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历代志下 第5章


圣经综合解读

1「所罗门做完了耶和华殿的一切工,就把他父大卫分别为圣的金银和器皿都带来,放在神殿的府库里。」

大卫曾经为建造圣殿积攒了大量的金银()),很多战利品都献给了神()),而撒母耳、扫罗、押尼珥、约押和众族长、千夫长、百夫长并军长也曾经「将争战时所夺的财物分别为圣,以备修造耶和华的殿」())。「祢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祢都写在祢的册上了」()),这些人的软弱、跌倒和失败都在神的命定之中,他们属灵光景的起起伏伏都被「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但他们向着神奉献的心,神都一一记念,现在被「放在神殿的府库里」())。因为神说:「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
与《列王纪》相比,《历代志》省略了许多对圣殿内部细节的描述,只留下一半内容,但对圣殿的地点())和献殿的仪式(五至七章))却记录得更加详细())。因为对于本书最初的读者来说,所罗巴伯所建的第二圣殿比所罗门的圣殿逊色了许多;细节描述得越多,百姓的失落感也越大。但圣灵并不要回归的百姓停留在自己的感觉里,而是要他们注意圣殿的属灵意义,注意圣殿的主人——神自己的悦纳。
五至七章所记录的献殿仪式,整体是一个交错平行结构,以突出所罗门的祷告。所罗门的献殿祷告和大卫之约,是《历代志》的中心:
A. 所罗门和百姓把约柜迎进圣殿());
 B. 祭司利未人称谢神());
  C. 耶和华的荣光充满圣殿,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
   D. 所罗门的献殿祷告());
  C1. 耶和华的荣光充满圣殿,所以祭司不能进殿());
 B1. 以色列众人称谢神());
A1. 所罗门和百姓献祭守节())。

2「那时,所罗门将以色列的长老、各支派的首领,并以色列的族长招聚到耶路撒冷,要把耶和华的约柜从大卫城——就是锡安——运上来。」

3「于是以色列众人在七月节前都聚集到王那里。

4「以色列众长老来到,利未人便抬起约柜。」

5「祭司利未人将约柜运上来,又将会幕和会幕的一切圣器具都带上来。」

「七月节前」()),指七月十五的住棚节之前,相当于阳历十至十一月秋季。住棚节预表神与人同住,也预表主耶稣道成肉身。
在此之前,约柜已经被大卫运入大卫城中的帐幕里()),而会幕还在基遍())。现在会幕和约柜都被运到摩利亚山上的圣殿中()),神的百姓有了统一的敬拜中心。
虽然大卫已经去世,但这些事奉神的「祭司利未人」()),都是大卫生前亲自安排好的())。大卫的人虽然已经离开,但他向着神的心思却始终与百姓同在,成为历代国度君王的标竿。
上图:艺术复原图:所罗门时期的圣殿、王宫及耶路撒冷城区的变迁。所罗门的王宫和圣殿可能是一个整体的建筑群。

6「所罗门王和聚集到他那里的以色列全会众都在约柜前献牛羊为祭,多得不可胜数。」

7「祭司将耶和华的约柜抬进内殿,就是至圣所,放在两个基路伯的翅膀底下。」

8「基路伯张着翅膀在约柜之上,遮掩约柜和抬柜的杠。」

9「这杠甚长,杠头在内殿前可以看见,在殿外却不能看见,直到如今还在那里。」

10「约柜里惟有两块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后,耶和华与他们立约的时候,摩西在何烈山所放的。除此以外,并无别物。 」

圣殿的至圣所是会幕的至圣所8倍大,但约柜还是原来的那一个约柜,看起来好像很小、很不相称,但神的设计就是如此。因为约柜所代表的圣约永不改变,神的性情、神的见证、神的恩典和神的旨意永不改变。
「杠头在内殿前可以看见」()),可能指杠头透过至圣所的门缝可以被看见。
「直到如今还在那里」()),说明这些经文的原始记录是在尼布甲尼撒摧毁圣殿之前写的。本书编撰完成时,圣殿已经被毁,约柜也失踪了。
在旷野的会幕里,约柜里「有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过芽的杖并两块约版」())。现在约柜里只剩下记着十诫的石版,「除此以外,并无别物」())。可能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过芽的杖在被非利士人掳去时丢失了())。
上图:从西墙的方向看岩石圆顶清真寺。金顶下面的岩石,很可能就是所罗门圣殿中至圣所的位置。
上图:岩石圆顶清真寺金顶下面的岩石,被称为「基石 Foundation Stone」,又被称为「穿孔石(Pierced Stone」,因为在它的东南角有一个小洞,可以进入岩石下面被称为「灵魂之井 Well of Souls」的洞穴中。有的犹太拉比认为这块石头就是至圣所的所在地,有的则认为是圣殿祭坛的所在地。犹太教认为亚伯拉罕在这块岩石上奉献以撒,伊斯兰教认为穆罕默德在这块岩石上夜行登霄。
上图:岩石圆顶清真寺金顶下面的基石(Foundation Stone)俯瞰图,摄于1900-1920年。其中的长方形凹陷,可能就是原来安放约柜的位置。左上角的小洞可以进入下面的天然洞穴。
上图:「基石 Foundation Stone」下面的然洞穴被称为「灵魂之井 Well of Souls」,洞穴的北面是亚伯拉罕的小神龛,西北角是以利亚的神龛,穆斯林可以进入这里祷告。洞穴底部的凹陷有回声,下面可能还有一个房间。犹太人认为这里就是隐藏约柜的地方。

11「当时,在那里所有的祭司都已自洁,并不分班供职。」

12「他们出圣所的时候,歌唱的利未人亚萨、希幔、耶杜顿,和他们的众子众弟兄都穿细麻布衣服,站在坛的东边,敲钹、鼓瑟、弹琴,同着他们有一百二十个祭司吹号。」

13「吹号的、歌唱的都一齐发声,声合为一,赞美感谢耶和华。吹号、敲钹,用各种乐器,扬声赞美耶和华说: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那时,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

14「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神的殿。」

「自洁」()),原文是「保持自己分别、把自己献给神」。人若不「自洁」,就没有资格亲近神()),更没有资格事奉神;人若不肯与世界分别,无论做了多少工作,都不是做在神面前。
全体祭司都参加了献殿仪式,所以「并不分班供职」())。
「歌唱的利未人」()),原文是「全体歌唱的利未人」,他们不分班次,全部参加了献殿仪式。他们都不追求自己的突出表现,而是「一齐发声,声合为一」()),成为「赞美感谢耶和华」())的声音的一部分。信徒个人的赞美和摆上,固然蒙神悦纳;但神更看重的是合一的敬拜和同心的事奉,更喜悦的是我们「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
当约柜进入至圣所以后,「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这正如会幕完工的时候,「云彩遮盖会幕,耶和华的荣光就充满了帐幕」()),以致「摩西不能进会幕」())。这是神用人可以看见的景象,向百姓显明:祂对圣殿的悦纳和对会幕的悦纳一样,祂已经接收了圣殿。当新耶路撒冷显出来的时候,神的荣光也要照样充满新耶路撒冷())。
使圣殿得荣耀的是「耶和华的荣光」()),而不是人所建造的建筑。圣殿不管如何高大辉煌,如果神不住在里头,这殿只不过是建筑物。教会不管多么兴旺热闹,如果基督还要「站在门外叩门」()),这教会只不过是人的团体。更危险的是,没有神的圣殿、没有基督的教会,还给人带来虚假的安全感,让人在自欺欺人中不知不觉地灭亡。本书最初的读者回顾献殿仪式的时候,心中一定想起神借着先知耶利米所发出的疾呼:「你们不要倚靠虚谎的话,说:『这些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一个结束和新开始

在历代志这一段经文之中笼罩本丢彼拉多向革老丢謮安成就的气势。圣殿已经建成了。现在这个敬拜的地方,连同与正确使用它分不开的平安、安全、以及繁荣,为神赐的一个最后印记──约柜被带到它旅程的最后阶段。

约柜舁入圣殿的记载,很能显示历代志的结构是多么紧凑。这里没有杂乱无章,漫无目的的史实。相反地,与历代志上十五、十六章密切相关,使它清楚表明,现在所报导的,是在那里所开始的工作的完成。这两段文章的结构是相似的。每一段都有实际运送约柜的记载,强调礼仪的正确性;每一段都报导有赞美和庆祝的行动伴随着约柜的到来;每一段都按不同的形式反映神的计划,是要所罗门,而不是要大卫兴建祂的圣殿。两段记载之间关系的密切,是历代志作者最后表明的,只有所罗门才能合法地把约柜奉祀到它最后安置之处。

完成的意义进一步地在所用的一些言辞中表明出来。译作‘作完了’的那个字是wattishlam,在语言学上它近似所罗门的名字。两者都强烈地暗示‘平安’(shalom )的概念。所以,‘作完了’按目的的意义而言,祗是一个结束。它给新的东西有个开始,给好事有充份的机会──因为正如我们在上面所见,平安(shalom )暗示一切的丰富与喜悦,是神布创造人类时最深切的目的之一。在的另一双关语,暗示了类似的概念。在‘现在耶和华成就了祂所应许的话’与‘使我接续我父大卫以色列的国位’这两句话中,用楷书刊出的词语希伯来文是同一个动词( 意思是‘出现’〔rise〕或‘站立’〔stand〕。肤浅地诵念一下,这话看起来可能在所罗门方面是自负之辞。然而,这决不是这节的意思。其要点及在于藉着重复来强调耶和华现在已建立了环境,在这环境里面祂的子民能享受祂愿意赐给他们的一切,同时能按真理敬拜祂。甚至那个诗句中,历代志不同于列王纪上八章,其罕见的更改之一,似乎是审慎地指向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将来。这一章最后一段经文使人联想起摩西,在会幕建成时他不能进去,因为会幕被彩云遮盖,而且会幕里面充满了耶和华的荣光。现在,当约柜进入它的安息之所时,圣殿中充满了云彩,众祭司像摩西一样,不能在其中供职,因为耶和华同在的荣光充满了圣殿。这种对摩西的联想,其要点是暗示所罗门时代与摩西时代一样,神子民是在那同样新的而又伟大的事件边缘了。

因此,这一段里的一切事都集中在一起,表明一个要点:即所罗门的登基是以色列新时代来临的预告。现在,像惯常一样,历代志作者并不兴趣于描述所罗门王朝的伟大本身。所罗门给当日的以色列带来的财富,是他带给他后来的社会能够延续的保证。的确地,他的工作本质上就是使新的一代都有机会,藉着顺服神而获得‘美好生活’。为了这个里由,我们可以说当前这一段经文是一个开始同时又是一个结束,因为它不但是神对以色列发出计划已完成的讯号,也变成其后那些君王故事的一个参照点。对于他们每一个人的问题都是:他们是否能藉着顺服而获得神的祝福。而且,历代志作者的目的,是向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提出这个挑战。

对于我们的时代,也是如此,约柜的真正意义,从历代志看来,正如清楚表明的,是代表神和以色列之间在西乃山所立的约,和在那种立约关系中,对以色列要求的标准。历代志就是这样对我们今日的教会发出挑战。教会和以色列认识的是同一位立约的神;不过教会终极地是仰望加略山,而不是回顾西乃山。教会在偌多方面类似以色列,约柜这样安排也许主要倾向于假定神的委身。当然,每逢我们想到教会像‘它’,这信息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使人得慰藉的。然而,教会是‘我们’,是‘你和我’。摆在我们面前那些改变人──我们和别人,使成为适合于为神的国而活的可能性是无限量的。我们若爱我们的主,就要遵守祂的命令。懂得神祝福的可能性──按属灵的意义被里解为那‘出人意外的平安’,而非主要是政治层面的平安──也是无可限量的。(约十四提供了与当前这一段饶有意味的相应经文、把顺服与平安的概念连结在一起。 )

这样看来,在这里一方面是圣经中似乎自相矛盾的话,而在另一方面却是对神为人类所定旨意的认识,认识到它最后要在‘新天新地’中才能完成。现在没有必要去解答这似非而是的隽语。但是历代志作者主要要向我们表明的,乃是:对现代人而言,这是经历和顺服必经之途。

所罗门的祷告(Ⅰ )

(一 )

约柜已来到它最后的安息之所,圣殿现在便按一种强有力和模范方式,为它首要的目的──祷告──所使用。在一种意义上这是一幅画,画中的所罗门像巨人一样跨越了这一段。诚然,在他担任的代祷角色和准祭司的身份中,使我们再次联想到摩西。(请比较出三十二章摩西为刚愎的以色列人所作的代祷。 )然而比这人的伟大更重要的,乃是他这伟大的委身祷告行动。我们已注意到在历代志以前那些极具决定性场合的祷告。所罗门的这篇祷告也许是这两卷书里面中心的祷告,因此它在这两卷书中确实是最具重大意义的,甚至还包含了历代志之救恩神学的本质。

祷告在这个时候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关于祷告,有两点可以概括的说一说。

(甲 )祷告的主体,按某种意义而言,是祷告的本身(19-21节 )。我们称所罗门的祷告为‘模范的’祷告,就是这个理由。这个祷告设想以色列在将来的世代,而且照习惯在圣殿里祷告寻求神。祷告是神与祂子民之间维持不断的关系的最紧要的工具。祷告使那些已存在的应许活跃起来。请注意所罗门的第一个祈祷(16-17节 ),是怎样的要求神遵守祂已经作出的那些应许。不错,所罗门能证实神确实已开始遵守那些应许(15节 );而且他所说的那种情况,也许是遵守那些应许凭他所能想象的一个高的状态。然而,他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恳求神继续遵守祂那些应许。这一段极多言及祷告在神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不觉得神是至高无上,而且无论如何都会照祂所喜悦的而行,我们便觉得祷告没有价值,便没有理解到祷告是神为人类所定的基本目的,就是我们应与祂愿意我们做的事认同并乐意做那些事。当所罗门在祷告中提及将来的世代,便是再次想象到那些老早所应许的事情(26-27节 )。

与观察这个模范祷告的特性有关的最后一点,是它的热切性。祷告的特性并不是藉着许多不同的思想或是极合逻辑的程序来表明的。它专注于一个伟大的主题(那主题更常是无名的 )。但引人注意的正是这种专注。这个祷告表达一种渴望,就是将来的世代必须找到神并得到祂的祝福;而那种渴望在所罗门不肯放弃他的主题,或用模糊或含混措辞祷告时,充分表明出来。在我们的祷告中,准备把多少──我们的情感力量和我们的时间,摆在神的面前呢?可能这是衡量我们对所祷告的真正渴望的程度。

(乙 )本章关于祷告的第二个要点是,观察建殿的真正目的所看到简单事实。请注意一再出现的词组:‘他们若向此处祷告’或‘他们在这殿里向你祈求祷告’(20、24、26、29各节 )。这是设想那些想祷告的人将要寻找祷告的地方。然而把这点当作旧约宗教的外表主义的一个例证是误导的,因为它的用意适得其反。它含蓄地表示,是祷告,而不是献祭,才是圣殿的基本功用。而且这里所称赞属灵的活动,是由多次提及圣殿非神真正居所这事实证明的,诚然,甚至天尚且不足祂居住。这个事实通常都或多或少同时暗指以色列人是‘向这殿’祷告(例如29、30节 )。

这样看来,人与神的关系这里完全是属灵的。固然有外的机构,但机构本身决不能产生神与人之间有意义的关系。神‘知道世人的心’,而且希望他们能真正诚实的响应(31节 )。

所罗门的祷告(Ⅱ )(续 )

(二 )

因此,这是论到祷告的神学。那基本的前提包括在十四节里面,那里说,神向那些‘尽心行在你(神 )面前的’人守约。这种关系,在这里及别处都表明完全是双方的,而且不准有权宜的办法。神的委身已证明出来,而且仍然愿意这样。二十节(请比较40节 )表明所罗门要神的眼睛张开日夜看顾这殿。目的是要祂经常留心祂子民的祷告。(这种想法通常由‘张开’这词组的形式所强调、这词组在原文是用被动分词──‘被张开’──暗示习惯地、而且无间断的准备听。 )所罗门知道,神就是像这样看顾圣殿。而且祂赐给人的圣殿,就是祂那方面的保证,用祂已经立祂的名在那里的意义来表明(20节 ),也即祂必定时常都会接纳。但是这种情形,是必须由以色列方面相应的经常行动来满足的。圣殿充份象征的价值,乃是作为神和以色列相互寻找的焦点

然而,祷告更明确的主题,是和以色列人犯罪的结果相关联。以色列经常忠实祷告这幅图画(21节 ),很快便让位给一幅以色列人悔罪祷告的图画。在所罗门对后世与神的关系的整个观念中,这是一种暗示,或许是一种预感;即后世的特性是不忠,而不是它的反面──一种由那些世代之记载所带来的印象,这种印象是历代志下其余大多数节所专注的,而且是历代志作者心目中的所罗门的祷告所密切关注的。所以,所罗门再三复述的一个特殊的剧情说明是:以色列犯罪,神便除掉立约上所列举的那些祝福(结果在战争中失败并且被掳、见24节 干旱、见26节 饥荒、瘟疫等等、见28节 )。以色列回心转意(或悔改 )并且祈求──所罗门对此加上他的祈求,要求神赦免并恢复祝福。在这种模式中有一种规律,就是在一再出现的语句中似乎有一种颇机械性的重复:例如‘你的民因得罪你,……使天闭塞’(26节 )。在这里所罗门的祷告又是与历代志下其余的经文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将要看见国家的命运,在这个或那个王的统治之下,怎样经常与王的公义或邪恶有直接的关联。这是不是那形成新约的背景之犹太教的律法主义的开端呢?

要答复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历代志在旧约的圣约神学的框架内是守正不阿的。神和以色列之间任何关系的基础,最终都只能是神的守约和施慈爱(14节 )。神在建立这种关系的行动之先,必须有以色列的顺服。正如我们已经特别提及的当顺服出现时,它是以响应的形式出现的,那响应是十分个人的,所以顺服是不能由一系列指定的行动构成的。我们能够藉着思考二十三节的‘判断’和‘义’的概念所指意思,进一步明白这种思想。

旧约的审判神学,也许在诗中有最好的例证。审判的概念,在现代的读者看来是充满本丢彼拉多向革老丢謮安可怕的预感,却是诗人所确信而又欢乐地去寻求。这是因为在旧约的圣徒看来,审判有拯救的含意。拯救往往是脱离仇敌,不过对我们的论点来说是附带的。它所包含主要意义是:拯救是基于圣徒与神之间一种已经存在的关系──由神的约所厘定的关系。标准修订英译本在译的vindication( 译按:中文和合本译作‘判语’是企图捕捉这个意义。mishpat一词,有时也能译作right(公义、或正直 ),甚至译作cause(原因或使之 ),正如在我们的经文中三十五节和三十九节的情形(译按:中文和合本分别译作‘使他们得胜’和‘为他们伸冤’ )。这最后两节显示:所罗门在他的祷告中想到这种审判。神必定会垂听悔罪的以色列的祷告,不是因为藉着祷告,他们便值得获得祂的恩宠,而是因为祂回到祂最初对他们的‘约’中。

关于义的概念也能作类似的观察。旧约的人,我们往往发现他们为自己的(公 )义辩护(正如我们已引证过的诗七和十七篇 )。然而,我们若考虑旧约的整体,便清楚可以看出他们意思不是指他们拥有与生俱来或固有的义,使他们蒙神接纳。诗一四三篇把这要点作了很好的说明。在那篇诗二节写诗的人承认──与我们当前这的语调很相似──‘在你面前凡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是义的’。他的义是基于的公义(1节 ),仰赖祂垂听他的恳求(这个词给我们提供另外一点相似之处 )。这种视神的公义为拯救的概念,对了解旧约有高度说明的作用,并且十分接近新约关于神对待人类的观点。在诗一四三篇写诗的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功劳向神求助,而是根据他立约的身份,正如他靠求助于神的信实和祂的公义(1节 )所表明的。约伯也论到他的,而且确实是藉着他的mishpat(right、权利 ),来到神面前。即便如此他也深深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他的义也(含蓄地 )是基于‘约’。这不但是了解诗第七和十七篇最好的方法,也是了解义,就是所罗门恳求神当以色列人在祷告中向祂转回时加以承认的。

(三 )

四十一、四十二节所罗门最后的话语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在这里所记载的祷告与列王纪上有所区别。正像在历代志上二十八章( 请参阅注释──重提所罗门之受命(Ⅱ )),我们发现那里参照诗一三二篇,那篇诗说到神进入祂的安息,正像约柜在圣殿中找到它的居所。在这里引进这几节的作用,是表明所罗门并不认为,历代志作者也不认为,由于约柜的到来神的应许便终于应验了。那里仍然需要有一个祷告,就是祈求神继续记念祂对大卫坚定的爱,意思是祂应当把这种爱也向他的子孙表明出来。反过来说,在大卫和所罗门时期,再没有相同的和平与公义时期,这事实也许是要充份指出,而且作为暗示历代志作者描绘在所罗门时代,神在锡安‘安息’的图画已经有某种末世论的意义(威廉逊〔Willamson〕的见解 );那就是说,仍然有一种神与祂子民盼望的‘安息’,有某种在他当时尚未实现的事实。

‘你的祭司’和‘你的圣民’(41节 )要分别地‘披上救恩’和‘蒙福欢乐’。‘祭司’和‘圣民’之间暗示这时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其要点毋宁说是整个国家都应展现神的救恩和良善。这一点与祷告中所强调外邦人的地位(32节及以下各节 ),和我们已经看见及将要看见(代下九章 )论及以色列对万国的见证互相关联。‘信实之民自然和不可避免地说到他们的神的卓越和美好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历代志下第五章

vii. 圣殿的完成

「所罗门作完了耶和华殿的一切工。」

,参:

两个摘要性的清单自然地导入这个最后的叙述,确定圣殿是大卫所罗门之间联合的工作。大卫有几次跟随约书亚的做法(参:,将圣殿建材分别为圣(参:。他也已经为府库准备了利未人,并为他们在圣殿上边和旁边营建屋子(参:及下,。于是,这伟大的工程作完了(相对于「开始」,,并准备好举行特别的启用典礼了(五~七章)。

20「大卫所准备的地方」(1节,REB、NEB;参NIV、NRSV、AV等)包括一个MT经文轻微的重新调整,但却有古译本支持。比起另一个翻译,「(所罗门)在大卫的地方上面建造的」更可取。

21参G. R. Driver, Textus 4, 1964, p. 90; 参L. C. Allen, The Greek Chronicles , 2, SVT 27 (Leiden: Brill, 1974), p. 83.

22也参H. G. M. Williamson, in W. Horbury (ed.), Templum Amicitiae, JSNTS 48 (Sheffiel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1991), pp. 20~25.

23对于肘「一般被接受的尺寸」是44.45公分,等于17.5寸(D.J. Wiseman, IBD , pp. 1635~1636)。

24历代志作者在这个段落的衡量尺寸,在相关的数目字之前总是会用复数型的「肘」。(和Williamson, p. 206)。

25古代以色列圣殿设计上的改变:参C. L. Meyers, 'The elusive temple,' BA 45, 1982, pp. 33~41.

26参J. Strange, 'The idea of afterlife in ancient Israel: some remarks on the iconography of Solomon's temple', PEQ 117, 1985, pp. 35~40; H. Gese in H. Gese and H. P. Ruger (eds.), Wort und Geschichte , AOAT 18, 1973, p. 82.

27RSV「钉子的重量是一舍客勒到五十舍客勒的金子」,乃是根据LXX的修正,但假设钉子是精金没有合理的根据。

28可能经文上的支持,参Rudolph, pp. 204~205; Jones, I, pp. 169~170.

29参J. Hoftijzer, Dictionnaire des inscriptions semitiques de lʾouest (Leiden: Brill, 1960~62), p. 235; J. C. L. Gibson, Textbook of Syrian Semitic Inscription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2), pp. 124~127; W. von Soden, AHwb, p. 828.

30更进一步的详情请看,D. J. Wiseman and C. J. Davey, IBD 2, pp. 726~727 (including diagram); Jones, I, pp. 181~183.

31W. G. E. Watson, 'Archaic elements in the language of Chronicles', Bib . 53, 1972, p. 196.

32参 P. R. Ackroyd, 'The temple vessels - a continuity theme', SVT 23, 1972, pp. 166~181.

33标准肘的尺寸是四十四点四五公分,看 IBD , pp. 1635~1636。

34参M. Haran, Temples and Temple Servic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78), p. 189.

35参J. I. Durham, Exodus , WBC (Waco: Word Books, 1987), pp. 360~365.

36在14节与,REB、NEB、JB正确的读成「十个(座)」,而不是MT「他做了」,后者在这里是离题了。

37参考反向的观点J. J. Bimson, 'King Solomon's mines? A reassessment of finds in the Arabah', TB 32, 1981, pp. 123~149, and F. Singer, 'From these hills … ',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4, 1978, pp. 11~25.

H所罗门献殿

i. 约柜和云彩

「祭司将耶和华的约柜抬进内殿,就是至圣所。」

a,参:a

b,参:

c ~14,参:b ~11

大卫开始为圣殿所预备的工作可远溯到,如今完工了,建造圣殿的故事至此达到高潮。这段记载占了三章篇幅,,并且分为三个阶段: (a) 约柜和神同在的云彩充满圣殿; (b) 所罗门向神献上赞美与祷告; (c) 神用火和盼望的资讯来回应

与列王纪的材料对照,历代志作者做了几个简短但是重要的增添(如b~13a,b~15)。这种扩增笔法与他处理建殿的记载正好反向。他在稍前的记载,删减了列王纪百分之五十的内容(三~四章),确定作者真正的兴趣是在于圣殿的象征意义。这些篇章因此没有太多关于神的圣殿是什么,而是在于圣殿所属的神。最好的例证莫过于c~14节,在那里祭司因着神莫大荣耀的影响,不能够运行所预期的职责。换句话说,一旦圣殿开始正式启用,一切小心计画的仪式和服事必须中止,因为神为祂自己接收整个圣殿。圣殿是为了神的荣耀,而不是为了人的荣耀(参:代上十七的注解〕,部分目的是作为祂赦免、医治和复兴祂百姓的用途

第五章借着集中记载摆设圣殿的最后动作,就是把约柜安置在至圣所(4~10节),作好献殿准备。就像随后充满圣殿的云彩(13c~14节),约柜象征神的同在,所以本章描述神开始居住在祂百姓生活的中心。约柜也表明神与以色列人在出埃及的时候所定的约(7~10节);事实上,「约柜」在历代志中是特别受到喜爱的片语。38在这个上下文中,它特别指到神对于以色列的委身,一个特别会被历代志原始读者所领会的重点。即使在他们的时代,约柜已经消失很久,并且他们本身的圣殿只是所罗门荣耀的影儿;但这却是一个提醒,这些象征所代表的神,确定没有抛弃他们。透过利未人所领导的音乐事奉,他们诚然能够在参与赞美和敬拜中同样感到祂的同在(11~14节)。

旧约圣经对神荣耀的意识,仅仅是预备道路,透过在地上但是被高举的基督完全彰显出来(约壹14)。属天的荣耀特别是与耶稣生平某些特殊的时刻相关联,包括t的出生、变像、钉十字架及下)、升天,和t国度的来临。神的荣耀却不只是限制在神的儿子,也透过圣灵的工作赐与信徒。新约圣经也在敬拜和经验神的荣耀之间保持关联性,有时借用旧约圣经的象征就像是约柜(参:。圣殿的奉献典礼,这样经验到神的荣耀会继续令人惊奇,就像是从死里复活的基督赐给约翰的启示一样

纵使本章大部分与相当类似,历代志作者本身的强调浮现在两个熟悉的方面。首先,第11b~13a节内容有一连串多是微小的增添,和一处主要的增添,刻画出全以色列人的角色,特别是利未人。第二,实际上的遣词用字,是受到两段较早几处旧约经文的影响。本章整体上是反映大卫运送约柜到耶路撒冷的故事(不过没有提到他的困难处!参:代上十三~十六),第13c~14节则强烈呼应会幕的奉献典礼中神的荣耀启示(参:。这些连结证明历代志作者看见神的计画横跨数世纪,表明所罗门的成就完成了摩西和大卫的工作。然而,比较所罗门和这些较早期的领袖,显然至少有一个主要的不同。会幕是一个暂时性的架构,而大卫只能够把约柜摆在一个暂时性的家,因此所罗门提供神地上的居所,明显具有终结的含义。

a. 所罗门聚集以色列众人

当所罗门聚集(2、3节,召聚和聚集源自相同的希伯来文字根)领袖时,是历代志中典型的「好」王的行为,特别是与圣殿聚集有关的(例如大卫,、5,;所罗门,;约沙法,、26;希西家,、25)。几个因素都暗示强调重点已改变,从所罗门转向历代志上十三章的主题,就如大卫的例子一样,运送约柜是百姓的作为,而不只是君王的举动。强调是在以色列众人(3节)、长老(2、4节)和代表各支派的(参:代上二~九)首领(2节),但是记载于的所罗门却在这里的第2~3节被省略。39

这事件发生在第七月的节庆(3节,,就是住棚节(在Tg. 和GNB是明显的)。圣殿已经在八月分完成了,几乎确定是在前一年(参:,由此暗示,除了其他准备工作以外,到启用典礼还有相当的一段时间。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赎罪日,并不清楚,因为那应该是在五天之前举行(参:,特别是导致圣殿建造凸显的背景因素(代上二十一),和第六至七章中所强调的赦免,更令人不知道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赎罪日。也有可能是在被掳之前的整个时期,并没有合宜遵守节期,或者根本就没有遵守。那些首批被掳归回的人,也在住棚节时庆祝祭坛的献用,应该是要凸显他们与所罗门圣殿的传承。

b. 约柜最后的旅程

相对于,利未人(4节)和祭司(5节,参7节)有不同的分工。利未人特殊的职责是扛抬约柜(参:,在接受圣殿基本服事之前,特别提到他们最后一次扛抬约柜(12~13节)。「利未人的祭司」(JB,参NIV;「祭司利未人」,和合)协助利未人把会幕和其中一切的圣器具都带上来(5节)并不足为奇,如果这是来自基遍的帐幕(参:。祭司的基地在那里,而耶路撒冷的约柜只有利未人照顾。40

几个特色显示这是摩西的帐幕,而不是大卫的(后者参:。「会幕」在列王纪和历代志中并没有用来指其他的帐幕,提及神圣的器皿或是器具,是强调会幕和圣殿之间的延续性(请看历代志上,第50~51页的注释〕,而亚萨、希幔,和耶杜顿(12节)伴随着祭司一起出现,确定服事人员是从基遍和耶路撒冷合并的。如此重要的物品如摩西帐幕的结局,只有一笔带过,固然令人讶异,但实际上现在它是多余的,而且不大像是在最高级修复状况中。反向的,约柜虽然只是一个更伟大的事物的象征,却具有继续存在的角色。

百姓最后的行动(「全会众」,REB、NEB),是在约柜从他们的视线永久消失之前献上牺牲(6节)。而这可能是一个感恩祭,感谢旅程中不曾发生意外(参:,也是对神忠诚的一个合适举动,正是约柜所代表的。献祭的丰盛是所罗门的典型表现(,相较之下大大地超过大卫所献上的牺牲。41

c. 约柜最后停息之处

祭司(7节)从利未人接手把约柜带到至圣所,因为只有前者蒙允许进到那里。这个段落的节奏慢了下来,惟一行动见于开头的动词带来,余下是约柜周遭的形容,提到四个特色: (a) 约柜被放置在至圣所(7节),也称作内殿(; (b) 完全被基路伯覆盖(7 b~8节;: (c) 带有杠的两端在幔子外面是看得见的,不过不是在圣殿的外面(9节),这个不寻常的附记是为了祭司和利未人着想,因为惟有他们才能够进到圣殿; (d) 其中包括约的两块石版,就是十诫,象征神对以色列人永恒的信实(10节)。42历代志中这是对西乃之约罕见的描述,然而从埃及出来很明显是形成神应许圣殿和大卫王权的根基(参:。同样的属天恩典不仅把所罗门和历代志作者的世代连接到神过去的应许,也以同样的方式透过新约把今日的读者连接到基督。43

d. 神的荣耀和以色列的赞美

对句子的构造只有稍微的中断,历代志作者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加插了一个较长的「众祭司从圣所里出来的时候(12a节,新译),……云彩覆盖耶和华的殿(在这里的13c节)」。增添的内容提到荣耀的云彩为什么会覆盖圣殿的两个理由。所有的祭司明显地怀着热切的心(并不分班供职),都已经自洁(11b节;参:及下)。然后来自基遍(希幔和耶杜顿)和耶路撒冷(亚萨)的联合乐队和利未人的诗班,还有一百二十个祭司吹号,一起唱一首取材自诗中赞美神良善和慈爱的诗歌(例参:;参:。祭司和利未人透过他们的合一、忠心和赞美,表示他们渴望来敬拜神,并且历代志作者清楚有意看待这是当效法的榜样。当神的百姓为了神分别自己,表达出自内心的敬拜和赞美的时候,神必定会以t同在的记号来回应。

至于祭司的分班(11节),见历代志上二十四章的注解。吹号(13节)是祭司惟一参与的音乐活动(参:,一旦约柜被安顿好之后,利未人主要的功能转成音乐上的事奉(参:。在这方面,他们口述以色列人对神同在的赞美。他们的位置在坛的东边(12节),就是在院子中的大铜坛和圣殿的门之间,彰显他们与百姓的合一,和他们与神的亲近。细麻布似乎一向是他们的特别衣服,因为只有这里及与利未人并提。双重的表达,都一齐发声,声合为a节),凸显众人的合一。

从诗中的引句(13b节)浓缩成一个句子,论及整个圣殿的计画是什么,而自从神首次应许大卫几年以来,神信实的爱(希伯来文 ḥesed )已经确保这计画的成功。圣殿背后的这位神:t是良善的。44这也是为什么t对以色列人的敬拜回之以后来犹太人叫做舍吉拿(shekinah)的荣耀(13 c~14节)。云彩和荣耀都充满圣殿中,与摩西的关联非常接近(特别是。云彩是圣经上对于神同在特别丰富的象征(如:,强调t的神秘和庄严。圣殿绝对不是属于人类的,甚至不是祭司的,纵使他们已经洁净自己,却发现根本不可能运行任何他们被指示的职责。45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所罗门作完了耶和华殿的一切工,就把他父大卫分别为圣的金银和器皿都带来,放在神殿的府库里。」

“大卫分别为圣的”。参看至5节。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ockquote >

以后. ――《启导本圣经注释》

总结:作者再次强调圣殿的器皿是所罗门的父亲大卫王所分别为圣的。

──《串珠圣经注释》

所罗门圣殿于B.C.966开工,到了B.C.959年8月竣工,约经历了7年时间。所罗门把先王大卫分别为圣的圣殿的材料和自己制造的圣殿的器物都放在府库里保管。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是:①献给神的分别为圣的任何物品都不得为世俗的目的使用;②圣殿内的珍宝和器具即便当时不用,也要把它完好地保存。同样,作为圣殿本身的信徒,也要完好地保存自己的肢体,以此做兵器为公义而奋斗(罗6 :13 )。

――《圣经精读本》
◎比起列王纪上,历代志用较少的篇幅记载圣殿的建造,但用更多的篇幅记载圣殿的奉献典礼,增补不少细节记载。

●「完了」:SH 7999,「在和平中」、「完满」、「完成」。此字与「所罗门」SH 8010 (「平安」 )相近。

◎「大卫分别为圣的金银和器皿」:可参考 代上 29:2-5 的记载。

圣殿的建造历时多久?】

这圣殿用了七年时间来建造。列王纪上说它是在所罗门作王的第十一年第八月(即公元前959年阳历十一月 完成的。而历代志下说百姓在七月聚集到所罗门王那里,举行献殿礼,那不是在圣殿完成之前一个月,就是在完成后的第十一个月举行的(5:3)。

――《灵修版圣经注释》

】「那时所罗门将以色列的长老、各支派的首领,并以色列的族长,招聚到耶路撒冷,要把耶和华的约柜从大卫城就是锡安运上来。」

招聚到耶路撒冷。 7:22记录了所罗门奉献圣殿。 9:9注释。,14与基本上是一样的。但《历代志》多了一个《列王纪》所没有的重要细节,就是神显示其临格的情形

大卫城。约柜一直保存在大卫城的一个帐篷里。大卫城在耶路撒冷的最南部。这是大卫所夺取的耶布斯锡安堡垒,那里有大卫的王室住宅。圣殿所坐落在锡安山脊的北侧。约柜是从俄别以东家抬到大卫城的,代上15章 )。

“锡安”。耶路撒冷的别名,或正如这里,是耶路撒冷东南面的部分。圣殿所在的摩利亚就在这地区的北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本节至为圣殿落成礼的记述。包括运约柜入圣殿,所罗门献殿的祷告和典礼的结束。

――《启导本圣经注释》

「那时,所罗门 ...... 招聚」:这是作者惯用的笔法。

──《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长老: 长老是各支派和家族的代表,大卫为了商议建殿曾召集过他们,而且他们还为圣殿的装饰奉献了珠宝。他们为建殿不辞辛劳,因此召集这些人举行圣殿的奉献仪式,也有慰劳他们的目的。同时,这也是督促全民敬畏神的信仰复兴运动的重要环节。

――《圣经精读本》
●「锡安」:SH 6726,「干枯之地」,指「耶路撒冷」,但仅出现于诗歌体,尤其是先知书、诗的诗歌体中。

在神的荣耀中进行约柜安置仪式: 本文的描述既庄严又生动,读者如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在建殿过程中约柜安置仪式是最庄严的仪式。因为约柜象征神的临在,是圣殿中最重要和最壮严的器物。此外,以色列全民共同参与了这次仪式(2节 ),同时还有多次的燔祭(6节 ),因此可以说是一次全国性的宗教活动。这一仪式有两方面的意义:①宗教意义: i.再次确认以色列全民信仰的统一性; ii.亲眼目睹神的同在,从而重新认识以色列是神政国家的事实,坚定忠诚与奉献的决心。②政治意义: i.确认所罗门王朝的神政统治; ii.防止以色列各支派的分裂,加强所罗门王朝的统治,恢复民族的同质感,从而凝聚国民的力量。通过这件事值得我们深思的是:①信徒的敬拜和人生不仅要充满荣耀和奉献,更要充满喜悦和赞美。对于今天逐渐教条化、形式化的教会敬拜来讲,这种转变是刻不容缓的;②只有把约柜安置在至圣所,真正意义上的建殿才算完成。同样当我们在心中坚定神的道时,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信徒”。也只有这样才有资格担负起作为“神的圣殿”的责任,圣灵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满足;③信徒应把身心灵毫无保留地献给神,从而成就完全的人生。

――《圣经精读本》

「于是以色列众人在七月节前,都聚集到王那里。

七月节。即住棚节,在奉献圣殿以后举行。这是希伯来人快乐的节日

“七月节”。住棚节。参看至43节的脚注。“七月”(九、十月间 )。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七月节”即“住棚节”,在以色列宗教历七月举行,相当于阳历九至十月份。看,65注。

――《启导本圣经注释》

「七月节」:即住棚节。

七月原称以他念月

──《串珠圣经注释》
●「七月节」:就是「住棚节」。 利 23:34-43

◎ 王上 6:38 说圣殿是所罗门王第十一年八月建成,因此此处如果不是提早一个月奉献,就是延后近一年奉献。

七月节】

历代志只有月分的数目,没有记载其名字:以他念月。有关这个秋季月分的讨论,可参看:的注释。通用的历法之中有一个只用数字,不用月分名称。本节所指的节期是住棚节。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色列众长老来到,利未人便抬起约柜,」

利未人。在相应经文里是“祭司”。本文进一步叙述“祭司将耶和华的约柜抬进内殿”。所以这里的“利未人”一定是指利未人中的亚伦子孙。他们自然是祭司。

「利未人便抬起约柜」:注。

──《串珠圣经注释》
●「利未人便抬起约柜」

: 王上 8:3 说「祭司便抬起约柜」。代下 5:7 也说明此处的「利未人」是「祭司」。

】「祭司利未人将约柜运上来,又将会幕和会幕的一切圣器具都带上来。」

会幕。会幕是从基遍搬来的

祭司利未人。抬约柜和会幕器具的任务是分配给哥辖家族的。亚伦是哥辖的后裔。他的子孙担任祭司。又见,4注释。

「祭司利未人」:原文在这两个名词中间没有连接词,故此学者有下列解释:

1整个词语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泛指圣殿内所有员工;

2词语的重点在祭司上,利未人是指他们出身的支派

3应在两个名词之间,补回连接词

按第三种解释,利未人把约柜抬到殿内,再由祭司安放在至圣所,因为那儿是只有祭司才获准进入的地方。

「会幕」:是指留在基遍的那些部分

──《串珠圣经注释》
◎ 5:5 指的应该是基遍的会幕 代上 16:39-40 代下 1:3 。

】「所罗门王和聚集到他那里的以色列全会众,都在约柜前献牛羊为祭,多得不可胜数。」

运约柜时稍有不是,就会惹祸招灾,6:19,。因此,为了预防运约柜过程中发生突发事故,搬运前献祭也是很有必要的。此处的祭祀有两个目的:①以免神对突发事故的忿怒;②因神的祝福使百姓加倍地喜悦。

――《圣经精读本》

】「祭司将耶和华的约柜抬进内殿,就是至圣所,放在两个基路伯的翅膀底下。」

】安置约柜在“基路伯 的翅膀底下”,正是神与以色列百姓见面,并立约启示神的旨意的地方。这里有基路伯 的翅膀遮掩约柜和抬柜的杠,是一个非常“隐密的地方”。这意味着神和神的道极其神圣,并表示旧约时代的神与以色列百姓之间的交通只限在一定范围之内。但是,今天的信徒可以自由地与神交通,获得神的道和恩惠,16:15)。

――《圣经精读本》

】「基路伯张着翅膀在约柜之上,遮掩约柜和抬柜的杠。」

】关于约柜的放置,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这杠甚长,杠头在内殿前可以看见,在殿外却不能看见,直到如今还在那里。」

杠甚长。见注释。

直到如今。如果《历代志》是在被掳回归以后编写的(见《历代志》序言 本书115-117页 ),编者在这里就是保留了圣殿毁坏,25:9-13),约柜藏到洞里以前的文字。 ●「直到如今还在那里」:指的应该是「约柜的杠」还在那里。

◎ 5:9 历代志著作时(被掳归回 ),约柜应该已经佚失。因此这段显然是引用其他文献(8:8)时,被留下来的。其用意应该也是要提醒以色列人,约柜的的确确在圣殿之中。

“直到如今还在”的“如今”反映了历代志下写作背景的甚么资料?】圣经里有几卷书是在神的感动之下,从不同的资料取材编写成的。历代志所记载的事件经历好几百年,是由单独一位作者汇集几卷书而编成。其中有一句“直到如今还在那里”,是取材于公元前586年犹大人被掳以前所写的史料。尽管历代志上下编写完成,是在被掳和所罗门的圣殿被毁以后,但作者似乎认为应该在这卷书中保留这句话。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柜里惟有两块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后,耶和华与他们立约的时候,摩西在何烈山所放的。除此以外,并无别物。」

与他们立约。神的律法是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神在何烈山与他们所立旧约的基础,34:27-28),也是祂应许将祂的律法写在人心中之新约的基础

并无别物。约柜里面只有两块写着神律法的石板。吗哪的罐和亚伦的杖已不在其内

关于约柜里面放置的东西,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两块石版」

: 出 25:16 40:20 上面记载十诫。

●「何烈山」:「何烈」是「沙漠」的意思,「何烈山」就是「西乃山」。

◎ 5:10 事实上约柜中应该放着 来 9:4 记载的「柜里有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过芽的杖,并两块约版」,此处如果不是简要的记载,就是亚伦发过芽的杖和吗哪已经佚失了。

】「当时,在那里所有的祭司都已自洁,并不分班供职。」

在那里所有的祭司。从这里到“祂的慈爱永远长存”(第13节 ),是《历代志》所特有的。在短短的一节中间,插入了一段重要的细节,描述神在圣殿里显现。

自洁。即在礼仪上自洁,以便参加这个庄严的仪式

“并不分班供职”。即二十四班的祭司都来协助这项工作。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全体祭司都出席献殿大典,故不分班供职。

――《启导本圣经注释》

在圣殿的奉献仪式上,所有祭司都自洁,并不分班供职。按规定祭司分24班次,每一班次每年在圣殿里服事两周。但是本节中却打破了这一规定,因为圣殿奉献仪式规模庞大,需要很多人员。

――《圣经精读本》
●「自洁」:SH 6942,「保持自己分别」、「奉献自己为圣」。

感恩赞美:11-13, 这三节经文是列王纪上所没有的,里面许多词句与代上15-16章的相同(参串 ),可见作者写下这三节经文的目的,很可能是表示历史重演了大卫奉迎约柜入京的情景。

──《串珠圣经注释》

神的荣耀充满神的殿: 本文记述了约柜安置仪式结束后会众赞美神,以及神以云充满圣殿象征他的悦纳和同在。前者以百姓的喜悦和忠诚为主题,后者则以神的荣耀和威严为主题。

――《圣经精读本》
◎ 5:11-13 与 王上 8:10-11 相比,有略为增加的额外记载,显示历代志作者特别关注这些事情。

】「他们出圣所的时候,歌唱的利未人亚萨、希幔、耶杜顿和他们的众子、众弟兄都穿细麻布衣服,站在坛的东边敲钹、鼓瑟、弹琴,同着他们有一百二十个祭司吹号。」

穿。

铙钹。

吹号。

●「歌唱的利未人」:原文是「全体唱歌的利未人」、「所有唱歌的利未人」。

细麻布衣服】细麻布虽然通常是祭司专用的衣料(利六\cs1610,在这特殊场合中,利未人和乐师都是全体身穿细麻布衣服。祭司服饰所用的细麻是自埃及进口;细麻在当地也是祭司特有的料子。天使所穿的也被形容为细麻布衣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乐器】

钹、瑟、琴、号都是当时典型的乐器。早至主前第三千年纪,已经出现在古代近东的文献、浮雕、绘画之中。至于本节之中,哪个希伯来字眼当译作「瑟」,哪个当译作「琴」,专家仍然未有定论。和合本译作「瑟」的,是个十弦的乐器,学者相信「琴」则弦数较少。两种乐器都是手提的,框用木制。钹是用青铜制造的敲击乐器,惟一未能确定之处是其大小。号不是其他经文中那些用羊角造成的号角。当时军事和崇拜仪式,都有使用喇叭形的管状号角。埃及浮雕和出土文物都有例证。例如法老图坦卡门的墓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乐器(长度几达两呎的银号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通过本节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歌声和乐器对赞美和敬拜神的仪式中的重要性。在旧约时代一般是在欢送仪式、筵席、王位登基仪式、城墙落成式、运约柜时唱歌,其主要内容就是赞美神的全能、慈爱和公义。通过乐器和歌声加倍了圣殿奉献仪式上的庄严和喜悦,这说明神愿意通过人的歌声和乐器,得到荣耀

――《圣经精读本》

】「吹号的、歌唱的都一齐发声,声合为一,赞美感谢耶和华。吹号、敲钹,用各种乐器,扬声赞美耶和华说:“耶和华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那时,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

●本为「善」:SH 2896,「好东西」、「利益」、「福乐」。

◎ 5:13 的意义是这些歌颂的人,都不求自己的突出表现,而是一心一意的努力成为「一个赞美、感谢神的声音」之一部份。我们是否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事奉团队的「一部份」,舍弃自我?

●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此处指「伴随神显现的云彩」。出 16:10 19:9,16 24:16

】「云 ...... 荣光」「云」是「彩云」,与「荣光」同样指神临格的荣耀。换句话说,神已悦纳所罗门所作的,并且已经居住在他所盖造的圣殿中。
——《串珠圣经注释》

「云...... 荣光」:「云」是「彩云」,与「荣光」同样指神临格的荣耀。换句话说,神已悦纳所罗门所作的,并且已经居住在他所盖造的圣殿中。

──《串珠圣经注释》

……为善……永远长存: 一句平易而简单的赞美词却包含了基督教信仰的精髓。以色列百姓时而因罪而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神自始至终用善和慈爱护卫着他的百姓。因此包括大卫在内的众多以色列的祖先都作过同样的信仰告白。可见,基督教信仰的真谛就是即便在患难和逼迫之中,都要始终如一地赞美神的善与慈爱

――《圣经精读本》
】「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神的殿。」

“云”代表神的同在,以及祂赞成圣殿的兴建,正如在会幕以上的云彩一样。参看至38节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神无所不在,神藉云般的荣光让人看见祂的悦纳和同在。不过,本节所说的荣光是显在殿中,只有祭司等看见;所记乃是给以色列人看的。二事同时发生。

――《启导本圣经注释》

云: 云充满圣殿意味着神已悦纳了所罗门建筑的圣殿。有关云的解释请参见的注解。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 更确切的翻译应是“(云的荣耀压倒一切 ),仪式(服事 )无法继续进行”。换言之,祭司出圣所之后要继续供职,但神的荣光压倒一切,无法进行任何事情。这象征新约时代福音的能力和荣耀,表示万国万民将顺服基督的道。从末世论的角度讲,表示万邦的势力在神的国度中屈服于神的统治

――《圣经精读本》
◎ 5:14 与 出 40:33-35 会幕完工时的景象一样。摩西也因为神的荣光无法进入会幕。如同会幕一样,神用人可见的景象来表达他对圣殿的认可。

【思想问题(第5- 6章 )】

1建殿完毕,首要的事就是将约柜运进圣殿。这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见6:10-11;

2本书特别强调在约柜抬进至圣所后,有祭司和利未人奏乐、唱诗赞美神,跟着神的荣光充满圣殿,甚至祭司不能供职(5:11-14)。今天,你的教会是否重视音乐的事奉?你有否在这方面奉献所长?

3大卫与所罗门立志为神建圣殿,并努力实行,显示他们敬畏神的心。有人说,基督徒「为自己应一无所求,为神则应求大事」。你同意吗?

46:1-18可说是所罗门向神祷告的基础,试加以分析(留意神的超越、祂与百姓的关系、祂的应许 )。这方面的认识对你的祷告生活有什么启发?

5所罗门的祷文中,强调圣殿是百姓祷告的殿。也求神垂听一切在圣殿中诚心的祷告。今天的礼拜堂应否也是祷告的殿?这会否影响你参与教会祈祷会的态度?

6所罗门的祷告中,除了求神赦罪,免去灾殃,使民久居应许地、作战得胜之外,还牵涉什么?参23, 27, 30-31, 33, 41-42节。所罗门祷告的事项对今日教会祈祷的内容有什么启发?

7所罗门一方面求神居于圣殿(6:41),另一方面多次描述神是在天上(见21- 23- 25- 27等 ),不受地理环境限制(18 )。今天,你对神的同在有多少认识?你会否把神的同在和活动局限于你的教会、你的宗派之内。

──《串珠圣经注释》

安放约柜】

承接历代志上的做法,本书作者对约柜及利未人特别重视。(参代上13-16 )安放约柜入至圣所表示圣殿工程的完竣与大卫之约的正式成立。

(6:10-11)──《串珠圣经注释》

奉献圣殿】

奉献典礼是整个建殿工程的最高峰。本段内容与大致相同,可分为三部分:

1迎神(5:2-6);

2祝祷(6:12-42)及

3庆典(7:1-11)。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七月节”即“住棚节”,以色列人选择在这节期献殿,是否有特别的意义?】

百姓在第七月所守的节期是住棚节,纪念他们列祖进入应许之地以前,在旷野飘流时神对他们的保护。他们每年守这节期,为的是重申对神的委身,信靠祂的引导与保护。这一次的节期与奉献圣殿礼结合有双重意义,他们一面纪念祖先在旷野飘流时住过帐棚,另一面更因这个永远荣美的圣殿发出感谢。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自发地赞美神的同在;当我经历神的恩典时,我又会怎样回应?】

祭司把约柜抬进圣殿,放在至圣所以后,便从圣所中出来。外间的圣所有桌子,其上放有陈设饼,圣所内还有香炉与金灯台。通常至圣所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在赎罪日那天可以进去。在这个独特的时刻,还有几个祭司也必须进入至圣所,将约柜抬到新的安放之处。他们进去的时候,利未人就赞美神,因为知道神悦纳了为约柜所预备的新地方(5:13)。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

殿中的云是神的荣耀,象征祂的同在。这曾出现在荆棘上照明摩西,也曾领导圣灵人行经旷野的路。这好似说神固定在那里,正如在至圣所一样。神说:这是我永久的居所,随我心意在其中居住。

至圣所是我们心灵的表像,是神的居所,我们要有这烟云进入,如诗所说:主耶和华啊,求你从居所出来,是你力量的约柜,祂在那里居住,那里就必蒙福。祂 以美食使贫穷者得以饱足。祂以救恩为衣给祭司穿上,使圣徒因喜乐而欢呼。祂建立能力的角,点起明亮的灯火。这些有什么条件呢?

合一——吹号的歌唱的都一齐发声,合而为一。我们必须除去纷争、分裂与诽谤。心中要充满爱。当信徒都是同心合意有真正的合一,圣灵就将在我们身上。

同心——我们一齐发声。这是诚心与热心的表现。

感恩——他们赞美感谢耶和华说: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这句话在圣经中重复最多,表现心灵的喜乐,靠神安息。我们在最幽暗的时刻与最欢乐的时光歌唱,充满信心与感谢。

──迈尔《珍贵的片刻》

在我的敬拜生活中,能否反映昔日圣殿敬拜中的丰盛?】

圣殿举行第一次敬拜聚会,以赞美神、宣告祂的同在和美善开始。我们敬拜的时候,也应当以见证神的慈爱作为开始,首先要赞美祂,然后就能预备自己的心,向祂陈明内心的需要。回想神的慈爱与怜悯,你就能心被恩感,天天敬拜祂。诗107篇,是大卫如何回忆神永存慈爱的范例。

──《灵修版圣经注释》
荣耀的圣殿】

「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神的殿。」

圣殿的建筑不论如何高大,装饰不论如何辉煌,仍然不过是物质的建筑;使殿成圣的是神的同在。
殿的建造工程完毕,是在所罗门在位“第十一年布勒月,就是八月”,但并不算是建成;一直等了十一个月,到次年的七月,就是以他念月。为甚么等了这么久呢?因为到七月是住棚节,把约柜迎入至圣所,记念神与人同住,表明是承续会幕的统绪。
在旷野的路上,摩西照神的吩咐建造会幕完成后,“云彩遮盖会幕,耶和华的荣光就充满了帐幕。”
所罗门建造的圣殿,是照着神的指示,规画建造的,绝没有走样,没有擅改图则;但仅有冰冷的纯正信条,是不够的。照人看来,那巨石的建筑已够坚固,可以存到永久,装饰极尽豪华,内部更是金碧辉煌,尽善尽美;但仅有外观和物质的华美,仍然是空的。以色列人期望随时会有敬拜的场所,他们早就组织了乐队,诗班,只要一声令下,挥手之间,可以搞出震地的热闹,招来人山人海;但热闹是无用的,神能够使海涛澎湃,雷鸣林应,奏出更雄伟的交响乐章。圣殿最需要的是神的同在。如果没有神的同在,那一切的物质丰美,一切的人为活动,都是鄙俗不堪的,能用来作其他任何罪恶不洁的用途。
如果为了行在神的旨意中,如何的等候,都是值得的。所罗门王定在七月的住棚节,举行献殿典礼。

祭司将耶和华的约柜抬进内殿,就是至圣所,放在两个基路伯的翅膀底下…约柜里惟有两块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后,耶和华与他们立约的时候,摩西在何烈山所放的。

约柜里面有约版,是神的话。这表明道成为肉身的主与人同在。这是人最大的荣耀。这是宗教的实际。因此,全体祭司和利未人,一同奏乐,歌唱:

“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

就在那时,神的荣耀彰显出来,印证祂的悦纳,表明祂的同在:“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神的殿”,从这时候开始,神承认祂的居所
愿教会不仅是人的活动,物质建筑,而有神的荣光充满。

── 于中旻《历代志下笺记》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