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历代志上 第15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大卫在大卫城为自己建造宫殿,又为神的约柜预备地方,支搭帐幕。」

2「那时大卫说:『除了利未人之外,无人可抬神的约柜;因为耶和华拣选他们抬神的约柜,且永远事奉祂。』」

第一次迎接约柜的时候,大卫率领三万人前往迎接()),结果乐极生悲、颜面尽失。然而神不但「赐福给俄别以东的家」()),还惠及「他一切所有的」()),借着恩典使大卫认识神的工作法则,向他显明神不但「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也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因此,恩典使大卫不再惧怕气馁,而是柔软下来,接受失败的教训,第二次预备迎接约柜。
神早已拣选了利未人中的哥辖族负责搬运约柜()),因此,「除了利未人之外,无人可抬神的约柜」())。这番话本来应该由祭司和利未人来说,但本书却没有提到大卫向祭司请教,反而记录大卫纠正祭司和利未人的错误()),并且安排他们准确地事奉()),表明这是神让大卫的心里明亮起来,让他从神的话语里认识了失败的原因:人若只在外面做合神心意的事,里面却没有敬畏、顺服神话语的实际,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属灵的感觉,并不是为了满足神。
第一次迎接约柜,大卫先与「一切首领商议」()),「这事在众民眼中都看为好」()),然后才招聚以色列人());而第二次迎接约柜,大卫先明白了神的心意()),然后才「招聚以色列众人」())。因此,人的同心固然重要,但神的话语更加重要;越是「众人以为美的事」()),我们越要「留心去做」()),注意不要偏离神的话语,好让一切事奉都「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
上图:约柜示意图。会幕里的约柜在犹太人被掳巴比伦后就没有再提到,上图是比较接近「山上的样式」的一个示意图。

3「大卫招聚以色列众人到耶路撒冷,要将耶和华的约柜抬到他所预备的地方。」

4「大卫又聚集亚伦的子孙和利未人。」

5「哥辖子孙中有族长乌列和他的弟兄一百二十人。」

6「米拉利子孙中有族长亚帅雅和他的弟兄二百二十人。」

7「革顺子孙中有族长约珥和他的弟兄一百三十人。」

8「以利撒反子孙中有族长示玛雅和他的弟兄二百人。」

9「希伯仑子孙中有族长以列和他的弟兄八十人。」

10「乌薛子孙中有族长亚米拿达和他的弟兄一百一十二人。」

11「大卫将祭司撒督和亚比亚他,并利未人乌列、亚帅雅、约珥、示玛雅、以列、亚米拿达召来,」

12「对他们说:『你们是利未人的族长,你们和你们的弟兄应当自洁,好将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约柜抬到我所预备的地方。」

13「因你们先前没有抬这约柜,按定例求问耶和华——我们的神,所以祂刑罚(原文是闯杀)我们。』」

第一次迎接约柜,祭司和利未人完全没有存在感,「以色列众人」())才是主角;而第二次迎接约柜,「亚伦的子孙和利未人」())成了主角,而「大卫和以色列的长老,并千夫长」())都是跟随的。
5-10节的利未人名单中,前三个族长代表利未人的三大宗族()),后三个族长都是哥辖的后裔())。因为哥辖族负责看守())和搬运())约柜,大卫严格遵守律法,选择了正确的利未人团体来迎接约柜。
大卫有两位祭司长「撒督和亚比亚他」()),分别是亚伦的两个儿子以利亚撒和以他玛的后裔。约柜运到耶路撒冷以后,会幕还留在基遍,所以亚比亚他在耶路撒冷事奉,撒督在基遍事奉。
祭司和利未人除了被神拣选在会幕事奉()),还有保管律法())、教导律法())、指导百姓())的责任。但这些祭司和利未人的族长())却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反而是大卫指出了他们在事奉上的疏忽())。今天,有些信徒以为只要跟随牧师、长老,就不会有问题;岂不知人人都会犯错,神要我们单单跟随祂的话语。信徒若不读圣经、只跟随牧者,不知不觉就会用神的仆人来代替神;若不「按定例求问耶和华——我们的神」()),不知不觉就会把神当成呼之即来、服务自己的偶像。
大卫吩咐利未人「应当自洁」()),就像当年摩西在西奈山吩咐百姓「自洁」())一样,暗示大卫的身分就像第二个摩西。第一个摩西领受了西奈之约,第二个摩西将领受大卫之约。
大卫并不是把责任推给利未人,而是像摩西一样,代表整个以色列向神认罪()),承认「祂刑罚我们」())。神所要得着的是百姓团体的见证、「祭司的国度」()),属灵的领袖光自己属灵还不够,还应当把所有的人都带回神的话语里。

14「于是祭司利未人自洁,好将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约柜抬上来。」

15「利未子孙就用杠,肩抬神的约柜,是照耶和华借摩西所吩咐的。」

第一次迎接约柜,大卫和以色列众人「将神的约柜从亚比拿达的家里抬出来,放在新车上,乌撒和亚希约赶车」());而第二次迎接约柜,是利未人「用杠,肩抬神的约柜」())。
「自洁」())原文是「保持自己分别、把自己献给神」。人若不「自洁」,就没有资格亲近神());人若不肯与世界分别,无论做了多少工作,都不是做在神面前;人若不「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无论献上多少财物,神一概看不上。
大卫对神仍然有热心、有爱心,但他的事奉却不再根据自己的热心和爱心,而是完全根据神的话语:「照耶和华借摩西所吩咐的」())。

16「大卫吩咐利未人的族长,派他们歌唱的弟兄用琴瑟和钹作乐,欢欢喜喜地大声歌颂。」

17「于是利未人派约珥的儿子希幔和他弟兄中比利家的儿子亚萨,并他们族弟兄米拉利子孙里古沙雅的儿子以探。」

18「其次还有他们的弟兄撒迦利雅、便雅薛、示米拉末、耶歇、乌尼、以利押、比拿雅、玛西雅、玛他提雅、以利斐利户、弥克尼雅,并守门的俄别·以东和耶利。」

第一次迎接约柜,是「大卫和以色列众人在神前用琴、瑟、锣、鼓、号作乐」());而第二次迎接约柜,大卫谨慎地预备了利未人的诗班())。
大卫非常谨慎,没有越过祭司和利未人的族长,而是「吩咐利未人的族长」()),让他们去「派」())定诗班的人员。
哥辖、米拉利和革顺三大宗族都参与了诗班的事奉。其中「歌唱的希幔、亚萨、以探」())是诗班的三大领袖,「在耶和华的殿中管理歌唱的事」())。
「其次」())可译为「第二班」(英文ESV译本))。迎接约柜时,歌唱的分成两班,希幔、亚萨、以探是第一班()),其他人是第二班())。
「俄别·以东」是本书反复提起的一个名字()),身兼弹琴())和守门())两职,表明神大大赐福这位敢于收留约柜的利未人())。

19「这样,派歌唱的希幔、亚萨、以探敲铜钹,大发响声;」

20「派撒迦利雅、雅薛、示米拉末、耶歇、乌尼、以利押、玛西雅、比拿雅鼓瑟,调用女音;」

21「又派玛他提雅、以利斐利户、弥克尼雅、俄别·以东、耶利、亚撒西雅领首弹琴,调用第八。」

22「利未人的族长基拿尼雅是歌唱人的首领,又教训人歌唱,因为他精通此事。」

弹奏乐器的分成三班。第一班「敲铜钹」()),第二班「鼓瑟」()),第三班「弹琴」())。
「调用女音」()),可能指「用女声歌唱」。
「调用第八」()),可能指「男低音」。
「基拿尼雅」())是诗班的领队和总教练。

23「比利家、以利加拿是约柜前守门的。」

24「祭司示巴尼、约沙法、拿坦业、亚玛赛、撒迦利雅、比拿亚、以利以谢在神的约柜前吹号。俄别·以东和耶希亚也是约柜前守门的。」

「比利家」())是革顺的后代()),「以利加拿」())是哥辖的后代()),「俄别·以东」())是米拉利的后代()),三大宗族都参与了守门的事奉。
这些在「约柜前守门的」()),成为后来利未人在圣殿守门的先例。

25「于是,大卫和以色列的长老,并千夫长都去从俄别·以东的家欢欢喜喜地将耶和华的约柜抬上来。」

26「神赐恩与抬耶和华约柜的利未人,他们就献上七只公牛,七只公羊。」

「神的约柜在俄别·以东家中三个月」()),也是大卫认真查考律法、反省思想,从「惧怕」())到「欢欢喜喜」())的三个月。当他第二次迎接约柜时,作了更仔细的预备()),严格「照耶和华借摩西所吩咐的」())去行,不再用车,而是派利未人用肩抬()),又建了一座会幕来安放约柜())。
抬约柜的利未人走了六步,平安无事()),证明「神赐恩与抬耶和华约柜的利未人」()),所以大卫立刻感恩,「献上七只公牛,七只公羊」())为祭。「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真正认识恩典的人,不会因着神的恩典而轻慢神的律法,而是更加敬畏神。

27「大卫和抬约柜的利未人,并歌唱人的首领基拿尼雅,以及歌唱的人,都穿着细麻布的外袍;大卫另外穿着细麻布的以弗得。」

28「这样,以色列众人欢呼吹角、吹号、敲钹、鼓瑟、弹琴,大发响声,将耶和华的约柜抬上来。」

「以弗得」())是一种围裙式的外衣,大祭司要穿「金线和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并捻的细麻」())做的以弗得。但以弗得并非大祭司的专用衣服,普通祭司也可以穿白色「细麻布的以弗得」())。
大卫把他的王袍放在一边,只穿了一件「细麻布的以弗得」()),表明他作为祭司国度的君王,愿意自卑成为一个事奉神的人,并不表示代替大祭司的职责。
上图:以色列圣殿研究所制作的大祭司专用以弗得。

29「耶和华的约柜进了大卫城的时候,扫罗的女儿米甲从窗户里观看,见大卫王踊跃跳舞,心里就轻视他。」

「跳舞」())是以色列人表达欢乐的传统方式()),民间舞蹈的动作简单、人人都能参与,并不需要特殊的训练或技巧。以色列妇女用击鼓跳舞来庆祝得胜())、迎接战士()),大卫迎接约柜时「踊跃跳舞」()),都是喜乐之情的自然流露,并不是敬拜、更不是表演。圣经并没有教导舞蹈敬拜,虽然大卫在迎接约柜时「踊跃跳舞」,但在圣殿敬拜仪式中(二十三-二十六章))却没有安排「跳舞」。诗篇中的「击鼓跳舞赞美祂」()),并不是指圣殿敬拜,也不是指少数人表演舞蹈,而是指赞美者喜乐满溢。并不是所有的舞蹈都适合「跳舞赞美」()),许多舞蹈只是自娱自乐())、甚至是敬拜偶像())。如果跳舞不能让人专心注意神、准确认识神,只是让人注意演员、舞姿或技巧,就没有赞美神的功用。
当约柜顺利地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大卫和百姓都一同喜乐,但「扫罗的女儿米甲」())却并不爱神,她所关心的是大卫是否合乎作王的体统,毫无与神同在的喜乐()),这正是神弃绝扫罗的原因之一。
《历代志》没有把米甲叫做「大卫的妻米甲」()),只称她为「扫罗的女儿米甲」,可能因为米甲已经再嫁,大卫把她要回来()),虽然只是打了律法的擦边球()),但也不蒙神喜悦。
迎接约柜的曲折过程告诉我们,人若爱神,就必蒙神悦纳;而真正爱神的人,必然会照着神的定规去爱祂。人若以为只要热心爱神,就可以把自以为美的事奉强加于神,其实并不是爱神、而是爱自己,是爱自己「属灵的感觉」。神并「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祂之所以领百姓出埃及事奉祂()),目的是一面显明神、一面造就人。因此,事奉的人必须蒙神拣选()),事奉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遵守「山上的样式」()),才能准确地显明神、造就人。今天,「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因此更不可随心所欲,以为事奉不必呼召、有心就行,只图方便、热闹就行,而「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
上图:2018年住棚节的后一天妥拉节(Simchat Torah),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西墙跳舞,庆祝读完一遍摩西五经。跳舞是以色列人表达欢乐的传统方式,这种民间舞蹈的动作简单、人人都能参加,并不需要特殊的训练或技巧。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新机会和新任务(Ⅰ )

(一 )

第一次尝试把约柜运到耶路撒冷遭遇不幸(十三章 )后,大卫现在决心要正确地来做这件事了。我们在上面注意到乌撒的命运,与大卫较早没有遵守礼仪的正确方法有关。这一章的头几节,在撒母耳记下六章相应的经节中,并没有出现,这几节是要描述大卫仔细留意那些他以前忽略的事情。这种关注一开始在一至三节就很明显,为了把约柜运回耶路撒冷,历代志在此作了一些明确的准备;而在以下,祗是把这些准备作为假定而已。大卫先给约柜预备一个‘地方’,那地方显然不是尚未兴建的圣殿,大抵是遵照律法关于圣俗之分的要求,从城中分别出来的一个地方,他在那个地方支搭了一个‘帐幕’,也许是照会幕的样式,就是在旷野时期放置约柜和作至圣所的。那个真的会幕仍支搭在基遍。所以,大卫决定不移动那个会幕。但无论如何,他行动的过程,都正确地履行神律法有关的要求。

最重要的(2节 )是他注意到一些细节,确保约柜要照原定的方式运送:只用利未人运送。他们的‘自洁’(12、14节 ),是指礼仪方面的准备,这个词可能包含和二十二节的意思,在那里提到神‘冲过来’(parats )到百姓那里的概念,提供一个与乌撒命运的连系,这是大卫的准备工作要避免的覆辙(请参上面十三章──寻求约柜及十四章──无完全的人的注释 )。大卫对正确实施搬运约柜的关注,在二十六节已达于顶点,那里说(撒下六章也是这样 ),当约柜成功地重登前往耶路撒冷的程途时,便怎样献上了感谢祭。历代志,不像撒母耳记的那段经文,表明顺利是出于神‘帮助’(译按:中文本作‘赐恩典’ )利未人,祂的帮助是报答他们忠于礼仪。( 论‘帮助’的主题,请参上面代上十二章──你的神帮助你(Ⅰ )的注释。)

所以,第二次大卫做对了。第二机会,神的恩典终于出现了。对于基督徒来说,要紧的不是密切注意礼仪所规定的细节,由于这些细节已不再直接加以应用了。然而,许多基督徒的一生却布满了一个接一个良机的丧失──不论是在教会内的培养和教外的服事与作见证方面;或在教会工作中应用神所赐才能方面;或在确知神已呼召我们去行动的过程中,许多良机都被误失。

机会被象征性地比喻为一个奔跑越我们而去的人。他飞快地超越而去,机会只此一次,所以必须在决定性的那一瞬间把他攫住。他有绺头发垂于前额,攫住那绺头发,便必定可以把他捉住。他的头后面便没有甚么可以让人抓住。他一旦过去,便永远过去了。这样的一幅图画无疑准确地描绘出一些人、甚至是极多人的经验。不过,这并不应该是一幅基督徒生活的图画。相反地,它乃是从现实的观念引伸出来的;照这种观念说,人的经验是受制于那些不具人格、没有感觉、甚至愤世嫉俗的力量。圣经中的神却大不相同。祂无限地饶恕;而且祂把机会堆积得高高的。有些基督徒把有用的时间和感情,浪费在钟马田博士(Dr. Martyn Lloyd-Jones )所著《灵性不景气》(Spiritual Depression )一书中所谓‘徒然无益的懊悔’中。神在祂与人类的关系中,是极度地按‘既往不咎’处置的一位。这是十字架对悔改的罪人所持的意义。而且,它意味着今天我们能集中我们的能力,寻求并抓住神摆在我们面前的新机会;而不是徒然叹息我们以往错过的机会。

新机会和新任务(Ⅱ )(续 )

(二 )

我们早些时候已经注意到,以色列人看待敬拜神是一件欢乐的事。这种欢乐也在大卫王最具重大意义的事件中被注意到(25节 )。事实上,大卫确实意识到他的神是一位喜乐的神,故他设立诗班和乐队( 他们的特权真正是‘欢欢喜喜的大声歌颂’〔16节〕,或多或少已把它加以制度化。由此可见,大卫被拥戴为以色列人诗歌的源头是正确的;不过他在这里被视为委派者,而不视为与其本身权利相称的作曲家。

我们不得不说,当前这一段经文,并不是用作为设立教会诗班的大宪章!我们不能这样简便,把为以色列圣殿中敬拜的规定,搬到我们的教会里面来──正如我们不能以任何简便的方式,把她的法例吸收在我们的伦理法则中一样。特别放在利未人身上的唱歌任务,是已成为不能变更的古旧的传统之一。不过,这里如果没有特定的法规,无论如何我们不会祗因为神是一位喜乐的神,而且因为祂已把音乐赐给人类作为他们表达喜乐的主要方法而歌唱的。进一步讲,历代志常常强调:服事神要尽善尽美,正如我们在关于大卫勇士的注释中看见的。而且,这一点循本丢彼拉多向革老丢謮安一条迂曲的路线,引我们回头说到教会音乐本身追求完美是好事(不过、当然不是以完美本身为目的 )。所以,有音乐资源的地方,那些有适当恩赐的人应带领这种事工,并达到尽可能高的标准。不过,因为圣殿中的敬拜,并没有为教会音乐制定法律;因此我们不可以因为敬拜的规模较小,装备比较差,以及某些音乐技术上的缺点,而使其崇拜较低级。倘若神看我们的内心与生活表现的关系,祂也会看我们的意向与我们敬拜外在表现的关系。

(三 )

关于利未人的音乐任务,另外还有一点是要加以说明的。在他们看来,这些任务是一种新工作的开始。这是由于约柜事实上已有了永久安息之所,不再须要由人去抬,即利未人已丧失他们存在的重要理由。虽然如此,在神的旨意中,他们获得一种新的任务,而且在他们之中有足够资源执行这种职务。倘若发现在利未人中有人难于适应或嫌恶新任务,我们在历代志里面就没有可学的了。改变一个人生活模式的需要,有时以某种基本的方式临到基督徒,一如别人一样。虽然在我们这段经文中的利未人没有特别的表现,但往往有一种天然的抗拒力存在;随着年日的增加,即使任何少许改变都是难于接受,或者因为一种生活方式从前是新鲜而富有活力并且有关联性,为响应从神而来的召唤和异象,而现在把它改变成仅仅是一种模式的生活,以致自我结束。这里有一种‘寻求神’(历代志的伟大主题之一 )实际意义是甚么的含意。人以基督徒的呼召,或事奉,或生活形态,是由初时某次决定的对神的经历而一劳永逸地固定了的,从此以后,生活方面的问题便不会再产生了,这是错误的想法。人没有体会到这一点,虽然新的而且使人兴奋的领域可能已经探察出来,并将有活力的事奉归给神,结果可能多年都浪费在不相干的事情上。我们不能满足于回忆很久以前听过的声音。相反地,基督徒必须留心听神今日所说的,好叫他每日生活在神为他所定旨意新鲜异象的亮光中。

(四 )

像撒母耳记下的作者一样,历代志给愠怒的米甲插入一个脚注(29节 )。历代志关于米甲的论点,与以下的论点颇不相同。在那里读者看到一个挫败和嫉妒的米甲,认为大卫在婢女中间是无抑制的庆祝,并且因此她自己终生没有生育。在这里米甲的轻蔑,似乎与大卫对约柜所持尊敬态度有关。这幅米甲的塑像,显示扫罗的性格──历代志描写他是那些不寻求属神之事物的人的典型已传给了他的家人,所以是罪。‘不为害任何人’也有罪的说法乃是误导。当那些直接而又明显的事未加以视察时,罪的果效是不会得到详尽的描述。我们不可能用谨慎行事,小心翼翼去影响那些人;相反地,只有藉着培养品性才能做得到。而这些原理对我们的儿女特别重要。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历代志上第十五章

iii. 约柜完成其旅程

「这样,以色列众人 将耶和华的约柜抬上来。」

;参:b~16

历代志上第十五章至十六章记载,约柜进到耶路撒冷的最后旅程,不过章与章之分开,在旅程的最后阶段(十五章),和约柜到达时周遭的欢庆(十六章)之间,的确作了有用的区分。

第十五章的主题,从重复的片语将耶和华的约柜(3、12、14、25、28节)抬上来(希伯来文 lehaʿalôṯ )不难辨认出来,且与利未人抬(希伯来文, na ̄śa ̄’ )约柜(2、15、26、27节)相呼应。从俄别以东的家(25节,直到约柜进到大卫之城的旅程(29节,NRSV、RSV)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15节,预备百姓和为约柜预备地方;第16~29节,以欢喜敬拜来庆祝这旅程。

这个简单的基本架构,与历代志作者的目标和方法一致,不过可能不是一下就看得出来。对于许多的读者一个主要的难题是,这叙述(1~3、11~15、25~29节)一再被名单(4~10、16~24节)打断。举例来说,当约柜被利未人抬在肩头上时(15节),却出现明显地不相干的歌唱家和守门者名单。结果,许多注释学家主张第4~10节、16~24节是后来增补的,而历代志作者本身只有叙述的部分(即Noth、Rudolph、Myers)。

这难题首先可借着认知到这个记载,就像其他在历代志的地方,不是按照发生的时间次序来排列而解决。第二,这些名单有一个重要的功用,就是预示下一个段落。利未人圣别自己(11~15节)表明他们有悠久的家世(4~10节;这对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是重要的议题,参:,而第27~28节歌唱家的出现和资格,是可以借着第16~24节他们被拣选来解释。141第三,这不寻常的六组利未人的组织(4~10节),及第15节和25节之间不连续的关系,显示出历代志作者本身,对这段有争议性的经文的目前位置,要负大部分的责任(Williamson)。

历代志作者似乎特别受到,约柜进到耶路撒冷第二阶段的报导所启发。事实上,较早的记录已经发展出四个独立的主题。第一,神对俄别以东家中非常显明的祝福,原是再次搬运约柜的最初原因,发展到整个大卫王国受祝福(十四章)。第二,对约柜安全抵达的原始评论,也已经发展成大卫为约柜预备一个特别的帐幕。第三,在欢欢喜喜的敬拜,已经扩展成为一个完全的段落。所有的这些改变叫人注意,这乃是以色列最重要和快乐的时刻。

但是撒母耳记下在此最主要的发展是关于利未人的地位。在只有简略提到「抬约柜的人」,在此已经变成详细记录利未人成为扛抬约柜和敬拜的领袖(2~3、11~15、25~29节),也包括利未人的名单。虽然没有人能够确定关于利未人的部分,哪些是出自大卫时代的材料,而哪些部分可能是反映在被掳归回后各类不同的关注,但在此归纳出以下的要点: (a) 关于利未人的历史所知甚少,特别是在被掳前的时期(民三~四,八,十八章,是处理一个短暂的转型时期,形容所要达到的观念而非事件的记录)。 (b) 被掳归回后一致的传统仍一直持续着,与第16节观点相同,就是大卫教导利未人如何领导音乐和赞美(即:、46); (c) 利未人角色基本的改变因为圣殿的存在而成为必要。一旦约柜被存放在耶路撒冷,则利未人只有两次被要求扛抬约柜;参:,142而这正是这里所注意的改变。

我们不确定到底历代志作者尽多少力,以确保他当代唱歌的人和守门者,完全被视为利未人,不过注释学家经常是如此假设的。事实上,尼希米记九至十三章利未人历史的主要来源,是模棱两可的。在被掳归回后,有的时候这些人和其他团体是被分开对待的(参:= 、45~47),但是有时至少歌唱家似乎是与利未人合并。143

不过第十五章主要的目的,却不是形容利未人的历史和组织。这两个中心的主题似乎是:大卫对照利未人的角色,以及敬拜在以色列的重要性。大卫是转变利未人角色(3、11、16节)主要的关键人物。这并不是有意颂扬大卫的王权,乃是强调他是第二个摩西,把摩西原始的教导(即:应用到新的环境。不过,更主要的目的是对于以色列敬拜的活动和人事,给予特殊的鼓励。以色列人在尼希米的日子忽略了利未人,而事实上意味着就是神本身也被忽略了。因此历代志可能是鼓舞所有的以色列人(3、28节),和利未人(4~15节)两者,为了国家的敬拜都作合适的预备。如果他们采用大卫的优先次序,历代志的读者就能够看见神的荣耀;参:和救恩,再次在t的百姓当中恢复。

在约柜的象征意义里,神来到祂百姓当中,在新约里的发展是神在基督里来到。如果在旧约之下,悔改是为神的降临所作的合适预备,则新约所坚持的要求不会较少。「预备主的道」是施洗约翰的呼喊,开始了基督在地上的事工,并且同样的呼吁也发生在早期的教会中,以得着复活基督的同在。希伯来书特别鼓励信徒要放下他们的罪,并且呈献给神不止息的颂赞祭,好让我们能够进入至圣所,靠近神

a. 为约柜预备地方

本段介绍利未人甚为突然(2节),大卫如何意识到他们的缺席,在此并没有任何的解释,说明造成第十三章惨剧发生的严重因素。然而,借着提到「抬」约柜的人(先前曾经是被「赶」,暗示出,他们已参与在约柜旅程的第二个阶段。利未人在历代志里主要的角色,在第2节简洁地合并了s抬约柜和「服事」(REB、NEB、GNB;「事奉」,NRSV、RSV、NIV)耶和华,本章后来发展这个事奉上的转换。服事包括各式各类实际的责任,历代志特别强调他们在音乐上的领导。借着带出这些角色和确认耶和华拣选他们(2节;,摩西律法中关于利未人,特别在其申命记式的形式,已经在大卫的领导之下实现了

帐幕(1节,,也在撒母耳记下简短地提到,勿与在基遍的帐幕相混淆。这里会注意到它,可能是表明出大卫的预备已完成,作为他为早先的疏忽而悔改的证据。

b. 预备扛抬约柜的人

参与搬运约柜的家庭联盟和总计的数目,列在非祭司的利未人领袖之名下(11节)。头三个领袖是代表利未人三大宗族(5~7节),后三个领袖哥辖族(8~10节;参:。真正的兴趣是在这些较小的团体,因为哥辖族人要负责看守和搬运、15,约柜。借着选择这个正确的利未人团体,再一次强调了大卫对旧约律法之忠心。

c. 预备领袖

利未人预备的第二个阶段是「洁净」自己(12、14节,NRSV、RSV;字义「使得你们自己圣洁」)。这是预备服事神的重要活动,并且在所罗门、希西家、34,,和约西亚统治时,也是祭司和利未人所遵守的。在每一个例子中,都可看到神的喜爱随后降临在以色列中。144圣化要求从各种形式的「不洁」分别出来,而在旧约里会包括短暂地禁欲、污秽的衣服,或是接触死尸,祭司更是绝不能娶离婚妇人、妓女,或甚至是寡妇

要求个人圣洁在按定例(13节)安排搬运约柜上,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与第一次反向的(13~15节),大卫现在认知到神对这个事件的心意。虽然历代志里的解释没有在撒母耳记出现,但在这里大卫显然服从了摩西圣经的权威(15节,参13节),取代他先前有异教徒迷信的倾向(13节,。约柜永远有杠穿在环内之事实,指出它应是被扛抬的。神话语的重要性,反映在圣经各种引述的对比里。先前当神击杀乌撒的时候(13节;,已经表明t不喜悦,因为以色列人并没有求问神(13节;参:没有寻求神的引导」,REB、NEB;「没有敬拜」,GNB)。后者的片语也回想到扫罗统治时的情况(;希伯来文动词「寻求」,在两个经文中都是相同的)。现在,大卫却让145祭司和利未人(14节)来参与,就如所要求的,并且利未人把约柜扛在他们的肩头上(15节),是按照。顺服耶和华的话语(15节),使神的怒气转离,成为更新祝福的基础。

d. 预备欢欢喜喜的庆祝

一连串简短指派的名单,给予第25~29节的背景几个特色。举例来说,第16节表明出这些指派的目的是「激起欢喜的声音」(RSV),解释了第25节的欢欢喜喜(EVV用「快乐的,欢喜的」,在第16节和25节当中是以强调的心情,并且也是历代志重要的主题之一,参:。利未人作为音乐家的角色(参REB、NEB;考虑到列在第19~22节的活动, mes ̌o ̄rerîm 这个字在第16、19、27节都比「歌唱者」更为合适),在第27节出现时达到高峰。

主要的指派在第17~18节,并且由钹、琴、瑟(最后二个乐器不是很清楚地确认)所构成的利未人乐团,区分第19~21节为三个段落,预示第28节。146这三个领袖包括以探(17、19节,,他是智慧人,在其他地方常被视作耶杜顿(即:。这是同一个人不同的名字,或者是不一样的人物,仍然不得而知。基拿尼雅的角色(22、27节)由于两个翻译上的困难而模糊不清。「教导者」147比(参AV)领导者更合适(NIV、REB、NEB、GNB),也是古译本和少数希伯来文抄本中的读法,而内容应该是「音乐」(REB、NEB、NRSV、RSV),而不是「搬运」(Michaeli,参Tg.)或是「神谕」(Vulg.)这两项基拿尼雅的责任。对于守门人或是看门人的数目和身分(18、23、24节)也是有问题的。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似乎和歌唱家(有重迭。在第18节所有的十三个名字可能被算作是守门者(除了最后两位,就如NRSV、RSV、REB、NEB、GNB,这是部分根据第24节的注解),不过第23~24节四个守门者的名字,与第18节的那些人的关系不详。俄别以东(18、21、24节)则是更复杂。他有可能,但不一定就是要与迦特人俄别以东视为同一人(25节,。如果他们被认作是同一人,则似乎「利未人」这个词除了功用外也带有家谱的意思,至少是在王国时期。如此开放的态度,在被掳归回后的时代较不流行。献祭活动是在路途上进行的(26节,,而吹角(28节;参:,传统上是由祭司所使用的乐器,这足够解释所以会偶尔提到祭司名单的原因(4、11、24节)。148

e. 百姓欢欢喜喜的庆祝

虽然是根据,这个段落广泛地重新注解了早先的经文。主要的改变是约柜的回家(在这里一再被称作约的柜,25、26、28、29节),成为由以色列众人一同参与的活动(28节,参3节),而不是大卫个人信心的表达而已。在单独的提到大卫,现在却加入了以色列的长老和首领(25节),伴随着利未人(26节),并且大卫个人的献祭也被百姓的代表献祭所取代。照样,神的帮助(26节)这个主题,应用在大卫身上,现在却是利未人集体的经验。甚至提及大卫细麻布的以弗得,被视为被掳后时代罩衫似的祭司服,或是被掳前版本的短衣、22),在大卫与利未人都穿上细麻布的事实(27节)比较之下,这些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对米甲的提及(29节)比~23要简洁得多,也应该是作为集体性的了解。她并不只是轻视大卫,在以色列人当中,也是特立独行的,她对约柜不关怀也不对这极大的欢喜感同身受,是「典型的没有信心」(Ackroyd),扫罗女儿的被冷落,也进一步地表明扫罗的家室并不合适带领神的百姓。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大卫在大卫城为自己建造宫殿,又为神的约柜预备地方,支搭帐幕。」

大卫……建造。本节继续所中断的线索,叙述约柜从俄别以东运到耶路撒冷。运送约柜的记录(代上15章和16章 ),这里比《撒母耳记》详细

宫殿。可能指耶路撒冷的整体建筑,特别是耶路撒冷作为首都管理国家所需要的建筑。大卫所占领的耶布斯小城不适合其以后的功能,所以大卫在该城的头几年主要从事大规模的建筑活动。

大卫城。即“锡安的保障”,位于后来的耶路撒冷东南部。

又为神的约柜预备地方。

帐幕。希伯来语是'ohel。在基遍还有一个帐幕,设有祭坛献祭。基遍的帐幕就是摩西在旷野制造的有名的帐幕

――《SDA圣经注释》

本节至记约柜运入耶路撒冷的事,所据主要资料当为,但加入了新资料,补充说明约柜停放俄别以东家的三个月中,大卫一方面在城里预备地方,一方面叫祭司利未人自洁(12节 ),准备用杠肩抬约柜(15节 ),不再用车,以免重蹈覆撤。此外,大卫还作了诗歌和歌唱者的安排(16~24节 )。读本章时可与《诗》132篇同读。

摩西所造会幕此时还停在基遍,到所罗门的圣殿建成,会幕和其中的器皿才运进圣殿。大卫为了安放约柜,在耶城支搭账幕,预备地方。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大卫城: 大卫从耶布斯土人手中夺来的耶路撒冷城,亦称为锡安城。 为神的约柜……支搭帐幕: 在第一次搬运约柜时大卫未能将约柜事奉在耶路撒冷。这回则作了彻底的准备。因会幕在基遍的丘坛上(16:39,21:29),他在耶路撒冷准备了新帐幕。

――《圣经精读本》

◎历代志作者描述这一次的行动,是大卫个人的决定,并没有与其他领袖商量,而且依照 申 10:8 18:5 的规定来进行。

●「支搭」帐幕:SH 5186,「摊开」、「扎(营 )」。

◎ 15:1 大卫预先搭建帐幕的事迹也记载于 撒下 6:17 。16:39 记载基遍也有一个「耶和华的帐幕」,由祭司撒督负责。此处应该是另外搭一个帐幕,而非把基遍的会幕搬过来。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准备】

大卫受了上次乌撒事件的教训,今次谨慎遵照摩西的规定,只用利未人来扛抬约柜。他又早在耶路撒冷预备停放的地方。如果为约柜「支搭帐幕」是在「建造宫殿」(1 )之后,那么约柜留在俄别以东的家一定不只三个月。作者又强调这趟奉迎的仪节全是大卫个人的决定,不像上一次先有和其他大臣商量。

——《串珠圣经注释》

关于搬运约柜的律法规定:撒母耳书的作者用(12节 )经文压缩概述了本章与16章的内容,然而,历代志作者却记录得非常详细。因为,只有将约柜安放在大卫城,耶路撒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宗教中心。本文刻画了大卫与其它利未人对待约柜迁移的态度。在担当神圣的任务之前,他们首先洁净了自己的身体(12节 ),悔改昔日的过错,想要彻底地遵行神的律例(13节 )。不仅如此,具备多种乐器的赞美队伍的颂咏,进一步高扬了安放约柜的感激之情。

――《圣经精读本》

「那时大卫说:“除了利未人之外,无人可抬神的约柜,因为耶和华拣选他们抬神的约柜,且永远侍奉他。”」

大卫第一次尝试把约柜运回耶路撒冷时失败了,他从该次事件汲取了教训。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大卫吸收了乌撒遭击杀的教训,依据的规定行事。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除了利未人之外,无人可抬神的约柜: 。

――《圣经精读本》
◎ 15:2 显示大卫已经进行调查,了解律法书中搬运约柜的规定。申 10:8 18:5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招聚以色列众人到耶路撒冷,要将耶和华的约柜抬到他所预备的地方。」

招聚以色列众人到耶路撒冷: 为了寻问关于搬运约柜的看法,大卫也曾招集全体以色列人来开会(13:2)。在本节,大卫为了将约柜安放在耶路撒冷,再一次广纳众智。大卫是引导百姓自发地参与国事的贤君。

――《圣经精读本》

◎ 15:3 与 13:5 相当,大卫把约柜的迁移,当成是全以色列人应该参与的重要事情。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又聚集亚伦的子孙和利未人:」

亚伦的子孙。他们担任祭司。

利未人。5-10节记录了各家族利未人。

――《SDA圣经注释》
◎ 15:4 「亚伦的子孙」,就是指「祭司」。「利未」这个词,在旧约圣经中出现次数的三分之一是出现在历代志上下。

哥辖的子孙受命负责搬运约柜: 记录了为了搬运约柜而动员族长与其弟兄。其中,哥辖的子孙占据了甚多比重,因为抬约柜原属他们的职责

――《圣经精读本》

人员:虽然扛抬约柜是利未人的职责,但大卫吩咐连祭司也要自洁,免得再次受神击杀。

――《串珠圣经注释》

「哥辖子孙中有族长乌列和他的弟兄一百二十人;」 ●「乌列」:字义是「神是我的光」。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拉利子孙中有族长亚帅雅和他的弟兄二百二十人;」 ●「亚帅雅」:字义是「耶和华所造」。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革顺子孙中有族长约珥和他的弟兄一百三十人;」 ●「约珥」:字义是「耶和华是神」。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利撒反子孙中,有族长示玛雅和他的弟兄二百人;」 ●「以利撒反」:字义是「我的神已保护」。

●「示玛雅」:字义是「被耶和华听见」。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希伯仑子孙中,有族长以列和他的弟兄八十人;」 ●「希伯仑」:字义是「联合」。

●「以列」:字义是「我的神是神」。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乌薛子孙中有族长亚米拿达和他的弟兄一百一十二人。」 ●「乌薛」:字义是「神是我的力」。

●「亚米拿达」:字义是「我的亲属是高贵的」。

◎一般说来,利未人分为「哥辖」、「米拉利」、「革顺」三大家族,哥辖负责扛抬会幕中器具,革顺负责扛抬会幕的软质部份,米拉利则是负责会幕的硬质部份 民 4 。此处的名单着重于哥辖族,因为这次搬移的对象,主要是哥辖族负责的。

◎「以利撒反」是哥辖的孙子、乌薛的儿子,「希伯仑」、「乌薛」是哥辖的儿子。
出 6:18-22 代上 26:23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将祭司撒督和亚比亚他,并利未人乌列、亚帅雅、约珥、示玛雅、以列、亚米拿达召来,」

大卫此时有两个大祭司,亚比亚他在耶路撒冷侍奉,因约柜已移来此城;撒督在基遍,因会幕、邱坛仍在那里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撒督和亚比亚他: 大卫以相同的礼遇待两位祭司,使他们一起参加所有宗教活动。然而,他们彼此竞争,最后在大卫末年,卷入了围绕继承权的政治暗斗之中(王上1章 )。我们可以看到与祭司不再过分干涉政治、,认识到宗教人士对社会之态度的。

――《圣经精读本》

●「撒督」:字义是「公义」,是属于亚伦的第三子以利雅撒家族,亚伦的第十代子孙。

●「亚比亚他」:字义是「我父真伟大」,是属于「以利」的后裔。是亚伦第四子他玛的后裔。 撒上 22:20 记载其于大卫掌权之前就投靠大卫。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对他们说:“你们是利未人的族长,你们和你们的弟兄应当自洁,好将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约柜抬到我所预备的地方。」

族长。各利未家族的领袖。

应当自洁。在承担搬运约柜的严肃任务之前,他们要洁净自己的一切污秽。现在要再次搬动约柜,大卫希望确保严格遵守神的一切要求。

――《SDA圣经注释》

“自洁”。借洗衣服、避免污秽和禁戒性行为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依照的规定,祭司和利未人须洗净衣服,停止房事,以及其他礼仪上的不洁行为。参与抬约柜的包括利未支派哥辖、革顺和米拉利三族及哥辖族中的三支:以利撒反、希伯仑和乌薛。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自洁: 参加神圣仪式之前洁净身体,怀着敬虔之心事奉神。在以色列共同体中,为了净化信仰而立的关于拿细耳人的规定。关于搬运约柜之利未人也有一定的律例,本文表明他们吸取第一次搬运时失败的教训,尽最大努力要忠于神的话语。

――《圣经精读本》

◎虽然扛抬约柜的,主要是利未人的职责,但是大卫要求祭司也要一并洁净自己。

●「自洁」:SH 6942,「奉献自己为圣」、「保持自己分别」。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因你们先前没有抬这约柜,按定例求问耶和华我们的神,所以他刑罚(原文作“闯杀” )我们。”」

先前没有。第一次从基列耶琳搬约柜时,没有遵守神的要求。乌撒立时被击杀,是因为他愚蠢地去摸约柜

刑罚(原文作闯杀 )。指乌撒被击杀,24用了同样的措辞。

按定例。上一次搬约柜时,他们把它放在一辆马车上,没有按照神的特别指示,让哥辖的子孙用肩抬

――《SDA圣经注释》

刑罚(闯杀 ): 指在第一次搬运约柜时因冒犯神,死在约柜下的乌撒之死。正如神责打不遵从律法的以色列一样,我们若不遵行神话语,乌撒事件亦会演绎在我们身上。

――《圣经精读本》

●「没有抬这约柜」:SH 3808,「没有」、「不在」。

●「定例」:SH 4941,「规矩」、「律例」。

●「求问」:SH 1875,「寻找」、「求问」。

●「刑罚」:SH 6555,「冲破」、「剧烈地打击」。

◎ 15:12-13 大卫责备祭司与利未人没有善尽职责,导致悲剧的发生。不过他并不把责任推给利未人,他只是说利未人不在,所以神刑罚「我们」。亦即大卫自己也承担上次乌撒被杀错误的责任。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于是祭司利未人自洁,好将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约柜抬上来。」

】「利未子孙就用杠、肩抬神的约柜,是照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的。」

利未子孙就用杠,肩抬神的约柜。这句话描写约柜是如何搬运的。后面还要描述(第25-26节 )约柜实际的搬运过程。

用杠。

照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的。见;4:15;7:9。――《SDA圣经注释》

杠: 。

――《圣经精读本》

●「杠」:SH 4133,「竿」、「长条形的轭」。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吩咐利未人的族长,派他们歌唱的弟兄用琴瑟和钹作乐,欢欢喜喜地大声歌颂。」

敬拜神的音乐包括歌唱和乐器。利未人除了在约柜前的侍奉(2-12~15节 ),还须负担其他与敬拜有关的工作,包括音乐。希幔属哥辖族;亚萨属革顺族;以探则属米拉利族

大卫将约柜安放在耶路撒冷之后,便在殿里设立利未人的诗歌班,日夜讴歌。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欢欢喜喜地大声歌颂: 在本节,大卫吩咐百姓不仅要以歌声,要动员当时的所有乐器来颂赞神。若将此原则应用在圣徒的生活中,就可以知道当以自己所拥有的所有才华与物质来事奉神。将荣耀归给神,并凡事谢恩

――《圣经精读本》

◎比较 代上 13:8 ,这次大卫是谨慎的选用利未乐队来敬拜。利未乐队散布于「哥辖」、「米拉利」、「革顺」三大家族之中。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乐师:从下一章看来,大卫任命利未人用音乐在约柜前事奉是在约柜迎进耶京以后的事 (16:4-6); 着手组织却是约柜入城之前的事。乐团由乐器组和声乐组合成:乐器有弦乐、管乐和敲击乐器。

――《串珠圣经注释》

唱诗班的功能与组织: 列出了以赞美神为职分的利未人名单。作为赞美工具的乐器之途如下文图表。

――《圣经精读本》

「于是利未人派约珥的儿子希幔和他弟兄中比利家的儿子亚萨,并他们族弟兄米拉利子孙里古沙雅的儿子以探。」 ●「约珥」:字义是「耶和华是神」。

●「希幔」:字义是「信实的」。

●「比利家」:字义是「耶和华祝福」。

●「亚萨」:字义是「收集者」。

●「古沙雅」:字义是「耶和华之弓」。

●「以探」:字义是「坚忍」。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其次还有他们的弟兄撒迦利雅、便、雅薛、示米拉末、耶歇、乌尼、以利押、比拿雅、玛西雅、玛他提雅、以利斐利户、弥克尼雅,并守门的俄别以东和耶利。」

其次。即第二等的音乐家

便。希伯来语原义是“儿子”。在几份希伯来语抄本中没有该词,七十士译本里也没有译出。有人以为可能是“巴尼”

――《SDA圣经注释》

守门的俄别以东原是专司歌颂的利未人(21节,后来全家调职,看守圣殿门户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安放约柜时为了颂扬此举而动员乐队的方法是以色列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自古以来,乐器就为个人所使用,但是直到大卫年间才第一次有组织地在会众的礼拜中使用。因此,本文的唱诗班是出现在(25章 )中的有组织的24班次唱诗班之雏形。

――《圣经精读本》

●「其次」:SH 4932,「第二」。一般翻译为「作第二班」。

●「撒迦利雅」:字义是「耶和华记念」。

●「便雅薛」:「便」字义是「儿子」。「雅薛」字义是「因神而无惧」。

●「示米拉末」:字义是「高处之名」。

●「耶歇」:字义是「神活着」。

●「乌尼」:字义是「受苦的」。

●「以利押」:字义是「我神是父」。

●「比拿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建造」。

●「玛西雅」:字义是「耶和华所作的」。

●「玛他提雅」:字义是「耶和华的礼物」。

●「以利斐利户」:字义是「我的神将他分别出来」。

●「弥克尼雅」:字义是「耶和华的产业」。

●「俄别以东」:字义是「以东的仆人」。

●「耶利」:字义是「神扫除」。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这样,派歌唱的希幔、亚萨、以探敲铜钹,大发响声;」【】「派撒迦利雅、雅薛、示米拉末、耶歇、乌尼、以利押、玛西雅、比拿雅鼓瑟,调用女音;」

调用女音。见《诗》序言。

――《SDA圣经注释》

调用女音: “女音”意指年轻女子,意味着演奏时的调是女高音。(诗46篇 )是用此调演奏的典型诗歌。

――《圣经精读本》

◎「调用女音」:一般认为指「用女声的歌唱」。

◎「调用第八或调用舍明尼」:一般认为指「男低音」。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女音”和“第八”都是音乐上的调子。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乐调】

新国际本没有翻译「阿拉莫特」(alamoth 这字出现于诗四十六的诗题 、「舍米尼特」(sheminith 诗六 诗十二的标题 )两字,因为其确实意义至今未明。第一个字非专门的用法是指「少女」,因此有时被解作是指女高音的音域(和合本「调用女音」 )。后者的意思是「八」,有人推测可能是指八度上的某个位置(和合本「调用第八」 )。亚喀得文献显示当时已经学会七度音阶和不同乐调(「定弦」 )的使用。部分亚喀得乐谱都有提及构成和弦的音程(如三度音程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又派玛他提雅、以利斐利户、弥克尼雅、俄别以东、耶利、亚撒西雅领首弹琴,调用第八。」

调用第八。该音乐术语含义不明。有人认为是指“八音度”,或“八弦乐器”。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一种旋律,或一种唱歌风格。该词出现在诗6,12的题记中。

――《SDA圣经注释》

调用第八: (诗6篇 )就指出要按照本节的演奏技法来唱。

――《圣经精读本》

「利未人的族长基拿尼雅是歌唱人的首领,又教训人歌唱,因为他精通此事。」

歌唱。希伯来语是massa'(“抬”、“搬” )。可能指提高歌唱的声音,但有人认为作者这里是指抬约柜。――《SDA圣经注释》

「歌唱」:原文意思不详,有学者认为解作「抬」,指基拿尼雅原是抬约柜的专家;又有人把此字解作「神谕」, 认为负责音乐利未人也担任先知的职务;但「歌唱」可能是较恰当的解释。

――《串珠圣经注释》
●「基拿尼雅」:字义是「耶和华建立」。

「比利家、以利加拿是约柜前守门的。」 ●「以利加拿」:字义是「神已经拥有」。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祭司示巴尼、约沙法、拿坦业、亚玛赛、撒迦利雅、比拿亚、以利以谢,在神的约柜前吹号。俄别以东和耶希亚也是约柜前守门的。」

吹号: 这并不是礼拜时的演奏行为,而是为要显明神的荣耀,即全能之神的能力。攻陷耶利哥城时7日边吹号边围绕城而走的事件就充分地说明此意义

――《圣经精读本》

●「示巴尼」:字义是「耶和华所加增的」。

●「约沙法」:字义是「耶和华施行审判」。

●「拿坦业」:字义是「神的赐予」。

●「亚玛赛」:字义是「重荷」。

●「撒迦利雅」:字义是「耶和华记念」。

●「比拿亚」:字义是「耶和华已建造」。

●「以利以谢」:字义是「神是帮助」。

●「耶希亚」:字义是「耶和华活着」。

◎此处显出大卫将旷野时负责扛抬会幕的利未人重新分配工作,赋予他们乐队、守门等职务。活化这些人力,也重新让被分别为圣、没有分到土地的支派有职务、有贡献,获得被重视、被供养的正当理由。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于是,大卫和以色列的长老并千夫长,都去从俄别以东的家,欢欢喜喜地将耶和华的约柜抬上来。」

各注。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俄别以东一家因暂放在那里的约柜而大大蒙福的消息,证明了神已收回了对整个以色列的震怒。以色列百姓闻此消息之后大得力量,作好了将约柜安放在耶路撒冷的万般准备,如今所剩之事就是恳求神赐福予他们。

――《圣经精读本》

◎ 15:25 记载大卫与军事、政治领袖们又去将约柜运上来,与13:1 相似。虽然发生过乌撒的憾事,大家还是「欢喜的」要把约柜运入耶路撒冷。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将约柜安放在大卫城: 利未人扛着约柜而走向大卫城。本文描绘了搬运约柜时以色列百姓极力颂赞的场面,由:①全体会众向神所献诚挚之祭;②以洁净的衣裳表现出来的诚意;③充满感激之情的赞美等组成。他们事奉约柜的心向我们暗示了何为今日我们所当献的真正的礼拜,向今日逐渐为物质与虚假的敬虔所习污染礼拜发生挑战。

――《圣经精读本》

经过:下至19注释。

两段最大的分别是,历代志作者为了把扫罗和大卫作一强烈对比,刻意突出下面两方面:

1「以弗得」(27 ) ── 根据撒下6章,大卫所穿的以弗得只是一条衣不蔽体的围裙;历代志作者却把它视作大祭司的外袍,让人联想到,扫罗曾残杀挪伯城八十五位身穿以弗得的祭司

2「米甲」(29 )──本处略去大卫跳舞时的失仪,只指出轻视他的是扫罗的女儿米甲。

――《串珠圣经注释》

「神赐恩与抬耶和华约柜的利未人,他们就献上七只公牛,七只公羊。」

献上: 抬约柜的人走第七步之前,大卫就献七只公牛与七只公羊为祭,希望这是神所完全喜悦的燔祭。

――《圣经精读本》

●「赐恩」:SH 5826,「帮助」、「支持」。

◎ 15:26 不知道实际上发生什么事,不过利未人认为神帮助他们,于是他们就献祭给神。 撒下 6:13 记载大卫在抬约柜的人走了六步以后就献祭。这件事情应该跟利未人的献祭是不同的,不必混为一谈。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和抬约柜的利未人,并歌唱人的首领基拿尼雅,以及歌唱的人,都穿着细麻布的外袍。大卫另外穿着细麻布的以弗得。」

细麻布的外袍。大卫为这个庄严的场合脱下王袍,穿上了祭司和其他人所穿的细麻布外袍。他这样做,并不表示自己要承担祭司的职责,而只是表明在侍奉神时,他和自己的臣民处在相同的水平上。

利未人。利未人,歌手和大卫都为这个场合穿上了细麻布的外袍。

以弗得。一种无袖的短外袍,通常为祭司和其他人所穿。在《撒母耳记》的相应记录中,没有提大卫穿外袍,只提大卫穿以弗得跳舞。这个细节《历代志》没有说。在兴奋的活动中脱下外袍是常见的。

――《SDA圣经注释》

“细麻布的以弗得”。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大卫在这次运约柜的盛典中穿的是祭司的服饰,在细麻布的以弗得之外,也象抬约柜的利未人一样穿着细麻布的外袍。在中,更记有他亲自献祭和祝福并分饼和肉。他是王也是祭司,本书作者笔下的大卫,是那将要来的弥赛亚的预表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细麻布的外袍: 。

――《圣经精读本》

●「细麻布」:由埃及产的亚麻制成,包裹木乃伊就是用这种细麻布。这种布料是用来缝制里衣。

●「以弗得」:是围裙式的外衣,由肩带系身。以弗得穿在外袍之上从胸开至大腿。

●「细麻布的以弗得」:指的应该是「祭司的衣物」。此处指的应该是比较不正式礼服,如同撒母耳穿的 撒上 2:18 。

◎许多学者讨论大卫穿着以弗得的事情,因为附近其他国家的君王常常身兼祭司的职务。此处大卫的穿著可能与祭司相似,但也可能只是「敬拜用的服装」,而非「祭司礼服」。上一次才发生没有依照律法搬运约柜导致乌撒被杀,这次大卫应该不会任意踰矩才是。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这样,以色列众人欢呼吹角、吹号、敲钹、鼓瑟、弹琴,大发响声,将耶和华的约柜抬上来。」

】「耶和华的约柜进了大卫城的时候,扫罗的女儿米甲从窗户里观看,见大卫王踊跃跳舞,心里就轻视他。」

大卫城。约柜进入大卫城是一个欢乐和庄重的场合。神计划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的都城,全国宗教教育的中心。如果以色列人坚持忠于神,耶路撒冷将一直是以色列的首都,神也将继续赐福给这座城市及其百姓,直到永远。

跳舞。大卫跳舞是出于圣洁的喜乐,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合宜的崇拜方式。

轻视他。关于米甲指责大卫举动的详情,见

――《SDA圣经注释》

关于“米甲”,参看至23节的脚注。

――《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事见,但略去了20~23节米甲讥讽大卫和大卫自辩的一段。可能当时的人都知道此事,故略而未提;也可能作者不愿让此事损害大卫的形像。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圣经精读本》

●「米甲」:字义是「有谁能像神」。

●「踊跃」跳舞:SH 7832,「弹奏」、「戏谑」。

●「轻视」:SH 9599,「轻看」、「鄙视」。

◎米甲心目中的国君应该是威严的「一国领导者」,而非是想要臣服讨好神的「敬拜者」,以致她轻视大卫。我们会容让自己的成见与文化影响我们对真理的解释与判断吗?还是能够常常透过圣经调整自己的观念?

◎ 15:29 的事迹记录于 撒下 6:20-23 ,还记录米甲没有生下儿女,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中,或许大卫与米甲生下儿子当作王子,是对分裂的南北两国最好的下一代君王,也可以让大卫的王权巩固。但是显然神没有打算让扫罗的后裔当王。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13-16章上 )】

1试比较大卫两次奉迎约柜(13- 15 )的情况与结果,并找出成败的原因。这些原因能否对你的属灵事奉带来一些提醒和指引?

2在两次舁约柜之间,作者选记有关大卫的那三件事(14 )?这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与两次舁约柜有什么关系?

3与非利士人的争战中(14:8-17),什么是大卫获胜的主要因素?这对你的事奉有什么启迪?

4大卫将约柜舁到自己的城里(耶路撒冷 ),有什么作用和目的呢?参13:3。

5当大卫迎接约柜时,因极力跳舞歌唱,被扫罗的女儿米甲轻视。到底米甲为何会轻视大卫呢?大卫又如何面对呢?。今天属灵领袖面对别人的批评时,可从这事得到什么提示或榜样?

6综合这几章给你的印象,大卫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质素使他成为一固属灵领袖,可供后人效法呢。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对神的敬拜不是随时随地吗?还要作甚么准备?】

祭司自洁准备抬耶和华的约柜。自洁是为着担任圣工而将自己分别出来,不沾染世俗,并洁净自己。这一班祭司履行象征的仪式,使本身远离罪恶。这是按 8节所定的礼仪,洗濯衣服、洁净自己。我们现在不需要履行这种礼仪,却可以借着读经,准备自己的心去参加敬拜。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击杀乌撒事件,看似太过严厉,但我能明白多少?】

大卫所指的是本 11节与 11节所记载的事。他用牛车将约柜运回以色列,牛失前蹄,乌撒伸手去扶约柜,立刻被耶和华击杀。错误不在于大卫定意搬运约柜,而在于他所用的方法。他或者不曾理会,或者没有深究神律法中对搬运约柜的明令。经过这次教训,他显然知过能改。这件事是实物教材,神以此来教导全以色列人,叫他们知道神管理君王,不能反其道而行,由君王管理神。如果神准许大卫随随便便,任意处理祂的约柜,对人民的信仰将有何等大的影响。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不明白神的意思我就不做嘛──不明白时也要顺服神?这……】

大卫想搬运约柜,第一次计划失败(13:8-14),他学到一个重要的功课:神有明确的规定,应当遵守无误,才算明智。第二次他已知道约柜应当由利未人扛抬。我们对于神这样规定的内中含意未必完全明白,但是确知祂的智慧是完全的,祂的判断毫无错误。要明白神的教训,在于认识祂的真道,正如孩童长大成人以前,很难完全猜透父母的心意一样,我们在今世也不一定完全明白神立例的理由。不过最好是先顺服神,然后才考究缘由,别因为不明白理由就不顺服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错误的经验】

「祭司利未人自洁,好将…神的约柜抬上来。」

失败的创痕,常会成为得胜的光荣勋章。
大卫热闹的运柜大典,以埋葬乌撒的哀愁黯然收场。现在大卫学习了功课,要从新作起,照正确的途径。圣经没有说,是大卫得到神特别的启示;想必是他经过谦卑思省,仔细的询问考察,所得到的结果。大卫对祭司和利未人的领袖们说:

“你们和你们的弟兄应当自洁,好将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约柜,抬到我所预备的地方。你们先前没有按定例求问耶和华我们的神,所以祂刑罚我们。”〔或译:“你们先前没有求问耶和华我们的神,如何按定例行。”〕

大卫是好领袖,他不会有功归荣耀自己,有错失诿过于部下。但在这里,他把责任弄清楚,指出:你们作祭司作领袖的人,应当先求问神,圣工必须“照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的”才行。这有价值的功课:作神的工作,必须照神的定例,就是要按真理行,不可随人意轻忽行事。
特定的人选:“你们和你们的弟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作神的工作,必须是祭司和利未人。他们是神所拣选事奉祂的人,其余的人连观看约柜都不可。
特定的条件:“应当自洁”。人必须圣洁,才可以事奉圣洁的神。圣经特别说:“你们扛抬耶和华器皿的人哪,务要自洁。”神所要的不是人的才能,而是圣洁敬畏。
特定的方法:“用杠肩抬神的约柜”。作神的圣工,正确的方法只有一个,错误的方法可以有许多,有的还可能又新鲜,又热闹,能吸引人;但约柜只能用肩头抬。
特定的规例:献上祭牲。必须借着血,才可以亲近神。在新约的时代,是靠着耶稣基督的宝血,才可以进到神面前,免去神的忿怒,使人能到神面前。
在事奉神的经历中,人免不了失败;存心诚实爱主,失败只是证明此路不通,累积的经验,可以铺成得胜之路。
今天,教会普遍失去对神敬畏的心,各随自己看为正的方法事奉神,尤其是不注重圣洁,不仅视之为不切实际,无足轻重,甚且讥笑讽刺,以为是伪善自义。莫怪失去神的同在,所谓工作,只是外面的活动,可以博得眼前欢,却是不能得神的赐福。愿我们从大卫错误的经验,学习作合神心意的事奉。

── 于中旻《历代志上笺记》

“要用角声赞美他,鼓瑟弹琴赞美他!”大卫做到了;赞美神是否我生活的一部分?】

盛大的庆典应有宏伟的乐队,不但可以助兴,也鼓舞人心,使人全神贯注,对盛事留下深刻印象。在开始任何事情之前先颂赞神,也能激励我们将自己最好的献给主。你要养成颂赞神的习惯,面对任何遭遇,都能体会更大的喜乐与能力。

――《灵修版圣经注释》

「基拿尼雅是歌唱人的首领。」】

当约柜抬至适当的地方,王与百姓都有无限的欢欣,但是有几个人是特别分别为圣的,也有特别欢乐的情怀。在古时有大卫、希幔、亚萨、基拿尼亚等,在历代神也兴起很多属灵的伟人。

歌唱是多么美好的事。很多心灵未必有音乐家或诗人那样的 ,但是仍有主所赐的喜乐。这是神的恩赐,从创立世界的时候起就施予的,当约柜安顿在你心里,你一定想歌唱。

歌唱是属神的生命和谐的表现,神的旨意有时进入人生中只似一声叹息。大卫首次想运约柜没有成功,心中难免忧苦,第二次的意图成功之后,心中就涌出赞咏来。在你心中要将约柜安顿好,有石版上神的话语,有施恩座神的同在,有基路伯神的使者,于是至圣所一切都齐备。我们的叹息就变为歌唱,眼泪化为感谢,忧伤改为赞美衣。

敬拜是神的旨意,将生命符合敬拜的心意,你要将自己置于神的旨意里,决不出来,离开祂的福分,你要相信乐园救主在里面,虽然你眼不能见,官感也觉不出,但是信必能感受一切,神的约柜是你歌唱的因由。祂的律例是应尊重的,你遵守了,就化为歌唱,你相信天堂就在你歌唱的情怀中。

──迈尔《珍贵的片刻》

中国人表达感情方式都是比较保守,是因为怕自己失礼或失去尊严?】

大卫甘愿被人看为愚拙,也要表明他对神衷心的感谢。米甲和他完全相反,她觉得大卫踊跃跳舞,有失作君王的“尊严”,因而表示讨厌,所以约柜运回耶路撒冷的时候,她并不快乐。在她父亲扫罗作王时,敬拜神的事极其马虎,沦为死气沉沉的仪式。米甲能接受大卫作得胜的王,但不能赞同他无拘无束、自发地颂赞神的表现。有时某些虔敬之士由衷敬拜神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可能觉得傻气,但是我们应当接纳他们向神表达的感恩颂赞;照样,对敬拜神的事,凡是当做的,我们都不要惧怕去行。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