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 「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说:」
2 「智慧人岂可用虚空的知识回答,用东风充满肚腹呢?」
3 「他岂可用无益的话和无济于事的言语理论呢?」
4 「你是废弃敬畏的意,在神面前阻止敬虔的心。」
5 「你的罪孽指教你的口;你选用诡诈人的舌头。」
6 「你自己的口定你有罪,并非是我;你自己的嘴见证你的不是。」以利法本来是三位朋友中最温和的(四2 )),但现在的发言却比第一次严厉得多(2-6节 ))。他首先表达了同情(四2 ))和肯定(四3-6 )),然后发表了深思熟虑、四平八稳的长篇讲论,但约伯却说「物淡而无盐岂可吃吗?蛋青有什么滋味呢」(六6 ))。这样的回应使以利法倍感受伤:人越从感情出发,也越容易被情绪伤害;人越预期掌声,就越容易被冷场绊倒。以利法第二次的讲论主要是发泄自己受伤的情感,并没有新意,所以简短得多。 约伯两次强调「我也有聪明,与你们一样」(十二3 、十三2 )),所以以利法讽刺约伯:「智慧人岂可用虚空的知识回答」(2节 ))。「虚空」原文是「风」,与「东风」(2节 ))相对应。「东风」指来自沙漠的热风,「用东风充满肚腹」(2节 )),比喻约伯的言辞暴躁、有害无益,也暗示约伯的讲论就像肚腹中的排泄物。这个粗俗的比喻与以利法温文尔雅的形象很不相称,一句话就否定了约伯所有的讲论,把受苦者的痛苦挣扎和深刻思考一律当作「无益的话和无济于事的言语」(3节 )),不值得辩驳。因此,2-6节一昧指责,不需要讲理。只要不接受以利法的劝告、拒绝他的好意,就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2-3节 )),既不敬畏、也不敬虔(4节 ))。这个结论,不但与神对约伯的评语完全相反(一8 )),也与以利法从前所称许的约伯判若两人(四3-6 ))。 约伯说过:「我虽有义,自己的口要定我为有罪;我虽完全,我口必显我为弯曲」(九20 ))。本来以利法还找不到约伯的罪名,现在终于抓住了把柄,约伯向神的倾诉和思考,都被当作对神的指控,「你自己的口定你有罪」(6节 ))。
7 「你岂是头一个被生的人吗?你受造在诸山之先吗?」
8 「你曾听见神的密旨吗?你还将智慧独自得尽吗?」
9 「你知道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呢?你明白什么是我们不明白的呢?」
10 「我们这里有白发的和年纪老迈的,比你父亲还老。」
11 「神用温和的话安慰你,你以为太小吗?」
12 「你的心为何将你逼去?你的眼为何冒出火星,」
13 「使你的灵反对神,也任你的口发这言语?」
14 「人是什么,竟算为洁净呢?妇人所生的是什么,竟算为义呢?」
15 「神不信靠祂的众圣者;在祂眼前,天也不洁净,」
16 「何况那污秽可憎、喝罪孽如水的世人呢?」为了进一步贬低约伯,以利法以一连串夸张的问题使他蒙羞。7-16节都是大量的辞藻堆砌,并没有实质的论证。 「你曾听见神的密旨吗?你还将智慧独自得尽吗」(8节 )),这是念念不忘标榜自己的异象(四12 ))。 「你知道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呢?你明白什么是我们不明白的呢」(9节 )),这是和约伯对骂(十二3 、十三2 ))。约伯并没有表示自己比他们强,只是说大家都一样。但以利法既然感到不被尊重,就无法再矜持,情绪非常激动。 「我们这里有白发的和年纪老迈的,比你父亲还老」(10节 )),这是倚老卖老,用年龄压人。「白发为老年人的尊荣」(箴二十29 )),但骄傲也躲在年纪的背后。人若没有被神破碎、柔软(箴十六31 )),年纪越大、肉体常常也越刚硬。 「神用温和的话安慰你,你以为太小吗」(11节 )),这是把自己的话当成神的话,把三位朋友当作神的使者,所以一旦被约伯拒绝,虚荣心就受到了严重伤害。实际上,在三位朋友中,只有以利法说话比较温和一点(四2 ))。 「你的眼为何冒出火星」(12节 )),可能是比喻发怒。 「人是什么,竟算为洁净呢」(14节 )),是以利法重复之前的观点(四17 ))。约伯说「人算什么」(七17 )),是承认自己的渺小。但以利法说「人是什么」,却是指责别人,认为人都是「污秽可憎、喝罪孽如水的」(16节 )),而他自己却是超人,只有他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喝罪孽如水的世人」(16节 )),是比喻世人犯罪好像喝水那样自然。15-16节是以利法的老调重弹(四17-18 )),并无新意。 以利法被激怒到一个地步,道理不再四平八稳,而是充满血气,竟然自诩是替神说话(11节 ))。人肉体本相中的东西,只要被肉体一碰就会出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太十二34 ))。那些让我们不顺眼的人、不舒服的话、不愉快的事,都会惹动我们里面的血气,显明我们肉体的本相。我们若和以利法一样用肉体去纠正肉体,必然是只看别人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太七3 ));肉体碰撞肉体,溅出一地的血气。 约伯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无论怎样辩白,以利法都认定「你的罪孽指教你的口」(5节 )),而且开始讲论恶人的结局(17-35节 ))。我们是不是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以利法?我们是不是也曾做过这样的以利法?只有被十字架对付和破碎过的人,心里才能有主的「柔和谦卑」(太十一29 )),越来越少用表面「温和的话」(11节 ))去伤害人,越来越多用里面「温柔的心」(加六1 ))去挽回人。
17 「我指示你,你要听;我要述说所看见的,」
18 「就是智慧人从列祖所受,传说而不隐瞒的。」
19 「这地惟独赐给他们,并没有外人从他们中间经过。」
20 「恶人一生之日劬劳痛苦,强暴人一生的年数也是如此。」
21 「惊吓的声音常在他耳中;在平安时,抢夺的必临到他那里。」
22 「他不信自己能从黑暗中转回;他被刀剑等候。」
23 「他漂流在外求食,说:哪里有食物呢?他知道黑暗的日子在他手边预备好了。」
24 「急难困苦叫他害怕,而且胜了他,好像君王预备上阵一样。」
25 「他伸手攻击神,以骄傲攻击全能者,」
26 「挺着颈项,用盾牌的厚凸面向全能者直闯;」
27 「是因他的脸蒙上脂油,腰积成肥肉。」
28 「他曾住在荒凉城邑,无人居住、将成乱堆的房屋。」
29 「他不得富足,财物不得常存,产业在地上也不加增。」
30 「他不得出离黑暗。火焰要将他的枝子烧干;因神口中的气,他要灭亡(原文是走去)。」
31 「他不用倚靠虚假欺哄自己,因虚假必成为他的报应。」
32 「他的日期未到之先,这事必成就;他的枝子不得青绿。」
33 「他必像葡萄树的葡萄,未熟而落;又像橄榄树的花,一开而谢。」
34 「原来不敬虔之辈必无生育;受贿赂之人的帐棚必被火烧。」
35 「他们所怀的是毒害,所生的是罪孽;心里所预备的是诡诈。」约伯曾在痛苦中说:「你们不要作声,任凭我吧」(
十三13 )),「你们要细听我的言语,使我所辩论的入你们的耳中」(
十三13 、
17 ))。以利法耿耿于怀,认为应该听的是约伯,所以说「我指示你,你要听」(
17节 )),因为他很在意自己的年纪没有受到尊重(
10节 ))。但神说话的态度,却不是「我指示你,你要听」,而是「我问你,你可以指示我」(
三十八3 、
四十7 ))。
「盾牌的厚凸面」(
26节 )),指盾牌朝向敌人的那一面。
「他的脸蒙上脂油,腰积成肥肉」(
27节 )),代表兴旺。古人并不像现代人营养过剩,肥胖代表健康富足(
申三十二15 ))。
「葡萄树的葡萄,未熟而落」(
33节 )),指葡萄还没有机会成熟,就已经被破坏。
橄榄树的花期通常是一个月,「橄榄树的花,一开而谢」(
33节 )),是不正常的现象。
「受贿赂之人的帐棚必被火烧」(
34节 )),与约伯所说的「强盗的帐棚兴旺」(
十二6 ))针锋相对。
17-35节继续堆砌华丽的辞藻,描述恶人的各种悲惨结局(
五3 )),但却不再描绘悔改者的美好未来(
五17-26 ))。虽然以利法并没有直说约伯就是那恶人,但已经是指桑骂槐、严重警告(
25节 )),让约伯自己对号入座(
21 、
29 、
34节 ))。这些话句句义正词严,但却处处生搬硬套、空洞无物。
以利法的第二次发言与第一次一样都是说教,却不再有任何同情和安慰,只有令人生厌的重复唠叨。但他却曾经说对过一句话:「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纯正吗」(
四6 )),因此,神要第二次使用以利法这个工具,把约伯从「身上疼痛,心中悲哀」(
十四22 ))的绝望里赶出来,让他不再继续认为神「也照样灭绝人的指望」(
十四19 )),而是上下求索那生命的「指望」(
十四7 ));神将把一个奇妙的盼望浇灌到他心里(
十七16 )),引导他思想:「我的指望在哪里呢」(
十七15 ))?
十五至二十一章是第二回合的辩论。三位朋友都是最佳配角,被神千里迢迢地从不同的角落找来,在约伯身上你一锤、我一锹地轮番动工,「扶犁而耕,耕的犁沟甚长」(
诗一百二十九3 )),实在是痛苦的经历。但神从来不叫人白白受苦,地耕好了,神必要「浇透地的犁沟,润平犁脊,降甘霖,使地软和」(
诗六十五10 )),带来生命的更新。而没被犁过的硬土,生命的种子是很难发芽的。
上图:一棵开着花的橄榄树。
第二轮争论 以利法 你是废弃敬畏神的心(十五1) 三个朋友中,以利法堪称是因约伯而最受委屈的一个。在四、五章,他第一次发言时,曾真诚地设法同情约伯,并鼓励他不要直接从他自己的过错寻求他受苦的解释,但人类在普遍不完满的处境里,人一生下来便得与苦恼共存。他得到含糊而不受欢迎的响应。约伯非但不采用一般惯常的程序,在祷告中谦卑归向神,反而为他所遭遇的事坚持要谴责神,而且是激烈地谴责,为着他自己的无辜而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那从前为他所喜悦、被视为志同道合的人,在他看来,人类的不幸中,约伯已得到过于他所应得的,如今令他懊恼的是:这人却变成了叛徒。当然,在他看来现在已很清楚:假如有一种案例,是要应用传统的报应教义的话,那就是约伯的情况了。因此他第二次发言时,我们发现这个年老的哲人,起初曾勇敢地对正统智慧的严峻表露不满,现在却对它采取像比勒达和琐法同样狂热的态度,并与他们一起定约伯的罪。在十三章,约伯那样不领情而又冷酷地轻视他们出于善意的忠告之后,那是他们仅余的武器了。(一 )以利法的话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16节 )他攻击约伯本人。他不再称赞约伯从前有品德的生活,并以新的确信代替,即约伯放肆的话正预示在他里头根深柢固的邪恶,只是现在才表露出来。约伯不但是个夸夸其谈者,还是个暗中破坏宗教所代表的一切的危险人物。他聪明,但无智慧,如此这般宣称是自欺的。约伯曾否像伊甸园的亚当一样,以为自己有一条通向造物主的‘热线’,而且私下知悉只有神才拥有的知识?(结二十八12) 以利法本人和智能论的许多其他教师,都比约伯年纪大而更有智慧。约伯为甚么不肯如他忠告的在神面前悔罪,不肯如他力劝的受丰富的安慰呢?他在唯一可能带来帮助的地方发泄个人愤怒和怨恨,又希望得到甚么呢?这时以利法回到第四章他告诉约伯那个异象的经验中。藉着那异象,连同一种使他毛骨悚然的力量,导致结论:神并没多大理由要去信任祂天上的臣仆,更没理由信任祂在地上所造的人。他们的寿命与祂的永恒比较起来,不过像蠹虫寿命那样短促。以利法与约伯对抗之初曾讲述这异象,目的是要安慰约伯,使他想到自己在痛苦与不幸中并不孤单,所以他应当像他以前许多受不公平对待的信徒一样,把自己投入神的怜悯中。可是以利法在这里说到这个异象时,它只成了咒约伯的一个附加理由。当然,约伯现在是那真理活生生的证据,而且是败坏的人类当中一个特别的坏榜样,竟欣然喝罪孽像喝水一样。(二 )以利法所说的几点是有确实根据的,反映出我们自己对约伯狂妄的话震惊的感觉。许多时候我们曾用‘亵渎 ’这个词来形容这感觉,而且要极力挣扎才想起约伯其实是个无辜的受苦者。因此我们也许不必太急于伪装虔诚地责难以利法。我们要特别注意以利法在第七节及以下各节(十一7) 所发的讽刺问题,并非全部与神(在三十八章 )将亲自对约伯讲的话不同。这里有一种反讽的意味。虽然如此,要承认的是,以利法的苛刻和偏执是令人吃惊的。难以想象四、五章那个和善的劝慰者(虽然他有时可能自大而无机智 ),竟能这样彻底改变宗旨,那几章中那个古怪的怀疑者怎么能这样全心全意在第八章出现比勒达那一边,那个 武断的‘想当年’的宗教拥护者,眼中只有好人和坏人,没有居于两者之间的人。他的自尊 已受了这样严重的打击,除了个人的报复心以外,记忆与情感全起不了一点作丘对属于古代的一个关顾工作者来说,让那种情形发生是不可饶恕的。在这种特殊的对抗中有另外一种反讽,它对于约伯的不信任的反弹力,不下于对以利法不信任的反弹力。我们觉得谴责约伯较早以前误解以利法的目的是对的,他在第六章蛮横地攻击以利法并他的同来者,说他们不是他的真心朋友。约伯在最近一次发言中似乎改变了立场,采取了以利法的想法,尽管只是作出了部分改变(十三23、 ,十四1、 ,十四4) 。他不早些这样作,多么令人难过!他这样作时以利法竟未注意到,这又多么令人难过,他的耳朵只听到约伯较粗暴的话!在许多人的争论中,这种情形在宗教范围一如任何其他范围一样,是多么典型啊!约伯和以利法为甚么这样固执地不肯承认他们之间共同的基础呢?我们今天在所坚持的各种不同信念中,为甚么常常重复他们的错误呢?恶人的一生在痛苦中打转(十五17) (三 )以利法言论的第二部分(17节及以下各节 ),指约伯属于恶人一类,便详尽地描述恶人的极大痛苦和他们的命运。他给恶人下的定义,是指会在全能者面前‘扮演英雄’(25节 标准修订本作‘蔑视’ ),并胆敢向祂挑战的人(译按:和合本作‘以骄傲攻击’ )。这样厚颜无礼的言论,势必给他带来内心的混乱和焦虑。既然要动武,便注定给追捕和劫掠,他将惊恐不止,自食其果。而他所恐惧的准错不了。他既被讲求礼节的社会放逐,便不会有恒产,且无处扎根。像被火烧或被风摧残的一棵树一样,他会被毁坏,并因他行事虚谎,又与邪恶有害之人同群而全然被剪除。报应的可怕意象,并非时常一致,但大意是清楚的。约伯由于攻击天道(providence ),他已经历他应受的身体上和精神上极大的痛苦。除非他立刻 放弃与上天对抗,否则便会引致苦毒和灾害的结局。但值得注意的是:那个‘除非’简直是不可能的。只有三十一节(‘愿〔这样的人〕不倚靠虚假’、和合本译‘他不用倚靠虚假’ )响起警告的语调。实际上,约伯的劫数已定了,对于其他的人,他们若是聪明的话,就要谨记他命运的教训。(四 )以利法以他特有的方式(四8) ,要我们相信,他发现了他阐明的在人的经验里一贯运作的原则。他并不是要说服我们。我们更可能同意约伯在十二章六节 的评价,即‘强盗的帐棚兴旺’。这并不是扬弃以利法的想法(即有关列祖之纯粹而未受当代异俗概念影响以前的教训、18、19节 )。它只是作现实的描述而已。在人的一生之中显然是种甚么便收甚么;许多害人、破坏的行动和习惯,无可避免地引致悲惨的后果──必然临到那样行的人身上。以色列的智慧教师全都知道这些,正如箴任何一章所证明的。但我们从观察所得的事实却不是这样:恶人并非今世总得到他们应得的报应,甚至一般情况都不是这样。反而他们在他们的邪恶中,往往顺利满足,‘繁茂如一棵青翠的月桂树’,正如诗三十七篇三十五节 祈祷书版本所说的。箴的信念,并未能阻止希伯来人常为这事忧虑。它的确使他们满有忧虑,悉如义人受苦的情形一样。旧约充满令人气馁的忠告,劝信徒不要因恶人‘心怀不平’(诗三十七1) ;请也参诗四十九篇和七十三篇。而对我们的口味来说,作者祷告叫咒诅临到他们,实在过密,这表示他们的兴旺如何令作者苦恼,正如一○九篇‘咒诅诗’中的情形一样;请也参诗一三九篇十九节 及以下各节。若认为所有这些章节都是存有嫉妒和报复心,未免有欠中肯了。其实它们大多数都是热切的祷告,愿公义可以付诸行动,并见公义在众人中间实行出来。我们若胸襟宽广,可能同意以利法所分享的祷告关切的事。但我们不能作为定论。他那长篇而富攻击性的演说中甚至比诗一○九篇更厉害;因为它特别针对一个人,并非单单针对一个阶层的人;而且它是针对那个人而不是针对他公开的行动,它针对他所说的话。为了这篇恶意的演说,我们不敢提出任何放缓的抗辩。此外,考虑到他上次发言以来,主要的神学理据转移了,这篇演词变得伪善气味十足。为了确保遗留下来的既定宗教利益,一个自大却和蔼老迈的智慧教师第一次发言时,几乎像十四章的约伯那样采怀疑的态度,现在已经使自己变成了怀着恶意及仇恨的假圣人。我们看他以为自己正尽神指派的职分时,无法不吓得全身冰冷;我们见他两个年轻的同伴,竟公然乐于步他后尘时,就更加吓得全身冰冷了。--《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约伯记第十五章 C第二循环的讲论(十五1~ 二十一34) 将对话划分成几个循环的问题,已经在导论中讨论过了。我们已经假设是由以利法开始每一循环,但我们并没有坚持一定是这样。我们没有尝试列举所有的见解,但注意到有些学者把界线画在其他地方。傅瑞就是这样( KAT ),他认为争辩是由约伯的讲论与他朋友们的答覆组成的,第二循环与第三循环分别是从十二1 与二十一1 开始的。另一方面,史奈斯却认为每一循环都是由约伯开始、结束的,把介于两个循环间的讲论从中间划分开来284 。根据我们的见解,没有必要去找这些界线;虽然辩论网不是紧密地编织成的,但在谈话的流程中却有足够的连续性,使我们不愿作出分隔。在每一循环中,一篇讲论未必是处理刚刚出现的上一篇讲论;同样地,一个循环中的材料也可能是处理另一循环中所引起的论点。 284 第二循环开始于十四1 ,第三循环则是从二十一22 开始的( SBT 2 , 11)。
i. 以利法(十五1~35) 当约伯变得更激烈时,他的朋友们就变得严厉。最初,以利法是温文有礼的(四2) ;现在,他的礼貌减少了,无礼地指控约伯愚蠢、不敬畏神。如果在最初,约伯极大的声望(四3~4) 可能会使人怀疑他是否还需要神的矫正;现在,他不适切的话语(2~6节)证明他自称为有智慧是多么空洞(7~16节),他需要重新被提醒以恶人的命运(17~35节)。 1 ~3.以利法反应的尖酸刻薄,证明他已经亲身感受到约伯锐利的言论的伤害。约伯是个风囊,诗歌体的平行字眼“风”(参吕译)与东风构成了一个片语,这在其他的地方是很常见的,我们没有必要停下来将东风解释成炎热而令人窒息的,暗示着就等于我们通用的“热气”285 ;着重点乃在于风是某种轻而难以捉摸的东西(和合本、TEV:虚空的)。修订标准本译作“自己”的这个字,直译为肚腹(AV)。将强调主动( Pi~el )的动词充满当作否定词来使用,会产生一个相当有趣的可能,就是把它的意义逆转为“虚空的”,这适合上下文。以利法已经变得言语粗俗,约伯的讲论是从肚腹中排泄出来的屁。以利法自己扮演着智慧人的角色,而约伯则是愚拙人,这样,他反驳了约伯在十二3 与十三2 所作的宣称。 开头的问句智慧人岂可……将第2、3节结合在一起。以利法将约伯巧妙的讲论当作是无益的话,而把它抛诸脑后,他不愿争论约伯的言论,免得高举了约伯的言论。 4. 约伯不只是愚蠢的,他也是危险的。他的言语对健全的宗教是个威胁。希伯来文用简单的敬畏,但这当然是那一般性的片语“敬畏神”的简写,这在一1、8 及二3 是约伯的特性,并且在二十八28 等同于智慧。新英语圣经的意思是:约伯破坏了他自己的宗教(“你甚至将敬畏神从你心中驱逐出去”);而今日英文译本(TEV)的意思却是:约伯破坏了其他人的宗教(“你使人灰心而不敬畏神”)。事实上,如果这里“以利法是把约伯危险的观念污蔑为对社会的威胁”(Rowley, p.134),并没有显出他的论点;着重点乃是在于约伯对自己造成的伤害。 5 ~6.到目前为止,当朋友们试图要以特殊的罪名指控约伯时,他们是盲目地攻击。现在,他们可有罪名可以加在他身上了他罪孽的讲论(这是指根深柢固的罪孽;参现中“邪恶”)。如果约伯近来的言语是他唯一的失败,它们显然不能够解释他原来的苦难,所以,现代译本将这些言语追溯到一个隐藏的诡诈,因着试验而浮现出来的。我们认为这么作忽略了反语法将约伯的苦难追溯到一个罪,而他犯这个罪却是源于那些苦难。一旦我们辨识出四个平行子句的主词全都是讲话的器官口、舌头、嘴唇,那么译文就可获得改进: “因为你的口增加286 你的罪孽; 你的舌头选择诡诈;287 你的口(不是我的)定你有罪; 你的嘴唇指控你。” 这样,以利法与一22 的陈述矛盾。 7 ~10.为了要进一步贬低约伯的言论,以利法以一连串的问题使他蒙羞。讽刺的是,他的质问与约伯后来得着医治之与主对话的风格唯妙唯肖(三十八章及下)。现在这段经文与前一段是交叉排列的,以利法开始时所指控的愚昧(2~3节)与不敬虔(4节)以相反的顺序详加说明:罪孽(5~6节)与无知(7节及下)。 独特的片语头一个……人引起了很多的讨论。“引喻原始人的神话,这原始人是在世界被创造之前就已存在的”(Rowley,p.134),这种说法是绝不可能证明的;它是将第7与8节结合在一起,暗示说这个创造前的人“在神圣的会议中得知了神的计划”(Rowley,同上引处)。这乐章交叉配置的结构,证明是在说到知识的两个来源:古人(7、10节)与启蒙于神的秘密(8、9节);这两种资格,约伯全都没有。要解决第7节的问题,还需要两条进一步的线索:相同的观念可以在诗九十2 找到,那里用了类似的动词,但名词却是不同,只有神是“比诸山还古老的”;丝毫没有谈及原始人,也不可能是亚当,因为他是在诸山之后受造的。第二条线索来自本节本身的平行句,以“地”取代原来的读法人,作为诸山的平行字眼288 。介系词负有双重责任,这问句是: “难道你自认为是‘第一个’289 被生在大地之前, 受造在诸山以先?” 这些罪名是不相称的,约伯不曾作过这样夸大的宣称,他只有自称像他朋友们一样的聪明(十二3) ,但却没有自称垄断了知识(8节)。 11 ~16.以利法所提供的观念即将用罄了,他下面的规劝了无新意。虽然这篇讲论有几个罕见字的意义不得而知,以利法的责备暗示出他的虚荣心已经受了伤害。约伯应该满足于神的“安慰”(11a节,吕译、现中),大概是指他在四12 及下所传达之启发性的言语;这样,第11b节可能是另一个提醒:他曾对约伯说过温和的话。但其他的译本提示出:“安静地轻声说出的话”(NEB)是类似的启示,如果约伯对神的态度不是那么无礼,可能会接受它。译作冒出火星(12节;AV“眨眼”)的这个罕见字证实下面的观念:约伯连珠炮似的言语(13节)泄露出该受谴责的、对神发出的怒气(NEB)。但以利法污辱了所有人,藉以贬低约伯。 约伯已经问过“人算什么?”(七17 ;参十五14) 。虽然他们的回答有许多共通之处,却有着重大的差异。约伯虽然同意人是脆弱而污秽的(十四1~4) ,却也认为人是神所宝贵的(十12~13) 。以利法走向极端,将人轻蔑为“可憎……腐败”(十五16 ,现中)的。约伯已经承认(十四4) :不可能使洁净之物出于污秽之中,但对神而言,却不是如此!在第15~16节,以利法重复了他在四18~19 已经说过的话。 17 ~35.以利法对于好人幸福之死的第一个描绘(五26) 已经被约伯驳斥了(七9~10) 。比勒达之恶人帐棚的图画(八22) 恰与约伯的相反(十二6) 。以利法对这主题举出反证:恶人有着痛苦的生活与过早的死亡。他诉诸于传统的信念(18节;参10节),暗示出这种诗歌在智慧人的课程中是很普通的,是从祖先所受的,未受外来的影响所污染290 。 虽然粗略的纲要很清楚,但许多的细节却是因着经文与文法困难而隐晦不明。惊吓的声音(21节)可能是恐怖的消息,像在第一章中的一样;但 qo^^l ,“声音”,可以读作不定词的独立词(infinitive absolute),形成较好的平行句:“恐怖回响在他耳中”。如果抢夺的(RSV“毁灭者”)是“入侵者”(NEB),可能是另一次刻意暗示第一章,明显是以约伯为一个恶人,因为这样的事曾发生在他身上。 22. 这观念或许是指恶人害怕走在黑暗中,因为害怕他们所害过的人会带着刀剑埋伏,等着杀他们。但刀剑经常是神施报的工具(再次回响着一15、17) ,黑暗也可能代表“黑暗之死”(参 NEB),这是它常见的意义。 23. 新英语圣经作“他像食物一样,被兀鹰攫走”,需要略加说明。它可以回溯到七十士译本,并且广为现代译本所接受。这样的命运是神的报应的另一个象征。所以,像黑暗的日子一样令他受到惊吓的,乃是死亡,不只是危险。 25 ~26.在基本上,恶人对神的态度是疯狂的敌视,“使自己与全能者相斗”(NEB)。以利法为傲慢自大的人描绘了一幅滑稽的图画: “像英雄们291 一样反抗全能者, 以全副武装攻击k 以颈项为铠甲,并厚凸之盾牌。”292 27. 以利法的下一幅图画显出恶人的自我放纵,他们的“侧胁胀满了肥脂”(NEB;参诗七十三篇)。新英语圣经正确地将 ki^^ 译作“虽然”,而不是因为(和合、吕译、RSV)。 28. 这一切的虚张声势与奢华宴乐全都是短暂虚幻的,以利法宣称:因为他们美好的城邑与房屋将会变成无人居住的废墟293 。这节经文的困难重重,详细的讨论必须留给较大的注释书去进行。现代英文译本将这里的毁灭看作是劫掠的行动,夺取的地方必定依次地被战争所摧毁(参现中)。另些译本则将荒芜的废墟看作是恶人居住的地方。其他一些译本如新英语圣经,则是将它看作一个预兆,后面跟着第29a节的预言:他的财物不得常存。和合本与修订标准本较为直译,简直就跟原文一样隐晦不明。 29 ~30.这里又是最爱用的比喻:恶人蔓延式的增长迅速枯萎衰退,比勒达已经在八16~19 用过这个比喻了(参诗一篇;耶十七5~8) 。以利法将这个明喻的断片遍撒在他讲论剩余的部分。 31 ~35.本书作者的笔法极为精巧。以利法以称约伯为一个风囊开始这篇讲论(2节),却堆砌了连篇废话来结束他自己的讲论。他以令人生厌的重复唠叨独断而不是论证以几个形式说明“你所收的就是你所种的”这个教义。关键的陈述是第35a节(生产的比喻)与第31a节,那里很俏皮地使用虚假这个字(就是约伯在七3 用过的),作为那倚靠它之人的报应294 。我们不需要因混合的隐喻而困惑,它很可能是作者刻意用来使以利法华丽的结论变成多少有点滑稽可笑的。恶人像永远不能结果的棕榈树、葡萄树、橄榄树(32~33节)。他是回到他在五3 及下开始的地方。以利法甚至不能承认这个事实这个常见的事实:坏人没有限制的亨通与好人毫不减轻的痛苦,更遑论将之与神的公平调和了。
285 Rowley(p.133)认为是说明约伯的“痛苦”与“受伤感”,因为东风是猛烈而具有毁坏力的。
286 一般的译法以罪孽 为主词,口 为受词,这可从字序得到支持。但正常的句法反被交错排列的复杂模式所取代将四行合成一首诗。动词指教 (和合、吕译、思高、RSV)、“命令”(NEB)、“促使”(彭马文)也用在约伯记的其他地方,支持这个结论,因为口 是指教的器官。但是,根据诗一四四13 ,它的意义可能是“增加千万倍”。
287 附近的词尾加词“你的”有双重责任。“舌头”可以是阴性字( ZAW , XVI, 1896, p.78)。
288 根据达户( Psalms III , AB , 1970, pp.40, 205)所引用的丰富证据, 'a{da{m 的这个意义是无可否认的可能,平行体确定它是接近肯定的了。
289 根据诗九十2 ,我们可能可以承认“第一个”是神的一个名字。
290 我们无法肯定这正是第19节的意思。有人曾猜想是暗示赐给列祖的地 ,或约书亚征服那地。但以色列人历史的这类知识并未出现在约伯记中。
291 虽然这些字是单数的,却不是个人,而是以利法所形容的类别。
292 对于这里的图像有多么具体,众说纷纭。挺着颈项 这片语可以是抽象的(RSV“顽梗地”),或较具体的(NEB“低着头”)。彭马文根据屠西乃认为是暗示带有盾牌 的武装。
293 译注:本注释书作者在这一段所作的注释,与所有中文译本都不一样,主要是依据 NEB,该译本将第27节与第26节划分开来,归于下一个段落;现将该译本的第27~28节译成中文:
27 虽然他的喉垂肉厚而且大, 虽然他的侧胁胀满了肥脂, 28 他所居住的城邑必要变成荒废, 他的房屋必要荒芜, 它必很快变成一堆碎石。 294 不需要把这一节看作“与植物生命的系列比喻不一致”(Pope, p.119)而挪走。NEB 以一个双关语译作“倚靠他的高阶”来取代重复字,这是没有根据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伯十五1 】「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说:」
本章为第二回合对话的开始,在首次对话中,以利法强调了神道德的完美,比勒达则强调神不能动摇的公正,而琐法则指出神的无所不知,约伯在回答中再三为自己无辜受苦力辩,愿意与神当面对质。这三位朋友无法说服他,觉得此人已自绝于神之外,因此在新的对话中对约伯的责备转趋严苛。以利法保持君子风度,先责约伯不智,不应说无益的话,影响他人对神的敬畏(2~6节 ),然后析解何以他对自己的智慧有信心(7~16节 ),最后提出恶人必遭恶报的道理(17~35节 )。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以利法不满约伯「不敬虔」的表现与言语,又觉得约伯不接受他的劝告是拒绝他的好意又自以为是,因此他严词责备约伯。他认为约伯刚刚说的话就已经定自己的罪了。【伯十五1~3 】
以利法反应的尖酸刻薄,证明他已经亲身感受到约伯锐利的言论的伤害。约伯是个风囊,诗歌体的平行字眼「风」(参吕译 )与东风构成了一个词组,这在其他的地方是很常见的,我们没有必要停下来将东风解释成炎热而令人窒息的,暗示着就等于我们通用的「热气」285 ;着重点乃在于风是某种轻而难以捉摸的东西(和合本、TEV虚空的 )。修订标准本译作「自己」的这个字,直译为肚腹(AV )。将强调主动(Pi~el )的动词充满当作否定词来使用,会产生一个相当有趣的可能,就是把它的意义逆转为「虚空的」,这适合上下文。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五1~6 】
斥责约伯言语空洞,对神不敬虔,为自己的罪辩护;这些足以定他有罪了。
――《串珠圣经注释》
【伯十五1~16 】
以利法直接地批判约伯,他责备约伯是一个空话连篇的人(1~6节 ),拒绝长者的智慧之言(7~13节 ),也忽略人的罪性(14~16节 )。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伯十五1~35 】
恶人在世受尽惊吓:本章起至21章约伯三友改换语气,严厉斥责他;而约伯的态度更强硬,更迫切地要求公正的仲裁。
本章为以利法第二次发言。
――《串珠圣经注释》
从本章至21章是,约伯与三个朋友之间的第二轮辩论,辩论的顺序(说话人的顺序 )与第一轮辩论相同。本章记录了以利法的第二回辩论,与第一回相比,使人感觉粗暴而充满敌意。展开第一回辩论之际,以利法虽想到约伯犯了罪,却以抚慰和满有怜悯的口吻劝其悔改(4:5,5:17)。本文强有力地刻画了简单的因果报应逻辑,即“现实中的灾难皆为犯罪的结果”。这种强硬的口吻只能会更加激怒约伯。本章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①序(1-6节 );②论证站在神面前之人的无知与罪之普遍性(7-16节 );③对约伯的定罪(17-35节 )。
――《圣经精读本》
【伯十五2 】「“智慧人岂可用虚空的知识回答,用东风充满肚腹呢?」
虚空的知识: 字面意思是“风的知识”,指无根无据的虚妄知识。以利法反驳约伯的言论如同风一样:①无凭无据;②虚浮夸张;③缺乏实际意义。岂可用东风填满肚腹呢?“东风”是从叙利亚或北阿拉伯沙漠吹向巴勒斯坦地的热风,会大大危害农作物(创41:6 ,耶18:17 ,结17:10 ,27:26,何13:15) 。因此,本节意味着约伯的辩辞不仅无益,还带来危害。然而,以利法的这种非难过于主观化,好比“看见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太7:3) 。
――《圣经精读本》
【伯十五3 】「他岂可用无益的话和无济于事的言语理论呢?」
【伯十五4 】「你是废弃敬畏的意,在神面前阻止敬虔的心。」
「阻止敬虔的心」:妨碍别人敬畏神。
――《串珠圣经注释》
约伯不只是愚蠢的,他也是危险的。他的言语对健全的宗教是个威胁。希伯来文用简单的敬畏,但这当然是那一般性的词组「敬畏神」的简写,这在一1、8 及二3 是约伯的特性,并且在二十八28 等同于智慧。新英语圣经的意思是:约伯破坏了他自己的宗教(「你甚至将敬畏神从你心中驱逐出去」 );而今日英文译本(TEV )的意思却是:约伯破坏了其他人的宗教(「你使人灰心而不敬畏神」 )。事实上,如果这里「以利法是把约伯危险的观念污蔑为对社会的威胁」(Rowley- p.134 ),并没有显出他的论点;着重点乃是在于约伯对自己造成的伤害。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五5 】「你的罪孽指教你的口,你选用诡诈人的舌头。」
【伯十五5~6 】到目前为止,当朋友们试图要以特殊的罪名指控约伯时,他们是盲目地攻击。现在,他们可有罪名可以加在他身上了──他罪孽的讲论(这是指根深柢固的罪孽 参现中「邪恶」 )。如果约伯近来的言语是他唯一的失败,它们显然不能够解释他原来的苦难,所以,现代译本将这些言语追溯到一个隐藏的诡诈,因着试验而浮现出来的。我们认为这么作忽略了反语法──将约伯的苦难追溯到一个罪,而他犯这个罪却是源于那些苦难。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五6 】「你自己的口定你有罪,并非是我;你自己的嘴见证你的不是。」
【伯十五7 】「“你岂是头一个被生的人吗?你受造在诸山之先吗?」
头一个被生的人: 指第一个人亚当(林前15:45) 。 在诸山之先: 可用“创世之前”来代替。以利法以极端的例子来驳斥约伯的骄傲。当今圣徒所享有的启示比亚当当年所领受的更为清楚、确实。因为从历代以来隐藏的各样奥秘,已借着耶稣基督呈现在圣徒面前(可4:11 ,林前4:1 ,弗3:9 ,西4:3) 。
――《圣经精读本》
【伯十五7 头一个人等同为智者】
按照以色列的传统,第一个人亚当是被造而非被生的,并且从来没有等同于智者的传统。按照美索不达米亚的传统,有时被称为第一个人的亚达帕,是智慧之神伊亚给予世人作为模范的。亚达帕得到的是智慧,但没有得到永生。当诸神之王亚奴承诺给他永生之时,亚达帕中计拒绝。如今全人类因此只得接受没有永生,反而有病有死的命运。亚达帕被称为七哲一系之首。将文明技艺传给世人的,就是这七位哲人。然而本节不太可能是暗指任何一个传统。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十五7~10 】
为了要进一步贬低约伯的言论,以利法以一连串的问题使他蒙羞。讽刺的是,他的质问与约伯后来得着医治之与主对话的风格唯妙唯肖(三十八章及下 )。现在这段经文与前一段是交叉排列的,以利法开始时所指控的愚昧(2~3节 )与不敬虔(4节 )以相反的顺序详加说明:罪孽(5~6节 )与无知(7节及下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五7~13 】
斥责约伯目中无人,以为自己独有一切知识,否定老者的智慧。
――《串珠圣经注释》
【伯十五8 】「你曾听见神的密旨吗?你还将智能独自得尽吗?」
以利法认为约伯一己的看法怎样也及不了传统的信念(10节 ),并指出约伯一味抗拒他的安慰(11节 )( ,所说的话有如初诸恶人之口(13~16节 )。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伯十五9 】「你知道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呢?你明白什么是我们不明白的呢?」
人发怒的原因之一就是感觉遭到无视。据本节来看,以利法的内心已相当激昂。约伯对三个朋友的反驳(12:1-7,13:1-13),刺激了以利法。以利法作为学者的自尊受到伤害,故以急躁而激动的声音反驳了约伯。
――《圣经精读本》
【伯十五10 】「我们这里有白发的和年纪老迈的,比你父亲还老。」
「比你父亲还老」:暗示以利法年纪大。
――《串珠圣经注释》
【伯十五11 】「神用温和的话安慰你,你以为太小吗?」
“神用温和的话安慰你”。以利法竟这样形容自己给约伯的劝慰。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神「温和的话」:可能指以利法第一次说的话,包括他从神得的启示(4-5 )。
――《串珠圣经注释》
【伯十五11~16 】
以利法所提供的观念即将用罄了,他下面的规劝了无新意。虽然这篇讲论有几个罕见字的意义不得而知,以利法的责备暗示出他的虚荣心已经受了伤害。约伯应该满足于神的「安慰」(11a节 吕译、现中 ),大概是指他在四12 及下所传达之启发性的言语;这样,第11b节可能是另一个提醒:他曾对约伯说过温和的话。但其他的译本提示出:「安静地轻声说出的话」(NEB )是类似的启示,如果约伯对神的态度不是那么无礼,可能会接受它。译作冒出火星(12节 AV「眨眼」 )的这个罕见字证实下面的观念:约伯连珠炮似的言语(13节 )泄露出该受谴责的、对神发出的怒气(NEB )。但以利法污辱了所有人,藉以贬低约伯。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五12 】「你的心为何将你逼去?你的眼为何冒出火星?」
【伯十五13 】「使你的灵反对神,也任你的口发这言语。」
以利法指责约伯离弃神的时候,所指的似乎是约伯的话,记载在第七章17 至21节和第十章16、17节 。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你的灵反对神」:你发怒反对神。
――《串珠圣经注释》
以利法攻击约伯。不仅用言语抗拒,甚至其灵魂也在悖逆神,以此来指出约伯的骄傲。然而,以利法却不曾设身处地地体察约伯的处境与信仰上的苦恼就下此断语,使我们认识到操之过急的判断将会带来怎样的错误。
――《圣经精读本》
【伯十五14 】「人是什么,竟算为洁净呢?妇人所生的是什么,竟算为义呢?」
【伯十五14~16 】约伯实在忽视了人人的罪污,在圣洁的神面前,人岂可自义。
――《串珠圣经注释》
【伯十五15 】「神不信靠他的众圣者,在他眼前天也不洁净;」
“众圣者”。即天使(五1) 。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伯十五16 】「何况那污秽可憎、喝罪孽如水的世人呢?」
喝罪孽如水: 在本节,以利法特意针对约伯而非难他。人生于罪孽之中且自得其乐地生活在罪孽之中,如同吃吃喝喝一般(诗51:5) 。世俗的人本主义将圣经的教导界定为:为要使人隶属于自己的网罗。他们因不认识基督里面的永生与丰盛的自由,就被束缚在人本主义,合理主义的思考模式之内(罗8:21 ,林后3:17 ,来7:16) 。
――《圣经精读本》
【伯十五17 】「“我指示你,你要听!我要述说所看见的,」
以利法告诉约伯:恶人并不象约伯所说的个个兴旺,他们内心苦痛(20~24节 ),命运也极悲惨(20~35节 )。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以利法对约伯的责备似乎显示他对自己年纪比约伯大,但却没有获得适当的尊敬相当在意。 ◎虽然堆砌的言语不同,不过以利法的立论并没有很大的改变,就是坚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且更进一步的以约伯为恶人,所以受苦也是应该。【伯十五17~35 】
以利法对于好人幸福之死的第一个描绘(五26) 已经被约伯驳斥了(七9~10) 。以利法在此反驳约伯所说的恶人会兴旺的话(一二6) 。他却认为恶人要经受痛苦(20节 )、灾难的威胁(21节 )、急难困苦(22~24节 )和过早的死亡(32节 )。他把约伯包括在这群人里面。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约伯曾否定「恶人不得善终」,以利法极不同意他的看法,再强调恶人在世上必有各样灾难。
――《串珠圣经注释》
比勒达之恶人帐棚的图画(八22) 恰与约伯的相反(十二6) 。以利法对这主题举出反证:恶人有着痛苦的生活与过早的死亡。他诉诸于传统的信念(18节 参10节 ),暗示出这种诗歌在智慧人的课程中是很普通的,是从祖先所受的,未受外来的影响所污染290 。
虽然粗略的纲要很清楚,但许多的细节却是因着经文与文法困难而隐晦不明。惊吓的声音(21节 )可能是恐怖的消息,像在第一章中的一样;但 qo^^l ,「声音」,可以读作不定词的独立词(infinitive absolute ),形成较好的平行句:「恐怖回响在他耳中」。如果抢夺的(RSV「毁灭者」 )是「入侵者」(NEB ),可能是另一次刻意暗示第一章,明显是以约伯为一个恶人,因为这样的事曾发生在他身上。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五18 】「就是智慧人从列祖所受、传说而不隐瞒的。」
从列祖所受: 以利法高举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之权威。一般来说,比起革新和改革,传统主义者偏爱维持原来的现状。然而,传统主义者很有可能产生以下的弊端:①顽固的自闭性:急于维持自身的传统,而极力反对必要而适当的改革;②形式主义:忘却了传统本来的实际意义,而只顾毫无内在意义的形式或脱离原意的仪式。
――《圣经精读本》
【伯十五18~19 】
“列祖“指以前的世代。”这地“当指以东。以利法的意思是说,他的话有以前世代的经验为证明,而以东地的人都以智慧出众著称(耶四十九7) ,是最纯全的智慧,没有外人渗入。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伯十五19 】「(这地惟独赐给他们 并没有外人从他们中间经过。 )」
【伯十五20 】「恶人一生之日劬劳痛苦,强暴人一生的年数也是如此。」
恶人一生之日劬劳痛苦: 似乎是有意反驳了约伯“强盗的帐棚兴旺,惹神的人稳固”的主张(12:6)。以利法使我们感到他执意持守“恶人决不能繁荣亨通”的主张,极其肤浅地认识神的公义。生活在罪孽横流之世代中的圣徒:①不应该抱怨或试图逃避苦难;②乃要坚信神公义的终极审判(太25:33) ;③以补满基督患难之缺欠的心志,尽作光与盐的本分(西1:24) 。
――《圣经精读本》
◎以利法在此对恶人的描述是「在神面前逞英雄,并且胆敢向神挑战的人,这就暗喻约伯之前的言行正是「恶人的举动」。
【伯十五21 】「惊吓的声音常在他耳中,在平安时抢夺的必临到他那里。」
「抢夺」:原指盗贼(12:6)。
――《串珠圣经注释》
【伯十五21~24 】
论及恶人所受到的惩罚与结果。他们以自己的肚腹为神,追求快乐与金钱,至终遭到灭亡,从而沦落到最为悲惨之境地。
――《圣经精读本》
【伯十五22 】「他不信自己能从黑暗中转回;他被刀剑等候。」
恶人恐怕自己不能脱离灾祸。
――《串珠圣经注释》
这观念或许是指恶人害怕走在黑暗中,因为害怕他们所害过的人会带着刀剑埋伏,等着杀他们。但刀剑经常是神施报的工具(一15、17) ,黑暗也可能代表「黑暗之死」(参 NEB ),这是它常见的意义。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五23 】「他漂流在外求食,说:‘哪里有食物呢?’他知道黑暗的日子在他手边预备好了。」
新英语圣经作「他像食物一样,被兀鹰攫走」,需要略加说明。它可以回溯到七十士译本,并且广为现代译本所接受。这样的命运是神的报应的另一个象征。所以,像黑暗的日子一样令他受到惊吓的,乃是死亡,不只是危险。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五24 】「急难困苦叫他害怕,而且胜了他,好像君王预备上阵一样。」
【伯十五25 】「他伸手攻击神,以骄傲攻击全能者,」
【伯十五26 】「挺着颈项,用盾牌的厚凸面向全能者直闯;」
用盾牌的厚凸面向全能者直闯: 骄傲是堕落的天使,即魔鬼的主要属性(赛14:13) ,本节描绘了骄傲与放纵达到极致的状态。在以利法看来,约伯为要守护自己属世界的理论,而胆大包天地说出一切敌挡神之狂妄之言。然而,以利法的判断过于主观而感情化。
――《圣经精读本》
【伯十五27 】「是因他的脸蒙上脂油,腰积成肥肉。」
强调恶人的放纵和悖逆。
――《串珠圣经注释》
是因他的脸蒙上脂油,腰积成肥肉: 婉言描述了满目放荡、贪婪之人(申32:15 ,诗73:7 ,耶5:28) 。这类人①不愿神掌管他们。他们的神是自己的肚腹 (腓3:19) ,他们的心灵则耽于安逸而毫无感觉(弗4:19) ;②他们嘲笑邻人的穷乏。他们过着穷奢极欲而虚荣浮华的生活,极力谋取自身的利益和快乐,不仅不帮助贫寒的邻人,反而榨取穷苦人的血汗。
――《圣经精读本》
以利法的下一幅图画显出恶人的自我放纵,他们的「侧胁胀满了肥脂」(NEB 参诗七十三篇 )。新英语圣经正确地将 ki^^ 译作「虽然」,而不是因为(和合、吕译、RSV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五27~28 肥胖和兴旺的关系】
以色列将肥胖等同于健康富足,是因为只有富足兴旺的人,才有饮食过量的财力和长胖的余暇。因此,痴肥反成了神祝福和恩宠的象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十五28 】「他曾住在荒凉城邑,无人居住将成乱堆的房屋。」
「荒凉城邑」:指受咒诅的荒城(书6:26 ,王上16:34) 。
整节意指恶人充满自信,不怕进入因受神咒诅而变成荒凉的城邑,且住在其中。
――《串珠圣经注释》
这一切的虚张声势与奢华宴乐全都是短暂虚幻的,以利法宣称:因为他们美好的城邑与房屋将会变成无人居住的废墟293 。这节经文的困难重重,详细的讨论必须留给较大的注释书去进行。现代英文译本将这里的毁灭看作是劫掠的行动,夺取的地方必定依次地被战争所摧毁(参现中 )。另些译本则将荒芜的废墟看作是恶人居住的地方。其他一些译本如新英语圣经,则是将它看作一个预兆,后面跟着第29a节的预言:他的财物不得常存。和合本与修订标准本较为直译,简直就跟原文一样隐晦不明。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五29 】「他不得富足,财物不得常存,产业在地上也不加增。」
【伯十五29~30 】这里又是最爱用的比喻:恶人蔓延式的增长迅速枯萎衰退,比勒达已经在八16~19 用过这个比喻了(参诗一篇 耶十七5~8) 。以利法将这个明喻的断片遍撒在他讲论剩余的部分。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五30 】「他不得出离黑暗,火焰要将他的枝子烧干,因神口中的气,他要灭亡(“灭亡”原文作“走去” )。」
【伯十五31 】「他不用倚靠虚假欺哄自己,因虚假必成为他的报应。」
第一个“虚假”意指“邪恶”,第二个“虚假”则意味着因多行不义而跟随其后的“灾难”。
――《圣经精读本》
【伯十五31~35 】
把恶人的命运比喻为未结果子便死亡的植物;早逝乃是恶人所受的报应。
――《串珠圣经注释》
本书作者的笔法极为精巧。以利法以称约伯为一个风囊开始这篇讲论(2节 ),却堆砌了连篇废话来结束他自己的讲论。他以令人生厌的重复唠叨──独断而不是论证──以几个形式说明「你所收的就是你所种的」这个教义。关键的陈述是第35a节(生产的比喻 )与第31a节,那里很俏皮地使用虚假这个字(七3) ,作为那倚靠它之人的报应294 。我们不需要因混合的隐喻而困惑,它很可能是作者刻意用来使以利法华丽的结论变成多少有点滑稽可笑的。恶人像永远不能结果的棕榈树、葡萄树、橄榄树(32~33节 )。他是回到他在五3 及下开始的地方。以利法甚至不能承认这个事实──这个常见的事实:坏人没有限制的亨通与好人毫不减轻的痛苦,更遑论将之与神的公平调和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五32 】「他的日期未到之先,这事必成就;他的枝子不得青绿。」
「这事必成就」:或作「必先凋萎」。
――《串珠圣经注释》
【伯十五33 】「他必像葡萄树的葡萄未熟而落;又像橄榄树的花一开而谢。」
【伯十五33 橄榄树花落】橄榄树开花虽然茂盛,大部分的花却自行掉落,不会成熟结果。如此,恶人的计谋亦如同酸葡萄或橄榄花一样,至终不得成熟。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十五34 】「原来不敬虔之辈必无生育;受贿赂之人的帐棚必被火烧。」
“无生育”的原文有“象石头一样”的意思,近乎我国的“石女”。以利法指出恶人必无后,而房屋也被火烧,暗示约伯遭难(一16) ,是作恶的结果。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不敬虔之辈必无生育: “不敬虔之辈”指假冒伪善之徒,实在难以期待他们会结出好果子。因为他们“所怀的是毒害、所生的是罪孽,心里所预备的是诡诈”(35节 诗7:14) 他们摆出一副行善的架式,实际上却是披着羊皮的狼(太7:15) ,自以为富足实则一无所有(林后6:10) 。
――《圣经精读本》
【伯十五35 】「他们所怀的是毒害,所生的是罪孽,心里所预备的是诡诈。”」
以利法曾说约伯无知,好象“用东风充满肚腹”(2节 ),他现在形容约伯的恶,是怀里满了毒害(“怀”原文指“肚腹”-35节 )。依以利法的传统看法,作恶的结果是恶人的毁灭,人的一切不幸都是自己招来。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思想问题(第15章 )】
1以利法指斥约伯言语「过份」、充满不虔不敬(4 ),你同意么?假若约伯经过这场浩劫而毫无激动的反应,没有尝试在理性上找「出路」、究查神的作为,你想他的信仰是怎样的?
2以利法「倚老卖老」的责备(10 )有说服力么?他对受苦的体会是否不及约伯呢?人的成长是否必然随岁多而增加呢?参32:9。你怎样留意自己的成长。
【伯十五章 以利法又提出甚么新论点?】
第一轮谈话结束后,每位朋友接着按同一顺序,进一步阐述他们的论点。约伯也一一作答(15-31章 )。以利法这一次语气更不客气,更激烈也更具谴责意味,但他并没说出新的内容(参4-5章中他的话 )。他首先说约伯的话空洞无用,然后又强调约伯是个大罪人。根据以利法的观点,他们祖先的智慧和经验比约伯个人的思想更加宝贵。以利法相信他的话与神的话一样真实,他的傲慢显而易见。
――《灵修版圣经注释》
【伯十五4 】
「在神面前阻止敬虔的心。」
约伯的朋友竭力寻找他受苦的原因,表明他们在暗地承认失败,这就是为什么以利法这样毫无根据的控告他。他们却不知道约伯有代求的秘密习惯,他们只以为约伯必有秘密的罪,有的信徒也忽略这种情形,而有隐而未现的罪。
忽略个人的私祷——内室的门难得关闭,关的时间实在太短。他们没有悉心用功夫代求。这样内心的声音太嘈杂,圣灵的声音就不显露了。他们可能有神的话,也为神作工,却没有单独地与神相交。
忽略为众人代求——很少看到他们来聚会,专为教会的事工及失丧者的救恩代求。他们很少与众圣徒一同聚集,他们好像多马,在门徒聚集于小楼时,他却缺席了,以致失去主的微笑。
忽略家庭的共祷——我们每天至少一次聚集在家庭的祭坛边。当亚伯拉罕支搭帐棚的时候,他一定筑坛。一个缺少祷告的家庭必然是世俗与不快乐的,家庭崇拜才是家庭生活与互爱的关键。
忽略祷告是多么短视与罪恶!无怪乎你心灵会饥饿,因为你不注意营养,忽略与天上交往。
──迈尔《珍贵的片刻》
【伯十五14 如何得洁净】「人是甚么,竟算为洁净呢?」
以利法观察约伯不接受他们的理论,不肯承认自己有罪,断定他的问题,是自以为有智慧,是他陷在罪中的原因,正像亚当一样。 他说:自命“智能人”,用虚空的知识说话,要受灾祸的报应,正如炎热的东风,使他的肚腹枯渴干燥。亚当为了遮掩罪,说诡诈的话;那么,约伯所说的话,正是他的罪证。骄傲自是的态度,常是异端特有的记号:以自己与神相同,以为只有他自己对,如同智慧的化身,以为他是最早就有的,“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以前,我已生出”(箴八22-25) 。其实,以利法的态度,何尝不是这样(伯一五1-10) ? 以利法进一步指出,人自以为义,但在圣洁的神面前,实在是污秽不堪;因为神的标准,与人绝不相同。 不必谁告诉他,人总会有罪咎的感觉,都会自己悔恨,深愿能撕毁昨天,像撕毁日历一样。如果问任何人,他们都愿意能得机会,让生命重新活过。
人是甚么,竟算为洁净呢? 妇人所生的是甚么,竟算为义呢?(伯一五14)
可是罪人不肯悔改,必然受神的刑罚(伯一五25-30) 。他更特地指出:“原来不敬虔之辈,必无生育;受贿赂之人的帐棚,必被火烧。”(伯一五34) 如果听来跟约伯的境遇相似,该不是偶然。这种对人的尖刻,还算是朋友的忠言,仇敌又该能怎样?他的话虽然有其道理,但自己不能免于同样错误,也无助于解决约伯的问题。 对于人类来说,在神面前算为洁净,得算为义,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所有的宗教,都有其洁净的观念,洁净的礼仪,以为作了某些事,就可以除罪,而得神的喜悦。原因是人都知道神是可畏的。但是努力的结果,仍然是没有称义的确知,也就没有平安可言。基督教不是自救的宗教,不是靠自己努力,讨神的喜悦;而是信靠耶稣基督,祂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赎,使凡信祂的,“在一切不得称义的事上,信靠这人,就都得称义了。”(徒一三39) 这是好消息。这是恩惠的福音。 在基督里的人,不仅是没有显然罪行的好人,而是在神的面前,可以不算为有罪,是何等的有福。
── 于中旻《约伯记笺记》
【伯十五15~16 以利法的想法是……】
“在他眼前天也不洁净。”以利法重复他的想法,不论天使(众圣者 )或人,所有受造物都不足以成为信赖和盼望的基础。只有在神里面我们才有确实的保障(伯四18-19) 。
──《灵修版圣经注释》
【伯十五31 原因何在 】
“因虚假必成为他的报应。”(伯1531 ) 从前,有个孩子既懒惰又爱撒谎,一天,吵着要妈妈做新鞋子给他穿,妈妈说:“只要你帮我做点事,改掉撒谎的坏习惯,我马上做新鞋给你。” “好,我马上改。” “我很忙,谷场上的一堆谷你去晒晒,晚上再堆成堆,我替你做鞋子。” 孩子答应着出去了,晚上回来要鞋子,妈妈说明天做。叫他明天再去晒谷。 第二天孩子又来讨鞋子,妈叫他再等一天,先帮他晒好稻谷。 第三天孩子又来见鞋子还没有做好,发急了:“我晒了三天谷,鞋子怎么还没有做好,你骗我。” “孩子,妈妈从来不骗你,又是你来骗我。你这三天根本没有去晒稻谷,我做好的鞋子就放在那谷堆里,你若一动手,马上就可得到,怎么反来怨我呢!今后可要改啊!” 主的福份赐给一份顺命的子民,他是信实,从不撒谎。 多少人活在亚当里,活在情欲中而埋怨上帝不听他所求的,原因何在。
── 佚名《喻道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