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利未记第13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利未记第十三章

13

利13章>罪恶和q疯病一样都具有传染的能力,预防当然胜于治疗……

13这里所说的q疯是好几种传染性皮肤疾病的总称。其中有几种不像我们现在所称的q疯,最厉害的几种,会慢慢的侵蚀全身,甚至令人死亡。在圣经时代,那是极其难治、极易传染之症。q疯病人要与亲友隔绝,被关在营外。由于祭司要负起督导人民健康的任务,所以把病人移到营外,或批准他们重新回营,是祭司的职责。如果长q疯的人已被移到营外,只有祭司能断定他们是否真正痊愈了。圣经常常用q疯来代表罪,因为罪也会传染、伤害人,使人与神、与良朋益友隔绝,所以实在是灵性上的顽疾。

-46>罪恶和疾病都把人隔绝起来……

-46患上大q疯(传染性皮肤病 )的,必须以手捂口大声喊叫“不洁净的”,以免别人接近他们。因为利未记里所说的q疯病常常是有传染性的,所以人要远离他们。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皮肤的洁净

9“人有了大痲疯的灾病,就要将他带到祭司面前。 10祭司要察看,皮上若长了白疖,使毛变白,在长白疖之处有了红瘀肉,11这是肉皮上的旧大痲疯,祭司要定他为不洁净,不用将他关锁,因为他是不洁净了。12大痲疯若在皮上四外发散,长满了患灾病人的皮,据祭司察看,从头到脚无处不有,13祭司就要察看,全身的肉若长满了大痲疯,就要定那患灾病的为洁净;全身都变为白,他乃洁净了。14但红肉几时显在他的身上就几时不洁净。15祭司一看那红肉就定他为不洁净。红肉本是不洁净,是大痲疯。16红肉若复原,又变白了,他就要来见祭司。17祭司要察看,灾病处若变白了,祭司就要定那患灾病的为洁净,他乃洁净了。

利未记十三章详细地描述皮肉洁净与否的检查条例及准则,而在这一段占有重要的角色,简要地说明皮肉洁净与否最重要的准则:完整性﹙completeness﹚。

很多人认为利未记十三章是处理大痲疯的条例,不过原文ṣāră’ăt这字是指一般的皮肤病而不是指我们所认为大痲疯,为这些皮肤病例了一个清单,包括疖子、癣或火斑,它们主要的特征会变白、有红肉以及会影响毛发。

却定了一个看来古怪的条例,说明如果这皮肤病由头到脚都有,以致全身变白,这人反而不是不洁,而是洁净。不过当红肉一出现,这人便由洁净转为不洁净,到底为何会这样?学者们相信这是因为完整性的观念,皮肤病使皮肤本身不完整,做成一些地方变白,一些地方有红肉的局面,而既然祭司传统视完整性为洁净的准则,不容许处于混乱的情况,那么皮肤的不完整性违反了祭司传统洁净的准则,所以当红肉一出现,便处于不洁净的状态。反之,当皮肤完全变白,这人的皮肤反而到达另一种完整性,由无病的情况完全地转化为完全有病的情况,既然皮肤已完全变白,那么这便代表了一种完整性,所以定为洁净。这样,一个人的洁净与否,完完全全连结于完整性的观念上,而不是取决于此人有没有病。

皮肤的洁净与否与道德无关,这是一种礼祭上的不洁﹙ritual impurity﹚,说明什么人不适合进到礼祭当中,好让参与礼祭的人是全然洁净的。皮肤完整的人象征能参与礼祭的人,也象征与神相遇的人,他皮肤的洁净提醒这人是完完全全、完整地属于神,自己的生命不可有任何不洁的地方,而既然皮肤的洁净与否不能由自我控制,那么这人便明白能有洁净的皮肤进入礼祭敬拜,完完全全是神的恩赐,正如我们有生命气息上崇拜是神的恩赐一样。

思想:

求主帮助我们能有感恩的心,因基督的救恩,自己在主看来是洁净的,也代表我们要为自己能亲近神而感恩,因这不是理所当然的。

--1-尔道自建 2月24日

02、作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

证 道 人:刘宁花 牧师

整 理:朝阳堂编辑室

引言:

有一个网络故事: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在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记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 起来,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

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头看表,才五点四十,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就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班车还有五分钟才来呢。终于车来了,我上车,开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的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 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么都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那个小伙子很神气的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 他们来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他一直没有睡好,她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谚语: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哭了。多么真实的写照,那个人何尝不是我们呐?无论对人、对神,我们不也如此吗?多少时候,我们从人、从神得到恩惠,可我们从没有当过是恩典,总是认为我们得到是理所应当。

在《圣经》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故事描述了耶稣前往耶路撒冷去,要完成祂在地上的目的:为世人受死。这是耶稣基督在世最后行程中所发生的一件事,医治十个长大麻风的病人,而其中只有一个回来献上感恩。这个神迹在提醒我们:要做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

一、知恩

一个人怎么知道自己已经得到恩典?有两个方面:

1、确知自己需要恩典

十个麻风病人得医治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有迫切的需要。他们患了麻风病,这是当时最可怕的疾病,所有人都闻之色变。这种病会令人毁容,严重 的可以致命。在《圣经》中,麻风病是一种罪,它被视为彻底不洁肉体和心灵都不洁净,而且他们要与所有的人保持六英尺的距离,包括他们的家人在内。“身 上有长大麻风灾病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头散发,蒙着上唇,喊叫说:‘不洁净了!不洁净了!’”他已被判定为死人活死人;他要穿 上黑色外衣,使人认出他是一个死人;他被社会彻底摒弃和排斥,被视为完全没有上天堂的指望。他只要身上仍带有这种传染病,他仍然是不洁的,他必须独居在营 外(参,不能在城里居住,必须在城门外居住。

试想,麻风病人被家人、朋友和社会隔绝,内心是如何愤怒和悲痛?他们在情感和精神上所承受的创伤是何等的大?因而,他们是最需要得到治医的人。我 们又何尝不是那长大麻风病的人?他们有着迫切的需求,而今天的我们是否知道自己的需求?说:“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 的时候求告他。”

2、确知恩典从何而来

这十个长大麻风的,在当时他们被视为污染的人,患有不治之症。他们需要得到医治,他们需要被人认可、被人接纳,然而如何得到医治?谁来医治?我相 信他们在没有遇到耶稣之前,自己也曾找过很多的大夫,可结果呢?他们并没有得到医治,反而疾病使他们失去了家人、失去了做人应有的尊严。他们绝望、无助、 痛苦,悲伤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因为在世上没有人可以医治他们了。此时的他们正如所描述的:“耶和华啊,求你怜悯我们,怜悯 我们!因为我们被藐视,已到极处。我们被那些安逸人的讥诮和骄傲人的藐视,已到极处。”因而当耶稣经过长途跋涉快要进城的时候,这些麻疯病人看见耶稣,但 不知道耶稣要往哪里去,甚至他们都不管自己是不可以在人前出现的,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绝望了,所以不管怎样也要拦住耶稣,要求耶稣医治他们。在他们的思想意 识中,他们认定只有耶稣是唯一可以带给他们得医治恩典的人;他们也深信惟有神才有能力医治他们;只有神才有赦罪的权柄;只有神才可以给予他们想要的一切。 因万事万物都在上帝的创造中

二、感恩

感恩意味着要对你施恩的人心存感激,时刻思想他在你身上所做的恩惠。让我们来看看一个感恩的人所应该有的态度是什么?

1、谦卑求怜悯

《圣经》告诉我们说:他们远远地站着(参。他们尊重律法,因为按照律法的规定,他们要与人至少保持六英尺的距离,而因为当时有群众 跟随着耶稣,他们必然与耶稣相距一段距离。他们站在群众的外围,可见他们极尊重律法;曾经有寻求医治的人在其他情况下漠视律法,他们从人群中突围出来,走 到耶稣面前。在这件事情中,耶稣必然察觉到他们的谦卑和他们自知不洁的情绪。任何一个要走近耶稣的人,必须承认自己的不洁,存谦卑的心来到主的面前;必须 承认自己不配接近那位圣者;必须承认自己需要神,甚至是主耶稣基督的洁净。

他们称耶稣为“夫子”,此词在希腊文原文并非拉比,而是指首领、元帅、监督,也就是能满足人需要的那一位。注意:他们并不是需要拉比的教导,而是 需要医治,包括身体得洁净,以及引致他们患病的属灵的罪得蒙洁净。犹太人认为麻风病是与罪有关的,所以,这正是他们的意思。他们承认耶稣是夫子,祂可以洁 净他们的身体和心灵,令他们得到医治、罪得赦免、求怜悯。他们不但要求身体得医治,而且是要求得到属灵的医治和罪孽得赦免。他们竭尽全力呼求怜悯,《诗 篇:“我这困苦人呼求,耶和华便垂听,救我脱离一切患难。”

2、笃信而不疑

在此刻,耶稣并没有立即回应他们。为了试验他们,祂不理会他们的呼求,他们需再三恳求,显示他们的诚意,也增加他们的迫切感,这两点都值得我们注 意。神不一定立即应允我们的祈求,有时,我们需要学习信靠祂,或培养更大的需要感和迫切感。当我们百折不回的寻找和叩门时,便能在这两方面有长进,路加福 音说:“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救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当神应允我们祷告,我们便学会更信靠祂。此外,还有一个重 点,就是当我们不得不跪下来,天天恒切的祷告时,我们便能时刻活在神的同在中,向神发出深切的祷告。让我们享受与主最甜蜜的契合和相交,而这正是神的心 意。

耶稣并没有马上医治那些麻风病人,他们要先做一些事情,要先听从耶稣的指示,才能得到医治。他们需遵守律法,去到祭司面前,告诉祭司自己已得洁 净,若他们遵守律法,并且相信主的话,他们便得洁净。请注意: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参,他们为以后的人立下了何等大的信心榜样!(比较以下)试想,他们对耶稣的话语和能力是存着何等大的信?他们要到圣殿去,让祭司检查他们的身体,宣告他们已得洁净;但在这之前,他们尚未得洁净, 他们是在遵守犹太人洁净的律例时得医治。

三、报恩

得到恩典、心存感激,就必然要报恩。报恩是一个即时的行动,是一个具体的表现。在这段经文中所有麻风病人都蒙受恩典,理应报恩。这十个麻风病人如 是,所有人亦如是。这十个人都当回来感谢主耶稣,因为他们都得了基督所赐的福。他们都承认自己的需要;显出谦卑;求怜悯;坚韧不拔;相信和顺服耶稣。他们 的需求得到了解决,他们都蒙了医治。他们现在需要回来感谢主耶稣,但《圣经》却告诉我们只有一个人感谢耶稣,这人是个撒玛利亚人,是最为人鄙视和弃绝的 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看到他是如何报恩的:

1、归荣耀与神

:“内中有一个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神。”这人是撒玛利亚人。除了这个撒玛利亚人,在没有别人回来归荣耀与神。被人弃绝的人,却是最懂感恩的人。感恩的人,是灵命真正得救的人。

请留意“外族人”一词的意思是:他是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因此,他分外感到自己的需要。他知道自己需要被拯救,切实得救灵命和身体都得救。

“救了你”的字面意思是你已经蒙拯救。这人身体的痊愈是显而易见的事,但没有人看见他的灵命和内心得洁净。耶稣要告诉他:他的罪已得赦免,耶稣给 他得救的确据,尽管他从不知道神真正的应许,而且在世上的生活也没有神,但他现在却已认识神。他禁不住高声称颂神,因为耶稣从罪恶的深渊中拯救了他。于 是,他立即赞美神,声嘶力竭地赞美神、为神作见证,因为神洁净了他,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认识神无比的怜悯和大爱。

2、俯伏敬拜

俯伏在主耶稣脚前表示他不但谦卑,并且承认神藉基督所彰显的大能,而这就是他灵命得到彻底洁净的两大要素。大多数人并没有向主报恩,他们起来继续 自己手上的工作,并没有放下工作,回来感谢并俯伏敬拜。但要注意:他们的确回到自己以前的世界,过着以往的生活,:“因为,他们虽然 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

请留意一个重要的问题:其实九个人的灵命是否已得到洁净,正如他们身体得到洁净的那样,还是他们的灵命未得洁净,所以没有回来感谢?抑或耶稣只是 要给这人一个切实的得救确据?我们不知道,但却知道一点:这个人是一个知恩、感恩而报恩的麻风病人,得耶稣赐他洁净和罪得赦免的确据,而其他的人却没有, 他们不懂得感恩。

另一个要注意的重点是:感恩和赞美为人带来内心的确据和把握。向主感谢赞美会使祂像人的内心说话,赐予蒙神接纳和已得洁净的确据,《提多书》3章 5节:“他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他的怜悯,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这些麻风病人的行为,给我们上了一个宝贵的功课。基督期 盼我们经常回到祂那里,归荣耀与祂和敬拜k,祂是为我们得力之源和生命的力量。

总结:

我们今天分享了关于做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一个知恩的人应确知自己迫切的需要恩典,并确知恩典的来源。一个感恩的人应有的态度是:谦卑求怜悯,笃信而不疑。一个报恩的人应有的行动是:归荣耀与神,俯伏敬拜。

今天是感恩节,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弟兄姊妹都是那十个长大麻风病的人,我们都得了上帝的恩惠和医治,但我们是其中的哪个呢?愿神祝福我们!阿们!

--2-刘宁花 2016-10-27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