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比勒达第二次发言,言词远不若以利法含蓄,历述恶人遭逢苦难,不幸乃行恶的证据(5~21节 )。
在这场对话中,约伯因敢于探索,逐渐见到新的亮光,是前人所未发现的。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
“算为畜生”。比勒达恨约伯以强烈的话语批评他和另外两个朋友。参看至9节的脚注。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比勒达斥责约伯喋喋不休,而且自视过高。
――《串珠圣经注释》
【】
比勒达的第二轮辩论: 在第一次辩论中,比勒达想要揭露隐秘罪状的态度,也讲述了因着悔改而来的恢复之盼望,给约伯带去安慰与同情之言(8:21)。然而,论辩激化了他们彼此间的矛盾。尤其是,约伯不仅责难朋友们为“安慰人,反叫人愁烦”(16:2)、“戏笑我的”(17:2)、“心不明理”(17:4)。并且积极地为自己的无罪而辩护,比勒达就操之过急而不由分说地论断约伯是恶人。若说,以利法第二次辩论的强调点是恶人内在的困境,比勒达则冗长地描述了将要临到恶人身上的外在困境,并以约伯为例子。
――《圣经精读本》
【】「“你寻索言语要到几时呢?你可以揣摩思想,然后我们就说话。」
「寻索言语」:即胡乱说话。
――《串珠圣经注释》
对约伯说话时是用复数的「你们」(吕译 )。昆兰第十一洞穴的约伯记他尔根读作单数(和合、思高、现中 ),但马所拉经文有一复数代名词在你们(吕译 )眼中(3b节 ),把比勒达是在对他两个同伴、而不是对约伯说话的可能性排除了。七十士译本与武加大译本(Vulg. )神秘的「停止」在思高、钦订本留下它们的痕迹,「你们要多久才会停止讲话呢?」现代以寻索(和合、RSV 参吕译「搜剔」 )、「抑制」(NEB )、「阻挠」(董姆 )、「网罗」(纪劳、彭马文 )等取代「停止」,是想要了解仅见一次的字 qnsy 的尝试。
——《丁道尔圣经注释》
●「寻索」
:「以言语设立陷阱」的意思,原文是复数,比勒达把约伯当成「一类人」(可能是玩弄语言的恶人 )看待。
【】「我们为何算为畜生,在你眼中看作污秽呢?」
“污秽”即愚蠢。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污秽」:或作「愚蠢」。
――《串珠圣经注释》
比勒达关心自己的名誉过于满足约伯的需要;当然,约伯曾经鄙视地作这样的陈述,,理当提出答复;但是比勒达却继续作约伯恰当地抱怨的事,落井下石,,,。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伯视朋友为污秽的畜生(「污秽」taman 意「愚蠢」 「畜生」behemath 意「牛群」 可包括其他家畜 如猪豕 象俗语「蠢如猪」 )。
──马有藻《揭开痛苦的面纱──约伯记诠释》
●「污秽」
:「被禁止」。
【】「你这恼怒将自己撕裂的,难道大地为你见弃,盘石挪开原处吗?」
比勒达质问约伯:是不是他认为自己非常特殊,连人有罪必受罚这条自然律一样可以放诸天下而皆准的法则,也会因约伯的缘故而改变。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难道宇宙的秩序会因约伯的愤怒而变更么。
――《串珠圣经注释》
将自己撕裂的: 这与以利法“你自己的嘴见证你的不是”的非难类似(15:6)。比勒达认为关于神之公义的真理是亘古不变的(下半节 ),非难约伯因陷入骄傲而自取灭亡。比勒达仿佛是唯一的真理守护人一般,单方面地责斥约伯,从而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地步。
――《圣经精读本》
一个没有概念的发言人总是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没有一个牧者会嘲弄一个受苦的人,以对方的话来回敬他;然而,这正是比勒达所作的。在,约伯曾经说神是那折磨他的、将他撕裂;比勒达却回答说:那以不必要之恼怒将自己撕裂的,正是约伯自己(假设这些话是呼格的 这是大部分解释者所接受的 )。在,约伯可怜地说到最坚固的峭壁被磨耗了;比勒达嘲弄说:「难道整个宇宙都得改造来满足你吗。
」316——《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这恼怒将自己撕裂的」
:意思是「撕裂约伯的不是神,乃是约伯的忿怒」。也暗示约伯如同没有理性的野兽一般,甚至会撕裂自己。
◎比勒达大概很不满意约伯对他们的「不够尊重」,所以强而有力的回击。我们会在乎我们的自尊过于别人的苦难吗?
◎比勒达责备约伯太过自我为中心,希望宇宙为他改变。这一点的确是约伯的问题,虽然情有可原。我们会不会也很自我为中心,常常望神显出超自然的神迹,只是我们了我们个人的理由?
【】「“恶人的亮光必要熄灭,他的火焰必不照耀。」
「亮光」:象征昌盛与快乐。
――《串珠圣经注释》
【】
“亮光”和“灯”象征义人在神面前所享有的生命与繁荣。古代希伯来人的基本原理认为亨通与荣誉是片时的,转瞬即逝。比勒达就是根据这些旧约原理,驳斥约伯受苦难正是因他不义。然而,比勒达并未能正确地认识到因循守旧的知识所产生的判断,有时不能成就神的公义,反而遭到论断与分裂。
――《圣经精读本》
【】
这个黑暗不是阴间的幽暗(像约伯记中经常出现的 )而是日常生活中房屋里面亮光的熄灭。第7节可能含有一个不同的比喻,描绘的是恶人被自己的计谋绊倒,这是更肤浅之「智慧」商贩的陈腔滥调。从「把他推倒」(AV 参 RSV 吕译注 )变成将他绊倒(和合、吕译、现中、NEB 参 LXX ),需要重新排列希伯来文子音,第7a节较好的译法是:「他运动员的步调变成慢吞吞地走」(参思高、现中 ),预示出第11节及下的疾病。
——《丁道尔圣经注释》
【】
恶人的道路暗淡无光,陷入自设的网罗。
――《串珠圣经注释》
【】
比勒达形容“邪恶”之约伯的结局为:被“死亡的长子”(13节 即致命的疾病 )吞吃,被世人遗忘(16~19节 ),被神咒诅(硫磺-15节 象征被神咒诅 ,。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以恶人的祸患来描述约伯的命运。
――《串珠圣经注释》
根据比勒达的看法,道德次序──这是约伯正在推翻的──就像大地与山岭一样屹立不摇;恶人的灭亡也一样是根据严密的法律。比勒达吟诵了一篇长诗,是关于灾难追上恶人的。有点奢华的格调,凡是论证在内容上所缺少的,它全都以修辞学补足了。也极讽刺的是:约伯最后将会默察神在大自然中的工作,重新发现祂的公平。这里有一大堆不调和的图像被汇集在五或六首不同的诗歌中:黑暗:(5节及下 )、狩猎(8节及下 )、疾病(11节及下 )、抢劫(14节 )、干旱(16节 )、无儿无女(17节及下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帐棚中的亮光要变为黑暗,他以上的灯也必熄灭。」
【】「他坚强的脚步必见狭窄;自己的计谋必将他绊倒。」
恶人的路多「困难」(yeseru-字根sarar 意「抽筋」 喻「多难多灾」 中译「狭窄」 ),甚多计谋作茧自缚(187 ),或中了他人的诡计(188~10 ),使他惊恐非常,生活在四面楚歌、杯弓蛇影之中,至终引至「惊吓的王」(喻死亡 )那里去(1811~14 )。
──马有藻《揭开痛苦的面纱──约伯记诠释》
【】
本文罗列了为了擒获禽兽而设下的网罗、圈套、机关、活扣、羁绊等多种工具。比勒达将约伯比喻为自己跳进网罗的愚蠢、凶恶的畜牲,事实上,本文恰如其分地比喻了毁谤基督福音者的命运。他们①好象没有灵性,生来就是畜类,以备捉拿宰杀的。他们毁谤所不晓得的事,正在败坏人的时候,自己必遭遇败坏。②动用一切计谋策略构筑自己的营垒,最终却在神的审判之下遭到灭绝,。
――《圣经精读本》
【】「因为他被自己的脚陷入网中,走在缠人的网罗上。」
【】这几节经文中用了六个不同名字的狩猎装置,想要明确地辨认这些装置的全部项目仍然是不可能的,稍为比较一下通行的译本很快就会知道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圈套必抓住他的脚跟,机关必擒获他。」
●「圈套」、「机关」:都是「陷阱」、「网罗」的意思。
【】「活扣为他藏在土内,羁绊为他藏在路上。」
●「活扣」:陷阱的一部分。
●「羁绊」:也是「陷阱」、「机关」的意思。
【】「四面的惊吓要使他害怕,并且追赶他的脚跟。」
本节逼真地描绘了必会临到恶人的困境。①多行不义者惧怕罪恶所带来的惩罚与审判,即使没人追赶他,但他的内心却如同被人赶逐一样;②恶人即使是脱离了报复,内心的罪咎即良心的谴责却依然存留而扎其内心。良心被热铁烙惯了的人没有自责感,这反映人频临灭亡的境况。
――《圣经精读本》
如果这一节是接续狩猎的比喻,我们不需要因为一个已经被六种不同陷阱捕获的人竟然还在奔跑而惊慌。如果惊吓是外面的仇敌,他们可能是动物、人或鬼魔;如果是里面的惧怕,比勒达就是在重复以利法在及下的论点。虽然这首诗是以复数开始的(5a节 ),它在这里却变成了单数;但是,如果他是集合用语,或总称,字面的意义「分散」(AV 边注 )就可以成立;不然追赶就是完全正确的。一个异想天开的比喻是由艾立克(Ehrlich )在他驰名的 Randglossen 所提出的,说它的意思是「在他的脚上撒尿」,虽然被董姆所轻视(p.263 ),却又因德莱维317而再度流行,并且,很遗憾地,它溜进新英语圣经中。
——《丁道尔圣经注释》
【】
恶人遭遇恐惧(11 )、疾病(12-13 )、死亡(14 )、绝嗣(15-19 )的结局。
――《串珠圣经注释》――《串珠圣经注释》
【】「他的力量必因饥饿衰败,祸患要在他旁边等候。」
「他的力量必因饥饿衰败」:可意译作「苦难急切地要降在他身上」。
――《串珠圣经注释》
【】「他本身的肢体要被吞吃,死亡的长子要吞吃他的肢体。」
「死亡的长子」:指致死的疾病。
――《串珠圣经注释》
死亡的长子: 意指致命而惨烈的疾病,有些阿拉伯地区,今天也称恶性虐疾为死亡之子或命运之女。比勒达就是用此来影射临到约伯的可怕疾病。并认为肉体疾病是罪的必然结果,这起源于属灵的不成熟和知识上的曲解,亦即尚未正确认识人的实际存在与神的护理。
――《圣经精读本》
●「长子」、「王」(14节 ):都是「最高的身分」之意。
●「死亡的长子」:可能是指阴间的使者,或者是一种疾病的名称。
【死亡的长子】
盛行的看法认为约伯所描述的是个致命的病症。乌加列文献提到一个名叫「死亡」(摩特 )的神祇,是阴间的统治者;但却没说他有长子。这长子按逻辑应该是瘟神雷谢夫;他有时被等同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冥界的统治者匿甲。可惜文献没有表示雷谢夫世系如何。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要从所倚靠的帐棚被拔出来,带到惊吓的王那里。」
「惊吓的王」:指「死亡」。
――《串珠圣经注释》
惊吓的王: 指死亡。人通常认为死亡是最为可怕的,其原因是:①死亡与生命完全背道而驰。因此,所有人都出于本能地惧怕死亡;②死亡是不可抗拒的;③人不认识死后的世界;④死亡意味着要与所有存在分离(林后 绪论-圣徒对死亡的态度 )。
――《圣经精读本》
如果身体是个帐棚,它的倒塌意味着死亡,见的注释。惊吓的王,这个无从比较的词组是死亡的另一个暗示;重复使用相同的希伯来字惊吓,将第11~14节标示为一个单元。
——《丁道尔圣经注释》
●「惊吓的王」:应该是指「死亡」。
【惊吓的王】
摩特在乌加列神话中是惊吓的王(NIV「恐怖的王」 )。「惊吓」最有可能是摩特所差遣来打击世人的邪灵群。美索不达米亚和希腊都视邪灵群为针对活人的恐怖事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不属他的,必住在他的帐棚里,硫磺必撒在他所住之处。」
「不属他的」:或作夜间的怪物」。
――《串珠圣经注释》
既然这是说到强迫住在一个外国人的帐棚中,这与第14节可能暗示着被盗贼所囚禁,而第15b节或许是暗示由入侵者所造成的蹂躏,或者他是开始描绘继续发生的自然灾害,就像在创十九章的那样。
——《丁道尔圣经注释》
【硫磺】
硫磺产于有火山活动的地区(如死海一带 ),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硫磺经常与神的忿怒相连,。土地经硫磺烧过便寸草不生。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下边,他的根本要枯干;上边,他的枝子要剪除。」
比勒达以“根本要枯干,枝子要剪除”来比喻将要临到恶人的彻底毁灭。①树根是支持树之生长的根源。树根的枯干意味着整个树的枯萎。我们的根本是耶稣基督,基督之外的人无异于行走的尸体,;②树枝会结出丰盛的果子,长出茂盛的叶子。恶人的生活看似繁荣,实则自私而贪婪,不仅全然不能结出对他人行善的果子,而且其生命也将会消亡,如同枝子被剪除。
――《圣经精读本》
【】
比勒达一再地使用这陈腔滥调,将坏人比拟成一棵枯萎的树,讲了一个浅显易懂的讽喻,这方法约伯与以利法也用过,明显地暗示约伯的丧亡,这种残忍是不可思议的。最后的光景──「没有苗裔、没有后代……也没有残存的人」(吕译 )──是最糟的。比勒达列举了以色列人对于生与死最害怕的一些事情,作为被神弃绝的表征;这类的事情将不敬虔的人与好人分别出来,并且警告其余的人(20节 )。论及「西方人」与「东方人」(思高、现中 参吕译注 )的可能同样适合于老年人与年轻人(AV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的纪念在地上必然灭亡;他的名字在街上也不存留。」
●「记念」:「回忆」、「记忆」。
●「他的记念」:「对他的记忆」、「关于他的回忆」。
【】不仅是犹太人,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没有子孙可继后是凄惨的悲剧。比勒达在本文强调后嗣会被剪除,是恶毒地指约伯失去儿女的灾难(1:19)。
――《圣经精读本》
【】「他必从光明中被撵到黑暗里,必被赶出世界。」
【】「在本民中必无子无孙;在寄居之地也无一人存留。」【】「以后来的,要惊奇他的日子,好像以前去的,受了惊骇。」
「以后来的...... 以前去的」:应译作「西方来的 ...... 东方来的」,因为上文提到恶人再无人纪念,自然不会有后来的人惊奇他的结局。这些西方人和东方人都与恶人属同一时代,代表世上的人。
――《串珠圣经注释》
他的日子: 是恶人败亡之日,是审判其行为的日子。当突然而恐怖的败亡临到恶人时,不仅是当事人,连跟随他的人,也会使后人恐惧惊奇。比勒达认为,罪孽越深重,招来的审判也就越可怕,并且那审判将会被万人所知(珥 绪论-耶和华的日子 )。
――《圣经精读本》
●「以后来的」
:指「西方」。
●「以前去的」:指「东方」。
●「以后来的....以前去的」:「东方的....西方的」,表示与约伯同时代世上的人。
【】「不义之人的住处总是这样;此乃不认识神之人的地步。”」
「地步」:收场。
――《串珠圣经注释》
比勒达对不义之人的住处之描写,证明他多么专注在外在的事物上。所列举的事与约伯记一章、二章太类似了,不会被人忽视。但这篇讲章击不中目标。对一个具有坏真心的人而言,它可能会奏效;但是他们尽一切的努力想揭露出来的,约伯却是一样也没有。
——《丁道尔圣经注释》
●「地步」:「立足之地」、「地方」。
◎这里讲的灾祸跟约伯遭遇的相当类似,可能暗示约伯就是恶人,所以遭此恶人应得之报应。
◎比勒达在此也不再提起悔改可以得救的事,大概是已经对约伯失望了。
【思想问题(第18章 )】
比勒达这次发言与上次(8 )的在语气上有什么分别?他不留情、不体谅的斥责有否收到正面的效果?他的失败可否作为教师或辅导员的监戒呢。
──《串珠圣经注释》
「恶人的亮光必要熄灭,他的火焰必不照耀。」
神是公义的,祂必不让恶人夸胜。这是基本的原则。但不可忽略的要件之一,是时间的安排。
如果把一粒麦子,跟田间秀穗结实的麦子放在一起,很难看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人现在的肉体与天上的荣光,今世的羞辱与复活的荣耀,绝少相似的地方。其差别是因为时间的不同。比勒达说:恶人的亮光必要熄灭;他的火焰必不照耀。
他帐棚中的亮光要变为黑暗;
他以上的灯也必熄灭。
他坚强的脚步必见狭窄;
自己的计谋必将他绊倒。一般说来,这些话是最好的箴;不过,要加上时间的因素,不能用来作现今的描述。时候未到,神也不施行审判;我们没有理由,坚持今天必须如此。
大巴比伦城的灯光,不但照耀,而且极其兴旺;她悬灯结彩,火树银花,焰火冲天,足以向世人夸口,吸引无数群众,迷醉多少灵魂。要到一定的时间,天使才把她举起扔在海中,决不能再见,使她不能再迷惑列国。
所多玛在她全盛的时代,“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是住客羡慕的地方,有经营眼光的罗得,对她一见钟情难忘,被吸引挪移帐棚,终于连灵魂都不顾,多年照养的叔叔亚伯兰也不要,从约但河的平原,一步一步,进入所多玛发财去了。只是时候到了,神追讨她作恶的帐,硫磺与火从天降下,把她完全毁灭。
约伯和比勒达,都忽略了神的时钟。约伯看现在:巴比伦的亮光照耀辉煌,为甚么神不施行审判?比勒达看现在:有的人亮光熄灭,脚步狭窄;啊,他就是犯罪被神倾覆!他们各坚持自己的看法,解释神的作为。
今天的人,不大谈罪与刑罚的问题,也就少留意救赎的神学,而流行“发达神学”,也就是罗得神学。从山上俯视约但河谷,所多玛罪大恶极的声音,没有达到他的耳中;只是看见其兴盛发达,以为必然是蒙神赐福的表现,是属灵的明证,有甚么话好讲!浅薄偏断的理论,会造成错误的判断,引致偏差的行动。我们应该谨慎。── 于中旻《约伯记笺记》
【】
「惊吓的王。」
这是古时论死亡的描述,他们常常被未知的将来所胁迫,感到惧怕。凡是无人居住或遥远的地方,都是恶者或可怕之物的居所,但是坟墓却是一切中最可怕的处境,因为死亡是惊吓的王。我们受基督教真理影响的,很难想象死亡与坟墓的境地那种幽暗与恐惧。「惊吓的王」这一名词已经够使我们惊怕的了。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对比,耶稣讲死废除,将生命与不朽带入光中。祂经历坟墓,走向我们保证,在父的家中有许多住处。在祂腰间挂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关了,祂能打开,无人能够关住或开放。祂曾经死过,现在又活了,且活到永永远远。但祂更愿意陪同临终的圣徒,经过死荫的幽谷,到祂光明的境界。
还有更美的情况,许多人必长远活着,当祂再来,必不受死亡的威胁,凡活着信祂的人必永远不死。他们要在空中被提与主相遇。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角末次吹响的时候,死了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主再来的时候死亡必失去它的权势。
死啊,你的毒沟在哪里?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感谢神,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迈尔《珍贵的片刻》
【 比勒达怎样看死亡?我们的看法又是……】
“惊吓之王”是死亡的拟人说法。比勒达把死亡看成一个巨大的吞食者。但圣经教导我们,神却有能力吞没死亡,,。
──《灵修版圣经注释》
【伯十八章 比勒达再度发言时的态度有何变化?为甚么?】
比勒达自以为知道宇宙如何运行。他把约伯的景况看成是犯罪后果的范例。比勒达驳斥约伯的说法,因为那不符合他的人生观。谴责比勒达并不难,因为他的错误显而易见。不幸的是,在自己的观点受到威胁时,我们也常常干同样的事。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