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历代志下 第26章


圣经综合解读

1「犹大众民立亚玛谢的儿子乌西雅(又名亚撒利雅)接续他父作王,那时他年十六岁。」

2「(亚玛谢与他列祖同睡之后,乌西雅收回以禄仍归犹大,又重新修理。)」

神任凭离弃祂的亚玛谢偏行己路、自寻灭亡()),但叛党的首领却没有像北国那样自立为王。因为神的手仍然管理一切,「犹大众民立亚玛谢的儿子乌西雅接续他父作王」()),继续拥戴大卫的后裔,使大卫之约得以继续。
「乌西雅」())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力量」,又名「亚撒利雅」()),意思是「耶和华已帮助」。先知以赛亚从乌西雅年间开始在南国事奉())。
「以禄」())就是「以拉他」()),是以东南部红海亚喀巴湾的港口,古代约旦河东南北商道的起点,靠近以旬·迦别。所罗门和约沙法都曾经在以旬·迦别制造船队()),这个出海口对犹大国的商业贸易非常重要。犹大可能在以东人背叛约兰时失去了以拉他())。亚玛谢在盐谷打败了以东()),但却因为「心高气傲」()),结果一事无成、到死也没能收回「以禄」,反而被他的儿子「乌西雅收回以禄仍归犹大」())。
上图:以拉他和以旬·迦别一带的红海亚喀巴湾。

3「乌西雅登基的时候年十六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五十二年。他母亲名叫耶可利雅,是耶路撒冷人。」

4「乌西雅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父亚玛谢一切所行的;」

5「通晓神默示,撒迦利亚在世的时候,乌西雅定意寻求神;他寻求耶和华,神就使他亨通。」

乌西雅「作王五十二年」()),是到目前为止南、北两国在位最长的君王())。他可能在父亲亚玛谢被掳到撒马利亚以后,与父亲共同执政二十四年()),长大麻风后又与儿子约坦共同执政四年())。
乌西雅「效法他父亲亚玛谢一切所行的」()),暗示他和父亲一样,起初「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但最后晚节不保。
「通晓神默示,撒迦利亚在世的时候」()),原文是「教导他敬畏神的撒迦利亚在世的时候」(英文ESV译本))。这位「撒迦利亚」并不是被掳归回以后的先知撒迦利亚。「撒迦利亚在世的时候,乌西雅定意寻求神」()),但撒迦利亚去世以后,乌西雅逐渐变得「行事邪僻,干犯耶和华——他的神」()),与他的祖父约阿施从前跟从耶何耶大的光景一样())。

6「他出去攻击非利士人,拆毁了迦特城、雅比尼城,和亚实突城;在非利士人中,在亚实突境内,又建筑了些城。」

7「神帮助他攻击非利士人和住在姑珥·巴力的阿拉伯人,并米乌尼人。」

8「亚扪人给乌西雅进贡。他的名声传到埃及,因他甚是强盛。」

9「乌西雅在耶路撒冷的角门和谷门,并城墙转弯之处,建筑城楼,且甚坚固;」

10「又在旷野与高原和平原,建筑望楼,挖了许多井,因他的牲畜甚多;又在山地和佳美之地,有农夫和修理葡萄园的人,因为他喜悦农事。」

11「乌西雅又有军兵,照书记耶利和官长玛西雅所数点的,在王的一个将军哈拿尼雅手下,分队出战。」

12「族长、大能勇士的总数共有二千六百人,」

13「他们手下的军兵共有三十万七千五百人,都有大能,善于争战,帮助王攻击仇敌。」

14「乌西雅为全军预备盾牌、枪、盔、甲、弓,和甩石的机弦,」

15「又在耶路撒冷使巧匠做机器,安在城楼和角楼上,用以射箭发石。乌西雅的名声传到远方;因为他得了非常的帮助,甚是强盛。」

乌西雅与北国之间没有发生争战,而是专心对付西南和东南面())的宿敌,控制经过非利士平原和通往红海的商路。「迦特城、雅比尼城,和亚实突城」())都位于耶路撒冷西面的非利士平原北部。
耶路撒冷的「角门」())在西北角,「谷门」())在西南面。这些城墙可能是被以色列王约阿施拆毁的()),现在被乌西雅重建。
「机器」())可能是装在城墙上的屏障,用来保护向敌人投石或射箭的守军。
乌西雅的军队可能包括许多常备军()),装备精良())。
乌西雅执政的时间与耶罗波安二世())大部分重叠,南北两国都处在同样安全的国际环境里。神使新亚述帝国陷入了持续三十九年的衰落,阿达德尼拉里三世(Adad-nirari III、))的三个儿子撒缦以色四世(Shalmaneser IV、))、亚述但三世(Ashur-dan III、))和亚述尼拉里五世(Ashur-nirari V、))都面临内乱,君权受到贵族的限制,不得不停止对外扩张,所以乌西雅所治理下的南国犹大和耶罗波安二世治理下的北国以色列一样()),都得着了几十年的繁荣稳定())。
乌西雅是最具才略的犹大君王。他「定意寻求神」()),「得了非常的帮助,甚是强盛」()),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征服宿敌())、巩固国防())、富国强兵()),国度似乎已经恢复到昔日大卫的光景。但是,神并没有让我们看到乌西雅大大复兴国度,反而让我们看到:有的人经不起失败,有的人却经不起成功;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无法维持人的敬虔,都有可能成为使人跌倒的石头。

16「他既强盛,就心高气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华——他的神,进耶和华的殿,要在香坛上烧香。」

17「祭司亚撒利雅率领耶和华勇敢的祭司八十人,跟随他进去。」

18「他们就阻挡乌西雅王,对他说:『乌西雅啊,给耶和华烧香不是你的事,乃是亚伦子孙承接圣职祭司的事。你出圣殿吧!因为你犯了罪。你行这事,耶和华神必不使你得荣耀。』」

19「乌西雅就发怒,手拿香炉要烧香。他向祭司发怒的时候,在耶和华殿中香坛旁众祭司面前,额上忽然发出大麻风。」

20「大祭司亚撒利雅和众祭司观看,见他额上发出大麻风,就催他出殿;他自己也急速出去,因为耶和华降灾与他。」

「以致行事邪僻」()),原文是「以致败坏」。
「干犯」())和「犯了罪」())原文是同一个词,意思是「不忠、犯罪」。在犹大诸王中,这个词之前只用在罗波安的时代()),但从现在开始却频繁出现()),一直到南国被掳。对神的不忠,是犹大被掳的原因,从现在开始,犹大的结局已经指日可待。
「强盛」())本来是神的祝福()),结果却成了使乌西雅「败坏」的咒诅。君王的才干,并不能维持他的敬虔;国度的强盛,也不能改善人的属灵光景。相反,恩赐、「名声」())和成功却成了人本相的试金石,引动乌西雅「心高气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华——他的神」())。人的生命若没有被神改变,无论是「强盛」还是衰弱,都会使人「败坏」。所以教会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扶贫济困、改变环境,而是宣讲圣道、改变人心。
当时的外邦君王常常兼任祭司,乌西雅「进耶和华的殿,要在香坛上烧香」()),是不满足神赐给君王的权柄,要高抬自己、夺取祭司的职分。但是,绝对的权力在神的国度里毫无地位,即使是大有能力的乌西雅王,也不可代替祭司的职分。神规定只有承接圣职的祭司才可以在香坛上烧香()),乌西雅越过了神的界线,就是不承认神的权柄。
第19节的「发怒」())重复了两次,提醒我们注意:神一直等到乌西雅「发怒」的时候才采取行动,是人悖逆的「发怒」惹动了神的义怒,导致「耶和华降灾与他」())。而人的肉体在哪里出头,神的管教就在哪里临到;既然乌西雅贪图荣耀,神就「必不使你得荣耀」())。
乌西雅的才干和成功,成了自己的陷阱;他像父亲亚玛谢一样()),因着成功而「心高气傲」()),又因着「心高气傲」而陷入失败。我们都是和乌西雅一样软弱的人,因此,当我们蒙主抬举的时候,应当特别仰望主的怜悯,警醒里面的「心高气傲」,以免「骄傲在败坏以先」()),以致在成功的高处跌倒。

22「乌西雅其余的事,自始至终都是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所记的。」

23「乌西雅与他列祖同睡,葬在王陵的田间他列祖的坟地里;因为人说,他是长大麻风的。他儿子约坦接续他作王。」

「大麻风」())是律法规定必须隔离的不洁净的病,「要独居营外」()),而「营外」代表不蒙神纪念的地方。长了大麻风的乌西雅王「住在别的宫里」()),更要「与耶和华的殿隔绝」()),也与神的国度隔绝,所以由「他儿子约坦管理家事,治理国民」())。
乌西雅因为不洁净,会玷污王陵,所以只能葬在王陵附近的「田间」())。而不洁净的乌西雅驾崩之日()),也是神向先知以赛亚显现之时())。
乌西雅和父亲亚玛谢、祖父约阿施一样,起初都「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但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晚年没有站稳自己的地位。他越过了神的界线,强行进殿烧香,结果却终生与殿隔绝;贪图更多的权柄,结果却失去了原有的权柄。
神拯救我们,不只是叫我们脱离罪和死,更是要我们将来和基督一同作王到永远())。在《历代志》里,神让我们看见什么是合神心意的王、什么是站稳地位的王,也让我们学习预备做王的心志。在神的国度里,人的地位越高,越要学习仆人的事奉());恩赐越大,越要学习与同工配搭。因此,我们「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免得像雄才大略的乌西雅一样,在成功强盛的时候「心高气傲」()),结果「与耶和华的殿隔绝」。
上图:主后第1世纪的乌西雅王墓碑,上面用亚兰文写着:「这里是犹大王乌西雅的骨头,不可打开」。乌西雅因为患了大麻风,所以在大卫城被「葬在王陵的田间他列祖的坟地里」(代下二十六23),而不是被葬在王陵中。在第二圣殿时期,耶路撒冷城扩大,乌西雅可能被迁葬。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傲慢

乌西雅(在列王纪称为亚撒利雅 )的出现,我们便进到被评为忠逆参半的那些君王的最后一位。除了历代志的记载以外,关于他的事所知甚少,因为在列王纪里面的记载很简短。也许带点讽刺的意味,使人最易记得的乃是他的死!──他的死被用来注明先知以赛亚蒙召的日期。虽然如此,他的朝代毕竟是个重要的朝代。这个朝代历时五十二年之久(约主前七九一年至七三九年、包括与他父亲亚玛谢共同摄政时期 ),而且显然是犹太的一个比较稳定而又繁荣的时期,在以色列也是如此。这是被一些先知的评论所暗示的,他们攻击百姓被财富和自我显耀所萦扰的消极方面的事实,这先知在传统上把这时期称为第八世纪。

乌西雅在那漫长而又繁荣的统治中,他从事六至十五节所叙的那些活动,是不会令人惊奇的。他显然重新得回亚玛谢因愚昧而丧失的领土,而且把耶路撒冷城墙被约阿施拆毁了的一部分加以重建。似乎以色列人的掠夺,也许是犹太人由于非利士人剥削,或者由于以东人报复他们较早以前败于亚玛谢手下而造成的国势衰弱所带来的结果。乌西雅大概因这个缘故收复以禄(Eloth、即现今的爱拉〔Eilat〕 )。

历代志对乌西雅强盛的描述,表明这强盛是由他的义行和神的帮助而来(4-5、7、15节。5节的撒迦利亚、在其他方面一无所闻 这个名字显然是个常见的名字。乌西雅与他的关系、使人联想起约阿施与耶何耶大的关系、不过大抵没有监护的寓意。 )强盛,名声,进贡(8节 ),作战能力,然而又得享太平这些名目,便使人联想到大卫和所罗门。提及喜悦农事(10节 ),是不寻常的,使我们对这人的个性,有比历代志的一般传记风格的描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乌西雅的伟大之处明显地在于他是爱好和平的人,而且了解和平的充分意义,是自由去享受神预备的豊富。

和罗波安一样,强盛本身成了乌西雅致败之由。强盛是历代志重大的主题之一。然而,根据强盛的来由,所作的评估是完全不同。乌西雅竟信以为他的强盛乃由于他本身。他的骄傲引致他在教义上犯了严重的罪。(16节上半节、最好译作‘他心高气傲、以致行事败坏’、显示所犯的罪是他骄傲的结果。虽然、骄傲本身并不完全构成犯罪。 )既见自己在政治的领域中居于最高地位,他现在想在向他严格关闭的范围,霸占最高地位。这罪行大概不是指进入圣殿这件事,因为其他君王(所罗门、约阿施 )也这样行;而是指烧香。及以下各节指明烧香──像其他的祭一样──乃是祭司工作的范围。所以,乌西雅的行动,是故意向他们的权柄挑战,而且等于蔑视神本身的神圣。因此这种行动含有一个层面,比不肯顺从更为严重。可拉背叛的命运(民十六章 ),便是侵犯这个范围严重性的一个事例。列王纪显然对于这种试探特别敏感,耶罗波安一世、见王上十三章 )。乌西雅的实例把这种试探的性质作了清楚的说明──这是另一种强烈的冲动,丑恶地把合法且受了委托的权柄,变成一种绝对和自我荣耀的能力(请参论约兰与亚他利雅的注释的那一段 )。

所以,众祭司与乌西雅的对抗,并不是为琐屑界线的争论。他们命令他离开圣殿是具有定罪的特性的。‘你行这事耶和华神必不使你得荣耀’(18节 )的预告,与随后发生的事对照一下,乃是一句带有讽刺意味的陈述;因为尊荣,或高位正是乌西雅所贪图的。

王的恼恨(19节 )是难于评论的。我们以前在恼恨的对象意识到正直的控罪时曾遇见过。由于乌西雅以前曾虔敬,而且在他患了‘大痳疯’以后愿意被护送离开圣殿(20节 ),我们可以猜测乌西雅的情绪确是朝向这方面的。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形恼恨可能表明是违抗心理的加强,这种情形可以解释为甚么在他恼恨之时他便受苦(19节 )。可能受苦本身令他看见自己情况的可怕。

王所罹的疾病可能不是今日人所共知的痳疯病。希伯来文这个词包括种种令人不好受的皮肤病状。虽然如此,这个词所指的任何情况,都使患者按礼仪的意义成为‘不洁’的,所以他失去参加圣殿中敬拜的资格(利十三至十四章 )。乌西雅患大痳疯,因此掺合了他所犯亵渎的罪,而且这是那些撵他出去的祭司视为最确鏧的凭证。他的默从,可能表示他的骄傲再次让步给对神适当的敬畏。他终生处于令人哀伤的隔离中,甚至不能履行自己做王的责任,这本来是他的特权,而现在因他贪图更多特权,便把原有的都丧失了。

历代志留给我们关于乌西雅朝代的印象,就整体而论,这个朝代是受敬虔支配的。(这与列王纪记载的那一幅图画吻合。 )没有记载丧失国土的事,而且王是葬在一块属于王室的田间(不过、明显不是在王陵中、因为他长了大痳疯 )。然而,他从顺服的道路上的堕落,因为它不寻常的性质,遂被置于显著的地位。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历代志下第二十六章

d. 亚玛谢的结局

如果较早讨论的年代次序正确,这个最后的段落涵括亚玛谢末后的二十四年,当时他的儿子乌西雅与他共同治理,其中有九年的时间他自己被约阿施所掳(1节)。至于他在什么关头离弃不跟从耶和华(27节)并不清楚。有可能是敬拜以东人的神明(14、20节),在那情况之下,导致他死亡的背叛发生在许多年之后。或是,整个第27节是指到在他生命终结之时,某种不为人知的事件。然而在历代志里神的审判通常是发生在后来的日期(参二十一~二十三章),以致武断决定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不智的作法。举例来说,亚玛谢最后十五年,大部分时间可能在拉吉这座在犹大西南边的山寨城市寻求庇护。他的遗体用马驮回的意义不详。犹大城(28节)在旧约圣经是独特的,虽然它出现在亚述和巴比伦的来源,大部分的英译本用了更通常的大卫的城(与和VSS)。163

当百姓参与设立一个新的国王时,通常表示国家有难(,或许这里与亚玛谢的战败相关(。然而君王能够被百姓的意愿所选择的概念,从来没有在犹大中完全丧失。以禄(REB、NEB、NRSV、RSV)或是「以拉他」(NIV、GNB、JB)是一个重要的港口,位于亚喀巴海湾北边的尽头,非常靠近以旬迦别,就是所罗门和约沙法存放船只的地方。乌西雅再次将它收回归属于犹大,凸显两件事情。把亚玛谢尚未完成的以东事宜告一段落,并且象征繁荣的开始,而且是在犹大中自从所罗门年日以来无可堪比的繁荣。

iii. 乌西雅

「他既强盛,就心高气傲,以致行事乖僻。」

,参:

b~23,参:

除了介绍和结论的段落外(3~5、22~23节),乌西雅的统治清楚地分成两部分,都松散地根据列王纪中简短的记载。乌西雅对外的成就(6~15节),合并了散见于不同处的评论,不过关于神降皮肤病在他身上的故事(16~21节),是从发展的。这是三个连续的统治,以不顺服和灾祸收场的最后一个(二十四~二十六),并且似乎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拦阻犹大和他们的国王落入罪恶和惩罚里。拜偶像、拒绝先知、暴力和骄傲不时发生,竟然成了常规,非常可怕。这个情况由于这些国王都曾在神面前行过正事,而显得更为严重,他们竟然没有一个能够逃避致命的缺陷(参:。即使有耶和华的帮助(7、15节,,犹大仍然缺少对可见的未来稳妥的保证。

除了周期化的写作方式,本章展现出历代志作者风格中许多典型的特色。举例来说,每一个段落都有熟知的主题。乌西雅的兴盛是由他的名声能力和神的帮助三个主题象征,特别是在第15节(也在7~8节)。那样的力量也凸显第16节的转捩点,但是力量在那里却发展出黑暗的骄傲个性。自此,关键字就是乌西雅不忠实(参吕译,16、18节,「干犯」、「犯了」)。他的冒犯有个重大特色,就是发生在圣殿中(16、19、21节)、香坛之前(16、19节),神降灾给他的结果是他得了一种皮肤病(麻疯,19、20、21、23节)。

大部分这些特色,都出现在历代志额外加添的经节中(5~22a节)。除了历代志作者本身所陈述的(22节),这些新的材料来源不详。大多数的注释家对于第6~15节大部分内容的历史性都有信心,但是却没有如此看待第15~21节,因为常有学者认为这段经节是历代志作者本身对于的诠释。即使从先知著作和考古学只找得到支持第6~15节的证据,这两段的不一致还是很难自圆其说。不过,我们对于乌西雅的认知却极为倚重历代志,并且本章包含关于犹大在主前第八世纪重要的历史资料。

本章主要的重点是乌西雅的心高气傲,这是他成功的后果,也是他失败的原因(16节,参:。当然这不只是旧约圣经中的难题,因为基督徒也如同其他人一样软弱,会落入诱惑,诚如乌西雅发现到的,在飞黄腾达的时候诱惑更大,并且都是关乎信心的课题(参:。乌西雅的问题是他并不以神所赐给他的权威为满足,而希望在他君王的权能中增加祭司的功能。绝对的权能,在神的国度里却毫无地位,至少有两个理由。有果效的圣经领导总是认为领导是恩赐,而不是霸占拥有,而且总是一起同工或团队事奉。因为这些理由,耶稣本身的领导乃是以作顺服的仆人为特色。不幸的是,乌西雅的兴盛却使他目盲,无视于神一向如何慷慨对待他,因此当他尝试霸占本来就不属于他自己的领导恩赐时,连他原有的也被夺走(参:

a. 乌西雅寻求神而成功

虽然乌西雅统治五十二年(3节),他的统治却包括与他父亲亚玛谢(可能是二十四年)和他儿子约坦(十年之久)共同治理的时期。他整体上的执政日期演算法各有不同,在主前七九二至七四○年(Thiele)和七八七至七三六年之间(Begrich),不过这个阶段的年代次序特别困难。164在历代志里他被称作乌西雅(参:等),但是列王纪里称呼他亚撒利雅及下)和乌西雅、34)。这两个名字是从两个紧密相关、可以互换的希伯来文字根而来。在这里用乌西雅,是为了与大祭司亚撒利雅有所区分(17、20节),而亚撒利雅并没有出现在列王纪。他可能大约在主前七三九至七三八年,以亚撒利雅这个名字,身为反叛亚述团体的首领,出现在同时代亚述的统治者,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的编年史里,不过位置和日期都造成困难。165

这里对乌西雅有着明显的双重介绍,因为第1~2节其实是总结亚玛谢的统治(参:。乌西雅的记载开始于第3~4节,而历代志作者曾在一个额外的经节加添他本身的材料(5节)。乌西雅行……正的事……效法他父亲亚玛谢(4节),并不是对于这两位国王全盘性的嘉勉,就如列王纪和历代志两者所认知的。这个片语原本出现在,历代志作者事实上提供更多关于乌西雅正面的证据,尽管对他的晚期有所批评(16~21节)。

第5节的补充延续这个正面的看法,但是用了历代志作者典型的语言:神使乌西雅亨通,因为他寻求神(后者的动词出现两次)。乌西雅的态度与致使他父亲垮台的态度正好反向,但更重要的是显出他的生活是顺服耶和华(参如:、12,,至少当他还在不为人所知的撒迦利亚的教导之下时。后者可能是某种「宗教上的参谋」(GNB),就如耶何耶大之对于约阿施,不过他真正的身分却不清楚,乌西雅所受到的教导是什么也不确定。不过英译本提到敬畏神(新译,古译本;「寻求」,和合),这个片语在历代志里是独特的(甚至「敬畏耶和华」只出现在。大部分希伯来文抄本的读法是「看见神」或是异象(NIV边注),也不能够简单地被忽略。「异象」是预言的另外一个字词(如:,也是历代志的核心。历代志作者也依靠以赛亚作为记载乌西雅的一个来源(22节),因而可能导致他对以赛亚的属灵洞见有兴趣(如:;参:,因而用字也受到「看见神」所影响。「看见神」因此可以意味顺服神的先知性话语,并感知到神在圣殿中。

撒迦利亚的引导清楚地带来亨通,这是历代志典型的表达。亨通的实质层面,详细记载于第7~15节,主要是寻求神的结果。在历代志他处,顺服律法和先知带来兴盛,而不顺服先知或拒绝神却导致灾祸。但是这里的神学并不是在乎物质层面,而是盼望在今生看见顺服的结果。虽然如此,眼见的成功必定不是机械性的。顺服的君王也经常经历不当有的麻烦~14,,不过在这些情况下,信靠神经常带来成功的结局。

6-15.乌西雅的成功在三方面:战争(6~8节)、建筑和农事(9~10节),以及军队(11~15节)。他与南边和西南边的三个对手打仗,因为他可能志在掌控当地的贸易路线,就如占据以禄所暗示的(2节)。首先,非利士人丧失他们两个主要的城市迦特亚实突,以及雅比尼。后者先前是犹大的雅比聂,后来成为雅尼阿(Jamnia),就是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毁灭之后,公会再次形成之处。第6节最后的片语有时候被省略(Ackroyd、Williamson),但是从REB、NEB的「在亚实突境内和非利士人中建造城市」(参NRSV、RSV)可以理解这个句子的用意。第二,亚拉伯人,是对像米乌尼这些游牧团体的一般性称呼(7节)。他们接近非利士人与埃及的边境(8节,新译),也在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碑文被提及,表示他们被安置在犹大的西南方。166姑珥巴力(7节)则不为人所知,并且经常被修改成姑珥(=亚兰文字母 Gari),或是基拉耳(参 Tg.)。第三个团体是米乌尼(7节),其名字可能是取代亚扪人(8节),因为后者与埃及的边界没有任何关联(不过167乌西雅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神的帮助(7节,参15节)。这是历代志的一个特殊字词(例参:,其意义等同于新约圣经中圣灵的帮助工作(参:;参:。有两个好处加给乌西雅,第一个是名声(8、15节),特别使他与大卫有关联(参:,而第二个是他甚是强盛(8、15节)。后者经常是统治前期的特色(参:,而在这里可能是在乌西雅的名字上作文章(它的意思是「耶和华是强盛的」)。

乌西雅在耶路撒冷(9节)和在犹大(10节)的建筑工作,是神赐予成功的第二个象征,有考古学的资料佐证(参 Myers、Williamson)。在耶路撒冷的修复工作是必要的,因为在先前的政权时代所受到的破坏(注意特别提到角门),和有可能毁于地震。国家被分成三个区域,旷野,就是南地,山脚(参GNB;「高原」,和合)或示番拉,和平原,就是非利士平原的犹大部分。后者被乌西雅夺回并重建(6节),在这个上下文中不可能是外约但的「高地」(JB)。肥沃的土地(现中;「佳美之地」,和合)实际上是迦密,一个犹太人的城市,位于希伯仑南方七哩,是大量羊群牧放的地方(撒上二十五;参:农夫和修理葡萄园的人(REB、NEB、NRSV、RSV)是在王室的产业上工作(参:。有些臣仆负责管理这些工人的证据,来自带有乌西雅 / 亚撒利雅名字的印玺,其中一个实际上是在Tell Beit Mirsim的贮水池(新译;「井」,和合)发现的。168他喜爱土壤(NIV;「他喜悦农事」,和合)这句富有情感的表达,在圣经中是独特的。

此处的军队描述(11~15节),是历代志里的最后一个,除了一个之外,全部都代表神的祝福(。军队虽然一如往常,包括由「族长」(12节,REB、NEB)所领导的支派征兵,但是现在由国王的将领监督,并且组织成为分队(11节)。数目(13节)是三百个军事单位,由七千五百人所组成。帮助王(13节,NRSV、RSV)这个措辞是刻意呼应神的帮助(7、15节),并且与大卫、21~22)、所罗门、希西家得到的类似协助相对照。

乌西雅不但多才多艺,似乎也像个发明家(15节)。他的(字义)「发明」可能是保护性的盾牌,或是防卫城墙的掩蔽物,使得弓箭手和其他人能够在比较安全的情况来运作。169这种解释比「机械」(RSV、JB)或是机器(NIV、NRSV、REB、NEB)更有可能,也暗示这是某种投石器,但是后者在主前第五世纪之前人们还不知此物(参 Williamson)。第15节与7~8节借着重复三个关键字词,名声、得了……帮助、甚是强盛(15节)密切相连,是这段经文的特色。这个副词「不可思议地」(NRSV、RSV)或是「奇妙地」(REB、NEB;「非常的」,和合)一向暗示神才是主词,参GNB「他从神所受到的帮助」(参:

b. 乌西雅的骄傲和败落

乌西雅的力量也是他的软弱,「他既强盛,就心高气傲,以致毁灭」(16节,NRSV;「以致行事乖僻」,和合)。骄傲毁灭是两个重要的字词,曾经用在亚玛谢身上。后者的另外一个形式就是约坦治下「邪僻的事」这个字。乌西雅早期忠心,仍然不能避免犹大逐渐毁灭,不过完全的后果直到亚哈斯的统治(二十八)才感受得到。问题的严重性藉由两个片语表示。首先,骄傲在这里是「心」被「举高」的问题(如和合本所译)。根深柢固,可说是心的毛病。第二,乌西雅不忠实(参吕译;和合在16节译为「干犯」、18节译为「犯了罪」)。在历代志里这是对罪最重要的措辞,能够拖垮王朝,或是使国家被掳。这个辞汇自从罗波安的时代以来并没有出现,但是从现在直到本书的末了,却成为一再重复的主题。虽然乌西雅的骄傲并没有造成被掳,不过却是为什么被掳至终会来临的极佳例证。从现在开始,犹大的结局已是指日可待。

乌西雅的干犯不触犯礼仪规则,而是像在他之前的乌撒(代上十三),没有认知到神圣洁的真正性质。实际上,他侵犯了敬拜的两方面,是神保留给亚伦的祭司和利未人的:进到耶和华的殿(16节)并且企图在香坛上献祭(16b~19节)。圣殿是属于祭司和利未人的。所罗门和亚哈斯确实曾经在圣殿献祭,但是他们在外院的坛上,而年幼的约阿施是藏在周围房间的住宅区,或是因为他的生命受到威胁而有破例的待遇。在殿里的坛上向耶和华烧香不是乌西雅应做的事(新译),只有承接圣职的祭司才可以(18节;参:

乌西雅的行动反映三个较早期的旧约圣经事件,包括亚伦的儿子、可拉和耶罗波安。亚伦的儿子曾经以不圣洁的方式烧香献上,而可拉和耶罗波安是平常人,却尝试如同祭司一般烧香献上。亚撒利雅勇敢的祭司八十人(17节)反对乌西雅,与摩西及下)和不知名的神人所扮演的角色类似,特别是亚撒利雅的话语是先知性的警告(18节,。这与民数记十六章的关联也特别接近,不只表明乌西雅应该知道得很清楚,也是当神的圣洁被践踏的时候,祂并没有等闲视之。特殊的关联包括乌西雅的麻疯(19~23节)和降与百姓的灾难、惩罚忽然从耶和华迸发出(19~20节;参:、需要尽快防止疾病扩大蔓延(20节;参:,还有神的荣耀(JB)已经离开冒犯者(18节,参:。从后者的对照来看,第18节最后的片语应该是「神将不会对你显示祂的荣耀」(Ackroyd,参JB、GNB)而不是「带给你任何尊荣……」(RSV等)。

尽管乌西雅过犯重大,神直到乌西雅发怒的时候(REB)才采取行动。这是个强调性的字,在第19节中出现过两次。神的义怒只有对人类反叛的怒气才爆发。作者使用先前的经文描述乌西雅的惩罚:请比较(字义上)「亚撒利雅……转向他,看见他得了大麻疯」,与:「而亚伦转向米利暗,看见她得了大麻疯」(RSV,亦参:。这个疾病并不是今天所知道的麻疯病,乃是对于各种类型皮肤病一般性的称呼。

列王纪的记载以一个附注重新开始,就是国王永远被局限在一个隔离的房子(21节,新译)。这可能意思是一个「自由的房子」,就是免除各种统治的责任(参REB、NEB、GNB),不过意思也可以是「腐败、污染的房子」,是以乌加列文意指地府的一个同源词为根据。乌西雅与耶和华的殿隔绝(21节)是按照律法的要求。不过,既然其他的国王受到严重疾病所苦,也还运行某些治理的功能,所以乌西雅也有可能如此行(参:。同时,王室行政工作的责任(管理王的家,21节,吕译;参:,几年来是交给他儿子和摄政者约坦,直到乌西雅死亡(参在3节)。王的儿子担任这个职位,证实在后来的王国中这个责任越来越重要。170约坦角色的特殊性质,藉由动词治理来表达(参NRSV、RSV),在士师记中更经常用在统治者身上。

历代志作者的来源第一次提到一个正典先知(22节)。因为以赛亚蒙召是在乌西雅死亡的那年,以赛亚可能已经收集过较早期的材料(也在。这个工作可能反映在许多上述一些提到借喻以赛亚的记载(5、15、21节)。关于埋葬的记载(23节)可以解释何以提到乌西雅生平的疾病影响了他死后埋葬的地点。此处提到一个分别的埋葬地点,可能藉由哈斯摩宁时期一个藏骨穴的碑铭所确定:「犹大王乌西雅的骨头被带来这里,不可移动。」171但是没有人能够绝对地确定,这碑铭完全没有受本节经文影响。

143R. Borger, 'Die Waffentrager des Konigs Darius', VT 22, 1972, pp. 385~398. 也注意到在NIV、JB翻译希伯来文 magen 为「小的盾牌」,和在这里「大的盾牌」之不确定性。

144R. D. Haak, 'The "shoulder" of the temple', VT 33, 1983, pp. 271~278.

145对「手镯」的一个修正(参:,起先由Wellhausen所提议的,现在一般上不被考虑,部分是因为所建议的形式之罕有,对于此处的撤销带来很小的信心。

146对于后者,参 T. N. D. Mettinger, King and Messiah (Lund: Gleerup, 1977), p. 287; Hobbs, p. 141.

147如果的「命令」(14节,REB、NEB)读成「带出来」(RSV;「叫出」,JB、GNB)的话,会更清楚。MT容易受到接下来的动词影响是很可能的。

148应该可能读成(与大部分的EVV)「和利未人」(18节,REB、NEB、GNB)而不是「利未人的祭司」(NRSV、JB)。

149MT有「工头」(12节,JB),但复数一般是在EVV,与VSS和(EVV)=(MT)找到的。

150Cogan and Tadmor, p. 138.

151进一步见 A. Malamat, 'Longevity: biblical concepts and some ancient Near Eastern parallels', Archiv fur Orientforschung , Beiheft 19, 1982, pp. 215~224.

152「犹大和耶路撒冷遭受」(REB、NEB)是一个不适当的翻译,因为既然 qeṣep ,「愤怒」在这里并不是明显地与神相连的,在历代志中只用在神的愤怒(参:

153我们不可能确定这些名字的准确形式,特别当列王纪的经文存有内里的混淆时。

154JB「重税加诸他身上」代替「许多关于他的预言」,多半是由于LXX(L)和,而不是因为此处的上下文。

155参 Jones, II, p. 507.

156进一步见 Thiele, pp. 113~116.

157因此不必读成一个犹大的地名,诸如米矶仑取代撒玛利亚(Rudolph、Myers、Williamson),特别是对于这样的一个改变没有经文上的支持。

158F. M. Abel, Geographie de la Palestine , I (Paris: Gabalda, 1933), p. 407; J. Simons, The Geographical and Topographical Texts of the Old Testament (Leiden: Brill, 1959), p.221.

159参 J. Bartlett, Edom and the Edomites , JSOTS 77 (Sheffield: JSOT Press, 1989), pp. 187~207.

160参 B. Meissner, Babylonien und Assyrien , 2 (Heidelberg: Winters Universitatsbuchhandlung, 1925), p.128.

161参 M. Cogan, Imperialism and Religion (Missoula: Scholars Press, 1974), pp. 9~41, especially pp. 15~21.

162有两处关键经文,要避免过于牵强地与列王纪协调。因此我们宁取「你说,『看,我打败了』」…(NRSV;参JB,与EVV),和后来在经节中的「矜夸」的读法(NRSV; 参NIV;与MT),而不是「享受你的胜利」(REB;参NEB、JB)。

163例参 A. K., Grayson, Assyrian and Babylonian Chronicles (Locust Valley: Augustin, 1975), p. 102 ( = D. J. Wiseman, Chronicles of Chaldean Kings , London: British Museum, 1956, p. 73); G. A. Smith, Jerusalem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 1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907), p. 268.

164另外一个提议是降低他的统治到大约贰一十六年左右,就是,七七二年至七四七年,参Hughes, pp. 219~222.

165参 Cogan and Tadmor, pp. 165~166.

166参 I. Epha'al, The Ancient Arabs (Jerusalem: Magnes Press, 1982), pp. 75~81, 91.

167这改变包括颠倒两个字母。经常的表达是「亚扪的儿子」。「亚扪人」,就如这里,是非常罕见的。

168 AASOR 21~22, 1943, pp. 63f., 73.

169参 Y. Yadin, The Art of Warfare in Biblical Lands (London: Weidenfield & Nicolson, 1963), pp. 325~328; A. Mazar, Archaeology of the Land of the Bible (New York: Doubleday, 1990), pp. 430~433.

170参 S. C. Layton, 'The steward in ancient Israel', JBL 109, 1990, pp. 633~649.

171在 J. M. Miller and J. H. Hayes的翻译, A History of Ancient Israel and Judah (London: SCM Press, 1986), p. 310.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犹大众民立亚玛谢的儿子乌西雅(又名亚撒利雅 )接续他父作王,那时他年十六岁。」

“乌西雅”。在称为亚撒利雅。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本章记乌西雅王。此王在位52年(主前792~740年 包括与他父亲亚玛谢共同秉政的25年 )。作者只拣了所载两件来简单记叙,一是收回以拉他,重新修理;一是神降灾于乌西雅,长大痳疯,直到死日。全章大部分(5~20节 )为本书独有材料。

乌西雅在位时期虽长,作者将之归纳为两个阶段:蒙福兴盛的时期(5~13节 )和犯罪败亡时期(14~23节 )。在第一阶段,犹大国和以色列国的疆土几乎伸展到象所罗门王时代一样(6~8节 )。此时,亚述兴起,牵制亚兰王无力南犯;而亚述王朝继之由盛转衰,给了南、北国休养生息的机会,可以收复失去的土地。

乌西雅是他作王的名字,他有个小名,叫做亚撒利雅。

――《启导本圣经注释》

乌西雅: 圣经的其他部分又称亚撒利雅,15:1-6,。有关这一部分的论述,请参见的注解。

――《圣经精读本》

●「乌西雅」:字义是「耶和华是我的力量」。

◎「又名亚撒利雅」,这是和合本等译本的注释,并非原文中的字眼。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总论:乌西雅敬畏神,神就赐他国富兵强,例如使他收复南部重要的贸易海港以录

――《串珠圣经注释》

乌西雅的政绩:

――《串珠圣经注释》

乌西雅事迹:乌西雅的正式名字是亚撒利雅,他先与父亲共同执政二十四年,晚年又与儿子共同统治十二年,故此他只有十六年独自作王,然而他把犹大国政治上和领土上的势力带到可与所罗门王时代媲美的颠峰。

――《串珠圣经注释》

乌西雅的统治:乌西雅的统治(B.C.790-751 )与前章所讲述的亚玛谢的统治一样,可分两部分:①对神的顺从及繁荣(1-15节 ):在统治初期乌西雅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4节 ),并推行了寻求神的统治(5节 )。从而在战争(6-8节 )、农业(10节 )、军事(11-15节 )等方面都得到了神的特别的祝福。犹大的列王中象乌西雅那样得到多方面祝福的并不多见。然而,他也象其他先王一样(12:1,25:14-19),心里有了骄傲情绪,便②不顺从神,被神惩戒(16-23节 )。他的不顺从与其他王有所不同,他亵渎了祭司职位(16-19节 )。因这件事,他被麻风病缠身,被迫把实权交给了儿子约坦,凄惨地度过了余生。

――《圣经精读本》

】「(亚玛谢与他列祖同睡之后 乌西雅收回以禄仍归犹大 又重新修理。 )」

“以禄”。以拉他,亚卡巴湾上一个很重要的港口。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以禄”即“以拉他”,是阿卡巴湾的一个重要港口

――《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禄」:就是「以拉他」,字义是「高耸的树丛」,位于红海伸向东北的海湾内的一个港口,是以色列临红海唯一的出海口。以拉他在约兰时期大概被以东夺去王下 8:20-22 。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禄】

以禄(Eloth 又名以拉他〔Elath〕 圣经不同书卷使用不同的拼法 NIV 全作以拉他 )是所罗门在亚喀巴湾头建筑的一个海港,与邻近的港口以旬迦别关系密切。它为犹大与阿拉伯、非洲、印度打开了贸易之门。乌西雅显然是有意复兴所罗门所创立的红海贸易。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乌西雅登基的时候年十六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五十二年。他母亲名叫耶可利雅,是耶路撒冷人。」

登基的时候年十六岁: 参见

――《圣经精读本》

●「耶可利雅」:字义是「耶和华是有大能的」。

◎乌西雅同时的亚述王的是阿达德尼拉里三世、撒缦以色四世、亚述但、亚述尼拉里五世和提革拉毘列色三世。这些亚述王的大部分都很衰弱,加上犹大和以色列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统治者还算英明,所以这两国可以繁荣、扩张。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年代小注】

按照蒂利的计算,乌西雅长久的统治始于主前七九二年,终于七四○年。学者推想他开始统治时与父亲亚玛谢长期共同执政,后来又与儿子约坦共同执政。以色列王是耶罗波安二世(乌西雅在位五十二年 有四十年与他重迭 )、撒迦利雅、沙龙、米拿现、比加辖、比加与他同时。当时统治亚述的是阿达德尼拉里三世、撒缦以色四世、亚述但、亚述尼拉里五世、提革拉毘列色三世。这期间的绝大部分亚述都很衰弱,使以色列和犹大都得以扩张繁荣。贝特米尔辛遗址(Tell Beit Mirsim )出土的一个印章,上面发现了乌西雅的名字。提革拉毘列色的记录提到尧迪有一位名叫亚兹利奥(Azriau )的王(列王纪称乌西雅为亚撒利雅 ),但大部分学者都不认为这人就是乌西雅。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乌西雅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父亚玛谢一切所行的;」

】「通晓神默示,撒迦利亚在世的时候,乌西雅定意寻求神;他寻求耶和华,神就使他亨通。」

撒迦利亚。该先知仅在这里提到。

寻求神。这种说法反映了《历代志》的特征,指出顺从的福气和犯罪的苦果。

――《SDA圣经注释》

“撒迦利亚”。不是被掳归回时期的先知撒迦利亚,而是另一个同名但我们不认识的人。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撒迦利亚是个很普通的名字,无法考证出此人是谁,既非,也非所记的祭司。

――《启导本圣经注释》

「通晓神默示 ...... 时候」:应作「撒迦利亚在世的时候,指导乌西雅敬畏神的事」。

撒迦利亚显然是先知,且是乌西雅王的谏臣。本书作者往往重视先知在政治上的影响。

――《串珠圣经注释》

撒迦利亚在世的时候,乌西雅定意寻求神: 撒迦利亚通晓神的默示(Vision ),在乌西雅作王时,起了顾问的作用。本节与24:2“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时候,约阿施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句的结构相似。作者通过这种排比,把犹大诸王所得到的祝福和审判周期与他们对神的命令(先知的教训 )的态度相联系。

――《圣经精读本》

●「通晓神默示」:原文是「教导敬畏神的」。

●「撒迦利亚」:字义是「耶和华记念」。

◎ 26:5 的「撒迦利亚」究竟是谁,学者们并无共识。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他出去攻击非利士人,拆毁了迦特城、雅比尼城,和亚实突城;在非利士人中,在亚实突境内,又建筑了些城。」

本节提及的三个城市为非利士大城;「雅比尼」可能是的「雅比聂」,位于约帕的南面。

――《串珠圣经注释》

●「拆毁了」:SH 6555,「冲破」、「突破」。

●「迦特」城:字义是「酒醡」,非利士五大城市之一。

●「雅比尼」城:字义是「他使之建造」。

●「亚实突」城:字义是「强而有力的」,非利士五大城市之一。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本文记录了乌西雅的征战过程。乌西雅可能是为了确保横跨非利士平原的商路,进攻了非利士。他的进攻取得了成功,攻破非利士的首都亚实突之后,继续征伐,恢复了统一王国时期的疆域。此外,他讨伐以东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控制亚拉伯的商路。

――《圣经精读本》

这里简短记下乌西雅的内政与外交,以志其强盛。不过他征战的范围均在南疆。此时北国耶罗波安王也在取回与犹大接壤的土地。耶路撒冷以北的犹大国的土地已在耶罗波安王的控制下。以法莲的山地当已为北国收回。

――《启导本圣经注释》

乌西雅对外的军事胜利:乌西雅独自执政后不久,以色列便受着亚述的压逼,无力对南国发动侵扰,于是南国得以休养生息,专心对付南面的邻敌。西、南部一带的民族纷纷称臣,包括非利士人、亚拉伯人(姑珥巴力大概在别是巴的东面 )、米乌利人(20:1)。 此外,亚扪人也来进贡,乌西雅的声威甚至远播至埃及。

――《串珠圣经注释》

军事胜利】

虽然没有经外文学记载乌西雅击败非利士人、亚拉伯人、米乌尼人的战绩,非利士城市亚实突却找到了毁灭城市的考古证据,可能来自乌西雅年间。此外,又有证据显示乌西雅在新攻取的领土上建造城堡。迦特(萨非遗址 、亚实突、雅比尼三城构成一个每边长十至十五哩的三角形,支配耶路撒冷正西面的非利士平原北部。非利士城市亚实突附近的穆尔遗址(Tell Mor ),是本段所述之城堡的例证。

由于以色列在耶罗波安二世的统治之下十分强盛,乌西雅不能向北扩张领土,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西南两面,制服从前趁犹大国势不稳而攻击他们的各族。有关米乌尼人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姑珥巴力的位置至今未能确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神帮助他攻击非利士人和住在姑珥巴力的阿拉伯人,并米乌尼人。」

非利士人。;21:16也把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并提。

姑珥巴力。地点尚未确定,但有人认为可能在以东。

米乌尼人。是西珥山地区的玛云人

――《SDA圣经注释》

“亚拉伯人”住在犹大东南面的边境。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米乌尼人”:看注。

――《启导本圣经注释》

●「姑珥巴力」:字义是「巴力的居所」。

●「米乌尼」:字义是「居所」。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扪人给乌西雅进贡。他的名声传到埃及,因他甚是强盛。」

亚扪人。,是攻击约沙法的同盟的成员。

――《SDA圣经注释》

】「乌西雅在耶路撒冷的角门和谷门,并城墙转弯之处,建筑城楼,且甚坚固;」

城楼。东方城市的城墙大门上筑有城楼。在紧急状况下可以驻扎军队,储存军备。本节所提到的大门可能在城市西北角

谷门。可能在城市西南角,3:13)。

(城墙 )转弯之处。,20,25。有人认为该城楼在锡安山东侧城墙弯曲处,从东南面保护锡安和摩利亚山。

――《SDA圣经注释》

“角门”在西北角。“谷门”在西南面。这部分的城墙大概是约阿施所拆毁的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角门在耶路撒冷东北角。谷门在耶城南边

――《启导本圣经注释》

加强国内防御措施:主要集中在耶路撒冷;此外他又控制了死海东西岸,甚至南达红海末端的亚卡巴湾。

「角门」:见注。

「谷门」:在城墙的西南端

「转弯之处」:大概是东南角。

――《串珠圣经注释》

耶路撒冷的城楼】

哪些城楼是乌西雅所建虽然未能确定,本节的城楼大概与亚述人在尼尼微、迦拉、亚述、杜尔沙鲁金等重要城市建筑的城楼相似。杜尔沙鲁金是撒珥根二世(主前721~705年在位 )所筑的城堡,城楼建于四角的战略性位置之上。至于乌西雅建筑城楼之处的城门,可参看:注释的描述。最近在基训泉一带发现的巨型城楼,或会证实是本节所述之防御工程的一部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又在旷野与高原和平原,建筑望楼,挖了许多井,因他的牲畜甚多;又在山地和佳美之地,有农夫和修理葡萄园的人,因为他喜悦农事。」

在旷野。即牧场。城楼是为了防御贝督因强盗。

平原。希伯来语是mishor,有时指亚嫩谷和希实本之间的肥沃平原,4:43,,20:8,,但这里显然指犹大的一块土地。

葡萄园。英文KJV译本为迦密。在犹大希伯仑以南七英里之处的一个地方叫迦密。

――《SDA圣经注释》

“旷野”。犹大南部。“高原”。萨非拉(Shephelah ),山脉下的丘陵地带。“平原”。约但东面的高地。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鼓励农业:上半节应翻译作:「又在旷野建筑望楼,挖了许多井,因为他有许多牲畜在山麓和平原地方」。

乌西雅在旷野开拓畜牧场,建筑望楼保护牲畜免受劫掠,又挖水井供畜牧用。

「高原」:地理上称为「示非拉」,指犹大山地与槟海平原之间的低岗地带。

「平原」:指约但河外的草原,是从亚扪人手中夺回的地方(8 前为流便支派的地 ;又有学者认为是指「滨海平原」。

「山地」:指「犹大山地」。

「佳美之地」:指希伯仑以南的农业区。

「有农夫...... 」:乌西雅鼓励人民从事农业。

――《串珠圣经注释》

在旷野与高原和平原建筑望楼: 乌西雅除了耶路撒冷(9节 )外,还在旷野建筑瞭望楼,以此控制了亚拉伯的商路,并看护了牛羊群。此外,为了给牲畜提供饮用水,还挖了很多“井”,并让农夫们在山地和田园种田。在大卫的家族中,象乌西雅这般重农的君王很少。

――《圣经精读本》

●「望楼」:SH 4026,「塔」、「高台」。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在旷野建筑望楼】

乌西雅在犹大的建筑活动颇具考古证据。基比亚文化层第三层 B 的城楼大概是这时兴建。阿布塞利默遗址(Tell Abu Selimeh )的大规模建筑工程大概也可上溯到这个时代。有迹象显示昆兰和费什卡泉('Ain Feshkha )的早期建筑物和水库都是建于乌西雅年间。别是巴一带的尼革地区,也发现了防御工事、水库、农田的遗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乌西雅又有军兵,照书记耶利和官长玛西雅所数点的,在王的一个将军哈拿尼雅手下,分队出战。」

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的战史,记录有西进遭遇抵抗的话,当为犹大的亚撒利雅(即乌西雅 )所率联军所阻,时在主前743年乌西雅作王后期。可证乌西雅的确握有强大的武装部队。

――《启导本圣经注释》

●「耶利」:字义是「神扫除」。

●「玛西雅」:字义是「耶和华所作的」。

●「哈拿尼雅」:字义是「神已眷顾」。

◎ 26:11-15 可以看见乌西雅的军队人数不多,但是装备齐全,又用智慧与技术来强化城市的防守,于是军事实力坚强。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乌西雅的军队】

乌西雅设有常备军,不必在战事发生时才征募兵员,这是他强盛的证据。亚述史料显示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于主前八世纪中叶入侵黎凡特时,乌西雅的军队强大到可以参加对抗亚述联盟的地步。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族长、大能勇士的总数共有二千六百人,」

】「他们手下的军兵共有三十万七千五百人,都有大能,善于争战,帮助王攻击仇敌。」

军兵。这里的兵力是307,500名,可以与亚玛谢的300,000名相比,但是比亚撒和约沙法的军兵少得多。

有大能。如果乌西雅是亚述人碑文上的阿西雅(Azriau ),那么在提革拉毗列色三世(745-727 )统治期间,他一定是西亚地区很有影响的人物。见注释。――《SDA圣经注释》

】「乌西雅为全军预备盾牌、枪、盔、甲、弓,和甩石的机弦,」

甩石的机弦。可能指用于甩石器的石子。

――《SDA圣经注释》

“甲”。钉有金属薄片的皮衣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机弦”:投射石弹的一种石弩。

――《启导本圣经注释》

军械】

乌西雅的财富,使他可以向自己的军队提供铁器时代的传统武装。本节所列的兵器与亚述军队的武器相同,亚述人在年表中有详细的描述,又经常在王宫墙上的浮雕中描绘。亚述和邻邦以色列所构成的威胁,大概是乌西雅厉兵秣马的始因。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又在耶路撒冷使巧匠做机器,安在城楼和角楼上,用以射箭发石。乌西雅的名声传到远方;因为他得了非常的帮助,甚是强盛。」

机器。可能类似于后来罗马的石弩,或弩炮。

传到远方。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多次提到“依奥达Iauda 的阿西雅(Azriau )”(见13节注释 )。

――《SDA圣经注释》

“机器”。弹射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在城楼、角楼装上新式的弹射武器,可攻击来犯的敌人,母须出城作战。

结语:神的祝福及乌西雅本人的努力令他名传四方。

――《串珠圣经注释》

使巧匠作机器: 即打造了新的武器。武器设置在塔顶上,是一种投石器,用途便是向敌军射箭或投石头。在同一时代的埃及的碑文中也有记录,可见当时在近东地区普遍使用这类武器。但也有人认为是保护投石者或射箭者的挡箭牌,而不是投石器。总之,经过这番新武器的开发,犹大的军力显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圣经精读本》

机器】

乌西雅所造的「机器」大概是装置在城墙之上,保护向敌人投石或射箭之守军的屏障。犹大城堡拉吉的剩余物资,证实了乌西雅建筑工程的性质。它们又出现在尼尼微城西拿基立王宫的浮雕壁画中。昔日曾经有学者相信本节所述的是弩炮(catapult ),但这么早的时代并没有使用弩炮的证据。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乌西雅所装备的武器有何功能?】

乌西雅所造的兵器,与后来罗马军队的弩炮相似,能将石头或箭发射到远处。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他既强盛,就心高气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华他的神,进耶和华的殿,要在香坛上烧香。」

乌西雅的罪是要在香坛上烧香。耶罗波安也因上坛烧香罹罪。照律法规定,上香是祭司的专职

――《启导本圣经注释》

他……行事邪僻: 英译本(KJV-LB-NIV-RSV )在此句前都加了“但是”,这说明在此之前乌西雅行善事,但因他的不顺从而受神审判的时期已经开始。他要在香坛上烧香的原因可推断如下:①企图兼任王位和祭司职位:当时埃及和近东地区的其他国家的君王都兼任王位和祭司职位。因此乌西雅可能也想象他们一样身兼两职;②象大卫和所罗门一样成为伟大君王的贪念:乌西雅极想尝试这两位王曾行使过的大祭司的职务,试图成为伟大的君王。如果这一推测属实,那么显然他是误解了大卫和所罗门所行使的大祭司职务的性质。大卫和所罗门实际上只管信仰仪式的排列、圣殿奉献礼上的奉献祷告,从未侵犯过祭司所专有的如在祭坛上敬拜或出入圣殿至圣所等特权。不管是何理由,他的行为都是他内心的傲慢所使然。即他的傲慢促使他不顾一切地把祭司的公务归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其具体表现就是在香坛上烧香而亵渎神。我们应当以此为教训,坚决杜绝今天一些教会的领袖陶醉于自己的成功、名誉之中,而掌握教会的权力,操纵教会事务,甚至挑战神的权威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

●「行事邪僻」:SH 7843,「使走上邪路」、「腐败」。

◎ 利 10:1-2 记载亚伦的两个儿子拿答、亚比户擅自烧香,结果被神烧死。 民 16:35,40 记载可拉一党的人擅自烧香而被烧灭。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乌西雅的罪行】

乌西雅的罪行是直接侵犯祭司有关圣殿崇拜的特权。香坛位于圣殿的外室,这室除祭司以外,无人可以进入。

他被控的渎圣(NIV 译作「不忠」-18节 ),是专门以赎愆祭补救的罪行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气傲」:原文作「至毁灭」,是指他患上麻疯绝症。

「行事邪僻」:可作(对神 )「不忠诚」

――《串珠圣经注释》

神惩罚乌西雅,使他长大麻风,因为他侵夺祭司的职权。参看至10节。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干犯圣职:在圣殿烧香是祭司的职责,见, 27; 。乌西雅显然想要兼备祭司在宗教礼仪上的职权。

――《串珠圣经注释》

乌西雅的下场:作者最后交代为何像乌西雅这样的「贤君」竟然得着可叹的下场。

――《串珠圣经注释》

】「祭司亚撒利雅率领耶和华勇敢的祭司八十人,跟随他进去。」

●「亚撒利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帮助」。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他们就阻挡乌西雅王,对他说:“乌西雅啊,给耶和华烧香不是你的事,乃是亚伦子孙承接圣职祭司的事。你出圣殿吧!因为你犯了罪。你行这事,耶和华神必不使你得荣耀。”」

从乌西雅擅闯圣所,破坏禁例,受到刑罚的事,可以学到一些功课:1,在神的律法前人人平等,一国之君也不例外。2,破坏律法须受惩处,帝王与平民同罪。3,对罪行不可宽假,人人有责阻止,信徒应有道德勇气,站出来说话。

――《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色列旁边的民族,君王常常身兼祭司的身份,因此乌西雅就是意图高抬自己的职分去执行祭司的工作。当然忠心的祭司们冒死阻止君王,但神直接用大痲疯病拒绝他的烧香行为才是真正能阻止其意图的关键。

】「乌西雅就发怒,手拿香炉要烧香。他向祭司发怒的时候,在耶和华殿中香坛旁众祭司面前,额上忽然发出大麻疯。」

发怒。一桩罪几乎肯定会引发另一桩罪。祭司们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让国王献祭。国王受到这样的阻止,就十分生气。

忽然发出大麻风。正当国王站在神面前悖逆发怒时,神的惩罚临到了他。他忽然发出大麻疯,惊恐地意识到神的手触到了他。――《SDA圣经注释》

他向祭司发怒的时候……发出大麻风: 祭司阻止乌西雅的行为,重申律法,但乌西雅仍然没有醒悟自己的罪行,反而发怒于祭司。结果得了麻风病,这是:①神对他的傲慢的惩罚;②神对他亵渎祭司职位的惩罚。意味着对抗神的国度和信徒的势力必将遭到悲惨的结局。在圣经中象乌西雅一样,挑战祭司的权威,亵渎圣殿,而遭到同样下场的人有拿答和亚比户,可拉的子孙,乌撒等。

――《圣经精读本》

●「降灾」与王:「击打」。

●圣经中的「大痲疯」是一种集合名词,泛指各种慢性皮肤病,当然也包括今日医学上的痲疯病。不过此时今日所谓的痲疯病还不流行于当地。圣经中对于此病症的规定,可参考 利 13 利 14。事实上巴比伦人也是视这些皮肤病为不洁,又是神明的惩罚。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痲疯】

马里王雅顿林(Yahdun-Lim )咒诅所有亵渎他所奉献之庙宇的人,要他们患上大痲疯。可见在一般人心目中两者是有关联的。研究古代近东语言的学者认为经常译作「大痲疯」的字眼,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皮肤 )损害」,或可以用较不专门的「鳞屑状皮肤病」。这些皮肤上的斑点可能有发肿、流脓,或鳞屑的问题。亚喀得语的用语亦同样广泛;巴比伦人也是视之为不洁,又看为神明的惩罚。在古代近东,临床痲疯病(汉森氏病 )要到亚历山大大帝时代,才有发生的记录。并且汉森氏病最主要的病症一个也没有在古代文献中出现,反之,所列的症状却显示与汉森氏病无关。经文不把它形容为传染性的病症。照所记载的描述,现代医学可以诊断为牛皮癣、湿疹、瘌痢、脂漏性皮肤炎,以及一系列的霉菌感染。因此乌西雅所患的是哪种皮肤病并不清楚。这病像「雪」的形容最可能是指它像雪花片片,不是指颜色(某些译本中的「白」字是加上去的 )。

整个文化对皮肤病的憎恶,可能是因为它看来(有时还有气味 )彷佛死尸腐烂的皮肤,因而与死亡有关。自然而然的厌恶感,加上基于仪式而非医药因素的隔离,使患者被社会遗弃,地位严重恶化。乌西雅究竟是因为患病还是祭仪性罪行遭受隔离也无法肯定。乃缦患了类似的疾病,但依然能够继续负起最高统帅的职务。学者假定乌西雅之子约坦是在乌西雅犯了祭仪性罪行之后,才开始摄政。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大祭司亚撒利雅和众祭司观看,见他额上发出大麻疯,就催他出殿;他自己也急速出去,因为耶和华降灾与他。」

「大麻疯」:并非今日的麻疯病;患者被视作宗教上不洁净,不能踏足圣殿。

――《串珠圣经注释》

】「乌西雅王长大痳疯直到死日,因此住在别的宫里,与耶和华的殿隔绝。他儿子约坦管理家事,治理国民。」

别的宫。希伯来的法律禁止痳疯病人与别人同住,只可以独居。古时候“要独居营外”

隔绝。国王再也不可以进入圣殿神圣的区域。

管理家事。约坦从他父亲患大痳风起,担任摄政,治理国家。

――《SDA圣经注释》

“别的宫”。参看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大痳疯”:看注。

――《启导本圣经注释》

因此住在别的宫里: 乌西雅得麻风病后被禁止出入圣殿,并在别宫过隔离的生活。“别宫”的希伯来语意思为“被隔离的屋子”或“自由的住处”。由此可见,为了防止传染,乌西雅被隔离独处。也可解释为,因为麻风病,不能处理公务。本节的后半部,即直到乌西雅死时,约坦以摄政王的身份治理国家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圣经精读本》

●「别的」宫里:原文是「分开的」、「隔离的」、「独立的」。

●「约坦」:字义是「耶和华是完美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尾声:乌西雅晚年让儿子约坦摄政;不过他在政治(特别在外交及军事上 )仍然担当主要和活跃的角色。作者亦认为不能因他染病而抹煞他的功绩,声明他获先知以赛亚记录生平(22 ),又「与列祖同睡」,并「葬于王陵」,只是不和其他坟穴相连(23 )。

――《串珠圣经注释》

】「乌西雅其余的事,自始至终都是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所记的。」

不是旧约的《以赛亚书》,而为现已散佚的一本着作。

――《启导本圣经注释》

●「亚摩斯」:字义是「强壮」。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乌西雅与他列祖同睡,葬在王陵的田间他列祖的坟地里;因为人说,他是长大麻疯的。他儿子约坦接续他作王。」

在王陵的田间。为“在大卫城”。可能指亚撒利雅埋葬在属于王室的墓地里,而不是王室的坟墓本身。

――《SDA圣经注释》

乌西雅可能因染有大痳疯,没有葬在列王的坟地里,而是另外埋在“王陵的田间”,一块属于列王的坟地。

――《启导本圣经注释》

乌西雅因身体不洁,有玷污王陵之嫌,所以只能葬在王陵的附近。

──《串珠圣经注释》

◎此时距离乌西雅王去世只有三、四年。但 26:21 说明这个事件让乌西雅王不再能够进入圣殿敬拜神,甚至死亡时,也不能跟其他君王葬在一起。

◎可惜一个算是优秀的君王,最后无法分辨自己的界限,终于被神唾弃。我们是否也能常常谦卑,守住自己的份际呢。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乌西雅的陵墓】

现今以色列博物馆(Israel Museum )的收藏品,包括标明犹大王乌西雅埋葬之处的墓碑铭。这是第二阶段安葬他遗骨的墓碑。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赛亚何时蒙召?】

乌西雅驾崩之日,也是神呼召以赛亚作先知之时。

──《灵修版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26章 )】

1乌西雅定意寻求神,神就使他亨通(26:6)。这原则在新约时代是否仍旧适用?;

2乌西雅治下的强盛可用当时国际间的形势,或他个人励精图治为理由去作解释,这与作者强调神帮助乌西雅兴盛的说法有冲突么?神掌管一切与人的作为二者之间如何配合?

3乌西雅的骄傲与他个人的成就有密切关系(26:16)。人怎样才可以不因成就而跌倒。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他得了非常的帮助,甚是强盛。」】

神啊,你的工作何等伟大奇妙,我们的心灵可以深切体验的。你已经显明奇妙的恩慈。我们必须向你歌颂,因为你行了奇妙的事,你将你的爱临到我们,你关怀我们,照顾我们永不厌倦。我们的罪恶与不信都因你的爱而消除。「奇妙」是唯一的用语我们可以描述神的爱子降卑在马槽,血汗的痛苦,十字架受难的大爱,都是为我们原与祂为敌的人。但是最奇妙的是祂竟使我们成为神的儿女与后嗣,与基督同作后嗣。在神的国里,我们要发出光辉,我们要坐在宝座。在神爱的范围之内,以神的宝座与羔羊为中心。神恩惠的奇妙必更显大,因为在永世里,我们仍可有无尽的体验。

但是我们不是没有危险。我们以为自己赢得这地位,殊不知这都是神特有的恩典。我们真是需要有小孩子那海洋真正谦卑的心,永不会自夸。船支负荷太重,会深沉在海中。树枝上太多果实也会垂到地上,真正的科学家往往是最谦卑的学者。我们正应完全领受神非常的帮助。

神不能交托我们成功与兴盛,因为我们担当不起。我们只能用蒋,不能张帆,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镇船重物,来保持平衡。

──迈尔《珍贵的片刻》

乌西雅为何会跌倒?神的祝福在他身上如何走向了反面?】

神赐给乌西雅极大的财富和权力,他就骄傲败坏。箴说得不错:“骄傲在败坏以先”。如果神赐你财富、势力、名声与权力,你要存感恩之心,也要留心,因为神恨恶骄傲。我们有些成就就洋洋得意,虽属人之常情,如果因此藐视神,轻看别人便是大错。你要省察自己的态度,切记要因你所有的一切将荣耀归于神,以讨祂喜悦的方式善用你的恩赐。

――《灵修版圣经注释》

稍有成就,就以为高人一等;稍有权力,就以为控制一切,其实,人啊──】

人有了权力,常常会任意妄为、罔顾法律,其实就连君王也须要顺服神,乌西雅后来才明白这道理。不管你的社会地位多高,都要尊崇神、敬拜神、顺服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敌挡王扶助真理】

「给耶和华烧香不是你的事。」

与人和睦无争是好的品德,敬畏耶和华和君王是当遵守的法则。何况乌西雅这样英明的王,怎能不受众民拥戴!
他自幼在贤惠的母亲耶可利雅教养下长大,十六岁即位作王,却极为难得的能逃避少年的私欲,“通晓神默示撒迦利雅在世的时候,乌西雅定意寻求神;他寻求,耶和华神就使他亨通。”他有武功,重农事,兴建设,修国防,在任何方面看,都该算是有为的君王。可惜,神赐福他强盛之后,乌西雅从寻求神转而求自己的荣耀;成功使他心高气傲,竟然进耶和华的殿,要在香坛上烧香。
在这样的情况下,神的仆人应该如何?
祭司亚撒利雅,率领耶和华勇敢的祭司八十人,跟随他进去。他们就阻挡乌西雅王,对他说:

“乌西雅啊,给耶和华烧香不是你的事,乃是亚伦子孙承接圣职祭司的事。你出圣殿吧,因为你犯了罪!你行这事耶和华神必不使你得荣耀。”

王的尊严,加上政治上的成功,一向蒙神赐福,使他没有认错的习惯,在作错了的时候,就发怒。对付发怒的王,不像对疯狗那样容易;他是受伤的狮子,高傲受到伤害,必须竭力保护。感谢神,有不求王恩典,不怕狮子的人
很多人愿意作王的朋友,求王的恩惠,谁愿意得罪王呢?常见宗教人,在人的面前耀武扬威,仿佛神的使者;在王的面前,却百依百顺,变成了摇尾巴的宠物。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最高领袖,尊敬他是应该的,避免刺激他,似乎是天经地义。但神的仆人不怕得罪王!敬畏神的心,使他们不怕人的面孔,为神,为真理,站立得稳。八十一位勇敢的祭司,胜于千万的军队,他们是神的精兵。神的仆人亚撒利雅,所看见的不再是那位英明睿智伟大领袖,而只是一名罪人;连王的荣衔都免了,直接指斥他:“乌西雅啊!…你犯了罪!”这是多么合时的表现勇敢,是教会的荣耀。乌西雅要的就是荣耀;亚撒利雅却庄严坚决的宣告全能神迭称的圣名:“耶和华,神,必不使你得荣耀”!丝毫没有妥协,没有退避的余地。
啊!全能的神!求你兴起,兴起这样勇敢忌邪的人来,不求自己的利益,无欲则刚,为神扬起真理的旌旗。

── 于中旻《历代志下笺记》

一生持定谦卑顺服的生活绝非易事,然而神正要这样的人事奉祂。我愿立此心志吗?】

乌西雅一生常“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26:4)。但是他偏离神后,神就使他患了大痲疯,直到死。人们多不纪念他的伟大改革,反多想到他的骄横带来的惩罚。神要求人一生顺服。一时兴起的顺服并不足取,惟有“忍耐到底的”,才必得奖赏。你要始终如一地信靠祂,使人纪念你的忠信,不然的话,后人只会记起你的过失。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