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利未记第十一章
第 11 章
>“不可吃”,“不可摸”,这么严厉!我对待诫命的态度好像……
神严禁以色列人吃“不洁动物”的肉,为做得彻底起见,甚至不准他们摸这些动物。祂所禁止的,祂的子民要毫不沾染。我们常常对试探逢场作戏,认为最低限度,自己未行出罪恶就未违背诫命,应该可以过关。但是神的要求是要我们把自己从一切的罪和引诱的环境之中,完全分别出来。
>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谨慎自省……
百姓在敬拜神以前,必须先有所准备。有些行动不符合神圣洁的条例,有些是出于自然的(例如 妇人生产 月经 行房事 ),有些事出偶然(例如触摸动物的尸体 ),这些都能使人不洁,不能参加敬拜。这并不是说他们犯了罪,或是被神弃绝,只是要使所有的敬拜恭恭敬敬地、按规矩行事。这一章中讲述许多使人不能敬拜神的事项,不论是偶然发生的,或是人故意犯的,都须等到当事人被“洁净”,或是过错已改正以后,才可以去敬拜神。同样,我们也不能一周中六天随喜好而行,到礼拜天才匆匆忙忙地来到神面前敬拜。我们必须以悔改与洁净的心准备自己,才好敬拜神。
-45>神为何要颁布这样详细的律法?今日我们怎样遵守律法的原则?
-45 本章不仅是讲到饮食条例,这两节经文,对了解这卷书中所有的律法条例,提供了一个要诀。神要祂的百姓成为圣洁(被分别出来 与万民有别 ),正如祂是圣洁的一样。祂知道百姓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分别为圣,另一个是与异教民族妥协,变得败坏。为此祂领百姓离开拜偶像的埃及之地,将他们分别出来,成为单单属于祂、敬拜祂、过有道德生活的民族。神为此也制定律法与禁令,好使他们在社会上和灵性上继续分别为圣,日后进入迦南地,住在邪恶的异教各族之中,也能与其有别。神也吩咐新约时代的基督徒要圣洁。我们要像以色列人一样,在属灵生活中与世界的邪恶习俗保持距离,尽管每天与不信之人混杂在一起,也要与人有别。在不圣洁的世界之中,要想成为圣洁并不容易,不过,神并不要你倚靠自己。藉着祂儿子耶稣的受死,神叫我们都成为圣洁、没有瑕疵的,将我们无可指责地引到祂自己面前。
>神为什么要以色列人分别洁净与不洁净,可吃与不可吃的呢?
洁净和不洁净,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区分以色列人可以吃与不可以吃的各种动物。圣经对食物作出限制,原因是:(1 )确保全族的健康。神不准他们吃的鸟兽类,通常是吃腐尸的,很容易传染疾病。(2 )使他们与其他各族有别。例如异教徒通常以猪献祭(神不准以色列人吃猪肉 )。(3 )最主要的一点是,神藉此提醒以色列人,住在他们中间的神是圣洁的。
1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2“你们晓谕以色列人说,在地上一切走兽中可吃的乃是这些:3凡蹄分两瓣、倒嚼的走兽,你们都可以吃。4但那倒嚼或分蹄之中不可吃的乃是:骆驼-因为倒嚼不分蹄,就与你们不洁净;5沙番-因为倒嚼不分蹄,就与你们不洁净;6兔子-因为倒嚼不分蹄,就与你们不洁净;7猪-因为蹄分两瓣,却不倒嚼,就与你们不洁净。8这些兽的肉,你们不可吃;死的,你们不可摸,都与你们不洁净。
读到利未记十一章,我们必定有很多问题,为何某些动物是洁净,某些动物却是不洁净,以色列民不可吃不洁净的动物,要把牠们看为可憎的﹙即是不洁净的﹚呢?不同学者提供不同的解释,有些从当今医学的角度入手,认为不洁净的动物会引起一些疾病,也有些以灵意去解释,认为不洁净的动物比喻某些属灵的黑暗,更有些学者索性认为利未记所记载的食谱根本是乱来的,没有任何章法可循。到底为何倒嚼不分蹄可吃呢﹙﹚?为何无翅无鳞的不可吃呢﹙﹚?为何有翅膀却用四足爬行的为可憎呢﹙﹚?
其中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完整性”﹙completeness﹚的关注,代表这些动物之所以分为洁净与不洁净,是在于他们能象征“完整性”与否。“完整性”代表某东西能完整地分类而没有任何混淆,也代表能象征圣洁的可能性。动物的洁净与否与本身的道德及好坏无关,却与这动物的“完整性”有关,这样,在神创造的万物中,所有动物都是看为好的﹙创一章﹚,但看为好的动物不代表能象征“完整性”,要视乎牠们能否完整地分类。倒嚼分蹄的动物是完整的吃草动物,牠们因而带有“完整性”﹔无翅无鳞的鱼让人分不清牠们是鱼还是蛇﹔有翅膀却用四足爬行的动物也让人分不清牠们是地上还是天上的动物,故此牠们因而失去了“完整性”,无法完整地分别出来,因此定为不洁﹙即和合本翻译为可憎的意思﹚。这样,洁净的动物带有“完整性”,不洁净的动物却带有混淆而不轻易分别出来的意思。
以色列民是圣洁的族类,他们借这洁净的食谱,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要活在神所分别出来的圣洁中,他们要视自己是完完全全地归主的人,以“完整性”回应神的圣洁,好让他们发出神圣的光辉,与万国万民有所不同,不会与别的国民一般见识。
思想:到底我们基督徒是否也有这样的“完整性”?到新约的年代,洁净的食谱再不适用,彼得在哥尼流家中的经历叫我们明白神所洁净的万物都可以吃,但这食谱的失效却叫我们无法在日常的饮食中记念自己圣洁的召命,求主叫我们谨记自己是分别出来的一群,不要太快与世界妥协,也不要让神圣的召命看为不切实际,要带着不一样的生命,进入黑暗混淆的世代,在当中发出神圣的光辉!
饮食条例(说明可食用及不可食用的动物) :
生产条例:痳疯及其他皮肤病变条例:漏症条例每一种命令之后都附有一般的常规首先描述的是献祭者所受到的污染,
其次说到他如何重获圣洁的方式。相当冗长繁琐的一章 - 因为圣洁是必须注重细节的!
每日与主同行一首流行甚广的民歌一开头就唱:「不可能,不可能......」当你读到的命令:「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恐怕你也准备和那民歌手轻唱「不可能」吧!
是不是上帝要求祂的百姓做不可能或根本做不到的事?是不是祂「要圣洁」的要求不合理?以人的观点看,这个功课真是不可能呢!
有一点是非常正确的,那就是靠着人自己的力量,活出圣洁的上帝所要求的公义正直,的确是不可能的!但上帝的用意不是要使你挫折,而是要教导你,正如律法的颂布是为了教导每一个以色列人信靠上帝,也正像祂预备献祭与仪式,是为了祂这些不够完全的子民一样,所以祂要教导你单单的靠着完美无瑕的救主-耶稣基督奇妙的帮助,使你能够到达圣洁的地步。
保罗认为:「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祂而行」靠着基督的力量,你 能够过圣洁纯全的生活参考完成这个句子:「你们要成为圣洁(????如何何时何处何人);因为我是圣洁的。」然后在今天之中,从你的生活里选定-个范围,为你能养成圣洁的习惯努力!
默想疯痳观今昔今日的痳疯病(如跛足和畸形)与利未记或新约所说的痳疯(如白斑症,湿疹或干癣等)是否相同,至今仍不确定。
金言上帝住在两个天堂裹,其中一个是圣洁的心。
经文:晨-利未记11-12章晚-利未记13-15章
中心思想:;;提要
从十一章到十五章所揭橥的律法是关于动物、生产、麻疯和漏症等等所造成的不洁。一个圣洁的人需要圣洁的生活,洁净之礼虽然会限制一个人的行动自由,但也是敬拜这位圣洁上帝所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以色列来说,这就是饮食规则、健康条件以及接触到潜伏着不洁之物的检疫法。「不洁」这个字在这几章里出现的次数超过一百次,足见「不洁」(其实就是不顺服)在上帝眼中绝非可以等闲视之的小事。
|
同理,以色列的律法也是如此,上帝要保护祂的子民,如此那些专吃腐尸的动物就不会上你的餐桌;如果不接触麻疯病患,就不必沐浴那么多次!上帝保护百姓的方式可从祂颁布的律法之中窥探一、二。本日经文足以说明为什么上帝对以色列人会如此斩钉截铁的命令。今天,祂对你有同样的期盼!
默想
麻疯今昔观 今日的麻疯病(如跛足和畸形)与利未记或新约所说的麻疯(如白斑症,湿疹或干癣等)是否相同,至今仍不确定。金言上帝住在两个天堂里,其中一个是圣洁的心。
经文:
《利未记》的主题是“圣洁与圣洁的事奉”,神选召属祂的百姓是要活出圣洁生活的一系列实践性原则,并且反复强调:“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圣经一直强调神的儿女要圣洁,教会的讲台也常常强调要“分别为圣”,我们当明白什么是圣洁以及应当如何追求圣洁。一、圣洁的含义我们很难给“圣洁”下定义,就像没有人可以给神下定义一样。圣洁的观念好像很容易明白,却又难以触摸。天上的众天军、众教会把颂赞归给圣洁的神,因为神的圣洁使祂与万物分别出来“耶和华啊,众神之中谁能像你?谁能像你至圣至荣,可颂可畏,施行奇事?”天使彼此呼喊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圣洁是神的本质和属性,也构成神对百姓的计划。神学上都认同圣洁是指与一般的、俗的分别出来,肯定神、人的绝对分别。耶和华命令摩西脱掉鞋子,因为他所站之地是“圣地”(参,神有权称祂显现之地为“圣地”,神也是这样将祂的选民分别出来归给祂。“圣”的原文衍生出“圣洁”、“成为圣洁”、“成圣”,在新约独特的用法带上许多特别的属灵含义,旧约围绕神的圣洁,不但没有在新约中失落,相反新约藉着主耶稣生平和侍奉演绎得淋漓尽致。那圣者成为肉身,深化以色列独一真神在新约表现最崇高的道德素质。最早认出耶稣的独特本质,就只有魔鬼“唉!拿撒勒的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吗?我知道你是谁,乃是神的圣者。”),接下来我们看到那位圣者在那里,所有察觉到祂同在的人都得着改变。这种神圣如同荣耀、能力和威严一样,许多不洁净的东西被祂审视和清除。当人觉察祂的圣洁时,人便立时信服。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使徒约翰在“我一看见,就仆倒在他脚前,像死了一样。祂用右手按着我说:‘不要惧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二、为什么我们要圣洁三一神拥有神圣的本质和特性,圣父、圣子、圣灵,圣灵本身是“圣”的,同时使人成圣。神“圣”的属性要求那些背负祂名的人要像祂,并且祂能提供途径,使人成为祂圣洁的国民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在旧约所记载被掳之后的书卷中,有关圣洁的外在联系在新约信徒身上得着内心化。祭司的礼仪、众先知对圣洁的社会次序的描述,以及在智慧文学中个人对圣洁的追求,都反应神呼召一群人归向自己。约翰福音中有一处记载主耶稣提及圣洁,但不是用在自己身上的经文:“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参,这句经文可以看成是基督救赎工作的目的和总纲。祂盼望教会披戴神的这种基本属性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惟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祂的圣洁上有份。)。因此那相信三一真神和与祂有关系的人,经常被称为“圣徒”,我们被分别出来作活祭,见证神的圣洁、公义和爱。这种分别为圣的意志和观念带来我们在道德伦理方面g e命性的改变:包括1、婚姻内外,我们都要保持圣洁2、诚实无伪、顺服的生活态度3、无可指摘的良心、善行、知足和常常赞美。这些不是外加的道德标准,而是神所赐的丰盛性情因此,他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神的性情有份。)因此属神的百姓理当领受的产业不仅是永远的荣耀,还有活出合神心意的美好人生。三、我们应当如何圣洁(一)在与神的关系中努力追求成圣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感觉上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是上帝离我们很远,而是我们离上帝很远。特别是当我们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常呼求上帝说:“上帝啊,祢在哪里?”而没有去反思自己可能是与上帝的关系出了问题,可能是我们没有好好去遵守主的命令、行主的圣道,可能是因我们生命中的瑕疵而常存嫉恨、苦毒和不饶恕,没有处理好与人的关系,导致与上帝的关系堵塞了、不畅通。我们信仰的本质表现为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当我们与人的关系处理不好,我们的内心存有嫉恨、苦毒和不饶恕时,上帝说:你不饶恕人,我也不饶恕你(参,无形中我们把上帝恩典的管道给堵住了,不能成为恩典流通的管道,拦阻了我们与上帝的关系。这个道理我们不难领会,就像我们的肉体生病一样,我们体内的管道一旦堵塞,身体一定生病,因此需要我们常常去疏通、去排毒。属灵生命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生命没有常常与上帝连接,与上帝的关系没有常常的疏通,问题就会一大堆。教会是这样、家庭也是如此。我们会发现这些问题的核心表现为生命的问题,表现为我们与上帝关系问题。生命没问题,什么问题也没有;因此我们要反思、认真省察、及时悔改,内心生命常求圣灵来光照,挪去许多不讨神喜悦的心思意念,让我们真正成为光明之子,常常行在光中,追求成圣。(二)在社会生活以及工作事奉中努力成为圣洁一个与上帝关系亲近的神的儿女,他们懂得如何在基督里不断追求圣洁,因为赐平安的神要亲自使我们全然成圣(参,在生活、工作和侍奉中应当一无挂虑,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我们所要的告诉神,神不仅要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参,而且还要我们丰丰富富地靠着应许去得着,关键是我们是否懂得遵主的命令、行主的圣道,“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无所缺。”一个敬畏上帝的人,与上帝的关系畅通,他们的生活工作在圣洁中得胜,不仅自己蒙福,而且福及儿女子孙。十九世纪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母亲,她是一生敬畏上帝、追求圣洁的典范,她一生总结了蒙福以及得胜生活的“三个约定”和“十条诫命”,她不仅一生持守,而且还作为属灵的遗产传给洛克菲勒,要孩子从小牢记并一生持守。洛克菲勒说:“小时候,我和母亲不管发生任何事情,我都遵守了这三个约定。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我母亲留给我的遗产,叫做信仰的遗产。我想,这就是我能够成为世界首富的秘诀。”这三个约定:1、要过什一奉献的生活;2、到教堂礼拜一定要坐在第一排的位置;3、要敬重牧师、顺从教会,不做让牧师操心的事。洛克菲勒的母亲生前亲眼看到了儿子成为世界首富,但母亲仍然为儿子的信仰生活操心。她在去世前又给洛克菲勒留下了十诫命式的遗言,洛克菲勒继承了母亲的细心又认真的道德律,这个道德律一生都陪伴着他。也就是这个道德律使他成为一个爱上帝的人。(三)在家庭生活以及与成员关系中活出圣洁对圣洁追求也实实在在地表现我们家庭婚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中。现实社会中有人因着不认识上帝、不敬畏上帝,而婚姻破裂、家庭破碎、亲子教育和亲子关系出问题,这些悲剧常常上演。究其根本原因,是对家庭婚姻、亲子教育没有正确的观念,不懂得美好幸福的家庭婚姻要让上帝掌权,让基督作我们家庭的主,不懂得自己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没有好好用爱去经营、去持守上帝要在我们家庭中的美好计划,不懂得家庭婚姻的圣洁是关乎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子子孙孙。神为我们每一个婚姻家庭设计了一个美好的蓝图,这个蓝图是可信靠可佩服的。一个愿意顺服神的计划和带领,并且愿意去学习、去经营我们的婚姻家庭的人,他的生命将会在他们的生活、家庭婚姻关系中带来奇妙的转变。很多婚姻关系因为接受婚姻辅导而有了改变。亲子关系也是如此。蒙泰奇尼说:“料理一个私人家庭并不比管理一个王国来得容易”,可见维系一个家要付上代价,教养儿女更是如此。今日社会教育日趋完善,经济日渐发达,物质日益丰富,而婚姻危机却越来越严重,离婚率节节高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忽略或没有了“爱”。家庭可以是天堂,也可能沦为地狱。爱默生说:“家是儿女的乐园,母亲的世界,父亲的王国”,家也可能是:“父亲的枷锁,母亲的刑场,儿女的地狱”,就看其中的成员如何经营。一个爱心之灯熄灭的家,会给下一代造成极大的伤害,争吵家庭当中的子女极易造成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心,孩子的表现会越来越差,甚至萎靡不振、破罐破摔,各样的犯罪案件发生系数与破碎的家庭有关,所以人们总结了一句话:“没有问题的少年,只有问题的家庭”。在圣经的人物以及人类历史进程中,那些杰出的人物与家庭父母对他们从小的教育有关。哈拿将撒母耳从小奉献给上帝,让撒母耳成为上帝的祭司、先知和士师;约基别教导摩西敬畏上帝、爱自己的同胞,让摩西成为以色列民族的领袖,他的哥哥亚伦成为大祭司,他的姐姐米利暗成为女先知;父母怎样引导他们孩子,孩子就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完全可以拥有敬虔的后裔,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敬虔,因为敬虔的父母带出敬虔的后代!小结:追求圣洁是我们一生要领受和学习的功课,我们要让生命像一颗树栽在溪水旁,扎根在神的话语中;常常思念天上的事,认真省察、及时悔改,与上帝建立美好的关系;脱离卑贱的事,作贵重的器皿;持守我们的言语没有过失,诚实无伪、远避淫行,行事为人与蒙召的恩相称;我们就会越发圣洁、活像耶稣,为主做美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