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历代志下 第29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希西家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亲名叫亚比雅,是撒迦利雅的女儿。」

2「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

希西家可能十二岁作王,由父亲亚哈斯摄政十三年。主前715年,希西家二十五岁时才独立执政。此时对应于中国的春秋初期())。「作王二十九年」())是从希西家单独执政开始算,他可能单独执政十八年()),与儿子玛拿西共同执政十一年。希西家年间,先知以赛亚和弥迦在南国事奉())。
「希西家行神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与当时整个时代的趋势截然相反,在国内外都面临许多压力。但「希西家倚靠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他的回转最彻底、最付代价,「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他的」())。「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这是圣灵对国度君王的最高评价;在犹大诸王中,只有希西家和约西亚得到了这一好评())。
在犹大诸王中,圣经对希西家的记录最多(王下十八-二十章、代下二十九-三十二章、赛三十六-三十九章)),在《列王纪》和《历代志》的记录各有侧重点。《列王纪》只有4节经文提到希西家的复兴()),但在《历代志》中被扩充到84节());而《列王纪》所记录希西家的其他事迹()),在《历代志》中被压缩为三分之一())。
本书把希西家复兴的记录())夹在亚述的两次入侵之间()),提醒读者:这一切都是在亚述的威胁下发生的())。
上图:耶路撒冷Ophel考古现场发现的两个粘土印迹(Bulla)。左边那个写着「属于犹大王亚哈斯的儿子希西家」,图案是带双翼的太阳和象征生命的埃及生命之符(Ankh)。右边那个写着「以赛亚」。

3「元年正月,开了耶和华殿的门,重新修理。」

4「他召众祭司和利未人来,聚集在东边的宽阔处,」

5「对他们说:『利未人哪,当听我说:现在你们要洁净自己,又洁净耶和华——你们列祖神的殿,从圣所中除去污秽之物。」

6「我们列祖犯了罪,行耶和华——我们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离弃祂,转脸背向祂的居所,」

7「封锁廊门,吹灭灯火,不在圣所中向以色列神烧香,或献燔祭。」

8「因此,耶和华的忿怒临到犹大和耶路撒冷,将其中的人抛来抛去,令人惊骇、嗤笑,正如你们亲眼所见的。」

9「所以我们的祖宗倒在刀下,我们的妻子儿女也被掳掠。」

10「现在我心中有意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立约,好使祂的烈怒转离我们。」

11「我的众子啊,现在不要懈怠;因为耶和华拣选你们站在祂面前事奉祂,与祂烧香。』 」

希西家「元年正月」()),是他独立作王的第一年。他父亲亚哈斯为了讨好亚述,封锁了圣殿、毁坏了器皿())。但希西家一开始单独执政,就冲破感情的捆绑,用实际行动承认「我们列祖犯了罪」()),并且洁净、修理圣殿。他的复兴包括:1、认罪());2、洁净圣殿());3、重新立约());4、重新奉献())。
认罪悔改,是人与神恢复正常关系的开始。百姓不但要承认个人的罪,也要承认自己与团体的罪有分,因为神早已清楚指示:「他们要承认自己的罪和他们祖宗的罪,就是干犯我的那罪,并且承认自己行事与我反对」())。神所要得着的是「祭司的国度」()),人若只顾自己属灵、忽视团体的见证,以为「列祖犯了罪」())、弟兄犯了罪就与自己无关,这种想法本身就是罔顾神心意的大罪。
「洁净」())原文是「保持自己分别、奉献自己为圣」,并不是只清洁身体。
「将其中的人抛来抛去」()),是摩西律法对悖逆者的咒诅()),更是亚哈斯王时代的百姓已经遭遇的被掳经历())。律法书一直都是打开的,但百姓有了「亲眼所见」())的经历,也没能对律法中的话产生反应,反而继续「离弃祂「())。因此,神必须主动「预备」()),先有圣灵的感动,然后才能用圣道改变人。
神是信实的,祂一次与人立约,就永远不再改变,经常改变的是人。神并没有因为人的反复无常就废弃应许,反而允许人不断回转、与祂重新立约()),「好使祂的烈怒转离我们」())。但神也提醒我们,祂的等待是有期限的,「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祂,相近的时候求告祂」())。

12「于是,利未人哥辖的子孙、亚玛赛的儿子玛哈,亚撒利雅的儿子约珥;米拉利的子孙、亚伯底的儿子基士,耶哈利勒的儿子亚撒利雅;革顺的子孙、薪玛的儿子约亚,约亚的儿子伊甸;」

13「以利撒反的子孙申利和耶利;亚萨的子孙撒迦利雅和玛探雅;」

14「希幔的子孙耶歇和示每;耶杜顿的子孙示玛雅和乌薛;」

15「起来聚集他们的弟兄,洁净自己,照着王的吩咐、耶和华的命令,进去洁净耶和华的殿。」

16「祭司进入耶和华的殿要洁净殿,将殿中所有污秽之物搬到耶和华殿的院内,利未人接去,搬到外头汲沦溪边。」

17「从正月初一日洁净起,初八日到了耶和华的殿廊,用八日的工夫洁净耶和华的殿,到正月十六日才洁净完了。」

12-14节的七对利未人包括了哥辖、米拉利、革顺三个宗族,也包括歌唱的利未人。
「汲沦溪」()),是耶路撒冷东门与橄榄山之间山谷里的旱溪。过去,亚撒王也将不洁之物搬到汲沦溪边())。今天,这里是一片墓地。
这些祭司和利未人先用了七天洁净自己,又用了八天洁净圣殿,「到正月十六日才洁净完了」()),所以没能赶上正月十四日的逾越节。
洁净圣殿的过程让我们看见,事奉神的人不但所做的事情要准确,做事的态度也要正确:

祭司和利未人在洁净圣殿之前,首先用七天「洁净自己」())。人若不「洁净自己」,就没有资格去洁净圣殿。同样,我们若不首先求神鉴察自己,就没有资格去论断、纠正教会的肢体,否则「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
虽然圣殿已经被污秽,但仍然是称为神名下的圣殿()),只有祭司才能进入圣所和至圣所。因此,尽管人手不够,祭司们也没有让普通的利未人进入圣殿帮忙,只是让他们在殿外接应())。同样,有瑕疵的教会也是基督的教会,人若因教会有错,就敢于放肆、践踏,实际上是用肉体对付肉体、用罪洁净罪。真正被主使用洁净教会的器皿,必然会存着敬畏和顺服的心,「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然后才能「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
逾越节是在正月十四日举行,但圣殿已经污秽不堪,「到正月十六日才洁净完了」。祭司们并没有为了赶在逾越节之前完工,就在过程和细节上打马虎眼,而是完全彻底地遵行「耶和华的命令」())。同样,教会也不能为了传福音、教会增长,就在真理上含糊不清、在教导上打折妥协;相反,「我们传扬祂,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
上图:从耶路撒冷城向东看橄榄山犹太公墓,山坡上有超过15万个坟墓。下面的汲沦溪中也有古代的汲沦谷墓地(Kidron Valley necropolis)。汲沦溪历来就是倾倒不洁之物的地方(代下十五16;二十九16;三十14),现在这里两边都有犹太人和穆斯林的墓地。

18「于是,他们晋见希西家王,说:『我们已将耶和华的全殿和燔祭坛,并坛的一切器皿、陈设饼的桌子,与桌子的一切器皿都洁净了;」

19「并且亚哈斯王在位犯罪的时候所废弃的器皿,我们预备齐全,且洁净了,现今都在耶和华的坛前。』」

20「希西家王清早起来,聚集城里的首领都上耶和华的殿;」

21「牵了七只公牛,七只公羊,七只羊羔,七只公山羊,要为国、为殿、为犹大人作赎罪祭。王吩咐亚伦的子孙众祭司,献在耶和华的坛上,」

22「就宰了公牛,祭司接血洒在坛上,宰了公羊,把血洒在坛上,又宰了羊羔,也把血洒在坛上;」

23「把那作赎罪祭的公山羊牵到王和会众面前,他们就按手在其上。」

24「祭司宰了羊,将血献在坛上作赎罪祭,为以色列众人赎罪,因为王吩咐将燔祭和赎罪祭为以色列众人献上。」

25「王又派利未人在耶和华殿中敲钹,鼓瑟,弹琴,乃照大卫和他先见迦得,并先知拿单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借先知所吩咐的。」

26「利未人拿大卫的乐器,祭司拿号,一同站立。」

27「希西家吩咐在坛上献燔祭,燔祭一献,就唱赞美耶和华的歌,用号,并用以色列王大卫的乐器相和。」

28「会众都敬拜,歌唱的歌唱,吹号的吹号,如此直到燔祭献完了。」

29「献完了祭,王和一切跟随的人都俯伏敬拜。」

30「希西家王与众首领又吩咐利未人用大卫和先见亚萨的诗词颂赞耶和华;他们就欢欢喜喜地颂赞耶和华,低头敬拜。」

希西家恢复敬拜的次序:首先是洁净圣殿()),恢复人和神中间的道路;然后是献上「赎罪祭」()),求神赐下赦罪之恩;最后是献上「燔祭」()),表达全然奉献的心志。这样的颂赞和敬拜,才能蒙神悦纳。
「国」())指君王。在亚哈斯的时代,君王、祭司和百姓都偏离了神,所以希西家要「为国、为殿、为犹大人作赎罪祭」())。
21-24节是《历代志》唯一提到赎罪祭的地方。以色列全会众若误犯了罪,本来应当用公牛犊献赎罪祭())。但希西家却用七只「公山羊」())作赎罪祭,可能是效法亚伦就职时为百姓所献的赎罪祭()),也表明承认百姓并不是误犯罪,而是故意犯罪。王和会众「按手在其上」()),象征在神面前承认自己的罪,并由无辜的祭牲代自己受惩罚。
「以色列众人」()),包括南北两国的百姓。此时北国已经灭亡,反而消除了南北二国之间的政治障碍,所以希西家不但「为犹大人作赎罪祭」()),也「为以色列众人赎罪」())。
希西家恢复了大卫所设立的音乐崇拜()),这种敬拜形式并非根据人意,而是「照大卫和他先见迦得,并先知拿单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借先知所吩咐的」())。希西家所用的「低头敬拜」()),也和大卫时代一样())。
希西家洁净圣殿之后的奉献礼()),与所罗门建造圣殿之后的的献殿礼相似()),表明洁净圣殿实际上是亚哈斯毁坏圣殿())之后的重建。25-30节又四次提到大卫()),表明希西家恢复了大卫和所罗门时代的敬拜,也恢复了大卫和所罗门时代敬拜的喜乐())。

31「希西家说:『你们既然归耶和华为圣,就要前来把祭物和感谢祭奉到耶和华殿里。』会众就把祭物和感谢祭奉来,凡甘心乐意的也将燔祭奉来。」

33「又有分别为圣之物,公牛六百只,绵羊三千只。」

34「但祭司太少,不能剥尽燔祭牲的皮,所以他们的弟兄利未人帮助他们,直等燔祭的事完了,又等别的祭司自洁了;因为利未人诚心自洁,胜过祭司。」

35「燔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并燔祭同献的奠祭甚多。这样,耶和华殿中的事务俱都齐备了(或译:就整顿了)。」

重新奉献了洁净的圣殿以后()),希西家鼓励会众向神献上代表感恩的「感谢祭」())。但百姓不但献上「感谢祭」,还「甘心乐意」())地献上了代表奉献的「燔祭」()),就像大卫时代的官长为了预备建殿甘心乐意地献上礼物())。他们重新向神委身的心,同样蒙神悦纳。
根据律法,个人所献的燔祭,献祭者要负责「剥去燔祭牲的皮,把燔祭牲切成块子」()),但这里却要由祭司来「剥尽燔祭牲的皮」()),可能因为这是各个宗族、家室所献的团体的燔祭。
从希西家发出「洁净自己」())的呼吁到现在,已经过了十五天;七天的洁净时间早已过去了,但还有许多祭司没有完成「自洁」())。这表明许多祭司并没有认真对待希西家的呼吁,也没有预料到百姓的踊跃程度,以致洁净的「祭司太少」()),必须由其他的利未人协助。
「利未人诚心自洁,胜过祭司」()),可能因为他们并没有像大祭司乌利亚和其他祭司那样跟从亚哈斯犯罪()),所以没有包袱、积极响应。但这并不说明利未人更加敬虔,只能说明他们没有遇到祭司的试探。同样,教会中越是位高名重的人,也越容易受到地位名声的拖累,以致比普通信徒更缺乏属灵的洞见。但这也不能说明普通信徒更加爱主,只能提醒我们都要警醒,「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

36「这事办的甚速,希西家和众民都喜乐,是因神为众民所预备的。」

希西家登基之前,他的父亲倒行逆施()),甚至「用火焚烧他的儿女」());北国经历第一次被掳()),南北两国都沦为亚述的藩属国。在人看来,这些环境让希西家触目惊心、痛定思痛,又有先知以赛亚和弥迦的劝告,所以希西家能带起复兴。但实际上,无论是环境的压力、还是先知的工作,都不是促使希西家回转向神的根本原因。因为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先知,并没有改变亚哈斯王和玛拿西王,也无法彻底改变百姓的心思。希西家的复兴迅速取得成功,实际上「是因神为众民所预备的」())。
神早已宣告,百姓必将继续败坏下去,「直到城邑荒凉,无人居住」())。但神也宣告:百姓必「像栗树、橡树虽被砍伐,树墩子却仍存留。这圣洁的种类在国中也是如此」())。因此,希西家年间的短暂复兴,完全是神「预备」的结果:神在任凭亚哈斯倒行逆施的同时,也预备了先知以赛亚和弥迦,预备了希西家回转的心()),预备了敬畏神的祭司和利未人())。而神「预备」这一切,并非为了在地上复兴国度,而是为了保留国度的余种,预备基督所要带来的真正复兴:「若不是万军之耶和华给我们稍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国度的复兴,从来都不是人敬虔、悔改或努力的结果,而是神主动的「预备」,「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赎罪(Ⅰ )

(一 )

到了希西家王,我们研读的历代志便接近尾声了。从此以后,我但便愈接近被掳到巴比伦的阴影;而被掳将会是三十六章的主题。关于其余的王,宣告的判语意味愈强烈。这些判语或多或少是完全嘉许的(对希西家、约西亚 ),或者是深表嫌恶(对亚扪和三十六章的诸王 ),或者悔改,则特别富戏剧性(玛拿西 )。这种愈来愈强的笔法(实际是始于对亚哈斯 ),乃是历代志这部著作实际上已瑧于最高点。然而,这愈来愈强烈的笔法不但在所宣告的判语上,也在唤起人们趋向更加注意像扫罗、大卫、和所罗门,这些‘典型的’王的特征。我们在亚哈斯身上看见有像扫罗那样的强烈的特征。希西家现在则作了大卫和所罗门之优点的代表。我们只须注意有多少篇幅(有四章 )专用来描述他的统治,便看见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与之连在一起。因为他尝试要在犹大进行激烈的方向性改变,所以他在这卷书最后的兴盛中为重要的人物争辩。

这时值得起的一点是:历代志的终点并不怎么像达到目的地的终点。它是论犹大在以斯拉与尼希米时代,在波斯治下冗长时代的导言。在当前这几章由亚述代表的帝国,历代志作者用来对其读者讲论他们那个时代的波斯帝国的形式。要把两个像希西家和约西亚这样适于作模范的王,置于极接近历代志作者那个时代的故事之中,就得作极大的努力。

赎罪(Ⅱ )(续 )

(二 )

把历代志所论希西家,与列王纪下十八至二十章所论的希西家作一比较,虽然所给他的篇幅在两种情形下都类似,而那些记载的性质却大不相同。列王纪共享一节论及他的改革(更多评论约西亚的改革 );而历代志却用三章的篇幅详述其改革(二十九至三十一章 )。这个故事始于二十九章,希西家吁请祭司和利未人自洁,要他们担负起当前巨大的任务(4-11节 ),要他们洁净圣殿(12-19节 )。并且要他们重新献身,做献祭赎罪的工作(20-36节 )。我们立即便会看见,这其实就是所罗门当初献殿工作的简述。的确洁净工作与兴建工作互相呼应(代下三至五章 ),在亚哈斯妄作妄为、实际把一座圣殿从犹大挪开之后,形成一种重建的工作。这样,的礼仪,与历代志下六、7章的礼仪也相呼应。所罗门的任务和大卫的一切准备工作相连接,而他的领导──依法设立正确的敬拜,确立祭司和利未人的功能,以及音乐在敬拜中的重要性──也都在这里反映出来(5、6、12及以下各节、28及以下各节 )。

(三 )

对这一章可两方面进一步的观察:

第一,希西家吁请利未人,‘要洁净自己’(5节 )。这一整章,对处理神的事情上,一直强调需要洁净以及细心。‘污秽之物’ ),是指礼仪上不洁的通称,而在这里无疑是指多年来从事敬拜假神的装饰品与堆积物。整座圣殿,彷佛要经过起初献祭时所进行的一切程予,再把它一劳永逸地从渎圣的境界中分别出来。

对利未人所发‘要洁净自己’这命令的明确含意,是他们参与仪式时应更换衣服,不可亲近女人。这样,便清楚可见,成为祭司或利未人是一回事,而在任何时候都配作祭司或利未人,又是另一回事。很可能圣职人员在亚哈斯的黑暗时期已经散漫下来。很多人已变节,不但在耶路撒冷敬拜巴力,而且通国到处都有人敬拜巴力。所以,希西家的吁请,在圣职人员方面可能需要在悔改和更新上作相当的行动,这可以解释他们的顺服程度为甚么各有不同(34节 )。关于逾越节不能在所定的‘正月’,而要在二月举行的事实,当然对于圣职人员含有一些难的意思

在这里可以概括的要点是:在基督徒的事奉中,祗有资格或装备,不论一个人的那些资格留给人的印象多么深刻,都是不够的。资格只在与操练和决心结合起来时,才成为有意义的。

第二,我们在希西家身上应当注意到:历代志初次表明一种意义,即上一代的罪恶可能使当前这一代的人身受其害。他哀叹‘我们列祖’的不忠(6节 );他把他们的堕落与‘我们的妻子儿女’的被掳(请注意9节的三代 )连结起来;他对利未人的警戒(10节 ),暗示神对犹大在亚哈斯治下的偏离正路──甚至和她反复无常的全部历史──所发的怒气,即将临到。通常历代志把罪过或顺服的效果限于那个朝代之内。在这里则使我们觉得罪与悔改之间的摆动,并不是在神子民生活之中唯一可能的模式,而且也有一种急进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是藉着认识那继承的模式──如此习俗是亳无问题的──具有使人困惑的错误。这一种悔罪超越对个人犯罪的认识,而为整个教会的罪感到一种重负。对于希西家来说,这意味着为以色列全家赎罪的特别行动。在我们今日,则意味着个人的自省决非祗是个人的事,而是众基督徒都有一种责任,在最广阔的范围上,对整个教会的生活和工作在抵制取消传统的架构上作审慎的尝试──在不适当的背景下,这些结构是不完全的,由于结构和不完全必然常常伴随着我们──意识这点,教会本身必须时常改革。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历代志下第二十九章

iii. 希西家的改革

「耶和华殿中的事务俱都齐备了。」

「因为王和众首领并全会众已经商议要在二月内守逾越节。」

「因为耶和华赐福与祂的民,所剩下的才这样丰盛。」

,参:b~3

a,参:a

,参:a

在亚哈斯统治的最低点之后,希西家的登基宣告一个新改革黎明的来临。事实上,希西家对于历代志作者重要到要用四章篇幅记载他的事迹,除了大卫和所罗门之外,超过其他所有的国王(二十九~三十二章)。这种呈现与列王纪下十分不同,后者只有介绍;参:~21)和结论;参:,与历代志下三十二章主要部分的事件在此重复出现。历代志作者虽然一定会同意列王纪中正面的观点,但是他所选择的希西家的信心典范非常不同。在这里希西家主要是敬拜的改革者(二十九~三十一),还有他军事的成功和国际名声(三十二),是国家与神有新的关系所带来的结果。

对于历代志作者,没有比敬拜神更重要的资讯。圣殿是神在地上的居所,因此必须除掉一切的不洁净,而且重新奉献(二十九章),才能够重新建立逾越节(三十章)和正规的敬拜(三十一章)。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以色列方能够有任何的信心前瞻神的祝福。

这实际上与圣经更广泛的资讯是一致的,亦即全人类的首要之务就是体认神的价值标准。举例来说,十诫就是如此开始制定的,是耶稣顺服至死在十字架上的理由,并且也是天上群体的主要特性。因此,当希西家统治的第一个行动是预备合宜的敬拜时,他乃是遵守圣经的基本原则,而不只是沈溺在古老的庆典仪式。他的作为也提醒今天的信徒,敬拜的模式应该总是要表达他们全心对神的委身(参:林前十二~十四;、20~23)。诚然,对于新约圣经,牺牲的敬拜是献上人的整个生命

洁净圣殿不是等闲之事,包括希西家三个不同的行动: (a) 呼吁众人洁净自己; (b) 洁净圣殿的建筑; (c) 在献祭和诗歌中敬拜

这些实在是构成悔改行动的要素,经常会带来属灵的更新。这次的悔改阐明了的原则,并凸显了三个特色。首先,悔改经常伴随着集体的行动和个人内心的改变。第二,集体的悔改是在乎有智慧、敬虔的人领导(参在3~5、20、31节君王的角色)。希西家顺服神的要求,并且知道任何的成功都是因为神的缘故(36节)。第三,悔改除去神的愤怒(,并且带来全国的喜乐(36节)。

第二十九章以三个不同的模式表达其中强调的重点。首先,希西家的统治复兴了大卫和所罗门综合的纪元。特别有两处经文(25~27、30节),以及利未人的角色在第3~19节与历代志上十五章之间的呼应,令人联想到大卫的统治。希西家在重新奉献的坛前敬拜(20~35节)以及守逾越节(三十),则与所罗门奉献圣殿(代下七)相对应。与大卫的关连在本章特别强烈,表明希西家不仅仅是所罗门第二而已(相对于Williamson的看法),这个观点大多是建立在。第二个模式将希西家与其他两个国王作对比,就是耶罗波安一世(如亚比雅在所形容的)和亚哈斯。这不只是让希西家的统治成为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也确定以西结书十八章的资讯,就是以色列人并不是非要受过去的束缚不可(参二十七~二十八)。第三个模式也被称作是一个「节庆的计画」,建立在奉献圣殿的基础上。包括四个方面:日期(1、17节)、辨明(和洁净)参与者的身分(参4~20节)、庆典的详情(参21~35节),和欢乐的庆祝(参36节)。180这些曾在亚撒和约西亚的统治中重现,也出现在希西家的统治中两次(也,这一切都确定希西家渴望参与一个有生命力的圣殿敬拜传统。

a. 呼吁洁净圣殿

1. 前言。除了依惯例省略的同步年代以外,这是本章惟一借助于列王纪的段落b~3),与其来源亦步亦趋。然而我们不应该仅仅视之为惯例。希西家是第一位完全与大卫比较的国王(,并且第2节也将他与前一任国王作对比(。诚然,第2节借着在本章预示几个与大卫的直接类比设置了主题。希西家的日期,与大多数主前第八世纪的国王一样,仍然是不确定的。贝格利治推论是在七二五至六九七年,而费毅荣则推论是七一五至六八六年。

2. 圣别的呼吁。希西家作王的第一天,就开始修补亚哈斯留下的破损处(3、17节,。虽然元年正月可能指他正式的年分,而不是实际上开始统治的第一个月分,但是他在整个计画中展现的迅速,表明他委身的深度(参17、20、36节)。年历上的第一个月分是(举行)逾越节的合适时候(,也最可能是每个执政年的开始。改革的第一个行动是开了圣殿的门(3节),那是亚哈斯已经关闭的。是属于主要建筑物,而不是院子的大门(参7节),因为亚哈斯仍然继续要求有通道,通到他在院子中建的新坛

如同有智慧的国王惯于所行的,希西家首先聚集那些会照他心意运行任务的人(4节;参20、23、28、31、32节;。他们是祭司和利未人,他们的前辈曾受大卫托付搬运约柜(参:。历代志作者所认可的领导楷模,总是合作,而绝不是独裁的领袖。东边的宽阔处(4节)有可能是在圣殿的前面(参:,在那里所聚集的利未人能够亲眼看见圣殿的不洁净,不过另外一个宽阔处是圣殿管辖区外面靠近城门之地

本章的主题是在王的通谕中设置(5~11节)。明显只有对利未人说的,但是提到烧香(11节),表明祭司也包括在内。如此的一个谈话,历代志里经常是在关键的时刻出现。这里的主题是当对圣殿忠心,作为以色列王国于主前七二二年灭亡之后,敬拜神的新机会(。这篇讲论与亚比央的讲论有几个类似之处,这对于南方新的犹大王国确认敬拜的模式,同样有重要意义。

希西家提出三个重点,首先是呼召祭司和利未人洁净自己和圣殿(5节,参10~11节)。这是恢复与神关系的第一个步骤(15、34节,;也见:的注释),因为只有一个真正的祭司职任才能够献上合适的敬拜(与反向)。「洁净」的意思是「使之为圣」,那就是为了服事神,分别某人或是某物(参:。不过它包括正面对神的委身,也要求除去每一种污秽(5节,NIV、REB;「不洁净的东西」,JB)。后者的辞汇(希伯来文 niddâ )是用在被掳时期,后来也用来形容神百姓一般的情况(如:,不过在其他地方是指宗教仪式上的不洁净(如:。历代志的听众有意了解两者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他们也知道神的应许:会有一泉源洗除所有的不洁净

第二,百姓不忠实(吕译;「犯了罪」,和合), 背向神,而不是转脸朝向神(6节)。敬拜原是为了要面对面遇见神,但是他们没能认知祂的同在,因而个人拒绝了祂(参:。那也是为什么他们关闭了圣殿(7节,,并且建立了外邦人敬拜的模式、22~25;。这问题并不只回溯到一个世代,而是要回溯到我们的列祖(6节)。这些辞汇的用法诸如不忠实(干犯、得罪,和合;参:和离弃(参:,代表对神的态度至终导致被掳的惩罚。

第三,希西家强调弃绝神引起神的忿怒(8、10节)。这个主题提供另外一个与被掳的关联(参:,就如形容耶路撒冷是「惊骸、嗤笑、发嘘声」的对象(8节,参NRSV、RSV)也与被掳有关联,这个片语只有在有所平行(亦请参考个别的辞汇,在。被掳掠(9节)是你们亲眼所见的(8节)也可能是指被掳,但主要是提到在第二十八章亚哈斯统治之时,在那里被掳的概念重复了八次(5、8、11、13、14、15、17节)。也是在亚哈斯之下,他们的祖宗死于刀下,他们的儿女和妻子被掳掠(9节,。希西家讲论的关键是,惩罚未必自动随着神的忿怒而来(10节)。新约圣经的原则,「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乃是……得救」,在此同样适用;参:,只要人能真正悔改

希西家致力于悔改,藉由他意图与神立约来象征(10节)。经文没有提出立约的细节,甚至没有任何正式表示立约实际发生,不过呼召会众(15节)和随后接续的行动(16~35节),就是有实际行动的强烈证明。有人以希伯来文介系词 le (「与」)的用法建议,这次立约的性质是在神面前单方面的誓言,但是在任何情况之下,立约壹般都是借着起誓来确认,所以这个立论并不令人信服。181这个介系词在此处,似乎是「在神面前」的同义词。希西家的行动发自他心中(10节,NRSV;有意,REB、NEB、NIV),就是他的心志。这个表达与大卫对圣殿的内里渴望有直接的类似(参:。神拣选祭司和利未人(11节),是与大卫进一步的关联,因为利未人的拣选在其他地方,只有出现在。最后的呼吁可能比不要懈怠更强烈(11节),意思可以是他们不要犯错(参:,AV、RV),或是绝不行亵渎(参:,REB、NEB)。182

b. 更新圣殿的敬拜

1. 洁净圣殿。在记述具体的活动之前,历代志典型地列出参与的人名。第12~14节的利未人是洁净工作中的领袖(15~19节),其形式与大卫时代的利未人紧相呼应。在两者的情况下,首先列出的四个团体都一模一样,惟一的不同处其实只有第13b~14节三个歌唱的家庭,取代了的两个团体。两组的领袖是必须为着他们的任务洁净为圣(15、17、19节;参:,是借着这些利未人除去所有污秽之物做到的(16节)。

工作的本身用了连续两个星期,首先是从院子清洁到殿廊(17节;REB、NEB;「前庭」,NRSV、RSV),然后是圣殿(16节)。所用的时间超过逾越节的合适日期,因此必须作特殊安排(三十章)。整个策画的特性,是关心做到神所要求的每一件事情,尤其王的命令被认为是「耶和华的话语」(15节,NRSV、RSV)。后者这个片语可能意指神原先对大卫关于圣殿的启示,而不是描绘希西家是一位先知,因为历代志有时候以一般的语气说到「耶和华的话语」(参:。这小心翼翼的一个例子,是只有祭司洁净圣殿的「内殿」(16节,当代、NRSV、RSV),就是至圣所,因为这是利未人被排除在外的惟一地方(参:。他们也特别关注圣殿的器皿(18~19节),这在被掳归回后的时期象征活跃的圣殿敬拜(参:、23)。当外邦人的象征物最后以传统的方式,被搬到汲沦溪谷摧毁(16节;参:,圣殿才能适当地洁净(18节)、分别为圣(19节),在此事奉神。

2. 恢复敬拜。希西家立即清早起来(20节,NRSV、RSV),聚集民间和宗教领袖,重启敬拜。183就如先前的情况,圣殿只有在运作的时候才算完全地恢复(参:。重新开始礼拜的每一个段落特色,是其个别的救赎主题(21~24节)、奉献与赞美(25~30节),和感恩(31~35节)。

首先领袖带来祭物,为以色列众人赎罪(24节),或者更准确是为国、为殿、为犹大人(21节)。虽然国家可能是指王室,如此的意思在旧约圣经中是独特的,但历代志意图指神的国度这重要的主题,也不无可能。的「国度」恰恰就是这种含义,并且成为另外一个与亚比雅的讲论类似之处

燔祭和赎罪祭(24节)提供代赎的牺牲。燔祭似乎是包括公牛、公羊和羊羔(21~22节),其代赎功能在有平行记载。这里特别提出赎罪祭(NIV、RSV)。实际上,形容为「洁净祭」(NEB)比较好,因为借着它除去了所有个人和非个人的邪恶和不洁。甚至圣所也被洁净,这个观念也见于赎罪日的仪式,和以西结异象中的圣殿。希西家的仪式全盘除去每一种污秽(参5节),以及神所有的忿怒(参8、10节)。这是为了全以色列(24节),包括北方和南方的百姓,184而且比赎罪日当献的数目更多的动物,也强调完全的含义(21节;参:、24)。希西家事实上似乎以赎罪日的景况为部分典范,因为这是每年惟一所有罪孽皆以牺牲代赎的一天。另外一个与赎罪日的关联,是他们就按手在(现中)洁净祭的祭物公山羊身上(23节)。这令人联想到代罪羔羊的仪式,承认以色列人的罪,把这罪归在动物身上,然后将动物驱逐,进一步地象征他们所有的罪都已被消除。这个事件和赎罪日都预示耶稣本身在十字架上的赎罪祭,不只是带走所有的罪,并且也是一次就完成(参:

第二个献祭的组合是燔祭(27~28节)伴之以赞美和歌唱(25~30节)。因为燔祭在仪式上出现过不只一次,所以有时候也有学者认为第27~28节的应该与第24节燔祭相同,而第21~24节和第25~30节是同时举行的。事实上,燔祭跟随着仪式当中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各种类型的平安祭(31~35节)和赎罪祭(24节),以及赞美的诗歌。无论如何,燔祭与敬拜中各种类型的态度相关联。在这里燔祭所伴随的活动是敬拜者「献上」自己(31节,NIV;归……为圣,和合、NRSV、RSV),这个表达正常上是用在祭司就任,并且更进一步成为与大卫和亚比雅的平行对照。就如在大卫的年日,全体百姓为了神分别自己为圣,成为祂的祭司献上敬拜(参:~10)。他们的自我奉献,是以动物的祭和口中的赞美祭,生动地表达出来。此处特别提出来,歌唱是与燔祭同时开始(27节)且同时退出(29节),象征不只是在敬拜中物质和属灵层面之间必须存在的和谐,也象征了真正的敬拜模式的恢复,特别是代赎和赞美之间的关系。只有先前的罪被除去,赞美神方有可能(参21~24节),并且只有蒙赦免的人才能够真实地向神唱出赞美(参:。历代志也暗示代赎本身不应被视之为目的,而是赞美和感恩的预备(参25~35节,。后面这些才是历代志作者认为正规敬拜的正常活动,借着音乐和牺牲的祭物一起来表达(参:

音乐的赞美回到由大卫设置的标准(25~26、30节)。大卫的乐器(26节)和话语(30节,NIV;「诗词」,和合)再次复苏,与他同时期先知的话语也是(25节)。如果大卫和亚萨的话语(30节)与诗中那些带有他们名字的篇名相同,那么先知和诗就成为希西家赞美的基础。这也是在敬拜中使用圣经的绝佳例证。

第三组的祭物是祭物和感谢祭(31~35节)。虽然是与燔祭有关联,但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祭,藉由一般性辞汇「交通」或是「平安祭」相连(参35节;参:。它们是交流的献祭,就是敬拜者能够一起享受交流联谊,并且常常是用在特殊的感恩场合,而不是在平常时候。此种祭与先前所献的祭(21~30节),分别在于是个人性的,而不是大众性的献祭,是由凡甘心乐意的人所带来的(31节)。这个精简的片语,只有在为摩西的会幕带来礼物有完全相同的用法,不过与大卫的关联还是非常浓厚。「乐意」(31节)这个字和「自由献上」来自相同的字根,在历代志上二十九章出现七次,再次与建造圣殿相关。

这里特别记载,祭司洁净自己为圣的动作,比利未人与其他人都要慢(34节)。为什么是祭司,而不是献祭者给动物剥皮,原因不详。这是与不同的改变,但是更重要的是利未人帮助祭司(34节)。大卫曾经指派过利未人一个新的角色,作为祭司的助手。这个事件也凸显出整体而言牺牲动物的丰富(32~35节),和会众诚心的深刻。

于是,圣殿的生活完全地重新恢复了(35b~36节,新译)。本章实际上包括了在敬拜模式中牺牲献祭所有主要的类型和功能:那就是为罪、为赞美,和为交通。本章也综合了外在和内在敬拜的层面,以及对于神和对于人的层面。这些因素都能够在新约圣经里找到,所以圣经中敬拜的所有基本特色也都包括在内。为罪的献祭在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都是为了赞美的祭和为了交通或是圣餐的出发点。这些献祭带来两个结果。首先是认知到只有神才能使一切成为可能(36节;;第二是每一个人都喜乐(36节),与他们刚开始的情况完全反向。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希西家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亲名叫亚比雅,是撒迦利雅的女儿。」

亚比雅。缩写为“亚比”。

希西家。希西家统治的记录共有章 ),与《列王纪》形成鲜明的对照。《历代志》主要强调希西家的宗教改革,共化了三章(代下29-31章 ),而《列王纪》只用了几节。《历代志》只化章 )介绍希西家统治的世务,而《列王纪》则对此作了特别的强调,20:21)。代下29-31章几乎完全是新的资料,而代下32章则只是简述了《列王纪》这方面的记录。

――《SDA圣经注释》

本书以四章的篇幅记叙希西家亡的史事,除了大卫和所罗门,没有一个犹大王受到如此重视,所记虽以《王下》18~20三章为蓝本,但重加整理,使各事能媲美所罗门王。《王下》只予一节简单记宗教改革,其余篇幅全用在希西家的政改和军事成就上;但本书记宗教革新的有三整章,包括洁净圣殿,献赎罪等祭(29章 ),全以色列人代表欢庆逾越节(30章 )和安排百姓在圣殿中继续敬拜神。其他诸事则尽量节缩,仅用来说明一个忠于神的国家会享有的福祉。

因此,本书所记的希西家,地位重要有若所罗门,是一位中兴的明主,把读者带到国家未分裂前的状况。北国虽亡,以色列全民仍可重睹统一之局和一个欣欣向荣的重生了的国家。所罗门王朝的影子,除了反映在逾越节的盛大庆祝和圣殿祭祀等安排之外,也见于希西家的“大有尊荣赀财”、各国对他的尊敬,以及巩固防务、扩张影响力上

读希西家王的史事可与《王下》18~20章及各注同看。29章自3节开始到30章全章所记洁净圣殿和欢庆逾越节等为新材料,《王下》未有记述。

――《启导本圣经注释》

希西家登基时,父亲亚哈斯王仍在,注;他在位时,北国遭亚述吞灭

――《串珠圣经注释》

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 希西家的统治时间为B.C.728-697,实际上超过了29年。这种差异是因为历代志的作者没有计算先王亚哈斯和希西家共同统治的时间(B.C.728-725年 )。因此本节中的29年是希西家正式登基治理的时间。

――《圣经精读本》

年代小注】

在位日期以希西家的争议最多。蒂利在坦承与圣经部分对照日期抵触的前提下,将他的日期考证为主前七一五年至六八七年,与亚述王撒珥根二世和西拿基立同时代。这时埃及的君王是沙巴科(Shabako )、舍比特库(Shebitku )、塔哈尔卡。很多学者相信希西家在主前七二七年登基的可能性更高;而希西家十四年与西拿基立发生接触时,西拿基立尚是太子,代父亲撒珥根二世率兵。亚述记录证实主前七一三年曾经西征亚实突。由此时开始,这两位要角接续多年发生连串冲突,直到西拿基立登基之后,于主前七○一年围攻耶路撒冷达到高潮。

希西家统治的经外证据包括贝特米尔辛遗址出土,鉴定为他年间的印章,上刻希西家的名字。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多处地方出土,来自主前八世纪末叶以后的御用瓶柄戳印,大概也是首现于希西家年间。除了耶路撒冷的扩张和建筑工程以外,拉吉的大型竖井(great shaft )也大概是在这时兴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圣经所记载的伟大宗教复兴】

希西家的事迹见列王纪下18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希西家的统治: 历代志的作者似乎在所罗门以后的君王中尤其偏爱希西家,在本文大篇幅地详细记录了他的统治。作者强调了希西家的宗教改革,并重点记述了敬拜仪式及习俗等问题。希西家果断而全面地推行宗教改革的背景可归纳如下:①周边政局的影响:当时北以色列已被亚述所灭(B.C.722 )。以色列灭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以色列领袖昏庸或缺乏领导能力,或征服者(亚述 )势力强大,而是神对以色列罪行的审判。希西家吸取这一教训,并反省当时犹大的宗教状况,加快了宗教改革。因为当时在约阿施的鼓动下偶像崇拜在犹大全地猖獗蔓延,如果任其发展,结局将会与北以色列一样。因此希西家坚信摆脱亚述束缚的最佳方法就是推行宗教改革。可见希西家是非常明智的,他不仅用信仰的洞察力正确地剖析了以色列灭亡的原因,并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把它作为解脱外敌压迫的最佳方法;②先知的工作:当时部分人为了对付入侵西部国境的亚述军队,主张与埃及结盟,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向亚述投降,以免流更多无辜者的血,从而结束苦难。而弥迦等先知反对这两种主张,并引导百姓依靠力量和胜利之根源的神,并劝告希西家持续推行宗教改革。

――《圣经精读本》

洁净圣殿、再行奉献礼:所罗门王昔日建殿、献殿,希西家同样也洁殿、献殿。

――《串珠圣经注释》

「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

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 参见34:2;

――《圣经精读本》

】「元年正月,开了耶和华殿的门,重新修理。」

正月。即尼散月,宗教年历的一月份,不是他统治的第一个月。

开了耶和华殿的门。希西家的父亲亚哈斯关闭了这些门,并中止了圣殿的崇祀

――《SDA圣经注释》

“开了耶和华殿的门”。从前邪恶的亚哈斯把门封锁了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元年」:希西家摄政的第一年。作者用此强调希西家对圣殿的热心。

「正月」:指犹大历法的尼散月。

――《串珠圣经注释》

开了耶和华殿的门: 在亚哈斯暴政的破坏下,圣殿被封锁(28 :24 ),殿内的器皿也受损。于是希西家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殿门,重修圣殿。自从所罗门统治以来,在以色列人的观念中圣殿直接象征神的居所,也是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场所,因此希西家把修复圣殿作为王政统治的第一重要的事。希西家认为修复圣殿才是铲除在亚哈斯的统治下蔓延以色列的偶像崇拜,恢复正统信仰的最有效的方法。这给我们的教训是,今天的教会革新不应只是改编教会内部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恢复真正的敬拜。

――《圣经精读本》

古代近东修复庙宇的观念】

无论是在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还是以色列,庙宇/圣殿都是文化、经济、社会的中心。它是城市守护神明的居所,因此被认为是神祇临在之处。「照顾喂饲」神明,是城市统治者的责任。神像需要每天沐浴、穿衣、喂饲。对君王来说,维修神祇的居所与军事上的胜利同等重要。亚述和巴比伦无数建筑物的碑文,都以君王重修某某神明的庙宇,作为他虔诚的证据。同样重建或修复耶和华殿的人,也得到这种虔诚的名声。修复包括实际和礼仪两方面。荒置庙宇的建筑需要整修,或有遭窃的陈设和器皿须得复原。金器和墙上所贴的金箔可能也要重新设置。然后需要执行适当的仪式,使庙宇恢复圣洁。最后它又需要人力物力上的供给,才能正常运作。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元年正月”指希西家作王第一年的第一个月。他在位29年(主前715~686年 包括神延长他15年的寿数在内 ),一登基,第一件事便是重开亚哈斯封闭了的圣殿的门,重修破坏之处。圣殿此时尚未洁净,一定污秽不堪,祭司和利未人只可在殿外聚集。

――《启导本圣经注释》

委派利未人准备重开圣殿:作者向来重视利未人。

――《串珠圣经注释》

】「他召众祭司和利未人来,聚集在东边的宽阔处,」

“东边的宽阔处”。圣殿东门前面的宽阔处。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东边的宽阔处」:即圣殿外的地方。

――《串珠圣经注释》

利未人】

约沙法年间以降,一个多世纪以来利未人都没有在耶路撒冷的祭仪中扮演什么重要角色。希西家按照典型的修复程序,动用传统的祭司家族来净化圣殿,使之在礼仪上回复圣洁。接着又恢复他们原有的职责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对他们说:“利未人哪,当听我说:现在你们要洁净自己,又洁净耶和华你们列祖神的殿,从圣所中除去污秽之物。」

要洁净自己。参第15,34节;,15,17。大卫曾把约柜运往耶路撒冷所遭遇的不幸归咎于祭司们没有洁净自己。所以他第二次要搬运约柜的时候,就要求所有参加仪式的祭司和利未人洁净自己

洁净耶和华你们列祖神的殿。包括除掉圣殿在长期荒废时所堆积的灰尘和垃圾(见第15-16节 )。

污秽之物。指灰尘垃圾,但也包括拜偶像之物

――《SDA圣经注释》

“现在你们要洁净自己”。关于所包含的行动,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希西家强调人须先洁净自己才能去洁净耶和华的殿。7节所述为亚哈斯的罪行,完全背弃神,使百姓称为嘲笑的对象,被杀、被掳,任令亚述人宰割。唯有回转信守与神所立之约,国运才有转机。

――《启导本圣经注释》

希西家训示利未人自洁,重新履行职责:恢复圣殿的祭祀,使神的烈怒平息,因为他们祖先离弃耶和华,以致他们战祸频频,民不聊生。

――《串珠圣经注释》

「我们列祖犯了罪,行耶和华我们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离弃他,转脸背向他的居所,」

「列祖」:指亚哈斯王及当代的人。

――《串珠圣经注释》

】「封锁廊门,吹灭灯火,不在圣所中向以色列神烧香,或献燔祭。」

】「因此,耶和华的忿怒临到犹大和耶路撒冷,将其中的人抛来抛去,令人惊骇、嗤笑,正如你们亲眼所见的。」

忿怒。

将其中的人抛来抛去。摩西曾经预言到这一点

――《SDA圣经注释》

「其中的人...... 嗤笑」:这种说法, 37; ;25:9。亚哈斯在犹大与外族战争中,节节失败(见28 )。

――《串珠圣经注释》

令人惊骇、嗤笑: 从狭义上来说,指受亚述的侵略,北以色列和南犹大的许多地区荒废(28:20-21)。从广义上来说,指王国分裂以来,不断受外来侵略,犹大和以色列屡屡战败(12:9-12,18:28-33,21:8-10,24:23-25)。屡遭败绩的原因正是罪破坏了以色列与神的关系。希西家并没有从薄弱的军事和昏庸的统治中寻找遭受苦难与耻辱的原因,而是从信仰上寻找根源,从而表现出了改革者的风范。

――《圣经精读本》

】「所以我们的祖宗倒在刀下,我们的妻子儿女也被掳掠。」

】「现在我心中有意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立约,好使他的烈怒转离我们。」

】「我的众子啊,现在不要懈怠;因为耶和华拣选你们站在他面前事奉他,与他烧香。” 」

】「于是,利未人哥辖的子孙、亚玛赛的儿子玛哈,亚撒利雅的儿子约珥;米拉利的子孙、亚伯底的儿子基士,耶哈利勒的儿子亚撒利雅;革顺的子孙、薪玛的儿子约亚,约亚的儿子伊甸;」

利未人哥辖的子孙。见利未人的三大分支:哥辖、米拉利、革顺。本节列举了各个分支的两个成员。

――《SDA圣经注释》

“哥辖的子孙”、“米拉利的子孙”和“革顺的子孙”是利未三个儿子的宗族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哥辖的子孙……米拉利的子孙……哥顺的子孙: 哥辖、米拉利、哥顺是利未的三个儿子,此处是指全利未人

――《圣经精读本》

这里的利未人出自哥辖、米拉利、革顺三个宗族。

1以利撒反和希幔源于哥辖;

2亚萨则源自革顺;

3耶杜顿出自米拉利。

上述七人的后代各派二人负责洁净圣殿。

――《串珠圣经注释》

利未人三大族哥辖、米拉利和革顺的子孙和司歌唱的以利撒反、亚萨和希幔的子孙负起洁净圣殿、安置圣器、重燃灯火的责任。他们大概用了七天清理外院,然后用了八天洁净正殿。

“汲沦溪”:看注。

逾越节应在正月十四日举行,可能圣殿污秽不堪,也可能人手不足,未能依期完成

――《启导本圣经注释》

洁净圣殿的运动: 本文记述了利未人遵从希西家的命令(5-11节 ),洁净圣殿的情况:①利未人的效率(12节 ):他们一接到希西家的命令,就马上着手工作。因为有了他们快速的工作效率,希西家的改革才得以进一步推行;②一切遵照旨意作事(15节 ):利未人并没有根据自己的标准和想法去做洁净圣殿的工作,而是“照着王的吩咐、耶和华的命令”做事。被亚哈斯废弃的圣殿的器皿从而得到了洁净,并“预备齐全”(19节 )。

――《圣经精读本》

】「以利撒反的子孙申利和耶利;亚萨的子孙撒迦利雅和玛探雅;」

亚萨的子孙。在利未人中,还有三个家族担任圣乐人员

――《SDA圣经注释》

】「希幔的子孙耶歇和示每;耶杜顿的子孙示玛雅和乌薛;」

】「起来聚集他们的弟兄,洁净自己,照着王的吩咐、耶和华的命令,进去洁净耶和华的殿。」

“照着……耶和华的命令”,正如从前在律法书上的记载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聚集他们的弟兄: “他们”是指利未支派家族中的14名首领(12-14节 )。“弟兄”是指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其他利未人。14名首领召集家族的人来共同参与圣殿洁净工作,这说明希西家的改革是全犹大国民参与的浩大的工程,同时表明百姓积极响应了他的改革运动。今天的教会工作大部分都是牧者在忙碌。通过本节,我们理应让更多的人参与事奉神的工作。

――《圣经精读本》

分别为圣】

分别为圣(和合本「洁净」 )是个礼仪上净化的步骤,使人可以与圣洁的事物发生接触。程序随文化不同而异,但大部分都共有的概念,是必须进行某些礼仪步骤来消除不洁,以保全神明庙宇的圣洁。祭司则大概是按照出埃及记二十九章所详述的规例分别为圣。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祭司进入耶和华的殿要洁净殿,将殿中所有污秽之物搬到耶和华殿的院内,利未人接去,搬到外头汲沦溪边。」

殿中。祭司们进入圣所和至圣所进行洁净工作。利未人不得进入其中。

汲沦溪。原来似乎是垃圾场,30:14)。

――《SDA圣经注释》

“所有污秽之物”。积聚的污垢,还有亚哈斯所奉行的偶像膜拜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殿中」:指圣所部分(包括至圣所 ),只有祭司才可进去。

「污秽之物」:包括用作祭祀偶像的器皿。

「汲沦溪」:见注。

――《串珠圣经注释》

汲沦溪】

汲沦溪谷与欣嫩子谷相连,后者素来被耶路撒冷的居民当作垃圾场。希西家和约西亚一样,将一切不合法的祭仪圣物搬到这谷,以求净化耶路撒冷。此外,汲沦溪谷也用作平民的坟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从正月初一日洁净起,初八日到了耶和华的殿廊,用八日的工夫洁净耶和华的殿,到正月十六日才洁净完了。」

「正月初一」:希西家给利未人的训示显然是在此日前,这时他们已经自洁,然后开始洁净圣殿。初一至初七洁净殿院,至初八才开始洁净圣所。

――《串珠圣经注释》

洁净耶和华的殿: 圣殿几乎被亚哈斯变成了荒凉之地。希西家为了铲除其残余影响,第一步做了洁净圣殿的工作。由此可见,为了驱逐以主的身体为殿的信徒心灵深处的撒但的种子,信徒应当用圣灵净化自己的身体和内心,如同基督洁净圣殿一样

――《圣经精读本》

历法】

正月是尼散月,约在公历三月至四月之间的春季。本月是宗教历中全年节期开首的月分。净化程序是由外而内的,因为殿中每一部分都需要执行独特的礼仪。圣殿达到一定的圣洁程度,某个范围便可进入。圣洁程度进一步提升,则可开启下一个范围,如此类推。将圣殿的外围地区分别为圣需时八天,而圣殿建筑本身则再用八天来执行净化程序。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于是,他们晋见希西家王,说:“我们已将耶和华的全殿和燔祭坛,并坛的一切器皿、陈设饼的桌子,与桌子的一切器皿都洁净了;」

燔祭坛。亚哈斯曾把它从原位挪开,并玷污了它

陈设饼的桌子。这里只提到一张桌子。――《SDA圣经注释》

将器皿分别为圣】重新奉献圣殿分三个步骤进行:清洁圣殿,重新分别为圣,最后是启用奉献典礼。亚哈斯王取去的器皿必须重新分别为圣,因为离开圣洁特区以后,这些对象便不再洁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并且亚哈斯王在位犯罪的时候所废弃的器皿,我们预备齐全,且洁净了,现今都在耶和华的坛前。”」

犯罪的时候所废弃的器皿: 可能是指铜坛、铜海、铜盆、盆座等器物。亚哈斯不仅将这些器皿从圣殿搬到外邦的神殿,从而玷污了它的圣洁,而且还当贡品献给了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对圣殿的侮辱夺走了全以色列百姓对圣殿的希望

――《圣经精读本》

「希西家王清早起来,聚集城里的首领都上耶和华的殿;」

】再行献殿礼:全部分为三部分:

1首先希西家与众首领为全国献赎罪祭和燔祭,

2然后有利未人按照大卫以来的规矩,在献祭时歌唱和吹奏乐器,

3最后献感谢祭。

――《串珠圣经注释》

赎罪祭与感谢祭: 本文记录了希西家洁净圣殿后献祭的过程。①希西家准备祭物后(21节 ),吩咐祭司用作赎罪祭。祭祀的目的就是“为殿、为犹大人”(21节 。换言之,希西家为先王亚哈斯以来颓废的犹大王国和衰败的圣殿,以及犯罪的以色列全民赎罪。赎罪祭能够免去犹大民族因罪而应受的神的审判。利未人的赞美和奏乐对赎罪祭的进行起了重要的作用;②感谢祭和其它祭祀(31-36节 ) :献完平安祭后,百姓遵照希西家的命令奉献出了感谢祭的祭物(31a节 ),此外还自发地奉献了很多燔祭的祭物(31b节 )。这次祭祀的特点是,利未人比祭司更积极地参加洁净并为祭祀服务(34b节 )。可见平民或普通百姓比圣职人员更热心地响应了希西家的宗教改革。百姓的这种反应是出自他们的信仰,即他们坚信国家存亡的危机关头,惟有求助耶和华才能得到拯救。

――《圣经精读本》

】「牵了七只公牛,七只公羊,七只羊羔,七只公山羊,要为国、为殿、为犹大人作赎罪祭。王吩咐亚伦的子孙众祭司,献在耶和华的坛上,」

“赎罪祭”。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为国、为殿、为犹大人」:「国」可能指皇室;这三方面在亚哈斯时代都偏离神。

――《串珠圣经注释》

献祭仪式】

会幕奉献之时并没有献祭仪式。所罗门圣殿奉献之时,祭牲的数目则多得不可胜数。圣经没有一处地方为本段所列的数目提供指示。有关赎罪祭的资料,可参看:、4~12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圣殿的重新奉献礼庄严举行。先由百姓的领袖为民献赎罪祭,再为王为国家献上燔祭,然后是诗歌颂赞(25~30节 ),最后为全会众献上感谢祭(31~36节 )。这一切都遵照律法的规例办理(看利3章。圣殿祭祀制度经过整顿后重新建立(35节 )。

――《启导本圣经注释》

「就宰了公牛,祭司接血洒在坛上,宰了公羊,把血洒在坛上,又宰了羊羔,也把血洒在坛上;」

祭坛上的血预表了甚么?这种在数千年前的宗教礼仪,与我今天有何关系?】洒在祭坛上的血,代表无罪的祭牲代替献祭者的罪。祭牲死了,使献祭的罪人得以存活。直到神完全圣洁的儿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在十字架上舍去祂无罪的生命,使犯罪作恶的人类得免罪的刑罚时,这种礼仪才完成了历史使命

――《灵修版圣经注释》

】「把那作赎罪祭的公山羊牵到王和会众面前,他们就按手在其上。」

他们就按手在其上: 参见,关于按手。

――《圣经精读本》

】「祭司宰了羊,将血献在坛上作赎罪祭,为以色列众人赎罪,因为王吩咐将燔祭和赎罪祭为以色列众人献上。」

“燔祭”。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为以色列众人」:这里的以色列人包括南北二国的国民,此时北国已亡,先前南北二国之间政治的藩篱业已消失。

(30:1-2)――《串珠圣经注释》

为以色列众人: 此句与21节的“为国、为殿、为犹大”句意思相同。两句明确了献赎罪祭的目的就是为了赎以色列的罪。“以色列众人”不仅指犹大国的居民,同时包括北国的居民在内的12支派。因为耶路撒冷圣殿是当时唯一的中央圣所,因此包括北国在内的所有以色列的赎罪祭祀只能在此进行。希西家为全民献祭和摩西或所罗门的中保祷告(6:12-42,,以及约西亚遵守逾越节的规定(35:1-19)有共同之处,即预表了为全民的罪把自己当作赎罪祭物献上的基督的死

――《圣经精读本》

】「王又派利未人在耶和华殿中敲钹,鼓瑟,弹琴,乃照大卫和他先见迦得,并先知拿单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藉先知所吩咐的。」

派利未人。他把利未族圣乐人员安排在圣殿中,恢复了大卫所设立的古代圣诗合唱崇拜

照……迦得。其他地方都没有提到按先知迦得和拿单的吩咐设立圣殿的音乐礼仪。值得注意的是,圣殿礼仪的这个重要部分是按照先知所传达的神旨意设立的。――《SDA圣经注释》

乐器】有关琴瑟的讨论,可参看:的注释。古代近东所用的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凹度不深的金属圆盘,用法是各执于一手,互相敲击。另一种则是杯形,一钹固定不动,用另一个敲击。本节所指的钹是哪一种并不清楚,但大概是用青铜制造。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利未人拿大卫的乐器,祭司拿号,一同站立。」

大卫的乐器。

拿号。。――《SDA圣经注释》

】「希西家吩咐在坛上献燔祭,燔祭一献,就唱赞美耶和华的歌,用号,并用以色列王大卫的乐器相和。」

歌唱】「大卫和先见亚萨的诗词」一语表示利未人可能使用某种赞美歌集或圣诗书,类似圣经的诗。

古代近东大部分君主都雇用男女的歌手,在宫殿或庙宇中歌唱。马里的档案对女歌手和每日配给她们的粮食,有详细的形容。以色列的歌手至少有二十四班(代上二十五 )。歌手家族有三位族长的名字记在圣经之中(亚萨、希幔、以探 。这些歌手大抵都是自由人,但圣殿也有奴隶(和合本「殿役」

圣幕的音乐有女子扮演的角色,但圣经并没有清楚提到殿中备有女性的歌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会众都敬拜,歌唱的歌唱,吹号的吹号,如此直到燔祭献完了。」

唱歌的和吹号的作为敬拜的一部分。这是大卫时期制定的班次制度的重现

――《圣经精读本》

「献完了祭,王和一切跟随的人都俯伏敬拜。」

崇拜的姿势】部分经文显示以色列人是站着祈祷的。其他的经文却形容下跪、举手,甚至完全拜伏于地的姿势。姿势随祈祷的性质不同可能有所改变。在祈祷姿势方面,以色列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完全不同的。上述的每一个姿势,都有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无数例证中出现。例如美索不达米亚史料中之咒语祈祷,如以伊施他尔为物件之祈祷,暗示祈求者是俯伏于地,并且仪式化地高举双手。赫人史料也显示相似的姿式和手势。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户外崇拜】

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通常是在殿院之中,朝着圣所本身祈祷。耶路撒冷以外的犹太人则朝着耶路撒冷和圣殿的方向祷告。在大部分古代近东文化中,平民都无权进入庙宇,只在庙院中祷告。古代的庙宇不是崇拜的场地,而是作为神明临在的居所。崇拜虽在庙中进行,却没有集合全体信徒的定期的崇拜聚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希西家王与众首领又吩咐利未人用大卫和先见亚萨的诗词颂赞耶和华;他们就欢欢喜喜地颂赞耶和华,低头敬拜。」

「先见亚萨」:这种称呼参35:15;

――《串珠圣经注释》

当时神的话语是用甚么途径传递给百姓的?】

先见是借着异象或异梦得到从神而来的信息,并把它对以色列人或外邦人传讲出来的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希西家说:“你们既然归耶和华为圣,就要前来把祭物和感谢祭奉到耶和华殿里。”会众就把祭物和感谢祭奉来,凡甘心乐意的也将燔祭奉来。」

你们既然归耶和华为圣。直译是“你们既装满了你们的手”。“手”可能象征“服侍”。

感谢祭。在献平安祭和感谢祭时,大部分祭牲,是归奉献者及其家属亲友在感恩的欢宴上吃掉的。燔祭则要在祭坛上烧尽

“甘心乐意”。自由地。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希西家呼吁百姓献感恩祭和燔祭,开始圣殿献祭的日常程序。

――《串珠圣经注释》

「会众所奉的燔祭如下:公牛七十只,公羊一百只,羊羔二百只,这都是作燔祭献给耶和华的;」

燔祭的祭牲】燔祭的规定录于。完全被火烧尽的是燔祭,所献祭牲的数量记于本章32节。第33节所列的则是感谢祭的数量,这祭包括焚烧一部分作为象征,余下的则用于团体性筵席中。在公开的典礼中,这种祭礼的组合十分普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又有分别为圣之物,公牛六百只,绵羊三千只。」

】「但祭司太少,不能剥尽燔祭牲的皮,所以他们的弟兄利未人帮助他们,直等燔祭的事完了,又等别的祭司自洁了;因为利未人诚心自洁,胜过祭司。」

剥……皮。希伯来语是pashat。

诚心自洁,胜过。祭司阶层可能比利未人更深地卷入亚哈斯统治下的腐败。

“利未人诚心自洁,胜过祭司”,因为他们显然没有跟从乌利亚和其它与亚哈斯合作的祭司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作者再次强调利未人的优越。

――《串珠圣经注释》

祭司太少,不能……: 根据利未记的记录,宰燔祭牲和剥皮、切块等是祭司的职责。但本文说祭司太少,这说明:①祭物太多(32-33节 );②希西家推行宗教改革时,将亚哈斯时期凡崇拜过偶像的祭司都逐出,而人数减少(28:23-29)。因此希西家不得不吩咐利未人帮助祭司剥燔祭牲的皮。但这并没有违反律法的规定,因为会众献燔祭时,如果祭物多人手少,利未人可以分担祭司的职务

――《圣经精读本》

】「燔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并燔祭同献的奠祭甚多。这样,耶和华殿中的事务俱都齐备了(或作就整顿了 )。」

“平安祭”。参看的脚注。“奠祭”。参看至14节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耶和华殿中的事务」:指圣殿日常的祭祀仪式。

――《串珠圣经注释》

献祭和节期】

圣经的节期不论目标、内容,还是起源,都与古代近东其他民族有别。古代近东的节期在新年或季节转换之时举行。以色列人则抱着对耶和华恩典感到亏欠的心,参与节期。邻邦节期的活动一般包括哀悼时期、游行,和神圣戏剧(以及其他娱乐 )的表演,又提供向神明求问谕示的机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这事办的甚速,希西家和众民都喜乐,是因神为众民所预备的。」

喜乐。大卫和百姓曾因建造圣殿的奉献而大大欢喜。百姓在献殿礼以后,也“都心中喜乐”,各自回家。在约阿施的时代,“众首领和百姓都欢欢喜喜”为修复圣殿作出奉献。没有什么快乐比因参与侍奉神而来的快乐更深刻,更圣洁的了。

为众民所预备的。他们欢乐,是因为神预备百姓的心参与当时的崇拜,也因为中断了多年的圣殿崇祀得到了恢复。

甚速。希西家刚刚登基,很少有时间促成从亚哈斯的背道到目前忠于耶和华的变化。从不关心和敌意,突然转变为高兴参与敬拜神,乃是神的圣手所为。这是充满喜乐的真正原因。――《SDA圣经注释》

关于希西家和百姓喜乐的原因,新译圣经说“因为神为众民预备”了洁净圣殿的事和祭祀,但希伯来原文和英译圣经则说“神为百姓预备的事迅速完成”。结合两种版本,此句应翻译为“神为众民准备的事迅速完成了,希西家和百姓因此而喜乐”。希西家的改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不能不说是神惊人的作为。可见,在亚哈斯王的邪恶的统治下,神仍然预备一部分虔诚的人,帮助了希西家的宗教改革。也就是说,希西家的宗教改革在人看来,来得很突然,但事实上神为此已酝酿了很长时间。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29章 )】

1希西家在那些方面可与先王大卫、所罗门媲美?他们在信仰上有什么可供我们借镜?

2恢复敬拜耶和华的事宜由那些人带领进行?他们有什么影响力?若要教会复兴,你首先应为那些人祷告呢?

3希西家向祭司和利未人的呼吁(11 )对今日的传道人、教会领袖有什么提醒?

4洁殿礼中,献燔祭时有利未人、会众唱诗奏乐(27-28 ),假如把这部分删去,你猜敬拜的情况会如何?这对今日教会崇拜的唱诗与奏乐有何提示?

5你认为当日洁殿礼是否徒具表面的仪式?参30, 36节。有意义的敬拜除了具备合宜的程序、领崇拜的技巧外,还需要会众怎样的参与呢?

6虽然祭司和利未人的工作清楚划分,但当有实际需要时,利未人便负起了祭司部分的工作(34 )。今天你的教会有否在组织制度上硬化,以致不能按情况而稍作变动,发挥教会应有的功能呢?

7作者强调利未人在宗教改革上有良好的表现,甚至有些祭司也不及他们热心(34 )。由此看来,宗教职分的高低与对神热心的程度是否必然成比例呢?一般信徒在对主的热心上是否理应比专职事奉主的人为小呢?

8作者对宗教改革的成功下了什么结语?参36节。当你在教会的事工上有显著的成绩时,这话给你什么提醒。

──《串珠圣经注释》

宗教改革】

作者在故事的开首即记述希西家的宗教改革──虽然在此之前希西家已经与父亲亚哈斯共同执政了十多年(见上文 );他大概相信读者对希西家的生平已有基本的认识。事实上他这样的安排是要对亚哈斯拜偶像的歪风提供强烈的对比。

――《串珠圣经注释》

希西家事迹】

在解释本书有关希西家的生平记载时,应注意下列各点:

1本书重视希西家在宗教上的贡献,用了三章记载此事;列王纪则相反,只有一节提及希西家的宗教改革

2与其他犹大王的记载比较,本书以四章的篇幅记载希西家的事迹,可见作者对希西家政绩的重视;

3本书作者所描写的希西家具有完美的形象,是大卫──所罗门王的活现(参全书简介 )。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17要开、要洁】

「从正月初一日洁净起,初八日到了耶和华的殿廊,用八日的工夫洁净耶和华的殿,到正月十六日才洁净完了。」

希西家王所作的是表明信徒,在追求灵性复兴的工作以前的时候,他所要求事奉的复兴,第一步就是要“开”。

开了殿的门──是在正月,这是复兴的开始,虽然还不够和神直接交通敬拜,但门已打开,这门可以表征为心门,是在起头的月打开的,这是给神以作工的机会。心门不能关闭了,要想求复兴,就得先将心门打开,准备迎接主进来;要想恢复与神的交通,就得先开殿门。但只开殿门还不能算复兴,这只是一个准备开始,不再关闭去悖逆神了,这是归向主的表示,心中渴望看见主和主交通,然后才有初一洁净的工作开始。

洁净的工作开始了,是说真的复兴来临了,要从殿里洁净起,直到第八日。可见我们的心要得着彻底的复兴,是得下一番工夫的,否则就不能得着复兴。为什么洁净殿的工作要用八日呢?

这是说,不是一两天。“八”是复活数,直到认识复活的大能,才是殿的恢复来到了、出现了。但在未达到复活以先,必须有第一日,是起头。神作事不是无计划的、无规例的;他都是有起头,有末了;有开始,有成功。在我们里面先有了第一日,才会有第八日。有了定意的洁净,然后才有希望洁净完了,完全圣洁了,成圣了。

这几个正月初一,对我们都有密切关系,是我们在灵性上,在对神的事奉上,在和神的交通上都是不可少的,我们应当从此取得教益,使我们真能得着生命上的祝福。

—— 李慕圣《晨光》

我若曾经失去事奉的动力,可以重新肩负责任吗?可以怎样做?】

神所拣选、在圣殿中事奉的利未人,因亚哈斯的恶行(28:24)已难再供职。但是希西家吩咐他们重新事奉,提醒说是耶和华拣选他们事奉的。

我们虽不至于面对像亚哈斯那样的昏君,但是压力或责任会使事奉变得闲懒、失去动力。你事奉的职位是神赐的,不要忽略你的责任。如果你在事奉中表现懒散,不管是存心退后或是环境所迫,你都要寻找机会重新再来。神会赐你方法,使你再负起责任。这时,你就要像利未人一样地随时候命(29:12-15)。

――《灵修版圣经注释》

希西家为甚么要献祭?他所献的祭有何含意?我今天在神面前最需要献上的祭又是甚么?】

在旧约中,献祭是神指定、使人藉此可以亲近神、与祂和好的方法。希西家所献上的赎罪祭,是人因为无意犯了罪而要献上,好求神赦免的一种祭。(对于神规定人要献祭的原因 以及祭物当怎样献上 请参利未记1章的注释 )。

――《灵修版圣经注释》

「燔祭一献,就唱赞美耶和华的歌。」】

这章的灵训是以内心喻为圣殿,需要洁净。但是祷告的门未开,见证的灯未点,奉献的燔祭忽略,结果院内杂草业生,利未人歌唱者的脚踪必须践踏其上。如果再有歌唱,必在内里的祭坛得以洁净。你说你不能唱耶和华的歌,你可能走到退后的路。许久你不再以神为乐,以事奉为乐。那就表明圣殿实在太荒废了,需要重新修葺。

要洁净神的殿,洁除一切的污秽。在自省、认罪与责己之中,将经年累月所忽略而积聚的垃圾都要清除。再重新完全奉献,心灵预备好而得洁净。为过去献上赎罪祭,为将来预备燔祭,完全奉献。这样献上,完全属于神,将自己摆上,一切都放在主的脚前,供祂支配,于是耶和华的歌必定可以再唱出来。

如果你人生的音乐静止了,因为你不照神的旨意而有失调的情况,你若降服献上,必有合一的现象。你的心灵必充满无言的歌唱,那时爱必浩瀚如海,充满神的能力。有时当人真正舍己爱别人的时候,生命的新歌就能诵唱了。

──迈尔《珍贵的片刻》

圣别与奉献】

「归耶和华为圣…把祭物和感谢祭奉到耶和华殿里。」

教会为世人所诟病,或引起内部分争,重大原因之一,是处理奉献财物的问题。
诚然,财物是教会所需要的。从在旷野路上,以色列会众奉献建立会幕,到在耶路撒冷建造圣殿,都少不了财物。但有心爱主的,必然奉献;而奉献的,未必是有心爱主。所以教会应当注重的是爱主的心,而不是在财物上;否则就成了崇奉玛门。拜金牛犊的宗教,虽然不妨口称向耶和华献祭守节,但完全没有顺从奉献给主。
真正的宗教,是宗从基督,接受祂的教训。因此,圣徒向主奉献,必须先有奉献为圣的人,为爱主而奉献。大卫王在聚集建殿用的金银宝石等材料时,先说到是他“心中爱慕我神的殿”,然后,劝勉众民说:“今日有谁乐意将自己献给耶和华呢?”因为万有都属于神,祂并不是贪财重物,看见人奉献的价格高而欢喜,神所要的是由清洁的心,所发出对神的爱。这样质量的爱,只有把自己献给主的人才有。所以,神的殿是用爱主之人的心所建成的,这才是宝贵的。
希西家王对会众说:“你们既然归耶和华为圣,就要前来把祭物和感谢祭,奉到耶和华的殿里。”
这是说,奉献不是你乐善好施,不是你的恩德,而是先归耶和华为圣,而有的特权。人归主为圣了,所献之物才因之为圣,才蒙主悦纳,才可以用在圣工上。
在另一方面,归主为圣的人,就应当把祭物献上。这是特权,也成了蒙爱得救赎的人,应尽的义务。使徒保罗对哥林多的教会,论到马其顿众教会的情形说:“他们所作的,不但照我们所想望的,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又归附了我们。”这次序是,先献人,再献财。
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不曾经历,也不了解奉献的真义。他出了钱,当作是投资;不是献在坛上,不但没有馨香之气,恐怕反会惹气发臭。不曾归主为圣的人,有时是血腥的钱,不义之财,出于污秽的心,要求有钱斯有权,从此多事矣。
希西家的奉献原则,是属灵的教训。只有重生得救的人,才会为了是成圣归主的人而感恩,愿意把所有的献给主;也只有重生得救的人,能知道不为财物而牺牲分别为圣的原则。

── 于中旻《历代志下笺记》

会众所献的感谢祭有何特色?若我今天要感谢神,我又会用甚么方式去表达?】

感谢祭是平安祭的一种,是人对神表示恩感。作为平安祭,它又象征与神和好并恢复交往。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