结,是根据主要叙述而来的不同讯息,第一次提到亚玛力人(但参:撒上三十),但却排除主导整个事件的亚兰人(,。其他臣服于大卫的团体也整个地被省略,特别是耶布斯人;参:和迦南人,大卫将他们纳入以色列人(参:。历代志的版本,是将分散在撒母耳记下八至二十三章中大卫的胜利事件相混合,正如接下来的比较所表明的:162| 撒母耳记下 | 历代志上 | |||
| 八 | 大卫对列邦的胜利 | =十八章 | ||
| 九 | 大卫仁慈对待扫罗的孙子米非波设 | |||
| 亚扪人的战争 | = | |||
| 拔示巴的事件 | ||||
| 亚扪人战争的退出 | = | |||
| 十三~十四 | 暗嫩和押沙龙 | |||
| 十五~二十 | 押沙龙和洗巴的谋反 | |||
| 扫罗后裔的死亡 | ||||
| 跟随大卫之人英勇的抵挡四个非利士人 | = (抵挡三个非利士人) | |||
| 大卫感恩和最后的话语 | ||||
| 大卫的勇士 | (= |
【】「此后,大卫攻打非利士人,把他们治服,从他们手下夺取了迦特和属迦特的村庄。」
此后。1-13节记录大卫的征战。注释。“此后”并不一定意味着这里所讲述的事件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圣经记录的事件不一定都严格按时间的顺序。撒下第八章和代上第十八章都记录大卫的各次征战。从非利士和摩押开始,也列举了在亚扪王拿辖死后的征战中,从臣服的亚兰各国所获得的战利品和贡物(见代上19章 )。
迦特。在《撒母耳记》里为“京城的权柄”(原文做“母城的嚼环” 。按照这种解释,大卫控制了非利士人的都市即母城,也就是《历代志》所记的迦特。
――《SDA圣经注释》
本章至20章记大卫的南征北讨,和《撒下》8~21章的内容大致相同。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 撒下 8:1-2 是说大卫夺取了「京城的权柄」,实际的意义应该就是此处说明的「夺取了迦特」。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在争战中得胜: 平定了风云不定的内乱,平定敌人非利士之后,大卫靠着神对大卫王朝的应许,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服战役。虽然圣经没有进行记录,但据推测大卫似乎大举平定了迦密山南部与北部的海岸、平原、及散居于加利利地区的迦南人。正如本文所记,大卫的征服事业进行得一泻千里,在短短几年内就令非利士、摩押、亚兰、亚扪、亚玛利、以东等国降服称臣,使巴勒斯坦的东部与西部全城,及南部与中央叙利亚全境都合并在大卫帝国之内。大卫之所以能够如此乘胜直驱,诚然得力于大卫本人的卓绝指挥能力与军事战略及军兵的英勇无惧,但最重要的还是藉靠着神对以色列与大卫王朝的护理(18:6)。大卫面对接踵而至的胜利,当比任何时候都要严戒骄傲与懈怠。然而,大卫在征服过程中犯了与乌利亚之妻拔示巴行淫的罪(撒下11章 )与冒然数算民之数的过失(24章 ),不得不在神面前痛悔。总之,通过本文所记录的征服事业,大卫出色地完成了作为征服者的使命,并且稳固了留给其子所罗门的和平王国之基石。
――《圣经精读本》
制服强邻:注。
――《串珠圣经注释》
【】「又攻打摩押,摩押人就归服大卫,给他进贡。」大卫的征服事业: 因着大卫极其出色地征服事业,以色列戏剧性地迅速成为近东世界的强国。如此迅捷的对外膨胀使以色列内部发生全面变化。以色列不再是由信仰领袖所带领的民族同盟,而是在王权的支配下有组织地帝国。在扫罗年间,各支派还拥有很大的独立性,但随着大卫的出现,尤其是随着征服事业的结束,以色列就进入了中央集权体制。
――《圣经精读本》
此处略去了对待摩押人的残忍方法,以免损害大卫的形像。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摩押」:此民族人在圣经中的来源是 创 19:34-38 ,记载罗得与大女儿乱伦生下来的后代。出埃及时摩押和亚扪人还设法咒诅以色列人 申 23:4 民 22:1-23:17 。此民族是属于以色列人眼中「不洁净」的民族。字义是「他父亲的」。摩押在旧约历史中也常常与以色列人有冲突,该民族位于死海东边的地区。大卫是摩押人的亲戚(祖母是路得 ),摩押王也照顾过大卫的父母 撒上 22:3-4 。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琐巴王哈大利谢作“哈大底谢” )往幼发拉底河去,要坚定自己的国权,大卫就攻打他,直到哈马,」
哈大利谢。关于其正确拼写和来历,见注释。
直到哈马。琐巴是一个亚兰人的国家,在幼发拉底河以西,大马士革以北,哈马以南。该国在扫罗,大卫和所罗门时代十分兴旺,,。
要坚定自己的国权。“要收复他的国土”。
幼发拉底河。这句话证明大卫的“国权”延伸到幼发拉底河。在被征服的亚兰同盟中有来自幼法拉底河以东的亚兰人,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SDA圣经注释》
“琐巴”。位于大马色东北面的地带。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琐巴为亚兰国要邑,在大马色东北。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琐巴」:字义是「哨站」,位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和哈马之间。
●「哈大利谢」:字义是「哈大是有相助的」,「哈大」是亚兰人的神。 ●「往幼发拉底河去」:可能是「哈大底谢」或「大卫」往幼发拉底河去。不过根据当时代亚述的文献,应该是哈大底谢积极向亚述扩张领土,也就是「往幼发拉底河去」的是「哈大底谢」。――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夺了他的战车一千,马兵七千,步兵二万,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但留下一百辆车的马。」
马兵七千。为“马兵一千七百”。七十士译本里这两处圣经都是七千。
砍断蹄筋。即砍断后腿的筋使马匹残废。
――《SDA圣经注释》
“砍断蹄筋”。使马残废。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参注。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砍断蹄筋: 此行为出自在争战中首先要依靠神而不是兵力或武器的信心。正因大卫作战时有对神的信心,所以,无论大卫走到哪里神都助他获得胜利。
――《圣经精读本》
【】「大马士革的亚兰人来帮助琐巴王哈大利谢,大卫就杀了亚兰人二万二千。」●「战车一千,马兵七千」: 代上 18:4 、七十士译本、死海古卷都作「战车一千、马兵七千」。但 撒下 8:4 作「马兵一千七百」。
●「砍断蹄筋」:「割断小腿韧带」,这样会让战马残废。大卫这样等于放弃大量作战资源,一般认为可能以色列地形不适合马车作战,一方面可能这些马被当成宗教上的「当灭之物」 书 11:6-9 来处理。――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马士革」:字义是「安静的粗麻纺织者」,当时应该是哈大底谢的附庸都市(所以圣经没有提及「亚兰王」 )。【】「于是大卫在大马士革的亚兰地设立防营,亚兰人就归服他,给他进贡。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防营。在希伯来语的《历代志》里没有该词。但在,七十士译本,亚兰语文本和塔古姆文本的《历代志》中均有。
――《SDA圣经注释》
防营: 大卫为了维持被征服地的治安并防止叛乱,直接差遣本土的守备队。但是,正如分裂王国之后的历史所证明,当以色列丧失神政王国的面貌时,这些附属国接二连三地图谋叛乱。这样的事件暴露了只靠武力进行统治的局限性。不仅如此,南北王朝灭亡之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等列强先后入驻以色列。
――《圣经精读本》
【】「他夺了哈大利谢臣仆所拿的金盾牌,带到耶路撒冷。」●「防营」:「柱子」、「要塞」。
●「归服他」:「成为大卫的仆人」。 ●「使他得胜」:原文有「拯救他」、「使他获胜」的意思。 ◎圣经对大卫战争的评论:「耶和华都使他得胜」或「耶和华拯救他」,就说明大卫并非真正是战无不克的军事天才,他也可能被打败,甚至战死,但是神动手帮助他,使他获胜。我们如果在顺境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己根本就是「会失败的凡人」,而「神使我们得胜」吗?还是我们自认自己是天才,本来就应该成功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金盾牌」:这个「盾牌」,应该是外来语,指的是一种礼仪用的「弓匣」,用来装箭的「箭筒」,是由臣仆背负,给王使用的战具,后期的波斯壁画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器具。【】「大卫又从属哈大利谢的提巴(“提巴”或作“比他” )和均二城中,夺取了许多的铜。后来所罗门用此制造铜海、铜柱和一切的铜器。」――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铜。青铜或黄铜。这种金属在古代西亚很普遍。
铜海。见,45;,10,15,18。
――《SDA圣经注释》
“所罗门……制造铜海”。参看至26节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这二城的名字参注。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均」:王国时称「比罗他」的地方,被掳归回时称「均」。
――《串珠圣经注释》
●「提巴」:字义是「延伸」。
●「均」:字义是「已建立」。 ●「提巴和均」: 撒下 8:8 作「比他」、「比罗他」。 ●「铜」:「青铜」。――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哈马王陀乌听见大卫杀败琐巴王哈大利谢的全军,」
●「哈马」:字义是「堡垒」。是北叙利亚Orontes谷里的主要城市。位于大马士革北方190公里。 ●「陀乌」:字义是「流荡」。 撒下 8:9 作「陀以」。【】「就打发他儿子哈多兰去见大卫王,问他的安,为他祝福,因为他杀败了哈大利谢。原来陀乌与哈大利谢常常争战。哈多兰带了金银铜的各样器皿来。」――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哈多兰。或约兰。
――《SDA圣经注释》
哈多兰又名约兰。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哈多兰」:又称「约兰」。
――《串珠圣经注释》
●「哈多兰」:字义是「哈大神是被称颂的」。此人在 撒下 8:10 作「约兰」,是「耶和华是被称颂的」之意,约兰应该是为了来以色列当使者,所以取了一个以色列名。派王子出使,可能是表示尊重,也可能表示臣服(因为使者可能被当人质 )。
◎此处约兰来「问安」、「祝福」、「送礼」,又改了一个以色列名字。虽然没有明说,但应该有一种臣服的意味在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王将这些器皿并从各国夺来的金银,就是从以东、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所夺来的,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
「以东」:作「亚兰」。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献给耶和华: 大卫的胜利背后隐藏着耶和华的力量(6-14节 )。大卫所从事的战争是圣战,在此过程中,大卫所要做的只是全然依靠、信赖神(14节 )。因此,大卫将所有战利品都献在神的祭坛上。这些奉献之物日后都被所罗门用在装饰圣殿上(8节 )。圣徒之所以能够在与撒但的属灵争战中得胜,也是靠着圣灵的帮助。因此,我们将得胜的荣耀归给神,并一起分享那份喜乐。
――《圣经精读本》
●「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意义是使这些财物成为受祭司经管,不入王库的产业。
◎ 代上 22:14 29:2-5 记载大卫为神预备的贵金属数量是「金子十万他连得,银子一百万他连得,铜和铁多得无法可称」。可以想见大卫真的是把大量的战利品都献给神。我们是否也愿意奉献大量的财物给神?大卫应该真正看出战争的胜利并非来自自己的能力,而是来自神的保守,所以他愿意把战利品都献给神。――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在盐谷击杀了以东一万八千人。」
“亚比筛”。大卫的外甥,约押的兄弟。根据诗第六十篇,他在这次胜利中也有参与。“盐谷”。在死海附近(大概在南部 )。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亚比筛是大卫的外甥(他姐姐的儿子 )。亚比筛的哥哥约押是大卫的元帅(比较15节 )。
盐谷在死海南的以东地。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亚比筛 (11:6-)。
――《圣经精读本》
●「盐谷」:此处一般认为是死海正南方的亚拉巴峡谷。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在以东地设立防营,以东人就都归服他。大卫无论往那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在以东。“在以东全地”。显然指以东全境都被以色列人控制了。考虑到这个地区的荒凉,需要在全境长期驻军,以控制局面。
――《SDA圣经注释》
●「防营」:「柱子」、「要塞」。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
大卫作以色列的王。第14-17节记录大卫的治国。
秉公行义。大卫担任国家的主要执法者。
――《SDA圣经注释》
【】●「秉公行义」:「施行公平公义」。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洗鲁雅的儿子约押作元帅;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大卫的中央行政组织: 本文与一样是插叙,大卫竭尽全力从事对外征服事业,还巩固对内行政统治基石。当然,除了此处所论及的中央高级官员之外,各地方与征服的领地里亦有地方长官及其它的官员。然而,作者没有记录关于他们的数量、组织或功能的具体情况。本文所记录了中央行政组织在大卫末年和所罗门年间多次被改编,关于此举请参照下文图表。通过此图表我们可以认识以下几点:①大卫在世时并没有大举改编行政组织(统治初期担任五种职分之人连任到末期 ②所罗门年间有很多人事调动-连任者只有史官约沙法、及祭司长撒督等3人 );③增设了行政组织,这体现王国的扩张。
――《圣经精读本》
洗鲁雅。大卫的姊妹。约押是大卫的外甥。――《SDA圣经注释》
“史官”。公共关系方面的官员,负责安排王室的典礼、委任和出游。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史官: 是以色列王室的重要官职之一,,据推测不仅记录国史与王室之事,还任决策顾问。
――《圣经精读本》
【】「亚希突的儿子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作祭司长;沙威沙作书记;」●「史官」:负责管理政府的档案和文件,也兼有传令官、新闻秘书的功能。任何人晋见王都须先得到这个官员的批准。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撒督。关于以利亚撒家系的撒督,见注释。
亚希米勒。这里的亚希米勒和的亚希米勒是同一个人。有一个亚希米勒既说是亚比亚他的父亲,又说是他儿子。还有说撒督和亚比亚他是祭司。关于这些记录的解释,见注释。
――《SDA圣经注释》
“撒督”在基遍的会幕事奉,而“亚比亚他”在耶路撒冷的临时帐幕事奉。“亚希米勒”。参看。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或为抄写之误,因说亚比亚他为亚希米勒之子。而《撒母耳记》和《列王纪》以及本书都说与撒督同为祭司的是亚比亚他,可证此处为误抄,二名应对调。参注。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文士: 他们负责记录文件或计算公共资金(24:6,。其中最重要的官员是王室的行政文士,负责招募军民。此职份向来由某一特定家族来担当(2:55),在统一王国时代,利未家族里面有很多人担当了此职。
――《圣经精读本》
●「撒督」:字义是「公义」,是属于亚伦的儿以利雅撒家族, 亚伦的第十代子孙。
●「亚比亚他」:字义是「我父真伟大」,是属于「以利」的后裔。 ●「亚希米勒」:字义是「我兄弟是王」或「王的兄弟」。 ●「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可能是文士抄写错误,因为 撒下 15:29,25 王上 1:7-8 都说与撒督一同作大祭司的是「亚比亚他」,而 撒上 22:20 说「亚希米勒有一个儿子,名叫亚比亚他」。因此可能正确的内容是「和亚希米勒的儿子亚比亚他作祭司长」。 ●「沙威沙」:字义是「贵族」。 撒下 20:25 作「示法」,而撒下 8:17 作「西莱雅」。「示法」和「沙威沙」并非以色列名字,可能是「西莱雅」的别名。 ●「书记」:负责管理外交公文,在某些方面大概等同于今日的外交部长职务。――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大卫的众子都在王的左右作领袖。」
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这些外族人组成了王室的卫队。
――《SDA圣经注释》
比拿雅 (11:22-25)。
――《圣经精读本》
【 大卫吸引了很多的人追随他,那是些甚么人?】
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可能是一支外国军队,在大卫逃避扫罗的时候他们来投靠他,直到大卫登基后仍然对他忠心耿耿,且成为他的卫士。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何耶大」:字义是「耶和华知晓」。
●「比拿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建造」。是大卫的护卫长撒下 23:20-23 。 ●「基利提」:此处的居民也是非利士的一族,来自克里特岛(这个名字的意义就是克里特岛 )。 ●「比利提人」:字义是「仆从」,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大卫由非利士雇来的佣兵,这个字的发音与「非利士」也有相当的关联。 ●「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这两类人不是一般军人,而是「以家臣身分服务大卫的雇佣兵」。 王上 1:36-38 ●众子都作「领袖」:SH 7223,「首先的」、「领袖」。 ◎这段的意思是大卫的王权公义且稳固。――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18章 )】
1试找出本章的主题经文。见6, 13节。
2大卫对强邻是否兼采「攻」、「守」政策?这反映出他是怎样的一个王?他如何行使王的权柄和责任?
3本章记载中大卫所向无敌的战绩,印证了17:8里神对大卫的应许;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能举出事例证明神确实引导你,在你身上显出作为?
4大卫在争战获胜时对神的态度如何?这给我们什么榜样?
5大卫除了本身善战之外,兼且择人善用(12- 14-17 ),这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今天,你若站在领导的地位,是否懂得把工作委派给适当的人选。
──《串珠圣经注释》
【 大卫的战绩】
本段资料乃取材自撒下8-21章。作者列举大卫在军事上的成就有两个目的:
1解释大卫不适宜建造圣殿的原因,强调「安息」在圣殿整个观念上的重要性;
2表明圣殿的器皿及材料多来自战争的胜利品。
(18:8-,――《串珠圣经注释》
【,14 现在的荣耀,将来的荣耀,我会选……】
大卫是得胜而公平的君王,我们从他的辉煌成就可略窥基督作王时会是何等情形──完全的得胜和公义。大卫的荣耀尚且伟大,主基督的荣耀又将怎样呢!我们凭信心与主耶稣基督密切相连,这是圣经给我们的大好信息,将来我们与祂一同作王,也要与祂一同得荣耀。
――《灵修版圣经注释》
【 财物、智慧都献上了,但我的心……】
哈马王陀乌将礼物送给大卫,大卫将礼物分别为圣献给神。人很容易以为经济与物质上的蒙福,都是来自自己的本事与劳苦,没想到那是慈爱的神所赏赐的。神赏赐了你甚么?将你的恩赐与才智皆献给祂,并用来事奉祂。祂要引领你,使你善用所有的,第一步就是甘心乐意地摆上自己。
――《灵修版圣经注释》
【「大卫在以东地设立防营,以东人就都归服他。」】
【所向无敌】以东与以色列是相近的,却经常在敌对与战争之中。有时以色列占上风,但不久以东又挣脱出来,获得自由独立,在边界上挑起争竞章十一至十四节 。以东常代表肉体,贪食而出卖长子的名分。那提醒我们罗马书第七章的内容,生命的律与更新的人必须摆脱肉体的辖制。
这又使我们想起以赛亚书六十三章那为凯旋者从巴勒士坦南方的边境前来,背向着波斯拉与以东。他的衣服染满了以色列仇敌的血,城邑荒凉,无人居住。以东的敌情必浸在流血之中,这都说明主是拯救的大能,要得胜一切执政掌权者,暴露他们的罪行。祂必胜过世界肉体以及幽暗世界的执政者权势,祂要站在我们与仇敌中间。
让我们将争战的事完全交给主,我们不必以自己的努力来争取胜利。只以事奉的责任或其他慈惠的事来占据我们的时间,使我们无暇经受试探。这样功克己身的方法未必有功效。我们要将争竞交给主,不必帮助主来成就,只让主作,惟有安静等候,试探来了,祂必为我们取胜。
──迈尔《珍贵的片刻》
「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在大卫王统治下,以色列的国威远扬。
大卫是个战士,但知道要仰赖神,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早年他杀死非利士巨人歌利亚时,就曾经宣告说:“耶和华使人得胜,不是用刀用枪,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这样,他不敢自恃如何英勇善战,领导有方,指挥得宜,而完全归荣耀给神。当然,在边境的争夺冲突,以色列人有失利的时候,造成“裂口”;这些伤痕,成为最后的胜利)。他遵守神不靠埃及马匹的命令,却想出砍断敌人马蹄筋的方法,使其失去功用。
“人所行的若蒙耶和华喜悦,耶和华也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神使摩押臣服,给以色列进贡许多世代,又使哈马王陀乌打发他儿子哈多兰来修好,这都不是一味的使用暴力,叫人屈服,而是由于神感动了人的心,使他们归附进贡。大卫将哈多兰带来进贡的礼物,包括有金,银,铜各样器皿,“并从各国夺来的金银,就是从以东,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所夺来的,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他承认不是自己德威服人,自己不敢受礼物陈列在那里彰显自己;他争战是为了神的荣耀,得胜了归荣耀与神,把战利品献在神面前,作为永远的记念;就像约书亚把河中的石头带上来,作为证据。
大卫征服了亚兰,从属于亚兰国的“提巴和均二城中,夺取了许多的铜。后来所罗门用此制造铜海,铜柱,和一切的铜器。”神使大卫得胜,夺取了那么多的铜,有甚么用呢?原来神早知道,是为了建殿预备的。
一般说来,战争是要将自己的政治意志,加于别人身上。但属神的领袖,不是为了自己的荣耀而战争,而是为了叫神的子民安定蒙福。所以战争不是大卫的目的。“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这是神所拣选的领袖,这是合神心意的王。他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把自己荣耀的宝座,建立在别人的头颅上。
多少时候,我们工作没有果效,常有失,常有败,是因为我们的心意不对,不是专爱神而作。求圣灵光照我们,使我们知道错失在哪里,效法大卫的榜样。── 于中旻《历代志上笺记》
【 大卫将胜利归与神;我呢?将成就归于神,还是自己?】
本章所记载的几次战役,说明神使大卫胜而又胜的情形。不信主之人会以为胜利是计谋加上幸运。大卫承认他的成就和神息息相关,我们应当像他一样,不要将神的作为当作自己的功劳。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