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约伯记 第25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书亚人比勒达回答说:」

2「神有治理之权,有威严可畏;祂在高处施行和平。」

「神有治理之权」()),意思是神并没有放任宇宙自生自灭,而是对人间的善恶进行干预管理。
约伯说「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能到祂的台前」()),比勒达则回应:「祂在高处施行和平」())。
比勒达最后一次的发言毫无新意,他不再满有把握地述说神对恶人的审判,而是答非所问地避开约伯的疑问:「全能者既定期罚恶,为何不使认识祂的人看见那日子呢」()),而是强调神「有治理之权,有威严可畏」())。言下之意是:卑微如虫的人())怎么能自以为义())地向神质疑呢?

3「祂的诸军岂能数算?祂的光亮一发,谁不蒙照呢?」

4「这样在神面前,人怎能称义?妇人所生的怎能洁净?」

5「在神眼前,月亮也无光亮,星宿也不清洁。」

6「何况如虫的人,如蛆的世人呢!」

「祂的诸军」()),指天上的群星。
3-6节是重复以利法的观点()),但却被编成一首美丽的诗歌,天体())与人())交替对称出现。 比勒达的结束语说得非常漂亮,对神的高举也没有什么错误,但却体会不到任何爱。约伯此时需要的是安慰,而不是提醒自己只是「如虫的人,如蛆的世人」())。三位朋友虽然热心地为神辩护、劝勉约伯,但却既不能明白神的心意,也不能体会约伯的感受。
约伯的口才实在太好了,辩论的内容令读者眼花缭乱,也令三位朋友筋疲力尽;他们简单肤浅的神学已经不能提供更好的说辞,继续下去也只是重复之前的陈腔滥调。因此,比勒达无力地结束了辩论,而琐法干脆就消失了。这是约伯过去的「我」所发出的最后挑战,然后神就要让约伯面对现在的「我」。比勒达在退场之前,顺手用「如虫的人,如蛆的世人」扎了约伯一针,让约伯立刻跳起来还击()),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对神的认识。就在这样的滔滔不绝中,约伯里面的「我」再也停不住了,他将一口气讲六章(二十六-三十一章)),神使用三个工具的目的达到了。
上图:英国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年)的1793年的早期版画《约伯的安慰者 Job’s Tormentors》。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约伯记第二十五章

iii. 比勒达

讨论几乎已经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了,比勒达最后一篇讲论的简短,与琐法最后一篇讲论的短缺,说明朋友们已经耗尽他们的力气了。想要从附近的约伯讲论收集一些话来扩充比勒达的发言,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因为单是相对抗之解决方法的数目与多变化,就足以令读者头昏眼花了。比勒达无力的观念,我们大部分都已经在前面听过了,是所有出场者共通之陈腔滥调的神学。

2~3.在某一方面,比勒达在约伯的攻击之面前作了意味深长的撤退,他不再如此有把握地说到神对恶人的审判。根据七十士译本,第一句话是个问句,与下面的问句一致;这些问句以一种方式预示出神自己很快就要在更精巧的层面上发出的问题。比勒达高飞速逃,而且藉着强调它大量的居民,来暗示不止神无限量的资源不能受到阻挠,而且没有一个人能奢望了解神的企画344;约伯没有对这样的主张作争论,但其推论何等不同!根据比勒达的看法,弱小的人在神无限大的心中算不了什么;但约伯却认为神能够给予每个个别的人最完整的个人关顾,显然是因着祂无穷的认知能力。

3~6.尽管有些学者认为这首诗是断简残篇,这几节经文却呈现出美丽的匀称。天体(3、5节)与人(4、6节)交替出现。我们又回到以利法所提出的第一个论点上及下),当天体与神的光亮比拟时,立刻现出何等黯淡无光,这观念把人投入一个更黑暗的阴影中;如果诸天尚且不是洁净的,那么令人嫌恶的、必朽坏的人岂不是更为不洁吗及下)?这听起来像是全然败坏的一个非常悲观的教义;在神面前,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得着洁净或称义345,人是虫蛆状幼虫(6节)。在这非常令人讨厌的、没有盼望的语调中,约伯的朋友们结束了他们的发言。

344 虽然有些人发现光亮(3b节)可被接受为军队的平行词,尤其是因为它的意义经常是“太阳”,以及第5节提起的月亮星宿, NEB 根据 LXX,读作“伏击”。
345 奇怪的是,这个朋友原先都称是“无辜”、“正直”的人,现在却遭到忽略。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书亚人比勒达回答说:」

比勒达第三次发言,毫无新意,只是重申神的无所不能(3节 )和圣洁(4~5节 )。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因为这段的篇幅较短,许多学者就认为比勒达的发言一定是与约伯的发言混淆了。不过,说话不一定有固定长度,况且古抄本也都支持目前的结构,因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随意更改。

◎比勒达基本上是重复以利法在 4:17-21 的论点。

比勒达已经想不出反驳的论点,所以他没有试图指出约伯的错,而只是断言约伯以为自己可以与神争辩的想法是放肆的。至于第4节,参看的脚注。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神大能圣洁:比勒达反驳约伯说神不公义的论调,歌颂神的权能和圣洁,以此反映出人的卑微和不洁。

――《串珠圣经注释》

本文是比勒达的第三轮辩论,是朋友们的最后一次辩论:①就内容而言,比勒达扬弃了鲁莽的诽谤(22:5-9)或粗鄙的威胁(20:5-29),主张关于神之威严与人之卑贱的主题,影射诽谤了约伯;②就份量而言,本文明显地短于其他所有辩论(22:1-31)。

――《圣经精读本》

】「“神有治理之权,有威严可畏;他在高处施行和平。」

●「治理之权」:表示神不是放任宇宙自生自灭,而是进行干预治理。

在高处施行和平】新国际本将原文之「他在他高处施行和平」,译作「他在诸天的高处建立秩序」。大部分学者都相信作者是暗指神击败利维坦和其他怪兽的原始争战。在各自击败仇敌之后,巴力(乌加列 )和玛尔杜克(巴比伦 )亦在诸天施行和平。但新国际本的翻译也非无关,因为击败代表混沌之怪兽,正是在宇宙中建立秩序的途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某一方面,比勒达在约伯的攻击之面前作了意味深长的撤退,他不再如此有把握地说到神对恶人的审判。根据七十士译本,第一句话是个问句,与下面的问句一致;这些问句以一种方式预示出神自己很快就要在更精巧的层面上发出的问题。比勒达高飞速逃,而且借着强调它大量的居民,来暗示不止神无限量的资源不能受到阻挠,而且没有一个人能奢望了解神的企画344;约伯没有对这样的主张作争论,但其推论何等不同!根据比勒达的看法,弱小的人在神无限大的心中算不了什么;但约伯却认为神能够给予每个个别的人最完整的个人关顾,显然是因着祂无穷的认知能力。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的诸军,岂能数算?他的光亮一发,谁不蒙照呢?」

「诸军」:包括星辰

――《串珠圣经注释》

他的诸军岂能数算: 象征神的无限能力。本节所论及的军队是指天使,圣经有不可胜数的军队指天使,且说明天使有一定的位格与秩序。

――《圣经精读本》

尽管有些学者认为这首诗是断简残篇,这几节经文却呈现出美丽的匀称。天体(3、5节 )与人(4、6节 )交替出现。我们又回到以利法所提出的第一个论点上,当天体与神的光亮比拟时,立刻现出何等黯淡无光,这观念把人投入一个更黑暗的阴影中;如果诸天尚且不是洁净的,那么令人嫌恶的、必朽坏的人岂不是更为不洁吗?这听起来像是全然败坏的一个非常悲观的教义;在神面前,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得着洁净或称义345,人是虫──蛆状幼虫(6节 )。在这非常令人讨厌的、没有盼望的语调中,约伯的朋友们结束了他们的发言。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样,在神面前人怎能称义?妇人所生的怎能洁净?」

比勒达强调:神的能力与圣洁绝对不能分割。

――《串珠圣经注释》

】「在神眼前,月亮也无光亮,星宿也不清洁,」

星宿也不清洁】根据现有资料,并没有任何传统认为拟人或神化的星辰犯了什么过犯或罪愆。「清洁」一词也有清晰纯净的意思,在此可能是指夜空上的星也可能会掩蔽昏暗,不一定明亮闪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何况如虫的人,如蛆的世人呢!”」

卑微如虫的人怎可以向神发出挑战。

――《串珠圣经注释》

何况如虫的人,如蛆的世人呢: 这句经文让我们回想起人的全部堕落(total depravity )。在辩论过程中,比勒达的认识似乎涉及了人的普遍罪性,并因而克制对约伯的论断。除了虫蛆之外,圣经常用“尘埃”,比空气还轻的存在、草、云雾来比喻人的腐败或脆弱。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第25-27章 )】

1如比勒达所言,神有权能和圣洁,而人却卑微和不洁,那么人怎能在神面前称义呢?

2古人虽然对天文地理的知识有限,解释大自然的运作时往往加上幻想的色彩,但他们都承认神在背后掌管。这与今人有何不同?

3约伯在27:7-23中论恶人的结局,与先前在27章的言论是否有矛盾的地方呢?有人说约伯并不否认神的公义,乃是否认自己的苦难与罪有关,你同意么。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对神的认识】

「神有治理之权,有威严可畏。」

从宇宙间的秩序,可以看出神的计划与安排。
在约伯的三个朋友中,比勒达对约伯最后论辩;他所说的话,只是寥寥数语,显见理穷词尽;对神的看法,止此而已。

神的威严

比勒达眼中的神,是在高处设立朝廷:“有治理之权,有威严可畏;祂在高处施行和平〔建立秩序〕”。这样的一位神,是自然界的神,对人间事没有多大兴趣,如果说对人有个别的关系,是颇难想象的。祂像一位远不可向迩的君王,把展现威仪当作经常事务。

神的圣洁

不错,圣洁是神的属性,但不是唯一的属性,把自己圈在绝对无菌无污秽的真空状态,使任何活人到了那里,保证会窒息而死。

人的无望

比勒达对人的情形,过分的悲观,极度的贬抑人,认为完全没有价值,“如虫的人,如蛆的世人”,哪还有尊严,不仅没有救赎的必要,也没有被救赎的可能。

── 于中旻《约伯记笺记》

神爱世人

圣经教导的中心,是神对人的救赎。
人的堕落,是既成事实,构成对神奇妙救恩的需要。罗马书讲到人的完全败坏,但人类仍然是神照自己形像造的,有人格的尊严和价值。
神是圣洁的,有罪的人不能亲近神。但慈爱的神,怜悯罪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基督耶稣赐给人,借着祂在十字架上流血受死,给人开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使信祂的人,得以称义,进到神面前。这完全是神的恩典。

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神〕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 )。祂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将祂极丰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

神展现祂的权柄和威严,而是要借着拯救人,展现祂的恩慈;祂不是只坐在天上,而是要我们与祂一同坐在天上。

── 于中旻《约伯记笺记》

「在神面前,人怎能称义?」

这是历代的问题。人知道他不过是虫,甚至还不如虫。任何动物,无论怎样卑微,都无法有意或故意违反神的律法而破坏的。

我们首先的努力必设法建立自己的义。我们一再失败,更增加我们可怜的情况,一直等到我们在西乃山脚下完全无望。我们不能还原,神的律法也在我们周围,令我们震惊,雷轰与闪电更使我们惧怕。于是神在基督里帮助我们。祂首先满足神律法的要求,祂又以自己的手建立并引进永义。最后祂在我们里面产生那种信心,使祂的工作在我们良知与心灵中成就。

律法的事不是肉体可以在神面前称义的,因为律法是叫人知罪,我们靠着基督的救恩,得以白白称义。主已作成了挽回祭,神自己作称义的工作,祂所召的人,必称他们为义。祂除去污秽的衣袍,穿上圣洁的。

但是信心是唯一的条件。我们必须相信祂使不虔的人为义,凡相信的人必然称义。我们得救不是在乎信靠祂的工作,而是信靠祂自己。信心的动作是向着受死、复活与永活的主,体切祂的心,我们借着信心,必使圣灵产生圣洁的品德。

──迈尔《珍贵的片刻》

人如虫、如蛆?人是这么委琐不洁的?】

有一点很重要,即说人是虫的是比勒达,而不是神。人是神照自己形像造出来的。诗第8篇5节说,人只“比天使微小一点”。比勒达可能是在以一种诗歌描述的形式,对比神和人的价值。我们大可不必像虫似的爬到神的面前,我们可以靠信心坦然无惧地亲近祂。

──《灵修版圣经注释》

【伯二十五章 比勒达想说甚么──】

比勒达最后的回答很无力。他忽略了约伯提出的关于恶人发迹的例子。比勒达没有反驳约伯,反而控告他的骄傲,因为他竟声明自己所受的苦难不是他犯罪的结果。然而约伯从来没有称自己无罪,他只是认为他的罪不可能导致他目前的景况。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