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利未记第5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利未记第五章

5

>你曾否起誓要做或不做某事,以后才发觉自己所应承的是何等的愚昧?

神要祂的百姓信守诺言,即使难以履行,也不可背誓。主耶稣说:“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警告人不要随便起誓(指许下诺言或誓愿 )。我们的话要说了算数,如果觉得必须以起誓来保证所应许的话,反而表示不够真诚;只有导致犯罪的诺言才不应遵守。有智慧有节制的人,不会草率应许别人。

>主已为我献上挽回祭,那我就不用再认罪了吧?……

献祭的人若不肯悔改认罪,他献什么祭物都不能除去罪。因为主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死,我们现在不再需要以牲畜献祭,但是认罪仍是不可少的,因为惟有认罪才表明认清罪恶,也表明神是圣洁的,我们在祂面前谦卑,愿意离弃罪-17)。假使我们不肯悔改跟随主耶稣,祂的死对我们就不能产生功效。正如注射医治危险病症的药物一样,药液必须注射进入血液,才能有效。

-19>赎愆祭是处理什么罪的?我若损坏人家的物,只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吗?

-19 赎愆祭是处理因不慎玷污了圣物所犯的罪,如人玷污了会幕或祭司的工作,也包括在无意之中得罪了别人,不管是哪种情况,人都应当献一只毫无残缺的公绵羊作赎愆祭;另外要为他所玷污的圣物,多加五分之一的赔偿。现在,基督的死虽然使我们不再需要献赎愆祭,但对于所伤害的人,仍应当如数赔偿。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干犯耶和华的补救

14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15“人若在耶和华的圣物上误犯了罪,有了过犯,就要照你所估的,按圣所的舍客勒拿银子,将赎愆祭牲-就是羊群中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牵到耶和华面前为赎愆祭; 16并且他因在圣物上的差错要偿还,另外加五分之一,都给祭司。祭司要用赎愆祭的公绵羊为他赎罪,他必蒙赦免。 17“若有人犯罪,行了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什么事,他虽然不知道,还是有了罪,就要担当他的罪孽; 18也要照你所估定的价,从羊群中牵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来,给祭司作赎愆祭。至于他误行的那错事,祭司要为他赎罪,他必蒙赦免。 19这是赎愆祭,因他在耶和华面前实在有了罪。”

是赎衍祭的条例。有些学者认为赎衍祭是一种补救祭﹙reparation offering﹚,到底这补救祭主要是要补救什么呢?

在经文中我们看见,此祭主要处理一种名为“干犯”﹙mă’ăl﹚的罪,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此字的意思有擅闯﹙trespass﹚的意思,这包括一种擅闯圣所、圣物及圣人的罪,不过这却是一种误闯,这人不是故意打破圣与俗的界限,而是非故意地擅闯,是一种个人并且非故意犯的罪。基本上,擅闯代表无视界限,把本来圣洁与不洁之间的界限打破,带来混淆的危机,而这种混淆直接为秩序带来威胁,把本来分门别类、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破坏,带来不安与不洁,威胁神的同在,因此,“干犯”﹙mă’ăl﹚破坏了界限的观念,尤其是破坏了神与人之间的界限,把本来属于神领域的东西凡俗化,也代表一种破坏了神与人之间盟约的罪。

“干犯”﹙mă’ăl﹚这字在历代志当中也是一个常用字,不过历代志作者离开了利未记的“干犯”﹙mă’ăl﹚的用法,把个人非故意犯的罪转化为群体而又是故意犯的罪,河东两个半支派的“干犯”﹙mă’ăl﹚便是一个例子﹕“他们的族长是以弗、以示、以列、亚斯列、耶利米、何达威雅、雅叠,都是大能的勇士,是有名的人,也是作族长的。他们得罪了他们列祖的上帝,随从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这民就是上帝在他们面前所除灭的。”﹙﹚。这样,我们看见一个思想的转变,由古老的祭司传统中的个人非故意的罪,发展成后期群体故意犯的罪。到底我们如何处理这种“干犯”﹙mă’ăl﹚呢?

补救祭正正是补救界限的定立,重新建立因“干犯”﹙mă’ăl﹚而造成的界限破坏,而补救祭需要为界限的破坏奉上赎价﹙﹚,这赎价有一种赎回的意思,代表这人犯罪带来的后果可因这赎银而抵消,以致社会秩序再次回归正常及有秩序的局面。

思想﹕

我们的罪性叫我们喜欢越界,“干犯”﹙mă’ăl﹚带来不同界限的破坏。你近来有否常常越界?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站在界限边缘,以为自己有定力可以不越界,谁知我们不认识自己定力的有限,对自己太有信心,以致我们很容易越界而得罪神。求主帮助我们能远离危险的界线,靠主留在神圣洁领域之中。

--1-尔道自建 2月11日

02、他的力量若不够

7“他的力量若不够献一只羊羔,就要因所犯的罪,把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带到耶和华面前为赎愆祭: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燔祭。11“他的力量若不够献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就要因所犯的罪带供物来,就是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为赎罪祭;不可加上油,也不可加上乳香,因为是赎罪祭。

正如前两天灵修资料所说,利未记四章的洁净祭﹙赎罪祭﹚条例表达了一种分等级的圣洁观念﹕祭司是全民的领袖,他们犯罪所带来的罪污会影响圣所深处的洁净,因此血礼也必须在圣所深处进行才能洁净这些污染﹔官长的罪污只影响圣所外围的洁净,因此血礼只需在外围进行便可。这样,犯罪的人之领导位置决定了这人的罪之影响力,这不但表达出分等级的污染,也表达了分等级的圣洁。

洁净祭分等级的情况同样在人所献上的祭物上显明。有一个片语是重复的:他的力量若不够,当中用了“到达”﹙nāgă’﹚这动词,说明若果他不能“到达”某个财产的程度,便可选择自己能“到达”的财产来奉上祭物,换言之,若果不能献羊,便可以献班鸠或雏鸽﹙﹚﹔若果不能献班鸠或雏鸽,便可以献素祭﹙﹚。

这样的安排起码带来三个意思:

﹙1﹚献祭的人不会因自己的经济能力而限制他们蒙赦免的可能,就算他们所奉献的礼物在经济价值上有差异,也不会因此而影响洁净与赦免的效果,这样便确保献祭系统不会落入有钱人的专利,而是大众的宗教经验;

﹙2﹚献祭的人也不可以因为献祭的礼物比较名贵而享有更多的专利,祭司有责任处理不同经济能力的人之洁净祭,不可因礼物贵重与否影响洁净与赦免的效果,这样便确保没有贿赂及贪污的情况出现;

﹙3﹚不同背景的人在犯罪的事上及蒙赦免的事上看为平等,社会地位的高低不会影响一个人在神面前的地位高低。

由此看来,祭司传统的献祭是一种全民参与的礼祭,不同经济等级的人在献祭的事上是平等及公义的,因此这种表面上似乎分了等级的献祭安排,其实正正是反对经济等级化及特权化的社会,在耶和华面前,人人的罪都是一样被赦免的。

思想﹕

你所处的教会是否一间只重视经济有能力的人,而忽视穷困人的教会?面对不同人来教会求助,你是否给予某些特权予有钱人?求主帮助教会能成为全民参与的教会。

--2-尔道自建 2月10日

03、承认所犯的罪

5他有了罪的时候,就要承认所犯的罪, 6并要因所犯的罪,把他的赎愆祭牲-就是羊群中的母羊,或是一只羊羔,或是一只山羊-牵到耶和华面前为赎罪祭。至于他的罪,祭司要为他赎了。

祭司传统所提出的礼祭程序有其危机,就是献祭的人似乎只需要履行献祭的程序,便能处理自己的罪而不需要内心的悔改。这种只靠程序而不需悔改的危机有机会造就内外不一的人的出现。这些人只有敬虔的外貌,只有外表的礼祭生活,却没有敬虔的实底,外面的我与里面的我产生张力。

不过,祭司传统的礼祭程序中,有一项程序是要防止这种滥用礼祭的情况,清楚说明,这人一定要承认所犯的罪。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指出,祭司传统的赎罪祭及赎衍祭只能处理非故意犯的罪,而这些非故意干犯的罪能污染圣所,需要血礼来为圣所进行洁净,但故意犯的罪却不能透过赎罪祭及赎衍祭处理,那到底如何洁净因故意犯的罪所带来的污染呢?

这些学者认为,认罪是其中一个的重点。在祭司传统看来,认罪能把故意犯的罪转化为非故意犯的罪,以致赎罪祭可为这人洁净圣所,那么认罪便是蒙洁净的先决条件,这人也因此蒙赦免。我们必须明白,认罪不只是礼祭的一个程序,而是内心面对罪恶的基本态度,这种态度成为一个人蒙赦免的条件。这不是说明神有义务一定要赦免人的罪,罪得赦免完完全全是恩典,不过认罪本身防止把赦罪之恩看为廉价,因此悔改要付代价,认罪要认真。

认罪是一种自知的行为,认罪的人不会把罪责放在别人身上,而是自己坦白承认,这人不会为自己的罪找任何借口,认定是自己﹙不是别人﹚污染圣所,宣认自己的不足,这其实是一种内在转化的过程,这成为礼祭程序中悔改的转机,这转机拒绝礼祭的形式化及程序化,而是重视悔改及担当!当这人献毕赎罪祭后,他便站在悔改的起点,努力步向成圣的大道,并铭记自己是蒙赦罪的人。

思想:

: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认罪的人必蒙怜恤,祭司必宣告此人蒙赦免。很多时候,我们把罪放在黑暗的地方,故意不让人看见,谁不知罪在黑暗的地方会变得更黑暗,罪的势力增加,反之,我们必须借认罪把罪放在光明的地方,以致罪的权势在光明中减弱,成为悔改的可能性。来吧!我们诚心认罪吧!

--3-尔道自建 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