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b. 约阿施当耶何耶大活着时忠心
约阿施是历代志最悲伤的故事之一,描述一个国王亲身体验了神的慈悲,并发起宗教改革之后,如何故意地转离神。更甚于此的,早期的成功紧接着急速的衰败所建立的模式,成为他两个接续者亚玛谢(二十五章)和乌西雅(二十六章)统治的例子。这模式并不是新的,也曾应用到罗波安(代下十一~十二)和亚撒(代下十四~十六),但在第二十四至二十六章却堕落到前所未有的谷底。在这些统治的退出都不再找得到平衡性的正面因素(,,并且每一个都以灾难收场。 纵使历代志作者使用到列王纪下十二章的要素,他还是把约阿施的统治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 在耶何耶大的领导之下登基 | ||
| 在耶何耶大剩下的年日忠心 | ||
| 在耶何耶大过世之后叛逆 |
最后,圣殿被修复到「合适的情况」(13节;NRSV、RSV;「先前的情况」,JB;原先的设计,NIV、REB、NEB)。希伯来文这个字带有「标准」的观念(参:;,可循迹回溯到由神所启示圣殿的计画。一旦完工(14节,新译),会要求再做两件事情,好完成修复。制造各样器皿(「碗碟」,RSV;「器具」,NEB),并且重组每日的敬拜,特别是燔祭(14节)。与在圣殿器皿上明显地矛盾,似乎能够借着不同基金的出处得到说明。列王纪提到的主要基金是为了圣殿本身,但是这些圣殿的器皿是用额外的捐助制造的。
耶何耶大简短的死讯,形容修复圣殿是他所做的主要善事(16节,吕译)。这个字令人想到到尼希米的祷告,,和与此处类似的事奉神的更新事工(参16节)。耶何耶大死亡的年纪,一百三十岁,是自从族长时代以来没有可媲美的(15节),不过那也不会使得这记录是非历史的。151埋葬在王室的坟墓对于一个大祭司是独特的。不过这些细节凸显出他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渴望看见正统的国王被设立,与被掳归回之后的思潮不同,因为后来的大祭司逐渐握有更大的行政权力。 c. 约阿施在耶何耶大过世后叛逆 耶何耶大过世之后,约阿施的政策在犹大的众首领影响之下(17节; 「领导的人」,REB、NEB)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这明显的快速改变,可能更多归诸历代志作者的编辑技巧,而非实际发生的情形,不过两个因素有助说明这转换阶段。约阿施总是比较像是跟从者而不是领导者,而祭司和利未人也已经预期到领袖们对看起来似乎是新的方式缺乏热心(参5~6节)。在犹大有相当可观的人数,毫无疑问宁取亚哈家族较容易的方式,并且一旦棘手的耶何耶大不再从中阻止,他们认为这是重新敬拜亚舍拉柱像和偶像的时机(18节,NIV;「神木和偶像」,REB、NEB、NRSV、RSV)。亚舍拉是迦南人的丰饶女神,她的象征是某种木制物品,可能是一个木柱(例,,,。在旧约圣经中,她与敬拜巴力有密切关联(,,不过在乌加列文的经文,她却是众神之首伊勒(EL)的配偶。 拜偶像就是离弃(18节)圣殿(或可能是「盟约」,有两个希伯来文的MSS,参Rudolph、Ackroyd)。结果,罪临到他们,神的忿怒也紧随着而来。152但是神并没有立刻就处罚他们,而是差派先知……引导他们归向祂(18~19节)。这不一定就是指在约阿施之下复起的先知活动,但无论如何都强调出神给那些冒犯祂的人第二次机会的恩慈原则(参:。这个复和的资讯在历代志常是先知事奉的特色(参:,但是也可以有敬虔的国王,和圣殿的服事人员参与复和的事奉,「引导他们归向」,与的「转离」是相同的希伯来文动词)。 百姓听从众首领(17节)却没有听从先知(19节)。因此,神借着一个说预言的祭司来宣布审判,就是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20节),神的灵「穿在」他身上(「拥有」,REB、NEB、NRSV、RSV;「临到」,和合)。旧约圣经中三次这种独特的表达,有两次出现在历代志(参:;,不过这种情形在新约圣经里延续;参:。这是指先知恩赐的运作,并且与,一个类似的片语相对应。撒迦利亚的资讯是典型的历代志预言,详细说明较早期的经文,也是历代志核心主题之一。所用的经文是,「你们为何干犯耶和华的诫命,以致不得亨通呢?」所熟悉的主题就是你们既然离弃耶和华,祂必离弃你们;;参:,。圣经原则是惩罚与罪人的罪状相等,出现在第24~25节的两个希伯来文动词 ʿa ̄zab 确认这个原则(「撇下」、「离弃」,或「留下」,EVV)。 处罚符合罪行的观念,接着由一串关于撒迦利亚被谋杀(21~22节)和约阿施的死亡(23~26节)的反讽来阐明。对于撒迦利亚,百姓第一是选择「王的吩咐」(21节;NRSV、RSV)而不是耶和华的(20节,希伯来文相同)。第二,撒迦利亚的父亲在约阿施还是个婴孩的时候,展现恩慈(所施的恩,和合),救了他的命,现在却受到反向的残酷对待。第三,他被杀的地方,正是耶何耶大过去膏立约阿施为王之处。第四,虽然约阿施已经离弃神,撒迦利亚却祷告神仍然「寻找」他(22节)。这是责问(新译、NIV)、「报复」(JB、NRSV、RSV)或是「准确的处罚」(REB、NEB,参:「追讨的意思」,EVV;;;。饶富意义的是因为「寻找」和「离弃」,在历代志中是正反对照的辞汇,不过它们不是简单的对立。是历代志惟一另一处提到神是寻找的一方,可以解释此处经节。「神鉴察(或寻找)每一个人的心」,意思可以是被神找到,或是被祂揭发、离弃了,端赖个人的反应。撒迦利亚现在所要求的是后者。 这个祷告不应该与耶稣和司提反的祷告作负面比较;。因为一方面,耶稣事实上引用过这个事件,对祂同时代的人宣布相同的审判(参:;。另外一方面,撒迦利亚并不是寻求个人的报复,乃是要求神按祂所宣称的公平原则行事。如果神没有行动的话,结果将会是混乱的,并且神声称的全权也将严重地受到亏损。 神的反应是借着叙利亚的哈薛入侵显出(23~26节;。对这个事件的描述是采自列王纪下十二章,不过历代志中的一些差异,可能以取自另外一个来源来解释。事实上,惟一添加的事实细节是满了一年的日期(NIV、REB、NEB;就是春天,参:,和关于战利品的确认。历代志集中在神审判的讽刺性和合适性(24节,NIV、RSV;惩罚,和合、REB、NEB、GNB)。举例来说,相同的字用在第17节受苦的众首领(23节;「官员」,NRSV、RSV),就如,约阿施的官员背叛他(25、26节),就像他和他们曾经谋害(21节,NRSV、RSV;设谋,NIV;「共谋」,REB、NEB)撒迦利亚。对于约阿施(25节)和撒迦利亚(22节)用了相同的希伯来文动词杀。叙利亚的军队留下受重伤的约阿施(25节,NIV、JB;「离开」,和合、RSV、REB、NEB),就像他离弃神,在第18、20、24节用了相同的希伯来文,意为「撇下、离弃」。甚至「耶和华战争」的主题也反向而行。在较早的世代,神曾经帮助以色列的军队来抵挡更强大的对手(参考「大军」在,,的出处),现在t却将大队的军兵交在一小队手中(24节)。 25b~27.这结论的公式确定神对约阿施的惩罚。他并没有被尊荣地葬在王家墓地(与耶何耶大反向,16节),在历代志中是重要的。并且更耻辱的是,他的反叛者是外邦妇女的儿子。153更多的资料可以在一个「注释」(新译、GNB、NRSV、RSV)或是评注(NIV,字义是midrash「米大示」,JB;「传」,和合),但是此处或是的字,都没有后来犹太文学具有的含义,包括先知或历史的材料,或两者都有。历代志提到那里面包括许多关于(REB、NEB、NIV)或是「反对」(GNB、NRSV、RSV)约阿施的预言,这句耐人寻味的话应该是指第19节,并反映出历代志持续强调预言性的历史诠释。154【】「约阿施登基的时候年七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亲名叫西比亚,是别是巴人。」
约阿施。本章记录约阿施的统治,与王下12章相对应并大至相同,只是增加了一些重要的细节(第3-7-15-22节 )。
年七岁。这个细节记在《列王纪》前一章的最后一节里。本节的其他细节与相同,但《列王纪》提到了约阿施是在耶户第七年登基的。
――《SDA圣经注释》
作王四十年: 有的学者对40年的统治时间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因为在犹太人的观念和人类的生存或忍耐方面40象征着“相当长的时间”,,16:35,。大卫和所罗门也各在位40年,。因此他们认为约阿施统治的40年里包括了亚他利雅统治的6年。但无论从圣经的年代记录或从考古学的考证来看,统治时间的确为B.C.835-796。
――《圣经精读本》
●「约阿施」:字义是「神的赏赐」。
●「西比亚」:字义是「瞪羚」。 ●「别是巴」:是迦南地最南端的城市,以撒曾经在此筑坛创 26:23,25 ,字义是「七倍盟誓之井」。 ◎作王四十年,到底是否包含亚她利雅的统治时间,学者间有不同的看法。――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年代小注】
约阿施于主前八三五年至七九六年在位,与他同时代的以色列王是耶户、约哈斯、约阿施。当时统治亚述的是撒缦以色三世、桑希阿达德五世(Shamshi-Adad V )和阿达德尼拉里三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约阿施的统治记录序文:约阿施在北以色列王耶户7年,即在他7岁时登位,统治了40年。他在祭司耶何耶大生前实行了善政(4-14节 ),但耶何耶大死后便侍奉偶像,杀害先知,大肆施行暴政,最终被大臣所杀害。因为没有了对神忠诚的耶何耶大的摄政(2节 ),约阿施自己则施行了暴政,与耶何耶大的善政完全对立。
――《圣经精读本》
【】
约阿施在耶何耶大辅政下的治绩:像对其他贤君一样,作者描述的重点是在约阿施对圣殿的贡献。
――《串珠圣经注释》
【】「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时候,约阿施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
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时候: 记录为“约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训他的时候”。也就是说,“在耶何耶大在世教训他的时候”,约阿施行了为正的事。可见约阿施的信仰是依赖于他人的信仰之上。同样,今天的信徒也应当对信仰有更坚定的确信。因为,信仰是神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受他人的影响被左右。
――《圣经精读本》
●「在世的时候」:SH 3605+SH 3117,「所有的日子」。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耶何耶大为他娶了两个妻,并且生儿养女。」
【】「此后,约阿施有意重修耶和华的殿,」
本节至14节所记与有出入,作者略去关于利未人收了捐献未办理修殿一事的记载;但增加了利未人参与修殿工作(6-11节 ),并说明这种捐项乃摩西为建造帐幕而设,早有定例(6节 )。
――《启导本圣经注释》
◎比起列王纪下的记载,此处略去 王下 12:4-8 利未人收了捐献未修圣殿的记载,增加了利未人参与修殿工作 24:6,11 的记载。不过 24:5 还是说「是利未人不急速办理」,有「指责」的意味。
●「重修」:SH 2318,「更新」、「修补」。――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古代近东修复庙宇的观念】
无论是在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还是以色列,庙宇/圣殿都是文化、经济、社会的中心。它是城市守护神明的居所,因此被认为是神祇临在之处。「照顾喂饲」神明,是城市统治者的责任。神像需要每天沐浴、穿衣、喂饲。对君王来说,维修神祇的居所与军事上的胜利同等重要。亚述和巴比伦无数建筑物的碑文,都以君王重修某某神明的庙宇,作为他虔诚的证据。同样重建或修复耶和华殿的人,也得到这种虔诚的名声。修复包括实际和礼仪两方面。荒置庙宇的建筑需要整修(见13节的注释 ),或有遭窃的陈设和器皿须得复原。金器和墙上所贴的金箔可能也要重新设置。然后需要执行适当的仪式,使庙宇恢复圣洁。最后它又需要人力物力上的供给,才能正常运作。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关于约阿施修建圣殿的热诚,参看至13节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筹款修殿:圣殿在亚她利雅统治时受到严重破坏,极需修葺。但利未人只能从百姓的宗教税中抽取费用,结果事情拖延了。于是约阿施采用自由捐助的方式筹款,将修殿之责交与朝中官员,雇用工匠动工重修圣殿,使圣殿的祭祀更加兴盛。
――《串珠圣经注释》
约阿施命令修理耶和华殿: 约阿施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修理圣殿。当时的圣殿被“亚他利雅的众子”拆毁(7节 )。通过圣殿修理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可了解到以下几点:①圣殿修理计划失败的原因(5-7节 ):把圣殿的修理工程和财政交给祭司和利未人来管理,这是错误的安排(5节 。利未人的本职工作是掌管祭祀和敬拜,因此不懂得修缮工程,而且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工程中去。因此他们对筹备资金也没有热心(5b节 ),最终没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这一事件给我们的教训是,神的事业应当根据每一位信徒的特点而适当地分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从这一点讲,教会初期,使徒只专心于祷告和传道,饭食由专门选派的7人来管理是有很深的意义的 );②第二次圣殿修理工程成功的原因(8-14节 ): i.自发地捐款(8-9节 ):约阿施在圣殿门口放置捐款柜,使百姓能够自发地捐款。这与第一次修缮圣殿时半强制性的筹款(5节 )相反,可见今天的教会捐款也应当如此,提倡自发地捐款; ii.公正地管理捐款:约阿施将捐款柜放在圣殿门口,使捐款管理公开化。从而使百姓了解用途而放心地捐款,同时监督祭司不能擅自动用。因此捐款严格地用在了修理工程中,而且剩余部分立即投入到了圣殿器皿的制作上(14节 )。
――《圣经精读本》
【】「便召聚众祭司和利未人,吩咐他们说:“你们要往犹大各城去,使以色列众人捐纳银子,每年可以修理你们神的殿;你们要急速办理这事。”只是利未人不急速办理。」
使以色列众人捐纳银子。:“你们当从所认识的人收了来,修理殿的一切破坏之处。”为了维修圣殿,似乎举行全国性的募捐。利未人则在本地自己所认识的人中征款。
每年。圣殿的修复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捐款好几年。
要急速办理这事。未经修复的圣殿,是对百姓的谴责和对耶和华的侮辱。祭司如果忠心,百姓如果虔诚,就会把修复圣殿当作头等大事。
不急速办理。据,直到约阿施在位二十三年圣殿才修好。这里说利未人对耽搁负有责任。
――《SDA圣经注释》
《王上》和本章都未解释利未人何以迟迟不用收到的银子修理圣殿。圣殿曾遭亚他利雅破坏,急待修建;直到约阿施24虽,已能独立之时,才追查此事。从可以推知,利未人或者不愿意将供养他们的钱拿出来修殿。
――《启导本圣经注释》
「捐纳银子」(参6 ):捐项包括作圣殿使用的赎罪银。,另见。
――《串珠圣经注释》
◎ 24:5 是希望利未人去犹大各城市收「税金」或「捐款」,让圣殿可以「年年维修」,但是利未人不愿意这样做。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捐献的收集】
古代近东的君主素有收集捐献来修复庙宇的惯例。但他往往亦会使用徭役来重建庙宇,或向百姓征收建筑材料。只有记述第一次的收集过程,该次筹募并不成功。收集款项的物件,和合本译作「所认识的人」(NIV「司库」〔treasurer〕 ),这字只在有关这事的描述中出现,如今根据乌加列和亚喀得文献,考证为「殿库」之义。它可以是指分配庙产(或殿产 )的官员,也可以是指财产本身。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色列的赋税】
圣经可以译作「赋税」的字眼少得出奇。最常用的一个最为广义,其意思是「为课税估价」。这字可以形容以色列王被逼向霸主缴纳朝贡,也可以形容为圣殿收取款项,本节就是一例。描述了课税的过程。君王有权豁免整个家庭,不用他们纳税。所罗门有一团官吏,负责定期收税。北国背叛罗波安的动机显然也是苛税。一些记录运给君王饮用之酒,上有「御用」一语的陶片,在撒玛利亚出土。陶片来自好几处地方,这些地方可能是集中地方性赋税的仓库。徭役是赋税的另一个方式,,。美索不达米亚的税收记录虽更完备,与以色列的税收惯例相比,似乎仍有很多相同的特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召了大祭司耶何耶大来,对他说:“从前耶和华的仆人摩西,为法柜的帐幕与以色列会众所定的捐项,你为何不叫利未人照这例从犹大和耶路撒冷带来作殿的费用呢?”」
王召了大祭司耶何耶大来。显然是国王首先关心圣殿的修复。耶何耶大作为大祭司,理应最为关心这件事,可是祭司们也许更关心自己的事,而不是神的事业。
大祭司。即祭司的首脑。
摩西,为法柜的帐幕与以色列会众所定的捐项。摩西规定半舍客勒作为圣所崇事的税。据,来自“分别为圣之物”的捐款,就是个人向神起誓捐献的,以及献给神的牛羊或其他物品,也用于这个项目。此外还有乐意的奉献。据,8,祭司接受了百姓的捐款,却没有用于圣殿的修复。
――《SDA圣经注释》
王召了大祭司: 这里的大祭司的希伯来文,是指“那祭司”,而不是“大祭司”,因此大部分英译本都将此句翻译为“祭司”(KJV-NIV-RSV等 )。但在中称耶何耶大为大祭司,因此并非是改译圣经的错误。约阿施召见耶何耶大,为耶何耶大没有立即执行他的命令而责问他。但他并没有责难或惩罚耶何耶大,而是同他一起研究圣殿修理工作的新方案。
――《圣经精读本》
●「所定的捐项」:指 出 30:12-16 摩西数点以色列人时,超过20岁的每个人要纳半舍克勒(约六公克 )银子。这原本应该是一生缴纳一次,但是后来演变成每年都缴纳一次,金额是三分之一舍克勒 尼 10:32,而到了耶稣时期每年要缴交半舍客勒银子或两块希腊币 太 17:24 。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法柜的帐幕】
法柜的帐幕较常称为会幕或圣幕。所罗门圣殿建筑之前,这是以色列人用作崇拜的中心地点,也是约柜和其他祭仪法器的安放之处。即使到了王国时代,圣幕继续在以色列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给人这帐幕是支搭在圣殿场地之中的感觉,。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为那恶妇亚他利雅的众子曾拆毁神的殿 又用耶和华殿中分别为圣的物供奉巴力。 )」
拆毁神的殿。《列王纪》里没有这句话。亚哈谢和他的哥哥们在父亲统治期间,似乎就已实施他们母亲破坏圣殿的阴谋。
供奉巴力。亚他利雅的目的显然是取消耶和华的崇拜,用巴力的崇拜取而代之。据,已建造了巴力的神庙。
――《SDA圣经注释》
「亚她利雅的众子」:据22:10-11,亚她利雅的儿子已全部被杀,「众子」大概是指附从亚她利雅的人或她外家的亲属。
――《串珠圣经注释》
●亚她利雅的「众子」:SH 1121,可能是「党徒」、「成员」的意涵,而非「儿子们」。
◎此时圣殿建成已经有124年,且经过亚她利雅的破坏 代下 24:7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于是王下令,众人做了一柜,放在耶和华殿的门外,」
记载耶何耶大作柜收取捐银,这里显示他的行动是出于王的命令。
祭司担任的始终是保护与监管王室的角色。
――《串珠圣经注释》
作了一柜: 根据列王纪的记载,是耶何耶大作了柜。由此可推,耶何耶大是受约阿施之令准备了柜。这捐款柜是圣经历史上最初的捐款柜,一直保留到耶稣时代。当时通过这一捐款柜筹集到的银子是由君王和祭司派遣的专人来管理的。
――《圣经精读本》
【】
「又通告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百姓,要将神仆人摩西在旷野所吩咐以色列人的捐项给耶和华送来。」
●「通告」:SH 6963,「声音」、「响声」。 ◎ 24:9-10 ,不再派利未人去各城收,而要求大家把捐款送到圣殿中。 ◎ 24:9-14 可以看见出钱的、监督的、出力的,都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在修理圣殿的工作上,圣殿就恢复旧观。我们是不是也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让神的事工顺利完成。――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众首领和百姓都欢欢喜喜地将银子送来,投入柜中,直到捐完。」
●「捐完」:SH 3615,「结束」、「完成」。【】「利未人见银子多了,就把柜抬到王所派的司事面前;王的书记和大祭司的属员来将柜倒空,仍放在原处。日日都是这样,积蓄的银子甚多。」――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司事」:SH 6486,「监督者」。 ●大祭司的「属员」:SH 6496,「官员」、「代理人」。【王和祭司共同管理资金】――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述王以撒哈顿(主前七世纪 )的记录,亦证实了共同管理修复庙宇资金的习例。该文献又记载双方因工程遭受拖延的问题,彼此就谁当负责而互相指摘。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与耶何耶大将银子交给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他们就雇了石匠、木匠重修耶和华的殿,又雇了铁匠、铜匠修理耶和华的殿。」
王与耶何耶大。国王和大祭司显然对整个过程进行最后的监督。他们似乎都是正直和真诚的人,可以保证金钱的合理使用,不会违规。
石匠,木匠。不同工种的工匠说明圣殿需要大规模的修复。为了给巴力的神庙提供材料,圣殿可能已部分地破坏了。
――《SDA圣经注释》
「办事的人」:见注。
――《串珠圣经注释》
王与耶何耶大将银子交给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由君王的书记和大祭司数点银子后把它交给了负责圣殿工程的监工。此处的“办事的人”在列王纪中称为“监工”。他们与23:18中“耶和华殿的看守”不是一拨人。前者是负责圣殿修理工程的监工,后者则是监督圣殿的整体运作是否按律法进行的侍奉的人(23:18)。监工再把银子交给木匠和工人,这可能就是他们的工钱。这些银子又用于采购工程所需的木材和石头。由此可见,捐献的银子有计划地用在了圣殿修理工作上。
――《圣经精读本》
●「石匠」:原文是「挖掘」、「凿」,指的应该是「切割石头的工人」。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修理工人】
日常维修圣殿复合建筑,是「殿里办事的人」的责任。但大规模的修理则需另觅熟练劳工承办。本段所列的劳工种类与同时代的亚述记录大体相同。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工人操作,渐渐修成,将神殿修造得与从前一样,而且甚是坚固。」
●渐渐「修成」:SH 7244,「痊愈」、「恢复」。――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工程的性质】
熟练劳工重修圣殿似乎直修到原有的地基。这些工人包括了木匠、建筑工人、石匠和凿石工人。「建筑工人」包括了熟练和主要负责搬运泥土的非熟练劳工。木匠负责工程所用的一切木料,包括屋顶、门窗、梯级,以及殿中一切祭仪法器。石匠和凿石工人在山穴和山壁矿井中开采石头,然后切割成适当大小之石块。必须记得的一点,所罗门的圣殿是腓尼基匠人承建的。但圣经没有明言约阿施年间有否使用外籍劳工来修复圣殿。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工程完了,他们就把其余的银子拿到王与耶何耶大面前,用以制造耶和华殿供奉所用的器皿和调羹,并金银的器皿。耶何耶大在世的时候,众人常在耶和华殿里献燔祭。」
其余的银子。募集的金钱很多,不必全部用来修复圣殿。国王和大祭司再次商量如何处理剩下的钱。
《历代志》里没有提办事人员的忠诚,无须同他们算账,以及祭司们继续收取归他们的钱。
耶和华殿供奉所用的器皿。见注释。
献燔祭。圣殿日常的礼仪一直持续到耶何耶大去世。
――《SDA圣经注释》
他们就把其余的银子拿到王与耶何耶大面前: 圣殿的监工把支付修理圣殿的劳务费和材料费后剩下的银子返还给了君王和耶何耶大。这一行动教育我们,献给神的财物不能为个人的目的而使用或隐匿。从这一角度讲,我们有必要明查今天的教会财政是否为世俗的目的而使用,或是否做了彻底的记账和监察。
――《圣经精读本》
【圣殿的器皿】
本节所列的祭仪法器是由所罗门的匠人所造,与腓尼基人制造的器皿不同。约阿施之后两个多世纪,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取耶路撒冷时,这一切器具都沦为战利品。这些器皿最理想是译作:「为供奉和燔祭所用的器皿、碗,和金银的器皿。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何耶大年纪老迈,日子满足而死。死的时候年一百三十岁,」
耶何耶大年纪老迈。第15-22节记录耶何耶大的死亡和埋葬,以及他死后约阿施的背道。《列王纪》没有这方面的记录。
一百三十岁。自从出埃及以来,圣经所记录的人没有一个达到耶何耶大的寿命。约阿施共作王四十年(第1节 ),所以耶何耶大策划推翻亚他利雅,立约阿施为王的时候,一定已超过了九十岁。
――《SDA圣经注释》
◎「一百三十岁」,由于约阿施作王四十年,所以耶何耶大保护约阿施脱离亚他利雅的时候,已经八、九十岁了。耶何耶大的寿命比摩西(120岁 )、亚伦(123岁 )还长。这也说明为何 24:5利未人似乎不听约阿施的话, 24:6 约阿施找出耶何耶大来处理。应该是 24:5 中拒绝约阿施的,不是耶何耶大,而是少壮祭司,耶何耶大因为老迈,这种行政事务已经不太管了。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耶何耶大终年一百三十岁】
耶何耶大的寿命比摩西(120岁 )、亚伦(123岁 )还长,显出神对他大施恩宠。历代志作者突出耶何耶大的年岁,证明他十分重要,地位和犹大君主相等。埃及文献视一百一十为理想岁数,一百二十则是美索不达米亚人想象中的目标。主前六世纪时,巴比伦王拿波尼度的母亲阿达德古皮据称活到一百零四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耶何耶大寿高而死:又葬在列王的墓地,显示他是蒙神喜悦、受人尊重的人。
――《串珠圣经注释》
【】
约阿施的恶行: 祭司耶何耶大死后约阿施所犯的罪行有:①追随了恶人的谗言(17节 );②鼓动偶像崇拜(18节 )。在亚他利雅的统治下饱尽沧桑的犹大百姓对偶像崇拜深恶痛绝。因这些原因,约阿施在耶何耶大生前修缮圣殿,热心地侍奉过神。但耶何耶大死后,马上追随邪教,崇拜偶像,露出了他薄弱而不坚定的意志。可见他的信仰如“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种”,“盖在沙土上的房子”。
――《圣经精读本》
【】「葬在大卫城列王的坟墓里;因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神,修理神的殿。」
葬在大卫城列王的坟墓里: 葬在列王的坟墓里的应该是约阿施,但他却没有葬在那里(25节 ),本没有资格葬在大卫城的耶何耶大却蒙受荣耀,葬在了大卫城的坟墓里(16节 )。因为耶何耶大为“以色列和神和圣殿”尽心尽忠。可见,身份的高低并不是信徒进入天国的标准,而是是否遵循神的旨意行事才是关键。
――《圣经精读本》
● 24:16 「因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神,修理神的殿」应该译为「因为他在以色列为神和神的殿作了美善的事」。
◎耶何耶大不是君王,但是葬在列王坟墓中, 24:16 说这不是「僭越」,而是百姓(应该也包含约阿施王 )认为耶何耶大值得这样的尊荣。――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耶何耶大死后,犹大的众首领来朝拜王;王就听从他们。」
「朝拜」指恳求;新一代的臣子要求约阿施批准他们恢复一度遭禁的巴力(美力克 )敬拜(见18 )。
——《串珠圣经注释》
「朝拜」:指恳求;新一代的臣子要求约阿施批准他们恢复一度遭禁的巴力(美力克 )敬拜(见18 )。
――《串珠圣经注释》
●「朝拜」:「跪拜」、「叩拜」。这是一个外来字。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约阿施悖逆神与受罚:在约阿施生平的最后一段,作者解释为何国家后来被亚兰欺凌,而他自己亦死于非命:
1他倒行逆施,把早期的宗教改革政策一笔勾销(17-19 );
2他又杀害了指责他的大祭司撒迦利亚(20-22 )。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神的殿,去事奉亚舍拉和偶像;因他们这罪,就有忿怒临到犹大和耶路撒冷。」
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神的殿。耶何耶大领导了国家的宗教复兴,但对于许多人来说,敬拜耶和华只是表面上的。他们心中仍想拜偶像。
有忿怒临到犹大。当神的子民背叛祂去拜偶像的时候,神就不能再赐福与他们。祂收回了保护的手,惩罚就临到这个国家。
――《SDA圣经注释》
「亚舍拉」:注。
「忿怒」:指神藉外敌刑罚犹大,见23-24节。
――《串珠圣经注释》
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神的殿: 历代志的作者为了说明神惩罚昏君的原因,多次使用了这 7:19-22,12:1-5,15:2,21:10)。当犹大的君王遵循神的诫命时,将蒙受祝福。但一旦背离诫命,必受神的忿怒与惩戒。
――《圣经精读本》
●「亚舍拉」:迦南的女神,巴力的配偶。通常是以立在巴力祭坛旁边的木柱型态出现。
◎ 24:18 是用「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神的殿」来描述约阿施的背叛。这是因为「圣殿」是拯救约阿施的地方,也是约阿施可以当王的关键。但现在犹大全民要背弃这个圣殿。――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舍拉】
亚舍拉显然是立于树木旁边的人造柱子,但有时也可能是真树木。这个祭仪圣物是女神亚舍拉的象征。柱子通常被视作与女神的像有关,但这像是另一个对象。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但神仍遣先知到他们那里,引导他们归向耶和华。这先知警戒他们,他们却不肯听。」
●「先知」:原文是复数型态,表示神派遣好几个先知去警告犹大人。 ●不肯「听」:SH 2388,「留心听」、「侧耳听」。――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神差遣了哪一个先知去警戒犹大?先知的信息内容是甚么?】
神差派许多先知警告约阿施和百姓,指出他们正步向灭亡。约珥可能是这批先知之一。若想更详细地了解当时属灵上与政治上的情况,可读约珥书。
――《灵修版圣经注释》
【】「那时,神的灵感动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他就站在上面对民说:“神如此说:你们为何干犯耶和华的诫命,以致不得亨通呢?因为你们离弃耶和华,所以他也离弃你们。”」
祭司。即撒珈利亚的父亲、大祭司耶何耶大。神赐给耶何耶大的儿子说预言的恩赐,这证明了耶何耶大的忠诚。
站在上面对民说。撒迦利亚站在高台上,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当以斯拉向百姓宣读律法的时候,也站在木制的高台上。
你们为何干犯?这是一个责备。明知犯罪会带来毁灭,为什么还要干犯?
所以祂也离弃。神并不强行临格赐福与人。当人们拒绝祂的引导时,祂就从他们身上收回祂的灵,任他们受他们所选择的暴君来摆布。
――《SDA圣经注释》
关于圣灵在旧约里的工作,参看的脚注。“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不是先知撒迦利亚,而可能是耶何耶大的孙子。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此处的撒迦利亚不是被掳后回国的那位先知,而是主耶稣曾提及在旧约中殉道的最后一位先知。他是大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被约阿施叫人用石头打死(21节 )。后来约阿施因此为臣仆所杀,且没有葬在列王的墓里(25节 )。
――《启导本圣经注释》
【】「众民同心谋害撒迦利亚,就照王的吩咐,在耶和华殿的院内用石头打死他。」
「在耶和华殿的院内」:比较23:15,大祭司在这里被杀与亚她利雅在圣殿外被杀成一强烈的对比。
――《串珠圣经注释》
●「同心谋害」:SH 7194,「同盟」、「共谋」。
◎ 24:21 说明是约阿施授意杀死撒迦利亚,而且是在圣殿院内杀害之,这样的行为也同时玷污圣殿。 23:24-25 耶何耶大还特别避免在圣殿中杀亚她利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这样,约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亚的父亲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杀了他的儿子。撒迦利亚临死的时候说:“愿耶和华鉴察伸冤!” 」
「愿耶和华鉴察伸冤」:这话强调约阿施日后的遭遇就是他纵容杀戳撒迦利亚一事的报应。
――《串珠圣经注释》
不想念……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 约阿施小时候受耶何耶大的妻子约示巴的照料才得以保住了性命(22:10-12),而且是借助耶何耶大的起义登上了王位(23章 )。在他统治期间受耶何耶大的教导和帮助甚多(2节 )。可是耶何耶大一死,约阿施便恩将仇报,杀害了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新约中,蒙耶稣基督的恩得医治的9名麻风病人最后各走各的路,亲眼目睹基督行善事却拿石头要打他的犹太人也是如此,10:31)。可见每个人内心都潜在着邪恶的本性,,。
――《圣经精读本》
●「鉴察伸冤」:SH 1875,「寻找」、「调查」、「询问」。
◎ 24:22 评论约阿施王忘恩负义,杀掉耶何耶大的儿子。――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满了一年,亚兰的军兵上来攻击约阿施,来到犹大和耶路撒冷,杀了民中的众首领,将所掠的财货送到大马色王那里。」
满了一年。希伯来语是tequpah,直译是,“变更的时期”,如昼夜之交,所以指年终。
亚兰的军兵。见注释。
――《SDA圣经注释》
亚兰入侵,杀了犹大众首领,正是神对他们诱民犯罪的报应。(见17 )
「将所掠的...... 大马色王那里」:与稍有出入,或许二者记载了不同阶段的情形,整件事的发展可能如下:亚兰军入侵,大肆杀掠,之后约阿施恐怕亚兰王(「大马色王」 )再度犯境,就把圣物与金子一同送给哈薛王。
――《串珠圣经注释》
●「满了一年」:「过了年」、「来年」。
●「民中的众首领」:原文是「民中所有的人民首领」。――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春季打仗】
在古代近东,春天(NIV「一年之初」 和合本「满了一年」 )是发动军事冒险的惯常季节。首先,冬季的气候不容许大规模的行军;第二,春天作物成熟,入侵的军队可以掠为粮秣。亚述年表特别详细记述冬天或盛暑,士兵最是辛苦之时发生的战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与亚兰争战】
主前九世纪末叶随着亚述方面的压力消除,大马色的亚兰王国开始向西向南延伸势力,直逼犹大。他们并且攻打迦特(大概是萨非拉北部的基他音 不是非利士人的迦特 ),直接对耶路撒冷构成威胁。这时的亚兰王名叫哈薛,他在主前八四三年登基,统治到主前九世纪末为止。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亚兰的入侵及约阿施的死:亚兰王哈薛的入侵可归纳如下:①原因:i.神的惩戒(18-20节 );ii.哈薛急于确保地中海沿岸的商路;②经过:从以色列王耶户手里夺取约旦以东地区后,,哈薛进入西南地区,开始攻打犹大。他先攻取了非利士地区的迦特城之后,进攻了耶路撒冷。对于战争的经过,本文和列王纪作了不同的记录。列王纪没有记载约阿施在战争中负伤的情节,而本文则省略了约阿施给哈薛献贡品而休战的环节;③教训:约阿施不仅在战争中受了伤(25节 ),还被自己的手下暗杀而悲惨地结束了一生。更重要的是没能葬在列王的坟墓里,这对于他来讲是很大的耻辱(25节 )。这教育我们,与神的关系被破坏,就会被众人所遗弃,而且无辜者的血(22节 ) 终究会偿还。
――《圣经精读本》
【】「亚兰的军兵虽来了一小队,耶和华却将大队的军兵交在他们手里,是因犹大人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所以藉亚兰人惩罚约阿施。」
小队。本节解释了23节。小队的侵略军居然打败了犹大首领所率领的大军。首领们被杀(第23节 )。背道的首领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见第17节 )。
基甸曾率领少数忠心的人,消灭了米甸的大军(士7章 )。可是当神的子民背道的时候,神就收回祂的保护,希伯来的大军就败在少数敌人手中。
藉亚兰人惩罚。神允许犹大的敌人对犹大实施惩罚,就像祂后来为此而使用亚述人一样,。
――《SDA圣经注释》
比较,历代志作者在此对这场战事下了评语。
――《串珠圣经注释》
亚兰的军兵……交在他们手里: 通过“小队”和“大队”的对比,强调了战争的胜败在于神的道理。即当犹大王和百姓依赖神的时候,尽管军队的数量或战略处于劣势,但仍然取得了胜利(14:9-15,20:2-12),相反,如果不依赖神,那么尽管军队数量多,仍然会惨败。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信徒的属灵战争。
――《圣经精读本》
【】
人忠信于神,完全仰望祂的时候,人数虽少,以一可以敌百,。一旦背弃神走世俗的道路,敌人虽只一小队,也可杀败犹大大军。
――《启导本圣经注释》
【】「亚兰人离开约阿施的时候,他患重病;臣仆背叛他,要报祭司耶何耶大儿子流血之仇,杀他在床上,葬他在大卫城,只是不葬在列王的坟墓里。」
亚兰人离开约阿施的时候。约阿施把圣殿和王宫的宝物都送给了哈薛,所以入侵的亚兰人没有洗劫耶路撒冷。
患重病。约阿施可能被亚兰人打成重伤。
耶何耶大儿子。耶何耶大的其他儿子似乎也与撒迦利亚一同遭殃。
杀他在床上。这是在米罗宫中。在大卫城里,米罗宫可能是一个重兵防守的要塞。大卫,和所罗门都曾参与修建米罗宫。
列王的坟墓。约阿施在开始执政时是大有前途的,却没有得到埋葬在王室坟墓的荣誉。,约兰也因他的罪行,不准被埋在列王的坟墓里。
――《SDA圣经注释》
背叛……杀他在床上: 约阿施在战争中负伤后,躺在床上养伤。他的手下就趁机杀了他。这些人可能是王宫里的官吏,26节还提到了他们的名字。他们能够潜入君王的寝宫,杀害约阿施,可能也是借助了这一身份。此外,根据列王纪的记载,约阿施死在“米罗宫”。本文指出,约阿施被杀的原因是因为要报“耶何耶大儿子流血”之仇。除此之外,被杀的原因还可推断如下:①王和祭司之间对立的关系(6节 :在修理圣殿期间,约阿施因工期的延长而责备过祭司(6节 。此外他为了不让祭司经手与修殿有关的捐款,还把修理工程委任给了其他人(11-12节 。当然,这些都是为了加快工程的进度,但对祭司来讲,无疑减少了他们的收入,而且他们的权利还受到了王权的挑战,因此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②压抑在百姓内心的不满:约阿施在他的统治后期不断施行暴政(15-22节 ),激起了百姓对约阿施的不信任和不满的情绪。撒拔和约撒拔就借助百姓的不满情绪,趁机杀害了他。从约阿施的被害没有引起社会混乱,而且百姓并没有哀悼他的死,约阿施死后也没有受到相应的礼遇等细节(25b节 )来看,以上推断比较合理。
――《圣经精读本》
●「患重病」:SH 4251+SH 7227,「受重伤」的意思。
●耶何耶大「儿子」:原文是「儿子」的复数型态,可能被杀的不只是耶何耶大的一个儿子。不过七十士译本与武加大译本此处是「单数」型态。――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背叛他的是亚扪妇人示米押的儿子撒拔和摩押妇人示米利的儿子约萨拔。」
约萨拔。见注释。――《SDA圣经注释》
约阿施拜外邦偶像,结果死在外邦人手中。
――《串珠圣经注释》
●「示米押」:字义是「报告」。
●「撒拔」:字义是「他赠与」。 ●「示米利」:字义是「警觉的」。 ●「约萨拔」:字义是「耶和华已赐与」。 ◎ 24:26 显示这是有外国血统的人杀了约阿施王,因为他背叛神,敬拜外邦神,所以神就容让外邦人杀了他。――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至于他的众子和他所受的警戒,并他重修神殿的事,都写在列王的传上。他儿子亚玛谢接续他作王。」
警戒(Massa' )。指针对他的预言信息。来自词根nasa',意为“举起”。从Massa “扬声”的词意,引申出“言论”。Massa'经常用来指默示,17:1),有两次译为“言语”,31:1)。
传。希伯来语是midrash,指“记叙”或“评述”。――《SDA圣经注释》
“警戒”。为警告他而说的预言(比较19节 )。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思想问题(第24章 )】●「列王的传」:原文是「评论SH 4097列王的书上」。
●「亚玛谢」:字义是「耶和华是强大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1约阿施为什么要重修圣殿呢?壮伟的圣殿和众人的献祭显示当时犹太人的宗教情况如何?此外,神对大卫王朝的应许是在什么时候赐下的呢?见撒下7章;大卫的承继人应如何承继及完成先祖遗志?
2约阿施在耶何耶大去世后为什么判若两人?这是否刻划了选择虔诚伙伴或参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基督徒又应效法耶稣──道──成肉身的榜样,进到非信徒中向他们传福音,这两方面应如何协调?
3耶何耶大和约阿施这两位国家领袖的葬礼有何不同?这有没有什么意义?见24:15-16, 25。谁遵行了大卫之道?你认为他们如此葬在不同地方是否合理和公平?
4一小队兵士本来不可能挫败一大队军兵,但事实却发生了(24:24);你从中学到什么功课。
──《串珠圣经注释》
【 利未人拖延捐献的事,我是否也因种种利益上的考虑,而拖延了一些应立刻做的事?】
约阿施王虽然吩咐利未人要尽速收集捐献,他们却不急速办理。为修理圣殿而纳银子,不但是王的意愿,更是神的吩咐。所以,这一班利未人既是藐视王命,又是藐视神。须要顺从神的吩咐时,却慢腾腾地回应,这跟不顺服相去不远。所以你要甘心乐意、立刻顺服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有时神的百姓的热心会超过我们的想象,反而是我们的冷漠往往把别人的热心低估了……】
利未人显然没有想到人民会甘心乐意,为重修圣殿捐钱(24:5),而百姓的确乐意为此奉献。不要低估人对神忠心的意愿。你激励别人做神的工作,人常常会甘心乐意、慷慨地去做。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为甚么人会偏离神呢?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穷乏,而是因为丰足……】
犹大凡事尽皆顺利,人民也一直敬拜神,为甚么至终仍会偏离祂呢?凡事亨通既可成为祝福,又能成为咒诅。对信从神的人,亨通可能是祝福的征兆,但也带来道德与灵性衰退的潜在危机。富足的人易于骄傲自满,把神的赐福看作理所当然的。在我们富足的时候,不要忘记神是我们蒙福的源头,8:11-14)。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在审判之先,神往往会不断提醒警戒,只是我们没有听从罢了……】
约阿施王与犹大的人民离弃神,神差遣撒迦利亚去呼召他们悔改。神在施行审判与处罚以前,先给他们一个机会。我们犯罪,祂也照样不弃绝我们,不会对我们滥施刑罚。相反地,神会借着祂的道、祂住在我们里面的灵、别人的规劝,甚至有时施行管教,一步一步地矫正、引导我们。祂并不愿我们死亡,只想劝我们回转归向祂。在你偏离神的时候,请记住,祂仍在寻找你。你要停步静听,让祂指出你的罪,使你能再次悔改跟随祂。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的灵感动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
【离弃神的结果】神的灵感动人,好似为他披上外衣。神要在那顺服的人心里施恩,以致使人的言行都有圣灵的能力,你是否也曾意识圣灵的感动呢?衣服以布或皮类制成,为便于穿着的人,我们也要这样适应神的灵。
当神的灵在我们里面,领导我们的言行,我们要会像撒迦利亚一样感到社会的压力,对我们的憎恨。人不喜欢听见我们的警告。他们离弃神,必不亨通。但是我们除了见证他们的不是,确无其他的途径。圣灵是否在你今日的工作中感动你,你有否披戴主的能力,为达成你各人的理想呢?还是你要让祂引导,而使荣耀归给祂?在战争的艰苦中,人要努力争胜,别人不会注意兵士的军服,而只在内在的魄力。
所以你必须准备付出代价,不以人的目的为主,当神的灵反对的时候,是借着你的言语与行为。人们接受王的命令要用石头打死撒迦利亚,但是以后主耶稣特别提及。忠信的见证人以血来印证,必不会为主所忽略,更何况有不可磨灭的记录,永志不忘。
──迈尔《珍贵的片刻》
「你们离弃耶和华,所以祂也离弃你们。」
约阿施长大了。他觉得唯一使自己像王的表现,就是脱离过去的记忆。耶何耶大也死了,没有人再絮聒教导他,可以为所欲为,不必受甚么律法的约束了。
耶何耶大知道,犹大在历经三代宗教衰落之后,最需要的是律法的教导,心灵的复兴。因此作为大祭司,他对圣殿的修建,竟意外的并不表现怎么积极;神是灵,灵是永恒的,物质不能存到永久,也不能与神相交。如果不注重建造心灵成神的居所,物质的圣殿,最好不过是敬虔人的偶像。但三十岁的约阿施王,觉得自己总该有些建树,带头发起修建运动,作为大祭司,耶何耶大也参与。,
圣殿是一回事,在圣殿敬拜是另一回事。圣殿有了,而且甚是坚固;但心灵的基础不好,虽然外观规制与从前古老的圣殿一样,正当的使用圣殿,只持续到老耶何耶大在世的日子那么长久,人亡政息,是最可悲的事。
修殿工程,算是约阿施辉煌的政绩,是他个人事业成功,王成了受崇拜的对象。
这样的宗教气候,是最危险的。一群善于谄媚的领袖们,来朝拜王,说不完的好话,讨王的欢心。他们附带着提出一个建议:何必拘谨的守那陈旧的律法?不如纵情享乐一番,事奉亚舍拉和偶像,既适合邻邦的环境,又可讨好人民,这不正是他们所欢迎的吗?王很容易的接纳了这意见;就离弃耶和华的殿,恢复了偶像崇拜。
神的忿怒临到,他们仍然不觉悟。先知的警劝,也像风过耳边。神的灵再感动了撒迦利亚,他站在殿门波阿斯铜柱的前面,正是许多年前幼王约阿施站在耶何耶大身边,手执律法书同众民立约的地方;撒迦利亚的声音面貌,都像他父亲耶何耶大,信息也像耶何耶大:“神如此说:你们为何干犯耶和华的诫命,以致不得亨通呢?你们离弃耶和华,所以祂也离弃你们!”这不曾唤醒约阿施的良心,反激起他的恶念,吩咐众民用石头打死他。百姓长久在耶何耶大父子领导下,敬拜耶和华,觉得缺少新鲜刺激,需要解放,欢喜除去撒迦利亚。不久,约阿施自己就受到应得的结局。
求主使我们有洁净的心灵,恒久爱祂,敬拜祂。── 于中旻《历代志下笺记》
【 撒迦利亚是殉道的先知,他的遗言表达了甚么心声?】
撒迦利亚求神追究百姓的罪,“愿耶和华鉴察伸冤”,他不要报复,而是求公义。当周围尽是邪恶时,我们尽可放心,到了末后,神一定会使公平临到全世界。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