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B亚比雅和亚撒
i. 亚比雅 「以色列人哪,不要与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争战,因你们必不能亨通。」,NIV、和合) ,参:、6 ,参: 亚比雅的记载与列王纪极为不同,在那里这个君王被称为亚比央。历代志的版本有三倍长,但更重要的,似乎是与列王纪里的主张相抵触。后者总结「亚比央行他父亲在他以前所行的一切恶」,对于历代志作者来说,他却是一个信实的国王,神容许他有一次神迹性的胜利。为什么会有差异呢? 这不同之处实际上是历代志作者独特的目标和方法所导致,并且也不是矛盾不能协调的。历代志作者主要的兴趣是在于神计画的发展,而不是这些国王个人的生活和属灵的习性。亚比雅个人,比起神透过他所行的,较不重要,而这也是第十三章何以几乎完全集中在关于耶和华的国(参8节)这个单独事件。历代志作者很明显不是不知道亚比雅的失败,不过就像是所罗门的例子,他的失败细节是出现在继任者的记录上,而不是在他本身的统治,~17)。91这些失败没有使得以色列不够资格来经历神的拯救,而且就像罗波安的例子一样(十一~十二章),神对那些信靠祂的罪人有回应(参18节)。关键在于神对大卫的王权和亚伦祭司职位的计画,相较于耶罗波安的王国,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否合乎正统。历代志作者因此不是重写历史,乃是表明不完全的百姓向神所表达的信心,能够带来盼望。这个意义对于历代志作者同时代的人并没有丧失,他们需要一切的鼓励来运用信心,因为他们当中实在是少有信心(如:、31;,,。 小心比较列王纪和历代志也显明,后者并没有漫不经心处理列王纪的材料。此处亚比雅的故事版本是根据早期记录,此外与耶罗波安的战役,可能是采用了一个来源不详的资料(参Noth、Rudolph)。的四个因素在本章也看得到。第一,列王纪两次提及犹大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表示在该处的重要性;参:。第二,列王纪的重点,是神保存耶路撒冷和大卫的王朝,作为在黑暗中微小的亮光,这在第5~12节再次重复(参:。第三,模糊的评价,可以看出亚比雅在列王纪中不完全是负面的。第四,历代志作者围绕着列王纪里开始和结论的公式上架构他的记载。 亚比雅在历代志里有比较多的描述,因为就像罗波安,他的统治凸显了第十至三十六章中特别强调的几个重点。亚比雅言论(4~12节)的风格和内容,与希西家的一次谈话相呼应,。举例来说,后者确定亚比雅所设置信实的标准,延续在犹大君王后来的年日里。两个言论都有安定的果效,亚比雅的是接续分裂的大灾难,而希西家的是在撒玛利亚灭亡和亚哈损失惨重的统治之后(二十八章)。92两个危机也都包括了内战,在这里是打败以色列,而主前第八世纪是犹大。两个国家都没能转向神,而两个言论都指出以神为中心的敬拜,乃是未来盼望的惟一基石。 第十三至十六章形成一个独特的段落,主题是信靠或是依靠耶和华。关键的动词「信靠」(希伯来文 s ̌a ̄ʿan ),在这些篇章中带有正面,,和负面的例子,共出现五次,并且没有在历代志其他地方出现过。这主题是藉由「离弃」和「寻求」神,、12、15,之间的对比来发展的。亚比雅和耶罗波安各自示范其一,如同亚撒一样(十四~十五、十六章)。 这些文学的架构给不配的人一个盼望。如果第十二章强调悔改的重要性,在这里则是强调信心和信靠。这也是一个新约圣经熟悉的主题。类似的架构见于面对叛道或是逼迫时依然忠心的经节;,或是在人类软弱和卑贱中,属灵的力量是实在的经文(如:;。甚至先前的失败也不会成为拦阻,因为「在每一个关卡,总有重新开始的机会」(Wilcoc祂)。 a. 引言a) 这是在历代志里首次在一位君王统治的开始,出现介绍的公式(参:;。这也是历代志里惟一包括与以色列的同步时期,应该是因为本章的主要事件牵涉到两个王国。亚比雅母亲的详情适与不同。她的名字可能是一个抄写上的异体(「米该亚」是玛迦),而乌列可能是押沙龙的一个儿子(「押煞龙」,,如此,米该亚 / 玛迦就是押沙龙的孙女,然而不可能完全确定。93亚比雅的统治很短暂,日期可能是主前九二一至九一六年(Hughes;参LXX),九一三至九一○年(Thiele)或是九一五至九一三年(Albright)。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缺乏神学性的评价,或许表示他的统治整体上缺乏清楚的方向,尽管这里提出正面的例子(参:。 b. 犹大和以色列之间的内战b~19) 历代志对亚比雅统治所记载的惟一事件,是与耶罗波安的战争(参2 b节)。由亚比雅看似护卫性的言论(参8节)和耶罗波安的攻击(13~14节)来判断,后者可能是侵略的一方。若这个看法是正确的,耶罗波安是尝试使王国再统一起来,然而他和在他之前的罗波安都是被神所弃绝的,所以显然还不是神要王国再统一的时候。以法莲的洗玛脸的位置(4节),经常与靠近以法莲山一个属于便雅悯支派的一个同名地方相连,可能就是山南边的Ras et-Tahuneh。94军队的数目(3节)不是按字义解,显出犹大的数目是一比二的悬殊。 1. 亚比雅的言论。亚比雅「在山上的讲章」(Rudolph)主导这个段落。从军事策略而言,他的言论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但这是历代志里几个关键的时刻上出现的典型言论和祷告。目前的形式反映到历代志作者的语言和兴趣,不过亚比雅本身看法的暗示也出现(7、10~11节)。这段话主要是说给以色列的百姓听(4、12节;以第三人称提到耶罗波安,6、8节),不过他们似乎是完全与他们的国王同仇敌忾。一共有三个段落。 (a)a节。王权。亚比雅对以色列人提出两个控诉,他们拒绝神的礼物,就是大卫王朝和圣殿。而他却一向是忠实的。他体认到王朝是神永远的赐予,是一个盐约(5节),这比喻是根据为永远的意思,95也与耶和华的国相关联(8节),这个概念也反映在第5节,字义是「……将以色列国永远赐给大卫……」,这在历代志里是一个熟悉的主题(如:,,;,不过从亚比雅拜偶像的情形看来,该主题出现在这里颇出人意料。这里区分了两个国度,因为神的国度仍然是在祂的权威之下,也是在大卫家族的手中,而不是在那些个人的身上。96耶罗波安背叛他的主人所罗门(6节,这观念采自,与罗波安对抗(7节,参:代下十章),并且同样有意与亚比雅对抗(8节)。亚比雅为他的父亲罗波安辩护(7节),若从第十章的观点看来似乎有夸大之嫌,不过政治上的策略,是尽量把事实表达得体面,也是再熟悉不过的伎俩!罗波安固然没有经验,并且意志薄弱(「年轻、优柔寡断」,NRSV、RSV),但他已经四十一岁了,要为自己的愚蠢完全负责(。一个讽刺性的文字游戏一语道破耶罗波安纵使罗波安不能够抵挡他(7节),耶罗波安却能够抵挡神(8节,NIV、JB、GNB;「抗拒」, NRSV、RSV)。
(b)b~12a节。敬拜。第二个控诉是关于神对圣殿的目的,并且集中在神的本性,祭司职和献祭上面。首先,以色列国的众神只本不是神(新译,9节;「虚无之神」,和合),暗指的金牛犊。在古代近东的习俗,这些明显是由军队携带作为保护神(8b)。第二,以色列的祭司是不符资格的,而亚伦的祭司和利未人已经被遣散(9~10节,。第三,只有在耶路撒冷的敬拜模式才是被耶和华所接受的,因为以色列国奉行的丰饶敬祀礼仪是多神论和拜偶像的(参11节;参:。这些定期的献祭,除了每星期更换一次陈设饼,都要每天遵行,是历代志里典型的强调重点。它们是向耶和华的命令(11节,现中、 NRSV、RSV、REB、 NEB;「要求」,NIV;但不是「仪式上的」,JB),一个总括宗教职责的字词,;,表明圣殿用在合适的用途(参:;,,。 亚比雅的辩解,借着某种自我满足的方式表达得很简单:我们并没有离弃祂……惟有你们离弃了k(10~11节)。这是相当严重的,因为神将会离弃那些离弃祂的人;,;参:,而犹大能够说,上帝和我们同在(新译,12节)。不过这个分裂仍然是神的旨意,,耶罗波安没能认知到亚比雅的王权和耶路撒冷宗教的合法性,意思是他的王国不再被神所认可。这是个根本的缺陷,并且对以色列的未来没有提供任何盼望。 (c)b节。诉求。亚比雅以一个诉求作出结论,不要与耶和华争战……因你们必不能亨通。这是亚比雅论证的焦点,并且类似一篇讲章的经文,在其他的言谈中经常是最后出现。97这包括两个重要的主题,都在有所发展,也是分裂王国的核心部分。第一,其起源在出埃及,反抗神是没有果效的,因为神会为自己争战(参:;,,;参:;;。第二,只有靠着神的帮助才能够成功,有正面(如:,,,和负面的例子来证明(如:。 2. 战场的报导。这实际战役的记载透过四个阶段来进行: (a) 耶罗波安的伏兵袭击(13~14a节); (b) 犹大的祷告(14b~15a节); (c) 神赐犹大胜利(15b~16节); (d) 结果(17~19节)。这整个段落反映到以色列早年的胜利,表明当以色列倚靠(18节)神的时候,即使四面楚歌也能绝境逢生、化险为夷。以色列在也曾经遭受对手埋伏突袭,在(=遭到一支军队前后两面夹攻(现中),在(参:,、15、15、24,甚至是面对强大的军队(8节)。作战呼喊(NIV,12、15节)的响声伴随祭司的吹号,令人想到难忘的征服耶利哥之役,参:,。这个事件似乎特别着重在、10~15,证明犹大对约的律法原则之忠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文强调要信靠神,不管敌人优越的强势;确定神与祂的军队同在,而且在战争之前协议和平(12节)。这个模式通常称做圣战,不过应用在旧约圣经,这个辞汇却是误导的。98以色列绝对不能够假定是为了神的缘故就有权利去打仗,因为以色列有的时候发现自己是神所抵挡的。一个比较好的辞汇是「耶和华的战争」,有时候是适合于以色列人的战争,因为它是耶和华的国家,但是应用在教会上时,只能了解为属灵上的争战(参:;。99这段记载的中心主题是信靠神(18节)。犹大「向耶和华呼喊」(14节,NRSV、RSV等),并且扬起作战的呐喊(15节,参:,与以色列人的离弃神成为对比(11节)。胜利是属于神的,是k击败以色列(吕译,15节,参:REB、NEB;字义「击打」)并将以色列交在(16节)犹大的手中。描述以色列战败的辞汇被制伏(18节),字义上是「被羞辱」(JB),就是刚好与神的心意反向(参:,。结果是大大杀戮(17节,NRSV、RSV;「惨败」,GNB、JB),是希伯来文一般用来描写敌人的用语(如:;,,不过也能够适用到反叛的以色列人身上。
尽管亚比雅征服以色列的南方,边境上的冲突仍延续许多年(19节,参:,,。伯特利的占领是一个讽刺性的评注,金牛犊毫无能力来护卫它们自己的圣所(参:。 c. 亚比雅的国势 耶罗波安不能再强盛(20节),是亚比雅逐渐强盛的刻意对比(21节)。虽然耶罗波安比亚比雅长命,前者的死亡被认为是神审判的记号(击打,新译,20节,与15节的击败是相同的希伯来文动词)。一个大家族是祝福和强盛的记号(21节),参:;。 d. 结语 有几处更动,值得注意。不过「故事」(22节,NRSV、RSV、NEB;「评注」,NIV)字义是「米大示」(midrash,JB),可能是对于易多写作的另外一个称呼(参:,,而不是早期使用了一种拉比解经的名称(也在。十年的太平时期是指亚撒的统治(,,因为亚比雅只有统治了三年。【】「耶罗波安王十八年,亚比雅登基作犹大王,」
十八年。本节与是一样的。在《列王纪》中,无论是记录犹大还是以色列的国王,都提到对方同时代国王的年份;但是在《历代志》中,只有本节才如此做。应该注意的是,《历代志》主要讲述犹大国,以色列只是偶尔提到。关于“耶罗波安王十八年”,见注释。
亚比雅。等为“亚比央”。
本章记亚比雅(王上作“亚比央“ )的事,不仅比长,而且有褒无贬,不象《列王纪》把他记为一个恶王,神只是为了大卫的缘故,才让国位由他儿子继承。《历代志》在这里记下亚比雅与北国耶罗波安王间的一次战役,得神之助大获全胜。他战斗前那篇呼吁和平的演说,是相当有价值的文献(5~12节 ),《历代志》所要传讲的信息大都在里头。
――《启导本圣经注释》
亚比雅: 于B.C.913登基,是犹大的第二代君王。根据列王纪的记载,他追随他父亲罗波安的路施行邪恶的统治。
――《圣经精读本》
●「耶罗波安王十八年」: 王上 14:21 记载罗波安作王十七年,耶罗波安与罗波安一起作王,因此此处的年代似乎有问题。原因是以色列王由春天的亚笔月起算,犹大则由秋天的以他念月起算。因此会有差异。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为何历代志下对亚比雅的评语和 8节有所不同?】
列王纪上说亚比雅作恶多端,但是历代志只提到他正面的事迹,整体来说,他仍然是个昏君。历代志作者选出他所做的一点善行,把它显明出来,以表示他仍然活在神对大卫立约的应许中。因为他曾疾言厉色地谴责耶罗波安(13:4-12),因此暂时免受犯罪的报应。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亚比雅”即亚比央。参看那里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年代小注】
这是本书首次对照以色列和犹大君王的年分。然而不同于列王纪的作者,历代志只限本段使用这个纪年的程序。按照耶罗波安是在主前九三○年登基,亚比雅是在主前九一三年开始作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亚比雅的事迹:在历代志作者笔下,亚比雅是大卫王朝好君王的例子(参代上导言 ):
1亚比雅强调大卫王朝的正统(5-8上 );
2着重圣殿的事奉(10-12 );
3作者按着因果神学来解释历史──亚比雅得胜是由于倚靠耶和华之故(18 )。比起列王纪的记载,这段有两点明显的分别:
1本书的记载较为详尽;
2在列王纪作者的眼中,亚比雅是一位不蒙神喜悦的君王,本书则指出他的长处。
――《串珠圣经注释》
亚比雅统治犹大时的记录: 本章围绕着犹大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讲述了继罗波安登位的犹大的第二代君王亚比雅(B.C.913-910 )的统治。战争记录中包含了以下事件和教训:①神主宰战争(10-12-15-16-18-20 ):南犹大的军队在数量上处于劣势(3节 )(北以色列:80万-南犹大:40万 ),战略上也处在被敌军前后夹攻的不利的局面。但是犹大却歼灭敌军50万人(17节 ),攻取了很多城邑(19节 ),致使耶罗波安一蹶不振(20节 )。犹大百姓之所以能够打胜仗是因为他们彻底依靠了神(11-12-18节 )。通过这一事件犹大人重新认识到战争的胜败取决于神。同样,今天的信徒在与撒但的斗争中,只要完全依靠基督就能百战百胜,;②南北王国信仰的对比:亚比雅在他的长篇演说中(4-12节 ),首先严厉谴责了北以色列百姓的偶像崇拜(8节 )、驱逐祭司(9a节 )、买卖祭司职位(9b节 )等行为,之后宣告南犹大百姓的:i.定期献祭(11a节 );ii.遵守神的诫命(11b节 )。由此可见,这场战争表面上是军事冲突,实际上却是撒但与神之间的争战;③刻画了南犹大王国的正统性:亚比雅根据盐约(5节 ,宣告大卫王朝的正统性,指出耶罗波安的叛逆违背了神与大卫之间的永恒的盐约。因此称南犹大为“耶和华的国”,指责北以色列为“背教者”。
――《圣经精读本》
【】「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年。他母亲名叫米该亚(又作玛迦 ),是基比亚人乌列的女儿。亚比雅常与耶罗波安争战。」
米该亚(又作玛迦 ),是基比亚人乌列的女儿。相应的是:“玛迦是押沙龙的女儿”。据,亚比雅是“押沙龙的女儿玛迦”的儿子。玛迦既然是押沙龙的孙女,他女儿他玛的女儿,基比亚人乌列就一定是他玛的丈夫了。
争战。。这场战争在亚比雅统治的结束语中提到。
「米该亚」:她的名字在其他地方(见串 )按读音拼作「玛迦」。有关她的身分,学者有不同意见:
1根据,认为她是亚比雅的妻子(祖母原文可作母亲 ),押沙龙(大卫的儿子 )的孙女,乌列(13:2)和她玛的女儿;
2认为她是亚比雅的母亲,其父押沙龙(又称乌列 )并非大卫的儿子。
无论如何,目前资料仍未足够作任何定论。
――《串珠圣经注释》
●「玛迦」:字义是「压制」。
●「基比亚」人:字义是「小山」,可能跟扫罗有关撒上 10:26 。 ●「乌列」:字义是「神是我的光」。――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与耶罗波安的战争:作者引述某次战役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串珠圣经注释》
【亚比雅和耶罗波安之间的战争】
战场洗玛脸山的位置至今未能完全确定,但学者一般认为是在伯特利附近。最为人所知的一个是拉斯塔胡内(Ras et-Tahuneh )。亚比雅的措词表示他有意重新统一南北两国,即使要动用武力,也在所不惜。这场战争是对阵会战,不是围城而攻。历代志所列的军队人数往往大得出乎意外,本段亦不例外(一百二十万人 );但在古籍之中这并不是最大的数字。希罗多德记述亚哈随鲁(希腊史称薛西 )率领五百万大军进攻希腊,被指斥为极度夸张。相比之下,美国内战的盖兹堡(Gettysburg )之役(西半球最大的一场战役 )双方军队的总和也不过是十六万五千人而已。此外,北国若是一战丧失五十万人的话,这场战事就是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几场战役之一了。按照古代的史籍,亚述王阿里克登伊利(Arik-den-ili )自称杀人二十五万四千。次他一等的西拿基立,则宣称在哈卢勒(Halule )一场战争中,杀敌十五万名。第一场索姆战役(First Battle ofSomme 主后1916年 法国 ),同盟国军队的阵亡人数是六十二万三千人。这场战争打了六个月,《金氏世界纪录》(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列为古往今来死伤最大的战事。盖兹堡之役双方阵亡人数是五万,只有本节数字的十分之一。罗马人和匈奴人(Huns )在马恩河畔之夏农(Chalons-sur-Marne )所打的一场战争(主后451年 法国 ),是古代历史中伤亡最重大的战事之一,阵亡人数是二十万人。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有一次亚比雅率领挑选的兵四十万摆阵,都是勇敢的战士;耶罗波安也挑选大能的勇士八十万,对亚比雅摆阵。」
双方的军力众寡悬殊。
――《串珠圣经注释》
亚比雅率领……八十万……: 类似的事件有:①约书亚的军队击退亚摩利五王的进攻(书10章 );②基甸的三百勇士击破多如蝗虫的米甸军队(士7章 )等。可见,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军队的多少或战术的优劣,而在于神的主权。因此,作为十字架军兵的信徒,即便面对声势浩大的撒但的势力,也不用惧怕,因为基督已经伤了撒但的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圣经精读本》
◎ 13:3 显示此处军力差异甚大,以色列人的数量是犹大的两倍。列王纪完全没有纪录这一场战役。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比雅站在以法莲山地中的洗玛脸山上,说:“耶罗波安和以色列众人哪,要听我说!」
以法莲山地。位置不详。
“洗玛脸”。一个位于以法莲山地的山,在便雅悯的边界附近。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洗玛脸山」:地点不详,可能是在伯特利附近。
――《串珠圣经注释》
●「洗玛脸」:SH 6787,字义是「双倍羊毛」。地点可能在伯特利附近。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洗玛脸山的位置不详。一说在伯特利附近。战争很可能在便雅悯与北国的边界上进行。“盐约“即永约的意思,。
――《启导本圣经注释》
【】
亚比雅劝降:大战前夕,亚比雅企图说服北方的军队或者退出战争:他的演说强调了两点:
1根据神与大卫之约,只有大卫的子孙是合法的统治者;
2耶路撒冷的圣殿及利未的子孙才是合法的敬拜场所及员工;其他人和其他地方的敬拜都算为不洁净。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曾立盐约(盐即不废坏的意思 ),将以色列国永远赐给大卫和他的子孙,你们不知道吗?」
将以色列国永远赐给。亚比雅谴责以色列人的背叛,强调他们无权脱离犹大而独立,因为神把国度永远赐给了大卫。
盐约。一个牢不可破的条约。
这里以“盐约”来强调大卫之约的持久。参看和至20节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盐约」:意即「永远的约」,。
――《串珠圣经注释》
亚比雅为了谴责耶罗波安的叛逆,辩护南犹大王朝的正统性,引用了“盐约”。他把大卫王朝和盐约联系在一起,目的就在于:①强调大卫“盐”约的永恒性;②辩护大卫的子孙罗波安和亚比雅的即位是合法的。同时披露:①北以色列的建国本身违背了神的约,是悖逆的行为,②因此他们对付犹大是不正当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
●「盐约」: 民 18:19 也有一样的用法,意思应该就是「永远不变的约」。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盐约】
古代近东天气炎热,盐是人畜维生的必需品,又是主要的食物防腐剂(马里文献形容它作为商品的价值 )。立约或结盟的典礼经常用盐来象征条款有长远的效力。巴比伦、波斯、阿拉伯、希腊文献,都证实了这个象征性的用法。同样,在圣经之中,主和以色列所立的约,也称作盐约──即长久保存的约。建立协议的盟友通常会共享筵宴,以盐腌之肉为主菜。故此,献祭中用盐是个合适的备忘物,令人不忘盟约的关系。再者,盐有妨碍发酵过程的功用,而酵是悖逆的象征,所以盐自然就成为防止悖逆的代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亚比雅演词的第一重点是要说明抗拒大卫王朝就是抗拒神,耶罗波安等人实为奸臣贼子。
――《串珠圣经注释》
【】「无奈大卫儿子所罗门的臣仆、尼八儿子耶罗波安起来背叛他的主人。」
【】亚比雅认为国家的分裂罪不在罗波安,而是由于:
1耶罗波安背叛(6 );
2支持造反的都是不法之徒(7 );
3罗波安幼弱登基自然敌不过他们(7 )。
――《串珠圣经注释》
【】「有些无赖的匪徒聚集跟从他,逞强攻击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那时罗波安还幼弱,不能抵挡他们。」
无赖的匪徒。见;;注释。
幼弱。即经验不足。罗波安即位时是四十一岁。
“无赖的匪徒”。原文作:比列的儿女,参看的脚注。“幼弱”。罗波安已经四十一岁,却仍不成熟。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无赖的匪徒: 无赖是指“虚浮和变化无常的人”,11:3),“匪徒”的字面意思是“衣冠禽兽”、“不良分子”。可翻译为“无赖”或“流氓”。
――《圣经精读本》
●「无赖的匪徒」:「无用的人、无足轻重的人」。
●「逞强」:SH 5533,「自我强壮」。 ●「幼弱」:「年幼,心里脆弱」。 ◎其实罗波安当年已经41岁,并不年轻了,不过其行为还真的是「幼稚、脆弱」。――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现在你们有意抗拒大卫子孙手下所治耶和华的国,你们的人也甚多,你们那里又有耶罗波安为你们所造当作神的金牛犊。」
耶和华的国。由于犹大王国的神所创立大卫王国的延续,亚比雅推论说,敌挡犹大就是敌挡神。
金牛犊。亚比雅嘲笑以色列竟敢凭着耶罗波安所制造的金牛犊,与有耶和华帮助的犹大争战。
亚比雅警告阵前敌军不可重蹈覆辙。
「金牛犊」:参11:15; 。耶罗波安教导百姓以敬奉有形的金牛犊来敬拜看不见的神。
――《串珠圣经注释》
【金牛犊随军】
军队携同神像前往战场有很多的先例。神圣战士的主题描述己方的神祇与敌方的神祇作战,把他击败。军队经常携同神祇的纛或偶像,以象征其同在。主前九至八世纪的亚述君王经常提到神明的纛率领他们。约柜是耶和华的纛,代表主在以色列人面前开路,带领他们的军队进入迦南。这概念与神明加添君王武器的力量,在他面前或身旁作战的亚述信念,并没有很大的分别。古代近东几乎所有的军队,都有祭司、占卜者(可见于马里文献 )、先知(王下三 ),与手提的圣物(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之年表〔主前858~824年〕 )同行。这样,神明才可以在战场上被人求问,或被召唤来领导军队得胜。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亚比雅跟着指出对方的宗教敬拜违反了律法,肯定得不着神的祝福:
1设立金牛犊,违反十诫的第二诫;
2废除利未人及亚伦子孙担任神职人员的特权,18:1);
3擅立凡民为祭司。
――《串珠圣经注释》
◎ 13:8-12 的意思是以色列人背叛神,而现在他们居然要与列祖的神对抗争战。亚比雅劝告以色列人不要做这种傻事,因为对抗神一定会失败。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你们不是驱逐耶和华的祭司亚伦的后裔和利未人吗?不是照着外邦人的恶俗为自己立祭司吗?无论何人牵一只公牛犊、七只公绵羊将自己分别出来,就可作虚无之神的祭司。」
驱逐耶和华的祭司。见。
无论何人。在以色列,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祭司。但神规定只有亚伦的子孙才可以担任这个职务。
虚无之神的祭司: 指责了堕落的北以色列的领袖。他们不仅可以买卖祭司职位,非利未人也可以当祭司,而且侍奉伯特利和邱坛上的偶像。因此他们只能是“虚无之神的祭司”,而不是神的真正的祭司。今天也有一些教会的领袖追求“名利、权力、物质”胜过追求耶和华神。这些人虽然有着神的仆人的名分,但他们只不过是“虚无之偶像的仆人”。
――《圣经精读本》
●「虚无之神」:原文是「不是神」。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至于我们,耶和华是我们的神,我们并没有离弃他。我们有事奉耶和华的祭司,都是亚伦的后裔,并有利未人各尽其职,」
【】「每日早晚向耶和华献燔祭,烧美香,又在精金的桌子上摆陈设饼;又有金灯台和灯盏,每晚点起,因为我们遵守耶和华我们神的命;惟有你们离弃了他。」
「金灯台」:此处所用的是单数,与前面所记「十个金灯台」(4:7)显然不同 。 可能这里所指的乃会幕留下的那一个大金灯台。
――《串珠圣经注释》
【】「率领我们的是神,我们这里也有神的祭司拿号向你们吹出大声。以色列人哪,不要与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争战,因你们必不能亨通。”」
率领我们。犹大宣称,他们的安慰和力量是神与他同在,为他们作战,并指引他们的路。
号。见,9。
与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争战。与神争战的人是无法取得最后胜利的。
本节至18节的“以色列人”都指北国的人。
――《启导本圣经注释》
「祭司,拿号向你们吹出大声」:作者再强调这是一场「圣战」。
――《串珠圣经注释》
● 13:12 一开头有个「看阿」,和合本没有翻译出来。
●「亨通」:SH 6743,「昌盛」、「带来成功的结果」。――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耶罗波安却在犹大人的后头设伏兵。这样,以色列人在犹大人的前头,伏兵在犹大人的后头。」
◎ 13:13 显示耶罗波安依靠军事策略,用两面夹攻的方式来攻击犹大军队。――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战争爆发:南北军力悬殊,耶罗波安焉会听从亚比雅的劝告。这次战争采用了典型的战略形式:设伏兵、呐喊、呼求神、吹号等等。
――《串珠圣经注释》
【】「犹大人回头观看,见前后都有敌兵,就呼求耶和华,祭司也吹号。」
吹号: 圣经中的号角严格地讲不是乐器,而是传递信号的工具。在宣告新月、安息日的开始、重要人物的死时使用。此外,在集会和战争中也使用号角。本节中祭司吹的号角如约书亚沦陷耶和哥城和基甸击退米甸军队时吹的号角一样,是为了向神求救,鼓舞军队的士气和威慑敌军。
――《圣经精读本》
◎ 13:14 「祭司也吹号」,其背景是 民 10:9 的记载「你们在自己的地,与欺压你们的敌人打仗,就要用号吹出大声,便在耶和华─你们的神面前得蒙记念,也蒙拯救脱离仇敌」。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于是犹大人呐喊;犹大人呐喊的时候,神就使耶罗波安和以色列众人败在亚比雅与犹大人面前。」
犹大人呐喊: 即战士和祭司一起呐喊。犹大的军队在进退两难的危机关头,在采取军事行动之前首先向神求救,就因为如此才取得了胜利。今天的信徒也应当把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在遇到苦难和迫害时,不要向世俗或人的力量求救,而是要依靠神的权能,恳切祷告,那么就象囚禁保罗和西拉的监门立刻全开一样,所有的困难都将被排除。
――《圣经精读本》
● 13:15 「犹大人吶喊」:原文是「每个犹大人吶喊」。
● 13:15 后面直译是「神就在亚比亚与犹大(人 )面前击打耶罗波安和以色列众人」。结局正应验了 13:12 中亚比雅对以色列众人的警告。――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神显然用了一些超乎自然的方法来干预,使犹大得到胜利。八十万士兵 死了五十万, 使北国严重地受创( 1 7 - 2 0节 )。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以色列人在犹大人面前逃跑,神将他们交在犹大人手里。」
【】犹大胜利的原因 :犹大军队取得奇迹般的胜利的原因就是他们完全信赖神,而以色列军队战败的原因在于过于依赖军事力量而遗弃了神。人的力量和智慧只会使人变得傲慢,自以为能战胜一切,但终究如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云雾般,在神的权能面前无能为力。
有关犹大军队的出征路线和征服的城邑,请参见地图: ――《圣经精读本》
【】「亚比雅和他的军兵大大杀戮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扑倒死亡的精兵有五十万。」
【】「那时,以色列人被制伏了,犹大人得胜,是因倚靠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战争的胜利全赖百姓倚靠神。
――《串珠圣经注释》
【】「亚比雅追赶耶罗波安,攻取了他的几座城,就是伯特利和属伯特利的镇市,耶沙拿和属耶沙拿的镇市,以法拉音(或作以弗伦 )和属以法拉音的镇市。」
伯特利。在耶路撒冷北面约17.7公里。这里提到的城镇没有被犹大长期占领。因为据,仅仅过了几年,以色列王巴沙就开始在拉玛设防。拉玛在耶路撒冷北面8.8公里。
耶沙拿。可能是拜亚耶沙拿(Burj el-Isâneh ),在巴力-夏琐西北,伯特利北面不远处。
以法拉音。位置尚未确定。有人认为是《新约》中的俄弗拉,在伯特利东北约8公里。
这里所提的地名都是南北国边界上的城邑。
「伯特利」:此城稍后在主前八世纪前又重新受北国统治。
――《串珠圣经注释》
●「伯特利」:字义是「神的家」、「神的殿」。位于耶路撒冷北方大约18公里。位于北国以色列的南部。
●「耶沙拿」:字义是「贮存」。与伯特利相近。 ●「以法拉音」:字义是「像幼鹿的」。 ◎ 13:19 记载亚比雅取得伯特利,该城就是耶罗波安放置金牛犊的地点。 王上 12:29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犹大所攻取的城镇】
伯特利是耶罗波安的南方祭仪中心,攻取它是很大的功劳。接下来的经文清楚表示到了耶罗波安二世和先知阿摩司的时代,这城已经回到以色列的掌握之中。伯特利附近的耶沙拿位于耶路撒冷以北十七哩,按考证是布尔吉伊萨内。以法拉音一般相信是伯特利东北四哩的泰伊贝。南国因这场胜仗控制了从犹大进入以色列的两条大道。这两条路在伯特利的两旁北行,并于示罗南面不远会合为一。所攻取的土地面积约有二十平方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比雅在世的时候,耶罗波安不能再强盛;耶和华攻击他,他就死了。」
耶罗波安不但战场失意,最后亦死于神的刑罚之中。本节读来似乎耶罗波安死在亚比雅之前,但事实可能正好相反。
――《串珠圣经注释》
◎ 13:20 似乎显示耶罗波安比亚比雅早死,不过 王上 15:9 却显示亚比雅的继位者「亚撒」耶和华攻击他,他就死了: 耶罗波安究竟是病死,还是战死并不明确,但作者强调他是因神的审判而死。在人而言,他的死也许是突然的,但事实上是他自己把自己一步步推向了死亡。
――《圣经精读本》
是在耶罗波安在位的时候登基作王,因此实际上是亚比雅比耶罗波安早死。
【】「亚比雅却渐渐强盛,娶妻妾十四个,生了二十二个儿子,十六个女儿。」
◎亚比雅作王仅有两、三年,但是生了22个儿子 代下 13:21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亚比雅生平总结:亚比雅统治的时间颇短,前后只有三年。作者用传统东方的笔法表示亚比雅的一生蒙神祝福:
1在外国势强盛;
2在内家室兴旺;
3其言行由先知所收录;
4寿终止寝,葬于大卫城里。
──《串珠圣经注释》
【】「亚比雅其余的事和他的言行都写在先知易多的传上。」
先知易多的传。。那里提到易多所写的史记。
●「易多」:字义是「他的见证」。 ●的「传」上:SH 4097,「评论」、「解析」、「经文注释」。――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史料来源】
【思想问题(第13-15章 )】「先知易多注释」大概出自,所述之同一位先知的手笔。这位先知的名字只在提及这些史料之时出现,这一点很是奇怪。他没有在任何圣经记述中提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1亚比雅是不是一个全心全意事奉耶和华的君王?他的长处是什么?短处又是什么?
2亚撒行耶和华眼中看为善为正的事,包括「除掉」和「遵行」这两个层面,试从14-15章中找出他这二方面的作为。作为一个基督徒,你如何在这两个层面上见证耶稣基督的生命?
3亚撒利雅的资讯包括:a神统治的基本原则;b以色列过去历史的一个实例;c一个劝戒和d一个应许。试将它们找出来。
4「寻求(耶和华 )」在14; 15两章中一共出现多少次?今天,你寻求的是什么?有否寻见?; 7:7-11。
──《串珠圣经注释》
【 金牛犊成了他们的护身符!我检视我的生活,好像有些……】
耶罗波安的军队受到咒诅,因为将偶像金牛犊带到军中。他们似乎将罪恶具体化,以便到处携带,当作护身符。如果你把宝物看得比神更尊贵,它就会变成你的金牛犊,终必有一天会使你败亡。所以凡是叫你与神疏远的事物,都应该完全放下。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祭司素质的下降,成为犹大亡国的一个主要因素,这对今天教会的事工有何提醒?】
【信仰的分别】亚比雅谴责耶罗波安所立的祭司,认为他们的素质江河日下。要服事虚无的神灵,人人都能充数,但是要想服事全能的真神,生活必须合乎祂的标准──远超常人的水平。在你的教会中,选立长执人员,不应仅仅因为他们乐意尽力、有影响力、受过高等教育。事奉神的人要有纯正信仰、竭诚献身、并有良好的属灵品格(参提后3 )。
――《灵修版圣经注释》
「至于我们,耶和华是我们的神。」
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义战。但如果信仰和良知受到了威胁,战争是唯一止息争议的方法,为信仰之争是可以谨慎有限度的接受的;否则,自称有信仰而不为坚持所信的付代价,而不计任何代价的妥协,就算不得信仰。不过,不是为了任何微末的意见不同,都应该诉之战争。有些人利用信仰之名,多疑而好战,只是自我扩张,给宗教蒙上恶名,是应当避开的。
犹大王亚比雅(或作“亚比央” ,跟以色列王耶罗波安难以和平相处。因为二国是同一种族,边界相接;耶罗波安苦心发明了拜偶像的宗教,为了阻止人民对光荣的圣殿,和统一的故国怀念。但仍然不能减少人民的南逃。于是在亚比雅作王短短的三年里,南北二国常有战争。
有一次,四十万的南军入侵,遂即面对人数比自己多一倍的北军。亚比雅虽然人少,却不惊惶;他站在以法莲的双峰山上,发表了一篇精采的阵前喊话。他说:
以色列的立国,是在耶和华所立“盐约”的根基上。神的约是不废坏的,应许将国赐给大卫和他的子孙;
耶罗波安所统治的人口虽多,却是背叛的,并非正统;他的宗教是人为的,拜偶像的假宗教;
耶和华是我们的神,我们并没有离弃祂,我们仍然守传统的礼仪和祭器,有利未的祭司献祭,并且有在旷野用的银号;
耶和华也没离弃我们,你们“不要与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争战,因你们必不能亨通。”
雄壮的话声,在山谷间回荡,仿佛是天使天军响应。宏亮的银号,遂即高声响起,像是再临到征服迦南的战争情景。
南国犹大全军,个个振奋起来;平时精明能干,口齿伶俐的耶罗波安,却说不出一句话来。虽然他善于战术,布置下伏兵;犹大人呼求神,神使北军气沮势衰,立即败北溃散;耶罗波安也从此一蹶不振。
亚比雅虽然名列在恶王中,而且指摘别人错误,也不就表示自己完全;但神为了祂信实的约和大卫的缘故,在亚比雅回转寻求神,仰赖神的时候,神就使他得胜。
基督徒总要记得:为了信仰,必须坚持立场,不能妥协,后退一步,就是太多了。坚心倚靠神,祂能使人得胜。── 于中旻《历代志下笺记》
【「前后都有敌兵。」】
亚比雅的话有真实与重要的含义,尤其当他描述神是万军之耶和华,率领他们的。他精神的感召立刻弥漫在众民,那时战争最为紧急,敌军又四面围困他们,他们必须转向主,祭司吹气号角,好似月朔及节期开始的时候。
我们主要仇敌正到处将我们困住,使我们在四方都无法抵御。但是地上的权力到底无法使我们与神隔绝。向上的通道不会阻塞,天梯也将神与人心连结起来,除了罪孽之外,没有阻碍。
神的儿女啊,祭司与你同在,祂的帮助是随时的。无论是生是死,或高处的、低处的,是执政的、掌权的,都不能使神的爱与我们隔绝。
前后都有敌兵,后面有我们过去失败的回忆,误会使我们与别人隔开,使我们生活不是那么愉快。另一方面,在前面的道途受着忧虑阻碍。前后都有争战,但神保护我们,以祂的手遮盖我们。祂使心灵多得眷佑。生命因基督藏在神里面,也不致于遭害。
──迈尔《珍贵的片刻》
【犹大与以色列争雄,是否有属灵的因素影响着双方的成败?与我有何鉴戒?】
犹大兵力薄弱,无法跟以色列争雄,但他们倚靠神,因而得胜。犹大历史中不乏专心仰望神的君王,但以色列的君王却没有一个忠心跟随神,总是效法耶罗波安,不是敬拜偶像就是事奉巴力。结果,神惩罚他们比惩罚犹大人早得多。
犹大的长处是境内有圣殿,维持了献祭传统,并有忠心的祭司与先知一同事奉。犹大国有许多君王是贤明的,在位时多少都有点德政。每逢有拜偶像的君王掌权,之后总有敬畏神的君王继位,复兴敬虔的生活;而拜偶像的君王在位的时间,一般均比贤君短得多。故此犹大国对神的纯真信仰,比北方的以色列更为坚强、更有根基,不过仍然未达到神的标准。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