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 「你且呼求,有谁答应你?诸圣者之中,你转向哪一位呢?」
2 「忿怒害死愚妄人;嫉妒杀死痴迷人。」
3 「我曾见愚妄人扎下根,但我忽然咒诅他的住处。」
4 「他的儿女远离稳妥的地步,在城门口被压,并无人搭救。」
5 「他的庄稼有饥饿的人吃尽了,就是在荆棘里的也抢去了;他的财宝有网罗张口吞灭了。」
6 「祸患原不是从土中出来;患难也不是从地里发生。」
7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以利法分享了引以为豪的异象之后(
四12-21 )),约伯却毫无反应。他可能被约伯的冷淡所触怒,所以口气转为强硬,断然取消了约伯祷告的资格(
1节 )):「你且呼求,有谁答应你」(
1节 ))。由于以利法已经声称自己获得了灵的启示(
四12-21 )),这就成了对约伯最大的打击。因为约伯最大的痛苦,就是失去了与神之间的「密友之情」(
二十九4 ))。
「诸圣者」(
1节 )),指众天使。按照因果报应的理论,约伯自己也说「我身体的枯瘦也当面见证我的不是」(
十六8 )),所以以利法认定约伯犯了罪,向哪位天使呼求也没有用,因为天使不会替罪人说话。而约伯则越来越清楚地看见,自己百口莫辩,迫切需要一位「听讼的人可以向我们两造按手」(
九33 ))。
「忿怒害死愚妄人;嫉妒杀死痴迷人」(
2节 )),可能是当时的一句谚语,说明报应的原则。
「我忽然咒诅他的住处」(
3节 )),意思可能是「我忽然宣布他的住处已受咒诅」,也就是4-5节所描述的悲惨遭遇。但以利法对「愚妄人」的儿女和财产的咒诅(
4-5节 )),却让约伯更加想起自己的痛苦。
古代的城门口是当时审判、仲裁的地方,「在城门口被压」(
4节 )),指审判时不能获得公平的处理。
以利法认为,「祸患、患难」(
6节 ))是由罪恶生发出来的,并不是出于神或自然。人性本恶,所以「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
7节 )),无法避免。既然是罪有应得,祷告也没用(
1节 )),还不如坦然接受,不要做不肯认罪悔改的「愚妄人」和「痴迷人」。
上图:法国画家里欧·博纳(Léon Bonnat,1833-1922年)1880年的油画《约伯》。
8 「至于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托付祂。」
9 「祂行大事不可测度,行奇事不可胜数:」
10 「降雨在地上,赐水于田里;」
11 「将卑微的安置在高处,将哀痛的举到稳妥之地;」
12 「破坏狡猾人的计谋,使他们所谋的不得成就。」
13 「祂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使狡诈人的计谋速速灭亡。」
14 「他们白昼遇见黑暗,午间摸索如在夜间。」
15 「神拯救穷乏人脱离他们口中的刀和强暴人的手。」
16 「这样,贫寒的人有指望,罪孽之辈必塞口无言。」「至于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托付祂」(8节 )),这句话非常正确,但却一点也不能帮助约伯。因为约伯已经这样做了,却还是非常痛苦,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受苦。我们若置身事外,不能与受苦者感同身受,当然可以很轻松地宣称能勇敢地面对逆境,但约伯的感受却是:「你们安慰人,反叫人愁烦」(十六2 ))。 「祂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13节 )),这是《约伯记》唯一被新约引用的经文(林前三19 ))。 8-16节这首优美的诗歌,堪称准确无误的信条。但这个公式化的信条却不能帮助约伯,因为完全不适合约伯的遭遇。今天,我们也很容易发表这样一样四平八稳、完全正确的讲论,但却完全不能触动人的生命。因为真道若没有借着圣灵宣讲,并不能直击人心(约十六8 、13 ));福音若不倚靠神的大能(罗一16 )),最终也会沦为心灵鸡汤。
17 「神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
18 「因为祂打破,又缠裹;祂击伤,用手医治。」
19 「你六次遭难,祂必救你;就是七次,灾祸也无法害你。」
20 「在饥荒中,祂必救你脱离死亡;在争战中,祂必救你脱离刀剑的权力。」
21 「你必被隐藏,不受口舌之害;灾殃临到,你也不惧怕。」
22 「你遇见灾害饥馑,就必嬉笑;地上的野兽,你也不惧怕。」
23 「因为你必与田间的石头立约;田里的野兽也必与你和好。」
24 「你必知道你帐棚平安,要查看你的羊圈,一无所失;」
25 「也必知道你的后裔将来发达,你的子孙像地上的青草。」
26 「你必寿高年迈才归坟墓,好像禾捆到时收藏。」
27 「这理,我们已经考察,本是如此。你须要听,要知道是与自己有益。」最后,以利法的口气有所缓和,承认受苦的不只是「耕罪孽、种毒害的人」(四8 )),苦难也可能是神「管教」(17节 ))的一部分,所以「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17节 ))。这些话虽然很对,但还是用错了地方。「祂打破,又缠裹;祂击伤,用手医治」(18节 )),这话虽然很美(申三十二39 )),但却不能被人当作属灵的膏药,用来包治属灵的百病。 对于我们这些软弱的信徒来说,苦难常常是神的管教,但对于「完全正直」(一1 ))的约伯来说却不是。以利法并没有看到属灵的真相,就断言约伯是被神管教,结果把「属灵正确」的话变成了一把钝刀。对于约伯来说,「神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17节 )),就像「痛失家人和财产的人是何等有福」一样残酷,所以「祂打破,又缠裹;祂击伤,用手医治」这些美好的话,也失去了安慰人的功效。 「六次、七次」(19节 ))是修辞方式,意思是「多次」。 「与田间的石头立约」(23节 )),比喻田间石头不会阻碍出产。 以利法指出,信靠神的人必有安全感,「你的羊圈,一无所失」(24节 )),「你的后裔将来发达,你的子孙像地上的青草」(5节 ))。但这些话却不能安慰已经失去财产和儿女的约伯,反而再次揭开他的伤疤。空泛的教条是苍白无力的,既不能帮助人、也不能造就人。我们若缺乏同理心、不能与人感同身受,单凭空洞的说教,纵然句句都是真理,也会让人「看为可厌、心不肯挨近」(六7 ))。 以利法一面说「祂行大事不可测度」(9节 )),一面自称「这理,我们已经考察,本是如此」(27节 )),这是自相矛盾的。但以利法却看不到自己的盲点,反而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神秘经历,倚老卖老地断言约伯的苦难乃是神的「惩治」,只要接受「管教」,苦难就会过去。「这理」貌似正确,但神却对他说:「你们议论我,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是」(四十二7 ))。因为他认为神被束缚在因果报应的规则中,所以人只要遵循某种公式,就能脱离苦难,让一切都恢复正常(17-26节 ))。但这与古今许多圣徒的苦难遭遇并不相符(来十一36-39 )),却应验了撒但的指控:人敬畏神,只是为了交换福气、避免受罚,用敬虔来贿赂神、操纵神(一9-11 ))。今天那些肤浅的「成功神学」或「恩典福音」的公式,目的都是为了体贴人的肉体,结果不但不能解释苦难,反而把人推进深渊。 以利法只是神用来对付约伯、造作约伯的第一个工具。虽然约伯最终被恢复到以利法所描述的福气中(23-26节 、四十二11-17 )),但却不是照着以利法的公式。相反,他承认福气乃是白白的恩典(一21 )),并不是用功德、悔改换来的;所以「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一21 ))。人「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二10 ))?祂有权照着自己的心意赏赐,也有权按着自己的主权收回,并没有义务向人解释。所以当美好的生活被挪去时,约伯既没有埋怨,也没有伸手;他所祈求的,不是生活恢复正常,而是与神之间的「密友之情」(二十九4 ))恢复正常,这是神最悦纳的(四十二8 ))!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五1) (六 )我相信,二人之间的龃龉出现于第五章的第一段。约伯必定已因以利法所见的异象而吃惊,所以有几分困惑。他的老朋友较早前曾严厉待他,但也同样是宽大的。但这神的启示,连同所谈到神的圣洁与人的不洁,这一切与他目前的苦境又可能有甚么关系呢?以利法是否接着要定他的罪或安慰他呢?当以利法开始再对他讲话时,我不认为他需要花很多时间作出决定。在第一节的那些问题中,他清楚地期待否定的答案。约伯在身心极其痛苦中,向天上大声叫喊是无用的,因为甚至那些‘圣者’──在以利法所见之异象中,神加以咎责的那些天使──是不会留心听他的。虽然在三十三章二十三节 及以下各节(以利户之言论中的一段、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后加的 )简略的提及有一位代求的天使,但我们却不能认真地认为以利法在这里是劝约伯向这样的一处地方寻求帮助。他所提出的问题必定是一个修辞上的设问句。而且对一个像约伯这样心境的人来说,最明显的含意必定是:神不会听他的祷告。无疑那理由是:假如他继续在第三章的紧张状态中的话,他的祷告就会是愤恨的祷告。倘若约伯真是这样理解第一节的话,他便无法避免不作这样的推断:在第二节以利法简直已把约伯列入将要被‘忿怒’所杀的那类‘愚妄人’。用来表示‘愚妄人’的那一个字,的确是一个强烈的字,纵使没有约伯自己用于他妻子那个字眼(二10) 那样强烈。它是指箴十二章十六节 所说的那种人,他的恼怒是立时显露的,或是如箴二十章三节 说的,是不断地争闹的,但也许最重要的是指箴一章七节 所说的那一种人,藐视智慧之道,并放弃敬畏神,而敬畏神乃是知识的开端。标准修订本译作‘忿怒’的那个字眼同样强烈。从他下次开口说话时,立即把它应用(六2) 的事实可清楚看到,这个字特别刺痛约伯。约伯用这个字的方法是与撒母耳记上一章十六节 的用法类似的,在那里哈拿用它表达因神让她无儿女以致心中愁苦的感觉(译按:和合本‘烦恼’在此译作‘愁苦’ )。但在以利法使用它之时,约伯必定已察觉箴二十一章十九节 那更令人不快的细微差异:‘宁可住在旷野,不与争吵使气的妇人同住(按字义是“烦恼的妇人” )。’在他那方面,这含有不满和脾气乖戾的意思,而非真正悲伤,正如在下一句(伯五2) 译作‘嫉妒’和‘痴迷’的那些字眼,已使约伯联想到,以利法是指责他嫉妒别人,并指责他是愚笨的。劝告一个在绝望中的人,再没有比以利法所说的一套话更无智慧和残忍的了。在以利法描述这样痴迷的人的命运时,似乎更显得残忍和无情。他个人曾认识这样的一个人,约伯的富足(‘扎下根’ )使他极其不快,以至他以求神的咒诅临到他和他所有的为己任──遂带来毁灭的结果。他的众子‘在城门口被压’,就是在那城或那村的长老开庭的城门内广场上,不获公平处理(摩五12) ,他自己所有财产也突然丧失,给那些漂泊的流氓吞吃了。约伯必定一直惊愕地抑制自己。这个自称为朋友的人已完全忘了发生在约伯身上的事么?然后他听到以利法末了的话,包括在六、七节的那著名的对句中。正如营火必然使火花飞腾一样(希伯来文按字义而且生动地作‘火焰之子’ ),患难也必然一样飞扑到人身上。以利法又再回到他所见的异象上。‘人生在世必遇患难’,约伯可能说过这样的话。但这话在他对愚妄人咒诅之后就立即说出来,看来以利法似乎暗示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生下来就是愚妄人,该受任何临到他们的患难。(七 )若把第七节希伯来文的发音作很小的改变,这种恶毒的意义便能清晰地加在这对句中。这种改变有把被动的‘(被 )生’变成主动的‘使其出生’的效果。现代中文译本采用这改变并把六、七节译作:………… 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 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 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 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餬口, 直到你归了土, 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 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不但人、地 和尘土 共见于这对句和创世记里面,而且动词长出 (译按:和合本作‘发生’ )使人想起创世记记载的就要发生 (按字义是将要长出 );名词祸患 和患难 的意义范围与创世记的劳苦 并没有多大的分别。可惜希伯来文并没有问号;它有一个疑问的质词,置于一个问题的开端,但并不是时常这样用。在这样的情形下,只有上下文才能告诉译者那句子的本意是个问句。因此没有证据证明波普(Pope )教授及其他人士认为第六节乃问句的建议是正确的。但我倾向于接受这建议,因为这样会使创世记的人生观和以利法新发现的悲观人生观非常接近。那么那对句便会是:二十节 饥荒 战争
二十一节 火 (标准修订本作‘舌’、即指火焰。译按:和合本作‘口舌之害’。 )洪水 (作稍微的修改 标准修订本作‘毁灭’。译按:和合本作‘灾殃’。 )二十二节 抢劫 (标准修订本又作‘毁灭’。译按:和合本作‘灾害’ )饥馑 (与二十节的‘饥荒’是不同的字眼 )野兽 虽然有这些自然和随时威胁人的灾祸,然而二十三至二十六节便描述约伯是有分于幸福而且受保护的生活。他会与顽强的土壤立平安的约,没有野兽会袭击他。他的房屋(‘帐棚’是诗中之破格、由于约伯不是贝度英〔Bedouin〕人 )会平安,不至受攻击,他的羊群、牛群不会被抢夺。而且他自己必得享高寿,又有众多的儿孙绕膝。也许这次以利法刻意想到仁慈的神会恢复约伯实际上所失去的,纵然约伯自己必定再次因他的这位所谓朋友迟钝的感觉而战栗。这竟是他从以利法的言论所得的最后印象,这是多么令人惋惜呀!因在这三个辅导者中,这个长者不但是对约伯的正直最承认,也是对约伯的心境最了解的一个。他觉得,正如约伯感觉到的,那些根基正在动摇,肯定和信心所统治的秩序正在消逝,而且他已成功地扩大了他的神学,把这种情形归入了考虑的行列。在他看来人生已变成绝不简单,而且人生之谜令他极其烦恼。但刀口开始擦痛他时,他并不会放弃神圣制度中本质公正、始终一贯的基本信仰。这情况尤其是在他与约伯意见不合的地方可以见到。那是因为他怀疑约伯就要踏上那条危险的路,以致他将嘉许、警告、忠告与抒情的恳求混合起来质问他。在以利法冗长的言论中,有几处地方我们可以意识到威吓在隐藏着,蓄势待发。所以在他最终那既有力且过分的恳求中,他简单而清晰地劝告约伯要默然受苦,并把自己看作被为父的神降为卑确实是幸运的,藉此使他得享更大的福祉。但他主要的目的是描绘一幅灿烂的图画,是关于他自己极其渴望认识的神;一位在困难的时候不会抛弃那些信靠祂的人的神,反而会保护并重建他们,并温柔地庇护他们,直到他们平安到达旅程的终点。这是他在漫长的思想、经验与忧虑的生活中,学会了的最基本教训,而且迫切地要他的老朋友也视此为他的教训。啊呀!等下一次他说话时,那将会是我们认不出来的一位以利法。那威吓将会表面化。但约伯将会插入几段苦毒的话,把以利法的笨拙变成暴怒,并把他敏锐的警告变成恶毒的批评。在到达那阶段时,我们可以断定那真正的以利法已露出他的真面目,如果那时 它是我们的结论,我们便不该让它阻碍我们在这 适当的时机给他赞赏。他确曾努力尝试──只要他觉得他能做到──用一篇神学成就不平凡、且文辞美妙得颇令人着迷的言论,使他的老朋友在未有确证时仍被假定为无罪。关于受苦为神惩治人的注解 (a )在旧约时代,人真的想过善良的生活,而这样宣称,或仰望神祝福他、报答他,并不以为耻。
(c )若这样的人在今生遭遇不幸或悲剧,他知道那些不幸只能由神而来,因为在旧约时代,人们不信有任何可以归咎的权势(像新约时期的魔鬼或撒但 )是与神无关的。(除了这卷书的开场白那撒但以外、他──当然在神的许可下──在各人的生活中运作。旧约了解较广的范围或宇宙、那混沌或邪恶的权势、它往往被描绘为乔装的海怪〔Leviathan、译按:此字和合本译作‘鳄鱼’〕或其他怪兽、而且它实际上在神管理的宇宙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正如在约伯记末了上主的言论中所描绘的 但它与撒但并没有多大分别、都是神创造的。进一步请参四十和四十一章的注释──你能用鱼钩钓上鳄鱼么?。 )
为了类似的理由,我并没有强使人接受那精简却流行一时的受苦观念(接近以利法言论末段提及的 ),认为受苦是神所指派、含有积极 目的而加于人的。他在五章十七节 论到神所‘惩治’(钦定本作矫正 )的人是有福的;但从其余的经文就清楚可见福气是后来的,而且他的受苦不是福气的一部分。仅就那教导他的话,更急迫地去信靠神,并且更加悔悟祂向祂呼求,甚至具有部分积极的作用。我们实在可以说,以利法以受苦为惩治这概念,作为劝告约伯谦卑归向神的方法,而非以受苦为一种辅导策略来劝导他,这无论如何都是对他的光景一个满意的解释。当然这概念,与他所投入那异象经验的神学那强烈的情感比较起来,它给人有事后孔明的印象,而且他后来也不再旧事重提。它在比勒达或琐法的谈话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概念确实在以利户的谈话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三十三章十九节 及以下各节,又更进一步显示出来,但这些大概都不属于原来的约伯记(请参附录:以利户的言论 )。它见于旧约别处,值得注意的是申命记八章一至十节 ,诗九十四篇十二至十五节 ;和箴三章十一至十二节 。但在这些经节较广的背景中也没有发展为一种主要的论据。它使人得到的印象是:藉受苦试验信心(我们记得、这曾包含在民间的约伯故事中 )。有关的概念,把它提出来是要缓和受苦为惩罚罪这种严厉的教义,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旧约差不多都普遍把受苦看为一件负面和邪恶的事。它特有的反应,正如在哀恸之诗中的情形一样,是令人感到沉痛的,何故 ?若是要正视受苦这事,最好看它是神不悦和惩治的一个记号,而不看它为一条通往神恩典的通道。我们可以这样说,恩典能克服它,却不是利用它。
新约也确信受苦像邪恶本身一样,是不应有的东西,而且这在神的新时代中注定会消失的。但因为基督的十字架,新约可把苦难涂上丰富和温暖的光辉,而且有时几乎将它当作是殉道士的信德徽章,又或是卑微的基督徒效法他的主或与祂联合的媒介。在许多有关联的章节中,请参马太福音十章三十二至三十九节 ,十六章二十四至二十六节 ,罗马书五章三至五节 ,哥林多后书一章三至七节 ,腓立比书三章七至十一节 ,提摩太后书二章三节 ,希伯来书十三章十二至十三节 ,彼得前书二章二十一节 ,四章十二至十三节 。这是关于受苦的积极教训。我们在旧约中从未见到任何相似的教训(除了以赛亚书五十三章 ),所以基督徒读者不应把从它引伸而来的洞见加在约伯记里面。--《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约伯记第五章 五1~2 .照这样看来,以利法下面的话对约伯是个可怕的打击。他说在祷告中呼求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没有一个人会答应。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陈述,因为以利法自己已经声称获得了隐秘的启示,约伯自己反倒被取消资格了。以利法似乎已经作了结论:因着他的“忧愤”(思高;和合本:忿怒)与嫉妒(五2) ,约伯已经成了一个愚妄人,他蔑视了“全能者的管教”(五17) 。稍后,以利法将会描写约伯可能充满盼望想要祷告的心境。约伯同样是没有资格要求诸圣者的中保服事。 有一个媒介者可以帮助人与神接触,或在他们之间进行磋商,这在约伯记中是个重要的观念。约伯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见需要一位中保,这不是个新观念。在导论:“约伯记的文学背景”讨论的、近东的这种哀歌,习惯上是对受苦者个人的神o说出的,这是较小的神明,会在那之后将他的案件陈明在神圣的议会中163 。以利法在第1b节否定了这条通向神的道路,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好以色列人为反对这种多神论所作的论争;但这个倾向一个没有果效的后果是:把神孤立起来,除掉祂与祂受造之物接触的所有可能,后来一定得乖斐鲆桓鲂碌纳窕埃以后期犹太人思想中的天使来填补这个巨大的空虚的空间。这些中保的受造的身分既然是不容置疑的,他们对一神论没有任何威胁164 。 约伯只能跟着他所承认的需要而摸索前进,几乎不能猜想会在适当的时候出现不可思议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神自己会在耶稣“在神和人中间……一位中保”(提前二5) 165 这个人里面成为肉身。 3. 在3~7节描绘愚妄人(这个术语证明我们在此所读到的,是一篇典型的“智慧”教训)的不幸;第17~26节则是描写与之相反的人智慧人所接受之“全能者的管教”(五17) 的益处;在这两段之间有着均衡的对比166 。愚妄人似乎可以兴盛一时,但是忽然之间他的命运就逆转了。第3b节暗示一个好人像以利法167 的咒诅可以确保这不配之人的没落。咒诅他的住处,这举动给释经学者带来极大的困惑168 。如果神的审判,或由于罪所自然形成的苦难,还必须由一个祷告来催化,那就把整幅画弄得更为复杂了,但圣经中到处都可以找到相同的组合神的旨意、自然的进程,与人的代祷。 译作住处的这个字尤其有趣。它是一个牧人用语,描写放牧之地。某种亚拉伯文用法暗示:游牧民族放牧或野营而集体移居的终点169 。马里文件170 证实这个字在青铜器时代中期(Middle Bronze Age)的意义已经是“扎营”了;但是,透过它的集合名词意义,它包括了牧羊人有牧放权利的整个地区,进而衍伸指他的所有地171 。这较广泛的意义适合第4~7节所描写之广大项目的灾祸,而且,以利法的论点中举为例证的人,不是一个牧羊人,而是一个农夫。 4. 稍后,约伯将对把一个人的罪报应在他儿女身上的作法提出抗议(二十一19~20) 。我们可能应该以“暴风”这读法来取代城门口,将这节经文解作比一19 所提及之事更为悲惨172 。并无人搭救,经常用来说明一件事是神的举动,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它发生。 5. 这节经文的意义较不清楚。虽然它可以意味富人的家庭衰落成赤贫(参诗三十七25) ,但大多数译文给人的印象是:他的庄稼被小偷毁了。 6 ~7.这两节经文暗示说人的患难是天生的、无可避免的。在创世记三17~19 神所判决之人类的忧虑,是来自他与一个带有敌意或棘手的环境之奋斗。以利法似乎否认这一点,暗示了另一个来源。在下面的诗歌中(9~16节),他将这类的经验归诸于神,所以,虽然在第3~7节没有指名说神是执行这些事的,他可能是在暗示:耶和华是愚妄人的患难隐藏的肇因,虽然它们是如此的普遍,以致它们看起来是很自然的(7节)。 第7节明显的宿命论困扰着释经学者,有些人没办法将它改写成更适合上下文,只好干脆把它给删掉了。如果如同火星〔希伯来文直译为“里谢弗(Resheph)之子”;译注:里谢弗为火与邪恶之神〕飞腾这个熟悉的明喻,只是描写永远无法避免发生的事,那么以利法就已经放弃尝试作道德的解释,并且为任何受苦的人提供令人忧惧的安慰。在我们能够找出谁是“里谢弗之子”以前,我们不能指望会有进一步的进展。既然里谢弗是迦南人的一个神o(我们现在对他有许多的认识)173 ,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的可能性是:我们在这里所看见的是从古老神话而来的另一小片意象,而不是比较平凡的“火星”或“飞鸟”(参思高、现中注)。在斟酌这个问题时,需要把比较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个事实上:这个动词所形容的高度是指身高,而不是指与地面的距离,所以可能是指人类的自大,即使最后一个字是暗示鸟儿的飞翔174 。 8. 到目前为止,以利法的教训已经太令人沮丧了;现在他试着要弹奏出比较令人愉快的音调。对神的信心救人脱离悲观,中英文译本(如:和合、RSV、NEB)的译法至于我无法表达出希伯来文 ~u^la{m “但是”(吕译)所作的对比,这个字赋予以利法的言论一个模糊而批评的语调。祷告的邀请是以法律术语来表达的,“寻求”(吕译、现中、RSV;和合本:仰望)神是个刻意的行动,不只是向神陈诉他的案情(思高、现中),更是将他的事情托付(吕译,直译“我陈明”)于神。这个劝告有点愚笨,因为除此之外约伯再没有别的愿望了。 9 ~16.这首信条式的诗歌是圣经中这类风格之作品最优美的实例之一,也是约伯记中最清楚的经文之一,所以不需要作任何解释。许多个别的诗行在旧约圣经其他部分都有类似的话语。这首诗吟诵神的属性,以分词片语描写祂的行动。现在时态暗示这些是祂特有的、持续的作为。在创造与救赎之间没有什么分别。神对于自然有绝对的能力(9~10节);在人类的事物上,祂是至高无上的(11~15节)。降雨(10节)是个适当的例子,用来说明神无可记数的、无法理解的行为,因为可以用它来毁灭人类,或供养人类,在洪水时已经用这个元素来毁灭人并拯救人。它正反两面的用处,将会在雅巍的讲论中以可怕的力量详细述说175 。所以,它是一个恰当的例证,说明神毁灭性的与赐恩性的行动,这一切全都激发人信靠祂的公平。第11~15节的乐章安排了三首双行诗,说到神如何阻挡聪明人与狂妄的人(12~14节),前后则是形容鼓励灰心之人(11节)以及拯救穷乏人(15节)176 。 15. “孤儿”(吕译、RSV)、穷乏人(和合本、现中、NEB)等是基于没有经文支持的修正。马所拉经文的直译是“而祂拯救脱离刀剑,脱离他们的口”(吕译注,参 RV 与 RV 边注)。大部分的学者都试着想要使它变得更容易理解。第二诗行显然缺少了穷乏人的平行字眼,所以“孤儿”获得广泛的接受,但还有许多变通的方法被提出来177 ,证明这个问题距离解决还很遥远。我们提议:最好的线索是由译作强暴人的手这个片语所提供的,尽管这个形容词显然是阳性形式178 ,提及神大能的手(而不是恶人的手),适合用来强调救恩。学者们之所以受到误导,是因为他们想要找出整齐的双行诗,穷乏人(15b节)所失去的平行字眼由贫寒的人(16a节)补足了,然而节15a与16b节因着共同使用口这个字而成为平行的。无论如何,很优美地结束了这段声明:错误获得纠正,罪孽之辈闭口无言。 17 ~26.以利法的文集中,第五首179 诗歌唱出了一个以正确的灵来面对苦难者的音乐。 17. 当灾难击打敬虔之人的时候,他承认这是神训练的一部分,所以能够在逆境中欢喜快乐。这是一个新的观念,可以涵盖那没有包括在第11~16节之简单分类中的案例,在那里,恶人狼狈不堪,好人则获得帮助;但也不适用在约伯的身上,他是一个好人,狼狈不堪,又没有获得帮助。以这类经历为惩治( mu^sa{r )的教训,是智慧学校常见的课程180 。以利法的讲论开始的时候是对约伯个人说的,中间的部分则是在说教,现在他又变回到第二人称,比较接近于讲道。他的话语是好的,并且毋庸置疑的,约伯曾许多次对那些低沉的人说过同样的话(四3、4) 。患难乃是试验,那体会这一点的人的反应,是具有创造性的;悖逆的人忿忿不平,只有为他们惹来更多的患难(参五2) 。 对约伯记而言,这首诗显然是保存得非常好。对于神为父的眷顾严厉但仁慈的而言它是篇美丽的赞词;祂显然是严厉的:差遣疾病(18节)、挫折(19节)、饥荒与战争(20节)、火与洪水(2节)、灾害与野兽(22节)不容有丝毫怀疑的是:这一切自然的事全部都是直接从祂至高无上的手而来的;祂是良善的:为这一切的灾祸差来医治;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至少,对于那有信心,且忍受181 全能者之管教的人而言,这是可以获得解决的方式。 23 ~26.对智慧人之生活的描绘,是令人愉快的。智慧人并非脱离患难而已,乃是好得多了,把困难变成蒙福的培育182 。在第23~26节所列举的乃是神的行动,中和了第18~22节的问题,不过是照着相反的顺序(内向性)。 23. 神将要控制第22节的野生动物。平行体暗示田间的石头是指未驯服的野兽183 。彭马文在解释这个片语时,有个迷人的注解:“田间幽灵”184 。 24. 他的家人与家畜将会蒙保守,脱离第21节的火与洪水。字面的译法帐棚给人留下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约伯是个单纯的牧人,而不是一个久经世故的城市人,像第二十九章的一样。就像它的平行字眼羊圈(与伯五3 用同一个字 na{weh , 见该处的注释)一样,这个古老的字因着都市化而获得新的含义185 ,与结十四21 比较,暗示着:第21节之灾祸的惊吓照字面来形容是“口舌”与“蹂躏”是瘟疫。这样,要点就是:在一年一度清点存货时186 ,无论他的家庭(帐棚)或他所有的财产187 ,都不会有任何的减少。根据已经发生在约伯的家庭与财产的事看来,以利户装模作样的伪善口吻激怒了约伯,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忽略这篇讲论中这个苦毒的曲解,只是一个愚钝的评论而已;把这段记载概略与第一章的资讯归于两个不同的来源,只是在其间看见形式上有待解决的矛盾而已。因为读者很清楚实际的景况,所以以利法那种一般性的真理(也是众所周知的真理),听起来真是恐怖。 25. 同样地,许多后裔的应许不可能安慰一个刚刚才变成没有小孩的人(伯一19 的肇因与五20~22 的不同)。 26. 约伯自己终于获得应许,可以有很好的健康,活一大把的年纪。对一个爱神、敬畏神的人而言,这是一个很恰当的结局;这就是神自己应许要给那些顺服祂之人的盟约之福,是由摩西所宣布的(利二十六3~13 ;申二十八1~14) ,以利法将老年人寿高年迈而死比拟成丰收时谷物的收割,为他所教训的真理加添了美感。 27. 他是代表所有的智慧学者发言,所以他使用我们。他相当有把握他所说的“都是真的”(参思高、现中)。现在约伯必须要为他自已的缘故留心倾听,并且去经历它(第27b节)188 。 我们很难在以利法的神学中找到任何的错误,德里慈说得很对:“释经者很难在以利法的讲论中找出错误,由此即可证明本诗的技巧”189 。缺点在哪里呢?为什么耶和华在最后又要对以利法说(四十二7) 祂特别把他从其他人分别出来“我的怒气向你……发作,因为你们议论我,不……正确”(参吕译、思高、现中)? 以利法的错误并不在于他的神学是不合理的,而是在于他是一个无能的辅导员。对一个陷在深渊中的人而言,真话可能是无效的药。也不是因为约伯目前在理智上是难以接近的、必须要把他当神经病患来对待;他的低潮是正当的、健全的;事实上,神所给他的,乃是贫穷与疾病;把他的心思扭转到健康的应许上,不是回归真理的路,因为他正坐在垃圾堆中刮自己身体;也不是应许他财富,因盗匪刚把他的牲畜抢走了;也不是赐给他有许多后裔的梦想,因为他的孩子们都被落下来的石头压碎了。以利法已经尽力了,尽了古老神学最大的力量;但约伯记的作者正要迈出一个巨大而全新的脚步,进入到对神有较大、但较奥秘的理解中。以利法把神束缚在某些规则中,确保了祂的道德性;但是要把神放在一个越过祂旨意之道德性的义务下,对祂的主权而言,乃是一个威胁,尤其是当那自认为知道何谓道德性的,乃是一个“人”的时候190 。 约伯相信神祂身为至高无上者可以照着祂的喜悦赐下,或收回祂的赏赐(一21 b),祂可以差遣好事或坏事(二10 b),祂不需要为这类的事向任何一个人说明理由。以利法自认为知道如何与一位可以预测的(在某种程度上,那意味着容易控制的)神相处。约伯没有这样的自负,他所面对的伤痛是:他所相处的,是一位他自己绝对无法控制,甚至没有一点影响力的神。以利法的讲论对神的公平与能力所作的一般陈述,约伯并未与之争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为它是不适用于约伯的例子而已。约伯很久以前已学会把他的美好生活看为一个恩赐,而不是一个奖赏;所以当这生活被挪去时,他也没有埋怨,他没有发出祈求,想要重新得到它;甚至在末了时,那也不是因着答应祷告而临到的。所以他也不想听以利法的安慰只要他做这个或做那个,每一件事就都会恢复“正常”,仿佛一1~5 所界定的标准一样!在一21 与二10 ,约伯作了如此庄重的断言,这领他入一个新的功课:他必须在“现今”(六3) 的情形下,将他与神的关系正常化找到合宜的关系,他在第三章的哀歌中,已经突显出他进入这个功课了。若以为他的患难将会获得解脱,一切很快都会回复到过去的样子(五17~26) ,想要在这想法中找到慰藉,一定会使他偏离这个必须而紧急的功课。除非我们了解这一点,否则我们将无法领会约伯在下一篇讲论立即要迸发出来的激情。 读者们知道,约伯也相信:所发生的事并非过去某个罪的刑罚。如果在以利法有关“全能者的管教”(五17) 的教训中有些许真理的话,这真理也不是在训练的消极意义上,以致一个人可以受压抑而脱离当受罚的罪。在这一阶段的性格发展中,约伯已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达到完全了(一1、8 ,二3) 。读者们知道约伯所不知道的事,也就是说:约伯至高的智慧是只有为神自己的缘故而爱神。所以,以利法的言语非但不是个安慰,反倒是个陷阱。约伯以强暴的态度拒绝了它们,证明他辨认出其中的危险。 约伯正在受试验191 。他不能知道为什么要受这试验,他必须问为什么,他必须试验,并拒绝人们尝试提供的所有答案。在末了,他将会在神亲自对他说的话里找到满足192 ;约伯终于恢复到以利法在五17~20 所描写的幸福环境中,包括寿高年迈安详而死,周围环绕的后裔直到第四代(四十二11~17) ,这与我们在此所得的结论以利法错了没有冲突;因为一切的恢复,都是在约伯已经解决他与神之间的每一件事之后临到的,这恢复也不是神用来更新他们友谊的方法。而且,约伯回到这个福乐状态的途径,与以利法在他第一篇讲论所描写的路径截然不同。 以利法诉诸于经历与启示;但历史(当然是约伯的历史)并不支持“你种的是什么,你收的就是什么”(四8) 这个理论,良善并未获得回报。但以理书可以提供人忠于神的一个发人深省的模式,它并不总是提供拯救的模式,因为神并不是经常像以利法所说的一样对付狮子(伯四9~11) 。时间或机会临到所有人身上是没有差别的传道书幽暗但真实的主题或,更坏地,义人总是在不利的地位上193 。 约伯的讲论将要比他朋友们的讲论更勇敢地面对这些事实。约伯的探索将会在耶稣的生平中找到终极的说明最好的人受到人最残酷的对待、最被神所弃绝。耶稣的命运是为善徒劳无益的最终证明,除非……;约伯在以利法的信息中没有找到的,正是这个“除非”。除非我们在耶稣受苦之爱中所看见的,是神自己的实际;除非我们在祂其他受苦的儿女在神的仆人、祂极喜悦的约伯身上看见正在被模成神自己为人的样式;也除非是当复活的得胜证明良善生活的无可毁灭性时,它在死亡时的终极考验背后之良善(神的良善或人的良善)的辩护。在十字架上,神亲自拥抱我们人类痛苦最黑暗的奥秘,将道德上的凌辱改变成“荣耀”;当“牺牲者”自愿背负罪恶时,祂的苦难就变成征服邪恶,并且显出、证明神就是爱。但是约伯的朋友们对这个福音一无所知,他本身也仍然在他自己的黑暗中摸索着它。 其间,以利法关于撒种与收割的陈腐格言,并不适用在约伯的身上。从开场的景象看来,约伯似乎是必须受试验;但是现在整件事变得严重太多了。耶和华与撒但讨论约伯的品格;约伯与他的朋友们讨论耶和华的品格(属性)。以利法的讲论向约伯的心灵呈现出这个可怕的思想,说神不只是漠不关心,而且还是乖张的,甚至是像魔鬼一样的;以利法的分析强迫约伯直截了当地面对这一点,把他所受的折磨逼到更高的程度上,他失去了对于神是良善的肯定,这是比所有其他苦难更令他不安的贫乏与痛苦;如果神仍然存在,其他一切可以失去,仍不觉得有所损失。在他的心灵中造成更大伤害的,是他信心的威胁,而不是他流脓、溃烂的伤口。现在最重要的,是“神的……密友之情”(二十九4) 。
148 见 K. Fullerton, 'Double Entendre in the First Speech of Eliphaz' , JBL , XLVIII, 1929, pp.320-374。
149 问题在于引进了条件词若 这个字在希伯来文中是没有的。你就厌烦么 ?这个问句假设质问者被三个字将他与动词隔开,在文法上太过勉强,甚至超过诗歌的弹性。平行句暗示以利法对于是否要说话,而不是对于约伯的反应犹豫不决,虽然他不能抑制自己。这是与他的礼貌几乎是高雅有礼的 一致的。我们建议:“当你如此烦乱之时,一个人应该冒昧跟你说话吗?但(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可以抑制言语。”
150 见约伯自己在第二十九章对此所作的说明。
151 这希伯来文的直译是“你的敬畏”(中文也可译作“你的惧怕”),但意思是指“你的敬畏上帝”(吕译)。虽然这反映出文法上的困难将两个所有物归属于一个名词;但仍得强调的是:在约伯记中大量使用这类简洁的语句,赋予它的语句高度浓缩的意义,但却同时令译经者深感困扰。
152 旧约圣经时常使用“行径”(吕译)来形容伦理习惯。
153 诗三十四篇喜乐地表达了相同的确信,既然在彼得前书三10~12 以赞成的口吻来引用,这教训就有其地位,作为福音的一个应许。旧约圣经这个老生常谈的论点(箴二十二8 ;赛三10~11 ;何八7 ,十13) ,被耶稣率直地重复着:“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可四24 ;参加六7) 保罗也同样强调这一点:“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却将荣耀、尊贵、平安加给一切行善的人。……因为神不偏待人”(罗二9~11) 。
154 保罗使我们明白约伯所摸索的是什么。这个信心将会因生活而破灭,除非在末世论的盼望中持守它;因为“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的末了”(太十三39) ,只有“在神藉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罗二16) ,以利法的真理才会被人看见。
155 如果以被神毁灭的野生动物作为恶人的隐喻,似乎是夸大了点(在这里用了不下五个不同的字来指“狮子”关于它们的特殊意义,见较大的注释书,亦参 M. Dahood, Psalms, II, AB 17, p.61);并且与撒种和收割的隐喻混合在一起;这却不是足够的理由可以把它当作是后来拙劣的添加而拒绝。相反地,它赋予以利法的言语自大的感觉,逾越了他作为一个辅导员应有的限制。
156 “风”这个字是本节的希伯来文几个文法上的困难之一。这个字,一般是阴性的,显然带有阳性的动词。但修订标准本在伯四16 使用“它”与“它的”(参现中),使得这个重要的事实含糊不清希伯来文仍然是用阳性的“他 停住”与“他的 形状”(参思高)。据我看来,这证明它是神的灵,不是风。
157 NEB恢复成“比……公义……比……洁净”。现代中文译本的译文与附注,分别反映出这两种译法。
158 如果这是指人的身体从尘土造成的(创二7 等),那在旧约圣经中就找不到类似的这种比喻。旧约圣经从未说身体是人的居所(与林后五1 相反)。平行的“根基在尘土里”,指由泥土造成的卑微居所。
159 订标准本译作“在蠹虫之前被压碎”,虽不易理解,但至少有直译的长处。
160 A. C. M. Blommerde, Northwest Semitic Grammar and Job , p.42。 161 以利法善意地赞美神,造成一个可怕的后果。如果甚至连天使都不能令祂费心,祂又怎么会关心人呢?
162 就如钟斯(E. Jones)论及以利户时(p.70)所说的:“神不能被定罪,因为祂无法被捉住。”
163 参 Wolfram von Soden, ZDMG , LXXXIX, 1935, pp.143-169。
164 在观念史上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承认天使是不同个体的程序,有多少可以呈现出从流行之古老而不可信的神o之迷信偷偷渗透而来的程度。在这一方面,天使长们仿古的名字尤其是可疑的。
165 引用下面这些话,不是出于批判的心态,而只是承认犹太人与基督徒信仰在这一点上极大的差异:“在神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人没有神人、没有天使、没有中保,也不需要代祷或仲裁。”(Milton Stein-berg, Basic Judaism , 1947, p.57)“总而言之,没有、也不能有代偿的救恩。每个人必须救赎他自己的灵魂”(同上,p.58)。根据旧约圣经的教训(即耶和华是救赎以色列的,或者甚至是:伟大的先知,是有效的代祷者)看来,这些都是异常的说法。
166 这个重要的平衡(即每个人生命中两条相反道路的对比)没有显明在四2 注释的构图中。
167 他在这里的虚荣、他的自满自足更遑论他缺少了某种的同情破坏了他在其他地方所说之牧人般仁慈的话语。太强烈地坚持说神是公平的、会赏赐敬虔的人,变得很难有空间可以容纳对恶人的怜悯。旧约圣经在此再次导入一个问题(神的问题!),只有耶稣的归义可以解决。
168 Rowley(p.58)有一份颇长的清单,试着要解决这个问题。
169 有鉴于希伯来文专家长久依赖这个同语源的语言,Guillaume(p.81)提议读作 nawhun ,译成“他的狩猎之旅被糟蹋了”,我们认为这个提议应该有极大的斟酌余地。当一个希伯来字有极好而可证实的含义时,除非有压倒性的证据,否则不宜贸然引入一个全新的字根。
170 D. O. Edzard, 'Altbabylonisch nawu^m ', ZA , XIX, 1959, pp.168-173。
171 希伯来文中这个与语意有关的变动,大约是发生在青铜器时代晚期,因为这正是这个字在出埃及记十五13 的意义,那里平行的十七节显明:它是将立约之地描写为耶和华的产业。只有在后期锡安神学的影响之下,耶和华的“山(集合名词)这产业”才变成狭义之耶路撒冷的一座圣山, na{weh 才获得“圣地”这个专门的意义。在后期希伯来文中,这个字被世俗化,意义是“住所”。所以,新英语圣经的“家”应该以最广义的“产业”来取代。
172 以 s*a`ar 这读法来取代 s%a`ar ,只需要改变一个小点。“暴风”这个字同时具有阳性与阴性的形式,虽然前者通常是以 s 而非 s* 来拼写的,但后者却可以同时用任何一个字母。
173 对认识这个神o所作的研究,以 W. F. Albright, Yahweh and the Gods of Canaan (1968)中所提及的来开始是很合适的。
174 C. F. Fensham, 'Winged Gods and Goddesses in the Ugaritic Tablets', Oriens Antiquus , V, 1966, pp.157-164。 175 关于背景观念;见 Philippe Reymond, 'L~eau, sa vie et sa signification dans l~Ancien Testament' SVT , VI, 1958; Otto Kaiser, 'Die Mythische Bedeutung des Meeres in A:gypten, Ugarit und Israel', BZAW , LXXVIII, 1962; Jill L. Manton , A Study of the Significance of Water in Biblical Literature (unpublished M. A. dissertation, Melbourne, 1972)。
176 格式比这还要复杂些。每一点都有三节经文。第14节是第12-13节的撮要,第16节则是第11与15节的撮要。
177 Dhorme(p.66), Fohrer(p.133)与 Rowley(p.63)所开列的清单,加起来共提供了一打不同的解决方式可供选择。
178 如果我们把名词读作 h]o{zeq 或 h]e{zeq ,造成等于是出埃及记中的片语 h]o{zeq ya{d ,这就比较容易解释了。
179 依据四1~ 五27 的架构。但请见注166,把约伯记五3~7 看作是一个相似的乐章。
180 参诗九十四12 及箴三11 ,AV、RV;希伯来书十二5 。这也是以利户所能作的最好的提议(伯三十六10) ,并且是他们任何一个人针对约伯的问题所能作的最接近的一个“解决办法”。在雅巍讲论中完全没有提及它,证明它根本就不是解决的办法。
181 译作轻看 的这个动词,意思是“拒绝”,因为无法领会结果的价值这是由于缺少智慧,而不是由于蔑视神。
182 有福 这个字(17节)一个感叹词:“哦!这人的福乐……”是智慧学校的另一个术语,与耶稣的八福有关。
183 不需要触及经文,因为就像 Blommerde 布罗梅德(p.45)所提议的: ~abne^ 而是 b#ne 加上添头字 aleph(译注:希伯来文的第一个字母),他所引用的类比包括长久以来熟知的例子,以及新的例子。但是根据我的看法, 'eben / 'abne^ 在旧约圣经中的其他例子是 ben / b#ne^ 的两个形式,使得他的“或许”具有肯定性。所以在创四十九24 那令人费解的“磐石”,就变成“以色列众子 的牧者”;在赛十四19 “坑中众子(不是石头 )”是指阴间的住民;在以西结书二十八14、16 “火的众子(不是如火的宝石 )”是神圣洁而广大无边之山地辉煌的居民。
184 Pope, p.46。
185 亚喀得文的同源字变成指“城市”的普通用字( CAD, Vol. 1, A Part I, pp.379-390)。这整个侵入的过程需要仔细地研究,尤其是第三阶段,因为历史的语意学显出与 na{weh 显著的类比,就像我们已经讨论过的一样。与“社浴庇泄兀所以,“财产”无论是牧养的或耕种的的意义仍然存留着;在某些经文中(尤其是法律条文),非常明确地用来指“财产”。E. A. Menabde( Khettskoye obshchestvo , 1965)详细的研究已经证实:类似的用法也在赫人社会中发展。在撒巴文(Sabacan;译注:为古代亚拉伯半岛西南方的撒巴〔Saba〕国所用的语文)其“帐棚”的意思是“部族”中,同一个字根者 qhl 的连语从另一个角度支持我们的论点。
186 查看 这个字暗示着某种正式或官方的计算。NEB“你必约略查看你的家”暗示的含义太过漫不经心了。
187 约伯同时是农夫与畜牧业者,就像第一章中所显出的一样。所以,帐棚 与羊圈 涵括了他家庭与经济生活的每个层面。
188 在修词学上,你是强调用词(是中英文译本比较难以表达的,也都把它遗漏了),与五8 的“但是我呢”(吕译)平衡且相反。这个 inclusio 把五8~27 当作一个单元而加上一个括弧。
189 Delitzsch, I. p.109。
190 关于对这问题的一个鞭辟入里的分析,见 Lev Shestov, Potestas Clavium (English translation by Bernard Martin, 1968)。
191 创世记二十二章是约伯记的缩图。亚伯拉罕陷入一个严格的考验,像约伯的考验一样严酷;他永远不能再像他从前一样了,藉着苦难,他扩阔了他与神交往的生活。这是相同的神学。亚伯拉罕的苦难就跟约伯的一样,既不是刑罚(罪人)的,也不是矫正(圣徒)的。
192 许多批评者无法分享约伯对雅巍讲论的满足感,显然因为它们不是他们所预期神将要说的话!
193 所罗门智慧书( The Wisdom of Solomon ;译注:希腊文次经之一)第一至三章对敬虔之人的毫无防卫有动人的描写。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
伯五1 】「“你且呼求,有谁答应你?诸圣者之中,你转向哪一位呢?」
以利法警告约伯不要向天使(诸圣 )上诉。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诸圣者”指天使,与一6 “神的众子”同,人有不平的事可找一个公正的人出来仲裁,主持公道。以利法认为连向最靠近神的天使呼求也没有用,因为天使不会替犯了罪的人说话,反会招来神的忿怒。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诸圣」:指天使,当时人以为天使可作人的代表,向神代求,且引领人走在神的道中(33:23)。
本节表示连天使也不会帮助约伯。
――《串珠圣经注释》
以利法提出的问题,表现了以利法对约伯之信仰的怀疑和他本人的惧怕——约伯之所以不向神祷告,莫非因他依靠天使?因此,以利法极力陈述自己要依靠神的信仰。诸圣者: 意指众天使。
――《圣经精读本》
【伯五1 诸圣者】
「诸圣者」是指神的仆人和天使,这用语在其他经文也有使用(何十一12 ,亚十四5 ,但四10、14 ,七13 ,诗八十九7) 。他们所以称为圣是因为他们亲近神,不是他们本身有何洁净之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伯五1~7 】
苦难乃是人咎由自取。
――《串珠圣经注释》
【
伯五2 】「忿怒害死愚妄人,嫉妒杀死痴迷人。」
以利法劝约伯不要为所受的苦难忿忿不不平,因为只有愚妄人才这样做。
――《串珠圣经注释》
【
伯五3 】「我曾见愚妄人扎下根,但我忽然咒诅他的住处。」
【伯五3~4 】以利法借着——以愚妄人开始兴旺,最终却破灭的事情为实例,间接地暗示:①苦难来自犯罪,是人自身的惩罚;②约伯是因罪而受到神的咒诅。 【伯5:1~7 】以利法在说明人的本相之后,以更加强硬的口吻发表自己的论点。其理由可能是他在约伯的沉默中直觉到约伯不接受自己的见解。以利法的辩论论及了临到顽固之徒的咒诅。
――《圣经精读本》
【
伯五3~5 】
以利法用生活的实例指出恶人没好收场,他们的儿女也受牵连,财物又落在别人手上。
――《串珠圣经注释》
【
伯五3~6 】
“扎下根”指象树木的根向下生长,欣欣向荣(诗一3) 。愚昧人盼望福分,神的咒诅却临到他的屋子和儿女。人的环境并非天生邪恶,人所以有患难,不可怪坏境,乃是自己种下种子,又自己壅培的结果,在神眼中,世上并无正直人。约伯不可象愚顽人自以为是,必须谦卑,神才能赐福给他。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
伯五3~7 】
以利法按个人经验(他所有主张的基础 )引述一个愚昧人的个案,这个人起初很成功,但后来受到咒诅。他的结论是,人的祸患来自于他自己。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
伯五4 】「他的儿女远离稳妥的地步,在城门口被压,并无人搭救。」
稍后,约伯将对把一个人的罪报应在他儿女身上的作法提出抗议(二十一19~20) 。我们可能应该以「暴风」这读法来取代城门口,将这节经文解作比一19 所提及之事更为悲惨172 。并无人搭救,经常用来说明一件事是神的举动,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它发生。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伯五5 】「他的庄稼有饥饿的人吃尽了,就是在荆棘里的也抢去了,他的财宝,有网罗张口吞灭了。」
这节经文的意义较不清楚。虽然它可以意味富人的家庭衰落成赤贫(诗三十七25) ,但大多数译文给人的印象是:他的庄稼被小偷毁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伯五6 】「祸患,原不是从土中出来;患难,也不是从地里发生。」
【伯五6~7 】这两节经文暗示说人的患难是天生的、无可避免的。在创世记三17~19 神所判决之人类的忧虑,是来自他与一个带有敌意或棘手的环境之奋斗。以利法似乎否认这一点,暗示了另一个来源。在下面的诗歌中(9~16节 ),他将这类的经验归诸于神,所以,虽然在第3~7节没有指名说神是执行这些事的,他可能是在暗示:耶和华是愚妄人的患难隐藏的肇因,虽然它们是如此的普遍,以致它们看起来是很自然的(7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伯五7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
“ 火星” 。直译是:雷设夫(Resheph )之众子,掌管瘟疫与火焰的神明。正如火星必从火堆冒升,人生来也必有祸患。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人生本苦,就像火星向上冒一样自然。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承接第6节 , 指出人遇苦难,并非无因,就如火花自然地向上飞溅那样确实;另一方面,这节也可指人生必有苦难,无人可以幸免。
――《串珠圣经注释》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 以利法提出了非常客观而普遍的主张。正如创3:17-19 所示,因着堕落:①人置身于充满敌意的境地;②因着堕落本性(诗51:5 ,58:3)人必面对苦难。然而,以利法的这些普遍原理却不能打动处于困境的约伯。如同火星飞腾: 比喻人生的苦难是不能逃避的。
――《圣经精读本》
◎这里以利法暗示约伯的遭遇是导因于约伯的愚妄,这种状况本是理所当然,祷告也没用,还不如坦然接受,反省改过。当然,他太过直接的比喻会让约伯更加想起自己的痛苦,再加上约伯认定自己的苦难跟罪恶无关,这种说法结果就更引发约伯的忿怒了。【
伯五8 】「“至于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托付他。」
本节至16节是一首颂赞神的慈爱和公义的诗。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约伯的三个朋友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认为约伯是因为犯了大罪才引起痛苦的。他们和约伯当然都不知道神和撒但间的对话(1:6-2)。人习惯去责备惹上麻烦的人,但约伯的故事清楚说明我们不应总是责备遭受困扰的人。
――《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到目前为止,以利法的教训已经太令人沮丧了;现在他试着要弹奏出比较令人愉快的音调。对神的信心救人脱离悲观,中英文译本(如和合、RSV、NEB )的译法至于我无法表达出希伯来文 ~u^la{m 「但是」(吕译 )所作的对比,这个字赋予以利法的言论一个模糊而批评的语调。祷告的邀请是以法律术语来表达的,「寻求」(吕译、现中、RSV 和合本仰望 )神是个刻意的行动,不只是向神陈诉他的案情(思高、现中 ),更是将他的事情托付(吕译 直译「我陈明」 )于神。这个劝告有点愚笨,因为除此之外约伯再没有别的愿望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伯五8~16 】
赞美诗:歌颂神的高妙和公义。
――《串珠圣经注释》
【
伯五8~27 】
以利法力主约伯服从神的管教;他若是悔改,神总会祝福他。“六次遭难”(19节 )。即在各种有可能的患难里。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
伯五9 】「他行大事不可测度,行奇事不可胜数。」
【伯五10 】「降雨在地上,赐水于田里。」【伯五11 】「将卑微的安置在高处,将哀痛的举到稳妥之地。」将卑微的安置在高处: 反映了基督教信仰思想。亦即,贫穷人变为富足(雅2:5) ,谦卑的得尊荣(箴29:23) ,失丧生命的得着生命(太10:39) 等基督教的教训。这些教训的目的是:①警戒因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而陷进骄傲的人(赛14:12) ;②神藉彰显自己的公义来建立以真理治理的国度(赛35:1 ,42:3)。
――《圣经精读本》
【
伯五12 】「破坏狡猾人的计谋,使他们所谋的不得成就。」
【伯五13 】「他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使狡诈人的计谋速速灭亡。」后来保罗也引用了这节经文中的一部分(林前3:19 ,即新约中惟一清楚地引用约伯记的地方 )。神虽然责备以利法(42:7),但这不是说他所有的话都是错的。保罗引用的部分就是正确的——人们常常作茧自缚(“中了自己的诡计” )。这也说明应如何运用经文来解释评论圣经。我们必须熟悉神的全部话语,才能恰当地理解其中难以明白的部分。
――《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伯五13 以利法在约伯访五13 内的一番说话,被引用于哥林多前书三19 ,后者指出这段说话是确实的。这是否意味着约伯那三个「安慰者」的说话都是受圣灵感动的?】
在约伯记五13 ,以利法如此评论神:「他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使狡猾人的计谋远速灭亡。」哥林多前书三19 引述这句说话的前半段:「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假如以利法、琐法及比勒达对神的评语均属正确,神何须指摘他们呢。约伯记四十二7 指出,「耶和华……对提幔人以利法说,我的怒气向你,和你两个朋友发作,因为你们议论我,不如我仆人约伯说的是。」神向这三个「安慰者」发出怒气,他们说话的可信性,也因此成了疑问。
那三个安慰者的基本立场,无疑是犯了极严重的错误(义人遭灾 显然是他在暗中犯了罪 )。但无论如何,约伯记四十二7 并未指出他们三人所说的,关于神的说话,没有一句正确。事实刚刚相反,甚至约伯也承认他们对神的评论是正确的,也援引三位安慰者的说话,加插入约伯自己对于神的讲论之中。
另一方面,约伯发泄自己的情绪,有部分是不正确的,甚至受以利户及神自己的指摘。事实上,约怕得到神的教导,看见自己愚昧;因为他批评神对他不公平、不怜悯他。约伯甚至在四十二3 对自己作出如下批评:「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呢。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约伯更在接着的第六节指出:「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假如甚至约伯也要为自己批评神的说话而懊悔,那么,约伯所说有关神的说话,也并非完全正确。
由此看来,若要考察约伯自己的说话,以了解那段说话是出于圣灵感动,是神允许的;那一段却表达了约伯的愤怒,是约伯被失望悲痛所驱驶而说出的意气话。那么,我们必须参看上文下理,方可清楚明白。无论如何,圣经是毫无谬误的,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是照当时的实情记录下来。仔细而客观地研究,可知圣经作者是忠实地将当时的事情记下,包括那些动机错误或思想不正确的说话。圣经无谬误所保证的,是圣经的一字一句都是实情,但不担保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是真理。相信没有任何读者会认为,在约伯记第—二章撒但对神所说的话,都是正确而可仿效的。
还有一点要指出,综观新约各卷,曾引述约伯那三位「安慰者」的说话,就只有哥林多前书三19 ,该处是拾取以利法的说话。此外,新约经卷从未有引述琐法和比勒达的说话。新约其他经文可能有与那三位安慰者的思想相似的经文,但从未加以引述,最多只有含蓄地加以暗喻(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讨论 书三19)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伯五14 】「他们白昼遇见黑暗,午间摸索如在夜间。」
【伯五15 】「神拯救穷乏人,脱离他们口中的刀和强暴人的手。」「脱离他们口中的刀」:原文直译为「脱离刀剑,脱离他们的口」。
――《串珠圣经注释》
口中的刀: 意指为要陷他人于不义而说出的谗言及恶意的毁谤(雅3:2-6) 。
――《圣经精读本》
「孤儿」(吕译、RSV )、穷乏人(和合本、现中、NEB )等是基于没有经文支持的修正。马所拉经文的直译是「而祂拯救脱离刀剑,脱离他们的口」(吕译注 参 RV 与 RV 边注 )。大部分的学者都试着想要使它变得更容易理解。第二诗行显然缺少了穷乏人的平行字眼,所以「孤儿」获得广泛的接受,但还有许多变通的方法被提出来177 ,证明这个问题距离解决还很遥远。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五16 】「这样,贫寒的人有指望,罪孽之辈必塞口无言。」
◎以利法呼吁约伯要寻求神,把一切托付给他,约伯应该已经这样做了,以利法的建议跟约伯目前做的并没有很大的不同,只是约伯很痛苦,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受苦。【伯五17 】「“神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有福”。在约伯记里,这词只在本节出现(诗一1) 。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以利法说的不错——我们做错了事,受神管教是有福的。但以利法的劝告并不适用于约伯的情况。在本书一开始我们就知道,约伯受苦并非因犯罪。由此可见,即使我们给别人很好的忠告,但若对他不适用的话,这忠告对他就毫无帮助。在我们想用神的话语安慰别人之前,应该彻底了解对方的处境。
――《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当灾难击打敬虔之人的时候,他承认这是神训练的一部分,所以能够在逆境中欢喜快乐。这是一个新的观念,可以涵盖那没有包括在第11~16节之简单分类中的案例,在那里,恶人狼狈不堪,好人则获得帮助;但也不适用在约伯的身上,他是一个好人,狼狈不堪,又没有获得帮助。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五17 以利法说错了吗?】
以利法说的不错──我们做错了事,受神管教是有福的。但以利法的劝告并不适用于约伯的情况。在本书一开始我们就知道,约伯受苦并非因犯罪。由此可见,即使我们给别人很好的忠告,但若对他不适用的话,这忠告对他就毫无帮助。在我们想用神的话语安慰别人之前,应该彻底了解对方的处境。
――《灵修版圣经注释》
【伯五17~21 】以利法要约伯珍视神的管教,悔改的心必蒙悦纳(箴三11~12) 。他认为受苦是一种管教,可以增益一个人的所不能(来十二5~11) 。痛苦是短暂的,到末了神必医治,义人有神看顾,不怕遭害。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伯五17~27 】以利法认为约伯的遭遇乃是神的管教,只要他回转,必再蒙恩宠。
――《串珠圣经注释》
以利法的话(5:17-18)说出几乎被忘记的教诲:痛苦可以帮助我们成长。这是在我们面临难处和损失时的良言。约伯不理解受苦的原因,因此他对神的信心需要有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同样犯以利法的错误。在我们紧紧跟随神的时候,并不代表祂会替我们排除所有困难。而好行为也不保证有幸运或成功作回报。赏善罚恶掌握在神的手中,祂有自己的安排。撒但的工作就是让我们怀疑神给我们的恩典。
――《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在1-16节,以利法阐明了自己的见解,本文记述了以利法对约伯的直接“劝告”。以利法极为公式化而冷酷的思考体系,似乎多少有所缓和,且暗示了苦难并非只是犯罪的结果,也是为了磨炼(discipline )人。本文强烈地暗示以利法在督促约伯悔改。
――《圣经精读本》
【伯五18 】「因为他打破,又缠裹;他击伤,用手医治。」
【伯五19 】「你六次遭难,他必救你;就是七次,灾祸也无法害你。」“六次”、“七次”在诗的用语上都是说“多次”的意思。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六次...... 七次」:指所有。
――《串珠圣经注释》
六次,七次: 用来象征神之绝对保守,并非指字面上的次数。
――《圣经精读本》
【伯五20 】「在饥荒中,他必救你脱离死亡;在争战中,他必救你脱离刀剑的权力。」
【伯五21 】「你必被隐藏,不受口舌之害,灾殃临到,你也不惧怕;」「口舌之害」:指毁谤和诬告。
――《串珠圣经注释》
口舌之害: 意指诽谤、咒诅及嘲讽等。
――《圣经精读本》
【伯五22 】「你遇见灾害饥馑,就必嬉笑,地上的野兽,你也不惧怕。」
【伯五23 】「因为你必与田间的石头立约,田里的野兽也必与你和好。」石头若在田里,禾稼难生长,是一种灾祸。与石头立约讲和,以保农作物不受侵害(王下三19) 。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与...... 石头立约」:指田间石头不会阻碍出产(王下3:19-) ,或地界不致挪移。
――《串珠圣经注释》
田间的石头……必与你和好: 本节象征性地描述了因着神的祝福,约伯将迎来丰盛的收获,且拥有许多家畜,表现出作者惊人的文学才华(运用拟人手法和对偶手法 )和独特而深刻的洞察力:①对神与自然的认识:在古代世界,自然大体是人恐惧的对象或神秘的敬畏对象。这种认识便产生了泛神论(animism )和图腾(totem )信仰;与此相反,以利法告白神是万有的创造者和掌管者。②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巴勒斯坦有很多沙漠、峡谷、沼泽地和池塘,全城是贫瘠而多岩的地区。出没于树林和沼泽地的猛兽也是极大的危险。因此,对他们而言,周边的自然环境充满敌意和危险。以利法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拥有深刻的认识。
――《圣经精读本》
神将要控制第22节的野生动物。平行体暗示田间的石头是指未驯服的野兽183 。彭马文在解释这个词组时,有个迷人的注解:「田间幽灵」184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五24 】「你必知道你帐棚平安,要查看你的羊圈,一无所失。」
他的家人与家畜将会蒙保守,脱离第21节的火与洪水。字面的译法帐棚给人留下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约伯是个单纯的牧人,而不是一个久经世故的城市人,像第二十九章的一样。就像它的平行字眼羊圈(伯五3 ,见该处的注释 )一样,这个古老的字因着都市化而获得新的含义185 ,与结十四21 比较,暗示着:第21节之灾祸的惊吓──照字面来形容是「口舌」与「蹂躏」──是瘟疫。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五25 】「也必知道你的后裔将来发达,你的子孙像地上的青草。」
同样地,许多后裔的应许不可能安慰一个刚刚才变成没有小孩的人(伯一19 ,五20~22)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五26 】「你必寿高年迈才归坟墓,好像禾捆到时收藏。」
「寿高年迈」:像「禾捆到时收藏」,指人去世时年纪老迈但气力仍未衰退。
――《串珠圣经注释》
约伯自己终于获得应许,可以有很好的健康,活一大把的年纪。对一个爱神、敬畏神的人而言,这是一个很恰当的结局;这就是神自己应许要给那些顺服祂之人的盟约之福,是由摩西所宣布的(利二十六3~13 ,申二十八1~14) ,以利法将老年人寿高年迈而死比拟成丰收时谷物的收割,为他所教训的真理加添了美感。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五27 】「这理我们已经考察,本是如此。你须要听,要知道是与自己有益。”」
“考察”。以利法以其主张的权威来夸口。
――《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以利法凭他一生经验,得出了在他看来理由充足、证据确实的结论。可惜,他想医好创伤反而让创伤益甚。约伯得到的只是空泛的道理,实际用处毫无,解答不了他的问题。
――《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他是代表所有的智能学者发言,所以他使用我们。他相当有把握他所说的「都是真的」(参思高、现中 )。现在约伯必须要为他自已的缘故留心倾听,并且去经历它(第27b节 )188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利法从「苦难是神的管教」这个角度来劝告约伯,提到约伯只要接受管教,他目前所失去的东西都会恢复。其实以利法的说法对约伯这个状况不适用,但「苦难是报应」、「苦难是管教」在许多场合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一般人受苦,是可以思考到底自己有没有不对,神到底要教导我们什么,毕竟我们不是约伯。 ◎以利法的意见,跟撒但指责的信仰一致:「为了福气才信神」、「为了怕处罚才信神」。而第三章以前的约伯,其信仰是「不管神是不是没有理由的夺去他的一切,只因为神是神,他就信仰他,并且承认神有权夺去自己的一切」。神是公义的,但他是活的,可以有自由按他认为对的、好的方式行事。以利法信仰的神,是遵循因果报应、赏善罚恶这个准则做事的。我们的信仰是如何呢?【思想问题(第3-5章 )】
1死亡对在痛苦煎熬下的约伯有何意义?见第3章。你对死亡有什么看法?参罗14:7-9 。你若处于约伯的环境,会有何反应?
2以利法责备约伯的话(4:3-5)对今日从事辅导、牧养工作的基督徒有何提醒?
3以利法的言词中,有那些见解是正确的呢?这为什么不能帮助或安慰约伯呢?问题出在那里?
4以利法将他的属灵知识当作唯一、完全的知识,并以此判断约伯,这种做法在今日仍可见么?你有否犯这毛病。
【伯五8 患难中的出路】「至于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托付祂。」
陷在患难的包围中,是谁都不希望有的经验。 虽然人不知道将有甚么样的患难,要有患难是确定的事。并不是有了保险事业才有患难,而是因为有患难的事实,才有保险事业。不过,最可靠的保险,也只是事后给予补偿,却无以防止患难。当然,以利法的时代,无处可以投保,患难却一直是有的:他看见火焰吞噬了山林和建筑,焚烧时火星飞腾,非常可怖,人生何尝不是如此?那么大的富厚,一时就变为乌有!眼前的约伯,就是这样遭遇的例子。 以利法从他的经验,知道人生无常,惟有不变的神,是恒久可靠的。因此,他向约伯说:
至于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托付祂。 祂行大事不可测度,行奇事不可胜数。 降雨在地上,赐水于田里; 将卑微的安置在高处, 将哀痛的举到稳妥之地。(伯五8-11)
他敬虔的建议:仰望神,信靠神,自然完全正确。他观察自然界,看到火星向上飞起,雨水向低处流动;正如高傲的人遭遇毁灭,谦卑的人,蒙神的恩惠和滋润。 他继续发挥他的高论,把他主观的经验,应用到约伯的身上;更是要约伯的遭遇,来适合他的理论,当作客观的真理。
神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 所以你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伯五17-27)
他确定约伯是因心中高傲,受到管教。他在此说到“全能者”的作为,以后在全卷书中,他的朋友们也是如此,现出其对神认识的程度。他的自信,以为自己知道了这些事发生的原因,其实他并不知道。他劝告约伯,谦卑接受神的管教,一切的不幸就都解决了:不仅不受人的侵害,连自然界的灾害也就没有了,就会丰富发达,一无损失,有神赐的百福并至。约伯家财子女都损失,他却说到后裔繁多,如青草遍地,似乎是残忍的讽刺。“你必寿高年迈才归坟墓,好像禾捆到时收藏”,在当时说话的和听话的人,都难以相信,可以算得及时的安慰。 不过,这事理用来解释约伯的遭遇,并不能保证正确,而且似乎方凿圆枘。试图安慰别人的,如果肯删除他发挥理论的引诱,单叫人仰望神,该会更有实效。
── 于中旻《约伯记笺记》
【伯五8 约伯三友所犯的错误,也是我们常犯的吗?】
约伯的三个朋友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认为约伯是因为犯了大罪才引起痛苦的。他们和约伯当然都不知道神和撒但间的对话(伯一6- ,二8) 。人习惯去责备惹上麻烦的人,但约伯的故事清楚说明我们不应总是责备遭受困扰的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伯五13 怎么理解“有智慧的……”,这智慧是从神而来的吗?】
后来保罗也引用了这节经文中的一部分(林前三19 ,即新约中惟一清楚地引用约伯记的地方 )。神虽然责备以利法(伯四十二7) ,但这不是说他所有的话都是错的。保罗引用的部分就是正确的──人们常常作茧自缚(“中了自己的诡计” )。这也说明应如何运用经文来解释评论圣经。我们必须熟悉神的全部话语,才能恰当地理解其中难以明白的部分。
――《灵修版圣经注释》
【伯五17~26 以利法的话哪些是对约伯的正确提醒?】
以利法的话(伯五17-18) 说出几乎被忘记的教诲:痛苦可以帮助我们成长。这是在我们面临难处和损失时的良言。约伯不理解受苦的原因,因此他对神的信心需要有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同样犯以利法的错误。在我们紧紧跟随神的时候,并不代表祂会替我们排除所有困难。而好行为也不保证有幸运或成功作回报。赏善罚恶掌握在神的手中,祂有自己的安排。撒但的工作就是让我们怀疑神给我们的恩典。
──《灵修版圣经注释》
【伯五18 】「他打破,又缠裹。他击伤,用手医治。」
最近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你是否曾受苦楚,有十字架的钉伤?不必找其他的原因。人可能是因素,但是主要的是在于神。苦杯是犹大递过来的,却有神的许可。所以这杯是父给你的,难道你不喝吗?祂多么爱你,要你承受这可怕的磨炼,增强你的爱心与信赖。祂多么看重,颤动在天秤上!「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祂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
但是你不要只往后看受苦的原因,要向前看,向上看。祂一定要打伤你,然后才缠裹。他击伤之后才用手医治,要考虑医治的过程。当损坏之后,自然立即修理与补充,皮肉长好,血液增补,新的结构也长成了。当心灵好似将生命消耗殆尽,神却作弥补与医治的工作。想想那亲爱与温柔的手怎样创造穹苍,抚摸盲者的眼珠,也必按手在你身上,使你痊愈,要信靠祂,祂必无量地爱你,凡信靠祂的,必不致失望。
我们总要谨慎,我们不可阻碍爱子的生命,以致不能注入我们里面再流出来,好似葡萄树的汁浆流过各个枝子。
──迈尔《珍贵的片刻》
【伯五18 】
「因为他打破,又缠裹,他击伤,用手医治。」 我们行经那在昔日曾被地震所摇撼过的山麓,我们看到那经历了灾难的破坏之后,却有若干岁月的平静与安宁。池塘中水波不兴,躺在那昔年崩塌的岩石之下,水百合鲜艳明媚,芦苇浓密成荫,摇曳生姿,在那被遗忘的坟墓上,已建起了新的村庄,教堂的塔尖,在风雨晦冥之中巍然高耸,发出了新的呼唤,祈求神的保护。诗中说︰“地的深处在他手中,山的高峰也属他”。(诗九十五︰4 ) ——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
【伯五25 】「好像禾捆到时收藏。」 有一个人提出了关于拆卸古老海船的报告,他说旧船木料质地之所以佳良,不仅因为年代久远,而且还因为船只曾在海上历受了种种的磨炼,以及它所接触的海水,所载的各种货品,使它发生了化学作用。 在纽约百老汇街一家旧式家具店,展出了一些橡木板料,这些板料取材于一艘具有八十年历史的旧船的横梁,其色泽之美,纹理之精致,吸引了许多市民的注意参观。 还有一艘在六十年前航行海上的帆船,它那桃花心木的横梁,也非常出色。悠长的岁月和航行的历史,使木料气孔紧缩,颜色变深,它坚韧的质地,古趣盎然的色泽,可与中国古瓶比美。这木料如今在纽约壹位富豪的客厅里制成了一个小小的暖阁,成为客厅中的尊贵之地。 由此看来,那些不经磨炼,悠悠忽忽,虚度一生的人们,和那些曾经沧海,载负过各种货物,事奉神而帮助人的基督徒,在性质上具有极大的差别。后者不仅有磨炼的经验,他们所载运的货物中的甜蜜气质,也渗入了他们的待人接物的美德中。 太阳虽下了地平线,其实并未消逝,它离去以后,天上仍有整整一个小时的光亮。一位伟人和义人去世之后,他的踪迹虽逝,但他的音容宛在此世,他虽死了,他身后留下的一切对世有贡献的事物,虽死犹生。——皮邱 法国文豪雨果过了八十岁以后,他以下面的一段名言来表达他的心意说︰“我感觉到未来的新生命。我象一度曾经数度砍伐的森林,而新的萌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泼生机。我升向天空,阳光照在我的头上。大地给我丰富的活力,天的光明四照,使我看清了神秘的宇宙万象。” “你说灵魂不过是肉体力量的延长。那么为什么我的体力已开始衰退,而我的灵魂变得更为光明?冬季已临到我的头上,永恒的春季却在我的心头。此刻我呼吸着紫丁香,紫罗兰,和玫瑰花,就象在二十岁的时候一样,我愈接近人生的终点,愈能听清楚四周欢迎我的交响乐,欢迎我前往那不朽的世界。这虽属神奇,但道理却十分单纯。” ——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