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利未记第25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利未记第二十五章

25

-7>生活的担子是否令你疲累不堪?是时候停下来,休息一下吧……

-7 神规定每第七年要作安息年,在这一年中不耕种土地;为使土地恢复生产能力,这是最佳的方法,同时也是要使百姓记住,神管理一切,供给他们一切所需的。

-17>现今生态的失衡,是否源于人类违反了神所定的作息规律呢?

-17 以色列人每五十年要过一次禧年。在这一年要取消一切债务,释放所有的奴仆,并且要将所有卖出的土地归还原主。圣经中没有提到以色列人曾履行禧年的事。他们若忠心按时过禧年,社会上就不会有永远的穷人。

>拥有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怎样看待自己所拥有的,才合乎神心意?

以色列百姓将来会占领迦南地,但是按照神的计划,只有祂自己才是绝对的主人,地永远属于神。祂要子民避免贪心和贫爱物质。要知道你管理的是神的产业,用这种态度来处理看待你的财产,你就会乐意以所拥有的去帮助别人。如果你把自己当作物主,就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请你把自己当作照管财物的经理人,而不是当作物主。

-37>我该怎样帮助贫穷和有需要的人?捐款?探访?做义工?……

-37 神说忽略穷人乃是犯罪。祂不容许百姓中有永远的贫穷。经济基础稳固的家庭要援助穷人,解决他们的食宿。对于帮助贫穷人,我们往往没有伸出援手,这未必是缺少同情心,而是由于困难太大,使人觉得个人力量有限,杯水车薪,不知从何处着手。神并不是要你独力去清除贫穷,在你协助别人的时候,祂也不会要你忽略家庭。不过,祂实在要你在看到贫穷人的时候,尽所能地伸出援手,包括接他到你家里。

-55>孤儿寡妇是社会上的不幸,但更不幸的是社会上缺乏关怀……

-55 圣经强调要帮助贫穷无助的人,尤其是孤儿、寡妇与条件较差之人。在以色列的社会中,妇女没有赚钱谋生的机会,所以寡妇孤儿的处境特别凄凉。在农牧社会,严重残疾者极难找到工作,所以神叫百姓借钱给穷人,不可收取丝毫利息。由于没有政府的援助,个人和家庭对他们的帮助,就非常重要。

>智与愚、贫与富在神的眼中有什么分别呢?

神为什么许可以色列人买卖奴仆?按照他们的律法,对待奴仆跟别的民族是不一样的。他们把奴仆当作“人”对待,有人的尊严,而不是当作畜牲。例如,他们的奴仆可以和主人一同过宗教节期,一同欢乐,在安息日不用工作。圣经中并没有认同奴隶制度,只是表明它的存在。神的律法有许多对待奴仆的合情合理的条例。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因为以色列人都是我的仆人

47 “住在你那里的外人或寄居的,若手头渐渐宽裕,你的弟兄却渐渐贫穷,将自己卖给那外人或寄居的,或外人家族的一支,

48 卖了以后,有权把自己赎回。他弟兄中的一位可以把他赎回。

49 他的叔伯或叔伯的儿子可以赎他。他家族中的骨肉之亲也可以赎他。他自己若手头渐渐宽裕,也可以赎回自己。

50 他要跟买主计算,从卖自己的那年起,算到禧年;所卖的价钱要按照年数计算,就是雇工跟买主在一起的日子。

51 若剩余的年数多,就要按着年数从买价中偿还他的赎价。

52 若到禧年只剩下几年,就要按着年数跟买主计算,偿还他的赎价。

53 他和买主同住,要像按年雇用的工人,买主不可苛刻管辖他。

54 他若不这样被赎,到了禧年,仍要和他的儿女一同出去。

55 因为以色列人都是我的仆人,他们是我的仆人,是我领他们从埃及地出来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

说明若以色列中的弟兄渐渐贫穷而被卖给外人或寄居的人,这弟兄得赎的条例与赎回土地的条例一样有两个方法:(1) 51节指出要按照卖作仆人的年数多少来按比例地定下赎价,而这价钱是以按年减少2%的速度来定夺,这样买主所付的价钱一定比赎价的价值低,当中的差额便成为这仆人的工价(50节);(2)若这位弟兄没有被赎,到了禧年便可以和他的儿女自由(54节)。这样的安排便等同保障了这位被卖的弟兄有生存的权利,一方面,他可以成为某人的奴仆,以致他可以在主人的供养下生存,而这位主人也受吩咐不可严严地辖管他(53节);另一方面,他不会长久地成为奴仆,最起码他会在禧年便得到自由,这样,他便可以有得赎的机会。

是总结句,说明一个以色列民身份及其神学的原因,为何他们要履行这些对于禧年的安排,这是因为以色列民是神的奴隶,作为主人的耶和华没有严严地辖管以色列民,反而是埃及人严严地辖管以色列民,耶和华作为有爱心的主人,便领以色列民出埃及,带领他们离开为奴的光景,同样地,禧年的安排是一种带领本来是为奴的人可以再次经历出埃及的拯救,这样以色列民才可以分享神的性情,才可以学像神(imitatio dei),才可以履行“神圣法典”当中的“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是圣洁的”的教导。

经过这几天的灵修,我们明白禧年的目的有三个:(1)让以色列人更像神;(2)让以色列人分享神的圣洁;(3)为社会带来团结(social solidarity),除去主人与仆人、雇主与雇员,以及土地与地主的对立。这三个目的不但带来社会的权力及利益平衡,以色列民也因而兑现“圣洁的族类”的称呼,并以种种社会的保障说明以色列民当中有上帝。

思想:

如何能在社会公义及保障的安排中活出神的圣洁?而你的生命是否更像神的圣洁,并流露神的性情呢?

--1-尔道自建 12月27日

02、不可严严的管辖他

39 “你的弟兄在你那里若渐渐贫穷,将自己卖给你,你不可叫他像奴仆服事你。

40 他在你那里要像雇工和寄居的,服事你直到禧年。

41 他和他儿女要离开你,一同出去,归回自己的家,回到他祖宗的地业去。

42 因为他们是我的仆人,是我从埃及地领出来的。他们不可被卖为奴仆。

43 不可苛刻管辖他,只要敬畏你的上帝。

44 至于你所要的奴仆和使女,可以来自你们四围的列国,你们可以从他们中买奴仆和使女。

45 那些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和他们的家属,就是在你们地上所生的,你们可以从其中买人;他们要作你们的产业。

46 你们可以把他们遗留给你们后代的子孙,作为永远继承的产业;你们可以使他们作奴仆。至于你们的弟兄以色列人,你们彼此不可苛刻管辖。

提及两种人,前者是雇工(39~43节),后者是奴隶(44~46节)。

关于39~43节所提及的人是一种渐渐穷困的人,条例的目的主要是想保护这些渐渐穷困的人不会成为别人的奴隶,因为他们是以色列民中的弟兄或亲属,所以不可以任意供买卖,只可以把他们当作是雇工一样,代表他们必须得到劳资的保障,只可以服侍雇主直到禧年,到了禧年,便一定要离开雇主归回自己的本家,到达及赎回自己的地业。为何以色列民必须这样做?42~43节便提供背后的原因,当中指出(1)以色列民都是神的仆人,是神亲手把他们由埃及地领出来,他们本来是在埃及为奴,现在却因为神的拯救,由埃及的奴仆成为神的仆人,所以,每一位以色列民便不可以再有别的主人,也不可把弟兄卖为奴仆;(2)这是一种敬畏神的行为,所以这个条例之所以要实践,完全是因为敬畏神的考虑,是神学上的原因;(3)“不可严严地辖管”(43、46、53节),代表主人不可任意对待雇工,当中的“辖管”(rule over)是有一个极有权力意识的行为(extremely power-conscious behaviour),而只有向神的敬畏才可以平衡这种心态,让主人明白自己真正的主人是耶和华,他便不会任意以自己的喜好来“辖管”别人。

这段经文在某程度上提出了雇主与雇员的关系。雇员不可成为奴仆,代表此人不是雇主的财产,任由雇主按喜好来“辖管”,在以色列民群体中,雇员与雇主都是神的奴仆,因而不可把任何人再次成为奴仆,因此,既然以色列群体类比现在的基督徒群礼,我们便认定基督徒雇主不可视雇员(无论是否有信仰)为自己的财产,要视他们与自己一样都是神的用人,以敬畏神的心来对待他们,一方面能让他们有合理的待遇,另一方面却要停止一切的欺压,采用一种与非基督徒雇主有分别的营运方式,见证神的公义。

思想:

在公司的雇主与雇员,以及员工彼此的关系中,到底我们会否不知不觉物化了身边的人,视他们为完成工作的工具或奴仆,而不是可尊可敬的个体呢?求主让我们视身边的人如神的用人,自己只不过是管家,领受神而来的恩典去管理别人而不是“辖管”别人,这样,基督徒所营运的公司便能发出不一样的光辉,让世人在习惯了欺压的世代中看见敬畏神的理由。

--2-尔道自建 12月26日

03、土地属耶和华

23 “地不可以卖断,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24 在你们所得为业的全地,要准许人有权将地赎回。

25 “你的弟兄若渐渐贫穷,卖了他的一些产业,他的至亲就要来把弟兄所卖的赎回。

26 若没有人能为他赎回,他的手头渐渐宽裕,能够赎回,

27 就要计算卖后的年数,把剩余年数的价钱归还给那买主,他的地业便归还自己。

28 若他手头的财力不够赎回,所卖的地就要留在买主的手里,直到禧年。到了禧年,地业要归还卖主。

说明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理念:不可拥有私有的土地,因为土地唯一的拥有者是耶和华,而且以色列民永远都是以客旅及寄居的身份来看自己,这也与以色列民对自己身份的宣认一样:“我们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与我们列祖一样。我们在世的日子如影儿,不能长存。” 当我们以为自己有能力买下房子,在地上的法律准许下拥有私有财产,也不可以因此而否定耶和华对土地的拥有权,因为在神的创造中,地是长存的,人却是过客,我们这些短暂的人生如何拥有长存的地呢?地的长存只能配得上神的长存,只有祂才能有权及有能力拥有土地。

可以与路得记及一起看。没有土地及财产的人在社会的层面上条件比较不足,要么他们便倚靠每年减少2%的安排来以比较低的价钱来赎回土地,要么他们便要倚靠五十年一次的禧年来清除所有的债务,这样他们便能有所保障。

你的弟兄这用词出现多次、36、39、46、47、48),他们不但是亲属的意思,更是代表这人与其他以色列民一样都有同一的信仰,他们都是恩约的子民的一员,这成为大家不可彼此欺压的原因。因为,恩约的子民之所以成为神的子民,全是因为出埃及的事件,以色列民由为奴的地方离开,在旷野飘流四十年,他们深深明白自己那种客旅与寄居的身份,理应在进入迦南地时便能消化因为地是我的的信念。当某些人富起来,有能力买自己弟兄的地时,他们便更要明白这样的买卖不会减少他们过客的身份,因而不可以在买卖的过程中对弟兄有所亏欠。这样,土地属神的观念确立了以色列民作为寄居的本相,成为他们彼此公义地对待的神学原因。

思想:

到底你是否认定自己是过客的身份?我们千万不要全心来追求本来不属于自己的物业与财物,这些东西的价值都是短暂,不能在死后可以带走的,反之,我们必须认定自己在世寄居的身份,确信真正的家在天上而非地上,这样,我们便不会因为对地上财物属权的执着而欺压别人,让人受苦了。由今天起,再次调整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认定自己作为客旅的身份。

--3-尔道自建 12月25日

04、彼此不可亏负

14 无论你卖什么给邻舍,或从邻舍的手中买什么,彼此不可亏负。

15 你要按照禧年后的年数向邻舍买;他要按照可收成的年数卖给你;

16 年数越多,价钱就越高;年数越少,价钱就越低,因为他卖给你的是收成的数量。

17 你们彼此不可亏负,只要敬畏你的上帝,因为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

是一句主题句:这禧年,你们各人要归自己的地业。这主题句成为引旨,带出的内容,详细说明如何操作各人要归自己的地业的目的,而我们可用一个扇型结构来理解:

这禧年,你们各人要归自己的地业。(13节)(主题句)

A:你若卖什么给邻舍,或是从邻舍的手中买什么 (14节)B:彼此不可亏负。(14节)C:你要按禧年以后的年数向邻舍买;他也要按年数的收成卖给你。(15节)D:年岁若多,要照数加添价值 (16节)
D’:年岁若少,要照数减去价值 (16节)C’:因为他照收成的数目卖给你。(16节)B’:你们彼此不可亏负(=oppress) (17节)
A’:只要敬畏你们的神,因为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17节)

经文中D-D’便是中心,清楚说明这五十年如何买卖土地。在这五十年的第一年,所买土地的价值是100%,之后便要以每年2%的速度减去价值,直到第五十年,该土地的原本拥有人便可以免费取回该土地,亦即是,这土地的价值在第五十年便转为无有。例如,如果卖给别人的卖家期望在第二十五年赎回土地,他便可以用50%的价值来赎回。这便防止有人炒卖土地,也可让农民在第五十年一次取回自己的地业。这样,对买家公平吗?对买家来说,这五十年的年期便是他自己能享受此土地的价值,他可以用此土地耕种生产,对他来说已可以有经济的收益,因此理应对买家公平。

B-B’强调彼此不可亏负,代表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大家都不可多收或少给,彼此都必须按照D-D’及C-C’的安排而行,否则便会造成欺压。最后,以色列民之所以要守这禧年安排的原因,就是要敬畏你们的神,因为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17节),敬畏神成为他们不欺压别人的理由,因为圣经说明神必会申冤。

思想:

到底你买卖物业或签定其他合约时,有否欺压别人?有时,我们以为只要通过地上的法律便可以做任何事,殊不知神的律法要求往往比地上的法律为高,作为基督徒,当我们买卖及签合约时,有否顾及别人会否受欺压呢?求主让我们有敬畏神的心以及有智慧分辨。

--4-尔道自建 12月24日

05、禧年

8 “你要计算七个安息年,就是七个七年。这就成为你的七个安息年,一共四十九年。

9 七月初十,你要大声吹角;这是赎罪日,你要在全地吹角。

10 你们要以第五十年为圣年,在全地向所有的居民宣告自由。这是你们的禧年,各人的产业要归还自己,各人要归回自己的家。

11 第五十年要作为你们的禧年。你们不可耕种,不可收割自然生长的庄稼,也不可摘取没有修剪的葡萄树上的葡萄。

12 因为这是禧年,是你们的圣年;你们要吃地中自然生长的农作物。

13 “这禧年,你们各人的产业要归还自己。

在每七个安息年,一共四十九年之后,亦即是第五十年,以色列民需要有多一年的禧年,而利未记关于禧年的条例是根据安息年的条例作为基础,以色列民如何在安息年当中使地安息及顾念穷人,他们在禧年也做同样的事,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多做一件事,就是各人要归自己的产业,各归本家

我们可以用一个扇型结构来了解的经文:

A:第五十年,你们要当作圣年,在遍地给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这年必为你们的禧年(A jubilee it shall be for you),各人要归自己的产业,各归本家。(10节)B:第五十年要作为你们的禧年(A jubilee it shall be for you)。这年不可耕种;地中自长的,不可收割;没有修理的葡萄树也不可摘取葡萄。(11节)B’:因为这是禧年,你们要当作圣年(it is a jubilee, sacred it shall be for you),吃地中自出的土产。(12节)A’:这禧年,你们各人要归自己的地业。(13节)

B-B’的组合强调了两点:(1)禧年是圣年,既然圣洁的定义便是神的领域,禧年便是一种为神而守的一年,是属于神的一年,以色列民理当以敬畏神的心来守这一年;(2)禧年是“为你们”的一年,代表守禧年不但是为神而守,也是为以色列民而守,代表这一年要记念在民中的欠债及寄居的人,让他们可以得着自由。这样B-B’的组合说明禧年一方面是为神而守的圣洁年,另一方面也是自由的庆祝。到底是为了什么自由庆祝呢?

经文的A-A’说明的自由便是各人要归自己的地业,代表所有人在这五十年来因抵押土地的欠债可以一笔勾销,不用再为欠债偿还而可以自由得回自己的地业,我们要明白这种做法有一个假设,就是五十年的期限已能让欠债者有足够的时间处理债务,否则便代表欠债的人根本没有能力还债,这样,禧年便是他们一生人当中唯一一次的盼望,可以不用还债而取得自己的地业。

思想:

禧年不但能为穷人与寄居的人得到安息年的保障,也为任何欠债的人得着翻身的可能,这便是禧年能成为圣洁与“为你们”的意义所在,亦即是,这圣年是属于神的一年,也是人得自由的一年,以致他们得自由与神的圣洁连在一起,以色列民借着守禧年而成为圣洁的族类。很多时,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合现代的经济效益,我们相信任何企业都必须“赚钱赚到尽”,殊不知这样的心态正正是不圣洁的心态,当我们今天有能力照顾有需要的人的时候,便要离开不公义的营商手法,进入圣洁的共享生态,让更多人得福。你愿意吗?

--5-尔道自建 12月23日

06、安息年

1 耶和华在西奈山吩咐摩西说:

2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对他们说:你们到了我所赐你们那地的时候,地要休耕,向耶和华守安息。

3 你们六年要耕种田地,六年要修整葡萄园,收藏地的出产。

4 第七年,地要守完全安息的安息年,就是向耶和华守安息。你们不可耕种田地,也不可修整葡萄园。

5 不可收割自然生长的庄稼,也不可摘取没有修剪的葡萄树上的葡萄。这年,地要完全安息。

6 地在安息年所长出的,要给你和你的奴仆、使女、雇工,以及寄居在你那里的外人作食物。

7 所有的出产也要给你的牲畜和你地上的走兽作食物。”

描述安息年的条例,反映了神圣法典对节期的关注以及其处于农业社会场景的背景。指出你们到了我所赐你们那地的时候,说明两个守安息年的基本理念:(1)当以色列民得迦南地时才需要守安息年,这假设他们已由畜牧的生活转型为定居的农业社会;(2)迦南地是耶和华所赐的,代表那地不是属于某支派或某人,地的产业权是耶和华的,是耶和华本身把地分派给各支派,当有人胆敢夺取别人的田地时,便等于挑战耶和华赐地及分地的主权。这样,以色列民要守安息年,背后的神学原因便是:地的属权是耶和华的,因此他们要按照神的吩咐善待土地。

安息年的吩咐如何帮助以色列民善待土地?首先,他们在六年要努力耕种,并要收藏地的出产;第二,到了第七年,地便要享安息,代表他们不可耕种,不可收割,地自长的要给自己、仆人、工人、寄居的外人及动物,这年的收入主要不是留给自己,而是留给其他不是地主的人,以致这些人能有社会的保障;第三,当地主这样做时,第六年便会出三年的出产,足够他们在未来的两年享用。当地主凭信心去守安息年时,便能一方面让贫穷人有社会的保障,也在另一方面让自己得着福气,更加可以因此而不会使地荒凉,达到善待自己、别人及土地的效果。

思想:

很多时,我们营运业务时,往往会认为“赚钱赚到尽”才是理所当然,我们会尽用手上所有的资源来达到最佳的利益,当我们这样做时,便会大大忽视身边的穷人。事实上,现在我们不都活在农业社会,但安息年条例对穷人的关怀也理应成为我们的关注,当我们有能力时,便要在自己的业务上留一手,情愿把所获得的出产来照顾有需要的人,好让这些人得到福气的同时,自己也因而获得耶和华额外的福气。你愿意吗?

--6-尔道自建 12月22日

07、双重的危险:对今世的态度过于严厉或放荡

加尔文:“我们当远离这不仁道的哲学,即约束人只按照自己基本的需要使用世物,却因此禁止人享受神的慈爱,也剥夺人一切的情感,使人宛如木头。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认真地避免放纵肉体的私欲,因若不约束肉体就会放纵到底。”

双重的危险:对今世的态度过于严厉或放荡

by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

在这基本的教导下(小编注:信徒当把享受今世的福分视为神的恩赐),圣经也适时教导我们如何正确使用今世的福分于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忽略的教导。因我们若要在世上生活,就必须使用那些能帮助我们生活的事物。而且,我们也不能避免使用那些不只满足我们基本的需要,也带给我们快乐的事物。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个原则,使我们能以无亏的良心使用今世的事物,无论是满足我们基本的需要或是带给我们快乐。当神教导今世对他的百姓而言是某种快速通往天国的历程时,他就告诉我们这原则;历上,1:14;。我们既然在这历程中必须经过今世,那么,无疑我们就应当使用今世的福分,只要它是帮助我们而不是拦阻我们前进。因此,保罗正确地勉励我们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并置买的要像无有所得

但既然这是经常被人误会的主题,且若不谨慎就可能滑向两个不同的极端,就让我们谨慎我们的脚步。曾经有一些在多方面良善、圣洁的人,当他们发现不节制和放荡若不受严厉约束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时,他们想改变这危险的邪恶。但他们的方式是:他们只允许人在基本的需要上使用世物。虽然这的确是属灵的教导,但他们太过严厉地执行。他们对良心的约束比神真道的约束更严谨,这是非常危险的。而且他们对“需要”的定义是:要远离一切人所能缺乏的,因此,对他们而言,我们一切所被允许的食物只是面包和白开水。有人的教导比他们的更严格,据说底比斯的克拉特斯(Crates the Theban)将他一切的财产扔到大海里去,因他认为除非他毁坏它们,否则它们至终将毁灭他。

然而,今日也有许多人找借口过度地使用世物,而给放纵肉体铺路。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使用世物的自由不应当被约束,而是应当由每个人的良心决定如何使用。对此我并不以为然。我当然同意人的良心不应当受任何来自律法公式化的约束,然而,既然圣经给我们如何使用世物的一般原则,那我们就应该按照圣经的教导约束自己。

主要的原则

我们的原则是:若我们按照神创造世界的目的使用他的恩赐,这并没有错。因神创造这一切是为了我们的益处,并非为了毁灭我们。因此,那认真考虑神创世之目的的人,将会正确地使用这些恩赐。那么,我们若思考神为何创造饮食,就会发现这不但是为了人的需要,也是为了人的享受和使人快乐。除了人的需要以外,神给我们衣裳的目的也是为了美丽和体面。草、树和水果,除了本身实际的用处以外,也有它们美丽的外观和味道。因若非如此,先知必不会将它们视为是神的祝福:“使人……得酒能悦人心,得油能润人面。”p.)否则,圣经在称赞神的慈爱时必不会再三地启示是神赐给我们这些。而且各种受造物自然的特色,本身就充分证明它们的作用和我们应当如何享受它们。难道神为我们的眼睛和鼻子创造美丽和芬芳的花,却不允许我们的眼睛欣赏它的美丽、鼻子享受它的香味吗?难道神创造颜色时不是使一些比其它的更好看吗?难道神不是决定金子和银子、象牙和大理石比其它的金属和石头更宝贵吗?简言之,神除了决定一切的受造物有实际的用处以外,难道他不也同时使它们对我们的吸引力吗?

我们当远离这不仁道的哲学,即约束人只按照自己基本的需要使用世物,却因此禁止人享受神的慈爱,也剥夺人一切的情感,使人宛如木头。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认真地避免放纵肉体的私欲,因若不约束肉体就会放纵到底。就如我以上所说,真的有一些人以自由的借口劝人毫无节制地使用世物。但神要我们约束肉体,其中一个约束肉体的方式是,承认神创造万物的目的是要我们明白他是造物者,并因此感谢他对我们的慈爱。但你若暴饮暴食到心智迟钝,以致无法尽神呼召你的本分,难道这算是心存感恩吗?你若放纵情欲到污染自己的思想以致无法分辨正直和可尊荣的事,难道这算是认识神为造物主吗?我们若穿戴高贵、时髦的衣裳,为了荣耀自己、藐视别人,或因衣服的华丽和高贵诱惑自己放纵情欲,难道这算是感谢神吗?若我们总是关注自己外表的华丽,难道我们能同时默想神吗?有许多人放纵自己一切感官的情欲之后,他们的心对神是死的。许多人喜悦大理石、金子和图画到一个地步,以致最后似乎自己成为大理石、金子或一幅画的样子。又有人被厨房里的美味吸引到对属灵的事没有任何胃口,在其它事上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必须约束自己,免得滥用神的恩赐。我们应当留意保罗的这原则:“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我们若过度屈从于这些私欲,最后就会无限制地放纵它们。

--7-加尔文 201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