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历代志下 第11章


圣经综合解读

1「罗波安来到耶路撒冷,招聚犹大家和便雅悯家,共十八万人,都是挑选的战士,要与以色列人争战,好将国夺回再归自己。」

2「但耶和华的话临到神人示玛雅说:」

3「『你去告诉所罗门的儿子犹大王罗波安和住犹大、便雅悯的以色列众人说,」

4「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可上去与你们的弟兄争战,各归各家去吧!因为这事出于我。”』众人就听从耶和华的话归回,不去与耶罗波安争战。」

「神人」()),指奉神命令传达神指示的人,有些神人就是先知,有些则不是。摩西())、撒母耳())、大卫())、以利亚())和以利沙())都被称为「神人」。「神人示玛雅」())是犹大支派的先知())。
当罗波安对北方支派态度强硬、导致南北分裂的时候()),神并没有阻拦,也没有说话;当罗波安「要与以色列人争战,好将国夺回再归自己」())的时候,神却及时地透过先知说话了())。神并不祝福国度的分裂,但人的心既然已经不对了,神也不会维持虚假的合一。因此,神允许国度暂时分裂,放弃没有实际的见证,让南北两国的百姓各行「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的道路,好让他们最终明白,神的百姓若是离弃了神,走什么道路都不通。到那时,神才宣告:「我要使他们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为一国,有一王作他们众民的王。他们不再为二国,决不再分为二国」())。因此,国度分裂是暂时的,北方各支派也还是神的百姓,所以百姓「不可上去与你们的弟兄争战」())。
在人看来,国度的君王是罗波安,分裂是因为君王的策略失误,所以他想努力挽回局面,「好将国夺回」());但神却清楚地宣告:「这事出于我」()),表明国度的王乃是神自己,一切都在神的掌控之中。此时百姓还有一点敬畏之心,所以愿意「听从耶和华的话归回」())。

5「罗波安住在耶路撒冷,在犹大地修筑城邑,」

6「为保障修筑伯利恒、以坦、提哥亚、」

7「伯·夙、梭哥、亚杜兰、」

8「迦特、玛利沙、西弗、」

9「亚多莱音、拉吉、亚西加、」

10「琐拉、亚雅仑、希伯仑。这都是犹大和便雅悯的坚固城。」

11「罗波安又坚固各处的保障,在其中安置军长,又预备下粮食、油、酒。」

12「他在各城里预备盾牌和枪,且使城极其坚固。犹大和便雅悯都归了他。」

6-10节所列的城邑,都是耶路撒冷南面和西面的要塞。这些「坚固城」())不但得到加固,而且预备了粮食武器,准备经受长期的围攻。
虽然南北两国已经分裂,但罗波安并没有修筑耶路撒冷北面的防线,而是修筑南面和西面的「坚固城」。这表明他此时还能顺服神,并没有预备与北国争战,而是为了防御南方的埃及。

13「以色列全地的祭司和利未人都从四方来归罗波安。」

14「利未人撇下他们的郊野和产业,来到犹大与耶路撒冷,是因耶罗波安和他的儿子拒绝他们,不许他们供祭司职分事奉耶和华。」

15「耶罗波安为邱坛、为鬼魔(原文是公山羊)、为自己所铸造的牛犊设立祭司。」

「鬼魔」())原文是「公山羊、具有羊身羊角的鬼魔」())。
国度分裂以后,北方支派推举耶罗波安作王。耶罗波安不择手段地巩固自己的统治,在伯特利和但铸造了两个金牛犊()),「将那不属利未人的凡民立为祭司」()),却拒绝利未人按照律法事奉。他的目的是「叫百姓陷在罪里」()),彻底与南国耶路撒冷的圣殿断绝关系,使国度永远分裂。
为了阻止北国的百姓前往圣殿敬拜()),耶罗波安并没有使用高压政策,而是发明了一个似是而非、体贴肉体的新宗教,用宗教为他的政治目的服务。他用方便的地点代替耶路撒冷,用金牛犊代替约柜,用听命于自己的非利未人代替遵守律法的利未人担任祭司,用新的敬拜形式代替原来的敬拜形式。教导律法的利未人被迫撇下产业、离开北国,「来到犹大与耶路撒冷」())。结果北国的百姓越来越不明白律法,越来越习惯体贴肉体的新宗教,还以为自己仍在敬拜神,实际上离神越来越远。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几千年来,仇敌若想利用宗教来为某种政治目的或社会理念服务,一定也会拒绝那个时代的「利未人」,让信徒对圣经一知半解,一面敬拜「自己所铸造的牛犊」()),一面还以为自己是在爱神爱人。
上图:但的邱坛。「耶罗波安在邱坛那里建殿,将那不属利未人的凡民立为祭司」(王上十一31)。

16「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以色列神的,都随从利未人,来到耶路撒冷祭祀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

17「这样,就坚固犹大国,使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强盛三年,因为他们三年遵行大卫和所罗门的道。」

南北分裂以后,北国有许多百姓「随从利未人」())到圣殿献祭,到了亚撒王年间,更有一批北国百姓移居南国())。因此,北国被掳,并不等于北方各支派完全消失;在神的保守之下,被掳回归的百姓仍然代表了十二支派的完整见证())。
「这样,就坚固犹大国」()),原文是「他们就坚固犹大国」。「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强盛三年」()),并不是因为他自己顺服神,而是因为北方的利未人都移居犹大()),许多「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的北国百姓也随从他们到圣殿献祭。这些人「三年遵行大卫和所罗门的道」())献祭、事奉()),所以才坚固了犹大国。
今天,当跟随神、「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的人充满教会的时候,教会也会得以坚固;而当跟随人、只想寻求恩典的人充斥教会的时候,教会迟早也会用「自己所铸造的牛犊」())来代替神,从「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变成俱乐部或慈善机构。

18「罗波安娶大卫儿子耶利摩的女儿玛哈拉为妻,又娶耶西儿子以利押的女儿亚比孩为妻。」

19「从她生了几个儿子,就是耶乌施、示玛利雅、撒罕。」

20「后来又娶押沙龙的女儿玛迦(十三章二节是乌列的女儿米该雅),从她生了亚比雅、亚太、细撒、示罗密。」

21「罗波安娶十八个妻,立六十个妾,生二十八个儿子,六十个女儿;他却爱押沙龙的女儿玛迦,比爱别的妻妾更甚。」

18节原文是「罗波安娶大卫儿子耶利摩的女儿玛哈拉为妻,她也是耶西的儿子以利押的女儿亚比孩的女儿」(英文ESV译本))。
「女儿」())原文和「孙女」是同一个词。「玛迦」())很可能是押沙龙的外孙女,是押沙龙的女儿和基比亚人乌列所生的女儿())。
玛迦敬拜偶像()),罗波安却爱她「比爱别的妻妾更甚」()),结果因为爱人而不再爱神,渐渐「离弃耶和华的律法,以色列人也都随从他」()),招致神的管教())。

22「罗波安立玛迦的儿子亚比雅作太子,在他弟兄中为首,因为想要立他接续作王。」

23「罗波安办事精明,使他众子分散在犹大和便雅悯全地各坚固城里,又赐他们许多粮食,为他们多寻妻子。」

上图:分裂后的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耶路撒冷离伯特利很近。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历代志下第十一章

ii. 罗波安的国势

「他们就坚固犹大国。」

,参:

罗波安统治犹大南国的记载,与列王纪有相当多的不同。历代志的记录长很多(代下十一~十二,对比,并且有不同的强调。相较于列王纪形容罗波安「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历代志特别凸显他的顺服和悔改。这听起来像是相互矛盾,或许是因为历代志更关注的是神学而非历史(Coggins 亦持此看法),然而这么说是误解了历代志作者独特的取向。

这额外的长篇幅,证实罗波安在历代志中比较重要。这是由于两个因素。首先是关于罗波安与北国的关系,先前略为提到,在历代志里几乎完全省略(见:的注释〕。在列王纪中罗波安的统治只是耶罗波安的补充,并且是国位统治简短摘要之一而已,参 Nelson、Jones),但是历代志的这段经文却个别记载他的生平。第二个因素是身为犹大的第一位国王,罗波安是神处理大卫整个王朝的一个例子。历代志几个典型的主题出现在第十一至十二章,大部分在列王纪没有平行记载,包括顺服先知的话语,透过建筑工程来巩固王国,祭司、利未人和寻求神之人的作为,一个扩张的家庭,和谦卑悔改

这些改变的理由,似乎是阐明,即使是恶人也有归向神的途径。历代志作者确定列王纪对罗波安的评价、14),但是他主要的目的是证明所形容的赦免和恢复的原则,实际上如何运作。神直接回应罗波安的悔改,但并没有忽略他的软弱。举例来说,罗波安的悔改似乎是暂时而不是永远的,因为给他的总评是行恶;参:。更甚于此的,大部分他所做过的「好事」(参:,乃是百姓所为,而不是他们的国王。是众人就听从耶和华的话,和那些「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的人,NRSV、RSV),而罗波安所行的恰巧反向,聆听,NIV;或是「倾听」,RSV;与听从是相同的希伯来文,

因此,历代志第十一至十二章清楚地肯定福音的真实和有效。如果神能够对一个甚至像罗波安这样的人表明恩惠,他所代表的态度造成犹大至终的崩溃,那么对于那些真正谦卑自己在神面前的人,总是有盼望的。诚然,神对百姓的关注确实带给历代志作者同时代、为自身寻求神的人直接的鼓励。新约圣经当然延伸这相同的邀请,因为悔改既是归向神的途径(参:,也是神百姓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神并没有按照我们的罪过对待我们;参:,这原则绝对不是历代志独有的。

在这些观察的亮光下,似乎不可能把这个段落看为立即受到报应的教义(如Dillard),或神的惩罚是根据「一报还一报」的原则。81纵使历代志里祝福经常是随着顺服而来,神的惩罚乃是接续背叛而来,但是在每个例子,神的宽宏总是超过人的预期。祝福罗波安的防御工事(5~12节)和他家庭的兴盛(18~23节),应是满溢超过他统治的头三年(参17节),而他从来没有感受到神对他邪恶作为的完全怒气。神保存了他,免于他开始统治时的愚行后果(11节),并且确保王朝在他死亡之后仍然会延续

本章大部分并没有其他圣经的平行记载。只有第1~4节是仿效列王纪上,而剩下的似乎是依靠官方资料的来源(5~12、18~23节),可能包括祭司和先知的记录(13~17节,。无论这些不为人所知的来源是什么,第5~23节包括几个一笔带过的耶罗波安一世在列王纪上的事件,特别是关于他对祭司的指派(15节;参:。加入这个材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在北方设立新国家圣所的效应,会波及到犹大,特别是伯特利离耶路撒冷北方只有十二哩。

除了神赦免的恩典这主题之外,第十一章集中在神对罗波安特殊的祝福。其特有辞汇是「坚固」(参11、12、17节),乃是借着建筑的工程(5~12节),一个扩张的家庭(18~21节),和智能的行政体系(22~23节)来作为神坚固的例证。那些有内在品格,首先把自己献给耶和华的人,也巩固了罗波安的王国(13~17节)。几个国王在他们统治的一开始,曾彰显过类似的坚固力量,但是就如罗波安的情形,有好的开始却不一定能够长久维持(参:

a. 以色列和犹大之间的和平

这个段落是的例证:「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罗波安对北国叛离的反应表现出更强硬的手段(1节),但是这次先知示玛雅(参:、15)确定他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而行(2~4节)。罗波安的目标是「重得」(1节;「赢回来」,JB;夺回,和合)国度归他自己,但是神提醒他王国真正是属于谁的(这事出于我,4节;。大卫计画建造圣殿和门徒对以色列的盼望,都是对神的国度的狭隘观念必须被匡正的例子。甚至在一个分裂的王国,神的旨意是和平,而人的天性却倾向以「争战」(NRSV、RSV、REB、NEB)来保存旧有的次序。事实上这是罗波安惟一一次对神有正面反应的例子。其他地方是被迫,或是端靠百姓的灵性有所行动(参:众人就听从……归回,亦见16节)。

「焦点是在话语和其影响上」(Nelson;参2~4节)。高潮是在第4节,此处应该注意到三个命令式动词之间紧密的相连,字义是「不要上去,不要争战,回家」,和接下来的动词「他们就听从……归回」(JB)。相同的希伯来文动词回去(JB;「返回」,RSV;「没有去」,GNB),出现在回家(JB、NIV、GNB;「返回」,RSV)以及「赢回」(1节,JB;「重立」,NRSV、RSV、GNB;「恢复」,REB、NEB),说明犹大人如何接纳神的旨意,而不是罗波安的旨意。

这个段落一个主导的特色,是真实的以色列如何在南方和北方延续着(。招聚(1节,NRSV、RSV;「聚集」,JB、REB、NEB、NIV)在与比较之下,看出有加强的意思。这在历代志里是一个特殊的动词,用在神的百姓团结聚集的时候(参:。以色列众人被加添到第3节(NRSV、RSV;「所有的以色列人」,参:,与南方和北方都相关(。弟兄(4节)有相同的内涵,可与比较,神的愤怒在后者可感觉到是降临在那些没有辨别出真以色列的人(也参:。最后,你们每个人(4节;参RSV、JB)强调每一个南国的人对神旨意发出的个人回应(相同的表达也应用在的北国)。十八万人(1节)可以指十八个军事单位(参Myers和,无论是不是按照字义来解释,都比历代志下其他犹大的军队小(

b. 犹大的边防

罗波安建造的这个名单,可与耶罗波安在,一个类似的叙述作比较。在历代志里这类经节乃是神祝福和支援的记号(参如:,不过这里可能是显明防御性的壕沟,而不是正面的坚固(参11、12节)。这十五个防城(6~10节,新译;「坚固城」,和合)并不是防御与北方以色列人毗连的边界,乃是在东方、南方和西方。因此它们是与示撒从埃及入侵相关联,并且至少有一些是预期到那个事件而建造的(。示撒攻占这些城镇,以及它们只包括犹大山地,还有称作示非拉(Shephelah)的低地,比起大卫─所罗门的帝国是小太多;这只是本章中几个迹象之一,显出即使罗波安蒙祝福,也有严重的问题。他有限的王国被称做犹大和便雅悯(10、12节,参1、3、23节),反映被掳归回后与古老支派相关的字汇,而不是被掳前的政治名称(参:

惟一被怀疑的地方是迦特(8节),比较可能是在犹大地的摩律沙迦特 (Moresheth-Gath),而不是著名的非利士城市。82

c. 维持真实的敬拜

耶罗波安的宗教改革,其实是建立在迦南的意识型态上,只是带有敬拜耶和华传统的皮毛,在南方和北方造成严重的后果。关于祭司和利未人的叙述(13~15节),借着提到利未人的拒绝、移民(14节)和「公山羊的偶像」(15节)或是「公山羊神」(新译、RSV、REB旁注、NEB旁注;鬼魔,REB、NEB、GNB),内容已经超过早期的出处。对于来到耶路撒冷献祭敬拜的以色列各支派,作者也附加了一个重要的注解(16节)。

这个段落别具意义有几个理由。第一,从列王纪所知道关于耶罗波安的统治,历代志加添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附注。一些利未人为了迁移到南方,付出相当大的个人牺牲(利未人的财产,参:,其他人只是来归罗波安(13节),或是旅行到耶路撒冷来敬拜(16节)。第二,它凸显了藉由祭司,特别是利未人所提供的领导(注意到百姓随从利未人到耶路撒冷,16节)。这可能是有意鼓励历代志作者时代缺乏自信的利未人,承担他们的属灵领导。第三,每个支派都有代表,再次强调了全民的合一。从大卫被立作王的时候(参:到其他的情况,当北方人再次加入他们南方的邻居,为要在耶路撒冷的圣殿敬拜(参:,历代志作者从来没有失去以色列合一的理想愿景。第四,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16节)这个片语刻画出圣经信仰的内在层面。「真正的国度是一个聚集的团体」(Ackroyd),就是那些生活方式是寻求神,也继续为他们的生活寻求祂旨意的人(参如:。如此的态度是从立定向着神的心而来的。这个片语是历代志里独有的措词,带有正面的和负面的例子。讽刺的是,罗波安属于后者。只在敬拜上有正确的态度还不够,也必须借着在一个特定的地方,献上祭物来表达。新约圣经的敬拜虽然挪除了所有地域上的限制(参:,也改变了献祭的性质(参:,但是蒙悦纳的基督徒敬拜依然要包括物质和属灵的层面(参:

问题是,好景昙花一现(参:,只维持了三年(17节)。这个由大卫和所罗门联合王国所设置的模式(参:,很快地就被撇弃了。「遵行……的道」(NRSV、RSV;「跟随……的榜样」,REB、NEB、JB)其意思似乎是持守神律法的要求(,并且在圣殿中敬拜祂。这暗示出维持爱神的态度(参:,而不是活出完美的生活,而且主要是应用在百姓身上。83

d. 王室家庭的扩张

罗波安逐渐增长的家庭,是祝福(参:和力量最后的象征。再一次,也有迹象显示这不是纯粹的祝福。就如所罗门的妻妾曾致使他偏离神,罗波安自己偏爱一个后来娶的妻子玛迦(20~21节,注意「在她之后」,20节,NRSV、RSV、JB;后来,和合、NIV),立她的儿子亚比雅为他的王储(22节),直接违犯了申命记的律法

两个妻子的名字(18、20节)显示罗波安从大卫血源而来的成分,假设这个押沙龙(20~21节)与大卫的儿子是同一人。押沙龙只有一个女儿他玛,所以一般都认为玛迦乃是押沙龙透过他玛而生的孙女。然而,这个家庭的名字拼法明显不同(如押煞龙,;米该亚,,而玛迦在这个家族里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名字,故强调其准确的身分是不明智的作法。84

这个段落以关于亚比雅的附注作退出(22节)。他被称做太子的事实(「家庭之首」,JB),显出当时是采取大卫和所罗门共同治理的模式,85并且表明嫡长子继承权的规矩被推翻了(参20~21节)。来自于其他王室众子的敌对也是有可能的,部分的对策是把他们分散在整个国家之中(23节),不过这个政策要行之有效,只能透过丰富的粮食和许多妻子(NIV)的好处。第23节的翻译有困难,但是他办事精明比「他建造」(JB)较合宜,并且他娶了许多妻子(NIV,参NRSV、RSV、REB、NEB)也比「他求问妻子们的神明」更好(JB;不过「娶」是「寻求」的修订)。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罗波安来到耶路撒冷,招聚犹大家和便雅悯家,共十八万人,都是挑选的战士,要与以色列人争战,好将国夺回再归自己。」

犹大家和便雅悯家。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现在组成南方王国,一般称为犹大王国。便雅悯支派原与以法莲支派结盟,但是犹大的首都设立在与便雅悯接壤的耶路撒冷,可能是影响便雅悯与犹大结合的因素之一

共十八万人。这是一个适中的数字,可能指南方两个支派中可以从军的人数。在进入迦南地时,犹大有76,500人,便雅悯有45,600人,可以从军的人数共有122,100人。在大卫的时代,犹大有500,000人。据《历代志》记载,在亚比雅的时代犹大王国的兵力是400,000人;亚撒时代是580,000人;约沙法时代是1,160,000人

――《SDA圣经注释》

作者略去耶罗波安为北方诸支派拥立为王的事,其他部分仍依的记述。他笔下的“以色列”和《王上》不同,不专指北国,常用来指南、北两国,例如3节,他用“住犹大、便雅悯的以色列众人”,犹大和便雅悯仿佛成了地理名词,而“以色列众人”意味这个民族并未分裂。此种用法在书中屡见不鲜。

――《启导本圣经注释》

为了用武力征服独立出去的十支派,罗波安征集了18万勇士。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他要用蝎子鞭责打他们的政策。在这里他所犯的致命错误就是发动战争之前没有求问神(6:34-35)。

――《圣经精读本》

◎看起来失败对罗波安是有帮助的,至少前三年他是发愤图强,好好治理犹大国的。

◎对于罗波安治国的记载,历代志的篇幅比列王纪长很多。

●「十八万」:原文是「一百八十千」。「千」是一种军队的单位,不一定是「一千人」,当成「一队」看待比较适当。

●「挑选的战士」:SH 9777,「精选的战士」之意。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十八万战士】

对犹大和便雅悯支派来说,这是极大的数目。美国独立战争自始至终美方联合军队的总和,才大约与这人数相等。现代对当代总人口的估计,显示南国人口不会超过三十万。按照主前九至八世纪新亚述帝国的记录,亚述军队的人数从大约四万五千人(撒缦以色三世 )扩大到超过二十万人(西拿基立在位 )。在夸夸之役,西方十二国联军以六万大军迎战撒缦以色。赫人帝国军队人数的最高记录是五万名(主前十三世纪加低斯之役 )。上述几点显示这些经文译作「千」的字眼(和合本之「十八万」 原文作「一百八十千」 ),应当采取另一个字义,译作「部队」或「分队」。有学者提出每宗族可能各自派兵参战,部队人数没有一定,而是按宗族人丁数目而定。随着历史的发展,部队人数才以一千为标准,但这时每队的人数可能远不及此。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罗波安听从耶和华的话:放弃夺回北国。

――《串珠圣经注释》

罗波安统治下的强盛的犹大王国: 本章的5-23节的内容只有历代志有记录,充分表现出了本书的作者强调罗波安顺服神的旨意而蒙受的祝福。本章讲述了南犹大王国的第一位君王罗波安前3年的统治:①停止战争(1-4节 ) :为了征服分裂出去的北以色列,罗波安谋划发动同族相残的战争,但听到神的话便停止了(2-4节 )。同时也说明了北以色列虽然叛逆了,但仍然是被拣选的百姓。神称北以色列和南犹大为“弟兄”(4节 ),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②加强国防实力(5-12节 ):罗波安在犹大的边境地区修建了很多城邑,为的是防御北以色列和南方埃及(12:2)的侵略;③北以色列百姓的涌入(13-17节 ):百姓迁移原因是因北以色列宗教的堕落。那么,今天的信徒也应该像亚伯拉罕离开外邦宗教猖獗的迦勒底的吾珥,罗得离开悖逆的所多玛和蛾摩拉一样,断然远离日益世俗化的势力。

――《圣经精读本》

】「但耶和华的话临到神人示玛雅说:」

注。

――《启导本圣经注释》

历代志虽是从“祭司”的角度记录的,但其中也有很多神的先知登场(12:5,15:1,18:6,19:2,20:37,21:12,24:20-22,33:10)。他们与圣经中出现过的其他先知不同,他们具备了作为守护神政国家的预言家的能力。大多数人为犹大王的治理工作起到了引导、忠告、教训的作用。本文中的“神人示玛雅”是罗波安统治时期的先知,不仅阻止了南北战争(4节 ),而且示撒入侵时还督促以色列百姓忏悔自己的罪(12:5)。

――《圣经精读本》

●「神人」:原文就是「神明的人」、「有神性的人」。撒母耳 撒上 9:6 、摩西 申 33:1 、以利沙 王下 4:21 等人都被称为神人。通常指奉神命令向特定的人传达谕令者。与先知并不完全一样,有些神人就是先知,有些则不是。

●「示玛雅」:字义是「被上主听见」。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先知有关战事的默】

这是以色列前古典预言时代,先知所扮演的角色与古代近东其他地方的先知十分相像。他们最常处理的问题之一,是军事行动的可取性,本段是例子之一。由于时人相信神的参与是军队成功的要素,事件发生的次序必须从神下达作战命令开始。在亚述的王室碑文中,这种神明的命令几乎可算是模式化的一部分。此外,交锋的时间和战略等事务,求问神旨也十分重要。然而默示有时却是不请自来,或出乎意外来到的。马里文献中有一个例子描述心利林王梦中得到警告,不可参与某场战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去告诉所罗门的儿子犹大王罗波安和住犹大、便雅悯的以色列众人说,」

「以色列众人」:这词在本书不单指北国百姓,也用于南国人(12:1-)。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可上去与你们的弟兄争战,各归各家去吧!因为这事出于我。’”众人就听从耶和华的话归回,不去与耶罗波安争战。」

◎罗波安虽然是个看不清时势的国王,但是却还听神的话。示玛雅应该事先就很受大家尊重,所以一说话大家就认定这是神的命令,而且也愿意遵循。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罗波安住在耶路撒冷,在犹大地修筑城邑,」

本书喜用房屋、城邑的建造来传达一国一王蒙神祝福得享兴旺的信息。本节至12节所列城邑位于犹大地东、南与西三面,有山地也有山谷,重要道路网中心的城市都包括在内。罗波安修筑这些城邑,当为加强防御,以抗可能来自这三方面的邻国的攻击:但独缺北方。有几个解释:1,罗波安希望南、北双方可化戾气为祥和,仍归一统;2,耶路撒冷靠近北陲,应该加强防御的更北的城市,此时均不在他的控制下;3,他认为来自兄弟之邦的武装威胁不大,暂时毋须加强设防。

这些修筑的城市若依东、西、南三面来分,东面自北到南依次有伯利恒、以坦、提哥亚、伯夙(6~7节 );西面自北到南依次有亚杜兰、琐拉、亚西加、梭哥、亚雅仑、迦特、玛利沙;南面自西往东依次有拉吉、亚多莱音、西弗、希伯仑。考古学家在其中若干城市掘得的资料,证明确有修筑防城的迹象。

――《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波安在犹大地修筑东、南、西面防线。没有强化北面防线的理由可能是罗波安还觉得以色列是他的国土。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这段叙述罗波安受到埃及入侵的威胁,于是在国土南部和西部的城市加强了防御;这是列王纪上没有记载的。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坚固南面的边防:国家分裂后,罗波安便开始修筑南面、东面与西面的防线,工程显然在埃及王示撒来侵时仍未完成(12:2)。 北界没有增设防备,大概是因为罗波安无意划定北面国界,以便收复北面失地;又或者耶京以北实际上缺乏天险,难以建筑城堡。

――《串珠圣经注释》

坚固城邑: 罗波安非常重视国防,修建了坚固的城邑,而今天的考古学家已经证实了这些城邑的历史真实性。

――《圣经精读本》

坚固南面的边防】

国家分裂后,罗波安便开始修筑南面、东面与西面的防线,工程显然在埃及王示撒来侵时仍未完成。 北界没有增设防备,大概是因为罗波安无意划定北面国界,以便收复北面失地;又或者耶京以北实际上缺乏天险,难以建筑城堡。

——《串珠圣经注释》

犹大的坚固城】

名单所列的都是犹大境内的城市,除亚多莱音(现代之杜拉〔Dura〕 位于希伯仑西面三哩 )之外,全部都曾在经外史料中提及(例如示撒侵略的记录。这些城邑形成耶路撒冷山地的内部防线。它们南北分为四组,在战略性的据点防守主要的通路和大道:(一 )伯利恒、以坦、提哥亚、伯夙把守东面的疆界;(二 )梭哥、亚杜兰、迦特、玛利沙把守西面;(三 )南面的防线包括拉吉、西弗、亚多莱音;(四 )琐拉和亚雅仑似乎是西北面的堡垒,希伯仑(大卫的旧都 则可能是集结军队的基地,或西南两区的中心地带。考古研究对于罗波安修筑工程的所在不能提供什么帮助。只有少数几个遗址(特别是拉吉 )显示有防御工事的痕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为保障修筑伯利恒、以坦、提哥亚、」

伯利恒。在耶路撒冷以南约8公里

以坦。在伯利恒西南4公里。

提哥亚。在伯利恒以南8公里,4:5,

――《SDA圣经注释》

●「伯利恒」:字义为「面包 (粮食 ) 之家」,犹大的城市,大卫的出生地。

●「以坦」:字义是「野兽的巢穴」,位于伯利恒南方。

●「提哥亚」:字义是「栅栏」,位于耶路撒冷南方约十五公里,也是先知阿摩司的故乡。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伯夙、梭哥、亚杜兰、」

伯夙。在犹大山区,希伯伦以北6.4公里。

梭哥。在伯利恒西北偏西约22.5公里

亚杜兰。大卫时代所提到的一个堡垒。后来也有提到。亚杜兰与示非拉接壤。

――《SDA圣经注释》
●「伯夙」

:字义是「岩石之屋」。可能是希伯仑北面6公里的图贝卡废墟(Khirbet et~Tubeiqah )。

●「梭哥」:位于伯利恒西方24公里处。字义是「多毛的」。是今日的阿巴德废墟。

●「亚杜兰」:位于伯利恒西南20公里处,字义是「人民的正义」。此处位于希伯仑西北。

】「迦特、玛利沙、西弗、」

迦特。一座非利士城市,通常为非利士人所控制

玛利沙。在示非拉。亚撒在这里战败古实王谢拉

西弗。在犹大南部

――《SDA圣经注释》

●「迦特」:非利士五大城之一。

●「玛利沙」:字义是「山顶」。

●「西弗」:字义是「城垛」,位于西伯仑东南8公里的山上。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多莱音、拉吉、亚西加、」

亚多莱音。可能是杜拉(Dûrā ),希伯伦西面约8公里的一个山村。

拉吉。在犹大低地的一个重要城镇,18:14,,在耶路撒冷西南约贰一十五英里。

亚西加。在犹大的示非拉地区拉吉的东北

――《SDA圣经注释》

●「亚多莱音」:SH 1155,字义是「加倍光荣」,位于希伯仑的西南方, 大约5英里或8公里处。

●「拉吉」:字义是「难以攻克的」,现代的Tell ed-Duweir,位于耶路撒冷西南55公里处。

●「亚西加」:位于梭哥西北约5公里。字义是「被挖」。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琐拉、亚雅仑、希伯仑。这都是犹大和便雅悯的坚固城。」

琐拉。但支派的一个城镇,19:41,,16:31,18:2-11,

亚雅仑。在耶路撒冷西北22.4公里。原来分给但支派,后被指定为哥辖族利未人的城

希伯伦。位于耶路撒冷西南偏南30.4公里的一个重要城市),6:55-57,11:1)。

――《SDA圣经注释》

●「琐拉」:字义是「大黄蜂」,位于但与犹大交界处,在耶路撒冷西边约22公里处。

●「亚雅仑」:字义是「鹿原」。曾在亚马拿文献中提及,大概是基色东面八公里的雅洛(Yalo )。

●「希伯仑」: 民 13:22 说此城的建造比埃及的锁安城早七年,而锁安城约建造于公元前1720年左右。字义是「联合」。位于洗革拉东北。

●「坚固」城,「保障」:SH 4694,「要塞」。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罗波安又坚固各处的保障,在其中安置军长,又预备下粮食、油、酒。」

「军长」:即指挥官。

――《串珠圣经注释》

坚固城的储备】

罗波安坚固城内的防营必须储备充足的粮食和兵器,才能成功地戍守边界。马里文献的行政总目详列了军队十日、十五日,或一个月所需之粮食、油、酒的数量。历代志只是简单概述所需的资源(但没有说明分量或多久才补给一次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在各城里预备盾牌和枪,且使城极其坚固。犹大和便雅悯都归了他。」

】「以色列全地的祭司和利未人都从四方来归罗波安。」

祭司与利未人归附罗波安:圣职人员因坚持耶京的圣殿才是唯一敬拜神的地方,另因被禁止在北国工作,就从北方投奔南国。

――《串珠圣经注释》

耶罗波安登基后不久及其后(留意14节的“和他的儿子” ),忠心的祭司和利未人便从以色列移居到犹大。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 11:13-14 描述利未人放弃 代上 6:54-81 所记载的城邑与郊野,放下产业来投奔耶路撒冷,这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谁有权设立祭司?耶罗波安有没有这个权力?】

国家分裂以前,以色列人集中在耶路撒冷敬拜神,百姓一年三次,聚在那里守三个大节期,其他的日子由散居全国各地的祭司和利未人,在各支派的地域内为他们主持敬拜和礼仪。祭司和利未人管献祭,教导神的律法,鼓励百姓继续信靠神,防避异教的影响。

国度分裂以后,以色列的新王耶罗波安认为这些祭司和利未人是新政权的威胁,因为他们仍然保持对耶路撒冷的忠诚。于是他就设立自己的祭司,禁止利未人供职,逼得他们迁往南国。他所立的异教祭司鼓励百姓拜偶像,这个新国家既然没有属灵的领袖,就陷入弃绝神的危机中。

――《灵修版圣经注释》

这是相当终于好的一段记事,说明:1,对神信实的必蒙祝福(17节 );2,耶罗波安在北国开始敬拜偶像,背离正道(15节 );3,因为北国背叛神和南国忠于神,北国诸支派中忠信之人纷纷归向南国,来到耶路撒冷敬拜耶和华神(13~14-16节 )。

北方各支派中人归向犹大的事,以后续有记载;作者似在向复国后仍居北方的以民,呼唤回归。

――《启导本圣经注释》

为了寻求信仰的自由,涌入犹大: 作者记录了祭司与利未人因反对耶罗波安的偶像崇拜政策,为寻求信仰自由而迁入南犹大的历史事件,表现出了对圣殿以及圣殿的服侍者的极大的关心。并讲述了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开展的犹大王国的宗教复兴运动,目的就是为了暗示犹大王国就是以色列“余剩的人”。

――《圣经精读本》

】「利未人撇下他们的郊野和产业,来到犹大与耶路撒冷,是因耶罗波安和他的儿子拒绝他们,不许他们供祭司职分事奉耶和华。」

郊野。即城郊的牧场

他们的产业。

拒绝。耶罗波安出于策略设立宗教的仪式和崇拜的中心,与耶路撒冷侍奉耶和华的仪式完全不同。他希望这样做使他的臣民断绝与南方首都的联系。

――《SDA圣经注释》

●「拒绝」:SH 2186,「弃绝」。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耶罗波安与北国的君王都拜偶像,又立凡民作祭司,罪上加罪。

,13:33)――《串珠圣经注释》

】「耶罗波安为邱坛、为鬼魔(原文作公山羊 )、为自己所铸造的牛犊设立祭司。」

设立祭司。耶罗波安通过设立自己的祭司,在敬拜耶和华的仪式中排斥利未人,直接打击了献祭制度,及其所代表的维护神崇拜的意义。

邱坛。但和伯特利是北方王国的两个崇拜中心,而在全国其他地方也都建有邱坛,在那里举行新宗教的崇拜仪式

为鬼魔。神把偶像崇拜的卑劣形式视为鬼魔崇拜。耶罗波安的宗教政策为偶像崇拜的腐败形式进入以色列打开了门路,败坏了人心,使他们更加远离神。

――《SDA圣经注释》

“为鬼魔”。山羊模样的偶像。参看至7节的脚注。“牛犊”。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鬼魔」:注。

――《串珠圣经注释》

●「鬼魔」:SH 8163,「公山羊」、「具有羊身羊角的鬼魔」。 赛 13:21 34:14 似乎就记载有这种「鬼魔」。以色列人在埃及时一定也曾参与这一类的偶像崇拜(24:14)。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公山羊和牛犊偶像】

有关牛犊偶像的资料,可参看:的注释。公山羊偶像大概是指类似羊人,经常在野外或无人居住之地出没的鬼魔。旧约只提及过它们几次,并且现有的古代近东史料也没有对应的案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以色列神的,都随从利未人,来到耶路撒冷祭祀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

随从利未人。即随从祭司和利未人前往犹大和耶路撒冷(第13-14节 )。

来到耶路撒冷。这些人移居到犹大。他们离开以色列到犹大的目的是希望有机会参加耶路撒冷的崇拜。耶罗波安的政策是防止人去耶路撒冷参加崇拜。在亚撒年间,又有忠心敬拜耶和华的人移居南方王国

――《SDA圣经注释》

凡忠于神的百姓,都上耶京圣殿去祭祀神。这里强调圣殿是唯一真正敬拜神的地方。来自各支派的人大概不仅在圣殿祭祀,可能也在犹大境内定居(15:9)。

――《串珠圣经注释》

反对耶罗波安的偶像崇拜而南下到南犹大的事件在亚撒王(15:9)和希西家王(30:11-12)统治时期也发生过。他们背井离乡,放弃家业,迁至犹大,证明了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尽自己的本分敬拜神,而不是在神的法度被破坏的地方过安逸的生活。他们的这种行为“与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神所指示的地去”的亚伯拉罕,和放弃自己的一切随从耶稣的12门徒的行为是相同的。“用真诚敬拜神的道路上所受的贫穷胜于罪恶的道路上享受的富饶,靠年金生活的人胜于享受富贵与享乐,内心堕落的人”(Matthew Henry )。

――《圣经精读本》

◎犹大国内增加了大量愿意坚持信仰的人,带来的结果就是「国力强盛」、「国家稳固」。我们的教会或组织,加入了我们,是否力量变强大、根基更稳固。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这样,就坚固犹大国,使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强盛三年,因为他们三年遵行大卫和所罗门的道。」

就坚固犹大国。祭司和虔诚敬拜神的人移居犹大,无疑促进了南方王国宗教生活的热情,有助于国家道德力量的巩固。

三年。敬拜耶和华的人从北方移居过来,发生在罗波安执政的头三年。当时他还是忠于公义原则的

――《SDA圣经注释》

罗波安三年的顺服为自己带来祝福。第四年他开始离弃神的律法,神在翌年便惩罚他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根据,罗波安似在登基后第四年离弃正道,第五年便受到埃及王示撒的攻击。

――《启导本圣经注释》

分国后最初三年,罗波安遵行神的道,于是国家强盛。

――《串珠圣经注释》

罗波安之所以强盛起来,是因为他得到了从北国迁入的非常虔诚的人的帮助,追随了先王大卫和所罗门所行的路。但是,他的顺从仅持续了3年,国家强盛之后便堕入了骄傲之中,最终离开了神(12:1)。因此后来受到了埃及王示撒的侵略(12:2)。

――《圣经精读本》

● 11:17 一开始的意义是「他们(指决心搬迁来耶路撒冷的人 )就坚固犹大的国度」。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罗波安娶大卫儿子耶利摩的女儿玛哈拉为妻,又娶耶西儿子以利押的女儿亚比孩为妻。」

耶利摩。别处没有提到他是大卫妻子所生的儿子,5:14-16,,14:4-7)。他可能是大卫嫔妃的的儿子

以利押的女儿。可能是孙女。希伯来语的“女儿”也可以指更远的后代。大卫长兄的女儿不大可能成为大卫孙子的妻子。

――《SDA圣经注释》

东方民族都以家族繁衍为福。本段为《历代志》所独有,说明神祝福忠信的王。

――《启导本圣经注释》

「耶利摩」:未见于大卫的家谱上,可能他是大卫一个妃妾的儿子。

「以利押」:为耶西的长子

――《串珠圣经注释》

●「耶利摩」:SH 3406,字义是「他是至高者」。 代上 3:1-9与圣经其他地方没有记载这人是大卫的儿子,其应该是大卫的妃嫔所生。

●「玛哈拉」:字义是「弦乐器」。

●「以利押」:SH 4466,字义是「我神是父」。

●「亚比孩」:SH 3232,字义是「我的父亲是有权力的」。

● 11:18 并没有「又娶」这个字,后半段很可能是「她也就是耶西的儿子以利押的女儿亚比孩的女儿」,亦即「玛哈拉」的父亲是「耶利摩」,母亲是「亚比孩」。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罗波安的家室:东方人一向认为大家庭是神的祝福。

――《串珠圣经注释》

罗波安的家室:列王纪没有记录这一部分。本文的内容与教育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罗波安娶了很多妻妾,违背了神的律法(申17 :7 )。这说明罗波安虽然身为选民之王,但终究还是一个堕落的人;②他与先王所罗门不同,并没有与外邦人通婚。而且他的妻妾也都是属于大卫家族的女子。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③罗波安明智地处理了众子的问题(22-23节 )。首先他立亚比雅做他的继承人,从而阻止了一场兄弟间争夺王位的战争(22节 ),之后让他的27个儿子分别治理各地方城邑(23节 ),从而维持了稳定的局势,加强了国力(12:1)。

――《圣经精读本》

】「从她生了几个儿子,就是耶乌施、示玛利雅、撒罕。」

●「耶乌施」:字义是「他急忙去协助」。

●「示玛利雅」:字义是「耶和华所保守的」。

●「撒罕」:字义是「憎恨」。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后来又娶押沙龙的女儿玛迦作乌列的女儿米该雅 ),从她生了亚比雅、亚太、细撒、示罗密。」

“玛迦”。押沙龙的孙女。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押沙龙的女儿玛迦」:注。

――《串珠圣经注释》
●「玛迦」:字义是「压制」。

●「押沙龙的女儿」: 代下 13:2 说「他母亲名叫米该亚【又作玛迦】

,是基比亚人乌列的女儿」,「玛迦」应该是押沙龙的外孙女,是押沙龙女儿跟基比亚人乌列所生的女儿。押沙龙的母亲也叫「玛迦」。

●「亚比雅」:字义是「耶和华是父亲」。

●「亚太」:字义是「合适的」。

●「细撒」:字义是「光亮的」。

●「示罗密」:字义是「和平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玛迦是押沙龙的女儿么?何以又名米该雅?】

答:大卫之子「押沙龙生了……一个女儿……名叫他玛」。但在此处又记载「罗波安……后来又娶押沙龙的女儿玛迦」,下有小字:「作乌列的女儿米该雅」。此处所称玛迦为他的女儿,其意思乃指为押沙龙的孙女而言。他玛嫁给乌列,玛迦乃是乌列的女儿。犹太人的拉比说,玛迦有两个名字;另一个是米该雅--意思是谁像耶和华。以此名称她,因她已做了王后,后来因重犯了膜拜偶像的罪,而被其孙亚撒王贬了她王太后的位,因此又再以玛迦称她。玛迦的名字--有压迫之意,因她的两个名字而显见写经史的人,按照时势之不同,而配合其名。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罗波安娶十八个妻,立六十个妾,生二十八个儿子,六十个女儿;他却爱押沙龙的女儿玛迦,比爱别的妻妾更甚。」

罗波安象他父亲所罗门一样,娶了许多妃嫔,违背律法的教导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关于玛迦的来历,看注。有的人认为玛迦究为押沙龙的女儿抑孙女,得看此处的押沙龙是否即大卫的儿子押沙龙。若为另一同名的人,则毋须强求解释。

――《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波安立玛迦的儿子亚比雅作太子,在他弟兄中为首,因为想要立他接续作王。」

亚比雅……想要立他接续作王: 罗波安为了避免他的祖父大卫曾遇到过的困境,即押沙龙和亚多尼雅为了争夺王位而发动叛乱的纷争(撒下15章 王上1章 ),提早立亚比雅为王位继承人,并把其他儿子分派到边境任职务,以求让亚比雅顺利地继承王位。

――《圣经精读本》

以王子为行政官员】

训练太子和其他王室成员的办法之一,是任命他们为行政官员。亚比雅的情况更可能是与父王罗波安共同执政。埃及的记录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年表,亦经常形容王子被指派为总督或地区性的行政官员(例如参看亚述王桑希阿达德任命儿子雅斯马阿杜和伊施默大甘〔Ishme-Dagan〕治理王国的某些部分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罗波安办事精明,使他众子分散在犹大和便雅悯全地各坚固城里,又赐他们许多粮食,为他们多寻妻子。」

办事精明。把儿子分散到犹大各地担任要职,在王位之外还发展地方的利益,罗波安聪明地扩大了自己王国的利益。

多寻妻子。妻妾多被视为王权和财富的标志之一。但这是神所不喜悦的。――《SDA圣经注释》

意思是:罗波安派众子驻守全国各地,并为他们娶妻。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办事精明」:大抵指下半节里罗波安安排众子在各城堡居住一事;此举可使他们安定下来,不与太子亚比雅争夺王位继承权, 又可加强对各地的控制。

――《串珠圣经注释》

●「精明」:SH 9955,「洞察」、「识别」、「理解」。

◎ 11:23 说罗波安是个「精明」人,很难想象 10 刚接任时的愚昧。看起来只要好好用心,还是可以有成长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11章 )】

1昔日神禁止罗波安与以色列弟兄争战;今日在基督徒的圈子,在教会之间,也常有不和的现象,要怎样才能「彼此和睦」?

2罗波安可以根据什么理由出兵?他若听从神的话(「这事出于我」 ),会有什么后果?在你的生命中,有否类似的经历?

313-18节记载北国的圣职人员按自己的良知行事,他们这样做要牺牲什么?这些决定是否有智慧?

4耶罗波安得国是神所允许的事 (4 ), 而且他向来精明,对以色列人的疾苦也能体恤(10:3-4),可是他作王后却引导百姓拜牛犊,违背耶和华,令敬畏神的以色列人大失所望。今天,你对人(尤其是贤明的领袖 )有否过分的景仰?谁是你的最高榜样。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迷信权力的人,以为力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却不知真正的力量是来自爱……】

罗波安的愚昧使国家分裂,他还想用武力将国家统一。但是,真正的统一和合一,绝不能靠武力,必须出于人民甘心乐意的臣服。如果你想你的雇员﹑儿女或别人对你效忠,你就要以爱心对待他们,千万不要强迫人顺从。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为何会容许以色列国一分为二?面对人与人之间的裂痕,我应用甚么态度去面对?】

神为甚么容许耶罗波安的叛变?因为以色列人偏离祂,神以此施行处罚,也可能是想挽救罗波安的王国,免得它完全倾覆。神藉此保持大卫谱系相传,好使祂的计划得以延续,使弥赛亚仍从大卫的后裔而出。我们在看到分裂,尤其是教会中有了分裂的时候,真不知道神要我们怎样做。神固然希望合一,但我们在尽力使双方和好时,要明白只有神透察未来,祂有时会容忍分裂,好达成祂更伟大的目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出于神】

「因为这事出于我。」

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事,是我们难以接受的。
罗波安继承了以色列的国位,积大卫王开疆拓土的强盛,所罗门经营建造的富庶,真是如日中天。但他在三天之内,就失去了十个支派,历史上将写下他是千古罪人!为了啃噬内心的自疚感,为了在人民眼前的面子,怎忍得下这口气?他觉得必须有个交代,即使赌博上几万人民的性命,又算得了甚么!
于是,他召集了犹大和便雅悯精选的战士十八万,要跟以色列拼搏一场,“好将国夺回,再归自己”。为了自己!
虽然,他可能演讲了一套国家民族大义,从亚伯拉罕,说到大卫的荣耀,只有他才是正统之类的话,但实在他想到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光荣。当然,他没有求问神的旨意。
但在一场风暴即将来临的时候,神有祂的先知。神不愿见祂的子民有内战。神差遣神人示玛雅:

“你去告诉…犹大王罗波安,和住犹大便雅悯的以色列众人说,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可上去与你们的弟兄争战,各归各家去吧,因为这事出于我!’”

人民本来就不愿弟兄相残,很容易接受神的话;罗波安成了没有臣民的王。他既不想连剩下的这两个支派也失去,更不想失去自己的性命,只好不再作光复之想。
不论所遭遇的事,多么不合我们的意,不如我们的愿,有时甚至是心碎;但不要为自己,而要寻求根本的原因。
所罗门离弃两次向他显现的耶和华,拜各种的偶像,惹动忌邪的神忿怒;神决定将十个支派从他夺回,给耶罗波安,只留犹大给大卫的后裔。从更早的安排看,以色列众子中,流便失去了长子名分,“犹大胜过一切的弟兄,君王由他而出;长子的名分却归约瑟”。因此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成为两个支派,而人多富强的以法莲,成为北方十支派的代表,与犹大对立争长;耶罗波安也是由以法莲出来的。以色列联邦的基础,因而不算稳固,惟藉敬畏神而得维系。离开了神,结果是分崩离析。
总要记得,那位合神心意的王所说的:“我所遭遇的是出于你,我就默然不语。”他遭示每辱骂,也不作报复,因为是神的旨意。我们临事要思想,返回根本。

── 于中旻《历代志下笺记》

满途荆棘】

这几节经文告诉基督徒一个处于特殊遭遇和逆境中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

主曾告诉门徒说:跟从他的道路是狭窄的,要遵行他的旨意就要遭受难处。

圣灵借着使徒的口曾对教会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又说,凡立志在基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从此我们就知道了,我们跟从主的道路,肯定是满途荆棘,多有艰难的。但我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呢?许多时候一碰到具体问题,我们就迷糊了、软弱了,心灵也发昏起来;因此就难免忧愁、悲哀、恐惧、怨尤,甚至要设法逃避、推却、退后,直到陷入黑暗的深渊,以失败告终,悲惨至极!

究其原因,都是只看事物的外表现象,没有认识其本源,只抓住现象,不了解本质,难免不受迷惑了。

所以,当一切事临到我们,都是出于神。不是定命,就是许可,我们要能正确的认识并解决问题,就是回到神面前去;何时我们与神之间的问题弄清楚了,何时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我们不能从神那里得着解决,既或凭自己的智慧、聪明、才干、力量、人情、物质等等的方法,自以为得着了解决,可是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它又出现了,问题又来了。也有时或许会换个姿态现出来,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根本不能使问题得着真实的解决,因为惹事的根乃是在乎他。

所以我们必须将我们整个的人生,都纳入神的轨道,凡事依靠他、通过他、顺从他,这才可使我们的心得安息、得着亮光、得着能力,只有生活在如此的景况里,才能荣耀神。

主阿!凡在你预定中叫我们走的、受的、忍耐的,不管是荣耀或羞辱、顺或逆,都是为造就我们、校正我们;故此,求你保守我们,使我们能在患难中得胜,享受安息。阿们。

—— 李慕圣《晨光》

「凡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以色列神的,来到耶路撒冷。」】

在圣殿里,神的约柜周围,一切支派的代表都聚集在一起。北方支派的地土现在耶罗波安的权下,那两国的鸿沟已经非常分明。尼八儿子所作的措施,使百姓难以越界过去,但是他们原有的信仰是一致的。罗波安无论如何暴虐,南北两国的王怎么样阻拦,路途怎样遥远不便,都不足以挡住他们。凡立志定意来寻求耶和华的,必来耶路撒冷向他们列祖的神献祭。

这不是预表教会的合一吗?地区虽有分别,不愉快的事也有危险,献祭的事仍是必要的。任何的事都无法不受我主的吸引。我们同有一位主,在任何不合与分裂之间,大家却受同一位主的吸引。祂曾招聚各国、各民、各族在一起。每早晨我们登上同一殿堂的台阶向神祷告。每晚我们也同声歌颂赞美属神。在主餐的桌子上我们一同领受。我们同吃一个饼,同喝一个杯,承认救主宝血的功效,也同样具有希望,作为信靠的依据(哥林多

我们的心意要立定,在人生中实现伟大的目的。我们也不顾人与事物的阻碍。

──迈尔《珍贵的片刻》

神才是人惟一所必须跟随的,我所跟随的,会否偏离了这条惟一的路?】

这些祭司和利未人顺从神,不顺从耶罗波安,他们以行动保持南国的完整,巩固了他们属灵的力量。后来北国大多数百姓皆随从君王邪恶的安排,希望妥协得利。我们千万不要效法他们把神的教训当耳边风,只求属世的利益。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